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局工資科長的競職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謝組織給我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記得拿破侖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今天,我要競聘的職位是工資科科長。下面介紹一下我的基本情況和工作思路:
我現年30歲,中國共產黨黨員,本科學歷,學士學位。1999年7月大學畢業,工作的第一站是三中,2001年8月到人事局。
在學校工作僅2年的時間里,所帶班級獲得全國、市區獎項達18次,2001年還被評為區級先進班集體;派駐行政大廳近3年,人事局窗口有7次被評為"紅旗窗口",2003年我被服務大廳評為"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區政府評為"先進個人";工作以來5次年度考核中,有3次是優秀。
我來自農村,其貧窮落后的面貌給外以沉重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面對風雨,我馬不停蹄;面對荊棘,我開拓進取。因為奮進,而品嘗過成功的甜蜜,也體驗過失敗的艱辛。但這一切卻錘煉了我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執著的敬業精神和強烈的大局意識。
我的過去是為今天而準備的。我來參加競聘,是因為我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政治素質較好。在黨的培養下,經過"三講"教育和先進性教育,我的理論修養加強,思想覺悟提高,立場更加堅定,組織紀律性更強,有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二、工作能力較強。大學歷任班長,在三中時當過語文老師、任過班主任、負責過團隊工作和德育工作,我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為后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人事局,先后在人才資源開發科、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和公務員科工作,多崗位的鍛煉,工作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有較強的組織協調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工作中我能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注意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機結合,能根據事實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對事物的態度,遇事有主見。
三、群眾基礎扎實。工作生活中,我為人謙和穩重,尊重他人,團結協作,求真務實,得到群眾的肯定和信任:大學時從一個普通學生當選為班長,在行政大廳年終民主測評中2次得分都最高。
四、敬業精神強。工作中,我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有較強的敬業精神:02年8月我的闌尾炎發作時,正值報名高峰,我從上班一直支撐到11點才去醫院,結果差點穿孔。出院后我沒有休息,隨即返回了崗位。為了完成工作,已習慣了中午不休息,我的婚假和公休假到現在都沒有休。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平原上練不出千里馬,花盆里長不出蒼天樹。我之所以來競爭,是想給自己一個鍛煉提高的機會。對于工資科科長,我的看法是:它既是領導的參謀和助手,又是科室的領航人,負責全區在職和離退休干部職工的工資福利等一系列工作。科長并不僅僅意味著一個崗位,更重要的是責任,我有勇氣承擔這個責任。如果組織信任我,我將以優良的思想作風帶動工作作風,強化兩個"意識",把握三個"要點",做好四項"工作".
一、強化兩個"意識".作為人事干部,特別是科室的領航人,應當強化強政治意識和宗旨意識。首先,我將我將胸懷全局,努力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多渠道獲取各種信息,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預見性。其次,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夯實業務基礎,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二、把握三個"要點".大家都知道,隨著公務員的法規的實施,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改革也勢在必行。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科長,要胸懷全局,主動站在全區的高度去工作,要善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干出亮點。如果是科長,我將對科室工作進行盤點,分出輕重緩急,進行合理分工,緊緊抓住工資福利這一工作重點,兼顧對工人管理、落實退休政策等。遇到困難,以人為本,深入調研,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多請示多匯報,當好參謀。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去研究問題,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工作中開拓創新,爭創佳績,凸顯亮點。
三、做好四項"工作".若是科長,我將在履行職責中發揮助手作用,在決策中發揮參謀作用,在管理中發揮協調作用。認真做好四項工作:一是加強業務學習,盡快進入角色;二是按單位建立工資臺帳,逐步改變每月繁瑣報表的方式;三是充分利用黨政網絡方便、快捷的優勢,逐步實現現代辦公方式;四是充分發揮人際關系資源優勢,積極取得上級業務處室的支持和指導,把政策用活用夠。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沒有陽光雨露,大地將淪為荒漠。大家都是我工作和生活的良師益友,在日常生活中對我的了解已超過了我今天的陳述。作為競職的積極參與者,我希望成功。若失敗,我將坦然面對。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人事局工資科長的競職演講稿】相關文章:
人事局工資科長競職的演講稿08-13
人事局科長崗位一職競崗的演講稿07-04
科長競職演講稿08-13
競職人事局處長的演講稿06-29
綜合科長的競職演講稿07-04
綜合科長競職的演講稿06-23
競聘科長的競職演講稿07-01
醫務科長的競職演講稿02-16
建委科長競職演講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