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通用13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1
聽著學生們不經意間的抱怨,剛站上講臺沒幾天的葉海輝就發現,想讓學生愛上體育課并不容易,“如何讓體育課變好玩”也成了那段時間葉海輝在厚厚備課本里寫下的高頻問題。慢慢地,一個關鍵性答案——“游戲”從中脫穎而出。
“為了將體育游戲更好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我拜‘中國游戲大王’吳紀安為師,跟著他學習、創編游戲,還購買了近200本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游戲書籍,從中汲取新知、提納新意,并且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整理和創編了熱身游戲、輔技游戲、體能游戲、放松游戲等各類體育游戲近2000例。”在葉海輝的體育課上,就連最簡單的傳統游戲“石頭剪刀布”,經過動作、情境、人數、場地器材等變化,都有了30多種新玩法。
“老師,再讓我們玩一會吧!”“老師,遲點下課行不行?”……聽著學生們的“新抱怨”,這位浙江教育界的“游戲大王”更加堅定,必須要讓孩子們在玩中樂、玩中學、玩中練,努力打造好“活力課堂”“激情課堂”“創新課堂”,真正做到以體育人。
與此同時,為配合自己開發的新游戲,葉海輝的辦公室逐漸被各式各樣的體育器材填滿了。在葉海輝眼里,沒有器材的體育教師就如同無米之巧婦,而他更愿意自己親手去創造這份“米”。“這是我自己做的滑板,用學校廢棄課桌改的。”“這是我發明的剪刀石頭布游戲墊,可以調動全身來做這個游戲。”……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葉海輝自制了80余種4000多件體育器材,為學校節省了近4萬元經費,共8項器材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其中“乒乓球具放置器”和“羽毛球具放置器”解決了乒乓球和羽毛球長期“無窩可居”的難題。
“作為一個體育人有責任因地制宜地去開發各種游戲器材,不斷豐富我們的課程資源和體育教學。雖然辛苦,但看到學生們參與活動時的笑臉,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葉海輝說。
但是一節體育課,好玩就足夠了嗎?在葉海輝的備課本上,出現了這個新問題。
在一節籃球投籃教學課中,葉海輝組織學生進行比賽,結果兩名學生在爭搶籃板球時發生了肢體沖撞,產生爭執并扭打起來。葉海輝立刻上前阻止,檢查了學生的受傷情況,在確認雙方并無大礙后,他開始琢磨如何處理這件可大可小的事情。
雖然腦海中閃過罰跑、冷處理、批評說教等各種教育懲戒方式,但葉海輝最終給出的答案卻有些不同尋常:“給你們兩種選擇:第一個是每人繞操場跑十圈(300米一圈),第二個是牽著手繞操場走兩圈。”兩位男生選擇了后者。第一圈剛開始,兩人都礙于面子,勉強扯住對方的手。到了第二圈,一位同學主動拉起另一位同學的手開始小跑,最后順利完成了這個“特殊游戲”,并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互相擁抱,真正告別了這次不愉快。
“體育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體育老師,必須要認真挖掘體育內隱的塑造品質的育人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課堂實踐中,葉海輝找到了寫在備課本上問題的答案——把德育融入體育。
平時上課時,葉海輝以準時到達嚴格要求學生,如果自己意外遲到了,也會主動領罰,以身作則,讓規則意識在學生心中扎根;學生從膽怯、畏懼到獨立、自信地完成“跳躍山羊”,離不開他一次次耐心的鼓勵;手拉安全網、合作連續上拋瑜伽球等游戲讓學生感受由團結、信任與協作所聯結的團隊戰斗力,利用跳繩做接力物比賽告誡學生小細節也能決定大格局……“每次上課,都希望既能強健學生體魄,又能啟迪學生心靈,為學生的精神品質壘一塊正能量的磚。”葉海輝強調。
而這些答案,也成為了葉海輝打造“陽光歷奇”特色教育品牌的一塊塊堅實的“磚”。
“通過陽光體育活動讓孩子們經歷新奇,在歡樂中學會新的游戲,體驗游戲所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創新意識,增強他們的凝聚力,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葉海輝介紹,他將“陽光歷奇”特色教育全面納入教學,在體育課教學、大課間、群體活動等層面上進行嘗試,還帶領體育組成員大力開展“陽光體育”系列活動,將學校體育工作的教、練、賽有機整合在一起,做到“月月有比賽,周周有活動,天天有健身”,使得“陽光歷奇”成為玉環市首屆教育十大品牌之一。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2
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學生有“愛”,首先老師必須心存愛心。愛心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基礎,是管理班級與教育學生的重要因素。
20xx年8月,還記得剛接一個畢業班不久,班里召開了《如果我是小草,是誰澆灌了我》主題班會,那次班會令所有的學生和老師都感動了,也正是那次班會讓他認識到所有的學生都是可以感動和教育的。那年的12月11號到21號,班級里有15人在三天內得了水痘,被隔離在家學習。這可急壞了他,因為當時正值期末沖刺的時候,誰都知道這對于初三的學生意味著什么。21號是得水痘的學生返校的日子,早上他早早地來到了教室,在黑板上寫下了三個大字“回家了”,并且給每位學生發了一封告全體同學書,寫下了他最想說的話,把在校的學生給他寫的信也寫在了上面。在接下來的班會上,每個人都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們都把這個班級當作了家。在當年的中考中有22人考上了重點高中。從最少的3人到22人,這看似簡單的數字變化,讓張老師體會到了堅守鄉村教育的幸福!
20xx年秋天,張老師回到初一,繼續做他的愛心班主任。通過兩年的時間使得他的'班成為了一個大家庭,讓每個學生在學習和做人上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20xx年的9月27日班里的董芯名由于搬家要轉到市里上學,在為他召開的《感恩朋友》的送別班會上,班里的每個同學都流下了熱淚。最后這個學生把張老師擁在懷里,哭著說謝謝他的時候,張老師也忍不住流下了幸福的眼淚。那年的五一,張老師年邁的母親由于肝內膽管結石住進了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于5月5日進行了肝臟切除手術。在醫大陪護母親的20個日日夜夜里,讓一向視工作如生命的他倍感生命的珍貴,盡管感受了手術室外八個半小時的漫長等待和術后母親受病痛折磨的煎熬,但是當他接到遠在120公里外的學生的一個個電話問候時,他覺得自己是幸福的!每天的電話溝通讓他和學生們時時刻刻都在一起,他的課五個組長起到了臨時老師的作用,每天出題、考試、批閱,盡管他不在,但是學生們的表現比他在時還好,這讓身心備受煎熬的他找到了心理的安慰,感到了無比的幸福!
20xx年的11月11日,作為全縣教育系統師德標兵報告團唯一一名男教師,張萬波老師20多分鐘的師德報告得到了全縣同仁的一致認可,在報告會現場時時想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對他的認可也是對他最大的鼓舞,給他更多堅守鄉村教育的理由和繼續前進的動力。在20xx年的9月10號他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在張老師小有名氣的時候,他放棄了條件更優越、待遇更好的縣城學校拋來的橄欖枝,毅然決然的選擇留在離縣城一百公里的鄉村學校,為鄉村教育繼續貢獻自己的微薄的力量。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3
1997年的金秋時節,張萬波懷著對教育事業的夢想,以遼寧省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回到了本溪縣南部山區的一所農村中學——祁家堡中學,開始了他的執教生涯。盡管理想和現實之間有很大落差,但是他還是很快調整心態,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討教、學習。20xx年在調整學校布局的大背景下并入了位于鎮上的本溪縣第五中學,在本溪縣第五中學這片沃土上播種了他的教育夢想,成就了他的教育人生!當了17年鄉村中學班主任也就經歷了17年的風雨晨昏,隨著工作經歷的增加鄉村班主任的工作的真諦也變得清晰明朗起來:用愛收獲快樂!20xx年下學期,張萬波擔任初三班主任,并執教當時老教材的代數和幾何兩科,那是他第一次擔任畢業班的班主任,也是第一次接觸初三的數學課教學,又趕上妻子懷孕,他家離學校二十二里,但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騎自行車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離校,風雨無阻,從未改變過。當時班上有個叫劉政楠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異,但是由于父母離異,產生輟學的念頭。張老師親自到他家里,看到在道邊的兩間泥土房和屋里亂七八糟的擺設,全然沒有一個家的溫暖。張老師親自點火為他做了一頓香噴噴的飯菜,劉正楠說從他父親走后他沒吃上一頓像樣的飯菜。那一夜張萬波住在他家,和他談了很多,告訴他以后所有的一切都有老師呢!劉正楠終于重回校園,而且比以前更刻苦,學習成績也更優秀了。盡管當時的工資不多,但是張萬波每月都給劉正楠一定的生活費。就這樣,在張老師的愛心感化下,劉正楠不僅順利完成了初中的學業,20xx年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本溪縣重點高中。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祁家堡地區的老百姓認識了這個小個子數學老師——張萬波!
20xx年8月14日,是個讓張萬波激動不已的日子,因為在那一天他當上了父親,由于他在縣里參加教師培訓,妻子選擇在鎮上的醫院生孩子,結果孩子在出生后第二天,因大腦缺氧住進了本溪市婦嬰醫院進行搶救。由于妻子在家“坐月子”,所以照顧兒子的重任全落到他的肩上。兒子在保溫箱里呆了18天,他奔波在草河口、本溪、沈陽之間,為兒子拿藥治療。學校開學后,他又接任了初三的數學教學任務。他知道他的家人需要我他,但作為一名教師,他深知那些處在人生第一個路口的學生們更需要他。他沒有因為兒子的身體不好而請過一天假,耽誤過一節課,還常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補課,并不計任何報酬。在20xx年的中考中,劉瑩同學在滿分為120分的數學這科上考取了116分的高分,他所教的畢業班的數學優秀率在全縣排在并列第三名,比鎮上的初中成績還要好,那一年又讓祁家堡地區的老百姓認識了這個小個子數學老師!
“動人心者,莫乎于情”,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育人真理。一名教師必須愛他的學生,只有用真誠的愛,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深深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這樣才能做到“親其師,信其道”。從教以來,只要學生有困難,張萬波都熱情相助,播撒愛的種子,收獲愛的果實。
20xx年9月,張萬波又接了一個初三班,班里有個叫欒忠慧的學生,學習成績較為突出,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利,他每天要翻山越嶺上學,來回花費三個小時的時間。為了能讓他和其他兩名東溝的學生能把這些時間用在學習上,張萬波帶領他們住在學校,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為他們做飯,洗衣服。同為人民教師的妻子,當時工作在草河城中學,離家也有三十多里,每天早出晚歸。他把妻兒拋在家里,完全沒有任何報酬地組織學生在校上晚自習,和學生吃住在一起。每當聽到電話里兒子“爸爸、爸爸”的喊聲時,他也心酸,但當他看到學生一點點進步時,他覺得我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他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家長,更對得起人民教師的稱呼。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4
20xx年4月,葉海輝在出差的飛機上看到了“紅粉筆鄉村教育計劃”招募志愿者廣告,號召有識人士到鄉村學校支教,致力于改善偏遠地區師資力量薄弱的狀況,助力偏遠地區兒童的成長,積極推動鄉村素質教育的發展。“當時這則廣告還附上了一張照片,照片里的孩子都很可愛,眼神中透露著渴望知識、渴望被關愛。作為一名老師,有誰不疼愛學生,不管他是不是我的學生,不管他在哪里。”毫不猶豫,葉海輝立刻申請成為一名志愿者。
18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20多個小時的'車程,盡管已經在腦海中想象過支教學校的環境與條件,但下車時,葉海輝還是愣住了。地處偏僻山谷的湖南瀏陽荷花建新小學軟硬件條件差,就連正常的大課間活動都無法開展。不過,更令葉海輝意外的是,當時所有師生都跑出來迎接這群遠道而來的志愿者,臉上寫滿了開心與好奇。“孩子們的熱情連我都差點招架不住,他們圍著我不住地問東問西,一會問我從哪里來,一會兒又問我電腦能干什么用……”于是,葉海輝向這群熱情的孩子們回饋了更多的熱情。
看到學校的水泥場地未能充分得到利用,葉海輝自費購買了油漆和刷子,與志愿者們一道在地上畫出羽毛球場和五種不同樣式的跳房子格,讓孩子們的大課間活動玩出了不同花樣;一有空暇,葉海輝就去當“助教”,輔助團隊中經驗少的年輕人;他也不忘虛心請教他人,每次課后都第一時間聽取志愿者和學生們的建議,再回去準備第二天的功課,常常到十二點后才休息……
短短幾天,葉海輝就成了最受歡迎的支教教師,孩子們整天粘著他“海哥哥”長、“海哥哥”短地叫個不停,其他志愿者都笑稱他為“孩子王”。
從湖南回來后,葉海輝明白,這樣的“偶然”之行將會成為自己教育生涯中的“必然”。他繼續參加了江西、西藏和青海等站的“紅粉筆”支教活動,并入選了20xx年“尋找最可愛的人”公益人物。
而這份“必然”的對象也慢慢從學生擴大到了教師,從區域拓展到了全國。近十年,葉海輝共指導省內外教師獲縣級以上榮譽達1000余人次(多人獲縣市級名師或骨干教師),開設全國、省市級公開課15節,縣級公開課30余節,講座200余場(含國培講座),各類送教近100次,受益人數達15000人。主持“浙江省葉海輝名師網絡工作室”和“玉環市葉海輝名師工作室”三年來,他引領15名學科帶頭人和700多名骨干教師共同研修,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500余人次。
20xx年全國“特崗青椒計劃”培訓工作啟動后,在葉海輝名師工作室的支持協助下,共計10位經驗豐富、處于體育教育一線的主講教師進行授課,其中有8位教師為葉海輝名師工作室成員,直播課程觀看量累計達9200次,14個省市800余名特崗教師受益。
雖然一邊要做好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一邊要四處奔波做好公益活動,葉海輝卻始終元氣滿滿。他笑著說:“這叫有教無‘累’,我熱愛著我的熱愛,堅持著我的熱愛。”
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現象,葉海輝更是堅持著這一份“有教無‘累’”。他積極嘗試,將“陽光歷奇”融入老年活動,創編出符合老年人身心特征的活動項目,并利用節假日帶領團隊義務到敬老院、社區(村)、老年大學等地進行服務。至今,活動共開展50場,受益達3600人次,主編完成的《老年人“陽光歷奇”教育讀本》獲省成教品牌項目,并在全省推廣使用。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5
27年來,李紅霞始終堅持在思政教學第一線,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己任,充分發揮黨建帶團建、隊建的優勢,構建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四階梯”的黨、團、隊育人理念銜接、課程體系銜接和活動體系銜接的“三銜接”培養體系。
在總結多年思政教學和學生教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李紅霞帶領團隊在本校形成了“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項目設置、項目實施、交流展示、評價激勵”的“四自主,四環節”思政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作為項目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過程體驗、交流展示的過程中自主完成項目,變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學習、自主教育。該模式實施多年,成效顯著,曾榮獲“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展優質課二等獎”。
在李紅霞的示范和帶領下,石外德育工作構建起了以“培養什么人”為出發點,以“愛國、交際、協作、文明、健康、創新”十二字培養目標為落腳點,以“生命人—自然人—社會人”的人生教育為主線的`德育框架。
多年的育人過程中,李紅霞注意到中學生缺乏對社會的了解,進而影響社會責任感的形成。于是,她帶領學生走向社會,在學生中大力推進“我愛石家莊”社會實踐課程。
從20xx年開始,石外學生由班級向年級輻射開始走出校園、了解社會、觀察社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10年來,在班主任老師、外聘專家和家長志愿者的精心組織和積極參與下,一屆屆學生按照“四自主,四環節”教育教學模式,經過“研究課題—收集數據—實地參觀—走訪調研—整合信息—分析現象—提出對策—完成結題”等步驟,圍繞石家莊社區建設、公共交通、節能環保、市民生活等領域,深入展開社會實踐活動。很多實踐報告成果引起了石家莊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關注,得到公安、交通、城管、衛健等有關部門的采納和反饋,被國家、省、市多家媒體宣傳報道。“我愛石家莊”社會實踐課程因此榮獲“河北省第十一屆中小學班主任優秀工作案例一等獎”。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6
學校組織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十位教師的先進事跡,我深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優秀教師的平凡和偉大,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優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道德,而這些正是我們這些年輕老師有待學習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多多發揮這些精神,提高自己。現結合學習材料有感而發,談幾點體會。
一、立足本質,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優秀教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對于任何學生就是一個"愛"字。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用溫馨的語言教育學生,用母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關心讓孩子真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才是我們的幸福。
二、對工作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
我們應當學習優秀教師以學生為動力,以育人為首的精神。老師必須具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不僅要標準學生的行為,更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每一個學生都要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時時處處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努力做到。時時以"愛心、耐心、細心",去關心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責任,教育學生子是我們的神圣事業。對學生我們既要愛又要嚴,時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是作為一名老師必需承當的責任和義務。
三、教師必須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勵學生。
通過學習優秀教師的事跡,我進一步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理解和信任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和他們交流,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當學生有缺乏時,多給予鼓勵和贊美,對學生精心呵護,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在學校里比在家里的還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都說人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大膽創新,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既然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愛心把這份光和熱永遠延續下“每位學生。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7
韓愈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在微觀上講是學校教書育人的老師,而站在宏觀上說就是從“三人行必有我師”中提煉的一種能者為師的,而“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他們作為行業的佼佼者,自然是能夠稱之為“師”的,他們是更多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之“師”。教書育人楷模的身上總是有他們特別的地方,即便是數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小事,這份堅持,這份恒心就是一種能力,他們在履行自己職責的過程中做到了全心全意,他們在踐行這份重托的時候做到了盡心盡責,他們愛自己的事業如同生命,他們用自己的行為示范為“師”標出最美的刻度。
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為“鏡”。心中有大愛,身上有正氣,手里有本領,腳下有定力是先鋒模范身上統一的品質,他們是一面鏡子,在對照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去學習他們敏捷的思維、用新科技、新思想武裝頭腦,才能夠讓自己的心態始終保持年輕,讓自己為民的旅程始終保持活力。
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為“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改革先鋒”和“時代楷模”把自己的故事變成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讓我們從他們的故事中受到感染,追尋他們的腳步成為他們那樣對人民、社會、國家有用的人,厚植這種“傳精神、行正道、弘大愛”的愛國主義情懷,才能夠更好地扎根人民,汲取拼搏奮斗的力量,奉獻國家。
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精神為“指南針”。為更多的人引導方向,更能夠提升黨員干部的新思想,新境界,在學習先鋒楷模的過程中,立志成為他們的“接班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綿薄的力量。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8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社會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者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努力實現從人師到明師最后到名師的轉變。
人師。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走上講臺,教書育人;走下講臺,為人師表。
明師。明師,即開明之師、明智之師、明白之師。作為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是基本職責,古往今來,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照明燈。所以老師不僅要教會孩子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路,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燈,教孩子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人。
名師。名師出高徒。名師是教師隊伍中,具有一定“名氣”“名望”的教師,是具有一定影響力與美譽度的'教師。這種名氣、名望,來自名師的人格魅力與學術魅力。名師是學生最喜愛、家長最放心、同行最敬佩、社會最敬重的教師。他們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魔蛋、教學的楷模、科研的能手。
最為一名教師,人師是最基本的要求;明師是奮斗的目標;明師是不懈努力的追求。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9
提升家長素質,實現家園共育
在鄉村,留守兒童由留守老人帶,這就出現了一個教育難題——孩子在幼兒園好不容易培養起的良好習慣,一回家、一放假,就一下子回到“解放前”。長此以往,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可持續開展。家園共育也有了一個大前提——要想改變孩子,首先得改變家長,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為把家長引領到科學教育孩子的大軍中來,她請專家進行育兒知識專題講座,定期給家長開放閱覽室,并定期帶著教師進行全員家訪活動,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幫助家長學習科學育兒知識。但這些,往往都是治標不治本。為了更好地改變家長的思想意識,經中國農業大學孫慶忠教授指導,郭文艷為家園共育換了一個新思路,她帶著幼教團隊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幼兒園為依托的鄉村社區大學——川中社區大學。
郭文艷勇做排頭兵,她帶著老師擔任社區大學的義工、講師。剛開始,社大的學員還是以孩子家長為主,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都積極參與其中。面對山區這群年齡參差不齊,甚至目不識丁的農民學員,老師們大膽創新,設置豐富的課程內容,讓終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體味生活賦予他們的意義,讓他們通過學習,不僅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截至目前,參加社大的學員有600余人,輻射周邊15個村莊。梁漱溟先生說過,“一所理想的鄉村學校,不僅要成為一所好的育人場所,還要成為改造鄉村社會的中心。”如果說鄉村學校是傳播鄉村文明的精神場域,那么川中幼教人就做傳播鄉村文明的使者,他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走進川中社大,讓村里的吵架聲和搓麻將的聲音變少,讓歌聲和讀書聲變多。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家園共育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只是家長有了成長,甚至還為村民們樹立起了終身學習的理念,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奉獻了教育人的力量。
山區雖有些寂寞,但卻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嘈雜,可以讓人很自然地靜下心來呼吸,可以讓人在遠山近水間思考自身存在的價值。2022年1月8日,應南京市鶴琴幼兒園園長張俊的邀請,郭文艷代表川中幼兒園參加了南京市鶴琴幼兒園“第二屆活教育共同體”研討會,并在此次會議上與大家分享了川中幼教人的教育故事;3月8日,她又接受華東師范大學根底教育改革與開展研究所所長楊小微教授的邀請,參加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學校改良與伙伴協作”第十屆學術研討會;2022年6月,她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幼教工作者,登上了中國學前教育的最高講堂——中國學前教育學術論壇,給3000余名學前教育工作者講解川中幼兒園的教育故事。現在,作為全國第一所以幼兒園為依托的`鄉村社區大學,川中幼兒園成了全省乃至全國學習的教育典范。2022年,川中社區大學榮獲國家級“終身學習品牌工程”;2022年2月,全國學習雷鋒志愿效勞“四個100”先進典型評選活動中,川中社區大學榮獲“最正確志愿效勞工程”榮譽,《中國教育報》《人民政協報》《教育家》《教育時報》等多家媒體先后報道川中的事跡40余篇,受到了業內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贊譽。2022年11月20日,她帶著川中的故事走上了博鰲教育論壇2022年年會的講壇。
9年的堅守和奮斗,川中幼兒園的故事從默默無聞的小山村走向全國,走進東北師大、河南大學等高校,走進北京、南京、重慶、成都等城市。在學前教育開展的春天里,在城鄉教育均衡開展的歷程中,在鄉村振興的號角聲中,郭文艷帶著自己的團隊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鄉村教育的美麗篇章。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10
開發鄉土資源,點亮山區幼教
山里留守兒童多,為讓山區孩子享受到高品質的學前教育,她請專家把脈,帶領川中幼教人從當地實際條件出發,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因地制宜,探索開發適合孩子們發展的環境和資源。 為給孩子們提供學習活動的生態種植園,郭文艷帶領老師們一起勞動。種植園需要管理,她早晨五點鐘便開始工作,中午稍作休息便接著干,一直干到天黑,一天兩頭見星星。夏天太陽非常火辣,烤得人喘不過氣,她赤腳揮鋤,彎腰拔草、撒化肥,手腳都是泥,不知疲倦和勞累,稍有空閑時間就鉆到班上給孩子上課。有人到幼兒園找她,問園長辦公室在哪里,老師們說我們園長幾乎從來不坐辦公室。她不僅是園長,還是一線教師,是干活能手,無論多么勞累,多么艱苦,始終以身示范,她的這種實干精神打動了老師和當地百姓。
在她的帶領下,老師們明白了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課程觀,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鄉村田野中的玉米皮、樹葉、石頭、廢布、廢舊竹簾,種植園中的花生、玉米、紅薯等,都成為了他們的課程資源。
她帶領老師們堅持采用參與式、體驗式、實踐式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參與其中,親身體驗活動的`樂趣。在種植園中,從翻土播種到鋤草、澆水,從觀察秧苗生長到收獲果實,孩子們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孩子們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聽聞大自然的聲響,盡享植物成長與自我成長的快樂,讓他們從小就種下愛心,擁有責任心。
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豐富多彩,河灘里的石頭變成了小烏龜、恐龍蛋、小汽車等,廢紙箱變成栩栩如生的美工作品,秋季散落在地上的樹葉轉身在孩子們手中拼貼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圖畫,田間豐收的玉米皮在手工制作中華麗轉身為小拖鞋、小靠墊和不忍再觸摸的盛開的花朵,廢棄的竹簾變成了風箏的龍骨,丟棄的鞋子、水壺幻化成為孩子們種植物的花盆,這些鄉土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既綠色環保又經濟適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成本,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更體現了教育的智慧。
在郭文艷的帶領下,川中幼兒園先后榮獲“河南省教育名片”“河南省示范幼兒園”“河南省家園共育示范幼兒園”等多項榮譽,并被確立為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河南師范大學實踐基地;她自己也先后榮獲“影響中原優秀名園長”、河南省“李芳式的好老師”“出彩河南人”等榮譽。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11
近日,有幸聆聽了x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舉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新時代筑夢人”最美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學習了身邊優秀黨員教師的先進事跡。五位黨員教師用其鮮活的故事傳說向我們傳遞著信念、奉獻和創新,讓我們見識到黨員應有的風范,意識到前行的道路還很長,要堅定信仰,堅守平凡的崗位,牢記使命,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每一個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他們都是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他們的故事傳說也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讓我感觸最深是楊韌老師的報告——《快樂傳遞與愛前行》。楊老師現在是x市西園新村小學嘉和苑校區的德育副校長,同時也是一名畢業班的班主任。三十多年前,她“自投羅網”承擔班主任工作,憑著“當一個好老師”的初心,用實干和擔當收獲了驕人的成績。為了更好地發展孩子的`個性,她堅持著“班級家”的理念,在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下,讓孩子們掌握一技之長,告訴他們人生幸福生活的秘訣、幫助他們找到快樂,讓每名孩子都能實現自我價值;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她創新性地建立了“楊老師聊天室”,與每名孩子、每個家庭對話。“楊老師聊天室”不僅是學生們心靈寄托的港灣,也成為和家長溝通的橋梁,成功地讓班級部分單親家庭復合,還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她的行為也許比不上陶行知,比不上一個個偉大的教育家有影響力,可她用執著的敬業精神影響著一個又一個幼小的靈魂,改變了一個又一個家庭的命運。古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作為新時期的黨員教師應以他們為明鏡,學習他們的堅守初心、對黨忠誠;學習他們的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學習他們的恪盡職守。我知道,教育蘊含著無限可能。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選擇這項職業,意味著教師的眾多放棄和傾盡精力的奉獻。2000年,和所有同學一樣,我走入了工作崗位,來到廬陽區素質教育基地工作,單位地處偏僻,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高樓大廈。每天面對著不同的學生,從最初的迷茫不安,到現在的自得其樂,我也找到了我人生的價值所在,這絕不是喊一句口號,而是我們共產黨員在基層教育工作中的堅守。
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從五位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她們帶給我的,不僅是一面旗幟,指引我前進的方向;還是一支號角,激勵著 第 10 頁 共 17 頁
我不斷追求;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他們平凡而又不凡的事跡,讓我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我必須要向他們學習,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12
開發鄉土資源,點亮山區幼教
山里留守兒童多,為讓山區孩子享受到高品質的學前教育,她請專家把脈,帶著川中幼教人從當地實際條件出發,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因地制宜,探索開發適合孩子們開展的環境和資源。
為給孩子們提供學習活動的生態種植園,郭文艷帶著老師們一起勞動。種植園需要管理,她早晨五點鐘便開始工作,中午稍作休息便接著干,一直干到天黑,一天兩頭見星星。夏天太陽非常火辣,烤得人喘不過氣,她赤腳揮鋤,彎腰拔草、撒化肥,手腳都是泥,不知疲倦和勞累,稍有空閑時間就鉆到班上給孩子上課。有人到幼兒園找她,問園長辦公室在哪里,老師們說我們園長幾乎從來不坐辦公室。她不僅是園長,還是一線教師,是干活能手,無論多么勞累,多么艱苦,始終以身示范,她的這種實干精神打動了老師和當地百姓。
在她的帶著下,老師們明白了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課程觀,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鄉村田野中的玉米皮、樹葉、石頭、廢布、廢舊竹簾,種植園中的花生、玉米、紅薯等,都成為了他們的課程資源。
她帶著老師們堅持采用參與式、體驗式、實踐式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參與其中,親身體驗活動的樂趣。在種植園中,從翻土播種到鋤草、澆水,從觀察秧苗生長到收獲果實,孩子們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孩子們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聽聞大自然的聲響,盡享植物成長與自我成長的快樂,讓他們從小就種下愛心,擁有責任心。
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豐富多彩,河灘里的石頭變成了小烏龜、恐龍蛋、小汽車等,廢紙箱變成栩栩如生的美工作品,秋季散落在地上的樹葉轉身在孩子們手中拼貼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圖畫,田間豐收的玉米皮在手工制作中華美轉身為小拖鞋、小靠墊和不忍再觸摸的盛開的花朵,廢棄的竹簾變成了風箏的龍骨,丟棄的`鞋子、水壺幻化成為孩子們種植物的花盆,這些鄉土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既綠色環保又經濟適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本錢,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更表達了教育的智慧。
在郭文艷的帶著下,川中幼兒園先后榮獲“河南省教育名片”“河南省示范幼兒園”“河南省家園共育示范幼兒園”等多項榮譽,并被確立為教育部、財政部“國培方案”——河南師范大學實踐基地;她自己也先后榮獲“影響中原優秀名園長”、河南省“李芳式的好老師”“出彩河南人”等榮譽。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 13
戴著眼鏡的安文軍總是帶著笑容,可說起話來語調鏗鏘,他對記者說:“我讀書時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他給我這個山里娃教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愛、品格和勇氣。”
安文軍決心要像自己的老師那樣當一名好老師。1993年,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安文軍,畢業后毅然回到了家鄉。
那年8月,祁豐學校成了安文軍教育生涯的第一個“根據地”。祁連山下,幾排低矮的土坯瓦房在寒風中佇立,教室里光線昏暗,火光微弱的煤爐旁坐著幾名搓著手、哈著氣的學生……安文軍永遠記得第一次來到祁豐學校的情景。
“夏天,火一樣的太陽從千瘡百孔的窗戶射進來,射在講臺那片區域。冬天,凜冽的寒風吹得人如坐冰窖。”安文軍說,即使條件再艱苦,只要看著眼神里充滿純真和渴望的牧區孩子,他便舍不得離開。
班里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這更讓安文軍很心酸,他暗下決心:“認認真真地上好每堂課,把山里娃教好,才是真本事。”
1996年,他所執教的第一屆高中畢業班會考平均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
2005年,輾轉兩所鄉村學校的安文軍來到了明花學校。
鄉村學校時常斷電。到了晚上,安文軍有時只能點蠟燭備課、改作業。鄉村學校缺教師,他一個人包攬了多門課程;一邊照顧生病臥床的母親,一邊教學……即便再辛苦,安文軍也總是笑盈盈地面對。
那段時間,每個學生家長都認識了安文軍──這個瘦弱的老師在假期去遍了每個學生的家中,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安文軍記得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如果有學生不來上課,他比家長還著急。鄉親們也從安文軍身上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簡明科學的書籍分類,精準定位的擺放位置,整齊劃一的標簽高度,在明花鄉的牧童之家里,這里的每一個細節都嚴謹準確到讓人驚嘆。小小的牧童之家,在管理員黃艷寧的'精心打理下,井井有條、充滿生機。今年19歲的黃艷寧,出生于肅南縣明花鄉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她因早產導致腦功能發育不全,并引起肢體殘疾。
因為不便去學校,從黃艷寧上小學開始,安文軍帶領的明花學校送教團隊每周都會準時來到黃艷寧家送教上門。下課了,黃艷寧會著急地詢問下次送教的時間,等著安老師下次來上課。
2018年,經過安文軍的積極協調及當地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黃艷寧被聘請為牧童之家的圖書管理員,她每天都會準時去書屋學習、管理圖書。每天黃艷寧都會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吸收知識帶給她的營養和快樂。
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把關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安文軍對黃艷寧如此,對其他學生亦然。安文軍主動擔負起周末照護十幾個住校生的飲食起居。孩子們生病了,他就第一時間帶去看病就醫;孩子們缺乏文具和生活用品,他主動幫他們去買;寒暑假放假那天,看著孩子們坐上回家的班車,安文軍才能放心……居。孩子們生病了,他就第一時間帶去看病就醫;孩子們缺乏文具和生活用品,他主動幫他們去買;寒暑假放假那天,看著孩子們坐上回家的班車,安文軍才能放心……安文軍非常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他將教學生活中的點滴都記錄到小本子上,閑暇時與同事討論,撰寫教學隨筆,進行自我反思。他訂購教育教學書籍,潛心學習,積極參加業務培訓,在培訓中得到專家、名師的指點,助推自己的專業發展。
安文軍語言幽默風趣,講課猶如講故事,學生總能被輕松代入課文無法“自拔”,在輕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學得又快又好,效率極高。現已在明花鄉政府工作的學生郭冬芝回憶說:“聽安老師講課是享受,做安老師布置的作業是樂趣,跟安老師聊天更是一種快樂。”
從教30年,安文軍所教學生超過3000人。他們奔赴各行各業,遍布天南地北。“教書育人,就是我最幸福的事。事實證明,知識能改變命運。我的學生做到了,我也做到了。”從青春年少到中年滄桑,回望從教的30年,安文軍感慨萬千。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學習心得體會06-14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簡介學習心得05-26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心得體會06-20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心得體會05-21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心得體會11-05
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心得體會07-30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學習心得體會08-16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學習心得體會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