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通用20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
教育是一門藝術,只有走進幼兒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愛是教育的原動力,教師關愛的目光就是幼兒心靈的陽光。在教育領域中,我們同樣有一句話叫“教育無小事”。對于幼兒園班主任工作而言,細致的關愛便成了重中之重。
一、愛——始于細節
建設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項根本性任務。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形成,需經班主任及全班成員共同奮斗和不斷建設,是關愛教育培養的結果。班主任要想帶好班,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班級的教育目標,就必須做好以幼兒為中心的管理,凝聚和發揮全班幼兒“主人翁”的力量。
1、言傳身教,做好榜樣。
作為班主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幼兒帶來無形的影響,無聲的教育,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得好:“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虛心好學、奮發進取、嚴于律己的班主任定會帶出一個同樣的班級;反之,班主任作風拖拉,缺乏踏實和進取精神,良好的班風必定難于形成。由此可見,班主任是幼兒的楷模,自己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能以自身健康的人格去培養幼兒的人格,以自身高尚的靈魂去塑造幼兒的靈魂。
幼兒年紀小、模仿性強,他們把班主任看作是最崇高、最可信賴的人。每當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時,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樹立自己在幼兒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做幼兒的榜樣。凡要求幼兒做的,自己必須帶頭做好,凡要求幼兒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例如教育幼兒不要亂丟紙屑,我首先帶好頭,時時處處講究衛生,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幼兒。這樣做容易使幼兒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們的共鳴和仿效,這樣在每個新學年開始的短短幾周內,班級便能形成守紀、勤學、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學風。
2、開展活動,滲透愛的教育。
幼兒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生動活潑、各式各樣適應孩子的活動正是塑造心靈、鍛煉幼兒的搖籃。班主任應認真組織開展教育活動,使它發揮對班級的教育和培養的功能,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用自己愛的心靈去塑造幼兒的心靈。在班上設立“紅花欄”、“比一比”;結合主題開展一些德育工作;還發動幼兒把零用錢儲存起來,并為災區捐款,從小培養幼兒勤儉節約、助人為樂的好品質。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小事,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的東西,其實對孩子的教育而言,卻恰是一個機會。
二、愛——源于真誠
愛是教育的橋梁,愛是教育的鑰匙,愛是成功的種子。教會每一個幼兒,關心每一個幼兒是教師的職責。作為班主任要保障全班同學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使幼兒在受到教育之后都有進步和發展。
教師在與幼兒交往的過程中,要真誠地接納每一個幼兒,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幼兒,不偏愛、不忽視任何一個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并力圖從幼兒的角度來體驗他們對人、對物、對事的感受。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在與幼兒交談的時候,蹲下身子,看著幼兒的眼睛,傾聽他們說話,切忌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幼兒,對幼兒發號施令,強制幼兒服從。要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不服從行為,不能因為幼兒做錯事而任意批評、訓斥幼兒,甚至諷刺、挖苦、羞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要經常使用協商、建議的口吻與幼兒談話,教師的表情、語氣、姿態、動作應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與信任,并創造條件讓他們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幼兒能從老師和小朋友那里得到積極的反饋,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其次,教師應與幼兒進行雙向溝通。教師的言語和發出的信息要簡明易懂,以適合幼兒理解的方式,使幼兒明白所發出信息的真正含義。教師還可以通過眼神、微笑、語調等非言語的方式傳達對幼兒的愛、關懷、支持和鼓勵。在師幼交往中,教師應尊重幼兒主動溝通的需要和愿望。
教師不僅要自己說,還要學會傾聽和觀察,用積極主動的傾聽方式鼓勵幼兒說,理解和分享他們的想法與情感,并注意對幼兒發起的交往行為作出及時、適宜的反應。同時,教師要給予幼兒表達的機會并鼓勵幼兒積極地表達。特別是當幼兒情緒不佳、犯錯誤或有著與教師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時,教師應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允許和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與見解。在這些情境中,師幼之間情感的交流和觀點的碰撞最有利于彼此的理解,從而有助于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
“學校教育,以人為本”,承擔這一重任的主要力量——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幼兒健康的引領者,是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橋梁。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總之,愛能創造教育的奇跡!愛能使教育走向成功!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2
孩子的安全備受關注,因此,家長、幼兒園教職工都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以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潛力。那么,幼兒安全行為習慣培養的策略是怎樣的?
1、在愉快的游戲中有意識地學習。游戲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方式,將安全教育的資料融入各種游戲之中,這樣不僅僅能讓孩子從中獲得各方面的安全教育知識,也可滿足孩子玩游戲的愿望。
2、在未雨綢繆的演習中實踐。幼兒園要組織相應的安全教育演練,因為模擬演習活動能使孩子掌握在突發狀況下有序逃生的方法,當災難發生時,能冷靜、正確的保護自己。經過多次的模擬演練,孩子自救、自護的意識增強了,自救動作更迅速。
3、在家庭生活中鞏固。幼兒園教職工要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開展安全教育。父母應從孩子幼年時就加強對其安全行為的訓練,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潛力。比如,家長平常帶孩子外出時,能夠讓孩子觀察馬路上的交通標志,教導他要遵守交通規則,安全出行;指導孩子在走失時怎樣辦,讓他牢記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及聯系電話等。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3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需要愛心,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孩子們更需要愛心,記得一位名人曾經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為幼教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
孩子上幼兒園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他從這里開始了真正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對于剛剛脫離父母懷抱的他們來說,幼兒園是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的環境。他們希望得到認可、贊賞、同情、關心和愛護,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在這里,我不妨先舉一個例子。康康是小班里一個非常聰明能干的小家伙,自己吃飯,自己尿尿,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那種小大人型的,但不知怎么的,最近一個星期己經連續尿了三次床了,問他的媽媽,他在家里最近一段時間從來不尿床。這可怪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來才知道,原來這個小家伙是故意的,他只是不滿意老師對他的“不在意”,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引起老師的“在意”,他是想從老師那里得到關心和愛護。這是一顆多么天真而善良的童心啊!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哪怕只是一道溫和的目光,也會讓其爭當“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為幼教老師,最大的過失莫過于對孩子沒有愛,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失去了對孩子的愛。在幼教的日 常工作中,愛心的體現無所不在。幫忙孩子系好帶子、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是愛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是愛心……愛心是重要的,有了愛心,我們就會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這種博大而寬宏的愛心不斷地轉換成日常保教活動的耐心,責任心。從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不斷加強自身幼教專業素質的提高,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計劃,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孩子”。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認可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親近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喜歡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感到幼兒園如家一般溫暖;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去關愛別人。請不要吝惜我們的愛心,讓我們在幼教崗位上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讓孩子在愛的海洋里不斷茁壯成長。
我們也正是最忙碌的時候,因為我們要迎接這里新的小主人。迎來――培養――送走。這是幼兒園的神圣使命,而我能作為其中新的一員,來執行這個神圣使命,是我最大的榮幸。
托班的寶寶都是第一次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起點。寶寶的各項能力都需要老師的關心和幫助,這也讓我對托班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生活就是教育。在這新的學期里,由我和其他二名有愛心的老師,來帶領這群2―3歲的新孩子,然而就組成了一個大家庭――托二班。我愛這個大家庭。班主任老師是我們班的主要負責人,我們在班里對孩子的那種呵護和耐心的護理,無不承擔著做媽媽責任,自然就成為了孩子的“媽媽”。而把孩子當成了我們的“寶貝”。
我們的活動室,色彩鮮亮,明快,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我們用心布置的環境,正符合了孩子童真的特點,表現的活潑,卡通,向上。來到這個充滿溫馨的班級里,我付出了,但同樣也得到了一些回報:有的孩子從剛來時的嚎嚎大哭,對老師始終有一層深深的排斥感,而我用我耐心的護理,微笑,以及童心。打動了孩子緊鎖的心靈,他們開始接受我,愿意讓我抱抱,愿意在我的組織下快樂的跟我玩游戲。
在平時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里,我會更留意孩子們的語言和舉動,常和孩子們抱一抱,親一親。讓孩子對我們產生信任和依戀,讓孩子們喜歡上幼兒園。有些孩子剛來時,身心都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下,又不愿意睡覺,不愿聽老師的話,更不愿意和別的小朋友玩耍,完全把自己封鎖起來,然而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我們用心良苦,更多的費勁腦汁地哄孩子,親近孩子,更努力的為孩子多做些東西,等等。
到現在黎明前的黑暗就要過去了,孩子們都有所進步,基本上消除了這種障礙,在特殊的時期各種各樣的孩子都有,現在孩子確實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們是一天一天進步,一天一天長大,能看到他們的成長,我是欣慰的,有了這樣的成績,所付出的再多,也滿足。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4
幼兒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幼兒作為發展中的人,有權利知道他所處的環境狀況,有義務成為美好環境的締造者和維護者。因而,從幼兒開始,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具備環保的意識與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試想想,如果一個幼兒園果皮亂扔,到處是臟水、垃圾,家長、老師熟視無睹,孩子耳聞目睹,長大后又怎么會成為一個愛護自然、愛護環境的人呢?所以,要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兩者相互滲透,即在進行各項環境創設時要處處考慮安排環保教育的內容,而進行環保教育時,要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環境,發揮其特殊作用。
幼兒的特點是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好奇多問,活潑好動。而我們進行環境布置時往往容易以成人的觀點代替幼兒的觀點,以成人的眼光代替幼兒的眼光,特別是在環保教育時,如果只講大道理,孩子們難以理解,收不到教育效果。
環境創設如何適應幼兒環保教育的特點呢?
(一)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環境布置要讓幼兒易于理解,所以,設計時要圖文并茂,以畫為主,并且運用各種材料,特別是廢舊材料。如設計墻報《創建綠色樂園》,就用了掛歷紙、舊竹簽、棉花等多種材料,使用淺顯易懂的圖案,力求做到色彩豐富、圖文并茂來吸引幼兒。設計環保教育內容應該以幼兒熟悉的小草、小花和喜聞樂見的動物為主,這樣容易使幼兒產生親切感,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
(二)要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畫面應該帶有童趣、童真,拉近與幼兒的距離。如設計幼兒在花叢中蕩秋千,這樣既有童趣又具環保特色,
幼兒活潑好動,老師可帶領幼兒到設置的生態環境中親自栽種植物、喂養小動物。又如在課室環境布置中,可讓幼兒一起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參與制作,這樣,幼兒在操作中學習,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地增強了環保的意識。
(三)要以幼兒的情感為出發點。環保教育要在幼兒面前顯現最美好的畫卷,讓幼兒置身于最美麗的情境之中,從而培養和激發幼兒熱愛世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特別是創設環境時,應以各種手段提高其藝術性,讓幼兒生活在充滿自然、和諧色彩的世界里面,將來長大才懂得去愛、去保護環境。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5
開學已有一段時間了,小朋友開始學習自己排隊接水喝,這時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可是那條隊總也排不好,孩子們總是你爭我強,你推我擠,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家伙總要去“加塞”,一個頂一個的往前擠,最前面的孩子被擠得搖來晃去,結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對于這樣的現象我提醒了好幾次,可是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會兒隊又亂了。這樣的情況在別的活動中也屢屢發生。
這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讓我頭痛。戶外活動后我也口渴了想喝點水,忽然我的腦子里靈光一閃,于是我端著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隊伍的尾巴上。孩子們看見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著我,成成問:“老師你干什么呀?”我說:“排隊喝水呀?”他皺著眉頭不解的說:“老師喝水也排隊呀?”我回答:“對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隊,老師喝水也要排隊!這樣才是好孩子呀!咱們一起比賽看誰排隊排的好,好嗎?”成成馬上說:“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興的異口同聲贊成,那幾個小調皮也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看到這我不覺的笑了。回到活動室坐好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孩子們都積極的想辦法,有的說,不推不擠;有的說,誰排的好就給五角星;還有的說,老師當小警察,監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納了小朋友的意見,但不是老師當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輪流當小警察,不但監督小朋友的排隊情況,也監督老師的排隊。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要當小警察,因為是孩子們自己想的辦法,所以大家也都很聽小警察的話,我們的排隊亂問題迎韌而解,孩子們也從中體會到了維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樂。
當然,在日常排隊,戶外活動中,排隊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觀。以后,我還要明確的要求,反復的強化,相信會得到更佳的效果。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對幼兒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民主與集中要相結合,不能死守。教師更應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機,讓幼兒在具體的環境中,通過親身活動和情感體驗來接受教育,也使幼兒能相對獨立的解決力所能及的小問題,從而最終真正理解行為規范的要求。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6
升入中班以后,幼兒要學習許多新的生活技能,進餐時引導幼兒主動嘗試使用筷子就是其中的一項。接了新班后,我們發現陸瀚做事動作較慢,動手能力不太強,每次總是最后一個吃完飯,而且飯粒、菜葉掉得滿桌子都是。于是,我們沒有急于讓全班幼兒同步學習使用筷子,而是給包括陸瀚在內的幾名能力較弱的幼兒提供了勺子。起初,陸瀚確實比以前吃飯快了,桌上的飯粒和菜葉也掉得少了。當老師鼓勵他吃得又好又快又干凈時,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興奮地說:“老師,我每天吃飯都要得第一名!”陸瀚終于體驗到了吃飯比別人快、比別人好、比別人干凈帶來的自豪和快樂。當時,我欣慰地認為是由于老師細心觀察并承認了幼兒間的能力差異,為幼兒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支持和幫助,致使孩子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我們為自己教育措施的成功感到高興。
但是不久我發現,陸瀚吃飯又像以前一樣吃到最后,磨磨蹭蹭了。老師怎么鼓勵、督促也不管用。一次,我激勵他說:“你瞧,別人用筷子吃飯你用勺子吃飯,你一定比他們吃得又快又好,咱們爭取得第一名,加油好嗎?”誰想陸瀚卻說出了一句讓我意想不到的話:“老師,我早就會用筷子了,我在家吃飯就是用筷子的,我也想在幼兒園用筷子吃飯,我不想用勺!”聽了孩子的話我十分吃驚,原以為他用不了筷子才為他提供了勺子,可是孩子的心里卻不喜歡再用勺子,而是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樣使用筷子。我半信半疑地將一雙筷子拿給他使用,沒想到陸瀚用筷子吃飯一點問題也沒有。
我與家長溝通了解到,陸瀚在家吃飯確實使用筷子,而且已有很長時間了。接下來的幾天觀察中,我發現陸瀚吃飯時使用筷子的技能同其他孩子一樣好,只要老師多在他身邊鼓勵他、督促他,他就能很快、很好地將飯吃完。但是,老師一離開他身邊他就會東張西望,一邊玩一邊吃,結果飯菜撒了一桌子,別人都吃完了他才吃了一半。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吃飯的問題是精神不集中、邊吃邊玩,沒有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至于孩子的生活技能――使用筷子的能力一點兒也不差。原以為讓孩子使用勺于吃飯是尊重孩子的能力差異,可實際上,我卻沒有真正了解到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真實水平是什么。老師用自己的判斷善意地為孩子創造著認為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與條件,片面地認為自己已理解和尊重了孩子之間的個別差異。但恰恰相反,就是因為這個老師主觀認為的“差異”,致使孩子沒能自己主動地選擇使用筷子還是勺,老師的片面與武斷使孩子的合理意愿沒有得到滿足。
這件事讓我體會到,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以及家庭成長環境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老師要細心照料幼兒的生活,但更要尊重他們的獨立要求,辨別幼兒真實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鼓勵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使幼兒生活習慣培養更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7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一部充滿了創造的歷史。從窯洞到摩天大樓,從馬車到宇宙飛船,從松明到人造太陽。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創造,而創造來源于人。只有人擁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才能打破常規,創造奇跡。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一樣,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的念頭、獨特的思想、獨特的看待問題的角度、獨特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在孩子看來沒有絕對的標準去評判事物,而正是后來大人們所傳授的固有的、被人公認的、已有的知識,迫使孩子慢慢放棄自己的怪念頭,成為有著和別人一樣的眼光、一樣的思維方式的人。當然有人會說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什么不好,至少大家都按照一樣的標準和方式去生活。對。但社會的發展,個人的成功需要的是與眾不同的創造性的思維,才能創造出更大的人類進步,而不是手握著先人的知識成就毫無進步。
人的創造力的發展開始于嬰幼兒期,幼兒期和學齡前是培養和發展孩子創造力的關鍵時期。此時奠定的基礎可能會影響到人生發展的全過程。而據有關創造力研究結果表明:4歲時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測試得分最高,到5歲以后開始下降。
原因何在?
美國創造性思維研究專家托倫斯等也發現,3—5歲是孩子創造性能力的高速發展時期,而5歲以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我國的孩子同樣也存在著先上升后下降的現象。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家庭和學校兩方面的影響造成了這樣的現象。孩子在嬰幼兒期在幼兒園或者家庭中主要的活動是以游戲為主,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游戲活動很少約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間,去隨意地玩、隨意地想、隨意地發揮。而這時家長和老師也不會對孩子的想法或行動進行過多地干預,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胡思亂想遭到別人的否定和指責。所以創造性思維發展良好。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就要開始面對學習活動,這時的家長和老師就變得嚴厲起來,因為他們此時強調的是孩子應該掌握更多的知識,更重視孩子能否正確地思考。他們會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該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因為有了統一的標準,孩子的行為又隨時受到成人們的監督和評價,當孩子沒有按照成人教給他的那樣去做,孩子就會受到批評和懲罰。這樣孩子為了迎合成人,漸漸放棄了自己的胡思亂想,乖乖地向著成人們想要的答案思考著,這樣自己便能得到大人們的贊賞和獎勵。因此,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怎樣培養?
創造性思維難能可貴,社會需要發展,發展就要依靠創造力,只有孩子擁有了創造性思維,才能保證社會的進步。那么,在家庭中,家長應該怎樣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并讓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更好,更順利地發展呢?
游戲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孩子的創造力日益提高,從單純的模仿發展到創造,他們逐漸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開展新型的游戲情節,創造性地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制作游戲道具等。但是游戲水平的發展并非完全是自發的,在游戲中發展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是需要家長的啟發引導的。
通過音樂、繪畫培養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和教育學家一直認為音樂是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好方法。因為音樂會促進右腦的發育。另外音樂可以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在優美的音樂中,孩子情緒興奮愉快,這個時候,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下。繪畫也可以促使孩子右腦的發育,增強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接觸音樂和繪畫,并且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欣賞和實踐的空間,隨心所欲地畫,自由想像地聽。
通過聽說能力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平時家長應該多和孩子進行對話,多給孩子講故事。在與孩子說話時,要因勢利導,抓住機會,就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對話,這樣可以促使孩子啟動思維,即興表述生動的語言。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開放式的結尾,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結合之前的故事情節,進行合理又有創造性的推斷,完成故事。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8
活動區內的圖書角是幼兒自主活動時最喜歡的去處。但由于幼兒年齡小、閱讀的經驗少、自控能力差。因此,每次看完書后,圖書角里總是很亂、圖書有撕破的現象。為了培養幼兒喜歡閱讀、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我決定先教幼兒學會整理圖書。
一、按圖書大小分類。
圖書的規格有大有小,幼兒剛開始都沒有分類的意識,把大的小的混在一起顯得凌亂不堪。于是我先引導幼兒觀察圖書是否一樣大,它們仔細看了看說不一樣大。我請三個小朋友分別將三種不一樣大的書疊在一起,經過一番整理,他們發現共有三類不同大小的圖書。通過分類活動,幼兒對圖書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二、認識封面和封底。
圖書的擺放規則一般都是封面在上,封底在下。可幼兒因為不知道這個規則而將圖書放得橫七豎八。于是我先教幼兒認識封面和封底,封面一般色彩比較漂亮,圖象比較大,還有醒目得書名。所以幼兒一下子學會了區分封面和封底,他們分別檢查了三類圖書是否都是封面在上、封底在下,發現不是,連忙重新擺正。
三、給圖書定好擺放點。
給圖書分好類,按封面封底整理好。接下來要將他們送回家——圖書袋里,這是比較關鍵的一步。我讓幼兒討論怎樣擺放顯得既整齊又漂亮,小朋友經過討論覺得:不大不小的書放在中層、大的書放進書架下層、小的書放進書架上層。剛開始,有些幼兒會放錯,但總會受能干的幼兒督促、糾正,慢慢養成了習慣。這樣看起來總是很整齊的!足球比分直播
如今,每當看完圖書后,偶有不整齊,幾個能干的幼兒總會搶先把圖書整理得井井有條,再也不用我費心了。現在,我又逐步將整理圖書的經驗遷移到整理游戲角、區域活動材料中,引導他們掌握整理物品的要點分類整理。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9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怎樣通過游戲、藝術、烹調、體育、文學等各種活動,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社會資源,“適當向兒童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幼兒園工作規程》總則,也指明了幼兒園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而中外重大節日恰恰是最好的突破口。
在我們日常社會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節日。而在這些重要的節日、紀念日中,都蘊藏著寶貴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資源。節日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節日活動則是民風習俗的最集中體現和重要組成部分。不同類型的節日的起源都是不同的,它的活動內容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通過節日教育,我們可以尋筧不同民族歷史發展的軌跡;可以看到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交往及其傳統友誼;可以體會到各國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真切之情;可以多方面領略各國人民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只要是人為的東西,肯定是有缺陷的,節日文化也不例外。受歷史條件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節日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不科學、不健康的東西。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家長、和社會上其他人員(即幼兒園、家庭、社區、社會)一起精心篩選出有趣味性、有重要教育意義的節日,讓幼兒學會尊重來自不同種族、民族、地區的兒童,學會能夠公平對待具有不同宗教信仰、語言、文化的兒童,學會與他們一起分享快樂,應用直觀形象的教育提高幼兒綜合素質。
只有選擇與幼兒直接經驗相聯系的內容,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動眼、動口,自主的參與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被幼兒所接受、所理解、所掌握。教育是人際間的影響和互動,道德、智慧、意志、思考方式、情感的傳遞和暗示都是在這種互動和影響中發生。因此,節日教育需要幼兒園、家庭、社區、社會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為幼兒創設出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空間。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0
在幼兒教育這片沃土里,我已經走過了十六個春秋,收獲了任何數字都無法計算的自豪感和幸福成果。十六年來的幼教工作,使我懂得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愛事業,愛孩子,更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社會發展飛速的今天,孩子接觸的人和事物非常多,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要求教師即是教育的實踐者,又是教育的研究者,在一日活動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課題的形式,研究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最佳途徑和有效方法,以最佳的途徑達到最理想的目標。
因此,老師是授業者,也學習者;既博學多識,又深刻敏銳。只有當教師的教育與研究交融在一起的時候,教師的教學與反思才可能有機結合,當教師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行為時,我們的教學才具有教育哲學的意義,教師的行為也有了更豐富理論的內涵。
這次的遠程網絡研修,就讓我深深感受到網絡的方便和快捷,感受到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學習的方便。我將充分利用這次學習機會,在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教學水平,讓自己受益的同時,更好的將遠程教育應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從實際出發,把堅持個人研修作為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努力做到從實踐困惑出發,在研修思想的引領下,引發幼兒的積極性,力求提高課堂效率。總之,通過聆聽教育工作者精彩的專題講座,讓我收獲了許多平時無法獲取的信息和經驗;適時的視頻教學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課堂教學的藝術,使本來枯燥的學習、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是對自己教育思想的洗禮和升華,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升。同時,通過與同行們的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知識就是力量,感謝遠程研修這個平臺,給了我學習的機會,讓我又收獲了好多重要的知識,我會繼續努力!真誠感謝!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1
通過一假期的在線培訓,使我在理論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提高。教育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構成的,它是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溝通與合作,教學的本質是良好的師生互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由此可見互動是教師與幼兒雙方之間的交流活動。在貫徹實施《綱要》行動計劃的研究中。
我體會到: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的角色地位。轉變教師角色意識,適當調整教育行為是貫徹實施《綱要》關鍵的第一步。雖然《綱要》所提倡的觀念已經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但教師如何將接受的新觀念在實踐中轉化產生相應的教育行為,如何建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這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難點。
如果教師能通過發現幼兒資源,加以順勢引導,就能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和互動中獲得多種方法,擴展相關的經驗。這次學習活動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當幼兒的反應與教師預設的情形出現不一致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為此我想還是站著孩子的立場上加以順勢利導更為有效,畢竟孩子是學習的主人。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2
作為一名非師范類院校畢業生,在工作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理論、教育方法的欠缺。在工作的幾年時間里,通過參加教育學培訓、向老教師請教、自學等方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對課程建設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不能做到對教學方法的合理綜合應用。
20xx年3月19日到3月21日,在學校及系部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有幸參加了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同濟大學尤建新教授及其教學團隊講授的“質量管理”精品課程培訓。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是在幾位主講教師的努力之下,使我對精品課程的理解有所加深,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也有所指導,結合我的實際情況,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如下。
一、關于教學
我是一名來自高職院校的老師,我所教授的學生在高考中的分數絕大多數只有400分左右。所以相對于其他高校我們的學生學習自覺性很差,上課時如果老師講的內容不生動,無論重要不重要,他們都毫無興趣。雖然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經常講解和分析案例,但對于案例的使用僅是停留在講解理論知識后的簡單介紹和分析。聽了尤建新教授和周文泳教授的課后,才發現自己對案例的應用不到位,并沒有充分發揮案例在一堂課中的作用,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常有限。所以在聽了周老師所講授的“如何設計和使用案例”后,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知道了應該如何選擇和設計案例。在課堂上并不是任何案例都是適用的。第一,應該選擇那些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或近期新聞熱點,這種案例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并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在挑選和設計案例時,必須注意案例的長度和難度,以便按時完成教學計劃。
其次,案例在教學中有很多使用方法。第一,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第二,可以作為引入課程的開場白,幫助課程內容的引入。第三,通過所設計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并培養學生自學和協作的能力。
二、精品課程建設
首先,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要想建設一門精品課程,以上六點缺一不可,并且這六點內容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其次,優秀的教師團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教學團隊的質量直接影響了精品課程的質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教材的編訂、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都是教師工作的勞動成果。在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教學團隊中的每一位老師精誠合作,在掌握課程指導思想和教學目的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第三,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是解決好課程內容建設問題。雖然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和習題的制作并不是課程建設的全部,但卻是課程資源建成后共享與應用的關鍵點和落腳點,也是學生在網上自學的媒介。所以,在課間、多媒體資源的制作上也要多花心思、多學習,力求語言簡練,插入相關圖片、視頻等加強教學效果。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家長和學生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我當前工作中,所面臨的難點和問題正是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怎樣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教學有了新的理解,我也會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鉆研和自我完善。最后,謝謝同濟大學《質量管理》教學團隊三位老師的精彩講座,和培訓中心老師們的辛勤服務。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3
一、什么是幼兒園課程審議
審議是指通過對特定對象或現象進行深入考察、討論及權衡以作出一定選擇的活動。課程審議作為課程開發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指課程開發的主體對具體教育實踐情境中的問題進行反復討論和權衡,以獲得一致性的理解與解釋,并最終作出恰當的課程變革的決定及相應的策略。課程審議是社會民主的產物,更是教育民主的特征之一,還是教師專業自主的重要表現。課程審議意味著參與教育過程的相關人員對課程及其實施具有決定權,尤其是教師對課程的實施進程擁有根本的決定權。
二、誰在審議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審議的主體,在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化中,在不同性質的幼兒園課程中,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說,教師、保育員、園長、家長、政府行政人員、專家、社區人員等都有可能參與幼兒園課程審議。其中,教師是幼兒園課程審議的主要力量。教師之間的審議是幼兒園課程審議的主要形式。分析幼兒園課程審議的實踐,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幾種不同的情況。 從目的性、經常性的角度看,幼兒園課程審議有以下三種情況。
(1)啞口實踐:教師之間極少交流,分配教學任務甚至相關科目后,各自完成任務,互不了解,互不關心,課程實施過程中當然也就不會有配合和整合。這種情況雖然是極少數,但的確存在。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同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幼兒園的人際氛圍等因素有關。
(2)偶爾為之:教師之間有一些課程審議的現象,但出現頻率很低,目的性不強,還沒有意識到課程審議對課程實施及課程建設的作用。
(3)經常發生:課程審議成為教師的一種經常性活動。教師能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課程審議,以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策略。課程審議已經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教師在課程審議過程中專業才智得到充分激發,思想也會碰撞出火花。
從參與者的角度看,幼兒園課程審議有以下四種情況。
(1)班內審議:課程審議主要在班內教師間進行。在很多幼兒園里,保育員也參與課程審議。 教師h:我的想法是既然出去一次,就盡可能讓幼兒多看、多聽,充分發揮調查的作用,不要局限在看“河流”上。
教師x:我認為不是不能看別的,而是要突出重點,分清主次。看被污染的河流是計劃中的主要內容,只用了6分鐘,而看奶牛場卻用了11分鐘,看老年活動室也用了9分鐘,看埋電纜用了15分鐘,在路上隨意走走看看也用了不少時間。是不是
教師h:我認為自己還是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雖然看“污染的河流”只用了6分鐘,但達到了調查的目的。我設計的活動目標是“讓幼兒感知河流被污染的情況,并知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河流被污染的狀況,也聞到了氣味,還看到了兩個排污口,我想目的已經達到。
教師x:也可以從當地居民那里了解河流原來是怎樣的,污染以后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響。
教師h:當時我只注意讓幼兒感知河流污染情況,沒有考慮那么多,時間也到了10點25分。其實可以再深入一點的。我的目標是不是太死板了
教師x:是的。根據昨天的情況,你在那時返回是合理的,孩子又累又渴,應該終止活動,主要問題是整個上午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教師h:我真的覺得應該充分利用每一次參觀的機會,讓幼兒多看一些東西。
教師h:是的。
從上述課程審議片斷中可見,教師的認識由不一致逐漸趨向一致。當然,教師的認識并不是任何時候趨向一致都是合理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課程審議都能導致教師認識的一致,這里有一個標準的問題。
(3)園際審議:幼兒園之間不定期或定期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審議。不同幼兒園的教師組成
旨在解決課程問題的專業發展共同體。幼兒園之間通過課程審議可以優勢互補。
教師g:幼兒用紙盒建成摩天大樓后,覺得紙盒的顏色不好看,有的小朋友提出在大樓上刷顏色。但大樓太高了,幼兒怎么也夠不著,就著急了。我站在邊上也急了,就對他們說:可以把樓房放倒,這樣就可以蹲著涂。小朋友很快給樓房涂上了美麗的顏色。
教師d:我怎么就沒想到用這個辦法呢
社區參與者:我覺得這樣做并不是最好。
教師g:是不是包辦了社區參與者:好像不符合你們正在實踐的實習場的“逼真性”原則。 教師d:什么是逼真性社區參與者:在生活中你們見過哪個樓房是建好后放倒再裝飾的嗎實習場是模仿生活的,與現實相似的。
教師g:幼兒會不會把工作當成游戲
社區參與者:其實,真和假對幼兒來說,可以很快加以轉換,幼兒一直在真實和想像中跳躍。實習場強調真實是基于真實情境中問題和挑
戰的真實性。在比身體更高的物體上刷顏色,幼兒以前沒有碰到過,是現實的實習場給定的。它是一次挑戰,一次教育機會,一次很好的鍛煉。教師的建議可能剝奪了這個機會。
教師g:好像是的。
教師d:這樣是不是也有安全問題小朋友站在高處刷顏色可能會覺得不平穩。
社區參與者:他們不但覺得不平穩,還會覺得房子會移動,需要其他幼兒合作來按住房子。教師的作用就是安全保護。這樣給房子刷顏色,幼兒能記住很長很長時間。
教師d:是不是我們對實習場的原則把握得不夠準社區參與者:建議對每一條原則舉例說明,就舉自己班級的實例,這樣有助于理解。
教師g:讓我們再想想。
三、幼兒園課程審議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是課程審議的主體,教師的學識特點決定了課程審議的特點。教師的學識具有明顯的實踐性,是一種“實踐性學識”,它既是依存于有限語境的經驗性知識,也是異常豐富、生動、充滿彈性的功能性知識,比之研究者的“理論性學識”,缺乏嚴密性和普適性。教師的“實踐性學識”是特定的教師在特定的課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兒童為對象形成的知識,是作為“案例知識”加以積累、傳承的。教師的“實踐性學識”具有個人性質,是基于每一個教師的個體經驗和反思而形成的,這種經驗的傳承也是以接受者的實踐經驗的成熟作為基礎的。
教師的學識特點決定了圍繞實踐情境和實踐問題展開的課程審議是教師交流思想、表達觀念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嚴格地說,不能引發教師反思和深入學習的課程審議不是有效的課程審議。幼兒園課程審議的目的不是爭勝負、比高低,而是對實踐情境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分析,引發反思,形成新的思想和策略。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自身的實踐性學識,以理服人,并在此過程中形成更為豐富、系統的實踐性學識。
幼兒園課程審議主要是針對課程實踐中的問題展開的,也是以解決這些問題為目的的。幼兒園課程審議是幼兒園課程開發的重要環節,也是幼兒園課程問題得以解決、課程決策得以形成的過程。幼兒園課程審議能引發教師對自身工作和思想的深入總結,也能引發教師對理論知識的深入學習。幼兒園課程審議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言之成理,言之有據。每一位參與者都可以為自己深信的觀念和行為辯護,但辯護的過程不是空洞的喊口號,而是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層面上提供論據。這樣,對理論的學習和對實踐的深入總結就成了幼兒園課程審議的必要條件和基礎。正是有了這個學習和總結的過程,課程審議對課程建設的作用才得以彰顯,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才得以實現。因此,幼兒園課程審議對參與者來說就是一種學習,就是一種專業成長的途徑。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4
這兩天,我們參加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培訓。聆聽了省教育專家張暉老師的講座《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內涵與實施途徑》和陳海青園長的講座《對課程游戲化的理解》以及張紅儉園長的講座《幼兒游戲的觀察記錄與分析》,豐富詳實的講座內容,鮮活的案例分析,讓我對課程游戲化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和全新的解讀。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難題。我們通常只是植單一的插入一些游戲。為什么在教學活動中孩子的興趣缺缺,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學。通過培訓我了解到,課程游戲化是要站在質量的高度去考慮,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
結合講座來反思自身發現,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年也能注重體現游戲化,但是在活動中并不能體現幼兒為主體的自主性游戲,由于害怕孩子“不會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險”通常在玩的過程中沒能體現孩子的自主,所以往往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自我的意識,孩子游戲中的自由自主和創造就會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導游戲,應該融入課程文化,形成習慣。 課程游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課程游戲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并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是幼兒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師說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兒說什么和做什么。
這次的培訓活動,給了我啟發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幼兒共成長。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5
著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進步,教育越來越以人為本,以幼兒的興趣為主要教育基礎。而對于幼兒園的幼兒來說,游戲是幼兒群體的一個普遍興趣,因此,將教育的課程融入到游戲中去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成為現代幼兒園教學的一大主題。4月28日,聆聽了羅園長《課程游戲化》的講座。我將在這次培訓就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并闡述一些自己對于該問題的觀點和心得體會。
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游戲是幼兒期兒童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幼兒內在本質的外部表現。游戲作為幼兒獨特的自發活動,是發展幼兒自動性的最好的活動形式,不僅對于幼兒的生活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活動形式,不僅對于幼兒的生活與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也構成了幼兒教育的基礎。
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么都沒勁,只要玩起游戲來一頭是勁”。有時我們也會發現在集體活動中,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單純的說教引不起興趣,但老師說“下面開始游戲時,孩子們馬上改變原來的姿態,隨時準備投入到游戲中去。家長的表述,孩子的表現給我們一個信息:孩子對游戲的渴望,對游戲的需要,就像我們人類對食物的需要一樣,游戲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食糧,當他們一有空閑,便會想出各種辦法玩,并努力玩出新花樣。大自然的一聲蟲鳴,會引發他們去尋找;小鳥的翅膀被折斷,他們會像大人一樣給小鳥包扎、喂食,扮演鳥媽媽、鳥爸爸精心照顧小精靈;當一簇美麗的花兒開放了,他們便試著種上一兩種植物,期盼著綠色的生命給他們帶來驚喜。
所以說呢,游戲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首先,游戲可以促進孩子的認知和發展。認知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早在17世紀捷克偉大的教育家夸美紐斯就曾指出:“游戲是發展各種才能的智力活動,是擴大和豐富兒童觀念范圍的有效手段” 。首先,游戲促進幼兒言語的發展。幼兒期是兒童言語不斷豐富的時期,是熟練掌握口頭言語的關鍵時期,也是從外部言語逐步向內部言語過渡并初步掌握書面言語的時期。語言在幼兒游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兒要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想法,領會別人的意思;同時也要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愿。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詞匯不斷豐富,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游戲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游戲總是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融為一體。在游戲的過程中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只有自我探索、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判斷能力想出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游戲才能進行下去,才能體會游戲所帶來的樂趣。在感知事物、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使兒童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最后,游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主要方式。游戲是社會活動的一個濃縮,它把一些復雜的社會現象融入到游戲中,以游戲這種娛樂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游戲中讓幼兒認識事物及其規律,并學會處理各種社會關系,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6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幼兒園的課程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該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從而實現讓幼兒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發展。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教學活動一樣,在幼兒園課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戲活動和另兩類活動互相補充,在幼兒一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游戲在幼兒園整合課程實施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游戲和教學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許多場合,游戲成了各級教學目標、按教師的意志和計劃進行的活動,而教學原本承擔的任務卻悄悄的被游戲替代了。事實上,游戲和教學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種方式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補充。
二、游戲活動可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是孩子們特有的一種學習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實踐性等是游戲特有的屬性,處在幼兒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發展,對周圍一切事物好奇、好動、好模仿,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為幼兒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使幼兒在參加游戲活動時身體各器官處于積極活動狀態,這樣既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又可讓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現實生活、探索事物性質,運用已有知識、操作各種材料來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游戲可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為了讓孩子的區域活動充滿陽光與樂趣,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們給孩子們粘貼了各種棋盤,孩子們可以自由的下棋,整個游戲過程可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潛移默化的鍛煉了孩子們的良性競爭、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添設了迷宮、沙包、跳繩、滾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動時間,一簇一簇的孩子在盡情地玩著各式各樣的益智游戲,使幼兒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這種活動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讓孩子受益無窮。
四、游戲能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愛護環境的良好品格
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是形成對大自然熱愛之情的基礎,而且認識越深刻,情感就越深切。通過游戲進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較好。
教師在實施課程計劃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真正發揮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課程與游戲的內在聯系,找到游戲與課程的結合點,達到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以促進每位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本次培訓我認識到以下幾點:
第一、關于游戲的時間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自由游戲時間不夠,特別是大班的孩子。可我們不能以游戲時間不夠來作為借口,因為按照教師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對幼兒發展的意義是不同的。保證一次連續游戲時間,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第二、關于區角活動的性質
有了區角活動游戲反而減少了,這是教師普遍意識到的問題。為什么區角活動不是游戲呢?因為區角活動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師預設了特定的目標,規定了玩法,而幼兒對很多內容并不感興趣,常常需要教師引導著去選擇。教師的困惑是區角活動究竟應當如何定位,它是自發性游戲還是個別化學習?區角活動應該是游戲性的還是個別化學習性的?我的觀點應該倡導游戲性的區角活動。
第三、關于主題活動與游戲的關系
大部分幼兒園都是以主題的形式來實施課程的。然而,如何通過有內在聯系的各類活動來展開主題,可以反映教師對主題活動的不同理解,從而決定游戲在主題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的形式差異很大,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分科教學,那么游戲至多就是服務于某種特定教學目標的手段;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那么具有游戲意義的自主探索和自發表現就會滲透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與主題名稱相關的系列活動,那么教師就會根據這些活動的需要組織不同形式的游戲;如果教師把主題活動做成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創設,那么幼兒的美工建構活動就會占據主題活動的主要過程。
無論我們怎么理解游戲,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游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開展的活動,因此教師只需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時間、空間與主題相關的某些材料。在幼兒園課程中體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可以有兩種做法,一是模糊教學與游戲的界限,是兩者融合互為生成;二是分清游戲與教學的界限,是兩者并列,相對獨立。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8
啟蒙教育好壞直接關系著幼兒的成長方向以及智力水平,以往在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忽略了幼兒主動思考的能力,降低了游戲開設的有效性,為此,幼兒教師就需要結合幼兒思考能力以及在游戲活動中包含的內容,采取適合的方法,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主動思考。
為了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省教育廳《關于開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通知》有關文件精神,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真正做到把自由自主的游戲活動還給孩子,以提升保教質量。近日,我園教師參加了兩天半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專題培訓活動。
教師如何在幼兒的游戲化課程中進行合理指導,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那就要求我們老師要進一步加強對《綱要》和《指南》的認識,把里面的觀念統一到、融入到當前的課程游戲化實踐中來。教師要從三個層面去理解課程游戲化:一是幼兒園課程應游戲化,充滿游戲精神。所謂游戲精神應是自由的、自主的、創造的、愉悅的。不是個別環節要有游戲,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滿這種游戲精神,將這種游戲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戲時間要保證。孩子應有自由游戲時間,這種游戲時間不能被“教學”及其他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動環節,尤其像集體教學活動環節盡可能采用游戲方式。一節課某一環節就是游戲,或整節課本身就設計成游戲。
我們明白目前課程游戲化建設有明確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會努力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前往目標的道路,真正做到“兒童在前,教師在后”,讓游戲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19
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所呈現的目標、內容、方法為幼兒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前瞻、領先的幼教理念和具體可行的實踐性、操作性,內容設置涵蓋了健康、語言、社會、藝術、科學等五個領域,還單列了數學,有其獨特的學習規律和教育規律,領域課程根據兒童心理及發展規律教育目標、內容和學習方法有相對的獨立性、完整性和獨特性,解決了以前其他課程不科學化和系統化的學科課程形式,積極尋求不同領域教育內容之間的聯系并加以滲透,構成了一種完整的幼兒園教育課程,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呈現出許多問題,現將其優缺點具體分析如下:
一、教材優點具體表現
1、課程設置具有整合性
該教材著眼于幼兒八大智能培養,同時整合了五個教育領域,沒有單一的學科分界,對教師需要全面熟悉領域目標內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2、課程設置具有開放性
該教材提供了預設課程的內容,又給老師生成課程提供空間,為教師自主開發園本課程,根據兒童興趣自主設置課程提供了余地,同時也促進了幼兒、教師、家長形成一定的學習共同體,有利于家園溝通、交流與合作。
3、課程設置具有生活性
該教材課程設置根據兒童需要,源于兒童生活。從主題的選擇、內容的規劃到活動進行,都注重兒童生活經驗,體現生活教育理念,例如其主題單元設計:奇妙的蛋;相反國;感官總動員;頭發、膝蓋、肩膀、腳等主題單元設計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
4、課程設置具有游戲性
該教材課程設置具有生動有效的游戲趣味,具有教、學、玩合一的特點,滿足幼兒玩的天性。
5、課程設置讓環境說話
該教材課程設置體現了教育內容“情景化”的論述,利于師生把環境布置與主題內容結合起來,教師可根據主題單元進程設置主題墻,讓環境與教育目標結合在一起。例如在主題單元設計:“我家和我家附近”,孩子可畫好家園線路圖粘貼墻上,在主題單元“交通工具博覽會”主題單元設計中,教師根據需求可在活動室布置“交通工具展示角”,幼兒自帶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在展示角玩耍游戲交往。
6、課程設置具有操作性
該教材課程設置具有強烈的可操作性,每個單元主題都有可供兒童動手的色彩鮮艷的圖卡,讓幼兒自己玩耍操作,克服了單一的傳教方法,促進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7、課程設置具有嚴謹性
該教材各年齡段層次內容在設置上不但生動靈活,教育性強等,而且各層次目標、內容等方面還有內在嚴密的邏輯性,遵循了因材施教、循序發展的原則,尤其在“我的數學”,因其數理學科特點,有其嚴密的內在邏輯性,而難以與其它領域整合,就單列為“我的數學”,利于對孩子進行完整的數概念和科學思維方法能力的培養。同時數學課程設置學習趣味濃厚,游戲性強,避免了枯燥、單調。
8、課程設置充滿人文主義關懷
看得出教材是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基礎,在具體內容設置上強調本土與多元文化學習相結合,注重人文與生態關懷,以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態度,促進幼兒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教材不足具體表現
1、在藝術方面,比較注重兒童對藝術各方面的習得培養,但在歌曲選定上,顯得偏少而且曲調不是很優美,藝術性不強,對兒童的歌曲欣賞設置較少。
2、在語言領域方面,故事兒歌較少,尤其是兒歌不押韻,不朗朗上口,故事體現不出年齡特點,有時大班故事太簡單,例如故事《葉子》,有時又太復雜,例如中班《過年》。同時主題表現形式挖掘不深,還可再豐富。
3、本土文化過濃,例如在社會方面,很多讓幼兒感知理解的是南京地區周邊文化,這對老師生成本土過程雖說提供了一定空間,但也不利于老師實際操作,增加了一定難度,例如《元宵》、《看燈》等。
4、小班數學過難,兒童操作依靠老師過多,多數不能獨立完成,數理邏輯方面顯得秩序性不是很強,比如在感知數量形成等數概念問題中,沒有呈現系統學習,其中可能穿插分類、排序比較認識等其它數學問題。
5、教參上,家園親子合作較多,同時對家長要求過高,有時難與落實。
6、一個主題單元有時涉及某個領域太多,而另外領域又不足,例如在“頭發、肩膀、膝蓋、腳”等主題單元活動中,健康涉及過多,而語言等其它領域涉及又較少。
7、課程重復多,例如在主題單元活動“傘的世界”中,語言領域呈現的這幾個問題,在其它領域也多次重復呈現。
8、總的感覺有時顯得有的課程設置處于一種拼湊狀態,教材不是很盡善盡美。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 篇20
在使用《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之前,我們幼兒園采用的是建構式的教材。在使用整合課程后,不論是從觀念上還是行為上說都是一種新的挑戰。在走入整合課程的這段時間里,我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思考,用新的整合課程的理念,對以前教學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在不斷地思考和實踐中一天天認識整合課程,一層層深入地了解它。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合教育”帶來的不僅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進和提高,更多的是如何去看待兒童,如何去幫助其更好的成長。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開始了實踐,而探索和實踐帶來的是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思考。
首先我們碰到的第一個困難是制訂整合課程周計劃,感覺不知如何入手:如果按照書上的教材進度。那么一周中各領域涉及到的內容就會不平衡。一周之中各種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應該平衡,否則幼兒該學的沒有學到,會導致知識和經驗的缺失。而整合課程強調幼兒的學習是整體的學習,反對將各領域學習內容割裂開來或簡單拼湊。那么我覺得我們可以將一些必要的內容整合進主題活動。
比如說數學,課程指南中指出:“學習活動強調綜合性,充分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內容間有機聯系,互相滲透,并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軸心開展活動。”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中,數學無所不在,它支配著各行各業與每天的生活。在幼兒的一日生活里,也到處充滿數學。吃多少食物(量);玩什么樣的玩具(形狀);排隊(序列)等等。
例如:在現階段開設的“神秘洞”主題里,我讓幼兒對自己的五官進行觀察以后,發現我們臉上就有七個洞:眼睛是洞,鼻子是洞,嘴巴是洞,耳朵也是洞,而且他們的大小、形狀都是不同的,使幼兒獲得了“用各種感官主動感知事物的特征”的經驗。這樣很簡單的就把生活中的數整合到了主題活動中。
我們老師頭腦中要慢慢形成“主題教學”的觀念,努力打破學科界限,實現目標的整合。這是邁向“整合”的第一步。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活動整合課程實施要滲透到區域游戲活動中,因為區域游戲活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讓幼兒自主學習的活動,有利于各種能力發展不一的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愛好美術的幼兒可以在美工區中盡情的發揮他的創造才華;酷愛表現的幼兒可以在表演區積極地展示他的表演天賦;對數學情有獨中的幼兒可以在他的數學海洋中自由的遨游;喜歡讀書的幼兒可以在語言區中悠閑地閱讀,講故事,讀兒歌;總愛問為什么的小問號可以在科學區中探索他們心中的神秘世界;區域游戲活動為每個幼兒的獨特發展提供
多方面的機會。每個主題活動開展時,老師都應有意識地布置各個區域,將主題中的內容有機的容入區域游戲活動中,這樣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經驗就能得到遷移和鞏固,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從而起到更好的復習作用。老師在游戲活動時,要合理安排各種活動,使活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其實整合課程也有它的不足之處,我們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就是需要不斷的探索、質疑,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兒園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4篇)11-21
幼兒園高質量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4篇)11-25
幼兒園課程培訓心得體會05-27
幼兒園課程管理心得體會08-24
幼兒園高質量發展培訓心得體會(精選8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