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范文2篇
演講稿一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興國富民的戰略方針。幼兒教育作為啟蒙教育和基礎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和關鍵。那么,幼兒教師如何與時俱進,在幼教工作中實踐“三個代表”筆者認為,應不斷豐富知識結構,提升、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
一、幼兒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豐富知識結構。
21世紀是“知識爆炸”和“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兒童作為社會的一員,必然受到當今社會和生活環境各方面的沖擊和影響,他們比以往任何時代的兒童接觸到的事物更新鮮,因此,他們對周圍環境與事物的疑問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迅速回應兒童的需求,及時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維持兒童對周圍事物與環境的探知興趣,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周圍事物。同時,發達的通訊和網絡技術使學術交流日益全球化,需要幼兒教師要具備足夠的借鑒和研究能力。
作為人類啟蒙的幼兒教師必需與時俱進,不斷加強學習,汲取有益的知識,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備復合性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
首先,必需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職業發展的源泉與動力,作為職業對自己的基本要求。終身教育理念自20世紀下半葉興起,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導,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成為一種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思潮。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幼兒教育,同樣面對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理念的滲透和挑戰。一方面,幼兒園教師和其它社會成員一樣,一勞永逸獲取知識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在學習化社會里,幼兒園教師的生存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完善和學習過程,教師受教育時空觀將被打破和重新確立,職前、職后教育,校內、校外教育將融入終身教育的完整體系之中,教師理應成為終身學習的典范;另一方面,
幼兒園教師又不同于其它社會成員,她還承擔著開啟新生一代、使之成為終身學習者的職責。對于尚處于幼年時代的教育對象,教師應為其精選能影響其終身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如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教師要秉承終身教育開放的教育理念,將幼兒教育置于終身教育體系之中,通過建立不斷演進的開放的知識體系——“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培養兒童成為終身學習者。
其次,必需理論聯系實際,將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要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與兒童的互動、與家長和社區的聯系等日常工作,在不斷學習和反思的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三,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盡可能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從而更好地針對兒童發展的需要,維持他們對周圍環境與事物的探索興趣,并引導他們對周圍環境與事物產生正確的認識。
第四,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及通訊網絡技術,不斷擴大自身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和其它領域的最新發展信息,并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與其它教師、專家共同探討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最后,除了重視自身的學習和發展以外,更要通過言傳身教,為兒童樹立學習的榜樣,并在教學中幫助兒童獲得基本的學習方法,形成對學習的正確認識及有關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中埋下學習的種子,為他們日后成為學習者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幼兒教師應不斷提升、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
教學理念是指不同的教育主體在一定的教育實踐中對教育問題所形成的基本認識和看法,既體現社會的需要,又體現教育主體的價值追求。由此可見,不同的教學理念將產生不同的教學導向和方法。
幼兒的學習是與環境交互作用的主動建構過程,是教師不可能替代卻能施加強有力影響或干擾的過程。新皮亞杰學派的代表人物庫特·費舍教授的`研究有力地證明了教師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他揭示了人類智慧發展的模式,指出兒童成長環境中來自成人的“高支持”或“低支持”會導致兒童明顯的發展曲線。適宜的教育支持(而不是權威)是教育最核心的成分,是兒童發展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因此,在當今時代,幼兒教育應不斷改革教育方式,幼兒教師應不斷轉變、提升教學理念。
首先,重新構建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使教師從外在于學生的情境轉化為與學生情境共生、融入、共存。在當今時代,幼兒教師要改變傳統意義上教師的作用,給幼兒提供適當的教育支持而不是權威,實現幼兒與教師的平等交往。教師要研究兒童,提供機會,在重要的時候介入兒童的活動,時而在兒童的團體“內”活動,時而在兒童的團體“外”活動,與兒童分享高昂、熱烈的情趣。使兒童感到教師不是裁判和評價者,而是他們的一種資源,當兒童需要支援時,他們可以從教師那里獲得幫助。就好象教師必須接到兒童拋過來的球,并且以一種使兒童仍能繼續玩下去的方式丟回去,然后在發展其它游戲。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流應以兒童感興趣的內容為話題,減少紀律和規矩的約束。
其次,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當今的時代,紛繁復雜,五彩繽紛,充滿了各種新鮮、好奇、刺激、怪誕的事物和現象。兒童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希望認識周圍的世界,喜歡刨根問底,對知識的渴求無比強烈急迫。教師應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認真研究,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自己探索世界、認識事物,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一方面,教師應通過指導和幫助引導兒童通過自己的操作主動的獲得知識,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問題,協助幼兒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幼兒通過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構建出自己的經驗體系,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創造性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淡化的是主宰的、冷漠無情的、高高在上的教育,著力于無痕跡的、幫助引導性的、動情的教育。教師應該一會兒是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心中有數,一會兒是幼兒意見的傾聽者——了解狀況,一會兒是幼兒活動的參與者——憂樂與共,永遠是幼兒的欣賞者——尊重理解,做幼兒的促進者;另一方面,應該認識到幼兒園以外的教育資源對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作用,除了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利用的有關社區資源外,還要幫助家長認識并利用這些資源,幫助幼兒擴大眼界,豐富知識,為幼兒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鼓勵幼兒克服困難,以其自己獨特的方法進行探索,使幼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會到獲得獲取知識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最后,樹立新的兒童觀,實施因材施教。人的個性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與條件,而兒童階段又是個性發展的基礎階段,因此,注重引導兒童個性的良好發展就顯的尤為重要。一方面幼兒教師要因人而宜地對兒童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不同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學習風格和學習進度等對癥下藥,為幼兒創造一個豐富刺激的活動與學習環境,并在各種實際活動中對幼兒進行評價,鼓勵幼兒發展,作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體現寬容精神。1959年11月20日聯大通過的《兒童權利宣言》包括10項原則,其中第10項原則規定:兒童應受到保護,使其不致沾染可能養成種族、宗教和任何其它方面歧視態度的習慣。要求教師以諒解、寬容,各國人民友好、和平以及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教育兒童,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他們的精力和才能應該奉獻于為人類服務。寬容還要求幼兒教師尊重兒童個體差異,尊重兒童獨特而豐富的精神世界,平等對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階層的兒童的權利。
演講稿二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是我工作的座右銘。作為新時期的幼兒教師,既要繼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又要不斷進取,不斷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但我深知自己肩負著為每個孩子終身教育奠定基礎的重任,幼兒期是對人的一生有著重要影響的時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具有很強可塑性的生命階段,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的需要日益增長的時期。這些特性使幼兒園教師的作用更大、責任更重。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應當創造與幼兒特性相適應的教育,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教師是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通過學習《綱要》我對新時期幼兒教師的師德的內涵有了新的認識,學會了用新的教育理念來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覺的規范自己的教育行為,理性的建構自己的教育觀念。
《綱要》在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明確指出: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那么,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中,究竟誰輕誰重,應該把誰放在首位呢?通過一段時間對《綱要》的學習與思考,實踐與再思考,使我明確的認識到:我們幼兒教育的目標一定要把情感、態度放在首位,這不僅是我們幼教領域所追求的,同時也是世界教育發展的總方向。
一、教師將工作重點由我要教什么,轉換到幼兒想知道什么?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關注幼兒的行為表現,思考幼兒興趣所在,選擇有教育價值的內容,適當加以引導。根據美國學者費朗斯 富勒提出的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四階段模式(即關注階段論),把關注學生需求階段作為教師成長的最高階段。可見,關注學生需求是對教師的較高要求。同時,能夠關注幼兒的需求,根據幼兒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也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秋末的一次戶外活動中,孩子們對墻腳含苞的菊花產生了興趣。在一陣新發現的驚喜之后,孩子們對“它到底是什么?”展開了討論。有的說這是花籽,有的說這是花果,有的說這是花骨朵……一段討論之后,孩子們急切地向我尋求正確答案。我說:“它到底是什么?不用我告訴你們,你們自己也能知道!”孩子們疑惑了。于是我又對他們說:“如果它是花籽,再過幾天它會怎么樣?如果它是花果,再過些日子它又會怎樣?如果它是花骨朵呢?”在我的暗示下,孩子們決定天天來看它,看它到底會有什么變化。試想:如果我直接地告訴他們答案,他們馬上就能了解一個小知識,但這對他們發展的價值太小了。而現在通過我的引導,孩子們就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性探索。
二、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體驗。
在不損傷幼兒身心的情況下,我們要盡可能的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親身體驗的機會,這樣有利于幼兒情感、態度的調動與發展。
快要過新年了,我們引導小班的孩子制作圈套圈的拉花。以往我們的教法是:先告訴幼兒如何將紙條粘成圈,再示范將另一紙條穿過紙圈再粘成圈。這種教法只是教給了幼兒技能。而現在,再進行制作拉花的活動中,我們先出示制作好的拉花,讓幼兒欣賞、觀察,鼓勵幼兒猜測它的制作方法。之后再讓幼兒自己動手,驗證自己的猜測。有的幼兒一次就做對了,我們祝賀他。更多的孩子試了幾次,也沒有掌握方法。沒關系,我們鼓勵他看看別人的,再去試一試。或許孩子們最后也沒有做出多少像樣的拉花,但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的體驗,對各種制作方法的嘗試,其價值遠比照貓畫虎的重復教師的動作的價值要大的多。
三、避免只重視活動結果,而忽
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
孩子的情感、態度往往是若隱若現、自然流露的。這就需要教師仔細觀察、細心捕捉到孩子們的行為表現,并加以引導和培育,才能引發他們更加良好的情感、態度。
在以“冬天”為主題的自由繪畫中,我們班的鄭博宇小朋友這樣畫了一幅畫:先是畫一片紅色,然后在紅色上又畫了一個小人,一會兒又在紅色上畫了一片藍色,又畫了一些棕色。可以想象畫面效果是比較臟亂的。如果單從畫面上看,這張畫不成功,但如果你傾聽了孩子的想法,你就會理解這張畫,認可這張畫。孩子說:“冬天冷,我要烤火,火大了,要燒死我,我就下點雪,再撒點土,讓火變小點。”試想,如果我們不去挖掘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的想法,我們會否定這張畫、誤解這張畫。然而,我們傾聽了孩子,了解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會發現:在一張小小的畫中蘊含了孩子許多的情感、態度,表現了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由此可見, 將情感、態度放在首位,并不是忽視了能力、知識、技能。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或許你看到孩子現在的能力、知識、技能的發展并不顯著,但從長遠個角度看,這是值得的,因為情感、態度的良好發展是能力、知識、技能獲得的堅實基礎。
時代在前進,教育在發展,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者,還應具備良好的師德修養,要學會靈活的扮演最適宜的角色與幼兒積極的互動,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相關文章:
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09-03
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范文06-25
精選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三篇06-15
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9篇09-03
2018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范文06-25
實用的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4篇07-07
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通用10篇)09-10
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通用5篇)01-09
做最美幼兒教師演講稿范文(通用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