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以有組織的樂音為形式,以豐富的思想感情為內容,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聯想,發人深思,給人以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的未來,激勵人、鼓舞人駛進高尚的境界。《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總的培養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內容豐富,包括:唱歌、音樂欣賞、打擊樂音樂活動(音樂游戲、舞蹈、律動),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有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具有好動不好靜,注意力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占優勢的特點。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游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拉近距離,引起情感共鳴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如要保證橋梁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一切授課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夸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并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此,我自己就深有體會,因為在我小的時候,喜歡哪個老師,就會特別喜歡上他(她)教的課,而且這幾門課的成績也就最好。
二、利用打擊樂器,促進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
打擊樂器演奏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打擊樂器就很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幼兒在玩樂器時可以得到一種滿足,滿足感又讓孩子建立了自信。在自由的敲敲打打中,幼兒不斷地體會了聲音的輕重快慢等,辨別了各種音色的特點,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有意識地將樂器與相關事物匹配,從而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發展了幼兒的類比思維。如何發揮打擊樂教育的潛力,使孩子的敲打變得有意義,有秩序,富有節奏,并通過打擊樂器演奏活動使幼兒音樂能力得到發展呢?
1、在自由敲打中認識樂器。
幼兒雖然有喜歡敲敲打打的天性,但對于像小鈴圓舞板等這樣的打擊樂器還是很少接觸,有的甚至從未見過。因此,我們就提供了多種樂器,讓幼兒自由敲打,獲得滿足,并使其對這些樂器產生了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們采用游戲的方法,如:“我們聽聽小鈴是怎樣說話的?”教給幼兒正確的樂器演奏方法。讓幼兒在愉快的玩樂器中,初步學習樂器的演奏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帶幼兒玩聽辨游戲,以鞏固對樂器的認識。如在游戲“聽聽找找”中,給幼兒聽兩種樂器的聲音,使幼兒聽聽他們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什么不同,讓幼兒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不同樂器的不同音色,并在找樂器的過程中,判斷樂器的相同與不同,加深了對樂器音色的認識。接著,我們又讓幼兒玩“聽聽找找”的游戲,幫助幼兒了解樂器的音色等特點與情感表達的關系,讓幼兒在認識感受的基礎上學習表達。如玩大鼓和小鈴游戲中,敲小鈴時,他們就做小鳥飛小魚游等靈巧的動作;而聽到大鼓時,他們做老虎熊等笨重兇猛的動物和洗衣拉力等用力的動作。幼兒在自由敲打的游戲中,初步了解樂器聲讀的輕重快慢及其所能表達的情感,并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2、在聽音樂敲打中學習和練習演奏技能。
聽音樂齊奏和輪流演奏是幼兒節奏樂的主要形式。當幼兒有了初步的節奏能力后,我們就注意選擇合適的音樂材料,讓幼兒進行在音樂伴奏下的有規律的打擊樂器演奏活動。
我們選擇幼兒熟悉的節奏鮮明的歌曲讓幼兒隨著樂曲的旋律齊奏。如“我上幼兒園”“大雨小雨”等,這些歌曲幼兒雖然已經唱熟,但配上樂器伴奏,讓幼兒產生一種新的感受和體驗,增加了幼兒的演唱興趣。幼兒初步感知了樂器演奏與演唱的關系,體會自由敲打與隨音樂較有規律敲打的不同。幼兒傾聽琴聲,逐步使自己敲打樂器的節拍與歌曲琴聲保持一致。我們選擇那些有具體動作變化有內容有意義的律動音樂讓幼兒學習簡單的輪流演奏。以借助幼兒對原來律動的掌握情況,來幫助幼兒理解分辨音樂,根據動作的變化進行樂器演奏的變化,從而達到輪奏的效果。如兔跳律動中,幼兒一面跳,一面做吃草動作,在幼兒熟練掌握了此律動后,我們讓幼兒用兩種樂器演奏。由于他們已能熟練地按樂句來變化動作,因此他們在打擊樂活動中,很自然地為兩個動作選擇不同的樂器,較準確地進行分句輪流演奏。而“敲鑼打鼓放鞭炮”“洗手帕”等律動,雖然變化無規律,但有情節,動作固定。我們就從某一具體動作入手,引導幼兒用樂器為樂曲伴奏。如“敲鑼時我們用什么樂器?”“打鼓時我們又用什么樂器?”“放鞭炮呢?”幼兒根據自己對樂器特點的認識及樂曲性質的理解,選擇相應的樂器。在輪流演奏中,由于幼兒熟悉動作的變化,因此,兩種打擊樂器輪流交替的變化也較自如。與此同時,我們還選擇那些問答式短歌,如“小鴨小鴨在哪里”等讓幼兒練習輪流演奏。借助歌詞,幼兒用樂器進行一問一答式的演奏時,自然地形成了輪流演奏的效果。
三、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現情意的好工具,但大多數大班幼兒只是一種機械性的背唱,象是叫歌。因此,聽起來總覺得干巴巴的,沒有感情色彩。孩子們在開始學唱時還有點樣子,可等過一段時間復習歌曲,再去聽他們唱時,一首優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養幼兒對歌曲的表達力呢?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采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如在教《春天來了》這首歌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述:“春天來了,外面的世界真美。∏!有誰在迎接春天的到來?聽!是誰在為春天歌唱?美麗花兒、嫩綠的草兒、可愛的布谷鳥”又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如歌曲《小熊過橋》,我就是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歌曲通過角色對話演唱出來的,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2、范唱感染,激發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這節課,我進行了兩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動作,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美妙、歡快活潑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邊彈邊唱,讓幼兒根據我唱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歌中所唱的勤快人在煮飯炒菜蒸饅頭,懶惰人躲在角落里睡覺打呼嚕的有趣畫面;而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范唱中,我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們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了蟲兒飛回家,一口一口喂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們對歌曲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項重要的音樂實踐活動,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唱可以使幼兒在音準、吐字、唱詞、節奏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備一定的視唱的能力,不能獨立處理關于音準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來學唱歌曲。在教學中,我常用到錄音帶。在幼兒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礎上,通過三個步驟來幫助幼兒進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兒耳聽錄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兒隨錄音進行輕聲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兒模仿錄音,反復進行齊唱練習,直至幼兒能夠基本跟上錄音的速度為止。
4、輔助律動,融入情感
律動,是一種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動作,隨著旋律的發展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由于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著音樂的節拍做動作,而律動正好符合他們這一年齡特點,因此也就成為他們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這節課,通過媽媽辛苦工作回家、我請媽媽坐下、我為媽媽倒茶等一系列動作的編配,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并能把疼愛媽媽的感情付注于演唱當中。
四、通過欣賞,提高鑒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它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班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必須有賴于歌詞的引導和教師講述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教學中,我一般這樣引導幼兒:
1、通過講解、了解音樂。幼兒對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較深刻的,在首次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一定應盡量使幼兒對音樂產生一種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個過程應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想象活躍,情感上也有所觸動。例如在欣賞《啄木鳥》時,我要求幼兒閉目聆聽音樂,并跟隨教師有感情的配樂講解,在腦海中展現出啄木鳥為果樹治病以及果樹除蟲后枝繁葉茂的美麗畫面,使幼兒情不自禁地與音樂融為一體,更加深刻地感受樂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過動作,表現音樂。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并觀察孩子們的反應。結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3、通過圖畫,展現音樂。例如,在欣賞《瑤族舞曲》這首曲子時,在孩子們理解歌曲的基礎上,我鼓勵幼兒運用畫筆、大膽想象,在紙上把關于瑤族姑娘歡欣鼓舞的景象展現出來,從而完成這一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總之,對于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實踐表明:孩子們通過科學的音樂教育,不僅學到了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幼兒園大班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學心得體會06-25
幼兒園大班老師的教學心得體會06-15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學心得體會06-15
幼兒園大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04-29
幼兒園大班教學心得體會范文03-18
幼兒園大班教學的心得體會范文06-24
幼兒園大班教學活動的心得體會06-24
幼兒園大班教學簡短的心得體會06-24
2022幼兒園大班教學心得體會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