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合集)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沒準兒會出現一些突發事故,為了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把損失降到最低,就有必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應急預案準備工作。寫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做好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和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重大自然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保證農業生產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1.2 編制依據
依據《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農業部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海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海南省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和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農業生產實際,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強臺風、強熱帶風暴、暴雨洪澇和長時間干旱等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和災后農業生產恢復。
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區涉及重大動物疫情的,按照《海南省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規定執行;涉及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突發事件的,按照《海南省有害生物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規定執行。
1.4 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在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中,要把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農業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堅持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首長負責制,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搶救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
快速處置,協同應對。相關部門(單位)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保障人力、物力、財力、技術儲備。一旦發生重大農業自然災害,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科學抗災救災,恢復農業生產。
2 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2.1 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
省農業廳成立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由廳長任組長,分管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副廳長任副組長,成員單位由廳辦公室、種植業處、南亞辦、畜牧獸醫局、農機化局、計劃財務處、農產品質量處、科技教育處、種子站、植保站、土肥站等組成,各成員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
2.2 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組織部署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根據災情和生產恢復情況,及時作出啟動應急預案或宣布應急解除的決定,向災區組派農業抗災救災慰問團、工作組、專家組,協調省有關部門共同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2.3 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廳辦公室:負責全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信息的報送、發布和防災減災工作新聞宣傳工作,協調和落實農業應急專家和有關部門參與救災和恢復生產工作。
種植業管理處:負責收集、核查、匯總、反映糧食作物、瓜菜等農作物災情;組織、指導災后種植業恢復生產和結構調整;組織救災備荒種子的儲備、調劑和調撥。
南亞辦:負責收集、匯總、反映熱帶作物災情;組織、指導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
畜牧獸醫局:負責收集和反映畜禽受災情況;督導各市縣畜牧獸醫部門組織飼料及畜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服務工作;指導災后動物防疫工作,督導受災地區落實消毒、檢疫等措施,組織協調種畜禽及獸藥等應急物資供應;督導各地做好死亡畜禽處置工作。
農機化局:負責督導各市縣農機管理部門及時組織農機人員和農機具,參與抗旱、排澇、抗災搶險和災后恢復生產服務工作。
計劃財務處:爭取、落實農業和農業系統抗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協調和落實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參與資金監督、管理工作。
質量安全處:組織協調災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
科教處:組織災后農業科技服務;參與農業生產救災技術指導。
種子站:負責落實省級應急種子儲備;做好災后農作物種子的調配與供應。
植保站:指導災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防控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發生危害;協調農藥等植物保護物資供應。
土肥站:指導受災和復產農作物肥水管理;組織指導毀損農田復耕;協調復產肥料等生產資料的供應。
2.4 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廳辦公室。
2.5 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1)組織研究提出農業防災減災工作計劃;籌備領導小組辦公會議。
(2)密切與氣象、水文等有關自然災害預測預報部門的聯系,及時收集、整理和反映與農業有關的自然災害預測預報信息。根據災情及時作出應急預案啟動或應急解除建議。
(3)在自然災害多發時期,組織安排人員值班;及時收集、核查災情,并報告災情動態。
(4)協調涉及其他部門有關農業抗災救災的工作。
(5)視災情,提出組織農業抗災救災慰問團、工作組、專家組的意見與安排等。
(6)及時了解和督導各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農業防災減災工作。
(7)負責處理其它日常工作。
3 預防與預警機制
3.1 應急準備措施
3.1.1 組織、思想準備。不斷完善農業防災減災組織,落實責任制。加強宣傳,強化農業部門和農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
3.1.2 工程準備。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農田設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農業機電設備的加固和防護措施,并配合水利等部門做好相關基礎設施的維修、加固、改造,增強農田及各類農業基礎設施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3.1.3 預案準備。根據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規律,修訂完善不同類型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確定防御重點;研究制定關鍵時段、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的農業抗災救災、恢復生產措施。指導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適應性種植,提高農業生產的避災抗災能力。
3.1.4 物資、技術準備。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要的種子種苗(種畜禽)、獸藥、飼料、肥料、農藥、藥械、柴油等救災物資。積極培訓、推廣農業防災減災技術,組織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攻關、督導各級農機行業管理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農機設備、配件及救災用油的貯備和供應。
3.1.5 適時防控。及時組織搶收已成熟的農作物;對沒有成熟和來不及搶收的農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護。風暴災害前,協助當地政府及時組織人員、設備轉移。持續干旱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時,建議本級政府并協助當地氣象部門適時實施人工降雨作業。
3.2 災害分級
根據農業自然災害發生范圍、強度和受災面積,分為四級災害(以下各等級災害:一次突發性災害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可定為該等級)。
3.2.1 Ⅰ級災害(特別嚴重災害)。
(1) 發生涉及兩個以上市縣的區域性特別嚴重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受災市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20%以上,或受災面積達到300萬畝以上。
(2) 某一個市縣以上發生特別嚴重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受災市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0%以上,且成災面積40%以上。
(3)大牲畜成批死亡在5萬頭或家禽成批死亡在50萬只以上,或者全省直接經濟損失30001萬元以上的災情。
(4)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一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
3.2.2 Ⅱ級災害(嚴重災害)。
(1)發生涉及兩個市縣以上的區域性嚴重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受災市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15-20%,或受災面積達到200-300萬畝。
(2)某一個市縣以上發生嚴重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受災市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0%以上,且成災面積30%以上。
(3)大牲畜成批死亡在3萬頭或家禽成批死亡在20萬只以上,或者區域性直接經濟損失5000-30000萬元之間的災情。
(4)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二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
3.2.3 Ⅲ級災害(較嚴重災害)。
(1)發生涉及兩個市縣以上的區域性較嚴重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受災市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11-15%,或受災面積達到100-200萬畝。
(2)某一個市縣以上發生較嚴重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受災市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30%以上,且成災面積20%以上。
(3)大牲畜成批死亡在1萬頭或家禽成批死亡在10萬只以上,或者地區性直接經濟損失2000-10000萬元之間的災情。
(4)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三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
3.2.4 Ⅳ級災害(一般災情)。
(1)發生涉及兩個市縣以上的區域性一般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受災市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10%,或受災面積達到50-100萬畝。
(2)某一個市縣以上發生一般農業自然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受災市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20%以上,且成災面積15%以上。
(3)大牲畜成批死亡在0.5萬頭或家禽成批死亡在5萬只以上,或者地區性直接經濟損失1000-4999萬元之間的災情。
(4)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劃為四級響應的農業自然災害。
4 應急處置
4.1 應急預案啟動條件
接到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緊急信息報告并經核實后,立即按規定報告,并報請廳長或分管防災減災工作的副廳長批準啟動本預案。
4.2 信息報告
4.2.1 信息采集
預警信息。省氣象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省水務廳的水情信息,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災害預警信息,各市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及成災信息。
采集途徑。省農業廳與氣象、水務等部門穩定暢通的信息交換渠道,定期、不定期的會商;省農業廳與各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農業自然災害信息網絡系統。
采集內容。氣溫、降水、光照等氣候條件,江河水位、流量和雨情等水文資料;農業自然災害災種、發生時間、地點、范圍,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農作物、畜禽損失程度,農田及農業基礎設施、農業機電設備、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己經采取的對策措施等。
4.2.2 預警報告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立即發出農業自然災害預警。
(1)收到省氣象、水文、海洋漁業等部門以及流域管理部門的災害預測預報。
(2)接到熱帶氣旋即將登陸或可能受影響的信息。
(3)干旱等漸進性自然災害趨重。
(4)其它突發的農業重大自然災害。
4.2.3 信息報告
(1)實行分級上報,歸口處理。農業自然災害發生后,由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造成重大農業損失的突發事件,可直接上報,并同時報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
(2)農業重大自然災害信息應立即上報。因不可控因素一時難以掌握詳細農業重大自然災害信息的,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核查,3日內補報詳情。
(3)一般性農業自然災害信息,定期逐級上報。
4.3 先期處置
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事故發生地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按規定報告的同時,必須作出快速反應,組織救援隊伍和事故處理人員及時趕赴現場進行先行處置,迅速控制事故和事態發展,協助開展醫療救護、參與搶險救災等,降低災害對社會、群眾和農業生產的危害。
4.4 分級響應
根據農業自然災害發生范圍、強度和受災面積,分為四級響應。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4.4.1 Ⅰ級響應
(1)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組長主持會商,副組長及各成員參加。及時將情況報告省委、省政府、農業部及有關部門。重大問題報請省政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予以支持。
(2)密切監視災情動態,主動提出救災意見和措施。及時向重災區發慰問電,派出救災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指導災區農業救災復產工作。組織動員,指導各地農業機械參與搶險救災,實施灌溉、排澇等服務工作。
(3)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災區農業生產恢復意見,商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有關部門,及時下撥災后基本建設投資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
(4)必要時請求動用國家救災備荒和省級糧食應急種子儲備種子,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恢復農業生產所需救災物資。
(5)災區的動物疫情按《海南省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處理。
(6)指導市縣農業部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資金、物資的規范使用。
4.4.2 Ⅱ級響應
(1)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副組長主持會商,部署應急工作,及時將情況報告省政府和農業部,并通報有關部門和廳內各成員單位。
(2)加強災情調度,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需要,派出救災工作組或專家指導組,指導災區農業救災工作。組織動員,指導各地農業機械參與搶險救災,實施灌溉、排澇等服務工作。
(3)研究提出支持災區農業生產恢復意見,商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有關部門,及時下撥災后基本建設投資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
(4)根據災區要求,請求動用國家救災備荒和省級糧食應急種子儲備種子,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恢復農業生產所需救災物資。
(5)災區的動物疫情按《海南省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處理。
(6)指導市縣農業部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資金、物資的規范使用。
4.4.3 Ⅲ級響應
(1)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主持會商,作出工作部署。加強災情調度,及時向省政府、農業部報告災情,并通報有關部門和廳內各成員單位。
(2)根據災區救災工作的要求,派出專家指導組,指導災區農業救災工作。組織動員,指導各地農業機械參與搶險救災,實施灌溉、排澇等服務工作。
(3)研究提出支持災區農業生產恢復意見,商財政廳下撥農業生產救災資金。
(4)根據災區要求,幫助災區調劑、調運救災備荒應急種子。
(5)災區的動物疫情按《海南省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處理。
(6)指導市縣農業部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資金、物資的規范使用。
4.4.4 Ⅳ級響應
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主持會商,作出工作安排。加強災情調度和農業救災、農業生產恢復工作的指導,必要時將情況按規定程序上報省政府,并通報有關部門和廳內各成員單位。
4.5 指揮與協調
本預案啟動后,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指揮與協調災害應急救援工作。
4.6 信息發布
農業廳協助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和民政部門做好自然災害信息的發布工作。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核實農業重大自然災害,需對外發布的,交由當地政府指定的專門部門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自行發布。
4.7 應急終止
當自然災害結束,農業生產恢復正常時,省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宣布應急響應終止,向同級政府和上級農業管理部門報告應急處置工作情況,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
5 后期處置
5.1 善后處置
5.1.1 加強與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溝通,及時調動機電排灌設備和農業機械,進行堵口復堤、農田排澇,疏浚渠道,搶整、修復損毀農田和各類農業基礎設施。
5.1.2 督促、幫助、指導災區農民加強農作物田間管理,及時搶種、補種、改種各類應時農作物。
5.1.3督促、幫助、指導災區養殖場(戶)對欄舍進行消毒、加固,并適時補欄。
5.2 協商救助
5.2.1 根據災區需求,及時協調有關部門,按照程序及時組織區域間種子、種畜禽、化肥、地膜、農藥、飼料、柴油等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調劑、調撥。
5.2.2 積極與銀行、信用社協商,落實災后農業生產恢復所需貸款。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對農業損失、農業設施裝備財產損失的保險賠付。
6 應急保障
6.1 資金保障
處置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所需財政經費,根據財政部《突發事件財政應急保障預案》有關規定,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屬省政府事權的,經費由省財政負擔;屬市縣政府事權的,經費由市縣財政負擔。對受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影響重大和財政困難的地區,省財政根據財力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6.2 物資保障
在自然災害易發期,相應級別的農資部門應儲備一定數量的農業抗災救災物資。應急預案啟動后,各相關單位應優先保證各類農業救災資金的落實和農業救災應急物資的供應。
6.3 信息保障
各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要加強農業自然災害災情信息體系建設,實現上下暢通,做到早預報、早發現、早處置的要求。加強通訊設施建設與維護,保障自然災害應急工作中的電話、網絡等信息渠道暢通。
6.4 應急隊伍保障
各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要建立農業應急救援隊伍,保證自然災害應急工作有專人負責,并定期對救災應急工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7 監督管理
7.1 應急預案演練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專業應急救援演練,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7.2 宣教培訓
各級農業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要組織各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加強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廣大農業從業人員的應急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應急處置培訓由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培訓。
8 附則
8.1 名詞術語
本預案所稱農業,包含種植業、畜牧業及相關行業基礎設施。
8.1.1 本預案中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是指干旱(含高溫熱害、干熱風)、洪澇(含因暴雨造成的洪水、澇、泥石流、滑坡等)、低溫凍害(含冷害、霜凍、冰凍、雪災、寒露風等)和風雹(含熱帶氣旋、臺風、寒潮大風、龍卷風等風災及冰雹)等危害農業生產的自然災害。
8.1.2 農作物受災面積:指因受災早晨在田農作物產量損失一成以上的面積。如果同一地塊的當季農作物多次受同一中災害危害,只計算其中受災最重的一次。
成災面積:指在受災面積中,農作物產量損失三成(含三成)以上的面積。
絕收面積:指在受災面積中,農作物產量損失八成(含八成)以上的面積。
8.1.3 本預案中熱帶氣旋,是中國氣象局《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GB/T19201-2006)中所規定。即熱帶氣旋非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臺風、強臺風和超強臺風六個等級。熱帶氣旋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達到10.8m/s-17.1m/s(風力6-7級)為熱帶低壓,達到17.2m/s-24.4m/s(風力8-9級)為熱帶風暴,達到24.5m/s-32.6m/s(風力10-11級)為強熱帶風暴,達到32.7m/s-41.4m/s(風力12-13級)為臺風,達到41.5m/s-50.9m/s(風力14-15級)為強臺風,達到或大于41.0m/s(風力16級或以上)為超強臺風。
8.2 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省農業廳負責解釋。
8.3 預案生效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2
20xx年2月15日,全市應急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后,xx市民政局積極響應,立即召開了局長辦公會議,傳達貫徹了市政府關于應急管理工作的會議精神,明確了編制應急預案工作的指導思想,對下一步的預案編制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制定了具體落實的措施。由于領導重視,措施得力,截止目前,《xx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基本形成,xx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加強領導,成立專班
市政府關于應急管理工作的會議召開后,xx市民政局迅速成立了以“一把手”為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救災救濟科長具體負責的編修專班。在編制過程中,局領導對應急預案的結構、進展等情況都親自把關,周密部署;專班工作人員對預案的體例、順序、內容、重點等環節,都認真推敲,仔細捉摸,反復論證,為預案的順利編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廣泛借鑒,結合實情
為切實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我市自然災害緊急救助能力。編修專班的.工作人員廣泛收集了相關省、市、區的經驗。結合我地實際,從預案制定、預測預警、物資儲備、救援行動、災害管理、救災款物發放等方面,廣泛借鑒各地各方面的做法和優點,同時結合我市歷年來災害發生的特點,以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為藍本,制定了切合本地實際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三、征求意見,取長補短
《xx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征求意見稿)形成后,市民政局及時將該稿發往各相關市直單位征求意見,通過各相關單位反饋的意見,又對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作了具體的修改,使之更加全面和完善。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3
一、地震搶險救災組織機構
(一)、搶險救災指揮機構
1、領導小組:xx
總指揮:xx
副總指揮:xx
成員:各學校領導組成員、各班班主任
2、主要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校安全常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有關安全技能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防范意識和基本技能。
(3)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照預案要求積極配備安全設施設備,強化管理,使之保持良好工作狀態。
(4)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安全事故處理工作,把不良影響與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保證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二)、搶險救災隊伍
1、搶險救災工作組
⑴、工作機構:xx
組長:xx
成員:各學校領導組成員、各班班主任
⑵、工作職責:根據事故情況,執行領導小組組長指示或命令,由工作小組組長具體負責現場指揮,全面組織救援搶險工作,及時搶救被困及重要物資,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師生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2、后勤保障工作組
⑴、工作機構:xx
組長:xx
成員:各學校領導組成員、各班班主任
⑵、工作職責:根據事故情況,執行領導小組組長指示或命令,確保搶險設備設施及物質供應,負責聯系醫院對傷員進行及時救治或進行搶救,負責現場搶修及災后水、電等恢復工作,安排好師生生活、學習等工作,保證學校師生水、電等正常供應。
3、警戒疏散工作組
⑴、工作機構:xx
組長:xx
成員:各學校領導組成員、各班班主任
⑵、工作職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執行領導小組組長指示或命令,負責設置警戒區,維護學校正常秩序和搶險工作秩序,確保現場的`原始狀態,配合有關人員進行現場調查工作,嚴格控制進出人員及車輛,勸阻圍觀人員離開事故現場,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對肇事者及有關人員采取監控措施,防止逃逸,有效、安全地疏散師生撤離危險地帶,安定師生情緒。
4、善后處置工作組
⑴、工作機構:xx
組長:xx
成員:各學校領導組成員、各班班主任
⑵、工作職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執行領導小組組長指示或命令,協調相關部門,組織對傷亡人員的處置和身份確認,通知傷亡人員家屬,落實用于接待傷亡人員家屬的車輛和住宿,做好相應的接待和安撫解釋工作,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善后處理的動態。搶險過程中和事故結束后,負責保證現場及善后過程中的穩定工作。
5、通訊督導工作組
⑴、工作機構:xx
組長:xx
成員:各班班主任
⑵、工作職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執行領導小組組長指示或命令,負責事故現場各小組與指揮部及外部的通訊暢通,確保指揮部對現場的指揮調控,負責對事故的原因、發展形勢、產生后果進行分析、預測,并落實搶險救災過程中的具體措施的指導與施行,負責事故現場處理過程和結果的對內、外信息發布工作。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4
為加強突發自然災害事件處理的綜合指揮能力,提高緊急救援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確保迅速有效地處理各類自然災害,將災害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突發自然災害事件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XX
副總指揮:XX
成 員:XX
職責:負責突發自然災害事件工作的統一領導,協調人力物力,下達應急指令。
二、突發自然災害事件工作各專門小組 1、搶險行動組
組長:XX
成員:XX
職責:組織身體強壯的老師迅速開展搶險自救工作。要積極搶救財產,盡一切可能確保重要物品及設施的安全,把事故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2、通訊聯絡組
組長:XX
成員:XX
職責:接到應急指令,迅速撥打119、110報警,上報(XX)。如發生學生傷害,負責通知有關家長或親屬,如實告知情況,做好家長穩定工作。
3、疏散引導組
組長:XX
成員:XX
職責:接到應急指令,緊急與有關人員及班主任疏散學生,把學生送到安全處。
4、人員救護組
組長:XX
成員:XX
職責: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故,立即送學校醫務室,由校醫視傷者情況決定是否送醫院,若情況嚴重則立即將傷者送醫院或撥打120電話求助。
5、后勤保障組
組長:XX
成員:XX
職責:負責妥善保管從現場搶救出來的`物品,對貴重和危險物品要派專人看管并逐件登記造冊,以免重復損壞、丟失。
6、善后處理組
組長:XX
成員:XX
職責:及時調查災情損失情況,傷亡人員情況,并形成書面材料上報。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事故的調查處理,做好事故的善后撫恤及處理工作,并與保險公司等單位取得聯系,依法處理,協調理賠,努力維護學校和社會的穩定。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范圍為因突發自然災害而引起的重、特大事件:主要包括防汛、地震災害、氣象災害等。一次3人重傷及以上或1至2人死亡為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為特大事故。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5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降低公司的財產在自然災害中所受的損失,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環境污染,規范緊急救助行為,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制定本預案。
3、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項目工程施工區域發生的水旱災害、臺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事故或事件。
4、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最大程度地保護員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3)、依靠員工,充分發揮職工群眾抗災救災的作用。
二、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1、項目部成立自然災害應急工作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組員:xxx等。
應急工作組下設內外聯絡組、現場人員救護組、現場財產搶救組和疏導警戒組,應急工作組下設辦公室在安全保衛部,負責應急相關的日常工作。
2、職責
1)、應急組長負責保障事故救援和應急培訓演練所需的經費;負責發生事故后應急救援的總策劃與指揮工作。
2)、組長負責組織應急計劃的演練,并在事故發生時執行總指揮的決策。
3)、應急救災領導小組成員按各自的職責分工承擔相應任務,負責日常的安全意識和應急準備的培訓,在事故發生時參加應急救援。
3、應急準備與響應
1、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
1)、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及時對可能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施工區域做出災情預警。
2)、根據災情預警,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項目部應做好應急準備或采取應急措施。
2、災情信息管理
1)、對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人員受災情況、房屋倒塌等損壞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要及時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及時報告。
2)、災情信息報告時間
災情初報。對公司經營或施工區域突發的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災情,及時向當地(市級)民政部門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于災害發生后2小時。
3)、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須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特大災情根據需要隨時報告。
4)、災情核報。在災情穩定后,公司(項目部)積極協助當地民政部門進行災情數據搜集,核定災情。
三、啟動條件
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啟動本預案。
1、在項目部施工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臺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
2、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造成人員傷亡或需緊急轉移安置時。
3、當地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災害發生后,項目部要根據災情,按照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啟動相關層級和相關部門應急預案,做好受災職工緊急轉移工作,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及時掌握、做好災害監測、災情調查、評估和報告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職工生命和財產損失。
四、啟動程序、響應措施及響應終止
1、在項目部工程施工區域內,發生災情后24小時內,項目部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受災職工,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各工區的救助能力和需求,指導開展救災工作,調撥救災款物。
2、在施工工地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后,按照當地政府決定終止響應。
3、信息發布
4、信息發布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的原則。要在第一時間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報告災情,并根據災情發展情況做好后續信息發布工作。
5、信息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受災的基本情況、抗災救災的動態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說明的問題。
6、災情穩定后,立即組織災情統計,建立因災倒塌房屋等財產損失臺賬。在災情穩定后10日內災害損失情況報上級主管部門和 當地政府民政部。
五、應急資源
1、經費保障
項目部落實對自然災害應急處置經費,建立應急經費快速撥付機制.
2、物資準備
1)、項目部建立處置自然災害的物資和應急能力儲備。
2)、公司物資部制訂應急物資儲備目錄,提出應急物資儲備計劃,落實物資儲備,財務部門負責落實物資儲備費用。物資儲備種類包括:救助設備和器材和應急設施。
3)發生自然災害時,項目部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調用儲備物資。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后要及時補充。整合各部門現有救災儲備物資和儲備庫規劃,分級、分類管理儲備救災物資和儲備庫。
3、控制要求
1)、項目部建立救援預備隊伍, 每年組織一次救援預備隊伍培訓,提高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2)、災害多發地區,根據災害發生特點,項目所在地應適時地組織演習,檢驗并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充分發揮應急作用。
3)、大力宣傳災害知識,宣傳災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保險的常識,增強職工的防災減災意識。
4、名詞術語解釋
1)、自然災害: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洪澇、干旱災害,臺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
2)、災情:指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包括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
3)、災情預警:指根據氣象、水文、海洋、地震、國土等部門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人口、自然和社會經濟背景數據庫,對災害可能影響的地區和人口數量等損失情況作出分析、評估和預警。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6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緊急救助行為,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2、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
(3)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4)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
3、編制依據
依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及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制定本預案。
4、適用范圍
在我鄉區域內發生的洪澇、臺風、暴雨、干旱、冰雹、雪、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于本預案。
二、啟動條件
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啟動本預案
1、發生水旱災害,臺風、暴雨、干旱、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鄉行政區域內,緊急轉移安置1千人以上;倒塌房屋100間以上,或者在全鄉行政區域內死亡3人以上。
2、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情況之一:鄉行政區域內,死亡3人以上;緊急轉移安置2千人以上;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100間以上。
3、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4、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5、鄉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三、自然災害救助組織體系及工作職責
1、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機構及職責
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是鄉自然災害教助工作的領導機構,鄉長任總指揮,鄉政府分管民政、國土的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對應災害神類鄉直主管單位是成昆單位鄉民政辦是鄉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機構,在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開展各類災害的救助、救濟工作,指導災區開展災后倒塌民房恢復重建工作;相關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參與鄉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2、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任務
(1)做好非常態下自然災害的救助、救濟綜合協調工作。
(2)會商、分析、評估災區形勢,提出對策;協調落實對災區的支持措施。
(3)聽取災區救災工作匯報。
(4)收集、匯總、報告、評估災害信息、災區需求和救災工作情況,通報災情,向上爭取支持。
(5)、協助、知道開展救助工作。
3、相關成員單位及職責
民政辦: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備災救災和災后救助救濟、恢復重建、社會捐助等工作。
經濟發展辦:協調安排并積極爭取重大救災基建項目,幫助落實項目建設資金,爭取省以工代賑資金。
供電所:負責災后電力供應恢復工作。
中、小學校:幫助災后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幫助做好校舍恢復重建。
派出所: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工作,協助組織災區群眾的緊急轉移工作。 財政所:負責救災資金安排、撥付和監督檢查。
國土資源所:負責地質災害預警;指導地質災害點監測;地質災害搶險救災;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
城建站:幫助、指導災后房屋和基礎設施的抗震鑒定、修復、重建等工作。協助制定災后恢復重建規劃。
公路站:負責交通運輸綜合協調;負責救災人員、物資的公路運輸、組織提供轉移災民所需的交通工具,組織指導搶修被毀公路。
水務站:掌握、發布汛情。旱情,組織。協調、指導全鄉防汛、抗旱、搶險工作,對主要河流、水庫實施調度,負責組織指導災后水利設施的修復。
農技站:負責組織重大農作物病蟲害草鼠害,幫助。指導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和災后自救。
畜牧獸醫站:負責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養殖人員的安全轉移和救援工作。幫助、指導災后畜牧水產生產恢復和災后自救。
衛生院:負責搶救傷病員;開展傳染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監測,做好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測預警;實施疾病控制和衛生應急處理措施。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擴散和蔓延,保證飲水和食品衛生;組織心理衛生專家赴災區開展心理危機干預。
林業站:負責重大林業有害生物、森林火災的監測和防范工作。
廣電站:負責災區廣播。電視系統設施的恢復工作。
安全生產辦:負責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協調、指導工作。
統計站:協助分析災情統計數據。
電信、移動代辦點:負責組織協調災區通信的恢復重建工作
人武部:根據縣人武部和鄉政府指令,組織協調民兵和應急分隊參加搶險救災。主要擔負解救、轉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員,搶救、運送重要物資(重點是救災物資)和森林防火等任務。
各村委會、有關單位應負責落實由鄉政府制定的幫助災區恢復重建的各項優惠政策。
四、應急準備
1、資金準備
鄉財政所根據鄉年度財政預算和鄉財政預算。安排本級救災資金預算,并督促各村、鄉直各單位加大救災資金投入力度。
(1)、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的原則,鄉村兩級應安排救災資金預算。
(2)、鄉級財政建立自然災害救濟預備金制度。鄉、村根據實際情況妥善安排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資金,專項用于幫助解決嚴重受災地區群眾的基本生活困境。
(3)、鄉村兩級應根據財力增長。物價變動、居民生活水平實際狀況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災資金樸助標準-
2、通信和信息準備
通信運營部門應依法保障災害信息的暢通。自然災害救助信息網絡應以公用通信網為基礎,合理組建災害信息專用通訊網絡、確保信息暢通。
(1)、加強各級災害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立覆蓋鄉村兩級的救災通訊網絡。
(2)、充分發揮各類災害監測預報系統的作用,建立基于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災害監測、預警、評估和災害應急輔助決策系統。
3、救災設備及物資準備
(1)、鄉直有關單位應配備救災管理工作必需的救災物資和設備。
(2)、鄉民政辦應配足救災必需的設備和準備。備足救災必需的救災物資,建立救災物資商家名錄,必要時簽訂救災物資緊急購銷協議。
4、人力資源準備
(1)、加強自然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
(2)、建立健全與軍隊。公安、武警、消防、衛生、地震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 (3)培育、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愿者隊伍。
5、社會動員準備
(1)、建立和完善社會捐助的動員機制、運行機制、監督機制,規范突發自然災害捐助工作。
(2)、建立完善救災捐贈制度,規范組織發動。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會公示、表彰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3)、建立社會捐助接收站、點,健全經常性社會捐助接
(4)、完善社會捐助表彰制度,為開展社會捐助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5)、建立健全未受災區地區對受災地區。輕災區對重災區的對口支援機制。
6、宣傳培訓和演習
(1)、開展社區減災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教、互救、保險的常識,增強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2)、鄉民政辦負責組織各村災害信息員的集中培訓。
(3)、自然災害多發地區,每年應根據災害發生特點,適時組織演練,檢驗并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4)、有關單位根據各災害種類的特點參與或自行組織培訓和演習。
五、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
1、災害預警預報
(1)、根據縣氣象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縣水利局的汛情預警信息、縣水文站的洪水趨勢預報和水質監測信息、縣地震部門的地震趨勢預測信息、縣國土資源局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縣林業局森林火險和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預警信息、縣農業局的重大農作物病蟲害草鼠害的預警信息;重大動物疫情預警信息,相關單位要主動及時向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通報,并按有關規定發布預警預報。
(2)、鄉政府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預警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背景數據庫進行分析,對可能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相關地區和人口數量及時提出災情評估意見,向縣政府和縣有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報告,同時向有關部門和各村通報。
(3)、鄉有關單位和各村應根據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預警預報。提前做好應急準備或采取應急措施。
2、災害信息共享
鄉民政辦及時、收集、匯總災害信息,向有關單位和各村通報;各有關單位和各村應主動及時向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報送各類災害信息。
3、災情信息管理
(1)、災情信息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農作物受災情況、房屋倒塌、損壞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巳采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①災害損失情況包括以下指標: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飲水困難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毀壞耕地面積;倒塌房屋、損壞房屋、直接經濟損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
②因災需救濟情況包括以下指標:需口糧救濟人口、需救濟糧數量;需衣被救濟人口、需救濟衣被數量;需救濟傷病人口;需恢復住房間數、需恢復住房數。
③已救濟情況包括:投親靠友人口數量、借住房屋人口數量、搭建救災帳篷和簡易棚人口數量;已救濟口糧人口、已安排口糧救濟款、已安排救濟糧數量、已救濟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濟款、已救濟衣被數量,已救濟傷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濟款,已安排恢復住房款、已恢復住房間數、已恢復住房戶數。
(2)、災情信息報告時間
①災情初報。各村對于本行政區域內突發的.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時間了解掌握災情,及時向鄉政府和鄉民政辦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于災害發生后2小時。對于造成死亡人口(含失蹤人口)2人以上或其他嚴重損失的重大災害。鄉民政辦在接到各村報告后,在2小時內完成審核、匯總災情數據的工作。向鄉政府和縣民政局報告。
②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鄉、村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各村每曰9時前將截止到前一天24小時的災情向鄉民政辦報告,鄉民政辦每日10時前向縣民政局報告。
③災情核報。各村各有關單位在災情德定后,應在2個工作B內核定災情,向鄉民政辦報告。鄉民政辦在接到報告后,應在3個工作曰內審核、匯總災情數據,將全鄉匯總數據向縣民政局報告。
(3)、建立因災死亡人口臺帳。倒塌房屋臺帳和需政府救濟人口臺帳。鄉民政辦在災情核定后要建立因災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和需政府救濟人口的花名冊,為恢復重建和開展救助提供可靠依據。
六、應急響應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救災工作以鄉政府為主。災害發生后,鄉政府根據災情,按照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做好災民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救災、災害監測、災情調査、評估和報告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
根據突發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設定三個響應等級。啟動響應等級建議和終止建議,由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相關專項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各成員單位根據響應等級的需要,切實履行本部門的職責。
(—)一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①在我鄉行政區域內,發生臺風、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
死亡5人以上;
緊急轉移安置5000人以上; 倒塌房屋1000間以上,
②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死亡3人以上; 緊急轉移安置5000人以上; 倒塌房屋500間以上,
③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人員重大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④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教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⑤縣政府及鄉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2、響應工作
①由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負責人主持會商,相關成員單位參加,對災區救災的重大事項作出決定。
②由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負責人率有關部門赴災區慰問災民,指導救災工作?
③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相關成員單位每日12小時前向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報告救災情況。
④鄉民政辦全局動員,實行24小時值班,并做好救災有關工作,接到災害發生信息2小時內,向鄉政府、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負責人報告,并向縣民政局報告;災害發生后12小時內,鄉財政所提出撥救災應急資金建議報鄉政府,同時向縣政府報告爭取支持;協調交通等部門緊急調運救災物資;組織開展全鄉性救災捐贈活動,統一接收、管理、分配救災捐贈款物;協調落實上級和鄉黨委、鄉政府的有關指示。
(二)二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①在我鄉行政區域內,發生臺風、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
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
緊急轉移安置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倒塌房屋500人以上,1000間以下。
②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死亡2人以上,5人以下;
緊急轉移安置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500間以上,1000間以下。
③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i:、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④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教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⑤上級政府及本級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2、響應工作
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與有關成員單位聯系,溝通災害信息;組織召開會議,分析災區形勢,落實對災區的救災支持措施;組織有關部門聽取受災情況匯報。
鄉民政辦實行24小時值班,開展以下工作:
①災情發生后12小時內,由分管領導帶隊的救災聯合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災區的救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災區開展救災工作。
②根據災區的申請,災情發生12小時內制定救災應急資金補助方案。經審批后及時下撥到災區,同時向上級報告爭取支持;災情發生后24小時內制定并完成向災區緊急調撥救災儲備物資工作,及時協調交通等部門落實有關救災物資的緊急調運工作;監督災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款物的使用;隨時落實上級和鄉黨委、鄉政府緊急救助工作指示。
③每2小時與受災地區聯系一次,及時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息;接到災害發生的信息后2小時內報送縣民政局和鄉政府及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
④向社會發布接受救災捐贈的公告,根據《救災捐贈管理暫行辦法》,組織開展全鄉性救災捐贈活動;公布接受捐贈單位和賬號,設立救災捐贈熱線電話。向社會公布災情和災區需求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救災捐贈;及時下撥捐贈款物、定期把救災捐贈的接收和使用情況向社會報告。
(三)三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①在我鄉行政區域內,發生臺風、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
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
緊急轉移安置1000以上,3000人以下; 倒塌房屋100以上,500以下,
②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死亡1人以上,2人以下;
緊急轉移安置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
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500間以上,1000間以下。
③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④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教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⑤上級政府及鄉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2、響應工作
1、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與有關成員單位聯系,溝通災害信息;組織召開會商會,分析災區形勢、研究落實對災區的救災救助支持措施;組織有關部門共同聽取受災情況匯報;協調有關部門向災區派出聯合工作組。
2、鄉民政辦實行24小時值班,開展以下工作:
①災情發生后12小時內,由分管領導帶隊的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災區的教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開展救災工作。
②根據災區的申請。在災情發生后24小時內制定救災應急資金補助方案,報鄉政府批準后及時下撥;災情發生后24小時內完成向災區緊急調撥救災儲備物資工作,協調交通等部門落實有關救災物資的緊急調運工作;監督災區救災應急措施的落實和救災款物的使用。
③每2小時與受災區聯系一次,及時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悤;接到災害發生的信息后2小時內報送鄉政府和縣民政局、并向縣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通報;同時向縣級部門報告爭取支持;鄉相關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組織召開群眾代表會議,對外通報災情和救災信息。
④不定期向社會公布災情和災區需求情況;公布接受捐贈單位和賬號,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救災捐贈;設立救災捐贈熱線電話。受理捐贈事宜;及時下撥捐贈款物,對救災捐贈款物進行調劑;定期對救災捐贈的接收和使用情況進行公告。接受社會監督。
七、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1、災后救助
(1)、災區每年9月(1月)下旬開始調查冬春災民生活困難情況,建立需政府救濟人口臺帳。鄉民政辦將需政府救濟人口等災民生活困難情況報順昌縣民政局。
(2)、鄉民政辦組織有關單位赴災區開展災民生活困難狀況評估,核實情況。制定冬春臨時救濟工作方案。
(3)、根據災區的申請報告,結合災情評估情況,鄉民政辦會同鄉財政所提出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分配方案,經鄉政府同意后下撥,專項用于幫助解決冬春災民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難。
(4)、向社會公布各災區救災款下撥進度。確保救濟資金在春節前發放到戶。
(5)、通過開展社會捐助、對口支援、緊急采購等方式解決災民的過冬衣被問題。
(6)、經濟發展辦、財政、農業等部門落實以工代賑政策、災歉減免、糧食部門確保糧食供應。
2、恢復重建
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教,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人方針,災民倒房重建由鄉政府負責組織實施,采取自建。援建和幫助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建房資金通過政府救濟、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解決。房屋規劃和設計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充分考慮災害因素。
(1)、組織核査災情。災情穩定后,各災區立即組織災情核定,建立因災倒塌房屋臺帳。鄉民政辦在災情穩定后7日內將全鄉因災倒塌房屋等災害損失情況報縣民政局。
(2)、制定恢復重建工作方案。根據全鄉災情和各災區實際,制定恢復重建方針、目標、政策、重建進度、資金支持、優惠政策和檢查落實等工作方案。
(3)、鄉民政辦定期通報各地救災資金下撥進度和恢復重建進度,鄉政府向災區派出督查組,檢查、督導恢復重建工作。
(4)、民政部門商有關部門制定優惠政策,簡化手續,減免稅費,平抑物價。
(5)、衛生部門做好災后疾病預防和疫情監測工作。組織醫療衛生人員深入災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宣傳衛生防病知識,指導群眾搞好環境衛生,實施飲水和食品衛生監督,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6)、經濟發展辦、經貿、教育、財政、鄉建、交通、水利、農業、衛生、廣播電視等部門以及電力、通信等企業做好救災資金、物資安排,組織做好災區學校、衛生院等公益設施及水利、電力、交通、通信、供排水、廣播電視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
八、附則
1、名詞術語解釋
自然災害: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險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洪澇、臺風、干旱、冰雹、暴雪、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
災情:指自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包括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
災情預警:指根據氣象、水文、海洋、地震、國土等部門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人口、自然和社會經濟背景數據庫,對災害可能影響的地區和人口數量等損失情況做出分析、評估和預警。
2、預案管理與實施時間
本預案由鄉政府民政辦負責管理。本預案自印發之曰起生效。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7
一、制訂預案的目的:
自然災害不可避免,在自然災害到來前,事先搞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工作,快速有效率掌控局面并妥善解決,把災害可能將導致的損失降至最高。
二、自然災害的范圍:
校園自然災害包含:大風、臺風、龍卷風,大雨、暴雨、雷暴雨,大雪、暴雪,地震等非人為因素引致的災害。
三、預案的啟動:
1、接到有關部門公布的預警信號,本預案正式宣布啟動。
2、發現有別于常規的.現象,經驗中,可能出現自然災害,本預案正式啟動。
四、非政府機構:
成立防災害工作領導小組。
副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五、職責:
1、副組長負責管理全面工作;副組長及成員負責管理日常設施設備的檢查、修理、確定隱患工作。
2、負責災害發生時教師、幼兒的組織、協調、監督、轉移、逃生等工作。
3、領導小組負責管理災害出現后的搶救及出現的后果處置工作。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8
為提高救災工作水平和應急反應能力,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迅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救災工作,根據《XX省自然災害救濟工作規定》(2002年省政府第77號令)和《XX縣特大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X府辦[200X]XX號)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工作原則和適用范圍
(一)工作原則: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分級負責、綜合協調、快速高效。
(二)適用范圍:臺風、強熱帶風暴、暴雨、洪澇、地震及地質等因素引發的特大自然災害。
二、特大自然災害的確定
自然災害等級劃分標準按《XX縣特大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X府辦[200X]XX號)執行,其中一次性災害造成的后果符合下列10項中的6項可列為特大自然災害:
(一)受災人口占鎮屬常住人口50%以上,并有10%以上受災人口需要緊急轉移安置;
(二)因災死亡5人以上(地震災害死亡50人以上);
(三)倒塌房屋占鎮屬房屋3%以上;
(四)損壞房屋占鎮屬房屋30%以上;
(五)農作物受災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50%以上;
(六)損失糧食占鎮屬上一年糧食總產量30%以上;
(七)全鎮交通癱瘓、通訊中斷,停電2天或設施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以上;
(八)7.0和7.0級以上嚴重破壞性地震;
(九)直接經濟損失占鎮屬上一年國民經濟總收入30%以上;
(十)造成省內較大影響。
三、組織領導及有關部門職責
發生特大自然災害,鎮政府統一領導和組織指揮當地政府救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
鎮委宣傳辦:負責做好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工作。
鎮黨政辦:負責重大救災基建項目的審批上報,協調落實建設資金;做好救災糧儲備、調撥和供應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發布天氣預報、警報,為防災抗災救災提供服務。組織對重大氣象災害的調查、評估、鑒定工作。鎮供電局:負責對損壞電力設施的恢復及電力調度工作,以確保災區電力供應。
鎮經濟辦:協調郵電、通信、電力、商業、物資、醫藥等部門的搶險救災工作。負責災區物價監控,根據情況依法采取有關價格干預等措施,維護市場物價秩序;并運用價格調節基金等調控手段,維護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
鎮中學、中心小學:負責組織指揮做好災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災后校舍恢復重建;負責對學生進行防災減災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鎮派出所:負責組織、指揮、協調災區的社會治安工作。
鎮民政辦:組織、協調救災工作;核定和報告全鎮災情;組織轉移、安置、慰問災民;負責困難災民吃、穿、住、醫等生活救助;申請、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并監督檢查使用情況,確保救災款物專款專用,及時、足額發放;組織指導救災捐贈;儲備救助物資。
鎮財政所:負責鎮級財政救災資金的預算安排、組織資金分配和資金撥付,對救災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督、檢查,保證救災款及時到位。
鎮國土資源所:負責鎮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界定地質災害治理責任,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建立群測群防的監測體系,協助搶險救災,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協調、指導和監督。
鎮村鎮辦:負責城鎮規劃和工程建設的管理,制定各類房屋建筑及工程設施和市政工程建設的抗震設防標準,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和工程設計施工等管理工作。
鎮道班:負責組織、指揮、協調受災中斷的省道、鎮道及內河航道的修復工作。
鎮電信局:負責保障相關無線電通信業務頻率的正常使用,對出現的有害無線電干擾予以查處。
鎮水管所:承擔鎮“三防”總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指導全鎮“三防”及水利工程搶險工作,在抗御特大洪水期間對水庫實施聯合調度,負責災后水利設施的修復,儲備搶險物資。承擔鎮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地震現場強余震監測,分析地震發展趨勢,提出強余震防范對策,協調震區與鄰鎮的監測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地震現場地震災害調查,確定地震烈度,災害損失評估,提出救災意見,參與制定震區恢復重建計劃。
鎮農業辦:負責指導災后農業生產自救,做好災區動物疫病監測和防疫工作。
鎮衛生院:負責調度衛生技術力量,搶救受災傷病員,做好災區防疫工作,監督和防止災區疫情、疾病的傳播、蔓延。
鎮廣播站:負責搶險救災的宣傳報道工作。
鎮武裝部:負責組織協調駐XX部隊和民兵預備役的搶險救災工作。積極參與搶險救災、協助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維護災區社會秩序等工作。
四、應急反應行動
(一)災害預警。氣象、水利、國土資源、地震等災害預報部門及時發出預警,預測災害將對特定區域內的群眾生命財產造成較大威脅或損失。
(二)應急決策基本程序
1、有關部門接到災情報告后,及時召集關人員初步研究判斷災害等級。屬特大災害的,及時向鎮委、鎮政府、鎮“三防”總指揮部及分管鎮領導報告,并通報鎮武裝部作戰值班室,特大災害救災工作開始啟動。2、鎮政府召開鎮“三防”總指揮部或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緊急會議,研究部署救災工作和應急措施,經確定后由有關部門迅速組織實施,確保救災款物迅速、及時到位。
2、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后,鎮政府組成聯合工作組或委托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組,赴災區指導救災工作。
3、工作組及時向鎮政府匯報地方救災工作情況,鎮政府視災情及救災進展情況研究部署救災復產和災民救助工作。
4、視災情需要,以鎮政府名義向縣政府報告災情,申請給予救災資金和物資支持。
(三)緊急救援行動
緊急救援隊伍主要由受災地區的干部和群眾組成。重大災害由鎮武裝部根據地方政府提出的支援需求,動用部隊及民兵預備役兵力裝備投入搶險救災。必要時請求上級政府,爭取兵力援助。鎮衛生局和紅十字會組織醫療隊參加搶救傷病員。交通、電力、通信等部門搶修道路橋梁、電力設施和通信線路。
(四)轉移安置行動
災害對人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脅時,必須組織轉移安置,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緊急轉移安置不受條件、范圍及程序限制,直接由當地政府組織力量從速實施;邊遠地區或來不及報告政府的情況下,村委會或村委會干部應積極組織群眾轉移,并想方設法盡快報告當地政府。轉移安置以就近、安全為原則,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臨時安置與長期安置相結合,確保災民吃、穿、住、醫等必要生活條件得到妥善安排。
(五)有關事務處理
l、維護災區的社會治安,保持正常社會秩序。
2、調查核實災民受災情況,按損失大小、困難程度、救助情況分門別類、登記造冊,逐級上報。
3、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發生。
4、維護災區市場秩序,保持物價平穩,保障生活、生產物資供給。
5、宣傳救災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跡,促進互助互濟,弘揚社會良好風尚。
五、預案的宣傳教育和訓練演習
各村、社區、鎮屬各單位要制定相應的救災應急預案,明確在救災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組織救援和轉移安置災民等工作要切合實際,詳實具體,方便操作。要加強宣傳教育,大力開展緊急轉移安置演練活動,增強干部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干部群眾緊急反應能力。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9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自然災害便如影隨形,讓人類社會在收獲文明的同時也品味到痛苦的滋味。盡管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防災抗災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但自然災害好像也“長出了本領”,一直有增無減,為患眾生。諸如地震、洪水、風暴、干旱以及火山噴發等形形色色的自然災害,仍然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維護學校師生人身安全,保障學校師生的身體健康,有效處理學校突發安全事故,使學校突發食物中毒安全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據學校安全工作的需要,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特制定20xx年我校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
一、學校成立自然災害事故應急機構。
學校成立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下設若干應急工作小組,各應急工作小組組長均為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各應急工作小組配備若干成員。
(1)學校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xxx
成員:xxx、xxx、xxx、xx、xxx
(2)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組長:xxx;職責是:在最短時間內了解事故情況;指揮搶救,制止事態擴大,盡力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初步情況;協助有關部門調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善后處置工作。
(3)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副組長:xxx、xxx;職責是:協助組長工作。
(4)協調聯絡組組長:xxx;職責是: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的指揮下,協調各應急工作小組工作;及時報警,請求當地政府、公安(消防、交警)、醫療衛生及社會力量的支援;協助調查事故原因及受傷師生、財產受損情況;協助善后處置工作。
(5)搶救搶險組組長:xxx;職責是: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的指揮下,組織師生撤離,組織學校力量搶救,配合校外力量的搶救工作。
(6)秩序維護組組長:xxx;職責是: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的指揮下,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保護貴重物品,負責現場安撫,控制事態發展,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
(7)后勤保障組組長:xx;職責是: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的指揮下,負責搶救車輛、搶救物資的調配等等。
(8)機動應急組組長:xxx;職責是:在校集中待命,做好接應準備。
二、學校自然災害事故報告及處理程序。
1、實行學校一把手負責事故報告的制度。
2、學校發生或接到突發安全事故報警后,隨即啟動應急預案,同時向教育局、鎮(區)政府和安全監督部門報告,并及時向公安(消防、交警)、醫療衛生等相關部門報警請求援助。學校本著“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果斷處理,積極搶救,指導師生離開危險區域,保護好學校貴重物品,維護現場秩序,做好事故現場保護工作,上交學校突發安全事故有關材料,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3、學校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組織搶救和善后處置工作。
4、學校全體教職工都有責任在第一時間將突發安全事故及時匯報學校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5、學校對突發安全事故不得緩報,不得瞞報,不得延誤有效搶救時間。
三、工程建設、危房安全、重大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
1、學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樹立警示牌,設有隔離欄。
2、學校經認定的危房一律不允許使用,封閉的危房要樹立警示牌,設有隔離欄。
3、學校發生建筑物、危房安全,遭遇特大風災、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事故時,要迅速組織師生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時將事故信息報告教育局、鎮(區)政府和公安部門。
4、迅速組織對受傷師生的搶救,及時報警,請求援助。封閉事故現場。
四、相關的報告電話。
報警:110;事故:110;
火警:119;急救:120;
永嘉鎮派出所
縣教育局
縣安監局
縣衛生局
縣疾控中心
當地醫院
縣人民醫院
縣中醫院
永嘉鎮政府
五、學校突發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聯絡電話:xxxxxx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0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濟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緊急救濟行為,提高緊急救濟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行緊急救濟,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2、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
(3)部門親密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4)依托群眾,充足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
3、編制根據
根據《自然災害救濟應急預案》、《自然災害救濟應急預案》及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制定本預案。
4、合用范圍
在我鄉區域內發生的洪澇、臺風、暴雨、干旱、冰雹、雪、地震、山體倒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到達啟動條件的,合用于本預案。
二、啟動條件
出現下列任何一種狀況,啟動本預案
1、發生水旱災害,臺風、暴雨、干旱、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狀況之一的:鄉行政區域內,緊急轉移安頓1千人以上;倒塌房屋100間以上,或者在全鄉行政區域內死亡3人以上。
2、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狀況之一:鄉行政區域內,死亡3人以上;緊急轉移安頓2千人以上;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100間以上。
3、事故劫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導致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頓或生活救濟,視狀況啟動本預案。
4、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救濟能力尤其微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狀況,上述原則可酌情減少。
5、鄉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三、自然災害救濟組織體系及工作職責
1、自然災害救濟工作機構及職責
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是鄉自然災害教助工作的領導機構,鄉長任總指揮,鄉政府分管民政、國土的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對應災害神類鄉直主管單位是成昆單位鄉民政辦是鄉自然災害救濟工作機構,在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開展各類災害的救濟、救濟工作,指導災區開展災后倒塌民房恢復重建工作;有關組員單位按照各自職參與鄉自然災害救濟工作。
2、自然災害救濟工作任務
(1)做好非常態下自然災害的救濟、救濟綜合協調工作。
(2)會商、分析、評估災區形勢,提出對策;協調貫徹對災區的支持措施。
(3)聽取災區救災工作匯報。
(4)搜集、匯總、匯報、評估災害信息、災區需求和救災工作狀況,通報災情,向上爭取支持。
(5)、協助、懂得開展救濟工作。
3、有關組員單位及職責
民政辦: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備災救災和災后救濟救濟、恢復重建、社會捐助等工作。
經濟發展辦:協調安排并積極爭取重大救災基建項目,協助貫徹項目建設資金,爭取省以工代賑資金。
供電所:負責災后電力供應恢復工作。
中、小學校:協助災后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協助做好校舍恢復重建。
派出所:負責災區的社會治安工作,協助組織災區群眾的緊急轉移工作。
財政所:負責救災資金安排、撥付和監督檢查。
國土資源所:負責地質災害預警;指導地質災害點監測;地質災害搶險救災;重大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
城建站:協助、指導災后房屋和基礎設施的抗震鑒定、修復、重建等工作。協助制定災后恢復重建規劃。
公路站:負責交通運送綜合協調;負責救災人員、物資的公路運送、組織提供轉移災民所需的交通工具,組織指導搶修被毀公路。
水務站:掌握、公布汛情。旱情,組織。協調、指導全鄉防汛、抗旱、搶險工作,對重要河流、水庫實行調度,負責組織指導災后水利設施的修復。
農技站:負責組織重大農作物病蟲害草鼠害,協助。指導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和災后自救。
畜牧獸醫站:負責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養殖人員的安全轉移和救援工作。協助、指導災后畜牧水產生產恢復和災后自救。
衛生院:負責急救傷病員;開展傳染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監測,做好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測預警;實行疾病控制和衛生應急處理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擴散和蔓延,保證飲水和食品衛生;組織心理衛生專家赴災區開展心理危機干預。
林業站:負責重大林業有害生物、森林火災的監測和防備工作。
廣電站:負責災區廣播。電視系統設施的恢復工作。
安全生產辦:負責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協調、指導工作。
記錄站:協助分析災情記錄數據。
電信、移動代辦點:負責組織協調災區通信的恢復重建工作?
人武部:根據縣人武部和鄉政府指令,組織協調民兵和應急分隊參與搶險救災。重要肩負解救、轉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員,急救、運送重要物資(重點是救災物資)和森林防火等任務。
各村委會、有關單位應負責貫徹由鄉政府制定的協助災區恢復重建的各項優惠政策。
四、應急準備
1、資金準備
鄉財政所根據鄉年度財政預算和鄉財政預算。安排本級救災資金預算,并督促各村、鄉直各單位加大救災資金投入力度。
(1)、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承擔的原則,鄉村兩級應安排救災資金預算。
(2)、鄉級財政建立自然災害救濟預備金制度。鄉、村根據實際狀況妥善安排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資金,專題用于協助處理嚴重受災地區群眾的基本生活困境。
(3)、鄉村兩級應根據財力增長。物價變動、居民生活水平實際狀況等原因,逐漸提高救災資金樸助原則-
2、通信和信息準備
通信運行部門應依法保障災害信息的暢通。自然災害救濟信息網絡應以公用通信網為基礎,合理組建災害信息專用通訊網絡、保證信息暢通。
(1)、加強各級災害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立覆蓋鄉村兩級的救災通訊網絡。
(2)、充足發揮各類災害監測預報系統的作用,建立基于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災害監測、預警、評估和災害應急輔助決策系統。
3、救災設備及物資準備
(1)、鄉直有關單位應配置救災管理工作必需的救災物資和設備。
(2)、鄉民政辦應配足救災必需的設備和準備。備足救災必需的救災物資,建立救災物資商家名目,必要時簽訂救災物資緊急購銷協議。
4、人力資源準備
(1)、加強自然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
(2)、建立健全與軍隊。公安、武警、消防、衛生、地震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
(3)培育、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愿者隊伍。
5、社會動員準備
(1)、建立和完善社會捐助的動員機制、運行機制、監督機制,規范突發自然災害捐助工作。
(2)、建立完善救災捐贈制度,規范組織發動。款物接受和分派以及社會公告、表揚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3)、建立社會捐助接受站、點,健全常常性社會捐助接
(4)、完善社會捐助表揚制度,為開展社會捐助活動發明良好的社會氣氛。
(5)、建立健全未受災區地區對受災地區。輕災區對重災區的對口支援機制。
6、宣傳培訓和演習
(1)、開展小區減災活動,運用多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防止。避險。避災、自教、互救、保險的常識,增強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2)、鄉民政辦負責組織各村災害信息員的集中培訓。
(3)、自然災害多發地區,每年應根據災害發生特點,適時組織演習,檢查并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4)、有關單位根據各災害種類的特點參與或自行組織培訓和演習。
五、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
1、災害預警預報
(1)、根據縣氣象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縣水利局的汛情預警信息、縣水文站的洪水趨勢預報和水質監測信息、縣地震部門的地震趨勢預測信息、縣國土資源局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縣林業局森林火險和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預警信息、縣農業局的重大農作物病蟲害草鼠害的預警信息;重大動物疫情預警信息,有關單位要積極及時向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通報,并按有關規定公布預警預報。
(2)、鄉政府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預警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背景數據庫進行分析,對也許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有關地區和人口數量及時提出災情評估意見,向縣政府和縣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匯報,同步向有關部門和各村通報。
(3)、鄉有關單位和各村應根據自然災害也許導致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頓或生活救濟的預警預報。提前做好應急準備或采用應急措施。
2、災害信息共享
鄉民政辦及時、搜集、匯總災害信息,向有關單位和各村通報;各有關單位和各村應積極及時向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報送各類災害信息。
3、災情信息管理
(1)、災情信息匯報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導致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狀況、人員傷亡數量、農作物受災狀況、房屋倒塌、損壞狀況及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巳采用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①災害損失狀況包括如下指標: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頓人口、飲水困難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毀壞耕地面積;倒塌房屋、損壞房屋、直接經濟損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
②因災需救濟狀況包括如下指標:需口糧救濟人口、需救濟糧數量;需衣被救濟人口、需救濟衣被數量;需救濟傷病人口;需恢復住房間數、需恢復住房數。
③已救濟狀況包括:投親靠友人口數量、借住房屋人口數量、搭建救災帳篷和簡易棚人口數量;已救濟口糧人口、已安排口糧救濟款、已安排救濟糧數量、已救濟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濟款、已救濟衣被數量,已救濟傷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濟款,已安排恢復住房款、已恢復住房間數、已恢復住房戶數。
(2)、災情信息匯報時間
①災情初報。各村對于本行政區域內突發的自然災害,凡導致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時間理解掌握災情,及時向鄉政府和鄉民政辦匯報初步狀況,最遲不得晚于災害發生后2小時。對于導致死亡人口(含失蹤人口)2人以上或其他嚴重損失的重大災害。鄉民政辦在接到各村匯報后,在2小時內完畢審核、匯總災情數據的工作。向鄉政府和縣民政局匯報。
②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鄉、村執行24小時零匯報制度。各村每曰9時前將截止到前一天24小時的災情向鄉民政辦匯報,鄉民政辦每日10時前向縣民政局匯報。
③災情核報。各村各有關單位在災情德定后,應在2個工作B內核定災情,向鄉民政辦匯報。鄉民政辦在接到匯報后,應在3個工作曰內審核、匯總災情數據,將全鄉匯總數據向縣民政局匯報。
(3)、建立因災死亡人口臺帳。倒塌房屋臺帳和需政府救濟人口臺帳。鄉民政辦在災情核定后要建立因災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和需政府救濟人口的花名冊,為恢復重建和開展救濟提供可靠根據。
六、應急響應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救災工作以鄉政府為主。災害發生后,鄉政府根據災情,按照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做好災民緊急轉移安頓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救災、災害監測、災情調査、評估和匯報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
根據突發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原因,設定三個響應等級。啟動響應等級提議和終止提議,由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有關專題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各組員單位根據響應等級的需要,切實履行本部門的職責。
(—)一級響應
1、災害損失狀況
①在我鄉行政區域內,發生臺風、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狀況之一的: 死亡5人以上;
緊急轉移安頓5000人以上;
倒塌房屋1000間以上,②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狀況之一:
死亡3人以上;
緊急轉移安頓5000人以上;
倒塌房屋500間以上,③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導致人員重大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頓或生活救濟,視狀況啟動本預案。
④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教助能力尤其微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狀況,上述原則可酌情減少。
⑤縣政府及鄉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2、響應工作
①由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負責人主持會商,有關組員單位參與,對災區救災的重大事項作出決定。
②由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負責人率有關部門赴災區慰問災民,指導救災工作? ③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有關組員單位每日12小時前向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匯報救災狀況。
④鄉民政辦全局動員,實行24小時值班,并做好救災有關工作,接到災害發生信息2小時內,向鄉政府、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負責人匯報,并向縣民政局匯報;災害發生后12小時內,鄉財政所提出撥救災應急資金提議報鄉政府,同步向縣政府匯報爭取支持;協調交通等部門緊急調運救災物資;組織開展全鄉性救災捐贈活動,統一接受、管理、分派救災捐贈款物;協調貫徹上級和鄉黨委、鄉政府的有關指示。
(二)二級響應
1、災害損失狀況
①在我鄉行政區域內,發生臺風、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狀況之一的:
死亡3人以上,5人如下;
緊急轉移安頓3000人以上,5000人如下;
倒塌房屋500人以上,1000間如下。
②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狀況之一:
死亡2人以上,5人如下;
緊急轉移安頓3000人以上,5000人如下;
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500間以上,1000間如下。
③事故劫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導致大量人員傷i:、需要緊急轉移安頓或生活救濟,視狀況啟動本預案。
④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教助能力尤其微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狀況,上述原則可酌情減少。
⑤上級政府及本級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2、響應工作
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與有關組員單位聯絡,溝通災害信息;組織召開會議,分析災區形勢,貫徹對災區的救災支持措施;組織有關部門聽取受災狀況匯報。
鄉民政辦實行24小時值班,開展如下工作:
①災情發生后12小時內,由分管領導帶隊的救災聯合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理解救災工作狀況,理解災區的救濟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災區開展救災工作。
②根據災區的申請,災情發生12小時內制定救災應急資金補助方案。經審批后及時下撥到災區,同步向上級匯報爭取支持;災情發生后24小時內制定并完畢向災區緊急調撥救災儲備物資工作,及時協調交通等部門貫徹有關救災物資的緊急調運工作;監督災區救災應急措施的貫徹和救災款物的使用;隨時貫徹上級和鄉黨委、鄉政府緊急救濟工作指示。
③每2小時與受災地區聯絡一次,及時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息;接到災害發生的信息后2小時內報送縣民政局和鄉政府及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
④向社會公布接受救災捐贈的公告,根據《救災捐贈管理暫行措施》,組織開展全鄉性救災捐贈活動;公布接受捐贈單位和賬號,設置救災捐贈熱線 。向社會公布災情和災區需求狀況,積極接受社會各界的救災捐贈;及時下撥捐贈款物、定期把救災捐贈的接受和使用狀況向社會匯報。
(三)三級響應
1、災害損失狀況
①在我鄉行政區域內,發生臺風、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氣象災害,山體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狀況之一的: 死亡1人以上,3人如下;
緊急轉移安頓1000以上,3000人如下;
倒塌房屋100以上,500如下,②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出現下列狀況之一:
死亡1人以上,2人如下;
緊急轉移安頓1000人以上,3000人如下;
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500間以上,1000間如下。
③事故劫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導致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頓或生活救濟,視狀況啟動本預案。
④對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和教助能力尤其微弱的貧困地區等特殊狀況,上述原則可酌情減少。
⑤上級政府及鄉政府決定的其他事項。
2、響應工作
1、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與有關組員單位聯絡,溝通災害信息;組織召開會商會,分析災區形勢、研究貫徹對災區的救災救濟支持措施;組織有關部門共同聽取受災狀況匯報;協調有關部門向災區派出聯合工作組。
2、鄉民政辦實行24小時值班,開展如下工作:
①災情發生后12小時內,由分管領導帶隊的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理解救災工作狀況,理解災區的教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開展救災工作。
②根據災區的申請。在災情發生后24小時內制定救災應急資金補助方案,報鄉政府同意后及時下撥;災情發生后24小時內完畢向災區緊急調撥救災儲備物資工作,協調交通等部門貫徹有關救災物資的緊急調運工作;監督災區救災應急措施的貫徹和救災款物的使用。
③每2小時與受災區聯絡一次,及時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悤;接到災害發生的信息后2小時內報送鄉政府和縣民政局、并向縣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通報;同步向縣級部門匯報爭取支持;鄉有關專題指揮機構辦公室組織召開群眾代表會議,對外通報災情和救災信息。
④不定期向社會公布災情和災區需求狀況;公布接受捐贈單位和賬號,積極接受社會各界的救災捐贈;設置救災捐贈熱線 。受理捐贈事宜;及時下撥捐贈款物,對救災捐贈款物進行調劑;定期對救災捐贈的接受和使用狀況進行公告。接受社會監督。
七、災后救濟與恢復重建
1、災后救濟
(1)、災區每年9月(1月)下旬開始調查冬春災民生活困難狀況,建立需政府救濟人口臺帳。鄉民政辦將需政府救濟人口等災民生活困難狀況報順昌縣民政局。
(2)、鄉民政辦組織有關單位赴災區開展災民生活困難狀況評估,核算狀況。制定冬春臨時救濟工作方案。
(3)、根據災區的申請匯報,結合災情評估狀況,鄉民政辦會同鄉財政所提出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分派方案,經鄉政府同意后下撥,專題用于協助處理冬春災民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難。
(4)、向社會公布各災區救災款下撥進度。保證救濟資金在春節前發放到戶。
(5)、通過開展社會捐助、對口支援、緊急采購等方式處理災民的過冬衣被問題。
(6)、經濟發展辦、財政、農業等部門貫徹以工代賑政策、災歉減免、糧食部門保證糧食供應。
2、恢復重建
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堅持“依托群眾,依托集體,生產自教,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人方針,災民倒房重建由鄉政府負責組織實行,采用自建。援建和協助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建房資金通過政府救濟、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處理。房屋規劃和設計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充足考慮災害原因。
(1)、組織核査災情。災情穩定后,各災區立即組織災情核定,建立因災倒塌房屋臺帳。鄉民政辦在災情穩定后7日內將全鄉因災倒塌房屋等災害損失狀況報縣民政局。
(2)、制定恢復重建工作方案。根據全鄉災情和各災區實際,制定恢復重建方針、目的、政策、重建進度、資金支持、優惠政策和檢查貫徹等工作方案。
(3)、鄉民政辦定期通報各地救災資金下撥進度和恢復重建進度,鄉政府向災區派出督查組,檢查、督導恢復重建工作。
(4)、民政部門商有關部門制定優惠政策,簡化手續,減免稅費,平抑物價。
(5)、衛生部門做好災后疾病防止和疫情監測工作。組織醫療衛生人員深入災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宣傳衛生防病知識,指導群眾搞好環境衛生,實行飲水和食品衛生監督,保證大災之后無大疫。
(6)、經濟發展辦、經貿、教育、財政、鄉建、交通、水利、農業、衛生、廣播電視等部門以及電力、通信等企業做好救災資金、物資安排,組織做好災區學校、衛生院等公益設施及水利、電力、交通、通信、供排水、廣播電視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
八、附則
1、名詞術語解釋
自然災害: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險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洪澇、臺風、干旱、冰雹、暴雪、地震、山體倒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
災情:指自自然災害導致的損失狀況,包括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
災情預警:指根據氣象、水文、海洋、地震、國土等部門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人口、自然和社會經濟背景數據庫,對災害也許影響的地區和人口數量等損失狀況做出分析、評估和預警。
2、預案管理與實行時間
本預案由鄉政府民政辦負責管理。本預案自印發之曰起生效。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1
為提高我校自然災害應急反應能力和救災工作整體水平,建立和完善災害救助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和校舍安全,維護校園穩定,結合我校的實際,制定本預案。
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是災害發生后對校園受災師生學習、生活進行救助的緊急行動方案。本預案適用于臺風、大雪、洪澇、冰雹、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后的應急救助反應。
一、指導思想
堅持“預防為主,災時有備,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則,增強全校師生防災、減災的意識,提高師生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救本領,切實保護廣大師生的人生安全,減少由于災害帶來的財產損失。
二、領導機構
成立校園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全校救災工作。救災領導小組為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其組成如下:
由主管院長擔任總指揮,凈月校區管理辦公室主任擔任副總指揮,副主任擔任各組組長,各部門負責人擔任副組長,各部門成員擔任組員。下設救災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地點設在綜合管理科。
三、緊急工作
(一)及時向市教育局匯報災情和救助工作進展情況,負責處理校救災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工作和日常事務。
(二)聯系區民政局,做好救災物資的登記、收集、保管和分配工作。
(三)負責災后防疫和校園衛生整治工作,聯系防疫部門進行傳染病的預防。
(四)落實災后校園各項安全規范和措施,監督檢查災后學校飲水,食品衛生工作。
(五)做好危困教職工的救助和校園災后重建工作。
(六)保障救災信息暢通,做好救災宣傳,加強災后值班紀律。
四、災情報告
應密切注意氣象、地震和災害預報部門發出的災情預警。在自然災害發生后,總務處必須立即向市教育局和區救災辦報告有關情況,啟動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災情報告內容主要包括: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地點、范圍、程度、災害后果,救災工作和受災師生生活安排情況。
五、應急反應
(一)救助領導小組進入工作狀態,研究確定救災工作事宜。
(二)迅速組織受災師生按照預案,緊急轉移,安排他們的學習、生活,做好食品、飲水、衣物等救災物資的調集和發放工作。
(三)根據救災工作的需要,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救助申請。
六、防災制度
(一)保衛處定時和不定時排查校園的課室、地下排水管道、配電房、食堂、消防安全設施、樹木、墻報欄、窗戶等安全方面的隱患,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并監督及時整改。
(二)保衛處制定實施搶險救災方案,組織和訓練,并指導校內師生模擬預防演練。全校二千多名師生,做好疏散撤離學生工作和轉移保護學校貴重物品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每學期進行疏散撤離演習一次。
(三)辦公室接到上級指令或天氣監測預報系統、預警信號,需要停課,則通過學校通訊網絡設備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給有關老師、學生及家長,立即采取措施停課放假。
(四)預防自然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隨時與上級主管部門取得聯系,在接到臺風、暴雨及冰雹等信息時,進入戰備狀態,隨時待命。
(五)在發生災害時,后勤人員在下班前切斷電源,檢查和加固窗外的懸掛物,檢查旗桿、墻報欄,防止高空懸掛物和衣盆摔落傷人。
(六)各處室、年級組、班主任負責關好室內門窗。電腦室的老師負責檢查電腦室內電腦總電源的開關。
(七)發生破壞性災害時,立即做好抗災自救工作,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開展自救活動。
(八)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做好災后衛生消毒,防止傳染性疾病在校園滋生蔓延,做到大災之后無大疫。
(九)災后要科學安排學習科目和課時,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盡快恢復正常。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2
一、按照《關于自然災害的安全預防措施》的有關規定,確定項目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
二、凡有可能遇到自然災害威脅的施工項目經理部應按照當地政府和工程指揮部的部署和要求,防災減災工作。同時,根據施工及其所在地區、環境等的'實際情況編制《自然災害的安全應急預案》,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預演預練。
三、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的后果分析:
1、洪水:人員和臨時設施、設備、在施工程被淹,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臺風:臨建、臨時設施、高大設備等嚴重受損,并可能因此導致二次事故,造成人員傷亡。
3、泥石流、山體滑坡:可直接造成人員受到沖擊或掩埋,也可導致臨建、臨時設施、高大設備等嚴重受損,并可能因此導致二次事故,造成人員傷亡。
四、應急組織:應明確啟動《自然災害的安全應急預案》的權限。明確實施《自然災害的安全應急預案》過程中的處理、決策、指揮等相關人員及其責、權,明確現場救援人員的構成及其分工。
五、按照當地政府和工程指揮部的部署和要求和實際需要和可能在適當的地點設置應急設備、物資,并委派專人管理和維護。同時,項目經理部的所有從業人員都應知道應急設備、物資放置位置、用途和使用方法。
六、應急教育和培訓:項目經理部應向從業人員進行自然災害先兆判斷和遭遇災害時避險、自救、互救、逃生、報告、減災等方面知識和要求的培訓教育。
七、緊急處置措施應包括項目如何組織自救和向社會求救以及配合社會落實減災措施等方面內容。項目經理部應始終保持一種與社會聯系的通訊、交通方式。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3
為了預防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火災、澇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事故),快速有序地進行搶險救災,保護學校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制定搶險救災應急預案。
一、組織結構
1、領導小組
組長:周振祥(負責全面協調指揮)
組員:蔣天佑(負責教學區物業)
戴哲忠(負責家屬區物業)
曾小玲(負責學生宿舍物業)
況正榮(負責上教學區物業)
孫中平(負責教科園區物業)
吳勝寧(負責保安隊員調動及協調)
李昌勇(負責消防隊員調動及消防協調)
李榮慶(負責客戶服務協調)
職責:協調處理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搶險救災.
2、設置三個突發事件應急分隊,各自分工負責。
(1)消防應急分隊
負責人:李昌勇
成員及聯系方式:吳勝寧李世平、曾滔、曾強、陳澤民、楊東、李渝、楊杰、王樂勇、王政、陳同軍等。接到報告立即奔赴現場撲滅初期火災、協助撲滅火災。(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職責:根據《消防控制程序》《義務消防隊工作職責》處理,保護學校、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防汛應急分隊
負責人:吳勝寧
孫中平
王政
成員及聯系方式:
第一梯隊:吳勝寧李世平、曾滔、曾強、陳澤民、楊東、李渝、楊杰、王樂勇、王政、陳同軍等。接到報告立即奔赴現場。(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第二梯隊:全體保安隊員奔赴現場,職能部門增派中青年積極配合搶險救災.
職責:阻擋、排泄洪澇,保護重點部位,搶救人員物資,保護學校、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3)地震應急分隊
負責人:戴哲忠
成員及聯系方式:以家屬區保安、巡邏隊員作為家屬區疏散引導員;以教學區保安、巡邏隊員作為家屬區疏散引導員。其他物業服務人員配合做好疏散引導和救助工作。(應急分隊隊員每天24小時通訊暢通)
職責:及時疏散引導家區群眾到達避難地點,及時救助和協助救助傷員,減少人員傷亡。
二、處置步驟
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發生后,應嚴格按下列步驟處理:
1、在第一時間報告災害的'地點、類別和損害程度。啟動預案。
2、以在現場工作的保安、城管隊員作為第一梯隊,立即奔赴現場搶險救災。
3、其他保安、城管隊員,聞訊盡快奔赴現場;各個部門50歲以下健壯中青年聞訊盡快奔赴現場搶險救災。
三、預防措施
1、各應急分隊造具名冊,明確崗位職責和聯系方式,進行崗位培訓,接受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發生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迅速奔赴現場實施搶險救災.
2、物管中心各業務部門,作好預防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檢查本部門預防自然災害的程度,發現并堵塞漏洞,實施本部門自然災害防范責任制.制定本部門搶險救災預案,發現災害,率先對管轄范圍自行搶險救災,及時報告引導實施綜合搶險救災。同時為支援學校搶險救災作好人員準備.
3、消防器材儲藏室(滅火器、水帶等),設在慧園小區培訓樓二樓學校安管處。消防科聯系電話:安管處24小時聯系電話:.各個大樓設有滅火器、消防水帶、逃生應急箱和逃生應急指示燈。
4、防澇器材儲藏室(沙袋、水靴、電筒等),設在地下車庫。負責人戴哲忠;抽水機放置在能源中心,負責人李云霄
5、地震避難所:設在教學區兩個足球廣場。
地震發生后,地震應急分隊:
(1)地震發生前,根據地震預報有序疏散室內人員到地震避難所。
(2)地震發生后,迅速疏散家屬區各住戶室內人員到地震避難所,搶救被壓人員。
(3)迅速疏散教學區各大樓及學生宿舍室內師生到地震避難所,搶救被壓人員。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4
我區地處里下河地區,屬于自然災害易發區域。為積極主動應對災害,建立健全科學、規范、高效的防災、減災、避災、救災防御體系。根據《泰州市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科學界定災害等級
科學界定大災、中災、小災的標準,是做好災害應急的前提和基礎。參照國家有關災害評估指標與《泰州市災害應急預
案》評估要求,災害評估一般以縣、市(區)所轄地域進行,凡絕收面積在5000畝、倒塌民房100間、死亡5人以下的為小災;絕收面積5000-20000畝、倒塌民房100-300間、死亡6-15人的為中災;絕收面積20000畝以上、倒塌民房300間以上、死亡人數15人以上的為大災或特大災。
二、災后救災措施
災害發生后,在市救災指揮部的領導下,區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立即轉為救災指揮部,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的救災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民政局。
區救災指揮部的組成:總指揮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副總指揮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副區長、區人武部一名主管和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民政局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為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委宣傳部、區經貿委、區農委、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公安海陵分局、區衛生局、區建設局、區文教局、區供銷總社、水利海陵分局、國土海陵分局、糧食海陵分局、供電公司電力營銷部等單位負責同志各1名。
(一)區救災指揮部的主要職責:
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有關部門報告災情、救災應急方案及救災中發生的重大問題。
統一指揮全區的救災工作和應急預案的實施;派出指揮人員組織災區現場救災工作。
協調駐軍派遣搶險救災隊伍,調遣救災物資,迅速處置救災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根據災害應急需要,決定在災區實行和解除特別管制措施。
及時掌握災情、險情及其發展趨勢,請求市政府有關部門實施對口緊急支援。
及時匯總災情,統一發布災情信息。
協調跨轄區救災工作。
接收國內外的救災捐贈款物,分發救災款物。
(二)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
災害發生后,區政府有關部門要在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分工協作,全力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一、人員搶救與工程搶險
區人武部:及時向泰州軍分區匯報、請示迅速調集駐泰部隊、武警支隊、預備役團以及民兵兵力趕赴災區,搶救、轉移被困人員,協助有關部門進行工程搶險,并在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及時調整搶救和搶險隊伍。
二、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疫
區衛生局:迅速組織本區醫療單位醫護力量,趕赴災區搶救傷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爆發流行,及時檢查、檢測災區的飲用水源、食品衛生等,并根據災情調遣災區所需的藥品、醫療器械。
三、交通運輸保障及糧食、食品、物資供應
區經貿委:迅速請示市經貿委,組織交通、公路管理等部門,盡快恢復被毀壞的公路、橋梁等設施和采取交通管理措施。必要時請市交通局調用企事業單位和民用運輸車輛,保證搶險救災人員、物資的運輸和災民的轉移。協助民政部門先遣工作隊伍盡快抵達災區開展災害現場監測預報、災情調查評估工作。組織糧食、供銷、物資、商業等相關部門(單位),調運糧食、食品(飲水)與救災物資,保證災區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四、通訊保障
區政府辦公室:協調市電信部門盡快恢復被毀壞的通訊設施,啟動應急通訊系統,優先保證災害現場指揮部和市指揮部的通訊暢通,架設臨時專用線路,盡快恢復民用通訊。
其它有關部門:盡快恢復本部門被毀壞的專用通訊設施,根據救災指揮部的要求,協助保障救災通訊暢通。
五、電力保障
供電公司電力營銷部:迅速調集搶修隊伍,協助災區電力主管部門盡快恢復被破壞的送、發、配電設施和電力調度通訊系統,保證災區用電。
六、災民安置
區民政局:迅速派出工作組,調查、核實災情,并在災情發生后的24小時內,將初步災情上報市民政部門,以后每天一報災情發展情況,災情穩定后,匯總上報災情。與部隊和民兵、預備隊一起轉移和安置災民,組織群眾自救互救;妥善處理死亡者的善后事宜,統計災區死亡人數;組織群眾盡快恢復生活和生產秩序。及時制定救災款物分配方案,承擔災民無力克服的吃、穿、住和因災引起疾病的醫治等救濟工作,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
區文教局:組織指導各類學校做好危房校舍的翻建維修工作,疏散受災地區學校師生員工,恢復災后教學秩序。
區統計、建設、農業、經貿等部門抽調人員,參與災害損失調查與評估工作。
七、生產自救和生產恢復
區農委:組織指導災民開展生產自救及災后恢復工作,組織指導災民搞好搶種補種等工作,預防動物發生疫情。
八、社會治安維護
公安海陵分局:組織公安干警、武警支隊加強災區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維護社會秩序,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障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事先擬訂重災區特別管制措施,
災后迅速報批、公布和執行。
九、重要目標警戒
區人武部:協調武警支隊加強對重要機關、要害部門、金融單位、儲備倉庫、救災物資集散點、監獄等重要目標的警戒。
十、氣象預報及水位監測
氣象部門與水利部門:負責對天氣、雨情、水情、汛情的預報和監測。按期發布氣象預報,及時提供氣象資料,特別是雨量測報。做好水位監測,分析預測來水流量以及可能出現的險情。對易發生險情的江河堤壩、涵閘要采取緊急處置措施,排除險情,防止災害擴展。
十一、呼吁與接收緊急援助
區民政、外經貿、外辦、接受救災捐款辦公室等部門:在征得國家有關部門同意后,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災情,呼吁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團體提供援助,提出緊急救災物資種類、數量以及需援助捐款額。
區民政局:接收并安排國際社會和國內各地政府、群眾團體提供的`緊急援助,做好捐款物的接收、使用、管理工作。
十二、宣傳報道
區委宣傳部、區民政局:依據救災指揮部提供的情況和部署,按照省、市和區防災減災應急宣傳預案、宣傳提綱和災情報道統一口徑,及時向公眾公布災情等有關信息,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傳播救災知識,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抗災和減災意識,鼓勵、動員民眾戰勝災害,及時平息災害謠傳或誤傳,安定民心,引導災民共建家園。
十三、涉外事務
區外辦、臺辦、外經貿委、宣傳部等部門,要認真負責,做好涉外工作。除軍事禁區和由區指揮部確定的特殊區域外,一般地可以允許外國專家和救災人員到現場考察和救災;根據有關規定和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允許外國和境外新聞記者到現場采訪。上述人員來區的接待工作,由對口單位負責。
申請來區救災人員、專家及新聞記者的有關手續,由外事、新聞單位征得有權部門同意后,予以辦理;位于災區的外資、臺資企業的外籍人員和臺胞、港澳同胞由對口管理部門安置;應邀來區工作、學習的外賓、外商及海外人士、華僑、臺胞、港澳同胞、留學生由邀請單位負責安置;境外在區旅游者由旅游接待部門負責安置。
十四、經濟補助及補償
區財政局:及時安排、撥發搶險救災的補助金和災民生活救濟補助資金。
區民政局:向上級爭取救災款物并及時為災區發放救災款項和物品。
保險機構:組織災區保險機構盡快查勘災情,為已投保的受災單位和村民理賠。
十五、其它緊急事項
由救災指揮部根據情況指定有關部門負責。
三、臨災應急反應
臨災應急是指省、市政府發布風雹、暴雨等預報后的應急行為。臨災預報發布后,區政府及各有關部門、重點部位和易發生災害的地區要立即進入臨災狀態,并做好救災準備工作。
一、召開區救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區直有關部門負責人、預報區政府領導人會議,通報預測的災情,研究、部署預報區的防災減災工作;并派出防災監督、檢查工作小組,赴預報區檢查監督應急預案的實施,協調處理有關事項。
二、適時向預報區的政府和居民發出進行避災疏散的指令和公告。
三、區民政局會同市區氣象部門加強預報區災情監測,隨時向區政府報告災情變化,做好災害快速評估準備,及時提出延長臨災應急期或撤消預報建議。市(區)救災主管部門加強宏觀測報點的管理,保證異常信息及時上報。
四、駐泰部隊做好搶險救災準備。
五、建設、電力、電信、水利、農業等部門,對預報區內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要采取緊急抗災加固措施,做好搶險救災準備。
六、公安部門做好預報區社會治安管理工作,對黨政機關、金融、大企業(商場)等重要部位加強防衛,并發布臨災應急期社會治安管理等措施。
七、宣傳、民政部門在預報區廣泛宣傳防災、避災知識,及時平息災害謠傳、誤傳,保持社會穩定。
八、民政、衛生、糧食、交通等部門做好救災準備。
鄉鎮(街道)、園區可參照本預案,結合實際,制定各自的應急預案,并指導、督促所轄單位制定災害應急預案和必要的防災減災措施。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5
根據上級自然災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結合我社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社區基本情況
Xx社區位于Xx街道辦事入東 2公里,轄區有企事業單位8個,4個家屬院落,2個物業小區及1個城中村,另有學校1所,轄區共有常駐居民2187戶,4000余人。
二、工作機構和職責
1、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我社區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工作指揮、組織、協調、監管。
組 長:Xx(社區主任)
副組長:Xx(社區黨支部書記)
成 員:Xx(副主任) Xx(委員) Xx(委員) Xx(委員)Xx
下設辦公室,負責社區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辦公室主任由Xx兼任。
2、職責分工:
(1)組長:分管組織、指揮、協調本轄區自然災害群測群防和突發性自然災害各項應急處置工作;負責自然災害災情報告,在強降雨期間執行“零報告制度”,并負責向社區居民公布本預案。
(2)副組長負責組織搶險小分隊及其人員分工;組織自然災害臨災搶險、排險。
(3)小組成員負責發布本轄區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負責地質災害監測資料和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巡查資料的整理、匯總和上報工作。
(4)小組組長:負責組織本轄區居民小組范圍自然災害點監測和自然災害易發地段巡查;負責臨災時組織受威脅群眾撤離;負責及時向應急工作組組長報告自然災害災情。
(5)應急工作組其他小組成員:負責物質保障、災民安置、救護和汛期值班等項工作。
2、社區巡查小組:社區兩委會、社區居民小組、社區志愿者組成社區巡查小組。
二、防災搶險
1、自然災害點監測、易發地段巡查防災避險。
2、預警及搶險救災措施。
當遇強降雨和上級自然災害預警預報,立即加強自然災害點監測、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巡查。發現險情征兆,立即組織受影響群眾撤離,并及時上報。疏散安置地點必須在汛期前實際調查選點,確保安全。劃定臨時危險區,在危險區邊界設置境界,同時明確具體監測人。在強降雨過后,根據自然災害點具體情況,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溝、埋實裂縫等簡易治理措施。
3、監測、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監測、巡查一次。汛期8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巡查一次,若發現監測自然災害點有異常變化和暴雨天氣前后,應增加觀測次數,每日觀測次數不少于3次,災害體處快速異變狀態的,應每1-2小時監測一次;易發地質災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響社區居民加強觀察、巡查,發現險情立即報告。監測、巡查必須做好數據記錄、歸檔。
4、災后處理
災情發生后,社區應急工作組將與上級部門一道做好災區群眾的.思想工作,安定群眾情緒,并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及時組織災區群眾開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組織到位。做到機構落實、組織落實、人員落實,不斷把社區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軌道。應急領導小組、應急工作組小組成員、搶險小分隊小組成員、社區巡查小組小組成員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調查補充,修改本預案,并向社區居民公布。
2、宣傳到位。向社區居民宣傳自然災害防治的基本知識,公布本預案,充分認識防御自然災害工作的艱巨性、重要性,提高社區民有自我防范意識。
3、措施到位。自然災害點監測到位、易發自然災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組織對避險路線、臨時安置點進行勘查,并向社區居民公布。
4、物質到位。每個社區居民小組購雨衣、手電、應急燈(具體數量由社區組具體實際確定)等必備物質設備,并由俞厚祥保管。
Xx社區
20xx年8月11日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06-29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07-13
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03-03
公司自然災害應急預案01-27
自然災害風險應急預案02-19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最新05-06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實用05-06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優秀05-30
(精)自然災害應急預案07-08
校園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