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的演講稿7篇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現實社會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那么一般演講稿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自己的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1
古希臘神廟上刻著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
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是人類的永恒話題。
屈原在《天問》中對人的本源發出了追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千年之后,達爾文用進化論做出了科學有力的回應。
但是,認識你自己,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更是一個哲學問題。每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可能迷茫困惑,可能利令智昏,可能眼紅耳熱,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喪失了自己的初心。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話為后人提供了一種理想的范式: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應著不同的人生體悟,收獲不同的人生境界。這是一種對自我的高度洞察,對人生目標的高度自覺。這種境界,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般人也許達能以體會。但是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也放在這樣一個坐標系上去體認,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我是否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是否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人生的下半場該如何奮斗?
認識你自己,要有謙虛的靈魂。
作為全希臘最有智慧的人,蘇格拉底說過一句話:“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牛頓在臨終前說:“我好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麗的貝殼而歡欣鼓舞,而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人生是有限的,而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擁有謙虛的靈魂,在自然面前保持敬畏,對生命常懷感恩,這是一個能夠認清自我的人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前秦主帥苻堅多一分謙虛謹慎,少一分妄言要投鞭斷流,而是清醒地看到淝水之戰前雙方的真實實力以及北方各族的暗流涌動,興許不會一戰而敗、草木皆兵,南北朝的歷史也就因此改寫。如果能夠大清帝國不再妄自尊大,看清楚自己早已不是世界的中心,停止閉關鎖國,早日開啟民智,興許就不會被堅船利炮一次又一次地留下屈辱印記。
但是,歷史沒有那么多早知道。在紛亂的時局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壇經》中記錄了一個小故事: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無論是幡在動,還是風在動,都來自于是內心對于外物的認知。要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還得時常聽聽自己的心跳,叩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認識你自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種人生修為,一種人生境界。多一分清醒,少一分盲目;多一分克制,少一分沖動;多一分謹慎,少一分狂妄,興許可以慢慢打開認清自己這道大門。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認識自己》。
來到這里三年,我覺得自己還從未好好的對自己進行一番認識,直到這次有機會寫這篇稿子,我和自己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原來,我是這樣的。
剛進學校,也可以說自己是帶著理想,帶著抱負來的,想像著自己三年后能金榜題名,考進一所理想的大學,讓父母為我驕傲。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只能歸結為想象。前二年時間里,我曾用功過,也曾取得過好成績,也受到過老師的表揚,成績排行榜上也曾進入過學校前十名。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我變得不專用功,開始學會上課開小差,作業不及時做,只想著玩,對學習,特別是自己基礎差的課程,慢慢的失去了興趣。但時間,不管我用不用心,專不專注,喜歡不喜歡,照樣一分一秒的走動著,走動著,直到分班之后。
高三財會班,老師告訴我們,留下來的,一年后一定要走進大學的校門,否則,就對不起這一年的付出,走進高三財會班,看到第一排同學認真學習的樣子,看到他們對題目的分析見解,我突然醒悟到,前二年我到底干嘛去了?接下來這一年,我又應該怎么辦?我必須清楚的認識自己,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古希臘的圣城德爾斐神殿上刻著一句千古流傳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它傳達了神對人的要求,就是人應該知道自己的限度。有人問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難之事,回答是:“認識你自己。”接著又問: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給別人提建議。”這位最早的哲人顯然是在諷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無幾,好為人師者比比皆是。看來還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領會了箴言的真諦:“我比別人知道得多的,不過是知道自己的無知。”正是這種謙虛態度,才成就了蘇格拉底的深厚哲學思想。
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善于向每個可能彌補自己不足的平凡人學習,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功。我們通過認識自己來認識世界,成功雖然存在著偶然性,但經常地自我審視、自我探尋,才能成就更完整的自己。
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也要有這樣的自知之明,只有先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能形成自己虛心向人學習的動力,才能發掘潛能、不斷取得進步,達到預定的目標,邁向成功。不自以為是、抱著開放的求知意識和謙虛好學的求知態度,我們才能多學知識,獲得成功!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意識到無知,便是有知的開始。認識自己,從今天開始!
謝謝大家!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3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當聽到與自己同齡人在電視節目中繪聲繪色的辯論時,你是否責備過自己沒有智慧的頭腦呢?看到電影明星多姿的風采,又是否發覺自己長得太平庸……那么,我告訴你:快快認識自己,欣賞自己吧!難道你沒有感覺到自己或活潑或文靜或瀟灑的可愛性格嗎?難道你沒有看到自己的青春光彩……
如何去認識自己、欣賞自己呢?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經歷:上學期學校組織了一次演講比賽,幾個好友極力向班主任推薦我。我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好機會,正好也趁這次機會向同學們展示我的才華,便十分高興地參加了。我每天刻苦地練習演講詞,一遍又一遍的背著,力求完美。
終于盼到了演講比賽的那一天,我懷著緊張而又興奮的心情,在老師同學的鼓勵下,我信心十足、精神百倍地走上臺開始演講了。“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句接一句優美而流暢的話語從我口中流淌出來,在那安靜的演講臺上回蕩著……正當我講得津津有味,聽眾們聽得聚精會神,各個評委看著我直點頭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我的腦海中突然一片空白,我的身體顫抖起來,思緒也跟著亂了起來,我的口齒在剎那間也含糊不清了。在評委老師的嘆息聲中,我低著頭,難過地走下臺。
我辛辛苦苦的練習,竟然沒有得到回報!而當初對自己的那份信心,早已煙消云散。
我憤怒地撕掉了自己煞費苦心寫出來的演講稿,大聲痛哭。這時,一雙有力的大手扶在我的背上,我滿臉淚痕地轉過頭,看見語文老師正站在我身旁微笑,我看到她那關切的目光,對我充滿希望的目光。“老師,我是不是很沒用?”我傷心地發問。“不,孩子,這只是一次偶然的失誤。你沒有錯!錯就錯在你不會用另一種方式來欣賞自己。你已經努力地付出了,雖然沒有獲獎。但這努力的過程中你有了許多收獲,這才是最重要的。其實你是優秀的,只要你以全新的面貌去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老師很有道理地說著,走到我身邊,撫摸著我的頭,親切地說:“來,讓我也欣賞一下你的演講。”我拭干眼淚,突然間我又一次看到了老師那雙對我充滿期待充滿信心的眼睛,于是,開始演講起來,不知為何,此刻的演講是那樣的輕松。演講完了,傳來一陣響亮的掌聲——老師的掌聲。我再一次看到了教師那鼓勵的目光。我笑了,眼淚卻早已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在以后的日子時里,無論遇到多少次失敗,我都會想起老師那對我充滿無限期望的眼神,于是我便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去欣賞自己,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她說得多好,只要付出了,就算沒有回報,也是成功的。那一次,淚水洗涮了我心中的委屈,使我真正領悟到生活的內涵——怎樣在生活的種種困境中去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讓我對青春生活充滿了向往,更堅定了我前進的目標……
謝謝大家!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4
同學們,我今天這個話題,實際上是從貝寧他剛才講到的,關于高考開始的。我是比較早的,當時是七七級、七八級,因為這兩級的時間特別近,大概一次是1977年,其實到年底了,一次是1978年夏季。那么對我來說,我當時實際上是下鄉九年。1968年的7月1日,我就到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大概坐了三天三夜,昏天暗日的,就坐的火車啊汽車啊,拉到一個地方。現在想起來,那個地方連地名也沒有,就是在黑龍江的邊境。所以我實際上是很長一段時間,是在農村度過的。
然后1977年回來,當時還很茫然。因為我們這么大年齡,能不能讓考試,其實不是很清楚。我印象1978年,大概春節前后的時候,那時候有一個親戚,他在一個汽車公司工作,他說這樣吧,你到我北京市人民汽車一廠來吧,將來能開汽車。因為我們那個年代,什么叫好工作呢?有兩個事情肯定是好的,一個叫手拿方向盤,一個叫手拿聽診器,這很厲害對不對。我說那好啊,于是我就在好像春節前后,就到他那一塊兒去工作了。但是到工作才知道,說你要想開汽車呀,得先當售票員,那怎么辦?那就當吧。
后來當了一兩個月售票員,突然意識到可以報名高考了,然后就得找材料。那時候不像現在,說你還能到街上買一本復習考題,那時候哪有這些東西呀。所以我印象就是說找幾個好朋友,然后大家你有一道題,抄下來,有一個筆記本專門抄題的,每門課都有一個筆記本。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怎么考你啊,于是你就找各種考題溫習,參加高考的。那個時候,選拔人才的機制都沒有了,誰也不知道誰有什么本事,沒有辦法,所以我認為,高考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人才篩選的辦法。如果沒有這個機制的話,那么實際上我們真的沒有辦法來識別人才。有了高考以后,七七級,七八級,其實因為這兩級當時就隔半年,所以這兩級基本上學的時候,也很密切,在一塊了。我所在的人民大學是1978年復校,所以我算是很幸運,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復校后的第一屆學生。
那么我那個年代,真的是對知識非常渴求,其實大家想想,我下鄉九年是十八歲去,二十七歲回對吧,這是人生多燦爛一段時間啊,所以你能理解我們到了以后對知識的渴求度。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書啊,那個時候看書雜亂無章,今天是《安娜·卡列尼娜》,明天突然拿一本叫《電工原理》,后天是《卓別林——不朽的流浪漢》,完全沒有關系。那時候渴望知識嘛,而且那個時候書很少,所以我印象就是一本書,翻到最后的時候都得小心翼翼,再翻那本書就翻爛了。而且這本書到你手里以后,你必須一夜把它看完,因為第二個人,早上就在你那里盯著呢。所以你盡管干了一天的勞動,那簡直疲乏得要命,晚上熬著夜也得把它看完。
夜里怎么看書呢?就是拖拉機上有那個煤油,把那個煤油拿來,弄一個棉花的小燈捻,然后就在那個豆大的燈捻下,看一夜書。第二天早上你看吧,兩個鼻孔都是黑黑的,所以可見就是說,我們那個年代真的是對知識非常渴求。誰要是能回一趟北京,頭一件事就是把書帶回來。有一次,我碰到作家梁曉聲,他好像跟我經歷差不多。他說當年回北京頭一件事,就是找書,把書帶回來。他說他有一次好容易帶了一提包書回來,結果沒想到,剛進村,你想大家都渴望書啊,結果書就被別人搶走了。有一本書,不知道被誰搶掉了,后來始終沒還他。他跟我說的時候還耿耿于懷。所以我感到,我那個年代上大學,享受在知識的海洋里,真的是享受,真的覺得太好了。這樣一個時代,終于可以有一個文明的,有系統的梳理了。我們讀過無數的書,但那個書雜亂無章,你沒有被真的高手梳理過,這個知識的體系和知識的進程,這個事我覺得是挺重要的。
但是圖書館的書顯然不夠,因為剛剛復校嘛,書不夠,于是就去北大圖書館去找,因為都是鄰居。最后終于找到一個地方,發現書最多了,叫作北京圖書館,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更名,叫作國家圖書館了。每次真的我自行車后面,高高的一摞書啊。我都不知道有多少次,我騎著自行車,也可能是刮風下雨的時候,騎著這個車就往返于人大和北圖。所以可見我們那個時候,真的跟大家今天不一樣了。今天我估計不是沒有書的問題,是浩如煙海的書,到底怎么來看的問題。而且我覺得今天可能大家,對紙質書都沒有太深的感情了。因為天天大家拿一手機,天天掃那個微信,好像紙質書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我上大學的時候,我覺得那個書對我們來說,還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情。
大家如果讀過作家高爾基的“三部曲”,他曾經寫《大學》。高爾基沒上過大學,但高爾基的大學是什么呢?其實就是他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經歷。所以我認為我有兩個大學,你想我是1968年下鄉,1977年回來。我今天思考起來的話,如果我后來學的`不是社會學,假設我學的是物理學,是化學,是數學,是其它學科,那九年頂多也就是一個生活閱歷,也就是一種品格,意志的培養等等,它跟學問沒有什么關系。但是后來我做的這門學科恰恰叫社會學,所以想起來的話,跟我關系還真是深刻。因為我們社會學有一個看家本事,就是說像一個研究生,你想寫一篇社會學的碩士論文,頭一件事你先去“田野工作”,你在一個村莊你都沒待過一年,你在一個地方都沒做過深入研究調查,你怎么敢寫文章?這個東西有個英文詞叫,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叫參與式觀察。實際上后來我仔細想想我那九年幾乎是做了九年的參與式觀察。
實際上我上人大的時候,還沒有社會學,我最初學國際政治。大家說那你學國際政治轉社會學,這挺大的轉變。一個是研究國外,一個是研究國內,這不一樣啊。畢業的時候,我就仔細在思考這個問題,就是說我的優勢在哪里?那么我仔細一想呢,其實我在國際上沒有什么優勢,我連美國都沒去過,我還研究美國,歐洲也沒有去過。所以我很質疑,我對于所謂國際問題的研究。而我仔細想我可能最了解的還是中國吧,所以這也是促使我很大程度上,后來做社會學研究的。我怎么知道社會學的呢?其實是上大學的時候,1979年,當時有一個國際圖書展。那個時候改革開放了,大量的圖書開始被引進到國內了。那么我去外文圖書展,我發現有一面架子都是這個社會學,Sociology。覺得這很有意思,一看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那一想我是哪階段啊。因為那之前沒有這種學問啊,所以我逐漸意識到了,還有這樣一門學科,它告訴你怎樣認識你自己,怎樣認識社會,我覺得很精彩。
所以我后來很自然地就覺得,人大正好有社會學,我就在社會學系當老師。社會學讓一個人認識自己,這挺重要的,就你先想好了,我究竟是什么樣的,這個判斷很重要,自己為什么要學。
我自己從1999年到清華,后來我做社會科學學院的院長,每年就要給學生講話,所以今天我也給大家分享一個清華故事。
這故事發生在1937年,大家知道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日軍就攻進宛平城,清華校園被占了。這時候清華的一個教授,叫趙忠堯,物理系教授。他突然意識到有一個東西落在實驗室里面了。什么東西呢?就是放射性的鐳,這是他當年在劍橋大學的時候,他的導師是出于對中國人民很友好,把大概五十毫克的放射性鐳放在一個鉛管里,在那個實驗室里面。
七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趙忠堯教授就匆匆忙忙來到梁思成家。因為梁思成條件比較好,他有輛小汽車,因為大家知道城里離清華也很遠。趙忠堯說,恐怕咱們必須得把這個取出來,兩人商量好了,夜闖清華園。然后就把一個小鉛筒取出來,他就拿一個咸菜罐子,把這個藏在那個咸菜罐子里。后來一路其它東西都丟掉了,終于跑到長沙,找到清華的梅貽琦校長,講他一路的艱辛。趙教授熱淚盈眶而出,然后梅校長也熱淚盈眶而出。所以我們能理解,清華是一個有理念的學校。那么我們作為老師,總是給學生提出一些希望,學生其實無論能力大小,知道自己的奮斗目標,就是一個有理念的孩子。
今天的演講是從我們高考開始的,所以我們再回到高考上來。我當年高考的時候,1978年,我查了一下數據,我們叫高校毛入學率,它的概念就是說同齡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大學里上學。我查了一下1978年,高校毛入學率只有1%,我們國家發展非常快,10%,20%,30%,高校擴招,那么大家知道本來我們國家原來預定20xx年才能達到高校毛入學率40%,結果我們提前達到了,20xx年我們高校毛入學率40%。所以我覺得在座的同學們是很幸運的一代,也就是說想上大學的,差不多都可以實現自己的愿望。你們有了更多的機會,但是社會對你們提出的挑戰其實也是更多了。比如說知識結構加快了,大家意識到了嗎?越是專一的技術,被淘汰的速度越快。
今天結尾我也講兩句,為學和為人,為學要嚴,嚴謹求實,嚴肅認真,嚴師出高徒。為人要正,正大光明,清政廉明,正人先正己。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認識自己》
在古希臘的圣城德爾斐神殿上刻著一句千古流傳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它傳達了神對人的要求,就是人應該知道自己的限度。有人問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難之事,回答是:“認識你自己。”接著又問: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給別人提建議。”這位最早的哲人顯然是在諷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無幾,好為人師者比比皆是。看來還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領會了箴言的真諦:“我比別人知道得多的,不過是知道自己的無知。”正是這種謙虛態度,才成就了蘇格拉底的深厚哲學思想。
美國貝爾電話電報公司實驗室著名科學家、“衛星通訊之父”約翰?皮爾斯也曾提出過同樣的觀點:意識到無知才讓我們充滿活力。
在美國人心目中,林肯是極有威望的總統。美國人都認為,從來沒有比林肯講話所用的字句更優美的了。可林肯的父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木匠,他的母親也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那么林肯怎么會有運用文字的特別才能呢?人們通常會認為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緣故,其實不然。不少美國人都知道,林肯所受的教育是“極不完全的”,他一生中只進過不滿一年的學校。那么誰是林肯的老師呢?他們是數位外出巡游的村儒學究等人,他曾每天和許多農夫、商人、律師商討國家大事、世界風云,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許多的知識和道理。林肯成功的秘訣就是:“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他的教師。”
由此可見,正是林肯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善于向每個可能彌補自己不足的平凡人學習,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功。在大多數人的眼里,他的成功似乎是傳奇的,可仔細想想,卻又是在情理之中的。的確,他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是他卻通過認識自己來認識世界,所以與其說他的成功存在著偶然性,不如說正是他經常地自我審視、自我探尋,才成就了這樣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一代總統。
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也要有這樣的自知之明,只有先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能形成自己虛心向人學習的動力,才能發掘潛能、不斷取得進步,達到預定的目標,邁向成功。不自以為是、抱著開放的求知意識和謙虛好學的求知態度,我們才能多學知識,獲得成功!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意識到無知,便是有知的開始。認識自己,從今天開始!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認識自己》
首先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故事很簡單就是在座的大多數人已經經歷的或即將經歷的事,暑假找工作。
故事發生在去年的暑假,面臨即將到來的暑假室友們都不甘心回家宅著,幾個人在一起琢磨決定找“暑假工”。當時那叫一個興趣高漲,不求同年同月來,但求同年同月走,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真是豪情萬丈。但卻面臨著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校園搬遷,也就是那么幾天后可能學校連飯都吃不上接著連住也是個問題。終于在搬遷大軍浩浩蕩蕩的橫掃了一圈之后,學校的模樣徹底變了,除了每天會和你見面的樓管阿姨,想見個人都很難。就這樣大家開始買車票了,一個,兩個,一天兩天三天,最后就剩下一個女生。在空蕩蕩的宿舍,空蕩蕩的三棟,空蕩蕩的校園里堅持了七天,終于等來了第三個中介公司安排的面試,工作找到了,在工廠里做包裝工。
聽我講完了這個故事,不知道你對那個女孩是什么樣的看法,可能你看到了他的堅韌他的執著,可能你看到了他的不知變通,為什么一定要找工作,難道不可以借此時間多學點其他的東西嗎,或許你看到了他考慮問題的片面,根本不把自己的安危當回事,情感沖動,不理智。猜想下想那個女孩看到了嗎,她也看到了,因為她就是我,那些都只是我自己這本書中的一個片段,都只是我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你可能讀過李開復的《世界因你而不同》,看到他不循規蹈矩,聽從內心的召喚,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你也可能看到了周恩來那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和關心所有人的真摯感情;你還可能了解了沈從文年少直到青年時在社會這本大書中的學習,意識到見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等等這些都非常好,但是我想說的是你讀過你自己這本書嗎,你讀過那些已經被書寫了很久的某一章某一節嗎,認真思考過那些事給你帶來的變化,能給你的某些感悟嗎,靜下心來思考過你自己這本書即將書寫的內容和上演的故事嗎。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全方位剖析自己,留出那么點滴時間來用心去讀認識自己這本書,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謝謝大家!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7
走過生命,猶如走過一條河流,河流中有許多精巧別致的卵石,這猶如生命歷程中的成功,這時我們只需要彎下身,將最近的那枚石子拾起。或許這不是你最初想要的,但只要你用心,它同樣有價值,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便是為自己找到一盞合適的航標燈。
西風蕭瑟,殘葉如蝶,悠悠飄落,那低垂的花,早已無力承受那一個個美麗的神話,昔日的幻想與浮華,一點點地在這一片荒涼中消失殆盡。擁有的,只是在熾紅的朝陽當空升起,霞光燦爛輝煌時對自己的認識。
一只鷹隼,幾次振翅,跌落谷中,反反復復,這——不是絕望,是想一飛沖天的一心執著;這——是鷹隼對自己能夠征服天空的信心與對自己能力的認識。
一枚楓葉,秋風過后,悄然翩飛,落在地上,這——不是寂寞,是楓葉將自己獻給秋天的一汪情意,這——是楓葉對自己能“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認識。
一炷香,點燃之后,化為灰燼,散落風中,這——不是凄涼,是香銷以后,香氣彌漫的一片深意,這——是香在生命盡頭還能放出一縷的神韻,是它對自身價值的認識。
認識自己,實現人生的價值,為整個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力,那么,你的人生將會無比精彩。
著名數學大師陳省身在回答為什么選擇數學時,竟毫不掩飾地說“別的什么都不會,只好做數學”,無獨有偶,著名畫家黃永玉也以同樣的話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的話令我無比的震撼,能作出這樣的回答,那是因為他們完完全全的認識了自己,在生命的長河中,選擇了離自己最近的那枚卵石,找到了一盞最適合自己的航標燈。
當黑夜籠罩著你的人生,走出黑夜最好的方法那就是認識自己,點燃自己心中的那盞燈,這條路無論有多坎坷,跟著那盞燈,你會輕松而又愉快地達到成功的頂峰,實現人生的價值。
月亮的第一縷幽光已經劃破黑夜,浮動著托著我們無比焦躁的心駛向遠方……,找到那輪屬于你的月亮,找到那盞屬于你的航標燈,找到夜晚那顆明亮的北極星……,它需要的是認識自我,只有認識自我,定位人生,才會使成功的光環降臨到我們身上。
成功,需要的是認識自我!
【認識自己的演講稿7篇】相關文章:
認識自己演講稿范文03-16
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哲理故事10-10
認識自己看清自己哲理故事11-14
認識自己,看清自己哲理故事11-03
關于認識自己的短篇故事04-26
教學設計2:認識自己12-01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6篇12-01
認識我自己作文9篇10-31
認識你自己作文(7篇)12-15
有關認識自己作文八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