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精選2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培育核心素養、提升關鍵能力的一個培訓,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核心素養,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方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師的使命。核心素養,是小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維品質、品德修養、思想觀念等內容。這是小學語文學科的基本素養。它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與社會溝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下面談談我對教學的一點反思,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2
我認識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養及其在語文學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現談一下自己對核心素養的理解。
一、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我們以前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的特長發展”。素質教育改變了“以分數論英雄”的教育方式,轉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培養各種社會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進的作用。而素質的培養是在學生“有天分”的基礎上。“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后天中、長期實踐中養成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經過努力養成好的習慣、能力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從文化基礎可以看出,它更加關注學生知識積累的寬度和厚度,使學生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從而形成正確、科學、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也是一個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自主發展方面更多的強調學生的學習發展意識,能夠自主學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追求健康、快樂、精彩的人生。社會參與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能力,一個有擔當的人,才能愛國、愛集體、愛家,才能勇于為社會做貢獻,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二、作為教師的我們,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妙灌核心素養之田,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發。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
2、豐富資源,寓教于樂。
豐富課堂資源,構建靈動課堂。啟迪我們,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3、教學即人學,對話心靈。
教學即人學,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教書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靈的陶冶。更代表著一個人的素養的高低。
4、借助網絡資源等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素養。
謹慎、合理、適時、巧妙作用網絡資源,將品德課上活,上出特色。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3
愛因斯坦在他的《論教育》中說過:“人們常常簡單地認為學校就是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工具,這是錯誤的認識……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行為,又視對社會的奉獻為其人生第一要義的個人。”“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中所學的一切之后剩下的東西。”以往的教育,人們只關注課程本身以及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而忽視了課程教學之外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能力,以及社會參與的能力和意識,這些正是“核心素養”的要求。這些并不是課程本身的內容,但它確實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植根于學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種素質能力,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愛因斯坦所強調的“剩下的”東西的價值,即教學的價值所在,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立體的“人”。
身為語文老師,對語文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有較深的感受。語文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他們貫穿于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學生剛入學接觸到漢字,到現在進入高中進行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語文素養都伴隨著他們所有的學習活動,是一種隱性的存在。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展。
就語文學科來說,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一個人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我們就可以說此人具有很強的語文素養。就像魯迅先生所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思維能力可整合到語言能力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載體。如果一個人語言條理性強,語言深刻犀利,那么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具有條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語言混亂,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混亂,沒有條理。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是思維的外在特征,它們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可整合為人文修養。如果說語言能力是語文關鍵能力的話,那人文修養就是語文的必備品格。人文修養為語言能力導向,為語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身為語文老師,文化底蘊顯得格外重要。一位具有語文核心素養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是個大概念,就語文學科來說,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一個人對古今中外一切經典文化的積累程度。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么文化底蘊呢?語文老師需要經典詩詞的.底蘊。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老師需要文學名著的底蘊。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文哲史的底蘊。古人講,文哲史不分家。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人類社會的形象圖說。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著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
語文本就不是一門功利性很強的學科,更多的,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當語文學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時,語文的核心素養也顯的越發重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以學生為出發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4
通過這段時間查閱資料以及網上學習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資料,我收獲頗多。通過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深刻地感受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學以致用,把它落實到我的日常教學中。現就我的學習情況談談收獲。
首先,我來說一說什么是核心素養。《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有個詞引人關注: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比如核心素養中語言素養的概念,已經不是語文學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語的概念。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會低一點,但對它的特點可以說得非常清楚,它的特點是有效地表達和交流,其實是一種廣義的語言概念,作為有效地表達和交流,遠超了語文的范疇。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并且,“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的‘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落實起來更好一些。”劉恩山認為,核心素養提出后,“目標更明確,因為這些要素提得更鮮明,它會把國家的教育方針突出表現在核心素養上,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框架內更明確地定位學科教育。每個學科把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發揮出學科課程的價值”。他進一步解釋,“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學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學素養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學里有沒有語言素養或數學素養的問題?過去很多人沒有去考慮,今天作為一種核心素養提出,語言素養、表達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實到生物學習中,所以我們要組織學生去合作學習,去探究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中伴隨著語言、人際交往的目標”。
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愛上“思考”。只有學生喜歡思考,他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才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出理性的數學問題。教師應該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引入知識探討;在數學課堂上盡量滿足學生需求。如給學生表揚、稱贊等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教師要不吝對學生進行表揚,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大自然中數學的美。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信、表達等能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老師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話這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我們要多思考,只有讓學生自己思考過的東西,他們才能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記憶,他們才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結論,從更深層次來講,這樣才有可能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想法,會創新,有能力而不僅僅會讀書的一個人。也就是培養了學生的素質,讓他們能夠快速地融入到社會。
在積極提倡“核心素養”的同時,我們又應防止純粹的“口號操作”與“文字游戲”。因為,口號的頻繁更替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常見弊病,以至于一線教育工作者忙于應付,甚至感到無所適從,所以,我建議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學生,一定要堅持。我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一個實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區配套學校里,有一群教師,對“三維目標”的執著研究達8年之久,他們從學科知識走到了知識樹,從知識樹走到了能力,從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標,并解決了一系列數學困惑和問題。無論課改形式發生了什么變化,都沒有動搖他們的研究精神。10年過去了,這所普通的學校迅速成長為海淀區第一方陣的佼佼者……”所以,貴在堅持。
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特點,知道小學數學教學要以“知識技能”為基礎和載體,逐步實現多層目標的達成。以“教學活動”為主體和主線,通過“再創造”建構起學生自己的“數學現實”;以“學會思維”為重點和核心,培養、發展學生的嚴謹意識和理性精神。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盡力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間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一種能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副能用數學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核心概念發展核心素養是專家的共識。
第一,核心概念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數學素養是通過數學的學習建立起來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是基于認數、計算、測量、統計等具體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形成的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以及對數學在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的認識。課標中提出的10個核心概念,總體上反映了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
第二,核心概念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數學課程與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相關的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還應當包括使學生感悟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一些數學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經驗。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價值。數學內容中反映的數學知識所蘊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體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體現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真正價值。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5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10個核心素養,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曾認真學習了《標準》,但總對所謂的“核心素養”一知半解。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上接觸到了吳正憲老師帶領的名師工作坊,觀看了由吳正憲老師主持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高研班系列講座中的有關“核心素養”的教學視頻,感受很深!
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必須遵循數學學科特性,通過不斷地分析、綜合、運算、判斷推理來完成。因此,整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數學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掌握、運用和內化的過程,同時又是數學思維品質不斷培養強化的過程。吳正憲老師展示的示范課主要以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為主,著重在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以數學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但是我也有困惑:教師抓住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完成不了怎么辦?吳正憲老師認為:“數學核心素質與教不完的內容比較,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更為重要,教不完的內容下節課接著教。”如果每節新課都這樣,難道真的不影響嗎?
個人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與重視知識培養不矛盾,都應該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培養數學意識,形成良好數感。數學意識的培養有利于數學思維的發展,良好數感則有利于形成科學的直覺。個人的數學意識和數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數學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數學素養水平。具備良好數學意識和數感的人應該具有對數和運算的敏銳感受力和適應性,能夠有意識地用數學知識去觀察、解釋和表現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數據特征和空間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諸多問題中所包含的潛在數學特征。所以應將生活與數學緊密相連,讓學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數學,這樣才能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2、加強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形成學生數學探究能力。數學探究能力是數學素養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質的特征,數學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過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來完成的。
3、培養估算能力,形成科學的直覺。估算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估算能力有著廣泛的作用。如果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積極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這將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數學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有助于學生對日常數量關系的靈活處理,形成各種解題策路,進而形成科學的數學視覺。
4、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益的。教師要想培養學生實際的本領,必須帶領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長知識、長才干,學會識別、學會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5、培養數學的情感體驗。數學,其獨特的科學價值與文化價值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情感態度具有潛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體驗兩個方面。具體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
(1)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愛國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2)培養學生對數學、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和動機。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對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等。
(3)自信心和意志力。
(4)學習數學的態度和習慣。包括:探索創新、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實事求是態度及習慣。
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是關系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素質的一件大事。對這項工作的落實,我們應該從小學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們的日常工作做起。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6
“11月9日,學校領導人侯校長召開《培育核心素養,塑造美好人生》的講座,對“核心素養”做出了深入、細致的解讀,讓這個寬泛宏大的定義接上了“地氣兒”。聽過講座后,我明白“核心素養”切實存在于我們的教育生活中,針對“核心素養”,侯校長也指明我們立項課題的研究方向。通過對講座的學習并結合網上所學習的內容,現將我的心得體會如下: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之中不斷完善。從這里可以看出,核心素養強調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獲得知識的能力,由此也更加強調能力與態度。我想,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的真正的轉變我們的課堂角色,從教授轉變為引授,將“關鍵的能力”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其實這和我們學校一直在實施的“少將多學、精講多練”、“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相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一直是所有教師追求的教育目標。而在培育學生必備品格的方面,則要求我們在德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講座中乍一聽到“核心素養”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素質教育”,這二者聽起來似像非像。講座中也指出“素養”與“素質”的關系和不同之處。素質通常指的是個體前天稟賦和后天環境教育互相作用在個體身上所體現出的`結果。而素養更多是指后天習得的,通過教育可以培養的,可以更加凸顯教育的價值。在我看來,“核心素養”就是“素質教育”優秀經驗的繼承和更為細化、具體、系統性的發展。
今年我們所立課題的題目是《在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方面是自主發展中的學會學習。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樂學善學,二是勤于反思,三是信息意識。這三項內容與我們的教學工作有緊密的聯系,我們教師應該講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教學中我也對自己所任教的學科制定了一些目標:
1、寓游戲于教學中,將游戲用于識字,拼音,課文學習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齡特性,分層次的組織游戲,通過游戲環節激發孩子樂學。
2、對語文的知識課后有一個延伸,不僅教知識,知識背后更是人文的東西,簡單的字、詞、句、復雜的文章、兒歌,要讓孩子理解知識背后的中華文化的魅力;多教給孩子正能量,積極評價文中人物和觀點,學會學習他人的優點,我覺得每節課后幾分鐘時間讓孩子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學生回答問題后,評價他人說法等方面加強核心素養培養,這不僅僅是對學習規范訓練,更是價值觀引領。
4、教師以身作則,多表揚優點,給學生一個導向作用。
5、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解決困難思維方式,多想辦法,少抱怨。
6、“品格”素養的培養應滲透在說話,讀書方方面面。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實在學校離不開教師的自我提高與努力學習。正如講座最后侯校長所說:“一項新的東西出臺,需要我們去探索,不管路怎么走,我一定要走下去,相信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會有奇跡發生。”通過此次學習,我會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接受新的教育理論,努力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7
20xx年3月16日至3月19日參加了“全國教育名家論壇第六屆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培訓觀摩會,執教的專家有: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員楊再隋老師,有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還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詩人雪野老師,還有猶如春風化雨般的吳老師。楊再隋老師的理論也是如此的可愛,其中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這的很著眼的名詞。
第一天主要聽了楊再隋老師的理論講解,正如主持人雪野老師說的那樣,理論也是很可愛的,確實與會的所有老師聽的很入神,很認真,有的在做筆記,有的在拍照,可見家對知識渴望,同時也卯足了學習的勁頭。令我最感動的是王崧舟老師的觀摩課《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是七年級下冊的課文,講解的對象卻是小學六年級。這還是一篇3500字的小說,但是在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很輕松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特別是學生把插敘掌握的十分牢固,王老師也沒有特意的拿出來講解,但是不知不覺中文章的脈絡,目標卻又是清晰的。這點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學習的,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總之,這一節課十分精彩,恰到好處。其中,我也被文中“英子”的精神所感動,闖練,闖練,英子,這還是父親臨終前對英子的教育,看到了英子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害怕到敢于擔當,到最后的收獲滿滿。從中也體會到了父親的偉,真是所謂的,父愛如山啊!
我在這里還想說的是雪野老師,他很有名,我卻初次認識,能聽到如此好的.詩情畫意的課,真是幸運。雪野兒童文學家,詩人,兒童詩研究所所長。他所上的《公雞的花花被》課堂氛圍好,老師富有親和力,整節課給人的感覺也好似在讀詩,在欣賞詩。我覺得能把課上的如此絕妙,也實屬厲害了。開始,引導學生什么是童話?學生們的回答也是很精彩,讓所有的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真正的感受詩的偉,詩的美好,知道現在耳朵旁邊還回蕩著雪野老師的朗誦:公雞的花花被,薄薄的,七彩云一樣漂亮。
最后,說一說吳琳老師,她是北京教師研修中心的語文教研員。不僅喜歡她的課,還更喜歡她這個人,她說過的一句話也是讓我很是喜歡:“喜歡沿著彎曲的小路慢慢地走,看到很多風景,聽到很多鳥兒的歌聲,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人,寫下一些很美妙的故事。人生的路就那么長,急什么呢?”是啊,正如她所講的《親愛的小魚》這個故事很有趣也很有愛,愛是什么,愛是陪伴,是呵護,是承諾,是信任。從今天開始愛身邊的每個人,愛學生,愛同事。相互助,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吳老師給人的感覺如同媽媽,是那么慈祥,那么有愛,耐心的指導,諄諄的教誨。今后的教學之道,希望自己也要努力改變自己,成為學生們的媽媽。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8
要說這兩年教育的流行語排行榜,“核心素養”一定榜上有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既然是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們在課堂上通過課程,教學實踐和進行教學評價時候,就應該以此為中心。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落實途徑:
一是通過課程落實核心素養。
例如從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來說,除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之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比如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夏秋冬,從知識上來講,我們要求學生:
1、認識8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雨、阝”2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吹”“落”等動詞和一對相的詞:“出”和“入”。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引導學生了解四季變化,感受不同季節的景色,能主動積累有關景色的詞語,從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
在組織教學上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們引導學生體會兩個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兩個小朋友想去對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后,我們就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就引導孩子們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爺爺告訴我,沿著,就會走出鄭州。我對爺爺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再寫一寫。以“我多想。”寫下自己的愿望。再與同學交流。培養孩子語言表達和書寫能力。
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
在教學評價時,我們也要從多方面來進行評價,不僅考慮知識的掌握,比如現在的試題一些等開放性的題目,像我們期末考試聽力部分,除了考察聽力,對關鍵信息的提取,其實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些內容是節選自一些課外讀物,也起到了推薦閱讀的作用,如果孩子閱讀量的話,或許不用聽就知道怎么選擇,還有我們教科書上的和人一起讀,起到推動親子閱讀的作用,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請你個忙,打電話等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交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都是契合核心素養的精神的。
以后我們的教學也是要以核心素養為核心,要站得遠一點,從學生的終身發展來組織課程,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9
每一次的學習都是一次心靈的升華!因此,我很珍惜這次到西安空軍工程大學參加全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示范課觀摩交流活動。在聽了來自全國不同省份的10節數學觀摩課及人教社主任王永春的講座之后,我真的是感受頗深,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現就這次學習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本次學習活動對于我來說如一場精神盛宴,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不僅學習了每一位青年教師的講課技巧,更進一步認識了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核心素養。
印象最深的是吳正憲老師的《小數除法》。整堂課是以三個人平分出租車費用為情境,貫穿各個環節,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很濃。另外,在師生互動環節,學生交流、討論,不斷提出新問題、又解決新問題,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教師引導得也很到位,這是我需要學習和借鑒的.。最后,練習題沒有套用書本中的習題,而是以生活中的實例設計練習,學生樂在其中。在寓教于樂中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學習目標。
其次,是俞正強老師的《小數的意義、性質和加減法》復習課,根據五年級學生的特性,俞老師從一個簡單的小數0.3引入,讓學生不直接說出0.3,想辦法表述出0.3,讓其他人明白,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孩子們躍躍欲試,在每一次不同的表述中,殊不知已經在俞老師的引導下已將小數的意義、性質和加減法運算等全面復習。整節課孩子們就像不是在聊天一樣,卻把知識都連貫起來,很好地做到了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北京的穆錚老師帶來的《三位數乘兩位數》,陜西寧亞茹老師的《5的乘法口訣》,廣東簡敏豪老師的《整十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吉林張秀云老師的《一個數除以小數》,福建高玲老師的《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復習課,河南張莉老師的《分數除以整數》,湖北周叢俊老師的《一個數除以分數》,陜西郝振華老師的每一位《百分數的認識》,個個都十分精彩,可圈可點。
聽完每一位老師的課我都有反思自己,也收獲很多。比如,課堂組織、環節設計、對學生的引導、學生回答完后精彩的評價語等等都值得我學習。本次外出學習活動,讓我成長了很多,更堅定了我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0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對我們的教育和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利用五一假期期間,我對2022年新出臺的語文課標進行了仔細研讀,以便明確教學的新方向。
新的課標首先呈現的就是目錄上的變化:從原來的三大部分變成了六個模塊。它將課程內容的介紹更加的詳細化,從“主題與載體形式”“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兩個方面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做出了規定,明確了“教什么”和“學什么”,并且增加了學業質量模塊,從“學業質量內涵”“學業質量描述”兩個方面具體說明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應該達到什么樣的學業成績。而且在課程目標單列了一條核心素養內涵。“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足以見得核心素養在我們今后的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這與我們在大單元備課過程中的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對標不謀而合。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不僅僅是核心素養,新課標還新增了學習任務群的'設置,任務群的設計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了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也正好契合了我們語文教材的雙線并進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是要教授孩子們基礎知識,更要在人文精神上下功夫。
在學段目標中,也由之前的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等轉變成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新課標非常注重孩子們的閱讀,第一學段的閱讀鑒賞中就增加了整本書閱讀,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更要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的閱讀經驗。這不僅僅是課標對于閱讀的要求,語文本就是一個積累的學科,閱讀對于語文來說至關重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更要注重孩子們閱讀興趣的培養,增加閱讀量。
課程標準非常值得我們反復研讀,用心領悟,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時時以新課標為引領,更精準的把握教育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1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風吹遍了全國中小學校。7月6日-7日,我們語文組也進行了兩天的集中培訓,再結合之前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學習到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從而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新課標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強調日積月累、長期修習、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急功近利。對于中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為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要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語言文字,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系。
4、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于學生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教師評價、學生自己評價和學生相互之間的評價相結合。
總之,本次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2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通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方面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淺談一下我的學習體會:
一、改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中更加強調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小學語文教學思維的原點和終點指向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課堂應回歸到語文本身,閱讀教學中借助任務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表達,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速度的要求,并有量化指標;重視在優秀詩文的誦讀中培養想象力;重視“非連續性文本”的學習,讓語文學習與生活本體緊密相連,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此外,更重要是要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能力。
二、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布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格。
對于《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深入學習、研讀,切實做到在學習中反思,不管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3
8月23日上午,在39小報告廳,我隨白河龍王廟學區的所有老師認真聆聽了南陽市十五小的教育名師張紅老師的報告《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教學》。
通過本次專題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標準、與素質教育、綜合素質教育的關系,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結構,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語文教學策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特別關注了核心素養課程與教學,內容實在,可讀性強,在推動教學、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到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們教育思想的先進性,教育理論的嚴密性,教育措施的細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創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我談三點學習體會:
一、轉變教學理念
想要真正使核心素養落地,教師必須轉變并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要切實為學生能“學”服務,正確對待教師的“少教”,給學生以更多的“多學”主動權。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變學生“聽懂了”為“學懂了”“學會了”。
我也結合了自己課堂的實際,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觀,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活躍、自信了,也更樂于膽的進行交流和表演。
二、領悟有效教學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核心素養的主體是學生,提倡“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教師需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學會閱讀課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思想,學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會助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行思考。我認真學習并思考著每一個觀點,同時也思考著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
我也深刻地領悟到: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課堂預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系的重要性。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
三、學會終身學習
提高教育素養首先要立足學科素養的提升,同時突破學科教學的界限,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懂得教育規律,做思型教師,養成思習慣,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總結經驗,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核心素養為教師指明未來的方向,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科業務精通熟,同時也要時刻關注教育發展的動向,爭做一名真正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合格教師。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4
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在語文學習中各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相互滲透、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的一系列核心素養。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了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家長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親近的人,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在這門課程中,我深深地認識到了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同時也積累了一些體會和心得,下面就讓我一一分享給大家。
第一、關于積極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影響一個人學習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語文學習中,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鼓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多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可以在孩子做作業或者看書的時候給予指導和幫助,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從而更好地掌握語文核心素養。
第二、關于廣泛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廣泛的閱讀能力則是在閱讀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文章的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培養自己的語感和審美能力。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多讀經典文學作品和名著,同時注重啟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僅可以起到指導的作用,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閱讀中的感悟和體會,促進家庭教育的互動性和高效性。
第三、關于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人們借助于語言工具,向外界傳遞信息和溝通交流的能力。在語文核心素養中,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家長可以從孩子接觸語文開始,就著重讓他們掌握正確的語言表達方法和技巧,同時還要注重英語的學習,提高孩子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家長可以通過啟發孩子的.想象和恰當引導,在家庭環境中創造出實踐語言表達的機會,幫助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不斷提高。
第四、關于深入的思考能力
語文學科要求我們具備較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文章、句子的能力,在分析中體現出像留白、平衡、反襯、弧度、比喻等表現手段的貫通。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多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名著和經典文獻,讓孩子深入品味,用心體驗文字,同時還要注重對孩子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引導他們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討論,適當引導和挑戰孩子的思維,讓他們具備更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語文核心素養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法,還是一種優秀品質。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將學習到的語文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鼓勵孩子們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課外拓展,讓他們更好地將語文知識應用于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還可以通過給予鼓勵和認可,促進孩子的自信心,在實踐中加深孩子的語文功底和實際能力水平。
總之,在語文學習中,家長是孩子的重要引導者和幫助者。只有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養孩子的語文核心素養,才能讓孩子善于思考、高效學習、獨立探究,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積極參與孩子的語文學習,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教育環境!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5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通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方面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淺談一下我的學習體會:
一、改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中更加強調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小學語文教學思維的原點和終點指向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課堂應回歸到語文本身,閱讀教學中借助任務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表達,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速度的要求,并有量化指標;重視在優秀詩文的誦讀中培養想象力;重視“非連續性文本”的學習,讓語文學習與生活本體緊密相連,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此外,更重要是要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能力。
二、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布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格。
對于《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深入學習、研讀,切實做到在學習中反思,不管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6
從上學期開始,我初次接觸并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的視野。今天我們交流的是這本書中的第三篇“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它當中最具有價值的六項基本策略一一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際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而是復雜的多向關系。可以說,任何一項好的策略都同時體現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條好的理念也同時需要多項策略去落實。
整體化的具體策略當中,指出了改變從單個知識點的識記到理解再到應用的認知路徑,轉變知識導向的傳統教學模式,姚嗣芳的單元整合教學法對我很有啟發,當中她改變傳統的逐課設計模式,變為按單元進行整體預設,把整個單元由幾個模塊組成,圍繞單元核心目標,去掉一些大量無味的朗讀知識,枯燥無味的作業,圍繞核心目標集中力量,精準出擊。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很值得大家去借鑒學習。
情境化策略,通過聯系生活、實物、圖像、動作、語言新舊知識的關系、背景知識或場景、問題創設情境。不論我們采用哪一種教學情境,都要抓住教學情境的實質和功能,才能促使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比如在我平常的科學課上,也時常為學生準備一些實驗道具,舉一些生活事例,結合多媒體圖像教學,學生表現的學習積極性還是很高的。活動化策略中,我重點閱讀了有關于科學方面的,了解到了科學活動的核心環節即:提出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求證,只有學生參與了這兩項環節,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科學探究的產生,也讓我在科學教學中有了更一步的認識。
自主化教學改革案例:徐州市的學進去、講出來計劃;張學新的.對分課堂:一半教師講,一半學生討論,學生真正的享有了應有的權利,承當了應盡的責任,體現了對學生最大的尊重,因此也使課堂變得存滿樂趣娥、生機勃勃。
這些策略對我都有很大的啟發與思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慢慢的將它融入到課堂當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7
寒來暑往,時光交替。又一學年圓滿畫上句號。沒有了平日繁雜的工作,放松了時刻警惕的心,難得一片清靜。潛下心來走進陜西省學科帶頭人汪偉工作坊坊主準備的有關“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學習資料,細細讀來,眼界大開!
什么是“單元整體教學”,我認為關鍵字在這個“整”,即“整體”,也就是打破原有的一篇一篇的教學模式,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整體出發,準確定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把握教材邏輯體系,篇與篇之間的聯系,循序漸進的.穩步推進,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同時,這里的“整”也可作“統整”或“整合”解釋,以單元整體為基礎,正確掌握單元內的篇與篇,單元與單元,課內與課外,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關聯,有效的整合教學資源,落實語文要素,達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初識單元整體教學后,又陷入了新的困惑,單元整體教學是無論內容與角度,任一單元都可以進行整體教學嗎?若整合要整合什么?怎樣整合?我想作為教者,首先應該要認真研讀教材,讀懂教材編排意圖。不難發現,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以“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并行,呈梯度發展的特點,除普通的學習單元外還編排了“閱讀策略單元”“習作單元”“綜合性學習單元”,所有的學習單元無論是內容還是編排上,每個篇章,板塊之間都相互關聯,相互滲透。教學時,我們要圍繞單元語文要素,合理安排各課教學內容,將要素分解,循序漸進落實。如統編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圍繞“提問策略”安排了四篇不同體裁的文章,而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側重點。童話《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引導學生針對課文局部和整體大膽提問,這是初步感受提問的策略;《蝙蝠和雷達》重在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問,擴大提問范圍;《呼風喚雨的世紀》則要落實引導學生篩選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最后略讀課文《蝴蝶的家》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提問策略進行總結。這樣把語文要素中的單元目標細化到每一部分,各篇課文圍繞“提問策略”這個大目標依次展開,每一課都在前一篇的基礎上合理提升,有效落實語文要素,達成單元教學目標。其次,我們可以將同一主題或同一個編排意圖組織的單元中,基于單元整體,統籌安排,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篇或兩篇課文帶動整個單元的教學,將前面文章學習過程中習得的方法及時運用實踐,采用多篇組合互促的作用,把精讀,自讀,練習,寫作等環節有效靈活的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教學整體,使教學價值最大化。這樣將篇與篇的關聯,課內與課外結合,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發展其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次學習,使我對統編教材的“單元整體教學”有了初步認識和系統的了解,那么如何設計和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策略,使學習真正發生,這將是我今后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方向。我會不斷學習教學理論,并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相信在坊主的帶領下,大家一起探索,共同研究,在語文教學路上會走得更高更遠。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8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在炎炎的仲夏,思想的洗禮伴隨著七月的風如約而至,學習的腳步也永不停止。在此,我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進行了學習。從資料中我明白了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把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人文主題與語文素養雙線合一,打破原先單篇教學的模式,可以利用單元教材資源對課文內容進行統整,將其串聯成一個小整體,實施整體學習。在我學習之后,有以下感受和大家分享:
隨著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使用,我們都知道統編教材采取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形式組成單元內容,我們在教學統編教材時,可以通過單元整體教學,使語文素養在課堂中落實。
一、單元為抓手,確立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我們在單元整體備課時,可以根據單元導語中的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初步確立單元目標之后,要關注到每篇課文在單元中的作用———編者的意圖。同時,也要找到每篇文章在單元坐標中的位置,然后看課文是怎樣體現單元主題的進而決定單元教學內容的取舍,對相關聯信息進行篩選與整合,能較為完整地形成單元教學目標和內容,也能更好地理清各課文在單元整體中的教學定位,把控課時目標與課間聯系,并服從于單元整體教學要求,便于進行長程設計。
統編教材在語文要素中對學生每種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要求是循序漸進的、螺旋上升的'。基于這些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可以結合單元導讀的提示對每個年段方法和能力進行明確的定位,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需要我們以后再講?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兼顧各類學生,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關注碎片化,注重聯系,前后勾連促發展
單元整體教學重在一個“整”字,我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改變散點割裂的思維方式,關注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和更宏觀的思維建構,讓單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用共進的思維將原先線性的課時打破,整體推進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關注單元中篇與篇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課內與課外之間的關聯。統編教材每個單元都是由“口語交際”“語文園地”“習作”等欄目組成的。在單元的整體教學背景下,我們要注重各部分內容的關聯與溝通,以幫助學生發現單元不同內容之間的隱形聯系,從而形成教學的合力,將語文要素落到實處。
三、關注課型,注重方法的指導
統編教材中的課文有精讀、略讀之分,有古詩詞教學,有綜合性學習等,它們的課型不同,功能各異。我們可以通過文體整合,打破傳統的單元壁壘。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在古詩詞的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在理解中傳承文化,提高古詩詞的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在綜合性實踐中,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悟生活,讓閱讀材料成為探究學習的資源,感受生活與學習之間的聯系,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注入文本中,教給學生這一類文章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從而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以上只是我對單元整體教學的淺薄認識。對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學習我還在路上,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將會不斷學習,更新理念,與時俱進,研精覃思,篤行致遠,我相信再遠的地方,行則將至。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19
6月5日,我有幸到xxxx小學參加了教聯體組織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培訓,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單元整體教學”這個概念,參加完培訓,讓我對“單元整體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
早上我分別聽了薛根記老師、施曉燕老師講的示范課和講座,下午聽了張玉睿老師講的《古詩吟誦》的講座,讓我聽有所獲,茅塞頓開,原來三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宇宙的另一邊》、《我變成了一棵樹》、《習作:奇妙的世界》這些課文應該這樣去上,才是有效教學。這幾位老師講授的課文與單元教學目標是環環相扣,每篇課文中都有相關聯的學習方法。遵循他們教學方法中的特點我也上網查了查資料,找到了李懷源老師整理的“單元整體教學”的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讓我找到了李懷源的`兩本書——《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構建藝術》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課程實施與評價》。
閱讀中,我了解到“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單元教學內容為依托,在整合教材內容、教學活動、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全盤考慮的教學。它以一個單元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單位,從整體出發,統籌安排,以一篇或兩篇帶動整個單元教學,把講讀、自讀、練習、寫作、考查等環節有機地靈活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教學整體。旨在培養學生預習、自學、討論、展示等方面的能力,積累學生的學習經驗,形成語文學習能力。
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讓我覺得豁然開朗,困擾我很久的教學瓶頸終于找到解決的方法了。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重知識落實,輕能力培養,重課內傳授,輕課外實踐。新課標提倡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銜接,讓“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單元整體教學”是實現這一理念的有效途徑,它在整合教材內容的同時,努力拓展知識的外延,吸納豐富的課外知識,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語文。
其次,新課程以這種教學思路來設計,使語文學習更具連貫性,這就要求教師心中要有“全盤考慮”的意識,對于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內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我深深感受到,實行“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教師對同一主題的學習內容進行全局性的有機整合,可以跨學科,也可以跨年級,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往往孤立地進行單篇教學,割舍了內在的聯系,使語文教學走向僵化。“單元整體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是發揮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平臺。
再次,“單元整體教學”,讓學生經歷生活感受、發現問題、實踐體驗、探究問題、建構認識、遷移應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適合社會發展需要。
在我以前的教學中,都是對每個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孤立地進行單篇教學,總覺得課堂效率不夠高效,總想有一些突破,但找不到突破口,甚至不知道該怎樣下手,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有了這種新教育模式的指導,我的教學思路明確了,更有信心在教學實踐中去改革,去實踐,讓我的學生們因此受益。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20
字字入心研課標,沈思篤行提素養。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于今年4月份新鮮出爐,學校在第一時間為全體教師購買了新課標,暑假通過認真研讀《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使我受益匪淺。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了解和鉆研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全面、準確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下面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淺談自己學習收獲。
一、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課標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課標還明確指出:“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對寫字也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其實,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寫一手漂亮、規范的漢字,在板書給學生時,做到一筆一畫,特別是低年級寫字時,每一個字要分析字形、結構、占格,在每次教學時,要盡量留10分鐘進行識字寫字,只有保證充足的識字寫字時間,抓好課上有效的時間,認好字、練好字、學好字。
二、閱讀教學重在平時。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各個學段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僑情做作的腔調。在教學一二年級時,學生們愛唱讀,把音拖得長長的,我想,根據課標的教學目標,今后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多的是學生瑯瑯的讀書聲,而不是學生拖腔怪調的吼聲。課標還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語文教學并不是只把課本的課文會讀會背,還要培養學生愛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所以,低年級語文老師就該與家長相互配合,在校內、家中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
三、習作教學強調兒童生活實際的連接。《語文課程標準》注重樂于寫作和自信,注重發展個性,注重打好基礎,從而降低了寫作教學要求,低年級要求學生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中年級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能用便條、簡短的書信等進行交流。”高年級僅僅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和“能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這些都比過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質在于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總之,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對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深刻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加強修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用心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讓我的課堂有濃厚的語文味和快樂的笑聲,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新課堂。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21
連月酷暑燒烤天,一場風雨洗諸塵。晚上青春語文的分享會,恰如午后這場三伏暴雨,清涼了天地,也清涼了我這顆在語文教學中摸索滾爬的狂躁的心。因尋著了思考、探索的方向與方法,而讓原本驛動的心也漸趨寧靜恬淡。
“大單元語文學習任務群”是新興起的語文熱點話題,也是許多語文人的探索盲區。由衷感嘆,馬老師一個“大單元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前行者,在這塊陌生區域摸索前行,收獲頗豐。今晚,馬老師以獨特的嗓音,風趣的語言,睿智的見解,從“系統性,開放性”、“系統·聚焦·打通”與“真實·有效”三方面為我們這群愛語文者奉上一場視聽盛宴。
一、“系統性,開放性。”
馬老師開門見山拋出任務群的特性。任務群不是幾個任務簡單組合,而是有關聯的,前一個是后一個的基礎,后一個是前一個的升華,層層遞進。而且任務的外延是開放性的,幾個有關聯的小問題組成一個群,幾節課完成單元的學習任務。在系統性、開放性的問題群的牽引下,學生的思考不自覺向思維的更深處漫溯。
二、“系統·聚焦·打通”是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的路徑。
關注單元導讀,系統地梳理相關內容,從而聚焦單元文本的共性,確定教學目標。馬老師就七下第三單元為例,巧妙聚焦“小和大”,設計了三個小目標,從欣賞人格到生命寫作,再到激情生活,打通了文本與生活,學法與活法,層層遞進,系統有效,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如此實例例證+理論輔助,為我們具體詳盡的詮釋了“系統·聚焦·打通”,讓大單元教學有理論的高度,也有操作的實操性。
三、“真實·有效”是大單元學習任務群的核心。
情境創設要貼近學生實際的真實的生活,任務要難易適中,富有挑戰性。馬老師依然以七下第三單元為例,其設計尤為精彩。“巧設情境,任務推動,打通生活,讀寫結合。”妙哉!
新領域摸索,確實不易,那在老生常談的舊話題里,推陳出新,同樣可貴。今晚陳老師關于綜合性活動的`探索與分享,讓我深深感動。
陳老師首先詳細地為我們闡述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相關理念。“語文性,拓展性,實踐性,綜合性”,“導探究,導過程,導方法”,“重運用,重參與,重體驗。”等等,使我們在貧瘠的思維有了理論而豐盈起來。
接著是成果展示。陳老師講到小學各年級的綜合性活動項目,談了具體做法,并呈現了豐富多樣的成果展示。比如“中國傳統節日”成果展示:@辦一份有關傳統節日的手抄報。@舉辦故事會“傳統節日我來說”。@視頻錄制傳統節日風俗。@我最喜歡傳統節日日記展現@分組討論,展現傳統節日為何能傳承至今?今天我們該如何傳承下去?驚艷陳老師課堂活動豐富,成果豐厚,更讓我們學到了關于綜合性活動課的教法。
最后是綜合性評價,評價形式要多遠立體,不能扁平單一。“注重過程,形式多樣,展示交流,上好綜合評價課。”評價是一種精神動力,它會激發孩子們的無窮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陳老師的評價元素很新穎、前衛,讓我看到一個有思想人的課堂,永遠是孩子們的樂園。
盛夏巨熱,但青春語文總能帶給我們盛夏里最有涼意的語文新風。惟愿自己永懷青春之心,如今晚兩位老師即使歲月跌更,但愛語文之心不渝,在語文教改這片沃土上永葆探索、奮進之赤子之心。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22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本學期初培訓,蒲主任對核心素養導向下語文課堂的轉型與實踐做了細致而生動地講解。通過學習,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核心素養,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么文化底蘊呢?我覺得需要博覽群書,有經典詩詞的底蘊。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人文關懷。愛生是基礎,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我想語文教師還應學習哲學知識。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著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我會以學生為出發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23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通過研讀課標,我進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養,實施大單元教學。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這無疑是對我校基于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路徑上了一劑強心針。在之后的'大單元設計與實施教學中,應更加關注教學內容的重組,實現多種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創設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
真正有效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貼合真實生活情境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將生活真實的情境帶到課堂上來。這就要求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與單元學習目標相關的真實且富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從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誘發孩子們產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審美、文化體驗,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新課標的提出也為“雙減”政策深入實施提供了課程依據和專業支撐。在“雙減”背景下,作為老師必須堅持把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發展的新方向,不斷地朝著“真實課堂”轉變,從而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習慣、學有動力,學有思維、學有所得。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24
通過北師大教授跟我們分析、學習語文的核心素養,使我的教育觀念又一次得到了轉變,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原有的語文教育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學得輕松,真正實施素質教育。
一、語文教學堅持“以生為本”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師課堂上的所有教學都應堅持以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時還應順應孩子的天性,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孩子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尊重孩子的創造,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堅持以生為本。
二、語文教學加強“閱讀積累”
新版課程標準提出要堅持文化傳承,加強閱讀積累。
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25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近段時間學習的中心莫過于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新課標,領會新課標的精神,成了擺在老師們面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工作室和學校教研組的組織下,我先后觀看了兩場專家的權威解讀講座,分別是北京師范大學鄭國民教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主要內容和變化,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欣歆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解讀。同時也注重從“人民教育”“微言教育”“教研網”等多個官方平臺瀏覽關于新課標的學習資訊。在學習中我關注到這樣幾個詞頻繁出現,成為學習的熱點。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近年來文化建設討論中一個高頻詞,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但出現在課標里,這是第一次。目的顯而易見,更大力度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統編教材的改版開始,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在不斷滲透。尤其是對古詩文的要求,課標明確要求不死記硬背,提倡熟讀成誦。因此在我的課堂中,除了常規的.通詩意,悟詩情等常規教學方法外,我還經常通過“古詩新唱”“古詩配畫”“古詩手勢舞”等方式引導學生更有興趣地背誦古詩。孩子們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無形中增強了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二、學習任務群
與2011版課標相比,新課標增加了“課程內容”標準,對語文到底教什么和學什么內容進行了定位。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資源與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吳剛平說:“課程內容是課程標準修訂最為實質的問題。課程內容不變,核心素養理念很難落地。”如此重要的課程內容,新課標從“主題與載體形式”、“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兩方面進行了表述。而“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則重點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課標中按照內容整合程度發不斷提升,分為三個層次設置學習任務群。
我想讀懂這三個層次的任務群,下一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怎樣轉變自己的角色,設計好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任務群中如何更有效地學習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過程性評價
新課標在第三部分“實施建議”的“評價建議”中,從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運用多種評價方式,變成了“過程性評價”。這一改變讓我想到了佐藤學博士的《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書中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要學會等待,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教師要自始至終仔細地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積極地應對,精彩的發言要表揚,膽怯的發言要鼓勵,錯誤的發言要引導,要用真心欣賞的態度鼓勵學生發言。同樣我們的評價不能只以成績論英雄,過程性評價勢在必行。“雙減”浪潮下,我們正在開展的無紙筆測試,優化作業設計等都是在逐步的實踐中。
理念決定教育的深度,學習拓展教育的廣度。新課標學習才剛剛開始,我們唯有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給自己、學生的成長提供堅實的保障。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的心得體會02-22
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3-16
語文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08-15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通用5篇)06-01
語文核心素養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1篇)10-02
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精選17篇)04-09
何為核心素養06-16
什么是核心素養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