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通用42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
此次培訓,旨在培養教師核心素養,提升教學技能,鼓舞大家勇擔教師重任。通過這次培訓,學習內容非常實用,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以下學習體會: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認識。我清楚地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提升個人的素養和知識能力,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教書育人是建立在高度責任感上的,作為老師,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給學生以積極恰當的引導,要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學中的公平性,對待學生一視同仁,要懂得傾聽與尊重,讓學生愿意信任你,讓學生學會自立,讓學生學有所得。
二、在工作中要不斷學習的新的技能,豐富自身技能。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讓自己新的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勵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反思,并對工作有了新認識。
三、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問題,通過這次遠程培訓我認識到課堂的組織和授課的方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要有相應的技能和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讓學生在各學科的課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養成長,在學科的延伸中讓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形成個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養。
通過此次培訓,讓我體會到對一名優秀數學教師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更清晰的認識。今后我將更加努力在教育事業的這條道路上前進。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
新世紀,我們的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敬業,愛生,創新,這些自然都應是必備的素質,然而在眾多必備的素質中,人格素養是教師素質的靈魂。
經常聽到學生議論,說他們喜歡某位老師,聽課興致高;不喜歡某位教師,聽課時老是昏昏欲睡。事實上,能否贏得學生尊重和愛戴,不是單方面因素決定的,老師的學識、能力、性情、品德修養等綜合素質融鑄成其人格,這是一名老師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具備這樣條件的老師不但在教育教學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處理、協調跟學生以及同事之間的關系,創造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以利于獲得事業的成功。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善良和慈愛,他們會善待每一個學生,不會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視某些學生。在他們心里,教好每一個學生是老師的天職。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學生的信任和寬容,在課堂上他們不是一味灌輸,包辦代替,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他們是指導者和引路人,從不把學生看做知識的容器和考試的機器,他們相信學生的能力并想方設法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對事業的忠誠,他們不是僅僅把教書看成謀生的手段,而是毫無私心雜念地投身其中,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并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他們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筑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他們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從不滿足的執著精神,他們始終用勝不驕敗不餒的形象去感召學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強者。他們不會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進取,更不會沉溺于暫時失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們會反思,并從反思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確立新的奮斗方向和目標,用勤奮和智慧澆灌出更豐碩的成果。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格呢?
人格即個性,是指一個人的各項比較重要和相當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個人在生理基礎上,受到家庭、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氣質、能力、興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總和。
健全的人格是21世紀的護照。然而,人格的塑造不是“自發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和規定”。因而,作為育人主體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完善的人格,這也是作為當今一名合格教師的靈魂所在。
教師良好的人格素養必然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那么,作為教師該如何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提升人格素養呢?
1.正確認知自我
自我認知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氣質。因為不同的性格和氣質對學生的影響是有差異的。
教師的良好性格表現為熱情開朗,精神飽滿,耐心細致,沉著冷靜,溫和寬厚,心地善良等。具有這些特征的教師不管學生出現什么情況,教師都能鎮定自若,從容不迫,以極大的耐心做好工作。教師的不良性格則表現為抑郁、孤僻、冷漠粗暴、喜怒無常、交往性差等。性格暴躁的教師易發脾氣,為了一點小事就會大動肝火,使學生高度緊張,產生極大焦慮,這不僅是對學生心靈的傷害,嚴重的會引起神經系統的疾病。
2.對學生通情、理解、尊重
有人這樣透視教師的寬容,很值得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內心深入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有效的教育,并培養他們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個異思想火花,培養創造精神;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發展特點,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展示自我,發展自我;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
3.恰當管理和調適自己的情緒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得到表揚。如果人的情緒浮動時,總是要發泄的,有的會發展為破壞性行為。
師生間發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大多是教師不善于管理和調適自己的情緒,處理失當,學生不服。因此,我們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緒,不讓情緒左右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要善于調適我們的教育對象,不讓他們的情緒左右我們的實踐。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風和日麗,鶯歌燕舞,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挫折和失敗總是不斷地踩痛我們的心。當學生遇到失敗、挫折和困難時,我們教師作為領航人,應不斷地鼓勵他們。一個人的人格就是在風霜雪雨中成長的,沒有挫折與失敗,就不會懂得成功的艱難、奮斗的可貴,不會明白有價值的人生是什么。
實踐告訴我們:要想做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要作一個有高尚人格的人。讓我們每一個教師努力地培養自身的素質,用自己健全、獨特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和教育我們的學生。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
素質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識,培養健康身體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勞動技能的一種教育,它是以個體和群體的先天生理條件為基礎,以改善先天素質提高后天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和升華.為了較全面地理解幼兒素質教育的內涵,我學習了許多理論文章,深受啟發.進一步認識到兒童良好素質的基礎應包括
1、健康的心理素質
2、良好的體能素質
3、良好的社會性發展與品德素質
4、良好的才智素質
5、會體驗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
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我認為,在進行幼兒素質教育中,應把著重點放在讓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
學會生存:這是一個人能順利生存于社會的基本能力與條件.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主要是鍛煉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學習初步的自我保護,增強自理能力,即學習“自己的事化自己做”。
學會學習:主要指培養孩子從小縣有廣泛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積極主動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同時還要重視加強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經受挫折、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等。
學會關心:指的是要幫助、教育兒童關心社會、國家的經濟和生態利益、關心全球的生活條件,關心他人,關心家庭、朋友和同伴,關心其他物種(包括動物、植物),關心知識、真理、學習以及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這是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備的高度發展、適應性、創造性、社會性、堅韌性及全球觀念等方面的素質要求.
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和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合理的要求乃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作用.必須堅持“觀察在前,目標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改變過去統一規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標,真正使每個孩子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目的.是為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立定基礎,因此,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群體目標和個體發展目標的統一,要求我們首先應當確立群體基本素質的培養目標,但又要重視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還要有在每一個孩子每一方面發展的原有基礎上確定的個體發展目標。
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規程”中提出的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發展的精神。另外,我們還要樹立大教育觀念認識到幼兒教育是一項涉及到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系統工程,只有調動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調、同方向地對幼兒過好教育,才能全面、積極在促進幼兒的發展。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4
課堂用語是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針對特定的學生對象,在有限的時間內,為達到某一預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語言,課堂用語不盡反映出教師的語言素養,還可以反映出教育素養,更可以反映出課堂的生態狀況。 專家的講座讓我對教師的教學語言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我們教學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要取得最佳溝通效果的語言;我們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作為新一代的年輕教師,我們應當提高自身職業素養,更好地適應當代教育的需求。教師職業不僅對語言有著特殊的需要,而且對運用語言也有特殊的要求,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語言修養。
專家的講座有深入淺出的進行論述,也有實踐案例的生動映襯,特別是總結了很多寶貴經驗和可貴素材,非常具有啟發性。我學到了如何準確的表達闡述語言的藝術。
作為英語教師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方面:
1.語言要規范。英語教師的語言是一種專業語言,要在簡明、準確、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和韻律、節奏等方面下功夫。英語教師必須堅持用英語教學,讓學生用英語來想英語。英語教學的語言不僅要具有與其他學科一樣的形象性與確鑿性,還應追求語言的韻律感、幽默感、新鮮感。語音得高低和節湊的快慢,音色的和諧和語態的情感。
2.語言要有情感性。教師要說服學生、感化學生,必須講究語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語詞的情感色彩。只要教師滿懷情意,單調的教學就能讀得有聲有色,學生聽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而似乎是種深情的訴說。
3.語言要有激勵。激勵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形象,感染力強,針對明顯。心理學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接受信息快。課堂中我發現:當學生尤其是差生答對問題受到表揚時,他會激動不已,整堂課都會昂著頭,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對待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教師要耐心地鋪路搭橋,盡可能引導學生找出答案,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學生答對時,教師要多用“You’re best! You’re very clever!”等激勵語適時表揚。
教師的語言對教育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著很重大的意義,對學生的影響也十分深遠。良好的語言修養是教師必備的素養,是教師職業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增強語言基本功,不斷錘煉語言表達能力。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5
20xx年8月月18日至8月28日,為期11天的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班開班了。這是區領導組織的,針對廣大小學教師進行專業素養提升的培訓,我有幸成為這一期的學員。為了讓我安心地參加這次培訓,學校領導給予了大力支持。
11月9日上午,張東興老師幽默,課堂極具趣味性,從他的言說之中,我們懂得了老師要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高超的教學能力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修煉而成的。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啊!如果說張老師帶給我的是感嘆,那么宋云霞的講座帶給我的就是震撼。他把工作之余的時間全部用在了學習和研究上,從他給我們開的書單上就能窺見一斑,他看的那些書,我們一般的老師能看到十分之一就很不錯了。聽完他的講座,我就到新華書店買了幾本書,準備充充電。
最讓我難忘的是李懷源老師。她為人和藹可親,言談里閃爍著靈光。她給我們作了《1+x課程》的講座。他語言樸實,卻字字精當,句句中肯,鮮活生動的課例展示。為我打開了一扇緊閉的門窗,展示了一幅幅雋美的畫面。他把既折磨人又枯燥無味的作文教學變成了賞心悅目的活動教學。更讓我倍感耳目一新的是:原來教學是一門相當“活”的學問,教學是真真切切的藝術,是扎扎實實的.藝術。
這些講座從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不同方面給我們以啟迪。專家們深入淺出,列舉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進行分析,老師們頻頻點頭,心領神會。
培訓使我感受到了壓力,也增強了信心。通過培訓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
通過培訓學習我也為自己確定了今后在教學中的努力方向:
1、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后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教師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現在需要我們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
11天的培訓帶給我很多的思考。專家們只是拋磚引玉,更多的是要我們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和創新。雖然我們離專家相距甚遠,但至少讓我們有了更明確的努力方向。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6
通過本次專題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標準、與素質教育、綜合素質教育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特別關注了核心素養課程與教學改革,內容實在,可讀性強,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們教育思想的先進性,教育理論的嚴密性,教育措施的細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創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我談三點學習體會:
一、轉變教學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養落地,教師必須轉變并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要切實為學生能“學”服務,正確對待教師的“少教”,給學生以更多的“多學”主動權。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變學生“聽懂了”為“學懂了”“學會了”。我也結合了自己英語課堂的實際,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觀,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活躍、自信了,也更樂于用英語大膽的進行交流和表演。
二、領悟有效教學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核心素養的主體是學生,提倡“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教師需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學會閱讀課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思想,學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會幫助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行思考。我認真學習并思考著每一個觀點,同時也思考著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也深刻地領悟到: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課堂預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系的重要性。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
三、學會終身學習提高教育素養首先要立足學科素養的提升,同時突破學科教學的界限,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懂的教育規律,做反思型教師,養成反思習慣,反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總結經驗,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7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進步,這就對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通過學習 ,我感覺到高素質的教師首先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即“師德”。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其次,高素質的教師還應是“專家型”的人才。具體而言,教師應該是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的教學專家,他們有真才實學,有豐碩成果,受到學生們的尊重,對教育教學有發言權。教師還應該是“大教育專家”,他們不局限于自己所教學科,而是思想開闊,視野寬廣。教師還應該是“教育管理專家”,他們明了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掌握教育教學原則規律,懂得教育教學心理,并有豐富的創造性和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
第三,高素質的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讓學生創新,老師自身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激烈競爭的時代,創新的能力,絕處逢生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
通過學習 ,我更發現教師的親和力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
親和力,詞典里的解釋是“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成化合物時互相作用的力”,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與人相處時所表現的親近行為的動力水平和能力”。教師親和力的高低常常取決于他的性格特征,如有的人生來不愛笑,有的人從小不愛親近人,有的人天性愛熱鬧,有的人具有豐富的幽默細胞等等。但親和力又與“親和動機”密切相關,親和動機強,例如迫切需要得到學生的友誼,得到他們的支持合作的教師,其親和力就高;親和動機弱,例如無視學生的存在,或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把自己的權力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等等,親和力就一定很低。從這個角度看,親和力又是與一個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
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因此,某個教師可能在教學方面有所欠缺,但學生卻能熱情地學習,主動地思考,由此就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教師自視甚高,不顧學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獨尊,那就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學問最高,課講得最好,最終卻不一定能實現教學的目標。
教師的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只有發自肺腑地愛學生,才能真正地親近學生,關心學生,也才能激發學生對于真理的追求。教師親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學生當成大寫的人,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才能容忍學生的缺點,尊重他們的話語權,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教師親和力的理論是多元智能,只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聰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費心血去培養的教師,才能始終微笑地面對每個學生,并熱情地關注他們的成長。教師親和力的目標是個性發展,教師擁有較高的親和力,才會擁有寬廣的胸懷,因而能夠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允許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長,并真誠地幫助他們在非本學科領域里獲得成功。
因此,21世紀的教師除了要進一步培養科學文化素養,練好教學基本功,還要注意不斷激發自己的親和動機,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信賴、敬佩、愛戴的良師益友。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8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后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9
“人文素養”是一個抽象的詞語,無法用標準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體會。因此,在學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養人文素養無疑是一道難題。在說不清、道不明狀況之下,“空對空”、“虛對虛”成為學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學校管理者大喊“切實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人人都要讀書;”研究者在文章中大談人文素養包括那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然后層層劃分,最后得出空洞的理論和無法實施的策略。實際上,人文素養的提升并不是靠晦澀而高深莫測的理論才能解決,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徑,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現狀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它”不是什么知識,卻是在知識的積淀中提煉出來的,“它”不是可以觸摸的,卻時時體現于個人的行為舉止之中。教師不僅是學生的知識傳授者,還是學生的精神導師。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為養成的中小學時期,教師的人文素養對學生的影響可見一斑。然而,通過對眾多中小學教師的接觸,筆者發現,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的匱乏讓人咂舌。
(一)功利化的教學態度和行為
在社會高速發展,物質欲高度膨脹的當代社會,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欲橫流的淫威之下動力漸弱。即使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未能幸免,教師的目光一致向能產生最大經濟收益的學科看齊,向能給自己帶來榮譽和晉升機會的升學率看齊。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之下,學生的升學率成為衡量教師優秀與否的主要評價標準,教師向學生灌輸大量的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好學生是教師關注的焦點。在教師眼里,人文素養是虛的東西,根本無法納入評價標準之內。把時間浪費在不能帶來現實效益的讀書上面,是在教師的潛在價值觀中不被認同的做法。因此。時間緊張成為眾多教師無暇發展人文素質的借口,進而導致教師原來滿懷的教育理想和審美情趣,甚至于興趣愛好都在逐漸的褪色和消失。
(二)失衡化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自從實行學科專業化以來,教育行業里便出現了“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局面,自然學科的教師一心致力于自然教學的嫻熟,不去關注人文社會學科的知識;普通學科的教師一心致力于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去關注藝術學科領域的狀況。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自然學科的教師不懂得寫文章。人文社會學科的教師不懂得自然現象的規律;普通學科的教師不懂得欣賞達芬奇和莫札特,藝術學科的教師不懂得欣賞老舍和莎士比亞。在這種教師的素質都有待提高的狀況下,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似乎成為一個悖論,語文教師不懂得音樂,如何用學生的音樂智能強項去開發語言智能;數學教師不懂得美術,如何用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強項去挖掘數理邏輯智能。
(三)斷裂化的文化認知和理想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積淀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遭遇現代多元文化的沖擊之后,正面臨失落的危機。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諸如責任感、團結、奉獻等已成為迂腐過時的思想。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兩漢的史學、魏晉南北南朝的玄學、隋唐的佛道哲學、炙燴人口的唐詩、宋詞和明清時期的程朱理學,這些閃爍著人類智慧光芒、彰顯著對人性的尊重、對人類自身存在價值的肯定和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探尋的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無人問津的'陳詞舊典。處在文化斷裂中的教師正緊跟時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規則,學校不再是他們的精神家園,而是生存的名利場。
二、人文素養匱乏的歸因
(一)領導對人文素養培養重視不夠
從人文素養本身的內涵來看,“人文素養就其核心來說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內容包括人生的意義、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價值等。”就其現實基礎來說,人文素養是由歷史文化和傳統精神熏陶而成的修養和氣質,是融進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認知結構,是對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著巨大影響的“遺傳基因”。從人文素養的核心價值體系和現實基礎來看,人文素養只有經過全方面的發展,歷經現實的錘煉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體實施起來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由于人文素養培養效果的滯后性,效果好壞一時也是無法檢驗出來的,正如通過要求教師讀書來提高人文素養,但教師讀多讀少,讀好讀壞,一時是無法評價的。所以。導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學校管理者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在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上。
(二)人文素養培養對象的片面性
在大多數人的眼里,語文教師成為人文素養的代表,因為語文教師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責任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文采飛揚、超凡脫俗、博古通今;有審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熱情,有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除了語文教師,優秀教師的標準也是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學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養的培養重點放在這兩類人身上。研究者在論文中大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優秀教師人文素養的養成,對數學教師、體育教師、物理教師等學科教師的人文素養研究卻相當匱乏。由于這些偏見的存在,導致其它學科的教師和普通的教師也覺得人文素養不是自己必須具備的方面,對其聽之任之。
(三)科研無法成為思考的動力
中小學的科研狀況一直是中小學校管理者為之頭疼的問題,大多數學科的教師不愿做科研,也不具備做科研的能力,而學校也只是設立專門的科研部門進行教學研究。筆者通過數次深入中小學發現,很多學科的教師比如計算機、音樂、體育、美術的教師科研動力特別不足,即使逼著寫出的文章,竟會出現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關的情況。由做科研的情況可以看出教師的人文修養已經降低到了什么程度。究其原因,學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養教師參與科研的意識,教師不用做科研,便不愿去讀書思考,更不愿動筆把自己的實踐經驗提煉成文字。
三、由“虛”入“實”再化“虛”培養途徑的探索
針對當前中小學教師素養匱乏的現狀,學校管理者采取了許多的方式,研究者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現的結果是學校管理中人文素養培養的形式化。校長不時的強調讓教師讀書,卻不給教師提供空間和機會。教育研究者從理論到理論的談論教師應有愛心、責任心、人格魅力。他們似乎從未考慮過教師的感受,教師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教師是怎樣看待人文素養的,學校的實際情況又是什么樣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標不治本是毫無意義可言的。人文素養雖然是比較虛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采取各種有利于教師成長的策略和措施。最終使教師從內心認識到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去追求自身內涵的提升。因此,筆者認為人文素養的培養應落實到實處。
(一)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
學校的發展自始至終都是與教師的發展分不開的,關注教師,不僅要考慮到教師的工作狀態、工作成績,還要關注教師的精神狀態。“教師不只是一個教育者,同時也是一個社會人,教師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的生活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關注教師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質是提升一個學校教師素養和教育競爭力的良好途徑。”因此,從關注教師生存狀態的角度,學校應該為教師創造以下條件和機會。
1、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學校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讓教師對學校產生歸屬感,當作自己成長的樂園。比如,學校可以通過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節日給老師送一份關懷,來讓教師產生對學校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2、創造書香校園的人文氛圍。學校可以設立:“讀書角”來鼓勵教師讀書,通過舉辦“讀書沙龍”來為教師提供分享讀書樂趣和交流心得的機會。從而讓讀書變成一種樂趣而不是任務。
3、給教師發揮專長的機會。學校可以通過設立各種各樣的作品展,鼓勵教師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給教師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二)創造共享的課程文化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課程改革腳步的加快,教師僅僅依靠注入式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發生了轉變,不再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學生的主體意識也不斷地增強,問題越來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學科和領域。學生需要的是啟發式教學,而啟發式教學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儲備。而且,新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以及學科課程結構的多元化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師僅僅依靠自己現有的知識和經驗是無法獨立完成課程任務的。種種的變化都要求不同學科教師之間加強合作。“教師之間必須組成能力和特長互補性較強的關系或組織,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實施跨年級、跨學科、跨層次的協同教學,根本改變教師教育行為和工作方式,構建一種共享的課程文化。”因此,為了能夠實現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議值得嘗試。
1、不同學科教師互相聽課。在以往的聽課習慣中,總是語文教師聽語文課,數學教師聽數學課,在這種習慣模式下,教師的知識面只局限于本學科之內,無法得到新的教學靈感來改革自身的教學思想和水平。因此,學校應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互相聽課,提高教學水平。
2、不同學科教師互相推薦讀物。不同學科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經典書籍都比較了解。通過不同學科教師之間互相推薦經典書籍,可以讓教師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了解其它學科的狀況,拓寬視野,有深入研究興趣的還可以和專業教師切磋,這樣也加強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有助于學科的發展。同時,由于教師之間的協作也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鼓勵全員參與科研創新
中小學的科研通常只是專門人員來參與,而其他的教師根本沒有參與科研的機會,久而久之,對于科研便毫無熱情。其實,科研是全體教師的權利,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都會產生自己的教學心得。如果學校能夠用積極的方式去鼓勵教師動筆去寫,比如,把優秀論文編成論文集。那么,教師能夠見到自己的論文變成科研成果,將是很大的精神鼓勵。由此。也會帶動教師讀書的熱情。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科研熱情,學校可以把教師分成各個科研小組,每個科研小組定期召開會議,交流心得體會,最終的科研成果以論文的形式來呈現出來。對于科研能力層次不一的狀況,可以采取結對互助的方式來進行。
總之,通過各種不同方向和層面的具體活動的開展,教師的人文素養會隨著活動的過程而逐步得到升華和提煉。最終成為散發在每個教師身上的博學與寬容、理想與激情、合作與關愛等等人文氣息。這些人文氣息雖無形無影,卻是每位教師都能從他人和自身真真切切感覺到的修養和魅力。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0
今天,我參加了葫蘆島市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三級)培訓,本次培訓內容與往日截然不同,市學院邀請了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唐蓮君主任做精彩的講座,同時欣賞了世紀小學王瑩老師執教的《通信的發展》一課,使我受益匪淺。
從事小學科學教學工作已經七年了,七年來,參加培訓學習已數不清多少次了,但是像今天這樣能與小學科學學科的專家唐主任零距離的接觸,還真是第一次,所以我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尤其是唐主任做《小學科學有效教學——觀點、策略與反思》的講座對我以后的教學工作幫助很大。例如,小學科學為什么要關注概念?在此之前,我真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道了關注概念的重要性。
科學概念是當代科學教育的主要特點;科學概念是組織的觀念,具有永恒性、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點;科學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有組織的、有不同覆蓋程度的,用抽象語言表達的、超過主題和事實的一些觀念和思想;提高科學課程的有效教學要以科學概念為本,而科學概念要在事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是科學課堂教學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
作為科學教師都知道小學科學教學要以探究為核心,也知道科學探究的基本模型: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實驗、觀察、記錄、討論、交流與匯報等等,但是在我們的課堂里是怎樣引導學生參與并理解科學實踐活動的?如何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做科學并理解為什么這樣做?我想我的答案是模糊的、不準確的但是現在我找到了準確的答案;首先,讓孩子們學會科學的觀察。因為科學的本質通過科學驗證,觀察是為了尋找證據,科學的觀察是一種客觀、理性的活動。其次,我們請勿忽視記錄。記錄是科學家最重要的工作和責任,是為了保存證據、分享發現和相互交流。觀察記錄必須保證客觀性和準確性。再次,注意合理的假設。假設是一項完整的科學研究的起始步驟,是一個具有推測性的有待證明的答案。學生的假設應有一定的觀察的依據,假設之后必須有驗證的活動,假設還要符合邏輯,總之不是隨意的猜測。最后,作為科學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知識是怎樣形成的。即崇尚事實,尊重規范、強調可重復性,實驗中的誤差不可回避,誤差很重要,科學數據不可能完全一致,因為科學儀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科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尊重數據,正確的對待誤差。
傾聽了唐主任精彩的講座后,我又一次沉浸在學習之中,因為王瑩老師執教的《通信的發展》一課,真是一節好課。王老師是科學學科中我最欣賞和最尊敬的一位老師,在科學素養一級培訓時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久聞王老師的課上的精彩,所以很渴望聽王老師的課,今天我有幸觀摩了王老師的.課,深深的被吸引住了,我曾經教過這節課,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內容都很了解,所以,對今天這節課感觸很深。首先,王老師對本節課教學設計的非常好,上課伊始為學生創設了三國故事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被調動起來,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其次,多媒體課件的應用體現了王老師深厚的教學底蘊。三年級的學生對通信的發展即熟悉又陌生,讓他們來描繪古、今、中、外的通信不那么簡單,而王老師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在用多媒體展示,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也豐富了聽課教師的視野,更便于學生的理解。還有王老師的語言很有魅力,對學生的評價恰到好處,駕馭課堂的能力非常強,充分體現教者的教育機智,總之,王老師的課給我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覺。
時間不知不覺在指尖流逝,轉眼到了會議結束的時候,我感覺到大家有一種依依不舍之情,那就是與唐老師之間的互動。聆聽了專家精彩的講座和王老師精致的一課,使我備受鼓舞、啟發很大。法無定法活為上,學有先后悟為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年輕的我,教育之路漫漫,我將繼續求索科學之路!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1
赤日炎炎,晴空萬里,在這火熱的天氣里懷著一顆同樣火熱的心,我參加了為期三天的鄞州區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班培訓。三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感覺自己還沒有聽夠,還沒有聽得過癮培訓就結束了,真是意猶未盡。三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給參加培訓的老師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頭腦風暴。專家帶著元氣滿滿的理念和誠意,給大家呈現了小學教師應該學習和掌握的全新教學理念,扎實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還有十分接地氣的真實生動的課堂實錄,專家們都不約而同地再三強調,要從實踐出發總結經驗,多學習多反思多總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聆聽著專家的講座,就像春天的禾苗吸收點點春雨一樣,極力地吸收著專家們的教學智慧和教育理念。
在學習的過程中,驚嘆于專家淵博的知識,和對語文教學方面的研究是如此精細到位。我們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泥足深陷于繁重瑣碎的班主任工作和重復機械的語文教學工作不可自拔,竟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地審視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教學和自己的學生。
沈玲蓉老師在《統編本小學語文教學專業性芻議》的講座中先用常見的“教課文而不是教語文;反課文而走向反語文”兩個現象來引起老師的注意和思考,緊接著從“課程教學論視域下語文教學的專業性、教學專業性表征、如何提高專業性”這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小學語文教學專業性的'理解。方蓉飛老師《研讀教材精心設計》的講座則先從閱讀教學“低就”“高攀”的現象入手,從“解讀教材,精心設計;刪繁就簡,聚焦重點;研讀文本,和諧發展”三個方面,結合閱讀教學的實例,讓老師們醍醐灌頂,頓時明白閱讀教學原來可以這樣教學,原來語文課可以這樣上,語文課可以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鄭東輝老師做的《學教評一致性視野下的作業變革》講座則從一個有趣的作業故事入手,用了大量的數據分析,詳盡地闡釋了“什么是作業,如何基于目標設計作業,怎樣反饋作業結果”三個方面的內容。而張晨瑛老師先請老師對幾篇課文進行說課練習,然后張老師對老師們的說課情況進行點評,讓老師對說課進行了一次小練兵。緊接著,張晨瑛老師針對說課做了一堂內容豐富的《說課那些事》講座,分別從“說課的類型、說課的結構、說課的要點”等方面,結合說課的實例,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解答了關于說課這個內容的疑惑。
參加了本次培訓,我更是深刻地體會到,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絕對不能再停留在機械地進行書本知識的灌輸,不能做知識的搬運工,而是應該以學定教,教的法子應該根據學的孩子,從學習內容出發,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固步自封。而且我們明白了教學工作應該從教、學、評三者應該統一,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之后的評價要有一致性,不能井水不犯河水,互相毫無關聯。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認識幾個生字,會背幾篇課文,而是為了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言文學素養的提升,也是為了培養人的心性、品質的精神需要。正是小學語文教學如此重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更是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保持學習的熱情和成長的動力。本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的學習永遠不會結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繼續努力,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中扎扎實實的用功,相信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將會在小語這片天地中開出更加美麗的花朵,結出更碩大的果實!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2
通過專題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六功”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具備多樣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腦功以及身功。我們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尤其是以下幾點:
一、教師傾聽學生是了解學生的主要途徑。
“教學”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要素組成的,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學設計,全面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會由于缺乏針對性而無法生成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因此,了解學生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并且取得實效的起點。了解學生的最簡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學生,傾聽能使教師較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情感態度,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沒有傾聽,了解學生只能是霧里看花,隔靴搔癢。
二、教師傾聽學生也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力。
“教學相長”,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教師學習、成長的過程。亞里斯多德告訴我們:“誰在傾聽,也就隨之而聽到了更多的東西,即那些不可見的以及一切人們可以思考的東西。”傾聽能使教師獲取出乎意料的多種有效信息,或是對迷惑的問題豁然開朗,或是對弄錯的東西撥亂反正,或是對視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認識。傾聽還能使教師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最終促進自身的成長。
三、教師研究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師明確怎么教學生知識,其實研究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學習更重要。未來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認識每一個學生個體特點的能力。每個教師都應該去研究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關鍵在于提升教師認識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認識學生個體的學習特點、發展路徑等。如果我們要為他們終身奠基,就必須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教師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一方面靠經驗,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懂得大數據分析。如果我們的老師不去掌握大數據的話,在未來的信息社會中教學水平就跟不上。教師們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數據的`互動功能,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
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3
教師,既要以學問教人,還要以道德育人。作為教師職業的從業者,其個人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有著強烈的示范性,其道德影響廣泛而深遠,教師的思想品德、人格修養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教師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師只有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塑造出使學生難以忘懷的可親可敬的師長形象。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素養?
首先,教學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千變萬化。不必要也不應該強求一律;要真正能使學生獲得實益,歸根到底還得靠執教者處理得當,應用得法。任何學科,尤其是語文學科,要真正提高教學效率,要真正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關鍵在于提高教師本身的素養。名師出高徒”,這些話仍然是樸素地反映了教育和教學規律的名言至理。教師的這種責任感和教學積極性,是來自對教學工作本身的意義的正確理解。時代要求每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不僅要明白自身工作的意義,明白教育的目標在于把新生的一代培養成合乎社會需要的“人”;而且對他所致力培養的,究竟該是怎樣的“人”,這樣的“人”又應該怎樣去培養,心中都得有根權衡的標尺。這標尺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每個教師都應該是有理想、有追求的靈魂工程師,而不是那種單純書本知識的教書匠。
其次要有健康的身心,完美的人格態度。要有強健的體魄,這是所有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第三要有良好的個性特征。忠于教育,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職業操守。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與智育的統一、教學能力與育人能力的統一、學高與身正的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這就是教師的職業操守。學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品德內在,言行外顯。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有端莊的容貌、整潔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文明的談吐、優雅的風度、振奮的精神、嚴肅活潑的`工作作風。積極進取。執著的創新精神。不論在哪個崗位、哪種專業,教師都應該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現者、開發者,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創新素質,怎么能以身教的師表來樹楷模、導方向、做人梯,怎么能有創新教育因此,時代呼喚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
適應世紀小康社會需要,迫切需要對傳統師德觀進行更新和提升,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學生觀、發展觀。以學生為主體,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自覺做到依法執教師生倫理關系是師德主體?新型師生關系的內涵。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師生關系的理念。?我們怎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新課程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發生的變化。師愛的特點:泛愛,不是偏愛;是嚴愛,不是溺愛;既育人,又交人。堅持依法執教?德治與法治不可偏廢。法治靠他律,德治靠自律。?記住學生的受教育權、生命健康權、隱私權、名譽權、人身自由權、性不可侵犯權、財產所有權的概念。教師應享受的基本權利及其救濟的途徑。評析學校中侵犯學生權利行為的。教師需要有體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實的人生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成敗。獻身教育甘為人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天職。尊重學生人格,關心熱愛學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愿為國家和民族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應有刻苦鉆研的毅力,實事求是的態度,開拓進取的精神;熱愛教師工作,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對學生認真負責,能把握教育的真諦,了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啟迪學生的心靈,發展學生的智慧,發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直、真誠、善良的品德。教師的'職業道德體現在: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學生;以科學的態度了解學生;以尊重的態度看待學生;以專業的態度教育學生;以友善的態度愛護學生。教師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要做人師,即做好以下四方面:教師要能教人以道理;教師要能教人以知識;
最后,要有豐富的課外知識本領,獨特的教學技能
擁有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的學識和才能,還是不能保證工作的確有成績。“教師必須自勵,一則自己善讀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則能真知語文教學之為何事”這二者就是語文教師的“本錢”。就是指真正掌握語文教學的規律,真正懂得語文教學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等等。這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素養。中國的語文教育界真正懂得這些規律并切實地按規律去施行教學的,高超的師識本領和師藝技能,是教師高素質的集中體現。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師,就是特受學生歡迎。大家都說,你要給學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為了灌滿這一桶水,并讓它不因為蒸發而減少,在業余要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教師只有堅持不懈地增長自己的才學,不斷探索教育技巧的奧秘,才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依賴感,才能贏
得學生的敬佩,從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勵學生。多元的知識結構教育內容的社會化是新課程計劃的一個特點,新課程計劃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勞技、人口、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并滲透環境、交通、目防等教育。學科教學的整體化,是世紀教學工作的發展趨勢。在多學科同一個學生施教的過程中,要求各科教師有互相配合的意識,應善于從學科交叉、學科對比與學科滲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些都要求教師不能只掌握單一的學科知識,而要構建多元的知識結構。教師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必須更多地學習和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現代教師不僅是實踐者,而且要成為研究者,因此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略、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方法選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充分發揮出教師教書育人的功能。科學的教育理念、較強的教學能力、現代化的信息素養和較強的科研意識、良好的語言表達素質、獨特的人格魅力、多向的教育交往、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承擔著人的思想文化傳播,新生一代的培養,各種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艱巨任務。在具體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進行著教書育人的勞動。作為一名合格教師必須具備多種素質,而具備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是重中之重,也是一位合格人民教師靈魂的體現。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4
通過這次學習,我的思想有收到了一次洗禮、凈化和升華,使我對教師的言行舉止又加深了認識和理解,使我又上了一堂師德教育課。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教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為規則,教師應自覺遵守教師守則。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于一生。我想,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 受應試教育,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 。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并想方設法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 “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范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并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后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我堅信自己以后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5
在本輪小學語文教師網絡學習中,我學習了幾門有關核心素養的必修課,如《核心素養的定義與愿景》、《聚焦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育改革》、《關注核心素養》等。學習中,認真觀看了相關專家的精彩視頻,受益良多。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下面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一、文化基礎是核心素養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沒有文化基礎就很難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所謂的文化基礎應該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蘊和學生在學習、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等方面的科學精神。所以要求教師無論在哪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以便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
二、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的關鍵
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發展性,也具有階段性。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發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發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并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著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小學階段,不同學科的教師落實不同學科的素養,那么綜合起來就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科素養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學生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充分認識自我價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標;還要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夠認識自我,規劃人生目標,在這些長遠目標的基礎上教學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才是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
三、社會參與是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通過本輪小學語文教師網絡學習,對核心素養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在以后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以此次的理論學習作為基點,努力去研究在本學科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抓住重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6
在閱讀教師人文讀本的過程當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著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教學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訓練學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當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中華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淀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欲、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當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7
學習完《教師禮儀素養》一書,放眼一望,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全校教職工更有涵養雅量了,更加陽光漂亮了。這種感覺里,或許有先入為主的理想成分,但絕大部份是真實的。一本書為什么有這樣的魅力呢?究其原因有三。
一、文化立人,立在根本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同樣,沒有文化的學校,不僅是愚昧的學校,其骨子里就不是一所學校。學校建設,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設。文化,是學校教育最肥沃的`養分。一所文化缺失的學校,是培養不出合格學生的,就像貧瘠的土地,生長不出飽粒的莊稼一樣。學校文化的人員主體是教職工,教職工學好禮儀、增進素養、以文化人,就會從根本上成為一塊塊質地優異而又閃閃發光的金磚,建構起金碧輝煌的學校。
二、禮儀近人,近如親人
禮儀是人們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外在表現。我國是古老的禮儀之邦,孔子早就說過:人無禮則不立。說話講禮儀使人文明,舉止講禮儀使人高貴,穿著講禮儀使人典雅。講禮儀讓人際之間關系和諧、情感融通、互敬互信。“江清月近人”,如果學校師生個個學禮知禮明禮,個個以禮修身、依禮行事,學生對教師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間就會“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整個學校就會像一個大家庭,人人如坐春風,人人春花燦爛。
三、素養美人,美化身心
素養,使人內慧外秀,是心靈的力度和贊禮,身段的精致和靚麗。一位有素養的教職工,最要緊的是要有敬業的精神、豁達的情懷和純正的品德,對學生總是充滿深情與博愛。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邊,隨時栽種,隨時花開。”愿每位教職工,都盡快成為高素養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都用自己火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美好的理想,都用自己的身心美,去鑄造學生的未來美和學校的成功美。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8
在20xx年11月22日下午,我校全體教師在學校品正樓會議室認真聆聽了來自貴州師范大學謝萍教授的《教師的人文素養》的講座,在兩個多小時的培訓時間里,現場所有的老師聽得比較認真還作了筆記,謝教授所舉得例子和培訓的內容使我頗有體會。我們深知“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通過培訓后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擔負著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來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首先就應當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同時,我覺得教師作為當今社會的“文化人”、“文明人”,更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謝教授還說道現在的教師要使學生有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并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工作中。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寬,接受的信息廣,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教育技巧,做一個復合型的教師,在培訓中謝教授也舉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說明當今的學生知識面相當廣泛,教師應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生的需求,也舉了很多師德出現問題的例子,使我深感教育,我認為那些師德嚴重敗壞的教師應該嚴懲那些禽獸更不能容忍。在培訓的最后由于時間的關系謝教授并沒有講完,用幾組圖片讓我們輕松一下,作了結束語培訓就結束了,本次培訓時間雖然短,但收獲頗豐,不僅學到了教師的人文素養方面知識,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貴和如何在生活中找幸福,以及怎樣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
總之,通過培訓后我覺得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于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19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師德師風的建設對于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師德師風良好的環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老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師德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家長關系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同時也是一定社會及其階層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
通過近段時間學習了師德后,我知道當一個好教師,應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學生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的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應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有了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樂教勤教,才能善待學生。否則就會對學生敷衍塞責。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師德建設的核心內容,我們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教師師德教育,不斷提高師德水平呢?下面談幾點學習體會。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總之,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
二、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
如果不常常處于學習狀態,我們的知識結構不是社會的要求,因為在當今社會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技術的發展步伐。
三、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不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是同樣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是照亮別人,充實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四、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
要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變為學習的主人。要從以“教”為出發點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場所。
五、培養師德,應加強修養。
按照教師的思想品行,道德規范和職業操行的有關要求,規范、自律自己的言行、為人處事的方式。教師應自覺地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做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要熱愛教師這個職業,把它作為向國家和社會的奉獻,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平臺。其次要加強自律,這是培養良好師德的最好辦法。同時,要有一顆進取的心,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師,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師,明天可能被教師隊伍淘汰。好教師的標準應該是動態的,是不斷提高的。教師要有一顆進取心,不斷學習,放眼世界,彌補不足,提高素養。教師應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們的思想、情感、個性需要,切實地關心和愛護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0
前不久,翻閱了《教師人文素養》這本書,里面的一個個故事使我產生了共鳴,尤其是讀了梁曉聲寫的一篇《我的小學老師》,深有感觸。文章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某年冬天,市里要來一個衛生檢查團到校檢查衛生,班主任老師因為他的衣服臟,當面指責了他,全然不顧一個孩子的自尊心。
殊不知,這是他認為最干凈的一件衣服。梁曉聲小時候家境貧寒,每天有數不清的家務活,導致手皴;母親每天早出晚歸地干臨時工,根本沒空照料孩子,也沒有錢買像樣的衣服。作為教師,應該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不應該以貧富區別對待學生,挫傷孩子幼小的心靈。相反語文老師卻對他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她的一席話讓梁曉聲感動不已:“家庭貧窮不是你的過錯,沒有值得自卑羞恥的,要使同學們看得起你,每位老師喜歡你,今后就得努力學習。”她細致地幫他洗頭,一共洗了三遍,還給他在臟衣服外套了件綠坎肩,以遮擋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語文老師的關愛下,他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語文還考了滿分,并且寫的一篇作文還發表在《中國少年報》上。
梁曉聲小時候碰到的這位語文老師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引領他進入了文學的大門。這顆種子慢慢生根、發芽,最終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他們。每個孩子都出生于不同的家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成績也有高低。老師不應該總把贊許的目光、激勵的語言送給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跟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一些成績不如意的'學生,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他們生長的環境,所碰到的困難,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埋怨孩子。
溝通是最好的途徑,靜下心來,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找出他們身上存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成績,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尊重每位學生,在批評學生時要講究藝術,懂得一些方式方法,盡量照顧孩子幼小的心靈。可以用一些輕松的話語,消除孩子緊張的心理,讓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點,千萬不要像梁曉聲小時候的這位班主任一樣,那樣會深深地刺傷一個孩子的心靈,以致于和你越走越遠。
小學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深遠,這么多年過去了,梁曉聲對當時發生的點點滴滴還記憶深刻,足以說明了一點,啟蒙老師在孩子成長歷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盡心盡責地做一名好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在多年以后回顧自己的小學生涯時,也能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1
經過11月10號周一下午的學習,頗有感觸,讓我認識到教育工作并不是以前所想的那么簡單,更清楚地知道需要怎樣的外在形象以及內在品質,因此在這一方面我或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為了縮短這一段差距,必須在以后的工作中抽點時間加強自身的學習。通過本次講座不僅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理解了一名優秀教師的本質含義,因此我個人認為要成為一名有職業素養的優秀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個人素質。
通過培訓,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寬了教學思路,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實踐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通過短短這次培訓學習,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真正地認識了新課程改革,認識到這場課改所具有的深遠意義。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教師的當務之急是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發展變化。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教學水平才會提高,課堂才會豐富多彩,才會有的放矢的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素質的一條捷徑就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通過反思提升實踐智慧。反思能力增強了,實踐能力也就會提升。
二、踐行師德規范,展現人格魅力。
通過培訓我體驗到,教師只有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下功夫,當好人師,為學生樹立楷模,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切為了學生”。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淵博的學識、精彩的.課堂,上課要有激情,幽默生動,教學設計要精巧別致,語言要形象感人、抑揚頓挫、有沖擊力、震撼力。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注意與學生的交流碰撞,老師不僅要講授知識,還要啟迪學生智慧,展開互動研討,開發創新思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人格是教師的最高學位,“無德何以為師”真是至理名言。
很感謝學校組織的這次培訓,給我們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懂得了愛是教師愛崗敬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愛事業才能成就事業,愛學生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獲得優秀教師的職業素養,這樣才能夠塑造出優秀的教師形象。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2
核心素養必須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去落實。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系,對立統一,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說,當前創新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來實現課程建設提出的目標更為重要。核心素養的落實如果僅僅局限在課程建設方面,因此落實核心素養必須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證。
1、層次化教學,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就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這是一切從學生出發的具體體現,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實現有效教學和高效學習的最基本策略。我們千萬不能把分層次教學理解成辦尖子班,在實踐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師去教拔尖的學生,而是用同樣的教師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各個方面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給予不同的教學服務。
2、主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縱向聯系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自身的邏輯規律,不斷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題進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復習中運用,平時總是打牢雙基。一些有經驗的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往往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就要進行一次主題式或者是專題式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模塊與模塊之間的內在關系,讓知識形成大的模塊,從見樹木到見森林,再從見小森林見到大森林。
3、問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橫縱聯系
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要靠問題化學習。我們從講授中心的課堂轉變為學習中心的課堂,中間有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就是問題化學習。因為問題化學習讓我們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線去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問題展開,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知識要從碎片化、斷點化的知識轉變為結構化的知識,而結構化的知識其實就是問題化的學習,把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找到知識之間的橫縱聯系。
4、情景化教學,實現由學習走向生活
真實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和現實生活建立不起聯系,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過程缺少真實的情景,只是把知識符號化。知識符號是表達知識體系的,這個知識體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聯系,只是把知識符號背熟、認知、復述,去對付考試,就很難讓學生形成核心素養。
我們必須認識到知識是素養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把核心素養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就是把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思想體現在教學中去,真正體現課堂的育人功能。落實核心素養,一方面要遵循知識內在的邏輯規律進行有效學習,真正實現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把學習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人格,讓學習者真正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3
通過這段時間查閱資料以及網上學習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資料,我收獲頗多。通過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深刻地感受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學以致用,把它落實到我的日常教學中。現就我的學習情況談談收獲。
首先,我來說一說什么是核心素養。《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有個詞引人關注: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比如核心素養中語言素養的概念,已經不是語文學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語的概念。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會低一點,但對它的特點可以說得非常清楚,它的特點是有效地表達和交流,其實是一種廣義的語言概念,作為有效地表達和交流,遠超了語文的范疇。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并且,“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的‘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落實起來更好一些。”劉恩山認為,核心素養提出后,“目標更明確,因為這些要素提得更鮮明,它會把國家的教育方針突出表現在核心素養上,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框架內更明確地定位學科教育。每個學科把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發揮出學科課程的價值”。他進一步解釋,“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學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學素養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學里有沒有語言素養或數學素養的問題?過去很多人沒有去考慮,今天作為一種核心素養提出,語言素養、表達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實到生物學習中,所以我們要組織學生去合作學習,去探究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中伴隨著語言、人際交往的目標”。
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愛上“思考”。只有學生喜歡思考,他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才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出理性的數學問題。教師應該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引入知識探討;在數學課堂上盡量滿足學生需求。如給學生表揚、稱贊等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教師要不吝對學生進行表揚,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大自然中數學的美。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信、表達等能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老師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話這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我們要多思考,只有讓學生自己思考過的東西,他們才能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記憶,他們才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結論,從更深層次來講,這樣才有可能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想法,會創新,有能力而不僅僅會讀書的一個人。也就是培養了學生的素質,讓他們能夠快速地融入到社會。
在積極提倡“核心素養”的同時,我們又應防止純粹的“口號操作”與“文字游戲”。因為,口號的頻繁更替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常見弊病,以至于一線教育工作者忙于應付,甚至感到無所適從,所以,我建議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學生,一定要堅持。我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一個實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區配套學校里,有一群教師,對“三維目標”的執著研究達8年之久,他們從學科知識走到了知識樹,從知識樹走到了能力,從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標,并解決了一系列數學困惑和問題。無論課改形式發生了什么變化,都沒有動搖他們的研究精神。10年過去了,這所普通的學校迅速成長為海淀區第一方陣的佼佼者……”所以,貴在堅持。
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特點,知道小學數學教學要以“知識技能”為基礎和載體,逐步實現多層目標的達成。以“教學活動”為主體和主線,通過“再創造”建構起學生自己的“數學現實”;以“學會思維”為重點和核心,培養、發展學生的嚴謹意識和理性精神。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盡力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間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一種能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副能用數學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核心概念發展核心素養是專家的共識。
第一,核心概念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數學素養是通過數學的學習建立起來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是基于認數、計算、測量、統計等具體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形成的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以及對數學在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的認識。課標中提出的10個核心概念,總體上反映了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
第二,核心概念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數學課程與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相關的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還應當包括使學生感悟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一些數學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經驗。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價值。數學內容中反映的數學知識所蘊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體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體現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真正價值。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4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天職是教書育人,要盡力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必須不斷充電,用知識和綜合技能充實自己,要不斷學習,開拓進取,真正教好每一位學生,必須提高其自身素質。
1、要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
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首先要認真鉆研所講授的專業知識,擠時間加強專業性知識學習,孜孜不倦,刻苦鉆研,苦練專業知識基本功,使自己不僅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辨這門學科上的復雜問題,對新形勢下的研究課題有所研究,直接參與到重大課題研討之中去,具備足夠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科學合理而完美的知識結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精通所教專業,知之甚多,真正成為高師,才能教出一批合格人才,受到社會、家長及學生贊揚,才能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做出成績。
2、要學會廣博豐富的多種學科知識
現代科學的發展出現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相互影響的趨勢,各學科內部的專業知識也出現相互滲透的走向。因此,教師要想把自己擔任的專業課知識教好,就要鉆研本學科之外專業知識,了解和掌握多種學科多方面知識,并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這是教師工作的特殊要求。對此,蘇霍姆林斯基所論述的:為了在學生面前點燃一個知識的火花,教師本身就要吸取一個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脫離那永遠發光的知識和人類智慧的太陽。
3、要不斷更新理念、掌握新教法
教師是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知識繼往開來的人,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繼承者,傳播者和開拓者,不斷更新觀念,開拓進取,按新課程標準大膽執教,從電子計算機中獲得大量教學信息和數據,制作多種教學課件,提高對新教材的駕馭能力,這是科技現代化和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刻苦鉆研新教材,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克服“一言堂”及“照本宣科”的陳舊教法。創設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主動學習,獲得知識。
知識無止境,只要肯登攀,教師只有解放思想、善于學習、鍥而不舍,只有自己擁有一股流不盡有源頭的活水,才能以豐富的學識滋潤學生的心田,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5
7月2日上午,我校全體老師到海口市十一小學校參加教師全員培訓。十一小學校的階梯教室里座無虛席,老師們認真聆聽聶細剛校長精彩的講座《教師核心素養及發展》。聶老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列舉了國內外教師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許多事例,深入淺出地進行講授,我邊聽邊做筆記,受益匪淺。講座中一些精辟的語言,引起大家的共鳴。例如:我們改變不了教育,但可以改變對教育的理解。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在表演,而是學生在交流與合作。教學不再過于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等。
聽了聶專家的精彩講座,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于一生。我想,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
受應試教育作崇,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我的教育準則是: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我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并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還注重教學中德育、智育、體育等“五育”滲透交織。我從不占用音、體、美等課程,也不把剝奪學生上這些課的權利作為懲罰教育的手段,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后的喜悅。時下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尤顯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我會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
當聽到有學生說“我不行”、“我不敢”的話語時,我總是鼓勵他們:“去試試”、“你挺不錯的”。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后,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并想方設法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我經常對學生說:想一想,你應該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須這樣做。在人品上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學生有過失的時候,同樣相信學生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我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將來,利用現在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基礎,讓學生做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三、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說、讀、問、寫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就像今天我們聽了張玉彬老師的課,就與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對比,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范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并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后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后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6
物理核心素養
新修訂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將物理課程課程目標中的具體目標(三維目標)深化為“物理核心素養”
一、物理核心素養的界定:
物理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成分。
二、物理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
1、物理觀念——
形成經典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并且能用來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初步具有現代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圖景。
如:物質觀——經典: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電子組成的,而且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可以確定;現代:原子和電子可以進行再分割,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比如電子等,不可以準確確定。
2、科學思維——(物理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的具體體現)
具有構建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
能正確使用物理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并能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和評估科學證據的能力,能使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意識,能基于證據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新。
3、實驗探究——原標準中“科學探究“七個要素的重新概括具有科學探究的意識、能發現問題、提出合理猜測;具有設計實驗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的能力,能正確實施實驗探究方案,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
具有分析論證的能力,會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分析、處理信息,描述、解釋實驗探究結果和變化趨勢;
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準確表達、評估和反思實驗探究過程與結果
4、科學態度和責任能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
具有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
在進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應用時,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規范;
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熱愛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從四大類,14條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現,核心素養的建構,盡管落腳點是學生“身心發生積極、健康的變化”,但卻是建立在物理學科的'基礎上或以物理學科為載體來實現的。
三、如何理解“學科教育”
1、學科教育包含著學科與教育雙重因素,因此必須牢牢地“踏”在學科和教育兩點上。
2、重心不同,將導致兩種取向的學科教育:
學科取向的學科教育教育取向的學科教育
3、如何定位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育的重心?
學科取向的學科教育以教育為手段,學科知識技能的教、學與考成為最主要出發點落腳點。
教育取向的學科教育以學科為基礎或載體實現教育的目標,即學生通過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實現身心發生積極、健康的變化
需要建立學科與教育的平衡——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
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育的重心在“教育”——身心健康、積極向上
大學及以上學科教育的重心在“學科”——深研、前沿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7
通過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我對核心素養有了一些認識,素養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也讓我在教學上有了新的體會和探索。
1、關注點的轉變
聚焦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在之前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基本上是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后把任務完成,再在學生演唱展示時檢驗教學效果。至于學生怎么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會唱會說就行。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的關注點出現問題了。
在課堂上,應該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是少數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是否真的在討論,討論之中是否陳述了自己的想法,;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么解決音樂難點的方法。
2、轉換教學策略
在這本書里,我還了解到一種情境化的具體策略。如何能夠讓學生參與進來呢?在歌唱課之中不能只采用學生學唱的方式進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做“小老師”,“小演員”,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就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他們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的。
創設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重要,許多名師都提出情境化教學策略,但具體怎么操作,還似是而非。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我懂得了創設情境,通過學習情境化教學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幾種方式:聯系生活實際、音樂、圖像、動作等等都可以使學生更快的投入進來,對音樂的感知會有更豐富的收獲。
總之,余老師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什么,還知道了為什么要培養核心素養,也知道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指明了方向。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8
非常榮幸今天參加了德州市小學數學名師及其團隊專業能力培養。會議分三個內容:上午曹培英老師關于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演變、架構及其培育研究做了報告;下午德州優秀青年教師郝芳禾和孫超老師進行了精彩授課;隨后曹老師根據據授課內容做了精準而具意義的講評。
上午,曹老師從理論解剖及其案例分析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做了精彩報告。通過聆聽,我了解到什么是核心素養,即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特征,基本架構,主要功能。
隨后,曹老師引申出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演變及其反思。曹老師從課標對對數學的基本定義及其要求入手,逐步推導出數學不再是清末時“熟習日用計算”那么簡單的基本工具,而是具備6+3+1的豐富多彩的具有其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新的價值體現。不能單純的只考慮“解決實際問題,計算能力”這樣簡單機械的要求,而應該加入“數學思維”。
隨后曹老師從小學數學課本中拿出一些典型案例剖析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精髓。從具體到抽象,從個案到統一,并進一步對“推理驗證”做了細致工作。
最后曹老師總結:我們姓“小”名“學”。
下午,德州優秀青年教師郝芳禾老師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做了精彩授課。課上,學生思維活躍,方法多樣,老師富有親和力。青年優秀教師孫超則用優美動聽的嗓音給我們上了一節“會說話的百分數”,課堂氣氛風趣幽默,老師富有感染力,課程內容富有當地特色,十分成功。
隨后,曹老師根據兩位老師的精彩授課給了中肯的點評,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學生這樣問,如果讓學生自學,如果我們這樣講等一系列的寶貴意見,受益匪淺。
會后,我要時刻要求自己學會從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考慮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升華問題,做到具體抽象相結合。同時,從日常工作中慢慢體會小學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并應用要生活和工作中去。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29
9月14日下午我們仙臺鎮中全體數學老師通過釘釘直播觀看了“基于數學素養提升的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專題講座。專家分析和講解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真是干貨滿滿,讓我們受益匪淺!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落實大單元教學。首先必須設計好日常課時教學,熟練掌握全國中小學數學優質課教學設計評價標準,嚴格遵照執行河南省中學數學優質課教學設計的五個基本結構,在新課標和大單元理念指導下扎扎實實做好日常的每一個課時教學。
大單元設計中的“大”就是“遠大”既可以理解成站得高看得遠。又可以理解為包含的內容多、課時多、關聯多、銜接多、對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多。專家分析在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驗中要遵循九個要點:大單元教學主題名稱、教學知識結構體系、大單元教學研究的方法即“一般套路”再到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內容解析、學情分析,課時安排、專項訓練、大單元課時教學設計與實施和最后的教學目標評價反思等。以《一元二次方程》一單元為例先是歸納概括出了概念,接著抽象出了一般形式ax2+bx+c=0(a、b、c是常數,a不等于0),進而發現了與解有關的'兩個重要結論體驗了研究代數的方法從問題情境中抽象建立模型再到最后的歸納概括。以及在這些過程中運用的類比、轉化、分類、模型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最后聯系生活運用方程思想解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程最后師生共同朗誦的“數學強,則少年強!數學強!則國家強!”讓我們深有感觸。
大單元教學是種子!,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注重細節,站在課標和教材之上,高瞻遠矚,把握全局,從情景線、問題線、知識線、能力線進行設計,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培養能力、落實素養,大單元教學就一定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0
今天的培訓接觸到了教育教學的新名詞:“表現性任務”。通過韓冬老師的講解以及組內合作制定表現性任務的過程,我對表現性任務有了基本的認知。最深刻的體會有三點。
1、表現性任務的制定要基于目標。在平時教學中。安排給學生的表現性任務一定是為學生需要理解的目標服務,基于目標一定是表現性任務制定的前提。回顧曾經為了讓學生理解市場如何通過三大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我給學生布置了表現性任務:石家莊市政府決定放寬市場準入,假如你是消費者,試分析放寬市場準入如何讓消費者受益?通過這一分析過程有利于學生理解已經知道了三大手段是如何讓市場實現資源配置的,分析任務完成,學生自然理解了先前的目標。
2、明確理解的程度。也就是學生可以通過這一目標以及任務的完成能夠獲得的一些可遷移的核心素養。對于政治而言,更多的是釋義和應用。能夠理解目標的價值、并且能通過課本知識和任務的完成去真正的參與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3、表現性任務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基于角色、目標、對象、情境、產品、標準,這點讓我感受深刻的就是表現性任務的.制定要有精準性,準確表述,減少主觀隨意性。對照這些原則,有必要對自己教學課件中制定過的表現性任務進行精準性自查。首先應自查之前的制定任務中符不符合上述六個原則,即使符合,也要仔細推敲每個環節的表述。比如今天我們制定的任務中,假如小區居委會召開居民大會,讓大家討論發言,我們制定的發言標準:“發言盡量考慮到多數人的利益”,在“標準”這一環節上不太具有可操作性,還是草率了些,因為發言內容必是先表達個人觀點而最終才能將大多數人的利益折中。只有精準的表達表現性任務,才能呈現給學生清楚的任務安排,這有利于課堂的規范更有利于理解性目標的實現。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1
作為一個成長型的教師,很有幸參加這次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教師網絡學習,在本次教師網絡學習中,我自主參與其中,使我在思想上、專業理論知識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學習中,我認真聆聽了專家在教育教學方面的講座,觀看了課堂教學視頻,在這段時間里從這個平臺我學到了不少先進經驗和有價值的知識,使我受益匪淺。為此,我來分享下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1、通過學習改變了教師學習的自覺性。這種方式適應很多老師自身的特點,為教師節省了很多時間。比如,學習的場所的可操作性,可以在學校學習,也可以在佳學習。同時,還可以與老師交流互動,受到廣大老師的認可,體現了學習平臺的魅力。
2、通過學習領悟有效教學。大家都知道: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學習中使我深刻的領悟到了: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課堂欲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習更深層認知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我每次
聽專家講座和觀看課堂實錄后,總要有一個思考,即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典型的案例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縮短同發達地區學校教學上的差距。 4、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學會終身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總結經驗,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提高教研水平。通過這次信息化素養提升的學習培訓,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對自己今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感到自己知道得太少。學習應該成為一個人的一生目標。人應該是活到老學到老。越是這樣就越有一種急迫感,一種壓力,驅使自己更加自覺地學習。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2
在這次數學培訓中,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數學教學上是不成熟的,教學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但通過這些日子的學習,我堅信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數學理念的提升
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進步,吸取營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老師為我們總結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這讓我在數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集合思想、對應思想、符號化思想、化歸思想、類比思想、分類思想、統計思想、極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這么多數學教學思想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復雜和實效的。我正是缺少了這樣的一些理論基礎,使得在實際教學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師關于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論述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這也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公開教學中面臨的最為頭疼的環節。除了教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外,更要汲取豐富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對于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也有
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么些個后進生,教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談何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鉆研教材,尤其是像我這樣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說實在讓人堪憂。老師的講解為我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鑒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致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來,校公開課的開展一直是我們進行教學教研的重要方法。通過易老師的說課演示,不僅讓我對如何說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也讓我認識到在日常教學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轉變需求。我們應與時俱進,在開展學校公開教學評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有選擇性地加強課后說課及互相評課的實踐練習,更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為我們展開更有效的教學打好基礎。
經過這次我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經過學習,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我想只有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新課程改革之花才會開得更加燦爛,中
華民族才會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愿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探索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3
去年暑假,參與鄭州市骨干老師培訓,“核心素養”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同學的核心素養培育有了深刻的熟悉。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索。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老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特別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沒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學問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學問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學問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
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學問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老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一、要充分挖掘學科學問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同學的生活和行為;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同學的道德和心靈世界;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于此,作為一名德育工,我受到很大啟發:每門學科都隱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老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同學課外的成長行為,延長到同學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同學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愛好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端詳和重新估價。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老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唯有進入同學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同學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學問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進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學問的獲得,同學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憐憫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學問和熟悉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珍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嚴厲的宏大事業,通過培育,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肯定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肯定的熱忱,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育同學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的重要工作。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4
去年暑假,參加鄭州市骨干教師培訓,“核心素養”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有了深刻的認識。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沒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
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
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
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
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
于此,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啟發: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5
六月的花兒開了,開的紅火。姹紫嫣紅的花朵裝扮著路邊的風景,綠意深深的葉子掩映初夏的風情。蚊蟲和小鳥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著夏日美好的時光。就在這美的時節,我如約參加了葫蘆島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課堂教學素養大賽。比賽歸來我感慨很多,同時收獲也頗多。在整個比賽中,結果已經成為我最不關注的,最重要的是我經歷了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我能夠更清晰的認識自己,磨礪自己,提升自己。這次比賽雖然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得非常精心細致,但是在比賽過程中還是暴露了很多問題,我靜下心來細細反思。
一、關鍵在于過程,取長補短。
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師是關鍵,而教師的專業素養又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同時,教師素質是關系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所以只有教師自身的高質量,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才能為下一步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奠定基礎。通過比賽,更好地認識了自我,既看到了別人的長處,又對照出自己的不足。對于參加比賽的我來說,最大的收獲則是在認真準備、積極參與本次大賽的過程中,自己的教學綜合素質得到了檢驗。
二、勤奮多一點,提升高一點。
在這次比賽中,我的感觸還有: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知識水平的素質迫在眉睫。書到用時方恨少。古人們尚且知道“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因此,我們應善于主動性地學習,不讓自己陷入被動。
經過了這次課堂素養大賽,使我真切而實在的感受到了競爭,壓力與進步并存。雖然過程是痛苦的,但經歷確是難能可貴的。經過這次比賽,我覺得只要虛心沒有越不過的坎;只要勤奮沒有趟不過的`河;只要堅持沒有翻不過的山。感謝基本功大賽讓我懂得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這次比賽中我充分看到了自己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最后,我還要感謝在整個備賽過程中對我細心指導的教研員馬君老師,感謝我的隊友于洋老師,感謝給予我支持和鼓勵的校領導和同事……
總之,教師基本功比賽結束了,但我的追求不會停止,學習更不會停止。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的專業素養也在不斷擴展,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有高質量的專業素養,還要有現代化的教育觀、發展的眼光和強烈的未來意識。我會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做一個有心人。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6
20xx年12月12日至18日這幾天,我的心靈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也受到了一種教育理念上的沖擊,因為我有機會參加了省教育廳在汕尾市林偉華中學舉辦的“南粵名師大講堂·走進汕尾”語文學科的研討活動和我校舉行的“聚焦課堂·有效教學”教師校本研修系列活動。本周的系列學習都使作為新教師的我收益頗豐,感受異樣。下面談談我這次學習中比較深刻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專題講座迸發教育的智慧火花
兩次活動中,無論是華師大的周小蓬副教授還是我們的袁懷敏副校長,在專題講座中都給我們強調課堂教學要摒棄傳統教學的一言堂,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它是實施教學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即“立足課堂教學抓效果”。實施有效教學,有效備課是基礎和前提,有效課堂教學是重點,有效課后反思是創新。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分析,去探討,去解決問題,但不能忽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能起引導作用。周小蓬副教授還結合語文學科的具體特點,為我們簡要介紹了“葉圣陶語文有效教學研究”,從實踐角度引導我們把理論層面的有效教學思想研究落實到語文這個具體學科的教學中。袁副校長則從課堂教學觀察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勉勵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使自己向“學者型,鉆研性”的'教師靠攏,共同打造龍山中學的“有效課堂、發現課堂、幸福課堂”。
校本研修活動的講座中,我更加深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和依托,這樣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所以我也會從現在開始,堅持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教育理論和實際教學的相結合。
二、同課異構感受教學的全新模式
在汕尾市林偉華中學進行的同課異構中,來自珠海市金海岸中學的省特級教師郭銘輝老師的語文課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由學生來提問、質疑和評價文本。這節課學習的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學生們就提出了不下二十個問題。“‘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的‘立’字之前加個‘獨’字起什么作用?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的意境是否相同。”對任何一個問題,學生們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作為老師的郭銘輝則主要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對學生們的觀點進行總結分析和知識補充。這種全新的教學法,就是郭老師經過近二十年時間摸索得來的“散合式語文教學法”。這種新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輻合性思維,從而達到他們會讀書、會創造性讀書這樣的目的,他們獲取的知識量可以說,比傳統的語文教學多一倍、兩倍甚至幾倍。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正是有效教學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嗎?在這一節課中,郭老師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盡情展示精彩,在尊重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郭老師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機智調節好課堂教學,很好的完成了預期目標。
我發自心底地佩服,為什么一個老師可以把課堂上的教育機智運用的如此巧妙!在這里,我的體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集體研修奔騰思維的涓涓細流
12月18日上午,高一語文組在學校的統一布置下,召開了有效教學學習交流會。通過觀摩有效教學成果視頻、備課組長做專題輔導、全體教師交流討論,加強了我們備課組的集體學習。在討論會上,老師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及對有效教學的學習和理解暢所欲言。
備課組長的專題講座是華南師大附屬中學2010屆高考語文備考經驗總結,詳細的“內部資料”也使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當今高手如林的高考競爭中,只有堅持、堅持、再堅持,才能做到與成功為鄰,與高分為鄰,與狀元為鄰!而備課組的集體研修能使老師們的教學目標更加目標明確,增加教學的針對性,少做無用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特別要潛心研究每年《考試說明》中的參考試卷,它可以幫助我們如何分析把握試題內容的認知層次要求和難度,具體體現了高考語文能力的考查方式,繼續認真研究典型試題,掌握各類題目的解題思路、方法、技巧和規律,并用于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提高語文教師的業務素質。
主題明確的校本研修活動,能為教師,特別是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給我們以啟示、啟迪,使我們受益匪淺!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7
1、英語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
英語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心能力。語言能力是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基礎。這四個維度中,語言能力居中,另外三個板塊形成一個圈將語言能力包圍在里面,說明語言能力是要放在這幾個維度中去培養。即:在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2、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言能力的培養,就是通過活動來培養的,把聽說讀寫貫穿在語言能力中。現在新的學科素養除了聽說讀寫還加進了“看”,即聽、說、讀、看、寫,為什么要看呢?類似我們打開網站,除了讀文字外還會跳出很多窗口信息,所以需要快速處理映入眼簾的不僅僅是文字信息,還有多層次的立體信息,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聽、說、讀、看、寫。還有一點是要讓學生在社會情境中理解與表達,就是在真實的情況下理解與表達。現在教材學習是讓學生對話,但是對話只是在書面上的,其實現實環境不這么說話,所以不能這樣去培養學生。還有一個方式就是retell,我們傳統的方式就是retell,以后去公司工作了,老板會讓你retell嗎?不可能。所以就必須要開發教學方式,打開視野,讓學生接觸更多更新的東西,不然我們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來教學的話,學生是參加不了應試的,在應試中只能處于被動的、低分的狀態,現在的考試都是考察能力了,再天天聽寫、默寫、刷題,不讓學生讀新聞,不談論生活中的話題,學生是根本沒辦法應試的,在應試中也就只有低分。教師應帶領學生堅持讀報讀新聞,世界在發生什么事情,我們就讀什么事情,是不是遠遠比只教那本教材、那幾個語法要好呢。而且可以看看我們現用教材出版的時間,是2006年出版的,都已經隔了多少年了,教學還停留在只教教材的話是教不下去的,這樣的老師也一定不會是學生喜歡的老師。英語教學應加入了很多實時的內容,學生就會很喜歡來讀這些東西。有些老師可能會說自己的學生不出國,他們學英語就是用來考試的,但是老師們想一想,現在考試都變了,學生都沒法應對了,他也是學不好的。所以英語教學必須要改革,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教下去,自己辛苦,學生也辛苦,也會覺得無趣,達不到好的效果。
3、對未來教學的啟示
(1)英語是語言的課堂、真實的課堂
英語和語文一樣,是語言的課堂,是比較真實的課堂,真實的課堂里面就不要一味地講教材講語法、講那些和學生不切合的東西。英語的課堂必須教會他、學生說話、教會學生交流,讓學生說出他的感受,老師和同學交流出自己的感受。我們應該在這樣的課堂里去真實地培養人。
(2)打開視野、改變英語教學方式
英語教學必須改變一成不變、刀耕火種的傳統教學方式。英語考試在變,比如說聽力,以后出題的方向就會是,試卷上是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forholiday?A Canada B Italy C Tokyo如果以前考試的話是只轉一個彎,出現哪一個就填哪一個。但是現在的聽力考試會是Where are you going for holiday?–Last year I went to Canada,and my sister is coming back from Tokyo。I gue we will go to Italy。這就是說在做英語聽力的時候必須要轉很多個彎,要考學生很強的信息加工再次處理的能力。再比如閱讀理解,以后閱讀理解就是給出一篇短文,然后提問這段中的某兩個單詞體現了作者想表達出的意思,就不會再是給一道題然后再選ABCD這種模式。這說明以后出題的方向都是要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就要定于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所以這是為什么我們要在這個年級把必修這個課本壓縮到三節課甚至更少,然后增加補充閱讀。現在最重要的能力是詞匯和閱讀能力,就是說只要把這兩個能力培養好了,就不會害怕題型的變化了。
(3)高三會完全進入應考模式
高一高二會采用核心素養培養模式,但是高三會完全進入應考模式比如高三時會回歸到傳統的教學,那時候沒有現在的.TED演講和報刊閱讀,重點都會是在書上。在高三的時候會給學生增應試能力的培養,到那個時候的每一個部分,我們都將給應試讓路。一定是一步一步領著大家領著學生扎扎實實的對應試能力、策略、技巧進行訓練。高三的復習可以不按照傳統的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復習,而是按話題復習:英語書一共有8冊,48個模塊,七中英語組把它們全部按照話題重新分類整理后,總結出了考試最常考的大概有24個話題,我們最常考的是10個話題,到高三的時候會以這10個話題為基礎,將話題相關的詞匯、短語、閱讀、完型和寫作全部結合在一起,進行一個詞塊分類,用這種方法進行復習。比如:學習這個話題在川卷作文中,過去10多年里面有5年都考過這個話題。我們就可以把它和教材的第一本書的第一模塊,第七本書的第二模塊,第五本書的第一模塊,第八本書的第四模塊融合在一起,一起復習,就很方便也很高效。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8
自入職以來,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有詩說的好: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鉆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它以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生感覺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設計活動,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將本來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突然轉變風格,學生會一時間難以適應,或許提不起興趣。因此,在實施新課改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多多用各種活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和快樂中學會做學習的主人。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四、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養。
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于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39
前段時間出去聽課,在評課時聽到了教研員說了這么一句話,讓我很是感慨。她說:“不要讓學生覺得自己請了幾天假,沒什么損失。不要讓學生覺得上語文課聽和不聽都是差不多的”的確如此,語文課和數學課不一樣。數學的知識是一環扣一環,缺了幾天的課,學生做起題目來就會覺得有困難;而相比之下,語文的知識要獨立的多,缺了幾天的課,學生抄起生字新詞來還是沒什么難度的。那么,如何讓學生覺得自己請了幾天假,有點小損失?如何讓學生覺得上語文課聽或不聽不一樣呢?那就需要我們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對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有效提問
1、課堂提問要新穎。所謂“新穎”,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的意料,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積極開動腦筋,到文中去尋找答案。
2、課堂提問要具有啟發性。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思維的出發點,因此語文課上的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啟發性的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通過比較啟發,一方面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從而學習一些習作方法。
3、課堂提問要有包容性。一問一答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較為常見,這種簡單機械的問答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我們要由“小步提問”變成“大步提問”,一節課要有1到2個大問題以引起學生大塊地活動。要給學生留下大塊的思考空間,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樣,問題的內涵豐富,學生思維的空間就大一些,他們就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談出自己的看法。
4、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常有疑問,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創新。因此,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樣,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在來學習課文,就會比老師先提出問題,再來讓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來學習課文,效果會好得多。
二、有效講授
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講解,有效指導。比如可以使教學節奏與任務的難度或復雜程度相適應。教師必須盡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過長時間地停留,循序而不進;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而做一些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或者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單個學生或一些學生身上。又如應該重視教學環節以及不同主題的"過渡"。當教師改變話題,重點或活動時,就會出現過渡。"過渡,尤其是小過渡,是課堂上的常見現象,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該保證過渡數量不多,但盡可能有條理,簡潔。當沒有處理好過渡,或者下一個環節由于某種原因被延誤時,問題就會產生。"
三、指導學生有效傾聽
常言道:內因決定外因,只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想聽,愛聽,他才會主動地去聽,這樣學習的`效率才會高。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教師想方設法創設課堂情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讓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起來。有時,學生不愛聽課,從某種原因來講,是因為教師的講課不精彩,每堂課都是固定的模式,課堂氣氛呆板、枯燥,學生也就聽得昏昏欲睡了。而生動有趣的課堂,自然而然地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不由自主地聽入了迷。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白學會傾聽的重要性。其實,無論是實踐知識,還是理論知識,最直接的還是聽人講解而獲得的,并且是高效率的好辦法。所以,古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說,這是很有道理的。但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在別的同學發言或教師講課時開小差,這就需要教師經常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特別是在新課改提倡的合作學習中,往往出現大家都嘰嘰喳喳地發言,而不注意聽別人發言的情況,因此,在我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起來朗讀課文時,我會讓其他學生手拿鉛筆,認真聽他讀書,在他讀錯字,讀破句的地方淡淡的劃上一筆。等到他讀完后,我會請其他學生來指出他閱讀中的錯誤,而不是我是一味地去糾正。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得好:“教師的任務是使學生身上那些意識的東西成為自覺意識到的東西,而學生通過不斷地向教師提供新鮮的經驗,提供能夠從本能中吸取能量的象征,反過來也擴大和拓展了教師自覺意識的領域。”事實證明,成功有效的教學在于教師和諧、開明、優質的工作,在于學生能從中獲取他人生的未來。我想:作為一名新教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去探索和研究,那就讓我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中來完善我的課堂教學吧。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40
六月的花兒開了,開的紅火。姹紫嫣紅的花朵裝扮著路邊的風景,綠意深深的葉子掩映初夏的風情。蚊蟲和小鳥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著夏日美好的時光。就在這美的時節,我如約參加了葫蘆島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課堂教學素養大賽。比賽歸來我感慨很多,同時收獲也頗多。在整個比賽中,結果已經成為我最不關注的,最重要的是我經歷了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我能夠更清晰的認識自己,磨礪自己,提升自己。這次比賽雖然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得非常精心細致,但是在比賽過程中還是暴露了很多問題,我靜下心來細細反思。
一、關鍵在于過程,取長補短。
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師是關鍵,而教師的專業素養又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同時,教師素質是關系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所以只有教師自身的高質量,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才能為下一步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奠定基礎。通過比賽,更好地認識了自我,既看到了別人的長處,又對照出自己的不足。對于參加比賽的我來說,最大的收獲則是在認真準備、積極參與本次大賽的過程中,自己的教學綜合素質得到了檢驗。
二、勤奮多一點,提升高一點。
在這次比賽中,我的感觸還有: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知識水平的素質迫在眉睫。書到用時方恨少。古人們尚且知道“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因此,我們應善于主動性地學習,不讓自己陷入被動。
經過了這次課堂素養大賽,使我真切而實在的感受到了競爭,壓力與進步并存。雖然過程是痛苦的,但經歷確是難能可貴的。經過這次比賽,我覺得只要虛心沒有越不過的'坎;只要勤奮沒有趟不過的河;只要堅持沒有翻不過的山。感謝基本功大賽讓我懂得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這次比賽中我充分看到了自己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最后,我還要感謝在整個備賽過程中對我細心指導的教研員馬君老師,感謝我的隊友于洋老師,感謝給予我支持和鼓勵的校領導和同事……
總之,教師基本功比賽結束了,但我的追求不會停止,學習更不會停止。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的專業素養也在不斷擴展,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有高質量的專業素養,還要有現代化的教育觀、發展的眼光和強烈的未來意識。我會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做一個有心人。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41
前一段時間認真學習了史寧中教授《小學數學課程的變化——對教學的啟示》主題講座。史教授的講座分別從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課程的變化趨勢、關注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一致性以及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四個方面展開,詳細闡述了未來的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的改革,解讀了最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我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對后面的`工作有了新的計劃。
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
一、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游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三、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系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臺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 42
今天的培訓接觸到了教育教學的新名詞:“表現性任務”。通過韓冬老師的講解以及組內合作制定表現性任務的過程,我對表現性任務有了基本的認知。最深刻的體會有三點。
1、表現性任務的制定要基于目標。在平時教學中。安排給學生的表現性任務一定是為學生需要理解的目標服務,基于目標一定是表現性任務制定的前提。回顧曾經為了讓學生理解市場如何通過三大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我給學生布置了表現性任務:石家莊市政府決定放寬市場準入,假如你是消費者,試分析放寬市場準入如何讓消費者受益?通過這一分析過程有利于學生理解已經知道了三大手段是如何讓市場實現資源配置的,分析任務完成,學生自然理解了先前的目標。
2、明確理解的程度。也就是學生可以通過這一目標以及任務的完成能夠獲得的一些可遷移的核心素養。對于政治而言,更多的是釋義和應用。能夠理解目標的價值、并且能通過課本知識和任務的完成去真正的'參與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3、表現性任務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基于角色、目標、對象、情境、產品、標準,這點讓我感受深刻的就是表現性任務的制定要有精準性,準確表述,減少主觀隨意性。對照這些原則,有必要對自己教學課件中制定過的表現性任務進行精準性自查。首先應自查之前的制定任務中符不符合上述六個原則,即使符合,也要仔細推敲每個環節的表述。比如今天我們制定的任務中,假如小區居委會召開居民大會,讓大家討論發言,我們制定的發言標準:“發言盡量考慮到多數人的利益”,在“標準”這一環節上不太具有可操作性,還是草率了些,因為發言內容必是先表達個人觀點而最終才能將大多數人的利益折中。只有精準的表達表現性任務,才能呈現給學生清楚的任務安排,這有利于課堂的規范更有利于理解性目標的實現。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素養表現型教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24篇)08-04
核心素養與教學設計心得體會09-25
英語核心素養教學心得體會03-10
核心素養的教學與評價心得體會11-07
基于核心素養物理教學心得體會03-07
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