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6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1
為進一步推進“雙減”政策下的深度學習研究,探索關于備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實施策略,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2月14日,興隆街小學邀請全國深度學習教育專家崔成林教授作了“基于深度學習的備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為主題的報告。區教研室張森林老師參加學校活動。
崔成林教授,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山東省十大創新人物,泰安市功勛教師,泰山學院客座教授。長期致力于課堂實踐研究,在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現代課堂建構方面有獨到見解和實踐經驗,已在國家和省市教育期刊發表論文上百篇。近幾年,崔教授帶領團隊著力深度學習理論轉化,推進深度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了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崔教授本人也榮獲“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先鋒獎”。
崔成林教授從何謂有效、無效以及怎樣才能讓教學有效兩個部分展開。他指出,有效課堂應是考得好的'、學生有興趣的、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要打造有效課堂,需備教學評一體化的研究,推動深度學習。而加強深度學習,應重視遷移、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及結構化思維的應用,從而更加適應“雙減”要求下的教學需要,提升教學效益和質量。
崔教授的語言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入情入境、指導性強,為老師們詳細解讀了何謂“深度學習”及備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原則和策略。教師作為“助產士”,要幫助學生“生產”出新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創造性學習。
通過一個個生動具體的實際案例進行對比分析,讓老師們從思想深度上知道了怎樣做才能實現真正的課堂設計,怎樣做才能實施學生的深度學習。
為了更好地幫助老師們理解,崔教授不時與老師們進行互動交流,引發老師們一輪又一輪深入思考。大家熱烈討論了如何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設計、課堂中如何實現思維碰撞與遷移,如何讓評價貫穿教學全程、如何設計作業等問題,從而實現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
崔教授的報告將深度學習理論與教學實際緊密結合,把先進的理念融入具體的案例,深入淺出,讓我們對學科核心素養、深度學習和結構化思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為我們埋下了一粒種子,希望這粒種子在我們的精心培育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結出豐碩的果實。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2
相信“雙減”二字大家都不陌生,并已深深印在腦海里。王校長也曾經在校大會上不斷強調:“雙減是學校特色發展的必走路徑,是學校發揮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作用,也是全面優化學生學習過程,著力實現高品質的學習成果。”寒假即將接近尾聲,有幸參加了鹽湖區小學英語教師“雙減背景下的備教學評一體化”寒假培訓英語專場學習,更深刻感受到“雙減”是當前和今后的一個重要政治任務,“雙減”是引導教育回歸本真,回歸高效,回歸質量的必經之路。
一、試卷命題方向更注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人民路小學的解曉芬老師重點分享了小學英語試卷命題設計及作業設計,眾所周知,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我們要更應該關注學生過程性評價,我們培養的不是考生,而是培養新時代真正會學習的人。試卷命題依據也應該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全面遵循了科學性、明確性、全面性、整體性、創新性的原則,重點考查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的能力。命題要求也從原來的聽力和筆試上增加了口試,由此可見英語口語的重要性,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能將英語作為口語交際的工具。
新學期希望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時不拘泥于教材,一切活動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即做到活用教材。課前給學生話題進行口頭展示,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課中提高小組合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創編對話,達到學以致用;課后歸類總結,學會知識的總結和重建。努力為學生創設口語運用的環境,增加學生口語實踐的機會。
二、分層作業設計要注重趣味性和層次性相結合
作業設計是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學生總體和個體的特點及需要,為了更好地達成教與學的任務鞏固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形成核心素養,主要由教師布置,學生單獨或者合作完成的工作或者活動的總稱。
分層作業設計是我們一直探討和學習的話題,寧一靜主任分享了“雙減”背景下的作業優化設計,她從分層作業的內容、分層作業學生的需求、作業評價體系以及雙減達成效果、作業設計應該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展等方面重點闡述。尤其是分層作業要重點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讓我感受頗深,再聯系上學期的教學工作,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后在作業設計中能夠做到分層教學,但是在分層作業設計上還是缺少趣味性,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作業書寫的積極性。
通過本次學習,讓自己更好地對分層作業有更深刻的理解,基礎性、理解性、記憶性、應用性、實踐性和生活性作業應該相結合,既能夠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又達到了拓展和實踐的運用,以此來喚起學生做作業的激情,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和積極性。
三、作業設計要注重評價與反饋相輔相成
我們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都是作業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分析---作業講評---作業輔導---作業反思,如何讓評價和反饋更高效的輔助于我們的教學,是值得我深思的一個問題。
考慮到自己的班級比較多,每天一節英語課,每課教學任務也不同,作業的有效評價和及時反饋成為了日常教學工作的一個不足。我認為作業評價和反饋應該從作業設計的難易程度、學生完成情況、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的理解思考方面、作業書寫方面、英語配音發音方面、教師評語方面,爭取讓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作業評價和反饋是不可分割的,也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反思自身教學的有效渠道。只有反饋和評價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輔助教學。
“雙減”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了校外培訓負擔,但同時也為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只有不斷反思自己,才能實現課堂增效、才能精準教學、合理教學、高效教學。讓“雙減”落地,讓“教育”歸真,自己一直在努力踐行。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3
備教學評一體化單從字面上的解釋就可以了解到,學習不再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是二者的統一與結合。備教學評一體化,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以生為本、以學為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
課堂是每個學生的課堂,大家都有展示的機會,并且只要展示,就能得到獎勵。例書法課《山字旁》的`教學中,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山字旁”和含有山字旁的字“嶺”“峰”的書寫要領,然后分析、交流、展示,課堂氣氛活躍了,展示好的小組和成員都能得到一面紅旗。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也很有幫助。同時通過自己探究獲得的知識形成記憶周期長,而教師一言堂講授的,要靠反復的記憶,容易形成記憶疲勞,學生厭學。
教學中,把原先教師教的部分內容轉化成問題展示出來,結合課前的亮標,等于給了學生一個路標,讓學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并且知道怎樣去到那里。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解決了,學習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同時,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師講的少了,但對教師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課堂中設置的問題應富有啟發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通過自學、討論、點撥能解決問題,“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不能跳了半天空手而歸。
備教學評一體化還在起步階段,需要今后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和探索,讓學生盡快成長為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去探索未來,受益終生!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4
今天非常榮幸參加了在鄭州五中舉辦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課堂評價實踐研討會”。在會議上,來自鄭州五中的韓光老師和滎陽的李淑梅老師分別分享了對上一階段語文同課異構的觀課反思,鄭州教研室的盧臻老師針對“課堂評價的認識與實踐”做了相關報告。
在盧臻老師的講座中,她再次強調,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核心在于課堂評價功能的發揮,即評價驅動教學,其實質是以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來調控和驅動課堂。通過兩位老師的反思和盧臻老師的講解,我認識到,課堂評價又叫形成性評價,它伴隨于學生學習的過程參照學習目標“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行評估、反饋、解釋、分析、指導,旨在促進,完善學生的學習。課堂評價的功能是,它是一種現時現報的評價,目的在于考校“我們正在做得如何”,在課堂上產生及時問責教學的效果,一方面問責老師是否教會了,哪里出了問題,還需要做哪些調整,兩一方面問責學生是否學會了,哪里還需要補救,哪里還需要質疑。在課堂目標直線型的進展過程中,評價使課堂打了個回旋。因此,課堂評價改變了課堂節奏,由“快推”內容轉向“慢引”學習;改變了教學視角,由緊盯課程內容轉向聚焦學生學習;改變教學方式,由“教而不學”轉向“學而后教”;改變了教學生態,由“滿堂動或問”轉向靜悄悄學習。
課堂評價的運行以學生的表現為基礎,構建自我評價和自我矯正的體系。課程內部前后一致,首尾貫通,學習即評價,學評一體,課程不能脫離評價。因此評價先于教學是評價驅動課堂的前提保障。
但是,能否在課堂上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取決于教師能否設計出準確有效的.評價任務,能否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盧老師引領大家思考的問題是:什么是評價任務?評價任務有哪些類型?選擇與設計評價任務的標準是什么?通過盧老師給出的案例分析,我了解到,評價任務不等于教學活動,后者旨在表明學生正在做什么,而前者強調在達成目標上學生是如何做的,做得如何,旨在獲取學生表現的信息,提取證據,反饋矯正,促進表現。其目的是通過創設情境,與實際生活結合,使學生動起來,愿意參與,主動創造,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將文本與生活、知識、能力和情感有機融合。在設計表現性評價任務時要注意以下原則:一個前提,兩個關鍵,三種性質,六個要素。一個前提即目標具體、明確、可測評。兩個關鍵是任務要和目標匹配,與目標指向的核心知能保持一致,要創設情境,將學習置于與生活相聯系的背景中。評價任務的設計要有邀約性,激趣性和挑戰性。評價任務的設計需包含任務目的、學生身份、任務對象、任務情境、表現類型、任務要求六要素。然而,我們應注意,在依據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教學活動不應太泛,教師還要細化解讀目標,使目標指向準確,從而使課堂教學活動適度、精要、有效;我們還要明白,不是每個教學活動都要評價,評價是針對目標實施的。
評價驅動課堂,不僅僅是理念,更需要的是技術和實際操作能力。一線教師應敢于邁步,大膽嘗試,踏實鉆研,及時反思,不斷總結,在探究中前行。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5
今年寒假,我很榮幸參加了鹽湖區教育局組織的《雙減背景下備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語文教師的培訓活動,感覺真是受益匪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對我的教學和認識都有很大的提高。從一場場不同風格名師的精彩講座中,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尤其是張金芳老師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現將學習收獲總結如下:
一、分析命題,以考定教。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是教育的主渠道。在學校、在課堂上該解決的問題,不應延伸到課外。要做到應教盡教,讓上課“有用”,這是解決“雙減”問題的根本。就像張金芳老師在會上語重心長地說道:“‘雙減’如果只是單純的減負,就是在耽誤孩子的前程。我們一定要在幫孩子減負的同時,向日常教學要質量。”這句話擲地有聲,觸動我們的內心。反觀這幾次的考試方向,從原來的考知識積累到考語言運用,從考知識到考思維,從考解題到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摒棄了以往考試中對學生字詞句等知識點,及死記硬背的考查,凸顯了綜合性、基礎性、時代性、應用性。出現了航天精神、紅色革命精神、傳統文化、中國元素、當下時事等熱門話題,側重設計策劃、講解宣傳、表達觀點、順利出行的實際應用。總之,命題正在發生著變化,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應該教給孩子什么?張金芳老師給我們講了梳理教材的方法,首先做到熟讀課標,通讀教材,了解本冊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然后羅列出每個單元的知識清單,包括字詞、句式、語文要素、日積月累、口語交際、習作。尤其是在分析單元語文要素時,一定要注重各學段的聯系,以及每一課所承擔的訓練點。張老師以“體會情感”這一語文要素為例,告訴我們在三年級要達到想象畫面,體會情感;四年級上冊教會孩子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情感;四年級下冊做到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五年級上冊要學會通過場景、細節,體會情感;到了五年級下冊就要綜合運用所學的策略體會情感。這樣就做到了語文要素的`前后關聯,明確了單元教學的定位,然后再確定每一課的訓練目標。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古詩三首》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情感;《祖父的園子》明白作者將情感蘊含在具體的事物中;《月是故鄉明》品析作者通過典型事例,直抒胸臆;《梅花魂》帶領學生通過事例、細節,體會情感。
二、備細教材,教透教材。
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中,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就要特別注意兩條戒律:一、不要同時教太多的科目;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的透徹。為什么去年小升初考試中從文段找出過渡句一題,正確率并不高。我們從三年級下冊《趙州橋》一課中就教給孩子過渡句,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也涉及到過渡句,孩子們到了六年級依然掌握情況不樂觀。張老師通過透徹的分析,讓我們豁然開朗,不是只教給孩子過渡句這個概念,要放在文章結構中深入剖析,過渡句總結上文,引起下文,能夠體現文章的思路,使文章更嚴謹。這樣學生才會對過渡句熟練掌握,明白它在文章的作用。除此之外,張老師還從字詞、句子、文體幾方面,分析如何備透教材。《祖父的園子》中描寫蜜蜂的詞語“胖乎乎、圓滾滾”,目的不在積累,而在通過詞語體會蜜蜂的活潑、可愛、俏皮,從而感受作者在祖父園子的快樂。“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一詞重在體會其表達效果,感受大家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這些都讓我充分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教學質量是教學的生命力,也是教學的意義,教師要很好地把握好每一節課堂,首先教師自身要熟悉課文,了解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了解課文要反映的主題思想和相關的寫作特點,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把握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何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最終實現課堂的整體性、漸進性和靈活性。
通過此次培訓后,我充分認識到自己日常中存在的不足和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特別是專業技能知識方面,要通過網絡、向優秀的同行、參加培訓等方式不斷地提高,使自己不斷成長。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6
時光清淺,歲月如歌。唯有課堂教學改革的芳華,沉香流年。日前,溫州各縣(市、區)60位小學英語教師集聚溫州市教師教育院洞頭分院,開啟了三天的學習之旅。本次培訓圍繞小學英語基于主題語境的教學評一致設計展開。溫州市教師教育院小學英語師訓員陳丹萍老師為本次活動作引領講話,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本次培訓通過教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以學員為主體,通過問題研討、課例展示、小組研課和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學習與探究活動。
小組研討,問題解決
19日早上,陳老師引領學員就主題語境、深度學習、教學評一體化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小組研討,各組成員積極參與,各抒己見,觀點紛呈。陳老師就問題進行剖析。她強調,基于主題語境的教學評一致設計最大的亮點,就是將教學活動、評價任務置身于一個主題語境中,以目標為導向,以學為中心,在語境帶動下實現語用輸出,融評于教、教評一致的一種教學路徑與方法,并以一個具體課例進行設計路徑解析,給實際教學提供借鑒。
專題講座, 理念引領
浙江省桐鄉教研員凌應強老師在線上開展了以《教學評一體化下的對話策略教學設計與實施》為題的`講座,詳細剖析了當下小學生學習對話英語存在的問題并且主張盡量以語句形式輸出,接著以PEP教材內容為例,闡述了對話教學的本質,及其低、中、高年級段對話教學實施的策略分析,通過對話教學實施的策略分析,強調了在對話教學中始終做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評價前置等多元評價。
市小學英語教研員沈雨老師帶來《基于大概念的主題意義的探究與有效學習設計》講座,帶領學員一起研讀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下的單元整體課堂教學,教師需要立足單元關注提煉話題的主題意義,明確學習目標,基于學情注重新舊知識聯系,以實現單元大于部分之和為目的,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讓學員們受益匪淺。
課堂研磨,名師點撥
甌海區教研員丁邱邱老師結合甌海區大學城附小的葉楊老師的對話示范課《Unit5 My clothes A Lets talk》和甌海區仙巖實驗小學林慧潔老師的詞匯試教課《PEP6 Unit3 A Lets learn》進行精彩且深度的點評,她強調無論什么課型一定要在語境帶動下實現語用輸出,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中實現教學評一體化,讓學習真正發生。
三天的培訓學習,是一個學而思、思而踐、踐而悟螺旋式上升,循環往復的過程。接下來,學員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上專家和老師們的智慧,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銳意創新,學以致用。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7
4月15日下午,我學習了第五屆英語教學與測評學術研討會初中專場的講座。下午第一位進行展示分享的是北師大外國語學院的孫曉慧老師,她以“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理念與實踐探究”為題,闡述了如何在核心素養框架下進行多元評價。其中有兩點讓我印象深刻,一是學情分析,二是評價反饋。
在講座中,孫老師引用王薔老師對教學評一體化的相關分析,指出學情分析是要思考學生的學習起點,其總體表現包含“所學內容、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和態度以及潛在不足。”在孫老師隨后展示的課例中,學情分析從整體分析、英語學科能力要素表現指標框架、已知相關的知識背景、學生語言知識水平四個維度進行了分析。這樣的學情分析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英語學科能力表現指標體系是由英語學科關鍵能力要素、學科核心內容和學科核心活動交織構建的一個多維立體系統[1]。因此,對我們的學情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分析學生的已知背景,抓緊科普說明文的特點,以跨學科的視角,使學生從“學習語言”向“用語言學習”的方向轉變,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具有內容學習與語言學習“雙聚焦(dual focused)”的特點。此外,在語言知識水平分析中,教師依據語篇類型(科普類說明文),分析了學生對與火山有關詞匯的認知程度,并預設對學生理解語篇內涵可能造成困難的語法現象。為了細致、準確地刻畫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表現,核心能力要素分別進一步解構為3項二級能力要素,從而形成3×3英語學科能力要素框架。其中,學習理解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記憶檢索和提取概括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包括描述闡釋、分析判斷和整合運用能力;遷移創新能力包括推理論證、創造想象和批判評價能力。
學情分析是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要對學生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都進行分析,因此學情分析不止局限于課前,課中和課后都可以進行。同時,學情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語言能力層面,還需要對學生的認知、心理、情感、文化背景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分析。教師可以利用3×3英語學科能力要素框架,迅速定位學生語言學習中的薄弱點,并指導自己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教學改進。
在評價反饋部分,孫老師提出“評價活動有學生”,要改變學生只是評價的被動接受者,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到評價當中。同時,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反饋應該是具體的,“教師反饋要有內容”。除了平時老師說的.鼓勵性評價,教師在評價反饋后還要根據不同的維度,對語篇內容進行滾動復現,讓學生在反思、反饋中形成結構化知識,進一步鞏固英語學習效益。
因此,我思考在評價中要重視評價主體、評價手段和評價效益。評價主體要多元化,指的是評價人員包括學生、同伴和教師。講座中孫老師多次提到評價標準可以由師生共同建構,不要過于關注評價的分數。除了傳統的教師評價外,筆者還經常使用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既關注了個體差異,又便于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例如進行閱讀分享,這就是將評價的主體由老師變成了各位學生,讓閱讀變成“悅讀”,營造閱讀期待。例如把學生的讀后感做成班級墻報,或者放入班級博客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建構評價標準,并闡述評價的理由,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同伴評論回應,產生“跟帖”與點評。這樣做還有利于學生樹立讀者意識,切身體會到閱讀和寫作的實際意義。
評價手段也要多元化。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縱向發展,關注其個體差異,尤其是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中的過程。為了替代過去默寫詞句、做閱讀選擇題的傳統方法,教師應允許學生以讀書筆記、海報、批注、短劇等各種形式,展示他們對于閱讀故事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建立“課外英語學習記錄袋”,收集、記錄學生自己、同伴或老師做出的評價,以及學生的作品、反思等材料,并由師生共同制作完成。材料可包括:學生繪制的課外語篇的手抄報、作文、朗讀錄音光盤、試題等。并要注意,這樣的形成性評價的主體是學生,是基于形成性評價的人文性特征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所以要給學生自己篩選“課外學習記錄袋”內容的機會和權利,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因此而獲得較好的成就感、歸屬感、價值感。
評價的效益不僅僅是給學生一個反饋信息,而且是要讓學生在評價中進行再學習、再創造,以起到對教學的積極引導作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出:“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還應結合具體案例,和學生一起分析,使學生了解評價體系,學習操作過程,通過評價進一步引導學生反思,逐步培養自己的獨立學習能力。”對于課外文學名著的學習(如《夏洛的網》),我就讓學生自己改編,把小說改成劇本。學生在臺詞創作或動作情節編排上會遇到一些困難,教師給予幫助與指導,并在此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評價出各個角色的最佳演員。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具體指出這位同學哪里演出的好,與文本中的角色形象是否一致,有哪些不同,在評價過程中培養自己思辨能力。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8
通過閱讀雜志《小學教學設計》讓我學習了一個新的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拜讀完《教學評一體化:促文化品格培養落地》和《基于主題語境的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路徑》兩篇文章,讓我知道“教學評”一體化指的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評都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在這過程中包含了教師對教材的思考,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對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對教學效果的預測。通過應用“教學評”一體化,學生能夠獲得更加有效的學習路徑,教師能夠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恰當的指導和輔助,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下面就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策略,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基于課時,目標具體化
清晰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評”一體化的核心和前提,它具有導教、導學和導評的功能。因此教師在確立目標之前,必須研究教材語境,明確學習范圍,挖掘育人價值。首先,教師要依據《課標》要求,分析教材并梳理出本單元核心學習內容和要求。接著,依據本單元主題語境,綜合梳理學生學情并明確教學起點。最后,分析整合結果,確定本課時具體教學目標,明確教評依據。
二、逆向設計,評價前置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習慣于將評價任務的設計“全后置”,忽視了過程性的評價。本周推介的兩篇文章中都提到“逆向設計”,何為“逆向設計”?它是由美國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提出的理論,將評價任務放置于教學活動之前,而不是最后,這樣的設計確保了教學活動始終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著,教學評價也能夠及時發揮著反饋和促進作用,從而更有利于本課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以學定教,學為中心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以學定教”,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從學生的學習角度思考問題,改進教學策略。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實際學情,思考如何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學,從而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進行6A Unit7 Protect the Earth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讓學生走進生活,從身邊的細節發現污染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并且結合知識撰寫調研報告。這個特殊的任務讓教學環境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讓學生自主掌握英語知識,并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通過學習,讓我知道在教學模式中不能忽視過程性評價,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發現還有待學習和改進。今后,還要多加閱讀、多加思考,將學習的教學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完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水平,讓我的學生在英語學習領域不斷前進。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9
20xx年11月27日上午9點,我在教學樓805采用一體化教學法講了一堂公開課,這節課我講了《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中的點動正轉控制線路的維修。各位評委老師的寶貴意見讓我受益匪淺,對一體化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談一下個人的感受和想法。
1. 一體化教學法改變了教師的授課方式,這個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但不是吹糠見米而是要循序漸進。一體化教學設計的編制為課堂的操縱設計了明確的方法流程,教師上課是按一一體化教學設計的幾個環節規范而有序地進行。我們電子信息系也正在往一體化教學方式上進行轉變。
2.課堂上在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做到培養優秀生,輔助差生,帶動中等生的目的。這樣就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小組長,培養和鍛煉小組長使其具有更強的自主能力,根據人的記憶黃金規律,把自己的知識輸送出去,也就是講給其它同學,教會每一個組員,這對小組長是一個歷練過程,當然一定要公道,不能加重小組長負擔,也就是說學生一般性的疑難題目,可以在小組的交流爭論中得到解決。學習小組無法解決的題目,將由老師輔導點撥引深。
3.教師對學生的輔導點撥非常的重要,教師要成為學習討論中的一員,要參與到學生學習之中,學生在自學討論時,教師可以在在課間巡視中,跟進學生,對個別學生或小組給予隨機的指點幫助。還可以就學生的'共性題目和知識的應用拓展,作指導性點撥,這樣,教師的輔導與幫助就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啟發性,幫到學生的需要的地方。
4.我覺得一體化教學最大的收獲就是收獲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學習中來。以前,總是感覺課堂有些煩悶,課堂往往是老師和幾個優秀學生的表演場,舉手回答題目的總是那幾個學生,其他學生像看表演一樣,他們跟我們的課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間隔,一體化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來,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老師只是引導者。特別是部分差生,從一個旁觀者,成了學習的參與者,并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欲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了學習中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防止了教學過程中的兩級分化過于嚴重的現象。
5.小組學習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學習中的題目,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很有幫助。根據人的黃金記憶規律,自己探究分析獲得的知識形成記憶周期很久,而教師一言堂講授的,要靠反復的記憶,輕易形成記憶疲憊,學生厭學。
6、工作頁給了學生一個路標,讓學生知道要往哪里走。學生看了工作頁就知道這節課該把握什么內容,并且知道應該怎么往學,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更高了。
以上所談的只是這次公開課和這段時間教學的一些體會,因為剛接觸,在對課程的改進中,做的還不夠全面和深入,認識的還不夠透徹,還需要繼續的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等待我們探索、研究的東西還很多。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各個環節,形成適合我系需要的系統化教學體系。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10
今天下午有幸聆聽了濰坊市高新區教研員楊老師關于《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評一致性設計》講座,聽后最大的感受是:這才是教學。
楊老師從教學評一體化和教學評一致化講起,讓我們對教學評三者的關系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有教必有學,有學必有評,教學評三者融合推進,這叫做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評都圍繞同一個目標而進行,這叫做教學評一致性。目標就是一堂課的靈魂,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所以教學目標的設定是一堂課的重中之重,目標從何而來?從教材中來,從課標中來,從學生中來。制定目標后,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扣目標,學生的學以目標為方向,課堂中的評價以目標為導向。并且,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有教學評三個步驟構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就是一個小循環,多個小循環,最終呈現課時目標的大循環,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是的,不禁感慨,這樣的教學才是扎實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才是有保障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教學。
按照楊老師的理念來反思自己平時的課堂,發現自己課堂上存在存在以下問題:
1,有目標,但目標的來源是教學參考書,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情。
2,目標的設定過于籠統,沒有依據課程標準進行深入分析,無法明確自己要讓學生達到一個具體什么樣的程度。
3,有教,有學,有評價,但是評價做成了激勵,而不是圍繞目標達成所設計的評,導致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學情,更別提如何以學定教。另外,教學評沒有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尤其是評,主要原因就是環節教學目標沒有設定好,有時候某一個環節的設定只是因為這樣設計比較有趣,卻沒有考慮到他能為目標達成起到多大的作用,忽略教學環節的實用性。
總之,自我感覺,自己的課堂是課堂熱鬧,收益甚小;面面俱到,面面不到。返校后,我將從以下幾點著力改變自己的課堂:
1、細讀課標,依據課程標準梳理學業質量監測的`標準及內容,對標年級教材梳理年級教學目標。然后分解到每一個單元,再從單元到課時到環節,將課堂中最靈魂的東西把握住。
2、試著在自己的課堂上,盡可能做到每個環節都有教學評,做真實的課堂。
來源于學生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設計,服務于學生的教學活動才是實用的教學活動,能隨時了解學情,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補救,不給學生帶來“負積累”的課堂才是致力于學生成長的真課堂。聽,見真知;行,見實效。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慢慢摸索,扎實前行!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11
第一次聽盧臻老師課,盧老師的課不像以往的理論講座讓人感覺那么遙遠,有實例,似乎很近,就在我們身邊。很佩服盧老師的博學,很欣賞盧老師的感性,又感動于盧老師的直率與真誠。
第一次分析教學評一體化,由于沒有系統的認識,利用課下我對盧臻老師的文章進行了初步的學習。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整體格局為“三環四步”。“三環”指教學的三個主要環節(1)依據課標,參考學情,師生共同定標;(2)圍繞目標,依托文本,師生合作達標;(3)基于學習,及時評價,師生共同驗標。“四步”主要指達標、驗標環節的四項教學活動:(1)教師設置情境,學生依標自學;(2)學生合作探討,教師指導學習;(3)小組展示學習結果,教師組織學生完善;(4)學生互評學習結果,教師提煉、總結、評價。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為主,“教”為從,學而后教,教師始終是站立在學生身旁適時指導的共學者;自學為主,互學為輔,先自學后合作,學生始終是以獨立的個體進行學習的生命體。
盧老師提出的“教學評一體化”的觀點,就是老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測都是圍繞一個“點”來進行的,這個點就是目標(當然目標的落點也有講究)。這樣把原來不好考量的目標變得可以考量,我們作為領頭羊讓學生知道該到哪里去,也自然地做到了高效。
回到學校,回味盧老師的講課,我在想:這種教法適合我們學生的學情嗎?我們能全盤照搬嗎?學生多年形成的聽課習慣,能一朝改過來嗎?相比已經習慣的教學方法,哪種更高效呢?盧老師多次強調“教什么” “怎么教”的問題。其實在我們的備課過程中,我們一直都在這樣問自己。回顧曾經的課堂,學生聽課情緒挺好的,也時常能看到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我想我還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有所選擇的,課堂形式應根據具體內容而變化,不應是固定的,千篇一律的。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一切教學設計都是圍繞著學習目標這個點,確定了這個點,課堂就有了主心骨,設計思路便清晰了很多。一個愛崗敬業的教師,不會滿足于僅僅依靠經驗教育人,他會著力教育,發現并按教育規律的要求科學施教。教師不應拘泥于前人,無論是備課、上課,還是批改作業,管理班級,都應將自己的教育行為置于科學認識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規律限定的范圍內科學地規劃、組織、實施,因材施教。
每次踏入我校教學樓,總會看到這樣的標語: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懷。頗有感觸,心理學者研究表明:學養+見識+氣質+品質=容量。盧老師談到了教學效益,每節課后我們都會去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投入與產出。如果僅把“教學評一體化”當作一種教學模式,機械的照搬,我想也不會有多好的教學效果吧。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有時我們會感嘆教師的清貧與平凡,對大多數老師來說,工作就是這樣瑣屑而平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既不會有可歌可泣的閃光事跡,也不會有悲壯輝煌的精彩瞬間。平平淡淡才是真,點點滴滴皆育人。對于一個優秀的教師而言,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是豐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師的一生也許終不成什么驚天動地的偉業,但他應像山間的小溪,以樂觀的心態一路歡歌,奔向海洋;當如馨香的百合,輕展帶雨的花瓣兒,聚合搖曳的身影;當如燦爛的星辰,甘于在靜寂里守望天空。只有這樣,他才會在付出青春韶華,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時,收獲桃李芬芳,實現人生自我。
總之,盧老師的課解決了我在細化課標中的很多困惑,為更有效地教學指明了方向。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林;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我想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腳步不停,思考不止”,無愧于學生,無愧于三尺講臺!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12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正在發生變革,一體化課堂模式應運而生。作為一名學生,我有幸參與了一體化課堂的學習,這一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里,我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對其他學生有所幫助。
首先,一體化課堂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傳統課堂上,我們的學習資源主要來自于教材和教師講授。而在一體化課堂中,我們不僅可以通過電子課本瀏覽課文內容,還可以通過網絡查找更多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在一次生物課上,老師提到了瀕危動物的問題,我們通過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了解到了更多有關瀕危動物的信息。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們的知識更加全面,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消化。
其次,一體化課堂培養了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課堂上,教師通常是知識的主要傳授者,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接收者。然而,在一體化課堂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研究。例如,在一次語文課上,老師提供了幾個不同的閱讀材料供我們選擇。我選擇了《紅樓夢》,通過自己閱讀和分析,我對這部名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這種自主學習的經驗,讓我明白了知識的樂趣所在,并且提高了我自學的能力。
再次,一體化課堂增強了我們的合作能力。在傳統課堂上,學生往往是獨立工作,而在一體化課堂中,我們常常需要與同學一起參與學習任務。例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組織我們進行小組討論,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在與同學討論的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還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更多方法。這樣的合作方式不僅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果,并且培養了我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這對我們今后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一體化課堂激發了我們的創新思維。在一體化課堂中,我們常常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項目或者實踐活動。這些活動鍛煉了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我們腦洞大開,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例如,在一次社會實踐中,我們小組選擇調查市場上的垃圾分類和環保情況。通過實地考察和分析,我們提出了更多的垃圾分類方案,并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反映了我們的想法。這樣的實踐能夠讓我們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我們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的來說,一體化課堂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不僅豐富了我們的學習資源,還培養了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參與一體化課堂的學習,我不僅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還培養了自己的綜合素質。未來,我相信這樣的學習方式將會更加普及,幫助更多的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13
最近看了《教了不等于學會了》,感悟到“教學評一致性”基本原理,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評價是一致的,而不是各自為陣、四分五裂,教師的教,是為學習目標的教;學生的學,是為學習目標的學;課堂的評價,是對學習目標的評價,教學評在目標的統帥下實現一致性。教學時必須面對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理念的生命化會給課堂注入全新的活力,這一活力也必定讓學生的學習煥然一新,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且人性化。這要求教師做一位“專業型教師”。
首先,確立清晰的目標體系。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目標體系,既應包含每一課、每一單元的目標,更應著力構建好每一個學期、每一學年和整個小學階段的目標,實質包含小學階段各學期、各學年直至整個階段的`學習要求,全面反映小學階段各個時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要求,成為一個知識結構層層遞進、能力發展螺旋式上升的整體系統。在日常教學中,學習目標常常是紙上談兵式地存在于教師的備課本上似有若無:你說它無,老師說已經寫好了;你說它有,我們在課堂上又觀察不到它,你課后去訪談老師,老師們通常也支支吾吾講不清楚,就是說了,也講不出來目標的確定依據與過程。我們在探素“教一學一評性”課堂時,做的第一件事是研制學習目標,正確的學習目標是“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的前提,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習目標是教師對學生預期學習結果的表述,為了保“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做到“該學”,要明白究竟什么學生在本課中該學的,二要做到“能學”,知道孩子的起點在哪?學習目標上有什么困難?
其次,設計基于目標的評價任務。小學語文評價是對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一種綜合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歷程,激勵孩子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同時目標是評價的依據,又是評價所致力于達到的終極結果,因而可以說,沒有評價的目標也就無法進行評價。所以當明確了目標之后,教師就應該設想“我用什么樣的檢測工具可以檢測學生目標達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過觀察、提問、表演、交流、練習、測試、作品等了解學生己經學習到了什么,離預設的目標還有多遠,以便于自己做出基于證據的教學決策。
第三,規劃基于目標的教學過程。即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上述的評價任務,以便于學生有更好的表現,同時也便于自己不斷了解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這樣既體現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以學定教、目標導向教學等思想,也體現了教學與評價二合一的思想。教學與評價不是先教后評,而是一個過程兩個方面,即一體兩面。歸納起來,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的主要特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目標源于課程標準,二是評價設計先于教學設計,三是教學全程指向學生學習結果的質量,四是體現“像專家一樣思考”課程標準教學評價的目標一致性。
任何一堂課都不是孤立的知識傳授,它需要考慮和顧及的東西很多,每上一節課都值得我們借鑒,但一切改變都離不開一個靈魂,那就是教學目標,教無定法,圍繞著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和評價機制,讓孩子們在探索中學有所得,同時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將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目標。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14
20XX年X月X日下午,市教研所特邀XX市語文教育專家XXX老師,為XXXX語文教師進行統編版教材單元教學設計的培訓。這使得我們對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取向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有了更為系統認識和更為深刻的了解。
近年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一直是教學研究的重點,核心素養作為提升學生整體素養的重要途徑,對學生學習意義重大,而如何在學科教學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其實是要求語文學科在內容組織和呈現方式上都應作出新的改變。
學科組認真聆聽聶老師講座
聶老師從“大單元”教學的緣起出發,指出了教學中單篇教學的弊端,指出語文教學存在“淺、碎、雜”的問題,最終導致“少、慢、差、費”的結果。語文教育歷經變革,從多種方法中尋找突破,但依舊立足改變教師如何“教”的問題,而學生課堂學習狀態一直很“淺”。
如何讓學生的.學習由“淺”變為“深”,聶老師便引出了深度學習的基本模式即“大單元、大情境”。“大單元”注重更注重整體,能將不同類型的單篇選文關聯起來,改變語文知識點的碎片化教學;“大情境”則是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關聯起來,破消除學生與作品之間的隔閡,更加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實施“大單元”的教學設計,這也重在提升教師備課的站位,而什么樣的站位決定什么樣的眼界和格局。單元化教學,能進一步實現學生思維有效發展和提升,且更注重育人價值。
聶老師指出單元學習的五大基本特點:內容主題化、結構邏輯化、學習自主化、活動綜合化、評價多元化;同時還為我們提供了單元設計的“六化”原理,即學習內容主題化、學習主題目標化、學習問題任務化、學習任務活動化、學習活動程序化。聶老師也為大家提供了自己研究的較為系統化的單元教學中單元主題確立的示例。
單元主題的確立使我們的教學目標更為清晰完整,每個主題之下,要激發學生的思維,問題的提出則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單元設計中,設計問題必不可少,而問題的來源,主要源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學生真實的生活、學習經驗等。單元學習本質上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設計要以活動為支撐,但是活動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單元設計中專題之間的活動都存在內在的聯系,每一個活動設計都是層層推進。同樣,聶老師還是為大家提供了不同年級系統化、成熟的單元問題設計示例。
專家精彩分享
此次基于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培訓,不僅旨在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服務,也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加清晰方向和更為前沿的視野,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做出改變,以適應新形勢下教學改革的趨勢,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服務。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15
今天看到了不同學科的7位老師進行說課展示,耳目一新,別開生面。專家們的點評鞭辟入里,深入淺出。
首先通過大家的說課,我再一次回顧了說課的基本流程。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說板書設計等環節,也教會我今后如何規范說課。
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開頭兩位美術老師的展示。當年我是以文科文化生的身份參加高考,進入大學的,所以對于美術并不是很了解,但是現在正好在帶美術班,所以對這個方面的知識尤為感興趣。王陳丹老師讓我知道了“意象藝術”這個名詞,毛舒攀老師讓我看到人物面部表情的豐富性。同時兩位老師的PPT制作的非常精美,值得我學習,而且很多視頻技術是我還沒有掌握的,還值得進一步探究。
本次我印象最深刻的說課是武漢中學馬奔老師的《鏗鏘玫瑰亦多情》,因為同樣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最近也在備這一單元的課文,所以聽起來就會有很多的感慨。這個單元從屬于“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這個學習任務群,其人文主題是“苦難與新生”,了解完這些,有利于我們們確立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把握大方向。
我十分認同馬老師所擬定的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文中對人物進行的各方面描寫學習運用刻畫人物、體現人物之“情”的手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發展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促進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維水平的提升;并且馬老師還在課文教學中帶領同學們感受兩位女性身上所體現出的人性美和崇高的家國情懷之美,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z中,不忘記傳承、弘揚人物身上承載的中華優秀親情、革命文化,這個教學目標就很好的落實了了核心素養的要求。
在七位老師發言完畢,專家們點評完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認為自己和這七位老師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首先是主動鉆研教學的精神還不夠。在自己工作之余,沒有主動擠出時間來開展自學,系統地學習學科領域內的前沿知識,我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不足。課堂中對古文的講解不夠透徹,很多東西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每次在上完一節公開課之后,放松對自我的要求和標準,不能及時寫反思反饋。在做很多事情之前,雖有計劃,但很難按計劃實施,時常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感覺。其實這種說課既是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教學思路,同時也是自我復盤,提升理解的過程。
其次我的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要培養開拓進取精神。新老師在教學路上會面對很多的困難,需要不斷克服,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像本次說課活動中的物理杜老師,她在展示環節當中,我就體會到她的物理實驗遵循了真實性原則,感受到了這種反復實驗的執著,堅持獲得最為真實的數據的精神。我的語文雖然不用實驗,但是在詞句的探索,文章的剖析等等方面都需要一種創新開拓的精神,開創拓展的干勁,而不是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
我的語文課堂算是比較常規的,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實行的是單篇教學,對于群文閱讀和大單元設計的思考較少。同時情境化教學又是當前的一個教學熱點,回顧這個學期的教學,在這方面下的功夫確實還不夠。我對自己的教研要求還不夠嚴格。在這些方面,我應該向前輩教師們多學習,多和青年老師們探討交流,自己也去多看看語文相關的前沿雜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班主任管理能力,不斷抓落實。
活動中每位老師都講得非常好,專家評點一針見血,絲絲入扣。這次活動的質量毋庸置疑,讓青年教師們獲益頗多。希望自己能夠借鑒這些老師身上的長處,不斷提升自己的說課技能,教學技能,培養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 16
教學評一致性思考不僅表現在教什么,學什么和評什么的整體課程管理中,更要落實每節課的實際教學中。也就是要在備課中努力體現教學評的一致。
當前,很多學校根據教師發展狀況不同,在教案的撰寫上尤其是形式呈現上下功夫,但是收效甚微,表現在老師更多抄教案、網上下載或教師間共享教案電子版打印,然后加上幾句無關痛癢的話,就算復備了。
于是我們說,這樣的教案有什么作用?它離真是的備課少了什么?其中最核心的的就是少了思考和創造性勞動。
少了思考。那就要在復備的思考上下功夫。思考什么?首先是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不是真正把握了知識的三個層次內涵?即一是符號表征。任何知識都是以符號作為表征的。二是邏輯形式。邏輯形式體現了人認識世界的方式和過程,更包含了邏輯思維的過程。三是意義。知識的意義是其內具的促進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發展的'力量,是知識與人的發展之間的一種價值關系。符合是知識的外在表達形式,是只是的存在形式,邏輯形式是知識構成的規律和法則,意義是知識的內核,是內隱于符號的價值系統。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會真正明白過程和方法到底什么?其學習知識本身蘊含的價值和意義何在。這樣我們就能夠反思目標落實是否體現了學科本質?其次是目標的落實。這個落實情況我們需要從三個層面去思考。一是教學意圖是什么?就是各個教學環節到底要干什么?要和課程標準要求對接起來;二是明確學生學業標準,就是這樣的環節目標意在達成怎樣的學業標準;三是達成的檢測方法和方式,就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去檢測達成情況。把這三個方面結合起來思考,復備也就更加富有實效了。
少了創造性勞動。就是在復備中沒有改進和重組。集體備課,在集體集中明確目標、重難點以及教學基本思路后,要在具體的操作上根據學生需要去改進,改進的問題、策略和方法需要及時寫上。個人獨立備課,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經驗積累和學習所得,對原有目標、方法程序等審視加工,進一步改造提升。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備教學評一體化學習心得08-26
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通用5篇)06-19
數學備教學評一體化心得體會(精選20篇)04-14
備教學評一體化活動心得體會(精選20篇)02-22
備教學評一體化學習心得范文(精選23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