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及中國國力逐步增強的背景下,英語課程的學習重要性日趨增加。即便在今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英語科的課時總占比僅6-8%,與道德與法治一同位列課時總數的倒數第三名,但英語科目的學習及考試要求并未因此降低,試題的考察方式愈加靈活,學生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亦變得愈加重要。以下是本人通過觀看程曉堂、梅德明等學者在新課標公布之始的講座得出的一些感悟。
一、以生為本,力求體現素質教育。
相比與20xx年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今年新修訂的版本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及素質教育的培養。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課標具有強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故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樹立為學生終身發展的思想,堅持人本位,以生為本,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備課時慮學生的經歷、情感、思想和認識,激活他們的這些實踐經驗,從而讓他們以濃烈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最終最大程度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把舊課堂的“要我學”變為新課堂的“我要學”。
二、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新修訂的《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語言學習要從機械式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及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以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三、課程內容結構由割裂走向有機融合。
對比20xx版本,20xx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六個要素由割裂走向有機融合。其中,主題為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提供語境范疇;語篇承載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文體素材;語言知識為語篇的構成和意義的表達提供語言要素;文化知識為學生奠定人文底蘊、培養科學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確價值觀提供內容資源;語言技能為學生獲取信息、建構知識、表達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徑;學習策略為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效果提供具體方式方法。
四、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
20xx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于學生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新課標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新課標最核心的理念是改變傳統課程中以考試定終生的終結性評價體系。新的評價體系體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多樣化以及評價目標多層次的特點。同時新課標提出了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綜合評價與單項評價相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
以上是我本次學習的粗淺體會,我想更多的還需要我在實際工作中深入課堂,認真踏實的學習和實踐,更好地提升自身素養與教育教學質量,從而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語言學習的交際能力。
讀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版)在近期發布,閔聿婕老師對程曉堂教授的講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展的新方向》,進行了進一步的解讀,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感知并理解課標的變化與發展。
首先,閔聿婕老師指出了核心素養的演變過程,從核心素養到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我們需要關注到學生在學習英語學科中發展的素養,即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哪些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這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要理解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是什么?以及如何達成這個目標?通過英語教學,讓學生可以在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其次,閔聿婕老師提到了英語課程的六要素,包含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大要素相互關聯,有機統一,所以我們教師在創設語境和活動時,要注意六要素的整合,切不可割裂孤立地對待某一要素,這是英語課程順應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
最后,閔聿婕老師提出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要更新育人觀、課程觀、教學觀和評價觀。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新時代的中國學生更是需要具有家國情懷并且能夠放眼世界。在英語課程教學中,我們應學習到英語活動觀的理念,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而新課標更新的評價觀更強調育人方向,并逐步提高聽力和口測的比例。這些都能對我們平時的教學有所指導。
課標的新方向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之中。
讀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3
最近教育界最重磅的事,莫過于4月21日教育部出臺的20xx義務教育新課標了。課程標準不會輕易改變,上次出臺課程標準就是20xx年。這意味著這次出臺的新課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今后10年義務教育發展的方向。作為一線老師,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科組認真地研讀了20xx新課程標準有關英語的內容。
在各科的占比方便,外語的比例為6%-8%,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內容分三級呈現,建議3-4年級學習一級內容,5-6年級學習二級內容,7-9年級學習三級內容,兼顧小學英語開設其實年級區域差異,設置預備級和三個“級別+”。
預備級主要滿足1-2年級教學需要,以視聽說為主。“級別+”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選擇。因此一二年級成為了啟發孩子外語學習興趣的關鍵。在一二年級,作為一線老師,應該將重心放在“自然拼讀”方面,讓學生通過歌曲、歌謠、游戲等有趣的方式,掌握自然拼讀的技巧,達到看詞能讀,聽詞能辨的目標,為三四年級的英語“寫”目標,做好鋪墊,同時也為高年級的閱讀課程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0xx年新課程標準中,外語學習的難度有所增加,凸顯在靈活度、詞匯量和實際運用能力上。在詞匯量上,9年義務教育階段,英語需要學的總詞匯量從1600增加到了1900。而在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上,英語課會越來越像語文課,越來越體現學科融合,老師會帶著同學們討論各種主題:人文的,科技的,文學的……英語課會越來越有“爭論”的味道。這對英語老師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未來的英語課堂,需要英語老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材料”,激發學生思辨的思維,學習用外語的思維方式進行個人觀點的表達,真正實現英語語言“交際性”的作用。
另外在未來的考試中,單純的語法題目會越來越少,閱讀理解比重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增加學生的英語閱讀量,引導學生進行單元主題閱讀,養成持續默讀、掌握跳讀、精讀等閱讀技巧,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素養。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教書人不讀書。不要埋頭做教書匠,要學會抬頭學習新理念,新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做一個合格的新時代教師。
【讀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6-15
讀《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06-16
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范文06-16
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2-07
學習《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8-18
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06-17
新課程標準小學英語的心得體會(精選7篇)05-10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2-24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