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通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1
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課后作業可以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于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高應用能力和學科素養。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通過參加學校的作業設計培訓,我也有很多收獲與反思。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盡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復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盡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復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在接下來的作業設計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適當控制作業時間,掌握好作業的難度和數量。在沒計作業時,一定要站在學生角度,預計一下完成作業可能所需的時間,可以設計分層作業,在完成作業時間和內容上要分層。因為學生個體有差異,基礎差的要多留一些時間給他們,基礎好的可以提前完成作業。完成的時間靈活,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不再有困難。
2、合理分配作業類型。一般來講,結合每課教學內容自選型和問答型作業布置頻率應該稍高,而活動型和融合型作業開放性強,強調寫實情景,完成時間較長,可以每隔兩周布置一次此類作業為好,也可依次交替進行。這樣既能保證作業的質量,可以讓學生作較為充足、深入的探究,又能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增強做作業的積極性。
3、創設作業交流平臺。學生花了大量心血完成作業,如果沒有展示的機會,就會感到失落,以后會喪失完成作業的興趣;而且,如果教師只布置作業而不看重效果,學生也會產生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應付。因此,通常在完成一周的作業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匯報自己的作業成果,尤其是對于注重過程學習的活動型和融合型作業更需在班級中進行交流,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正受到別人的關注,從而提高日后學生的參與度和支持度。
4、加強作業評價指導。新課程作業設計雖然更重過程,強調答案的開放和多元,但這并不意味教師的權威地位和指導作用下降,相反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收集資料的作業,教師就應該提供必要的信息渠道,指導學生怎樣去找相關的書籍、報刊和網址;對于實踐型作業,教師應主動聯系相關社會單位和人員,協助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對于融合型作業,由于學生知識結構存在局限性,習慣于單科思維,教師應適時介入,給予評價指導。
總之,語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我們不能滿足和停留于傳統的作業布置,而應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融入新的理念,嘗試新的類型,為生機盎然的語文新課程改革再添一片新綠。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2
優化作業設計減“量”不減“質”,近期根據上級的學習安排,有幸學習了秦皇島市化學教師關于《初中化學復習階段作業設計研討活動》的講座,“雙減”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要求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這更加考驗教師,要求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通過這次學習,我著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精心設計,爭取讓作業減少數量,但不減質量。以下幾點是我今后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把控時間,系統設計
作業設計應圍繞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字重難點,以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為主,作業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后,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
二、優化作業,分層設計
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差異,我們的作業要盡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目標分層,作業設計也要有梯度。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既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趣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究精神。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3
為進一步深入領會并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雙減”文件精神,響應鄭州市在全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號召,落實鄭州市“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研討會精神,20xx年11月24日和25日兩天,高新區社會事業局教研和智慧教育發展中心一行五人,由魏瑋副主任帶隊,分別走進鄭州市鄭中國際學校、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復新實驗中學、高新區行知中學、高新區朗悅慧外國語中學和鄭州市第五十八中學智美校區,就“雙減”背景下學校作業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走訪調研。
基于前期走訪中遇到的老師有課等實際情況,本周走訪對流程進行了微調,各教研員先與所負責學科的備課組長進行交流,查看各學科上周作業布置與批改情況,最后有各校教學副校長或者教務主任就學校的'具體舉措和思考進行匯報。
鄭中國際學校研制“學科作業設計模板”,讓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清晰每道題設計的目標、意圖,明確能力層級,讓作業置更加科學。
學生管理中,使用“學生成長手冊”,方便記錄周末作業和學生每日自省,方便班主任、導師、學生、家長四方聯系。既體現雙減要求,方便把控周末作業,又方便學生進行寫實性記錄,符合綜合素質評價精神,還方便學生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的真實過程性材料的留存和使用。
復新實驗中學將“課堂+作業”進行聯動優化,“聚焦備課環節,提升課堂質量”、“強化五有理念,打造最美課堂”、“以活動為載體,促進共同成長”,促進課堂教學高效化;“學科間:統籌把握,控制數量”、“學科內:聚焦方法,提升質量”、“學生間:讀懂學生,關注個體”,構建高質量作業體系。深耕課堂,加強管理,統籌質量與數量聯動課堂內外,加強作業管理,提升育人品質。
行知中學以課程建設為核心,動員多方力量為學生全面發展構建“1+X”課程體系,充分挖掘教師潛能,開始豐富多樣的校本課程和特色課程,滿足學生成長需要;重視教師培養和學科教研,發揮青年教師敢闖敢干優勢,深入研究,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內容進行作業類型、設計、布置批改等方面的創新,取得令人驚喜的效果。
朗悅慧外國語中學,作業專項檔案資料分類整理到位,各項管理、備案、審核、監管、公示、問責等制度完整規范,用制度規范教師行為;全體教師多次開展各部門大學習大研討,促進教師理念轉變;用作業改革倒閉學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全校開展“思維導學”活動,邀請專家到校開展“思維導學”工作坊和研課、觀課、評課活動,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問題,抓好課堂主陣地。
鄭州市第五十八中學智美校區,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對總校不依賴,認真研讀政策文件,積極轉變作業觀念,從政策解讀、制度制定、作業指導、公示監督等不同角度在作業建設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積極嘗試。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泵鎸Α半p減”,高新區各中學都在應勢而動,謀求創新。各學校緊抓課堂主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在學習中不斷思索,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努力把“雙減”政策落到實處,為孩子們健康全面發展踵事增華!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4
新學期,我們迎來了雙減政策,雙減政策的出臺,將作業問題推向了更加凸顯的位置。作業問題作為雙減中的重要一項,我們應該怎樣配合“雙減”,由該怎樣回應“雙減”呢,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認識作業問題的歷史背景與未來發展
作業問題,由來已久,已是師生共同的不可回避的大問題。因為作業負擔的深受詬病,讓我們對作業都談之色變。其實,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必備補充,已成為我們師生共同完成學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反饋和對學生學習成效的檢測,而學生將作業作為根深蒂固的每天應完成的任務。但作業的重復性、任意性、無序性、無效性問題越來越嚴重,各學科作業的布置不合理不聯通,不配合,導致學生做作業時間加長,負擔加重,成為學生課業負擔的桎枯。作業的歷史性難題已愈演愈烈,已嚴重阻礙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而未來已來,我們該如何對待作業問題,面對作業問題又該如何去從,已成為我們的重要課題,而我們要培養的未來學生必須是具備思維性、綜合性、開放性、合作性的綜合能力的,而作業問題也必然要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契合這些未來要求的人才的。
二、嘗試作業建設的有效探索與躬耕實踐
我們的作業建設要有起色,必然要圍繞作業問題的前世今生而未來發展而謀劃,在一線教學的幾年實踐中,我們發現出作業建設可以從作業設計、作業實施和作業評估三個方面出發進行實踐、探索,并取得一些認同和成效。我們最終發現,作業問題的解決最重要的是要在作業設計上做出文章,我們要想力克作業頑疾,就必須克服唯己主義,唯學科主義,唯個人主義,而是全體教師通力合作,既有設計出本學科的優質作業又要有跨學科綜合性作業,也要有社會實踐性作業,如果我們不同的學科老師集思廣益,將不同的學科作業整合,將不同的.培養目標融合,將不同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習基礎分層要求,以設計出不同緯度的作業項目,兼具作業的難度和廣度,就是好作業,就是有效作業,就是優質作業。在此基礎上如能有開放性將會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興趣和參與,例如設計出能突破標準答案的唯一性的開放性作業,給不同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時空,讓不同學生按自己的學習節奏來,實現素養的自然養成,充分體現作業的尊重性和人文性。最后在作業評估上,基于指導激勵,及時而又中肯、診斷而又能促進學生的作業完成。
三、形成作業設計的有益方法與有效策略
作業設計的開展,就要針對不同的培養目標,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針對不同的知識特點和掌握要求,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設計不同難度系數的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既為學生的綜合素養,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考慮。作業改革是必然的,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在課前就要精心準備作業設計,因為很多學生對課堂還是很感興趣的。但一提到作業就有些反感,普遍認為作業多而且時間長,也就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其實還是我們作業的多樣性不夠。因此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學科結合,才能慢慢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致,才能在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中培養學習興趣,才能設計符合課標又有一定創新的作業。而數學中的一題多解,便是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實現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作業設計是基于學業發展的,是基于教學及所屬學科作業標準之上的,因此,我們應力求設計適量的作業,力切不給學生增加負擔。
作業設計需要我們教師付出很多精力去謀劃,作業改革與創新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不斷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開拓。
不可否認,雙減政策的出臺,是我們作業建設的新的挑戰和契機,我們唯有不斷學習,在學習中理解,在理解中不斷調整,在調整中不斷嘗試,才能為學生的作業興趣激發和作業動力輸入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5
近期我聆聽了《“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和管理》校長論壇,收獲滿滿,接下來講講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聆聽講座后,我認識到“雙減”是國之大計、民生工程,國家排除重重困難險阻,出臺政策,努力為我們解決外部環境的大問題,校長和老師們就要守好學校教育、課堂教學這兩個主陣地。關鍵在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天2小時的課后服務,就是要全面重構教學結構,關注時間的分配,教學方式的改革,只有線上與線下、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有機組合,才能實現“綜合化教學”。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后,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如果導致睡眠不足,還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和效率。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從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作業是承載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作業設計需要開放思維,具體表現為:開放的問題情境、不同的思維過程和多元的思維結論。這樣表明,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讓孩子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能力和提升素養,真實的、開放的作業設計是全體教師需要思考和有效落實“雙減”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教學內容的再分配方面注意課堂上要主要完成以下任務:預習檢測、教學重難點突破,課堂訓練的強化。而課后集中完成作業及學生興趣特長的培養。教學評價的調整要從關注老師到關注學生。課堂教學、作業設計都要以課程標準規定的階段內容和目標為基準,要在落實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上下功夫,否則不能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
“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和作業設計,教師要牢記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及時從“育分”轉向“育人”,準確把握義務教育的奠基作用和基本職責,在正確的方向指引下才能落實“雙減”各項工作。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6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布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布置書面作業。對于國家規定的明令禁止的紅線,每個教師都必須了然于心,時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勵,要把國家的政策精神切實落實到行動上、工作中。
聽了此次培訓,我覺得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第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作業時間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時間越長越好,但你超過了一個拐點以后,他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他自己的學習效果就越不好。這也是我們學校一直堅守的'一點。
第二、我們心中要有全體學生,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我們還要考慮到日常積累、預習、復習整理、錯題整理等額外的時間,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都是重要的。
第三、我們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我們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其實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第四、要精心設計作業,靈活運用口頭、書面或者社會實踐作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難易適中的,可以分層設計基礎題型與選做題相結合的作業。
第五、對于我們低年級學生來說盡量減少機械的抄寫類作業,設計一些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的作業。提高質量,減少數量,盡量在課堂上完成,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第六、設計朗讀和背誦的作業,讓孩子在家里隨心所欲地背誦,把自己的理解變成動作表達出來,讓家拍上一段小視頻,提交給老師,或與班級同學在線分享交流,營造在線共學的氛圍。
老師會在課堂上分享孩子們的背誦朗讀時的視頻,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愉悅感。老師會關照到每一個孩子,不以優劣去評價作業,而是以分享,鼓勵為主,讓孩子的學習產生真實的交際環境和真實的對象意識。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7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4月12日上午,秦皇島市初中化學《關于“雙減”政策下初中化學復習作業設計研討活動》在市教師發展與教研中心婁衛潤老師的主持和指導下準時進行。因為疫情影響,活動利用騰訊會議召開,墳坨學區初級中學化學教師通過在線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主要有五部分內容。
山海關教師發展中心劉春芳老師分享了《“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與實施》,劉老師邏輯清晰、言辭簡潔明了,以《制取氧氣》為例分享作業設計,幫助老師們對《指導意見》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提升具有較強實踐指導意義。
開發區第一中學李麗老師分享了《“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評價及反饋》,李老師從作業評價與反饋的目的、作業結果的評價、作業結果的反饋三個方面進行了交流。對作業結果的評價方式,可以在傳統批閱的基礎上要有實用的評語比如:方法獨特等。還可以通過拍照、張貼進行優秀作業展評、調動全員參與的展示交流、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面批面改。
青龍縣逸夫學校高建全老師分享了《初中化學單元作業設計策略及案例分析》,高老師從新授課和復習課兩個視角對單元作業設計的差異進行了對比分析。相同點是避免做題重復從而達到高效。不同點是復習階段的作業設計要在前者的基礎上有舍有增,多角度多維度進行設計,使問題更有深度,不僅關注結果,更加關注思維過程。
山海關橋梁中學巴麗麗老師分享了《專題復習作業設計策略及案例分析》,巴老師以中考計算題進行案例分析,以課程標準為指導,關注中考考向、進行學情分析,將作業設計為前置、課后作業,每部分作業包括鞏固、拓展、提升三類逐層遞進。在診斷學情的.基礎上,針對問題突破障礙,通過練習鞏固引發思考,建立思維模式,得到能力的提升。
市教師發展與教研中心婁衛潤老師分享了《“雙減”背景下作業課程化的思考》,婁老師指導我們優化作業實踐必然要求教師以嚴謹的態度進行三維分析:“一維”指向學生群體差異分析、“二維”指向學生能力要素分析、“三維”指向學生思維水平分析。將作業設計從“割裂”到“整合”,將作業評價從“判斷”到“增值”。“雙減”背景下,課程視角的作業:作業目標關注教材、課標、學生,作業內容關注類型、難度、數量,作業方式關注作業層次、學生層次,作業評價關注知識建構、思想方法、解題思路、語言表達、審題能力。指導我們進行復習作業設計:
1個主體—學生;
2個回歸—課標、教材;
3個加強—知識理解、知識建構、科學思維。
通過本次培訓認識到“雙減”的重要性,對“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以后的教學中必將認真備課,精心布置作業,減少簡單記憶,機械重復的作業,提高自主設計作業的能力,設計分層作業,只有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了,才能向高效課堂要效益,才能在給學生減負的背景下,更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8
我小侄子昨天說了一句話:“校長開會的時候說要給我們減少作業呢,但是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是那么多,一點兒也沒有感覺少了!彪p減的風迅速刮遍各地,減作業,減輔導,減少孩子們的學業負擔,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到底該如何落實雙減政策呢?我認真研讀了雙減政策的內容,對于雙減背景下科學作業的設計進行了思考。
關于雙減政策下,作業建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并且要多鼓勵學生“動手、動腦、重體驗。”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要堅持探究式學習。在科學課堂上堅持讓學生親歷探究,通過探究獲得結論,形成科學概念,對所學知識再思考,再探究。所以科學作業應該摒棄形式單一的書寫作業,注重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作業,真正發揮作業的有效性,讓科學作業不僅做到對課堂知識進行復習與鞏固,更能讓學生在鞏固中發現新知,發現新問題,獲得探究的新起點。布置科學作業可以遵循以下幾點:
一、科學作業并不像語文、數學每天都有,一周只有一次或者兩次,那么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合適的“量”就很重要。我們學校的老師習慣將作業寫在右黑板旁邊,在布置作業之前要了解情況防止作業“成堆”。因為我們總感覺自己布置的作業很少,半個小時就寫完了,但是好幾門功課加在一起就需要好幾個半小時,這對學生來說作業就成了負擔。如果無法把握布置的作業時間量,教師可以親自寫一遍,看看快速完成的情況下需要多長時間。
二、作業布置要進行“分層”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布作業難度梯度。一方面是可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防止出現學習好的學生“吃不飽”,或者學習稍微困難的學生“嚼不動”的現象。分層次設計作業會占用老師的一些時間,但是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已有水平都有所提高,也可以避免一些后進生因為作業難而耗費太長的時間而導致的厭學。
三、科學作業要有科學的特色,少抄寫、少背誦、多動手、多體驗。比如在講解《誰能溶解那些物質》,通過課上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溶解的概念,學生的探究內容不止課上所舉出的例子,對于很多物質學生都向知道它是否溶解,那么我們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下去接著對生活中的常見物質進行實驗,課前可以進行分享交流;又或者六年級上冊《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我們的作業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種植物來觀察,拍照保存植物的生長變化,寫成觀察日記,自己種的植物比較有成就感,學生會更有興趣;比如六年級下冊《向人類祖先提問》,我們布置的作業可以是課下搜集資料制作“資料卡”,課上學生進行分享等。科學作業重動手、重操作,讓孩子們能真正像科學家一樣探究。
記著小時候作業就非常多,經常寫到十來點,寫不完怕挨批,寫完了第二天腦袋暈乎乎的,影響第二天課上學習效率。作業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符合學生發展的作業,真正讓作業幫助學習,而不是增加負擔。
不讓學生機械般抄寫,機械般學習。希望科學課是有趣的,科學作業是與眾不同的,是真正為學生發展而設計的科學作業。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9
我們想要解放孩子的作業束縛,最關鍵是要解決的作業設計問題。而對作業設計的關鍵是在于教師,教師是否充分備課,是否做到精備教材、教參和研究習題設計。
然而,現在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部分教師對作業的設計不清不楚。有些老師因為購買了配套的練習資料,便被資料束縛住。在一堂課結束之后,作業之一便是讓學生完成資料中某一課時的配套練習。卻不曾想到,對于接受能力較強學生,課堂上的鞏固練習已能夠達到練習目的,這部分學生需要的是拔高與提升。而對于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課下需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鞏固,變式題對他們來說已是困難,若是遇到拔高題,無非是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所以,在布置練習題的時候,應該要有一定的策略。
第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雙減”背景下,作業時常給出了嚴格要求,各個學科總時長不超過一小時。然而現實情況是,部分學科老師不相互溝通,只考慮自己的學科,導致學生學習的總時長過長。
第二、老師心中要有全體學生。
我們老師布置一條作業的時間,不應該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個孩子來進行的。要有全體學生,給予他們充足的整理、復習、預習的時間。
第三、我們老師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從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體現核心素養的一些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其實越開放的題目,問題的探究性水平就越高,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另外,在作業設計時要有選擇性的利用身邊的資源。注重對知識的整合,如專項題或易錯題。總之,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要想讓學生學有所獲,練有所得,教師務必要先跳出被教輔資料“束縛”的怪圈。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好了,學生就真正的提質增效了。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10
雙減”,一場教育的重大轉型,一次教育的深刻革命,既是對傳統課堂的一個嚴峻挑戰,也是對重構課堂的一種難得機遇,更是為此開啟課堂尋變之旅的必然選擇。過去學生的學習效益,通常是建立在校內課時的延長和大量的刷題,校外的培訓補習和重復的訓練基礎上的。然而“雙減”的大政方針之下,通過課堂的尋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堂上:
1、教學方式
在課堂上,課堂教學要由過去的“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轉向“師生合作探究來建構知識”,必須由教師、學生這兩個主體參加。需要教師超越自己,大膽創新,學會“偷懶”,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思考。教師要講出自己的風格,不能照本宣科,激發學生興趣,互相配合。
2、課堂提問
課堂主體是學生,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全靠這一載體實現。因此,教師的設問、提問,最后的點評、解答,要得體、要巧妙,要形成照應,要具有開導性和啟發性。對學生大膽的質疑、開拓的思維、勇敢的表現,教師一定要支持、要肯定、要鼓勵。至于怎么來設問、提問,教師怎么來解答、點評,同時怎么來鼓勵學生,這都是有技巧的,都要做一些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3、學生搭配
要整合班級學生資源,在分組、排座時,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合理安排,交叉安排,讓會的學生幫忙不會的學生,對學生資源充分開發整合。
4、教學情景
課堂不僅是教室,工廠、車間、大自然都可以作為課堂。我們完全可以打開課堂,把學生帶到田間地頭去學習,帶到美麗的大自然去上課,帶到工廠、車間、社區去體驗,這便是最真切、最鮮活的教育情境。即使在課堂,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科的特點,設置一些靈活的`、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親身感受。比如一年級,可以通過故事、通過游戲、通過師生互動來創設一些情景,要讓學生喜歡,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作業方式的改變:
1、在作業設計時,教師應該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讓“優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既可以更好地輔助教師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獲,又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2、作業是檢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備課時須統籌安排每節課的作業量,將課堂適當留白,精心安排練習反饋的環節,及時查缺補漏,相對減少課后的書面作業量。
3、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情,通過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作業菜單,讓學生擁有選擇作業的權利和機會。不妨嘗試每周安排一個“無作業日”“實踐性作業日”,也可以每月一個“零作業周末”“長作業”,以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業的功能,不要讓作業成為“要我做”的“負擔”,而是成為“我愿做”的“常態”。既要從質、量、形上做好作業的布置,也要及時做好作業的批改與反饋。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學科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精選12篇)01-21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心得體會01-21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簡報(精選7篇)11-01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學科作業設計心得體會(通用20篇)03-22
雙減背景下科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05-06
雙減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心得體會03-29
雙減背景下的初中地理作業設計心得體會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