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慢生活的演講稿
篇一:高中 演講稿
首先呢,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認為阻礙成功,現在最可怕的攔路虎是什么呢?”
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掌握自己的人生。
拖延癥之所以在最近成為時髦詞兒,跟人類生存狀態的改變有很大的關系。 試想上溯到我們八輩兒祖宗那兒,他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很可能如下安排:天亮起床,早飯,種地,午飯,種地,晚飯,愣神兒,天一黑就睡覺了。這種農業社會的主流生活模式簡樸自然。人們不必為水電煤氣手機上網之繳費發愁,不必為電腦殺毒重裝特意找人上門服務,幾個月洗次澡,更完全沒有洗車瑜伽接送孩子上下學這類瑣事兒。這正是如今提倡的所謂“慢生活”,想必大多數時候,拖延都不是一個問題。只是到了現代社會,社會化分工與競爭加劇,隨性自然倒成了一種病癥。乃至于“慵懶”成了一個奢侈的名詞兒。
于是科學工作者開始關注“拖延癥”的起因,并發現拖延與注意力渙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實這一點并不新鮮,因為拖延與注意力渙散自古有之,下面看看拖延或者注意力障礙是怎么影響達芬奇的。
李奧納多·達·芬奇是最多被作為拖延癥患者提及的偉人。這位天才是史上最極品的博學者,同時涉足建筑、解剖、藝術、工程、數學等多個領域。他一生寫了大量筆記。據估算,傳世的6000多頁手稿只是全部的三分之一。在這些筆記里面,達芬奇成為西方第一個人形機器人的設計者,第一個繪制宮中胎兒和闌尾構造的人,繪畫創作方案更是不計其數。這個事實側面反映了達·芬奇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當分散的。也是由于這種分散,使之不能把精力完全花費在具體的目標上。于是,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斷有新的靈感到來,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畫了四年,最后的晚餐畫了三年,并且都嚴重影響了客戶關系。最終達芬奇傳世畫作不超過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還壓在手里沒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關繪畫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書,而更多科學方面的實踐至今仍隱藏在那些草稿圖中,成為天才的遺憾。達·芬奇本人亦為此苦惱,在一則筆記中他寫道:"Dimmi, dimmi se mai fu fatto cosa alcuna." (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這種挫敗感,與我們當今飽受拖延困擾的后世人類所體驗到的別無二致。
年輕人最容易染上的可怕習慣,就是遇事明明已經計劃好、考慮過、甚至已經做出決定了,卻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顧后、不敢采取行動。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不敢決斷,而陷入失敗的境地。
自然的,我們都不想失敗。所以有的人喜歡寫計劃,在周密、工整的計劃中獲得部分滿足。然若不能變為行動,便只能是一張紙,僅此而已。
那么,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很簡單,四個字,立即行動!形成這樣的好習慣,才會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而另一些人的`習慣是一直拖延,直到時代超越了他們,結果就被甩到后面去。
當然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今天情緒不好,這件事就等以后再說吧。”或者是說今天狀態不好,條件不好,這樣那樣不好,所以這件事肯定做不好,還是以后再說吧。于是就開始了拖延,將那些該做的事放在一邊,去做那些比較容易、比較有趣的事情。比如,打游戲聊天刷空間。卡耐基說過:沒成功前要做與成功有關的事情,成功之后才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般情況下自然是必須做的事情比較乏味、比較難。但是,一件事值不值得做,不在于它能帶來多少樂趣,而在于它對人格發展和自我完善的作用有多少。
其實只要強迫自己做一次,就能找到行動的感覺了。一件看起來很難的事情,有時候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開個頭,就能進入行動的狀態,從而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為什么對于部分人而言,行動這么難?因為行動就意味著要承擔一系列的責任,下意識地懼怕承擔責任。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眼前的責任、等待那所謂的“時機成熟”。(當然我也不是否認當年諸葛亮等東風那種是不對的。)在需要承擔重大責任的時候應該馬上承擔它,此時此刻就是成熟的時機。如果不這樣,那么即使將來的條件比現在更好,我們也不敢肯定時機是否成熟,這樣,就什么事也做不了。
相反的,行動力很強的人,不會再徘徊觀望中浪費時間,也不會再挫折面前氣餒。只要做出了行動的決定,就會勇往直前。
成功最大的訣竅就是:抓住機遇時,在最短的時間采取最大量的行動,搶在別人前邊快速組建團隊才能快速做大!
意志力是成功的關鍵,想要成功就要樹立正確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方式。成功人士每天都在作者開拓人脈的動作。
掌握了這些以后,那么成功便就在腳下!要活在當下,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做一個自由的有錢人,而且成功要趁早,改變自己的想法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人生由你自己說了算!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篇二:放松心情
放松心情、放松腳步,到梅州享受慢生活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同行們:
大家好!我是廣東省中旅集團梅州分公司大埔營業部的導游羅娟,我演講的題目是《放松心情、放慢腳步,到梅州享受慢生活》。
梅州,擁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被尊為世界客都,是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梅州,地處粵東北,為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是國家歷史
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特色休閑城市、全國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和“中國金柚之鄉”、“中國山歌之鄉”的美譽,是廣東最受歡迎的自駕游目的地。
梅州不管從生態環境、文化底蘊還是旅游設施,都具備休閑旅游的條件和氣質。就拿我的家鄉,被譽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縣來說吧,到處舒展著慢生活的的詩意和神采。
大埔位于梅州東部,居韓江中上游,東鄰平和,北界永定,西連梅縣,南接潮汕,面積2467平方公里,總人口53萬人,是中國最美的小城、中國十大文化休閑基地、中國特色旅游度假勝地、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中國小吃名縣、中國綠色名縣、省文聯和攝影家協會采風創作基地,廣東省著
名的“華僑之鄉、文化之鄉、陶瓷之鄉、名茶之鄉”。
大埔,境內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山清水秀,美不勝收,可謂風光如畫、風情如詩。這里有遍綴群山的`山澗、瀑布,有廣布村鎮的清泉、溪流,有凝碧流銀的港灣、水庫,有壯麗的三江匯流奇觀。這里有一座座或奇石遍布或峰高林立或幽澗深谷的青山,如不施粉黛的村姑,清純可人;這里森林覆蓋率達75.1%,有自然保護區6個,森林公園16處;有被譽為粵東綠色寶庫的豐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有煙云樹海、古剎掩映、萬畝茶園宛如綠腰帶纏繞的西巖山;更有規模浩大的坪山梯田,以其形態各異、阡陌縱橫、線條流暢、延延綿綿的美麗遠近聞名。
大埔,歷史悠久、人文積淀深厚。遠在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1年),即設義招縣,為中國最早的客家人聚集地和縣份。縱觀大埔歷史,名人輩出,文物古跡極為豐富,全縣有各類文物遺址、勝跡212處。這里有被傳為人文佳話的“一腹三翰林”、 “父子兩總理” 、“父子兩進士”、“兄弟三將軍”、“同期四位省主席”、 “全縣109位將軍”;有中國葡萄酒之父、張裕公司創始人張弼士的故居——光祿第,其所在村莊獲評為廣東省最美麗鄉村。
大埔,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有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全國最早興建的中山紀念堂、青溪紅色交通站等多個紅色景點,孫中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葉劍英、陳毅等革命前輩在這里留下革命的足跡;
大埔,有客家民居大觀園美譽。行走在大埔的村落山間。
土圍樓、圍龍屋、走馬樓、火船屋、中西合璧屋等幾乎所有客家民居的式樣,都能一睹芳容,大埔,如同一座客家民居的大觀園,讓人流連眷戀,嘆為觀止。
大埔,城鄉處處整齊潔凈、山環水抱、綠樹掩映,客家風情濃郁、適宜休閑度假。在這里,您觀賞到輕靈飄逸的花環龍舞、仔獅舞、被譽為“南國牡丹”的廣東漢劇;可以聆聽韻味十足的廣東漢樂、悠揚動聽的客家山歌;可以品嘗風味獨特的大埔小吃,啜飲清香甘醇的大埔名茶;可以欣賞釉彩絢麗、典雅精美的大埔陶瓷;可以飽餐氣味香郁、甘甜多汁的蜜柚、楊桃等嶺南佳果。在小城、古鎮,您還可以漫步在鮮花鳥鳴簇擁的休閑廣場、公園;可以游覽這里的百年騎樓老街、圓型、方型的客家圍樓、圍龍屋。
不只是大埔,梅州處處都適合休閑度假,適合享受慢生活。在這里,客家妹子歡迎大家放松心情、放慢腳步,到梅州享受慢生活。
篇三:形勢與政策 論文: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提速的時代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提速的時代。出差是飛機高鐵,上網是極速體驗,吃飯要爭分奪秒,就連蹣跚學步的孩子,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快些!再快些!”這已經成為了每個人生活中的潛臺詞。可是,社會的非正常之“快”讓我們經歷了一月前的高鐵之殤;生活方式的非正常之快,讓我們的身心面臨“不能承受之傷”,攀升的慢性病和心理疾病發病率,很多都是這個“快時代”的副產物。
我們的“加急時代”
在這個“加急時代”,“疲于奔命”成了多數人的共同感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演變為一種普世的價值觀。從出生伊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便時刻督促著家長,給孩子們安排越發忙碌的課余生活;學生時代,早上學、跳班、提前畢業,越來越多地與時間賽跑的案例出現在我們身邊,“年齡不等人,出名要趁早”成為了很多學生的口頭禪;當我們終于熬到上班,又不得不面對更加“快速”的生活:一步到位、名利雙收、嫁入豪門、一夜暴富前提只有一個,那就是越快越好。
在這種發展速度的帶動下,人們日益變得神色慌亂、步履匆匆。去年,一項關于“全球最著急的人”的調查顯示,中國人在世界上最沒耐心。在北京、上海等以“高壓緊張和快節奏”而聞名的大城市,每天早上固定時間段的公車上,擠滿了一臉倦色的上班族;林立的寫字樓中,到處可見為準時打卡而比賽般奔跑的人們;不僅如此,在生活方式上,“快”也成為了第一標準,出行要快、吃飯要快、辦事要快、娛樂也要快,甚至對待婚姻大事,都講究“速戰速決”。
“快”讓我們逐漸失去“慢”的能力。在超市收銀臺前的購物者,推著購物車在幾條長龍之間躑躅,插隊加塞擠來擠去,一分鐘也不愿意等待;早起的上班族為了搶上一輛出租車而爭得面紅耳赤;著急的駕駛員會在交通燈變黃時一腳油門加速而去我們很急,我們很不耐煩。因為總是會擔心,如果這個機會不抓住,就被社會拋離;如果現在乖乖排隊,那么就一定會有人插在你前面。
“快”的代價
“如今的人們成了被速度綁架的奴隸!”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如此評價整個社會的急躁。“工作的時間有的是,鍛煉的時間沒有、看書的時間沒有、陪伴家人的時間沒有,甚至連思考自己為何忙成這樣的時間都沒有。”不知不覺中,身心一點一滴的超負荷累積,直到積重難返。
急出來的心臟病。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曹啟富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超負荷的工作以及因此帶來的焦慮、急躁等情緒,使人常常處于應激狀態,從而提高心臟病的發生幾率。很多中青年過勞死、猝死的發生就與此有關。各種“心疾”找上門。
“1分鐘剝1根香蕉皮,你能輕松完成。可過快的生活節奏卻像要求你在1分鐘內剝完100根香蕉皮!”王國榮如此比喻。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著名心理學家貝克就在書中寫到,美國至少有2200萬人遭受“慢性恐慌癥”的困擾,這些人時刻充滿緊迫感,覺得自己還有無數的事情要干。而更嚴重的則是焦慮、動力缺乏、狂躁等心理疾病。
太亢奮致失眠。上海市中醫失眠癥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告訴記者,40%—55%的失眠癥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節奏太快。快節奏的生活一方面會導致腦子在晚上仍然很亢奮,身體想休息了,腦子卻“關”不掉,難以入眠;另一方面晚上經常加班會使生物鐘產生混亂,影響內分泌的正常分泌規律,導致失眠。
狼吞虎咽傷腸胃。只用5分鐘解決午飯,最常吃的就是快餐,這些狀態都會讓腸胃很受傷。曾有調查顯示,近40%的人曾因吃飯過快引發胃疼、胃脹等不適反應。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范志紅表示,吃飯太快容易導致消化代謝功能紊亂,引起便秘,導致吃太多等問題。
盲目追趕心很累。盲目追趕過程中,人失去了“慢”和“靜”的能力,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失去了欣賞美的能力,更失去了思考生命終極意義的能力。而這些,恰恰是能滋養你心靈,讓你感知幸福的養分。
不做“急躁的傻瓜”
“慢的樂趣怎么失傳了呢?古時候閑蕩的人到哪兒去啦?民歌小調中的'游手好閑的英雄,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過夜的流浪漢,都到哪兒去啦?他們隨著鄉間小道、草原、林間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嗎”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在《慢》一書中憂傷地寫到。在全球都在關注“中國速度”的時候,我們真的該慢下來了。
主動給自己放個假。在瑞士工作兩年多回國后,曹啟富最初常感覺自己像個帶線的木偶,被人牽著連軸轉,身心俱疲。瑞士的記憶變得清晰:休息不是吃飯搓麻,而是爬山滑雪,享受家庭生活。此后,每當感覺工作量飽和時,他便會強制自己暫時放下手頭工作,去農家小院住上兩天。
做好評估,學會拒絕。王國榮的經驗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掂掂自己身心能承受的最大工作量,并勇敢拒絕超負荷的部分。十年前的王國榮,在急匆匆超過旁人時,會在心理不屑地說:“笨蛋,走那么慢!”那時,他同時為7家雜志社寫專欄,一周至少要完成7000字。而讀完《慢》一書后,他徹底醒悟:“我才是急躁的傻瓜!”他推掉了5家雜志社的約稿,坐地鐵時開始主動“縮”在最后。
提前10分鐘出門。時間像個環,如果凡事掐著時間點來,第一步你晚出發10分鐘就意味著你將遲到10分鐘,路上的忐忑不安、焦慮急躁傷身,而隨后的道歉、內疚甚至是不歡
而散同樣讓人郁悶。王國榮反問,為什么不提前10分鐘?“很多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很大原因就是時間沒安排好,或者該集中精力工作的時候卻偷懶,比如看微博、聊天等”。見縫插針也要放松。很多專家都不會安排固定的放松時間,而是在忙碌中見縫插針地進行。王國榮每天堅持在工作間隙分4次做400個俯臥撐,而胡大一教授的“日行萬步”也是在會議間隙、機場候車等空隙中做到的。此外,抽空聽音樂、閱讀等都是不錯的放松方法。讓身體“掙夠錢”。晚上11點睡,早上5點半起的習慣,施明堅持數十年了。在他看來,晚上睡覺是身體在掙錢,白天工作是身體在花錢。“只有收支平衡了,才能掙更多錢。若總是在透支,身體都垮了,再成功都是個失敗者!”
嘗試慢體驗。意大利記者、美食評論家卡洛·彼得里尼是“慢食運動”的發動者,他號召大家慢慢進食,享受食物的天然美味。不妨找一個下午,花三小時和家人喝一頓下午茶。“慢生活日”首倡者、意大利人貢蒂賈尼還提出了 “慢生活”的幾大原則,包括“每天早起5分鐘享受早餐”、“利用堵車時間和旁邊的司機聊聊天”、“早晨別看電視而是讀讀書報”、“別動不動就說自己沒時間”等。
【慢生活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慢——給生活減速02-08
慢生活作文11-18
慢生活經典散文07-13
享受慢生活散文11-19
慢節奏的生活的作文01-28
慢生活優秀作文03-06
享受現在的慢生活12-25
關于慢生活的散文07-13
慢節奏生活散文06-10
從前慢的生活散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