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讀書心得實用[28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深度學習》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
歷史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各行各業都在飛速變化,只有教育固執的堅持著原有的狀態,盡管與生產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卻固守著幾百年前的樣子,不管政策上怎么寫,講話中怎么說,專家學者怎么論述,就我開始上小學到今天的教育來看,是沒有明顯變化的。可能有人會說今天的教育有了很大變化,原來是土臺子、木桌子,現在用的是塑料桌子;原來用的是粉筆和黑板,現在用的是電子白板和PPT;原來是爐渣操場,現在是塑膠跑道。誠然,教育的硬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新瓶裝老酒,內容卻沒有變化,方式沒有變化,孩子的不適應也沒有發生變化,甚至更糟糕。
當下,如果采訪一下,大家對于教育是否滿意,大部分人是不滿意的,不管孩子的成績好壞,不管最后考取了什么樣的大學。但是,如果深入問一下,愿意從我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一些改變,以引領教育的變革,極少有人會愿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對每個人來說,變革所代表的風險比“內卷”要大多了。內卷很殘酷,但是相對來說比較保險。當升學評價機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不卷可能會付出一定代價。但是從長遠來看,卷所付出的代價更大。因為卷這個行為把方法目標化了,把人工具化了,是一種畸形的教育狀態。畸形的教育,再怎么表面繁榮,最終不可能結出好瓜,近年來自殺率,抑郁率,師生暴力沖突事件頻發,就是很好的證明。如果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沒有完善的人格,即使分數再高,名次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帶著這樣的對教育的探索方向,我一直在實踐中和閱讀中進行探索,《深度學習》這本書正是這樣的探索途中偶遇的一本書。本書作者選取了8所典型的教改高中學校進行了深度調研,并對各校的改革進行了深度分析,揭示教育規律,引領教改方向。雖然講的是美國教育,對中國的借鑒意義也非常重大。雖然講的是高中教育,對學前教育也有很強的`警示意義。8所學校的改革理念對于教師專業發展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剛開始沒打算深度閱讀這本書,當我翻閱兩章后感覺非常適合與幼兒園老師共讀。一是本書的教育理念先進,符合現代社會對人的培養需求;二是這本書通過對8所學校的改革案例進行調查分析,夾敘夾議,高度很高,難度不大,讀起來沒有艱深晦澀的感覺,舒適性很強。同時因為“每周一千字成長小組”中“每周一本書”都是各自閱讀的,不利于形成共同的精神空間。我就嘗試著發起了這本書的共讀。經過兩次小組研討和兩次大組研討,初步看出這本書已經引起很多老師的共鳴,也相信會進而改變老師的教育行為。
今年的閱讀雖沒有刻意規劃,但卻一脈相承,都是在創新、思維這一范圍,如《精彩觀念的誕生》《終身幼兒園》《我們如何思維》《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和問題》以及教育改革主題的紀錄片《極有可能成功》,在理念上都是一致的。
真心希望能夠通過閱讀和反思,讓自己的教育視野更開闊,教育思考更深刻,教育改革更堅定。也非常期待能夠通過閱讀分享能夠尋到更多在教育理念上“尺碼相同”的人,一起攜手前行,不用“孤單走暗巷”。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
本書是“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研究與實驗成果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它有五個特點:
以核心素養為指導
2.力求通俗易懂
3.緊扣時代前沿
4.基于我國課改實踐經驗
5.面向問題解決。
我主要是對第二講由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撰寫的“什么是深度學習”,比較感興趣,也深受啟發。
深度學習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是個新詞但不是新東西。是為了克服和避免當前教學中的死記硬背、機械記憶、題海戰術等問題而出現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書中也承認機械學習(背乘法口訣、練習寫字等)帶來了一些好處,它能為更高級的教學帶來便利,但僅僅只有機械學習是有害的,因為它讓學生放棄了思考。同時,書中講深度學習不等于自學,它是“真教學”,就是教學該有的樣子。
書中關于深度學習的定義,我以一個美術教師的角度進行解讀與發散:深度學習中的美術教師既是教師也是活動的組織者,圍繞美術核心素養,根據學生的水平展開有挑戰性的主題活動。學生不是獨立學習,而是在有組織的活動中成為教學主體,既能獨立思考也能協同作業,能夠在與他人交流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觀點、欣賞他人的作品。學生在整個美術課堂中體驗過程與成功,所有學生都能有所發展。其中“活動與體驗”在所有內容的美術教學中都是核心。
書中例舉謝冕談及的詩歌欣賞者的“活動與體驗”來理解教學中的“活動與體驗”。謝冕所說的“再創造”“再經歷”“再體驗”就是把“詩人由繁復的生活現象加以高度精煉的東西,還原到它原先的狀態中去。”通過“還原”“泡”,使學生還能夠再次經歷、再次體驗。這樣的經驗與體驗是與學生已有經驗相關的,提升和發展的也一定是自己的經驗和體驗。
所以我覺得在深度學習中,一個美術老師不僅只是一位教師,而且是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是學生的`陪伴者、傾聽者等等。深度學習中教師、學生、知識、情感等都是密切相關且動態發展的。“教書”與“育人”不再是分離的,而是有機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活動則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活動。在深度學習中雖然學生是主體,但老師的作用更大,所以在未來的學習中,如何成為一個“會深度學習”且會“教深度學習”的老師,將會是我長期的課題。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3
今天我想分享的書籍是鐘啟泉教授所著的《深度學習》,希望在了解到如何深度學習之后,能更好地進行深度思考。在閱讀本書部分章節后,我了解到深度學習要達到的教育目的不僅是跨學科邊界的跨界學習,而是成為探究者、思考者而非記憶者。
學校教育將向著“可持續發展”新的教育原理過渡,將學校教育的原理由“知識論”轉向“素養論”。這無疑是任重道遠的,對社會環境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能力有了新的考驗。
書中第一章講到新的學習觀——知識以原有的經驗為框架,通過在不同情境的反復運用,來體悟知識和情境。以及在學習本質的方面有三種共識:第一種是既有的知識,只有通過運用既有的知識展開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第二種是具體境脈情境學習和真實性學習,解決現實問題時,需要各科知識與技能的組合達到真實性學習。第三種是從能力歸因轉變為努力歸因,轉變兒童學習的心態。
在第一章的結尾還談到深度學習需要社會性且有包容性的學習環境,我認為這種學習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有義務去維護的。這種學習環境的養成需要多個方面,首先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應當積極的促進組織化的系統學習,同樣教師應當重視學習者的動機與情感,關注到每一個學習者的差異,讓他們合理地在共享的教育與文化框架下協同學習,教學內容要整合跨學科的知識,在評價方面,做到“形成性評價”。
深度學習旨在讓學習者能動的參與教學,培育包括了認知性、倫理性、社會性能力以及教養、知識、體驗在內的通用能力,它并不是教授固有知識,而是從揭示問題開始的,它超越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在閱讀了這本書之后讓我對深度學習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爭取以“深度學習”的方式要求自我。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4
一本書圍繞深度學習展開探討,共分為十章,從核心素養到深度學習概念本體,再至實踐案例,較為系統全面。
深度學習著眼于學生“怎樣進行學習”,強調學習的焦點在于如何使得學生學會學習、思考與創造,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面對的問題,旨在培育學生成為“探究者”與“思考者”,而非“記憶者”,關注學生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的提出引起了傳統教育的質變,對傳統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沖擊和影響,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核心素養與深度學習息息相關、相輔相成。
那么,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其一,設計研究性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科學習思維;其二,組織合作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其三,巧用多媒體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四,啟動鑒賞程序,滲透美育思想;其五,延伸生活實踐,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我們倡導“有效教學”,深度學習便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構建深度學習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5
鐘啟泉教授在《深度學習》這本書中提到“深度學習”的精髓在于培養學生成為“探究者”與“思考者”,而非“記憶者”。讓我難免不引發思考什么是“深度學習”?
因為對深度學習概念的模糊,所以我選擇從第二章節開始了解何為深度學習。
文中通過將“淺層學習”和“深度學習”進行了對比論證。簡單來說“淺層學習”是為了了解事實而深度學習則是有意義的學習。同時也通過對比兩種學習的特征分析出“深度學習”即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鏈接和思考具有整體性,并不是單一的,碎片化的。與之相反淺層學習則較為死板和被動且無目的無意義。那么怎樣達到深度學習呢?我總結了兩個關鍵詞“鏈接”和“反思”。關于“鏈接”我們所學的知識并不是獨立存在的,這就需要我們自主進行學習,將現有知識與以往知識有效鏈接形成有意義的學習。這也是知識結構重建的過程。再一個是“反思”,學習過程并不是一層不變的,所以要獲得進步學習者的.反思在學習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了解了“深度學習”的概念后,第一章節《核心素養與深度學習》和第十章節《深度學習與教師成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的來說,教學過程中僅僅讓學生了解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那這就需要回到“核心素養”是什么的問題上?即一個人終身直面的,問題解決所必備“勝任力”。所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核心素養”是如此重要。
再一個是教師是如何獲得成長的?我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即“反思”。傳統教師教學主要以知識傳遞為主對學生進行輸出,教師僅停留于傳輸知識這一步。若教師想要得到成長“反思”在這一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師需要從實踐中不斷反思自我行為,并獲得經驗和知識進一步的調整并完善自我行為從而促進教師成長。
總的來說,文中對“深度學習”進行了深度剖析,使我更系統的了解了美術教學的知識和對“鏈接知識”的一個認識,希望大家也能在此書中收獲滿滿。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6
深度學習指向的是學生的真實性學習,是學生學過之后還能記住,并運用于現實生活的能力或者素養;它指向的也是現在我們所提倡的“核心素養”和“如何培養人”的問題。從引言可以看出,作者認為課堂教學是由“同客體相遇與對話”“同他者相遇與對話”“同自已相遇與對話”組成的,這也是他整本書的重點之一——“對話性”。從第二章的《“深度學習”的三個視點》又補充到“主體性學習”“協同性學習”兩點。
結合文章,我覺得深度學習的關鍵詞就是“聯系”——學生與教師、同伴、知識、自己緊密聯系在一起;“情境”——處在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才能連接已有經驗和新的知識;“反思”——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和確認,培養元認知;“主動”——學生以自己的需求為主導進行的學習活動才是有意義的;“對話”——與人交流中學會分享與尊重;“體驗”——學生對學習過程中的切身體會才會有深刻印象,才能儲存在長期記憶當中。
關于教師。作者認為深度學習中的教師應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成為有多種角色的教師。例如書中所說的“學的專家”“反思性實踐家”等等。“反思性實踐家”的教師不是以“教授”為中心,而是以“學習”的設計與反思為中心。
關于“教學研討”。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觀點:教學研討的'關鍵在于如何“在反思中加深反思”。通常我們在觀摩了一節課程之后,討論的焦點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而作者認為應該聚焦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對于研討會的氛圍也作出了一定的總結:觀摩者不能一味地批判執教者,也不要壟斷發言機會。觀摩者應該把立足點置于通過教學觀摩來創造明日的教學,生成能夠體現出“學習共同體”創造的“學習場”。
這個觀點我覺得很有意義。意味著即使是老師的觀摩會,其重點也應該是學生,而我們現在往往誤解了教學研討會的意義,將重點放在教師的技藝上面。但這里不是說不重視教師的教學技術,因為教師與學生是教學相長的,學生的進步也一定會促進教師的技藝。現在有些學校已經逐漸落實了研討會的重點在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非常好的趨勢。
在深度學習中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廣博的知識底蘊還要有不斷獲取信息的各種手段等等。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教師要自己先學會深度學習才能更好地教會給學生。就像笛卡爾說的:“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絕不把它當成真的。”總之,只有教師真正認識理解了的東西才有可能完完整整的傳遞給學生。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7
閱讀了一些關于深度學習的文章,讓我對深度學習有所了解,所謂深度學習,是一種以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發展為目的的學習,它不僅強調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知識整合和意義聯接的學習內容、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還強調學生高階思維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深度學習不僅關注學習結果,也重視學習狀態和學習過程。鑒于以上認識,本研究認為,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是指學習者以高階思維的發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
那么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如何實現深度教學呢?深度的教學氛圍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興趣與智力潛質,立足學生發展,創設教學環境。首先,教師應重視文化教學,打造文化氛圍。要讓學生愛上英語,就要”讓學生知道英語這門語言是美的,英語是可以欣賞的”,“知道英語的起源,了解世界的知識”。通過文化課堂,感受文化魅力,驅動學生學習英語。其次,開放課堂,營造開闊的教學時空。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因時、因地制宜,創設語言環境,營造校園英語氛圍,這既彌補了課時,也延展了課堂。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生活運用;作為一種文化,其作用在于讓學生通過文化學習尋求到個人意義或現實意義。深度的教學內容應致力于生活的回歸,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系,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的資源,拓展生活化的教學空間。
英語教學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又不能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教學過程應該具有其組織邏輯及教學意義,否則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只是淺層次的教學。首先,英語教學要超越教學形式的簡單組合,教師應給學生建立起英語知識的結構框架,“把學生帶進一定的教學邏輯中”。通過了解教學邏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建立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其次,從長遠看,游戲僅是英語學習的“催化劑”,而非“防腐劑”。我們應挖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以內在動力來保障教學過程活力。
課堂評價的作用在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反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但泛濫的評價弱化了評價的功能,其效果也適得其反。深度的教學評價應以學生個體的發展水平作為評價標準。在知識評價上,要考慮學生個體的英語學力水平,以學生取得的進步為基準。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要考慮學生個性差異,同時注意學生情感態度的真實性、層級性。課堂評價才能發揮其價值功能,提升學生學習效能,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與個性的發展。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8
什么是“深度學習”?作為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深度學習”的教學?常見的實用工具有很多,“思維工具”具體又可以化為什么?本書《為深度學習而教》——促進學生參與意義構建的思維工具,給予了我醍醐灌頂的引導。
暑假期間,在后知教育魏智淵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展了六期關于本書的共讀、章節梳理、疑難提問、魏老師解答等一系列活動,為打開思維的寬度和深度都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對于以后的教學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和新的架構。
本書的作者西爾維與他人共同開發了“高效思維課堂”項目,旨在幫助每一個學生取得成功。這本書里,我們能夠感受到“理解為先教學”和“高效思維課堂”兩種教學理念的有機融合。
通過本書的閱讀,學習了7種促進深度學習的思維技能,如概念化、做筆記、做總結、比較、預測、假設等。可以了解近40種有效組織課堂學習的工具和策略,如概念定義地圖、窗口式筆記、思維網圖、閱讀立場、詞匯可視化等。
身為一線教師,想要做好深度學習,就要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學習任務、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對于語文學科來說,閱讀在整個中考中可謂是重中之重,因此,將本書中的第五章“閱讀理解”詳細地敘說自身的感悟。
本章的重點是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這三個階段來理解文本,建構意義。
具有高水平閱讀能力的讀者打開文本會對其進行大致的預覽,為深度及高效的閱讀文本做好充足的準備,所以就要使學生進行“加強預覽”。加強預覽由五個“p”組成,學生要特別注意第一個“p”,即“尋找線索”。在瀏覽文本時,學生要學會尋找重要信息。
比如,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新聞單元,應該指導學生尋找特定的'要點,五個“w”和一個“H”。在引導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重新回顧自己之前對文本的預覽,來檢視自己在閱讀前的想法和預測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尋寶游戲”找到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并在文本中找到所有支持這個信息的支持點。除此之外,還要表明閱讀立場,幫助學生理解閱讀立場的目的和價值,一旦提出了與立場相關的問題,就可以要求學生解釋他們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這樣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新時代下的老師必須借助“閱讀”這艘大船才能揚帆遠航。
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認為:深度學習要“深”在人的心靈里,要“深”在系統結構中,“深”在教學規律中,“深”在精神境界上。唯有知識的深度生長和心靈的觸動能深入人心,能使教育的果實生根發芽。只有將教師深度地教和學生深度地學有機結合、融合起來,真正讓學生感悟語文知識的本質,才能讓學生的語文的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9
深度學習一共有7個步驟:設計標準與課程、預評估、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深度加工知識和評價學生的學習。其中“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這一點,我很有感觸。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對于一個知識的學習,基礎性的東西肯定容易掌握,但是想要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達到深度學習的狀態,還需要教師在前期做一些鋪墊,這些鋪墊的內容能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以及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關聯起來的。因為學生們的背景知識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還需要用多種方法來預備與激活學生的先期知識,可以用提問和討論來激活先期知識:“我為什么需要學習這個呢?這一概念或技能現在和未來對我會有何幫助呢?這與我已經學過的東西有何關聯呢?”通過提問,學生還可以學習他人的經驗,與同伴交流討論。
其中的DELC步驟3: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印象很深:如何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重要。學生需要微妙的情緒平衡來順利地進行學習。如果學生有活力、輕松但靈敏的求知欲,這才是理想的學習狀態。學生處于積極的激發的情緒狀態,他們才會深切地投入到自身的學習中去。這種情緒一方面是學生自己創造的,但是教師的積極營造會起更大的作用。對于整個班級,教師需要做營造,對于個體的學生,教師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在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等等之后,在課堂上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果讓一個沒有準備好的學生回答問題,那只會讓他困窘,從而引發怨恨的情緒,在課堂中,他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就被很大地削弱了。
在課堂中多讓學生合作學習,多用積極表揚鼓勵。課堂中加入一些活躍氣氛的小游戲、笑話,都會對學生的深度學習、思考有幫助。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0
不得不說,一開始,這本書的題目,以及內容中不少生澀的術語令我望而生畏。逐漸深入后,發現內容條理很是明晰。作者實際上就是在講:學生學習時要知道學習目標,要知道學到了哪里,知道自己學的程度如何,還要能學著給自己“診斷”,能及時而有效地調整學習方向。作者的目的,就是想教老師,如何培養一般學生這些學習能力,這也讓我認識到,相比于教師教學策略,我們更應看中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策略。只有讓每個學生學會如何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學習效果才會產生質變,并遷移運用到各類學科中去。正如書的簡介中所說:“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教會學生數學、閱讀、科學或其他任何科目,而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書中有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其實我憑借平時的教學經驗略知一二。如,認知學習技能中的“創建和使用筆記和圖表”,元認知學習技能的“計劃任務”等。只是,我尚且還沒有能力細細地將它們羅列、歸納過,以至于有時候,就這么錯過了一些培養的機會。而這本書里,結合真實案例,對那些可見學習策略進行分類,并提出了明確的培養的方法。如果能將它們有計劃地應用到教學中去,相信可以避免一些教學中的錯誤,同時也幫助很多孩子。舉個例子,關于“評估能力”,無論是什么水平層次的學生,都需要培養他們正確的評估能力。對于平時學習中出錯較多或反應較慢的孩子,有時候我雖然不是故意而為之,但會不由地把ta的表現視為能力缺陷。或許,ta僅僅是稍微卡殼了一下,我卻把這當成是愚蠢的表現,導致學生的評估能力產生了偏差,讓ta認為自己只要第一次嘗試沒有成功,這件事就是失敗了。其實,如果一件事第一次就做成了,那僅僅表示這件事給自己帶來的挑戰性還遠遠不夠。對于優秀的`孩子來說,這同樣需要重視,只關注對成績的評估,那么ta的成就僅停留在“穩定”層面,只有具有正確評估能力的孩子才會更有韌性,更有面對挫折的勇氣,更能迎接高難度的挑戰,走得更遠。
孩子學習差,多數家長以為是孩子不聰明,學得不認真。了解過本書的內容之后,就會明白,學習要好,最重要的是學生有自己的目標,了解自己的水平,能找出與他人的差距,并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縮小這個差距,在這個過程中,還要知道如何和別人交流,如何反饋,如何調整工具和方法……我認為,家長也可以讀這本書,雖然書上的方法主要講給老師,但換一個角度看,作為家長,了解到書中的觀點與方法之后,對于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提升,會有更加明確的方向。
實際上,有那么一部分人,從小學到高中甚至畢業,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學習,學習者們著實迫切需要一些正確的學習策略,來幫助更好地完成各階段的學業任務。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1
讀了這本書后讓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用這些方法和策略來教育學生更好地合理安排學習,從中學到知識。我從事的是農村小學教育工作,在學校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沒有時間放在教育孩子的身上,對于孩子的教育完全撈在了老師的身上,所以我們農村教師只有更好的學習學習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所學的方法應用到學生身上,讓他們也知道該如何學習,以減少父母不在時缺乏的教育。作為教師要讓自己懂得什么是讀書,也要讓學生明白讀書是為了什么,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套教科書,那你就要讀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里的一點小水珠。讀了這本書,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河,怎樣使這些河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認真考慮清楚的,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說一句:讀書吧,朋友們!從中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我們在自我學習的同時,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除了策略外,還要用心去關愛學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進行教育,用心感受他們的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去發現他們需要什么,缺少什么。還有我個人教師的語言交流是教師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教師的教學工作,無論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技巧,還是啟迪,陶冶學生的情操,都離不開口語表達。對于數學教師來說,語言交流是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數學技能。數學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和思維方式的傳遞過程,老師語言的表達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所以我們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部分,一節好的數學課,必定也是課堂語言藝術的精彩展示。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需要幽默感,來增加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就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教學風格,它是教師聰明才智的表現。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的教學語言,能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可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消除學生的疲勞和緊張,振奮學習精神,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樂觀開朗的個性生成。正因為這樣,許多優秀教師的教學語言都帶有這種幽默的風格,在現在的上課中我也時常加入一些幽默的言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學數學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的,數學中也有許多的'樂趣,通過幽默的言語表達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數學,去探索數學的奧秘。
課堂教學還要求老師言語的精辟。數學是一門語言精辟、邏輯嚴謹的學科。當然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傳授知識,要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正確的,教師的語言也必須是科學的。那么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又怎樣讓課堂語言幽默起來呢、這需要我們教師用心的去學習和研究深度學習的七種策略這本書,只有好好的研究這本書,我么才能更好地將之用到課堂教學。
當然我們教師還要用愛來教育學生,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比較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學生將成長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但奠定,所以我們還要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因材施教,對于每個學生對于獲取知識能力的強弱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要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知識面的掌握情況,做到百分百了解,這也是教師對于學習教育文學著作所學為所用的策略。
最后我想說的是多讀書吧,朋友,在書的海洋里有我們學不完的知識,和我們想要的東西,只有在書的海洋里飄洋,你才會發現你是那么的需要知識,需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你的人生價值觀。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2
近日,我校舉行了青年教師讀書會,本學期讀書會重點研讀的書籍是《深度學習》。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青年教師的發展離不開書籍的陪伴。我們以書為師,伴著幽幽墨香,在書海中徜徉,在學習中成長。
最近,為了不斷完善自己,我們仔細研讀了《深度學習》這本書。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了解了深度學習的內涵與意義,更是在深度學習中明確了青年教師成長的方向。
一、專業技術熟練者
成為一個“專業技術熟練者”是我們青年教師成長的基本點。
一方面,我們要通過鉆研課標教材、多讀教育著作、完善教案課件、多做模擬真題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學科專業素養。另一方面,我們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篩選優質的網絡資源和熟悉多媒體教學工具來應用于課堂教學,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二、深度反思實踐家
成為一個“深度反思實踐家”是我們青年教師成長的重難點。
第一,我們要在自我反思中對自身發展做出規劃。而這個“自我反思”存在兩個時間維度。其一是“回顧性反思”,這是從過去的體驗中獲得意義與意涵的解釋及深度洞察。其二是“展望性反思”,這是面向未來的、關于實踐可能性的深度思考。對我們青年教師而言,我們要深化對自己過去教學活動和專業發展的洞察,描述自己是如何基于經驗獲得成長的面貌,從而在爾后的教學活動和發展規劃中發揮作用。
第二,我們要在反思實踐中實現教學相長。所謂“反思性實踐”是指,一邊推進實踐,一邊有意識地系統地反思情境與經驗,適當地調整行為,深化洞察。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這樣動態變化的復雜情境中,邊反思、邊靈活地做出應對的反思性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我看來,在反思實踐中實現教學相長主要有三方面要求:其一,扎根日常教學,反思與實踐交融。其二,尋求教學同伴,構筑實踐共同體。其三,關注學生狀態,成績心理都要抓。
成為一個“篤行不倦青年人”是我們青年教師成長的“億點點”。
“篤行”一詞,有兩個含義。第一,品行純厚。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青年教師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以崇高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來為學生樹立典范。第二,切實實行。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血氣方剛,意氣風發,往往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在教育活動中難免會急于求成。而教育哪是一蹴而就的,越是急于求成,越是焦頭爛額。所以,我們青年教師要踏實“億點點”,腳踏實地去工作,智慧堅持有節奏,才能心滿意足得收獲。
還有,我們青年教師要開心“億點點”,在“篤行”中自得其樂,從“融情(喜怒哀樂)于教”逐步成長為“寓樂于教”。與此同時,也試著去發現身邊的`美好,比如清新素雅的教師校服、色味俱佳的食堂飯菜、生機盎然的校園風光,在良好的心態與美好的盼望中工作,自然感覺不到疲倦。
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青年教師是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衷心希望我們青年教師繼續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準確自我定位,合理規劃專業發展,懷著一顆師者之心,在反思實踐與篤行不倦中詮釋青年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3
剛拿到《深度學習》這一書時,我其實有些懷疑自己能否順利地將這些看起來略顯高深的理論給“啃”下來,直到有閑暇真正地靜下心來翻開這本書時,我發現“深度學習”并沒有自己以為的那樣神秘,我們也沒有必要將“深度學習”神圣化。
“深度學習”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上次研修中林婷園長在講座中也有提到,“深度學習”在學前教育領域的引入始于2016年,只是我一直沒能有一個像現在這樣近距離去接觸它的機會。那么,“深度學習”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在此書中這樣定義: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孩子可以說是我們朝夕相處的對象,他們在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學習應該如何體現呢?老師又應該給予孩子什么樣的幫助來支持他們的深度學習呢?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無疑為深度學習的萌芽提供了最有利的手段。
比如區域游戲,拿建構區的“露營”活動來講:首先,我們應在活動中創設真實的情境如“露營基地”,讓幼兒身臨其境。其次,教師確立清晰的任務目標即讓幼兒解決“實際”問題“露營需要什么?”“帳篷是什么樣的?”并讓他們自發去創設,并提供布、竹竿、繩子等相關材料方便他們專注地操作。在這過程中孩子們遇到了困難:第一次搭建他們發現了竿子立不起來,一個孩子請求幫助:“老師,我們的竿子立不起來,不知怎么回事。”“你們知道帳篷是什么樣的`嗎?”孩子有聲有色的描述著。這時我提供了一張帳篷的內部結構圖給他們,讓他們觀察去解決。過了一會兒小朋友發現帳篷是有個支撐點的。小朋友們互相合作,一個搭一個指揮,兩個撐。一個小朋友找了根繩子,想給支架固定。可是這次又發現問題了由于他們不會綁繩子的技巧,導致帳篷一直不穩固。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找到了一個雙面膠成功把架子撐起來。游戲過后,我們與幼兒進行談話,聊聊成功或失敗經驗,聊聊帳篷的基本結構以及讓帳篷更加牢固的辦法等。他們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慢慢懂得了搭帳篷的技巧。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探索、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真正體現幼兒深度學習過程。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4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多年以來,閱讀好書已經成為教師們的日常。我們以書為師,伴著幽幽墨香在書海中徜徉。
為了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凝聚智慧,我認真拜讀了鐘啟泉教授的新著《深度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了解了“深度學習”的內涵及意義,更是在張齊華老師的報告中明白了“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特征及具體實施,這讓我收獲滿滿,受益匪淺。
關于“深度學習”,我們都還處于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認識的過程中,深度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仍然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結合目前自己正在嘗試的“社會化學習”,我有這樣一些思考。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在教師指引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級的社會性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扎實的優秀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則是深度學習主要的任務和目的。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5
這段時間一直在讀一本《深度學習》的書。通讀全文后,有一章節的內容,令我印象深刻:“活動與體驗”是深度學習的核心特征,“活動”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活動,而非生理活動或受他人支配的肢體活動;“體驗”是指學生在活動中生發的內心體驗。活動與體驗相伴相生。若是主動活動,必會引發內心體驗;理性而高尚的體驗,必是在有意義的社會活動中生發的。
這段話,讓我聯想到了近兩年我們都在做的班本課程。因為最初對如何開展班本課程很是懵懂,所以在做第一次班本課程的時候,我陷入了一個很大的誤區。在一次教學活動“螞蟻趣事”中,我們班孩子對螞蟻表現出了很強的興趣,于是我們開展了“螞蟻趣事”這個班本課程。我預設了很多問題,但是我發現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淡薄,我才突然意識到這個課程全程都是我帶領著孩子發現,我忽視了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應該讓孩子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去體驗和感受。于是,我總結了上次的經驗,在開展第二次班本課程“功夫快遞”時,我放手讓孩子去尋找感興趣的問題,幫助他們梳理問題,最后生成了屬于他們的班本課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圍繞著孩子,做他們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這樣建構出來的班本課程才是孩子們的真課程。這樣的學習才是深度學習!
借用普魯塔克的一句話:孩子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爐。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6
幼兒園時期孩子的心靈是幼稚的,是脆弱的。作為一名幼兒園的人民教師,如何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幼兒的思想變化,如何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幼兒養成好習慣。在讀了《深度學習》之后,讓我對幼兒的教學理念發生了些許改變。
特別是“深度教學是觸及學生心靈的教學”這一章節讓我的印象很深。那么要如何觸及學生心靈呢,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要考慮的問題。“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和使命,那么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不能只是教書或者只是育人,二者不能隔開來進行。教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新知識,而育人則是教會學生如何讀書,讀書的意義是什么。所以我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開啟幼兒的心靈,和他們一起感受學習的快樂,感受我們給他們的愛,感受社會帶來的溫暖。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那么如何走向核心素養,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1.要讓自己變成孩子們中的一員。
幼兒的心靈就像是一片未開墾的'土地,我們種下什么種子就會結什么果,所以我們要在幼兒內心深處種下愛的種子。我們要以孩子的心理去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給予關愛,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大愛”。
2.做一名善于思考,善于發現的老師。
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心智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當孩子們喋喋不休地疑問時,我們有時會因為繁瑣的工作而忘記了當初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在日常工作中因為沒有學會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會導致我們忽略了孩子內心的變化。我們要勇于發現職業中的美,就像在一片枯黃中善于發現那點燃春色的一星綠,我們做教師的不僅要有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更要有一雙溫暖慈愛的眼睛。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們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單個閃光點。
作為教師,我認為我們要觸及孩子的心靈深處,讓孩子學會懂得生活中的美,善于發現社會上的愛。讓孩子們擁有健康體魄的同時,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才應該是我們作為教師的教學宗旨。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7
作家臧克家曾說:“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讀深度學習,更像是遇到了一位良師。對于我來說,這本書很實用,它給了我很多的啟迪和思考……
閱讀思考一:我們該怎么引導孩子進行深度學習?本書建議可以從孩子最近發展區、適宜的教學內容、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這三個層次引導。
閱讀思考二:如何設計幼兒園“深度學習”的教學活動內容?通過閱讀本書的第三講,我總結了幼兒園“深度學習”的三個步驟。
(1)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在幼兒園里,我們可以圍繞教材中的主題目標和指南中發展的目標,結合集體教學的內容特點和孩子的已有經驗、學習困難點、發展空間、學習興趣,初步設計出系列具有深度學習特征的挑戰性任務。
(2)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可能遇到的困難做出預設,給出基本的應對方案。
(3)幼兒園的教研團隊要對深度學習活動進行檢驗,將學習活動與前期確定的深度學習目標進行對照,再優化學習活動的設計。
在看完整本書后,我發現深度學習并不神秘,我們在以往的`教學案例中都可能找到深度學習的影子。深度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需要教師深入參與、深度研究;深度學習,是師生共同經歷的一場智慧之旅,旅程的終點不是讓孩子獲得一堆零散、呆板、無用的知識,而是讓他們能夠積極、充分、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去理解世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深度學習的過程,即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8
《深度學習》書中提到:深度學習不同于機械式、識記式的淺層學習,是以發展高階思維為特征,旨在提高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這讓我聯系到了幼兒在日常活動中最喜愛的活動——游戲。結合書中提到的四個關鍵策略,我對幼兒游戲的深入探究有了一定的思考。
1.預先設計,探究主題生成指向興趣點。幼兒在探究中會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會出現偏離探究主題的情況,會在探究過程中“無所事事”,會輕易放棄最初選擇的探究方向。而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中也往往無暇顧及每一位幼兒的困難與問題,不能及時進行引導。因此探究游戲需要從幼兒的興趣著手,從游戲前的'預設計開始,就將幼兒的興趣與熱情引入到探究主題上來,幼兒通過自己設計探究目標,設計預定操作流程,從而確定探究主題。在探究的過程中,幼兒根據自我預設的目標開始玩游戲,并在此過程獲得體驗感,讓活動不僅停留在表層,還能深度地理解探究主題的內在。
2.情境問話,探究核心聚焦自主性解決問題。探究的核心是提出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幼兒探究的深度就取決于解決問題的深入程度。將游戲的核心聚焦在自主性解決問題,幫助幼兒找到問題的原因并嘗試自己解決,是深度探究的必然路徑。活動中,只有當幼兒明白要去想辦法解決,才會生發出解決的辦法,這便是同化;而當幼兒想出了更多的辦法來解決同一問題時,順應便發生了。只有激發了自主游戲的興趣,幼兒才會專注于問題解決,促進深度學習。
3.記錄過程,探究經營遷至日常生活。過程記錄的內容包括:問題的產生、解決的過程、變化的地方等。幼兒在探究期間將上述內容用自己喜歡的、看得懂的形式記錄下來,就形成了“游戲日記”,記錄著所有的困難與轉折,這將是幼兒寶貴的財富,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清晰看到幼兒探究過程中的難與解外,也能幫助幼兒形成梳理問題解決過程的思維模式,從而舉一反三,遷移到生活中。
讓幼兒學會自我反思與總結,無論是游戲意義的深度探究,還是幼兒游戲探索的深入程度,都體現了深度游戲的價值。“玩中學 學中玩”,一場看似簡單的幼兒游戲其實可以變得不簡單。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19
一杯茶,一本書,一支筆,靜靜的坐在店中角落讀著這本理論性強的書——《深度學習》,本書序中出現了很多有關教育新概念的的詞語,讓我感覺十分陌生并且覺得深奧。深度學習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我們要進行深度學習呢?慢慢讀下去,我開始對《深度學習》有所了解。
幼兒教師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育人的同時也要注重幼兒的健康發展,如果教學停留在知識點的傳遞上而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就偏離了其本意和目的。教學不是把儲存在書本上的知識轉移到學生的頭腦里在儲存起來,而是要把外在于學生的、和學生沒有關系的知識,在教學中轉化為學生主動的對象,從而于學生建立起意義關聯,并通過學生個體的主動學習轉變成學生成長的養分。所以幼兒園開展的主題審議也是在幫助教師去了解幼兒,從幼兒的興趣點入手,結合幼兒生活常識,利用周邊資源,提供給幼兒有意義,有知識,有愉快的課堂活動,這樣的教學,抓住了根本,實現了培養人,發展人的根本目的。
回顧我的教學經歷,仔細回味“深度學習”的含義,才愕然發現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曾經“善意”或者“無意”地剝奪了幼兒很多權利。幼兒的深度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形式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深挖幼兒深度學習的缺失原因,就要從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和內涵中入手,要從教學方式,教學制定,教學過程進行改變。
反思我們的教學,是不是有要求孩子反反復復的去學習同一句話,同一個知識點,用記憶代替思考,用背誦代替想象,這樣的教學我們要承認,因為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有大量重復的甚至機械的重復練習和訓練。但如何把這種機械式的練習轉化成深度學習呢?融入孩子,解讀孩子,了解孩子心靈所需,從而改變教學,與幼兒心靈相通的教師才能喚醒幼兒的心靈,引發幼兒用心學習,因此,幼兒的學習是極為社會性的活動,幼兒關心什么,能夠養成怎樣的心靈、達到怎樣的精神境界,與幼兒的老師、同學有關,與幼兒每日的經歷有關,與幼兒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深度學習,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靈里。
深度學習是一個值得不斷去探索,不斷去摸索,不斷去嘗試的學習之路。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0
讀了《深度學習》這本書,我才恍然大悟,女兒經常跟我抱怨的原因所在:為什么我很認真的學習了,可是一到考試,就是考不好呢?身邊也有一些這樣的例子,老師在與我的談話中無奈的提到:我們班的個別孩子,我今天把他教會了,明天他又原封不動的“還”給我,我又要重新給他再講一次,學習效率怎么這么低。
深度學習,堅持價值觀與能力并重育人。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不是記住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以此來獲得考試的高分,而是獲得未來進入社會后能夠生存、參與社會活動、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幸福生活的核心素養。具備這些素養,考試的成績也自然會好。深度學習體現了育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它讓每個孩子都能精彩,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優勢,有持久且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我們幼兒園老師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實現深度學習呢?
應該讓孩子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通過直接操作物體,在與成人、同伴、觀點以及事件的互動中,建構新的理解的學習過程。就如孩子在玩建構游戲,她想搭一個建筑物,搭著搭著,他會直接發現太平面了,沒立體感,這個時候他是需要去主動思考:我怎樣才能讓它有立體一點呢?可以借助什么材料來完成呢?這個過程說明孩子已經在學習了,但還不是深入學習,他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去解決問題,再探索,再去解決,如此反反復復的`出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主動的去建構新的理解,這才是我們的深度學習。
又如讓孩子做一個計劃游戲,剛開始孩子肯定是一份非常簡單的明了的計劃,如:我想去玩,我要帶什么東西去吃。這個時候我們教師要多鼓勵孩子去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去選擇和決定。對于初體驗計劃的孩子,在這過程中,老師要及時肯定并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引領他們參與并專注于游戲。我相信,隨著孩子的發展,計劃會越來越復雜和詳細。在這個不斷反復的過程中,孩子的思唯是開放的,學習是主動的。
反觀現在的帶班情況,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更自由的時間及空間,讓他們自由的發展;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幫助,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讓深度學習成為一種習慣,陪伴孩子的成長。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1
閱讀了《深度學習》一本書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學生學習的最重目標不是記住更多的知識,而是獲得未來進入社會后能后生存、參與社會轟動、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幸福生活的核心素養。”的確是的,現在很多幼兒不想學、不愛學、不會學的問題比比皆是,就像約翰說的“好的教學必須能喚起兒童的思維”,而這些都需要幼兒去學會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體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孩子們的深度學習重在我們的引領。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讓幼兒學習到知識。這就需要我們的“深入淺出”,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教不等于學,我們要把所有有深度的教學建立在促進學生有深度學習的基礎上,首先要明確幼兒的學習興趣,什么樣的學習目標才適合幼兒,并創設教學情境,讓孩子們充分的參與到學習中來,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才會閃爍出智慧的火花。
幼兒的核心素養的獲得需要通過深度學習來支撐。這對幼兒園孩子來說此刻可能還會有些難度。這也需要教師的幫助,深度學習是理解性的學習,不僅僅要讓幼兒知道字面的意思,更要從深層次上引起幼兒的共鳴和思考,形成一種在未來生活中能應用、交往的學習技能,更重要是讓幼兒形成一種能夠靈活運用所知進行思考和行動的能力。
當然,如何將此書的理論運用到實踐,還需要教師學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度學習。主要還是要幫助幼兒學會主動思考、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帶領學生學會自主建構知識、運用知識、拓展知識等。希望我們的教學都能夠“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2
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個感覺是這本書好難,內心十分的抗拒。當我為了完成任務翻開書本,看了看了序言,我心里很多問題冒了出來,到底什么是深度學習?幼兒園階段怎么進行深度學習?進行深度學習的意義是什么?如何拓展幼兒的深度學習?如果結合理論去實踐呢?帶著滿滿的疑問,我開始這本書的`精讀。
在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對書中的深度學習讓學生成長從提高幼兒“解答試題能力”轉向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轉向提高“做事的能力”,所以教學要改變從前“去問題化”。從這里我結合了我們平時幼兒教育,我覺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那么如何給與“漁”的教育呢?如何把“知識內容”轉化成“學習任務”是難點。首先,好的情境素材能夠吸引幼兒主動學習,能夠造成幼兒的認知通知,挑戰幼兒的認識角度,幫助學生形成認知方法。再通過不斷地實踐、討論、質疑、反思,用幼兒自由的經驗,解決各類問題,關注幼兒學習過程。其次,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視學生的學習同伴、導師、也是幼兒游戲的支持者。
綜上所述,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適時地質疑或者引導其他幼兒質疑,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多角度思考問題、完善方案或者拓展思路;二是要巧妙地引入問題或者資源,搭設支架,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小步向前走;三是通過指導學生厘清思路、提煉方法、構建模型等,增大幼兒的思維容量,促進其思維進階發展,進而促進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發展。
通過對本書的解讀,我認為幼兒學習應以“深度學習”為突破口,從根本上去解讀幼兒的學習的發生,重新認識幼兒的學習,重新回歸幼兒本真的教育,重新思考教師的能力,最終指向重新喚醒兒童的創造力。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3
初次與《深度學習》一書相識,是在林蟬老師名師工作室“共讀一本書”活動中。這是一本好書,使我受益匪淺,閱讀它如同與一位年長而睿智的老者對話,書中提出的思想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行動指南。
回憶自己的教學設計發現自己的課堂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如何使幼兒的視野更寬,思考更深,探究更廣。深度學習點燃了我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通過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觸及幼兒的心靈。教學若不能打動人心,幼兒的思想、意識、情感就不能活躍,而深度學習的“深”,是這樣的“深”,它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及學習過程與方式的精心設計,溝通已有知識與新知之間的聯系,實現知識的遷移,然后達到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深度學習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靈里。
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路人,所以在制定學習目標時需要考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學習內容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哪些活動來轉化,幼兒如何以學習主體的`方式開展深度學習。聽起來復雜又繁瑣的過程,在本書中作者卻以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深度學習教學案例給出了明確又具體的指導,看過案例之后對書中的闡述恍然大悟,原來深度學習中的諸多環節在實際操作中是這樣的展現的。
讀過此書,讓我在閱讀的道路上進步了,對自己有了重新定位,更鞭策我努力提高專業素養、努力成長。在教學中,能做到對所有知識的處理都得心應手很難,但只要我們善于學習借鑒,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這片園地里!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4
讀完《深度學習》這本書收獲頗多。“深度學習”是個新詞,但深度學習并不是新東西,它就是“真教學”,就是教學應該有的樣子。本書理論居多,書中向我們普及了很多的概念。全書圍繞深度學習展開闡述,通過對書本的閱讀,讓我對深度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書里說:教不等于學,所有有深度的教學都必須建立在促進學生有深度地學習的基礎上。是的,回想自己平常的教學活動是否做到有深度的教學了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其中不免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怎樣才能做到“真”教學呢?深度學習,更是師生共同經歷的一場智慧之旅。
杜威“糖衣”教學:“用機巧的方法引起興趣,使材料有興趣;用糖衣把它包裹起來;用起調和作用的和不相關的材料把枯燥無味的.東西掩蓋起來;最后,似乎是讓兒童在他正高興地嘗著某些完全不同的東西的時候,吞下和消化一口不可口的食物。”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在活動課的設計中,平常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運用一些巧妙的方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從而讓孩子們從中獲得知識。但是正如杜威所說,用糖衣把它包裹起來,回想自己的教學活動,在我的有意無意中,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們的很多權利,那么孩子們的深度學習無疑跟老師的教學形式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不難發現,我們的課程目標、課程體系結構、課程內容的變化最終是要落在課堂上。
杜威說:“好的教學必須能喚起兒童的思維。”換而言之,深度學習就是好的教學,內在地包含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所以,老師們的教學觀念也非常重要,我們要讓孩子們要真正成為主體,而不是老師強加給孩子們學習的,讓孩子們自主的去深度學習,更能促進孩子們自身的發展。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感謝名師工作室給予我們的精神糧食,讓我在自己的專業方面,又得到了更深層次的提升。我會在未來的日子里,試著將《深度學習》這本書里提到的教育理念,融合到實際中,我相信必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5
“核心素養”耳熟能詳,可當我拿到《深度學習》這本書時,我心中萌生了一個疑問:什么是深度學習呢?帶著疑問與尋求答案的好奇心,我翻開了這本書,期待著能為當前的教學帶來一些思考。
書中提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番話:“著名的德國數學家F.克萊因把中學生比作一門炮,十年中往里面裝知識,然后發射,發射后,炮膛里就空空蕩蕩,一無所有了。我觀察被迫死記那種并不理解、不能在意識中引起鮮明概念、形象和聯想的知識的孩子的腦力勞動,就想起了這愁人的戲言。用記憶替代思考,用背誦替代對現象本質的.清晰理解和觀察——是一大陋習,能使孩子變得遲鈍,到頭來會使他喪失學習的愿望。”這番話鮮明地指出了當前教學環境中依然且始終存在的弊端,這樣無效的教學與“深度學習”無關。深度學習不應只關注眼前的“會”與“不會”,深度學習站位更高,方向更遠,它“深”在觸及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浮于表面的教學過于功利,深度學習鼓勵老師慢慢抵達孩子心靈深處,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了解并理解孩子,幫助他們實現全面發展,到達各自夢想的彼岸。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6
當拿到這本書時,封面“深度”二字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深度“引發我的思考,如何學習才能做到深度學習呢?帶著疑惑,我迫不及待的開始翻閱起來。打開書后給我的第一印象:理論性非常強,值得我去認真閱讀和深思。
深度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先前知識基礎上的概念變化。也就是在開展深度學習前要先做好一些前期的基礎知識的積累,還應該是一位能夠“學會學習”的人。“學科核心”、“知識結構”、“學習動機”和“解決復雜問題”,是深度學習的關鍵詞。隨著時代發展的需求,深度學習顯得尤為重要了。
“深度學習”是個新詞,但深度學習并不是新的東西,它就是“真”教學,就是教學應該有的樣子。這句話講得非常有道理,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該如何去“真”教學呢?如何去有效的設計一節教案呢?來引發幼兒去深度學習呢?首先,我們肯定要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有自主參與探索活動,而不是傳統的教授。還不能將知識面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的去挖掘課程的內在價值,要“深”下去,還要“遠”開來。對內容、方法、思路、表達等方面的追問可以讓幼兒進行更充分的.表達,留給學生更多的探索空間。不僅要實現當前的教學目標,讓幼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提升思想水平。深度學習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有難度、有挑戰的學習任務面前,如何讓幼兒感到自己活動的主體,能夠獨立操作這些內容,發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如:科學活動《倒立的小丑》,如何讓小丑倒立著,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在選擇材料上,位置的固定上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的去指導,來發揮教師應有的作用。
我覺得,深度學習這種理念非常好,不會讓所學和所授的知識只停留在表面。那在自己今后工作中,在教育教學中,如何順利的將以往習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改變過來呢?當深度學習給教學帶來挑戰時可以怎么沒做呢?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還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去發現和解決。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7
說到《深度學習》,在我的最初認知中無非就是讓孩子們深度探究,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把學習到的東西應用實踐到生活之類的內容,然而通過閱讀,讓我認識到,深度學習是一場教學上的革命,革掉“模式化”“程序化”“形式化”“導學案”“滿堂灌”“滿堂問”“以考代練”“以考代學”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建立有效學習機制,形成“好課”框架,為教師隊伍帶好頭,樹好榜樣。
學生學什么與我們的教學目標脫不了關系,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然而在目標的制定上,存在很多的誤區,包括在自己的教學中也時常發生,書中說道,教學目標不是教師主觀制定的,而是學生,教學內容以及活動的關聯結果的表述,換言之教學目標要真正作為引導教學活動、實施持續的教學評價的依據來發揮作用的。以熟悉的“三維”目標為例, "知識與技能"上我往常寫的是用優美的聲音歌唱歌曲,在學習后我的目標需要改成學生運用聲勢唱法,圍繞歌曲情緒的'展開進行歌唱學習。其中更改的部分有學生已掌握的聲勢訓練結果,即不同節奏不同音高所帶來不同的聲音感染效果,以達到學生能夠通過感受得到的情感的展開,把一首歌曲唱活。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 28
拿到這本書,它的題目引起了我的興趣——《深度學習》,那么何謂“深度學習”?怎樣去理解“深度學習”?“深度學習”的意義是什么呢?通過閱讀,我知道了: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度學習是落實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何謂“深度學習”,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在理論上進行科學解讀,教師要準確理解:教不等于學,所有有深度的教學都必須建立在促進孩子有深度地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要科學認知教與學的過程,明確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和關鍵環節及其基本定位。另一方面教師要思考:什么樣的學習內容更有價值—“讓孩子學什么”;什么樣的學習目標更有意義—“孩子應學會什么”;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學習目標的實現——“怎么學”;什么樣的方式能更好地檢驗學習效果—“怎么評”。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站在孩子學習和成長的角度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系統思考教學改革問題,清晰把握活動對于學生發展的獨特價值和貢獻,以明確教學的終極目標 ;以選擇和確定教學的內容載體;必須熟練掌握有利于孩子核心素養培養的獨特途徑和方法,以確立適宜的教學過程與方法。
真正的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有價值而深度的學習,能夠學以致用并創新實踐。它的價值就是落實立德樹人!讓我們每位教師都從自己的日常教學做起,力求使每節課都有真實有效的學習發生。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深度學習》讀書筆記04-06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01-09
【熱】《深度學習》讀書心得05-15
讀《深度學習》有感05-23
《深度學習》讀書心得15篇[必備]05-15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讀書心得07-02
《學歷案與深度學習》學習心得體會03-24
(薦)《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讀書心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