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1
很榮幸能成為小學品德培訓班的一員,也很珍惜這一學習機會。在此次的培訓中,我認真學習了網上的課程文本、學習資料,觀看了視頻中專家對品德與生活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實施品德課程教學思路和策略講座,我受益匪淺。這次講座視頻一改常態,沒有那么多高深的理論,而是把理論的引領和案例的分析融為一體,讓人耳目一新,通過學習讓我們獲益匪淺。
《品德與生活》的核心理念就是讓品德回歸生活,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注意觀察生活,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捕捉生活中的點滴信息對學生進行三維目標的教育。相信通過這次培訓,我們的老師一定能夠更新理念,正確地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上好每一節課,以實際行動使品德回歸生活這一理念。
通過幾個階段的培訓,使我對《品德與生活》這一學科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習做人是本課程的核心;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品德與生活》這一學科。它是將多種學科的知識及實踐活動在生活的基礎上加以整合,新教材所傳授的知識已不在是教師以“告訴”的.方式,而是突出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情。如在《動物——我們的好朋友》一課中,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教師以“你們想與動物交朋友嗎”為切入口,指導學生怎樣才能與動物交朋友和怎樣很好的保護動物。新教材的應用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善于運用多種方式,把新教材的理念滲透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11月11日11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浙江外國語學院舉辦的浙江省小學品德課堂有效教學研修班的培訓,和來自龍游、長興的八十多位老師一起認真聆聽了多位專家精彩的講座,欣賞了兩堂優質的名師示范課。通過學習,我領略了專家們精辟獨到的分析和一線教師的風采,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使多年縈繞在心間的困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后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深入的領會思想品德新課標的精神實質,真正理解了品德課的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對今后的工作有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在此,我想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參加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其一,品德課要生活化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本內容和編排都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采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課本中得圖畫,課本上的事例活起來、動起來,讓事實說話,將遙遠的接近,讓歷史復活……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品德與生活教學提倡課程內容生活化,但絕不是生活內容的簡單翻版,課程內容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學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提煉典型場景,設計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進行學習。
其二,品德課要活動化
兒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動,可以說喜歡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活動不僅是兒童認識的源泉,也是兒童發展的基礎。只有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兒童的主體參與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有效地改變兒童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讓兒童在活動中學習、體驗、思考道德問題,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最終形成新的道德認識,促進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因此,小學品德課的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小學品德課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常用的有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角色游戲、小品表演、講故事、聽音樂、看錄像、看投影、討論交流等。但從總體上大致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課前準備活動、課堂學習活動和課后延伸活動。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地選用活動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
其三,品德課的開放性
品德課的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向兒童自身開放,向兒童身邊的大自然開放,向兒童生活的社會開放。活動主題可以由兒童自己發現或提出;可以由師生共同發現或提出;可以是兒童在教師引導下產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得到學生的響應。
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內容的開放性,力求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開放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提供的范例,應該結合本地區、本校、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拓展教學內容。因此,開放性的特點也決定了課前參與的重要性。
給我們授課的老師也不是生來就是專家,他們也是每個地區的一線品德教師。我要以他們為榜樣,不斷學習,充實自己。這次培訓,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感受深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把培訓中學到的新知識,新的教學方法、模式運用到課堂上,讓學生樂于學習,喜愛老師,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3
近一個月的小學思品網絡培訓使我領略了各位名師的精彩紛呈的表現,她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風格展示了各自的風采。并看了各位專家的精彩點評與講座,我這個“井底之蛙”可算是真正開了眼界。我深感機會難得、責任重大,因此活動中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使我這個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還知之不多的我對這門學科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了解。下面我就學習情況并結合我的理解談談感想。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是課前深入了解、研究學生的情況,為教學設計做鋪墊。二是深入研究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的,把握教學重難點。三是搜集相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需要走出課堂的教學活動還要事先與相關人員或部門單位聯系。四是精心設計教學預案,尤其是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要科學合理,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用課程標準指導課堂教學
在新理念的引領下,對教學目的進行準確定位,確立新的教育目的觀換位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培養公平公正的品德;生態觀,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要合作,要有責任心;共贏觀,要讓學生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要關愛他人;對話觀,引導學生要多與別人交流、溝通,學會尊重、理解別人;分享觀,引導學生美好事物要與別人共同分享,與人為善;多元觀,在分清是非標準的基礎上,在某些領域允許有不同的選擇,要寬容。
三、轉變教學觀念生活化教學,教學內容體現動態化生活;確立新的學習觀,自主探究、自主構建和積極引導相結合。上述內容說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而且這些方式必須為學生所樂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劃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且這些活動內容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如調查、辯論、走訪等等。這次研討會上張為花老師在上課時就采用旅游的形式,通過旅游團培養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知道怎樣與別人溝通、交流。更為可貴的是她還創造性的讓學生現場當播音員展開對話,這不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了嗎?這也正體現了品德課多元化的教學理念。
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在這次培訓中我充分感受到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多創設與課堂緊密聯系的情境,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心地設計,合理地運用,以多媒體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課堂教學不擺花架子,探究問題深刻。
學習形式多樣化,消除了教師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通過網絡資源,收集大量課外資料大大的充實了教學文本材料。讓課堂教學與生活和社會緊密的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走進生活去學習。
六、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向課外延伸。
陶行知說的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品德與社會》課的最終教學目的。因此我們不光要讓學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習良好的習慣,還要讓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到社會上去“求真”,到社會上做“真人”,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在課堂上。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4
10月11-13日,臨沂市《品德與生活》講課比賽在費縣舉行,共有十五節課。費縣教育局為承辦這次會議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各方面安排比較到位,各項服務措施也很齊全。大會工作人員和服務人員也很熱情、主動,為這兩天半的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感受。
(一)課前交流獨具匠心。
這次參加講課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就是課前交流不再是隨意的、散亂的,而是預設的;時間把握準時,毫無拖拖拉拉、拖泥帶水之嫌。比如:
1.沈付靜老師《我來試一試》一課中的課前交流學習竇桂梅老師的方式:“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來增強學生的信心,整堂課氣氛都很活躍。
2.耿冬靈老師的《我長大了》一課的課前交流。師:“我們又見面了,可以說是朋友了,朋友之間要相互了解,那你們平時最喜歡的動畫片是什么……我喜歡……”這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這都是多么有心的預設呀!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的確如此,這一個個精彩的小開頭拉開了一堂堂好課的序幕。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內容生動、形象。
大家都知道,我們目前使用的教科版的品德與生活的教材特點是圖文并茂,但需要任課教師深入挖掘教材,組織材料。這次參與講課的老師在挖掘教材方面都做得很好,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借鑒模本。
如:教師在教學《神奇的手》一課時,將課本上的內容小手會做事,會認東西,會說話,會表演幾個環節用游戲穿插起來。是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同時還加入了手影的課件,讓學生拓展了視野。
(三)教學方式方法多樣。
這次做課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都認真地進行了研究,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孩子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游戲中學,在思考中學,在合作中學,讓學生身體的多個器官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例如,平邑的韋敏老師在教學《遇到危險怎么辦》一課時,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認識各種急救電話,了解各種急救電話怎么打,并且讓學生扮演醫生,警察等角色,親自體驗,短短的40分鐘,就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從而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四)提倡學生課前調查、搜集資料。
這次每節課都安排了交流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的`環節。大家都知道,在品生學科的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成人的指導上,通過圖書、報紙、電視、電話、網絡等途徑搜集資料是兒童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我們這次講課的老師都很好地詮釋了這一教學理念。如:《誰把這兒弄臟了》一課中,調查周圍有沒有被污染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他們在說什么》一課中,展示收集到的交通標志;《牙齒刷的白又白》一課中,學生課下做用醋泡雞蛋的實驗,都充分表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巨大潛力和顯著成效。
(五)所有講課教師的自身素質都很高。
教學基本功非常扎實,教學手段靈活多樣,教學語言富有智慧,教學態度親切和藹,堪稱一位位頂級的導演,讓我自嘆不如。
但是,也有個別課出現了一些小小的瑕疵:
1、課堂教學環節太多,各環節設計的煞費苦心,琳瑯滿目,但卻讓學生疲于奔命,讓聽課老師看得眼花繚亂。
2、個別老師的課堂不太注重實用,給人做秀的感覺。
俗話說,人無完人。同樣,沒有一堂課是完美無缺的。我們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只要這節課有一點值得肯定,那么這節課就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所以,這次學習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5
xxxx年3月至6月,我有幸參加了xxxx區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師培訓。能夠參加這樣的培訓,實屬一種幸福。學習中我卻發現自己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引領,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人的成長,不在于有無得失,而在于學習如何有得有失。這次培訓會議,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感受深刻。
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舞臺,渴望自己能在這個舞臺上旋轉自己的人生。新的課程改革就為孩子們架起了一座美麗的舞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生活》課程以它特殊的性質,使這一夢想成為可能。它以活動式的教學形式為兒童開辟了一個寬闊的旋轉舞臺。在這次培訓議程中,我有幸觀摩了三堂來自不同市區的同仁們執教的《品德與生活》優質課,真切地體味到《品德與生活》課堂的.濃濃綠意。
一、一個靈動的課堂應該是充滿著生活氣息的課堂
課程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其實,品德與生活教學就是生活的闡釋!生活是品德教學唯一的源頭活水。如果我們的課堂脫離了現實生活,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我們要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走向生活。這樣,我們就一定能感受到
孩子們那張揚的個性和鮮活的思維,收獲著孩子們多彩的想象和靈動的語言。
二、一個靈動的課堂應該是師生共享過程的課堂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詩意地生存,就是那種在生活里到處都能感覺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品德與生活》課堂,一個煥發著生命活力與潛力的課堂,也必定能成為師生課堂生活的“詩意棲居地”。在這樣一個藝術的殿堂里,人的生命將得到盡情的釋放,享受著自由,享受著尊重,享受著平等,讓《品德與生活》課堂成為一種詩意的享受,成為師生共同快樂的園地,是我們永恒的美麗追求!。
三、一個靈動的課堂應該是師生心靈、生生心靈交融的課堂
有人說:心和心的碰撞,純真對純真的回答,是人間最深刻、最透徹的信息交流。我想,讓每一次《品德與生活》教學在學生心靈上真正留下痕跡,甚至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讓情感去感染情感,讓心靈去點燃心靈,讓生命去感動生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把天性中最優美、最靈性的東西發揮出來,讓學生的生命完滿、充盈地展開。
體味,亦是一種美麗。之所以美麗,源于心靈深處的真實獨白。我堅信:在《品德與生活》這門新課程的旋轉舞臺上,我們的孩子們一定能更好地展現自己!更茁壯地成長!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6
x月5日,我們xx部分品德老師在xx中心小學參加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教研活動,此次活動中除了有三位老師展示了一堂精彩紛呈的品德課外,還得到了杭州教研員方xx老師高屋建瓴的指導和點評,更對xx中小活潑可愛的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顧本次活動,我對方老師提出的“呈現個性問題,給予共性方法”有特別深的感觸。品德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品德課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它的生活性就要求我們要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而每個孩子由于家庭環境的差異,導致他們的生活也存在著許多差異,有其獨特的個性。如何最大程度地讓課堂上的孩子都感覺到,自己原先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品德課上得到了解決和指導,這是每個品德老師所追求的。因此,課堂上如能將孩子們的個性化問題呈現出來,這樣的.課堂對孩子個體來說就是有意的基礎。結合陳老師執教的《我會學習》一課,教學要呈現的是低段孩子在學習中的分心原因和現象。首先,陳老師巧妙地通過大雄的故事,將教材上的4類分心原因呈現出來:動作拖拉、做小動作、走神和學具沒有及時整理。這些的確是造成低段孩子作業分心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孩子們在給大雄想辦法的時候,其實都在說自己的事兒,這也是孩子在這個環節能積極踴躍的原因。然后,陳老師用“妞妞的苦惱”展示了孩子在家學習時易分心的現象。的確,不少孩子在校能專心學習,可回到家里就容易受這樣那樣的影而響分心。這樣的出發點是正確的,是體現了許多孩子的問題,但陳老師以妞妞回家看課外書為例,卻沒有擊中多數孩子的問題。因為現在大多數孩子還是十分喜歡看課外書的,再加上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不愿在眾人面前說出自己的不足,因此當陳老師問“你有沒有像妞妞這樣分心的時候”時,幾乎全班孩子都用稚嫩的聲音肯定地回答:沒有!呵呵,多可愛的孩子們啊!
很多時候,我們品德課的教學設計從理論上看是完美的,但到了課堂的實踐地,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缺憾。幸許,這時候我們得俯身聽聽孩子的聲音,靜心看看孩子的生活,重新推敲我們的話題。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7
9月份,我有幸參加了赴省小學品德學科培訓。聆聽了幾位專家做了精彩的講座,。讓我認識到要想做好一名教師,不僅需要有無私的愛心與高尚的師德,合理的知識結構與較強的教學能力,還要有科學的管理思想與育人藝術,全面的合作意識和終生學習的理念。在此我將這次的學習情況作以總結。
一、感受名師風采:
通過學習,我領略了專家們精辟獨到的分析和一線教師的風采,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使多年縈繞在心間的困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同時,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后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深入的領會思想品德新課標的精神實質,真正理解了思想品德課的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對今后的工作有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和方向。8月12日,省特級教師經建美講授《有形無痕——品德課堂教學永遠的追求》中曾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品德與生活良好的開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道德知識和行為的渴望。當教材的內容距離學生實際生活很遠的時候,我們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實施具有實效性的德育?最重要的是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是品德這門學科的導向。學會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合理分解課時目標是極其重要的。 “小學品德課教師的備課與上課”和“小學德育化課程活動化教學思考與實踐”,新的品德課程改革使課堂充滿了活力,充分調動了各個層面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無論任何版本的教材,小學階段的知識是“散點式”存在的,缺乏系統性,根據“回歸生活”的理念,將知識點分散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這種“散點式”的融入在1———4年級和5———6年級的力度是不一樣的。
二、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貼近生活的品德課是最親切的。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本的內容和編排都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8月12日,省特級教師經建美講授《有形無痕——品德課堂教學永遠的追求》中又提出;德育應以生活為本源,從生活出發,生活中的現實,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問題與困惑,構成了德育課程的基點與本源。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采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課本上的圖畫,課本上的事例活起來動起來,讓事實說話,將遙遠的拉近,讓歷史復活??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
品德與生活教學提倡課程內容生活化,但絕不是生活內容的簡單翻版,課程內容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學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提煉典型生活場景,設計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進行學習。
三、終身學習的理念扎根心中
給我們授課的教師也不是生來就是專家,他們也是每個地區的一線品德教師。我要以他們為榜樣,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多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四、每一次學習都會有新的收獲
通過本次培訓我有以下體會:
1、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教育學生“從品德的角度提出問題”。
2、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在猜想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思維訓練。
3、探究學習應重視教師的指導,把握好探究的時間和材料。
4、培養學生大膽發言和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
5、多媒體的運用要恰到好處、雪中送炭、畫龍點睛。
品德課堂神秘重重,困難也重重。總之,只有作好品德教學的充分準備,進行精心的預設,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才會使學生的能力與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我們的品德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短暫的幾天培訓,我發現自己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引領,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人的成長,不在于有無得失,而在于學習如何有得有失。這次培訓會議,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感受深刻。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8
在這次的培訓中聆聽了專家的講座,真實受益匪淺啊!小學品德課時是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如何做人的一門課程。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也從事品德這一學科已經4年了,接到學校的通知說要參加品德培訓,心里是很不愿意的,因為曾經也參加過這類的培訓,心想:無非就是聽一些大理論之類的,聽完后對于我們一線教師來說一點用也沒有。可是來了吉林師大,聽了每一位專家都是結合我們生活的實例為我們精心的講解,我真心的認為品德課是一門很重要的課。我們的肩上肩負著無非沉重的擔子。
對于一名85后的我來老說同樣生活最在這變化萬千的社會里,慢慢也接受甚至是習慣生活在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社會,我們教師每天都在注重知識的傳授,家長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掙錢,可是我們都忘記了一個最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就像專家所說的那樣如果一個孩子他的成績非常好,但是他沒有良好的品德,將來有一天到社會上也不會成功的。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給我的啟發很多。特別是聽了來自伊通縣進修學校的陳淑萍老師的講解。讓我對于品德課有了一個新的定義。記得陳老師問我們中國的學生缺什么?陳老師說現在的孩子缺真實,缺健康,缺閱讀,缺創造,缺激情,缺發展,缺快樂,這同樣也是我這么多年的感受,但我還想加一個就是現在的孩子還缺失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人說現在的孩子都比以前的孩子聰明,機靈,知道的事情比較多,可是同樣他們也缺失的'童真,缺失了真實,缺失了快樂。
那么現在的孩子問什么缺失了這么多的東西呢?這些原因到底是誰造成的呢?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知道了,孩子的這些缺失和我們教師以及家長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的,我們的每一位家長每天都在忙于掙錢,以為給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就是好的,我們得老師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是好孩子。但相反的我們得這些想法,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所以導致了現在的孩子不知道講文明懂禮貌,不知道感恩,慢慢變的冷漠無情。記得弟子規里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現在的孩子有幾個能真正的做到呢?孔子說:“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也就是如果對父母沒有恭敬心,那么養父母跟養狗、養馬有什么區別呢?那么我們怎么培養孩子的這種感恩之心呢?通過這次培訓我知道了,這也正是品德學科的精髓所在就是“塑人”。
所以,經過這一段的時間的學習之后。我也在深思我自己,在教給學生的同時自己也沒有做好。不是有句話說嗎:身教大于言教,我們老師也應該將身上丟失的傳統文化找回來,讓后用我們的行為去干擾學生,讓學生做個一個有道德的人。雖然這次培訓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是在這十五天里學到的是終身受益!真實不虛此行!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9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品德與社會教學培訓。孫玲老師教授思品課很多年了,課堂形式多樣,氣氛活躍,學生們喜歡,這樣的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次她做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了解。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是課前深入了解、研究學生的情況,為教學設計做鋪墊。二是深入研究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的,把握教學重難點。三是搜集相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需要走出課堂的'教學活動還要事先與相關人員或部門單位聯系。四是精心設計教學預案,尤其是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要科學合理,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轉變教學觀念
生活化教學,教學內容體現動態化生活;確立新的學習觀,自主探究、自主構建和積極引導相結合。上述內容說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而且這些方式必須為學生所樂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劃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且這些活動內容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如調查、辯論、走訪等等。
三、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在這次培訓中我充分感受到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多創設與課堂緊密聯系的情境,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心地設計,合理地運用,以多媒體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課堂教學不擺花架子,探究問題深刻
學習形式多樣化,消除了教師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通過網絡資源,收集大量課外資料大大的充實了教學文本材料。讓課堂教學與生活和社會緊密的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走進生活去學習。
五、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向課外延伸
陶行知說的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品德與社會》課的最終教學目的。因此我們不光要讓學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習良好的習慣,還要讓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到社會上去“求真”,到社會上做“真人”,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在課堂上。
【小學品德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品德培訓心得體會03-19
新課標品德的培訓心得體會02-15
思想品德培訓心得體會02-28
思想品德培訓心得體會09-06
小學品德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3-14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范文12-22
小學品德教師培訓活動總結01-09
思想品德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