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實施,幼兒園課程正在進行著一場根本性的變革。幼兒園的課程方案是一個有意圖而可靈活調整的開放的系統。它目的在于提供幼兒園建構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但是,每所幼兒園都有自身的背景和實際,在對課程理論和實踐引進吸收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著調整、充實、更新、創造……《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鄉土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課程已逐步滲透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并給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極大的沖擊,為現代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仙游縣素有“魚米和蔗糖之鄉”的稱號,豐富的地方資源和本土文化,蘊含著巨大的教育財富,以此為突破口,將家鄉的鄉土資源作為一部真實、形象、生動的教材納入幼兒園的課程研究中,讓孩子們真實地了解和感受鄉土的特色,十分有意義。那么幼兒園里的鄉土課程該怎樣開展,怎樣充分發揮鄉土文化對幼兒發展的積極作用,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鄉土文化資源,構建特色課程。
鄉土文化資源主要指幼兒園所在社區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包括鄉土地理、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仙游是個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仙游文化源遠流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莆仙戲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因戲劇成績突出,被譽為全國"戲曲之鄉";崇尚武術是仙游的優良傳統,仙游的田徑運動尤為活躍。曾被評為全國"武術之鄉";仙游畫家人才輩出,故有"畫鄉"之稱譽。李霞、李耕、黃羲等國畫家,是仙游畫派的奠基人;仙游物產豐富,名果龍眼素有"興化桂元甲天下"之譽,度尾產的文旦柚,被譽為無籽密柚。生產的無土無鉛"松花皮蛋",是全國第一家獲準進入美國市場的蛋品;仙游工藝歷史悠久,有具有地方特色的"五雕"、"五編"、繪畫、漆器、首飾、刺繡、仿古等8大工藝類別;仙游依山瀕海,勝景薈萃。主要景區有九鯉湖、菜溪巖、麥斜巖、天馬山等自然景觀。同時,我們還查閱《仙游縣志》等的反映當地風土人情的文獻,發動了許多老師、家長幫我們搜集了民間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民間游戲、童謠、歌曲,這些具有鄉土文化資源都為我們園本教學提供了基礎。
面對這深厚的文化,我們構筑鄉土教育課程時,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鄉土資源是否都適宜幼兒的學習呢?筆者認為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應注意三個方面:
首先,我們必須思考如何把優秀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能正面反映生活的仙游民間文化的題材進行篩選、整理、加工,使其成為適合幼兒經驗背景,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內容。
其次課程內容必須取材于幼兒的生活經驗,滿足幼兒的興趣熱點。新《綱要》強調“教育內容要從兒童生活經驗出發,關注兒童的興趣。當課程內容取材于幼兒的生活經驗,當活動的主題為幼兒所注意、所興趣時,他們就會產生極大熱情,能積極地運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這時教師就要善于觀察發現,支持孩子們的探究欲望,使他們的探究活動得到發展。如在《田徑之鄉》主題活動中,我帶幼兒到休育場親身體驗運動員的工作,并參與到幼兒50米跑步比賽活動中,由于沒帶開水過去,所以一回幼兒園我就忙里偷閑泡了一杯茶,當茶葉在水中慢慢舒展開時,這一現象被圍在身邊的孩子們發現了,他們馬上議論開來:“這是什么茶?”“茶葉為什么會變大”“這是哪里的茶?”“應該是安溪的鐵觀音”……,這時一幼兒又冒出了一個問題并尋求我的回答“仙游有沒有產茶葉呢?我把這個問題拋回給幼兒,99%幼兒的回答是沒有,一位住在龍華的幼兒回答有,而且他爸喝過龍華金溪廠生產的茶,為了證明哪一種說法正確,幼兒討論通過了三種方法:
1、向朋友打聽、到茶葉店詢問;
2、查找仙游網站;
3、實地考察。
第二天一來孩子們的話題總是圍繞著“仙游茶”,并饒有興趣地談論著自己的驗證結果……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我們生成了主題活動《家鄉茶》,通過這個活動,讓大班的孩子們了解仙游的特色茶以及中國的茶文化,從而擴大孩子們的知識面,并萌發愛家鄉、愛祖國情感。
最后可考慮課程活動的主體——幼兒的實際特點,并結合教師、幼兒園、家庭、社會環境因素,突出幼兒的個性發展,把握鄉土民族文化的特征,構筑個性化的鄉土教育課程。例如我園小班的教師結合幼兒對本地方言掌握較為熟悉的特點開展了“民間童謠”的`課題研究。對美術活動較感興趣的班級開展“書畫之鄉”課程研究,音樂節奏、韻律強的班級開展“莆仙戲”課程研究,各班還根據自已本班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水平開展了《仙游特色小吃》、《田徑之鄉》、《仙游武術》、《美麗的蘭溪》等,通過構筑各具個性化的鄉土教育課程,能使幼兒自然地吸取鄉土文化的精髓,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求,從而也使幼兒的社會性情感在活動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
二、探索多樣化活動形式,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
多元智能觀認為:孩子的智力及其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每個人各具特色,只要給予適當的環境開展個性化的教育,幾乎每個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獲得相當高度的發展。孩子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生活經驗也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我們不能期望任何時候所有的孩子都對同一活動感興趣,應相信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其于這種認識,我們提倡鄉土課程的活動形式應豐富多樣,努力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1)將鄉土課程融入到主題活動中
陳鶴琴先生主張綜合主題教育的教學法,即把兒童應該學到的方面完整的、有系統地教給幼兒。綜合主題教育正是體現了《綱要》中整體性這一特點。因此,將鄉土課程融入到主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豐富完善主題,更能促進孩子的發展。就拿我班進行的主題活動:“在秋天里”,我們將一切有利的鄉土資源融入到了這個大主題中。
1、蘭溪的樹:我們帶領孩子到蘭溪拾落葉,觀察樹葉的形狀、大小等,請家長帶領孩子去觀察樹木,看看哪些樹是認識的,哪些樹是一年四季常綠的?并把自然測量滲透在其中,讓幼兒作簡單的記錄,在寬松的氛圍中求得知識。
2、蘭溪大橋:帶領孩子參觀代表仙游之一的蘭溪大橋,講述家鄉橋的歷史、造橋的故事,嘗試用美工、建構等方式表現家鄉美麗的橋。
3、蘭溪旁的果子熟了:為了體驗豐收的喜悅,我們帶領孩子去蘭溪旁的果園摘桔,看看講講桔子的形狀和特點,嘗嘗桔子的味道,感受豐收的喜悅,體驗了勞動的辛苦,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升華。
4、蘭溪的夜宵:蘭溪下的夜宵匯集了仙游的各種特色小吃,帶領幼兒參觀了解,并在親子活動中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合作制作、烹飪。
5、蘭溪夜景:蘭溪的夜景燈火輝煌,人群熙熙攘攘,特別是游樂場熱鬧非凡,讓家長帶領幼兒參觀,讓幼兒明白家鄉富裕了,人們的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
6、蘭溪下的撿石頭比賽:帶孩子走進蘭溪,開展撿石頭比賽,并組織“和石頭寶寶做朋友”,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石頭,布置在活動室里,做滾石的實驗,自己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在“運石”的體育游戲中,運用各種布袋、塑料袋等穿越各種障礙運送石,培養合作精神,同時也讓幼兒感受了勞動的艱辛和生活的豐富多彩。
7、蘭溪秋蟲:在草地上、花壇邊、樹根旁,找找蟲子,捉捉、看看、玩玩,了解秋蟲的外形特征,感受周圍環境的變化,在廣闊的天地間,我們的主題活動賦予了濃濃的鄉土氣息。
(2)將鄉土課程融入到區域活動中
為了更好的滿足孩子的不同興趣,我們提倡多開展鄉土區域活動。自主性的區域活動,以其豐富的材料、有趣的玩法吸引著每一個孩子。因為,在區域中有他們熟悉的材料。如:科學區中的樹葉分類、麥桿吹泡泡;表演區的“看莆仙戲”;語言區的創編童謠;美工區的捏泥人、印花布、稻草編織的圓盤、竹制品、畫臉譜……個個爭當“民間小藝人”,孩子在區域活動中圍繞自己的興趣,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自主決策、自主交往、盡情玩耍,自得其樂。為此教師需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活動環境和投放鄉土材料,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伙伴,讓鄉土課程靈活地融入到區域活動中,促進幼兒的探索、交往和語言、思維的發展。
(3)將鄉土課程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
這是一種隨機的、潛移默化的、在真實的現場展開的活動形式。通過挖掘幼兒一日生活中豐富的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在其中體驗感知、發現、探究的快樂。如:晨間入園時,播放瑯瑯上口的民間童謠和婉轉流利的民間音樂;在自由活動時間,幼兒可到相應的活動區開展民間藝術創造活動;餐后散步時,帶幼兒欣賞由仙游文廟帶回來的書畫;午睡前給幼兒講述民間故事等,將鄉土課程靈活地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真正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三、利用墻面環境,呈現鄉土活動。
瑞吉歐將環境視為“一個可以支持社會互動、探索與學習的‘容器’”。在鄉土活動中,環境創設就像“骨架”一樣把鄉土涉及的各個方面和一系列活動呈現出來,使墻面環境與鄉土活動互動起來。如在“我愛運動——田徑之鄉”這一活動中,我們的教育過程從了解家鄉田徑的輝煌歷史——宣傳:運動好處多——田徑比賽:萌發做個仙游人的驕傲。墻飾也隨之產生三個相關的欄目,在“運動好處多”一欄中,通過幼兒的集思廣益,他們想出了用多種材料來制作標語:有的畫、有的折、有的用橡泥捏、有的用布做、還有的用海綿剪。我與孩子一起動手把宣傳標語進行分類、整理,使墻飾充滿活潑朝氣、運動的美麗。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總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師、家長介紹,與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成功。為此我們應盡可能將所開展的每個鄉土活動的相關教育活動都與墻飾相互呼應,把墻飾變成幼兒學習過程和經驗的總結和提升,讓每一墻飾都成為孩子學習和發展道路的一個里程碑。
五、以愛家鄉情感教育為主線,深化鄉土活動。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一直以來,在學前教育中關于幼兒社會性發展方面就提出了愛家鄉、愛祖國的目標,在新《綱要》里社會領域方面也再次強調著愛家鄉、愛祖國的目標及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的內容與要求。
以往在對幼兒進行這種較為抽象的社會情感的培養時,我們的做法常常落套于呆板的言語說教或流于口號的形式,而未能將抽象的社會情感培養與具體的社會現實聯系起來,疏忽了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及各種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而鄉土文化便屬于這樣一種能有效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對培養幼兒社會情感有著促進作用的教育資源。如:我們開展的“我愛大橋”的活動中通過參觀觀察了解---親自體驗---分享和表達,幼兒對蘭溪大橋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后來的討論,表明他們對大橋的建筑特點有濃厚的探究興趣,特別對兩座舊橋的作用和故事更感興趣,對家鄉有這樣的建筑感到自豪,真實的情感體驗,愛家鄉的情感油然而生。
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回歸自然的環境,這是《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所蘊含的新理念。陳鶴琴先生也說過:“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和經驗中選出來,切合人生的課程內容是兒童的一飲一食,一草一木……”開發鄉土課程,能讓大家認識到過去視為“老土”的東西其實蘊含著豐富而濃厚的教育價值,讓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建立起樸素的資源觀和價值觀,樹立課程的整體觀、鄉土觀、綜合觀,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富裕的求知資源,真正滿足其生成發展的需要,促使幼兒健康茁壯的成長。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2
近期,我一直在網絡上學習《幼兒園音樂游戲課程》的一些內容,我深刻地知道了音樂教育其實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一些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活動讓孩子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本次的課程學習中,它既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又有課堂的教學活動視頻,以及專家的講座等,這些可以說給我帶來了視覺與聽覺的享受。那么,到底何為”游戲化“?“游戲化”為何?“游戲化”何為?本次網絡培訓它就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我們做了生動的闡述,使我們深受啟發,受益頗深。
一、在幼兒游戲化音樂教學中,我們最注重的是什么?
孩子在學習音樂活動時我們一般只注重他們的結果,只要孩子最終學會了這首歌、這個舞蹈就行了。而忽略了過程,那什么是過程?就是應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會做人,做學問,做事情,追求并獲取的成長快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應與幼兒的游戲結合起來。平時,我們只注重了傳授,而且傳授的是沒有創新的老游戲,我想,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創設游戲情境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創設時要如何把握好“重心”也很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不斷應用舊知識建構新知識,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獲取知識,幫助他們與音樂進行溝通,提高、鞏固對歌曲或樂曲的理解,加深他們情感上的共鳴。
二、幼兒游戲化音樂中的游戲如何來創編?
如何來創編幼兒音樂游戲?這一直是我們工作中的困惑,我們以前在游戲創編上存在諸多問題,在選音樂游戲時,局限性太強,總想孩子應該運用兒歌音樂較好,其實,節奏感較強,幽默風趣的流行音樂仍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創編游戲動作時易忽略孩子的年齡特點,動作較難,只注重了動作的優美,而缺少來源于孩子生活中的動作。例如孩子的'拍臉、撓頭、說話交流等都可以成為游戲中的動作,這些動作幽默風趣,孩子易做,他們就會特別感興趣,特別對年齡較小的幼兒,我們可以運用適當的重復動作來降低難度,使他們很快掌握,提高對游戲的興趣。
總之,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具有重要意義,設計和上好每一節音樂活動是每位幼兒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在今后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我們要努力成為幼兒的“高級玩伴”,做到循序漸進的“逗你玩”,讓幼兒始終能夠“我要玩、我要玩,我還要玩”。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3
啟蒙教育好壞直接關系著幼兒的成長方向以及智力水平,以往在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忽略了幼兒主動思考的能力,降低了游戲開設的有效性,為此,幼兒教師就需要結合幼兒思考能力以及在游戲活動中包含的內容,采取適合的方法,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主動思考。
為了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省教育廳《關于開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通知》有關文件精神,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真正做到把自由自主的游戲活動還給孩子,以提升保教質量。近日,我園教師參加了兩天半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專題培訓活動。
教師如何在幼兒的游戲化課程中進行合理指導,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那就要求我們老師要進一步加強對《綱要》和《指南》的認識,把里面的觀念統一到、融入到當前的課程游戲化實踐中來。教師要從三個層面去理解課程游戲化:一是幼兒園課程應游戲化,充滿游戲精神。所謂游戲精神應是自由的、自主的、創造的、愉悅的。不是個別環節要有游戲,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滿這種游戲精神,將這種游戲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戲時間要保證。孩子應有自由游戲時間,這種游戲時間不能被“教學”及其他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動環節,尤其像集體教學活動環節盡可能采用游戲方式。一節課某一環節就是游戲,或整節課本身就設計成游戲。
我們明白目前課程游戲化建設有明確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會努力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前往目標的道路,真正做到“兒童在前,教師在后”,讓游戲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4
學習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使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責任的重要性,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幼兒教師重任在肩,任重道遠,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極其不易的。我也理解了“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對“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基本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從中也可以用“愛和能力”四個字來表達,“愛”,一是要求幼兒教師要熱愛工作崗位,二是要求幼兒園教師要關愛幼兒。“愛”是“專業理念和師德”的最好闡述,唯有擁有這兩個“愛”才能夠從事幼兒園教師這份神圣的職業。“能力”是在“愛”的基礎之上對幼兒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包括幼兒園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兩個方面。唯有掌握了這份“能力”才能夠做好幼兒園教師這份神圣的職業。
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是一個有計劃、有目標的教育者、引導者,在啟蒙教育的階段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保育、教育并重,在各項活動中,我們要以幼兒為主體,使幼兒在探究中學習,在玩中學、做中學,而不是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每天我們都費勁心思思考,怎樣能讓孩子在每次活動中受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幼兒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哪怕是小小的一個小動作。因為這個幼兒帶來的是一種模仿和榜樣。幼兒教師是一名愛的使者,她傳遞一份份濃濃的愛意,卻不求回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把更多的愛給予每一名幼兒,我也會嚴格的要求自己,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我們要在教育中的一點一滴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們的未來,創設各種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才會使每一個孩子得到充分的展示,開心學習,快樂成長。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5
20xx年6月22日上午在中心三樓多媒體培訓,聽陳不換領導講座,收獲很大。教師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新課程下如何上好教學公開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我們就是在聽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也是在做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對于如何的上好公開課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許多教師深有體會,“哪位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他的成長就快一些;哪所學校的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哪所學校教師的成長就快一些”,所有參與討論人員的共識是,如果沒有公開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緩慢的。并非一下就立桿見影的,要經過一朝一夕的漫長的過程的。
從公開課的類型上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校內的公開課,一種是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賽課或評優課。校內公開課的作用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研討情境,大家互相聽課、互相借鑒和研討,并從中找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有發現的快樂,也有創造的快樂;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與展示課,被賦予代表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教學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節公開課會傾注全體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的集體智慧。精心雕琢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啟迪、集中精力學習教育理論、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的好機會,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日益精進,“當教師不辭辛勞地打造公開課的時候,公開課也毫無疑問地打造了教師”。經過公開課的打磨,教師對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學生、如何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就會變得十分清晰,上完課以后,也可以從評課老師那里反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教學智慧在這樣的磨礪中漸漸生長。今年我們的片區教研有個不錯的創意,即針對某一教學內容,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提交到整個片區研討,然后由某個老師綜合大家意見再設計,然后進行教學觀摩,再由大家進行反思,我覺得這樣的公開課更有意義,沒有修飾與表演,有的是嘗試與反思。”這位老師對這種公開課的贊賞代表了所有教師的心聲。教師需要公開課,但教師需要有實效的、真實的、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公開課,那種表演、作秀的公開課也是老師們強烈反對的。
說到公開課的真實,不能回避的是公開課與常規課的區別。由于公開課的特殊性,它比常規課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福建師范大學課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認為,一節好的公開課,一是應該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的推進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二是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應是一堂有效的課;三是應該是真實的,能客觀反映師生的真實水平和教學的實際情況,讓人有真實感、親近感、親切感,可看、可學、可用;四是應該具有研究的價值,公開課不僅要成為教師自我反思的對象,同時也要成為教師同行或專家共同討論的領域,從而對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成長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常規課好比家常菜,一說到要上公開課,就像家里要來客人了,自然要精心準備一番。時常聽到客人說:不必那么麻煩,你們平時吃什么,我們就吃什么吧!話雖這樣說,可是我們仍然免不了要準備幾個拿手好菜!也許,這就是常規課和公開課的區別吧。參與討論的網友黃國才老師這樣比喻。正因為公開課的特殊,所以把公開課打造得更精細一些,體現出理想課堂的色彩是應該的,但這種理想并不是作秀與表演的理由。
要求公開課的真實并不排斥集體備課,達到這種具有理想閃光的課堂,光靠教師個體是做不到的,所以公開課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如果備課過程變成了某一權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授課教師,不去考慮授課教師自己的想法,就容易導致教師上課“賣教案”的情況,沒有了授課教師自己,那教師就只能按照事先設計的過程進行表演。
如何上好公開課,“一是聽設計,二是聽生成”。那些事先演練好的、每一個環節都天衣無縫的課,并不被教師買賬。教師要求的真實課堂,就是具有真實事件的課堂,而不是事先排練好的課堂。“要聽他們的思想,他們的靈活的教學機智和課堂應變的能力”;“我聽公開課會帶著自己的想法去聽,比如他是如何設計課堂的,怎樣設置問題的,怎么樣的上,怎樣的讓學生學到知識。學生會怎么表現,等等。我有一些自己的觀察點,從這些點上找到對自己的啟發。”設計的精心與完美,課堂上真實的動態生成以及教師應對課堂事件的能力,才是教師們最想從公開課上得到啟示的地方。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6
通過本次培訓我認識到以下幾點:
第一、關于游戲的時間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自由游戲時間不夠,特別是大班的孩子。可我們不能以游戲時間不夠來作為借口,因為按照教師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是不同的。保證一次連續游戲時間,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第二、關于區角活動的性質
有了區角活動游戲反而減少了,這是教師普遍意識到的問題。為什么區角活動不是游戲呢?因為區角活動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師預設了特定的目標,規定了玩法,而幼兒對很多內容并不感興趣,常常需要教師引導著去選擇。教師的困惑是區角活動究竟應當如何定位,它是自發性游戲還是個別化學習?區角活動應該是游戲性的還是個別化學習性的.?我的觀點應該倡導游戲性的區角活動。
第三、關于主題活動與游戲的關系
大部分幼兒園都是以主題的形式來實施課程的。然而,如何通過有內在聯系的各類活動來展開主題,可以反映教師對主題活動的不同理解,從而決定游戲在主題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的形式差異很大,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分科教學,那么游戲至多就是服務于某種特定教學目標的手段;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那么具有游戲意義的自主探索和自發表現就會滲透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與主題名稱相關的系列活動,那么教師就會根據這些活動的需要組織不同形式的游戲;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創設,那么幼兒的美工建構活動就會占據主題活動的主要過程。
無論我們怎么理解游戲,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游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開展的活動,因此教師只需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時間、空間與主題相關的某些材料。在幼兒園課程中體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可以有兩種做法,一是模糊教學與游戲的界限,是兩者融合互為生成;二是分清游戲與教學的界限,是兩者并列,相對獨立。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7
為努力提高我園教育科研水平,提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我園受邀派我作為教師代表參加了綿陽市紅蘋果一迪幼稚園開展的“1+X”課程教研技術研討會,此行可謂收獲多多。
上午早操結束后,聆聽了一堂中班的《生活數學》課程展示,授課老師通過“認識數字8”這個主題開始,延伸到動手操作環節《橘皮香包》,就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這個活動過程進行了分析。通過分組,請小組長領8個橘子,引出數字寶寶“8”,教幼兒認識數字寶寶8,在快樂分享中使幼兒掌握了數字寶寶8。
孩子們吃的開心,學的用心,一節課就這樣輕松的上完了。接下來的延伸活動《橘皮香包》,老師詳細的講解了制作過程并動手示范,看到這群四歲半的孩子有點生澀的穿針引線,我還是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一直想在自己的'班里開展此類活動,讓孩子們在手工制作的動手能力上更進一步,但總覺得很難實施,班上孩子多,擔心活動出現安全問題、擔心家長不配合、擔心幼兒被扎傷……
怕這怕那,為此無法開展,而今天看到這一刻時,真是感觸頗多。沒有做不到,只怕不去做。這個課題開始卻是有很大難度,但只要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工作,那么對于孩子們來說絕對受益匪淺。小朋友將親手制作的香包送給媽媽老師,多有成就感呀!
10點半,接著觀摩了一節戶外體育活動,授課教師也別出心裁,在如何讓幼兒開心玩耍的同時,讓幼兒做到遵守紀律,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強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與同伴友好合作的利處,這不正是現在孩子們需要學習的經驗知識嗎!最后,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共同參觀紅蘋果科技園的環境創設和教學研討會。
這次區級舉辦的教研活動,為我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任何一種教學都有其目標,我們要找各種方法引導孩子們達到目標,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8
有幸聽了閆德明教授《幼兒園課程與管理》的講座,讓我對幼兒園的課程決策、課程方案有了新的了解,以下淺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幼兒園課程與課程管理培訓活動不僅使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讓我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洗禮,給我注入了新的動力。
其次,在培訓學習過程中,使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教師專業,什么是教師專業發展,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以及如何去進行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我們以后開展教師培養和自身培養方面指明了方向。
再次,課程的培訓,改變了我們的'育兒觀念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學會從幼兒的心理去分析幼兒的行為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引導,以更科學的開展幼兒園的相關教育,使我們受益匪淺。使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發展與幼兒、教師的密切關系,就如何提高幼兒園的發展效率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明確的方法。 《課程》指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傳道必須精于道,要授業必須精于業,要解惑必須先自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時刻不忘記學習,善于學習,具有學習意識,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幼兒教師是一個引領幼兒成長成才的人,我們應當不斷地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不斷的完善自我,充實自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因此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觀念,鉆研業務,成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幼兒教師。
我深知身為一名幼兒教師其實也挺不容易的,但為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只能不斷地鞭策自己,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不斷反思,不斷前進。使得自己更好地發展和成長。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9
學習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后,對于保教質量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深刻懂得怎樣做到高質量的保教:材料是載體、互動是方法、觀察是必要、看懂是能力,事宜支持是關鍵。《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為我們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方向。對于教育所遵循的發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標等都有據可依。
國家出臺這部指南,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幼兒教育也會隨著國家政策的指導越來越科學、人性和溫暖。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作為教師來講,了解孩子每個發展階段的表現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這樣才能夠讓觀察有說服力、有價值。我們要堅持以兒童為本,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注重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堅持保教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幼教者,我想說的是我們的職業也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也鞭策和激勵著我們要不斷地提升格局和視野,為保教事業再接再厲!通過一假期的在線培訓,使我在理論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提高。教育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構成的,它是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溝通與合作,教學的本質是良好的師生互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由此可見互動是教師與幼兒雙方之間的交流活動。在貫徹實施《綱要》行動計劃的研究中。
我體會到: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的角色地位。轉變教師角色意識,適當調整教育行為是貫徹實施《綱要》關鍵的第一步。雖然《綱要》所提倡的觀念已經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但教師如何將接受的新觀念在實踐中轉化產生相應的教育行為,如何建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這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難點。
如果教師能通過發現幼兒資源,加以順勢引導,就能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和互動中獲得多種方法,擴展相關的經驗。這次學習活動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當幼兒的反應與教師預設的情形出現不一致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為此我想還是站著孩子的立場上加以順勢利導更為有效,畢竟孩子是學習的主人。
【幼兒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程改革的心得體會06-16
新課程改革的心得體會02-24
新課程改革論文03-13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02-18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02-19
新課程改革教學心得體會02-22
新課程改革的心得體會范文06-16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09-24
新課程改革培訓心得體會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