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新基礎學習心得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新基礎學習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新基礎學習心得1
《“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改革指導綱要》是從今年暑假開始閱讀的,因為時間比較倉促,只能大致看概念看條干。本以為看這樣大部的理論書籍會很艱澀,精心翻閱后,發現這本書很實用,不僅有理論的闡述,更有具體實踐操作的策略,如果結合已有的新基礎語文教學案例,你會發現理想的語文教學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這就是“新基礎教育”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思想的最好詮釋吧。下面我談一些具體的感受。
一、數學要有整理性思維
“新基礎”還要求對學生進行能力分析,找到學生數學能級點,因材施教。反思自己的教學,能級意識比較淡薄,也就缺乏對數學教學的整體性觀照,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有降低或有徘徊亦或有拔高,學生的基礎性資源與生成資源容易被忽視,無法真正做到價值的提升。整體性思維,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眼中要有人”。葉瀾教授提出:一堂課是否有效,是否成為好課,應將“教學”視為一個整體單位。只有具備了這樣的整體思維,才會樹立鮮明的學生立場,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學生。只有關注了人,才會實現“育人價值”。“站在一個高度,保持一份清醒”,要求我在學科主體價值體現上既有對整個小學學段又有對一學年的年段更要有對專題教學的整體性思維。在育人價值的體現上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站在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高度來看待學生。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讀到本書中有關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課題研究中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時,我恍然大悟后卻困惑了。如何還?還的度是什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僅從形式上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的。學生是活的個體,他們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存在差異,教師的傳統授課方式往往是在“因材施教”這個大口號下的一刀切教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有“問題來源于學生”,“解答于學生”,但這些問題地提出和解答,往往是有限的幾個學生,他們構成班級中的明星群體,而在學習上處于弱勢的大多數學生,他們只是問題的旁觀者,很難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收獲也就可想而知了。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我認為一在于老師的控制欲和教案欲,怕學生說錯,影響上課的情緒、浪費時間而僅提問好的學生,不叫差的學生。二是對好學生的回答,因為和自己想要的答案比較一致,老師往往表揚,對差點學生異彩紛呈的答案,往往加以訓斥。三是師生之間交流少,存在心靈上的隔閡,造成課堂上的不配合。
為了打破這種單一的課堂模式,其實平時的工作中我已經進行了把課堂完全還給學生。比如教學基于學生的學習,一堂課,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表達,教師只是從中組織、提升。善于捕捉課堂中生存性的東西,對于敢于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予以肯定和鼓勵。收到的效果確實很好。
教師新基礎學習心得2
新基礎的的許多理念,雖然學了,可從真正意義上進行準確全面的領悟和把握,并落實貫徹到教學實踐中,我們顯得那么淺薄和僵化。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我常在“原我”和“新我”之間徘徊,面對的幾乎總是失敗的課堂教學。而每次的新基礎研討課,在經歷了與新基礎專家老師的零距離對話,反思重建,再次學習這樣的過程后,在我們的頭腦里都會掀起一種觀念更新的風暴,一種柳暗花明般的豁然開朗。
教學的課前學情分析已成了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在課堂中我們從關注教案走向關注學生,流程從平面的版快走向了多向多維的豐富立體,交流從單向走向了多向互動。學校和鐘樓區的“新基礎”研討活動定期進行,大家在率直、真誠、尖銳的研討氛圍中,不斷反思、重建……漸漸地,我們心中的兒童立場愈發明晰起來。
還記得在教一年級時,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天真,好幻想喜新鮮,剛剛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學校學習生活,一切能力和習慣的培養都處于起始階段。基于這一心理咨詢特點的把握,我把學習漢字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努力在識字課和諧有機地統一起來,讓孩子在摸摸、想想、看看、說說、動動多種感官的體驗活動中學習識字,使課堂既扎實有效又有了情趣。可見,課前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心理咨詢是多么重要。于是,每次上課前,我們級部都會進一步研究和調查學情,細致分析學生的前在和潛在,分析學生在掌握新的教學內容時,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與障礙。由此確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使得目標范圍不斷縮小、明確,而且簡化了教學的過程,這樣,教學就更有了層次性和針對性。
在二年級的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或同桌互助學習。如:自我檢測學習“我來認認寫寫”;識字方法交流:“我來說說生字注意點”、“我的記字好辦法”;同桌互相檢測:“我來考考你”;突破原有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進行分層識字教學的初步嘗試,學習內容逐步拓展,識字量逐步擴大,在 “保底”的前提下為各類孩子創提供多維的發展平臺;捕捉課堂中學生互動時閃現的有效資源進行推進,由一字順勢帶出多字,由獨體字向相關合體字進行拓展,同類字的拓展,由詞到句甚至到小短文的拓展,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更高發展提升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眼前充滿不同情感期待和知識準備的學生,我們教師該如何去承認、關注差異,并能盡量充分地利用這些差異資源展開和推進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呢?這仍是我在今后實踐中需要繼續思考和摸索的。
教師新基礎學習心得3
“新基礎教育”倡導追求真實、平實、扎實、樸實;其中真實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真實必須建立在教師能沉下心來,真心地蹲下來研究學生,研究他們的前在狀態、潛在狀態,以此為教學的出發點,展開教學活動,這樣課堂上才能呈現學生個性化的基礎性資源。這些資源有可能是課前預設到的',也有可能課前沒有預設到的,甚至被教師看來是幼稚的想法,我們都必須以平和的、尊重的態度悅納學生。這樣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這樣的課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課堂。
“新基礎教育”的課堂需要開放。而一直以來,我們都懼怕學生脫離教學預設的軌道,或者潛意識中給予學生一些開放的空間和時間,但時不時又把學生牽引過來。到需要進行“新基礎”研究活動時,為了表現有“新基礎”的味而為開放的開放,很有可能學生和老師都適應不了。為此,我認為我們都必須思考,如何設計開放式的導入,如何設計有思維含量的大問題,如何梳理知識結構等等這些。這不是通過一、二節公開課的研究才有感悟與體驗,真的需要時時考慮、處處留心、不斷積累,長此以往,才可能對開放、結構、資源等有較清晰的理解。在聽完幾節數的計算課后,我發現教師不再是把會算作為它的唯一標準,而是以培養學生判斷與選擇的自覺意識和靈活敏捷的思維品質為價值取向。帶著這樣的認識,不斷刷新自己原有的認識與實踐,把數的計算教學內容定位于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放手讓學生嘗試、探究、歸納、總結,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由“告訴后的接受”改為“思考后的發現”,使學生對“數的加減法”豎式對位方式不再停留于形式的記憶,而是在嘗試、思考、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理解。對于計算教學有如此上法的思考正是得益于有新基礎理念的指導,它的高屋建瓴的價值觀能使教師的眼界更加開闊,站位更高。
這一點原來的感受沒有這樣深刻,通過學習與上課的實踐,感覺開放的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以為多年的教學經驗足以應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但現實的情境卻是錯綜復雜的,七、八種甚至更多種資源一下子全部呈現在教師面前時,發現學生的資源不僅僅是普遍層面上的可能狀況,還有許多個別的或始料不到的累積出來的情況,也需要教者在短時間內很快地作出選擇、判斷、反應、回饋,就感覺措手不及了。“放”是放了,該怎么“收”呢?“收”的層次又是怎樣的呢?所有的這些問題需要教者根據當時的情境作出調整,而非照著課前的預設行進。在這段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得恰如其分的話,將使學生的各種資源發揮到最大的功效。從而順利達成除知識目標之外,同時又獲得思想方法上的提升。反之,會在混沌中越弄越亂,甚至無法收場。
通過聽研究課及課后的專家點評,我覺得要提升教學智慧,首先,對學情的分析要準確、深入,既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狀況了解清楚,更要洞察學生的心理狀態,認知方式;既要對普遍層面的學生可能狀況了如指掌,也要對個性化學生給予特別關注,這樣才可能面對不同學生時應對自如。其次,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一定要放在整體知識結構里來看待,透過教學內容更多地去發現它內涵的思想與方法,以此為載體,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與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新基礎教育”真的是直面真實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它讓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以真實的狀態展現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追求和諧的師生、生生互動,使得師生獲得共同成長的幸福與快樂,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想追求的境界。
胡萍
【教師新基礎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新上崗教師學習心得03-07
新基礎新嘗試新驚喜的總結10-11
javaweb學習心得及基礎練習06-08
基礎會計學習心得06-09
對《寫作基礎》課程的學習心得12-31
新基礎教育教學案例08-20
寫作基礎:作文語言怎樣出“新”09-20
新入職教師崗前網絡培訓學習心得范文07-05
關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心得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