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時間:2023-04-25 11:19:28 曉怡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7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1

  今天上午的幼小銜接講座,園長主要講了幼兒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不同以及家長和孩子需要在家里準備的相關工作,聽了以后覺得非常接地氣,受益匪淺。

  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完全不同,幼兒園教養并重,主題游戲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處,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學時間彈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對較寬松;而小學以學科學習為主,規范學科,限時課堂,格式作業,老師相對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沒有午睡,沒有加餐,相對較嚴格,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呢?

  1、首先要給孩子一種期待感,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小學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為長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級驕傲的事情。

  2、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包括起居時間,游戲時間,閱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有句話說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首先先變成那樣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父母也早睡早起,這樣就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律。

  3、家庭環境:在家里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為共讀;在家里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說謝謝,你好等文明語,和睦相處,關愛彼此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學習習慣:八個力的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閱讀能力,說的能力,做的能力。培養觀察力,可以多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找不同,擺積木,報些興趣班如音樂,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堅持力,多讀書。

  5、其他能力培養: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煉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聽完真心覺得家長的責任重大,育兒就是一場修行,期待我們都變得更好,再次謝謝幼兒園舉辦的這場活動!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2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現在在讀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媽媽。回顧女兒從幼兒園大班到升入小學以來的經歷,對于女兒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以及自己在那段時間里切身體驗,感慨頗多。

  一、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

  女兒入小學以來,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比較好,對小學的生活表現的比較適從,不煩躁,每天回來都會嘰嘰喳喳的告訴我她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做小學生的那份光榮感。之所以她會這么快的適應小學的生活,這要得益于她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里開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學啦”活動。當時幼兒園組織多次到周邊的小學校園去體驗生活,看看小學的校園、教室,坐進小學的課堂和小學生共同感受學習的氛圍,還和小學生一起開展“課間十分鐘”的游戲活動,由此極大地激發了女兒和小伙伴想進入小學生活的積極愿望。此外,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積極的引導她。有一次,她對我說:“媽媽,今天妞妞說小學老師很兇的,犯錯誤就會懲罰你。”看到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我認真地回答她:“不會的,你看小馮阿姨,她就是小學老師,她一點也不兇啊,她還懂得很多的知識,你有很多不懂的問題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聽到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說,小學老師不兇的!”因此,進入小學以后,女兒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緒,非常崇拜老師,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有時是想做一名語文老師、有時是舞蹈老師,有時又想做一名數學老師。

  但是,女兒的小學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剛升入大班的時候,我和其他家長一樣有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恐慌,同時也基于跟一些已經上小學的家長的交流所得來的訊息:“我家小孩上小學后,拼音跟不上,字寫不好,加法算不對,都怪我沒讓小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小學里的漢語拼音會過的非常的快,幼小銜接班一定要上,否則跟不上的”……。我四處打聽哪里的幼小銜接機構比較的好,著急于給女兒在認讀拼音、練習寫字、學習算術等認知上進行準備。于是整個大班的那段時間里,我和女兒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學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對于她沒有掌握好的還得再給她鞏固和加強。在我和女兒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認讀與書寫、20以內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些漢字的書寫。犧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樂時光,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的收獲,于是我似乎對她入小學后能否更快的適應學習少了一份擔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兒升入小學一年級了,在最初的那幾周里,女兒表現得自信滿滿,回來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課堂上的反饋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級家長群里有家長因沒有沒給孩子上過幼小銜接班,孩子掌握較慢、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練習而著急時,我總為自己最初的決定沾沾自喜。可兩周之后,我漸漸發現,她的作業正確率開始下降,錯誤百出。于是我趕緊跟老師溝通,了解她的在校學習狀態,想知道出現這種情況背后存在的問題所在。在老師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剛開始時每次上課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學的內容,可能是之前學過,舉手的次數也比較多,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特別的高興,學習的勁頭還是挺足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也正因為她之前學過,感覺都會了,受到老師表揚的那種成功感已經不那么強烈了,更多的是認為自己已經會了,上課的專注性不夠,于是課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時的我才突然感覺,自己最初的那個決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經不斷提醒自己班級家長的那段出現在我的腦海: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知識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在將來的路上不斷的去獲取。

  二、家長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認識到當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須盡快的幫助她調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兒進行了交流,圍繞她近期自身出現的學習問題,把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壞處,以及專心聽講的好處進行了討論,女兒逐漸知道了上課專注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和老師保持了緊密的聯系,通過家校的共同引導,女兒身上出現的問題苗頭得以及時糾正。

  所以,對“幼小銜接”教育,我想作為家長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認識到“幼小銜接”并不完全等于學學拼音、認認字、算算數,更重要的是在“幼小銜接”階段,不僅要對孩子在情感上、習慣上、思想上給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自身更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1、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是實現幼兒園與小學兩個階段平穩過渡的必要性輔助教育。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游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動、游戲的方式進行,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的教育,兩種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銜接這個環節做好了,孩子就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無論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孩子也更容易培養自信和喜歡小學生活。

  2、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綜合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里,孩子們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的集體生活,吃飯、午睡、游戲等,都需要老師看護。但進入小學后,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們本身要具備更強的自理能力。在幼小銜接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訴他們,到小學后需要這種能力。比如一些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報了幼小銜接班,雖然老師提出不需要家長送到教室,在樓下等著就行。而一些家長卻就是擔心,非常固執要送進教室,其實這在孩子的幼小銜接教育中,無形中是起到了一個反面的教育。

  3、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不能只依賴專業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幼小銜接的教育也是來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熱衷于尋找一些有名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銜接中所應該發揮的關鍵性作用。

  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家長們每到周末,就樂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訓機構,有的甚至要參加好幾個幼小銜接。而當孩子回到家里后,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做,整天溺愛有加,吃飯要人來喂,睡覺睡到中午,上廁所要全程跟蹤,完全把幼小銜接置于腦后,因為在家長們的眼中,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學寫字、學加減,上學后能超人一頭。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即使在上小學前不學這些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小學學習后,大家都會重新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種綜合適應能力,卻總是被別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銜接不是哪個培訓機構,哪一所幼兒園就能獨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銜接,是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銜接不光是認字上的銜接,更應該是從一個生活環境轉變到另一個生活環境適應能力的銜接。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3

  幼小銜接教育,光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實行家園聯系,采取家園共育的措施。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經常性的雙向溝通,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了。《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銜接——家園合作激發孩子對校園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既有對小學生活的向往,為馬上成為小學生而感到興奮,同時也擔心上了小學后老師要求嚴、受拘束、有作業任務而產生恐懼畏難心理,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保護和放大兒童前一種心理,讓孩子在興奮與期待中開始小學生活。

  此時,老師應指導家長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家長一起帶著孩子去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書包及文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寶貝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讓孩子產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著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干凈!這里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里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干。”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指導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2、作息銜接——家園協調適當改變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兒園和小學在作息時間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園的時間是很寬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間;但到了小學,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校;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動是在25—30分鐘左右,而到了小學每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小學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上面種種差異就必然形成許多不適應,我們認為幼兒園應與家庭相互溝通,在作息時間上做出適當的調整。

  (1)規定幼兒來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為了使幼兒入學后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我園就對孩子來園時間作了調整,請家長配合務必讓孩子8:00前來園。在孩子來園時間的同時,教師引導他們對照活動室內鐘表的時間,在“來園時鐘”記錄單上做好記錄;評選出“遵守時間的小明星”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逐漸形成了時間觀念。

  (2)逐步減少睡眠時間,適應小學生活

  針對很多一年級老師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難以集中的現象,適當減少了孩子午睡時間,有2小時調整為1。5小時以適應小學生活。我們利用減下來的時間組織一些安靜的區域活動,如:棋類游戲、智力拼圖、搭積木、畫畫、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戲,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認真的進行各類活動。

  3、“意識”銜接——家園互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幼兒心理學表明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完成指定任務的能力,因此,在幼兒入園初期我們就有意識的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及規則意識,幼兒可采取自選的方式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動,做活動的主人,了解活動與規則的關系。

  我們還通過值日生安排小任務并設置情景的方法,讓幼兒完成各類任務,讓幼兒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方法,記清小任務的要求,引導幼兒變被動完成為主動完成。同時還根據主題內容設計一些親子小任務,讓幼兒養成按時完成小任務的好習慣。剛升入大班的孩子沒有任務意識,時間觀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會把老師布置的任務忘記了,還說:“是爸爸忘給我做了。”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還懂得了與同伴比較完成任務的情況好壞。另外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們積極利用環境以及各個活動的準備環節,讓幼兒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問題要舉手,別人發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變練習為習慣。我們在設立學習內容時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開始,逐漸延長活動時間,使幼兒注意的堅持性不斷提高,提高活動的堅持性以適應小學的生活。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4、習慣銜接——家園一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生活學習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尤其在親人的關心、愛護、指導、鼓勵、教育和共同活動的影響下得到發展。為了鞏固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還可以開展以下一些活動:

  (1)親子新聞快遞活動。

  每天利用一點時間,請幼兒向家長講一個小新聞,并每次讓孩子按時看新聞,并堅持不懈。意圖在于引起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培養其有意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為孩子入學后能主動按時地完成作業做準備。

  (2)親子模擬作業活動。

  讓孩子在指定的時間里完成一些小任務,如畫一幅畫,聽一個故事后復述故事的內容,寫幾行數字。在完成小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業的道理和怎樣快速完成作業的方法(抓緊時間,集中注意力,不能隨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和完成任務的意識。

  5、行為銜接——家園共同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己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復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長、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己安全。于是,幼兒園每周都會安排一次專門的安全教育活動,每次活動都有內容、目標、以及過程,平時的隨機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導家長時這方面的內容也不含糊。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4

  幼小銜接問題,雖早已引起專家,教師的高度重視,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

  1、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時間延長,游戲時間、活動數量減少,有些最多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一下或請小學生回園介紹一下小學生活。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視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不關心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將小學部分學習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兒童在入學后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初感到學習很輕松,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缺乏認真學習的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后勁”等問題。

  4、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卻無動于衷,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5、突擊性

  有的小學在招收新生時,進行所謂的摸底測驗,內容包括識字、計算等方面,并以此為依據決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學或給新生編班。摸底測驗的成績也成為小學教師、幼兒家長衡量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幼兒園則不得不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

  上述問題需要家長、幼兒園老師、小學教師在共同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共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人生的第一過渡期。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5

  近幾年來,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小學學習生活,幼兒教師、小學教師以及家長都應該作出相應的努力。而此次鎮托幼辦聯合小學,共同開展的幼小銜接活動讓我感受頗多。

  銜接、銜接,就是幼兒與小學生、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聯系交流與溝通。小學教師經常走進幼兒園,面對天真活潑的孩子,喜愛之情充滿心中,對于他們的常規習性也會有充分的認識。幼兒也會對這些和藹可親的老師留下美好的印象,進而在幼兒升入小學時,教師與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適應。幼兒教師帶領孩子走進小學也是幼小銜接活動的重點內容,如何做到形式豐富多彩、效果明顯,這就需要小學幼兒園彼此之間,老師之間的溝通、配合默契。幼兒教師安全有序的帶領孩子進入小學,參觀校園,孩子與小學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許會在一年級的隊伍中發現曾經的幼兒園的好朋友。他們已經先一步開始了小學生生涯,在羨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著自己要馬上進入小學。看看他們的課間十分鐘,聽聽他們的上課,感受一下小學生活的氛圍。

  這里我想要說一下,幼兒與幼兒教師聽小學生的課,是要聽什么呢?從兩點來說,幼兒“看”比“聽”多,看看小學生坐的多好,回答問題時站的多好,沒有亂下座位的、沒有說悄悄話的,大家都在認認真真的聽老師講課,仔仔細細的做練習。讓幼兒心中牢記小學的課堂形式,因而在幼兒園大班的課堂活動中盡量模范。幼兒教師聽看并重,聽小學教師的講課內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樣的`,如何做到讓孩子穩穩坐在座位上,從而幼兒教師了解到在大班一個月的幼小銜接過渡期應該怎樣開展教學活動。看看小學生們的常規,比較自己幼兒的差距,進而改進。

  幼小銜接研討會直接交流討論,小學主任、一年級老師直接提出建議,加強幼兒習性的培養,生活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例如:會排隊走、上廁所有序,會正確的拿筆、看書姿勢正確等,這些看似小而容易,卻是重要而繁瑣。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學習習慣會讓幼兒最快的適應小學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學課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聽課,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后。而習慣養成需要幼兒教師不斷的重復糾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給以他什么影響,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因而習性培養重于一切。

  我們在講述幼小銜接這一主題時,主要關注幼兒園與小學這兩個方面,人們往往會忽略家長的作用。我一直認為家長的影響作用和教師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兒園學校進行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及時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并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家校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6

  非常幸運得到了本次參加鄞州區“幼小銜接”研討活動的好機會,本次研討活動的內容安排的較豐富,我分別聽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蜈蚣叔叔的襪子》、大班美術活動《帽子暢想曲》、一年級語文課學習拼音和美術課《新朋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美術組的研討,楊老師在研討中提到學前兒童做好進入小學階段學習的準備,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幼兒園和小學如何“為兒童作準備”,是幼兒園和小學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轉換,更存在著教師角色、同伴關系、行為規范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

  首先,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布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游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游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小學,教室布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小學,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第三,同伴關系的改變。兒童進入小學,在幼兒園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們在幼兒園游戲中的平行協作的同伴關系在小學的學習中增加了競爭的因素。

  第四,行為規范的新要求。幼兒園以游戲作為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松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小學,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有了新的規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作業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對兒童的學習期望的變化。在幼兒園,孩子也要學習,但對他們的學業知識與技能還沒有嚴格的任務要求。進入小學以后,學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他們必須完成的,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的學習量大幅度增加,在質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統一的規定和要求,并進行相應的考核評價。教師和家長又往往以學生學科成績的優劣來評價,并對其提出期望。

  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幼兒園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為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為自己的一份來完成。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么,該怎樣做。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周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干”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開展游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兒入學后能否適應小學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小學后,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采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說”,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創造性的認識特征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游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愿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上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7

  上周五的“幼小銜接”講座順利地結束了,活動的順利結束不僅給我帶來輕松,也帶來許多感想,有感于“幼小銜接”講座。

  講座很精彩,家長們聽得很專心,很多家長還認真地做著筆記,我不禁佩服主講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這么多的家長專心致志地聽講。家長們的專心,我想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的因素,那應該是講述的內容很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家長在實際的“幼小銜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長們喜歡聽,還認真聽。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日常教學,為什么在上課時,會有很多孩子游離于老師的視線,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關鍵因素在教師自身。教師缺乏教學魅力,教學內容沒有意義或孩子不感興趣等原因,這都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聽了講座,還讓我想到,這樣的講座對家長固有的比較陳舊的教育觀念有一個很大的沖擊,也就是說,在聽了這樣的講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這也是舉行“幼小銜接”講座的作用。

  我對講座中的許多觀點持相同意見,這或許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對于家長對孩子的拼音教學問題等等,主講者都做了精彩的講解,我也深有同感。

  1、關于拼音這個熱點問題。

  很多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紛紛提前學習,甚至要求幼兒園就開始教學。其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從小學老師的角度來說,他的教學進度一般會在學校整體安排的前提下,根據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情況來適當調整。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從零開始,那么教學也就會從零開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學會的情況下,老師很可能也會加快進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銜接”講座》。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有潛力但是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的壓力加重。可是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甚至有很多家長還大聲吶喊:一定要提前去學拼音啊!于是惡性循環始終循環。所以呼吁大家,小學就是小學,小學的東西就一定讓孩子到了小學的年齡去學。不然適得其反。

  2、關于坐姿。

  一直在想假如始終必恭必敬地坐著一定會很累,所以當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東倒西歪的時候,有時候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算了,但是在當聽了講座后,其實在幼小銜接階段,有時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體活動中的15到20分鐘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認真聽。,尤其是即將要入小學的孩子。

  3、舉手。

  幼兒園老師也在強調回答問題要舉手,但是很多時候,很多孩子回答問題會“脫口而出”,甚至有時候他們的無意識插話,老師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隨便插話的習慣。于是到了小學,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狠狠批評。現在看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對“回答問題要舉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問題。

  上廁所,吃飯,吃藥等。幼兒園的課時較短,對于上課去廁所也能容忍,吃飯,有老師督促,吃藥有醫生來喂。但是小學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課間要準備學習用品,要喝水,要上廁所,該在課間解決的問題都要在課間解決。吃藥,雖然老師也會提醒,但是要自己記住藥量和吃法。總之一句話:一切都需要自己來做主了。

  5、學習用品。

  前一天晚上都要準備好了,比如5支鉛筆,1塊橡皮:鉛筆都要削好,學習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為太花俏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將那些華僑的學習用具成為玩具。

  6、做事速度。

  盡量改變拖拉習慣。小學以后,每節課中的內容比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為第二天馬上又有新的教學內容,如果昨天的內容不掌握,不懂的東西就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一點和幼兒園有非常大的區別,在幼兒園,即使有個別孩子沒有掌握的,也能渾水摸魚,畢竟幼兒園沒有系統地考試。所以,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學習完了再放松地玩,這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來“幼小銜接”工作的確有很多內容需要我們用心去做。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8

  女兒今年6周歲了,準備9月份入小學,“是否應該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課程?”這兩種想法一直讓我猶豫不決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學習了小學課程我怕孩子在正式進入小學后,因為老師講的知識都會了,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又但心孩子上學小后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而影響到孩子對學習信心。《“幼小銜接”特別策劃》中提到的現狀無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作為家長重點關心的問題。下面談談我通過閱讀《幼小銜接》所得到的啟示及心得。

  通過閱讀了心理學家格塞爾著名的雙胞胎爬樓梯實驗結論同時也參考了“三年級效應”我個人認為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與讓孩子提早學習過多的小學課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會主動學習自己感興趣知識。

  “孩子對成績、分數是沒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數意味著什么”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其實真正在意分數的是我們長家,我們對成績和分數認識,決定了孩子對成績和分數的'認識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等原因,因此我們家長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們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閱讀《“幼小銜接”特別策劃》為我做好孩子進入小學的準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同時我也在根據《“幼小銜接”特別策劃》指導,查找自己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作為家長讓我們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吧。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9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孩子們即將要結束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的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鶴小學聯合舉辦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此次家長會猶如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們內心無數的困惑,也讓我明白了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平穩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

  此次家長會主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來自于卜園長的分享: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鶴小學謝校長的分享:關于幼小銜接,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簡而言之,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小學生活。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一、幼兒園方面:

  (1)逐步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進入大大班以來,幼兒園老師會布置一些家庭作業。這樣,孩子步入小學后,不會感覺學習負擔較重,會讓孩子們從思想上提前接受作業的準備;

  (2)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稍微有所延長,在集體活動時間里引導孩子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孩子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家長方面: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作為家長,應該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要創造環境讓孩子認識到,上學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則,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也就是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起到以身作則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識準備,在步入小學階段之前,孩子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會寫自己的名字;開發語言潛力;具備初步的數理邏輯能力。謝校長特別強調家長不必在兒童入學前就讓他們學習大量的知識,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比如可以不失時機、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輸學校的種種事情,如“學校里有許多小朋友”、“學校里有好多老師和好多書,他們將教你好多有用的東西”

  (2)習慣養成,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學與幼兒園在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幼兒園階段,老師會時刻關注寶貝們的吃飯、睡覺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學階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們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為了使孩子們逐步適應學習生活,我們應該提前多多培養準小學生的自己服務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自己安排課間的時間(喝水、入廁、游戲等)。在培養這類自己管理的能力時,家長應注意及時配合幼兒園在家里進行培養和加強。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么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進入小學后能夠盡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小學需要共同努力。通過今天的幼小銜接會議,相信我們一定會有了更新的認識,讓迷茫的家長會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一段特殊的時期。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10

  一、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差異

  1、知識差異初高中數學有很多銜接知識點,如四種命題、函數概念等。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舊知識,復習和區別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回顧在初中已學過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的有關知識,為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鋪墊,如:根的判別式,求根公式,根與系數的關系(即“韋達定理”),二次函數的圖像等等。初中數學知識少、淺、難度容易、知識面窄。高中數學知識廣泛,將對初中的數學知識推廣和引伸,也是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完善。如:初中學習的角的概念只是“0度—180度”范圍內的,但實際當中也有720度和“負300度”等角,為此,高中將把角的概念推廣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負在內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學習《立體幾何》,將在三維空間中求一些幾何實體的體積和表面積;還將學習“排列組合”知識,以便解決排隊方法種數等問題。如:①三個人排成一行,有幾種排隊方法,(=6種);②四人進行乒乓球雙打比賽,有幾種比賽場次?(答:=3種)高中將學習統計這些排列的數學方法。初中一個負數開平方無意義,但在高中規定了=-1,就使-1的平方根為±i。即可把數的概念進行推廣,使數的概念擴大到復數范圍等。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將逐漸學習到。

  2、學習方法的差異

  (1)初中課堂教學量小、知識簡單,通過教師課堂教慢的速度,爭取讓全面同學理解知識點和解題方法,課后老師布置作業,然后通過大量的課堂內、外練習、課外指導達到對知識的反反復復理解,直到學生掌握。而高中數學的學習隨著課程開設多(有九們課學生同時學習),每天至少上六節課,自習時間三節課,這樣各科學習時間將大大減少,而教師布置課外題量相對初中減少,這樣集中數學學習的時間相對比初中少,數學教師將像初中那樣監督每個學生的作業和課外練習,就能達到像初中那樣把知識讓每個學生掌握后再進行新課。

  (2)模仿與創新的區別初中學生模仿做題,他們模仿老師思維推理較多,而高中學生有模仿做題和推理思維,但隨著知識的難度大和知識面廣泛,學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學生全部模仿訓練做題,也不能開拓學生自己思維能力,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現在高考數學考察,旨在考察學生能力,避免學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勢思維,提倡創新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初中學生大量地模仿使學生帶來了不利的思維定勢,對高中學生帶來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閉了學生的豐富創造精神。如學生在解決:比較a與2a的大小時要不就錯、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數學生不會分類討論。

  3、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初中學生自學那能力低,大凡考試中所用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在初中教師基本上已反復訓練,老師把學生要學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問題,都集中表現在他的耐心的講解和大量的訓練中,而且學生的聽課只需要熟記結論就可以做題(不全是),學生不需自學。但高中的知識面廣,知識要全部要教師訓練完高考中的習題類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較少的、較典型的一兩道例題講解去融會貫通這一類型習題,如果不自學、不靠大量的閱讀理解,將會使學生失去一類型習題的解法。另外,科學在不斷的發展,考試在不斷的改革,高考也隨著全面的改革不斷的深入,數學題型的開發在不斷的多樣化,近年來提出了應用型題、探索型題和開放型題,只有靠學生的自學去深刻理解和創新才能適應現代科學的發展。其實,自學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人生活的需要,他從一個方面也代表了一個人的素養,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時間是有導師的學習,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學習,靠的自學最終達到了自強。

  4、思維習慣上的差異初中學生由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范圍小,知識層次低,知識面窄,對實際問題的思維受到了局限,就幾何來說,我們都接觸的是現實生活中三維空間,但初中只學了平面幾何,那么就不能對三維空間進行嚴格的邏輯思維和判斷。代數中數的范圍只限定在實數中思維,就不能深刻的解決方程根的類型等。高中數學知識的多元化和廣泛性,將會使學生全面、細致、深刻、嚴密的分析和解決問題。也將培養學生高素質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遞進性。

  5、定量與變量的差異初中數學中,題目、已知和結論用常數給出的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數和定量。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大多是按定量來分析問題,這樣的思維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決問題,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我們將會大量地、廣泛地應用代數的可變性去探索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我們采用對方程ax2+bx+c=0(a≠0)的求解,討論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時的所有根的情形,使學生很快的掌握了對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學習中我們還會通過對變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所用的數學思想。

  二、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特點的變化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

  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象語言等。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

  高一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另一個原因是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勢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3、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又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

  4、知識的獨立性大

  初中知識的系統性是較嚴謹的,給我們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為它便于記憶,又適合于知識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數學卻不同了,它是由幾塊相對獨立的知識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題、不等式、函數的性質、指數和對數函數、指數和對數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數、數列等),經常是一個知識點剛學得有點入門,馬上又有新的知識出現。因此,注意它們內部的小系統和各系統之間的聯系成了學習時必須花力氣的著力點。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11

  在現行的教育條件下,初中物理的學習大多以物理現象的識記為主, 而高一物理一開始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力學,習慣了形象記憶的高一新生就如同墮進了云里霧里,連方向都找不到就更別說如何學好了,所以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如何搞好與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初高中的物理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渡過物理學習的難關,就成為我們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

  初高中物理教學臺階的形成的幾點原因:

  (1)初中教材對許多物理問題只作定性分析,即使有定量計算也非常簡單;而高中物理教材絕大部分問題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要進行大量的甚至是相當復雜的定量計算。初中到高中是從定性到定量的跳變。

  (2)初中絕大多數的物理知識的掌握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的,而高中物理知識的掌握絕大多數上建立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上,高中物理問題的解決主要體現在學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上階梯很高。

  (3)不善于利用數學工具解題是形成臺階的重要因素。高中階段數學工具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力學部分大量運用三角函數、直角坐標系、相似三角形、二次函數、矢量等,讓學生一下適應確實不易。

  (4)呆板學法的“慣性”對高中物理難學的結論的形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初中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習慣于背牢記熟,而對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過程分析極少考慮。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這是一個學法的飛躍,也是一種能力的飛躍。

  根據高中物理臺階形成的原因,結合本人的教學體會談一下,幫助學生走出誤區,降低臺階的方法:

  一、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以舊知識同化新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高中教師應了解學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識,并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問題與初中教材研究的問題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進行對比,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順利地利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就降低了高中物理學習的臺階。許多事例表明,學生能夠比較自覺地同化新知識,但往往不能自覺地采用順應的認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認知結構的物理新知識學習中,應及時順應新知識更新認知結構。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時間;高中物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時間、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還有方向,是矢量。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順應新知識,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區別,指導學生掌握建立坐標系選取正方向,然后再列運動學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來調整、替代原有的認知結構。避免人為的“走彎路”加高學習物理的臺階。

  二、加強物理直觀性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復雜的.物理現象時,為了使問題簡單化,經常只考慮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現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針對這種情況,應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進行多種媒體的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設法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批出:“有許多聰明的開賦很好的學生,只有當他的手的手指尖接觸到創造性勞動的時候,他們對知識的興趣才能覺醒起來”。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通過實驗演示的直觀教學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與生活實例聯系起來,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提高了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

  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亞里斯多德說過:“思維開始于疑問與驚奇,問題啟動于思維。”改進課堂教學,每一節課都設法創造思維情境,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中,按照物理學中概念和規律建立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類比等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質聯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質聯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質聯系和基本規律,建立科學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著重培養、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實驗歸納、理論分析等思維能力水平;在授新課時采用導、悟、練、思的模式,在講解習題時,可以采用進行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策略的選擇和運用的能力。

  四、化大臺階為小臺階,降低臺階的高度。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教學的層次必須分明,決不能搞一步到位的教學法。我先用樸素的語言講清基本知識,讓學生感覺通俗易懂,然后再利用嚴密的物理語言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如高一物理的瞬時速度的學習中,先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指明瞬時是指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通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變速直線運動的不同長度時間段的平均速度分析比較引出反映瞬時運動快慢的描述物理量——瞬時速度,最后給出或討論出瞬時速度的概念、物理意義。這樣化大臺階為幾個小臺階使學生的理解層層深入。

  總之,從實際出發,分析初高中教材的銜接和可能存在的臺階,探究合理的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探索優化物理知識的教法,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創新能力;堅持以體驗、互動為主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就一定能使每個學生很快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12

  很多初中生的數學成績很優秀,但是這些學生到了高中,數學成績卻出現大幅度下滑,這使得意志較為薄弱的學生自信心受到打擊,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學生需要從自身找尋原因,探索解決辦法,主動學習,循序漸進地提高數學成績。

  一、初、高中數學學習銜接問題的成因

  首先,相比初中數學,高中數學在數學語言上有較大變化。按照高一的數學課程安排,學生一開始就要學習集合、函數、映射等定義,這些知識的抽象性明顯加強,論證嚴謹且要求學生書寫規范,這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是有很大難度的。同時,教師在教授課程時會應用很多特定符號和圖形,這對學生而言也是較難理解的。

  其次,進入高中后,學習高中數學的思維方法也和初中數學有較大差別。在初中,學生往往利用一種定式思維解決數學問題,例如解方程式時,學生可以按照固定的步驟逐步解決。但是,到了高中,數學語言的抽象化特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盡快從經驗型抽象思維轉化到理論型抽象思維。

  最后,高中數學的知識量較初中數學有明顯增加。例如,在高中數學的第一章中,有34個基本概念和22個數學符號,這不僅加大了教師的教學難度,同時也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學生在步入高中學習數學時很容易出現成績下滑現象。

  二、初、高中數學學習銜接問題的解決對策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想有效解決初、高中數學銜接問題,需要學生主動學習并積極克服苦難。為此,學生要為自己量身制作一套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并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在制定學習計劃時,學生要充分考慮該項計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在制定之后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學習任務。

  進行課前預習是高效接受新知識、取得優秀成績的基礎。有效的課前預習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夠使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新課程中的問題,從而調動其聽課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找尋問題的答案,大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準確地把握課程重點并突破課程難點。

  課堂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習基本技能和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生在課堂上必須認真聽講,及時記錄教師講授的重點知識并認真理解。

  課下知識復習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可以在課下反復閱讀教材并翻閱相關學習資料,加強自身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強化自己對知識的記憶。然后,準備一個總結小本,將新學習的知識和與其相關的、以前學到的舊知識相聯系,把兩者整合在一起,并進行比較和分析,在復習的同時探究出新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獨立完成作業能夠使學生發現自己掌握得不夠牢固的知識點。

  為了解決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學生要培養自己鍥而不舍的精神,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要一再探究,對于有問題的作業,要改正之后重新做一遍,以此來加深印象。并且,在一段時間之后再拿出來進行反思,把曾經不懂的知識切實收納進自己的知識庫中,方便日后靈活運用。

  2.循序漸進,切忌急躁

  由于年齡的關系,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成績不理想,做題的正確率較低,就會急躁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還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貪多求快,想要依靠幾天的學習或者做幾套題就使自己的數學成績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這都是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的體現。要知道,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過程,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決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因此,學生要努力鞏固好自己的基礎知識,提高自己在閱讀、書寫、運算等方面的能力,在看到問題時能夠發散思維,主動聯系各個知識點,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3.探究學科特點,優化學習方法

  數學這一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閱讀觀察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極高。

  另外,學習數學一定要思維活躍,只看書不做題不能提高數學成績,只做題不總結也不能提高數學成績。因此,對于課本知識,學生既要能利用又要能擺脫,在做題過程中要綜合利用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點,在做題之后要及時擺脫書本,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切勿盲目照搬其他同學的學習經驗和書本規律。

  4.做好教材內容的銜接處理

  初、高中數學教材有很多重要的銜接點,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時,應先詳細復習二次函數的有關內容,然后將二次函數、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聯系起來進行解決。二次函數不但是初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的"龍頭"函數,弄清二次函數的有關內容,對以后的學習指、對函數及三角函數圖象的研究有"半兩撥千斤"的功效。

  三、結語

  初、高中數學學習的銜接不僅僅是知識的銜接,也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銜接,學生應該提高自己對學習的敏感程度,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主動進行改正,從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羅成。對初中和高中數學學習銜接問題的初步探索[J].中學教學方法,2011(09).

  [2]張立新,王旻。淺析初中和高中數學的銜接問題和如何啟發學生自主學習[J].河北學習期刊,2012(08).

  [3]王海玲。高中視野下的初中教學銜接[J].教師經驗,2012(07).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13

  一、大學數學和高中數學在教學程度上存在銜接問題

  新的課程改革后,高中數學在課程的改革上落實得較徹底,使相應的高中數學在課程內容上也有了很大變化,而為增加高中數學同大學數學間的聯系,使得高中課堂的很多內容都對大學數學的一些相關概念進行引入,比如極限、導數等。現在多數高校數學課程的設置和教師們普遍認為有關數學學習內容方面的強化在高中階段進行就已經足夠,相對應的忽略了在大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很多內容的講解。在大學數學中,出現的關于復數和數學歸納法這些方法不會再像新知識那樣對學生進行講解。在數學教學內容方面的脫節也造成那些對于學生而言應當著重學習的內容卻并不了解等問題。大學數學同高中數學在教學內容方面的脫節也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的連貫性受影響,以及學習難度的加大,也使得學習數學方面的興趣降低。而在教學內容上,因為學生知識的脫節也使得后續課程不能很好的進行接收。

  二、關于大學數學和高中數學在教學上銜接的幾點建議

  1.大學開始階段做好數學教學的方法指導

  大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義務將高中數學的知識進行銜接,來幫助新生快速的進入大學的學習狀態中。要讓學生在大學數學課堂的第一節課就意識到大學數學同高中數學本質上的區別,并指出這兩者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聯系,并簡要的概括大學數學課堂所要學習的內容,爭取讓學生對于大學數學課堂的學習充滿興趣,以此來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舉個例子,在高中階段對于函數的學習實際上是為高等數學中初等函數做準備,在大學數學課堂,將會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的拓展學習。此外,大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給學生介紹有關數學教學方面的整體結構,使學生對于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并且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專業,來進行相關介紹,以此來幫助學生意識到有關大學數學方面學習的意義,從而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在教學課堂上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的課程改革其重要點之一是有關學生主體地位的強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能力,這將是高中數學教學和大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都要遵守的原則[3]。而對于數學教學方面的理論以及邏輯性強的特點,使得多數學生在解題時都無從下手,特別是對于一些證明方面的題目。這個時候教師要使用科學的方法給學生進行指導,比如參考一下相關資料里面類似題型的解題方法,而教師要謹記不能夠直接把解題步驟給學生,而是要逐步引導學生有關解題方面的思考,以此來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更好的在今后學習中學會自己進行題目的解決。而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時需要強調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并做好適度的銜接大學數學內容,并且盡量給學生安排一下能夠促使學生進行課下思考的問題,并在課堂上進行更進一步的討論。事實上,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方法很多,無論是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還是對于大學數學教學方面,都要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并做好其教學內容銜接方面的探索與應用。

  三、總結

  無論是哪一門課程,其教學過程都是一種連續系統的,特別是對于數學的教學過程而言尤其如此。所以在對于數學教學課程的改革,僅僅考慮自身的教學改革是不夠的,更要注重前后階段其教學內容的銜接問題。而高中數學同大學數學在教學過程的銜接既要靠大學數學教師的引導,又要靠編制的教材、順承教學方法、教學中審視學生地位等方法進行綜合。而高中數學同大學數學在課堂教學內容上的銜接作為當前教學研究的一項重難點問題,則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級的教育部門積極的進行探索與規劃。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14

  一、引言

  大學教育是高等教育,它與高中階段的基礎教育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這就造成了大學生在入學之初諸多方面的不適應。因此,如何做好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一直是教育界比較關注的話題。傳統看法認為,高中與大學教育的銜接主要是大學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其實,既然銜接是指兩個相鄰的教育階段之間的互相連接,那么高中教師,特別是高三年級教師,對解決好這個問題也負有重要的責任。如果高中教師能關注并協助大學教師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就會使學生在大學生活和學習中少走一些彎路,事半功倍。有專家通過對大學新生情況連續調查研究發現,對大學新生做好入學前準備,即社會適應方面的準備和學習適應方面的準備,能夠使學生在生理、心理情感、學習適應和社會適應等方面有良好的發展,從而順利地實現由基礎教育向高等教育的過渡。

  二、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即大學新生的不適應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所學專業的迷茫

  學生在高考后選擇專業時呈現盲從性特點。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在中學教育階段未曾開設職業規劃課程,致使學生因缺乏職業和專業選擇意識而迷茫,不知所措。大部分學生選擇專業時主要依賴家長和老師,因此,在入學后對所學專業認識模糊。例如,歷史文物修復專業的新生認為他們的任務是考古與文物的實踐修復,古文字學與歷史文化等課程于他們無用。對所學專業認識不清,造成一部分學生所選專業與興趣相違背。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因對專業沒有興趣導致一部分學生對專業課的懈怠。

  (二)學習方法的不適應

  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在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教育模式方面,高中的應試教育是以考試為手段,單純以分數為標準,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模式;而大學教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為主導的素質教育,其教學的目的是強調學以致用、全面發展,重視學生知識面的拓寬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然而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由于缺乏自學能力,又沒有家長與老師的強制監督,一下子覺得學習壓力小了很多,從心理上逐漸感到學習沒勁,動力不足,也就不再把努力學習作為主要目標了。

  從教學方法來看,高中階段是以教師為主的精講多練,每節課講的內容少,例題多,練習多,在精講多練中達到舉一反三、掌握知識的目的。大學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廣講博學,學生要想理解課堂上理論性強、容量大的學習內容,必須大量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和參考資料,這樣才能跟上老師的思維和進度,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學生若不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斷加強思維方法的訓練以及學習方法的改進,必然會在學習能力上與他人拉開距離。一些在高中階段適應應試教育、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如果不能很快地適應大學的教育方式,面對來自各地同樣優秀的學生,以前的種種優越感就會逐漸消失,甚至失去繼續好好學習的信心。

  (三)校園生活的不適應

  中學對學生實行的是嚴格的學習生活管理模式,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學校、家長關心的焦點,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管理也非常細致周到。在中學階段,班主任像一個多面手,包攬學生的學習、生活、紀律等一切;家長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為了孩子的學習,在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導致一些孩子只知道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校內有老師的督促,在家有家長的監管,外力的監督使得學生們不得不集中精力自覺學習。而大學則是相對寬松的學習生活管理模式,學校注重的是學生的自己管理、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輔導員主要是在思想上、生活上給予指導,專業教師則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較少過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問題,和學生交流過少。因此,大學生獲得了相當的自由度,他們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而剛剛脫離了中學管理模式的大學新生由于受習慣性心理定勢的影響,再加上部分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和自己約束力,不能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之間互相攀比的現象較為普遍,家境殷實的學生不僅日常生活消費水平較高,而且有實現學習或者生活目標的物質基礎,而經濟貧困的學生卻只能滿足基本的生活學習需求,其他任何多余的消費都是奢侈的想法。各種各樣的差別存在于學生之間,如處理不當,會使他們產生距離感,導致隔閡,以致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四)人際關系的不適應

  高中生活比較單調,同學之間沒有地域差異,人際關系相對比較簡單,即使同學之間有矛盾,班主任也能及時發現并調節。而大學環境相對較為復雜,來自于不同地區、擁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大學生從個人智力、是非辨別能力到社會化程度、交際能力、經濟條件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為大學生社會交往設置了不同的障礙。從生源地來看,城市新生的人際交往障礙小于農村學生,因為大學一般都設在大中城市,而來自農村的學生信息相對閉塞,視野不開闊,且城鄉生活方式與習慣存在較大的不同,城鄉差異會對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從而導致更多的自己適應、情緒適應等主觀方面的適應不良;從性別來看,女生比男生能更快地適應新集體,因為女生更注重情感上的聯系,容易在傾訴中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和他人進行良好而及時的溝通,因而在人際關系方面要好于男生。

  三、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有效銜接的.策略

  要解決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問題,需要高中教師和大學教師的密切配合。

  (一)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而規范的職業生涯指導

  針對大學生對所學專業感到迷茫的問題,在高中階段特別是高三年級就應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而規范的職業生涯指導,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能獲得職業探索的絕佳機會,實現自己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促進,學會策劃自己的人生,在填報志愿、選擇專業上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培養對未來合理規劃的潛在能力。高中階段還可以開設選修課或興趣課,在內容上與大學課程接軌。在高中階段開設選修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提前了解大學專業的相關學習內容,為他們日后準確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提供幫助。進入大學后,在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系部領導應對本系部的情況作詳細的介紹,要突出專業思想教育;各專業的教師應對自己所教授的課程進行詳細的說明,使新生對所學專業課程的性質和知識結構有清晰而慎密的認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前景、該學科領域的前沿奮斗目標等,明確學習方向,增強學習動力。

  (二)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高中可以定期聘請大學教授以專題報告、講座等形式介紹大學的教育教學特點,便于學生及時了解大學的教學改革動態、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實現高中和大學教育的鏈接。高校教師要參與到中學的教學中來,定期去中學聽課,和高中教師進行座談交流,將大學提倡的自主學習精神和理念等傳播到中學中去,同時將中學里好的學習精神和管理方法帶到大學,形成良性互動。例如,保定學院每年都選派有經驗的教師去中學聽課交流,每年寒暑假都組織高中各科骨干教師和班主任進行培訓,對高中學校在課程設置、學生培養模式等環節上的改革進行指導。此外,針對大一新生缺乏自學能力的情況,高校對大一的課程要安排得緊密些,以后再逐漸減少;教師在教授課程時,要照顧到學生的水平和能力,讓剛升入大學的新生有個緩沖期,逐漸適應大學的教學模式。

  (三)對學生進行大學校園生活的指導

  在高中教育階段應該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使他們形成較強的自主生活能力。對學生的管理與約束也要適當地放松,要讓學生逐漸形成一定的自己管理和約束能力。大學新生入學的前兩個月是習慣培養鞏固的關鍵時期。教師在讓新生熟悉學校概況,了解本校的歷史、建設、發展情況以及物質和人文環境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分析有利于個人成長的積極因素,摒除不利于個人成長的消極因素。如果學生在新的環境中能將學習和生活能動地統一,將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個人的積極因素緊密結合起來,那么在學生實踐活動中,必將獲得一種良性的適應。此外,教師還要幫助新生設計新的合適的目標體系,獲得學習、生活的動力。在新生的適應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老生的傳、幫、帶作用,挑選高年級的優秀學生進行培訓,讓老生擔當起知心大哥大姐的角色,擔任入學新生的學生導員,從新生入學開始,從生活到學習,從校內到校外,每一步都積極協助輔導員指導新生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實踐表明,學生導員的傳、幫、帶作用顯著,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會更加有利于新生快速適應學校環境,能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心理適應期。

  (四)對學生進行人際關系的指導

  高中教育,尤其是在后期階段,應注重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很好的認識,要引導學生建立大學中類似成人的人際交往模式,與周圍師生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指導,使高中生逐漸擺脫以自己為中心的缺點,學會尊重、理解、信任,能夠容忍他人的過失,尊重不同的觀點,做到寬容豁達,為進入高校后順利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奠定基礎。在大學階段,大學新生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形成了個性化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要想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就必須遵守集體生活的準則,具有高尚的集體主義精神。通過學習和生活中的集體活動,協調、統一、鍛煉他們的思想意識和集體主義行為,讓他們認同集體,對集體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針對個別存在交際障礙的學生,學校應該及時并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和訓練,引導他們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往中逐漸形成科學合理的人際關系,培養他們善于發現自己優點和欣賞他人的能力,與同學友好相處,在關注和幫助其他同學的過程中實現自己教育的提升。

  四、結語

  大學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盡快地進入角色,開始科學的學習與生活,是每一位大學生的迫切要求,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不僅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的問題,而且也影響著他們人生觀和擇業觀的樹立。大學教師和高中教師密切聯系、互相配合,培養學生在生活、學習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適應能力,實現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的順利銜接,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15

  自從地理再次成為高考科目之一以后,高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就明顯受到重視。而初中地理作為非考試科目,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僅作為可有可無的“副科”出現在初中教學中,地理課往往遭受排擠,甚至被砍掉。即使正常開設地理課,教師、學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初中畢業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學嚴重脫節。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初高中地理知識聯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難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學生初中地理知識嚴重缺乏,嚴重影響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與融合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將初、高中地理知識有機的糅合在一起呢?下面淺談我的教學觀點,與廣大地理教學同仁商榷、共勉。

  一、學生學習方法的銜接與融合

  初、高中是學生成長的'兩個重要階段,這兩個階段跨度比較大。升入高中的學生在思維方式、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要有一個質的飛躍,才能適應高中學習要求。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迅速轉變對知識學習的態度與方法,啟發、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1)學習態度與方法的轉變

  高一新生來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學情況不一,因此首先可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學生初中地理學習的內容,掌握的程度,及對地理的認識與態度,尋找學生地理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要告誡學生遇到初中學過的知識,千萬不要有 “輕敵”與“驕傲”情緒;要通過新課講解讓學生看到,新知識是怎樣在初中知識基礎上發展獲得的;通過對比使學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不同要求與不同學習方法。如氣候知識,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氣候的主要的分布區域,而高中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規律,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圖表等相關資料,分析、判斷和推理氣候類型、形成原因、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教師要在原有基礎上適時對學生加以正確地引導,教給他們良好的學習思想和學習方法,協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否則學生會漸漸感覺學習吃力,特別是剛進入高中不久的學生,他們對于地理的學習,還處于一種摸索階段,如果能及時進行適當的誘導和點撥,他們將很快適應高中知識的學習,并可能會受益終身。

  (2)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

  地理知識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聯系交融,在講課時不僅要充分利用課本圖表、地圖冊、掛圖等,還要利用其他學科資源活躍課堂氣氛,創設身心愉快的學習氛圍。如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用來印證;“正午太陽高度角測量”,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大氣熱力環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等。這些讓學生發現,原來各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理知識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

  比起其他學科,地理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許多地理現象與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相關課本知識,多聯系社會實際,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如教師在講到大氣逆輻射時候,可以結合早春的寒潮到來時,如何防止作物凍傷等實例入手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討論。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掌握相關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從而達到了培養能力、提高興趣的目的。

  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經常是地理試題的切入點,也是調動學生情感的調料,而熱點、焦點問題最終落腳點還是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關注與地理學科相關的社會熱點,并切實將熱點、焦點問題與教材相結合,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講到“西北地區”時,可聯系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優勢。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分析問題,并能意識到本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系。一些傳統的熱點問題,如合理開發能源、優化資源配置(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三峽工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生態農業”等問題,在學習時要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與這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角度去發現、解釋、解決這些問題,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還能加強環保與發展意識。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16

  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都覺得高中物理難學,而學習跨度大是高中物理難學的主要困難之一。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物理老師的首要任務。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高中的物理內容有不少是以初中內容為基礎而深入的。因此在備課的時候老師應了解學生在初中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并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問題與初中教材研究的`問題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進行對比,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順利地利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

  二、加強直觀性教學、培養學習興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復雜的物理現象時,為了使問題簡單化,經常要建立物理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模型,掌握物理概念。

  三、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思維模式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性的思維方式,但是要有效解決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還必須掌握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決力學中連接體的問題時,常用到“整體法”和“隔離法”。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常常是上課聽得懂課本看得明,但一解題就錯,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比較薄弱,所以平時應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 17

  一、初高中物理銜接出現脫節的原因:

  1、教材原因:初中教材重在定性研究,高中教材重定量研究;初中教材簡單、直觀,高中教材復雜。

  2、教師原因:少數高中教師往往對現在初中物理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缺乏了解,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內容安排上按部就班,教學方法簡單化。特別是剛送走高三畢業班回頭教高一的教師,很容易不自覺地以高三的標準要求高一學生,用教高三的方法來教高一,而使學生難以接受,增加了學習物理的難度。

  3、學生原因:初中教材重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注重學生的直觀感覺。學生到了高中學習方法上就跟不上,只習慣形象思維,不習慣抽象思維;只習慣背,不習慣分析、推理、歸納;只習慣模仿,不習慣獨立思考;只習慣慢節奏、小容量,不習慣快節奏、大容量。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對策

  1、教學理念要更新

  (1)學習新課改理念。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改主要是反對過于注重知識傳授,而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強調課程結構要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系的活知識;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課程評價強調要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展;課程管理方面,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2)注重情感教學,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學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寬容,不能隨便批評學生,要尊重他們的意見,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這樣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應,學生在學習中就會變被動為主動,順利跨過初高中銜接中出現的臺階。

  2、教學方法要改進

  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1)加強直觀性教學。

  高中物理在研究復雜的物理現象時,要求建立物理現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通過實物演示的直觀教學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與生活實例聯系起來,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實施探究性教學,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受傳統課堂教學的影響,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傳授,養成了依賴心理。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物理教材已開始強調科學探究,使學生在歷經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評估與交流等環節后思考、研究問題,為高中生自主而獨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新課程的資源,為學生構建探究性學習的平臺,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在探究活動中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過程要講策略

  (1)熟悉初高中教材,循序漸進地教學。高一教師要利用暑假通覽這一屆學生的初中教材,以便對初高中相應的內容銜接做到心中有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減緩初高中知識內容銜接的坡度,對初中所學知識要進行查漏補缺。其次,在高中新課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各階段教學要求達到的水平,循序漸進,不能一步到位。如矢量運算是學習難點,教學中應首先讓學生理解矢量運算與代數運算的區別,引導在受力分析的基礎上畫矢量圖,在計算方面,只限于同一直線上的和可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解的情形,不要隨意加深。舉例時千萬不能一講就是高考題,否則極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在起始教學過程中要放慢速度,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合理的預習方案和練習方案,使大多數的學生盡快樹立起學習物理的信心。

  (2)加強學法指導。學生進入高一后,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現象,分析原因,主要是對所學知識沒有真正理解,因此,要在理解上下功夫。從學習方法的角度來講,因為初中的內容比較少,所以反復地訓練,記憶的成分多一點;但是到了高中,時間就不像初中那樣充裕,不可能做大量的練習,這就需要做題時要有針對性,注意歸納,學會用數學的方法來研究物理的問題。要加強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培養自學能力,養成分類、歸納、總結的習慣。

  (3)布置作業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布置作業不能一刀切,全班學生做同樣的作業。這樣往往會出現成績好的同學“吃不飽”、成績差的同學“吃不消”的情況,導致成績好的難以提高、部分成績差的只能選擇抄作業。布置作業可分“必做”和“選做”兩種層次。“必做”一般為基礎題,主要用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一般同學都能完成;“選做”則在難度上有所增加,學生可視自己的學習情況量力而行、自主選做。這樣可使成績好的學習勁頭更足,而成績差的抄作業的現象大大減少。當然這要求教師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選擇不同層次、有針對性的題目。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學習中銜接與過渡的特點,切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學生就一定能實現初高中物理學習的自然過渡,為整個高中物理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初高中銜接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試題06-12

初高中銜接講座心得體會(通用15篇)12-01

初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銜接論文06-22

初高中物理銜接心得體會(通用9篇)11-28

初高中物理銜接心得體會范文(精選9篇)11-25

初高中銜接講座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5篇)11-25

學新溫故是解決初高中語文銜接的有效方法教育論文07-04

淺談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學銜接06-13

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策略論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