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精選21篇)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現在社會,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并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后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凈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ㄉ贩N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著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做好準備。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國家楚國被入侵,屈原跳進河里死了。屈原死后,楚國人民劃著龍舟,把粽子和雞蛋扔進河里,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倍宋绻澋牧曀资鞘裁矗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粽子皮是由葉子做成的,里面有很多種餡料。吃粽子的習俗已經廣為流傳。
同學們,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吃過哪些粽子餡?你做過粽子嗎?知道粽子怎么包嗎?是的,最常見的是用糯米或棗子來做粽子。我記得,在幼兒園,端午節前舉行過一次一包粽子,當時我和奶奶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還會組織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有龍舟比賽。
我從我母親那里聽說在她的家鄉有很多活動來紀念端午節。例如,清晨用艾葉、艾草、冬瓜插在門上洗手洗臉,用草藥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喜氣洋洋的?傊@個節日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大的民間節日。
在端午節之前是中國的兒童節日,每年人們將五顏六色的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個雨天,人們會把球扔球到下雨的地方,傳說每年將人帶來好運。
我國歷來重視傳統節日。近年來,端午節作為法定節日,全國人民慶祝的傳統節日。
在這里,我特別想說的是,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歡外國的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愚人節,萬圣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自豪自己是中國人!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卻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的祖國,建設美麗的家園,我們需要每一代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努力學習,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眾所周知,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端午節又稱端午,“端”與“初”的含義相同,所以“端午”又稱為“初五”。端五中的"五"又和"午"相通,根據地支順序來推算,五月剛好是"午"月。因為午時又有為"陽辰"的說法,因此端五也叫做"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的名稱,例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有那么多別稱,間接解釋了端午節習俗的起源,事情也是如此。關于端午節的起源,現在至少有四五種說法,例如紀念屈原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等等。
迄今為止,對端午節起源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屈原。在民俗文化領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為賽龍舟。相傳,古代楚國的人們因為不舍得賢惠大臣屈原投江而死,于是人們紛紛劃船去救他。在他們追到洞庭湖的時候去不見了屈原的蹤影。后面,人們在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通過劃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另一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筒粽"、"角黍",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諸多花樣。每年5月初,中國家家戶戶都會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也是多種多樣。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并傳到了韓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必不可少的活動,門上插上艾草、吃粽子、佩帶香囊、賽龍舟等。今年6月3日是農歷五月初五,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投江自盡后,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劃著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是人們把包著楝樹葉和彩絲的飯團扔到河里,以表達對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掛上艾草,佩帶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熱鬧的節日已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西方節日,如“圣誕節”和“愚人節”。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xx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了這些,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可以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卻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么的尷尬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感激和敬畏祖先創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共同傳承,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的土地上鑄造輝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插艾草,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到處是喜洋洋的氣氛。節日是生活送給人們的禮物,因為在熱切等待充滿驚喜的過程中,所有的準備都是甜蜜的。
端午節的前幾天是最熱鬧的,勤勞的人特別忙碌而開朗,空氣中彌漫著粽葉的清香,這是一種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節日呢?
首先,端午節是一個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四分五裂,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跳進汨羅江。屈原投江之后,人們讓萬舟齊發,用吶喊鼓樂來嚇退蛟龍,以此崇敬和懷念屈原。
其次,端午節是一個衛生節日。端午節前后正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高發的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插艾葉驅蚊、驅蠅、驅蟲、凈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龍舟比賽。賽龍舟是一種很壯觀、很有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對增強體質,促進社會團結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節日。早在晉代,粽子就被指定為端午節的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顏色品種非常多。從形狀上來看,有四邊形、錐形、菱形等等。從餡料上看,北方多包小棗,在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和其他餡料。
各位同學,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但一些傳統習慣已經淡化了很多,我希望我們能好好傳承我們的傳統節日,好好珍惜我們的傳統文化,成為古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謝謝大家!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404班的黃一凡。今天我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江。當時他62歲。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他。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是怎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詩人縱身躍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
祖國母親用她的身軀為我們支撐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開辟出了一片成長的沃土。今天的我們無需用舍棄生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我們只需把熱愛祖國這一信念落實到自己日常的行動上:努力學習,尊敬師長,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今天的我們重拾起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不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嗎?
棕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重溫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先生的愛國精神吧!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關于這個古老的節日,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恐怕最多的是屈原老師的故事。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的都城。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占領,心如刀割,但又不忍一直放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農歷五月初五,他寫完自己最好的鋼筆《懷沙》后,縱身投入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寫出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
屈原死后,楚國人民悲痛欲絕,紛紛涌向汨羅江向他致敬。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扔進河里。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咬屈博士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龍吃掉,人們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并用彩色絲綢包裹的方法,這就是粽子的原型。
是什么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的詩人跳入洶涌的河流?是關心國家和人民,熱愛祖國的心。
祖國母親用身體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晴空,開辟了成長的沃土。今天,我們不需要放棄生命來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我們只需要把熱愛祖國的信念融入到我們的日常行動中:努力學習,尊敬老師,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今天,當我們重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難道不是對祖國熱愛的一種表現嗎?
棕樹葉香,又一個端午節來了。讓我們一邊品嘗美味的粽子,一邊重溫屈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的愛國精神。
謝謝大家!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民間有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內有艾,滿香。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倍宋绻澥加谥袊呵飸饑鴷r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那么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和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國破民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河中后,古人將竹筒裝米放入河中,數千條船燃起熊熊大火,吶喊鼓噪,以嚇跑惡龍,從而表達對屈原的敬意和懷念,后來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情懷離不開端午節的人文內涵。端午節已經成為中國人傳達愛國主義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健康的節日。端午節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增多,是傳染病高發季節。為了避免疾病,古人在端午前后插入艾葉,懸掛菖蒲,驅走蚊蠅蟲蟻,凈化空氣。端午時,大人要喝雄黃酒、菖蒲酒驅蛇驅蟲,小孩要佩戴含有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以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了古代人驅除瘟疫、避邪、祈求和平與安全的愿望。這樣看來,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人們在這一天在水上賽龍舟。賽龍舟是一項極具氣勢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節可以促進群眾水上運動,強身健體,團結人民,F在龍舟比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節,因為我們想吃美味的粽子。在金代,粽子被正式指定為端午節食物。人們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粽子的顏色多種多樣。形狀有四角形、圓錐形、菱形,還有用竹筒米飯封烤而成的“筒餃子”。從餡料上看,北京大棗餃子有許多北方的小紅棗;在南方,有許多餡料,如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是代表?梢杂孟闳~和好吃的餃子來形容。
同學們,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因為地域不同,地方風俗略有不同。一些傳統習慣已經淡化了很多。今天,在國旗下發言,我們理解端午節文化,希望我們能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人。讓我們用愛和珍惜來度過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節日!今年的端午節你有什么計劃嗎?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上滿艾,香滿。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
謝謝大家!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北娝苤,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例如:插艾草,吃粽子,灑白酒,賽龍舟等等。這些是曾經在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節奏加快。外來文化的入侵,中國人民不再眷戀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了,而是把重點放在圣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中。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感到悲傷,發出了端午節是否還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04年韓國就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了。2005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變成別國的珍寶。
聽到這個消息,中國人民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顒。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那么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眼看著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會有多么尷尬?
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于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冷靜面對,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敬畏和重視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起來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0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前天,我們剛慶祝了社會主義的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我等老黃瓜也刷上了綠漆,天真了一把;昨天,我們又在“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的氣氛中度過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這兩個節日在今天都被賦予了歡樂的色彩,變成了體育節、美食節、文化節、旅游節。有誰還記得歡樂背后站著的悲傷呢?
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多人和全部嬰兒。為悼念利迪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決定以利迪村遭屠殺時的6月的第一天為國際兒童節。
端午節的起源很早,夏朝的歷法夏歷中已經有五月五日的記載。到了戰國時期,以蘇州為中心的江浙一帶,開始在端午節這一天紀念伍子胥。伍子胥之后二百余年,屈原幾乎重復了伍子胥的命運。屈原死的這一天,也是五月初五。
五月五日,端午紀念的兩大主角——伍子胥和屈原,有人說一為叛國者,一為流亡者。伍子胥先叛楚國,后叛吳國(剜眼以觀吳國之亡),在無家可歸,朝廷不義的前提下,伍子胥兩次叛國;屈原在政治抱負不得舒展,反而被饞的情勢下,寫下大量以高潔自許的篇章,暗示了朝廷的昏罔和小人得道的現實,從而遭到了兩次放逐。我以為,他們都是強烈的愛國者,一個是壯士斷腕的決絕激憤,一個是哀其不幸的高標自許,兩人都得到了民間的一致懷念,以至于兩千多年來端午祭的傳統從未中絕,這也給了我們另一種深刻的提示!
可惜,與六一國際兒童節當初設立時的初衷被遺忘一樣,在伍子胥和屈原死后兩千余年,端午精神徹底失落了,剛強、激憤、清潔的端午精神讓位于身體媚術的大行其道,世間只余端午其形,而無端午其神了。只有當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來端午原來是起源于中國的古老節日。但是,所謂“搶救端午”無非是和四大發明如出一轍的阿Q心理, “國家形象”成為“搶救端午”的惟一訴求。在這一爭奪戰中,沒有人去追究端午精神到底是什么,狹隘民族主義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的代言人。
現在,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但是,我們如果只是吃吃粽子,看看劃龍舟,就失去了端午節原本的意義。每過一次傳統節日,都應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伍子胥和屈原,斯人已矣,魂兮已不再歸來。兩千年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更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沉愛戀。
同學們,你們是中華民族的未來,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同學們能肩負起時代賦予你們的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彼此勉勵,奮發圖強,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讓中華文明在你們的手中薪火相傳,瓜迭綿綿!
感謝同學們的耐心聆聽,謝謝!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1
端午節現在似乎只是個簡單的節日了,吃粽子,吃完了,端午節也就完了。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既然是傳統就還有著相應的文化。我們在過節的時候只忙著吃了,卻忽略了相關的文化。為什么要吃粽子?它有什么背景?我們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挖出文化來,我們要靜下心來,去發掘,結合地方特點、時代特征去創新!如果我們繼續忽視傳統端午文化,可能不久的將來連吃粽子的傳統也會丟了,現在不是有許多年青人都不知如何包粽子了嗎?因此有必要大呼一聲:捍衛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記念伍子胥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
端午節已過,相關的話題卻還很多,在諸多言論中,屈原和粽子是兩大熱門詞語。端午節當然與屈原有關,也是要吃粽子的,這是我們的老傳統,祖宗的東西,還是不要輕意丟棄的好。問題是,我們說了說屈原、吃了吃粽子,是不是就真正的明白了端午節,是不是就真的傳承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2
全體同學:
下午好!同學們,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圣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簽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著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征著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著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边@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下一周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你們想用什么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3
今天是說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又和民族團結月聯系在一起,因為這幾天是民族團結月的最后幾天,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端午節是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一代代人的生活,也使我們的記憶里多了很多感動和溫暖。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蒿、辦詩會、公祭屈原,這是端午節里的主要活動。這是看得到的端午,除了這些,還有看不到的端午,那就是端午精神。傳統節日是為了加強人們的心靈溝通,文化認同。
端午是唯一具有愛國主義文化特征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紀念屈原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抗戰開始的,是從六朝就開始了。屈原是個功臣,分裂時代的時候需要這樣的人物,所以紀念屈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的選擇。中國歷史上中國人民多災多難,中國需要屈原這樣的功臣,有了這樣的功臣,中華民族才會屹立不倒。每當政權更替,尤其是外族外敵入侵的時候,屈原的精神價值立刻顯現出來,給人們很大的精神力量。這種愛國的精神過去雖久,但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這種精神。在面對暴恐分子制造的各種恐怖勢力氛圍,我們的人民解放軍以及特警那種保衛國家,保護國家的主人——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精神。是可以與其相提并論的,正是這種精神,才讓暴恐分子成為人民心中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正是這種精神,才讓人民感覺到美好生活的幸福!
端午文化高揚愛國主義的大旗,反對民族分裂,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和鮮明的現實意義。在民族團結月談端午文化的現實意義,我認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端午節是一個和諧的節日。過端午,雖然各地風俗不同,但在節日到來時家人團聚吃粽子,敲響歡樂的鑼鼓,唱喊嘹亮的號子,舉行龍舟競渡,其中透露出的祥和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節日的魅力和溫情。其次,端午是一個民族團結的節日。一盤粽子代表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緊緊的粽繩象征著民族團結,晶瑩剔透的心表達我們透亮的愛國心。在我國,有29個民族都過端午節,在這個多民族和諧發展的時代,對于弘揚愛國主義、反對民族分裂,建設和諧社會、加強民族團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我們xx多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背景下,尤其需要端午傳統文化中的這種精神、這種力量。這是我們今天在傳承端午節的過程中應該強調的。在我們xx最大的愛國主義就是加強民族團結。
我們xx有13個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各民族的大融合,鑄就了我們xx各民族相互交匯的文化底蘊。xx各民族是一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誰也離不開誰的統一體,今年我們民族團結月的主題是“民族團結,從我做起”,這就要求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端午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并將它落實在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建設和諧xx的具體行動中。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502班的郭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們的節日——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方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當唐朝詩人文季的這首詩仿佛還在我耳邊回蕩時,我們即將迎來2020年的端午節。這個節日有個人人皆知的由來。
當楚國的偉大詩人屈原,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留下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江自盡,人民得知消息后從四面八方劃船來營救,并將粽子投入江中給魚蝦吃,免得魚蝦去破壞屈原的身體。于是就有了端午節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而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當接過先輩愛國主義旗幟,努力學習,好好用功,將來報效祖國,以國事為己任,關心祖國命運,熱愛民族歷史,在國家危難之時有英勇戰斗,為國捐軀的豪邁情懷。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屹立于世界,則國屹立于世界。我們作為中國人深感自豪,因為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在和平快樂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刻苦學習、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保國之行。為祖國的無限輝煌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5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
我們都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將向同學們介紹這個節日的點點滴滴。
說起端午節,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我們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他提倡德行,主張富國強軍。
在流亡期間,他創作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對祖國和人民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首都。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中始終都不能忍受,不愿意就這樣放棄自己的祖國。于是在農歷5月5日這天寫下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懷沙》,然后抱著石頭投進了汨羅江的懷抱里,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場壯麗的愛國主義絕唱。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的人民沖到汨羅江向他表示敬意。漁夫們在河上劃著小船不停的找尋,卻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一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和其他食物一起投入了江中,算是為這個詩人送行。
直到今天,端午節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當歸、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端午節是以解放后才有正式的命名。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有豐富的飲食習俗。比如吃稻田鰻魚、吃面條、吃茶葉蛋。江西省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雞蛋和咸蛋吃。
蛋類分好幾種,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成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兜,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孩子找到好運,平安無恙。
在端午節這天我最喜歡吃粽子,北方和南方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粽子的大小也不一樣,甜的和咸的,大大小小的樣式都有。
在吃過那么多的粽子里,我覺得四川樂山的肉餡粽子最好吃,里面夾著黃糯米和咸肉,肥而不膩,吃起來有胡椒和竹葉的香味,口留留香。
到目前為止,端午節在中國人民心中仍然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從2008年起,中國將農歷五月初五定為法定假日,以弘揚民族文化,保護民族傳統。
我的發言結束了,謝謝大家。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是有關端午節的題目。
端午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又叫端陽節,是每年的農歷5月初五,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也是我們包粽子吃粽子、劃龍舟的日子。這天馬上就要來臨了,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這個傳統節日了吧,那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大概講講關于端午節的事情吧。
我剛才說端午節是祭奠屈原的日子,那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原因嗎?是的,屈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是一個愛國的詩人,據說,春秋時期,秦國大肆侵略楚國,攻占楚國都城的時候,屈原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寧死不屈直接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后,楚國的百姓悲痛萬分,每一年的這天都去江邊祭奠他。所以在每年的農歷的五月初五才有吃粽子化龍舟的習俗,成了一年一度紀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的這種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在當時振奮人心,值得楚國的百姓的愛戴,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也依然被尊崇和敬佩。我們敬佩他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血性,面對危機有著舍身成仁的氣魄和膽量,也體會到了他對國家人民的深重的感情,和對我們腳下這篇廣袤土地深沉的愛。所以才會有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的祭奠流傳至今。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很多其他的風俗。最常見的風俗就是掛艾草吃粽子。我記得小時候,一到端午節,家里的門口都會掛艾草,風輕輕的吹過來,我好像還能聞到艾草上淡淡的草屑香,這一整天我都非常的開心。我家從一大早就開始包粽子,白白的米飯里面夾點肉,再放點紅棗,就是我最喜歡吃的紅棗味的肉粽,現在想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嗯,我好像也看到了下面有同學咽口水呢。別急,再過兩天,我們就都能吃到了哈。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著傳承了中國2000多年歷史的節日,也是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門。我們作為當今的新生代的一員,我們要主動的弘揚這種帶著中國歷史氣息的傳統文化,也要弘揚屈原的那種愛國主義情懷。我們的祖國日漸繁榮昌盛,哺育我們一代代人的成長,我就想在這里當著所有老師和同學的面,大聲的向我們的祖國表白:我愛你,中國!也希望我們能珍惜現在的生活,彼此勉勵,努力學習,長大后做一個愛國愛人民,對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的演講題目是《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同學們,能列舉一下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習慣了圣誕節的狂歡,在母親節給媽媽送小禮物,在父親節向爸爸表達謝意。事實上,有許多節日都印有“中國”的標簽,如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象征著豐富的中華文明,閃耀著龍的后代的無限智慧。
6月XX日(農歷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端午節又叫端陽、崇武、女兒節、龍舟節。紀念端午節的民俗豐富,比較常見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端午節的每一個習俗都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文化記憶。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后,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們想用什么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發展傳統節日習俗,創新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認識,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前夕,路邊的店家里又傳來了粽子的清香。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這個從來不吃粽子的人,開始對端午節充滿了期待。
記得小時候,除春節外,我最喜愛的節日是中秋節。因為過中秋節就有月餅吃。那時候的月餅按個賣,選好個數后,店主會用一張黃牛皮紙將月餅包成筒狀,然后用細繩捆好,根本沒有此刻這么精美的月餅盒。單個月餅也是用一張臘紙包著的,紙往往被油浸透,上面畫著嫦娥的圖案,寫著“廣式月餅”或“蘇式月餅”幾個字。我此刻依然清晰地記得,字與圖案都是鮮紅色。咬一口月餅,皮就會松散,用紙接著,吃完月餅后還會將落在紙上的皮吃干凈。那時候的我覺得,這真是一種多么美味的食品啊。80年代的農村,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家里的月餅還不可能由著自己的喜好吃個夠。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年少的我對月餅一直十分癡迷。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家里買的月餅個數越來越多,月餅本身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包裝變得精美,用紙包的月餅越來越少,直至此刻完全消逝,全部改用塑料包裝。最主要的變化是月餅本身。月餅的品種越來越多,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月餅皮也不像以前那樣一咬就散。而我,也越來越找不著以前的那種味道了。童年時代我愛吃的月餅,正離我越來越遠。此刻,每年的中秋節,我更關懷假期是在哪幾天,至于月餅,則變得可有可無了。
粽子,恰恰與月餅相反。小時候我從來不吃粽子。我覺得,剝開外面的竹葉,飄出的那股青味實在難聞,而里面的糯米團更是難吃。那時我很迷惑,這么難吃的食物,居然會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呈現,居然還有人愛吃它。在很長的一段歲月里,我都不喜愛吃粽子,屬于一口都不會吃的那種。直到成家后,老公會在吃粽子時讓我也嘗一兩口。最開始是我對粽子不那么抗拒了,但也沒有覺得它好吃。后來,我發明自己喜愛上了糯米排骨這道菜。有段時間在外面吃飯時,只要菜單上有,我都會點。再后來,我發明自己喜愛上了糯米,而用糯米做的粽子,我也開始喜愛了。到今年,是很喜愛很癡迷。
從我自己的經歷我知道了,每個人的喜好總是會變的,不管我們喜愛,還是不喜愛,我們身邊的那些食物始終都在那里。每一種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因為每一種食物,都會成部分人記憶中的美食,就如同對我而言,那曾經的月餅此刻的粽子。這種記憶這種癡迷這種期待,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滋味。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1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x]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此刻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盛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異,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愛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x],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x]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20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歲的端陽,現在又端陽了。
印象中總覺得端陽是全國傳統人文節日中最人性化的一個。為什么會這樣?不仔細考慮,我就知道無論是元宵節還是中秋節,再加上近年來法定節假日地位的明確,大多源于特定的民間傳說、民俗、陰陽觀念或童話故事。和源于真實歷史的端陽一樣,主題是紀念和珍惜關心全民、關心天下的士大夫。
幾千年來,在端陽節的延續過程中,其伴隨節日的紀念形式和活動日益完善和固化,如包粽子、做香包、掛菖蒲、掛艾葉等。龍舟比賽在黃淮以南的廣大地區也很受歡迎。比較這些內容,也可以說明端陽與其他民間節日的異同,即除了祈求順遂、幸福、安康的人文主題外,更突出了生命不息、向上奮斗、堅強奮斗的激越情懷。
我老家在東北,東北人過端陽的做法不著邊際,尤其是南方,那么多姿多彩,那么隆重。我覺得有很多原因,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地理位置。自然,在統一慶祝的民間節日中,地球的一邊和人民的另一邊有自己的規則和遵循自己的習俗是正常的。在像農歷除夕這樣的節日里,北方人注重守著除夕,圍著爐子玩。他們有了孩子就吃餃子,南方人則互相走動,打牌搓麻打社火,第一天早上吃元宵。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 篇21
同志們:
大家好!
今天這次端午文化座談會上,剛才,各位專家學者從端午節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等不同角度做了精彩的發言,講得非常好。在此,我代表本次座談會的主辦單位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并致以節日祝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我國也把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了。包括端午節在內的中華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滋養著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對推動中華文化歷史不斷發展壯大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源遠流長,它作為我國人民對以愛國詩人屈原等為代表的民族英雄和愛國先驅表達緬懷之情、崇敬之意的傳統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眾性特點,深深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為人們抒發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節日。我們這次座談會就是貫徹中央精神的具體行動。借這個機會,我就弘揚端午文化,凝聚愛國精神,談幾點我自己的感受:
一、要突出愛國主義這一主題
端午節自春秋戰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究其由來,說法不一,但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為最廣最深。也正是因為利用端午節的各種祭奠活動紀念屈原,表達人們對屈原同情和崇敬之情,才賦予了端午節濃濃的愛國情愫和民族情結。可以這么說,屈原精神是端午節的節魂。因此,我們要引導人們過好端午節,首先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當前,就要進一步弘揚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抗震救災精神,一手抓好抗震救災,一手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上來,堅持做到抗震救災、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為建設以實力、活力、競爭力為標志的沿海經濟社會強省做出各自的貢獻。
二、要挖掘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經過五千年的文化積淀,我國形成了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我們要深入挖掘端午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即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當前,組織端午節文化活動,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是以端午民俗傳統為主題,開展特色群眾文化活動。比如書法、繪畫、攝影、征詩、評詩以及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等等。特別要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愛國詩歌朗誦吟唱、愛國詩歌散文征集等活動,引導人們感受傳統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是以普及民俗知識為重點,濾布開展民俗知識講座與展示活動。如端午民俗文化系列講座、包粽子比賽等等。
3、是以弘揚端午文化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跑旱船、武術表演,結合奧運會火炬在我省傳遞,積極引導城鄉群眾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形成健身熱潮。
4、是以除舊布新為重點,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如鄉群眾正確認識端午插艾、佩戴香囊、飲雄黃酒等傳統習俗的科學內涵,結合城鄉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通過大力整治庭院居室、公共場所、背街小巷和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衛生,積極引導城鄉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態文明意識。
三、要努力營造節日氛圍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群眾并不陌生,但要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了解端午節,還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宣傳引導工作,所以希望報刊、廣播、互聯網等各級各類新聞媒體,要安排對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專題介紹,通過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家訪談、公益廣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介紹端午節的歷史淵源、人文典故、傳統習俗,使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要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深入宣傳和報道各地組織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的情況,通過創作、宣傳體現端午節思想文化內涵、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精品,制作播出反映傳統節日的影視作品,組織文藝團體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開展各具特色的節慶群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端午節、認同端午節、喜歡端午節、過好端午節,使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煥發出新的生機。
謝謝大家!
【傳承文明品味端午演講稿(精選21篇)】相關文章:
品味端午傳承文明校園演講稿(精選8篇)05-24
品味端午傳承文明班會演講稿(精選6篇)05-25
品味端午傳承文明三分鐘演講稿(精選9篇)05-24
品味端午的演講稿(精選13篇)05-24
品味端午傳承經典演講稿(精選12篇)05-24
品味端午傳承中華演講稿(精選13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