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

時間:2022-11-30 12:06:50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范文300字(通用41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范文300字(通用4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范文300字(通用41篇)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

  我有幸參加《全國蘇教版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雖然南京氣溫驟降,陰雨連綿,但糟糕的天氣絲毫沒仃遮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熱鬧氣氛。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3天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全國的15位選手的課堂評比課和6位特級教師的展示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名師教態自然,語言簡潔、精煉,課堂中,他們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激發興趣,不吝嗇表揚,每一個表揚評價都恰到好處.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師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特色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顧夢亞老師在教學《認識千克》時通過簡單活動(愛的抱抱)導入新課,不僅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在不知不覺中讓生感受到人的體重有輕有重,進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輕有重,從而引出千克這一重量單位;還有的是華德勇老師在教學《因數與倍數》時以最近熱門的全面二孩話題導入,讓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進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數學中,數與數在這樣的相互依存的關系,也就是本課所要研究的因數與倍數。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趣,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方面,讓我特別欣賞的是吳凌艷老師上的《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具準備了多組線段,每小組研究一組線段,有的小組可以圍成三角形,有的小組不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讓學生在沖突中研究出兩條線段長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然后很自然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這一規律,接著動手畫圖驗證猜想,體現數學教學的嚴密性,特別值得我們去學習。

  王恒干老師執教的活動課《樹葉中的比》,王恒干老師以大方自然的教態,親切溫和的語言,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展示出其嫻熟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數學底蘊,完美地向全國數學專家及教師呈現了一節組織有效的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活動課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比較、分析,探索并發現一些常見樹葉的長與寬的比,感受剄樹葉的形狀與它的長與寬的比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據分析觀念,增強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王老師的課堂詼諧幽默,激趣,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節課堂,老師教得輕松,學得愉快。

  特級教師張齊華老師的《確定位置》一課,設計新穎,層層遞進,讓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船的方法,不斷讓孩子產生學習探究的需求,最后更是將方向與距離提升到面、線、點的高度,深化確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課站得高、挖得深、講的透、學得好,這正是特級教師的魅力。

  特級教師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一課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糾纏于乘法豎式如何計算,而是緊緊圍繞著如何處理小數點的這一重點展開教學與練習,對于課堂上學生產生的錯誤,采取兵教兵的方法,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著通過各種練習層層遞進的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將所看到的所學的用在平常每一節課上,潛心學習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讓自己的成長之路越走越寬!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

  一、先進的理念使數學課堂充滿和諧

  本次優質課競賽展現出來的民主和諧的氛圍是一大亮點。比如信豐四中的盧法明老師、于都五中的朱書華老師等,他們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已的見解,認真傾聽學學生的看法,師生互動和諧,一種平等對話的理念貫徹始終。大多數老師教態自然語調親切、循循善誘,很多老師充滿激情,課堂充滿感染力,如崇義縣章源中學的黃穎彬、贛州四中的謝訓秀老師,他們通過自然、親切語調,循循善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科學的把握與設計使數學課堂緊湊有序

  教學的創意體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把握與設計兩個方面。這次的比賽總體老師把握了這么一點,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緊密的中考聯系使數學課堂充滿實效

  參賽老師都能深刻地領會中考考試要求,緊密地聯系中考,認真鉆研,恰當選取一些歷年來的中考數學題來設置問題,在課堂教學上實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合理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使難點化解

  令人欣喜的是,本次優質課競賽中,大多數老師都能夠制作出漂亮的多媒體課件。并通過合理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來幫助學生化解難點,達到直觀理解之目的任何一節課都不能十全十美,因為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已,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加完美!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

  9月26日上午,接到學校教導處通知,前往梅山路小學觀摩學習市級數學優質課,懷著虔誠和激動的心情非常榮幸的參加了這次觀摩學習活動。

  上午一共有四位來自不同區縣的老師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各位老師的展示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教師語言富有感染力,展現學本課堂,學生探究結合教師引導打造優質課堂。教師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課的教學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課的魅力。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印象最深刻的是霍山文峰小學曹小芳老師的《去圖書館》這一課,這是四年級上冊知識,本是枯燥繁瑣的認識方位知識,她通過巧妙的設計各種游戲環節、分組活動、闖關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并掌握新授知識。曹老師的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學生既有學習的興趣,又能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一堂精彩的教學,對于教學者和觀摩者而言都是一次鍛煉,一次提高。通過今天上午的學習,看到了別人的上課風采,對此不僅僅是羨慕,還要把別人的風采結合自身轉換成自己的風采,所以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身職業技能是我的終身學習目標。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4

  一年之際在于春,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又是充滿希望的季節,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觀摩了第二學段的數學優質課大賽。這對于新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的確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我也格外的重視,每一堂課都認真聽取,并且認真做筆記。每一堂課都讓我受益匪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突出《課標》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幾乎每一堂課都打破了傳統教師“滿堂灌”的現象,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整堂課教師只是引導,讓學生自己探索其中的奧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比如丁璽老師的《分數加減法》先就是讓學生發現其中的數學信息,再提出問題,最后學生解決問題并且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個過程老師只是簡單的引導,話語不多但是學生卻能根據老師的提示深入學習,并且完全掌握知識。這不正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嗎?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書本、粉筆的束縛。多媒體的運用不僅讓教學更直觀,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其場景肯定比教師單純的描述要強很多倍。比如在《折現統計圖》教學的引入部分三位老師不約而同的展示了非典的場景,雖然各自的切入點不同但是都反饋了同一個信息: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非典,讓孩子們深切體會到了民族的強大。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三、教師素質好,駕馭課堂的能力強

  都說小學教師是“萬精油”,通過這次賽課我總算深刻的體驗到這一點。在課堂上他們一會是老師,一會又如朋友,不時的變換自己的角色,但是卻將孩子們玩轉的不亦樂乎,學習的積極性也一次次的高漲。他們不僅應變能力強,而且教師基本功也相當的深厚,普通話、三筆字全都不在話下。

  在階梯教室上課,不光環境改變了,而且有很多前來聽課的老師,學生難免緊張,老師們個個出奇招,運用不同的方法打消同學們的緊張情緒,有的聊天,有的做游戲,有的講故事讓學生們完全忘記了課堂之中。

  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本次賽課大賽中還是難免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出現了知識性的錯誤

  比如有位老師在作業中設計的判斷題,如果能夠改成xxx運用了簡便計算那么他所列舉的就正確了,但是卻由于疏忽而導致了知識性的錯誤;還比如有位教師讓同學展示的條形統計圖本來應該是涂7格半,卻涂成6格半,但是老師卻沒有發現反而認可了他的做法總之,由于疏忽出錯的地方還是存在的。

  二、時間沒有把握好

  本次賽課有9為老師但是至少有一半的老師都超時,可見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是存在問題的,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問題是多方面的。

  通過觀摩本次賽課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方向,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教學確實是一本永遠研究不透的書,以它的不變應萬變就看自己是怎么駕馭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會不斷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也能步入優勝者的行列。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5

  20xx年5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XX區小學數學優質課觀摩活動。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數學教學專業素質的機會。現在我把聽課后的心得體會向老師們作一個匯報。

  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觀摩了7位教師的課。主要采用兩人同上一節課的形式,充分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所執教的四個課題分別是《認識周長》、《萬以上數的認識》、《圓的認識》和《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為我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1、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習新知識的欲望。

  張付萍老師執教的《萬以上數的認識》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直觀實物數豆子、奧運會主場鳥巢、文字說明等有效情景,很好地為教學服務。整堂課結構嚴謹、過渡自然,尊重學生,讓學生親身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并愉快自覺地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和交流機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王濤老師執教《認識周長》,通過讓學生“剪一剪、指一摸一摸,說一說、描一描”等環節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理解周長的含義。

  索娜和顧小靜老師執教的《圓的認識》,通過讓學生剪園、折園、畫圓等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學中玩”,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活動,不但讓學生在做中、玩中愉快地學習,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促進發展。

  掌握知識是發展情感,態度與能力的基礎。索娜老師執教的《園的認識》時,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圓的有關知識。學生可以大膽地去嘗試各種方法,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從而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節課,為學生設計了豐富的學習活動,并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探索知識創設情境,為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條件,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活動中探索新知識,感受數學的作用,經歷了探討的過程。另外教師激勵性的評價也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從教學素材來說,很多內容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甚至是直接從生活中得到的,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一個學生研究的問題放到了課堂上,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討論,豐富相關的知識,非常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從教學風格上說,可以說是精彩紛呈,例如王濤老師的課講的非常的風趣,聽的學生和老師都感到非常的有趣,非常的輕松,而在輕松的同時又不得不佩服老師教學水平的精湛,教學設計的精巧。從索娜、趙媛美、由寶英老師的課中我學到了:

  1、嚴謹的數學課堂用語;

  2、靈活處理課堂教學的手段;

  3、扎實的數學教學基本功。

  作為一線的老師不僅僅要認真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還要在這個“好”字上下功夫,怎樣才能上好課,怎樣才能上出讓學生喜歡的課?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學習,要走出自我這個狹窄的區域,走到藍藍的天空下面,那么我們所看到的必然是明媚的藍天!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6

  幾天的時間匆匆而過,但名師們的課,名師們的話,課間的一舉手一投足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我從他 們的身上看出一個教師要成為名師,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講一節課或幾節課,一個教師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在教學中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首先必須博覽群書,看到的要勤記,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教學過程中做有心人,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有感想就記下來;要有超前意識,創新精神,敢想敢做,會想會做,不怕失敗。心有多高,就能飛多高。

  (一)亮點

  參加“(湖北宜昌)十省市區第六屆小學數學教學觀摩會”,讓我受益匪淺,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感受很深:

  1、教師們的教學觀念新,突出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的理念。教師們在課堂上激蕩著積極創新改革的精神。每一位教師都在試圖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勇于創新的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

  2、在教學中,教師都能較好地整合資源并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教師都能較好地理解教材的意圖,多數都能進行整合,如人教版和蘇教版兩種教材的整合,有創造性地生成教材。此外,還能聯系、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課堂的重要資源。

  3、在課堂上,教師都能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用不同的思路去探究與解決問題,優化策略。

  4、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課堂上老師們都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放在了突出的位置,這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在強化應用的過程中形成與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終身受益。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利用數學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

  (2)利用數學關系等。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數學價值。

  5、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

  課堂上老師們都能引導學生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去解決數學問題,如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等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而且還注意到多種方式的有機結合和優化組合。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其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實現以一種方式為主,多種方式為輔;或者多種方式組合(優化)的結果。

  6、學生思維活躍,表現出了良好的數學素養。

  從學生的發言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他們的數學素養。在理解“進一法”、“退一法”一課中,學生的回答:從生活角度看,為什么用進一法;從數學角度看,為什么用去尾法,體現出了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功底。甚至學生的發言比老師的講解更加重要。這有賴于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方面:善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好;二學生方面:呈現出學生的發展不錯,也進一步檢驗了教師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不足:

  1、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思考是好的,但留給學生的思考空間太少,有些問題過于簡單,有些問題過難,影響了學生的思考。有時教師把問題講得太透,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要改進教師的講授,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必要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

  2、練習的安排有如下幾個問題:

  (1)練習的層次性不明顯,大部分練習的難度相當。

  (2)練習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完成。

  (3)口頭練習多,而實際動筆的練習偏少。

  (4)一些課有執行教案的痕跡,課堂的預設與生成把握不好!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確實有好多地方需要改進,如果要想自己真正的進步,真的要多聽課多反思,抓住根本的要點,去掉無用的細枝末葉。我覺得最好多聽聽同事的常態課,每一節課你只要認真去聽,都會有收獲的。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7

  我是一個農村小學的教師,今年9月24日至27日,我有幸參加在風景如畫的遵義市行政中心舉行的貴州省第二十五屆小學數學學科優質課觀摩評比活動。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于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源于生活,體現于生活。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的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如畢節市實驗小學王剛老師講《排隊等候問題》用課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學生接水的問題,讓學生找出其中的數學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提問題并解答。這些都是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欲就強,要突破的愿望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這些正是這群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著,看得見,易于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好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在這些優質課中,體現生本教育,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畢節地區赫章縣白果鎮中心小學張瑜老師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憑借個人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及獨有的人格魅力駕馭著課堂,引導學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畫一畫、

  涂一涂、擺一擺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松地學會了知識。另外,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給了學生一種集體榮譽感。

  3、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參賽的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小游戲等活動導入新課。有的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其中兩個教師的課堂導入我認為比較好。興義市紅星路小學桂燕老師講《數字編碼》用自己的號碼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恰如其分引入用數字編碼問題。威寧縣呂文選老師講《口算乘法》時,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一個數,再用這個數×2×4÷這個數+5,老師知道你們的答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好的導課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教師評價要及時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贊揚和鼓勵不斷,如“你真細心” “你真善于觀察”“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里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于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5、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6、從本次活動中,我也看到了農村小學和城市小學硬件及軟件上的一些差距,感到了自身知識的更新不足,特別是多媒體教學。

  總之在這次優質課觀摩活動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學習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觀摩課已經結束,可是重慶市郭麗老師的那幾句話:蹲下來,把握教學的啟點;慢下來,關注學習的過程;靜下來,聆聽花開的聲音!以及那首教師版的《心太軟》時常提醒著我,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沒長大的孩子。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8

  20XX年9月18日,我有幸參加由教研室主辦的“綜合與實踐課型觀摩課活動”。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楊守敬小學蘇芙蓉老師的《搭配的學問》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蘇芙蓉老師的《搭配的學問》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搭配衣服”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搭配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蘇老師利用菜的搭配活動,引導學生去找搭配的方法與規律,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蘇老師在《搭配的學問》一課,學習衣服搭配的問題時,她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讓學生說,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搭配、組合等等,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夠感知物體的體積。

  2、重視游戲活動。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蘇老師的《搭配的學問》一課中,就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搭配衣服等活動,讓學生從游戲中去體驗,去感受規律,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后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9

  我有幸參加《全國蘇教版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雖然南京氣溫驟降,陰雨連綿,但糟糕的天氣絲毫沒仃遮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熱鬧氣氛。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3天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全國的1 5位選手的課堂評比課和6位特級教師的展示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名師教態自然,語言簡潔、精煉,課堂中,他們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激發興趣,不吝嗇表揚,每一個表揚評價都恰到好處.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師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特色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顧夢亞老師在教學《認識千克》時通過簡單活動(愛的抱抱)導入新課,不僅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在不知不覺中讓生感受到人的體重有輕有重,進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輕有重,從而引出千克這一重量單位;還有的是華德勇老師在教學《因數與倍數》時以最近熱門的全面二孩話題導入,讓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進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數學中,數與數在這樣的相互依存的關系,也就是本課所要研究的因數與倍數。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趣,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方面,讓我特別欣賞的是吳凌艷老師上的《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具準備了多組線段,每小組研究一組線段,有的小組可以圍成三角形,有的小組不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讓學生在沖突中研究出兩條線段長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然后很自然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這一規律,接著動手畫圖驗證猜想,體現數學教學的嚴密性,特 別值得我們去學習。

  王恒干老師執教的活動課《樹葉中的比》,王恒干老師以大方自然的教態,親切溫和的語言,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展示出其嫻熟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數學底蘊,完美地向全國數學專家及教師呈現了一節組織有效的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活動課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比較、分析,探索并發現一些常見樹葉的長與寬的比,感受剄樹葉的形狀與它的長與寬的比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據分析觀念,增強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王老師的課堂詼諧幽默,激趣,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節課堂,老師教得輕松,學得愉快。

  特級教師張齊華老師的《確定位置》一課,設計新穎,層層遞進,讓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船的方法,不斷讓孩子產生學習探究的需求,最后更是將方向與距離提升到面、線、點的高度,深化確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課站得高、挖得深、講的透、學得好,這正是特級教師的魅力。

  特級教師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一課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糾纏于乘法豎式如何計算,而是緊緊圍繞著如何處理小數點的這一重點展開教學與練習,對于課堂上學生產生的錯誤,采取兵教兵的方法,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著通過各種練習層層遞進的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將所看到的所學的用在平常每一節課上,潛心學習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讓自己的成長之路越走越寬!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0

  20xx年10月13日,我有幸在女子大學參加了全國小學數學學科優質課評比觀摩活動。置身于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

  1、小學數學源于生活,體現于生活。

  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如潘小明講《放蘋果》時,開始讓學生驗證“一年中總有一個月至少有兩個人過生日”這句話的真假,讓在座學生說出自己的生日月份,然后根據這些信息觀察解答。像他這樣找一些與學生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欲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正是這些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著,看得見,易于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好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地引導學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謝兆水老師講《圓的認識》時,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一個一個上來,按“每一位學生的距離都得與中心體育委員的距離相等”的要求站在講臺上,讓學生親身體會圓的形成,在畫一畫、比一比等數學活動中感知圓特點。這種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松地學會了知識。再如,戴蓉老師講《方陣問題》時,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究出解決方陣問題的方法,教師只需加以適當引導,恰如其分地將課堂還給了學生。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要及時到位。

  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贊揚和鼓勵不斷,如“把你的方法寫在黑板上多光榮啊”“你真聰明”“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里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于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總之在這次優質課評比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索,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1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因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創設富有興趣的故事情景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會促使學生帶著問題、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軸對稱”時,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提出幾何引言中的問題:“要在河邊修建水泵站,分別向張村、李莊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學們對這一早已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思考,互相商討并嘗試解決。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將這一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順利地引入了新課。通過這樣引入,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又如,在初三講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師可這樣問:“你能夠用一桿直尺,不爬樹并能測出樹的高嗎?不過河測河寬嗎?只要我們認真學好相似三角形這一章,就能輕而易舉地做到。”這樣,容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改變以例題、講解、示范為主的教學方式,以開放、寬容的態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導學生投入到充滿著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例如《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過程中,以學生思維發展為主線展開教學,教學效果良好。 教者教學時,讓學生用紙條代替木條進行探究,很快發現14cm的木條太長,6cm的木條太短,9cm的木條可以與木條a和b釘成三角形木框。通過探究,感知木條c要有一個范圍,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通過教學時的觀察,學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1.有一部分學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和10-3<x。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列出這樣的不等式的同學,自然是直接運用了數量關系"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這些同學受到復習內容的影響較大。

  2.列出不等式x<10+3和x>10-3的同學思維要多一步,根據不等式的對稱性由不等式10+3>x和10-3<x轉化而來。或是把"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轉化為"三角形的一邊應小于另外兩邊之和,且大于另外兩邊之差。"更簡單一些說,三角形的第三邊不能太長,最長也要小于已知兩邊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于已知兩邊之差。這些同學思維較靈活。

  3.有一部分同學列出了x+3>10,10+3>x,x+10>3中的兩個或三個。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他們列不等式的依據是"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如果給與指導,他們就會加以篩選,只列出前兩個。根據經驗,在三條線段中只要看較短的兩條線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長邊,就可以判斷這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們是10-3<x,3-10<x,x-10<3,10-x<3,x-3<10,3-x<10。學生很少有這樣做的,如何篩選也比較困難。 可以看出,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其解題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對學生各種解法,老師讓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充分暴露思維過程,然后全班討論,對各種解法及思維過程給與評價。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強化教學效率。

  練習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而且對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提高起著重要作用。鞏固練習要遵循以下幾點:(1)練習要有目的性,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2)練習要及時,使學生對當堂所獲得信息反復循環,實現記憶層次的轉化(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3)練習要有層次性。它有兩個含義:一是教師要根據教材本身的邏輯性,以及學生的認知的有序性選擇練習題,做到由易到難、以簡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優秀生“吃得飽”

  (4)練習要多樣化,為鞏固概念,選編基礎變式題;為糾正差錯與判斷、選擇題;為拓寬思路,選擇多變、多題型等等。同時,練習時教師要在練中有反饋,教師要根據當堂練習的反饋及時給與激勵性的評價,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予以糾正。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恒不變的追求。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2

  10月21-23日我非常有幸參加了玉溪市教育局、易門縣教科所牽頭主辦,由龍泉小學承辦的“2014年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競賽活動”。

  在這短短的一天半時間里,我觀摩了來自八縣一區的小學數學教師的課,此次聽課收獲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也讓我感受到了參賽選手們背后強大的教研團隊,更讓我從中感覺到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缺點與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們學習,努力上好每一節課。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輕松的課前交流,讓孩子們更容易進入狀態

  這10位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自己的課前交流,有的介紹自己家鄉的人文特色,有的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猜謎、唱歌、舞蹈來緩解學生課前的緊張氣氛,有的以笑話的形式、自我介紹的形式,02號老師用他風趣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幫三年級的孩子們克服了緊張的心理,從而使整節課師生互動默契。06老師用不同的掌聲既緩解了氣氛,也為下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他們都給學生營造了輕松地學習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巧妙的情境創設,讓孩子們學習興趣更濃厚

  在這10節課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引導孩子揭示新知識,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三、積極的師生互動,讓課堂氛圍更融洽

  教師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看到每個老師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語言、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著。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四、及時精當的課堂評價,讓孩子們學習更踴躍

  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鼓勵和贊揚不斷,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謝謝你給課堂帶來了不同的聲音”, “同意的同學把你們的掌聲送給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里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于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五、精良的多媒體課件,讓教學更引人入勝

  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的目的一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為了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制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無論從課題材料的搜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

  一天半的學習,共聽了10節課,細細地品味下來,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對每一節課作了周密而細致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鑒。我將努力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路漫漫長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3

  12月14~1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海口海職院舉辦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三天時間里,我一共現場觀摩了五節數學優質課,五位名師的精彩課堂,令我們耳目一新。他們每一位老師所執教的課堪稱優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都很新穎、恰當、合理、平實,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和老師優美幽默的語言,更是給課堂增添了活力,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老師的不斷引導和激勵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培養了各種能力,從而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并且每位老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同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體會。

  一、重視課前師生互動交流

  注意課前與學生的溝通,采取玩游戲、聊天等各種形式的師生互動。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減輕課堂學習的枯燥感。從中我發現,有效的課前熱身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必備條件。

  二、合理地創造性使用與處理教材

  劉德武老師的講座《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我們深深認識到:要想創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要以課標為依據,以新教材的內容為憑借,選擇適應學生發展需求的內容。我們要力求做到要精讀課標、深鉆教材、細研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材內容和要求,適當擴充和刪減教學內容,嘗試多種構思。教師要成為教材的積極促進者、發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發展教材,讓教材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當然,準確理解教材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礎。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憑借。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以準確理解教材為基礎。

  三、想清楚我們課堂教學究竟應該講些什么

  教師在課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這樣說“愚蠢的教師是教給真理,聰明的教師是教學生發現真理”。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具體課堂教學操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師話語霸權”的慣性,敢于并善于把課堂、班級“還給”學生。教師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三不講是: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在教學中,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落實精講多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練習反饋和強化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聽了劉松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及專題報告后,體會到我們在教學中往往認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在分配時因數只和前一項相乘,而忘記和第二項相乘,但是通過知識前測,發現學生的易錯易混點還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類錯誤,如果教學中只是注重抓第一個易錯點時,學生掌握的情況就會不理想。劉松老師在教學時,首先是通過舉例說學習委員小陳是我的朋友,班長小鄭是我的朋友,讓學生合成一句話,(小陳和小鄭都是我的朋友)再把這一句話分開成兩句話來說,從而引出要學的內容,接下來,劉老師用他搞怪的方言、獨特的跺腳記憶讓孩子們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讀算式的順序。來引導學生分別發現3×(5+1)=3 ×5+3×1然后通過模仿創造、自我檢驗;意義建模、內在提升;體驗無窮、揭示規律;重點剖析、深刻理解,分別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和易錯、易混點,學生掌握的情況很好。

  錢守旺教師的講座“我的二十個課堂教學主張”也有許多觀點值得回味。如:教學口號“敢想、敢說、敢問、敢辯、敢錯”他認為孩子不犯錯誤長不大,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人人都會出錯,出錯并不可怕。只給學生講明白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會引導學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師。

  通過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獲很多。雖然各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這次課堂觀摩活動,讓我再次開闊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思考的問題: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讓我們的教學回歸本真?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所要考慮的。希望今后還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名師零距離接觸。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4

  5月22日---23日,我有幸在婺源參加了教育新視野第一屆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活動,在這2天的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華應龍老師、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余穎、江蘇的周衛東老師、江西南昌的葉青老師、江西省萬年縣第三中學李國瑛老師等6位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并聽了周衛東教授,華應龍教授、專家報告,及有教研員的精彩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么,你了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游戲公平》利用學生喜歡的操作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著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系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從外省老師的講課中體會較深。

  華應龍教授、周衛東教授、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師者若水和基于兒童立場的數學教學,可謂高屋建瓴,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專家的精彩報告,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5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慶市石化三小舉行了為期三天的全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究活動。來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參賽選手上了觀摩課。這些參賽選手都是來自全省各地的教學精英,有著扎實的基本功, 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手段。在這次活動中,受益匪淺,老師的課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在教材處理上亦是驚奇不斷。從中讓我體會到:一節課的成敗與否,不在于畫面有多么的花哨,講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動有多么的熱鬧,設計有多么的豐富……關鍵在于只要學生掌握了知識,該發展的能力發展了,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讓學生的求知欲望不斷增強,就是一節好課。

  總體印象:

  1、參賽教師穿著得體,落落大方,舉手投足間透出精干、干練。

  2、參賽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參賽教師都使用視頻展示臺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參賽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游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參賽教師在教學中都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參賽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通過讓學生擺、折、畫,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7、參賽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豐富、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

  8、參賽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的一種方式。

  細節印象:

  一、對當地學生的印象

  本次觀摩,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上課的學生,他們非常優秀:能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能提出老師想要的一切問題,能碰撞出老師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師達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還非常的有禮貌、守紀律。記得那些學生走上舞臺時安靜、有秩序,生怕影響了別人似的。下課時是那樣有秩序地向老師告別,還要整齊地轉過來向聽課的老師敬禮,問聲“老師,您辛苦了!”“老師,再見!”再有秩序地離開會場!學生課堂上活躍的思維更是讓我們驚嘆。如第一個給我們做課的劉志強老師在《旅游中的數學》這節課始,劉老師提到自己承諾了要在“五一”期間帶領原班學生到黃山去旅游,現要請大家幫幫忙,談一談旅游前要做哪些準備,旅游過程中要解決哪些問題時,結果學生回答出了劉老師預設的各種不同的問題,諸如租車,用餐,門票,時間,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師教學《包裝的學問》一課進行到探究將四個長、寬、高分別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葉盒進行包裝,怎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的原因時,有一個學生不是去計算,而是想象和比較,他走上展臺,很從容地將一個盒子的大面與兩個中面的大小進行直觀比較,讓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將兩個中面重疊起來最節省包裝紙。吳曉秋老師在教學《平均數》一課進行到鞏固練習時,出了一道題,“小熊冷飲店又該進冰糕了,小熊翻開了商店各月前三周賣出的冰糕情況統計圖,發現第前三周依次為8箱、7箱、9箱,問本周該進多少箱呢?”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數“8箱”、最多的箱數“9箱”、“比賣出最多的周還要多一些的箱數,防止還會更多”。這些學生太有才了!

  學生有這樣活躍的思維,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想他們的任課老師平時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艱辛。

  二、感受大師的風采。

  1、感受他們的“數學專業素養”。

  趙勁松老師執教三年級的《平移和旋轉》,由于這兩個概念教材沒有下定義,也沒有用語言描述,只要求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對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轉時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動作表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方式:第一層次是模仿,觀察動畫中的物體運動情況,并用動作表演出來,在分類的基礎上,揭示兩種運動形式及課題;第二個層次是用全體學生在課堂上的運動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運動形式(向左平移兩步、向右平移兩步、原地旋轉兩圈)感受兩種運動的不同感覺,同時暗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第三個層次是再現,根據靜止的畫面,想像它的運動方式,并用手勢將其表示出來。三次動作表演,既滿足了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同時在舉手投足之間加深了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可謂“一切盡在不言中”!為接下來深入研究圖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準備,接下的一個環節則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兩個要素——方向和距離,趙老師設計了一個遮眼活動,讓一個學生到電腦前遮住眼睛只看鍵盤上的方向鍵,聽下面學生的指令操作,讓全體學生用方向語言提示,眼睛看距離,大腦思考平移的兩個要素,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這樣的課怎會不精彩呢?如果說讓學生說出平移情況是一種考驗,那么再接下來的動手畫則更具有挑戰性。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趙老師設計了“嘗試——演示——判斷——比較——再畫”五次活動,在嘗試中充分暴露學生思維的“結”再通過判斷和展示打開這個“結”,接著在比較中優化方法,最后通過再畫,使學生初步掌握畫平移圖形的方法,而兩次畫圖所組成的小帆船,既體現了數學的美,又蘊含著教師美好的祝福,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們的“激情”。

  在本次活動中,丁雪潔老師應是最有激情的老師。她教學的是《體積與容積》,是本次研討活動的最后一節課,從一開始的課前談話起,就很明顯的看出這個班的學生情緒低落,丁老師以飽滿的激情貫穿課堂始終,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種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始終在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

  3、他們都是“有心”的老師。

  吳曉秋老師是這次做課老師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師,課前交流時,她能記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師就向老師問好”的學生的名字;“比猴還要聰明的同學”的模樣,并叫出她的名字……這位老師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個有一定特征的學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這是我學不到的本領。

  4、他們都是“勇于創新”的教師。

  我們通常在說誰大誰小的時候,一定用到誰比較大誰比較小的完整名詞,可是程媛媛老師在教學《包裝的學問》一課的伊始,她引導學生給一個長方體的三個面取名字,分別叫做“大面”、“中面”、“小面”,這樣取名為后面說明哪兩個面重疊起來能節省包裝紙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不僅形象易記,更順口。

  三、談談這次活動對我的啟發,與各位交流。

  1、不“板著面孔”上課。

  在一群各行各業都有的人群中,我們能很快地看出誰是教師,因為大多數教師的臉上都寫著:“單純、苦大仇深”這幾個字。我們學校女教師比較多,大家自己比較一下,語數教師同其他學科老師的區別,語數教師明顯更具備滄桑感。這一方面跟勞動量大小和壓力有關,我想同心態及教學觀念也有很大的關系。我們要做到“爭效率、少慪氣”,在課堂上努力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爭取讓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認真聽課;不要因為個別學生的表現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情緒,因為我們的情緒是直接決定學生的上課情緒,教師情緒好、心情好,學生也會受到感染,上一節好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因為有了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反之,教師心情不好、發脾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課堂效率自然低下。課標上說:人人學所需的數學,也就是說數學并不是人人都能學好的,有些學生學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們不要同這樣的學生較勁,你再怎么逼他也沒用,大不了從60分逼到70分,沒任何意義。

  2、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

  淮北市實驗小學丁雪潔老師的《體積與容積》,“駱駝與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馬鞍山師范附小雷雁老師《對策問題》,“5、7、9和6、8、10兩組撲克牌比大小”,P19。

  3、學習內容生活化。

  這點是老生常談,我的感觸是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 比如黃山市黃山區甘棠小學方敏老師的《平均數》的新課素材就是本班學生體育課上的跳繩比賽,圍繞“如何比較兩組同學跳繩水平”進行教學。

  4、提問技巧。方敏老師的《平均數》,師:如何比較哪組同學的跳繩水平高?學生計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師問跳得最多的那個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還有的3下呢?通過學生的思考滲透“移多補少”的思想,輕松掌握“平均數”真實含義。另一位老師也上了這一課,我感覺到他的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但沒有真正理解它的含義。

  5、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六安市裕安區徐集鎮中心學校許海峰老師的《認識分數》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中認識分數,體驗到分數的產生及意義。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還播放音樂。

  (2)重視游戲活動。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事例,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6

  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參加了安徽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會議由名師授課和專家點評、講座組成。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為,教小學數學是很簡單很輕松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為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后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銳老師執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游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么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為本。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為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習基礎知識的小學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作為一名新教師,總認為因為知識“過于”簡單,所以認為這對于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復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為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并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臺上的第一節課“秒的認識為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系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系。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為我今后奮斗的目標。

  殷旭升

  《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實踐活動課,教材以配菜為素材,提供了3天菜譜供學生進行一葷一素的配菜活動,作為主例題,而將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褲子及一件裙子)作為鞏固練習,試圖讓學生體會搭配中的規律,學會有序思考,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兩位老師根據本地學生的生活經驗,“反客為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為主例題進行教學,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回顧兩位老師的課堂,都以探索學習活動做保障,憑借有效學習支持學生的學習,有探索和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真實和扎實。下面具體回放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再次品味兩們老師的良苦用心。

  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兩位老師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寓數學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用現實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學生的記憶,以學生最常接觸的搭配衣服為情境,營造氛圍,用“猜一猜”活動,將現實和課堂、生活與數學有機聯系起來。

  “猜一猜”:此環節兩位老師都通過簡單的情境將學生帶到本課的主例題,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褲子有一件裙子,上裝下裝各選一件,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能夠進行猜測和判斷,但此時更多學生的搭配是零散的、無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由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擺一擺”這一環節,教者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律并提升歸納了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

  “擺一擺”:之前的猜測和想象,需要具體的操作活動來佐證和擴充。兩位老師在課前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以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全體學生進行動手搭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后兩位老師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課堂的魅力。其中一老師在學生操作完成后,請三個典型的學生上臺演示,一個是以上衣為主線,一個是以下裝為主線,另一個而出現了遺漏,通過學生的反饋和總結,得出不遺漏、不重復必須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搭配,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而另一老師在學生上臺搭配后,在反饋時直接拿掉一件上衣(以上衣為主線)或一件下裝(以下裝為主線)恰到好處地利用了教學資源,生動、鮮明、直觀地體現了按一定規律進行搭配的重要性。此環節兩位老師以不同的作課方式達到了相同的教學目標,起到了異曲同工之效。 許小美

  最近我又在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頻,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欲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在參加了多次關于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后,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悶了,教室布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著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后,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容不得半點猶豫,帶著“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著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云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把課改想得過于神秘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并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契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松,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課上,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對我說:“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某某一起做作業。”原先也有很多同學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著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于是便微笑著點了點頭說:“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后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說都愿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個“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怯怯地問我“老師為什么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啟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悅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說:“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再上課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后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真不錯,繼續努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愿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并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回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7

  或許,在許多外行人的眼中,幼兒園只是一個小兒科,每天有的也只是那些瑣瑣碎碎的事情,嘰嘰喳喳的聲音。而東門幼兒園的老師正是在這片小小的田地中開拓出了屬于自己的百花園,成為了幼教園中的一群優秀的育苗者。

  第一次到東門幼兒園觀摩活動,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便是老師和孩子們那燦爛的笑容以及他們間的平衡發展、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感說感講的行為表現。我想這肯定離不開老師點點滴滴的培養,更離不開他們對孩子的解讀和分析,可見二期課改的理念早已在這里深根開花。為此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作為示范幼兒園的一名骨干教師我一定要趕上他們,甚至比他們先行一步。而今新年的鍾聲又將敲響,在不知不決中提醒我學習已又半年了,回顧這半年的學習生活感觸頗深,受益匪淺,現作如下小結:

  一、理論先行,觀念更新

  其實剛進園時,每個班的孩子都一樣,形形色色的孩子都有。那他們成功的秘密的是什么呢?我想得歸功于解讀孩,分析孩子,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這把金鑰匙。

  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和水平。因此,在活動中,我都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切忌一刀切,一律化。要充分認識幼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培養,要揚其長而補其短。重視因材施教,也是現代幼兒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規程》明確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由此,我深刻領會了“因材施教”的觀念和豐富的內涵,把握住“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實施原則。做到看重的是每位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努力和進步狀況,而不是某種理想化的統一標準。

  二、勤于探索,勇于實踐

  首先,注重觀察。觀察是了解幼兒個體差異的重要途徑。是直接獲得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所必需的。黃利琴老師正是有了平時的觀察和記錄,有了對孩子的細致把握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可見觀察對一名教師的重要性。為此我注重了對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觀察、評估。觀察是一門專門的技術,因此,教師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善于捕捉一瞬即逝的現象和變化過程。觀察的方法也很有講究。試想,如果你高高在上地看,看到的孩子會感覺很矮,也只看到了局部,而換種方式,以平等地眼光去看,都會看的真實全面。我總是加入他們的游戲,生活,參于他們的活動。這樣觀察更真實,更能消除各種人為的誤差,并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綜合、記錄。

  第二,目標設定,在充分了解掌握班級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保教目標和計劃,對培養目標、教育要求進行分層,靈活設計教育活動方案,并根據幼兒自發生成的主題及時調整目標。最后,因人施教。每天我都會利用一段時間在教室里和孩子們玩作一團,這時,孩子們會萬分高興,把我當作是他們的一分子。我園的老師都說:黃老師帶出來的孩子和她一樣,活潑、好動、有點夸張。我想,正是我的親近,使孩子們感覺到了友好、平等、相互尊重和學習的良好氛圍,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幼兒園中并不是每時每刻充滿歡聲笑語的,特殊的孩子班班都有。如我班有個叫“蘇寅”的孩子,一開始,自私、霸道、任性,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玩,但我覺得我不僅僅只看到她的短處,更應看到他的長處,并讓長處完善短處。如他的口語表達能力不錯,我就讓他經常給小朋友講故事,讓小朋友通過故事慢慢地接納她,也逐步逐步的減掉他原有的毛病,而我在評價他時,則降低了標準,讓孩子覺得自己成功了,增加了信心。這關鍵就在于老師不能用統一的要求、統一的目光看待所有幼兒,而應注重孩子在原由基礎上的點滴進步,并在一日活動中注重分層指導,為他們尋找最近發展區。

  三、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支持幼兒的自發生成

  1、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

  以前,我總認為生成活動太難把握了,簡直有種高不可攀的感覺,因此就只能盡量避免涉及這塊生地。而現在在研讀新課程理念,嘗試新課程的過程中,讓我深切地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它無時不有,無所不在。這是因為,我開始深入地去研讀每一個孩子,關注孩子們發展的每一個尋常時刻,分析他們這些行為產生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誘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兒個性的發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動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2、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

  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與教師的預設活動是不可分割的,兩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滲透的。幼兒生成的主題經過教師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師預設的活動形式進行展開,而在教師精心預設的活動中,幼兒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又會時時拓展生成出屬于他們的新的主題。

  因此可以說教師預設與幼兒的生成活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遞進,周而復始的。而我們老師的作用則更多地是聆聽、篩選、建構、支持和拓展。

  記得有位特級教師說過:“做的是你應該做的,得到的卻是你意想不到的。”是啊,在幼教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人何其多,不必爭求什么,平凡的崗位也有不平凡的事。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8

  上星期五早上發現順順有點低燒,并且咳嗽了幾聲,于是沒有去幼兒園,在家休息了,星期二是幼兒園的觀摩課,請家長來觀摩小朋友的`幼兒園活動。順順雖然沒有完全痊愈,但是我覺得觀摩課是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情況的好機會,還是早上帶順順去幼兒園參加了。

  教室里布置了娃娃家、公共汽車、醫院、銀行、超市、糖果屋,給小朋友們進行職業體驗。不過由于我們來得很晚,沒有時間體驗很多。順順來到教室,首先把自己的照片插到公共汽車上,然后當司機開車子。一會,我提示順順可以去做醫生給娃娃看玻順順來到醫院,因為里面已經有三個孩子,比較擁擠,順順又去娃娃家玩了一會。

  戴老師要求小朋友們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們圍坐成一圈,戴老師提問題,小朋友們,你們都做了什么啊?孩子們舉手回答,一個女孩子回答得很好,做了醫生,給娃娃看玻給開藥等等。兩三個小朋友答好后,開始戶外活動階段。

  首先是女孩子騎羊角球,運送小玩具,男孩子踢足球射門,玩了一陣后,男孩女孩交換玩具。然后是做操,小朋友們手拉手圍成一圈,配合音樂做操。

  這個過程中,順順還是比較愿意參與,喜歡各種活動。在唱歌做操的過程中,還和旁邊的小朋友通過眼神和表情互動。但是我發現,順順的確有王老師跟我講過的問題,就是干事情慢吞吞。老師讓小朋友們圍成一圈做好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很快地坐下來,順順卻慢吞吞地,還東看看西看看,在一個位子上沾了一下又起立,小朋友們都差不多坐好了,她才算找到個空位子坐下。出去戶外活動的時候也是這樣,不知她是有意還是無意,排隊排在比較靠后,走出去后,小女孩們玩羊角球,等我出去看的時候,發現小朋友們都在玩球了,她還站在那里,剩下的兩個球她嫌太小,可是別的球已經被小朋友拿光了。實在沒辦法,小球就小球了,按照游戲規則,要騎著球運送小布偶到另一邊的大箱子里,箱子里的布偶有各種動物,順順在這邊又開始挑挑撿撿了,在我的督促下運送了一個過去,回來又開始挑,還主動為別的小朋友挑布偶,可是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哎,這孩子這性子也不知道是隨誰啊?

  其實也不能求全責備,全面地來說,順順還是有很多很好的品質的。比如說她做事很穩,一次在游樂場玩滾小球的游戲,小球是橢圓型的,必須要豎著滾,才能撞到洞洞里獲得積分,我告訴順順玩法后,我嘗試地玩了兩個球,都失敗了,因為我性子太急了,心一急手就不穩。而順順慢條斯里地,穩穩當當地,居然個個都撞到洞里,最后還獲得了個小獎品。我不得不嘆我這當媽的還不如三歲半的女兒。

  還有一次是單位發票子組織小朋友去看皮影戲《火焰山》,小朋友們都獲得優待,坐在最前排,看戲的時候,多數孩子都在左顧右盼,前跑后跑的,而順順卻很坐得住,乖乖地坐在那里前面看戲。不過我相信她一定是看不大懂,因為我從來沒有給她講過西游記的故事,我還是自己坐不住,主動跑過去陪著她給她講劇情。

  十全十美的孩子沒有,可能有些時候是優點,在有些時候,就成為缺點。如何引導孩子,需要很高的智慧,如果僅僅為了孩子能暫時地獲得競爭優勢,而指導她一意爭先的話,可能會抹殺孩子本來很好的性格,也不利于培養她好的性情。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9

  《我發現的變化》本是一節科學活動,教師用語言引領科學知識豐富兒童的經驗。在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始終互相啟發、互為依托。教師始終扮演著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教師隱性或顯性的推動下向前發展。

  《誰躲起來了》給幼兒充分感受的機會再引導幼兒去創造,整個活動都體現幼兒欣賞為主,教師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只有讓幼兒置于濃濃的富有情感的情節中,才能使幼兒自始至終地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在活動的巡回指導環節,教師以豐富而有目的的情境性語言引導幼兒不拘泥模仿別人,而愿意嘗試自己較熟悉的動物朋友來個性化地創造表現。

  《聲音變變變》教師準備了不同的聲音片斷,這些不同的人,在不同情緒下的聲音片斷蘊含著不同的聲音特點,比如高興的情緒下,聲音是甜甜的,好聽的等等。幼兒通過傾聽和感知,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這不僅為幼兒準確地變聲打下了基礎,而且也激發了幼兒自主地去講述、模仿不同情緒下的不同聲音。

  《避開貓的方法》活動運用繪本貫穿始終,將一節數學活動引領的有聲有色,通過利用書中圖表這一主題來加強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四節教學活動讓我充分感受到教育活動依先有內容再有目標,內容是師幼互動的核心元素,教學不只是為了教而教,不是單純的讓孩子學知識。教師在活動中的作用在于發現幼兒的已有經驗,基于兒童的特點之外給幼兒一個思考、反思、調整的時間。美術教學活動一定要有充分的欣賞,繪畫作品不能單純的點評像不像,而是幼兒能否展現物體本有的.特點。

  專家對活動區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講座讓我深切的了解活動區其實是一種開放性、低結構性的活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能力為導向,自主行動,擺弄與操作,探索與發現,交流與分享等追求過程的活動。活動區的材料可以用幼兒作品取代教師的制作,把活動區完全還給孩子。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0

  此次觀摩的課程內容是科學領域和音樂領域教學活動,而在六大領域中我認為科學領域是最難組織和施教的,特別是公開示范課,在選材和施教中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太多,施教中的語言組織不當可能導致孩子們的口無遮攔泛泛而談,對教師的教態、語速、語感、情緒要求特別高,對孩子的掌控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本次活動中,我們真的是大開眼界,讓我見識了兩位老師的業務能力、組織教學能力、駕馭課堂能力,更多的是看到了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新的理念,包括他們的。選材,教法及最后的評價都值得我們學習:

  一、互動

  感受最深的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活動過程中教師更注重的是生生之間的互動,把互動的空間留給孩子,因為孩子們之間的經驗分享與交流,更能為幼兒所接受。而教師在互動過程中貫穿于幼兒情感、認知以及興趣能力的培養。

  二、自由探索

  教師能夠深入挖掘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變被動為主動,深入活動其中。真正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王梅老師的科學活動《空氣阻力》中,教師放的很開,整個活動就是以孩子自己提問題、孩子自己想辦法尋找答案的形式貫穿于其中,從導入活動的了解職業介紹所的意思到故事教學中的由淺入深的提問,再到最后的自己嘗試做職業介紹所所長。教師都是讓孩子自由的想象,自由的探索,而在此過程中,幼兒體驗到的樂趣和獲得的感受都是教師的教所不能替代的。

  三、精彩的鼓勵語

  教師在鼓勵孩子時,能夠及時肯定,不用泛泛的鼓勵語,教師要能夠運用準確地語言把孩子的回答鼓勵在點上,盡量不重復孩子的回答。從孩子的回答中找到亮點,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在音樂活動《兩只小鴨》中,臧老師的鼓勵語就運用的.非常到位,既鼓勵了孩子,又起了小結的作用。

  四、情感的發展

  注重幼兒情感的發展,在小班音樂活動《兩只小鴨》中,整個活動都是以兩只小鴨為主線,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情感的教育滲透于整節活動,看似平淡的活動卻蘊含著很深的寓意。

  五、教師的教態

  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不做作,發自內心地情感流露給人親切感,很容易拉進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1

  11月18日,在園長的帶領下,我有幸參觀了市鳳鳴示范園。我們一踏入幼兒園,就會感受到一股濃厚的兒童化氣息,和一支充滿愛心、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通過觀察、交流,都能感受到他們團結、進取、敬業、樂業的精神。園長的熱情接待、老師無私的經驗介紹,讓我們感受到家一般的溫馨。

  在活動中,我們主要通過看、問、聽等形式去參觀學習。通過此次學習,我感覺受益匪淺。通過看,我們了解了幼兒園的特色,如:各班環境創設豐富多彩:老師們充分利用了空間,教學樓內的走廊和各班級的環境創設真是各有千秋,他們的墻壁上全部裝上了用木板制作的圍墻,這樣便于粘貼孩子的作品,也便于更換,老師布置的作品幾乎沒有,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全是孩子的作品,真正讓孩子成為了環境的主人。各個活動室所有的擺設都是那么適合孩子,從各個角度考慮,為孩子設置的環境非常全面,有鍛煉孩子自理能力的值日生,有培養孩子愛心的動、植物角,植物角特別豐富,有各種花卉、孩子種植的農作物和大蒜等,孩子每天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然后把觀察結果記錄到本子上。通過讓幼兒種植、觀察、管理等培養了幼兒積極學習的態度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通過問,我們了解了好多教玩具的制作方法和玩法,如: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縫制的特色玩具:沙包、魚類、水果等,如果不問,我們還不知道這些玩具的玩法,原來他們都是用扣子連接起來的,如:沙包可以一個一個的玩,還可以把幾個沙包用扣子連接在一起,做成毛毛蟲、長龍等玩具,魚類身上的魚鱗可以用扣子扣到魚身上,一塊塊蘋果用扣子組成一個完整的蘋果。這些一物多玩的玩具適合小班的孩子,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又豐富了想象力。再如:老師們制作的多功能棋盤,即在硬紙板上畫上線,中班可寫上從1——10的數字,大班可延伸到從1——20的數字,孩子通過下棋,不僅開發了智力,還使孩子的手腦并用能力得到提高。通過以上游戲促進了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使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通過聽,讓我了解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內容、形式及開展的方法。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和孩子們那燦爛的笑容以及他們間的平衡發展、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感說感講的行為表現。我想這肯定離不開老師點點滴滴的培養,更離不開他們對孩子的解讀和分析。為此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一定要趕上他們,甚至比他們先行一步。

  總之,通過這次參觀學習,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學習別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懂、不會的地方虛心向別人請教,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活動環境!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2

  為了更好的規范幼兒辦學行為、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講課水平,3月27日我學區在新天中心幼兒園舉行了為期一天的幼兒園教學觀摩研討會。上級領導特別重視這次培訓學習,特地安排了赴青海培訓教師進行了授課及點評交流活動,在這次學習交流活動使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在這一天的聽課學習中的感想和收獲。

  一、親切的教學風格

  四位授課教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教師們都深知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兒童,能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即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并且四位教師們在授課的過程中都能盡可能的鼓勵孩子和肯定孩子的活動,將游戲貫穿于整個教學當中,我想這是我在聽過過程中受益最深的,也是在今后的教學當中必須要做到的。

  二、平等互動的教學手段

  在講課的老師中,他們在與孩子的互動中,都本著跟孩子的互動平等,與孩子一起參與游戲,讓幼兒與老師一起互動,特別是馬老師的音樂律動,活動中老師的語言松弛、幽默、自然,肢體語言豐富,老師專業的功底扎實,各種動作技能介紹的非常細致、深刻,對工作技能理解特別專業。

  三、教具的簡潔、運用

  在聽課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兒的老師基本功都很扎實,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教師完全是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了解幼兒的起點,直面幼兒的教學現實。以前上課的時候一般都喜歡準備比較花俏的東西,以此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相信很多老師們也都走入過這個誤區。但是看到邵老師的大班科學《有趣的滾動》這節課的時候我感覺眼前一亮,老師的教具皆來源于生活,有泡面桶、易拉罐、皮球等。這節課的老師從頭到尾都在和孩子們游戲。對幼兒實行生活化的教學,即完成了教學目標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又讓孩子體會到了快樂學習的樂趣。

  四、時間空間充分運用

  在這次聽課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孩子們擁有的自由,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能暢所欲言,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大班的繪本閱讀《獾的美餐》這節課上,賀老師先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然后出示了課件邊講故事邊讓幼兒觀察圖畫,并且鼓勵孩子又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和抑揚頓挫的情感抒發以及精致、優美、有趣的圖畫激起孩子的興趣。

  這次聽課學習活動雖然是短暫的,我卻收獲不少,我將積累這次學習活動的經驗,將它們應用于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去,與更多的教師們交流心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我相信只要在路上,定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3

  11月15日在市幼兒園聽了青年教師觀摩課,又聽了其他老師的評課及議課,自己感觸頗多,收獲較大,從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在學習中總共聽了三節課,第一節是中班的科學活動、計算課《復習5以內的數》,教師通過設置活動情境,使幼兒在不同環節中復習鞏固以內的數。

  第二節課是中班的語言活動,續編故事《小雨點》,這節課中以游戲引出課題,孩子們通過觀察、想象,講述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再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講述,教師積極啟發幼兒根據實際經驗進行聯想、創編,激發幼兒對小雨點的興趣,再通過小組合作創編故事結尾,最后,伴隨著鋼琴樂師幼在游戲聲中結束活動,從而達到首尾呼應。

  第三節課是小班的社會活動《走平衡木》,在開始部分,教師以游戲《走平衡木》引出課題,在活動中教師結合自拍的幼兒活動照片引導幼兒發現并認識到謙讓及有序的重要性,引發幼兒思考:小朋友們在集體活動時應該怎么做?幼兒分組討論,教師適時指導,討論后讓幼兒有表情、有動作的進行講述,并通過再次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從而達到對幼兒良好品德培養的目的。

  在觀摩課中,所有的老師在講課時的表情,動作都很豐富,教師在課上只起到引導作用,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上課時教師首先要有生動的語言,相信能激起成人的興趣的故事,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小班的教育中教師要隨時指導幼兒學習,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力,活動中,教師不是單純的講,而是及時走到那些不會動作或語言表達不清的幼兒面前進行示范,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教育活動中注意各個各環節的銜接,讓整個活動流暢的進行。在活動中,幼兒可能會突發奇想,說出一些出乎自己意料的答案或行為,這時,不能回避或無視幼兒的這種行為,而是將它們結合到自己的教育中,充分發揮隨機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力。另外,幼兒的理解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深入淺出,讓幼兒充分理解,這樣才不會造成時間的隱形浪費從而使教育活動順利進行,充分調動幼兒的活動幼兒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這次觀摩學習,作為一個骨干教師,不能坐井觀天,我要向青年教師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改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學潛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4

  感謝幼教中心組織的實驗幼兒園教學觀摩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地向同行學習機會!通過觀摩實驗幼兒園教學活動后,她們的游戲化及情景化使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改革應注重開發蘊涵本土文化的課程,應對幼兒進行本土文化的啟蒙教育,讓幼兒感受本土文化的優秀和特點,是這次“閩南童謠走進幼兒園”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我們選擇本次內容的主要依據。小班《唂唂唂唂哽》是以說唱結合的形式展現,在本次活動中我通過激趣導入、欣賞理解和游戲感受。將原本比較復雜的童謠簡化成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被幼兒所接受的教學活動。

  1、從教學目標方面來看,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明確,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而且活動過程緊緊圍繞著目標,環環相扣,較好地完成了目標。

  2、從教學策略方面來看,閩南童謠《唂唂唂唂哽》的選擇契合孩子的生活經驗,能夠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在第一個環節中,她們選擇以“播放母雞的叫聲”的童謠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童謠的興趣。其次,在活動過程中,為了打破以往詩歌教學沉悶的氣氛,通過展示與童謠內容相關的vcd,將幼兒帶入一個躍躍欲試的情境中來,使幼兒充滿期待地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

  在第二個環節中,通過提問——欣賞——朗讀,讓幼兒感受童謠,幼兒很容易地理解了童謠的內容,并記住了童謠。讓幼兒在圖譜提示下看看、說說初步了解童謠的內容。

  3、從教學方法方面看。為了避免單調重復的學習,加深幼兒對童謠的練習和鞏固,我又借助了快板,讓幼兒根據快板的節奏學習童謠。快板有較強的節奏感,幼兒會產生很大的興趣。“普通話+閩南語”的教學方法,運用自身生動的肢體語言,充分調動了孩子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師幼互動較好。在活動中,我還采取了問答的形式,和孩子一問一答來學習這首童謠,而且沒有運用到任何道具,只是讓孩子邊念邊做動作,孩子比較好模仿、好表現,學習情緒也是很高的,孩子在邊念童謠邊表演的過程中也學到了有趣的語句,同時還能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欣賞中班音樂活動《會跳舞的熊》活動中要用形象化的主要大大熊和小小熊等玩具輔助手段,喚起聽音樂的興趣。其實在第一次欣賞時,老師就介紹了大大,小小熊體型特征并且引導教給他們一些走路的輕重模仿動作,以此作為孩子們表演動作的準備。接著在欣賞時利用音樂節奏感設置情境,幫助他們進入音樂欣賞的情景,把注意力吸引到聽音樂中來。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用語言來引導、提示孩子們,這樣他們就可以把感受、體驗及聯想到的情節與內容用動作表達出來。

  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能熟練的掌握42拍的節奏,會使用小鈴鼓、沙錘等小樂器來表現節奏,所以這次我選用的是幼兒熟悉的42拍的音樂,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來感知abaj結構的鋼琴曲

  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通過幼兒初步的感受分奏和合奏,來體驗和感受集體合作給他們的帶來的快樂。整個活動是以小動物走路輕快笨重為主線,幼兒在互動中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和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

  由此可見,我們在組織音樂欣賞前努力為孩子們創設有利的環境,能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發展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大班《口編8的加法應用題》為了讓數學活動變得輕松有趣,陳老師特別設計了情節模式:去菜地摘蔬菜的過程,學習口編8的加法應用題。整個活動豐富有趣味,教學準備做的很充分,老師的語言暗示也到位,讓幼兒由淺入深,輕松地獲得知識。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也符合了《綱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真規律,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戲中。”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5

  上星期到xxxxx幼兒園教學觀摩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地向同行學習機會!通過觀摩教學活動后,她們的游戲化及情景化使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

  在本次的觀摩活動中,3位老師設計游戲課均教學目標明確,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活動過程緊緊圍繞著目標,環環相扣,很好地完成了目標。而且3位老師能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身心發展的特征選材,能很好的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將幼兒帶入一個躍躍欲試的情境中來,使幼兒充滿期待地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在小班體育活動《小青蛙學本領》中,馮老師選擇了幼兒熟悉的小青蛙,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在整個過程中,馮老師講解動作要領時清楚,而且能多次的強調。在練習“從高處往下跳”這個基本動作時,還請一名動作正確的孩子來展示,在每個跳躍的動作后還設計了緩沖的動作,非常的細心。為了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還設計了營救小蝌蚪的情景,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都很積極的參與,看著孩子們的高漲的活動興趣,以后我們也要多開動腦筋把一些體育動作結合游戲帶給幼兒們。在大班體育游戲里,程老師結合家喻戶曉的《貓和老鼠》這一情景,把幼兒所喜歡的追逐跑游戲改編成了《湯姆和杰瑞》這個體育活動,培養了幼兒的競爭意識,發展了幼兒的變向跑過程中的靈敏性,在游戲中,程老師在講清楚過程后請幼兒示范,發現問題及時的提出來請大家思考并找到解決的方法,更好的激發了幼兒的主動性。在音樂游戲活動中,羅老師用幼兒熟悉

  的動畫片《托馬斯》和小椅子并結合音樂設計了《火車變變變》,在整個環節中由易到難,在幼兒參與熟悉音樂到聽著音樂變化隊伍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合作、觀察、思考,最終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老師及時給予的表揚和表揚方式也很到位,并且在這個活動中,羅老師選擇的這個音樂簡潔,讓幼兒很容易接受,還始終以觀察者,引導著的身份出現,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探索的。

  總的說來,通過這次觀摩課的學習,讓我的思路不在局限,仿佛看到了前方的明燈,有了前進的方向,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論,從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這將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采他山之玉,納眾人之長,相信我一定能快步前進的。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6

  作為一名新教師,很榮幸能得到這樣的一個好機會,觀摩領略優秀教師課堂藝術風采活動。劉老師的活動內容很新穎,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并且感興趣的東西。董老師的活動不錯,像變魔術似的,能夠讓孩子們產生很大的好奇心,對淀粉這個東西產生了很多疑問。還有金老師的活動,都是我們曾經走過的橋,又讓小朋友們都曾經體會過,感知不一樣的情境和收獲。

  我的感受之一,要轉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們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感受之二,在活動中要善于營造情感氛圍。因此,我覺得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情感,教師自我的情感體驗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成功與否。

  最后一點,我想談的是要重視兒童的心理差異的發展規律,關注兒童的經驗與興趣。因為,教育是科學,要求真實。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7

  《我發現的變化》本是一節科學活動,教師用語言引領科學知識豐富兒童的經驗。在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始終互相啟發、互為依托。教師始終扮演著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教師隱性或顯性的推動下向前發展。

  《誰躲起來了》給幼兒充分感受的機會再引導幼兒去創造,整個活動都體現幼兒欣賞為主,教師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只有讓幼兒置于濃濃的富有情感的情節中,才能使幼兒自始至終地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在活動的巡回指導環節,教師以豐富而有目的的情境性語言引導幼兒不拘泥模仿別人,而愿意嘗試自己較熟悉的動物朋友來個性化地創造表現。

  《聲音變變變》教師準備了不同的聲音片斷,這些不同的人,在不同情緒下的聲音片斷蘊含著不同的聲音特點,比如高興的情緒下,聲音是甜甜的,好聽的等等。幼兒通過傾聽和感知,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這不僅為幼兒準確地變聲打下了基礎,而且也激發了幼兒自主地去講述、模仿不同情緒下的不同聲音。

  《避開貓的方法》活動運用繪本貫穿始終,將一節數學活動引領的有聲有色,通過利用書中圖表這一主題來加強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四節教學活動讓我充分感受到教育活動依先有內容再有目標,內容是師幼互動的核心元素,教學不只是為了教而教,不是單純的讓孩子學知識。教師在活動中的作用在于發現幼兒的已有經驗,基于兒童的特點之外給幼兒一個思考、反思、調整的時間。美術教學活動一定要有充分的欣賞,繪畫作品不能單純的點評像不像,而是幼兒能否展現物體本有的特點。

  專家對活動區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講座讓我深切的了解活動區其實是一種開放性、低結構性的活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能力為導向,自主行動,擺弄與操作,探索與發現,交流與分享等追求過程的活動。活動區的材料可以用幼兒作品取代教師的制作,把活動區完全還給孩子。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8

  此次觀摩的課程內容是科學領域和音樂領域教學活動,而在六大領域中我認為科學領域是最難組織和施教的,特別是公開示范課,在選材和施教中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太多,施教中的語言組織不當可能導致孩子們的口無遮攔泛泛而談,對教師的教態、語速、語感、情緒要求特別高,對孩子的掌控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本次活動中,我們真的是大開眼界,讓我見識了兩位老師的業務能力、組織教學能力、駕馭課堂能力,更多的是看到了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新的理念,包括他們的選材,教法及最后的評價都值得我們學習:

  一、互動

  感受最深的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活動過程中教師更注重的是生生之間的互動,把互動的空間留給孩子,因為孩子們之間的經驗分享與交流,更能為幼兒所接受。而教師在互動過程中貫穿于幼兒情感、認知以及興趣能力的培養。

  二、自由探索

  教師能夠深入挖掘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變被動為主動,深入活動其中。真正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王梅老師的科學活動《空氣阻力》中,教師放的很開,整個活動就是以孩子自己提問題、孩子自己想辦法尋找答案的形式貫穿于其中,從導入活動的了解職業介紹所的意思到故事教學中的由淺入深的提問,再到最后的自己嘗試做職業介紹所所長。教師都是讓孩子自由的想象,自由的探索,而在此過程中,幼兒體驗到的樂趣和獲得的感受都是教師的教所不能替代的。

  三、精彩的鼓勵語

  教師在鼓勵孩子時,能夠及時肯定,不用泛泛的鼓勵語,教師要能夠運用準確地語言把孩子的回答鼓勵在點上,盡量不重復孩子的回答。從孩子的回答中找到亮點,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在音樂活動《兩只小鴨》中,臧老師的鼓勵語就運用的非常到位,既鼓勵了孩子,又起了小結的作用。

  四、情感的發展

  注重幼兒情感的發展,在小班音樂活動《兩只小鴨》中,整個活動都是以兩只小鴨為主線,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情感的教育滲透于整節活動,看似平淡的活動卻蘊含著很深的寓意。

  五、教師的教態

  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不做作,發自內心地情感流露給人親切感,很容易拉進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9

  本次課賽中有許多新的理念、亮點和方法,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計了直觀性與啟同迪性共通的課件。

  課賽中的九節課都使用了形象、直觀的課件,課件制作精美,內容緊扣所授教材,精練實用,步步相接,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有兩節課播放了課文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聆聽中很快地進入課文情境中,并且有了感情朗讀的示范,對后面的朗讀指導幫助很大,課件的直觀性在教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比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中,對圖形的剪、貼、拼和以數方格來計算面積,《搭配中的學問》中對路線的表示等等,通過課件演示以后都變得簡單和易懂了。

  二、賞識教學在課堂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激勵性的評價有機的貫穿在課堂中,在課堂教學中語言充滿了激勵和欣賞而又不重復。如:孩子們,你們太漂亮了!老師還想再聽一遍你的發言!沒有聽到你的發言,老師覺得有點遺憾!分析得好,分析得透徹!小眼睛觀察得真仔細!等等,從這些激勵性的語言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樂、自信和積極性。

  三、注重創設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環境。

  在本次課賽中,教師們都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數學課中體現得就更為明顯。如,三節課中同授一個內容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讓學生在剪、貼、數的動手操作和小組探究中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搭配中的學問》中,就讓學生用已準備的衣物學具進行搭配的操作,通過動手實踐,學生很快就得出了解結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學和學習的效率。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從課賽中的幾節語文課上可以看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閱讀,授課的教師們都很注重閱讀,默讀、大聲的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有感情地讀等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當中。對課文的理解也是一個重要方面,課上教師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體會,放手的機會多,教師講得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之,這一次臨滄之行收獲很大,為自己以后的教學指示了一個方向,也為自己以后的努力找到了基本的理念,我認識到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和還有待于加強的地方,我將以本次學習為一個契機,努力的完善自我,向做一名出色教師的方向進發。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0

  一、教師創設生活化游戲化的數學情竟,易于幼兒感受數學

  創設豐富的活動情境,創設有利于幼兒自發主動活動的氛圍,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真實情景變成幼兒容易接受的具體事物,為幼兒提供各種互動的機會,為幼兒提供與其發展相應的幫助,幼兒就能學得輕松、變得積極主動。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時,我們可以給幼兒提供模擬生活中的場景水果超市,讓幼兒手持錢幣自行挑選喜歡的水果,主動學習加減運算,算出需要的錢數,在生活化的場景中來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運算能力;如在學習時間,認識整點和半點時,可以美美小朋友從早到晚一日活動時間安排來進行,在具體認識時針和分針時,可巧妙地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創設情境,把時針走比作烏龜爬,把分針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動,在故事中,將抽象難解的時間問題回歸生活,化為游戲,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嗎?我們運用談話、午間、離園時間請孩子們講講自己家中的人數及相互間的關系稱謂,交流家中的住址、電話號碼,甚至父母的手機號碼;說說各自家中電視的頻道數目與感興趣的內容;談談家中的電器數量和名稱功用;吃飯時幾個人,幾個飯碗、幾雙筷子、幾把椅子理解對應關系,演演打電話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師提供數學教育生活化游戲化豐富實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兒感知數學

  幼兒的學習強調真實的經驗和主動參與,操作學習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幼兒學習一定要借助具體的情境、具體的事物,在參與、探索和交往的過程中學習尤其在數學活動中,幼兒在對周圍環境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的認知上,幼兒需要通過真實的感知實際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數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應該結合活動的要求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選擇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數學活動中發揮最大效應。如有幼兒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樹葉、各種種子,果核像這些材料,可以在幼兒練習計數活動中;如日常生活中廢舊材料如紙盒、易拉罐、冰糕棒,瓶蓋,像這些材料在幼兒學習幾何形體認知方面,幼兒可以通過觀察觸摸直觀形象感知平面與立體,遠比老師空洞的說教來的具體;成品材料如撲克、積木、形狀串珠,積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動中,我們可以在玩送給媽媽禮物,請幼兒用準備好的色彩鮮艷的串珠,按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標準把串珠交替排列,為媽媽制作一條彩色項鏈。在操作過程中不自覺的學習了形式排列,還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幼兒與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操作和探索,發現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因此,數學活動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游戲化,易于幼兒學以至用

  《綱要》中數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中提到: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的簡單數學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善于從幼兒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幼兒,使幼兒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玩沙玩水時,我們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引導他們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撲克游戲時,我們指導他們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孩子整理玩具時,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戲,他們會按形狀、顏色、類別分類等等,孩子在輕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獲得了數、形、量的知識和經驗,既增強了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數概念。在繪畫泥工、剪貼的美術活動中,幼兒要準確辨認物體的形狀大小比例以及位置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也可進行畫糖葫蘆的繪畫,要求畫出幾個一個比一個大的糖葫蘆并連成串(大小序列),這些內容都拓展了孩子學數學用數學的天地。

  四、總結

  總之,幼兒數學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條融于生活寓于游戲的激發幼兒興趣,適合幼兒學習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從而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戲化有效、甚至高效。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1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以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學數學不光是為了計算和應用,更不是為了無休止的做題;學數學,是在學一種化繁為簡,解決問題要有依據的數學思想,是在學一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應是數學課程的中心,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通過主動探索,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過程。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

  只有樹立“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如:多翻閱報刊雜志、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到兄弟園參觀學習、多利用網絡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靜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三、在數學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護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教“果汁吧”活動中,課前在數學角里布置一個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擺滿了空果汁瓶數個、白開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樣大小的紙杯10個、彩色筆等等。老師當果汁店的老板。選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讓幼兒輪流當老板和客人。這樣使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瓶子和杯子之間的容量關系,從而又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開果汁吧的樂趣,使數學知識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內容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要相似于幼兒生活,相似于幼兒心理發展,相似于動物性,相似于幼兒的好模仿、好戶外活動、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稱贊、好動、好游戲。

  四、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了解幼兒行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兒自發的學習數學的良好動機

  教師應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傾聽孩子們的談話,了解幼兒表面看似錯誤行為的真正目的,避免誤解和傷害幼兒,保持他們永久的樂于探究身邊數學現象的欲望。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因此,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五、根據需要創編體育游戲

  根據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游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游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游戲是可行的。

  六、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特例設計數學游戲

  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于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如:小班學數字“4”。我講了《4的故事》:小白兔問媽媽:“媽媽,今天我們認什么字呢?”兔媽媽拿起一張寫有“4”的卡片,說:“教你認‘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說:“媽媽,我會認4了。”兔媽媽說:“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張桌子。桌子問:“小白兔,到哪兒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數一數我的腿吧!”小白兔鉆到桌下數起來:“1、2、3、4,你有4條腿,對,你是4的朋友。”講到這里,我開始問:誰還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條腿,都是4的朋友。這樣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他們就一定能夠自覺地、毫無負擔地、積極地接受知識。這樣,既開發了智力,培養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2

  今天主要是談談我對數學認知部分的解讀,數學認知分三個小的目標: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

  3、感知形狀與空間。在三個目標中強調到兩個內容:

  (一)幼兒生活要“數學化”。

  (二)幼兒數學教學要“生活化”。

  (一)幼兒生活要“數學化”。就是說在日常生活進行數學教育的滲透,鼓勵和支持幼兒發現、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數學的問題,體會數學的用處。教育建議中指出(15頁):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兒談論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狀,鼓勵幼兒聯想,并用一些相關形狀的詞匯來描述事物,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如:發現生活中用數字作標識的事物,如電話號碼、時鐘、日歷、商品的架簽等;拍球、跳繩、跳遠可通過數數和測量的方法確定名次;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孩子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孩子進餐時,我們可引導他們去發現眾多的一一對應關系;孩子散步時,我們可引導他們數數樓梯的臺階,說說花草的數目、形狀、顏色;孩子玩沙玩水時,我們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引導他們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撲克游戲時,我們指導他們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孩子整理玩具時,他們會按形狀、顏色、類別分類,在義賣活動中認識貨幣等等。孩子在輕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獲得了數、形、量的知識和經驗,既增強了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數概念。讓幼兒感知到數學在生活中無所不有,感知到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二)強調幼兒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在數學教學中,要讓數學教學的內容向社會延伸,讓社會生活進入數學教學,讓數學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在第二個目標第16頁教學建議中,句子開頭出現字眼的是“結合具體事物”、“結合日常生活”“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通過實物操作”等,這就是說要使教學活動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導孩子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去體驗,讓他們親身感悟數學知識。教育建議中指出一些例子,如:結合日常生活,讓幼兒給桌子上的每個碗配上勺子時,在一對一配對的過程中發現兩組物體的多少;數蘋果、數梨,判斷蘋果和梨哪個多哪個少;在操作練習時,要注重選取生活中的實物讓孩子擺弄,如在學習數的組成時,可以給孩子提供鈕扣、蠶豆、花生、開心果殼等操作材料,讓孩子百玩不厭。在學習了“人民幣”,讓孩子練習使用人民幣時,可在角色游戲中讓孩子學習換算等等。

  下面再談談蒙臺梭利數學和指南中數學的關系:

  梭利數學的教學理念和“指南”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感覺教育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它通過日常生活練習,激發和培養幼兒的秩序感、專注力、判斷力、手眼協調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從而使幼兒的一些內在特質得以發展。事實證明,這些內在特質正是幼兒在初學數學時的必備條件。幼兒對“數”是否敏感與感官智能的高低是密切相關的,蒙臺梭利感覺教育正是根據這一點,設計了大量與數學教育相關的教具,以此來促使幼兒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能夠熟悉數字,并對數字非常敏感。

  蒙臺梭利的教具也是來自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如:粉紅塔、棕色梯、紡錘棒、數字與籌碼、金色串珠的換算、郵票游戲等等。

  《指南》指出(13頁):“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因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這不正是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嗎?蒙臺梭利教具它是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發展需要的科學“兒童玩具”,這也是蒙臺梭利教育法從二十世紀以至今,能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的原因。

  所以,我們要在《指南》指導下,在數學教學中注意引導孩子運用已有生活經驗與周圍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來學習數學,使數學教學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時代的氣息、生命的活力。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3

  暑期,認真聆聽了胡貴平園長的講座《如何進行幼兒園的數學活動》,胡老師圍繞“如何進行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如何投放數學材料”兩大塊面,采用通通俗易懂的理論結合生動形象的范例展開講述,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尤其是數學操作材料的投放方面指明了方向、習得了有效的方法。

  數學操作材料是數學活動中用來幫助幼兒理解數學知識的一個媒介,數學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是一對突出的矛盾,需要依靠這一媒介,結合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孩子理解習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因此,直觀的數學操作材料在幼兒數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通過不斷的操作、探索過程獲得對數學知識的感悟。現就胡老師的講座中說到數學操作材料投放中應該注意七個問題舉例說明。

  一、材料能夠體現近期目標,并有明確的目標指向

  在材料投放時,教師應了解并圍繞各年齡段幼兒認知發展特點及本班幼兒近期的培養目標,投放一些有目標指向性且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如,在學習使用序數“第一、第二……第八”或方位詞表示物體的位置時。我設計了橫8格、豎6格的格子圖,提供:小老虎、小鴨、小雞、小豬、熊貓、小兔、小狗、小青蛙等動物頭像圖片及1~8的數字卡片。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讓小動物住在什么地方,然后用“第×排第×個”的說法,表示動物在格子圖中的位置。用現場操作的方法,使幼兒意識到還需要規定數數的方向,否則會有兩種及以上答案。

  二、依據幼兒的不同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水平,材料能夠體現出不同的層次

  數學操作活動要考慮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同一班級內的幼兒他們的發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數學操作材料時也應體現出不同的層次。如在中班進行關于分類的教學時,我給能力強的幼兒提供形狀、顏色、花瓣大小各異的花朵,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類;給能力弱的幼兒則提供只有一個變量的圖形片,如顏色不同,而大小、形狀相同的花朵,這樣分類時沒有干擾,就顯得簡單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則提供顏色不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狀相同(或是顏色相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狀不同)進行分類。只有讓每個幼兒進行適合自己層次的操作,數學活動才不會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注意個別。

  三、材料安全、衛生

  選取的物品要安全、無毒,大小適宜,選取的物品盡量以塑料、木材、塑料泡沫、布等輕便、耐用、不易碎的東西為原料。對于收集來的一些材料需要進一步篩選,特別是一些容器需要清洗、清毒。對于在使用的材料也要定期進行清潔、修補,以確保安全與衛生。如:小班區域活動中利用廢舊易拉罐制作的“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必須把罐子清洗干凈并將開口處封好,幼兒操作前強調注意事項確保安全。

  四、材料能夠根據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變化,不斷增加、更換

  如原定一周的階段目標,幼兒可能在前三天內就已經完成得很好了,或者幼兒對此材料已經不感興趣了,那么教師要靈活調整,提供新的材料。假如原定一周內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或者幼兒的興趣正濃,教師可以適當延長活動的時間,以滿足幼兒的需要。我們要根據孩子認知的變化進行調整。

  五、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具有探究的空間,能夠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幼兒的興趣越高,活動的有效時間就維持得越長。因此,提供的活動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娛樂性,這樣更容易激發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培養幼兒的數數能力時,我提供了許多趣味性強的材料:串燒烤串(提供海綿紙制作的各種替代食材)串樹葉項鏈等,又可以在玩角色游戲時鞏固;給寶寶喂飯、扣花瓣等,讓幼兒邊操作邊數數……這些材料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使活動更生動有趣。再如小班的幼兒都很喜歡玩釣魚的游戲,在學習“1”和“許多”時,我提供許多和幼兒一起制作的小魚(魚紋硬紙板材料),讓幼兒邊釣邊說:“一條大魚是魚媽媽,她帶著許多小魚做游戲。”……這些富有娛樂性的材料不但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好奇心,還能使他們與材料的互動保持持久性。

  六、材料的種類豐富多彩,幼兒可選擇的空間大

  指使用材料的豐富多樣,同等層次的材料種類不同。例如:在開展排序活動中,我們還在區域游戲中提供多種色彩珠子、排序卡,讓幼兒按不同顏色間隔規律進行竄珠子活動,還提供彩色紙、小剪刀,讓幼兒自己制作彩色紙條進行排序活動等。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別提供難易度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七、材料體現生活化,能夠引發幼兒自覺地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當中有許多事情離不開數學,因此我們要挖掘讓孩子感到親切的生活中的數學材料,如石子、樹葉、種子;廢舊材料如紙盒、易拉罐、果殼、冰糕棒、瓶子、盒子、紐扣、紙杯;成品材料如積木、積塑玩具等可以說幼兒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為數學活動中的材料。幼兒操作的材料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操作的過程中,使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在中班數學“認識數字10,感知數字10的實際意義”的活動中,我們結合主題設計了“點心屋”的活動情境,設計了四種點心的卡片,請幼兒點數,操作活動又以“面包屋”的形式呈現,這種生活化的游戲情境幫助幼兒在點數不同點心的過程中過程中,生動形象地理解了10的實際意義。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探索,使孩子學得開心、學的快樂。使幼兒在輕松的情境之下,思維更加的活躍,充分的挖掘幼兒的潛能。所以我們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應該盡量將活動游戲化,讓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樂于進行數學活動。從而在輕松的氛圍內接受知識,并消化知識。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4

  在培訓期間,我們上午聽課、評課,下午聽專家講座,老師們以鮮活的課堂和智慧的評價及活躍的氛圍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專家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深深的理論引領。整個學習過程緊張而充實,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一、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的對幼兒的發展施加影響的。

  1、有助于幼兒對事物數量的感受和體驗,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在日常活動中,雖能獲得很多的數學經驗,如對物體數量、形狀特征的認識,但幼兒獲得的這些經驗往往是零星的、片斷的,有時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兒感受到數概念的本質屬性。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將物體的數量、形狀特征,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鮮明的凸現出來,使幼兒能注意到物體的這些特征,感受到蘊含于物體中的數量關系,或者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物體的數、形特征和數量關系,從而有助于幼兒數概念的建構。

  2、通過幼兒與材料之間、師幼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互、交流、對話,有助于幫助幼兒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學習經驗。首先,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幼兒與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對話。在反復操作、探索中,幼兒感受和發現材料數量、形狀特征,感受和體驗蘊含其中的數量關系,同時幼兒還會根據新的發現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法。

  二、幼兒通過親身的經歷、感受、體驗來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數學課程的核心。新《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首先,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僅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幼兒認識周圍環境、表現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種科學方法。

  其次,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宗旨是引導幼兒學習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強調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數學”可以理解為“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通過幼兒的現實生活,引導幼兒對生活和游戲中的現象用數學知識去認識和理解”。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5

  非常榮幸可以參加這期的情境數學微課堂,李老師的講課清晰明白,生動有趣,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學到了許多,也讓我認識到自己以前講課的一些不足,受益匪淺!

  在指導語上,李老師講“要簡單明了不啰嗦”,這讓我發現自己以前講課就有點啰嗦,唯恐孩子聽不明白總是重復,就導致上課拖沓,孩子們的學習效果也不理想。李老師講完后我在備課講課時就注意了指導語的應用,運用了幾節課后孩子們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都有所改善。

  關于布題,也和李老師學到了許多新的方法,運用到課堂上效果很是不錯。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多參與,這樣孩子們就比較容易理解明白,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比較高,學習效果相比較以往也是有所提高的!比如一些教具的布置擺放可以指導著幼兒來動手,在變換布題時,也讓幼兒自己來操作,參與其中。

  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我也嘗試地運用了“同構聯想”和“高度模仿”的方法來設計教學活動,并根據幼兒的情況運用反推來開拓、發展孩子的思維邏輯,明顯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了。

  通過參加這次情境數學微課堂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我會結合我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把所學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不斷地來督促自己、提升自己!再次謝謝老師們耐心、細心的付出!辛苦了!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6

  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經驗以及園領導與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我總結出幼兒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驗。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幼兒創設引發他們興趣的學習情境。

  首先,必須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要為教學服務。提出的問題要僅僅圍繞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要有新意和啟發性,這樣幼兒能理解問題的含義,才有可能來探索思考這些問題。

  其次,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內容和形式。作為數學老師,在課程設計之前,必須充分的了解幼兒,幼而對于顏色、聲音、肢體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兒,讓幼兒多感受、多運用,盡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下面就是我在大班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點總結:

  一、創設情境,激發主動。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氣味的學習情境,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我還利用幼兒好奇、好動、好問的心里特點,緊密結合數學科學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幼兒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幼兒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并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同步發展。

  大家都知道幼兒對故事,小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幼兒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在游戲中學數學,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在組織大班教學活動時,我就著手進行教學知識與游戲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游戲中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與操作活動效果還好。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與生活的游戲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獲得有益的經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與應用,如:在復習整點鐘、半點鐘,我就用游戲來報數。讓一名幼兒扮演公雞,我就扮太陽公公…..當公雞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陽公公敲了六下鑼鼓,全體幼兒將時針、分針分別指著12和6,表示6點鐘。通過游戲,幼兒扮演的各種角色參與活動,通過模仿與想象,體驗活動的樂趣。如:商品游戲中,幼兒可以將商品分類擺放,在買賣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主動去購物、結賬,充分對人民幣單位有更高的認識。并且在買賣的過程中學習數的加減法。其他如:搶椅子、撲克牌游戲等,可使幼兒比較10以內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分解、序數等知識,為幼兒提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與材料。

  三、在教學中必須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別異。

  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幼兒的能力差異是客觀的,是不以老師意志為轉移的。有的孩子思維敏捷、感悟快、一點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維遲緩、感悟慢、總不開竅。在數學中,讓孩子進行有層次的練習、也可以讓幼兒按不同要求練習。如:在認識1----10的排序,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提供6種以上的圖片進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兒可提供3個明顯大小的實物供其擺弄。實踐證明,只有承認幼兒的差異,讓幼兒在進行有層次的操作練習,才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才能支持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去探索與表達。”俗話說:“千人千面”。說明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表達方式,老師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們才能自由、大膽地表現自己。

  總之,我認為在幼兒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方法。通過動手實踐、自由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真正理解與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7

  非常榮幸可以參加這期的情境數學微課堂,李老師的講課清晰明白,生動有趣,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學到了許多,也讓我認識到自己以前講課的一些不足,受益匪淺!

  在指導語上,李老師講“要簡單明了不啰嗦”,這讓我發現自己以前講課就有點啰嗦,唯恐孩子聽不明白總是重復,就導致上課拖沓,孩子們的學習效果也不理想。李老師講完后我在備課講課時就注意了指導語的應用,運用了幾節課后孩子們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都有所改善。

  關于布題,也和李老師學到了許多新的方法,運用到課堂上效果很是不錯。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多參與,這樣孩子們就比較容易理解明白,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比較高,學習效果相比較以往也是有所提高的!比如一些教具的布置擺放可以指導著幼兒來動手,在變換布題時,也讓幼兒自己來操作,參與其中。

  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我也嘗試地運用了“同構聯想”和“高度模仿”的方法來設計教學活動,并根據幼兒的情況運用反推來開拓、發展孩子的思維邏輯,明顯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了。

  通過參加這次情境數學微課堂的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我會結合我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把所學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不斷地來督促自己、提升自己!再次謝謝老師們耐心、細心的付出!辛苦了!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8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樣,一路走來,接受著諸多的沖擊與洗禮。在此期間,我們有過成功的體驗,也有頗多問題的困惑。教師的知識觀、質量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學生態度、情感、人格、能力的發展,由過分追求學科的嚴密性轉到注重數學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到注重學生實踐探索和交流的主動學習。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逐步形成,學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還學會了評價、質疑與反思;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體談談課改的收獲。

  (一)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課改研究中一定強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動給老師們帶來了壓力,但也推動和促進了教師的成長。有些教師在教后記中寫道:“非常驚訝于他們的想象,活躍的思維,有許多時候是我心悅誠服地向他們學習的,于是對孩子們的夸獎和贊美是發自己內心深處的,是充滿激情的,正是這種情感給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和快樂。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喜歡學習數學,善于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課改前的學生遠不及的。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1)創設良好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促進學生學習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協調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平等和諧、合作交流,求知進取三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中教師首先做到的是:必須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嘗試和創造欲望。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教師不僅要付出愛心和關心,更多的是耐心,細心,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教學的機會和保證。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競爭策略,營造一種催人奮進的情景。

  (2)創設問題情境。實驗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教學中,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景,如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小故事,用小動物來作主人翁,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問題情境,力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和數學的魅力。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

  1、樂學、愛學、興趣濃厚。“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與動機”是實驗教材較之以往教材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教師重視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和學生主動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其心靈的共鳴。教學中的精美教具和學具、生動畫面、講故事、猜謎語、集體搶答、小組競賽讓孩子們學得愉快、投入,使得學生在獲得積極向上,活潑快樂的情感體驗的同時,獲得數學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們的多種才能得以展現和培養,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快樂、有趣的。

  2、善于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習數學。有趣、來源于現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課堂上,經常出現有的學生打斷教師的話并站起來說:“老師,這道題我還有不同的想法”,“老師,我有問題想問一問”,“老師,我還可以再補充2點”,答案不唯一,解法最優化,學生思路逐步開闊,解題中不斷涌現創新精神,數學課堂經常成為學生的“答辨”現場,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豐富的想象力,活躍的思維,以及提出的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靈活的解題方法,結合實際問題作出的合理解答,無不讓我們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潛質所折服。

  3、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是課程標準中規定的教學目標之一。新教材中編入了許多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素材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園里、大街上尋找所學的數學。

  4、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是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課改中,教師遵循著這樣一個原則去教學:學生能讀懂的,老師一定不講,學生能通過小組研究解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去討論,這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進而逐步學會學習。教學設計中著眼于人的發展,著眼于兒童獲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給合合作學習提供最大限度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群體協力。許多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活動中逐步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意見,概括吸收同伴經驗,從而形成團結合作,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良好學風。在合作學習中又適當引進競爭機制,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鼓勵小組內成員的合作配合。強調集體榮譽,把合作與競爭統一起來,并盡可能給予激勵性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9

  現當代,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潛心做好備、教、改、導、輔教學五環節,密切關注新課改形勢下教學發展的新動向,工作中始終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力求在教學互動中真正做到教學所長。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初涉教壇,我有年輕氣盛的躁動、有淺嘗甘霖的欣喜、也有不眠不休的焦慮。從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到把教師當做一種理想與事業的追求,一種挑戰自己、完善自己的方式、其間的過程,苦樂自知。是學生們清純的眼眸給了我力量,是領導的關切話語給了我能量,是同事們的微笑給了我鼓勵,是家長的信任給了我信心,讓我勇敢地去戰勝一切困難,去體驗教育生命的真諦,在日常生活中,深刻的感受到:只有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才能做一名讓學生喜歡和尊敬的老師!為此,在教學工作中,我時常告誡自己,時刻不能放松自己,不斷深入鉆研教材教法,堅持認真地備課,精心設計教案,悉心批改作業。經常采用游戲啟發、情景創設、聯系引用等方法寓教于樂,尤其是分切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使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激活每一節課,有效地調節學生情緒,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而不是去睡覺。我還經常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聆聽他們的教學見解,學習他們的優秀教法并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來,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再上新臺階。我無時無刻不在努力著,腳踏實地、謙虛好學、安心工作,潛心鉆研,“兩袖清風心自富,滿園桃李不憂貧”。只有做到腳踏實地,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提高業務水平,才能夠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只要勇于創新,團結協作、樂于奉獻,就能夠取得成就。

  一、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搞好課堂教學

  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學工作方面,優化教學方法,按常規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各項工作,認真鉆研教材,課堂教學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并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創新欲望,使學生從情感、思維和行為上主動參與學習;針對新生在學業水平、認知能力上參差不齊的現狀,我摸索采取分層教學、課堂互動、設置不同評價體系第形式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入,讓他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習的內動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保證學生知識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學習能力的充分發展。學習困難的學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會思考、會發現、會提問”的習慣,而課外又通過認真地檢查、批改作業,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成果等形式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會預習、會復習、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課堂管理

  備課既注重知識的落實,也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上課前盡可能地做好充分的準備,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去”,這樣在時間的支配和知識上的引導,我們都能盡在掌握。上課過程中重視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做到“三動”既多動腦、動口,動筆,拿著筆上課,改掉部分學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課的不良習慣,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違紀,應親自參與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給班主任,否則威信只會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數多了,學生只會厭煩你。

  四、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學生獨立思考、老師分析、指點為主。這不僅給學生帶來新鮮感,甚至以自己能獨立解決問題還獲得了一份自豪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要注意以下幾點:

  1.貼近學生生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給每個學生提供數學思維的時間和機會。

  2.設置思維環境,進行思維式教學。教師應創設情景,讓學生猶如親臨其境,進行獨立思考,總之,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要學生在實際使用中掌握知識能力,在思考行為中發展思維,在做題實踐中提高解題能力。

  3.進行成功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能否持久,與他們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關系。

  4.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5.及時反饋,不斷激發學習動機。

  數學教學的效果與別的學科不同,更帶有“立竿見影”的性質,成功與失敗的機會更多。教學不得法,一月半月下來,學生的成績馬上會拉開距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所以,高中階段數學的起始教學,更顯得重要。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40

  10月份,學校安排了新教師的亮相課。對于我們年輕的新教師來說,既是一次大挑戰,也是提高教學水平和鍛煉自身能力的一次機會。這次我安排的教學內容是二年級的連加連減。通過這次公開課,自己在教學準備、講課的方式方法、教學互動等方面得到鍛煉,特別是學校資深老老師的課后點評更是受益匪淺,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暴露出很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缺乏自信,膽怯。畢竟剛剛踏上講臺,缺乏教學經驗,害怕上不好,也不知如何上好。因此,我都不敢看聽課的老師。害怕是沒用的,一定要樹立課堂信心,完美展現風采。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實力決定命運,認真對待學校安排的課程任務,思想上決不能麻痹大意,踏踏實實去做事情,自己從焦慮緊張到心無旁騖的調整過程尤為重要。

  二、對教材缺乏了解,對學生的關注較少。由于對教材了解不充分,以至本次課的內容安排太多,應分為二個課時,連加一課時,連減一課時。內容太多,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相符。另外,我只顧著講課,少部分學生在下面偷著玩,而我卻沒有注意到,說明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難點不夠突出。課中,連加的意義沒有講出來,連加列豎式的三種方法沒有進行歸納總結,點撥也不夠,以及為什么第二種方法更簡便呢?還有只是按部就班地講解,沒有突出重、難點: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四、教學行為不夠規范,示范引領作用發揮不夠好。針對二年級的學生,語言應通俗易懂,語速不宜太快。

  五、應加強課后反思。教后的總結反思是教學環節重要的一環,寫好教學反思有利于改進教學方法,將看似不重要的教學反思整理出來,認真思考、分析、概括和總結,探索教學中出現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務于今后的教學。

  作為新教師,我會盡快成長起來,不會怕困難和挫折,會敢于面對。我會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感悟親課程理念,讓我的課堂更精彩。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41

  任教以來,經歷的培訓也不少,可惟獨這次縣級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星期下來,習慣了路上的奔波,習慣了夏日的炎熱,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在這里,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的不成熟,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獲的。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老師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如何進行知識更新

  "知識也有保質期"。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礎上,強調打破教育霸權,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教育者的頭腦,使之打破其堅冰一樣的由陳舊的知識和經驗累積起來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必然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兒童,相信兒童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兒童,俯下身子看兒童的生活,平等參與兒童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兒童,兒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的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那么,怎樣調動兒童的“思維參與”呢?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兒童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兒童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大腦,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兒童充分思考,給兒童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兒童說。這樣,兒童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三、感受壓力,增強信心

  在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加大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等,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

  注重實效,確定合理的培訓內容。正在推行的新課改,使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向探究性學習方式轉變,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培訓中心構建了合理的培訓內容,使學員感到“受用”、“解渴”。通過聽課、座談等形式,就學員急需和困惑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培訓。開設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專題講座。學員們通過研討反思和不斷剖析,經過努力完成了富于挑戰性的問題,以高度的注意與濃厚的興趣投入培訓活動中。

  校際交流,博采眾長。本期骨干教師培訓挖掘全縣的優秀教學資源,通過交流,博采眾長。我們先后聽取了十幾節優質課。讓我們的眼界大為開闊,更新了我們的教學理念,熏陶了我們的心靈。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0-18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10-14

小學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06-18

數學觀摩課聽課心得體會08-16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03-09

初中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09-30

小學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10-12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精選6篇)11-17

參加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0-15

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