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精選9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 1
昨天下班后去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電影講述了《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讓人記憶猶新,而最讓我感動的是“乘風”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對父子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和革命的勝利犧牲自己的故事,父親是八路軍一個騎兵團的團長,他的`兒子叫乘風。在一次轉移途中遇到一個剛被日軍轟炸過的村莊,在一個地洞里發現了村民,在經過商討后父親團長決定把村民們一起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就在他們帶著村民轉移的途中,日軍根據電報追蹤到了他們的位置追了上來,緊急情況下,團長父親為了保護所有村民的安全,決定犧牲正在打探消息的兒子乘風小分隊幾個人,發出信號把日軍引到乘風那邊,團長父親帶著村民順利轉移,而兒子乘風小分隊則在返回途中被日軍包圍,乘風小分隊知道自己跑不掉了,但是他們并沒有投降,而是英勇地沖向鬼子做最后的戰斗,在槍林彈雨中以命相搏,最終全部犧牲。團長父親走進蘆葦叢里,跪地跪地哭泣。
這一刻,我淚崩了。生在亂世,外敵入侵,家仇國恨,父子親情也只能隱忍在心,乘風吃“大掌柜”的醋,吃村民孩子的醋,抱怨父親從未像對村民孩子那樣對待過自己,看似頻繁的責罵和訓斥,戰地上隨手拾起的艾草,哪一個細節不是在呈現父親對兒子的愛,父愛如山,只是無言!影片末尾反攻開始,讓人揪心的一幕再次上演,冀中騎兵團的大旗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一次又一次的乘接,在戰場上高高飄揚、騎兵團的戰士們將全部的悲痛化作刀刃,狠狠的刺向敵人的胸膛,我的心熱血沸騰,八路軍勝利了。
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在這個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時代精神是我們每個中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我們要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曾涌現無數的英雄豪杰,他們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而壯麗犧牲,這就正好印證了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 2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勤勞的人們,我們在這樣的國度長大,怎么樣做才算是愛國呢?愛國,不一定要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當你把自己的紅領巾洗得干干凈凈,戴在脖子上,看著它迎風飄揚的時候,這是愛國。
當你瞻仰著旗桿上冉冉上升的五星紅旗,莊嚴地向它致敬的時候,這是愛國。
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這是愛國。
當你拒絕一次性用品,不亂扔垃圾,參加環保活動,保護好環境衛生時,這是愛國。
當你把廢水、廢紙恰當地利用好,極力反對鋪張浪費時,這也是愛國。
吉鴻昌在被帝國主義者的歧視下說了一句“我是中國人”的話,這是愛國。華羅庚、錢學森放棄了在國外優厚的待遇,堅持回國,這是愛國。
你看,這些不都是一件件小事嗎?只要心里永遠裝著祖國,永遠想著為祖國做貢獻,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我表妹小小年紀就懂得愛國。那天夜晚,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晚飯。我一看表妹的樣子就知道她已經吃不下了。我對她說:“惜若,如果吃不完的話就把碗放下吧。”她一聽,立馬跟我唱反調:“姐,我們不能浪費食物。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給我們種的,我們怎能不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呢?你知道這是他們揮灑了多少汗水才得來的嗎?人家毛澤東爺爺也珍惜糧食呢!”說完,她又端起碗猛吃起來。頓時,我覺得惜若真是個傻女孩,傻得那么天真,傻得那么可愛。
愛國是節約,是環保,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愛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讓我們努力學習,共創祖國更美好的明天!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 3
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父輩》,我的心中不覺涌起了一股熱勁。
臺灣光復以后,臺灣人民都學習自己中國人的國語。雖然他們初學,但是臺灣人民是用一顆火熱的心來對待,那一排排墻壁上貼滿了中國的偉大人物:諸葛亮、鄭成功、孔子、孫中山。文中這一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抒發了作者的愛國之心。
臺灣還未光復前的那些年代,我們受帝國主義的`統治。那時,他們不許中國的孩子了解自己祖國歷史上的偉人,妄圖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治。我們長期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下,雖然我們那時是一盤散沙,但是我們也知道團結,我們自己也不想都受他人的統治。我看見,日本侵略者刀上的最后一滴血,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這幫可惡的侵略者,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這種苦難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我們十三億人的愛國之心是不會消失的。
我想起了五月十二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那時有多少人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是中國—府和十三億人民救了他們,那是什么?正是我們的愛國之心。天下人民為一家,我們正是這樣,愛國之心正在我們的心中火熱燃燒。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 4
《我和我的父輩》是由多個導演聯合執導的劇情片,作為“國慶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本片與前兩部《我和我的祖國》以及《我和我的家鄉》相比,電影單元更少,節奏更加輕快。通過小事情切入,以小見大,更加觸動人心,將父與子之間的傳承表達的淋漓盡致。雖是紅色電影,卻不會給人說教的感覺,整個觀影下來,只想說三個字“太香了”。
吳京執導的《乘風》單元一些鏡頭雖然表現上有些藝術夸張,但其所敘述的事情實際上源于真實的歷史,為真人真事,并非虛構。1942年侵華日軍認為翼中地區廣大的平原為八路軍提供了物資補給與后勤保障,于是日軍崗村寧次在5月份對此地區發動了大掃蕩,殘酷程度力令人發指,對我軍造成了沉重的損失。《乘風》以此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吳京扮演的騎兵團團長馬仁興以及吳磊飾演的兒子馬乘風的抗戰革命故事。片中馬仁興為轉移百姓和保留部隊有生戰力,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兒子。在馬仁興信號彈升空的瞬間,此單元的矛盾達到極點并得以融合,“動容”二字難以描述那一刻的心情,英雄總是悲壯的!
《詩》作為章子怡導演的處女秀,其質量絲毫不輸其他大導,初始的長鏡頭簡直讓人想二刷此電影。雖然一開始就猜到“爸爸”肯定會犧牲,但是章子怡還是通過多重反轉給人意想不到的感覺。“我以前的爸爸和現在的爸爸都死了”,這意想不到的一句話,即讓人開始更加心疼這個孩子,也致敬了為祖國航天奉獻的人。本單元還重點描述了母子之間的矛盾,歷經一次意外以后,母親對孩子的態度也迎來了轉變。在面對面的談心中,她第一次把孩子當成大人,她告訴孩子,不僅父親會離去,她也可能會離去。和母親和解后的孩子,在山頂放起了孔明燈,并高喊道“媽媽,你不會死”。在這一刻,我聽到周圍的人哭泣的聲音。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這是“父親”的詩,也是你我的詩。
《鴨先知》不愧是大導演徐崢的作品,不裝了,我就是喜歡他的電影。徐崢一如既往的發揮了他的幽默才能,直接讓觀眾“笑yue了”。改革開放初期,外國商品不斷的沖擊著我國的市場,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人們對商品的認知。《鴨先知》中敢想敢干、聰明靈活的父親被思想落后的鄰居們嘲笑為“鴨先知”,父子矛盾也因此而來。不過當父親因為“鴨先知”的精神做成一件大事以后,鄰居們對父親的態度才得以轉變,兒子也開始為老爸感到驕傲。
自帶笑點的沈騰加上搞笑女神馬麗,使影院《少年行》階段充滿了笑聲。少年強則國強,失敗乃成功之母,兩種精神在此段落表達的淋漓盡致。敢于實踐,不怕失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邁出去,才能迎來成功。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敢于實踐,敢于創新,成功終究會來。
看完整部電影,給我的感受是每一個單元都很精彩,很適合和長輩們或者家人們一起看,有笑有淚且有正能量。父輩們的精神將在我們這一輩繼續傳承下去,祖國的未來也一定會更加美好。今日的生活,離不開戰爭時期敢于犧牲的祖輩,離不開建國初期燃燒自己點亮他人的先輩,離不開改革開放敢想敢干的父輩,為了不辜負這生活,今日之你我應當繼承老一輩們優秀的傳統與精神,讓我們也稱為后輩們的驕傲。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 5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國慶三部曲,分別從國家、民族、人民出發,講述一個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發展歷程。最近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輩》講述了四個小故事,雖是不同的時代背景,但講述的卻是不變的精神傳承。
《乘風》講述的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冀中騎兵團團長作為一位父親,寧舍自己兒子性命,也要讓老百姓突出敵人包圍圈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熱血,讓人感受到父輩們骨子里的血性。《詩》講述的是關于航天夢的故事,為了找出問題的所在,他們寧愿用生命去做試驗,當章子怡說“有一天我也會死”的時候,不禁讓人潸然淚下,那個時候的中國,物資匱乏,但父輩們依然克服重重困難,全力以赴的去完成任務,為今天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這些都源于父輩們有一種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比生命還重要。
《鴨先知》用一種輕松搞笑的方式來展示故事情節,徐崢在面對藥酒的銷售難題時,想過、試過很多種銷售辦法,但都失敗告終,正當他一籌莫展時,無意間發現可以用“廣告”的新型方式來宣傳,最后終于獲得成功。這個故事除了有“一定會成功”的信念外,還有勇于挑戰、決不放棄,勇于邁出第一步的堅強品質。
《少年行》的故事屬于我們所說的`穿越劇,2050年的機器人來到現代,一開始他不懂感情,但最后他卻靠著本能去救人,這便是人性本善,愛的力量。
一部電影,四個故事,從哭到笑,從悲到喜,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搜尋到自己父輩的影子,他們也許不善言辭,但卻默默扛下所有替我們負重前行,成為我們前往夢想路上的指明燈,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能更加安心的朝前邁進。
我們的國家在一步步強大,正是父輩們秉著堅強、無私奉獻、敢于創新、愛的力量擁護著他們那堅定的信念,讓如今的我們可以平安的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自豪的做一名中國人,我們只有不忘初心、努力奮進,立足崗位實際,做好每一件小事,有責任,有擔當,用愛包容一切,才能不負自己、不負時代。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 6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后,相當于看到中國成長的百年縮影。本片由四個故事組成,從戰火紛飛到科技玩轉,有悲涼凄愴,有詩的溫柔,有開拓進取,有精神傳承,系統的構建并充實了愛國元素,從父輩與子輩之間的視角,詮釋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情感紐帶,深厚了中國文化。
從片名來看,很容易想到任何時間都有父輩與子輩的故事,引發人們思考包含其中的家與國,人與社會,父與子之間的時空關系。并挖掘承擔其歷史意義。是讓人們從可能被忽視的人際關系中清醒過來。許多人從出生起背后便有強大的祖國保護,就有疼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就有不做保留的教授知識的老師,許多人慢慢的'在溫柔鄉中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任由自己的脾氣做著國家的蛀蟲,社會的敗筆,這種危害是巨大的,是不該有的。我們應該常常想到,我們的父輩,父輩的父輩…經歷過什么。
我想起小時候奶奶經常對我講她那個時代的故事,她看不慣我們浪費糧食,有時餿飯也舍不得扔,她向我描繪過六九年的艱苦,描述過解放軍經常在鄉里訓練,幫忙干活,描述過淳樸的想吃飯和公分間的關系。有時,她也會講一些令人害怕的東西,她有時會一臉嚴肅的講誰家的某某某母親當時被日本人抓住,綁起來,拿鋸鐮刀把頭割掉了一半,也沒說半字,被放了后就雙手拿著頭一直跑,讓人心疼。從她偏過去的側臉上,我仿佛看到了凝結在過去的淚珠,久久不肯消散。我知道,在他們這輩人的心里,永遠有許許多多的故事,關系著她和她的父輩,時刻洗滌她們的內心。所以在她的描述中,我印象里的父輩,幾乎都是英勇堅強的人。我很難想象他們到底是靠什么支撐著那段灰暗的時光,到底是什么支撐著在如此白骨皚皚的恐懼旅途中頭也不回的。要知道,他們那時候,不也大多數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嗎?我只知道,男兒流血不流淚在他們口中不只是口號。我只知道,埋藏在祖國大地的英魂先輩們,唱著與子輩們的歌。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我不由得感嘆,我們生活的高度,是他們用生命用熱血磊起來的。前面的時代一晃而過,我們卻能夠在其中抓到許多精神的寶藏,希望在這傳承中,每個人都能找到并激發埋藏在我們血脈中的血性,和愛的天性。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 7
《我和我的父輩》由四個故事匯集而成——《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這部作品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坐標。從題材看是散的,但是形散而神聚。創作者從不同的歷史視角出發,以家庭關系觀察父輩人生這一特殊視角,講述各個階層群體為祖國利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斗歷程,從而反映時代變遷下中華民族精神、家國情懷的生生不息、傳承弘揚。
第一個單元《乘風》,取材于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冀中騎兵團,為保護群眾撤離與日軍戰斗,塑造了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危難關頭,騎兵團的英雄們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彰顯出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而青紗帳、大刀隊、騎兵等特殊的冀中抗日元素也得到真實、鮮活的表現,給觀眾帶來豐富獨特的觀賞感受。第二單元《詩》用女性細膩的情感,再現航天工作者的堅韌和溫柔。電影中的女兒長大后成為航天員遨游太空,其中如泣如歌的敘述,深深打動了觀眾,使他們對航天工作者甘于奉獻和敢于犧牲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
如果說前兩個故事更多的是英雄敘事的話,那么后兩個故事《鴨先知》和《少年行》則主要講述平凡人的故事。《鴨先知》取材于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背后的故事,寫了一個普通人家的父親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不服輸精神。導演一下子把創作筆觸伸進了上海的弄堂生活中,以這個弄堂為背景,反映了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求新求變的改革精神,傳達改革是適應了時代呼喚的理念。相比來說,《少年行》這部帶有極強科幻韻味的作品,給觀眾帶來的不僅是現實的感觸,也有對未來的想象。作品以機器人“星一浩”肩負特殊使命從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懷揣科學夢想的少年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一對“臨時”父子。在機器人老爸的影響下,少年小小堅定了追求科學夢想的決心,將給當下的青少年群體帶來別樣的人生啟示。
《我和我的父輩》之所以受到觀眾的好評,其根本原因在于導演遵循電影藝術的創作規律。無論《乘風》中的乘風父子,還是《詩》中的一家人,抑或是《鴨先知》中的`那個癡迷創新的父親,或者是《少年行》中的“臨時”父子,這些都是普通人,都是千百萬人民群眾的代表。為什么這樣的故事會受到觀眾的青睞?因為它一下子拉近了藝術與老百姓的距離,讓人看后有一種親切感。文藝作品的成功不在于表現的題材和人物的大與小,而在于有沒有寫出真情實感。《乘風》中的父子,《詩》中的一家四口都是普通人,這些人物都生活在我們周圍,都是我們身邊的“這一個”。但正是因為有了千百萬個這樣具有家國情懷的普通人,國家才在發展中不斷強大起來。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 8
十一假期我們全家一起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電影一共由四個小故事組成,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個故事。
故事講的是一對父子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和革命的成功,犧牲自己的故事。父親是一個騎兵團的團長,他的兒子叫乘風。有一次他們執行任務,乘風和兩個戰友負責打探敵軍消息,父親負責將老百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由于電報放射設備只有一臺,他和父親商定好,一旦父親這邊渡河勝利,就打信號彈,他們就會立馬發電報報告敵軍信息。
這邊父親帶著大部隊和老百姓轉移,恰好就遇見了日軍的大部隊,原來他們監聽到了父親的電臺信號,就始終跟蹤電臺,追殺上來。
此時的'父親看了一眼身邊的幾桿破槍和身后的幾十口老弱病殘,沒有跟敵人動手。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忍住眼淚,命令部下發了信號彈。他知道兒子乘風只要一見信號彈,就會立即發電報。日軍也就會立即找到乘風的位置,也就是說他放射的不僅是一枚信號彈,還有自己唯一的兒子和多年戰友的生命。此時的他別無選擇,不容遲疑。
信號彈放射到天空,不出所料,日軍監聽到乘風的位置,于是回撤去圍堵。由于乘風有利的牽引住了敵人的大部隊,父親這邊順當的帶著老百姓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戰斗成功了。乘風和戰友們卻失去了珍貴的生命。
看到這里,我的心好痛。影片里還描述了在轉移的那些老百姓中,有一位孕婦,她把她的兒子取名為乘風。電影里的父親緊緊抱住這個孩子。我的眼淚也禁不住掉下來。我覺得,這不僅是名字的傳承,還是精神的傳承。
影片再一次讓我感受到我們能有今日的美妙生活,都是很多先輩們的珍貴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假如有時機,我想對先輩們說:“現在的中國,國富民強,國泰民安!你們放心吧!”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 9
在國慶假期,我和媽媽一起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分為四個單元:《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乘風》篇了。
《乘風》敘述了抗日戰斗時期,冀中騎兵團從馬乘風的電報中得知,騎兵團因叛徒投敵,暴露了位置。為了掩護集中區機關并且安全轉移留在村子里的老幼婦孺,騎兵團以一敵百,在懸殊的火力下拼死沖殺,牽制敵人的進攻,硬是以傳統的'騎兵戰術生生撕開了一道缺口。
我想,全天下的父親都是這樣的吧。團長馬仁興也不例外,更是讓我產生了一種鄙視。在劇中,他為了顧全大局,想到了利用敵軍可以定位他們的漏洞,勝利支開了他們,是日軍去查找外出的馬乘風四人。馬乘風等人榮耀犧牲。這位父親為了愛護人民群眾,忍痛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可他平常并沒有表現出對兒子的疼愛。這次,他哭的像個孩子。都說父愛如山,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表達了父愛的宏大,還完善的呈現了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父親形象。
我的爸爸平常并不擅長言語表達對我的愛,但只要遇到了困難,他就會挺身而出,愛護我們。
我們的父輩給了我們現在的美妙生活,而我們也要不負韶華,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子孫過上比現在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心得體會06-19
我和我的父輩可以學到什么04-19
小學生看完我和我的父輩個人心得08-17
我給父輩點個贊散文07-06
觀看《我和我的家鄉》心得體會03-03
我和我的學校09-14
我和我的祖國12-01
我和我的家人03-08
我和我的同桌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