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養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養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教養鑄造完美的品質,當你的朋友在天明氣清時樂意地把傘借給你,而在暴雨如驟時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不要怪他,不要怨恨他,因為他只是不想兩個人合用一把傘,并不是他沒有教養地疏遠你。這件事告訴你,以后凡事要學會寬容。寬容了他人,也就寬容了自己,也就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心情。教養鑄就了你完美的品質。
教養有時僅是一張紙的厚度。當你不經意地走在路上,去上學上班時,路上的一張薄薄的紙片和周圍美麗的環境極不相稱,你是否會放慢你的腳步,謙遜地彎下腰來,張開你潔白的手把那張紙片撿起來呢?此時教養真的就是一張紙張的厚度,就是幾步遠的路程。
教養是一種沉著自然的心態。我小時極喜歡釣魚,這是受到鄰居王大爺的感染。無論晴天還是雨天,只要我倆一有空,便相約于S型的河道上,我那暴露在水面的浮漂,它竟紋絲不動。于是常常換了一個又一個地方。而王大爺只是靜靜地呆坐在一個地方,不急不躁,往往滿簍而歸,而我就顯得那么少了。我便詢問有妙招,“你坐不住嘛!”這句話使我至今受用。的確,泰然處之需要平穩的心態,教養就是身處何處都能有坦然的心態,這也是一種教養。
確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顰一笑,無不反映出個人的教養。無意傷害了別人,一句輕輕的“對不起”“請原諒”,這往往能換來善意的理解。彎腰的撿起一張紙片,攙扶一下經過路口的盲人……這舉手投足無不折射出你的光彩。
有了你的'寬容,別人才會感到自己的渺小;有了你的幫助,別人就會獲得一份力量;有了你的慷慨,別人就會得到一份溫暖。獲得收獲,而不驕傲;面臨挫折,而不灰心。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這些都是一個人應該擁有的教養。
教養使人的靈魂得到凈化,使受損的心靈能夠痊愈。擁有教養的人不僅能芬芳自己的人生之路,也能芬芳別人的失落而寂寞的心靈。
此致
敬禮!
教養演講稿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做有修養的人。
英國著名作家羅斯金說過這樣一句話:“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文明,即“有修養”,從自己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當我們彎腰撿起廢紙時、為每一份善意致謝時、為每一次過失道歉時,文明的光焰就在我們身上閃耀。
我們自身的修養,不光關系到自身的成長,還關系到與他人的融洽相處,更關系到所在城市、所在國家的形象與發展。目前,海淀區也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倡議通過開展道德學堂、志愿服務隊、文明餐桌、網絡文明傳播等活動,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區文明程度,促進海淀經濟社會繁榮發展。
為推動海淀區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同時為建設美麗校園、塑造美好心靈,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海淀區教育系統扎實推進“道德學堂”建設。為此,我校也設立了專門的.場地作為交大附中道德學堂,即綜合樓一層怡樂廳,歡迎同學們到此開展相關活動。
推進道德學堂建設,要求我們“修身律己”,自覺踐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在家中為長輩盡孝心,在學校為同學送關心,在社會為他人獻愛心。我們將在道德學堂中圍繞唱歌曲、學模范、誦經典、發善心、送吉祥這五個環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希望所有同學積極借助道德學堂建設,提升自身修養。倡議同學們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建立常態化的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奉獻他人、提升自己;在生活中堅持光盤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積極創建文明餐桌;在網絡生活中,文明上網,運用電信、移動通信平臺,撰寫博文、論壇跟帖、原創評論、微博等形式,積極參與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宣傳社會亮點、營造文明和諧的網絡氛圍。
做一個有修養的人,更多的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有良好修養的道德模范。每個班級評選出的“最美交大附中人”便是其中的一支隊伍。我們將利用升旗儀式等機會,介紹他們的感人事跡。
讓我們記住英國作家羅斯金的話:“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爭做文明交大附中人。同時,請同學們牢記海淀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的口號:
1、舉區域之力聚萬眾之智共創全國文明城區
2、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辦人民滿意海淀教育
3、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建設海淀美麗校園
4、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區
教養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高一1班的黃文康,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志愿服務讓你更有好教養》。
首先,我想和大家重溫一下教養的定義:教養是因為虛心受教和自我修煉而達成的內外兼修的優秀品質和習慣,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真正使人高貴的不是出身而是根植于內心的教養。
由此可見,教養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后天與人的交流,與事的接觸逐漸形成的。你對待外界的方式時刻彰顯出你內心的教養。
那么從何處獲得一個理想的平臺來提高我們的教養呢?答案早已在我今天演講的題目中揭曉了,志愿服務讓你更有好教養。志愿服務,或許在大家看來并不起眼,但正是這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服務活動讓眾多青年走進社會,貼近生活,感受人與人之間最平淡交流中的純真。在無私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過程中,他們的教養便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我也曾在I志愿平臺上參加過志愿服務,工作的內容是在科技館內做游客引導的志愿者。雖是志愿者,但準備工作必不可少。你得了解館內布置,參展內容以及線路安排。當你胸有成竹地認為準備工作都水到渠成時,工作便開始了,但更大的問題會接踵而至。你得學會精煉的表達,因為游客需要你言簡意賅的解答;你得學會機敏果斷,因為游客需要得到有效快捷的幫助;你得學會融會貫通,并且對待事物擁有自己的看法與情感,因為游客需要一種有別于文欄的情感解說。他們需要明確的目標方向,需要觀點鮮明的表達來滿足他們的好奇。此間種種,你都得選擇一種適當的交流方式傳達你的信息于前方的人。漸漸地,你懂得語氣委婉的交流方式,你明白用詞準確的重要性,由此,降低語調,平和語氣,斟酌談吐的用語,換位思考以了解對方心理。于是,潛移默化中,我自然而然地學會了謙遜有禮的表達方式。
當然,志愿服務并不拘泥于表達形式,還有諸如衛生清潔、探訪老人院、社區創文宣傳活動、馬路天使等多樣化服務方式。有困難的地方便需要幫助,在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就存在令人思考的問題。在你接觸到社會中各具特色的人、體驗到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滋味、收獲到給予他人幫助的喜悅后,你會發現你會有所成長。你能了解到生活中有待提高的不足之處,你會擁有貢獻己力以完善社會現狀的意識。經歷過志愿服務特別洗禮,會給我們帶來由表及里的教養的提升。正如我們每周周末為我們疏導交通的家長義工們,看著他們服務大家的身影,不禁讓我們產生崇敬之情,覺得他們就是最美的爸爸媽媽,他們就是最有教養的人。
“受過教育”不等于擁有教養,知識的武裝永遠無法完全包裝個人的缺點,唯有人格的高尚才足以被他人長久地稱道,而教養便是人格魅力的一大體現。參與志愿服務,也是一次短小的心靈歷程,在幫助他們中延展自己生命的寬度,在付出后收獲滿意的笑容,在實踐中完善自我教養,何樂而不為呢?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注冊成為志愿者開始,從參加學校志愿服務活動開始,懷揣一顆充盈感激與助人的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志愿服務常常溫暖于我們的心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教養猶如一朵盛開的花,人們摘下它不同的花瓣,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我摘下了“擁有愛心”的花瓣。昨天要去學校,媽媽便帶我到銀行去取錢,待我們要出去時,一位老奶奶駝著背、弓著腰站在我前面,也許是沒有力開門,臉上的焦急顯而易見,在那不知所措地東張西望。我趕緊上前一步,用力拉開門。看見門打開,老奶奶轉過來抬頭看我,我從她眼神中看出了感激,老奶奶連忙說:“謝謝你。”我搖搖頭。出來后,我隱隱聽到后面有人說:“這孩子懂事嘞。”媽媽嘴上雖然沒說什么,但我從她臉上看出了自豪感。
擁有愛心的花瓣自然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哈桑摘下了“質樸忠誠”的花瓣。電影《追風箏的人》里面的`哈桑是一個仆人的孩子,他對小主人阿米爾的感情真摯無比。有一個鏡頭定格在阿米爾對哈桑的問話中:“你能為我做什么?”哈桑真情地回答:“你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哪怕是你讓我吃地上的泥土我也愿意,只要你說。”那忠誠的決心深深打動了銀幕下的我。更感人的是風箏節比賽,阿米爾在哈桑的幫助下,成功打敗最后一只風箏,而哈桑在幫他追風箏的時候,遭遇到幾個成年壞孩子的報復,他們要哈桑交出風箏,可哈桑寧愿被他們打得鼻青臉腫也不肯交出風箏,只因那是阿米爾叫他追的風箏。
他啟示著我:真摯的友情是用心培育的結果,它需要每個人都真心付出。而瞻仰前賢,我們敬佩他們的為人,也仰慕他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馨香。
錢學森摘下了“愛國為民”的花瓣。上個世紀40年代,錢學森就已經成為核物理學界的權威和現代航空與火箭技術的先驅,在美國過著富裕的中產階級的生活。然而,他卻一直牽掛著大洋彼岸的祖國,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興奮不已,覺得正是回國效力的時候。美當局知道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為錢學森一個人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在克服百般阻撓之后,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
回到祖國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始終站在新中國科技事業的最前沿,突破無數科研難題,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貢獻。我敬佩他為祖國做出偉大的科學貢獻,更敬佩他的愛國情懷。
高尚的教養在我們生活中,愿教養之花永駐心田,如此,不但能夠芬芳自己的心靈,還能芬芳周圍的環境!
此致
敬禮!
教養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禮貌拉近距離,言行盡顯教養》。
我們在母語的滋養下,學會思考、表達與交流。語言粗鄙,會顯得缺少文化內涵;文字華而不實,就成了“偽文化”。可見,在口頭語言上,要保持良好的作風;在書面文字上,要保有端正的文風。
語言文字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是一種教養。
梁曉聲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表達: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我想,把這里的“文化”替換為“教養”,也是通順的。
在書店閑逛時,我們盡量壓低自己的聲音,避免打擾到別人;在飯桌上,接受他人的端茶倒水時,應雙手扶住杯子,以示敬意;接過老師遞來的獎狀時,要雙手接過,以示尊敬;在聽別人說話時,要目視對方的眼睛,悉心聆聽;上完廁所洗完手時,不要隨意甩動,以防把水濺到別人身上;在遞給別人尖銳物品時,銳利的一端不應朝向對方,而應指著自己……我們在看中私德的同時,也應懷有公德之心。
比外表更迷人的,是一個人骨子里的教養。當教養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就成了一個個迷人的美學現場,自然的、生活的、精神的,都會在這里碰撞與發生。
北大錢理群教授說,讀書是教育的本質。其實要提升我們的教養,不光要讀學校里的書,更要讀生活這本大書,讀一讀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人不應僅僅只為追求眼前的物質利益而活著,還應該有一種對于超越現象世界的精神追求。通過教育,我們培養學生的一種終極關懷,既關懷當下,也關乎遠方,幫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這一點很是要緊。
教養,是指在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禮貌則是教養的自然外化。當我們的教養不斷提升后,自然表現在我們平日的一言一行。所以不妨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每一個舉動做起,讓文明與教養的種子根植于內心,并在我們身邊開花、結果,讓它灑滿生活的每個角落,讓文明之花越開越繁盛。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6
新學期,呂老師帶我們開啟了第二輪演講-新聞推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自己的一篇演講《不管去哪兒,教養才是最美的風景》。
新聞內容是這樣的:在假期里,大家都外出游玩,本來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出現了不文明的行為,如有人在古跡上刻字。這不光毀壞了文物,還破壞了和諧的景觀,難道他還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的這種行為早已使他遺臭萬年。還有的人翻越護欄,導致交通堵塞。更有甚者將垃圾扔到懸崖峭壁之下,自以為沒人看見,卻沒想到清潔工人們會冒著生命危險到懸崖下清理垃圾。
這些人這樣做因為他們缺少教養。“教”的意思是手持杖或鞭子,“養”則是飼養,一個人成長既要吃飯也要讀書、受教育。“教”呈現內心的修養,外在的言行,不斷提高的過程就是成長。
在家中,父母教育我不要隨地亂扔垃圾,不采摘花草,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
在俄羅斯旅游時,我發現無論在哪個場所都很安靜。比如在餐廳用餐,幾乎沒有人大聲說活,要說話也非常小聲。這種寧靜使人感到非常舒適。相反,在我家的小區里,有一個人打電話,聲音大至全小區都可聽見,讓過往的'人側目相看。
教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小到反映一個人的家庭教育,大到關系國家的榮譽,讓我們一起來捍衛祖國的榮譽!
教養演講稿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文化與教養”。
王爾德曾說過:“有文化教養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發現美好的含義。”文化與教養總是相生相伴,相輔相成。在學習生活中更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當人們失去了教養,世界會是怎樣的呢?街邊堆滿了垃圾,人們三三兩兩地在馬路中央互相叫罵,城市間一片烏煙瘴氣。如若真的是這樣,那么人類的文化也離徹底消失不遠了。教養也是類人猿從動物進化為人類的一個轉折點,失去了教養的人類與走獸又有何差別?再想想看,教養離我們并不遙遠,它體現在每一個附中學生的身上、每一位附中老師的身上。自習課上同學們自覺自律,大家都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這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附中給予我們的文化熏陶。
若說生活是一棵大樹,文化是枝干、是繁盛的花朵、是豐碩的果實,那么教養則是無數的綠葉與根須。教養是做人處事的根本所在,文化則是建立于教養之上。文化是一盞香茗,教養便是茶盞下的檀木盤;文化是一掛彩虹,教養便是那無邊的蒼穹;文化是一泓清泉,教養便是山頂的皚皚白雪。
文化與教養都是內在的修養,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外在體現——“禮”。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人而無禮,焉以為德?
禮,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朱師傅為周恩來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臉時周總理咳嗽了一聲,臉上被刮了一道小口子,朱師傅心中十分過意不去,周總理安慰他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朱師傅深受感動。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僅是禮的體現,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底蘊與內在教養。
大家可曾想過,來到這里,來到附中,是何目的?是為考上一所好高中,還是跟隨老師修習文化,又或是提升自己的教養?想必三者都有吧。
事實上,在沉淀文化底蘊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養并不困難。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課堂上緊跟老師的腳步接受知識與文化的洗禮,這也是一個學生的本分。其次,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也是很重要的——他可以是古時候如孔子那般不矜不伐的萬世師表,也可以是身邊默默無聞卻賢良方正的一人,又或是自己的老師。他們為人處世的方式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之處。
同學們,真正的文化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而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大抵也如此。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高人一等,也不會頤指氣使,他能推己及人地體諒他人,平等對待他人,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骨子里深藏教養的人,眼里有光,心底有愛,一定會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教養演講稿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的題目是:懂教養,美德行。
有人認為,學生應以成績為重,其他的不必關心。也有人認為,我們中學生應該要注意言談舉止。因為,學校是一方育人的搖籃,是一方純凈的.土地,校園文明直接折射出社會文明。所以,懂教養,美德行,是我們中學生應該盡力做到的。
教養不是空談,不是高雅的姿態。一個人的教養怎樣,從言行舉止的細節上就能體現出來。他可以是行走靠右,下車推行,停車規范等。還可以是對他人的尊敬和寬容……
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所作所為將為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自身行為。而文明的行為能幫助我們提高自身修養,也能完善自身的行為習慣。
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說人生是樹,功績是果實,才能是枝干,那么教養和德行則是那扎根地底的根須。要想讓你的樹碩果累累,就應提高修養,培養好的品德。就要從細節做起,從我做起!
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就必須要從小開始養成好的習慣。
那什么是教養呢?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們要懂禮貌、講衛生……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在學校,老師總是給我們講:同學之間要相互關心,要相互幫助,我們的著裝要整潔……其實,我認為這些就是一人的教養。
除此之外,名人們筆下的字也能教育我們。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就說過“句子不怕官位不高,紙牌品行低下,不以俸祿不多為羞,只以只是貧乏為恥。”我第一次看見這句話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人不管是富貴還是貧窮都是一樣的,因為人生下來就是一樣的,所以才會有眾生平等的`這個說法。因此,我們不應該瞧不起任何人。
其實,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并不難。看見地上有垃圾,主動地把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里;看見有人在摘花朵,主動地上前制止,并耐心地給他講;幫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我們人人都從這些小事做起,那我們都將會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此致
敬禮!
教養演講稿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的演講題目是:做一個有教養的中學生。
有這么一則小故事,一個人到羅馬旅游,找到一條專賣古董的大街,一家店一家店的進去看。當那個人進到一家店后,就埋頭看小雕塑,小文物。那個人向一位很有風度的老先生問價錢,問了幾件,老先生都說不賣。那個人很疑惑地問道:“這些東西為什么不賣呢?”老先生就說了:“這是我的店,你進來了就在那里看,也不跟我打聲招呼,我就不賣。”因此,我們就能理解,教養對于我們人來說是多么重要的東西,像這樣粗鄙的性格,是不會有人樂意接待的。
有一些同學會認為教養是出自名門的人才能擁有的,其實不然,只要自己注意養成,誰都能成為有教養的人。教養,也就是文化和道德的修養,是禮貌。一個有教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談吐是健康的干凈的,從言詞中是找不到歧視或是嘲笑的,是發自內心的對待每一個人。
我們正處在人生最燦爛的時光,也是我們成長中的一個險灘,你是愿意拋棄教養做一個言行粗魯,淺薄無知的人呢,還是做一個有教養,舉止文雅的人呢。
當你每天早晨進校時,你是愿意別人向你漠然而視,還是熱情問候呢?當你在課間休息時,是愿意輕言輕語,還是肆意的喧鬧呢?
同學們,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不能只是嘴邊的`一句空話,我們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教養表現在對他人,對環境的態度上。比如說,看到老師問好,就是有教養的行為。而為老師起外號,就是缺乏教養。所以對待別人要有禮貌,尊敬他人,這才是一個有教養的中學生。當我們能做到這些的時候,那么我們將是未來的成功者。人際交往還有一條基本原則:你怎樣待人,別人也怎樣待你,當你發自內心的對待別人時,你就會具有人際吸引力,這也是有教養的成果。
當然教養還有更深層的含義,而我們中學生先做好基本的教養就能夠獲得莫大的好處,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起,做一個有教養的中學生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1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陋習,時時刻刻都在危害著我們的環境,侵害著我們的身體。隨地吐痰,隨手扔果皮紙屑,飯前便后不洗手,不勤剪指甲,隨便在蕩著灰塵的小攤上買小吃,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會使許多人得上可怕的甲肝,乙肝,非典等傳染性疾病!
非典未來的時候,我們大家對陋習并不重視!非典來以后,我們才認識到陋習的危害!陋習對我們的危害無處不在,非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許多人對個人衛生不注意,沒有養成很好的衛生習慣,更沒有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還有些不講衛生的`人,有垃圾臺他不去,隨手把垃圾丟在墻角,路旁,使得滿街是蒼蠅,老鼠,臭蟲!這樣的陋習不但破壞了我們生活的環境,還對我們身體有害
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請大家向陋習告別吧!
教養演講稿1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時下,我們經常可以在路上聽到齷齪之言,堂而皇之地“污染”著我們的文明天空。闖紅燈,隨地吐痰,亂扔亂畫。這些行為也屢見不鮮,對此,我很是厭煩。
文明,何為文明,我國悠悠五千年華夏文明歷史,告訴我們:遵守道德是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義務,維護我們的社會,維護我們的文明,需要我們唾棄這不堪入目的一幕幕。文明是社會發展的標志,成熟的結晶,而人又是文明的創造者。我們在義務讓這個社會更加強盛,所以就必需告別陋習。有人說:我不扔,別人還扔,我只是“隨大流”。可你為何不去責備他們給予糾正呢?我要說:維護文明,人人有責。不管是誰破壞了我們的.社會文明,我們都要懲罰他(她)。年上海甲肝的爆發和今年慘絕人寰的非典型肺炎,都告訴著我們,必需要告別陋習。否則,迎接人們的將是更大的災難!
在這里,我真誠地呼吁:告別陋習,倡導文明,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克服不良習慣,不文明行為,全民行動,還我們一個文明,祥和的美好的天空!
教養演講稿13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是五(3)班的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懂禮儀、有教養的人”。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手段。
我們學習禮儀,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與人接觸的必要和首要態度。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里來,而“話”從心里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志士用他們的言行向我們證實了這一點。大家所熟知的新中國周總理一生鞠躬盡瘁,是全中國人民尊敬和愛戴的典范,他每次外出視察工作,離開當地時總是親自和服務員、廚師、警衛員和醫護人員一一握手道謝。
我們從這里看到的不只是簡單的一種禮儀,更是做人的修養。“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更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言語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同一件事情,因為我們的態度不同,說出的話語不同,往往結果也大不同。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事例。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幕:下車時一名小學生不小心腳踩到了前面一位打扮時尚的年輕阿姨的裙子,使阿姨差一點跌倒。這位阿姨回過頭來滿臉怒火,正要發作。但是這位同學紅著臉對阿姨連聲說:“對不起”,趕緊從書包里掏出紙巾俯下身去擦拭污跡,阿姨高聲斥責的話只說了一半卻咽下了,說了聲“沒關系”,一場即將上演的“疾風驟雨”就這被一句“對不起”化解了。
其實,在我們同學之間的交往中也不乏類似事件。有時因為我們一句溫暖人心的話語給我們大家都帶來快樂,有時因為我們言語不慎會引來一場爭執。不同場合我們得當的使用這些文明用語,會讓人與人之間多出很多溫情。同學們一定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幫助了別人,對方一句謝謝會讓你心頭涌起一股暖流;當別人不小心碰到你的時候,一句“對不起”,會消除你心中的不悅。因此,我們也要學會在得到幫助的時候真誠的說一聲謝謝;在不小心冒犯了別人時,及時說一聲“對不起”;在請求別人幫助時不忘禮貌地說一聲“請”;為別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撿起掉落的東西,給匆忙的行人讓讓路,給家人、朋友、同學、同事、鄰居送上友好的微笑,等等。
這些看似是日常的生活中的小事,卻展現出一個人的個人修養。我校第十五條校規明確規定:“與人交往要有教養,打招呼不要用“喂”這類語言,回禮時不要手插褲袋,咀嚼食物等,受到幫助要道謝,別忘了習慣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打攪了”“不好意思”等禮貌語言。“
如果我們大家都做懂禮儀、有教養的人,我們不但樹立了自我的良好形象,我們全校師生的精神面貌必然更上一層樓,我們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氛圍中,我們每個人的小改變,小進步,必然帶來全社會的大改變、大進步!這將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希望大家都勇于展示一個有禮,有教養的自我。
謝謝大家!
【教養演講稿】相關文章:
教養筆記07-29
教養的名言02-20
《論教養》教案03-14
教養名言警句06-11
關于教養的名言09-29
教養雜文隨筆07-01
小班的教養總結02-21
奢華與教養作文04-29
小班教養的總結04-10
知識與教養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