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1
什么是法制?法制就是法律制度,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法律是無情的,只要你觸犯了法律,法律就會毫不留情面的對待你!
法律,是維護社會治安的一個工具,是我們公民的一個保護傘,是我們的權益遭到破壞時的一個維護者,也是我們公民應該遵守的一個法則。這個法則是鐵面無私的,永遠不會因為某些原因而改變,也不會因為環(huán)境而變動。
青少年是未成熟到成熟階段的過渡,在這個期間青少年犯罪是很容易的,一不小心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犯罪就是危害國家的利益和人身權,民族權,法制權。14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不追究任何刑事責任,18歲以上犯罪成為成年人犯罪。青少年不能干的有:吸煙,喝酒,打架,偷搶東西等。青少年犯罪重點主要是盲目性,青少年未意識到什么是真正的道路,因此走錯了方向。
法律能保持我們的日常生活正常運行,法律就是守則,規(guī)則。學校里的規(guī)則有: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有許多法律值得我們學習,老師讓我們遵守的規(guī)則是務必要遵守的,法律是靠我們自覺遵守的。我們都要用法律來保護我們自己,對我們來說是要講道理的。法律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而是要大家共同遵守,法律是毫不留情的,所以我們都要自覺遵守法律,不要被迫遵守法律。
作為青少年,我們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但要把數(shù)學語文學好,最重要的是要把思想品德學好這才是最重要的,從現(xiàn)在開始,從我開始,和人相處要團結有愛,對人要寬宏大量,不要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要有正確的思想觀,不但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更要做一個有很好心理素質的新新人才。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2
每個國家都有法制,法制可以讓我們在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不再發(fā)生爭執(zhí),大家生活得快快樂樂,幸福美好!可是每當災難的到來,經常是因為人們不遵守法制,所以讓災難有所來臨。我相信上帝對每個人都有是公平的,只要人人都遵紀守法,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么美好啊!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法制了,比如說老師教我們過馬路要“紅燈停,綠燈行”,媽媽教我不能偷東西,偷東西會被警察抓走的噢……
走進小學的殿堂,我還聽老師對我們講關于學校的校規(guī)、校風一些學校的制度,小時候我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遵紀守法,我真是一竅不通,后來我才明白只要人人遵紀守法,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以后我走進社會,只要法制永遠在我心中,我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更加快樂!更加成功!
我要好好學習,遵紀守法,長大后,我要以法制第一,來報效偉大的祖國!為祖國更進一層樓!
只要人人遵紀守法,法制在我們心中,人們就會團結友愛,和諧友好,人們的災難越來越少,生活過得幸福安康。
這將是多么和平、多么友好、多么美麗的世界,地球媽媽將更美麗!
讓我們一起遵紀守法吧!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3
今天,我們六年級的學生在三點到四點這段時間聽了次講座,內容是“遠離犯罪,保護自己”。這次講座,讓我明白了許多。
提到“法”,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方法、辦法、法律”但是,你真的了解法律嗎?提到法律,立刻給人嚴肅的感覺。有了法律,社會和諧;有了法律,才能控制犯罪。關于年齡方面的法律知識:若你滿十六周歲,犯罪的話,是要負刑事責任的。因為,你已不是個小孩子了。若你滿了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犯罪的話,統(tǒng)一從輕發(fā)落。但你如果不滿十四周歲,犯罪的話,是不需要負刑事責任的,因為你還年少,無知不能讓你判斷是非。
這次講座舉了許多罪。例如:搶劫罪。所謂搶劫,就是一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者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犯了數(shù)額較小的罪行的話,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較大的,一般數(shù)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火無期徒刑/死刑。并處罰金火沒收財產。
還有盜竊罪,盜竊罪,顧名思義,就是指一非法占有為目的,盜取他人占有的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
故意傷害罪值得其實就是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也許是為了報仇,又有可能是泄憤。但是,就這樣,毀了自己的前途,不值得。
還有就是故意毀壞財物罪。以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行為就是故意毀壞財物罪。根據(jù)法律第二百七十五條規(guī)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一般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上的這四條罪只是皮毛。法律還有許多是值得再去研究的。但是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要學習文化知識,法律知識。這樣,才能讓我們分清青紅皂白,不去做壞事。還要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公德和文明習慣。做到交好朋友,不與壞人打交道,不進網吧。以免誤入歧途。
這次講座讓我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讓我明白了如何防止罪案的發(fā)生。讓我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不去做壞事,不犯罪。我明白了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的;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不幫助壞人做壞事。做一個知法懂法講法的人。
這次講座讓我明白了許多法律知識,讓我受益匪淺,一生受用。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4
感覺很久都沒有遇到過這樣質量高的培訓了。這次學習,讓我收獲匪淺。總覺得意猶未盡,還想繼續(xù)學習,讓更多精彩的知識和思想進入自己的大腦中,指導自己的教學。
現(xiàn)將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道德與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讓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從行動上去影響學生。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yè)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于發(fā)現(xiàn)、表揚學生優(yōu)點的老師。
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說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于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xiàn)象,要反復抓,抓反復。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著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你們怎么搞的”只會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后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后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為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guī)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盡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為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著河里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孩子的人格素養(yǎng),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為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么。根據(jù)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fā)展的轉光,生活的現(xiàn)實情況,需要解決什么。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yōu)榱颂骄啃汀H缭诙昙壍谋嫖鍪江h(huán)節(jié)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范例的示范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為什么要節(jié)約用紙。推論步驟為: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jié)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才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為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么即使是美,也是為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為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shù)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jié)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紙有著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后,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里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fā)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里,傳到了我們的手里。“悠久的歷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盡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5
小學是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的關鍵性階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學生接受怎樣的教育,就會成為怎樣的人。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能夠提升學生的品德,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在新形勢下,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小學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進行了新的認識,從基本學情出發(fā),確定教學策略,以此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1、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效學習
教會學生學習要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后就會提升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轉變教學的觀念,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去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是必要的,這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思維。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也需要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總體上難度系數(shù)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學生能夠理解,并且參與到其中就能夠對知識進行總結,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針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還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讓學生能夠跳出以前的漩渦。
2、從學生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知識有效傳播的效率,就要認真地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地創(chuàng)新已有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對學習過程進行優(yōu)化,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的積累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參與其中才能夠激發(fā)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斷地產生對學習的新鮮感,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教學的留白在最近幾年的小學教學過程中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已經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廣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并不是一味向學生灌輸學習的內容,而是要給學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時間,以此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多的探究性認識,提升探究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這也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突破。此種教學設計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中能夠讓教學質量得到較大的提升,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地突出特定的思維和習慣,找出更加科學的答案,由此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研究能力。
3、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當中非常強調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將學生的位置明確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此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樹立起以人為本的觀念,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思想,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增加交流和互動,適當進行角色的互換。其次,適合進度和方向,在課堂上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使用多種方式營造輕松和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若是學生的興趣點比較低,教師就需要究其原因,對學生的表現(xiàn)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應,明確地擺正教師自己的位置,改變沉悶的課堂環(huán)境,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新形勢下,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地革新教學思維,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學對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對整個教學的環(huán)境和教學的過程進行優(yōu)化,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多方面的進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對教學的內容,面對教學的環(huán)境以及教學的目標,需要教師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綜合研究各類對學生產生影響的學習要素,做好教學的準備和設計,由此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夠更好地教授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6
“法制”一詞,我國古代就有了。然而,直到現(xiàn)在,人們對于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還是各有不同,其中廣義的法制就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的,平等的執(zhí)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任何國家都有法,都有制度。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一個人在家,爸爸媽媽出門前一再讓我聽見敲門聲不要隨便開門,我一拍胸脯,滿口答應。爸媽走了不多久,我就翻箱倒柜,扯床單,扯被子,無聊至極時,我自己倒“自投羅網”了,開門牽上狗,遛狗去了。正值八,九點鐘,我家門口就是一個菜市場,里面人山人海,我拉著狗,這邊竄竄,那邊瞧一瞧,這樣轉了好幾個來回,太累了,我便一屁股坐地上了,得意洋洋的看著來來往往的各路“人馬”。里面也可謂是水深龍多,我東張西望,結果正好瞄見了一個小偷手正悄悄的伸進一個阿姨的包里,我剛要喊“抓小偷了”,那小偷發(fā)現(xiàn)了我,斜了我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說:”你叫,我就把你宰了!”我嚇的不敢說話,4個字卡在了喉嚨口,這時,一位小伙子也撞見了,把手機丟給我,說了一聲打110,便沖過去與持刀的小偷周旋,最后警察來了,解救了被砍2刀的小伙子,成功的抓住了小偷,后來我才知道,這位小伙子是便衣警察,一直在抓這個小偷。
我不由的感嘆:法制護航,伴我成長!我相信,我們這個社會會更加和諧!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7
前幾日,學校組織了一次法制教育活動,我受益匪淺。
犯罪,犯法它們是兄弟?不,不是。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語。
犯法,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它是我們每個人都做過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顆長滿刺的玫瑰,美麗誘人,但是會讓我們流血流淚。
不要自以為是地說:“我們是未成年人,犯罪沒有關系。”在此,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不,你說錯了。18周歲以下的我們是不能犯這5種罪的:殺人、放火、搶劫、投毒、故意傷害造成他人重傷。”
不也不要滿不在乎地說:“我一定不會做這些事情。”因為,就拿我們認為離我們最遙遠的投毒來說吧。
曾經有多少人這么認為過: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寫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堅強的人。但是,又有多少這么認為過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認為它離我們遙遠,因為它就在我們身邊呀。說不定,在無意中,毒品已經走進你的生活。
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戰(zhàn)斗。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近年來由于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為此,我們對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狀、特點、成因進行了調查,對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面對當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xiàn)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總而言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則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說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都要以法為重。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法制教育。因此,我們每位高中生都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8
在學習了《教育部關于依法治校工作若干意見》后,我的思想產生一次次震蕩,洗滌,“課程改革”、“學校管理”、“信息技術”、“以人為本”等等這些反映新時代教育要求的高頻詞,反復回響于課堂,深印在腦中。使我真正領悟到了參與式管理,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新思想的現(xiàn)代教育摸式。下面就我的學習和認識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要牢固樹立依法治校的思想
隨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和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依法治教已成為黨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針,而依法治校作為依法治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21世紀學校管理的必然選擇。無論在學校的內部管理,還是在學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將發(fā)揮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已進入到前所未有的攻堅階段,學校作為最基本的教育主體擔負著教育發(fā)展的重任,學校能否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略。
所謂依法治校就是學校以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文件規(guī)定為依據(jù),完善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和紀律,使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包含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學校要自覺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依法管理和監(jiān)督;二是學校應當依據(jù)法規(guī)、法律、規(guī)章規(guī)定的原則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三是學校依法維護學校、老師、學生的權利。
校長作為學校法人代表,堅持依法治校在學校管理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一是堅持依法治校將會使學校管理方式從封閉的集權式管理向開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轉化;
二是有利于規(guī)范辦學行為,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三是有利于營造學校教育的法制氛圍,積極推動全社會依法維護學校合法權益、依法支持學校建設。對教師依法從教和學生遵守法紀也有積極作用;
四是有利于維護學校及師生的合法權益。對外當學校及師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尋求法律保護,捍衛(wèi)法律尊嚴,嚴懲不法之徒;對內明確學校與教師、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規(guī)范各方的行為,依法保護學校、教師、學生各自的合法權益。羅主任的講課,使我對依法治教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二、教育與教育公平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明確了教育公平的含義:“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平等享受教育資源、教育機會和教育效果的權利。”教育公平的內容簡單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學業(yè)成就公平、學生成就機會公平、教育祈求公平。作為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對學校工作負有重大責任,因此,在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上,校長應負有最重要的責任。
首先要樹立教育公平的思想意識與教育觀念,其次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教育動態(tài),特別是自己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公平問題,把教育公平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樹立公平行為,公平對待不同性別、民族、家庭經濟狀況或背景的孩子,不放棄每一個孩子成功的機會;讓所有的師生在公平、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完成教學目標。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用一把“尺子”量不同的學生,而忽視了兒童的個體差異,這種形式看似公平的東西,在實際上恰恰是不公平的。要建立教育公平支持系統(tǒng),尋求政府的支持、社會的支持家長的支持、教師學生的支持。
三、學校評價在管理中的作用
隨著基礎教育的深化改革與發(fā)展,以及義務教育新課程的推行,學校評價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顯得非常重要。學校評價是指根據(jù)一定的標準,采用一定的評價方法,學校不應把考試成績、升學率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學校應以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狀況和發(fā)展過程來體現(xiàn)學校工作的效果,什么樣的學校是好學校、什么樣的教師是好教師、什么樣的班級是好班級、什么樣的學生是好學生?要有正確的評價依據(jù)。學校評價標準應當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績效要求、職責要求、素質要求,在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學校工作項目繁多、涉及面廣,很難用一個標準、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學校工作。
四、要樹立依人為本的思想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理念下現(xiàn)代學校教學管理的新理念。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以師生的成長發(fā)展為本。以人為本,就是尊重師生,讓他們學會自我尊重;發(fā)現(xiàn)有償,讓師生學會自我發(fā)現(xiàn);激勵師生,使他們學會自我激勵。作為校長,在學校管理中,更重要地是落實以教師為本的思想。我的體會是:首先是尊重。肯定人是人格的主體,也就是肯定人的尊嚴。一個人在肯定和尊重自己作為人格主體尊嚴的時候,必須推己及人,同時也肯定和尊重他人作為人格主體的尊嚴。
尊重教師的人格,校長與教師在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校長同教師之間既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更是同事的關系、朋友的關系,尊重教師在學校中的地位,強調發(fā)揚教師在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鼓勵和支持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新,還要尊重教師自我完善的要求,主要是完善人格的要求、完善知識能力的要求等。其次是寬容,對人要寬容。“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只有寬以待人才能夠有包容,大家才有“安全感”,才能營造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才有民主的氣氛,學校才有生氣、有活力。這里說的“寬’是指對人不能求全責備。孔子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還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改不了的錯誤才是真正的錯誤,能夠改正并且努力去改正的錯誤應當說是“好錯誤”,這就是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寬”的另一個含義,是指對曾經錯誤對待過自己的人要寬宏大量、有氣度、容得下,要不計前嫌,同善待其他人一樣善待他,正如孔子所說的:“寬以得眾,惠足以使人。”包容,就是要能包容各種各樣的人,包括意見不同的人、有缺點的人、犯錯誤的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了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人,隊伍才能興旺,事業(yè)才能發(fā)達。再者是激勵。合理地滿足需要是人的特性之一,所以應當重視激勵的功能。人的需要既有物質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因此激勵也應有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對于學校老師來說,在物質待遇得到基本保障之后,更看重的是精神激勵。精神激勵有目標激勵、信任激勵、肯定激勵等。
目標激勵,包括群體目標和個人目標。群體目標是一個群體所有成員在某個時期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是凝聚人心的基礎。個人目標則是個人完善的需求,是個體發(fā)展的強大驅動力。信任激勵,信任是相互的,領導對群眾信任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中國人從來把誠、信合在一起說,對人只有誠懇、誠心、誠意,才能有對人的信任。中國知識分子歷來有士為知己者用、士為知己者死的傳統(tǒng)精神,足見待人以誠的重要。肯定激勵,要肯定教師的勞動,特別要肯定教師的工作成績,使做出成績的教師得到受人尊敬、受人愛戴的地位。
幾天來的學習給予我很多啟發(fā)和思考。時代變化的節(jié)奏在加快,幅度和強度在增加,周期在縮短,在新的形勢下,要有新的理念,新的視野,新的思維,方可適應現(xiàn)在和未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變化,方能使我們的學校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9
我們提出的依法治國,不是資產階級的依法治國,而是人民的依法治國,我們所建設的不是資本主義的法治國家而是社會主義的法治國家。兩者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首先,反映的意志和利益不同。
資產階級法治國家反映資產階級的意志和利益,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其次,經濟基礎不同,前者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之上,而后者則建立在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其三,政權性質不同。前者是資產階級當權,而后者則是人民當家作主;其四,追求的目標不同,前者追求少數(shù)富人的利益,后者則追求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就決定了他們的法治國家只能是有產階級的理想的產物。但是,鑒于資本主義法治國家某些具體制度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因此盡管兩者性質有別,在一些具體法律制度上也可以互相借鑒。法律作為一種調整社會關系的工具,法治作為一種治國的方法,是沒有階級性的,資本主義社會可以用,社會主義社會也可以用。綜觀歷史和各國實踐,中國要實現(xiàn)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應當具備以下五個基本條件:
一、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首先要有反映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時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這里所說的法律體系是指實現(xiàn)依法治國必備的體系,而不是只看制定了多少部法律。我國自改革開放40多年來,立法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包括新憲法在內,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地方政權機關相繼制定和頒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規(guī)。可以說,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主要領域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而且我們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際上遠比資產階級的法律體系更加完善、更能體現(xiàn)時代精神。
二、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監(jiān)督制度
法律本身是經民主程序制定的,它體現(xiàn)著當家作主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依法治國必須以民主為基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首先應是民主國家。如果沒有民主,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是國體,共和是政體(具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在本質上是民主的。是真正由人民當家作主還是由資產階級實際掌握政權,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同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區(qū)別所在,那么我們有3億人口,這么多人怎么當家作主?根本的辦法就是通過行使選舉權產生國家權力機關,制定與實施體現(xiàn)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并通過參政、議政、監(jiān)督等權利,直接參與法律的制定與實施。人民通過憲法與法律賦予國家機構及各級領導人員的各種職權,他們既不能失職也不許越權,任何國家機關、政黨、社會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因此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就在于人民通過法定的民主程序當家作主,進行重大決策,管理國家大事。而且這一民主活動的結果,依然應當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舉國上下的一體遵行。
與民主制度相聯(lián)的是監(jiān)督制度。凡是法治國家都賦予人民對自己選出來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監(jiān)督的權力。我國當前應加強人民代表大會的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司法監(jiān)督、人民的監(jiān)督和新聞輿論的監(jiān)督。總之,如果沒有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就很難說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也很難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參政、議政的權利。
三、嚴格的行政執(zhí)法制度和公正的司法制度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有嚴格的行政執(zhí)法制度。必須明確行政權是法律賦予的,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進行,特別是在涉及公民權利時尤為如此。因此,行政機關必須依法定程序行政,行政權力不允許濫用,必須接受法律的制約,行政權力濫用所造成的損害必須能夠通過法定程序予以補償,同時還應建立發(fā)生違法行政行為同時對行政違法責任人的追究制度。
公正的司法制度是對受到侵害人權利給予補救的最后一關,也是保障法律得以正確實施的最后一關。在健全公正的司法制度時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⑴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審判權時,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都不應當進行干涉。
⑵司法機關必須享有較高的地位,應當把司法機關的位置擺到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應有層次上。
⑶我們應當建立更健全更為科學公正的審判制度。
⑷司法工作的條件必須是充分的,司法機關應當有獨立的辦案經費。司法人員應當享受能夠維持良好生活的待遇,并為他們公正執(zhí)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此外還應建立嚴明的冤案、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如果沒有公正的司法制度,法律立得再多,也不可能被真正遵守。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建立起一套切實有效的公正的司法制度,就不能建成真正的法治國家。
四、堅強的靠得住的執(zhí)法隊伍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靠人來執(zhí)行的,法律秩序也是靠人來維持的。我們必須建設一支數(shù)量足、素養(yǎng)高的執(zhí)法隊伍,包括公務員隊伍、行政執(zhí)法隊伍、法官隊伍、檢察官隊伍。要建立從事高質量法律服務的律師、公證人員隊伍,保證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順利實施。
五、全民崇高的法律意識
所謂法律意識,是指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法律僅靠公務員、法官、檢察官來執(zhí)行是遠遠不夠的,要靠我們3億人去遵行。有了法律意識,法律才能變成生活,成為干部和群眾的內在自我要求,嚴格執(zhí)法光榮,守法光榮,違法可恥,徇私枉法可惡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才能樹立起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情景才會出現(xiàn)。
【法制教育學習以后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法制教育的學習心得體會06-20
學習法制教育心得體會09-13
法制教育的學生學習心得體會07-02
教師學習法制教育心得體會04-29
法制教育學習心得體會12-30
學生學習法制教育心得體會11-16
學習法制教育心得體會范文11-14
法制教育學習的心得體會范文11-14
青少年學習法制教育心得體會01-05
法制教育的學習心得體會12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