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范文(精選7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使用過演講稿吧,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相關內容,歡迎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 篇1
“禮”是指禮儀,是律已敬人的一種行為,“立身”是指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得到別人的尊敬。學禮立身,學習、踐行禮儀,真的有這么大的作用嗎?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吧!說有一個人走進飯店點了酒菜,吃完摸摸口袋,發現忘了帶錢,于是便對店老板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店老板連聲說:“沒關系、沒關系”并恭敬的把他送走了。這件事被一個無賴給看到了,他也進飯店點了酒菜,吃完后摸了一下口袋,對店老板說:“店家,今日忘了帶錢,改日送來。”大家知道結果怎么樣嗎?店老板臉色一變,揪住他,非剝他衣服不可。無賴不服,說:“為什么剛才那人可以賒帳,我就不行?”店家說:“人家吃菜,筷子在桌子上擺放得工工整整,喝酒時一杯一杯地倒,斯斯文文,吃完了還掏出手絹擦擦嘴,一看就是個有禮儀的人,怎么可能會騙我的酒菜吃呢。而你,翹著二郎腿,吃東西狼吞虎咽,直接端起酒壺往嘴里灌,吃完了是用衣袖擦嘴的,一看就知道你肯定是個居無定室、食無定餐的無賴,我怎么可能相信你!你如果不付清飯菜錢,休想走出我的店門。”這個無賴最后能否把錢還上,我們不必去追究。但這個故事卻讓我們清楚的看到,“學禮“和“沒學禮”的人面對同樣的問題,結果絕然不同!
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還存在許多不學禮的人,他們做出了很多不文明的行為。
濱江長廊是大家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但很多人在欣賞了美景之后,卻留下了一地的垃圾。我曾以“民生志愿者”的身份去那清撿過,在涼亭里、樹叢中、草坪上清理出了很多塑料袋、飲料瓶、果皮、紙屑甚至是糞便。而在一些紅棉樹的樹干上,還些人還刻上了“到此一游”等字樣。當然,“受傷”的不僅僅是濱江長廊,在很多景區景點,也同樣存在著這種不文明的現象。
乘坐公共汽車時,總有些人爭先恐后,擠到、踩到別人時,從不說聲“對不起”。上車后,總為能搶到座位而興奮不已,見到老人、小孩、病人、殘疾人、孕婦上車,頭一側,假裝看窗外的風景,就是不讓座。汽車開動了,有人會隨意把頭和手伸出窗外,用的紙巾、吃過的香口膠直接拋出車廂,這些都是讓人痛狠的無禮行為。曾有報道說,在高速路上,由于前車拋出的塑料袋,正好貼在了后車的前檔風玻璃上,阻礙到了司機的視線,導致車禍的發生,這是多么讓人痛心的事啊!
課堂上,老師們在認真授課,可有些同學不是全神貫注的聽講,而是開小差,說悄悄說,搞小動作,完全不尊重別人的勞動。被老師批評時,不是虛心接受批評,而是狡辯頂撞,忘記了“尊師重教”的古訓。而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時,有些人爭強好勝,斤斤計較,往往因為一丁點小事,鬧得不可開交,破壞了友誼。
回到家里,有些同學把自己當成是“小皇帝”,呼風喚雨,為所欲為。他們笑話孔融是傻子才把大個的梨子讓給別人;不理解吳猛為什么會赤裸上身,讓蚊子咬吸自己的血;理解不了黃香夏天用扇子扇涼席,冷冬先鉆進被窩的良苦用心……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很多人都會背《三字經》,但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
中國被譽為“禮儀之邦”,“禮”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我們做為祖國的接班人,更應該重溫國學經典,繼承優良傳統,以古代圣人為榜樣,培養知己達禮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有可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實現幸福的人生。同學們,少年強則中國強,讓我們加強學習,爭做懂禮、守禮、行禮之人,用我們頂天立地的浩然氣概,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 篇2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還形成了許多優良的文明禮儀,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是的,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了“禮儀”二字,立德為先,身體力行,傳播文明的火花,為世人所傳誦!如果說孔融讓梨,尊敬長輩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的話,那么三國時期,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蘆的故事更被傳為千古美談,老子也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等等這些,無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因此,古人所說的“不學禮,無以立”,到現在仍有深遠的現實意義,我們青年一代,更有責任去繼承傳統、發揚光大。
子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意思是說,首先要學好禮儀,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學好科學知識,然后用它們去管理家庭、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
那么,作為青年一代,面對“學禮立身”,該如何去踐行呢?首先應該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學禮應該先學做人,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而一個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即使你很普通,很平凡,很渺小,但是你處處為他人著想,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贊許和尊重!在座的各位,你關心你的父母嗎?你尊敬你的老師嗎?你幫助你的同學嗎?或許,你覺得這些都很不起眼,但它卻體現了一個人是否文明有禮。
踐行文明禮儀,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涓涓細流、匯成江河,量的積累必將帶來質的變化,我們中學生應該從言談舉止的每一個細節入手,自覺遵守文明禮儀,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講到這里,使我不由得想起一個人,就是美國著名汽車公司總裁福特先生,當年他在應聘的時候,發現地上有一張廢紙,便彎腰撿了起來,順手扔進了紙簍里,就是這么一個細節,使他被公司錄用,公司董事長對他說:“雖然你的學歷不高,但是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將來自然能看到大事。”果不其然,福特先生后來踏上了成功之路!
踐行文明禮儀,還需要養成習慣,持之以恒。文明禮儀,貴在日常實踐,這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做好卻并不簡單。有些人口口聲聲說要講文明,但樹木卻成了健身器,垃圾桶成了出氣筒;有些人信誓旦旦說要講衛生,但一口痰卻顯得那么擲地有聲。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良好習慣,并持之以恒付諸行動。我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夠積極參加各種文明宣傳和實踐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書達理、舉止文明、禮儀得體,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有修養、有信念、有素質的好青年。
同學們,青春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黃金時間,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文明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譜寫最美的青春畫卷!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 篇3
有句話說得好:“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展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作為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著創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著創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職責,于是我們更該像古人那樣重視和學習禮儀,因為學禮立身刻不容緩!
在今天這個物質繁華的世界,在我們身邊還真真實實地存在著這樣一些現象:有些人為了方便少走“冤枉路”,就不顧生命安全擅自跨越馬路欄桿;有些人為了留個紀念,非得在旅游景點上涂鴉或張貼些什么才愿罷手;而有些人明明身強力壯,坐公交的時候卻拒絕給老弱病殘讓座;更有些人開口就大聲喧嘩甚至粗話連篇……諸如這些就足以反映出我們的社會還不夠文明,于是學禮立身刻不容緩。
近年來,在市文明辦的組織倡導下,我們有了眾多先進的道德模范人物、“身邊好人”的言傳身教,真實的“道德講堂”變得鮮活又豐滿起來了。道德的力量春風化雨,道德的力量潤物無聲,就讓我們伴隨著那一個個打動人心的道德音符學禮立身,讓一陣陣強勁的道德新風在我市刮起。人的思想是廣闊無邊的,道德倫理也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有正義感的社會人,都應該學禮修德,因為道德不是約束人行為的法律,而是哺育心靈健康成長的甘泉,而只有禮才是修身養性的法寶,因為處于性格塑造型期的我們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速度很快,如果沒有“禮”或是不懂“禮”,盲目地接受外界的所有信息,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襲,所以,只有先學禮,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筑塑好心理防線,方能立身處世,方能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質,才能提高自身修養,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學禮立身刻不容緩!只有個人素質提高了,文明城市才有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整個中華民族也就會有希望。
《弟子規》總敘中說:“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部匯集了中國至圣先賢的大智慧的著作從教育我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繼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我們“凡是人,皆須愛”。為何“有余力,則學文”呢?就是因為學文為知禮,知禮為立身,正如古人所說“不學禮,無以立”,做人沒有禮還怎么來做人呢!禮儀就是作為一個健全人所必須的素質,知禮能讓人深處超然,能培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俯仰沉浮亦泰然”的曠達胸襟;懂禮能養成能屈能伸,榮辱不驚的淡然心境;用禮能以平常心去清除心中煩惱,拒絕各類不良人群和諸多誘惑,終能立身于天地,在風云變幻中巋然屹立,在苦難挫折中傲然崛起。
個人文明一小步,國家民族素質一大步。朋友們,讓我們趕緊行動起來,因為學禮立身刻不容緩。我們每個人都要秉承中華民族崇尚禮儀的優良傳統,學禮儀,講禮儀,用禮儀,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或嘴里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我們堅持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刻不容緩地去學禮立身,來陶冶高尚情操,完善思想道德修養,并把禮儀之風傳播,把禮儀風采展現,從而更穩固更高大更光彩地立身于世界。朋友們!不要再猶豫了!學禮立身刻不容緩,來吧來吧,拿出我們的激情,讓我們一起學禮立身!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 篇4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如何學做“真人”?我認為,除了求真知,學真本領之外,更重要的是養真道德,成為一個文明守禮的“真人”!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是立身之本,文明乃為人之道。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小小年紀就懂得謙讓,懂得尊長愛幼,懂得以禮待人。如果一個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文明禮儀的人,那他也是一個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也許有人會說:“在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禮儀已經不那么重要了。”于是,有的中學生說一些時髦的臟話,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一頭時尚的怪發;遇到師長不問好,撞倒別人不道歉,卻將這一切美其名曰“個性”。他們分辨不出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把層層疊疊的發型、花哩胡哨的配飾看作是美,把無理頂撞師長、隨意遲到曠課看作是“能耐”。他們全然不知獨立完成一份試卷才是一種“真”,面帶微笑、陽光生活才是一種“美”,對身邊有困難的同學伸手相助才是一種“善”!
其實,文明禮儀離我們并不遙遠,它需要我們從小養成,從身邊做起。它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一句真誠的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手之勞,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文明守禮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有時候,文明很小,僅僅是一個手勢或一句話語,有時候,文明很大,是年復一日的堅持和舍己為人般的豁達。文明的社會需要每一個人的一小步,作為中學生,我們更應該從自我做起,拾起那些被我們拋下和忽略的禮儀行為,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同學們!讓我們用文明禮儀美化我們的形象,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 篇5
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說,不學禮,便沒有立足社會的依據;不學禮,社會就不會接納你。為什么呢?老師告訴我們,“禮”是指做人的行為準則,是人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是保障社會正常運行的基本規則。遵守了它,社會就會接納你,也有利于發揮你的聰明才智,有利于你理想抱負的實現。作為學生的我們,就是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就是要多為別人著想,這樣做,我們就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禮”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人成為一個君子。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原毀》這篇文章中提到了君子的標準:“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寬以約”。周,就是全面的意思;約,就是簡單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遵守社會的道德規范上君子要求自己非常嚴格全面,要求別人則要寬松簡單,不要苛求。簡單地說,就是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如果我們都能做到這一點,這個社會就會是個美好和諧的社會,作為個人,我們也會深受大家的歡迎,就足以立身于社會。相反,如果對自己寬松簡約,隨隨便便,對別人則非常苛刻,經常指責別人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好,那別人就會討厭你,排斥你,你怎么可能立足于社會呢?
要求自己重以周,就是不要怕吃虧,不要總想著占便宜。我們班有位同學是個小組長,新學期開學時給同學發課本,有位同學拿到的一本表面有些皺,很不高興,這位組長就把自己的一本與他換。別的同學說他傻時,他回答說:“不這樣,這本皺皺的書給誰呢?”
要求自己重以周,就是要有服務意識,要熱心幫助他人,要主動承擔社會義務。我們學校設立了“讀書吧”,下課的時候,同學們都喜歡到那里看看書,交流讀書的心得。可是,上課鈴一響,同學們為了盡快回教室上課,就胡亂地把書一扔,同學們一走,“讀書吧”變成了“亂書吧”。有幾個教室離得近的同學,就主動承擔起了整理書籍的義務。這樣的同學,我們難道會不喜歡他們嗎?
我們學校是一所以韓愈自稱命名的小學,和韓愈文化緊密相連,韓愈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君子品格是我們昌黎學子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讓道德修養真正伴隨我們成長。
一滴水,能映射太陽的光芒,一件小事,能反映人的道德修養。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就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能成為對祖國民族有用的人。這就是學禮的目的。讓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成為知禮儀,重修養的新時代的學生吧!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后世。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用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動,鑄就一道亮麗的風景;用文明的禮儀,文明的好習慣,鑄就自己一生的光彩!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 篇6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學禮立身”。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一天,孔子問道:“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以教導天下人,天下人能夠和睦相處,君王和臣子間也沒有什么不滿,你可知是什么?”曾子知道孔子要傳授給他極深刻的道理,當即離開坐著的席子,恭敬地說:“我不夠聰明,又怎知道是什么?請老師指教。”離開席子這樣一個小細節,把曾子尊師重教的“禮”表露無遺。我們是炎黃子孫,生活在華夏大地上,我們的祖國是文明古國,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是禮,裝點了神州大地,萬里河山。禮,已深深扎根在每個人心里。
然而,今天的我們,華夏兒女,“禮”都到哪兒去了?本該充斥著朗朗書聲的校園,污言穢語不絕于耳,是同窗好友卻打架斗毆。大街上,隨處可見身著奇裝異服,蓬頭垢面的青年,更有甚者,二八妙齡卻不學無術,忤逆師長,儼然衣冠梟獍,鸮鳥生翼。諸如以上,令人寒心。禮儀之邦,禮儀何在?文明古國,文明何來?
要想改變現狀,只有謹記,“學禮立身”。在我身邊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我的兩個極優秀的同學同時被選為禮儀之星候選人。一節課下課,其中一位同學被老師叫去辦公室談話。又是一個課間,另一位同學也被叫去了辦公室。后來老師宣布,第一位被請去辦公室的同學當上了禮儀之星,所有同學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老師是如何抉擇的。后來一問才知第一位同學離開辦公室時,比第二位同學多做了三件事:一是收起老師為自己準備的椅子,二是向老師說再見,三是細心地把辦公室的門輕輕帶上。由此可見禮的重要性。而學禮并不難,偶然邂逅時不吝于揚起一張笑臉;虛心請教時不漏掉奉上一聲道謝;無心冒犯時不羞于賠上一句抱歉;臨別依依時不忘懷贈予一番叮囑。這些都是禮的體現,簡單地說,禮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就像第一位同學那樣,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那么,無論是為人處事或是舉手投足間,都能滿溢禮的芬芳。
立身,則是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在領悟到禮的真諦及其微妙之處后嚴于律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禮法,把禮的學習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將所有空泛的理論付諸實踐化為實際行動。當自己能做到不遺巨細都發之于情,止乎于禮時,就要規勸身邊的人,當他們的榜樣,幫他們糾正無禮的行為,敦促他們學禮,做文明人。弘揚文明禮儀之風,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
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沒有禮的存在,世界將會是烏煙瘴氣的,找不到人與禽獸最根本的區別。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以禮待人,換來的是滿心愉悅和他人的回禮。有禮無禮,已成為對一個人素質的衡量標準,誰都要有禮才能行遍天下,無禮則寸步難行。所以,從現在起,關注每一個細節,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將一切都烙上文明禮儀的印記,相信你收獲的,會是你所意想不到的。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 篇7
什么是文明禮儀?爸爸說:“文明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老師告訴我:“文明禮儀是最美的花兒,它就在我們身邊綻放。”真的嗎?我睜大明亮的眼睛四處尋覓文明禮儀之花。
啊,我找到了!文明禮儀就在我們校園中。記得杰佛萊斯曾經說過: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我們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并不需要我們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滲透著文明的本質。說到這,我不禁想起六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時,才讀一年級的我什么也不會。有一次,我發現鞋帶松了,長長的鞋帶左右亂擺,我蹲在走廊里怎么系也系不好,這可怎么辦啊?我急得眼淚直打轉。就在這時,一位不知名的大姐姐走過來,說:“小妹妹,我來幫你系上吧!”她蹲下身,一邊系還一邊細心地講解系鞋帶的步驟,很快,我就學會系一個漂亮的蝴蝶結了。到現在,那小小的蝴蝶結和那位不知名的大姐姐仍然刻在我的記憶中。這就是文明的印記吧!我明白了:只要你愿意去做,文明將是一件極為簡單而又快樂的事。
是啊,文明其實很簡單!文明,是一張紙的厚度,是一份心的等待;文明,是飽含善良的問候,是充滿溫情的雙手。正所謂:一顰一笑總關情,一言一行顯品德!
慢慢的,我對文明禮儀有了自己的理解。播種文明禮儀,收獲溫馨和諧。踐行文明禮儀,沉甸甸的責任落在每個人的肩上。于是,我暗下決心:我也要做一個講文明禮儀的好少年。我不斷地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記得去年爺爺生日的前一天,我尋思著要給爺爺送什么禮物。有了!我要親手制作一張賀卡送給爺爺。賀卡上,我給爺爺畫上了黑黑的頭發,嘿,爺爺甭提有多年輕了!我還畫了一根拐杖,下面寫著:爺爺,我愿做您的小拐杖!當爺爺接過賀卡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爺爺眼里激動的淚光,而我的心里,滿滿的都是幸福與快樂。
大人們常說:“講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立身之本。”我想說:文明禮儀是花,一朵美麗芬芳的花。這朵花就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做個講文明禮儀的人吧!讓文明禮儀之花在祖國的大花園里盡情綻放!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相關文章: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以禮待人以身作則01-02
“學禮立身”主題演講稿【范文2篇】01-09
以禮立身,以禮興國作文700字10-15
精選隋學禮名言03-02
學生文明守禮主題演講稿06-14
禮學的現代價值12-06
教師演講稿:教師的立身之本09-08
立身行道成語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