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

時間:2022-12-30 19:05:02 學習心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1

  目前,全國范圍內都在學習新課改,掀起了一股新的學習的浪潮也是改革的浪潮,這是中國政府重視青少年教育的一個具體體現,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這亦是一個福音。前一段時間,對課改的概念只是有所聽說,但在頭腦中并沒有實際印象。通過這幾周來的學習,不僅對其性質和內容有所了解,而且明白了課改的重要意義,使我更加堅信,給學生減負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正的付諸于行動了。

  眾所周知,我國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學習壓力太大,這也是很難改變的一個現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學,有個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價地培養孩子。在學校學習,在課外補習,在特長班學音體美,在外語班學韓日俄。學生為了能順利地通過高考的獨木橋,只能被迫接受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所以才有了付老師講的畢業后,狠狠地把課本撕掉的事情發生。這些現象的出現,引發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孩子的壓力是否太大了;這樣的學習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嗎;學是否能以致用;怎樣才能讓孩子帶著興趣去學,而且對學校的學習生活留有美好的`回憶......

  其實,關于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從隋朝的科舉制度開始就在不斷的改革中進步,針對現如今我國中學生學習壓力大的問題,國家沒有忽視,而是積極組織相關力量研究變通,經過數年的研討,終于決定由點到面地在中國實行新課改。新課改猶如一場及時雨,降落在中國教育這片土地上,雖然它能否大獲成功還是個未知數,但至少我們努力地改變過,與其一味地抱怨“應試教育”,不如積極地做些改變。通過這些天的培訓,使我們這些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對課改的宏偉藍圖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很有信心地接受新課改,雖然我們知道前方的道路崎嶇坎坷,但我們能夠做到齊心協力克服困難,為中國孩子的健康成長獻出我們的一點微薄之力,如果這是不可避免的歷史任務,那我們會為此而感到驕傲和光榮。

  在這次培訓中,實際上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關于新課改的知識,更多的還有能夠親聆專家的教育經驗。例如,趙老師在促進教與學的發展性評價中講解了老師在課堂中容易出現的一些“虛擬表揚”,郭華老師講解了為什么高中生在課堂上不愿意回答問題等我們平時也遇到但總是忽視的問題。這些對于我們一線教師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總之,新課改培訓使我們受益匪淺,也增添了我們工作的熱情和信心。相信新課改一定會在全國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獲取成功的,讓我們懷著勝利的信心期待它的到來吧!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2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課改”的全稱,建國以后課改已有過好多次。上世紀末,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采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夸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采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夸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础⑽磥磉@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3

  經過一年的培訓學習及教學實踐,聽取了學景專家們的指導和介紹,在課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長了一步。學景專家們異彩紛呈、深入扎實的專題講座,豐富多彩的課堂實講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先進地區的教育經驗和課改新理念、新舉措、新方法,總結了三點心得體會:

  第一,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第二,必須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第三,必須轉變教師角色,做課堂的引領者而不是包辦者。

  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什么是學習方式?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策略與方法,而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不是指學習的具體小策略,而是指學習的大趨向。因此,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梢园匆韵路绞竭M行操作:

  1、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為學生自主創新創設條件。在教學前,教師深入地鉆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實質的基礎上,能創造性的設計教學,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通過精心備課,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案。

  2、營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并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于創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情景創造機會,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嘗試。

  3、以"合作學習"為核心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國共產黨同創新,把"合作學習"延伸到課外。

  4、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顒邮菍W生學習乃至培養創新意識的最根本途徑,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依據"思維從動作開始"的規律,()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究、思考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面對同一難題,有的學生采取獨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最終都很好的解決了問題,可見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可以達到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在的教學由于教學進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師、課堂和書本為中心,過度練習,學生很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獲得知識與發展,學生追求惟一的正確答案。教學內容偏難、偏多,學生對書本知識關注比較多,而對情感、態度關注比較少。

  2、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經常要用到,教師不自覺地把每一個要教學的內容,分得很細很細。這樣不利于學生思考,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驟"提問方法,多留點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讓學生探索其中的奧秘,讓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

  3、有時課堂內的討論與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學進度的要求有些討論時間時間過少,學生在嘰嘰喳喳地說,誰也聽不清楚。課堂討論效果有限。

  4、展示積極,但是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達到所有人都參與的效果,并且學生們還沒有深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每個教師都不希望自己的課堂規規矩矩、死氣沉沉,而是希望還課堂一派生機與活力。努力改變我們教師自己,積極探索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有效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所有教師應當努力去做的!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4

  為促進初中歷史課改經驗交流,探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切實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益,9月29日,由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全市初中歷史“高效課堂”觀摩研討會在渤海中學隆重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聆聽了渤海中學賈榮艷老師和高保新老師的兩堂示范課,兩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談談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創造高效課堂不亞于行軍打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分秒必爭。要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兩位教師都采用學案式的教學方式,賈榮艷老師在《洋務運動》一課中采用印發學案與多媒體結合的方式,學案設計了學習目標,重難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收獲平臺等環節,課件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又緊扣教材重難點豐富了課堂內容。高保新老師的《蒸汽時代》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三個自主學習問題,每個自主學習后緊接著設計三個思考探究問題,環環相扣,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從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設計及課件都充分看出其用心用力,充分挖掘有用的材料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做了大量課前的準備工作。

  巧思妙引,化難為易

  有創意的引導,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很快投入對問題的思考。從而節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賈榮艷老師在《洋務運動》一課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大清國比作病入膏肓的病人,分析洋務運動背景,目的、人物,形象的比喻,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洋務運動內容是重點,這一環節賈老師具體劃分了四個藥方,同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時利用根基腐爛的大樹嫁接蘋果的漫畫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可謂是教學設計的巧思。高保新老師《蒸汽時代》一課的導入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布鞋和皮鞋,聯系生活,使學生初步感受工業革命,誘發學生內在的知識潛能,可謂是教學的妙引。

  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抓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擺正位置,只起引導的作用。此次兩位老師都以學案導學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知識點,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提出并解決問題。在學生學習、合作的過程中,老師也在巡回點撥、提示、交流。當問題提出后,先把權力交給學生,由學生回答,學生解決不了的,由老師通過講解或補充資料,來幫助解決。

  學習大事,必作于細

  做于細,首要的一點就是抓具體。教學過程是有諸多具體要素構成的,這個特性決定了課堂就是抓具體。具體了才能突破,具體了才能深入,具體了才能落實。賈榮艷老師在《洋務運動》學案中設計了學法導航提出了內容、方法、要求、時間,可見對課堂做了細致的研備,高保新老師《蒸汽時代》一課中教授瓦特改良蒸汽機一環節是特別強調了“改良”兩字并提示了蒸汽的“汽”的寫法,可見老師對考點易錯點把握精準,細致入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反觀自己,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當前的教育教學先進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鉆研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備課,研究教學方法,并且在備課時盡量地讓我們的歷史貼近生活。

  3、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4、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聽課學習的時間雖然是短暫的,但我的學習、反思的熱情一直都受鼓舞于老師的高超教學技能和細致的教學思路,張弛有度、開合有法,我將以今日之所學為我將來之所用,如此亦不枉此行。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5

  作為課改的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課程改革是全教育事業的一件大事,關系著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為其內容表現為:

  1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實驗區、校紛紛群策群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例如:集體研討及現場的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扎根于課堂教學中,作用于每一個學生。群眾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為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2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于快樂之中。

  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著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6

  新的課程改革,這對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課改倡導全人教學,強調課程教學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走進新課程,置身新課改,我深深地感悟到:沒有與新課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沒法教;沒有豐富扎實的德才學識,教不了,沒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的進取精神,教不好。作為課程改革順利推進的關鍵—— “教師”,這就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具有在實踐中反思總結的進取精神,才能盡快地走進新課程,適應新課改,在改革的進程中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一、 教師必須轉變兩個教育觀念

  其一,由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互動、共同發展轉變。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理解、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經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其二,由以知識為本向以發展為本轉變。課程改革,呼喚人的主體精神,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創建有利于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方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教學機制。

  二、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加強專業學習,提升專業素養。

  具體的說,教師要具備三個功底和兩種能力:

  1.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教師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自己所任學科的知識,不斷地探討知識結構,系統的掌握基礎理論,了解該學科最新成就及發展趨勢。

  2.一定的'相關學科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功底。教師要學習一些與自己所任學科相互關聯的學科知識以便使自己的教學能觸類旁通,體現教學上的廣度深度。

  3.有廣博的社會知識功底。教師能運用這些知識,引導學生辨證的了解社會、了解人生,激勵學生為社會發展和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4.相當的育人能力。教師要抓住一切機遇,利用一切空間,創設多種氛圍為育人服務。

  5.較強的管理能力。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課堂教學管理,教師都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學習和借鑒他人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教師要與新課程同行,要在新課程中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并求得新的發展。

  三、 在實踐中反思,于總結中進步。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通過反思、總結在實踐中進步。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探索、分析并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將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使自己由單純的教學者逐步成長為一名研究型乃至專家型的教師。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7

  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資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持立足實際,堅持“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和諧全面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在這次學習中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在這段時間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已經看到了新的變化,并且有了較深的體會。

  教師的地位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而此次棵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查,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擔,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學生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扎根于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于課堂教學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為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才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開展特長教育。學校開設了各類小實踐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弘揚個性。

  從細小處抓起,開展養成教育。在學生理解《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礎上,認真落實行為規范的每一個條款。充分發揮晨誦、班隊會、紅領巾廣播、黑板報的作用,讓講文明話,看到廢紙主動撿起來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成為全校學生的自覺行為。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于現實生活的聯系。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領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收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資料,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和老師發上共鳴,對于教學課堂而言,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總之,在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所凸現出來的尊重多元和個性差異,尊重課程的生成性和開放性,都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的。為此,我們教師必須具備駕馭教材,處理教材的較高能力,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特點對教材進行深加工,這樣才能創造性地用好教材。同時,更需要教師角色、評價方式等一系列的創新,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潮流,進而達到適應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要求。

  我深知,實施素質教育任重道遠。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8

  前段時間,我參與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語文課改研討會。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課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課改的一些內容。

  新課標規定全面提高同學的語文素養,規定同學擴大知識面,規定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同學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出現方法和同學學習方法的轉變,確立同學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同學發明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法又要轉變學的方法,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法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轉變,學的方法也隨之轉變。學的方法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出現,證明教的方法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與學方法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保守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規范》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同學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同學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同學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議、促進同學主動生長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同學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掌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規范》、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規范》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掌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動身,根據同學的年齡特征和不一樣教學內容,發明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戰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發明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同學語文實踐的機遇,讓同學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同學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同學在一切場所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與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同學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同學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同學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時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出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9

  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通過一個學期的嘗試,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時,始終把它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了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并知道各個知識點與前后知識點的聯系。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二、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說,首先我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并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說出來,接著再同桌互相說,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課本P17的“比大小”時,我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先觀察并說說圖中畫的有什么?學生觀察了一下,很快就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圖上畫有猴子和一些水果。”還有的說:“圖上有3只猴子和4個梨、3個桃、2個香蕉!睂@些同學的回答,我都給予肯定。然后我再單獨出示3個猴子和3個桃,我問:“誰多誰少?”學生齊口說:“一樣多”。我再說:“誰能把話說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子一樣多。”這時,我又出示3個桃和2個香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說:“桃多,香蕉少。”最后,我再出示3個桃和4個梨,學生馬上說:“桃少,梨多。”這時,我又問:“剛才你們說桃多,現在又說桃少,到底桃是多還是少呢?桃、香蕉、梨這三種水果比較,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句話怎樣說合適?請你們同桌討論一下!边@樣,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討論時各自都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然后,各組代表匯報:“桃比香蕉多,香蕉比桃少;桃比梨少,梨比桃多;梨最多,香蕉最少!睂W生發言很熱烈,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很高。

  這樣一節課下來,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確了物體的大小多少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讓學生把圖的內容說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笨梢,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分類”第二課時,“按不同標準來分”時,我讓學生以4人一組的形式學習,每個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鉛筆都拿出來,集中在一起,擺放在桌子上,組內先觀察,再討論,最后動手把自己認為一樣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匯報:你們組是怎樣分的?按什么標準分的?想了幾種分法?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們想出了十幾種不同的方法。如:1.按鉛筆的顏色分;2.按鉛筆的長短分;3.按鉛筆中有沒有橡皮頭分;4.按鉛筆有沒有削過分;5.按筆桿上有棱和沒棱分;6.按筆桿上的花紋來分……學生分鉛筆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確實讓我驚嘆。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F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系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有利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系。經過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老師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松,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老師想要的答案。如果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有所保留的話,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開的。因此,家訪可以幫助老師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學生,建立起老師、孩子和家長的友好關系。

  2.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兒童。

  要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發言之前,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聽學生發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種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3.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F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么、說什么、探索到什么、體驗到什么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一個學生思路沒理順出錯了,老師要給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評,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說出來,要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10

  一直都聽說,云臺鄉中的新課改領全縣之先鋒,新課改的效果好。今天,終于有機會隨年級組全體成員去云臺鄉中參觀學習。我們一到云臺鄉中,就一口氣看了、聽了語文、數學、物理、歷史及地理共七節課,總體感受獲益良多,對我的教學有很多啟發和幫助,同時對我今后實施新課改也提供了良好的指導作用。

  感受一:云中課堂教學真正實現了“課堂的十個轉變”

  在云中教學樓的正中有一塊醒目的大幅宣傳標語“課堂的十個轉變”,讓人難以忘懷:

  1.教師由傳授者變為策劃者。

  2.課堂教學由一言堂變為百家鳴。

  3.問題答案由單一答案變為多元解答。

  4.教師由教學生知識變為教方法,培養學生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5.教學由關注精英變為關注全體。

  6.課堂安排整齊劃一變為靈活多變生動活潑。

  7.課堂教學由傳統的聽、說、讀、寫變為演、唱、畫、作。

  8.知識學習由背記式變為體驗式、感受式。

  9.學習方式由接受式變為探究式。

  10.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由安分守己變為超市自眩

  通過在云臺鄉中的語文、數學、物理、歷史及地理等這七節課的看、聽,感覺云中基本做到了“課堂的十個轉變”,這與我校比較傳統的注入式“滿堂灌”課堂教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感受二: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領者的教學模式尤為突出

  在云中看、聽的這七節課,特別是九年級二班肖靜老師的'語文課,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一個真正的教學策劃者。她在幕后已經策劃好了一出精彩而又吸引觀眾的電視短劇。課堂上由學生“小老師”主演并主持了《中國人失去了自信了嗎》的駁論文,其他各組 “演員”爭先恐后力求“演”的精彩、無以倫比。在這一堂課里,肖老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很強,相互合作、交流、討論熱烈,發表觀點時姿態大方,語言流暢,而且課堂氣氛積極、活躍。

  感受三:課堂教學沒有了“一言堂”,體現了“百家鳴”

  在云中看、聽的這七節課里,每一位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策劃者或引領者,課堂上看不到,也聽不到教師“滿堂灌”,一講到底的“一言堂”,看到、聽到的是各小組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和補充發言,以及比較熱烈的交流討論,真正體現了“百家鳴”的味道。

  感受四:課堂教學由傳統的聽說、讀寫向演唱、畫、作過度

  在云中看、聽的這七節課中,物理、數學、歷史課最能體現課堂教學由傳統的聽、說、讀、寫向演、唱、畫、作過度。王華老師的八年級物理課,讓各小組學生合作板演做照相機、投影儀的光路圖,選擇做的比較準確的讓其講解,然后點評訂正;那節數學課,除了讓學生板上做題外,還讓學生相互出題、解題,很有創新和挑戰性;七年級歷史老師的課,讓各小組學生合作板演分類別、作圖表、填寫內容,然后共評修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合作共事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積累了實踐經驗,有利于交際和合作共事。

  感受五: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大安分守己,有點象自選超市

  在云中看、聽的這七節課中,語數英、物理等“主課”新課改的力度很大,做的很到位;歷史、地理等課感覺正在進行中。從學生課堂互動情況看,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看書、找答案、整理資料內容,查漏補缺,改好錯題,一般不離開自己的座位;少數學生離開坐位,自由選擇,但是看這學生的情況不是為了玩,而是想吸收到更多更好的營養?磥,這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大安分守己,有點象逛自選超市”的境況還真有值得借鑒之處。

  感受六: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在云中看、聽的這七節課中,每個班級的三、四十名學生很少有人不注意場合、弄閑事情的,大多數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在老師的引領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互動的每個環節中。肖靜老師的語文課,學生按照老師課前發的“學案”環節一一的預習,看書、找答案、整理資料內容;然后再由“小老師”引導下按課堂環節,分組簡介作者、背景,辨析字詞,了解駁論文,層次劃分,分組讀課文,按學案要求討論、交流每一個問題并結合課文及句子談自己的觀點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充分展示各小組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課堂發言踴躍,語言流利,姿態大方,學生感覺輕松愉快,課堂氣氛生動活潑。

  總之,云臺鄉中的新課堂就是“把學習的空間,學習的權利,學習的快樂,學習的自由”基本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學生當然將會終生難忘。云臺鄉中課改的成功經驗對我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啟發,促使我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施新課改,幫助和指導我積極地搞好新課改。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11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

  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語文課的語文味

  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梢姟罢n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社會對創造性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國家也為適應這樣的要求,實施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目標之一,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學習,我談談個人粗淺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濃化探究氛圍

  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在教學中,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應"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嚴",應"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樣普通的本色",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不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應該使學生處于一種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質疑、討論和辯論,把閱讀的自由還給學生,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表達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閱讀、提問、思考、討論,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分析者,為成疑難的思考者、研究討論者,使學生在做學習主人的意識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廣益,從而以極大的學習熱情去遨游知識的迷宮,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膽識,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尋找適合的答案。基于以上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常用語應是:"想讀嗎?""想怎樣讀?""想說什么?""想表演嗎?""想知道嗎?自己試試看。""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誰來幫幫我?謝謝!"等等,甚至有時候,教師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滿足他們想當"老師"的愿望。首先,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相互幫助自學,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個別疑難。其次,教師解疑,教師向其他小組的同學"請教",由愿作"導師"的學生解疑答難,老師則當"旁聽生",在他們講疑答難的時候,會驚喜地發現他們所具有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極大地出乎教師的想象,同時,也只有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學問的論壇",探究才能成為現實。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探究性學習的起始點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不再像一般教師活動那樣,把沒有爭議的定論教給學生,而是本著"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精神,抓住契機,用心制造"問題場",設置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

  三、質疑問難,搭建探究平臺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在學習過程中,有懷疑才會去思索,有思索才會進一步探究,然后才會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在任何時候都要鼓勵學生提問。"開始的時候,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可能會帶有任務觀點,比較膚淺,不著邊際,甚至在課堂上招致學生的唏噓聲,這時教師一定要加以鼓勵,要善于把握學生們思維火花閃現的瞬間,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學生們便具有善于疑的能力,能提出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四、表達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后繼學習的意義。由于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范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他們內心有著想展示思維成果的渴望與沖動,他們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現自我。因此,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臺,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匯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中獲得收益。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智慧和能力。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實處。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12

  教師要關注知識。

  要研究高考題,什么是經?嫉模裁词侵攸c、什么是考點,什么類型的題經常出,要把三年的高考題進行系統分析,找出規律和特點。只有對高考試卷做出精確的分析,才會掌握高考的得分點。知道了這些,就知道平時上課講什么有用,講什么沒有,就會讓自己的課有針對性,就會讓學生在考試中得到分數。

  要分析教材,研究教法。 把教材的內容吃透,做到成竹在胸,讓知識形成體系,前后勾連,給學生一個整體概念。老師的知識不成體系,給學生的必然支離破碎。要研究教法。同一個內容,為什么不同的老師教效果就不一樣?原因就是方法不一樣,其實老師的知識含量幾乎是一樣的,但老師水平的高低卻有很大差別,這除了和能力素質個性有關外,和研究不研究教法肯定是有關系的。所以教師要鉆研業務,要關注知識,研究教材教法、考綱課標。

  但是你研究明白了的這些知識是要傳授給學生的,你花了很多心血,學生上課卻不聽不學,你怎辦?你罵學生不懂事、不立事,可他還是不愿學,不愿聽,那怎辦?于是就逼迫,反復講反復強調;布置大量作業,強迫完成;反復考試,以分數促進學習。大量補課,無限延長學習時間,不準學生干別的,杜絕一切娛樂活動,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看看,我們很多學校不就是這么做的.么?結果,孩子除了學習啥也不會,不會對待尊長,不會干活勞動,不了解社會,不懂人情禮往,沒有豐富的情感,一切集中到學習上知識上,忽略道德情操的培養,最后成為考試機器。教師對知識的研究成果不能轉化給學生,那就是沒用的知識。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研究學生。研究學生什么呢?研究他的思維,他是善于邏輯思維,還是善于形象思維?這決定它適合學文還是學理。研究他的性格、血型,外向?內向?沉靜還是張揚?適合做什么工作?從事什么職業?當兵?從政?經商?做學問?他適合往哪個方向發展?三歲看老,我們能不能從蛛絲馬跡中探尋到他未來的發展方向。研究他對那些學科有興趣?對那些學科根本不感興趣?研究明白這些問題,我們就知道往哪個方向培養他。怎樣讓他揚長避短,學有所長。怎么把“短板”補長,怎么讓“長板”更長。研究他的理想,幫他樹立遠大目標,并幫他制定實現計劃。研究他的品德,讓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不斷發光;找出他丑惡的一面,不斷校正。研究他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研究他的生物鐘,使之更適應學習。研究他的興趣特長,研究他的喜好,研究他的朋友圈子,研究它對社會、國家、民族、民主、父母的看法。研究他名字的含義,研究他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怎樣的期望。研究他的健康程度、飲食習慣。研究他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經濟狀況,生長環境,等等。研究這些我們就知道怎樣尊重他,保護他的自尊心,我們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喜好什么?我們應該給他提供什么樣的教育?我們常說因材施教,那么這個“材”是什么樣的?我們對這個“材”不了解,那我們怎么施教?沒辦法,我們只好用同一種模式培養同一個類型的人才,批量生產。哪管你的教鞭下有誰是瓦特,誰是愛迪生、誰是劉翔、誰是宋祖英,因此我們培養不出創造型人才,消滅個性,扼殺個性,培養出的全是沒個性的書呆子。

  一個學校越具有強制性,學生越具有奴性;一個學校越強勢,培養出的學生越弱勢;學生不敢反抗,不敢抗爭,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甚至不敢舉手,不敢發言,于是都變成了小綿羊。學校樂了,這學生管的多聽話;老師樂了,這學生多順從;家長高興了,這孩子“懂事”了。毀了的是這個學生前途和祖國的未來。

  假如我們把需要對學生研究的項目列成一個表,然后,每學期讓老師們調查研究一番,你想會不會對我們如何實施有效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學生是學校最大的教育資源,如何開發這個資源?如何做到“相信學生、發展學生、利用學生、解放學生”?是區別真教育與假教育的界限。

  你說,關注學生重要不重要?可惜,我們許多學校別說做不到,恐怕連想都沒想到!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13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興趣,從而更喜歡數學。

  幾年的數學課改實踐,使我真正理解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只有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行為,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系,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只有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才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只有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華,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結合近年來參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學生角色的轉變,進行自主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征,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如二年級的乘、除法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組織相互間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成為引導者和組織者。

  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人們一種沉悶古板的形象,因為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予學生無窮無盡的練習題和單調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師的工作也僅僅是在抄教案、上課、改作業之間循環重復。新課改心得體會。新課程中提到,教師應該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小學數學教師拓寬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時,也將視角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級的“認識鐘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許多老師不再滿足于簡單地講授課本的內容,有的教師讓學生從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樣的鐘表,豐富對時鐘的認識;有的教師帶領學生親手制作簡易的鐘表,讓學生真正感知“時、分、秒”的概念;還有的.教師從鐘表的認識引申到珍惜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習慣的教育。數學教師除了改善了教學的形式之外,還不斷嘗試改進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往的數學教師是教學中的權威者,將一個個定理公式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而新課程中強調要讓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老師指引學生去探究數學規律,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和討論交流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例如,在四、五年級的“方程”教學中,老師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告訴學生解方程的步驟,而是讓學生從實際中產生對方程的求知需要,構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許學生自主地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嘗試解方程。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學生所學到的數學不再是機械的、沉悶的,而是有用的數學、有趣的數。

  三、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而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只是表態性教學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于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作為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尊重個性化,不搞填平補充一刀切。要創造促進每個學生得到長足發展的數學教育。算法多樣化是針對過去計算教學中往往只有一種算法的弊端提出來的。例如某一種題目,只要求筆算,另一種題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種思路(當然,學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這樣很容易忽略個別差異,遏止了學生的創造性,何況有不少題目本來就可以有多種算法的。

  應該明確“算法多樣化”與“一題多解”是有區別的。“一題多解”是面向個體,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遇到同一道題可有多種思路多種解法,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多樣化”是面向群體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歡或最能理解的一種算法,同時在群體多樣化時,通過交流、評價可以吸取或改變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學中不應該也不能要求學生對同一題說出幾種算法,否則只是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在與課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遠,但是教學改革引發我們深思,使我們蛻變,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引領我走進新的天地。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我要想方設法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其主體能力,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和民主的氛圍,盡可能的增加學生發展思想和方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思維,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觀點,表現自己的欲望,使他們各自的潛能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14

  20xx年8月區教育局組織全區教師在運城中學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新課程標準培訓,我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全新的認識,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學習感受:

  一、新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意義及課程性質的確定,更體現時代要求。

  修訂后數學意義表述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作為對于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二、重述基本理念,更加突出“以人為本,多元發展”。新課程標準將原來的課程標準實驗稿的6條基本理念變成5條基本理念,其中將關于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兩條合并成一條,關于數學課程與教學的總體要求表述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更體現以人為本,多元發展的理念。

  三、“雙基”變“四基”目標,目標要求更具體,更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活動體驗。課程目標的總體設計仍然保持總體目標和學段目標的結構。注重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相結合,具體分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4個方面。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边@樣的變化使我們教師就要在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設計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形成基本的活動經驗,并在各種豐富的活動中不斷拓展思維,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對學生的目標要求更加具體且要求也更高了。

  四、10個核心概念的梳理,更重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構建。

  新課程標準把課程內容分為4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又提出了與內容有關的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并且對每一個核心概念都給出了較為明確的解釋。

  這樣的核心概念的梳理,更加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滲透,特別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意識及能力,很多孩子在以前只會就題解題不會思考問題,也不會將知識進行遷移和舉一反三,這樣明確的`梳理出具體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更加清晰該注重學生哪些方面的培養及訓練了。沒有什么比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更能真切地獲得感覺了!墩n標》中指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課程,課堂與生活要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習真正實現個性張揚的有效途徑!比缭趯W習《自選商場》和教學《分類》課前,要求學生在媽媽的陪同下去超市走走,看看超市中商品標簽的式樣、內容、排列;在教學《圖形的認識》中可讓學生摸摸、玩玩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通過觸摸,直接體驗物體的形狀及其特征。

  通過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鉆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同時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習小數除法時,計算出"9.47÷2.7"豎式上的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學生不容易理解。我們可以在橫式上寫出9.47÷2.7=3.5......2,讓學生判斷是否正確。經過獨立思考,不少學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來檢驗3.5×2.7+2≠9.47,得出余數應該是0.2而不是2,在豎式上的余數2表示2個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數數位與商的數位一致。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于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杰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又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此題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對于動作思維占優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我們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實現新課程的改革!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15

  通過學習對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有了一定的認識,這里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是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二、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切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科研部,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和生成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都,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系的形成。教師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而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販作用主要在于“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期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必須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建立平等、寬窄、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教學而言,交往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造性得到釋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著角色定位的轉移,是自己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實現自我的過程。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賞識、期待和鼓勵是學生成長的最好動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勇于標新立異,給學生展示自我、探索創新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充分發,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以上是我在新課改的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和心得,還不太成熟。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的要求,上好每節課,掩卷沉思,徹底貫徹新課程的理念思想。

  四、當今世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不斷地改革更新,數學教學目標,也正發生著時代性的變化。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對數學的情感與,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此,在新課程實驗中談點體會。

  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和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于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地、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