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范文(精選8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 1
農歷十二月八日為中國臘八節,民間有食臘八粥的習慣。臘八粥也叫八寶粥,相傳臘八節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獻糜的故事,取八種香谷和果實制粥供佛,故名八寶粥,臘八粥制法簡單,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間爭相效仿,廣為流傳,成為一道深受人民喜愛的美食。
臘月初八被佛教界奉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紅棗、香菇、蓮子等8種食物合煮“八寶粥”,邀請周圍山民共進圣餐,并施舍給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對佛祖的敬奉。其后漸成民間自煮八寶粥(稱臘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臘八粥”風俗。
每逢農歷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實等雜煮成粥糜敬佛,民間也效法在臘月初八煮這樣的粥吃,以消災除病。宋代杭州民間的臘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和米煮成的。明清時各地盛行吃臘八粥。
臘八粥名義上要湊滿八樣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樣,多者十幾樣均可。有些地方的臘八粥,是糯米、紅糖和18種干果、豆子摻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蓮子、銀杏、花生、紅棗、松子加上姜桂等調料摻入大米煮成臘八粥,取其有溫暖手足、滋補身體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針、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臘八粥,這些是“細臘八”。普通人家吃的'臘八粥,在米中摻入青菜、黃豆、蠶豆、豆腐、胡蘿卜,荸薺煮成,是所謂“粗臘八”。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有些產玉米的山區,逢到臘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臘八麥仁兒”吃。農家風俗是每到臘八這天,都要做一頓臘八粥吃。臘八粥,就是盡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東西,都可適量地放一點在鍋里,黃豆、綠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蘿卜及小麥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麥粉等,雜七雜八煮成一鍋粥。常說吃得全,長得全。
臘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頭一定要把五谷雜糧、各種蔬菜吃全了,這樣才能有全面的營養。這是祈求人體安康,合家興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過了臘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臘八粥時,把當年地里長出來的五谷雜糧,各種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棄,表明農家對土地上收獲到的一切都是愛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莊稼都能長得好,都能獲得豐富。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 2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在東北也有諺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之說,意指臘八這一天非常冷,吃臘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歷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墻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 3
臘月初八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農歷節日,在這一天,各地均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和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風俗習慣,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代表著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希冀與渴望,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近年來,臘八正與其他許多民俗節日一樣,漸漸淡出現代人的生活,成為遠去的記憶……
這天,以及這天的前前后后,都應該是雪花的節日。它們像少女一樣干凈質樸,在這個時候輕盈地飄落人間,來了就把一切抱在懷里:村莊、田野、小院、柴草堆、麥秸垛……
這天的炊煙是年底盛事開始的標志,裊裊地蜿蜒在房頂上的天空里,延續著幾千年的鄉俗。在醇香的氣息里,游子想起了母親的呼喚,想起了老屋的溫暖,泛起了歸家的情思。
鐵鍋下火苗跳躍,像一群好動的精靈拉扯著柴草,紅色的.錦綢消解了鄉親們四季辛勞的酸痛,化作母親們臉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騰中,清香飄逸。陽光的味道被各樣雜糧吸收,又在氤氳的水汽中化作一縷清香,散發出來。
這清香帶給我們臘月里第一絲清清淡淡的幸福。鍋邊那口盛滿清清山泉水的石甕還笨重地立著嗎?大黑還在翹著尾巴繞著石甕打轉嗎?甕里那把厚厚實實的水瓢還悠閑地漂著嗎?那只陳舊的木盆還在工作嗎?木盆里還有五彩的糧食嗎?金黃的小米,鮮紅的大棗,白的蓮子,各色各樣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濃的甜香,吸引著孩子們熱切的目光,傳達著鄉親們對土地的感激。
那個臉蛋紅撲撲、扎著小辮的“愛哭蟲”哪兒去了?呼呼的風箱聲里還有媽媽那好聽的老故事嗎?還有媽媽那每年都說的話嗎?她說:過日子就像熬粥,總是要經過時間的煙熏火燎,香甜才會慢慢醞釀而成。收獲總需要用心情的水去浸潤,去蒸騰,去熬煮,才會在心中留下智慧的營養……
在臘八粥的醇香里,是趕赴新春的歡欣與忙碌。
在臘八節的記憶里,是家的溫暖與舒心。
進了臘月的門坎兒,年就越來越近了。在我的家鄉鄂東北,臘月初八是莊戶人家頭一個年節,稱之為“臘八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臘八粥。
在所有的粥食中,鄉下孩子最盼望的便是香噴噴的臘八粥。之所以好吃,是因為臘八粥的原料很多,雜七雜八的有十多二十種,大多是我們平日里很少能吃到的東西。干果類的有紅棗、杏干、花生米、香酥核桃仁、蓮子,鮮果片兒有鴨梨、山楂、橘子瓣兒,雜糧類的更齊全,有江米、大麥仁、豌豆、大刀豆,除了這些,還有秋日里晾曬的一些干菜,有白蘿卜干、胡蘿卜條、扁豆角兒,有的人家還會放上冰糖、青紅絲。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 4
今天是臘月初八,按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家也要吃臘八粥。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每年到這一天的時候,都要給我們煮臘八粥。一大早起來就開始煮,等別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樣了,從昨天晚上我家就開始煮了。爸爸、媽媽還有在我們家干活的叔叔阿姨們都一起煮粥。由原來的一鍋變成了今天的幾十鍋,有各種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紅小豆、綠小豆、黃豆、大米、江米、麥片、紅棗、等等。總之把許許多多的雜糧放在一起用鍋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臘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沒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媽媽把我從床上叫起來的,我媽媽說:“你不能睡懶覺,快快起床吧,不然會把眼睛捂紅了的.。”我一聽這話,立馬就從床上跳了下來,當我從窗口向外看時,我一下子驚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門前已經排了長長的一隊,等著買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滿了人,漸漸的鍋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門前排隊的人也漸漸的少了起來,媽媽說,我們每人都要吃一碗臘八粥,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記住:“我們永遠不要懶惰,我們都要做一個勤勞致富的發公民!”
每逢臘八節,我都會回憶自己小時候那些有關臘八節的趣事。
不知道是聽誰說的,臘八這天采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
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在郊區的東山上,踩著沒膝的積,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紅。人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小丫頭,也是夠龍性的了,干脆就沒想到,山上會出現什么野牲口,會隨時有墜崖的危險。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個人都濕了半截褲腿子,被風打過,凍得硬梆梆的,當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責怪。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臘月二十九,這一瓶子的花啊,開得那叫歡實呢?我也終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為這盛開的鮮花感到節日的喜慶。
還記得在同學家吃過一種綠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膩菜肴時,用它做輔餐,那是相當得味。同學的媽媽說:臘八這天,把剝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春節時,大蒜就變成了翠綠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臘八蒜。名字好聽,也很喜慶。從那以后,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多了這道菜,當然也是我的杰作。
小時候經歷過的事物,永遠地留在記憶的深處。這歡樂的臘八,這些回憶也成了別樣的美味。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 5
1月20日,在這天寒地凍的臘月里,記者在華埠鎮楓樹底社區門口感受到的是粥香飄遠,人來人往,暖意融融。在社區門口長長的餐桌前,坐滿了來品粥的市民,還拉起了“紅紅火火過臘八歡歡喜喜迎元旦”的'大幅標語。這是由楓樹底社區黨支部、“銀齡互助”志愿者工作站聯合舉辦的臘八節派粥活動。這項活動宣揚了傳統文化,促進了社區和諧,一碗小小的臘八粥,寄托了楓樹底社區的濃濃鄰里情。
據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愛鳳告知,凌晨1點,服務組的“銀齡互助”志愿者工作者們就早早趕到社區,將前一天準備的糯米、黑米、薏仁、蓮子、秈米、紅豆、紅棗、花生、白糖、木糖醇等原料熬制出了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大家根據居民口味和身體狀況的不同,熬制了白糖、無糖臘八粥,還專門為老人特制了木糖醇臘八粥。早晨6點,“銀齡互助”志愿者首先給華埠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了臘八粥,讓老人們在這寒冷的季節里也感受到鄰里間親人般的溫暖。從早晨6點至9點,共給社區居民派送臘八粥近5000碗,給人們送去了春天般的溫暖。
“我今天在這里吃到了楓樹底社區派送的臘八粥,不僅驅寒充饑,還能祛疫迎祥。在最寒冷的冬月,喝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營養可口,身暖,也讓我們更心暖……”80歲高齡的陳大爺告訴記者。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 6
樂清原本并無過臘八節的習俗。雖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但臘八節主要流行于北方。北方這一天除了喝臘八粥,一些地區還有吃臘八面、臘八飯和泡臘八蒜、吃冰等習俗。樂清興起吃臘八粥不過近年的事,所以老人們稱之為“從外面傳來的”。不過,臘八粥在樂清流行的速度卻很快,幾年間便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規模、影響也一年甚于一年。在傳統節日普遍式微的背景下,臘八節這一北方節日在樂清這個南方小城成功“逆襲”,的確不容易,讓人既感意外又覺驚喜。
目前,除了國家規定放假的四大傳統節日,我國其他一些傳統節日已到了被遺忘的邊緣。好在近幾年,一些基層機構、民間團體等在部分傳統節日里組織開展活動成了慣例,像二月二炒芥菜飯、冬至做湯糍等,愛心人士和志愿者出資出力,免費送給附近居民品嘗分享,每次都搞得熱熱鬧鬧。這些有組織的公益活動,既拉近了基層機構與居民的距離,更對傳統節日的傳承起了重大作用。臘八粥,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走進樂清的。有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即使沒有吃應節食品,大家也會記住這些節日。
不過,傳統節日的傳承,不應止于形式,還應關注內涵,而后者尚待重視。比如,送臘八粥活動現場懸掛的標語大多數用的是“情暖臘八”“送愛心粥”之類的詞句,贈粥的地點則被說成“施粥點”,這便遠離臘八的節日內涵。施即施舍,歷逢戰爭或災年,官府或富戶有搭粥棚賑濟災民的傳統,這才叫施粥,而臘八節絕非賑災獻愛心的.節日,施粥之說便顯怪異。
追根溯源,臘八節是我國古代慶祝豐收的節日,根據史料,從先秦起,我國就有臘日祭祀農神、驅疫迎祥的習俗,祭祀儀式上將五谷雜糧混合在一起煮成粥敬獻神靈,然后眾人食用,是臘八粥最早的起源。
現在北方一些地方還有吃臘八粥不能過午、否則會影響來年收成的說法,流傳著臘八“早吃粥,來年糧食早收”的俗語。與中國大多數的傳統節日一樣,臘八節也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將臘八粥與救濟災民的粥混淆,或將其與佛教掛鉤,都是對這一節日文化的誤讀。
當然,一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但有些節日的內涵是不容易變化的,因為正是寄托著人類共同的情感和期待,這些節日才得以世代相傳。臘八節也一樣,雖然現在已不是農耕社會,但民以食為天,人類對大地豐收的祈盼永遠不會過時。既然我們過這個節日,尊重其本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就很有必要。
從傳統節日的傳承方面來說,無論如何,臘八節的逆襲是一件好事。至于如何讓諸多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得以更好地弘揚,讓華夏文明的悠久厚重不在簡單的過節形式中迷失,還需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 7
無論何種解讀,一碗臘八粥,五味香糝入,七寶美調和,品的是豐富細膩的滋味,傳的是正直良善的美德。古樸的味道之中,寄托著和諧并蓄的包容,愛人惜物的樸實,扶貧濟弱的恤憫,家給人足的心愿。在這樣的臘八佳節,大家一起來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踏實勤懇的勞動者們,送去溫馨和煦的暖意,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不僅可以收獲奉獻的'快樂,也能更好地體會傳統節日的內涵。
如今節日雖多,但多數在商業文化的沖擊下,都變成了“買買買節”,看上去熱鬧鼎盛,其實空虛乏味。我們常常說,要煥發傳統節日的生命力,尋回中國節俗的神圣感和儀式感,具體要怎么做呢,眾說紛紜。其實,的狀態,是讓特殊節日融入日常生活,讓傳統文化走進時代語境,在有意義的日子,做記得住的事情。形式無需龐雜,氣氛也未必喧鬧,重在精神體會和心靈溝通。
在提倡仁人愛物,感恩懷德的臘八節,組織或參與一場愛心接力,便是良好的范例,若你在這天走上街頭,給戶外工作者帶碗熱粥,或是道聲感謝,相信于人于己定是美好而難忘的節日記憶。臘八節的與意義,便也會深種于你心中。
同樣的,重陽節陪家人來一次登山撿垃圾的環保行動,中秋節與社區老人一起賞月聯歡,端午節參與慈善龍舟賽……讓傳統節日帶著真善美的光芒,與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相銜接,只要堅持推動,積極參與,即便脫離了農業社會的土壤,有了濃濃人情味,暖暖煙火香的中國節日,也一定能過得多情多彩,有滋有味。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 8
提到臘八粥,它的傳統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這個節日里吃臘八粥儼然成了一種儀式,仿佛中國人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正月十五吃元宵一樣。
說來慚愧,從小到大我對于臘八節一直是無感的,直到上高二時班上有一位女生寫了一篇關于臘八節的作文,被老師當作范文在班上宣讀時,我才知道原來世上還有這么一個節日。臘八節里吃粥更是撩撥了許多年來我對自己吃粥的情思。
小時候我家住農村,那時候燒柴火灶做飯,浸水的米在大鐵鍋里煮開了,待到米粒似熟未熟之際,拿鐵瓢將和水的米粒盛起,倒入一只筲箕里瀝干,筲箕下面放一口瓷盆,瀝到瓷盆里的水就是米湯了。等到幾盤小菜在鐵鍋里炒好的時候,將鍋刷凈抹干,將筲箕里的米粒倒入鍋中,沿米粒邊沿淋入少許水,然后蓋上鍋蓋,大火燜煮,待到米飯飄香時撤火,飯便熟了。
吃飯時將鍋中的米飯重新盛入筲箕,會發現鍋底結了一層鍋巴,將瓷盆里的米湯部分倒入鍋中,微火一熬,香噴噴的鍋巴粥就做好了。吃完米飯后,再來一碗鍋巴粥,只覺齒頰生香,解饞又解渴,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可惜現代人用電飯煲做米飯,沒了米湯,再也難以喝到那香噴噴的'柴火粥了。
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吃干飯難以下咽,母親會熬白米粥吃。有時也會撒上兩把綠豆,對孩子們來說,那甜糯的綠豆粥就是夏日里難得的佳肴了。當然,吃粥不經餓,撒上兩泡尿,肚中便覺空落落的。這時候母親又攤上兩張灰面餅,大家一邊嚼著面餅,一邊喝著稀飯,倒也吃得津津有味。
我們這代人生活的條件與父輩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善,雖然稱不上豐衣足食,但在我的印象中,那種饑餓的感覺是的,吃粥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一種飲食方式的調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吃粥的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有著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等等食材的八寶粥也開始走進大家的生活。
如今,臘八節里吃臘八粥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時尚和習慣。
【臘八節喝臘八粥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喝臘八粥作文01-31
臘八喝臘八粥的原因05-01
喝臘八粥作文「推薦」02-02
臘八節喝臘八粥祝福語12-30
臘八節喝臘八粥作文「薦讀」02-03
2017關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作文01-29
有關臘八節喝臘八粥為話題的作文02-03
小學生臘八節作文:喝臘八粥02-02
2017關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優秀作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