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1
春意撲面而來,作為教師的我們孕育著祖國的花朵。這次世界性的疫情,孩子們不得不在家進行網課學習,而老師們也是線上督促孩子學習和作業,沒有實課堂,老師也很不容易對孩子的學習情形及時了解。這次借著家訪的機會我們深入到學生家庭,細致地了解了學生的家庭狀態,同時了解了學生的個性,學生在家的表現,為開學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由于景陽特別的地理位置加上泥濘坑坑洼洼的路面,去往家訪的道路是艱巨險阻的,我們不會由于這而打退堂鼓。
走過這段施工路程就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學生家庭。
有個學生的媽媽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活潑,學習成績不理想,我們告知他不要總在別人眼前數落孩子,應當多找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孩子,只要孩子有進步就得夸獎,這樣孩子對生活和學習才有信心,才有動力。再次家訪還能和諧師生關系,從而增進學生更健康的心理發展。親身上門家訪能讓孩子們從心理上拉近與老師的距離,特別是學習差的孩子,而且更能夠激發起他們對學習的愛好。他們的學習動力絕大多數第一取決于對老師的愛好。一旦愛好老師,就愛好學習這門課程,這樣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讓孩子逐漸自信起來。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全部忙于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但是孩子自覺學習,作業也完成的很好,來看看這個六年級男孩的作業簡直是賞心悅目。但有的孩子自覺性不高,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挑選家長,我們只能挑選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應: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于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
當然高興之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常常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顯現的一些不良偏向只會念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成效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于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顯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掌控實際,靈活調解,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悵然配合。
總之,家訪使我知道了怎樣去知道和關愛學生,也使我更蘇醒的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次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訂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形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動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真正到達“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全部社會”的教育成效。
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2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換的作用。家訪,說究竟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形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連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聆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獲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知道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通過家訪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到達的成效。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里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成效就是不一樣。所以這登門家訪的傳統不能去。俗語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梁”。老寫的“親”字,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常見面才會親。所以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和諧,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解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可以得到心應手。
對于家訪的對象是落后生,我覺得“落后生”由于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遭到老師的稱贊時會很高興,老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為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掌控實際,靈活調解,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悵然配合。
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遭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鼓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匪淺,和學生家長相互了解情形,交換各方面的信息,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訂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形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并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在這次家訪進程中,我深入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換,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訂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形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動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重視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到達“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全部社會”的教育成效。
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3
通過家訪,我還了解了家長們的擔憂與期盼。有些家長由于忙于生計,很少能與我們老師面對面交換,對于學校的教育現狀、教育問題有疑問的,對于他們孩子顯現的問題以及在校的一些情形,我都能夠及時說明與說明,盡可能讓家長知道,并成心識地把更多的信息轉達給家長,讓他們對學校有個較全面的正確的認識,以增進學生的教育和學校的發展。如江啟秋,爸爸是出租摩托的,每天中午都會來學校接孩子回家,和我見了面也只是打個招呼就過了,從沒向老師了解過孩子在校期間的表現。通過這次家訪,我了解到孩子的存在問題,家長的期望值也不現實,與家長溝通后,家長也調劑了對孩子的'定位,以及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
除了以上的體會,我覺得家訪要講求交換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要在常家訪時盡有可能應讓學生在常老師、家長、學生在一種同等,互信,輕松的氛圍中三方對話,使學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排除不必要的疑慮,同時,可以給學生講話的機會,有利于排除消極因素,保證意見的準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
2、注意交換方式。家訪時主要對象是學生家長。因此,家長對老師的家訪是否采取積極合作態度,直接決定著家訪的成效。第一,家訪時教師應注意外表形象,力求語言渾厚懇切,舉止大方。排除家長對老師的戒備心理。談話開始,避免單刀直入,可先環繞一些家長感愛好的話題聊上幾句,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談話中,創設良好的談話氣氛,力求到達與家長產生共鳴,獲得家長信任,然后,再逐漸引入主題,向家長了解、介紹學生的情形。同時,由于家長的職業特點、個人經歷、經濟狀態、文化素養、思想修養、性情脾氣各不相同。作為老師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訪的方式不改變,有時會事倍功半,乃至適得其反。
3、多鼓勵夸獎、少斥責批評。每個孩子都期望得到老師的夸獎和鼓勵,因此,當孩子有了進步或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定成績時,教師就要發自內心腸進行歌頌,由衷地表示慶祝,并通過家訪的情勢告知家長,使學生感遭到自身的成績感,那么,他的學習就會更加努力,他的思想就會更家進步。同時,家長也會分享孩子的快樂,會更加關注孩子,關注學校。同時,批評對于有毛病的同學也是應當的,更具有針對性,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而適得其反。這就要請教育者應善于發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健康發展。
4、要全面評判學生。最差的學生,都有好的方面,因此,老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全面評判學生,不能只抓住某一二個問題就下死結論,特別是不要單純指責學生的過錯,乃至借機告狀,推辭責任。應多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鳴,切忌各執一詞,相互指責。
5、多引導啟示。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師應當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宰牲節,啟示他們說出心里話;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最后,家訪后,要及時對學生加以督導,這是家訪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可能多數教師家訪后,對學生不聞不問,認為家訪回來就意味著完成了一項任務。這是毛病的。可以說,這樣的家訪反應在學生身上的成效不會理想。由于家訪一定引發學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動,學生心理正在進行著積極思想與消極因素的對抗,正急需外部動力的輔助,以到達思想上的凈化和改進。為了鞏固家訪成效,教師可采取學生監督和老師疏導相結合的方式,輔以榜樣示范、正面鼓勵等措施手段,對學生的行動給予公平的評判。及時采取談的情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避免學生毛病行動的產生。
總之,家訪可以拉近老師與學生與家長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于相互交換意見,也有助于達成共鳴。因此我們要用心腸做好每一次家訪,為孩子的明天努力!
【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暑假家訪教師心得體會09-27
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06-22
2022年教師寒假家訪心得體會范文 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02-01
暑假家訪心得體會07-27
暑假家訪心得體會02-26
暑假教師家訪心得體會(通用5篇)07-27
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07-27
小學數學教師暑假家訪心得體會06-05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