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深度學習》有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深度學習》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深度學習》有感1
最近這段時間,我發現我帶的班級里有個別學生有厭學的情緒,經過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發現他們覺得讀書沒有意思,甚至于覺得來學校學習得寫作業是件很辛苦的事。針對于這種情況,我特意召開了一次班會課,希望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但是效果不佳。所以我想找本書來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種一種方法和策略幫我走出這困境。自從我讀了《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后,我意識到自己用錯了方法,想要他們對學習感興趣就得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由衷熱愛,而這本書里的幾種策略正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我的課堂如同枯木逢春充滿活力。
我們常常煩惱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實孩子們本身就有著學習熱情,只是我們沒有辨認出來并且忽視了他們的存在,從而阻礙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我們想要讓學生熱愛學習,就需要幫助孩子們體驗越多的勝利感,孩子們才會更多地自我促動,這樣熱愛學習的初期才能形成了。當你感到學生在體驗對學習的這種熱情時,你就得給予鼓勵和關注,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強。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收益頗豐,它讓我頓悟了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同時也為我走出這困境指出了方向。我們班里一個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她除了自己的名字外,其他的字都不怎么認識,但是她的學習熱情卻很高,自己不會做的就問同學和老師怎么做,直到會為止,一次我當著全班的面夸她的學習態度好,從此她的學習熱情就更高了,她的字也越練越好。只要有這樣的學習熱情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她沒有什么是學不會的。雖然現在她還是趕不上班里的其他同學,但是長此以往我相信她總有一天會趕上甚至是超越其他的同學。
書中說:當您閱讀時請使用文本記錄符號。常言道:“不動筆墨不讀書。”雖然我也常讓我的學生在讀書的時候,用自己的喜歡的符號來記錄自己思考的火花,但是在反饋時,我發現他們不能很快地找出我所要的。其實在你用標記符號做筆記的時候,是你在思考的一個加工過程,你運用的符號越多你所思考的也就越多,你獲得的也就更多。書中讓我收益最多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文本記錄符號,這些記錄符號比起我們以前用的符號要多樣化,而且分得也更加細,在你進行第二次閱讀時,你就能夠迅速、輕松地抓住重點,提取重要的信息。不用再把以前做的記錄符號全都看一遍,只需要去尋找你所需要信息的那種符號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不僅僅節省了時間,更多的是提高你在閱讀時的質量。這些符號的運用,不僅很受學生的歡迎,更為重要的是在進行閱讀反饋時,他們很快就能找到要找的東西。
我是我所任班級的班主任,所以相對于其他的老師來說我的課堂紀律抓得比較嚴,但是上課的時候出現了問題,上課沒有多少人舉手發言,我的課堂好像變成了我一個人的演講會,一節課幾乎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在分飾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來上課,鮮少有學生舉手發言,即使鼓勵他們發言,也都只是那么幾個。不僅僅自己很累,也不能夠促進學生的生成。在教學《我為你驕傲》這一課時,我用小故事《狼來了》導入課文,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學生在學了《我為你驕傲》后,還說如果那個愛說謊的孩子在第一次說謊的時候,能夠像文中那個送報的男孩一樣向為他趕來的農夫道歉,也許當他真正遇到狼的時候,人們就會來幫助他。有人還為《狼來了》這個個故事續寫了一下不同的結尾。這節課是在輕輕松松之中結束的,也是在意猶未盡之中結束的',在下課鈴聲響起時,他們都還不想下課。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認識到教學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這樣不僅僅來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還促進了生的生成,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閱讀興趣高漲,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提供了動力。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許多的事情我們都可以用書中的一些或者是一個策略來進行解決,但是需要記住的是我們要主動對策略進行更改,因為沒有一種策略每次對所有人都有效,我們要找到對你的課堂和學生都有效的策略。這是我讀了這本書后的感悟和收獲,為了我課堂行之有效,也為了我的學生能夠快樂地學到更多的知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讀更多的書,尋找適合我和我的學生的策略,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努力。
讀《深度學習》有感2
最近在給自己訂計劃,列了一頁書單,準備集中閉關一個月讀完。但仔細想想總覺得還缺少什么,動力似乎總沒有期望中那么大。今天又翻出了采銅的《深度學習的藝術》一書,捧著一杯咖啡讀下來,忽然仿佛聽見清明的鐘聲,頭腦也清醒了,那些我應該認真對待的想法,馬上記下來,以免錯過和忘記。
長久以來,我學習的模式都可以說是初始被動的。追究起來,我其實是個特別特別懶的人,而且伴有三分鐘熱度的毛病。大部分的學習,只有在能激發起我的自信心或好奇心的時候,也就是讓我嘗到甜頭或成就感的時候,才會主動去探索,而且這種探索往往也是很機械的,說直白就是奔著甜頭去的,給我糖,我才學(唉,解剖自己好難過)。
這樣的學習的結果是什么呢?就是一堆僵化的知識堆積在角落,慢慢被遺忘,他們不會和我有任何關系,不會刺激到我也不會幫助我,只會在漫漫時間長河中逐步消失,它們就是死知識。我一度認為,學習就是這樣,除了偶爾發瘋時,大部分學習都是機械而死板的。
而在讀過《深度》之后,看到采銅老師講的一種學習的藝術,我才發現,我錯了。
采銅說,學習應該由對問題的探索欲望指引和做動力。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線性的"傳遞——接受".應該問自己,為什么學?為什么記?要將新的知識與自己固有的觀念碰撞、激發、糾纏在一起經過復雜的交互建構過程重新被塑造在你腦海里。就是將自己活埋在知識里,然后再敲打出一個新的自己。
這個觀點對我很有啟發。我開始發現自己原來并沒掌握學習的藝術。只有時在一些零星的點上曾經有一點點觸發,而過后就又因循往日了。"知識是我們主動去偵查、尋覓、狩獵的獵物,而不是我們戰戰兢兢供奉著的或者亦步亦趨跟隨著的對象。"在這個主動性背后,我們必須有顆求學愛學的心,有個端正的意念。要有個過濾裝置,濾掉急躁、功利、虛榮的毒,剩下一個純凈的心地,只想如何認識世界、增進認知、投入實踐。
想起我的一位朋友,她十分喜歡讀書,在閑的時候會寫一些讀書感悟。而她不僅僅寫自己的感想,還補充了許多圍繞這本書的周邊知識,作者年表啦,背后八卦啦,同時代其他人的觀點啦等等,寫得熱鬧又有趣。我想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你在目標周圍篩選出了自己想要的觀點、知識并將之組織進自己的邏輯、自己的生活觀念體系,最后再進行輸出,這些知識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死板教條,而變成為你所用的活的知識,或武器。
學習采銅的文章時,我也在學習他的思維方式。據說感受是天生的,而思維是后天教育的成果,所以我想通過訓練也許自己的邏輯和思辨能力也會有一定提高。他文中說,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經常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1、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我已具備了哪些相關知識?
2、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我又學到了那些新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原有的知識構成了何種補充或挑戰?
3、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這些東西我通過簡單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無法輕易地獲得解答,同時又有價值成為我長期去探索的問題?
我想,這篇文章就是對我曾經的學習方式的挑戰與顛覆,他提出了思考性、主動性的觀點,這些不僅僅可以用于學習知識中,還可以泛化用于學習、認知一切事物的一種方法。無論學帶領團隊還是學換燈泡,都可以做這些思考,來不斷深化自己的體認。我的這篇文章,也是對這四個問題的回答。
對于求學,我還有個問題,就是有時懶惰、無聊的情緒占領大腦時,就提不起精神,也沒有深入探索的動力,這如何破解?這將是我下一步需要通過努力去解決的一個問題。
讀《深度學習》有感3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這是一本理論性極強的書,文中出現了許多概念性的詞語,首先,需要理解的一個關鍵性詞語,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級的社會性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扎實的優秀的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
看到這個解釋,我想起了大學的課程,大學四年,匆匆而過,四年當中上了無數的課,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節課程,老師提前分配任務,自己去搜索信息與材料,課堂上老師交給我們去展示。仔細回想,為什么不是那種老師教授很多知識的課程印象深刻呢?這和深度教學的理念不謀而合,不僅僅是大學,而是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老師不僅僅要停留在知識點的傳遞上,而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后,你腦海里還留下點什么?也就是是說,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如何引發學生的深度學習呢?文中教給我們教師要做的幾件事:1。確定學生自覺發展的“最近發展區”;2。確定通過什么樣的內容來提升、發展學生,即轉化教學內容,提供恰當的“教學材料”;3。幫助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現與建構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具體如何操作呢?我想起了幾年前關于綜合性學習的探索,每到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我都分好小隊,先從隊長那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給隊長先做個簡單的講解與方法指導,剩下的課堂內外時間全部交給小隊成員共同探討,遇到問題,共同商量查找資料,實在不會,可以找我幫忙。提前會給一個星期的時間,過程中每個孩子參與進來,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我相信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孩子們收獲到很多。但這僅僅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牽涉到其他課程具體如何操作,需要下一步繼續探討。
文中在怎樣實現深度學習中,還提到了單元學習活動。這和部編教材的編寫理念非常接近,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是不能僅僅就一篇文章進行,而是要考慮教材的前勾后連,同時要進行教材的整合,要深刻考慮教材的規劃性與整體性,實踐性與多樣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爭取在每堂課都涉及單元整組的內容。
總之,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是個不斷努力的方向。
讀《深度學習》有感4
寒假期間初次拿到劉月霞和郭華老師主編的《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這本書時,便心生疑惑千千問,到底何為深度學習?如何進行深度學習?為什么要開展深度學習?這本書為我解惑答疑,讓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尤其是書中理論和案例相結合,讓我深刻認識到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深度學習的重要性。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體,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深度學習過程著眼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整體理解,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和方法遷移,并有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核心。
1.深度學習是發展素養的學習。什么是核心素養: 20xx年由受教育部委托,由北師大牽頭,提出了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其內涵是:學生接受相應學段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有關。而核心素養的獲得需要深度學習來支撐,因為素養是“個體”在與各種真實情況持續的社會性互動中,不斷解決問題和創生意義的過程中形成的。
深度學習關注的是學生的核心素養,那么核心素養怎么教呢?沒有什么新的道理,既要關注學生的起點,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進去,講出來”,背后的道理是什么?第一,講出來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動機,可以激勵人自主學習。第二,講出來本身就是學習過程,為了講給別人聽,學生必須深度鉆研,這是主動學習。第三,能不能講出來,是檢驗學習效果的辦法,講出來本身也是外顯的思維過程,是互動學習的一種表現,也是深度學習。
2.深度學習是理解性學習。還需要將理解的知識運用于生活,靈活運用知識,進行思考和行動的能力。只有學生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景中應用這些知識,知道在面對新的真實世界的情景時如何調適,修正這些知識,在他們能夠解釋信息、創建模型、解決問題,建立與其化概念和學科及真實世界情境關聯,從而形成理解世界的新方式時,我們才認為,發生了真實的、有深度的學習。
3.深度學習是符合學習科學基本原理的學習。學習了深度學習的產生背景和基本概念,深度學習如何在課堂上真實發生,對我們教學有什么意義呢?
深度學習是對當前一些課堂教學的批判或者校正,是針對表面化學習、膚淺化學習,甚至是虛假學習提出來的。從學習目標來說,一些課堂的學習目標假大空,沒辦法落實,不是真學習的'學習目標,這是一個大問題。從信息加工來講,所謂的深度學習,是指信息加工的深度。學習的過程如何關注學生對信息加工的深度,這也是教學過程需要改進的地方。
所謂深度,指的是觸及事物內部和本質的程度。深度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也被譯為“深層學習”,這是瑞典學者襄爾杰基于學生閱讀的實驗,針對孤立的記憶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識的淺層學習,于1976年首次提出來的關于學習層次的一個概念。倡導深度教學,防止學科知識的淺層化和學生思維的表層化,是學科教學走向核心素養的一個突出表現。
深度學習的課堂是在“學習金字塔”和"建構主義”理論下,對“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深度實踐,它更關注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度和學生學習行為方式的有效度。它不簡單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而是對課堂目標和課堂狀態特別是學生學習狀態的一種客觀的描述。當然,深度學習的前提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同時,深度學習還需要充分利用交互式反饋評價、思維導圖式學習等工具。所有這一切都構成深度學習的要素,都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真正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人格的培養和思維的建構。
讀《深度學習》有感5
如何從英語教學走向核心素養,這學期里在組長的帶領下,我認真學習了《深度思考--走向核心素養》這本書,接下來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感悟。
一、要面向全體學生
要面向全體學生,就要精心設計“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每個學生都有通過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并形成能力的機會。
二、要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
以往的課堂教學表現為只重知識掌握,輕視能力的培養,這種現象必須改變。尤其是中、慢生,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創設成功的機會,減輕心理壓力,引發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
三、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走向核心素養的必備之路。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并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學應切實加強學法指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尤其要指導學生學會“以舊推新,知識遷移”,學會用舊知識去探索新問題,培養其自學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動手嘗試、看書對比例題、綜合思考等主動獲取過程,實現遷移,最后掌握方法,明白算理。
四、要重視培養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創新活動的內容,把握機遇,利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都是進行創新培養的過程。教師可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么?”、“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大膽發表不同見解、質疑,甚至是出錯,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展開思維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愿望,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讀《深度學習》有感6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如此困惑:感覺自己被裹挾在知識的巨流中無所適從,什么也沒有獲得,自己又感覺很疲累。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平時的學習過于隨意,擷取知識的過程太率性,又沒有對知識進行恰當的整合、加工和踐行。為了改善這種事倍功半的低迷學習狀態,我們可以借鑒《深度學習的藝術》中提供的方法:提問、解碼、操練、融合,通過這四種手段的結合運用,深度改善我們的學習質量。
【提問】
深度學習是從正確的發問開始的。沒有疑問,就沒有引力讓我們在浩瀚的學海中探索和追尋。而這就是大多數人只能走馬觀花、涉獵皮毛的弊病所在。
正確的問題是通往知識的橋梁,但是我們該怎樣搭建自己的這座橋呢?在該書中,采銅老師為我們建議了在知識面前應反問自己的如下四個問題。
1.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我已具備了哪些相關的知識?
2.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我又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原有知識構成了何種補充或者挑戰?
3.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且這些東西我通過簡單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無法輕易地獲得解答,同時又有價值成為我長期去探索的問題?
大家可以明顯感受到,如果能夠按部就班回答這四個問題的話,那么我們能夠獲取的知識的數量和體系性都會大幅改善,完全是自己以往憑感覺隨意學習的效果不能企及的。同時,在這四個問題中,我們要尤為重視第四種問題,因為這樣的長程認知挑戰,能夠支撐起我們的好奇心和毅力,讓我們有序地組建自己的知識模塊,從而提高我們知識吸收的效率,為學習的其他步驟提供最佳支持。
【解碼】
即使我們采取了正確獲取知識的方法,如果我們只是淺嘗輒止的話,深度學習也仍舊會變成空談。我們在平時的寫作和交談中肯定會感受過自己思考的無力,比如談到某個話題時,明明自己讀到過相應的案例,結果具體情節忘了一部分;再或者想引用某些書中的論證,卻說不出作者的名字。這些結果都是我們以前浮光掠影的學習方式造成的,我們以為只要了解就好了,所以根本提不上理解。而解碼就是解決這一尷尬,讓我們最大化參研知識的極佳手段。
所謂的解碼,就要像破案一樣,深入洞察本質。我們不僅要看到案發現場的結果,而且要思考案件的本質(比如作案動機,背后糾紛),更要能夠還原兇手的作案過程,了解兇手是怎樣想怎樣做的。而這也就映射了解碼的三個層次:感受結果、了解本質、還原過程。
拿平時的輸入為例,我們之所以看了那么多美劇還說不好英語,看了那么多電影都當不成演員,看了那么多書也成不了作家,無非是因為我們只完成了感受結果這一個步驟而已。更何況,隨著我們健忘的記憶力,這些結果輕易就損失殆盡了。真正的深層解碼,意味著我們不僅能夠當時理解了意思,而且花時間深入思考了其內涵和外延,也就是真正理解了內容的本質。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付出的加深,時間的投入,我們的記憶也自然更深刻。然后再進一步,我們要揣摩劇情到底是如何構思的,文字到底是怎樣安排的,語法到底是怎樣應用的。當我們能夠保證自己下次也能夠產生同意的輸出時,我們才敢真正驕傲地說自己完全理解了內容。
解碼的過程就好比消化吸收的過程,把食物變成身體能夠利用的營養單元,以備身體用于各項生命活動。知識在解碼的過程中被分解成原料,得到更好的儲存,以備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操練】
經過上文對解碼的分析,大家就已經能夠感受到,知識不是拿過來就是自己的,是需要消化的。而消化之后的知識單元需要經過重新整理加工,才能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直接傳遞到我們感官的知識并不是真正屬于我們的,而只有經過建構、表達出來的,才是我們擁有的知識。而這個建構和表達的過程,就是操練。
不同的知識學習模式不同,在競技和表演領域,學習的過程就是操練的過程;而在理論學習領域,操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沒有得到深入挖掘。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常會感覺,看了好久的書結果還什么都不會;平時聽了很多課,感覺還是沒有學到什么。針對理論學習領域的這種缺憾,采銅認為要用操練的意識來提醒自己,即把知識當做技能來學習。而這也就和我們熟悉的,把理論運用于實踐,不謀而合。而具體的實踐方法,書中提供了三種:寫作式操練、游戲式操練、設計式操練、
三種操練均是以某種目的為指引的表達,而在表達的過程中,就要求受試者能夠精準把握相應領域的知識單元,并且在過程中突破自己的盲區,習得新的概念方法,最終以特定的形式滿足某種目的。這些共性就決定了這三種操練的高難度,而這種高難度也就提供了學習者獲得飛躍式進步的渠道。
操練是深入學習的必經之路,也是迅速提升水平的快車道。沒有操練的學習就是無根之木,勢必成果衰微慘淡。
【融合】
能夠運用前三個階段的方法,我們肯定就會在自己的領域斬獲不小的戰績了。但是面對現實生活中復雜的問題、各種生疏偏門的領域,我們還可能會束手無策,因為知識的狹窄會遮蔽我們的眼界,束縛我們的能力。而這個時候,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優勢就顯露出來了。
我們的教育模式讓我們習慣了對知識進行分解和細化,導致我們在專精的過程中忘記了知識間的融會貫通,忽視了整體視角。如果說前三個學習階段可以類比為挑選食物、消化食物、加工食物的話,這個階段就是對食物進行深加工,讓從"解碼"和"操練"過程中得到的知識單元彼此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噴薄新知。而具體的加工手段,就是融合的三種方式:遷移、印證、和互補。
所謂的遷移,就是從A領域的某個知識點得到啟發,轉用到B領域中,得到意外的收獲。這樣的例子已經有很多了,僅僅采銅老師本人就列舉過好幾項:從物理學遷移到醫學、從染料知識遷移到醫學、從折紙藝術遷移到數學等等。而印證的意思是,A領域的a內容和B領域的b內容,彼此相似,孕育出某條原理。比如我之前讀完的《學習之道》,作者便做到了將國際象棋和太極拳的學習方法相印證,總結自己獨特的學習藝術。而互補就更容易理解,即同一議題下,各個領域的觀點相互補充。這就像是進行主題閱讀或者文獻綜述一樣,通過收集互補的知識讓我們收獲對一個領域完整、細膩的領悟。
融合的手法往往是學習高手游刃有余的,他們廣泛涉獵,將知識進行遠距聯接,讓新的想法不斷迸發,從而引領創新,解決技術前沿問題。因此想要在學習的藝術上得到大成,就一定要掌握這項技巧。
【總結】
在我看來,采銅老師總結的四個步驟已經足夠細致了,如果能夠運用有加,相信不僅能夠改善自己的學習效果,還能在過程中體會出超越這四個步驟的深意,從而擴展自己的學習心法,讓自己的學習更得心應手。另外,閱讀原書的時候,的確會因文中的概念密度,以及旁征博引感到敬佩,非常值得學習,所以在此也推薦大家去閱讀這本書。最后,還是希望大家選擇性吸收、迅速有效實踐,從而獲得長足進步。
讀《深度學習》有感7
有幸閱讀了《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一書,對其中一些觀點頗有感受。此書主要介紹了深度學習路線(DELC)7個步驟,其中步驟2預評估與步驟3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相符并共存。
預評估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為了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的深層水平,預評估學生以了解關于標準和目標他們知道什么。倘如教師不了解學生已經懂得了什么,那么他們怎么會知道該從哪里開始教?”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道學生的學習程度,才能更好的教學。“教師探查單元預評估、個人目標預評估以及將學生稱為學習者的預評估(好惡、校內外的興趣、潛力、發展機會)。”這都是能讓教師更好了解學生背景知識的預評估的類型。以幫助教師決定從哪里開始激活先期知識和加工策略。
當對學生進行預評估時,正在告知學生這是在關心他們,更好地了解學生將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有活力、輕松但靈敏的求知欲才是理想的學習狀態。雖然其他情緒狀態也會起作用,但是對課堂授課起作用的`只有非常有限范圍的情緒狀態。”本書中,針對“安全、歸屬、忙碌的環境的特點;積極關系——學生與學生;積極關系一學生與教師”這三種關系進行了關注與研究。“學生需要無威脅、無壓力,同時積極和樂意去學習。”“推動學生使之處于積極的激發的情緒狀態,這樣他們就會在乎學習,從而能幫助他們深切投身到自己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微妙的情緒平衡來順利進行學習,教師做好預評估,與學生一起營造一個積極地學習文化,彼此之間的信任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讀《深度學習》有感8
鐘啟泉教授在《深度學習》這本書中提到“深度學習”的精髓在于培養學生成為“探究者”與“思考者”,而非“記憶者”。讓我難免不引發思考什么是“深度學習”?
因為對深度學習概念的模糊,所以我選擇從第二章節開始了解何為深度學習。
文中通過將“淺層學習”和“深度學習”進行了對比論證。簡單來說“淺層學習”是為了了解事實而深度學習則是有意義的學習。同時也通過對比兩種學習的特征分析出“深度學習”即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鏈接和思考具有整體性,并不是單一的,碎片化的。與之相反淺層學習則較為死板和被動且無目的無意義。那么怎樣達到深度學習呢?我總結了兩個關鍵詞“鏈接”和“反思”。關于“鏈接”我們所學的知識并不是獨立存在的,這就需要我們自主進行學習,將現有知識與以往知識有效鏈接形成有意義的學習。這也是知識結構重建的'過程。再一個是“反思”,學習過程并不是一層不變的,所以要獲得進步學習者的反思在學習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了解了“深度學習”的概念后,第一章節《核心素養與深度學習》和第十章節《深度學習與教師成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的來說,教學過程中僅僅讓學生了解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那這就需要回到“核心素養”是什么的問題上?即一個人終身直面的,問題解決所必備“勝任力”。所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核心素養”是如此重要。
再一個是教師是如何獲得成長的?我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即“反思”。傳統教師教學主要以知識傳遞為主對學生進行輸出,教師僅停留于傳輸知識這一步。若教師想要得到成長“反思”在這一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師需要從實踐中不斷反思自我行為,并獲得經驗和知識進一步的調整并完善自我行為從而促進教師成長。
總的來說,文中對“深度學習”進行了深度剖析,使我更系統的了解了美術教學的知識和對“鏈接知識”的一個認識,希望大家也能在此書中收獲滿滿。
讀《深度學習》有感9
假期里,我認真拜讀了曹培英老師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研究》一書。該書從五個方面對深度學習進行了講解。分別是“深度學習的研究概述”;“深度學習深往何處”;“深度學習路徑及其策略”;“深度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深度學習的關鍵表現與評價”。通過學習讓我真正體會到什么是深度學習,以及在課堂教學中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讓我對深度學習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更加明確。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是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展從具體到抽象、運算與推理、幾何直觀、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等為重點的思維活動,獲得數學核心知識、把握數學的本質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維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形成積極地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逐漸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學習者。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關注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曹培英老師用自己風趣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用實踐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后達成共識,遵循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展示了學生所思、所想、所做。也體現了學生的認知差異,啟發了學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要“讀懂學生,高效對話”
首先要讀懂學生的特點,第二要讀懂學生的'基礎,第三要讀懂學生的需要,第四要讀懂學生的思路,第五要讀懂學生的錯誤,第六就是要讀懂學生的情感。
生動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教學中要不斷去關注學生的的思路、情感、需要。
曹老師提到構建有“深度”的課堂,深度是課堂的創新、亮點,是在常態課基礎上找創新點。亮點是對常態課的一種超越,首先要掌握數學教學的基礎課,也就是去多角度去研究教材,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興趣。
通過學習使自己對怎樣正確解讀教材、解讀學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更加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更好的勝任教育這項工作。“課堂教學,互教互學,心隨課動,情隨心動,課堂上應該是小手高舉,兩眼放光,智慧的碰撞,思維的交鋒”這種靈動的課堂正引領著大家去追求。
“深度的學習”能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課堂要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投入和教學的思考性,要真正讀懂教材,深入的理解教材,而且能根據學生生活經驗來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挑戰性,抓住核心的教學理念,滲透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從而促使學生積極的思考,倡導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思考的學習過程。
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我是這樣做的: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捕捉教學細節,引發認知沖突,讓學生靈活掌握畫圖的策略,充分體驗畫圖的價值所在。
01
捕捉教學細節,探索畫圖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數學教學活動應從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
新課開始,讓學生回顧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帶領學生一起畫長方形。動手的同時,巧妙地提問:要使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增加,你有什么辦法?接著,出示書上例題1:某小學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默讀題目后,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把文字敘述用圖畫的形式表示出來。如何將靜態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學生動態的數學思考?如何在動態的思考中感受畫圖的策略?要關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學生嘗試畫圖。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長增加3米,從而面積增加18平方米”的含義。
通過這一教學環節,激發了學生對畫圖策略的心理需求。
02
加強練習比較,凸顯畫圖策略
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新課展開環節,通過練習比較,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凸顯畫圖策略的重要性。在初步掌握畫圖方法后,學生自主探索練習 1:小營村原來有一個寬20米的長方形浴池,后來因擴建公路,魚池的寬減少了5米,這樣魚池的面積就減少了 150 平方米,現在魚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經歷了畫圖、討論、合作、交流、展示,通過比較,得到啟發:僅僅從文字上看,這道題很難解決,但通過畫圖,可以清晰地看出長或寬增加與增加面積之間的關系,從而分別求出原來的長和寬再解決面積問題。于是,讓學生對以上習題進行系統比較,要求學生想一想:練習題與例題在畫圖時有什么不同?通過畫圖來要求學生想一想:與例題在畫圖時有什么不同?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有了哪些體會?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表述問題的各種信息,喚起學生內在的畫圖需要,通過操作與思考,觀察與比較,分析與推理,從嘗試畫圖到充分體驗畫圖作為策略的作用所在,幫助學生感悟數學知識,提煉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03
引發認知沖突,體驗畫圖價值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學生的內部認知結構中,剛剛獲取若干知識點與整個系統的聯系往往只處于松散狀態,在這些新知識點(群)之間并未形成有效聯通。只有通過互動交流、知識碰撞,引發出能暴露問題本質的各種信息數據,再由學生自主完成信息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把問題的本質反映出來,才能實現知識點(群)之間的聯通。新課練習部分,設計了富有層次性的練習,不斷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點的溝通與聯系,讓學生充分體驗畫圖的價值所在。尊重學生的畫圖經驗,從提出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反思解題活動,利用問題的挑戰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問題解決中,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適時滲透“數形結合”“變與不變”“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不斷體驗畫圖策略的重要價值,提升了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是一個學生自我建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應學會知識,學會思考,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和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維。如何讓孩子的數學學習不是浮于淺表的、機械模仿的,而是真正能落到實處,觸及孩子思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需要深度學習:小學數學的知識就像一片枝繁葉茂的森林,想讓學生了解這片森林的美,就要駐足仔細觀察,深入了解每一片枝葉,只有讓孩子們進行深度學習,才能真正領略數學的魅力。
通過本次學習,讓我對深度學習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對接下來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進行深度學習的研究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也讓我意識到在學中教,在做中教的重要性。將小學數學融入深度學習,我們也可以引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讓我們一起努力!
讀《深度學習》有感10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是深度學習教學改進叢書的一本,20xx年3月第一次出版,是一本數學學科教學指南,通俗易懂,對一線教師實施深度學習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參照。
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展以從具體到抽象、運算與推理、幾何直觀、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等為重點的思維活動,獲得數學核心知識,把握數學的本質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維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逐漸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學習者。
那么深度學習實施的策略有哪些策略呢?
1、選擇核心內容進行整體分析。
小學數學核心內容包括數的認識、符號的認識、數的運算、數量關系、圖形的認識、圖形的度量、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等。每一個核心內容群,還可以分解為若干個小的核心內容。核心內容的教學設計是解決一類問題,而不是一個問題,所以在進行教學前,需要進行單元整體分析。第一是對學科內容本質的分析,包括該內容的知識與技能,知識之間的聯系,相關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第二是對該內容的學情分析:即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該內容的基礎與準備,可能的困惑與問題。對這個單元的分析,以少量主題的深度覆蓋代替多數簡單的題。形成單元整體目標:知識,技能,方法,核心素養。
2、設計問題情境引起認知沖突
有效的問題情境應該是貫穿始終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類型---
現實的情境:1、平時用的最多的是數學化的情境,把現實的數學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揚子三小到新街口的時間這樣的叫數學化的問題;還有一種叫裸情境,情境接近原始的故事,比如甲乙丙丁吃飯的故事,故事里蘊涵著一些數量、信息、數學的情境(奇數偶數、正方體展開圖)。有效問題情境的特征:圍繞核心內容、基于數學本質的分析,如:小數除法本質就是余下的不夠分還要化到更小的單位繼續分,四袋牛奶12元,每袋多少錢?如果買4贈1,每袋多少錢?高一級單位不夠除,把1個1變成10個0.1,把這些弄透了,學生遇到其他的小數除法就會了。前概念就是學生現有的水平,就是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位置,就是學生去同化或順應的基礎。前概念與這個知識直接相關的,而又與這個知識不完全一樣或者和這個知識有沖突的情境。
一節課需要幾個引發探究與思考的大問題,大問題就是讓學生深度思考,大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會派生出若干個小問題,有的是課堂隨機生成的,歸根揭底就是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這里的大問題即學歷案設計中要求思考的教學目標。
3、圍繞核心目標開展深度探究
圍繞學習內容的數學本質經歷學習過程與方法(發現、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回到數概念,從特殊到一般)
合作學習不是教學本質,形式不能作為判斷一節課好壞的標準,關鍵看合作干什么?解決什么問題?某種情況下獨立思考更重要,關鍵問題是不是學生在思考,是不是在深度思考?
4、針對學習目標開展持續性評價。
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狀況的了解;二是對學習過程的檢測與調控。深度學習過程中評價可能隨時發生,更多的是形成性評價,評價的形式也是多樣的。
評價引起學生的元認知,幫助學生記得學習的目標,監控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反思和調控學習的進程,使得學習不斷深入,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評價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我們的問題解決了嗎?”“還有問題嗎?”也可以用紙筆測驗的方式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檢驗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回顧我的教學經歷,仔細回味“深度學習”的含義,才愕然發現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曾經“善意”或者“無意”地剝奪了學生很多權利。學生的深度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形式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深挖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的缺失原因,就要從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和內涵中入手。當然,參差不齊的家庭教育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也嚴重地影響著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但最主要的是我們要從數學課堂上進行根本的改變。
讀《深度學習》有感11
不得不說,一開始,這本書的題目,以及內容中不少生澀的術語令我望而生畏。逐漸深入后,發現內容條理很是明晰。作者實際上就是在講:學生學習時要知道學習目標,要知道學到了哪里,知道自己學的程度如何,還要能學著給自己“診斷”,能及時而有效地調整學習方向。作者的目的,就是想教老師,如何培養一般學生這些學習能力,這也讓我認識到,相比于教師教學策略,我們更應看中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策略。只有讓每個學生學會如何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學習效果才會產生質變,并遷移運用到各類學科中去。正如書的簡介中所說:“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教會學生數學、閱讀、科學或其他任何科目,而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書中有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其實我憑借平時的教學經驗略知一二。如,認知學習技能中的“創建和使用筆記和圖表”,元認知學習技能的“計劃任務”等。只是,我尚且還沒有能力細細地將它們羅列、歸納過,以至于有時候,就這么錯過了一些培養的機會。而這本書里,結合真實案例,對那些可見學習策略進行分類,并提出了明確的培養的方法。如果能將它們有計劃地應用到教學中去,相信可以避免一些教學中的錯誤,同時也幫助很多孩子。舉個例子,關于“評估能力”,無論是什么水平層次的學生,都需要培養他們正確的評估能力。對于平時學習中出錯較多或反應較慢的孩子,有時候我雖然不是故意而為之,但會不由地把ta的表現視為能力缺陷。或許,ta僅僅是稍微卡殼了一下,我卻把這當成是愚蠢的表現,導致學生的評估能力產生了偏差,讓ta認為自己只要第一次嘗試沒有成功,這件事就是失敗了。其實,如果一件事第一次就做成了,那僅僅表示這件事給自己帶來的挑戰性還遠遠不夠。對于優秀的孩子來說,這同樣需要重視,只關注對成績的評估,那么ta的成就僅停留在“穩定”層面,只有具有正確評估能力的孩子才會更有韌性,更有面對挫折的勇氣,更能迎接高難度的挑戰,走得更遠。
孩子學習差,多數家長以為是孩子不聰明,學得不認真。了解過本書的'內容之后,就會明白,學習要好,最重要的是學生有自己的目標,了解自己的水平,能找出與他人的差距,并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縮小這個差距,在這個過程中,還要知道如何和別人交流,如何反饋,如何調整工具和方法……我認為,家長也可以讀這本書,雖然書上的方法主要講給老師,但換一個角度看,作為家長,了解到書中的觀點與方法之后,對于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提升,會有更加明確的方向。
實際上,有那么一部分人,從小學到高中甚至畢業,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學習,學習者們著實迫切需要一些正確的學習策略,來幫助更好地完成各階段的學業任務。
讀《深度學習》有感12
深度學習一共有7個步驟:設計標準與課程、預評估、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深度加工知識和評價學生的學習。其中“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這一點,我很有感觸。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對于一個知識的學習,基礎性的東西肯定容易掌握,但是想要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達到深度學習的狀態,還需要教師在前期做一些鋪墊,這些鋪墊的內容能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以及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關聯起來的。因為學生們的背景知識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還需要用多種方法來預備與激活學生的先期知識,可以用提問和討論來激活先期知識:“我為什么需要學習這個呢?這一概念或技能現在和未來對我會有何幫助呢?這與我已經學過的東西有何關聯呢?”通過提問,學生還可以學習他人的經驗,與同伴交流討論。
其中的DELC步驟3: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印象很深:如何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重要。學生需要微妙的情緒平衡來順利地進行學習。如果學生有活力、輕松但靈敏的求知欲,這才是理想的學習狀態。學生處于積極的激發的情緒狀態,他們才會深切地投入到自身的學習中去。這種情緒一方面是學生自己創造的,但是教師的積極營造會起更大的作用。對于整個班級,教師需要做營造,對于個體的學生,教師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在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等等之后,在課堂上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果讓一個沒有準備好的學生回答問題,那只會讓他困窘,從而引發怨恨的情緒,在課堂中,他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就被很大地削弱了。
在課堂中多讓學生合作學習,多用積極表揚鼓勵。課堂中加入一些活躍氣氛的小游戲、笑話,都會對學生的深度學習、思考有幫助。
讀《深度學習》有感13
時代變化使得教育也要隨之改革,深度學習成為現代教育變革的必然選擇。《深度學習 ——走向核心素養》一書中有很多的案例,典型且符合教學的實際,也順應了當下雙減政策的新要求。這些案例與較為宏觀的話語比較起來,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納,也能夠更好地作為例子去指導教學實踐。
1、什么是深度學習?
閱讀完本書后,我有了一個大致準確的理解,即教師引導學生去學習、研究、理解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在全身心參與與探索的過程中,進行有意義學習,形成積極態度和正確價值觀等。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同時這一過程也是困難的、有挑戰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探索和實踐,去不斷地接近這樣一種理想的育人狀態。
2、如何引導深度學習?
作為教師,我更加關注教師應該如何引導深度學習。在讀本書之前,我就知道教學是要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學會思考、學會知識的建構、學會運用所學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機械的記憶、背誦。但從我們小時候就開始的一種類似應試教育的模式會讓思維局限住,從而“眼高手低”,空懷符合教育改革的理論和想法,卻不知道如何實踐與探索。讀完這本書,我能夠更加具體地了解深度學習的運用和引導,需要建立師生間的新型學習伙伴關系,構建深度學習任務、良好運用數字化資源和工具,精心設計教學材料等,幫助學生探索自身優勢,通過深度學習去獲得自己的精彩人生。
3、如何理解并運用深度學習?
聯系數學教學,我較為深刻地理解了書中所講的深度學習的特征,同時在實際教學中去運用。首先是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地去挖掘教學內容的實際運用和實際意義,聯系實際去進行課堂教學,引起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相互聯系和轉化,例如認識數學的線無粗細、圖形的運用和比較等,從而去建立新的概念、結構,易于學生的理解。
其次是活動與體驗,我更多地想到的`是引導學生去探索問題的解決方式。根據自身經驗,在積累了一部分知識后,對于即將接受的新問題的思路方法,需要自己去真正思考、學會操作,才能夠真正的掌握,空看教師的講解、操作是遠遠不夠的,這容易導致學生在講解時聽得明白,自己碰到時無措的情況。
之后是本質與變式,數學上例如一些簡單的知識點需要學生理解透,這些往往蘊含著一類數學問題的本質,就像一位數學老師曾經命題講題時的“1”的本質,以一個結果為中心知識點,我們可以衍生出很多相關的結論和解題方法。理解、分辨本質與非本質的過程就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加工過程,理解后再接觸變式,求解方法也是萬般不離其宗,這同時是對學生思維和價值觀的一種磨練。
有關深度學習的概念、實現、推進的要求等,都需要不斷地研究,特別是一些教學案例,通過優秀教師的探索與實踐,我會繼續去領會如何在教學中去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讀《深度學習》有感14
閱讀了一些關于深度學習的文章,讓我對深度學習有所了解,所謂深度學習,是一種以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發展為目的的學習,它不僅強調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知識整合和意義聯接的學習內容、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還強調學生高階思維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深度學習不僅關注學習結果,也重視學習狀態和學習過程。鑒于以上認識,本研究認為,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是指學習者以高階思維的發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
那么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如何實現深度教學呢?深度的教學氛圍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興趣與智力潛質,立足學生發展,創設教學環境。首先,教師應重視文化教學,打造文化氛圍。要讓學生愛上英語,就要”讓學生知道英語這門語言是美的,英語是可以欣賞的'”,“知道英語的起源,了解世界的知識”。通過文化課堂,感受文化魅力,驅動學生學習英語。其次,開放課堂,營造開闊的教學時空。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因時、因地制宜,創設語言環境,營造校園英語氛圍,這既彌補了課時,也延展了課堂。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生活運用;作為一種文化,其作用在于讓學生通過文化學習尋求到個人意義或現實意義。深度的教學內容應致力于生活的回歸,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系,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的資源,拓展生活化的教學空間。
英語教學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又不能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教學過程應該具有其組織邏輯及教學意義,否則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只是淺層次的教學。首先,英語教學要超越教學形式的簡單組合,教師應給學生建立起英語知識的結構框架,“把學生帶進一定的教學邏輯中”。通過了解教學邏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建立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其次,從長遠看,游戲僅是英語學習的“催化劑”,而非“防腐劑”。我們應挖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以內在動力來保障教學過程活力。
課堂評價的作用在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反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但泛濫的評價弱化了評價的功能,其效果也適得其反。深度的教學評價應以學生個體的發展水平作為評價標準。在知識評價上,要考慮學生個體的英語學力水平,以學生取得的進步為基準。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要考慮學生個性差異,同時注意學生情感態度的真實性、層級性。課堂評價才能發揮其價值功能,提升學生學習效能,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與個性的發展。
讀《深度學習》有感15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年長而睿智的老者對話,觀歷史變遷,嘆歲月亙古。初次與《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相識,是在劉秀艷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同讀共研”活動中,那時候我還沒有這本書,只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聆聽名師解讀,對核心素養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這個寒假我靜下心來閱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才發現書中提出的理論為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行動指南。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都很高,如何引領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參與,從而獲得發展,體驗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就成為擺在老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成為老師們茶余飯后經常談論一個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通過閱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總觀全書,我將內容歸納為以下四部分:
一、為什么要推進深度學習。
二、什么是深度學習。
三、怎樣實現深度學習。
四、怎樣推進深度學習。
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與學習主題的策略以及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單元學習主題的選選擇、單元學習目標的確定、單元學習活動的設計以及持續評價的開展,最后結合具體實例展示了如何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詳盡的介紹為老師們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提供了借鑒與指引。
讀完這本書,再回憶自己的教學設計就會發現自己的課堂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太多。以《認識人民幣》為例,以前的教學過程中總覺得教學1分、2分和5分這種已經停止流通的小面值貨幣時存在很多的困難,但在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中,卻以“貨幣與我們"這樣一個主題進行設計,不僅可以將目前流行的小面值貨幣包含在學習內容中,也把那些已經不流通的貨幣,甚至是其他國家的貨幣引入歷史的回顧,不但解決了我以前遇到的難題,也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提高了學生對貨幣的意義及它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的認識。這樣打破原有的以人民幣知識為線索的課程,以單元主題的形式重組課程內容使學生的視野更寬,思考更深,學習與探究的空間更廣。深度學習點燃了我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讀完之后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通過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觸及學生的心靈。教學若不能打動人心,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就不能活躍,而深度學習的“深”,是這樣的“深”,它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及學習過程與方式的精心設計溝通已有知識與新知之間的聯系,實現知識的遷移,然后達到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深度學習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靈里。
奧蘇泊爾曾指出:“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路人,所以在制定學習目標時需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習內容要達到的這些目標需要哪些活動來轉化,學生如何以學習主體的方式開展深度學習。聽起來復雜又繁瑣的過程,在本書中作者卻以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深度學習教學案例給出了明確又具體的指導,看過案例之后對書中的闡述恍然大悟,原來深度學習中的諸多環節在實際操作中是這樣的展現的。反思自己的以前的教學設計,雖然努力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沒有讀懂學生又如何實現有靈魂的教學。
讀過此書,讓我在閱讀的道路上進步了一點,對自己有了重新定位,更鞭策我努力提高專業素養、努力成長。在教學中,能做到對所有知識的處理都得心應手很難,但只要我們善于學習借鑒,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這片園地里!愿我們都能夠“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在教學的旅途中一路學習,一路成長!
【讀《深度學習》有感】相關文章: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01-09
讀《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研究》有感04-09
【熱】《深度學習》讀書心得05-15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15篇[必備]05-15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實用[15篇]05-15
《學歷案與深度學習》學習心得體會08-05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讀后感12-21
數學深度學習培訓心得(通用26篇)07-21
讀深度工作有感(通用11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