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時事評論的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校長,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外邊下著大雪,天氣嚴寒,但是我的心是熱的。我早已盼望在劍橋同老師、同學們見面,互相交流。現在正是金融危機的嚴冬季節,但是我看到年輕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來。因為我堅信,知識的力量,年輕人的勇氣,是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整個世界的命運。一篇好的演講應該是不加修飾的。用心說話,講真話,這就是演講的實質。我希望我的演講能夠給老師、同學們思想以啟迪。你們能夠記住其中一兩句話,那我也就滿足了。
到高等學府,我的心里總是充滿敬意。這種心情是由于我對知識、對老師、對學校的尊敬。所以,我方才深深地給校長、給老師們鞠個躬,那不是禮節,而是一個學生對待校長和老師應盡的禮貌。
來到向往已久的劍橋大學,非常高興。劍橋舉世聞名,培養出牛頓、達爾文、培根等許多杰出的科學家、思想家,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是劍橋建校800周年,我謹致以熱烈祝賀!首先,我向劍橋大學贈送“中華數字書苑”,其中收錄了中國出版的20萬種電子圖書,涉及中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各個領域,大家可以從中更多地了解中國。
這是我第四次訪問英國。中英相距遙遠,但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斷增多。香港問題的圓滿解決,經貿、文教、科技等領域的有效合作,為發展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我向長期致力于中英友好的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
我深深愛著的祖國——古老而又年輕。
說她古老,她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大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對人類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
說她年輕,新中國成立才60年,改革開放才30年。中國人民經過長期不懈的斗爭建立了新中國,又經過艱苦的探索,終于找到了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文明古國煥發了青春活力。
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長遠意義的是體制創新。我們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我們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把發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結合起來,實行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條件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讓國家政通人和、興旺發達;就是維護人的尊嚴和自由,讓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發,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30年來,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2億多,人均壽命提高了5歲,8300萬殘疾人得到政府和社會的特殊關愛,這是中國保障人權的光輝業績。九年免費義務教育的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使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理想,正在變為現實。
我愿借用兩句唐詩形容中國的現狀:“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國人正在努力實現現代化,這是一個古而又新的發展中大國進行的一場偉大實踐。掌握了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對未來充滿信心!
我深深愛著的祖國——歷經磨難而又自強不息。
我年輕時曾長期工作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長著一種稀有的樹種,叫胡楊。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風沙、耐鹽堿,生命力極其頑強。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稱為英雄樹。我非常喜歡胡楊,它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征。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一次次戰勝了天災人禍,渡過了急流險灘,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災難,鑄就了她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品格。中華民族的.歷史證明了一個真理: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從民族的進步中得到補償。
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災區的親身經歷。去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震驚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學被夷為平地,孩子傷亡慘重。可是,時隔10天,當我第二次來到這里時,鄉親們已在廢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園里又回蕩著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當時我在黑板上,給同學們寫下了“多難興邦”幾個字。地震發生以來,我7次到汶川災區,碰到這樣感人的事跡不勝枚舉。我為我們中華民族這種愈挫愈奮的精神深深感動。這種偉大的精神,正是我們的民族飽經憂患而愈益堅強、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中國有了比較大的發展,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但我們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這種基本國情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中國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僅為英國的十八分之一。到過中國旅游的朋友,你們所看到的城市是現代的,而我們的農村還比較落后。
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要基本實現現代化,面臨三大歷史任務:既要努力實現歐洲早已完成的工業化,又要追趕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又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既要實現國內的可持續發展,又要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中國要趕上發達國家水平,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還會遇到許多艱難險阻。但是,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住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中國現代化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我深深愛著的祖國——珍視傳統而又開放兼容。
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奉為最高價值,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國古老的經典——《尚書》就提出“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的理想,主張人民和睦相處,國家友好往來。
“和為貴”的文化傳統,哺育了中華民族寬廣博大的胸懷。我們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載萬物一樣,寬厚包容;又能像蒼天剛健運行一樣,彰顯正義。
15世紀,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到過三十幾個國家。他帶去了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還幫助沿途有的國家剿滅海盜,真正做到了播仁愛于友邦。
國強必霸,不適合中國。稱霸,既有悖于我們的文化傳統,也違背中國人民意志。中國的發展不損害任何人,也不威脅任何人。中國要做和平的大國、學習的大國、合作的大國,致力于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學習。今天的中國,有3億人在學英語,有100多萬青年人在國外留學。我們的電視、廣播、出版等新聞傳媒,天天都在介紹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正因為我們善于在交流中學習,在借鑒中收獲,才有今天中國的繁榮和進步。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已經把世界連成一體,文化的發展將不再是各自封閉的,而是在相互影響中多元共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人類文化貢獻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她吸收外來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國將永遠堅持開放兼容的方針,既珍視傳統,又博采眾長,用文明的方式、和諧的方式實現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
【最新時事評論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最新時事評論演講稿06-28
時事評論演講稿11-28
有關時事評論的演講稿范文08-13
有關時事評論的演講稿范文08-13
有關時事評論的演講稿范文08-13
有關時事評論的演講稿范文08-13
有關時事評論的演講稿范文08-13
有關時事評論的演講稿范文08-13
有關時事評論的演講稿范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