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練習題
高考練習題1
文題呈現: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這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看得見,也有很多東西看不見。它們的關系很奇妙:花草樹木看得見,春天看不見;水果蔬菜看得見,營養看不見;嫁妝婚禮看得見,愛情看不見;書信問候看得見,思念看不見;論文文憑看得見,水平看不見……
這一段話,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與感受,請結合材料的內容與含意,自選角度,自擬題目,明確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
作文涉及到事物的外在與內在、物質與精神、行為與情感、現象與本質等方面,現實性強,針對性明顯。物質猶在,而精神缺失,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比如隨著旅游業的興盛、發展,各種仿古街道雨后春筍般冒出,然而只剩下虛化的外表和歷史的外裝,人們嗅不到任何歷史文化的味道,只有弄弄的商業氣息。
這道作文題意在引導我們透過現象看清本質,不要被表面的眼花繚亂迷惑了雙眼,不要被外在的紛雜世相蒙蔽了心靈,不要僅僅關注形式層面的東西而忽視了事物的內涵。另外題目中的省略號意在考生運用類比思維,打開思路,開闊視野。比如看得見的老屋,看不見的記憶;看得見的獎杯,看不見的努力,看得見的產品,看不見的匠人精神……所以考生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
①正是因為很多東西看不見,所以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感知。②看得見的東西受到重視,而看不見的東西被忽略,在這個功利浮躁的時代我們要守住一些精神和靈魂方面的東西,不要讓它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所沖垮。③有些東西雖然看不見,但它一直在那兒,需要我們去堅持、去守護,比如良知,比如責任,比如夢想。④透過現象看本質,唯有一顆清明、純粹的心靈才能看到真實、本質的東西。
精選素材
陳寅恪:沒有學位的國學大師
1925年,清華創辦國學研究院。欲聘四位大師,以培養國學之棟梁。研究院聘請的第一位導師,乃中國近代美學開創者王國維。研究院聘請的第二位導師,乃近代中國思想啟蒙者梁啟超。研究院聘請的第三位導師,乃中國漢語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第四位導師聘請誰呢?教授吳宓推薦:“陳寅恪可擔此任。”校長曹云祥不知陳寅恪,便問梁啟超:“陳寅恪是哪一國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碩士。”曹又問:“他有沒有著作?”梁答:“也沒有著作。”曹說:“不是博士,又沒著作,這就難了!”梁說:“我梁啟超雖然著作等身,但所有著作加一起,不及陳先生三百字有價值。”曹云祥遂聘陳寅恪為第四位導師,這時陳寅恪才36歲。令師生們驚嘆的是陳寅恪的博學,他在課堂上講授的學問貫通中西,連清華的教授們也常來聽。有人稱他為“活字典”,也有人稱他是“教授的教授”。
看得見的創馳藍天,看不見的匠人精神
在這個時代,90%的車企不管出于排放還是迎合大眾口味等關系,制造出的車型非渦輪即混動,順沿著市場潮流,不斷地向用戶妥協,就連之前以NA為自豪的BMW,如今也走向了渦輪的道路。可是,在如今這個市場仍然有一位堅挺的“匠人”——馬自達。
馬自達的技術宅們,在思考新一代馬自達設計的發展方向時,認為應當回歸到最初的信念:汽車不是單純的工業產品,而是一件值得珍視的機器。這不是在宣揚“我為汽車狂”的觀點,而是因為很少能有工業產品像汽車那樣讓人產生眷戀感和生命躍動感的緣故。因此,在汽車的生產和設計開發的過程中,應當繼續挖掘汽車的魅力根源,并使這種魅力在馬自達的設計中得到更好的展現。
什么是匠人精神?“堅持自己的理想與信念,一生只專注做一件事,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享受過程帶給自己的快樂”。在“隨大流”的汽車行業堅持走出了自己獨特的成功之路,這也是很多人偏愛馬自達,偏愛這個有著匠人精神的執著車企的原因。
適用角度:本真、堅守、良知、內在、精神
高考練習題2
一、考點回顧:(近兩年來中考、調考所涉及本考點試題)
(20xx年元月)1.下面語句中加點的以與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B.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C.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0xx年中考)2.下面語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20xx年5月)3.下列句中加點的于與例句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例句:請救于齊
A. 廣時知之,故自辭于大將軍 B. 戰于長勺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20xx年4月)4.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例句:以天下事為己任
A. 俯身傾耳以請 B. 皆以美于徐公
C. 必以分人 D.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20xx年元月)5.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D
例句:山水之樂
A. 受任于敗軍之際 B. 舜發于畎畝之中 C. 先天下之憂而憂 D. 子墨子九距之
(20xx年中考)6.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A.何以戰 B.不以物喜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諫之路
(20xx年5月)7.下列句中加點的為與例句中的為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例句:其射猛獸亦為所傷云
A. 為宮室之美 B. 行拂亂其所為
C.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D. 古之為軍也
(20xx年4月)8.下列句中加點的而與例句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
A. 登軾而望之 B. 暮寢而思之
C. 足膚皴裂而不知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邪也
10.C(表轉折。A.表承接 B.表修飾 D.表并列)
(20xx年元月)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與人皆有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不效則治臣之罪 D.宋何罪之有
10.A(例句:代詞A.代詞 B.助詞 C.助詞 D.賓語前置的標志)
二、考點解說:
(一)、文言文虛詞的考察對象
今年的考試大綱文言文虛詞考察內容是6個,他們分別是而、其、為、以、于、之。
(二)、文言文虛詞的考察方式
文言文虛詞題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一般的考察方式是:從下面加點的虛詞中選出與例句虛詞用法相同/不相同的一項。
(從六個虛詞中選擇一個進行考察,例句出自課外,選項句出自課內)
三、考點應對策略:
(一)、文言文虛詞復習的要求
1、緊扣課本,弄清文言虛詞在課文中的用法。
2、梳理課本,歸納文言虛詞在初中階段所出現的用法。
(二)、文言文虛詞的解題捷徑
下面我們將告訴同學們一些解答虛詞題的小技巧,怎樣在已經有一定虛詞積累的基礎上來做虛詞題呢?
1、原文代入法
當你不理解一個虛詞的含義的時候,你可以猜測、揣度,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測或原文提供的答案是否正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把這個含義放到原文當中去檢驗。
如20xx年5月卷第9題的例句項為:請求于齊。
將我們所學的于的幾種用法代入,于應解釋為向,以此代入選項,B、C、D不通,應選A。
2、結構分析法
我們知道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這一規則不僅僅適用于實詞,也適用于虛詞,同時有些虛詞在句子結構的某一個特殊的位置,決定了這一虛詞的常規用法。比如都在賓語前,可能就都是和賓語構成了介賓關系;在句首與其他詞語關系不大,可能就是連詞。
如之,當它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時,句子主語、謂語齊全,看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主語是吾妻,謂語是美(夸耀);
3、語境推斷法
就是聯系上下文,語句的整體意義實際上限制了某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據具體的上下文來進行判斷。
如為字的用法,在作介詞和作動詞時,其具體語義要根據語境的不同進行解釋。
4、辨別標志法
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詞,如能記住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幫助你快速答題。如表被動的于、為、為所、為所等,表示賓語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等。同時識記一些含有虛詞的固定格式,如是以為以是的倒裝,譯為因為這;無以意為用來的;其之謂也(乎)也是一個固定格式,根據情況可譯為大概(恐怕、難道)說的是吧(嗎)。
如20xx年5月卷例句其射猛獸亦為所傷云與C選項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構成了為所的結構,故而為應解釋成被。
在分析文言虛詞的具體含義的時候應該多方面考慮,可能要結合幾種分析方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舊題新練:
(一)、(20110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題。
趙普獨相凡十年,剛毅果斷,以天下事為己任。嘗欲除某人為某官,帝不用;明日,復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諸地,普顏色自若。徐拾奏歸,補綴,復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稱職聞。又有立功當遷官者,帝素嫌其人,不與。普力請與之,帝怒曰:朕不與遷官,將奈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帝弗聽,起,普隨之。帝入宮,普立于宮門,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一日,大宴,雨驟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間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損!不過沾濕供帳樂衣耳。百姓得雨,各歡喜作樂。適當其時乞令樂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悅,終宴。普臨機制變,能回帝意類此。
(《續資治通鑒·宋紀七》)
1、下列選項與例句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帝悟,卒可其奏。
A.其如土石何? B.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D.其李將軍之謂也
2、下列選項中于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
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B.胡不見我于王
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征于色,發于聲
3、下列選項中的為字用法與例句中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嘗欲除某人為某官
A.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B.山巒為晴雪所洗
C.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D.廣以衛尉為將軍
4、下列選項與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普力請與之
A.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C.公將鼓之 D.宋何罪之有?
5、下列選項與例句中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后果以稱職聞
A.士以此愛樂為用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以塞忠諫之路也 D.以中有足樂者
(二)、(20110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題。
齊使者如梁①,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②。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于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③,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其后魏伐趙,趙急,請救于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④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于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于桂陵,大破梁軍。
(《史記·孫子吳越列傳》)
【注釋】①梁:魏國都城大梁,下文梁軍即為魏軍。②馳逐重射:賽馬打賭。馳逐,用馬賽跑。重射,大賭,押重金賭輸贏。③臨質:臨場比賽。④輜車:一種有幃蓋的車子。
1、下列選項與例句中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刑余之人不可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B.蓋追先帝之殊遇
C.王之蔽甚矣 D.寡人雖亡國之余
2、下列選項與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A.雜然而前陳者 B.宋無罪而攻之
C.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D.登軾而望之
3、下列選項與例句中為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于是乃以田忌為將
A.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B.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C.為楚造云梯之械 D.眾議舉寵為督
4、下列選項與例句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其后魏伐趙,趙急,請救于齊。
A.其后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 B.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C.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D.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
5、下列選項與例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
A.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 B.茍全性命于亂世
C.胡不見我于王 D.舜發于畎畝之中
6、下列選項與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
A.三軍以利用也 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受命以來,夙夜興嘆
高考練習題3
1.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選自散文集 ( )
A.《閑書》
B.《往事》
C.《龍·虎·狗》
D.《故鄉》
2.巴金創作的長篇小說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 )
A.《抗戰三部曲》
B.《愛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蝕三部曲》
3.在先秦諸子中,文風以想象豐富、詞藻瑰麗、汪洋恣肆而著稱的是 ( )
A.墨子
B.莊子
C.韓非子
D.孟子
4.下列各句中,“數”字作“計算”義解的是 ( )
A.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
B.必有數次乃至十數次之阻力
C.成敗之數,視此而已
D.數罟不入灣池
5.在《鄭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后“又收貳為己邑,至于廩延”,這里表現出他性格的特征是 ( )
A.愚昧無知
B.工于心計
C.貪婪狂妄
D.陰險狠毒
6.《論毅力》一文貫串始終的論證方法是 ( )
A.演繹法
B.類比法
C.歸納法
D.對比法
7.“山不厭高,水不厭深”一句的作者是 ( )
A.司馬遷
B.李白
C.曹操
D.陶淵明
8.下列各句中,“則”表示轉折關系,可以譯為“卻”的是 ( )
A.兵強則士勇
B.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
C.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D.既來之,則安之
9.在《寶玉挨打》中,說“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你們才不勸不成”這句話的人物是 ( )
A.賈母
B.王熙鳳
C.薛寶釵
D.賈政
10.下列哪位作家屬唐宋八大家之一 ( )
A.杜甫
B.辛棄疾
C.王安石
D.李清照
高考練習題4
①我國污染末端處理技術即“深綠色技術”發展較早,技術水平也較高。而“淺綠色技術”即減少污染產生的清潔生產技術發展滯后。20世紀70年代以來,針對日益惡化的全球環境,世界各國通過不斷增加投入,治理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以減小對環境的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但末端處理只能減輕部分環境污染,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環境惡化的趨勢。原因很簡單,一邊治理,一邊排放。在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以末端處理為主的污染控制戰略必須改變。于是,清潔生產的思想產生了。
②清潔生產其基本內涵是對產品和產品的生產過程采取預防的策略來減少污染的產生,概括地講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采用清潔的能源,少廢或無廢的清潔生產過程,以及對環境無害的清潔產品。我國的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是從處理“三廢”開始的。20世紀70年代廢水、廢氣、廢渣是環境治理的重點。在廢水處理、大氣污染防治、工業廢渣處理與利用等方面出現了許多成功的技術。
③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才引入清潔生產概念。清潔生產在我國推廣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我國的清潔生產技術的水平和推廣程度都比較低。不少工廠企業至今仍沿用20世紀50—60年代的老工藝設備,工藝落后,設備陳舊,加上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物資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很高,不僅造成資源嚴重浪費,而且還使生產成本增高,造成環境污染。在發展清潔生產方面我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開展以清潔生產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和培訓,以改變單純從生產的終端來考慮污染控制的傳統觀念;建立清潔生產技術指標體系和資源應用及排污總量控制指標,促進企業工業污染控制和企業技術進步;建立相應的資源運用和排污總量控制方法,促進企業應用清潔生產技術;研究清潔生產的合格評定與市場驅動機制,為清潔生產技術的發展與推廣提供有利的市場環境;研究生命周期環境管理模式、產品生態設計技術和方法等。我國在“21世紀議程”中明確提出了開展清潔生產并為此制定了要實施的行動計劃和措施,表明了我國政府執行清潔生產的決心。
1.下列對清潔生產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潔生產是對產品和產品生產過程采取預防的策略來減少污染的產生的生產。
B.治理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以減小對環境的污染就是清潔生產。
C.清潔生產的主要內容是采用清潔的能源,生產過程少廢或無廢,以及對環境無害的清潔產品。
D.清潔生產即“淺綠色技術”,它是不同于“深綠色技術”的一種“生產技術”。
2.對原文最后一段有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清潔生產技術的水平和推廣程度,相當于國外50—60年代的水平和狀態。
B.我國清潔生產落后的原因,是許多工廠企業至今仍用國外的一些落后設備。
C.我國發展清潔生產最重要的任務是進行宣傳和培訓,更新傳統觀念。
D.研究生命周期環境管理模式、產品設計技術和方法等,是提高我國的清潔生產術水平的重要環節。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和培訓,我國清潔生產技術和推廣程度,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B.為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今后的一段時間,我國也不會放棄發展和推廣“深綠色技術”。
C.在廢水處理、大氣污染、工業廢渣處理與利用等方面發明成功了許多技術,說明我國清潔生產技術有一定的基礎。
D.21世紀,我國綠色技術發展的重點是積極推行“淺綠色技術”即清潔生產技術。
高考練習題5
1.世界上城鎮人口最多的國家是( )
A.中國
B.美國
C.德國
D.日本
答案:A
2.下列民族與其喜愛的文化藝術或傳統的體育活動相符合的是( )
A.朝鮮族——跳手鼓舞
B.傣族——跳板
C.蒙古族——摔跤
D.維吾爾族——孔雀舞
答案:C
3.黃河干流上將在防洪、減淤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水利樞紐工程是( )
A.龍羊峽
B.劉家峽
C.小浪底
D.三門峽
答案:C
4.下列圖例符號與其所表示的礦產地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
A. ■—鞍山
B. ▲—大同
C. ▄—德興
D. 〇—金昌
答案:C
5.《淮南子》中說:“桔生淮北為枳,其實味不同,水土異也。”說明桔柑適宜于( )
A.肥沃的黑土
B.酸性的紅壤
C.粉沙質的黃土
D.鹽堿地
答案:B
6.我國稀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礦區在( )
A.金昌 B.白銀
C.白云鄂博 D.霍林河
答案:C
7.下列地理現象與其產生原因對應正確的有( )
A.西北地區氣候干旱——經緯度位置影響
B.青藏地區氣候寒冷——海陸位置影響
C.塔里木盆地沙漠廣布——風力侵蝕作用
D.藏綿羊和牦牛——特殊高寒環境的產物
答案:D
8.關于埃及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長絨棉是居首位的出口物資
B.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位于撒哈拉沙漠中部
C.蘇伊士港位于蘇伊土運河南端
D.旅游業產值已超過工農業總產值
答案:C
9.關于美國重要工業中心休斯敦的正確敘述是( )
A.位于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北部地區
B.是美國大西洋沿岸的著名海港
C.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D.是美國重要的石油、宇航工業中心
答案:D
10.從種族構成上看,拉丁美洲主要是( )
A.白色人種
B.黃色人種
C.黑色人種
D.混血人種
答案:D
11.關于澳大利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面積居世界第6位,人口只有1600萬,地廣人稀
B.第27屆奧運會2000年9月在其首都悉尼舉辦
C.特有動物有袋鼠、鴨嘴獸、鴕鳥
D.其煤、鐵、石油等礦產豐富,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答案:A
12.我國科學考察隊去南極考察選在11月出發,12月抵達南極洲,主要原因是( )
A.冰雪已經大量消融
B.正是“夏季”,處于極晝時期
C.正是極夜時期,風雪較小
D.正是“冬季”,處于晝短夜長的時期
答案:B
13.當北京是5月1日5點時,全球是4月30日的地方( )
A.多于一半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沒有這種地方
答案:A
14.若黃赤交角為22°26′,則( )
A.1月北半球熱帶、溫帶地區晝長與夜長的比值增大
B.有極夜現象的范圍增加
C.緯度66°34′地區的極晝增長
D.熱帶范圍擴大
答案:A
15.某地區近地面氣溫是32℃,這里對流層的厚度為16.8㎞。按一般規律,此時該地對流層頂的氣溫應是( )
A.-100.8℃ B.-68.8℃
C.-132.8℃ D.-42.8℃
答案:B
16.暖流經過的海區,海洋表面等溫線( )
A.向高緯彎曲 B.向低緯彎曲
C.向南彎曲 D.向北彎曲
答案:A
17.實際劃分東西兩半球的界線是( )
A.任意兩條相對的經線所組成的經圈
B. 0°經線和180°經線所組成的經圈
C.西經20°和東經160°兩經線所組成的經圈
D.東經20°和西經160°兩經線所組成的經圈
答案:C
18.當地震發生時,位于震中的人們會感到( )
A.只有左右搖晃
B.只有上下顛簸
C.先顛簸后搖晃
D.先搖晃后顛簸
答案:C
19.我國太陽能、地熱能、水能都豐富的地區是( )
A.西藏 B.內蒙古
C.山西 D.新疆
答案:A
20.既是世界上主要糧食出口國,又是草場資源豐富的國家是( )
A.法國 B.俄羅斯
C.阿根廷 D.新西蘭
答案:C
高考練習題6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面試題。(10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這首詞的題是“記夢”,詞人在夢中夢到了什么?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2.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結合這首悼亡詞的內容,概述作者運用什么藝術手法表情達意的?
答:
參考答案:
1.詞人夢見自己回到了故鄉,妻子正像當年一樣,憑窗梳妝,夫妻相見,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惟有相顧垂淚。這表現了詞人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之情。
2.①層層遞進。第一句“兩茫茫”是綱。以下層層推進,雖茫茫而難忘。進而千里相隔,無法對話。進而相逢也不相識。三層推進,把別恨提到無法再高的境地。
②虛實結合。上闕寫實,下闕從虛處設想,寫夢中相逢,驚喜憂痛之情,萬語千言無法表達,只有相顧淚流不止。接著寫夢醒痛定思痛,令人柔腸寸斷。
高考練習題7
①每年“世界讀書日”前后,“閱讀”都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近年來,“閱讀”領域內的一些新變化,如迅速流行開來的“淺閱讀”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②所謂“淺閱讀”,是指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松、實用性甚至娛樂性為最高追求的閱讀形式。“淺閱讀”的出現與社會競爭加劇,人們工作、學習節奏快,壓力大有關;同時也與信息爆炸帶來的多樣選擇有關。近年來,網絡閱讀、手機閱讀并存的多元化閱讀方式,帶來了鋪天蓋地的資訊。這在拓展人們知識面的同時,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征的“淺閱讀”取代了“深閱讀”。
③對于這一現象,一些專家認為不必視同洪水猛獸。著名文化批評家王曉漁說:“30年前,大家都讀‘走向未來’叢書,都讀李澤厚的書,而發展到后來,特別是近10年,閱讀的分野出現了。‘淺閱讀’時代最大的進步,就是選擇的自由。有人喜歡讀通俗小說,有人熱衷勵志類、財經類的書籍,也有人青睞哲學、文史類的書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喜好,于是閱讀也就呈現出了多樣性。”
④然而,面對“淺閱讀”迅猛的攻城掠地,“深閱讀”越來越式微,許多專家還是感到憂慮。事實上,近年來,世界各國學者都意識到“淺閱讀”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強調傳統式“深閱讀”,如西方一些學者倡議“關掉一周電視”,反對閱讀“淺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閱讀”、“深呼吸”等。
⑤“‘淺閱讀’這種閱讀態度導致了閱讀的工具性質,加深了整個社會的浮躁。”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鄧志偉認為,思想使人進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讀來顯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夠使人更好地了解社會,激發起讀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僅僅因為“淺閱讀”的輕松、愉快,而放棄學習積累的機會。
⑥“無論現代人多么功利,總得給攸關心靈的閱讀留出空間。”接受采訪時,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這樣說,他很懷念這樣的自己:“在書店的一角斜倚著,默默地讀著,不覺天已黃昏;在圖書館坐了一整天,閉館的電鈴聲響了,周圍的人都走了,我滿足地伸了個懶腰;午睡時看書,書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摘自20xx年《半月談》,有改動)
1.閱讀全文,給文章擬一個標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⑤中劃線句的論證方法是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
3.你贊成文中哪種閱讀方式?談談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段⑥中,評論家雷達談到了讀書時投入忘我的經歷,請把你的閱讀經歷寫出來,與我們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示例1:“淺閱讀”時代呼喚“深閱讀”。
示例2:“淺閱讀”與“深閱讀”。
2.示例:道理論證,論證“深閱讀”的重要性,增強文章說服力。
3.示例1:贊成“淺閱讀”,因為它使人有選擇的自由,使人輕松愉快。
示例2:贊成“深閱讀”,因為它能夠使人更好地了解社會,激發起讀者的感悟和思考,更好地學習積累。
4.示例:我在讀《紅樓夢》的時候,為黛玉的香消玉殞傷心落淚;為晴雯的不屈風骨拍手叫好;為迎春的膽小懦弱憤怒不已……感到書中的這些人物不再是陌生人,而是生命中陪我一路前行的朋友。
高考練習題8
1.公民享有的姓名權的內容不包括()
A.命名權
B.姓名使用權
C.姓名變動權
D.姓名轉讓權
答案:D
2.下列選項中,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是()
A.計算機軟件
B.時事新聞
C.法律、法規
D.歷法、數表
答案:A
3.下列商品中,必須申請商標注冊的是()
A.拖拉機
B.酒類
c.煙草制品
D.計算機
答案:C
4.江某死亡后,遺產已經分割。甲按遺囑繼承5萬元現金,乙按遺贈分得字畫一幅(價值8萬元),丙和丁按法定繼承分得住房一套(價值40萬元)。經查,江某生前尚欠戊債務6萬元。欠戊的債應由()
A.甲、乙、丙、丁償還
B.甲、丙、丁償還
C.乙償還
D.丙、丁償還
答案:D
5.趙某與申某簽訂遺贈扶養協議,后趙某又立有遺囑,該遺囑內容與遺贈扶養協議相抵觸。現趙某去世,對趙某的遺產應按()
A.法定繼承處理
B.遺囑繼承處理
C.遺贈扶養協議處理
D.遺囑繼承和遺贈扶養協議處理
答案:C
6.薛青在病床彌留之際立下口頭遺囑,其財產分別由兒子和女兒繼承。薛青立口頭遺囑時,在場人員有兒子、女兒、兒媳和醫生、護士。依照法律規定,下列人員中,能夠作為口頭遺囑見證人的是()
A.兒子
B.女兒
C.兒媳
D.醫生、護士
答案:D
7.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
A.過錯責任原則
B.公平責任原則
C.無過錯責任原則
D.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答案:C
8.某超市保安員甲懷疑王某偷盜超市化妝品,遂對其進行搜身。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本案的侵權行為人是甲
B.本案的侵權行為人是超市
C.本案的侵權行為人是超市和甲
D.因未給王某造成財產損失,故不構成侵權
答案:B
9.甲、丙因瑣事將乙打成重傷。乙花去醫藥費3萬元。乙向法院起訴,要求甲、丙賠償損失。在案件審理中,甲因車禍死亡,其未留有遺產,但有一個兒子。乙的損失()
A.應根據甲、丙的過錯程度由甲的兒子和丙分擔
B.應由丙全部承擔
C.應由甲的兒子全部承擔
D.應由甲的兒子和丙平均分擔
答案:B
10.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建材買賣合同。約定如果一方違約,應向對方支付l萬元違約金。由于乙公司未能按時供貨,使甲公司延誤工期,造成經濟損失10萬元。則乙公司應向甲公司賠償()
A.1萬元
B.5.5萬元
C.10萬元
D.11萬元
答案:C
高考練習題9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9-20題。
春 日
汪 藻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注】茅茨:茅草屋頂。煙暝:煙雨迷蒙。
19、這首詩寫了一個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哪些典型景物來表現的?(4分)
正確答案:浮云帶雨,田水如鏡,客衣沾濕。
解析:此題重點問的是多雨的“春日” 的典型景物,它的題眼是“多雨”,就要找到與之有關的句子,我們找到的句子是:“處處浮云將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鏡”和“茅茨煙暝客衣濕”,然后概括寫出來即為答案。
20、詩的第三聯在寫景上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描繪了怎樣的情景?(5分)
正確答案:擬人 寫出了籬邊桃花將開未開的情態
解析:詩的第三聯寫籬笆外探頭伸出了將開未開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是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桃花寫的具有了人的動感。只要答出這點即可。
高考練習題10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18分)
夢碎雅典
楊明馬小林
奧蒂又輸了,這次依然輸給了壞運氣。
這位37歲的牙買加老將具備奪取世界百米冠軍的實力已達17年之久,運氣卻從來沒有降臨到她的頭上。當奧蒂閃著淚花走出第六屆世界田徑錦標賽賽場時,她追求了一生的夢想化作一場噩夢。
奧蒂已經贏得過20多枚世界大賽銀牌和銅牌,參加過5屆世界錦標賽,但還從來沒有贏得過一次百米冠軍。沒有任何一個田徑選手的付出比奧蒂更多,沒有任何一個女子田徑短跑選手能在37歲的“高齡”依然在世界賽場上奔跑,也沒有任何一個世界名將遭遇到比奧蒂更多的莫明其妙的不幸。
這次大賽前,她以10秒96的成績排名今年世界第三。奧運會冠軍德弗斯和世界冠軍托倫斯的缺席,給了奧蒂一次絕好,也是最后一次競爭世界短跑女皇的機會。
經過三輪出色的表現,奧蒂最終站到決賽起跑線前,觀眾送給她的掌聲和歡呼聲超過了所有其他選手。她太珍惜這次機會了,這是她人生最關鍵的一次搏擊,就像劍手要畢其全部功力于一擊。
奧蒂蹲下了,全場靜默著。發令員舉起手臂。反常的兩聲槍響預示著有人搶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了下來,只有奧蒂沒有聽出是犯規的槍聲。這對于比賽經驗最豐富的奧蒂來說,似乎是不可思議。
起跑通常不好的奧蒂這次飛身領先,她像旋風般地掠過跑道,人們驚呆了。孤獨的奧蒂一人奔跑在賽場上,轉瞬之間,她已經跑過80米!
在全場觀眾的驚呼聲中奧蒂停了下來。她意識到發生了什么。此時,全場再次靜默得反常。在這片靜默中,面無表情的奧蒂轉身在跑道上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著……
人們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錦標賽百米決賽中,奧蒂和美國的德弗斯同時撞線,成績雖然都是10秒82,但金牌卻被莫明其妙地判給了對方。站在銀牌領獎臺上的奧蒂的那雙淚眼給世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在1996年奧運會的百米決賽上,歷史居然驚人地類似,奧蒂又是在同樣的情況下輸給了德弗斯。
去年底,疲憊的奧蒂終于決定退役,捧著20多枚在世界大賽上奪得的銀牌和銅牌,心懷不甘的奧蒂宣布自己將轉做時裝設計師。當時,世界上所有的田徑愛好者都將深深的敬意送給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軍的“女皇”。
奧蒂沉重地走著,一步一個坎,一步一個艱辛。那條百米跑道濃縮了她20多年的運動生涯,全場觀眾以靜默表示著他們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奧蒂沒有發脾氣,沒有沮喪,她的臉上現出堅毅的表情。
她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畢生力量去拼搏,但結局是大家可以預料的(僅獲第七名)。
奧蒂以永不服輸的精神感動著觀眾。她的世界百米冠軍夢雖然沒有實現,但在世人心中,奧蒂何嘗不英雄!《海外版》(19970805六版)
19.文章開頭兩段屬于新聞文體基本構成中的哪個部分?請結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20.文章用較長篇幅介紹了奧蒂參加比賽的背景材料,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21.怎樣理解“在這片靜默之中,奧蒂轉身,面無表情地朝起點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著……”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5分)
22.作者在文章結尾說:“她的世界百米冠軍夢雖然沒有實現,但在世人心中,奧蒂人口學不英雄!”請結合奧林匹克精神,談談你的認識。(5分)
高考練習題11
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11—14題。
早就聽說那是一條極累人的路,但勞累對于1979年的我們都還不太在意,擺脫劫難不久,對承受辛苦的自信心還有充分的貯留。
話雖這么說,這條路也實在是夠折騰人的了。一次次的上山,又一次次的下山,山又高,路又窄,氣力似乎已經耗盡,后來完全是麻木的抬腿放腿,抬腿放腿。山峰無窮盡的一個個排列過去,內心已無數次的產生了此行的后悔,終于連后悔的力氣也沒有了,只得在默不做聲中磕磕絆絆的行進。就在這種情況下,我突然對古代文人產生了深切的認同。是的,凡是他們之中的杰出人物,總不會以輕浮的態度來面對天地造化,他們不相信人類已經可以盛氣凌人得來君臨山水。因此他們總是以極度的虔誠,極度的勞累把自己的生命與山水熔鑄在一起。讀他們的山水詩常常可以感到一種生命脈流的搏動。在走向三疊泉的竭盡全部精力的漫漫山道上,我終于產生了熔鑄感,生命差不多已交付給這座山了,一切就由著它看著辦吧。
不知何時,驚人的景象和聲響已出現在眼前。從高及云端的山頂上,一幅巨大的銀簾奔涌而下,氣勢之雄,恰似長江黃河倒掛。但是,猛地一下,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巖,轟然震耳,濺水成霧。它怒吼一聲,更加狂暴的沖下來,沒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壓抑不住,狂呼亂跳一陣,拼將老命再度沖下,這時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亡命徒的隊伍,決意要與山崖作一次最后的沖殺。它挾帶著雷霆竄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測的峽谷,究竟沖殺得如何,看不見了,它的最后歸宿如何,無人知曉,但它絕對不會消亡,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哪怕接二連三的阻遏它,撞擊它,它都沒有吐出一聲嗚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
我們這些人的身心全都震撼了。急雨般的飛水噴在我們身上,誰也沒有逃開,反都抬起頭來仰望,沒有感嘆,沒有議論,默默地站立著,袒示著濕淋淋的生命。終于,我找到了一種對應,一種在現代已經很少的對應。
記得宋代哲學家朱熹很想一睹三疊泉風采而不得,曾在一封信中寫道:聞五老峰下新泉三疊,頗為奇勝,計此生無由得至其下。他請兩位畫家把它畫下,帶給他看,看到畫幅時他不斷摩挲,聲聲慨嘆。這位年邁的哲學家也許已從畫幅中看出了一點遠超一般山水奇景的東西,否則何來聲聲慨嘆但我敢說,沒有身臨其境,再有悟性的哲人也揣想不出一個生命意義上的它。
在古代,把三疊泉真正看仔細又記仔細了的還是那位不知疲倦的旅行家徐霞客,可惜他太忙碌,到哪兒都難于靜定,不能要求他產生太深的感悟。
我不知道在不斷開發廬山的過程中會不會有一天能開通到達三疊泉的汽車路或吊山索道,能構筑起可以像徐霞客那樣觀察這個神奇瀑布全貌的現代觀景臺,但毫無疑問,到了那時,我們今天好不容易找到的感悟和對應也將失去。文章憎命達,文人似乎注定與苦旅連在一起。
11、我突然對古代文人產生了深切的認同一句中的深切的認同指的是(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根據文意,概括三疊泉的特點(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我找到了一種對應,一種現代已經很少的對應,這里的對應可以理解為(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為什么說文人似乎注定要與苦旅練在一起 (根據文意自己的話回答)(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分)以極度的虔誠,極度的勞累把自己的生命與山水熔鑄在一起(意思相近即可)
12,(6分)氣勢磅礴,勢不可擋,不屈不撓(意思對即可)
13,(7分)人不能以輕浮的態度來面對天地造化,要敬重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若答成人也應該像三疊泉那樣遇到接二連三的阻遏,撞擊,絕不嗚咽,只有怒吼,咆哮也算對。(意思對即可)
14,(6分)因為只有經過艱難的人生旅程,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也才能創作出有價值的作品。(意思對即可)
高考練習題12
從1939年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起,每年的5月4日我國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來紀念青年節。五四青年節是為了紀念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更是為了紀念在這場運動中發揮重要先鋒作用的青年群體。如今的青年群體雖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年代,但應謹記先輩們的努力與付出,更應該承擔起國家建設的重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作為新時代青年人,縱然時代環境改變,品格卻應與五四時期青年才俊一脈相承,少點浮躁,多點兒承擔,承擔起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
青年應該無畏。勇氣是承擔責任的重要部分,沒有勇氣的人難以擔當重任。五四運動時期的青年,無所畏懼,面對國家利益被出賣的局面,毅然與北洋政府、帝國主義抗衡,這是怎樣的勇氣啊!當代青年人面對安逸的環境,很多已經沒有了勇氣,在家靠父母,無所事事。青年人的勇氣,是面對不平之事仗義執言,是面對不公之事直抒胸臆,以五四青年節為出發點,喚醒青年人的勇氣,這是國家發展的持續動力。
青年應該友愛。友愛和團結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凝聚力,團結友愛應從青年人做起。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社會始終存在不團結的現象,這導致西方國家、日本,對我們國家不斷地侵略,就是抗日戰爭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仍有許多人出賣國家、背叛同胞,這導致我國在新中國建立之前,一直處于分裂狀態,人民顛沛流離。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軍民一心團結起來驅逐外侮、打倒反動派,才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才真正“站起來”了。如今,中國正在高速發展的時期,更需要中國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團結一心,為中國發展做出努力。友愛的前提是有愛,青年人的心中該是充滿“愛”的,對父母、對家庭、對職業、對國家,青年人心中有愛,國家就能更好地發展。
最重要的是,青年應有擔當。周總理自青年時期起就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擔當,當代青年人也該樹立遠大志向,自覺擔負起建設國家的重擔。
青年人承擔起國家的希望,國家的發展就有了光明;青年人承擔起國家的未來,就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高考練習題1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20xx鄭州一模)“單就宗教而言,周人還有一點與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與神的世界逐漸分離,成為兩個范疇的問題。”這集中體現于西周實行的( )
A.世襲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解析:C 殷人指商朝人,商朝以神權鞏固王權,特別重視“神的世界”,周人實行宗法制,強調尊宗敬祖,特別重視“祖先的世界”。
2.(20xx深圳一模)王國維說:“兄弟之親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間常不免有爭位之事”“夫舍弟而傳子者,所以息爭也”。請判斷他是在論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來( )
A.以舉薦賢能為核心的禪讓制
B.以嫡長子繼承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終弟及”的王位繼承制
D.以同姓親族為主體的分封制
解析:B 從材料信息看,王國維認為,兄弟之間的血緣沒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間不免有“爭位之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多把位置傳給兒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斷,這是關于宗法制的描述,故選B項。
3.(20xx深圳調研)新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有“寶玉搶讀賈環四不象燈謎”的場景。賈寶玉和賈環(寶玉之弟,為賈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在劇中兩人的地位卻有天壤之別。從傳統觀念上看,導致兩人地位懸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形成 B.個人素質的差異
C.宗法制的影響 D.封建家長的喜好
解析:C 賈寶玉地位高是因為是正房所生,是嫡長子,賈環地位低是因為是妾室所生,是庶子。這些特點符合宗法制的內容。
4.“在這樣的時代……(國)王只是諸多政治實體的共主,或者說是聯盟領袖。”這一政治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實行了宗法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
C.實行了郡縣制 D.推行了郡國并行制
解析:B 從關鍵信息“政治實體的共主”可知選擇B項,分封制下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C、D兩項都不正確。宗法制是關于權力的繼承與分配,沒有規定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5.社會流動是指不同階層出身者可以因為后天因素而轉換成另一個階層。據此分析,春秋戰國的歷史變動應為“社會流動增大”。出現這一變動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農經濟形成 B.分封制逐漸瓦解
C.監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襲制遭到破壞
解析:B 春秋戰國之前,出身決定了人的命運,“社會流動性”很小。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瓦解,貴族等級制被打破,普通民眾可以通過學識、戰功或者經濟地位的提高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因此,正確的答案為B。
6.陳胡公媯滿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周,把他封于陳,侯爵,并將長女太姬嫁給他。對此,以下解讀不正確的是( )
A.西周初年曾經分封過異姓貴族
B.周統治者通過政治聯姻鞏固統治
C.陳胡公在封國內居于大宗地位
D.陳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繼承人
解析:D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陳胡公只能選擇嫡長子為繼承人,故D項不正確。
7.史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傳承,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該時期指的是( )
A.商周時期 B.秦漢時期
C.魏晉時期 D.隋唐時期
解析:B 秦的統一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秦朝確立的****主義中央集權制,為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政治體制奠定了基礎;漢代中國確立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
8.“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實現“法令由一統”的政治制度是( )
A.禪讓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解析:D 由材料“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斷出應該是與秦始皇有關,而秦朝統一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故正確答案為D。
9.(20xx南京調研)程天相說道:中國歷史五千多年以來,所有改朝換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沒有一位是狀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還是落第秀才。請問:這是不是一個科舉制度的笑話?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原因是( )
A.考試內容單調乏味
B.考生知識局限
C.選用人才文化素養低
D.選用人才主要為統治者服務
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改朝換代者、革命成功者,或是王朝的建立者都不是通過科舉制選拔出的,說明科舉制度選用人才主要為統治者服務。
10.(20xx福建師大附中模擬)據《文選》記載:“中朝,內朝也。漢代大司馬、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關于“內朝”和“外朝”的理解錯誤的是( )
A.以丞相為首的“外朝”,逐漸退居到執行職務的地位
B.“內朝”“外朝”之分始于漢武帝時期
C.“內朝”“外朝”使管理國家的實權逐漸由相府向宮廷轉移,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D.“內朝”由侍從皇帝的近臣構成,參與決策國家政務
解析:C 據所學知識可知,“中朝”由皇帝左右的親信近臣構成,在宮廷之內對重要政事做出決策,外朝逐漸退居到執行職務的地位,A、D兩項是正確的理解;B項符合史實;君權和相權的矛盾直到明朝時期,隨著丞相的廢除才得以解決,C項理解不正確,符合題意。
11.“他們接受更多的后備人員進入官僚體制,并為那些適合在政府的某個職位上的'人提供豐厚的薪金。他們甚至安置文職官員來監管軍隊。”宋朝統治者的上述做法( )
A.提高了軍隊戰斗力 B.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C.加強了中央集權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解析:C 宋朝通過分化軍事權力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這一做法加強了中央集權但降低了行政效率和軍隊的戰斗力,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因此,正確答案為C。
12.(20xx福州模擬)《晉書·段灼傳》中記載:“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惟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下列言論與材料內容相呼應的是( )
A.“大人世及以為禮”
B.“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
D.“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解析:B 通過分析題干中的材料可知,材料內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A項反映的是世襲制,不符合題意;B項是九品中正制產生的影響,符合題意; C項反映的是察舉制,不符合題意;D項反映的是科舉制,不符合題意。
13.(20xx年山東文綜,11)自秦漢至宋元,中國政治制度變革的總體趨勢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漸被削弱
B.國家行政權逐漸轉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漸退出權力中心
D.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逐漸被打破
解析:A 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闡釋階段特征的能力。秦漢至宋元,****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最主要矛盾表現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經過秦漢、宋元等王朝的努力,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的權力不斷削弱,A項正確;B項表述錯誤,宋元之前的君主集權是指的“決策權”而不是行政權,行政權仍然掌握在丞相手中;這一時期,丞相的權力逐漸削弱,但其并沒有退出權力中心,C項錯誤;秦朝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后,就已經打破了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D項錯誤。
14.(20xx衡陽聯考)錢穆說:“論中國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貴族社會。東漢以下,士族門第興起。魏晉南北朝至于隋唐,皆屬門第社會,可稱為是古代變相的貴族社會。宋以下,始是純粹的平民社會。”導致宋代發生該變化的原因不包括( )
A.科舉制的實行
B.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興起
C.文化教育的發展
D.早期民主思想的興起
解析:D 這里的平民社會是指庶族地主進入政治權力的中心,B項是這一現象的根源,A、C兩項都是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D項是明清時期出現的。故選D項。
15.(20xx昆明檢測)宋代王讜在《唐語林·文學》中寫道:“中正,鄉曲之表也。藻別人物,知其鄉中賢愚出處。”這里的“中正”是( )
A.人名 B.官職 C.地名 D.制度
解析:B 由材料可知中正負責識別地方的人才,是九品中正制中的重要官吏,故選擇B項。
16.(20xx湖南六校聯考)宋、明以來中國歷史存在大量“官無封建,吏有封建”的政治現象,有史料載,胥吏們“父以傳子,兄以傳弟,錢糧出入,盡歸掌握”。對這一現象理解不正確的是( )
A.說明了宗法制分封制的長期存在
B.實際是****主義中央集權發展的結果
C.導致國家組織能力被嚴重地削弱
D.使得國家財政稅收改革往往阻力巨大
解析:A 古代官吏分離,官以科舉出身擅長經史辭章,財稅經濟司法方面卻難有所長,只能委之于吏。政府為加強中央集權,常升遷、調防官員,但吏卻不升遷、無調防。地方財稅、經濟、司法都操縱在吏的手中,吏往往成為最大的地方勢力和利益集團,一旦國家面向財政稅收進行改革,就會觸及“吏”的根本利益,遭遇巨大阻力。這一狀態下的國家組織也很松散,難以形成強大合力,國家組織能力被削弱,B、C、D三項正確。此現象不能反映分封制作為一種制度的實際存在,A項不正確。
17.“聰明才智人士為了從這一條窄窄縫隙進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經》的九本儒書之中,再也沒有精力謀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舉制度的實行有利于(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擴大統治階級基礎
C.提高官員文化素質 D.穩定社會統治秩序
解析:D 本題考查學生對科舉制影響的掌握。從材料信息“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經》的九本儒書之中,再也沒有精力謀革命了”,說明科舉制使知識分子忙于求取功名,這有利于社會的穩定,D項正確。A、B、C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18.16世紀末,西班牙人門多薩在《中華大帝國史》中寫道:“皇帝極想成為他的帝國及其臣民的主人,國家如此之大,省份又如此之多,因此沒有皇帝和內閣的同意,巡撫、總督和法官不準處死任何人。”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元朝統治的疆域十分遼闊
B.明朝****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
C.明朝皇帝和官員依法辦事
D.清朝皇權****的進一步加強
解析:B “皇帝和內閣”信息表明材料反映的是與明朝有關的現象,可排除A、D兩項,由****主義獨斷性特征可排除C項,答案為B。
19.(20xx東莞調研)有人說:“夫以無權之官,而欲強做有權之事,則勢固必敗;以有權之事,而必責于無權之官,其望更難酬,此從來閣臣之所以無完名也。”這里的“閣臣”是指( )
A.秦朝的三公 B.唐代三省長官
C.明代大學士 D.清朝軍機大臣
解析:C “無權之官”“做有權之事”說明此時的“閣臣”不是中央的正式國家機構的官吏,符合這一條件的是明代的大學士和清朝的軍機大臣,但稱為“閣臣”的是明代的大學士。
20.(20xx淄博一模)史載:嘉慶十年,有個叫何元瑯的御史,給皇帝上了一個《請酌改軍機處名目》的奏折,理由是“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之專司戍政者不同……似應更改名目,以紀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軍機處( )
A.與兵部的職能相互重疊
B.已演變為一個綜合政務機構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滿
D.已成為國家最高軍事機關
解析:B 材料指出軍機處更名的理由是“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之專司戍政者不同”,說明軍機處已演變為一個綜合政務機構。A項說法與材料不符,C、D兩項材料沒有體現。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其中21題25分,22題15分,共40分)
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代科舉取士,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大抵眾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為盛焉。”
唐代明經、進士兩科的考試內容
初試 二試 三試 明經 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孝經》《論語》《爾雅》,每經帖十條 口答諸經
大義十條 答時務
策三道 進士 選《禮記》或《左傳》之一及《爾雅》,每經帖十條 作詩、賦、文各一篇 作時務
策五道 ——陳茂同《中國歷代選官制度》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北宋汪洙編的《神童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勵學篇》
材料三 古往今來科舉考試一再起死回生的歷史說明: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人情與關系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防止人情的泛濫,使社會不至于陷入無序的狀態,中國人發明了考試,以考試作為維護社會公平和社會秩序的調節閥。悠久的科舉歷史與普遍的考試現實一再雄辯地證明,考試選才具有恒久的價值。
——劉海峰《科舉學導論》
(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科舉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幾方面能力?(6分)
(2)據材料二分析,到了宋朝,在科舉制影響下,產生了怎樣的社會風氣和社會觀念?對于這些觀念,你怎樣評價?(8分)
(3)材料三中“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的歷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三中認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4)根據材料一、二、三說明科舉制的影響。(5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第(1)問從表格材料看,初試要求的是對經典的熟練掌握,二試考查的是寫作能力,三試中的時務策顯然是要求考生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的現實問題。第(2)問從材料二的兩則詩詞可以看出當時重視讀書的風氣,對其評價可從正反兩方面分析。第(3)問理解“人情”的含義,從材料內容“為了防止人情的泛濫……中國人發明了考試”可見這里的人情指的是血緣親情,因為考試是一種較為公平的選拔方式。第(4)問可結合三則材料歸納科舉制的影響,可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歸納。
答案:(1)熟練掌握經典的能力;文學能力;對時事的分析解決能力。(6分)
(2)風氣:重視讀書和教育,重視文化。觀念:讀書高貴,讀書是進身之階,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評價:一方面有利于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另一方面讀書講究實用、功利主義,產生讀死書,死讀書現象。(8分)
(3)宗法制。科舉制具有公平、公正,調節社會秩序的特點。(6分)
(4)科舉制有利于選拔有才能的官吏,提高官員素質;科舉制促進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科舉制具有公平性,有利于調節社會秩序;科舉制也有局限性。(5分)
22.有人說,丞相這一制度的開局是個喜劇,而結尾卻是一個悲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漢的丞相陳平有過總結:“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材料二 諸葛憶兵教授在《宋代宰輔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輔在古代政治體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中國古代宰輔制度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
材料三 《漢書》卷七十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于是中朝左將軍辛慶忌、右將軍廉褒、光祿勛師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朱元璋統一中國后,為建立中央集權的體制,以胡惟庸案為借口廢除了丞相,設殿閣大學士,作為皇帝的咨詢機構,這就是內閣的雛形。
(1)據材料一說明古代宰相的職責。(3分)
(2)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三個階段的變化依次是什么?你認為宰相制度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演變的內在推動力是什么?為什么?(7分)
(3)材料三中前后兩史實有何主要異同?(5分)
解析:本題考查丞相制度的發展演變歷程。第(1)問“材料一”是答題依據和答案來源;“說明”是答題方式,要求在理解引句的同時扼要指出;“職責”是中心詞。第(2)問第一小問“據所學知識”考查知識的再現;第二小問中心詞是“演變”“推動力”;第三小問對“原因”的歸納取決于對“推動力”的歸納是否準確。第(3)問解答關鍵是據材料信息弄清比較的是哪兩個史實;“異同”包括“相同”與“不同”;比較時一要結合材料中的具體做法歸納,二要從歷史概念和結論的歸類上分析。
答案:(1)宰相本為掌握政權的大官的泛稱,后來用以指歷代輔助皇帝、統領群僚、總攬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或者答為: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總理全國政務的人)(3分)
(2)變化:三公制——三省制——內閣制。(2分)
推動力: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沖突。(1分)
原因:相權與皇權是一對既統一又沖突的矛盾。國家政權的正常運作要求在皇帝的****之下宰相有效地行使職權,而宰相權力的擴大又必然削弱皇權。皇帝既依賴宰相治理國家,又對宰相存有疑忌之心,不時地采取各種措施限制相權,把剝奪回來的種種中央行政大權交給自己身邊的親信。于是,相權就逐步轉移,“三公制”因此也逐漸演變為“三省制”。(4分)
(3)相同:都改任親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輔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權與相權的沖突;都反映了隨著皇權的不斷加強,中樞權力機構的組成不斷發生變化。(3分)
不同:漢武帝采取措施將丞相排除出中樞決策的核心;明太祖則廢除了丞相。(2分)
高考練習題14
極易混淆的形近字大致可分為五種情況:一是讀音相同相近;二是字形相似;三是意義混淆;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規誤為默守成規,不知道墨指戰國時的墨翟,黃粱美夢誤為黃梁美夢,不知道黃粱指的是做飯的小米;五是忽視語文法規,如重疊誤為重迭,天翻地覆誤為天翻地復。
高考形近字專項訓練題
【例1】(20xx·天津卷)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文身 詭譎 流金鑠石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B. 橋礅 碑貼 原物壁還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 簡練 寬宥 犯而不校 萬壑爭流,千崖競秀
D. 更迭 歆享 濯污揚清 明槍易躲,暗劍難防
解題指導:本題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形近字往往由于形旁的改變而造成意義的改變,我們除了在平時應注意歸納整理常見形旁的含義以外,在解答此類題目時可采用同義相比的方法判別錯別字,即采用結合詞語本身含義進行同類詞語聯想來判明錯別字。對于成語中的錯別字,漢語中很多成語都是由古漢語中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或典故演化而來的,因此,辨析字形時,如果了解一些熟語的來源及相關的傳說,那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如班門弄斧,它來源于在魯班門前擺弄斧子這一傳說,所以其中的班不能誤寫成搬等。
解析:B碑貼 同字帖,應為帖;原物壁還結合完璧歸趙理解,應為玉璧的璧字;C 犯而不較,意思為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犯:觸犯;較:計較;D暗劍難防,結合詞語本身含義,聯系放冷箭,所以劍錯誤。
答案:A
【例2】(20xx·湖北卷)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鴻鵠之志 如愿以償 以偏概全 歸納演譯
B. 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風姿瀟灑 煙波浩蕩
C. 氣喘吁吁 相輔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 蠱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詳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形近字和同音字中的錯別字。我們除了根據以義為綱,據義別形的原則對漢字進行辨析以外,我們還可以根據相關漢字所在詞語中的詞性,來判斷字形的正誤。如各行其是,其中的是為意動用法,有認為正確之意,不能寫成事。再如紛至沓來,其中的紛與沓都是形容詞,分別修飾動詞至、來,由此,寫成紛至踏來則是錯誤的。另外,由于漢語中很多成語在結構上是并列關系,也就是說相應位置上的語素意義相同、相應或相反,于是,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特點來辨析字形的正誤了。如名門望族,名、望意思相同,都指有名望的家族,因而不能寫成名門旺族。再如沽名釣譽,寫成沽明釣譽便錯了,因為明和譽在此沒有關系,應該是名、譽。
解析:A項中歸納演譯的譯應為繹,意思是抽出或理出事物的頭緒;B項中自行其事的事應為是,是的意思是對的,詞意應為做自己認為對的事;D項中的一愁莫展的愁應為籌,意思是籌謀。
答案:C
1. (20xx·重慶卷)下列各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朝廷 調濟 貿然行事 瞑頑不化
B. 惦量 修煉 生靈涂炭 不假思索
C. 斑斕 法碼 如法炮制 嚴懲不貸
D. 松弛 困擾 歪門邪道 砰然心動
解析:A調劑,冥頑;B掂量;C砝碼;D怦然。答案:A
2.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夢魘 春風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競成
B. 置喙 如日中天 輕歌曼舞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C. 忤逆 毛骨聳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 什物 荊棘叢生 天隨人愿 工欲善其是,必先利其器
解析:A項中有志者事競成的競有誤,應寫作竟,屬形近致誤。竟意為終究,有志者事竟成意為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C項中毛骨聳然的聳有誤,應寫作悚,屬同音致誤。悚意為害怕,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樣子。D項中善其是應為善其事。答案;B
3.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隱秘 黯然失色 獨擋一面 化干戈為玉帛
B. 涵養 合盤托出 惺惺相惜 反其道而行之
C. 鼓噪 出神入化 難辭其咎 不登大雅之堂
D. 膨漲 抑揚頓挫 不絕如縷 如墜五里霧中
解析:A擋當;B合和;D漲脹。答案:C
4. 下列各組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精粹 精絡 精疲力竭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B. 贈予 授予 與人口實 同甘共苦,禍福與共
C. 即將 立即 若即若離 一言即出,駟馬難追
D. 揮毫 毫發 毫無二 致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解析:A精絡經絡;B與人口實予人口實;C一言即出一言既出。答案;D
5.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浸漬 高潮疊起 膚淺 人才倍出
B. 弘揚 相應成趣 拓寬 遼闊無垠
C. 庇護 立椎之地 格局 跋山涉水
D. 憂郁 倉皇失措 蘊含 滿腔熱忱
解析:A疊迭,倍輩;B應映;C椎錐。答案; D
6. 下列各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存亡絕續 韜光養晦 鬼域伎倆 直截了當
B. 蘭心慧質 怵目驚心 若即若離 山青水秀
C. 不肖子孫 貌和神離 面授機宜 優哉游哉
D. 言聽計從 精兵減政 老羞成怒 委曲求全
解析:B慧蕙,青清;A域蜮;C和合;D減簡。答案: B
7. 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立意 標新立異 分外 應得份額
B. 生色 聲色俱厲 安詳 規模宏大
C. 堅韌 堅忍不拔 按照 安裝設備
D. 清凈 耳根清靜 鋼筆 剛愎自用
解析:D耳根清靜耳根清凈。答案: D
8.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瀆職 苦心孤意 矯揉造作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B. 文采 偃旗息鼓 各行其是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C. 緝私 鐘靈毓秀 虎視眈眈 天網灰灰,疏而不漏
D. 閑遐 察言觀色 綿里藏針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解析:A意詣;C灰灰恢恢;D遐暇。答案: B
9.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提綱 融洽 拭目以待 通貨膨漲
B. 賦予 遷就 宏偉報負 彌天大謊
C. 振幅 貢獻 墨守成規 英雄輩出
D. 予備 通牒 尋物啟事 演繹歸納
解析: A漲脹;B報抱;D予預。答案: C
10.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戳穿 力挽狂瀾 暖昧 食不果腹
B. 震撼 按步就班 喧囂 響徹云霄
C. 深奧 死不瞑目 氣慨雍容 華貴
D. 凋蔽 嘩眾取寵 輟學 憤世嫉俗
解析:B步部;C慨概;D蔽敝。答案: A
高考練習題15
[美]愛布懷特
①大概在一九〇四年的夏天,父親在緬因州的某湖上租了一間露營小屋,帶了我們去消磨整個八月。假期過得很愉快。自此之后,我們中無人不認為世上再沒有比緬因州這個湖更好的去處了。一年年夏季我們都回到這里來總是從八月一日起,逗留一個月時光。就在幾星期前,強烈的想望驅使我去買了一對釣鱸魚的鉤子,一只能旋轉的盛魚餌器,啟程回到我們經常去的那個湖上,預備在那兒垂釣一個星期,再去看看那些夢魂縈繞的老地方。我決定把我的孩子帶了去,因為他從來沒有讓水沒過鼻梁。
②在去湖邊的路上。我緬想時光的流逝會如何毀損這個獨特的神圣的地方險阻的海角和潺潺的小溪,落日掩映中的群山,露營小屋和小屋后面的小路。我緬想那條容易辨認的瀝青路,以及那些已顯荒涼的其它景色。我對于那些清晨的記憶是最清楚的,彼時湖上清涼,水波不興,木屋的臥室里可以嗅到圓木的香味,這些味道和從紗門透進來的樹林的潮味混為一氣。木屋里的間隔板很薄。由于我總是第一個起身,輕輕穿戴以免驚醒了別人。偷偷溜出小屋去到清爽的氣氛中,駕起一只小劃子,沿著湖岸上一長列松林的蔭影航行。我記得自己十分小心不讓劃槳在船舷上碰撞,惟恐打攪了湖上大教堂的寧靜。湖岸上處處點綴著零星小屋,這里是一片耕地,湖岸四周樹林密布。有些小屋為鄰近的農人所有,你可以住在湖邊而到農家去就餐,湖面很寬廣,湖水平靜,沒有什么風濤,有些去處看來是無窮遙遠和原始的。 瀝青路就離湖岸不到半英里。
③我和我的孩子回到這里,住進一間離農舍不遠的小屋,就進入我所稔熟的夏季了,我感覺它與舊日了無差異 。次晨一早躺在床上,聽到孩子悄悄地溜出小屋,沿著湖岸去找一條小船。我開始產生他就是小時我的幻覺,由于換了位置,我也就成了我的父親。這一感覺久久不散,在我們留居湖邊的時候,不斷顯現出來。這并不是全新的感情,但是在這種場景里越來越強烈。我好似生活在兩個并存的世界里。在一些簡單的行動中,在我拿起魚餌盒子或是放下一只餐叉,或者我在談到另外的事情時,突然發現這不是我自己在說話.而是我的父親在說話或是擺弄他的手勢。
④次晨我們去釣魚。我感到魚餌盒子里的蚯蚓同樣披著一層苔蘚,看到蜻蜓落在我釣竿上,在水面幾英寸處飛翔,蜻蜓的到來使我毫無疑問地相信一切事物都如昨日一般。水上的漣漪如舊,在我們停船垂釣時,水波拍擊著我們的船舷有如竊竊私語,而這只船也就像是昔日的劃子,一如過去那樣漆著綠色,折斷的船骨還在舊處,艙底更有陳年的水跡和碎屑。我看看我的孩子,他正默默地注視著蜻蜓,而這就如我的手替他拿著釣竿,我的眼睛在注視一樣。我們釣到了兩尾鱸魚,把魚從船邊提出水面時不用什么抄網,只須在魚頭后部打上一拳。
⑤ 午餐前當我們再回到這里來游泳時,不過這時卻已刮起一陣微風。這地方看來完全是使人入迷的海湖。這個湖你可以離開幾個鐘點,聽憑湖里風云多變,而再次回來時,仍能見到它平靜如故,這正是湖水的經常可靠之處。在水淺的地方,如水浸透的黑色枝枝杈杈,陳舊又光滑,在清晰起伏的沙底上成叢搖晃,而蛤貝的爬行蹤跡也歷歷可見。一群小魚游了過去,游魚的影子分外觸目清晰。沿著湖岸宿營的人在游泳,其中一個有潔癖,手里拿著一塊肥皂。多少年來總有這樣的人拿著一塊肥皂,年份的界限也跟著模糊了。
⑥上岸后到農家去吃飯,穿過豐饒的滿是塵土的田野,橡膠鞋腳下踩著的只是條兩股車轍的道路,而中間那股過去布滿牛馬蹄印和薄薄糞土的路不見了。小路上長滿了各種綠色植物和野草,有一剎那 我深深懷念那要可供選擇的中間道。小路蜿蜒在陽光下,引我們走過網球場。球網的長繩放松著,球網在干燥的午間松馳下垂。日中的大地熱氣蒸騰,既饑渴又空蕩。農家進餐時有兩道點心,一日紫黑漿果做的餡餅,另一種是蘋果餡餅。女侍還是過去的普通農家女,仿佛沒有時間間隔,給人一種幕布落下的幻象:女侍依舊是十五歲,只是秀發剛洗過。
⑦夏天啊夏天,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生命的印痕難以磨滅。那永遠不會失去光澤的湖,那樹林永遠不能摧毀,那牧場上香蕨木和紅松永遠散發著芬芳。對我說來,往昔的那些夏日是無窮寶貴而永遠值得懷念的,那里有歡樂、恬靜和美滿。
⑧我們一如我兒時地過了整整一星期的露營生活。白天鱸魚上鉤,陽光照耀大地;晚上我們躺在悶熱的臥室里,小屋外微風吹拂。湖上的汽船像非洲烏班基人嘴唇那樣有著圓圓的船尾,她在月夜里又是怎樣平靜航行;當青年們彈著曼陀鈴姑娘們跟著唱歌時,我們則吃著撒著糖未的多福餅;而在這到處發亮的水上夜晚,樂聲傳來又多么甜蜜!每天早上紅松鼠一定在小屋頂上嬉戲。早飯過后,我們到商店去,切陳設如舊瓶里裝著鰷魚,塞子和釣魚的旋轉器混在牛頓牌無花果和皮姆牌口香糖中間,它們被宿營的孩子們移動得雜亂無章。我們在山間小溪探索,悄悄地,烏龜在太陽曝曬的圓木間爬行,一直鉆到松散的土地下,我們則躺在小鎮的碼頭上,用蟲子喂食游樂自如的鱸魚。
⑨有天下午雷雨來臨,又重演了出我兒時所畏懼的鬧劇。一切都顯得那么熟稔,首先感到透不過氣來,接著是悶熱,小屋四周的大氣好像凝滯了。天際垂下古怪的黑色,生命好像夾在一卷布里。接著來了一陣風,那些停泊的船突然向湖外漂去,還有那作為警告的隆隆聲。以后銅鼓響了,接著是小鼓,然后是低音鼓和鐃鈸,再以后烏云里露出一道閃光、霹靂跟著響了。諸神在山間咧嘴而笑,舔著他們的腮幫子。之后是一片安靜,雨絲打在平靜的湖面上沙沙做聲。宿營人帶著歡笑跑出小屋,平靜地在雨中游泳;孩子們愉快地尖叫著在雨里嬉戲。新鮮的感覺用強大的不可摧毀的力量,把幾代人連接在一起。
⑩我的孩子又穿上那條冰涼的游泳褲,扣上泡漲了的腰帶
(選自《外國散文經典100篇》,馮亦代譯,有刪改)
11.請簡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2.作者為什么感覺這個夏季與舊日了無差異?請結合③至⑥段內容概括原因。(6分)
13.請解釋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6分)
(1)夏天啊夏天.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生命的印痕都難以磨滅!
(2)新鮮的感覺用強大的不可摧毀的力量,把幾代人連接在一起.
14.本文在描寫整整一星期湖邊露營生活過程中,時時閃現著對往昔生活的迫憶。這種今昔交織一體的構思方式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合文本內容加以探究。(8分)
參考答案
11.(4分)①承接上文我決定帶著孩子重回緬因州湖的內容;②呼應并具體描寫1904年夏的湖上美景和露營生活;③為下文描寫我和孩子過快樂的露營生活作鋪墊(或:引起下文);④表達我對緬因州湖美麗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懷念。(4分,答對一點得1分)
12.(6分)①孩子像童年時的我,而我像自己的父親;②蜻蜓像過去一樣落在釣竿上;③垂釣的劃子和過去無異;④潔癖者手拿肥皂游泳與過去無異;⑤女侍像過去十五歲的普通農家女。(6分,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二點得3分,答對三點得4分,答對四點給滿分)
13.(6分)
(1)①湖邊和湖上的生命在美好的夏天里永遠生機勃發;②美好的夏日生活無比寶貴且永遠值得懷念。(3分,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3分)
(2)①湖上雷雨以其罕見駭人的氣勢震懾并吸引著大人和小孩;②湖上雷雨讓大人和小孩盡情歡樂從而使代溝暫時消失。(3分,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3分)
14.(8分)
①彰顯生生不息的主題。緬因州湖風光依舊,孩子如同當年的我,我變成了當年的父親。一如當年的父親,我今日也帶著孩子劃船、垂釣、游泳、品嘗農家美食、逛商店、游山林、聽夜樂、經雷雨。這些無不傳達出生生不息、循環往復的哲理意識。
②情感表達更加豐富。今昔湖邊的露營生活穿越時空而互補再現,這既便于表達對童年生活和親情父愛的追思懷念,又便于抒發故地重游和親近自然的喜悅之情,真可謂一舉兩得,從而使文章情感意蘊更加豐富,收到耐人尋味效果。
③結構更加集中緊湊。今昔湖邊露營生活雙線交織,描寫今日就等于追憶了往昔,追憶往昔就等于描寫了今日,這樣既可節省筆墨,又可讓讀者對今昔露營生活獲得具體感知,從而避免了內容的無謂重復,收到結構集中緊湊功效。
④達到互相襯托的效果。往昔父親帶我來到湖邊過露營生活,今天我帶孩子來到湖邊過露營生活;往昔我喜歡在早晨獨自到湖上劃船,今天孩子也喜歡在早晨獨自到湖上劃船;往昔我和父親來到湖上垂釣看蜻蜓,今天我和孩子來到湖上垂釣看蜻蜓。諸如此類的描寫皆達到今昔互襯的藝術效果。
(8分,答對一點得4分,效果說明2分,具體闡釋2分,答對兩點即可得全分)
【高考練習題】相關文章:
小升初練習題05-31
《太陽》練習題09-07
《所見》練習題04-30
《老王》練習題04-30
漢字拼音練習題04-30
語文練習題試題08-11
小升初天天練習題05-31
華清宮練習題05-31
融資租賃練習題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