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道》讀書筆記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之道》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1
關于“左右腦”的學習之道。
通讀下來感覺這本書的結構還是有點亂且很多學習方法是針對數學、物理等理工科目,關于記憶方法提的比較淺,大概提了一下方法,沒有深入講。不過對于我是第一本學習方法論的書來說,確實搭建了一些學習方法的組塊。
本書評以“左右腦”為切入點來分析關于此書的一些觀點,肯定很多地方表達不當,僅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專注思維與發散思維
感覺此書通篇以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為主線來串寫整本書的觀點,專注思維對應的是左半腦用于理性、連貫、分解的形式來處理問題的思維,而發散思維對應的是右半腦對問題思考的宏觀、跳躍、抽象的方式,文中用彈球來比喻此兩類思考模式還是很貼切的。在學習過程當中左半腦和右半腦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但都各有其優勢,當理解新事物時,最好關掉精確的專注思考模式,以免自己陷入死循環,但是遇到困難問題時要發揮專注思考的優勢,一步步邏輯緊扣地分析從而解決難題。總之,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要分配左右腦來工作從而啟動兩種思維方式結合工作來達到學習效率的最大化。當睡覺時,右半腦發散模式啟動,繼續在你不自覺中工作,突然醒來就能找到解決方案。
二、組塊構建
書中對于組塊的定義是將信息碎片組成的集合,在我理解看來,組塊構建的過程應該就是形成知識點的過程最后再把知識點總和實現結構化的過程(類似于思維導圖)。
提到構建組塊的步驟為;1.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組塊的信息上;2.理解;3.獲取背景信息。其中1步驟用到左腦的專注思維,2步驟理解概念需要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結合,3步驟把組塊結合到你的知識體系(背景信息)中,方便再提取。
三、記憶力
書中提到的記憶技巧有:通過構建知識組塊來記憶;圖像記憶,記憶宮殿;類比、形象化、編口訣、創造意群等等。
其中很多記憶技巧是運用右半腦的發散思維來運用,比如右腦是負責圖像儲存的,而大腦對圖像的儲存速度以及儲存量都比文字要大很多;又如形象化、編口訣等技巧也是利用右腦的跳躍性思維來進行運用。
四、避免自負
書中提到要依靠團隊的力量避免自負,原因是自己在只運用左腦的專注思維時會使人陷入錯誤之中,無法跳脫來看待問題,從而導致自負。應當多用左腦右腦相結合的方式來看待以及處理問題。
五、考試
書里面提到難忘的一點觀點是先做難題,發現想偏或者做不出來時立刻抽身做簡單的,首先防止自己陷入思維定式,此時右腦關于難題的發散模式在你做簡單的題目還在啟動,提高大腦的利用效率。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2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最有力量者非學習莫屬,因為很少有其他力量能像學習那樣能高確定性地、持久地改變一個人,并因此改變這個人的社會關系,改變這個人的內涵定義。其他因素可能也會帶來改變,比如運氣,但是這些因素的改變與前者帶來的改變不能相提并論,一則這樣的改變確定性很低,二來改變的往往只是外在的方面,因而經不住歲月的洗禮,一旦隨性的幸運女神移情別戀,給其寵兒剩下的可能別原來還要少一些。而學習則不然,真正的學習給當事人留下與其說是改變,不如說是烙印,而且是深深烙在骨頭之上的烙印,以至于它們再也無法被抹去。知識可以老化,思想可以死去,但是洞察世界的見識卻是歷久彌新,更重要的是被知識的營養和思想的奶酪滋養過的大腦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神經元連接變得更加緊密,腦回路更加豐富,這也就意味著思維能力更加強大,因而說這樣的改變才是更本質的,更深刻的,是寫入物理結構的,因而也是深入骨髓的。
正因為學習之力如此強大,也如此重要,所以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力就必然是一個所有人必須認真考慮并妥善解決好的大問題。而談到學習就必然講究一個學習方法,好的方法必然事半功倍,而不好的學習方法可能就事倍功半,這本書就是要提供好的學習方法,幫助大家提供學習能力的。這本書有兩大好處:
第一、沒有陷入經驗主義的窠臼。
這個世界上學習好的,或者是認為自己學習好,會學習的人很多。
所以有關學習方法、學習經驗的書籍資料就免不了滿天飛。但是問題來了,這些東西管用嗎,或者說哪些管用,哪些不管用?即使管用的話,有沒有自帶前提,只有符合某些條件才管用?正因為存在這樣的未知屬性,也就為急于尋找學習方法的讀者帶來了相當的不確定性,他們有可能有所獲益,也有可能僅僅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而依然一無所獲。
而本書沒有落入經驗主義的窠臼,沒有簡單地把特殊化的東西歸結為普遍規律,而是通過科學根據對學習方法、經驗和技巧進行篩選,確保書里邊的每一條學習方法、每一條經驗都不只是在部分人的'學習實踐中有效,還能夠從科學的角度說清楚為什么有效,除此之外還能進一步清楚地說明按照科學實驗,這樣的方法如果能夠做出相應的調整會更加有效。正是這樣,那些原來只是個別的經驗的方法,被改造成為科學加持下的方法。因而再也不會輕易浪費讀者時間,更不會易于誤人子弟了。
第二、沒有陷入理論的漩渦。
盡管本書的一大特點是講究方法的科學性,但是并沒有因此作者就把持不住,高興之余就一發而不可收拾地沖進了科學實驗的長篇大論和理論的大幅宣講之中。而是很有定力的點到為止,做到引用理論適度而有節,所以從內容安排上就顯得恰到好處,既能說明問題,不至于語焉不詳,又沒有長篇大論,喧賓奪主,讓讀者啃食那些極易導致消化不良的理論硬貨。所以讀起來,既可信,又輕松。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3
一、漸進理論,努力慢慢變好。
學習這兩個字極具表達力,學是了解和模仿,習是練習。因此,學習是一種漸進的過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已知曉的會增加我們的自信,未知和尚未掌握自如的會打擊我們的學習熱情。漸進,鼓勵不斷學習,只要通過努力,循序漸進就能獲得成功。多著眼于具體的學習內容,少標簽式的定論,是更值得贊賞的學習態度。
二、走出舒適區,愛上學習。
維茨金在一次和230磅重的對手的比賽中,被撞成了右手骨折。與一般人修養好右手再接受訓練不同,維茨金沒有選擇休息,而是開始嘗試用比較弱的左手接受訓練。當骨折完全恢復時,維茨金的左手已如天生的左撇子一般熟練。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克服情緒帶來的負面作用,心平氣和的接受,再試著將這些為自己所用。
三、劃小圈,要深不要廣。
劃小圈就是要精簡自己的學習目標,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對一個技能要充分學習,直至掌握后,再去學習下一個技能。每天都要學得更深一點而不是更廣一點,把潛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極具創造力的部分挖掘出來。不停地深耕自己所處的領域,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一步一步,循序漸進。
四、軟區域,不去對抗干擾,順勢而為。
維茨金在進行象棋比賽的時候,發現腦中突然想起一首歌,一直擺脫不了,干擾了思考。此時如果用手捂住耳朵,阻止分心,則是進入了硬區域,像樹枝一樣脆弱。想要保持自己注意力的集中,要讓自己處于“軟區域”,心平氣和對待一切已經發生的事情,并將其為自己所用,試著制造一些起伏和波動來激勵自己前進。
31歲的維茨金在書中講述了自己學習之旅中遇到的挫折、失敗、探索、堅持,并分享了他對于學習的觀點。學會正確對待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關系,使用拆分細節和融為整體的訓練方法,在面對困境時要激發自己的軟區域。
“追求卓越的關鍵在于,要堅持充滿活力、長期的學習過程,不再滿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4
《學習之道》的作者是喬希.維茨金在很短的時間從零到一變成了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又在很短的時間從零到一變成了太極拳世界冠軍,他說他最大的本事不是下象棋,也不是打太極,而是學習,他有一套學習的方法論,以我看確實很有效。
有效的標準有兩條:
1、能夠快速入門。
2、能快速打破一個又一個天花板,不讓水平停留在一個高度上不去。
怎么做到的呢?我覺得主要有三條:
1、畫小圈。先深刻研究一個東西最基礎的規律和原則。多對照各種情況下這些基本規律的變化和潛力,在這些規律上充分優化和挖掘它們的潛力。
2、打包。把這些基本規律組合起來,打成一個個小包,然后熟練運用這些流程化的東西。
3、制造困難。狂風暴雨中還能留下的花朵一定是最有生命力的,500斤的東西都能拿起來,100斤的東西就肯定不是問題,在最困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創業者很可能就是最有生命力的創業者。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07-21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07-04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4篇)11-02
《學習之道》讀書筆記范文(通用5篇)06-24
學習之道作文08-20
《自然之道》讀書筆記04-21
《治校之道》讀書筆記03-02
我的學習之道作文08-22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書筆記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