幼兒園說課稿1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說內容:人教版教材七年級《雪絨花》,主要教學內容是唱《雪絨花》,欣賞《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二、說教材: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托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祝福。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三、說教法、學法:1、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介紹電影劇情--聽《Do-Re-Mi》--猜謎雪絨花--學唱歌曲--用英語演唱--欣賞片段《孤獨的牧羊人》。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為手段,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思維。
2、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啟發為主,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通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能夠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并通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3、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說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 《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旋律許多學生都很熟悉,。七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大了一些,音樂課的氣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好調動,我安排了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為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溫暖。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里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瑪麗亞教孩子們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謎導入歌曲:一說到猜謎,學生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猜植物,我再介紹雪絨花的得名。《雪絨花》的歌聲隨著影片的放映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看歌詞(多媒體出示歌詞)你能試著把歌詞中人們對雪絨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學生帶著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3、學唱歌曲: (1)首先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錄音,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么?學生通過反復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再通過用“lu”哼唱旋律后,讓學生提出節奏有不太順的地方,老師拿節奏卡片指導練習八分休止符用“噠”演唱節奏,再讓學生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唱好歌曲后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把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學生唱好歌曲后我發給學生英語歌詞,我用英語演唱歌曲,讓學生欣賞后說說英文發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學生產生也想用英語學唱歌曲的愿望,我給學生介紹漢語、英語發音的不同,英語里有些音要連讀。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后。讓我們帶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跟著音樂伴奏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演唱《雪絨花》。
5、欣賞電影歌曲片段:學生已經學唱好歌曲后,我繼續介紹在一次家庭音樂會上,瑪麗亞和孩子們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戲,把歌曲《孤獨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電影片斷。(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這三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貫穿于整部電影,才使《音樂之聲》更加吸引人。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愿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最后回到本課的重點《雪絨花》,學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們能夠領略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 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得不令我們幼教工作者產生重重的憂患。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為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 活動目標:
基于這樣一種教育思想,接下來我來說說為本次活動制訂的目標。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為幼兒的終生發展作準備,社會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了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遷移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看看、說說、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一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是實現活動目標的載體。活動材料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為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為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 各種樹的照片、實物投影儀
2、 多媒體課件和CD(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 植樹工具、小樹苗若干
4、 知識準備:和家長一起尋找關于“植樹造林”的資料
大班說課稿――我想這樣飛(彭愛云)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想飛”是一個從“飛行”切入的主題,其更深層的內涵是:激發孩子朦朧的渴求意向,使之升華為鮮明具體的“飛天”理想,并進行順勢引導,讓孩子們的創造想像以及如何實現理想的現實認識都獲得發展。活動的重點和難點讓幼兒大膽想像,激發他們想“飛”的欲望,并在想像的基礎上,愿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探 索欲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
三、活動目標
通過以上活動教材內容和幼兒情況分析,結合新《綱要》精神,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確定本次活動目標為:
1、大膽想像,激發幼兒想“飛”的欲望。
2、在想像的基礎上,愿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3、萌發探索未知事物的愿望,相信通過努力,想像會變成現實。
四、活動準備
為順利達到活動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和孩子共同查閱有關飛行器的知識。
2、教具準備:為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顯示飛行器的光盤、準備了孩子們繪畫的紙、筆,以及展示繪畫作品的展板。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部分:一、我們現在這樣飛;二、未來的飛行設計師;三、“我想這樣飛”畫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由淺入深,由表入里,從感官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孩子們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認識球體
一、教材內容分析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征,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幼兒發展情況分析及目標制定大班幼兒探究欲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為:
1、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初步認識球體的特征。
3、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在游戲中體驗幾何形體的有趣。
三、本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征。對于突破重點采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本活動的難點是:
如何讓幼兒在探索、交流中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對于突破難點采用的方法:創設寬松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范;個別指導。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
四、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綱要》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將準備:
1、大量的幾何形體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報紙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動)。
3、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于幼兒的操作。
五、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請你們玩一玩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滾動。"激發幼兒探索興趣,我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自由,讓他們任意選擇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從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讓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發幼兒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體的一個基本特征及可以滾動。在此基礎上,我讓幼兒進行了第一次操作,請幼兒任選兩種可以滾動的玩具。
2、引導幼兒操作嘗試在幼兒選擇過兩種玩具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們選的這些會滾動的東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請小朋友們比一比,試一試。"這一環節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來感覺到自己的新發現,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和求知的快樂。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并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滾動。通過集中交流統一認識,感知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征。初次嘗試后,孩子們對球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引導了幼兒進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兒第二次的操作嘗試第一次操作,幼兒在自由玩的過程中發現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點。第二次操作則更進一步,主要是讓幼兒探究球體與圓形的不同,從而更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這是本活動的難點,首先引導幼兒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動手比一比,說一說他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孩子依據比較觀察到的情況得出的結論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和幼兒小結:能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是球體。在不斷的探索中,幼兒獲取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鞏固對球體特征的認識。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哪些物體是球體。
綱要強調,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現象產生興趣,因此為了讓幼兒從生活中感受到形、體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導幼兒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我們周圍的哪些物體是球體。先請幼兒在周圍能看到的環境中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在深一層引導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實現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體現活動的價值。
5、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創設操作活動情景,請幼兒幫玩具加工廠制作球體的商品,激發幼兒制作球體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試著滾一滾,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滾動。教師提供報紙、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利用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體,通過自身的參與動手制作進一步鞏固了對球體的認識。
本活動設計體現了《綱要》中科學教育的理念,緊密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為幼兒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力求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在活動中,通過嘗試操作法、比較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讓幼兒在操作游戲中充分體驗自由、快樂的情緒,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感受到數學的有趣,使孩子們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美術欣賞----《向日葵》
說活動教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其中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發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人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然而對于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 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 “幼兒的學習要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 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為幼兒應該豐富的經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么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后,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基于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 這個主題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后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通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畫特點、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形成。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稱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2.活動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3.活動難點:了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的。
【分析】 目標(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對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學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了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從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達到如何內化為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體驗作品、更好地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2)是能力目標,我認為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2.環境創設準備: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兩位幼兒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片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活動延伸:
“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說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了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的色彩人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運用的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夸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凸現。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艷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夸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人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 編輯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認知活動---1和許多
說活動教材
認識“l”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于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游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著游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游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
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兔采蘑菇”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并幫助他們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系。在整個教材中所涉及的動物形象“小白兔”,孩子們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動簡單。比較形象直觀,滿足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性,讓幼兒在游戲中建立初淺的數概念。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標
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會常常接觸到“1”和“許多”等這樣的數現象,但對這些數現象模糊不清,不能很準確地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系,為了幫助孩子能夠進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許多”,特制定以下兩條目標:
(1)在游戲中讓幼兒初步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并學習用語言進行表達。
2.活動重點:在游戲中讓幼兒認識“l”和“許多”。
3.活動難點:感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動重、難點體現一個“認識”和“感知”的問題,所以把認識“l”和“許多”作為整個活動的重點,通過讓幼兒根據兔媽媽所給的任務進行認識“l”和“許多”的關系。活動的難點定位在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因為在教育幼兒學習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一個由易到難的規律,在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感知,體現了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過程,這樣才具有一定的遞進性,讓幼兒知道1個1個和起來就是許多個,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增強了幼兒的數概念。“l”是自然的單位,“許多”是含有兩個以上元素的集合,它們之間有一個量的區別。在目標中還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l”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l”和“許多”兩個方面的意義。
說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了解幼兒的喜好。
2.活動材料準備
(1)兔寶寶和大灰狼的頭飾、籃子及蘑菇若干。
(2)合適的活動場地,為幼兒提供寬敞的活動空間。
(3)場地布置如圖:(×表示小兔出發的位置)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說活動延伸
1.活動一:區域活動中提供各種水果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哪種水果是1個,哪種水果是許多個。(教師根據需要可更換圖片的內容)
2.活動二:區域活動中提供小卡片。聽指令找出相應數量的實物卡片:請你找出是l(許多)個物體的卡片。
3.活動三:找找自己身上什么東西是l,什么東西是許多,并告訴同伴和老師。 4.活動四:教師帶領幼兒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體,什么是1,什么是許多。請幼兒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東西是1個,什么東西是許多個。
【分析】 起到加強鞏固作用,讓幼兒通過進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感知“l”和“許多”,加強理解“l”和“許多”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從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
說活動特色
1.活動情景游戲化。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2.活動內容整合性。在活動過程中以小兔采蘑菇為主題,融人認知(“l”和“許多”)、語言(我拿了……;我采了……)、社會(伯伯借籃子給小兔們,突出關愛)、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動作)等方面。
3.活動自主性。教師以兔媽媽的形象帶領幼兒參與活動,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線。活動中沒有強硬的規定,創設較自由的活動空間,讓幼兒輕松地學習本領。
《》 編輯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科學活動-會跳舞的罐寶寶
說課內容
一、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思維呈現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由于小手肌肉組織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活動性較弱。利用幼兒對周圍的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象,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聽覺、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二、說教材
1.本活動的目標是啟蒙教育,主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擬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分組活動、綜合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而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上自信心的發展,獲得成就感。
三、說教法
1.操作法:為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適當的要求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游戲法:“游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教師在游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活動準備:前期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會聽一些獨特的聲音。教具游戲的準備──沙子、小石子、小鐵片、黃豆、卡通空八寶粥罐若干;舞曲音樂。幼兒活動準備──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四、說學法
1.通過可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會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展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
五、說教學程序
首先,通過認識新朋友──漂亮可愛的罐寶寶,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其次,通過操作活動“喂寶寶”嘗試自己制作響罐。這樣的設計,幼兒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使每位幼兒都有了動手機會和表現,在猜想活動中,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猜測、去思考,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最后,在戶外活動中,深化主題,愉快的結束活動,使幼兒意猶未盡的渴望再次的活動。
活動內容
活動目的: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欲望。
2.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發展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活動重點: 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活動準備: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3.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直觀教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并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動引發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并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么,并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
三、結束部分:幫罐寶寶到戶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動:將幼兒制作的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四、活動后的反思: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于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于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并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里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這次活動的不足是:師幼互動少了一些,在活動中可以在游戲中穿插一些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寶寶在實踐操作中學習與朋友交換的好辦法,體驗交往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 *各式玩具若干 *錄音機、磁帶
活動流程:
一、故事講述 引起興趣
(通過故事,讓寶寶積累交換的方法。) 師:寶寶們,今天侯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邊操作多媒體,講述故事。) 提問:小兔籃子里原來只有蘿卜,后來怎么又有青菜和蘑菇了。
小兔是用了什么好辦法換到青菜、蘑菇的?
二、實踐操作 獲取經驗 (嘗試經驗遷移,在實踐操作中獲取交換法。)
1、小白兔換到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真高興。 今天帶來了許多禮物送給我們的小朋友,想不想要?每個寶寶上來選一份,好嗎?(自由選擇)
2、我們看看,得到了什么禮物?喜歡嗎?讓我們玩一會兒。
3、 我們每個寶寶手上都有好玩的玩具,別的寶寶手上也有好玩的玩具。你們有沒有辦法既能玩到自己的玩具,又能玩到別人喜歡的玩具? (分享交換好辦法,提升經驗)
三、分享交流 體驗快樂 你剛才玩了什么?你是用了什么好辦法和小朋友交換到喜歡的玩具的?
剛才誰沒有換到玩具?你是怎么跟他換的? 小結:寶寶今天都用了好辦法玩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本領真大,真聰明!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們帶著玩具寶寶一起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嗎?
故事:交換
小兔有三只蘿卜,它看到小山羊有綠綠的青菜,它就笑瞇瞇地對小山羊說:“小山羊,我用蘿卜來換你的青菜,好嗎?”小山羊說:“好吧。”小白兔就用蘿卜換了青菜,對小山羊說:“謝謝,謝謝。”小山羊說:“不用謝!”小白兔又看到小花豬有大大的蘑菇,它就對小花豬說:“小花豬,我的蘿卜又紅又大,又甜又脆,而且不打農藥,是純綠色食品哦,我用蘿卜來換你的蘑菇好嗎?”小花豬說:“好吧,我換給你。”小白兔用蘿卜換了蘑菇,對小花豬說:“謝謝,謝謝。”小花豬說:“不用謝。”小白兔看到自己的籃子里有蘿卜、 有青菜、有蘑菇,高興地笑了。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于抽象邏輯的萌芽發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幼兒園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游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游戲化、情景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我就選擇本次活動《形色對應合成》,提高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凝集力。
二、目標分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生活。所以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導的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發展的動態來制定。活動目標分為三個: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征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3、鍛煉幼兒的觀察力及記憶能力。
三、重、難點
一個活動中最能體現目標的部分辨識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進程有波瀾疊起的功效。
本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難點:將兩種事物特征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通過情境表演,操作游戲來激勵幼兒思維與記憶能力,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綜合判斷能力。
四、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于游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為此我準備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份。
2、教師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紅黃藍顏色卡、“√”,幾何泡棉、自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盒子。
3、幼兒學具:幾何泡棉;幼兒操作紙與蠟筆;和一段柔和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圍繞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滲透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在寬松自由活動氣氛中學習,獲得有益經驗。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情境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做一做中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分類》這部分內容雖然不多,但很重要。分類能力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方面,并且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通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而這一系列認識活動,都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分類能力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方式也有很大益處。
由于學生年紀小,生活經驗不足,所以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后發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為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并在實際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依據課標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能選擇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掌握分類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分類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三、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中,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采用探究、合作、發現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課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達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活動中的反饋情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把評價的權利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看到自己的進步,體現評價形式的多元化。
四、教學流程預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分類。
上課伊始,我先創設了一個逛超市的情境,放一段超市的錄像,讓學生觀察、發現、交流,觀看完后,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發現了什么?”然后揭示課題: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方便尋找,就要把它們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學分類。這個情境的設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類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意義,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也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動手操作,探究分類方法
在這一環節中我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次探究學習的機會,意圖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
第一次探究:首先讓學生拿出我課前發給他們的學具袋①,同桌兩個人合作一起來分一分里面的學具。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每個人分兩類,也可以一起合作分出四類,邊分邊說說分的依據。然后找代表到前展臺上演示分的過程,得出結論這些學具一共可以分成四類。看似一個簡單的操作活動卻不僅讓學生體會、理解分類,還激發了他們的合作的意識。
第二次探究:讓學生拿出學具袋②,這里面有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第一次分類,分好后選代表到展臺上展示分類的結果和方法,請其他小組同學互相評價。然后提出問題,其他小組有不同的分法嗎?再找出不同分法的小組代表到展臺上展示,從而讓學生感受以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并動手開始進行第二次不同標準的分類。學生們在小組互評中得到啟發,又對圖片進行重新分類,大大激發了學生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進而突破了重、難點。
(三)、從具體到抽象,運用分類
首先出示39頁的做一做,我把書上圖做成圖片,讓學生討論之后到前面展臺親自分一分,感受分類的多樣化。然后談話:“剛才,同學們動手合作分類擺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么,畫出來的,你能分嗎?”這時分別出示40頁的3題4題,讓學生看著圖進行分類回答問題!這樣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會運用分類解決問題。
(四)、實踐應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讓學生想一想,說說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然后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從而也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一理念。最后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書包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玩具進行分類。讓學生感受分類的樂趣和作用。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花瓣訴風情。”——有一些人,見過就忘記,有一些事,經過就結束。然而,也有一些小小的事,卻能讓人終身難忘!窗外雪花飛舞,我的思緒也飄回了那次說課。
說課這個詞在農村幼兒園普及也就是近幾年的事。記得第一次接觸是在XX年初吧,記得是鎮教辦組織全鎮青年幼師進行一次說課比賽,幼兒園就我和另一位較年輕的老師參加。當時并不明白到底何為說課,因為在農村幼兒園信息比較閉塞,再加之外出學習的機會太少近乎為零,就經驗主義認為,幼兒園的活動不外乎設計教案或上課展示吧,作為工作了十多年的我應該沒啥問題。
比賽前一天在小吃店吃早飯遇到了小學老師。一貫好學的我就問了她關于說課的事。不問則已,一問倒嚇了一跳。“說課不是簡單的寫教案或上課,說課要求你貫穿理論知識,你的教學方法……”那老師說了許多我都沒聽進去,唯一的感覺就是“快找一篇說課稿借鑒一下,拜托了。”我這個人的心理素質較差,那時的手忙腳亂就別提了。上完一天的課,我和另一老師去小學找說課稿,仔細研究說課稿的格式,自己揣摩幼兒園的說課稿該怎樣寫,決定晚上依葫蘆畫瓢學寫一篇先練練手。
陰雨蒙蒙的天氣使我的心情明朗不了。坐在比賽的教室里聽其他老師的嘀咕使我的緊張緩解了不少,大家都對說課感到陌生,這個新鮮事物在幼兒園還沒有發芽。當肖校長寫下說課題目《發現》時,我沒慌,我想到了前天給孩子們講故事《三只蝴蝶》時孩子們的發現:課題來源于生活,我按照說課稿的格式設計了語言活動《三只蝴蝶》,寫完我長長舒了口氣。接下來還要表達自己的說課稿。這下我完全清楚了,說課說課就是先寫后說。也許是自己發現的感觸,我連說帶比劃,終于很有感情地結束了說課。猜猜比賽結果?哇!兩名選手參加縣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我是其中一個。
高興之余更多的是不輕松。說課到底說什么,我才感知了一個框架,她的靈魂到底如何把握?我不清楚。作為幼兒園的骨干,我只有領悟透了才能帶動大家。誰來幫幫我?我常常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本科學歷,高級職稱,在幼兒園工作足夠了,只要把我的愛給孩子,沒什么難得倒的。每天盡心盡職地做好一切就夠了。好象“學習”這個詞在我的生活中已疏遠了。在農村基層幼兒園沒有專家引領,沒有名家講學,再不自我加壓,勤奮學習人就會趕不上這個課程改革的趟了。沒人能幫,只有自己幫自己!
因為小學里說課比較多,于是我請教了小學的業務校長。我至今清楚地記得他說:“說課并不是什么難事。怎樣說好課,關鍵在于為什么。你為什么設計這節課?你為什么設計這個目標?你為什么要有這樣的準備?你為什么要嘗試這種教學方法?……解決了為什么,你的說課就成功了。”要解決這么多的為什么談何容易!平時設計一節活動只是自己覺得這個環節好像孩子接受有困難就再改一下,沒細想為什么開始孩子不能接受是因為不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還是我的教學方法不當?說課是用科學知識來詮釋活動的環節,引領活動的成功。我恍然大悟。解決為什么的切入口就是理論知識充電。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要求的口號是:“讀書讀書,再讀書。”他進一步指出:“教師若不讀書,若沒有在書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義。”“一些優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我首先閱讀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了,但從沒細細研讀。在全國上下都在學習的潮流中我能舍她而棄之嗎?綱要中五大領域的內容、目標我爛熟于心,綱要中幼兒的年齡認知水平、能力,教師的教育策略、角色轉換等我倒背如流。那時在課堂上為孩子們上課,不管是知識講授還是指導操作,綱要中的經典都會在腦中閃現“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的民主的氛圍,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教師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我重拾了皮亞杰的認知理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等等,我做了大量的理論卡片。專家的理念真的很好,能拓展我們的思路。這是他們心血的結晶。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結合國情,結合本地、本校、本園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我們要用善于觀察的眼睛來了解每個孩子,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運用我們的所知所學來制定適合孩子的發展計劃。這是我讀書后的反思。我要學會用科學的頭腦來思考課程問題。那段時間我激情澎湃,我每天翻閱幼教雜志,做筆記,寫心得。我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一有什么所思所想就記下來。我并不光是為說課準備了,我覺得我是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素質了。這時的說課已經跟我毫無芥蒂,心中的理論知識的支撐,眼中孩子世界的繽紛足以讓我游刃有余了。
縣里的比賽有些威嚴,全縣六十多名選手坐在一個很大的會議室里,包、手機都交上去,每隔十分鐘進去一個選手。我記不請我的序號了,只記得上午沒輪到我,下午比的。抽簽拿題目,是《能干的小手》,很普遍的題目但要設計出新意還要動動腦筋噢。限時寫完還要限時表達完。走進說課室時我發現前面坐了一長排的評委。我有些緊張,說課時話語有些顫,但一會就鎮定了。我想自己的感覺還好,不能進入前列,也能在中游數數。比賽完我逛了商場,給自己輕松輕松。回到家就接到園長電話說課成績進入前十名,準備一天去縣里現場上課。……
忘不了這個故事,因為它錘煉了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功,記錄著我——一名青年教師成長之路上的足跡!老師是什么?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如果土壤營養豐富,你的莊稼就會長得茂盛;如果土壤貧瘠,莊稼就會顆粒無收。為了幼教田野的碩果累累,吾將上下而求索。用敢于創新的自信,迎接新的挑戰!堅信明天會更好!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是中班的一節社會活動。通過幼兒觀察交流分享,觀察討論,關注生活討論節水方法和師幼表演等活動,意識到節水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承擔起節水義務宣傳員的責任。
(二)教學目標:《綱要》強調: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讓幼兒了解國家水資源的現狀,激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2、懂得節約用水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
3、從身邊小事做起,討論節約用水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實現目標的有力保證,為了達到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讓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下觀察記錄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不當行為,并與家長一起商討一些節水的好辦法,制作節約的標志與宣傳畫。
2、物質材料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節水的標志、節水小天使的標志牌。
(四)說重難點活動重點:使幼兒樹立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意識。
活動難點:知道節約用水的幾種方法,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如何去突破難點?通過幼兒觀察、討論、總結節水方法來完成。
二、說教法
《綱要》明確指出:要堅持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社會教育活動不是教師告訴幼兒“你該怎樣”,而是幼兒要“怎樣”,教師只是對幼兒的選擇和行動起引導和幫助作用。
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1、談話法:幫助幼兒提煉原有的社會知識經驗,使之系統化、明確化。
2、討論法。有利于幼兒自由發表意見和感受。
3、情景教學法:由教師展示一些缺水和浪費水的情景,讓幼兒對其中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讓幼兒理解節水的重要性。
其次還采用觀察法,記錄法,角色扮演等方法。
三、說學法
《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必須使幼兒動手、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往、觀察、體驗、表現等,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發展社會性。
主要學法有:
(1)討論法:讓幼兒相互討論節水的方法;(2)觀察法;通過對課件圖片的觀察,讓幼兒的心靈有所觸動,樹立節水的意識;(3)合作式的學習方法:與家長一起制作節水宣傳畫與節水標志。
四、說活動
程序《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社會教育活動要有“整體性”的觀念。教師要把知、情、意、行等方面有機地融合在教育活動中。
(一)觀察交流分享,導入活動。
1、出示一些臟物和干枯的花,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梳理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觀察討論,激發情感--觀察多媒體課件,看看說說,了解水的珍貴,激發珍惜水的愿望。
(三)關注生活、積累方法。
1、幼兒分組討論在幼兒園和我們的生活中節水的方法。老師歸納進行記錄,強化節水意識。
2、播放貼近幼兒生活的節水圖片。
小結:節約用水,可以從身邊的小事著手,從節約一滴水開始,養成節水的好習慣。
五、師幼互動,進一步激發節約用水的責任心
通過歌曲表演和缺水的圖片引起大家的共鳴。
六、師幼的共同感覺和活動的可見成果展示
請小朋友來當節水宣傳員,并拿著節水標志牌去向客人老師做宣傳。
七、設計亮點
我個人認為在活動設計上有以下亮點:通過觀看缺水的圖片,讓幼兒的心靈有所震撼,從而激發幼兒節水的愿望是第一個亮點;第二個亮點是通過歌曲表演及幼兒和家長一起制作節水宣傳畫與節水標志,向班級宣傳,向在座的各位客人老師宣傳,呼吁大家積極行動起來,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9月1日上午,太原市五一路小學的校園里格外熱鬧,因為今天還有今年新入學的孩子們到校報到。為了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歡迎儀式,學校特意在課間操時間進行了升旗儀式和開學典禮。開學典禮上一年級新生家長代表的講話讓學生們個個聽得專注,而高年級的歡迎儀式也讓孩子們興奮不已。“我是小學生,我光榮,我驕傲;我是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在五一路小學一年七班,它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我們一起加油!”伴隨著學生們的宣誓,學生們的第一課開始了。
下課之后先上廁所后玩耍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好!首先允許我做自我介紹,我是你們的語文老師,也是你們的班主任,還是你們的大朋友,很高興認識你們,非常歡迎你們來到五一路小學,從今天起你們就是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祝賀你們。”伴隨著班主任老師的自我介紹,五一路小學一年級七班的第一課開始了。
然而,同學們并沒有安分下來,第一排仍有小男生的抽泣聲,后排總有奇奇怪怪的聲響。這在做了22年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的李冰看來再正常不過。“下面我教大家舉手、起立和坐姿。”在老師李冰的引導下,學生們按小組進行示范和練習。“一要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包括書本、練習本、鉛筆、橡皮、文具盒等,每天上學前或放學時檢查自己的學習用品有沒有帶齊。二是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課,坐姿端正,積極舉手發言,并做到聲音洪亮、大方得體。三是下課之后馬上先去廁所,去過之后再玩耍,并做到不爭不搶,文明入廁。四要尊敬老師,向所有見面的老師問好,和小朋友之間文明相處,團結友愛。五是遇到不能解決的困難要及時向老師求助,找老師幫忙。六要按時作息,晚上早睡,早上不懶被窩,并認真吃早餐,按時上學,不遲到。七要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堅持每日刷牙,每周洗澡,特別是要勤剪指甲,衣服要干凈整潔。八要做一個愛讀書的好孩子,并且注意不隨便亂吃零食,在校園、在班級不亂扔果皮紙屑。九要做到爸爸媽媽不來接送,不得私自走出校園,和小朋友做游戲時要時刻注意安全。”與此同時,老師李冰宣讀了他們成為小學生后對自己提出的9項要求。“這9項要求會跟隨他小學6個年頭。”老師李冰稱。
先讓學生喜歡上自己
“初次相見,老師如果能給孩子們留下好印象,那他們就會喜歡她,就愿意上她的課;反之,學生就會可能對她產生排斥。”數學老師郭穎告訴記者,“班主任老師在第一節課上已給同學們講了有關學校的紀律和班級的規定,以及安全方面的內容,孩子們對此都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對于第二節的數學課來說,自己會去掉安全教育這一環節,準備著重在‘如何調動孩子們數學學習積極性、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如何掌握好的數學學習方法’這三方面對他們進行引導。”對老師郭穎來講,數學第一課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學生喜歡上自己。“開始上課。”在老師的宣讀下,數學第一課開始了。有了班主任李冰第一課的引導,學生們規矩了許多。“數學課堂上你該如何做?回憶數學課的作業本書寫格式及要求。你喜歡怎樣的數學老師?”接下來,郭穎老師的提問學生們個個很熱情,尤其是第三個問題絕大部分學生選擇舉手,也讓學生和老師有了第一次較為深入的互動。
郭穎老師講述,這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提問會引導孩子們暢所欲言。由于老師對學習的要求是“敢想、敢說、敢做、敢于動腦思考問題,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嘗試別人沒有用過的做法或方法解決問題,如此學生對自己的要求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如果能真正做到,那真是太不簡單了。同時這些就成了我們數學課堂的規定。其實聊數學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發言、善于發言的能力。”
幼兒園說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不能說謊,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揭示“騙人必將害自己”的道理。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卡片抽讀生字新詞。
(2)比一比,再組詞。(《課堂作業》第4題)
皮( )里( )孩( )
被( )理( )刻( )
(二)引人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會了7個生字,了解了課文內容,請小朋友回顧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那么,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三)講讀課文第1、2段
(1)輕聲朗讀第、自然段,說說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從前,有個孩子在山上放羊)這一句話向我們交代故事的時間是在從前,地點是在山上,主要是寫放羊的孩子。從前是指什么時候?“常常”是什么意思?誰能用“常常”說一句話?
(2)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句子:有一天,他在山上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
a.看看“狼來了”后面是什么標點符號?(!),說明很著急。
b.“狼來了”這句話說了幾次(兩次),要加重語氣。
c.朗讀指導。
狼真的來了嗎?那么放羊的孩子真的著急嗎?誰能用故意著急的語氣來念一念“狼來了!”?指名讀--評議--齊讀。
②山下的人聽見喊聲后是怎么做。怎么說的?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緊張、焦急)課文中哪幾個詞充分地表現了這一點?(趕快、跑、忙)“趕快”什么意思?你能用“趕快”說句話嗎?
③指導朗讀。用緊張、焦急的語氣讀讀山下的人說的話。指名讀--評議--齊讀。
④放羊的人這時候又怎么樣呢?看圖結合課文來說,指導學生用開玩笑的語氣讀。
(四)學習第3段
①放羊的孩子只騙了一次嗎?指名讀第3民說說從哪里看出來。
②理解“一連、好幾回”的意思。
③“好玩”是什么意思?放羊的孩子覺得什么很好玩,板書:好幾回
④齊讀第3段。
(五)學習第4、5段
(1)導語:明明沒有狼,放羊的孩子卻大聲喊:“糧來了!狼來了!”而且欺騙了好幾回,他這樣做對嗎,會給他帶來什么結果,請小朋友自由輕聲讀第4、5段課文。
(2)仔細看圖:狼真的來時,放羊的孩子當時的神態、動作、語言是怎樣的?淮能用著急、害怕的語氣讀一讀課文中第二次寫“狼來了!狼來了!”的句子?(指名讀,齊讀。)
(3)狼真的來了,山下的人聽見喊聲,為什么不去打狼?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板書:不相信。指導用生氣的語氣念山下的人說的話。
(4)看最后一幅圖:說說最后結果怎么樣?放羊的孩子為什么哭了?用傷心的語氣讀最后一節。
(六)總結全文
(1)開始放羊的孩子為什么笑了?后來為什么哭了?
(2)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3)齊讀全文。
(七)作業
(1)課后練習第3題:比一比,讀一讀。
①羊被狼吃了。
②狼吃了羊。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第1句主要講誰?第2句主要講誰?指導學生念好重音。
《課堂作業)第6題:抄寫句子。
板書設計:
39狼來了
騙
放羊的孩子---------山下的人
好幾回
↓羊被狼吃了↓
哭←------不相信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字詞。
2.練習朗讀課文,總結課文,指導學生的行為。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1)卡片抽讀,開火車讀。完成(課堂作業)第1題。
(2)聽寫詞語。《課堂作業》第5題。
(二)指導朗讀課文
(1)第一次用“狼來了”騙人:放羊的孩子是故意的語氣,山下的人說的話是著急的語氣。
(2)第二次狼真的來了:要念出著急、害怕的語氣。而山下的人說的話要讀出生氣、不相信的語氣。“又、別理他”要讀重音。
(3)第五段,要求讀出傷心的語氣。
(4)敘述部分用不快不慢、聲音不大不小的語氣念。
(5)練習指名讀,分角色朗讀,齊讀全文。
(三)復習有關課文內容,總結課文
(1)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狼真的來了,山下的人為什么下去打狼?
(3)羊被狼吃了,放羊的孩子會怎么想?
(4)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看圖說說、評評、議議,指導行為(指導完成課堂作業第7題)
(1)看圖說說,圖上畫著什么?應該向誰學習?為什么?
①圖一:丁丁打碎了碗,說是小貓打碎的。
②圖二:冬冬打碎了碗,向媽媽承認錯誤。
(2)導行:你說過謊嗎?今后該怎么做?
(五)四人小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推薦一人參加班隊活動的故事大工評選)
(六)作業
每個小朋友,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幼兒園說課稿 篇10
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過多的溺愛,形成了許多不良個性:自私、任性,任何事都以自我為中心,這些性格將影響孩子日后的發展。因此,教育幼兒寬容待人,也是培養幼兒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階段,由于年齡小,心理發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有的幼兒常常因為爭奪一個玩具或是被別人不小心碰一下,就得理不饒人,甚至動手打別人才完事。因此,經常有幼兒來告狀:"某某打我","某某搶我的玩具"……
《小熊讓路》是一個以相互謙讓為主題的故事,通過活動使幼兒意識到友愛和謙讓是一種值得歌頌的美麗行為,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謙讓的道理。
根據教材和本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能看圖講述故事。
(2)學習理解動詞:跳、淌、爬。
(3)培養幼兒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良好品德。
教學的重點、難點:
(1)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道理。
(2)難點是理解大獅子是用什么辦法讓小熊覺得難為情。
教學的準備:
背景圖一幅,小動物圖片若干,通過操作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教法:
本次活動主要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設問法為輔的教學方法。
通過直觀演示,讓幼兒邊看邊聽故事,從而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突破故事重難點。
在活動中創設設問的情境,充分發揮幼兒自己的見解,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講到小兔、小羊、小猴請大獅子幫忙,大獅子笑了笑,點了點頭。教師就問幼兒:你猜大獅子會想一個什么辦法?這就會激發幼兒的想象,并對故事產生強烈的興趣。
學法:
教師有感情的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演示圖片,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學中的提問,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幼兒在問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內容。
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學的輕松、學的愉快。一開始我出示一幅背景圖,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觀察并提問:上面有什么?通過觀察對背景有一個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用設問法提問:上面會發生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第二個環節: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這個環節我又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講到獅子點了點頭)
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時配上圖片的演示,讓幼兒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欣賞后提問:故事里有誰?故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小熊對他們說了一句什么話?并請幼兒一起來學學。你覺得小熊是怎么樣的動物?小動物心理都怎么樣?小兔做了什么動作?小羊?小猴?他們后來想了個什么辦法?通過這些層層深入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第二部分是幼兒討論:大獅子會想一個什么辦法?這個部分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部分是講述故事的后半部分,以這樣一個設問“大獅子到底會想一個什么辦法呢?一起來聽一聽。”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聽故事的興趣。聽完故事后提問:你們覺得獅子的辦法好嗎?是什么辦法?小熊為什么這次沒有讓大獅子讓路?小熊為什么會臉紅?小熊后來變的怎么樣了?從而突破重難點。
第三個環節是情感教育。通過這個環節讓幼兒知道我們要做個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好孩子。主要是通過這些提問:如果你是這只小熊,你碰到這寫小動物你會怎么做?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熊嗎?為什么?
第四環節是請幼兒幫助這個故事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第五環節是讓幼兒看圖自己講述故事。
幼兒園說課稿 篇1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黎族舞蹈的動作特點,學習踩泥巴、捏泥球、拋泥球等舞蹈基本動作。
2、創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感知音樂。
3、感受樂曲的歡快情緒,體驗共同表演舞蹈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黎族舞蹈DVD光碟、舞蹈《泥球樂》音樂、影碟機。
2、泥球、黎族飾品若干。
三、指導要點
1、引導幼兒感受樂曲的歡快情緒,初步了解黎族舞蹈的動作特點。
2、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體驗共同表演的樂趣。
四、活動過程
1、暖身活動。
老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暖身活動。
2、欣賞黎族舞蹈,初步了解《拋泥球》的起源。
(1)、觀看舞蹈光碟,交流體會。
(2)、介紹黎族舞蹈《拋泥球》。
3、熟悉樂曲旋律,創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感知音樂。
4、學習舞蹈基本動作。
(1)、踩泥巴。
教師示范踩泥巴動作,幼兒進行動作練習。
(2)、捏泥球。
突出黎族舞蹈動作“三道彎”的特點,提升幼兒創編的動作進行動作練習。
(3)、比泥球。
幼兒擺出各種造型互相欣賞。
(4)、拋泥球。
幼兒進行突出手部動作的伸展練習。
(5)、跟著音樂進行完整地動作練習。
第一遍音樂:幼兒跟著老師進行徒手練習。
第二遍音樂:幼兒手拿道具“泥球”跟著音樂進行完整地動作練習。
5、表演舞蹈《泥球樂》。
(1)幼兒戴各種黎族首飾進行表演。
(2)邀請觀摩現場的老師一起跳舞。(活動自然結束)
五、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樂曲的歡快情緒,并能大膽地用肢體動作表現、匹配音樂。
2、能否獨立、連貫地隨著音樂跳舞,體驗共同表演的快樂。
六、活動建議
1、節假日或雙休日請家長帶幼兒到戶外活動,豐富幼兒有關踩沙、踩泥巴、玩泥的經驗。
2、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黎族的民俗、文化信息,對黎族的民俗、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幼兒園說課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認識五官》,將圍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設計七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指南》健康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目標中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技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應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
二、學情分析
在我們小三班,一部分孩子經常用手挖鼻孔,把東西放到嘴里,沒洗手就去揉搓眼睛,很多時候時不能用語言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為了能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習慣養成教育課程,重在實現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幼兒能正確說出五官的名稱,了解它們準確的位置。
2.技能目標:知道五官的用途,以及懂得如何保護他們。
3.情感目標:知道要愛護自己的五官。
四、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了解五官的準確位置并知道他們的用途。
難點:懂得如何保護五官。
五、說教法
(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我運用了三種教學法,分別是觀察法、提問法以及情景式教學法,通過對這三種教學法的整合交替使用,讓幼兒與多媒體中的人設進行對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效果。)
六、說學法
(擬人化的形式、多彩的畫面以及在情景中互動,特別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因此活動中運用了多媒體演示學習法
、傾聽與表達學習法、情景游戲學習法,進而提高孩子們運用語言等能力。)
七、教學設計
一、韻律導入
(活動通過韻律《五官歌》進行導入,從而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引出主題。)
二、情境導入(引導幼兒了解五官的作用)
1.首先,老師通過PPT的播放,介紹出五位小客人,而這五位小客人都分別少了一種五官。
2.接著,進入游戲環節“猜猜我是誰”,例如:老師提問,請問哪個小客人聞不到味道?孩子們找出沒有鼻子的那個小客人,再提問我們的鼻子是用來干什么的?通過觀察與提問的方式,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五官的作用,如此類推剩下的四種五官也是這樣進行學習。
三、設計“讓我來幫幫你”的情景游戲(讓幼兒學會對五官進行保護)
首先,通過多媒體中的人物,告訴孩子們為什么他們的五官分別離開了他。
為了能讓盡量多的孩子們都有參與游戲的機會,通過PPT圖片以及音頻的結合,每位小客人輪流出現,每位小客人都和孩子們進行問答對話。例如:
師:我們先來幫助一一吧,一一請你再說一次鼻子為什么離開你?
一一:因為我老喜歡挖鼻子,有一天力氣太大了,把鼻子都挖流血了,于是,鼻子離開了我。
師:平時我們鼻子癢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和孩子們一起探尋保護鼻子的方法。當孩子們回答出來并告訴屏幕中的一一后,一一的鼻子又會變了出來。通過的情景游戲方式,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四、手指小游戲(最后會通過一個手指小游戲結束我們的活動,再次鞏固孩子們對五官的認知。)
師說鼻子鼻子,在哪里?
孩子們就變指著鼻子邊回應,鼻子鼻子,在這里。
(就這樣,在韻律游戲中快樂地結束我們本次活動。)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您的聆聽!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指導!
幼兒園說課稿 篇13
教材分析:
《小雞吃蟲》這個活動應該是幼兒較為感興趣的活動。活動的兩個主角取決于幼兒的生活,在平時的區角活動中,我們投放的“小動物喂食”中就有小雞和毛毛蟲,幼兒對這兩個小動物比較熟悉,有一定的知識經驗。而且小雞圓鼓鼓的身體,尖尖嘴巴的形象,深得小朋友的喜愛。小班幼兒對數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能手口一致地點數3以內物體的數量,并按數去出物品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我們年段選擇了這一活動作為一課三研的教案,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并考慮的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愛好。
說活動目標:
結合我對教材的分析,小班幼兒的特點及計算發展的水平,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喜歡參加數學活動,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小班的幼兒寄教于玩,通過玩樂學習到知識經驗,培養幼兒對于數學活動的興趣才是根本,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好的助力。
2.樂意用感觀觀察、探索周圍的事物,感知游戲中3以內的數量。
3.能根據自己身上的數字找到相應數字的籃子和相應數字的小蟲。
說重難點:
我將目標3能根據自己身上的數字找到相應數字的籃子和相應數字的小蟲。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小班的幼兒雖然對數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但按物取數對小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小班幼兒按物點數時,多數幼兒不能把嘴里數的和手指點的物一致起來,原因在于大多數父母在教孩子數數時,沒有和實物配合起來,所以此次我們準備了籮筐小雞和毛毛蟲,通過與實物的配合突破難點。
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我為本次教學活動準備了充足的材料:我準備了實物毛毛蟲若干,用以突破重難點。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角色的扮演也使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更高,所以我能準備了小雞頭飾15個;母雞頭飾1個;老師扮演雞媽媽,教師扮演雞寶寶。除此之外為了讓幼兒有更好的活動環境,和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們布置了籬笆和草地,讓幼兒能夠在情境游戲的過程中積極的學習,使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
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分為三大塊內容:
1.教師扮演母雞媽媽,小朋友扮演小雞寶寶導入游戲情境。
2.小雞練本領,通過教師出示的數字,來按照教師的指令做相應數量的動作。
3.游戲《小雞找蟲》,按數取物。
4.小雞與雞媽媽一起跳律動結束活動。“理解--感受--體驗”,由淺入深,從理解到感受,使幼兒已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讓孩子真正理解、并學會按數取物,我將四大塊內容設計以下環節:
第一大環節教師扮演母雞媽媽,小朋友扮演小雞寶寶,一起唱《小小蛋兒把門開》。次環節角色扮演意在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引起幼兒的注意力。
第二大環節小雞練本領。老師出示數字“1”,請寶寶們看這是數字幾?象什么?請我的小雞點一下頭。在出示數字“2”,請寶寶們看是數字幾?象什么?請我的小雞蹲兩下。最后出示數字“3”,請寶寶們看是數字幾?象什么?請我的小雞拍三下手。讓孩子們邊做動作邊數數,此環節目的是讓幼兒熟悉數字,理解數字相對應的意思。通過雞寶寶練本領初步感受“按數取物”。
第三環節游戲《小雞找蟲》。為了更好的游戲我把他分成了三個小環節:
一、雞媽媽交代游戲內容及要求:請寶寶們看媽媽身上有一個數字寶寶,它是幾呀?一會媽媽找蟲時要先找到自己的3號籃子,再去找3只小蟲子,找的時候請寶寶和媽媽一樣要邊數邊找。這一環節很重要,只有交代清楚游戲的內容,幼兒才能正確的游戲。
二、幼兒操作,小雞找蟲。教師先請寶寶們看清楚自己身上的是數字幾?然后按媽媽的要求去找蟲子吃吧!這里讓幼兒有一個體驗的過程,只有自己操作了和經歷的事情幼兒的印象才會深刻。在這里教師特別要注意鼓勵能力弱的幼兒。之后一個自查、互查和教師查的過程,幫助個別錯誤的幼兒糾正錯誤。
三、一起分享毛毛蟲。教師帶領孩子們一起假裝吃蟲,享受游戲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激發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最后一環節: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跳舞。此環節收尾,使整個活動畫上了句號,活動環節一環扣一環,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幼兒從中獲取知識經驗。
幼兒園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小番茄也是小朋友們早已認識并喜愛的水果。我還采用了鹽用輔助材料,讓幼兒觀察物體在清水和鹽水兩種不同狀態的奇妙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小番茄在清水和鹽水的不同的奇特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還為幼兒提供了簡單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兩個不同的實驗,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仔細觀察運用實驗得真知的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番茄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知道小番茄在兩種水里的沉浮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透明塑料瓶(紅色、藍色)、番茄、鹽、記錄表
二、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于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并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了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有趣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小番茄在兩種水里的秘密。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猜測活動
“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里有一個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里,番茄會怎樣?”
(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并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他們眾說紛紜,表達自己的觀點。)
2、記錄活動
介紹表格“小問號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
探索記錄方法“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記錄下來”
“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藍色瓶子的旁邊。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里。”
3、操作活動
“請你們去做實驗,仔細觀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里會怎么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小組討論實驗結果,既提高了幼兒間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兒在實驗中興趣。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將你們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實驗結果。”
引導幼兒用“我發現小番茄在清水里會沉到水底”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
通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測活動
“現在再給你們一杯清水,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清水變成鹽水呢?”
(教師示范制作鹽水,這里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制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驗的機會,并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請你們猜猜看將小番茄放在鹽水將會怎么樣,將你們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5、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先將清水變成鹽水。
“請你們去做實驗,然后把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
6、交流總結活動
總結實驗的結論:小番茄在清水里會沉到水底,小番茄在鹽水里會浮在水面上。
7、總結,遷移
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8、延伸活動
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鹽水里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后試一試,再把你發現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在這里,活動還沒有結束更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著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并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兒園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說課稿08-21
幼兒園說課稿05-08
幼兒園說課稿01-20
幼兒園經典說課稿04-11
幼兒園說課稿05-10
幼兒園說課稿11-29
幼兒園說課稿06-02
幼兒園說課稿12-06
幼兒園說課稿12-01
幼兒園健康說課稿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