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

時間:2021-12-28 15:31:45 演講稿 我要投稿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通用7篇)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著主題講話的文稿。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接觸并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通用7篇)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1

  大家好!

  袁隆平有兩個心愿: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

  這是袁隆平的心聲,一種博大的愛。為了實現這個心愿,他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袱”中解脫出來,超然于名利之外,對于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稻。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饑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幫助其他國家發(fā)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yè)。他還受聘擔任了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記者離開三亞基地的時候已是4月7日的黃昏,北國還是春寒料峭,這里袁隆平已經把記者送至路口,說:“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滿載著袁隆平的夢想與希望,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獲,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神話般的奇跡。

  世界杰出的農業(yè)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在農業(yè)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稻,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zhàn)略計劃,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fā)展雜交水稻。袁隆平受聘為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這些年他每年都出國指導,還派出了許多專家擔任顧問,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并為這些國家培訓技術專家。

  從1981年至1998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共舉辦了38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15個以上國家的100多名科技人員。1998年,越南和印度種植面積已分別超過了10萬公頃和20萬頃,并且取得了每公頃增產1噸-2噸的效果。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饑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天下富足,禾下乘涼》

  噩耗傳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13時02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同志是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chuàng)始人、國際肝膽外科的著名專家,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

  在這痛心疾首的消息之后,讓我不經想起了袁老生前說過的:我有兩個愿望,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老一生致力于國家糧食發(fā)展,鞠躬盡瘁。

  他說,敬天惜糧、勤儉節(jié)約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些年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xù)五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2021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但是,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他說我是研究雜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產糧食,保障糧食安全。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獲,每一粒糧食可以說吸天地日月之精華,附農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員想方設法鉆研怎樣提高水稻產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糧食增產是令人高興的事!但當看到提高產量的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廠食堂、酒店賓館、學校飯?zhí)茫谆ɑǖ拿罪埖乖阢锼袄铮萄哿耍‖F在,餐飲業(yè)人均食物浪費率超過10%,大型聚會的浪費更是接近40%。雖然他們是用錢買的,但是沒有糧食的時候,有錢又怎么樣呢?過去說:兩個金元寶挑不到一個窩窩頭;20世紀60年代,有人拿著當時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錢想要買一斤糧票,但是買不到。有錢也不能填飽肚子啊!

  提倡節(jié)約不是強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飯,更不等于缺糧,而是提醒人們銘記豐年不忘饑苦,富歲當思節(jié)約之誡,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對饑餓會有深刻的印象,他曾親眼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那種感覺真是錐心般的刺痛。在那個困難年代,糧食非常珍貴。因為經歷過饑餓的痛苦,所以爺爺們這一代人對于糧食格外珍愛。

  古有宋應星貴五谷而賤金玉,寫就《天工開物》;今有袁隆平心懷禾下乘涼夢,致力雜交水稻的研究。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比普通人更普通,卻比普通人更懂得奉獻。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3

  大家好!

  21世紀誰來養(yǎng)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尖銳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yǎng)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里土氣。而正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非凡的奇跡——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獲稻谷60%,源自于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是怎樣的力量使一個人的命運積極影響著13億人的命運呢?又是怎樣的力量促使他執(zhí)著于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呢?

  關于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決時,他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對未來,袁隆平仍滿懷夢想,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袁隆平。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心目中的英雄。談到英雄,我們也許會想到:威武的軍人、身手矯健的運動員、還有奧特曼、孫悟空、米小圈……但今天我要講述的是不一樣的英雄——一個“農民”。別看他是“農民”,卻在今年建國70周年大慶時,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別看他是“農民”,卻是一個把“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當成使命的中國人。別看他是“農民”,在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這樣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同學們,我們可能都有浪費食物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我的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地告訴我,食物是如何如何的來之不易,還常常讓我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詩句。雖然我們這一代人沒嘗過沒米吃的艱辛,但是我的爺爺奶奶經常嘮叨他們小時候吃不飽,要吃樹葉樹皮。在電視、雜志上,我們也見過國內貧困山區(qū)和非洲一些地方人們仍然掙扎在貧困線上,吃不飽飯的場景。

  而解決了我們“吃不飽飯”問題的人,就是袁隆平爺爺。他真實身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大科學家。袁隆平爺爺曾說到,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的夢里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個夢想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兩個夢想就跟他一輩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樣樸實無華。為此他不懈努力,縱然已經近90歲高齡的他仍然繁忙在田間地頭。

  這就是有恒心、有毅力的袁隆平爺爺,他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童話。是的,人要有恒心,哪怕是一根粗粗的鐵杵也能磨成一根細細的針。雖然袁隆平爺爺已于2021年5月22日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他卻永遠的活在我們心中。同學們,新時代,國家建設的接力棒也會交到我們的手中,請從你我做起,以節(jié)約糧食為榮。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袁隆平爺爺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珍惜時光,發(fā)奮讀書,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課,扎扎實實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努力提升自我,爭當優(yōu)秀學生,為今后能更好地承擔責任打下堅實基礎,用自己的行動報效祖國!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5

  大家好!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斗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貫的原則。“一顆種子改變世界”是對袁隆平所作貢獻的詮釋。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yè),成為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yè)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xiāng)僻壤的安江農業(yè)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然而就在這個落后的湖南鄉(xiāng)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里,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yè)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饑餓的折磨。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fā)起來了,他發(fā)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yōu)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里,突然發(fā)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xù)潛心研究。終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6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在今天的座談會上發(fā)言。

  前不久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讓我等痛心。然,斯人已逝,如今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我們新一代青年汲前輩精神,接力奮斗。所以今天我發(fā)言的主題是:致敬袁老學習精神,終生求知再創(chuàng)新功。

  古湍飛瀑,終生求知讓我們能在專業(yè)領域精益求精,永攀高峰。

  耄耋之年的袁老仍在攻關超級稻研究,并愿為了其推廣到全世界而練習英語。在我看來,這不只體現了袁老心中有大愛,更體現出他對專業(yè)知識儲備要求之高。或許在座的各位想問:“英語與袁老專業(yè)有什么關系?”其實,相關領域的研究會推進所屬專業(yè)學習。就像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為摸清人體每塊肌肉去解剖尸體,終成美術史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星。而這類學習好比瀑布,瀑布飛流而下,沖擊力形成的,不是獨獨一個小而深的坑,而是一大片的湖泊。故終生求知,精研自己專業(yè)同時學習相關領域,終會讓我們在專業(yè)上有所突破。

  靜水流深,終生求知讓我們修身煉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工作雖繁忙,但袁老也會在閑暇時練習小提琴。這類興趣愛好看似對工作無益,但它有修身養(yǎng)性、豐盈自己之效。就像雷海為,在送快遞之余誦詩吟詞,以詩詞滋潤生活,用才情充盈靈魂。這好比溪流,雖無驚濤駭浪之澎湃,但于無形中滋潤了它身下的土地。故終生求知,在學習工作中找到樂趣,提升自己人生高度,這何嘗不是種修行?

  水到渠成,我們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學生當秉前輩學習精神,再創(chuàng)新輝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袁老用切身行動告訴我們: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我們也應收下前輩之“水”,于心田修渠,讓終生求知之水長流,進而提高自我修養(yǎng)。甚至能像袁老一樣,為國家、乃至全人類的事業(yè)增一點光、發(fā)一份熱;充分利用這本該學習的年齡,練好本領、將自己火熱的青春投入無限的進步中。

  袁老之風,如高山仰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希望在座各位,飲源頭水,以學為舟,把握青春,承前輩事業(yè),再創(chuàng)不世之功!

  我的發(fā)言結束,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7

  大家好!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說他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偶然!

  曾有不少人問過袁隆平:此刻大家稱您為“雜交水稻之父”,當初,您為什么學農,為什么走上研究雜交水稻這條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于一次偶然:小學一年級時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里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后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其率真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袁隆平因為兒時的這個愿望,高中畢業(yè)后,袁隆平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后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為這個偶然的選擇,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了。

  謝謝大家!

【致敬袁隆平的演講稿(通用7篇)】相關文章:

致敬袁隆平優(yōu)秀作文800字(通用10篇)06-25

致敬袁隆平作文1000字10-21

致敬英雄袁隆平作文1000字(通用5篇)06-09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作文200字06-15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作文范文1000字06-15

致敬袁隆平院士的作文800字(精選7篇)06-15

2021年向袁隆平致敬作文范文900字06-23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的作文800字(精選6篇)06-15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的作文700字(精選5篇)06-15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作文800字(精選13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