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師研修總結模板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骨干教師研修總結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骨干教師研修總結模板1
一年來,在xxx老師的引領下,xxx工作室所有成員都成長了很多,離省名師、省骨干的標準要求越來越近,從工作室成員的講座中,學到了很多,期間也拜讀了董文華老師的書籍《滋養生命的數學》和吳正憲老師的《給小學數學教師師的建議》,有了理論基礎的指導,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將會越高。下面談談具體的收獲與感悟。
一、把功夫用在課外,充分備課
備課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能否認真備課和善于備課,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節。教師在備課中應本著遵循教學目的決定性、教材內容的規定性、教材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學方法的適應性以及教學過程的教育性的原則,做到兩個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目標做必要的準備工作。其次是吃透學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礎上,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差異情況等,從而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二、精力用在課內,精心上課
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要有量。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有既定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教師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聯系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課堂呢?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2、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構建高效課堂必須抓好以下幾方面。
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后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應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七、推行作業分層布置制度。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時,布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造成學生不堪重負、疲于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復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余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由之路。
一節好的數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后續。一節好的數學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數學:抓住數學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數學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樂學、愛學數學。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數學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數學方法,體現數學課的靈魂,使數學課上出數學味而教師的裝糊涂、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要聽真言,要想聽真言,更要會聽真言,久而久之對我大有裨益。
其實,研修也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通過一年來的研修,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反思我的課堂,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數學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大餐!
骨干教師研修總結模板2
一、課題名稱
培養學生歷史推理能力,從語言表達入手
二、問題的提出
《新大綱》在教學目的中特別提出:要培養學生能夠使用歷史語言表達問題、展開交流,形成用歷史的意識。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歷史語言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說理。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能夠想到問題的結論,但是不能說清思考的過程,不能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就怕問為什么或你是怎么想的…。經常言之無物,言之無理,語言繁瑣,隨意,不倫不類,敘述沒有條理,不夠完整,沒有邏輯,東一耙子西一掃帚,驢唇不對馬嘴,讓聽者不知道他在說什么。很多學生只重視問題的結果,卻忽視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是心中有,說不出,道不明。還有的學生光會說,不會寫或光會寫不會說,說得糊涂,寫得也糊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不能說的誤區。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觀念,歷史教學中也必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因此,針對以上問題,我確定了培養學生歷史推理能力,從語言表達入手這一課題。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此課題的目的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尋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及書面表達能力,以促進學生的歷史推理能力。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力的同時,使學生養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規范答題的習慣,力爭使學生達到敢說、想說、會說乃至于能說的境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適應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把學習理論作為行動基礎,邊實踐,邊補充,邊修改,邊提高。
五、課題研究過程
a研究的幾個階段
1、準備階段:(09.03—04)
(1)學習新課程理論,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關于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要求。通過網絡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
(2)研究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原因。
(3)制定研究方案
2、試驗階段:(09.05—07)
(1)在歷史教學中尋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
(2)實施具體方案。
(3)反思經驗與不足。
3、總結階段:(09.08—09)
(1)根據課題研究,觀察學生在語言表達發面的變化。
(2)對課題進行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b實施過程
若想治病必先明確病因。因此,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我采用了兩種方法研究:談話法和問卷法。
通過研究我大致總結以下幾種原因:
1、心理素質差,虛榮心強,怕答錯或答不好被別的'同學或老師笑話。
2、性格內向,不想或不敢表現自我,或沒有機會發言漸漸封閉自我。
3、對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解,不能有條理的分析問題解答問題。
4、沒有嚴謹的學習態度,不會走就想跳…不會用歷史語言規范答題。
5、受教師個別不規范的語言影響。
6、學生由初中到高中,歷史的解答方式突然過渡,不夠適應。
毋庸質疑,語言表達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也會間接影響學生的個人交往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發展。下面我就結合新課程理念,結合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結合課堂教學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歷史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歷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才是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
1、轉變學生,從轉變自我做起,言傳身教,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
認真備課,課堂語言力爭不拖泥帶水,做到正確、科學、簡練、規范、有條理,邏輯清晰,連貫。堅持使用歷史語言授課,不口語化。板書示范有針對性,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讓學生從簡單的模仿做起,逐步認識到答題規范的重要性,同時,板書設計要美觀大方、簡潔規范,讓板書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不有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時,我邊板書邊領學生總結了五字方針:設、列、解、檢、答。學生按照這五字方針,就能較規范地完成類似的歷史問題了。
2、給學生創設語言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1)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欲望。每每講到一個歷史知識時,我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例如:在教學平移變換時,我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學生興趣非常濃,都能暢所欲言…
(2)利用小組學習,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語言表達的機會。歷史教學要面向全體,歷史課堂不能只是那些優秀學生的領地。對于一個歷史問題,每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解決方法,每節課我都創設合適的問題,讓同桌之間互相交流,小組之間互相辯論…這樣做有幾點好處:其一,給那些不敢出頭露面的學生一個機會,在下面他們會放得開一些,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其二,可以做到優勢互補,那些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幫助那些語言表達有困難的學生完成敘述;其三,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提問的次數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學生都得到語言表達鍛煉的機會,所以同桌間的和小組內的交流表面上是浪費時間,實際上是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在一個同學說的過程中,另一(幾)個同學傾聽并評價,對于他們相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樣做尤其是對那些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言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練膽)機會,對那些不想發言的學生也是很好的心理疏導。
3、注重學生對新知的經歷與體驗。
歷史語言是表達歷史概念、判斷、推理、定理或法則的邏輯思維語言,具有簡潔性、準確性、嚴密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點。學生在最初學習歷史概念、性質、定義的時候,往往對其中的語言感到不易理解,容易混淆。歷史課本中的定義、性質,不象語文課本中的語句讀起來朗朗上口,也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它相對樸實、簡潔,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營造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展示、表達歷史的權利和機會。在充分給予學生說的機會的同時,教師也要逐步地要求學生答對所問,用詞準確,語句完整,注意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簡潔性、條理性、邏輯性、長期堅持下去,能讓學生學好歷史術語,用好歷史術語,講好規范的歷史語言。有了親身的體驗和經歷,學生才會有感而發,有話可說。
4、發揮榜樣的作用,用學生去影響學生。
歷史教學中經常遇到用語言表達有困難的問題,我讓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學生先說,使其他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怎樣去表述問題,怎樣表達才有條理;另外,讓那些書寫規范的學生到前面板演,這樣要遠比教師一遍一遍的強調作用更明顯。對于剛剛接觸的問題,我讓同桌之間,小組內的同學之間,在解答問題后,互相檢查,指出對方的不足。在作業或試卷的解答中語言表達比較突出的學生,我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用他們的規范解答去影響其他學生。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強化了對語言表達的重視程度。
5、先說后寫,先寫后說。
對于不擅長說的學生,我讓他們先把想說的內容寫出來,在提問發言時照著讀出來;對于不擅長寫的學生,我讓他們把想寫的內容說出來,比如說分析過程,說解題方法等。然后在試著有條理的按步驟寫出來。這樣給了學生一個語言表達的時間去準備,他們就能夠解除心里的負擔,敢于發言,同時回答的問題也規范,豐滿,不拖泥帶水。
6、給學生積極的評價,建立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關注那些優秀的學生,要把目光投向更多的學生。對于平時不敢發言或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他們一旦發言,我總是讓同學們和我一起傾聽…并給以贊賞的目光,回答問題后,我總是給他們積極的評價。例如:你說的很好…你表達得很清楚…你說的比上次更多了…相信你下次說的比這次還要好…
六、課題研究的反思
通過此課題的研究,大多歷史生都達到了敢說,想說,會說,能說的程度。學生能夠主動約束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力爭規范。但是研究過程中還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語表達向書面表達的過渡,如何把歷史中的語言表達與其他學科整合起來,如何更好的照顧到那些超弱勢群體;作為老師都希望能不斷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但時間從何而來?教學內容完成不了怎么辦?若學生就是不肯說,該怎么辦?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課題研究的方案及報告。
2、案例分析及論文。
八、課題研究的體會
1、通過課題研究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對新課程理念及新課標的理解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
2、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初中歷史教學中,掌握歷史語言與歷史知識是相輔相成的,語言作為思維的外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知識作為語言的內涵,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因此,初中歷史教學應該重視歷史語言的教學。
3、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用學生的說代替老師的說,要用學生的講代替老師的講。
骨干教師研修總結模板3
一、課題名稱
培養學生歷史推理能力,從語言表達入手
二、問題的提出
《新大綱》在教學目的中特別提出:要培養學生能夠使用歷史語言表達問題、展開交流,形成用歷史的意識,縣級骨干教師研修個人總結。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歷史語言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說理。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能夠想到問題的結論,但是不能說清思考的過程,不能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就怕問"為什么或你是怎么想的…"。經常言之無物,言之無理,語言繁瑣,隨意,不倫不類,敘述沒有條理,不夠完整,沒有邏輯,東一耙子西一掃帚,"驢唇不對馬嘴",讓聽者不知道他在說什么。很多學生只重視問題的結果,卻忽視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是"心中有,說不出,道不明。"還有的學生光會說,不會寫或光會寫不會說,說得糊涂,寫得也糊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不能說的誤區。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觀念,歷史教學中也必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因此,針對以上問題,我確定了"培養學生歷史推理能力,從語言表達入手"這一課題。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此課題的目的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尋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及書面表達能力,以促進學生的歷史推理能力。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力的同時,使學生養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規范答題的習慣,力爭使學生達到敢說、想說、會說乃至于能說的境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適應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把學習理論作為行動基礎,邊實踐,邊補充,邊修改,邊提高。
五、課題研究過程
a研究的幾個階段
1。準備階段:(09。03—04)
(1)學習新課程理論,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關于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要求。通過網絡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
(2)研究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原因。
(3)制定研究方案
2。試驗階段:(09。05—07)
(1)在歷史教學中尋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
(2)實施具體方案。
(3)反思經驗與不足。
3。總結階段:(09。08—09)
(1)根據課題研究,觀察學生在語言表達發面的變化。
(2)對課題進行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b實施過程
若想治病必先明確病因。因此,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我采用了兩種方法研究:談話法和問卷法。
通過研究我大致總結以下幾種原因:
1。心理素質差,虛榮心強,怕答錯或答不好被別的同學或老師笑話。
2。性格內向,不想或不敢表現自我,或沒有機會發言漸漸封閉自我。
3。對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解,不能有條理的分析問題解答問題。
4。沒有嚴謹的學習態度,不會走就想跳…不會用歷史語言規范答題。
5。受教師個別不規范的語言影響。
6。學生由初中到高中,歷史的解答方式突然過渡,不夠適應。
毋庸質疑,語言表達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也會間接影響學生的個人交往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發展。下面我就結合新課程理念,結合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結合課堂教學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歷史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歷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才是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
1。轉變學生,從轉變自我做起,言傳身教,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
認真備課,課堂語言力爭不拖泥帶水,做到正確、科學、簡練、規范、有條理,邏輯清晰,連貫。堅持使用歷史語言授課,不口語化。板書示范有針對性,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讓學生從簡單的模仿做起,逐步認識到答題規范的重要性,同時,板書設計要美觀大方、簡潔規范,讓板書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不有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時,我邊板書邊領學生總結了五字方針:設、列、解、檢、答。學生按照這五字方針,就能較規范地完成類似的歷史問題了。
2。給學生創設語言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1)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欲望。每每講到一個歷史知識時,我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例如:在教學"平移變換"時,我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學生興趣非常濃,都能暢所欲言…
(2)利用小組學習,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語言表達的機會。歷史教學要面向全體,歷史課堂不能只是那些優秀學生的領地。對于一個歷史問題,每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解決方法,每節課我都創設合適的問題,讓同桌之間互相交流,小組之間互相辯論…這樣做有幾點好處:其一,給那些不敢出頭露面的學生一個機會,在下面他們會放得開一些,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其二,可以做到優勢互補,那些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幫助那些語言表達有困難的學生完成敘述;其三,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提問的次數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學生都得到語言表達鍛煉的機會,所以同桌間的和小組內的交流表面上是浪費時間,實際上是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在一個同學說的過程中,另一(幾)個同學傾聽并評價,對于他們相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樣做尤其是對那些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言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練膽)機會,對那些不想發言的學生也是很好的心理疏導。
3。注重學生對新知的經歷與體驗。
歷史語言是表達歷史概念、判斷、推理、定理或法則的邏輯思維語言,具有簡潔性、準確性、嚴密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點。學生在最初學習歷史概念、性質、定義的時候,往往對其中的語言感到不易理解,容易混淆。歷史課本中的定義、性質,不象語文課本中的語句讀起來朗朗上口,也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它相對樸實、簡潔,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營造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展示、表達歷史的權利和機會。在充分給予學生"說"的機會的同時,教師也要逐步地要求學生答對所問,用詞準確,語句完整,注意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簡潔性、條理性、邏輯性、長期堅持下去,能讓學生學好歷史術語,用好歷史術語,講好規范的歷史語言。有了親身的體驗和經歷,學生才會有感而發,有話可說。
4。發揮榜樣的作用,用學生去影響學生。
歷史教學中經常遇到用語言表達有困難的問題,我讓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學生先說,使其他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怎樣去表述問題,怎樣表達才有條理;另外,讓那些書寫規范的學生到前面板演,這樣要遠比教師一遍一遍的強調作用更明顯。對于剛剛接觸的問題,我讓同桌之間,小組內的同學之間,在解答問題后,互相檢查,指出對方的不足。在作業或試卷的解答中語言表達比較突出的學生,我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用他們的規范解答去影響其他學生。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強化了對語言表達的重視程度。
5。先說后寫,先寫后說。
對于不擅長說的學生,我讓他們先把想說的內容寫出來,在提問發言時照著讀出來;對于不擅長寫的學生,我讓他們把想寫的內容說出來,比如說分析過程,說解題方法等。然后在試著有條理的按步驟寫出來。這樣給了學生一個語言表達的時間去準備,他們就能夠解除心里的負擔,敢于發言,同時回答的問題也規范,豐滿,不拖泥帶水。
6。給學生積極的評價,建立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關注那些優秀的學生,要把目光投向更多的學生。對于平時不敢發言或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他們一旦發言,我總是讓同學們和我一起傾聽…并給以贊賞的目光,回答問題后,我總是給他們積極的評價。例如:"你說的很好…""你表達得很清楚…""你說的比上次更多了…""相信你下次說的比這次還要好…"
六、課題研究的反思
通過此課題的研究,大多歷史生都達到了敢說,想說,會說,能說的程度。學生能夠主動約束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力爭規范。但是研究過程中還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語表達向書面表達的過渡,如何把歷史中的語言表達與其他學科整合起來,如何更好的照顧到那些超弱勢群體;作為老師都希望能不斷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但時間從何而來?教學內容完成不了怎么辦?若學生就是不肯說,該怎么辦?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課題研究的方案及報告。
2。案例分析及論文。
八。課題研究的體會
1。通過課題研究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對新課程理念及新課標的理解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
2。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初中歷史教學中,掌握歷史語言與歷史知識是相輔相成的,語言作為"思維的外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知識作為語言的內涵,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因此,初中歷史教學應該重視歷史語言的教學。
3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用學生的說代替老師的說,要用學生的講代替老師的講。。
【骨干教師研修總結】相關文章:
骨干教師研修總結03-29
骨干教師研修總結范文05-06
骨干教師培訓的研修總結06-30
最新骨干教師研修總結08-23
骨干教師培訓研修總結11-07
骨干教師研修總結范文04-04
數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03-26
小學骨干教師研修總結02-07
骨干教師個人研修總結02-10
優秀骨干教師研修總結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