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通用20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語文老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教師角色由“傳授型”向“研究型”轉變。以往由于實行單一的課程政策、即只有國家課程、所以在學科領域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一綱一本”。教師習慣于按統一的教材、統一的進度、用有限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強調“齊步走”、“一刀切”。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型”、教師的基本職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因材施教、至少對一部分學生是“削足適履”、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多種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及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現在、實行了“一綱多本”和“多綱多本”、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本學校本班級學生的實際、參與開發校本課程、編寫學校教材、所以教師光“傳授”就不行了、必須進行研究、教師要從原來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轉變為不僅是教材使用者、還是教材評價者和教材開發者與編寫者的角色。
其次、新課標的提出、也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由“講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口耳相傳、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這種課堂上缺乏創設生動活潑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參與言語實踐、缺少讓學生承擔有意義的言語交際任務、缺少提供在具體的言語環境中開展言語實踐的機會、也因此造成了語文教學質量的低下。新課標讓我們明確了一個觀點、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學習是學生這一主體的活動過程。我們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而開展、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既動口又動手、既動腦又動情、身體力行、親歷體驗。
本案例中、老師在讓學生讀了凡卡的信后、先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自身的感受出發再進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后又問“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么”等等、每一環節的學習、都先引導學生搜索自己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再帶著這種體驗走入文本。整個過程、教師旨在積極的引導、擔任的是合作者引導者的新角色、而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體、他們說感受、談體驗、積極參與了學習的每一個過程、這樣的學習、效率必會提高。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2
從事教師這一職業已有近三年的時間了,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到自主探究,慢慢地走入高中語文教學的生活之中。
剛剛進入學校工作時,對于備課,講課都不是很了解,似乎大學中學習的知識此時無用武之地,每天專注于寫教案,講課也過于形式化,不會變通,一時間覺得當一名合格的教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慢慢的試著自己尋找幫助——聽課,請教有經驗的教師成了我成長的階梯。聽課是新時代的繼續教育,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學習方式,一種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
林x老師,是我的第一個師傅,也是我高中時期高三學年的語文老師,讓我倍感親切。林老師的課,第一個特色就是內容豐富。他講解每一篇課文時,并不局限于書本上的文章,而是由文章中的一個人物,一個事件,引出很多相關的知識內容,有著比課本更精彩的講解,讓你遨游在各個領域中。他教會你很多人生哲理,教會你做人的.原則。那是一堂堂受益匪淺的課。
林老師的課,第二個特色就是對于課本的獨特處理。他在講授課本內容的時候,是一種演講模式,課本中的文章,他倒背如流,這一點讓我著實地佩服。所以在第一年教學中,我也鍛煉自己背著課本去講授課文,對于一些要求背誦的文章,這樣的授課方式,也為學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這樣的講授,必然在備課時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但當你站在講臺上,全身心投入時,內心會特別的自信,有一種自我肯定的成就感。時間久了,課堂成了自我成長,自我肯定的舞臺。跟隨林老師學習的一年,讓我成長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教學之外的人生哲理。
很快進入了工作的第二個年頭,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然而在不同的團體里,我發現了不同,原來的我重于課本講得是否生動,知識是否全面,在新的.團隊里,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占據重要地位,大部分老師在課本的基礎上重于習題跟緊,課本與習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倪x校長,我的第二個引導者,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的學生,也是一名幸運的老師。因為倪校長是我高二時的語文教師,讓我內心充滿了學習的渴望。
倪校長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她并不重于題海戰術,也并不是一味地講授答案,而是在講題的同時,根據相關題型的特點,總結答題技巧和答題步驟。她重于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分析,答題,在培養能力的同時去穩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倪校長曾說:“語文教學,不在于題做得多少,而在于學生是否掌握做題的方法。”
結合林老師的課堂特色,倪校長的能力培養和自身的探究,在聽課、講課中,慢慢地成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教學能力。
聽課,是我前進的引導者,也是我成長的階梯。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并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樂”。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3
今天是原定的讀書交流時間,我不想中斷。昨天就通知孩子們,要如期舉行,請他們準備好。我不知道能否還有上周的盛況。
孩子們借的書,是否真的讀了,我還是不得而知。盡管要求孩子們的家長,每天為孩子們的讀書簽讀書條。可是得不到家長的支持,交的越來越少。也許他們真的忙的顧不上,很少看我在家長群里,反饋的孩子們作業情況。如何讓孩子們將書讀下去,讓我還是很頭疼。現在每周四固定兩節讀書交流課,讓孩子們就自己讀的書,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推薦自己讀的書,或者講自己讀的書,或者說說讀后收獲,要求不看書。目的就是看看孩子們是否真的讀了,有沒有在大腦中留痕。
開始,還是幾個活躍的孩子,爭著上臺為大家交流。他們通過多次登臺,已經能夠在大家面前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再像以前上臺,緊張地說不出話來。有的`孩子還能用上自己的體態語言,為大家解讀自己讀的書。有的孩子像講故事一樣,把書的內容給大家講來。幾個活躍度高的孩子講完,一度陷入了僵局。沒有人主動講,怎么辦?
我說:沒有講的啦,說明沒有看完書,不需要到圖書室換書。今天上臺交流的,下午到圖書室換書。不交流,不換書,繼續看上周借的書。我這樣一說,發現他們舉手一片。甚至幾個成績極差的孩子,也是高高舉手。這無意的一說,當時讓我內心感慨。他們讀書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若真的讓他們自己選書,讀書活動一定能堅持下去的。我相信,尤其成績不好的孩子,更應該多讀書。我專一問了一個孩子,你讀完了書嗎?讀完了。那好你可以上去講講。他沒有拒絕,說明讀書已經慢慢改變了他。王鑫、孟天順、李亞星等都是自己舉手,他們自己選擇書讀,應該是樂意其中。否則他們舉手,平時很難。他們舉手,說明還是有讀書興趣的,這也說明他們還是能夠在學業上取得進步的。
登到講臺上,無論是看書給大家講,還是不看書講,都是值得鼓勵的。我愿意給每個孩子鍛煉的機會,保護他們的這種讀書興趣。今天尤其是李信超,竟然爭著登臺,在上面不看書講上了幾句,真的是一大進步。看來,讀書交流會,還真的堅持下去,對于一些孩子也許就是改變他們的契機!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4
本教研組自去年開始進行校本課題:通過磨課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研究,通過一年的實踐,現將此階段的體會與反思總結如下,供各位老師參考。
一,關于磨課的體會:
第一,為什么而磨課?我們將此歸納為三句話:為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而磨;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學風格而磨;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而磨。從整體上說,即是為了夯實教與學的基礎而磨。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始終是教學的最根本的問題,通過磨課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也自然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的目標。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學風格而磨,教師個人的性格,氣質以及風格各不相同,而磨課絕對不是要形成整齊劃一的,固定化和模式化的教學風格,而是要幫助教師逐步形成符合自己的,更富有特色的,具有效率的和成熟的教學風格,唯此,才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而磨,磨課的最終著眼點應當是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之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總而言之,磨課應當是作為比較全面的提高教與學的基礎而進行的實踐活動。
第二,如何來進行磨課?
我們認為它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設定基礎目標:課堂教學能力的涵蓋范圍很廣,一次磨課的過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們認為,比較具有效率的磨課應當是事先設定某一個比較具體的目標,然后通過后續的實踐得以提高;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適當的多次反復操練;評價與總結。
第三,磨課的目標是什么?
磨課的目標是形成精品課,優質課抑或常態課?我們認為磨課的最終目標是形成更好的,更有效率與風格的常態課。即使通過多次的過程而能夠形成很好的課,這個課也應當是歸屬于常態課,這與磨課的本意是相符的。
第四,磨課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通過實踐,我們認為,磨課的基本原則應當包括:
①選擇性原則:磨課的課程內容應當有所選擇,一般不宜選擇具有一些爭議性,過于復雜性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
②個體性原則:基于每個教師的教學能力的不同以及教學風格的不同,應當考慮到每個教師的個性特征和教學能力的不同掌握程度,而制定相適應性的方案;
③適度性原則:即是以達到事先設定的基礎性目標為標準,進行次數不同的操練,而不必規定限定性的`次數;
④多樣性原則:即是在磨課的實踐操作上,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形式,既然上課可以采取多次獨立磨課的方式,那么備課是否也可以獨立的進行多次的磨課式的操作呢?還有教學的其他環節是否也可以進行獨立的磨課式的操作呢?值得大家思考。
二,關于磨課的反思:
第一,理論的學習尚需加強。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和總結,通過學習理論,可以增強自己實踐的指導。在這方面,我們的學習還十分的薄弱,還缺乏系統而完整的學習過程,這也直接的制約了實踐的活動和效率的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第二,實踐的計劃性待加強。限于現實的多種因素的制約,對于開展這項研究性工作的時間性和計劃性都不是太強,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適當的加強,爭取做到有計劃的開展工作,爭取早日能夠實現既定的目標,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5
今天xx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xx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于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于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6
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于富有膽識、敢于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并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看完新課程標準,對于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途徑。
閱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說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在家讀的時間也得不到保證,向我們山區學校,學生回去沒有家長的督促,很多學生就回去的作業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于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于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7
很有幸參加了4月27日市舉辦的語文新課標準解讀報告會,終于讓我明白了小學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不能把語文課上成自然科學類、思想品德或別的什么課,而要把語文課上得象語文課,就是要還語文的本體特征。其次,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范疇下怎樣才能把小學語文課教得“有滋有味”呢?在這里,我想結合下面三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領悟語文的美,首先必須從語言入手,從品味語言達到超越語言,著眼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引領學生獲得感受,體驗情感、理解見解,使之轉化為智慧,最終積淀文化,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讓界。那么,如何讓教師上出語文味?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困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兒童就是兒童,他們既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兒童是一個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兒童又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
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為此,我要在語文課體上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幾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肋和鼓舞下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
三、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關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無個人味的語文課,猶如作家筆下塑造的缺乏個性的人物形象,對讀者來說總是缺乏影響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說,這樣的語文課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不研究學生怎么能教好他們呢?教學是為育人服務的,身為語文教師,要想上出不乏個人味的語文課,就要努力體現書要滾瓜爛熟.!上課即使不看教材.也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如有的教師個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學中就上出情來,教出意來,讓學學生在濃濃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師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善于引經據典、妙語連珠,那么,在教學中就應用開放的教學方法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總之,為了語文課的個人味,每位教師都要善于發現和發揮自己教學上的優勢。善畫的要運用插畫的優勢;善讀的要運用范讀的優勢:善唱的要運用吟唱的優勢如此等等,讓教語文課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讓學生兩節課下來說“呀,怎么這么快就結束了?”這樣的語文課哪能沒有個人味?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8
這次有幸參加了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的培訓活動,對于一名執教于農村小學教師的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對我的教學和認識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師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對這次學習活動的總結:
一、識字寫字教學
首先我們教師有三個方面要去解決,一是錯別字情況嚴重,二是書寫質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區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字負擔過重。在低段要讓學生認寫分開,多認少寫。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第一學段的重點,漢字書寫的教學應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養成的過程。
二、閱讀教學
低年級閱讀教學主要內容是識字、寫字、讀文、理解少量重點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要用更多的時間識字寫字。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功夫,實現“理解閱讀”向“表達閱讀”華麗轉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不應代替學生分析閱讀,應該讓學生自己多讀。在理解課文上教師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閱讀,利用閱讀期待,反思。除此以外,還要認真抓好讀書這根本環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三、寫作教學
一、二年級布置作文不合適,經修訂后一、二年級的定位是“寫話”,三年級是“習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學建議上引導學生要寫真話,不套話,不抄襲,不寫假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與思考、表達和創新的能力,善于將讀與說,說與寫相結合,進一步突出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讓學生能展示交流與相互評價的機會,互相促進。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9
一、關于語文學科的性質。
20xx版作出如下描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由此可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是“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而不是“學會”,甚或“完全學會”,教學中,我們需合理把握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長,以免違背學生成長規律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
二、關于課程目標與內容。
1、識字與寫字
新課標規定,中小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九年里,要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不過,和老版語文課程標準相比,新課標對小學生會寫漢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至二年級的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在老課標中,一至二年級學生會寫漢字的要求是800到1000字。
三至四年級學生要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事實上,在老課標中,要求這一年級段學生會寫2000個左右漢字,在會寫字數量上,“新課標”減少了400個。
雖然低年級和中年級在會寫字數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對于中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多識少寫更合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會寫字量減少了,但“新課標”對寫字的質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級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寫字規范、端正、整潔。三至四年級就要求學生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并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級,則要求硬筆書寫楷書整齊美觀,并有一定速度,同時能用毛筆寫正楷字。對于初中生,則在硬筆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會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并能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之美。
為了能讓各個學段的學生達到書寫的要求,語文“新課標”還在第三部分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求,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小學1-6年級,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提高書寫效果。
2.閱讀與寫作
除了對漢字的識記和讀寫做出新的要求外,此次修訂的語文“新課標”更加強調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關于閱讀教學,更加突出地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要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教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重視給學生提供閱讀各種各樣類型的文章和材料的機會,并強調閱讀材料一定不僅僅局限在文學性文章,新聞報道、隨筆、雜談、圖表、宣傳手冊,包括各種說明性、論說性的文章等在內的`廣泛的多樣化的讀物,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經常用到的都應成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予以重視。
對比舊課標,語文科目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增加了背誦篇目。其中小學階段增加了6篇,初中階段增加了14篇。課程標準的這一調整并非增加了“死記硬背”的內容,而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傳承傳統文化。
課程標準將一二年級寫作定位為“寫話”,三年級開始是“習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強調作文教學一定要減少對學生習作的束縛,注意引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寫真話、實話、心里話,不寫假話、空話、套話。
3.關于語文知識的問題。
現在教師還受制于應試教育,很注重做題,注重講授和操練所謂系統性的語法修辭知識,這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個性,而且容易讓學生厭煩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擺脫對語法修辭等概念定義的死板記憶,必要的語文知識的。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0
《新課程標準》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第一、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第二、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哪些變化,有哪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第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聽說讀寫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溝通課堂內外,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1
通過自學《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初步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分成五大塊,分別是:“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不敢說學好,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幾點感觸,抓緊記下,渴望大家批評指正。
1、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兼顧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反觀教師,新的`社會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各方面長期地、精心地“澆灌”。而語文課程可謂責任重大,是語文直接挑起了培養祖國棟梁的重擔。我認為,標準雖是框架,但要求細致。如果每位教師都能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手段,達到標準的要求,我想,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沒有太大問題。如今的學習,已經不再是只看成績。如何將教育與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相結合?如何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接納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維方式?這些都應該是我思考的問題。當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為中華兒女,語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學習和積淀。作為教師,我要時刻謹記“為人師表”,以自己的內涵去影響孩子們。
我有幸擔任過少兒國學教師。帶領幼兒(3-6歲)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古詩一百首》、《孝經》),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認為,如果經典誦讀能夠融入到語文課程中去,那對學生的專注力、普通話的發音、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感受優美詩文、初步獲得情感體驗能有較大的幫助。甚至能夠自己體會古人的智慧。當然,這需要成體系的、規范的進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學生身心,又能培養學生能力,還能育德樹人,何樂不為呢?
2、注重事物的發展規律。不強求、不硬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寓教于樂。
有一位男士對故意制造麻煩刁難幼兒的父親說,“人生已經夠艱難了,你為什么還要制造這些莫須有來傷害他?”我放在這里,是想說學習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選擇讓他快樂地學習,就不要讓孩子太難過了好嗎?我并不容否認寒窗苦讀的艱辛,也不否認教師該有的嚴厲。只是對于小學段的孩子,他們的認知才剛剛開始,答應我,在規矩之中,引起他學習的動機,保護他的自尊,保護他學習的勁頭,保護他的可愛。
當年我在ICA任教的時候,中文部主任是一個要求極高又細致的華人。每次LearningCircl,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們的引起動機呢?”一開始一頭霧水,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導入。她期望我們能夠運用精彩絕倫的、別具一格的導入。我記得我和HY,想破腦袋,也憋不出個所以然來。那時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請教,不知道多看書。最后一個階段的時候,逐漸找到了感覺。有一節課是學習與十二生肖有關的課文。我將十五個動物的簡筆畫畫在小卡片上。講課之前,問“你們知道這些動物用中文怎么說嗎?”——“哪些是十二生肖,說對的同學,我就把卡片送給她”(好像還有涂色的環節,不太記得了)總之,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那節課,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們很開心,學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說的.,引起動機。(問題討論、調查分類、游戲、魔術等)
教師智慧靈感的火花,保護學生的自尊與自信,激發學生的夢想和激情。如何做語文教育中的引導者、推動者?是我應該專注的問題。我要學會相信學生,學會引導學生。質變與量變,實踐與積累,時間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學以致用,是語文學習的歸宿。我們想的、說的、用的都是語文。如何將課文知識融入生活中?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何實現二者的轉換?如何在一次次學習中進行情感體驗和自我升華?最終,如何將語文生活變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階段的綜合性學習中,要求就有集中體現。鼓勵學生,敢說;引導學生,說對;與同伴一起討論,有該有的情緒,并且能夠大膽準確地表達。
ICA的學生,我問她們為什么想學中文?她們說,因為要去中國玩。因為爺爺是中國人。因為老師。因為中國菜好吃。因為中國電影。在她們還暫時不能體會中文的獨特魅力的時候,運用,是她們最渴望學會的技能。小學生,也應該是這樣的。
我的兩段工作經歷,帶給我彌足珍貴的體驗。寫完這篇文章,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感謝相遇,感恩命運!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2
最近認真學習鉆研《語文新課標》,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體會,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一、要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上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但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沒有興趣。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么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二、 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我們教學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簡單的認識幾個字,會寫幾篇文章,而應從學生全方位的語文素養考慮。
三、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四、注重學生探究式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的引路人,我們不能喧賓奪主。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我們要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答案而已。
五、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新課標突出了“語文味”,讓語文課更姓“文”了。教師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 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和“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應該說是學習主體和教育主體交互作用的過程。在未來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的,并為此設計、組織相應的使學生成為活動主體的學習環境。教室和教師并非學習環境的全部,課堂教學也不再限于傳統的教科書、黑板、粉筆之類的媒體,而是有了多媒體系統乃至因特網的支撐。人們正步入學習化社會,一勞永逸獲取知識已成為過去。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迅速發展的機會現實,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不斷創造成功的機會,與外部世界保持和諧與默契。
總之,對新課標的學習,給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要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不覺之中感受到知識的滋養。
兩天的培訓,時間是短暫的,但是收獲是巨大的,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研究的問題還很多,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愿全體語文教師著眼與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3
昨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觀看了專家的視頻講座,深入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感覺收獲很大,觸動很深。下面就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收獲。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概括自己的見解。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并學以致用。不能光傳授知識表面,應轉化為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學寬一寸深一寸,把知識作為載體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而學科核心素養要注重育人價值。把讀書轉化為做事,把書中獲取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意義所在。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指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等。不能說把學生有針對性的培養成文學家,語文學者或語文工作者等,而是針對全民提高學生的`一生的語文素養。
二、學習語文重點是注重學生的閱讀和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點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閱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不光閱讀短文篇文章,還要嘗試閱讀長篇文章。閱讀是重點,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的讓學生體悟文章內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所要闡述的道理。而背誦則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從而提高自身語文素養。
三、重視基礎知識的培養。
從新課改的內容可以看到語文學習,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培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打好基礎為初中高中以及高考的實際應用做鋪墊。
總而言之我們要深刻學習新課程標準,按照其指導思想找到教學的重點。遵循新課標的規定,上精品好課,培養時代新人。以后我要多多學習教育理論,來充實自己,好好的服務于學生。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4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膽識、敢于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名師。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口語交際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于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于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5
這幾天我認真學習了一遍20xx年4月21日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使我收獲頗多,不僅讓我思想得到了升華,也讓我對我的教學方面有了新的思考。新課標在課標性質與地位部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就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就是學生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與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這就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十分重要,是其他科目學習的重要基礎,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延展性,包含的范圍極其的'廣大,不僅局限于校園的學習,還包括我們生活實際中的語言的運用和交流,對事物思考程度的深淺等等很多方面,這就告訴學生學習語文是很重要的,同時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教好語文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20xx版課標”相較于“20xx版課標”創新地指出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且要系統規整和整體安排,教材選文要體現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取向,要把整本書閱讀作為教材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由此可見,新改版的新課程標準特別地重視整本書閱讀,而且關于整本書閱讀也有一定的指導和變化,比如:一二年級的與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的書目,沒有圖畫書。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要讀哪些圖畫書,這又是新的內容了;《愛的教育》,原來是六年級上學期快樂讀書吧的內容,現在是第二學段的整本書閱讀任務了;《十萬個為什么》原來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內容,現在變成了第三學段;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閱讀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相對降低了一些難度。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學生的課余時間明顯增多,學校應積極營造書香氛圍,引導孩子們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閱讀方面要重視起來,不論是高年級的共讀一本書,還是低年級的特色閱讀記錄,每個年級都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特點,不同層次引導學生讀書,并將閱讀收獲及時記錄下來。我想經過小學幾年的積累和沉淀,無形中一定會讓孩子們有質的蛻變的。
另外,“20xx版課標”將“文化自信”作為重點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語文更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感覺想要學好語文應該多積累,多熏陶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比如小古文、古詩詞等,語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特別是小古文、古詩詞這種文學素養的提高,是需要從小培養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不妨趁小學階段,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可以有計劃地引導孩子誦讀傳統文化知識,從課內外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優秀的文化中徜徉。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6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一萬個讀者只有一本新課標。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務必全面、精準地解讀新課標,統一認識,不可自以為是的“見仁見智”。新的培訓方式可以讓我們有機會直接聆聽專家的解讀,有利于增強我們的課標意識,課改意識。
上午崔允漷教授從課程角度解析了新的課程改革方向:增強了課程的育人導向,根據時代發展調整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三級課程設置。最明顯的變化是強調在義務階段加強勞動課程和影視課程。前者糾正了教育與社會實踐的脫節,后者協調了教育與時代發展的一致。“教下去是知識,留下來的是素養”在課程實施中強調參與實踐,強調“悟”,很自豪這我們實踐的崗位制自主管理校本課程相契合。接著石芳教授又重點講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設置變化: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二是優化了課程設置。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開設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落實中央要求,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三是細化了實施要求,增加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職責、制度規范,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了具體要求;健全實施機制,強化監測與督導要求。
下午蔡可老師具體解讀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按照課標前言中的總括,這一版課標修訂主要有5個方面的變化:第一,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第二,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第三,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第四,增強了指導性。第五,加強了學段銜接。具體而言:新課標就是一個核心,六個學習任務群,四條教學建議。
提出了以發展學生素養為核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這一版課標的總目標一共有九條,覆蓋了五個方面。其中第一條目標是關于立德樹人的相關要求,后邊的8條目標分別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的相關要求,這樣從總目標構建了素養型語文課程目標的基本特征。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當中首次單獨設定了課程內容,讓課程內容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呈現。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群,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用6個學習任務群呈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這是我們國家課程標準,歷史上首次明確呈現語文課程的內容,這應該說是研究的進步,也是實踐的進步。
課程和課程標準是一個系統工程,課程的變化也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對此,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活到老,學到老,與時俱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7
今天天認真傾聽了兩位教授對于新課程的研讀,對于新課程的理解又多了一些,以下有幾點體會:
一、課程修訂依據:把立德樹人落實到底
新課程的改革,主要是使教育適應于新社會的需要。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而樹人是什么樣的人呢?是具有面向未來核心素養的人,新課程從“面向每個人”到“適合每個人”更加注重人的個性,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意型的人才。面對變幻莫測的變化能時時刻刻有新的方法,不懼挑戰的人才。但是創意又不拘泥于標準答案,什么樣的課程才能培養這樣的人呢,就需要破而后立的新課程,現在是開端,想要達到效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一線老師更應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二、課程標準的四大亮點——核心素養
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
崔教授把這三點轉化為,堅持把事情做的正確、做正確的事、能做成事。學習能學成,事情卻不一定能做成,做事能力是一直被低估的能力。在核心素養里面加入這項能力,也應該加入實踐與評價,這項能力首先在學校老師要給予學生這樣的機會,讓學生組織一項活動,勞動時候怎么打掃的'干凈快速等。這些機會加上老師的引導,學生會慢慢嘗到做成事情的成就感,同時也讓學生成為更有擔當的孩子。
三、課程標準的四大亮點——新目標
從“雙基”、能力到核心素養。
崔教授把核心素養用駕駛素養舉了個例子,把交規與移庫類比為“雙基”,把路考類比為能力,把駕駛素養類比為核心素養。這樣非常直觀的了解到素養的大形。可以理解為有好的學習能力,有高尚的品格,有正確的價值觀。
四、新教學與新評價的建構——一種新教案:單元學歷案的要素與結構
在這里崔教授舉了個例子,醫生在給病人寫病例案時,會明確指示病人怎么做,而單元學歷案就是以單元為整體,分別指出哪些是學校支持的、哪些是老師要做的、哪些是學生要做的,使學生得到的指令更加明確。
五、課程內容結構化改革的知識觀基礎
吳教授講了分析了知識的屬性,并且透徹的說明了每一種知識的的獲取方式。這樣在教學中能夠更加的清晰知識的分類,不同的知識在講解中要用哪些方式。并詳細用寫議論文為例來說明怎么讓學生掌握方法性知識。在做中學,老師要做什么?學生要做什么?老師在方法性知識中的角色是什么?
閱讀方法是又分為了四個境界:復述性閱讀、解釋性閱讀、評價性閱讀、創造性閱讀。也讓我對閱讀的層次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做中學與悟中學怎么在單元教學設計中實施,吳教授用課堂預習、自我檢測、交流問題、教師講解、課堂小結、針對性練習環節對教學設計進行講解。其中在老師給學生發出的內容指令進行剖析,包括了時間、范圍、角度、評價。
兩位教授深入淺出的把新課程的關鍵詞進行解讀,讓我看到了一些富有深意詞語背后的意思與行為指導,受益頗多,但是由于自身知識建構薄弱,有很多地方理解不透,需要不斷的積累,持續的學習。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8
自義務教育新課標出臺后,教育系統自上而下就開始了各項研究和解讀,這里也包括像我一樣的一線老師。在緊湊的培訓中,我們被不斷地輸入新課標的各種新詞匯新釋義新理解,力圖在最有效的時間“上道”。
這里,我想從新課標的變化來談談教師專業發展,透視教師這一教育變革的主體,如何撥開云霧見青天。新課標在課程實施部分明確提出了:教師研究與教師培訓。這是從教育的最頂層給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趨向,教師應當擁有持續的專業學習之力,進而走向終身的專業成長之道。
一、立足學科本位,促生專業發展內醒
語文新課標里指出語文是一門以語言文字為主要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學科,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同時,核心素養的界定和學習任務群的劃分又是旗幟鮮明的把語文學科的本位亮了出來。新課標的改變不僅是表層上的方法,還是深層里的認知。可以預見,新課標的實踐與運用,必然使教師的專業成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要想不被課改而改,只能應勢而為,順勢而動,積極尋求專業發展的黃金轉向期,以專業閱讀形成專業思維,以專業思維促進專業實踐,以專業實踐生成專業成果,以專業成果助長專業優勢。
二、立足系統思維,解構專業發展模型
語文新課標里不論是明線的學習任務群還是暗線的語文發展導向,都有一個很明顯的價值點,那就是結構化的系統思維。從教學評一致的角度來說,教的目標不再是雙基、三維,而是核心素養。教的內容不再是單篇單課,而是學習任務群,學的主體不再是純概念知識,而是串聯的綜合情境,評的不再是識記而是理解與運用。語文學科正在向感性與理性融合,甚至以理性思維主導的這樣一個方向發展。于教師而言,夯實素養基礎,形成專業自覺,持續專業實踐,達成專業進階,以統整思維為教師專業發展賦能。
三、立足全域格局,打破專業發展壁壘
語文新課標里新增了跨學科學習這一指向,它揭示了今后的學習,一定是融合共生的`,學科間的界限會更加模糊,學科間的互通會成為常態。再以課程質量為例,所有的語文知識都會在一個真實的勾連生活的情境下來考察,既有學科內任務群的組建,還會有學科間的聯系。這其實給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路徑,那就是從學科內的細分研究走向學科間的綜合發展。新課標要求我們要站在時代的高度,看到社會發展的方向,根植教育本源地去落地立德樹人的總目標。
綜上,新課標變革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先要更新專業發展觀,深刻認識專業發展的意義,將專業發展視為自身重要的生命歷程,統整不同類型的專業學習,使之成為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19
這次新課標的變動實是體現了語文課程真正的學科價值和學科地位:一是育人,重視價值引領。二是生活,強調真實情境。在關注核心素養的當下,課程內容、評價方式都在不斷變革,我們的教學觀念和方式也需要及時地更新。落實到實施上,我想只有用情境性的、綜合性的'學習活動群來架構課程內容,讓靜態的語文知識變為動態的語文實踐,讓語文離生活近一點,孩子們才能擁有飽滿的、真實的學習體驗,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潛移默化地得教學。
通過本次的課程標準講解我還學習到了學業質量重點關注的問題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整描述核心素養的基本表現
(二)滿足不同類型評價和測量的要求
(三)清晰刻畫語文學業發展的進階水平
(四)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品質在教學影響下的積極變化
第一學段:與人討論交流,注總傾聽,用禮貌用語主動回復,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能遵守規則,主動合作,積極參與討論
第二學段:能嘗試根據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第三學段: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能認真耐心傾聽,抓住要點,并作簡要轉述;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簡單的發言。
第四學段:在討論問題討程中,能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作為老師我覺得重點就是要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里,對學生有耐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激勵孩子樹立信心。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20
今天晚上,我有幸觀看并聆聽了語文統編本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的精彩講座。溫老先生侃侃而談,他為我們解讀了20xx年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和新意。他老人家用生動的事例鼓勵我們一線的語文老師,要多花點時間用在教書育人上,切實弄清好一些概念、內涵和理由,化繁為簡,把厚讀成薄,切實用好課標,用好手中的語文教材。
我作為一線農村的老教師,也要活到老學到老,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積極參加語文的各種培訓,然后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是否還存在對學生教學的“填鴨式”和“灌輸性”;然后盡量要改變語文教學的零碎性、隨意性和重復性,努力把語文的`人文性和語文核心要落實到學習的任務群。
縱觀我們語文學習的四個板塊,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交流與表達,梳理探究。這個信息告訴我們,除了讓學生要學的基礎閱讀作文之外,又增加了整本書來閱讀。溫老的這些建議,都是提醒我們去引導小學階段的學生必須要愛讀書,會讀書,去閱讀大量的書。因此,我們要培養小學生養成每天讀書的好習慣,建議至少要讀半小時以上,努力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年級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01-03
2022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0-26
小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06-06
語文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精選27篇)10-21
小學語文新課標及課標解讀08-03
小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選14篇)01-27
解讀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范文(精選7篇)11-02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