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暑假教師培訓講座稿

時間:2022-02-08 19:59:42 演講稿 我要投稿

暑假教師培訓講座稿

各位老師:

暑假教師培訓講座稿

  大家好!

  正值盛夏酷暑,老師們的學習精神著實令人感動。今天,根據領導安排,我結合教學實例,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備好課,如何上好課,如何做好課后反思等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客觀地說,教學是一種個性化的藝術行為,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全面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那怎樣才能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呢?對我們來說,要準備好一節課,需要充分考慮以下問題:

  1、要考慮自身的能力和特長。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策劃者和實施者,他的任何教學設計都必然地要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約,而且肯定地要展示自己的特長。

  從能力上說,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特長傾向,有的善于推理嚴密、層次清楚的分析講解,有的善于生動形象、繪聲繪色的講述;有的擅長制作教具,有的擅長應用多媒體技術;有的善于駕馭課堂,能恰當有效地調動學生情緒,有的善于策劃教學設計,能在常規教學中推陳出新。

  從教學風格上說,每個教師也各有風采,有的嚴謹認真,有的活潑灑脫;有的善于以情感人,有的特長以理服人。也就是說,任何一名教師,在教學能力上和教學風格上都具有明顯的傾向和鮮明的特點。除此之外,教師之間的差異性還表現在性別、年齡、知識結構、生活閱歷、工作經驗、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方面。這些差異性就是體現教師教學風格,展示教師教學特點的基礎。教師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才能有效或者高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全面了解、準確把握和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優勢和能力特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影響,才能從自身實際出發有效備課。

  《孫子兵法》上有一句話,叫做"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意思是說,只有了解自己,也了解別人,才能取得勝利。可見,了解自己是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這種軍事思想對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有很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無論思想上的還是行為上的,總要讓學生放棄舊的,接受新的。然而人性的本能中具有防御性,任何人對企圖改變自己的信息都具有敏感、質疑和排斥心理。小學生也一樣,年級越高這種特點越鮮明,反應越強烈。從這個角度上說,教育過程無異于也是一種戰爭,課堂無異于是一種特殊的戰場,是教師和學生思想與思想的交鋒,價值與價值的撞擊,是教師教學新要求對學生原有習慣的矯正和征服。所以教師在教學前也要先"知己",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和優勢所在。準確把握自己的這些特點,并充分發揮這些特長,是備好課的前提,更是上好課的基礎。例如教師如果美術基本功扎實,在課堂上就可以充分利用畫畫來感染學生,形象課文內容,幫助學生迅速理解文中詞句等;教師如果善于表演,則可以利用這一特長,來活躍課堂,帶領學生在互動表演中領悟課文內容;朗讀能力比較強的老師,則可以充分地為學生示范朗讀,用激情朗讀來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其對語文產生興趣,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去學習。總之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策劃教學過程時,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因為我們不是"說話像演說家,寫字像書法家,上課像表演家"那樣的教師,所以,我們要按自身的優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行為,設計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逐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2、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既是教學過程中的對象,更是教學成效的體現者,是制約教學設計的最主要因素。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主要是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知識基礎。總體而言,小學生的思維水平比較低,正處于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邏輯思維初步萌芽的階段,而小學低段學生還有直觀動作思維的痕跡。同時,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生活經驗不豐富,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思路還很稚嫩,但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趨成熟。因此,教學設計中一定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年齡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對小學低段學生適宜較多采用講故事、看圖片、做游戲、演示、表演、形象化的講述等方法;而對高段學生則可多用討論交流、對比辨析、自主發現、邏輯推理等方法。所以,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探討教學設計的過程其實就是針對學生進行量體裁衣的過程,這也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體現。

  3、要考慮教學設備的可能性。教學設計要從實現的可能性上進行充分考證。決定教學設計實現的可能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學設備。聲音、圖畫、幻燈、動畫、視頻、教具演示、實物展示以及多媒體合成教學,不同的信息載體其表現形式不同,使用效果更是差異很大。但是,在設計過程中,并不是教師能想到的就能做到,因為這些硬件設備建設對教學設計發揮著決定性的制約作用。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例,當西部的小學生在教室里聽老師放錄音機的時候,北京的小學生已經在大屏幕上享受著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性。不是西部的老師想不到比錄音機更加先進的教學設備,而是西部的經濟發展現狀,制約了電腦的普及速度,所以我們當時只能用錄音機給學生播放示范朗讀或給朗讀伴音。現在,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資訊傳媒的飛速發展和多媒體教學的不斷普及,教學設計迎來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充滿個性的展示形式,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設備,地區之間硬件上的根本性差異正逐步消失,差距更多地體現在教師是否具備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能力和應用水平上。因此,我們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堅持學習,學習嶄新的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以積極適應日新月異的教育發展新形勢。

  4、要考慮如何選擇教學方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陷,教學設計中要選擇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優化組合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補與配合,在一堂課內形成適合教師,適合學生,恰當高效的教學方法體系。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1)要體現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

  語文學科是以語言教育和言語訓練為主,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任務的基礎工具學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們憑借它思維,運用它交際,依靠它傳播文化,利用它建設精神文明與民族文化。特點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區別另一事物的根本點。語文學科之所以與眾不同,在于它間接地將品德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以優美的語言、美好的形象、真摯的感情、引人入勝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潛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為體現語文學科的這以性質和特點,教學時要適當地采用朗讀法、講讀法、情境法等。

  2)要適應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非常豐富,可謂"縱橫八萬里,上下五千年".從文體上說,有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童話、寓言等。就記敘文來說,還可分為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四種。這樣,選擇教學方法就要考慮教材的內容、體裁特點等。此外,小學語文教學的每節課都要體現總的教學要求的具體的教學要求,必須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脫離了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就失去了服務的針對性。

  3)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素質發展

  小學聲的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過程是我們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的因素。如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持久、不夠穩定,思維的具體性較強,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經驗。我們就多選用直觀、談話等教學方法,并且要不斷更新變換,保持運用教學方法的新穎性。中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可以選用"導讀法"、"談話法"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有利于學生方方面面的素養得到發展,要以能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發展學生為目的,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會學。

  4)要考慮教師的水平與特長

  教學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法水平。一般說來,教師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年輕教師寧肯多些事業講讀法,較少使用談話法。一個教師對教學方法掌握得越多,他就越能找出最適應特定教學情景下的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還取決于教師的個性特點,教師本身的特性允許他可以著重運用某些方法。如李吉林的情境法、丁有寬的讀寫結合法。

  5、要考慮教材的恰當處理。教學設計之前,教師要讀懂教材,理清文本結構,確定重點和難點,研判教學詳略,設定講授次序,并進行必要的補白,讓文本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更易于實現教學目標。

  處理教材的常用方法

  1)、尾部切入,逆向教學。課文千變萬化,教法也應千變萬化。有的課文在結尾處有明顯的點明課題,點明文章中心的句子,俗稱"文眼",我們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從尾部切入,抓住中心句"逆向行駛"展開教學,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削枝減葉,只抓重點。很多課文雖然洋洋千字,但關鍵的重點的語句卻只有其中幾個小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要做"推土機",而要做"打樁機".推土機推得面廣量大,卻雜亂不堪;打樁機雖然只對準一個點,但打得深,鉆得透。教學時我們就是要善于抓住主干,削枝減葉,化繁為簡,重點語句重錘猛敲,不是重點語段則點到為止,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3)、抓住核心,瞻前顧后。許多課文中往往會出現事件矛盾的焦點核心,抓住這個核心問題,便可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抓得住核心問題,瞻前顧后地教,看似散漫,其實都是為最終解決焦點問題。

  4)、一線串珠,形散神聚。散文創作十分講究"形散神聚",行文可以自由隨意,但始終得緊緊圍繞文章的一根主線,這是文章的"神"之所在。課堂教學也應該學習散文創作的這種手法,各個教學環節可以靈活多變,隨意而靈動,但是必須有一根主線把各環節的設計串聯起來,使整節課成為一個有機的教學過程。這根線也就是課文的中心思想。

  5)、單元整合,事半功倍。新教材課文多,閱讀量大,常常令教師趕路一樣的趕得急匆匆的,還要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教材的編寫者是有其獨特的思路的,往往是一個單元的五篇課文都圍繞著一個主題。我們在處理教材的時候,完全可以嘗試把一個單元的課文整合起來教,給學生一個主題,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教師也可以減輕教學的負擔。

  6、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問是教師控制課堂的重要手段。設計中要精心準備問題,預測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傾向,明確教學過程的努力方向和運行目標,發揮課堂提問的導向作用、啟迪作用和檢測作用,利用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教學過程,調控教學節奏,為有效駕馭課堂做充分準備。

  7、要考慮教學輔助設施的制作和運用。為使教學設計意圖能全面實現,我們往往需要準備一些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幻燈片、聲音資料、圖片資料、影音資料,還要經常合成多媒體課件,認真策劃板書設計等等,這些輔助教學設施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化難為易,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形象,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當然,教學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因素還很多,以上7點只是常用的比較重要的因素,有代表性地簡單提一提,只是為了引起大家的重視和關注。

  可見,制約教學活動的因素紛繁復雜,教學設計中要進行綜合考慮,關鍵在于如何優化組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效果,也就是實現最有效的教學。例如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各式各樣,但不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好方法,也不存在一種百無一用的壞方法。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它的適用對象,包括適合的教學內容和適合的學生。任何課堂,都必須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就是包含有這個意思,現在,我們把它簡單地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教有法而無定法".課堂教學各種制約因素的復雜性和多面性,決定了課堂教學過程的多變性和創造性。不同的老師對同一節課有不同的認識和設計,即使同一個老師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節課也有不同的認識和設計。因為老師本人也在不斷地學習和發展,所以,老師對課的認識和設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老師對課的評價也會隨著經驗的豐富和價值觀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可以高度概括地說――---"課有境而無止境".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就是――---課無止境。

  下面,我就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1課《永遠的白衣戰士》第二課時的準備過程與實施過程和大家進行交流。因為課無止境,所以希望通過我的課堂能夠引起大家的廣泛爭鳴。由于個人才疏學淺,能力有限,一些觀點和做法難免有偏頗或不當之處,希望大家海涵,并請大家批評指正,幫助我不斷地進步和提高。

  因為備課的成效最終要在上課中體現出來,課堂中的各種設計也都是有備而來,所以,我把備課與上課結合起來說,便于和大家溝通。

  下面我先給大家簡介一下本課的基本情況。《永遠的白衣戰士》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情"為主題選編了4篇課文,集中反映了人和人之間幾種非常典型的情感關系,課文內容情感氛圍很濃。《永遠的白衣戰士》一文主要通過對抗擊非典英雄---葉欣感人事跡的描述,贊揚葉欣臨危不懼、舍己為人、身先士卒的崇高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2003年4月16日,《健康報》發表了《永遠的白衣戰士――追記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的通訊,講述了葉欣護士長的感人事跡。《永遠的白衣戰士》一文就來自于這篇通訊。課文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FONT>出示課文內容>

  根據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教學任務,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能力:教會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品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抓重點詞句,由點到面,輻射全文教學,在情境創設中使學生產生情感,以讀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葉欣身先士卒、舍己為人、臨危不懼的崇高精神,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葉欣是怎樣迎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的,并從中體會葉欣身先士卒、舍己為人、臨危不懼的`崇高精神。

  下面我們邊看教學實錄,邊分析教學準備和教學設計。即將播放的這個教學錄像,是我為參加由陜西省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組織的陜西省錄像課大賽準備的。雖然這節課在當時的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但今天重新來看,仍有一些明顯的失誤和不足,請大家海涵。

  一節課從設計到準備,從實施到總結,有很多重要而明顯的環節。下面我們詳細解讀《永遠的白衣戰士》的課堂實錄,根據各環節出現的順序,我將陸續和大家交流教學設計與實施中的組織教學、導入新課、文本補白、教材處理中的詳略和次序、課堂拓展訓練、布置課外作業、教學反思等六個方面的問題。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還可以和大家探討一下關于教育科研的話題。

  一、組織教學和導課

  從教學環節上來說,剛才這段錄像包括了兩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一個是組織教學,一個是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激活學生大腦的興奮灶,提醒學生準備好學習用品,它主要是學生學習前的一個心理準備過程,在教學中具有發動功能和凝聚功能,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起始環節。我聽過許多教育名家講課,他們有的采取談話交流法,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獲得學生的認同感;有的采取猜謎語的形式,打消學生的陌生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是講故事,把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之中,為進一步的學習烘托氛圍;有的是師生共同做游戲,帶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有的是讓學生欣賞一段視頻,塑造濃郁的教學情境。無論這些教學名家采取哪種方式組織教學,殊途同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組織教學和導入新課合二為一,組織教學的同時就在滲透將要進行的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的進程自然而然,不留痕跡。而我們往往輕視了這一教學的起始環節,教師大多不親自參與組織教學,只是委托文體委員帶領大家集體唱歌,簡單地提醒學生:上課了,應該注意聽講了,不能再想課間活動中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課前唱的歌與即將進行的教學內容之間沒有任何聯系,我們只是為了組織而進行組織。這就是我們和教育名家的差距。

  我在設計本節課的組織教學時,主要考慮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于對葉欣的崇高精神的理解與感悟,是對學生情感世界和價值觀念的熏陶與引導,是必須在感動和共鳴中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考慮到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已經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加之他們在第一課時已經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所以,我就決定采取和學生一起欣賞《白衣天使》這首歌,作為這節課的起始環節,承擔組織教學的重任,期望能夠通過優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詞,喚起學生對葉欣的緬懷,激發學生對白衣戰士崇高精神和無畏情懷的敬佩之情。

  事實證明這種選擇是正確的。面對葉欣遺像,學生在旋律中回憶著課文內容,在歌詞中感悟著葉欣精神,在藝術美的陶醉中迸發出了繼續學習的高漲熱情,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期待。這樣,本節課課前的歌曲欣賞就不再僅僅是組織教學了,它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另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導入新課。

  導課是為學生的學習做鋪墊,就像給飛機修跑道一樣,修不好就會影響飛機的起飛。導課設計不好,教學就沒有良好的開端,學生就沒有良好的心理準備,就會延長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的時間,從而降低了教學效率。好的導課既能降低教學難度,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能承上啟下,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也能喚起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我們許多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大多采取復習法導入,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讓學生產生了緊張感和壓力感,還沒開始學習就有點恐懼。也有的老師采取做游戲、猜謎語、講故事等形式進行導課,但由于和組織教學截然分開,缺乏邏輯上的聯系,因而浪費了教學時間,降低了教學效率。所以,我建議大家多思考,或者模仿也可以,學習教育名家的做法,把組織教學和導入新課融合起來,合二為一,讓我們的課堂更簡潔、更自然、更高效。這也是有效教學給我們提出的努力方向。

  二、文本補白

  接下來,我主要和大家說說文本補白的設計與操作。

  教材文本因為藝術、體裁、篇幅等因素的影響,內容上往往有許多跳躍和省略,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匯總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補充。這些被跳躍和省略了的內容就是文本中的留白;把這些跳躍和省略了的內容想象和補充出來,就是對文本的補白。

  必要而合理的補白能夠化抽象為形象,化模糊為鮮明,降低教學難度,給學生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為學生準確理解文本意圖創造條件。當然,多余的補白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浪費教學時間,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壓制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常見的課堂補白形式主要有:1、布置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學相關知識,了解有關背景常識;2、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3、教師在課堂上直接用多媒體設備,現場給學生進行知識補充;4、讓學生自由想象,全班交流,在討論的基礎上達成共識。

  那么,文本補白到底應該補充哪些內容?我們說,就內容而言,文本補白主要補充學生因為生活環境的差異、生活經驗的缺乏、理解水平的限制以及民族習俗等原因,在文本的理解上有困難的內容。比如讓黃土高原上的小學生學習《難忘的潑水節》一課,學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我們就必須給學生介紹傣族的民族傳統和風土人情,否則,學生就無法把重大的節日歡慶和潑水這么一種行為聯系起來,就無法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歡樂與隆重,教師也就難以完成教學目標。

  文本補白什么時候進行最恰當呢?補白的時機沒有統一的規定,這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來確定,既可以課前集中補充,讓學文在特殊的背景之下進行;也可以按課文順序,到需要理解某些特定詞義的時候隨機進行及時補充;還可以在升華課文主題時強調補充,渲染氛圍。

  我在準備本節課時,考慮到"非典"流行時班上的學生當時只有三、四歲,對"非典"情境印象不全,理解不深,因此有必要進行一定的補白。但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具備相應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補白不必過分詳細,只要粗略而形象地再現當時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場景,學生就完全可以明白當時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的緊張氣氛。所以,我就精選了幾張有代表性的照片,加上老師的旁白解說,再配合一些統計數據,以期喚醒學生對幼年時所經歷的那個特殊時期的回憶,還原人們當時的生活現狀,激活學生對"薩斯"病毒的恐懼,為幫助學生深刻領會葉欣精神塑造氛圍,渲染氣氛,奠定認識上和情感上的堅實基礎。同時,圖片本身由于畫面清晰,色彩鮮明,主題集中,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很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波動和認識上的共鳴。

  在設計這段補白時,我曾想主要依靠統計數據來說明"非典"的肆虐,但考慮到單純的數據過分抽象就放棄了;我也曾想播放一段人們抗擊"非典"的視頻,但考慮到視頻耗時太長,信息量有限,容易掛一漏萬,造成誤解,也放棄了;我還曾想讀幾段當時的新聞報道,但因為新聞報道缺乏必要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最終也放棄了;我也曾經試圖在這里忽略這個社會背景,想在攻克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葉欣精神時一并介紹,但考慮那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信息滯后,不利于學生對葉欣形象的全面認識,更不利于學生對課文整體的把握,特別是無法讓學生形成必要的心理準備,所以也否定了。最終,我就選擇了典型圖片加旁白解釋的方式來補白。

  實踐證明,這些圖片的集中展出和老師畫龍點睛的解釋,在所有聽課學生的思想上產生了強烈的震動。通過補白,"非典"成了學生讀課文,想問題,談看法的思想基礎和社會背景,學生的情感變化被"薩斯"病毒的肆虐所激怒,學生的感情世界被葉欣舍己為人、堅強無畏、率先士卒的英雄行為和高貴品質所吸引、所感動、所震撼。學生在后續學文中,總是沉浸在一種特設的課堂氛圍中,為教學重點的強化和難點的攻克,創設了非常有利的環境。

  總體來看,恰當的文本補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明顯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教材處理中的詳略

  好了,結合剛才這段教學實錄,我下來和大家交流一下關于教材的處理技巧。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老師一定要吃透精神,理清結構,分析出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準確把握教材意圖,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胸有成竹,自由取舍,游刃有余。

  教材作為一種靜態的信息載體,在使用過程中必然要融入教師個人的理解和把握。這是因為時代在變化,學生在變化,教學條件在變化,我們自身的綜合素質也在變化,所以,動態的教學環境中要使用靜態的教材,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恰當的處理。

  實踐證明,恰當地處理教材,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更有助于強化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還可以設置教學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到底應該如何處理教材呢?我認為,教材處理有三個基本的著力點:一是詳略;二是次序;三是補白。關于補白,上面已經說過了,后面還有涉及。這里我先和大家探討一下教材詳略的處理。

  這里說的詳略,指的是確定教材中哪些內容需要詳細講授,哪些內容可以粗略帶過。需要詳細講授的部分往往是教材的重點,事關學生對課文意圖的把握,事關教學難點的突破,事關課文中心思想的體現。而只需略講的內容只是一些過渡和修飾,或者是一些基本情況的交代,不影響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領會。教材中篇幅長的內容不一定需要詳細講授,篇幅短的內容也不一定就可以粗略帶過。確定教材詳略,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而定,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經驗。教材詳略的處理反映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也體現著教師教學設計的獨特之處,當然也制約著教學活動的進程。我們可以說,對教材的處理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對教材詳略的確定,是教學設計的關鍵。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詳略處理沒有固定的模式。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詳略處理,我們可以借鑒、學習別人的精妙之處,體會不同處理帶來的不同效果。學習經驗告訴我,研讀教育名家關于教材處理中的藝術,關注教材處理與教學設計之間的制約關系,對于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促進作用。

  在綜合各種因素后,我從教學目標出發,多次通讀全文,體會教材內容,把握重點語段,最終確定了教材的詳略:對第1、2、3自然段采取復習鞏固和課件展示的方式一點而過,略去不講;對課文體現葉欣精神的4、5、6自然段花費大量時間,析詞解句,反復朗讀,深刻體會,教材處理詳略得當,課堂結構主次分明,教學過程重點突出,收到了突破難點,強化重點的功效;對課文情感濃烈的7、8、9自然段,主要采取添加提示語引讀的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教學氛圍掀向高潮。

  之所以確定這樣的詳略,是因為,我認為,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這九個字是本課的關鍵,是理解葉欣精神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是把握文本意圖的核心所在,它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通覽全文,我發現四、五、六自然段其實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來體現這九個字所反映的內容。只要真正讀懂了特殊背景下葉欣如何以具體行動來體現這九個字,就能深刻理解葉欣的"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到底意味著什么,就能感悟出葉欣舍己為人、堅強無畏、率先士卒的英雄行為和高貴品質,也就很容易理解葉欣犧牲后人們的傷心和悲痛。可見,這九個字是全文的靈魂,是全文的綱目,是文本意圖的高度濃縮。抓住了這九個字,就能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所以我把第四、五、六自然段作為詳細講授內容來設計,又把"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作為關鍵詞句精心打磨,不惜花費大量時間,想方設法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悟。

  在聽評新任教師講課時,總能發現他們對教材的詳略處理不當,抓不準甚至抓不住文本的重點段和關鍵詞,導致平均分配教學時間,花費了不少精力,但教學重點鞏固得不到位,教學難點突破得不徹底,學生的理解不深刻,教學目標的達成也比較勉強。

  四、教材處理中的次序

  看到這里,我想和大家簡單交流一下教材處理中的次序問題。

  所謂的次序就是教師運用文本的順序。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按照文本順序一段一段地往下講;也可以根據需要先中間,后兩邊,選擇著來講;還可以根據獨特的設計,從課文的后面往前講。當然,是不是有必要調整文本順序,如何進行必要而恰當的調整,采取哪一種方式最好,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今天說這個話題,只是提醒大家大可不必拘泥于文本本身,不能被教材限制了思維,更不能被教材順序控制了教學設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只要所有的變化和創新都為教學目標服務,就能實現"萬變不離其宗"的自由和超越,我們就能進入教學設計中的自由王國。

  《永遠的白衣戰士》一課文本本身采用了倒敘的手法來記敘,我覺得便于給學生造成懸念,富有吸引力,所以教學中就沒有必要再調整文本的教學次序。但是在詳細講述的部分(即課文4、5、6自然段),為了適當提高教學難度,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發現問題,在分析辨別中獲得成就感,我采取擴展中心句的方法,局部調整了文本的學習次序。在教學反映葉欣"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特點時,先學第6自然段,再學第4自然段,后學第5自然段。這樣的處理,不拘泥教材順序,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大膽調整課文自然段順序,使其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從而達到教起來新穎,學起來簡單,達成目標更容易的理想效果。這種學習次序上的適度調整,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平鋪直敘地按文本順序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教給了學生抓關鍵詞句深刻領會文本內容的學習方法。

  當然,如果我們的日常教學忽視了教材次序的調整,教學過程的設計就容易陷入平淡和枯燥,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我們的調整幅度過大,超出了學生的領悟水平,教學過程就難以把握,學生就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感到雜亂無章,難以理解。如何把握這個度,恰如其分地調整文本次序,有待于大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嘗試和總結。

  五、課堂拓展訓練

  看完這段實況錄像,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關于課堂拓展訓練的話題。

  所謂拓展訓練,簡而言之,就是拓展教材內容,訓練學生能力。從內容上看,這也屬于文本補白的一種形式。但它的主要作用還是訓練學生的能力,是通過拓展內容來訓練能力,拓展只是訓練的必要條件。

  拓展訓練不僅完善了文本的表述,深化了文本意圖,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拓展訓練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要功能在于檢測和鞏固教學效果,升華文本的中心思想,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表達能力和鑒別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課堂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等。這是語文教學之所以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關鍵所在,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

  拓展訓練在語文課堂上的常見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補充和文本相似的內容進行重復訓練,以進一步鞏固重點知識,擴展能力訓練。常見于組詞、造句、習作等教學中。

  2、變換文本中的關鍵要素進行訓練,例如變換時間、地點、人物、結果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主要是為了訓練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教給學生模仿學習的方法。

  3、補充文本中沒有但又和文本密切聯系的內容進行訓練,主要是為了豐富文本,增強文本的表現力,給學生展現更加全面、更加細膩、更具有感染力的教學內容,這是對文本的必要補充和延伸,目的在于進一步鞏固重點,消化難點,升華主題。

  我在本節課的拓展訓練中就采用了第三種形式,通過補充網上紀念館里的相關內容,來進一步展現人們對葉欣的懷念,讓學生的感悟表白和網友的留言相互照應,形成共鳴,推動學生感情的不斷升華,同時也從側面映襯出葉欣精神的高貴和偉大。

  其實,拓展訓練在數學課堂上也經常使用,例題講完后老師出示的形變練習題就是典型的拓展訓練。

  六、關于課外作業的布置

  我還想和大家說說課后作業布置的問題。因為一段時間,社會各界對小學生的家庭作業有很多議論,其中不乏對作業量太大的批評。這也迫使我們很有必要從課后作業的性質、目的、意義及其可能性上冷靜地來思考這個問題。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續和必要補充,它不僅承擔著深化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作用,而且是培養興趣愛好,拓展知識視野,鍛煉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徑。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外作業必須突破以往單調重復的"題海戰術"模式和千篇一律的"一刀切"要求,充分體現個性色彩,在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中發揮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這是我設計的《永遠的白衣戰士》的課后作業,剛才的錄像中沒有反映出來。下面,我就課后作業的布置,和大家交流兩個問題,這些觀點我曾經在《咸陽教研》上以論文的形式發表過,可能有的老師已經閱讀過。

  (一)盡量布置個性化作業。新課程改革精神落實的一個重要工具就是課外作業。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能力傾向,布置不同類型的課外作業,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盡量避免千篇一律的作業,在作業類型、數量、難度等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發揮作業在鞏固課堂內容、拓展知識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學生健全個性等方面的獨特功能。

  為此,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往往因人而異,從類型上看,有閱讀課外書籍、網絡查找資料、默寫生字生詞、 日記 作文、查字典、畫畫、唱歌、計算、講故事、游覽觀察等,題目不單純是課后的范例,更多的是針對學生設計的個性化作業;從難度上看,有認真聽課就能完成的、有需要自主思考才能完成的、有通過收集資料才能完成的;從性質上看,有基本達到教學計劃要求的、有知識拓展和能力提高的、有鞏固課堂講授效果的、有補習基礎知識的、有強化基本能力訓練的;從時限上看,有當天完成的、有周內完成的、有為特定節日早做準備的。但無論一個學生面臨什么樣的作業,肯定是他喜歡的作業形式,肯定是他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肯定能在作業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信。

  (二)新課標下的課外作業類型(8種)

  1、閱覽型作業。廣泛閱讀是新課標的顯著特點之一。《語文課程標準》中除明確要求學生九年內背誦240篇古今優秀詩文外,還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必須達到400萬字以上,并要涉及11個類別的讀物。這種既有量的限定,又有質的要求,就充分體現了閱覽型作業在落實新課改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課外閱覽作業,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和正確利用書籍、報刊雜志、影碟、磁帶、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資源,完成閱覽任務,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鍛煉思維,既不可誤以為閱覽是浪費光陰而棄之不顧,也不可因害怕學生誤入歧途而因噎廢食。

  2、實踐型作業。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課外作業應主動承擔起這一訓練任務,充分體現作業中的實踐性色彩。實踐型作業根據其承擔的訓練任務不同可分為三種:一是重在應用知識,培養操作能力,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如給電視機設計一個防塵罩并標示尺寸等;二是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加速個人社會化進程。如記錄父母的成長故事;采訪社區干部,了解貧困戶的生活狀況等;三是走進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如在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社區環保方案;提出家庭節水措施等。

  3、創新型作業。通過小發明、小改革、小實驗及一題多解、一詞多句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品質,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良好學習習慣,激勵他們在學習中實現三個超越;超越課堂,在社會生活中汲取知識;超越教材,敢于提出獨特見解;超越自我,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弘揚鮮明個性。

  4、開放型作業。只有目標要求,沒有具體內容及方式的限制,讓學生各隨其好,自主選擇,達到殊途同歸的教育目的,以此激發、培養并拓展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如看圖自由寫話;在元旦來臨之際,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父母祝福新年快樂等。

  5、綜合型作業。完成作業需要多學科知識并用,知識技能并重。這種類型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豐富而完善的知識網絡和能力框架,激活各類知識之間的廣泛聯系和互補,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如設計一次主題班會的活動方案;以詩歌、舞蹈、繪畫、童話等形式再現學習內容等。

  6、合作型作業。需要學生與學伴、家長合作完成的作業,不僅可以溫習、鞏固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提高情商,促進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如以小組為單位承辦小小新聞發布會;組建班內圖書角、衛生角管理小組;家長與孩子聽說互動練習等。

  7、常規型作業。其核心任務是復習鞏固課堂知識,預習新知識,題目多為課堂練習的重復、翻版或變形,以運用新近所學知識在家內獨立完成為特點,是最基本最傳統最常用的課外作業類型,教師多以各種同步教輔書為藍本按教學進度布置。

  8、自選型作業。教師同時出示幾組難度不同的練習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自主選做,充分體現了課外作業要求上的靈活多樣性。這種類型的作業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和斗志,另一方面也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努力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七、教學反思

  好了,關于課堂教學過程,我就說這么多。最后再和大家探討一下關于教學反思的問題。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有效手段,教育名家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很多優秀教師不僅能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而且能夠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可以說這是對教學反思的深化和拓展。

  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也一樣,只有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知曉自己的優劣,才能明確努力的方向;只有揚長避短,并借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促使自己不斷走向完善和成熟,也才能獲得有效的進步和提高。這就是教學反思的價值。

  就教學過程而言,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是否體現了新課標要求。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對教學理論的反思: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

  4.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

  5.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對改進措施的反思:教學計劃怎樣修改會更有效。

  教學反思的常見形式是寫"反思日記".反思日記的主要內容有:

  1、寫成功之處。即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可見,通過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改進,最終,我們的教學水平就必然會有一個大的發展和大的提高。

  通過剛才的錄像,讓我們先從四點集體反思一下這節課的長處:

  1、審視教學理念,本課的最大特點是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最大化地實現了教材的工具功能。在巧妙處理教材,運用教材的同時,充分落實大語文教育觀念。通過有效及合理補充相關教學資料,采取以讀為主,讀中悟情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文道統一的基本原則。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并力求人人參與,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健全人格創設條件和平臺。

  2、就教法設計而言,三種方法選擇恰當,組合完美。情境教學法:采用多媒體課件聲畫同步的優勢,創設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運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渲染濃郁的情感氛圍,寓情于境;換位思考法:引導學生從病人、從家屬、從他人、從自身等多種角色體會葉欣言行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從而深刻領會葉欣精神;朗讀感悟法:運用默讀、速讀、細讀、添加提示語引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悟中明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就學法指導而言,三種形式合理高效。讀一讀,找一找:帶問題閱讀,找出重點詞句;讀一讀,想一想:反復朗讀,深刻體會葉欣精神;讀一讀,說一說:把讀悟出的獨特感受說出來交流,深化學習效果。

  4、三點成功之處:①通過調整教材、取舍教材和超越教材,讓教材在藝術處理中充滿活力。②以讀為主,培養語感;析詞解句,領會精神;讀說結合,升華情感;讓課堂在教學互動中體現語文特色。③用音畫創設情景,用語言渲染氛圍,借朗讀升華情感,讓課堂處處充滿濃濃的情感,讓課堂時時充滿生命的張力。

  下面讓我們也從四點反思一下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今天以審視的目光重新判斷這節課,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明顯的不足。雖然當時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認為把這節課已經準備得很完美了。但是現在,時過境遷,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對教材也有了新的理解,反思這節課的教學,就很容易發現一些問題。

  1、課堂空白太多,銜接不緊湊,降低了教學效率。主要表現在板書時沒有給學生留有思考題,學生舉著小手在等我板書,這就不符合有效教學的要求,需要改進。

  2、課堂氣氛生動而不活潑,學生表情壓抑,不是常態下的學習情形。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全個性,學生肯定感到學起來比較累,這種狀態也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有許多聽課老師,現場有攝像機,學生刻意地比較拘謹。再有沒有其他的原因,特別是有沒有教學設計上的缺陷而導致的,還需要我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3、學生的課堂回答缺少爭鳴。平時喜歡發表不同意見的學生、喜歡胡思亂想的學生沒有發揮出來,他們這些活躍分子在鏡頭前表現"失常",全部都規規矩矩地順著別人的話說,說沒有爭議的答案,說老師期望的答案,導致課堂上沒有了爭鳴,沒有了辯論,全班學生也就喪失了學習和理解中的個性,千人一面,眾口一詞,教學過程沒有活力。他們可能是因為在錄像,故意收殮了自己平時自認為是搗亂的言行,殊不知那些另類的答案在教學中最有價值。再有沒有其他的原因,也需要進一步的反思。

  4、成功只是個瞬間概念。如果說這節課在當時是比較成功的,那么成功只屬于過去,它是個瞬間概念,不具有持久性。如果讓我現在再給學生教學《永遠的白衣戰士》,那么這個教學設計就無法直接使用,必須修改。一方面需要修正前面提到的那些問題;另一方面,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小學四年級學生大腦中對"薩斯"病毒,對抗擊"非典"根本就沒有感性認識,沒有任何直觀印象,所以,文本的補白就需要更加細致和具體,單靠幾張照片是難以達到設計目的的。

  我認為,這就是教學反思的價值,它能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也就是教學反思的力量,它能推動我們不斷地進步和提高。日積月累,我們就能從這些教學反思中學得教學藝術,也能從這些教學反思中提煉出教育論文,還可以在教學反思的引導下,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各位老師,同志們,綜上所述我們知道,教有法而無定法,課有境而無止境,以上的點滴認識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和總結,今天斗膽說出來,主要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起爭鳴。也希望每位老師能夠立足課堂,研究課堂,優化課堂,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精神樂園。更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得到大家的鼓勵、幫助和支持。

  謝謝大家!!

【暑假教師培訓講座稿】相關文章:

家長家庭教育培訓講座稿08-15

培訓講座邀請函01-16

家庭教育培訓講座心得08-15

暑假數學骨干教師培訓學習總結01-09

憲法宣傳講座新聞稿12-02

英語培訓教師開班發言稿01-26

暑假開展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1-26

教師暑假師德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1-20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德育講座稿范文01-28

特崗教師培訓結業發言稿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