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心得體會(集合1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改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改心得體會1
隨著新時代的步伐,初中新課程改革已實施了數年。
為了積極推進體育課改理念,新的《課程標準》和教科書貫徹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我們就必須認真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我認為,新課標的設計是非常高明的:它規定了具有影響力的課程理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課程的目標體系。
這樣做是基于我國地域廣闊、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也是為了保障我國基礎教育的基本學力水準,同時又是基于我國現有教師的專業水平,這是一個正確的符合國情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省,大部分學校一個班學生都在60人以上,運動場地器材設施奇缺,一名體育教師一周十幾節課,甚至20節左右,還帶運動隊、課外活動等,在這樣的條件下,我想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改革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入手去進行改革呢?在此,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首先,我們在腦海里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
如果老是強調外部的條件,認為條件不成熟,沒有辦法改革,我認為那是唯條件論和唯物質論,其實條件越不好越需要改革,越需要通過改革來促進條件的改善。
所以,毋庸置疑,體育改革猶如經濟改革,那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抓住改革的關鍵。
改革的關鍵在哪里?我認為有兩點: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
所謂體育課程,就是傳授體育知識,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三個維度并重的傳習。
只有解決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三個維度才有可能并舉發展進行。
鐘啟泉教授曾經說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貫徹著一個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邏輯,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我想,他所指的這方面是非常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
因此,為了適應初中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推動體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我結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作課改計劃如下:
1、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2、從注重教法到注重學法。
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
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要重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運用,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和鍛煉。
例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展示任何一種器材在學生面前,不告訴學生怎樣玩,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創編各種游戲玩法,發揮其創造性思維。
同時,在活動中設置一定的難題,讓學生自己想出解決辦法,培養其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注意創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與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生動活潑和主動地進行學習的前提之一,也是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的重要因素。
教師將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技能,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他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實踐教學中注重角色轉換:有時做學生的指導員來促進學生的互動和合作,有時與學生一起參與體育活動,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平等學習、共同進步也是新課標的精神所在。
4、有教無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心愛護學生,注重學生的情感的變化,使學生能在運動中愉悅身心。
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利用以下幾點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以學生的生活愛好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游戲;制造一定的緊張氣氛,讓學生在緊迫中鍛煉;合理運用語言激勵或身體語言的激勵……
除此之外,我想體育的課余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體育比賽是較常見的一種形式,學校可以經常舉行一些大的課外活動,有的是全校性的,如每年的田徑運動會、冬季的長跑比賽,或跳繩、拔河和踢毽等比賽,以及對學生有很強吸引力的球類比賽。
這些比賽學生參與的人數多、影響較大,學生在參與這些比賽時有不同的感受,同時這些活動中有競爭和合作,有困難和挫折,有成功和失敗,比賽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教師要利用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進行比賽時,同班的同學就會吶喊助威,從而促使同學間的感情交流,克服不良個性品質,使情感得以升華,促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個性發展。
參加比賽的同學既能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又能在比賽中鍛煉自己,從而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教師還可利用比賽形式,培養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學間的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鍛煉個人意志和競爭意識,培養耐挫能力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在每次比賽結束后,體育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在比賽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和學生談心,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這樣就可增強學生的心理品質。
作為體育骨干教師的我,有幸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實驗者,我為之感到非常榮幸,但我也深知承擔這次改革任務極具挑戰性。
為適應課改的需求,我也參加了各級各類的培訓,自學了有關課改的材料和相關理論,力爭深刻地領悟課改的精神并努力把所學到的理論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通過培訓和自學,使我認清新課程、新教材改革的背景和思路,增加了責任感和緊迫感,更新了觀念,并使這些新觀念能夠在新教材的實驗中得以落實。
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為高水平的人才,我們還需要長期的探討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和敬業精神,在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與時俱進,為進一步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而努力。
課改心得體會2
時間如流水,初為人師的第一學年漸入尾聲,回憶起這一年的點點滴滴,實在讓我經歷了許多,成熟了許多,人要在經歷中成長,經驗從經歷中積累,為了今后更好地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學生,只有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才能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學反思能有效地對日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一、反思自己:認清自身,分析自己
本人的個性比較隨和,對待工作、生活都用一種認真的態度,力求完美地完成任務。對待和同事相處和睦,與他人能較好地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對待工作,本人能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認真備課、上課,盡心盡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同時,還能虛心請教有經驗的老教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人的一生,于是用真心、真誠、真語去解讀人生是我無悔的追求。對待學生,本人能耐心輔導,主動與學生交流心聲,教予學生學習方法,盡力與學生拉近距離,與學生關系和諧。由于本人經驗有限,參與工作時間還不長,自我感覺功底略淺、經驗略少。人的成長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我還需不斷地擠出時間來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學習教學方法、訓練方法,學習待人處事等方面的知識。
二、培訓反思:注重領會新教師培訓內涵
在中山市新教師培訓過程中,一些專家和資深教師為我們新教師潑灑了及時雨。在公共課上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終身學習是師德修養的時代要求”。讓我真正領會到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平時要多讀書、勤思考。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勇于探索創新,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以從容面對。同時也讓自己的職業生命充滿活力。專業課上司貴亮老師還從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出發對新教師進行了培訓。他指出新老師們應多聽課、多學習,并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饋總結,在反思中成長。新教師們還就自己所困惑的問題展開了互動交流,讓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日后工作中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碰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只有通過反復地實踐和領悟,才能真正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懷著一顆為學生無私奉獻的心,帶著對學生全部的愛走上講臺。這一信念不僅是促進新教師成長的內在動力,更是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時刻謹記不能丟棄的精神支柱。
三、教學反思:專研教育教學過程
準備部分:在課的開始部分,盡量地選用創新“集體性”游戲,改變傳統的你講我做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腦思考,發揮想象。創新練習的方法,在合理運用情景導入的基礎上,更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精神,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部分:在體育技能學習的過程中,應多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安全的基礎上敢于嘗試,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即使點撥,誘導,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思考,自主活動,自主創造,自我管理的.活動方式,同時心理也獲得了愉快的體驗。在游戲教學中,教師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組討論練習的方案,盡可能地多通過比賽的形式,提供了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啟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反應性和靈敏性。其次,通過一些奔跑和跳躍練習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
結束部分:讓學生對小組和個人進行自我評定。新教師述職報告,這樣整堂課在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老師點評中結束。
四、訓練反思:合理高效地帶隊訓練
體育教師除了上好體育課以外,還要負責學校運動隊的訓練,因為每一間學校的上課時間有差異,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必須結合學校課程安排的實際情況,靈活控制課后訓練時間和訓練方式。通過鼓勵、獎勵、與學生拉近距離等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競技運動積極性,讓學生對競技運動充滿興趣。通過安排合理高效地訓練內容,盡可能地發掘學生的運動潛能,訓練內容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學生的個體能力發展,從內容的選擇到流程的安排都要讓學生保持一份積極的態度去進行練。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要時刻留意學生的運動狀態,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況,預防突發情況的出現。中學生訓練課后,要注意后面的放松活動,因為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期,身體過分透支的話,不利于身體正常發育,因此一定要注意放松。另外還有一點,教師注重運動隊的梯隊建設,比如我校男籃現有隊員17名,其中高三年級5名,高二年級6名,高一年級6人,年齡梯隊建設比較合理,提防斷層情況的出現,并按照一屆帶一屆的要求,實施老隊員帶新隊員的措施,并設立了獎勵措施,激發新老隊員的學練興趣。
五、安全反思:警惕教學中安全因素,防范于未然
在體育教學中常會遇到突發事件等意外情況,比如:學生運動中受傷、運動負荷過大而暈倒等等。這些現象對于每個老師都是不可避免的,當學生出現意外情況時,體育老師應該不急不躁,沉著冷靜,快速分析,積極應變,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損失與傷害減到最低。
課改心得體會3
現在很多地區都將教材版本換成了新課標教材,這次課改的主要目的就是細化學習目標,并且真正地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參與課堂,體味學習的樂趣。課堂效率是學生成績提高的關鍵,學生真正地喜歡課堂,才能在課堂上高效學習,這次課改就貫徹了這一思想。以下是對初中語文課改的一些總結和心得體會。
一、知識多元化
在課改后的初中語文教材里,更重視對學生語文閱讀、口語、寫作等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再像原來只看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而且課本知識也變得多元化,為學生增加了很多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才的能力,學生要想在以后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發展,就要具備較強的能力和素養才能去應對來自社會上的各種考驗。在課改后,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重視和提升,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開始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還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學生以后的成長。
二、教師備課方式改變
原來的課堂是教師占主導,教師在講臺上講課而學生只負責知識的接受;課改后,學生要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師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東西。針對這一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也要改變,教師不能再像原來一樣單純地將自己懂得的知識寫成教案,教給學生,而是要想辦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在初中語文這門課程的備課環節,教師要在課堂開始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進行中,對于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師也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不要簡單地告訴學生正確的理解,讓學生在討論中弄懂文章的思路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分組討論中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同伴互助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自己。隨著課改的進行,教師的備課方式在改變著,學生的能力和成績也隨著課改的進行在進一步提高。
>初中語文課改心得體會3
迎著課程改革的浪潮,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會的熱切關注和期盼下,一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誕生了。新課程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改革課程管理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們既為此感到光榮與自豪,同時也覺得使命的神圣與責任的重大,能參加試驗工作,不僅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同時又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樹立起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學習方式還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在學習中我讓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課堂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學生思維活躍,閃光點頻頻,他們已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占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課改心得體會4
4天時間里,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那么,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了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地被關注。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愿和動力。然后,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教師除了必須把學生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內容,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于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于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課改心得體會5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再教20年,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遍的重復”他同時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反思是人對獲得觀念的心靈的反觀自照,反思是一種態度,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習慣,是當前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保持主動學習、反思的態度去參加這次難得的研修,一點點揣摩同仁的每一句話,認真推敲每一個教師的發言,認真思考每一項研修內容,并與自己的教學經驗聯系,思維馳騁、觀點碰撞,智慧加盟,我們才會體驗研修的快樂,獲得教育的真諦。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踏上自主學習、終身學習之路,我們才能真正健康地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通過我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們帶來的多多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八(2)班上完歷史課后,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徐亞和常金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后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投影準備好?” 關鵬和石暢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他們熱愛勞動和樂于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關鵬和石暢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后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游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贊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于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采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布于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后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后,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八(3)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后,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八(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注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盡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于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3、溝通心靈,為了更好
為了體現民主、平等,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我讓每一位同學寫一下心目中的好老師形象,他們寫好后,我給予了總結和整理,學生的心聲如下:“具有幽默感,和藹可親,走進學生的生活,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成為朋友。學生需要鼓勵,不諷刺挖苦。尊重學生,給學生留面子,不亂發脾氣,不使用武力,不體罰學生,不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不要動不動找家長,不要每天都板著臉,不要讓我們總學習,不以分數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以理服人,應該用心去了解學生,對每位學生一視同仁。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對工作認真負責,善良、有愛心,人品好,像《十八歲的天空》中的古越濤一樣,相信學生,幫助學生。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耐心幫我們解決問題,發自內心的和同學交談。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及時鼓勵。課上是師生,課下如朋友,雙方以誠相待。”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更好的為歷史教學服務,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所以我把學生的心聲放在辦公桌玻璃板下面,每天都看一遍,以便使自己做得更好。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復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課改心得體會6
學習了泰安市師德標兵事跡報告會教師的先進事跡,讓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鋪開,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學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動自由的獨立個體,被平等對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師的尊重對學生是極大的精神激勵。我從教育中體會到:尊重學生的實質就是把學生當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從尊重學生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系,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贊美,善于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成為“孩子們的同志和朋友。在學生心靈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愛心去澆灌,必將伴隨其生命的成長豎起人格的參天大樹。“萬紫千紅隨風去,冰心一片載玉壺”,這就是我這樣一位普通教師的高風亮節!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想,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于說教。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著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課改心得體會7
一、創建背景及起因
目前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方面,存在一些不良傾向,特別是在我們農村,大多數家長文化程度和素質偏低,他們往往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以及自身對孩子應負的教育責任,或者把孩子托付給父母形成隔輩教育,或者愛的多、管的少,形成溺愛教育。我校特色創建源于20xx年xx月張憲華老師的家訪,由于這次家訪發現了留守兒童問題,經校領導與老師們和部分家長的商討,創建了我校“家校一體共同參與”的辦學特色。
二、創建步驟及其具體實施過程情況
(一)完善組織建設,加強領導
1、學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各班主任老師為成員的特色學校領導小組。
2、成立了村級家長委員會,并制訂了《家長委員會章程》和《家長委員會工作制度》。學校每年召開兩至三次家長委員會議,一般有學校領導通報學校工作計劃及取得的成績,聽取委員會成員的合理化建議。
3、學校建立了家校聯系卡,進一步加強了家庭和學校的聯系。使家校雙方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及在家表現,以便加強配合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4、嚴格家訪制度。學校規定,新接班的班主任要在一年內每生家訪不少于一次,連任班主任一學年家訪人數不少于全班的二分之一,并對每次家訪作以詳細的記錄。
5、為了使家長能對學校各方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學校設立了校長信箱,及時與家長溝通,成為家校聯系的橋梁之一。
6、建立了學生成長檔案包。(A、學生的個人情況登記表。B、學生在家表現綜合評價表。C、學生在校表現登記表)
7、每學年開始,給每位學生建立了《家校一體預習手冊》和錯題檔案,下發了《怎樣預習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就學生如何搞好提前預習給家長作了說明。要求家長抱著對學生、對學校高度負責的態度,放下手中工作參與到教學活動來。把創建特色學校活動進一步推向深入。
8.針對我校的教學特色,結合當前當堂達標教學,我校在《家校一體學生預習手冊》上做文章,下功夫,力爭做大做強。我們專門成立了相應的語文、數學教科研小組,撰寫了教科研課題,如:語文:李鳳英老師的《當堂達標教學下的古詩文教學研究》;數學:王繡老師的《如何在數學教學中使預習與當堂達標模式有效結合》;切實把《家校一體預習手冊》落到實處。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扎實辦好特色教育。
1、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從20xx年春季開始,為提高家長(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管理孩子的能力,我校定期組織家長觀看教育子女專題講座、召開教育子女經驗交流會、請優秀家長做《家庭是怎樣教育子女》的專題報告。
2、定期召開家長會,每學期學校都要召開家長會,會上家長們首先聽取學校的工作報告,其次聽取本班任課教師對本班學生情況介紹,會后每位家長還要填寫家長意見反饋表,學校把各班家長的意見匯總,由學校進行統一答復。
3、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這是學校開展創新家庭教育的又一內容。每學期舉行一次“學校開放日”活動,讓家長真正走進校園,參觀學校的角角落落;深入課堂,了解孩子的課堂表現,知道教師是怎樣教的,并進行評教,及時提出寶貴意見;參與孩子節日,觀看六一節目、元旦文藝匯演。極大的調動了家長與孩子的熱情;拉近了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尊重和關心,出現了孩子督促家長做模范家長,家長教育孩子做“三好學生”的可喜局面。“家長開放日”活動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
4、家長評教。(根據平時的表現家長對每位教師進行評議)來促進教師的教學工作。
5、成立村級預習互助小組:為進一步解決留守兒童的課業輔導問題,20xx年6月在各級領導的指導提議下,并結合我校的兩個市級課題,我們決定組織成立村級預習互助小組。經過一系列的準備交流工作,20xx年xx月我們召開“宣章屯鎮中心小學家長會暨村級預習小組成立大會”,打破年級界限,以自然村為單位選舉出村級家委會、成立村級預習互助小組。同村家近的四、五個孩子組成一組,打破年級界限,以《家校一體學生預習手冊》為依據,教師出示預習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每天一個家長輪流值日,負責孩子們的預習秩序,值班家長能輔導的由家長輔導,輔導不了的可由高年級孩子輔導低年級的孩子。村級預習互助小組在家長的努力、村級家委會的督促和老師的回訪指導下以點帶面的開展起來,真正解決了留守兒童的家庭輔導問題,也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村級預習互助小組的成立:保證了學生們的安全。特別是在夏季,由于學生放學時間早,一部分孩子有可能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去下灣,這樣增加了孩子不安全的因素,預習小組的成立可防止這種可能性的發生,保證了孩子們的安全。村級預習互助小組的成立可化解家長之間的矛盾。學生家長往往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由于村級預習互助小組的成立,學生成為家長之間的紐帶,這樣家長之間的矛盾也可化解。
6、實施了家長值班制度:每天有一位家長走進學校進行值班,明確了家長值班職責:
(1):每位家長每學年到校值班一次,在校一天。
(2):按時到校值班、簽到、做好值班記錄
(3):到校后幫助值班教師做好上放學時值勤和校內值勤。
(4):協助體育教師安排好學生的兩操。
(5):值日家長每天任意聽一節課,(家長推門聽課)并對教師進行評議。留下反饋意見,以便我們對預習教學的'改進。
(6):對學校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家長的到來既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水平,也規范了學校的各項秩序。
7、從20xx年9月起,我們進一步挖掘家長和社會資源,聘請有特長的家長走進孩子們的課堂,具體做法如下:
(1)建立了家長信息采集表(登記造冊)
(2)海選出特長家長,并建立了特長家長檔案。
家委會還給特長家長下發了的聘書。經過海選小組的海選,確定了3位有特長的家長:一年級家長康洪林的《少年太極拳》、四年級學生家長宋維香的(手工制作)、二年級學生家長黃偉明的《疾病預防》,還特邀、聘請了王業強校長為我們學生上書法課教孩子們練毛筆字;學校制定了課程安排表,每隔周234來我校給學生上一節課,家長的參與真正拓展了孩子們的知識面,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彌補了學校師資的不足,使我們的課堂活了起來。這一舉措在家長之間反映效果也很好,家長們對學校更加信任了。
(3)結合我鎮大棚蔬菜基地的優勢,讓懂蔬菜技術的學生家長當課外輔導教師,讓我們的學生走進蔬菜大棚上實踐課,一舉倆得,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與家長溝通。
8、定期表彰優秀家長。在學校開展各項活動中,得到了很多家長的大力支持,為此學校每年都要表彰xx名優秀家長。
(三)創建活動初見成效
1、“家校一體、共同參與”充分發揮了學校的主導作用,也充分地挖掘了家庭潛力,使得學校與家庭的聯系更加密切,距離拉的更近,形成了強大的教育合力,為每一個孩子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養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家校聯系也使得廣大家長朋友充分認識到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項教育活動中來,加強了與學校的溝通,加深了與教師的感情。通過聽報告、座談、參與聽評課等活動以及與其他家長的接觸與交流,提升了自身素質,使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3、家校聯手齊抓共管,也促使廣大教師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教師自身在新形勢下的教育水平,進一步強化了服務意識,升華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水平,取得了家長的信賴和社會的滿意。
三、今后打算:
為使特色學校發展更上一個臺階,真正實現我校“人文寬和、幸福陽光”的辦學理念,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進步,爭取實現以下目標:
1、繼續調動發揮家長委員會成員的積極性,充分行使村級家委會的“特權”。
2、總結已開展的村級預習合作小組情況,逐步推廣到學校管轄范圍的社區和自然村。
3、“預習與當堂達標教學相結合”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步形成,并積極推廣應用。
4、我校還打算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校園和學生教室內安裝上攝像頭,目前校園攝像頭以安裝完畢。構筑學校互聯網平臺,初步建立家長與班主任的網絡聯系平臺或QQ群,讓每位家長每時每刻都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現,最終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
5、繼續實施家長值班制度和特長家長進課堂制度。
6、走進社區舉行“家校一體”成果匯報會。(可利用六一兒童節、元旦文藝匯演、三八婦女節等形式)
7、打造“校園主題文化系列”,整體構建學校廣場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走廊文化、運動場文化等系列文化。
8、創編自己的校歌,校徽(已完成)整理制定《宣章中心小學管理手冊》。
9、根據特長家長進課堂的材料,開發校本課程編撰校本教材,真正讓校本課程走進課堂,走向學生。
目前,我們“家校一體”學校特色辦學的嘗試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績,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僅僅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且探索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還沒有實現所有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家校合一、立德樹人;攜手共創、和諧家園”的辦學理念,確立“讓每一位學生、教師、家長都成為最好的自己”的培養目標。以“家校一體共同參與”為主題,繼續完善“家長委員會”的職能,力爭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位結合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達到縣級較好水平。讓我校的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課改心得體會8
今年春季開學以來,我們學校進行了聲勢浩大的課改活動。不知覺中,一個學期已經過去,新學期之初,我想結合自己所教的英語學科膚淺地談論一下對學校課改的幾點心得。
一個學期的課改下來,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第一,學生敢于積極發言了。原先的課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很拘謹,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他們變得更自信,回答問題更響亮更積極了;
第二,學生的集體感增強了。經過上學期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意識到,只有每個人都表現到位,才有可能為自己所在的小組加分,于是,潛移默化中集體感增強了,更自律了;
第三,學生的競爭意識強烈了。在課改中,展示課上,為了加分,每個小組都爭先恐后回答著老師的問題,唯恐落后。
下面,我想說說課改中存在的問題:第一,過于注重框架形式。
上學期,我們學校重點試驗了展示課,后來又倉促地進行了預習課。對于這兩種課型,趙老師制定了嚴格的框架,所謂的“先套格,后出格”,每一環節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于是,不論什么科目的課堂,我們都在按部就班,課堂上的一個重心變為“卡時間”,就像一個裁判在卡學生跑步的時間一樣,我們不考慮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僅僅側重于是否完成了那些框架環節。這樣的一節課下來,我感覺好像在演戲,完成了外在的形式,而學生該掌握的`內容卻大打折扣,為著效果,還得補充。于是,原本一節課可以完成的教學任務,兩節才得以完成;
第二,英語課堂,該是語言教學的課堂,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英語會話練習。讓學生將所學的短語句型編成鮮活的對話在和諧寬松的氛圍里淋漓盡致地練習展示,當堂學,當堂用,用中學,效果才顯而易見。課改中的英語課堂,雖有展示,但是大都演變成學生拿著教輔資料照本宣科,講解語言點時不知深淺,從資料里搬過來的例子雖無誤但是完全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第三,教師的學案設計采用統一的模式,沒有做到教學模式學科化。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應該注重聽說讀寫,在學案中將傳統的“五步教學法”恰如其分地融合在課改模式中,才能相得益彰。但是,我們學校的高校課堂模式統一化,全然沒有考慮學科特點。
第四,課堂是有生成性的教學活動,不能嚴格限制每一環節的時間。假若這樣做,一堂課沒有了血肉,只有空洞的過程,顯得很滑稽。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體會。我覺得真實有效高效的課改才是師生真正所需要的,也是讓師生心悅誠服中所極力向往的!
到運城橫水中學參觀那里的課改,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他們的課改真實,有效,高效。
學,然后知不足!愿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能汲取其他名校課改成功的精華,學以致用,搏擊在課改的浪潮中,與時俱進!
課改心得體會9
自20xx年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收獲的更多。除了各級教師培訓中接觸最新觀念和了解學科前沿,觀摩其他老師研究成果外,學校組織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也為我們的常規教學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指導著我們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我們也因此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和收獲,希望能夠引起老師們共鳴。
一、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開發自身潛力,發揮自己能力的機遇。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進自己的教學。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求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是學英語的,擔任地理教學,在知識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學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過每周的教研活動以及自已的不斷學習,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覺已經能基本勝任地理教學了。
二、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是一項古老的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和課外活動,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基本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是學生適應教師的過程。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么學而不是老師怎么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云里霧里,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意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于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
師生關系的和諧,首先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于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里,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輕松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四、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我們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責任感。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模仿同學更勝于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這樣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有的是課前的,也有課后的。我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制過程和技巧,利于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后的路還長,我的教學經驗還是很不夠的,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我會繼續探索、繼續努力。著名教師李鎮西曾經說過,教師“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鑒的。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理解化學,同時把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化學,感到學習化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課改心得體會10
新的課程、新的理念,不僅為我們的政治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給我們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經過這學期的具體實踐。我粗淺的談談對新課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新課改理念認為:教師是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課堂上應尊重學習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整節課,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甚至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加以引導,有時鼓勵學生提問。為此,我們教師應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放棄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多看、多問、多想、多講、多行。重視每一位同學的見解,賞識他們每一點進步的思想火花。
長期以來我們政治課被學生認為是說大話說空話的課,原因就在于我們的課程內容離現實社會離現實生活太遙遠了,讓廣大的學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樣遙不可及,而《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構建以生活為基礎的課程模塊”,如我們的政治課現在分為“經濟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學”等模塊。使的我們的課程具有濃郁的時代生活的氣息。
新課改精神強調合作探究,強調培養學生的情境思維。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臨“現場”,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要,成為學生自覺閱讀和鉆研教材的動力,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角色模擬法,創設課堂“小社會”,可以培養學生的情境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課堂模擬教學,這種方法能讓學生根據角色要求,積極開動腦筋,踴躍發言。學生參與意識、創造熱情空前高漲。
新課改下,“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這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課堂教學不能再遏制學生的思維拓展空間。因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許多提問,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關的闡述,學生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提出更多的見解。但一般現行考試的答案具有唯一性,這就是教師和學生往往遇到考試時無所適從,理不出頭緒。
新課程教學提倡能夠快樂學習。于是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引入各種活動,使那些比較單調的認知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變厭學為樂學。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為在調動課堂氣氛的同時,我們往往很容易離主題卻越來越偏,比如一堂課,一開始情景模擬,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但活動的主題卻越來越偏,以至于在知識的生成層面上效果不大。那么這時候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課堂氣氛就很難相統一。
課改心得體會11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課改心得體會。通過一段的教學實踐,感受最深的有一點:
在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課堂因你精彩!你的總結使探究更精彩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力求讓學生自學提出問題經過合作、交流、展示、最后老師加以點撥解決問題。尤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心得體會《課改心得體會》。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適合課改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找到學習方法,學會小組合作,能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新課改倡導:“三講三不講”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有許多教師穿新鞋走老路,以講為主限制了學生思維、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被老師的`專制所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
另外不同的是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的判斷。
課改心得體會12
這一學期我任教七年級語文,有幸參與新課改的實踐。通過自己的努力適應和多方取經,我感覺到實施新課改,既沒有想像中的一帆風順,也沒有想像中的一籌莫展。在自己一學期的實踐和反思中,我有些看法和體會。
一、要變“用一本教科書教”為“用多本教科書教”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不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上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做到以本為本、以綱為綱,但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沒有興趣。
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學中要教多本書,教科書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學生是一本書、生活是一本書……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么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我在上《羚羊木雕》結合最后兩段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篇課文用“我”的心理活動來結尾,你應該怎樣理解?結果學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雖然有的是感性的認識,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討論中相互學習,互相啟示對方。
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二、要變“課前備課”為“終身備課”
教學的知識對老師來說是已知的,對學生來說大多是未知,這話一點不錯。但如果教師在上課前對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準備得非常細致周到,我想也不是什么好事。第一,它為教師擠占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而滔滔不絕的講說提供了條件和可能;第二,它會潛在地鉗制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不自覺的以教師為中心,跟著你的思路走。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課前認真備課,翻閱了大量的參考書,對上課中的任何一個問題了如指掌,甚至語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參考答案的特色。結果是上課時雖然展示了老師的風采,自我感覺不錯,可學生總是一臉的茫然。我當時真是不明白,為什么投入的時間與產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現在,我以為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教師的文學知識要豐富,語文素養要豐厚——這就要靠終身的學習和積累,需要教師的終身備課。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的知識在系統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導向作用,但對具體的問題教師無需作細致的準備。這樣,既能保證上課中教師“導”的作用,又能使得師生面對同一問題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利于師生共同參與交流,利于學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課前細致備課為終身備課。
三、要變“教師的自我感覺良好”為“注重學生的興趣體驗”
我們老師在上課時大多關注的是這堂課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學生有沒有達到,我的講解學生有沒有理解。其實,教師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覺,而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體驗。我在上語文興趣課時,結合學生頭天晚上看的電視來指導學生如何欣賞電視和寫作影評,在上的過程當中我的自我感覺不錯。可是到了第二次上興趣課時,來的學生很少;我感到納悶,一打聽,才知道上次講的學生聽不懂。后來我琢磨了半天,明白初一的學生哪會欣賞電視和寫作影評呢。于是,我再上另一堂的興趣小組課時,還是結合上次看的那部電視,指導學生寫觀后感。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暢談感想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有話可說了。
記得我班上有位叫宏偉的`同學,他在兩個星期內寫的兩篇作文讓我吃了一驚,其中一篇作文只寫了半頁,并在最后注明“我實在是寫不出來!”另一篇作文可就洋洋灑灑地寫了十一頁,并且很有質量。在寫作前,我都對其進行了寫作指導,可為什么就會有如此差別呢?原來是第一篇作文的題材學生很陌生,而第二篇是要求學生想像探險經歷,現在的學生這類動畫片看得多,寫起來就得心應手,該同學寫的《侏羅紀探險》真是可以當劇本了。
所以我們語文老師不管在上什么課,都不能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學生的興趣體驗,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站在學生的角度來上課。
四、要變“師必賢于弟子的觀念”為“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念”
唐代散文家韓愈所說的“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一觀點,我認為應該作為參與新課改實踐的老師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師不應該是,也不可能是知識的權威,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師和學生在探求知識上應該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師權威化,那只能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和盲從以及限制他們思維。我曾讀過這樣一篇微型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是位中學語文老師,他有良好的背景——畢業于北師大,獲文學碩士,真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可是他在上課范讀古文時常會讀錯文和句讀,以致招來同學們的訕笑。原來他是故意出錯,目的是不要讓學生把自己權威化、神圣化。如果說小說沒有說服力的話,那就看看我經歷的事情吧!我在評講本學期第六單元試卷中寫的《小鵪鶉》閱讀題時,有一題目問到“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我的講解是“他是一個富有同情心、富有愛心和珍愛生命的小孩。”馬上就有一個學生提出異議——都去打獵了,還珍愛生命?我們暫且不去討論打獵和珍愛生命是否矛盾,但學生的這一提議就能說明她在想這一個問題的時候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比我想得全面。
“弟子不必不如師”,如果不信,那就請不信的你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拋出一幅對聯的上句,要求師生一起對出下句。我想,對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師。
以上就是我在這一學的語文新課改教學當中得到的淺見。
課改心得體會13
昨天早上4點鐘起床,學校領導和部分教師一行50多人,開始了為期一天的三下永威學習之旅,晚上回來感覺很累,草草吃了飯簡單洗刷就睡下了,今天醒來已經是上午10點鐘,窗外傳來了大街上古會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躺在床上,看著鐘表的時針分針有節奏地慢慢移動著,直到快要11點了,才慢吞吞地起床梳洗。很久沒有這樣睡過懶覺了,很過癮。我盼古會,大概盼的就是這份沒有時間概念的輕松悠閑吧。
收拾好一切,開始整理這次永威之行的收獲,感受更加深刻的還是:首先,教學改革的成敗將決定于學校其它相關的制度改革是否能夠跟上來,尤其是學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師的福利待遇,僅僅從課堂模式上強化是不能足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的。這一點還是希望學校領導能深刻領悟。其次,教學改革應該是集百家之長,結合自己的實際,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決不是照抄照搬,更不是套用別人的課堂模式,不分學科和課節的實際,加大力度的`強化課堂模式,結果不但達不到效仿的目的,反而把人家的經也給念歪了。如果能借鑒別人的長處,結合實際,靈活運用,我想,結果決不是我們現在的“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第三,凡事不能盲目崇拜。我們經過了整整一年的教學改革之后,這次再去永威看他們的課堂,不難發現,今天的永威和去年相比,在現代化教學設備方面才剛剛進步到兩年前的我們的地步.我們不能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什么原因讓一個現代化教學設備落后于我們的學校,發展到全國知名?更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他們的教師隊伍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所以從教學經驗上我們應該不比他們差的。還有第四方面,永威之所以成功,是和永威人的精神分不開的,走訪中發現,永威的老師們在提起他們的校長蔡林森時,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是充滿了自豪感的。蔡校長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精神、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精神以及他對老師們的關心和體恤無不感動著每一個永威人!
還是那句話:別人的經驗是方向,機械地模仿只會使自己走入誤區。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有希望是成功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做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以永威人為榜樣,發揚他們勇于面對錯誤的精神、大膽創新的精神,結合自己的實際,有效地借鑒他們教學中的精髓之所在,努力走出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道路。
課改心得體會14
3月8日,我們赴陽城一中參加了“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展示會”。聆聽了實小、二小、三小三位教師執教的《鄭和遠航》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原先聽說導學案的時候,我覺得猶如鏡里看花、水中望月,覺得遙不可及,難以實現。通過今天的觀摩,令我耳目一新,大開眼界,這確實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給我帶來了新鮮的血液,讓我受益匪淺。
一、目標引領明確方向。
以往教學中,我們教師就像耕地時牽牛的人一樣,牢牢地拉緊韁繩,生怕牛兒跑了,使自己的教學偏離軌道。今天的課堂徹底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每位教師都在導入新課伊始,都能引導學生利用學案上的學習目標,或者課件出示目標,確定本課學習的重點。學生們明確了目標后,有抓手,有方向,學習起來目的明確,目標清楚。導學案尤如一盞前照燈,引導學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學習培養習慣。
在這個環節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對子互學,組內群學,每個學生忙的不亦樂乎。能在自學提示的幫助下進行圈點勾畫式的學習,能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知識與方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得以落實,還培養了良好的助人習慣和不恥下問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展示挖掘潛能。
“展示”部分給我們的觸動很深。改變了過去教師的“單口相聲”教學法,轉變成師生“三句半”的教學法,由教師主體轉化成以學生為主體。“展示”是課堂上學生“我參與我快樂”的集中體現,只有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輕松地“說、談、演、寫、吟、唱”,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激情釋放、思維擴散、個性張揚。在這里,學生不再是整齊劃一舉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應試的.機器,不再是分數的奴隸,而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生命體。在這里,學生活動的時空與老師干預的時空達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個最佳結合點。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都令我們驚訝,原來我們的學生潛能是如此巨大,是我們小看了自己的學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放權,讓學生參與教學。
四、人人參與提高效率。
學生的“展示 ”“評價”“挑戰”激發了學生參與意識,每個學生都在學習的舞臺上演繹著自己的節目,尊重與被尊重使每個學生都樂于進取,心靈得以滿足。這樣寬松和諧的氛圍何愁學生不學呢?
今天的觀摩受益匪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將新課改的理念盡快滲透到教學當中,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課改心得體會15
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以科學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新化學課程的特點是體現啟蒙性、基礎性。它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
這次化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1、從目標來看:要從過分強調掌握“雙基”向培養學生全面科學素養轉變。
2、從內容來看:要從過分注重學科系統知識向貼近社會、貼近生活,體現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思想轉變。
3、從實施來看:要從以接受學習為主向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轉變。
4、從評價來看:要從只注重學習結果和知識獲得,向既注重結果又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與方法,注重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形成轉變。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校化學教研組用新課程的理念統領化學學科教研工作大局,把握重點,緊密聯系本校教育教學實際,加強學習,深入探究,勇于實踐,以課題研究為先導,常規教研為基礎,用新課程的理念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期大面積提高全校化學教學的質量。
在實施新課程時,我們緊緊圍繞“對于全體學生來說,化學作為工具,是未來社會公民所必備的、最基本的科學知識,不僅要使他們知道化學是什么?為什么?更重要的是在社會實踐中能做什么?怎樣做?”等問題,大膽地做了改革嘗試,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初見成效。
二、主要經驗和成果
1、更新傳統觀念,重建自己的教學方式
教改的關鍵是老師,課改的實施必須通過教師的一系列實踐才能實現,因此教師在課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們認識到自己必須轉變課程觀念,課改不僅僅是教材的更換,而是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科學探究。因而對于我們教師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而且應根據新課程的理念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并隨課程標準倡導的多元化學習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充分關注學生在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
2、適應課改要求,調整提高自身知識結構
在提高自身教學素質方面,我們堅持每周一、周五兩次集體備課,深入研究化學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查詢資料,研究實驗方案,1人主備,眾人補充,結合大家的集體智慧備好每一堂課。堅持每周1次的教研組公開課活動,1人主講,1人主評,眾人提議。
集體備課之后,每人繼續進行2次備課,靈活創設教學情景,不斷總結分析他人的教學案例,主動地彌補自己在學科基礎和教學素養兩方面的不足。
3、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我們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題海里去總結“知識點”,教給學生“重點”,把學生帶到一個做不完的題庫中。而應該認真地研究教學,帶給學生一個既輕松又高效的學習環境,并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專業化”的評價。
另外,學校開展開放式的教學,利用“紅燭杯”會教比賽,對我們教師進行變相式培訓。實踐證明,這種“參與式”的培訓方式,有助于較快地提高教師駕馭新課程的能力。
4、大膽地對概念刪繁就簡,打破以定義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與原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中要求的知識內容總量減少,刪除了過于繁難或陳舊的成分,降低了化學計算的技能要求,增補了化學與社會、技術、生活相聯系的學習內容和探究性的學習素材,注重內容的基礎性、現代性和實踐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盡量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在進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論知識的`表述時,打破以定義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給孩子們下定義,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結構。
例如:在元素的概念教學中,首先介紹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的生平和貢獻,投影出示元素周期表,介紹已知的氧氣、二氧化碳、水、過氧化氫等常見物質,讓學生形成一個深刻印象后,再由學生自己建構元素的定義,教師再加以點撥,實踐證明起到了很不錯的效果。
5、充分利用資源,讓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變得生動
新課程對元素化合物的切入點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注重元素化合物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不再要求完善的知識系統。
因而,我們就充分利用教學光盤、教學網站、報刊雜志等多種渠道和資源對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進行分析。如“燈管中的稀有氣體”、“低溫現象—液氮的使用”、“大氣污染和防治”、“魚塘增氧”、“氧氣的工業制法”、“了解當地水污染情況(參觀污水處理廠)”、“了解飲用水質量和水凈化方法(參觀自來水廠)”、“金剛石、石墨、C60”、“干冰的形成和升華”、“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燃燒條件的探究”、“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災和自救”等。
這種從學生經驗出發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做法體現了“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化合物知識量看起來減少了,但鼓勵學生討論身邊更多的物質,實際上是比原來的化合物知識更豐富了,在理念上也更科學了。
6、幫助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法
對于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學生也要改變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科學探究式學習主要是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要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廣泛獲取信息,能從日常現象和化學學習中提出問題,作出猜想或假設,設計實驗或有關的活動方案,尋求解決問題的依據或證據,定性或定量地處理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在探究中學會表達和交流,善于與他人合作,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和積極的情感,培養科學態度和價值觀。此外,可在學生中展開“怎樣學習化學才對我們的發展最有利”的討論;召開有關學習方法的辯論會;舉辦有關科學方法的知識講座等。實踐證明以上方法和措施在實施過程中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7、因陋就簡、因地制宜解決教育資源問題
在“探究性學習”中,由于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學都能夠獨立自主進行探究活動,因此我們一般根據學生自愿分組,教師適當作以調整,盡量做到組與組之間學習水平相差不大。這樣,在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教師主要關注的是各個小組的學習活動,學生個人的學習則由教師和小組內成員共同關心。
三、存在問題及分析
1、新課標不象舊教學大綱那樣具體了,對新課標中關于化學知識的教學要求認識還不太不清晰,有些問題和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好把握和實施。
2、原來的教學要求和習慣是一有概念就下定義,而現在在新教材中很難找到具體的定義,因此在淡化概念、原理以后,學生對基本化學知識是否能掌握好,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如何處理等問題上頗有爭議。而實際上新課程對化學概念、原理的認知目標雖然降低了,但是知識面卻拓寬了,我們自身的學科內和學科外的知識面也有待加強。
3、新教材有吸引力,有趣味,但是知識太零碎、知識點不集中,教材中沒有各章“小結”,不易于形成知識體系,不好做筆記、不好總結,對更深的記憶有一定的障礙。
4、班額過大,組織探究活動的難度大,而探究性學習盡可能要求小班額教學。由于條件限制,達不到這種要求,給課改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5、實驗設施不足,實驗室數量不夠,儀器、藥品不配套,難購買。探究性學習實驗多,而且多數是由學生提出的,隨機性很強,對實驗設施、試劑藥品的配套要求很高,教學準備工作強度明顯提高,經費短缺等實際困難很大。
四、建議和對策
1、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中的核心,學生要有時間去驗證自己新的想法,要有時間開展相互討論、安排實驗探究。因此比較綜合的“探究性學習”課,學校最好調整為連堂課,使“探究性學習”課程得以順利實施。
2、資料查詢、社會調查等活動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業余時間進行,對于學校的網絡應該對學生有開放的條件。
3、概念的教學需要更新觀念和方法,但以什么方式教授概念原理、怎樣利于學生接受理解這個教學問題在具體實施中并沒有解決到理想的程度,在實際教學中還是一個值得繼續討論研究的課題。
4、中考是選拔性考試,必須有名次,作為教師的我們都存在著這樣的顧慮,中考的改革對于課程改革的推進起著一定的帶頭作用。因此,中考的改革的成敗將是新課程能否進入良性軌道運行的風向標。
【課改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改心得體會02-20
課改心得體會08-23
教育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課改教學心得體會09-05
教學課改心得體會04-01
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3-01
3361課改心得體會10-18
小學課改心得體會11-22
課改心得體會范文09-17
課改工作心得體會09-24
課改與人改(網友來稿)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