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體育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體育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體育的興趣。
一、在教學中滲透體育思想和方法。
體育思想是對體育和它的對象、體育概念,命題和體育方法的本質的認識。體育方法是解決體育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體育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體育方法、感悟體育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體育思維、體育手段和體育方法去分析和解決體育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體育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體育教學的本質要求。體育思想和體育方法是體育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體育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體育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體育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體育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于體育思想方法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后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體育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體育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體育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體育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體育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體育的發展史,多參加體育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體育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體育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體育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體育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
9月13日下午,在xx市實驗小學觀摩教室,劉副校長做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的專題講座。講座中,劉校長從“核心素養的緣起、概念和內涵以及在生命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三個方面,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用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分析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尤其對實驗小學特色的“生命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了具體闡述。在這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指針,更讓我明確了“價值觀”,“思維方式”,“品格”是學生和教師應重點培養的學生的素養。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樂學善學”——學生整理數據的能力;是“勤于反思”學生學習的學法;是“數字學習”學生整理數據的能力。教師要在生命課堂中將“育人點位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倡導“三生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面就我在“如何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本學科教學內容想結合”方面的思考做一下闡述:
1.寓游戲于教學中,將游戲用于識字,拼音,課文學習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齡特性,分層次的組織游戲,通過游戲環節激發孩子樂學。
2.語文課程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應更承擔起引領學生價值觀的重任,并且要滲透在語文課的方方面面,比如對字、詞、句的理解沒要組織積極向上的詞語和句子;對語文的知識課后有一個延伸,不僅教知識,知識背后更是人文的東西,簡單的'字、詞、句、復雜的文章、兒歌,都要讓孩子理解知識背后的中華文化的魅力;多教給孩子正能量,積極價文中人物和觀點,學會學習他人的優點,我覺得每節課后幾分鐘時間讓孩子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回答問題,評價他人說法等方面加強核心素養培養,這不僅僅是對學習規范訓練,更是價值觀引領。
4.教師以身作則,多表揚優點,給學生一個導向作用。
5.語文學科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數學思維,語文的思維方式可以表現在說話(大聲,有條理,層次清楚)的思維方式,評價的思維方式(有點,不多),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正面的,積極地)。
6.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解決困難思維方式,多想辦法,少抱怨。
7.“品格”素養的培養應滲透在說話,讀書方方面面。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3
利用暑假,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在閱讀中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考。
余教授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深入淺出的回答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其中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書中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有詳盡的論述,又有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讀起來通俗易懂。
在書中,余文森教授有一章提到了“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這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和常識開始的學習”,是“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是“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作為教師我們每天都與學生打交道,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課堂上,我們是否真的了解我們的學生需要的是什么?或者我們給予了他們什么?我們是否靜下心來問過自己,當我們的學生遇到問題時,我們有沒有認真研究過學生的想法?當一個知識點在自己眼里顯得十分簡單,而在學生腦中還是不懂時,自己有沒有急躁過……
在數學教學中,基于數學本質的教學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達到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學習目的。只有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師真正讀懂學生,才能使40分鐘的課堂落實有效,才能真正的做到“素養為重”。也只有真正地“讀懂學生”,落實學生作為“人”的核心素養的教學,知識才會在學生的身上扎根。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4
帶著對核心素養的懵懂認識,和團隊的小伙伴們共讀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學到了什么是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等知識,為自己接下來的教育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撐,指明了前進方向。
教育部把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余文森教授從理論到實踐,為我們解釋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
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我們的音樂教學更是如此。書中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有知識的詳細論述,又有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通俗易懂,感受頗深。
對于音樂學科,除了知識技能,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需要滲透文化理解、培養品格。針對不同特點和層次的學生,結合教學實踐和思考,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做到:
1、鼓勵全員參與,促進能力提升。
由于學生能力、興趣的差異性,傳統的課堂容易出現兩種現象: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課堂上占有優勢,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課堂上處于弱勢,逐漸失去了課堂話語權與興趣;教師關注中等和較弱學生能力培養,無法滿足能力較強的學生求知欲望。
教師作為課堂引導、組織和提升者,要抓住學生愛動、期待被肯定的共性,尊重和滿足學生需求,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音樂欣賞課上不熟悉的作品學生不易接納和喜愛。教師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后,可以鼓勵學生把作品以音樂情景劇的形式呈現。
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擅長或感興趣的合作小組,如編劇、演唱、演員、背景音樂等;學生在自主編創、展示中必然遇到對音樂理解的問題,或請教同伴或請教老師,以主動進一步理解音樂。
這樣,被動的灌輸就轉化為學習和實踐的需要,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得成就感,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和能力提升。
2、引發深度思考,促進課堂生成。
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課堂中要通過環環相扣的有價值的的問題,不斷去激發學生們的思維潛能。
書中講到:當學生已經有能力閱讀和思考的時候,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然后針對他們在閱讀和思考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教學,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律和規則,而不是一種可采用可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按照這條規律進行教學,學生的.獨立性和獨立學習能力,很快會發展起來。所以在音樂課中更應該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勤于表達,這樣才能促進課堂生成,提高課堂實效性。
3、深入音樂實踐,促進文化理解。
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錘煉品格是音樂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學生可以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理解音樂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從音樂走進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家鄉和民族分組探究,搜集和整理家鄉的民歌,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分享。分享的同學通過民歌更加了解其文化,傾聽的學生提升了知識與審美。
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學生積累的素材是零碎和片面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搜索網絡資源、博物館資源、請教專業人士等途徑開展音樂活動,在課堂上進行長線的實踐過程展示。如學生自發形成興趣小組在博物館尋找編鐘,聆聽千年前的聲音在課堂上分享;進一步探究中,制作了模型講解它阻止泛音產生的原理,理解工匠精神;在持續和深入的實踐中,產生了對民族音樂和文化的認同和自信。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和研究,將一些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真正以“人”為本,啟迪智慧,培養思維,讓所有孩子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多說、多唱、多演,感受音樂的快樂,從而不斷地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養。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5
團隊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接近尾聲。在未讀這本書之前,只知道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應具備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和品格,具體在課堂中如何滲透、挖掘、運用還不清楚。
這本書不僅有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育觀重建,還有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作者余文森教授闡述的深入淺出,條理清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讀者讀了豁然開朗,收益頗多。
讀了這本書,使我倍感壓力,想到教育為孩子一生打基礎,責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抓牢學生核心素養,助力學生成長。為此,我想到了三個關鍵詞:關鍵、共同、個性。
一、關鍵
1、關鍵能力和關鍵品格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包括閱讀、思考、表達的能力;必備品格包括自律、尊重、責任。這些關鍵能力和關鍵品格,要求教師在課堂和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為孩子們創設能力環境和品格形成環境,并對能力和品格進行有效地指導和幫助。
2、關鍵期
中小學是孩子素養形成的關鍵期,錯過了這個時間,這些素養就很難形成。正如有學者說,人們在基礎教育階段讀的書會進入血液和神經,會成為精神的一部分。錯過了這一時段,就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孩子們在關鍵期掌握關鍵能力和品格。
二、共同
1、核心素養框架相同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2、學科核心素養與核心素養兩者方向和性質上是統一的。
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系。兩者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系,兩者是相互包容,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系。
書中還呈現了高中課程標準修訂所提煉的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有機體,其各個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在內容上相互交融,在邏輯上相互依存。
三、個性
在培養孩子們共同的核心素養同時,還應該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培養不同個性的孩子發展,例如創新精神、批判精神、思辨能力等。有的.孩子就是有某一方面特別突出,我們就要多鼓勵他勇敢的開發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天賦和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生的學習狀態,包括精神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要培養學生有價值感,對知識充滿好奇、為未來充滿信心、成為快樂的人。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6
11月9日,聽了我們學校校長關于《培養核心素養,塑造美好人生》的專題講座,讓我認識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并初步了解了核素素養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現談一下自己對核心素養的理解。
一、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體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是對教育方針中所確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細化,與我們以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有著內在的一致性,是對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深化。(摘抄自《培養核心素養,塑造美好人生》)
我們以前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的特長發展”。素質教育改變了“以分數論英雄”的教育方式,轉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培養各種社會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進的作用。而素質的培養是在學生“有天分”的基礎上。“素養”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后天中、長期實踐中養成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經過努力養成好的習慣、能力等。這與我們學校的《新教育》理念有異曲同工之處,都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積極的學習態度、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造精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表現為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自主發展表現為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社會參與表現為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從文化基礎可以看出,它更加關注學生知識積累的寬度和厚度,使學生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從而形成正確、科學、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也是一個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自主發展方面更多的強調學生的學習發展意識,能夠自主學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追求健康、快樂、精彩的人生。社會參與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能力,一個有擔當的人,才能愛國、愛集體、愛家,才能勇于為社會做貢獻,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二、作為教師的我們,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于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教學活動中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2、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3、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素養的高低,關鍵在于個人對文化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知識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
4、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7
核心素養必須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去落實。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系,對立統一,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說,當前創新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來實現課程建設提出的目標更為重要。核心素養的落實如果僅僅局限在課程建設方面,因此落實核心素養必須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證。
1、層次化教學,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就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這是一切從學生出發的具體體現,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實現有效教學和高效學習的最基本策略。我們千萬不能把分層次教學理解成辦尖子班,在實踐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師去教拔尖的學生,而是用同樣的教師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各個方面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給予不同的教學服務。
2、主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縱向聯系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自身的邏輯規律,不斷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題進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復習中運用,平時總是打牢雙基。一些有經驗的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往往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就要進行一次主題式或者是專題式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模塊與模塊之間的內在關系,讓知識形成大的模塊,從見樹木到見森林,再從見小森林見到大森林。
3、問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橫縱聯系
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要靠問題化學習。我們從講授中心的課堂轉變為學習中心的課堂,中間有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就是問題化學習。因為問題化學習讓我們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線去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問題展開,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知識要從碎片化、斷點化的知識轉變為結構化的知識,而結構化的知識其實就是問題化的學習,把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找到知識之間的橫縱聯系。
4、情景化教學,實現由學習走向生活
真實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和現實生活建立不起聯系,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過程缺少真實的情景,只是把知識符號化。知識符號是表達知識體系的,這個知識體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聯系,只是把知識符號背熟、認知、復述,去對付考試,就很難讓學生形成核心素養。
我們必須認識到知識是素養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把核心素養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就是把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思想體現在教學中去,真正體現課堂的育人功能。落實核心素養,一方面要遵循知識內在的邏輯規律進行有效學習,真正實現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把學習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人格,讓學習者真正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8
教師需要樹立“教育要發展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一專業思想,并切實把它作為教師專業行為的理性支點。其中,一方面需處理好知識和能力、品格之間的關系。知識是基礎,發展能力和品格離不開知識的習得;知識是手段,目的是通過知識的習得發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確所要發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適應終身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再者,教師本身的價值觀應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和諧。專業思想的建立,將會直接影響教師的知覺、判斷等心理過程,從而引發其相應的有彈性的教育教學行為。
至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一方面,教師要堅持探究性的教與學,讓學生學會認知。知識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探究獲取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問題解決式教學,讓學生學會做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漸地形成核心素養。圍繞這一思想,項目驅動法、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以及像藝術家那樣工作都是不錯的選項。但無論哪一種方法,情境、問題、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關鍵詞。再有,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學習,讓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自我教育、反思與管理。
為了在教育教學中能順利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格外重視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管理能力以及教學交往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轉化為驅動性問題,設計學生活動。要形成多角度、多層次、開放地進行設計的技能,既考慮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又考慮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既考慮課內內容,又考慮課外內容,要熟練地運用生活經驗和社會資源,包括21世紀社會、生活的實況,給學生以實際問題的解決。通過教書實現育人,達成立德樹人的目的`。
課堂組織和教學中,要精心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課堂的組織,展現課程的生成、學生對活動的參與和解決,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具備相應的技能來指導學生,成為學生終身學習態度、方法與能力的指導者。在組織過程中,教師要具備技能,以求能夠及時判斷出學生的發展狀態及需求,做出恰當的反饋和引導。還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素養和個人自主自律行動等核心素養。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9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人用數學觀點、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傾向性。就數學學科而言,研究表明,數學核心素養包含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六個方面。數學核心素養基于數學知識技能,又高于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核心素養反映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綜合性。
培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0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了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這一次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學習我對數學教學設計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的經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了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先設計了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然后設計了幾道有趣的練習,使練習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授課過程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處理好大餐與味精的'關系。
在學習中,不僅學習別人的長處,也拓寬了我的視野,我會讓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努力轉變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積極思考,精心設計教案,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考慮,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1
通過這段時間查閱資料以及網上學習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資料,我收獲頗多。通過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深刻地感受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學以致用,把它落實到我的日常教學中。現就我的學習情況談談收獲。
首先,我來說一說什么是核心素養。《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有個詞引人關注: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比如核心素養中語言素養的概念,已經不是語文學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語的概念。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會低一點,但對它的特點可以說得非常清楚,它的特點是有效地表達和交流,其實是一種廣義的語言概念,作為有效地表達和交流,遠超了語文的范疇。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并且,“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的‘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落實起來更好一些。”劉恩山認為,核心素養提出后,“目標更明確,因為這些要素提得更鮮明,它會把國家的教育方針突出表現在核心素養上,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框架內更明確地定位學科教育。每個學科把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發揮出學科課程的價值”。他進一步解釋,“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學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學素養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學里有沒有語言素養或數學素養的問題?過去很多人沒有去考慮,今天作為一種核心素養提出,語言素養、表達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實到生物學習中,所以我們要組織學生去合作學習,去探究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中伴隨著語言、人際交往的目標”。
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愛上“思考”。只有學生喜歡思考,他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才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出理性的數學問題。教師應該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引入知識探討;在數學課堂上盡量滿足學生需求。如給學生表揚、稱贊等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教師要不吝對學生進行表揚,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大自然中數學的美。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信、表達等能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老師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話這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我們要多思考,只有讓學生自己思考過的東西,他們才能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記憶,他們才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結論,從更深層次來講,這樣才有可能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想法,會創新,有能力而不僅僅會讀書的一個人。也就是培養了學生的素質,讓他們能夠快速地融入到社會。
在積極提倡“核心素養”的同時,我們又應防止純粹的“口號操作”與“文字游戲”。因為,口號的頻繁更替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常見弊病,以至于一線教育工作者忙于應付,甚至感到無所適從,所以,我建議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學生,一定要堅持。我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一個實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區配套學校里,有一群教師,對“三維目標”的執著研究達8年之久,他們從學科知識走到了知識樹,從知識樹走到了能力,從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標,并解決了一系列數學困惑和問題。無論課改形式發生了什么變化,都沒有動搖他們的研究精神。10年過去了,這所普通的學校迅速成長為海淀區第一方陣的佼佼者……”所以,貴在堅持。
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特點,知道小學數學教學要以“知識技能”為基礎和載體,逐步實現多層目標的達成。以“教學活動”為主體和主線,通過“再創造”建構起學生自己的“數學現實”;以“學會思維”為重點和核心,培養、發展學生的嚴謹意識和理性精神。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盡力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間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一種能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副能用數學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核心概念發展核心素養是專家的共識。
第一,核心概念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數學素養是通過數學的學習建立起來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是基于認數、計算、測量、統計等具體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形成的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以及對數學在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的認識。課標中提出的10個核心概念,總體上反映了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
第二,核心概念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數學課程與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相關的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還應當包括使學生感悟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一些數學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經驗。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價值。數學內容中反映的數學知識所蘊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體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體現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真正價值。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2
xx月1號上午,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李春密教授做了題為《基于提升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的報告,李教授指出:物理教學要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系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堂教學就是依據教材內容設計合適的問題情境,引導、刺激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形成;有意義的學習活動總是憑借一定的教學情境實施的,學生對知識的感悟、乃至素養的提升也只有在與情境的互動中才能達成。
第一、我們的教學應該是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教,物理教學的價值在于:
1、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知識和觀念。
2、把前人從事智力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方式。
3、把蘊含在知識載體中的觀念、態度轉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
第二、物理學是一門智慧的科學,教師用智慧教物理,學生用智慧學物。
教師應當創設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情境,時刻反思自己的某個物理教學設計或案例是否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1、學習內容—是否屬于物理核心知識(大概念)、實現了知識的結構化、體現了核心知識的教育價值與功能,承載并落實了物理學科的思想方法和核心素養。
2、學習活動—是否讓學生實施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是否高度參與、深度思維、情感內化。
3、學習結果—學生是否能夠深度理解物理概念,主動探究,體現物理思維及方法,以及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三、學校教學實踐所面臨挑戰的思考
從知識獲得到學科素養發展的轉變;從基于經驗到基于學習進階的轉變;從知識點堂教學到主題整體教學的轉變;從教學孤立改革到程教材教學評價的系統改革的轉變;開展適應新標和新教材的堂教學;實行適應學業質量標準的考試評價;主動適應適應新系統的教師成長和發展。
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時,心理上:角色換位;思維上:還原稚化;時空上:留有余地。要明確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程后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并圍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目的是切實引導各學科教學在傳授學科知識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科思想、思維方式等,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教學設計取向的改變。從知識記憶到知識理解,從基于習題訓練到面對實際問題解決,從具體性知識學習到核心觀念建構,從知識解析到促進認識轉變和發展,從知識結論到彰顯知識的功能價值。德國物理學家勞厄說過“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的東西。”
第四、李教師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堂教學方式的建議
高中物理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認識自然,理解自然,建構關于自然界的物理圖景;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領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系,形成科學態度、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做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奠定基礎。
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注重體現物理學科本質,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注重程的基礎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注重程的時代性,關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物理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以核心素養為目標
(2)以創設情景為前提
(3)以自主學習為基礎
(4)以問題解決為導向
(5)以探究活動為主線
(6)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7)以方法引導為準則
(8)以后反思為策略
(9)以持續評價為根本
(10)以信息技術為手段
第五、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逐步學習、系統反思和遷移應用,促進物理觀念不斷發展,并學會應用這些觀念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是發展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在物理教學的整個過程。通過增加聯系生活和現代科技的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活潑的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盡可能為學生交流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和享受合作的成果;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如實記錄、客觀對待所讀取的實驗數據,遵循基本的學術道德規范。
應把物理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用于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進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強實踐意識、養成科學態度,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利用生活中的情景生成有價值的科學探究問題。關心大眾傳媒信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應鼓勵并引導學生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應通過習題教學,使學生在科學思維、探究能力、實踐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第六、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系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
把跟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問題、社會熱點中的物理問題、現代科技成果等有實踐情境的教學內容引進物理堂;用生活中的器具做物理實驗,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創設真實情境、并通過對真實情境的思維加工建立物理概念;用物理規律分析和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養成估計生活中有關物理量大小的習慣,樂于對媒體消息中物理量的大小進行審視,勇于對媒體信息中的不合理數據進行質疑。
從學術形態到教育形態,深入挖掘物理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核心素養,突出物理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科知識只是形成學科素養的載體,學科活動才是形成學科素養的渠道。為此,要轉變知識學習方式,倡導深度學習與合作學習等。一切知識,惟有成為學生探究與實踐對象的時候,其學習過程才有可能成為素養發展過程。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3
愛因斯坦在他的《論教育》中說過:“人們常常簡單地認為學校就是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工具,這是錯誤的認識……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行為,又視對社會的奉獻為其人生第一要義的個人。”“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中所學的一切之后剩下的東西。”以往的教育,人們只關注課程本身以及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而忽視了課程教學之外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能力,以及社會參與的能力和意識,這些正是“核心素養”的要求。這些并不是課程本身的內容,但它確實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植根于學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種素質能力,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愛因斯坦所強調的“剩下的”東西的價值,即教學的價值所在,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立體的“人”。
身為語文老師,對語文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有較深的感受。語文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他們貫穿于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學生剛入學接觸到漢字,到現在進入高中進行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語文素養都伴隨著他們所有的學習活動,是一種隱性的存在。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展。
就語文學科來說,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一個人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我們就可以說此人具有很強的語文素養。就像魯迅先生所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思維能力可整合到語言能力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載體。如果一個人語言條理性強,語言深刻犀利,那么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具有條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語言混亂,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混亂,沒有條理。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是思維的外在特征,它們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可整合為人文修養。如果說語言能力是語文關鍵能力的話,那人文修養就是語文的必備品格。人文修養為語言能力導向,為語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身為語文老師,文化底蘊顯得格外重要。一位具有語文核心素養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是個大概念,就語文學科來說,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一個人對古今中外一切經典文化的積累程度。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么文化底蘊呢?語文老師需要經典詩詞的底蘊。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老師需要文學名著的底蘊。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文哲史的底蘊。古人講,文哲史不分家。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人類社會的形象圖說。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著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
語文本就不是一門功利性很強的學科,更多的,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當語文學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時,語文的核心素養也顯的越發重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以學生為出發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4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了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這一次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學習我對數學教學設計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的經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了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先設計了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然后設計了幾道有趣的練習,使練習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授課過程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處理好大餐與味精的關系。
在學習中,不僅學習別人的長處,也拓寬了我的視野,我會讓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努力轉變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積極思考,精心設計教案,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考慮,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5
20xx年5月份開始,河東區教研室組織了教師同讀活動《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通過領導推送,今天我讀了《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第一期的內容,頗有感觸。
第一期同讀內容為第一章《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內涵與意義》中的第一節—什么是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是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
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正是我們所說的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制造認知沖突,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對于學生的持續性的評價。所謂的“跳一跳摘一個桃”,教師適當的指引,可以讓教學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里面以“數的認識”為例說明,要以數學核心內容為線索確定學習主題,把核心內容分解為若干小的核心內容,這些內容在學習方式、思維方式上都具有共性;通過對小數意義這一主題,來說明以核心素養為重點確定學習目標,核心素養的確定需要通過對整個單元進行整體分析來完成,而且需要對于學生的學情進行精準把握,從而引發認知沖突;教學活動的設計需要以問題情境為突破口,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小學教學的深度學習具有層次性,因此要采用持續性評價對深度學習目標進行及時反饋,從而調整學習進程。
通過對本期內容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在今后的的數學教學生涯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關注課堂中生成的資源,強調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前情往往關注太少,不注重過程,而去追求結果,慢慢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面對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時,只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6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在炎炎的仲夏,思想的洗禮伴隨著七月的風如約而至,學習的腳步也永不停止。在此,我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進行了學習。從資料中我明白了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把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人文主題與語文素養雙線合一,打破原先單篇教學的模式,可以利用單元教材資源對課文內容進行統整,將其串聯成一個小整體,實施整體學習。在我學習之后,有以下感受和大家分享:
隨著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使用,我們都知道統編教材采取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形式組成單元內容,我們在教學統編教材時,可以通過單元整體教學,使語文素養在課堂中落實。
一、單元為抓手,確立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我們在單元整體備課時,可以根據單元導語中的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初步確立單元目標之后,要關注到每篇課文在單元中的作用———編者的意圖。同時,也要找到每篇文章在單元坐標中的位置,然后看課文是怎樣體現單元主題的進而決定單元教學內容的取舍,對相關聯信息進行篩選與整合,能較為完整地形成單元教學目標和內容,也能更好地理清各課文在單元整體中的教學定位,把控課時目標與課間聯系,并服從于單元整體教學要求,便于進行長程設計。
統編教材在語文要素中對學生每種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要求是循序漸進的、螺旋上升的。基于這些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可以結合單元導讀的提示對每個年段方法和能力進行明確的定位,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需要我們以后再講?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兼顧各類學生,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關注碎片化,注重聯系,前后勾連促發展
單元整體教學重在一個“整”字,我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改變散點割裂的思維方式,關注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和更宏觀的思維建構,讓單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用共進的思維將原先線性的課時打破,整體推進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關注單元中篇與篇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課內與課外之間的關聯。統編教材每個單元都是由“口語交際”“語文園地”“習作”等欄目組成的。在單元的整體教學背景下,我們要注重各部分內容的關聯與溝通,以幫助學生發現單元不同內容之間的隱形聯系,從而形成教學的合力,將語文要素落到實處。
三、關注課型,注重方法的指導
統編教材中的'課文有精讀、略讀之分,有古詩詞教學,有綜合性學習等,它們的課型不同,功能各異。我們可以通過文體整合,打破傳統的單元壁壘。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在古詩詞的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在理解中傳承文化,提高古詩詞的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在綜合性實踐中,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悟生活,讓閱讀材料成為探究學習的資源,感受生活與學習之間的聯系,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注入文本中,教給學生這一類文章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從而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以上只是我對單元整體教學的淺薄認識。對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學習我還在路上,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將會不斷學習,更新理念,與時俱進,研精覃思,篤行致遠,我相信再遠的地方,行則將至。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7
6月5日,我有幸到xxxx小學參加了教聯體組織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培訓,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單元整體教學”這個概念,參加完培訓,讓我對“單元整體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
早上我分別聽了薛根記老師、施曉燕老師講的示范課和講座,下午聽了張玉睿老師講的《古詩吟誦》的講座,讓我聽有所獲,茅塞頓開,原來三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宇宙的另一邊》、《我變成了一棵樹》、《習作:奇妙的世界》這些課文應該這樣去上,才是有效教學。這幾位老師講授的課文與單元教學目標是環環相扣,每篇課文中都有相關聯的`學習方法。遵循他們教學方法中的特點我也上網查了查資料,找到了李懷源老師整理的“單元整體教學”的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讓我找到了李懷源的兩本書——《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構建藝術》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課程實施與評價》。
閱讀中,我了解到“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單元教學內容為依托,在整合教材內容、教學活動、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全盤考慮的教學。它以一個單元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單位,從整體出發,統籌安排,以一篇或兩篇帶動整個單元教學,把講讀、自讀、練習、寫作、考查等環節有機地靈活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教學整體。旨在培養學生預習、自學、討論、展示等方面的能力,積累學生的學習經驗,形成語文學習能力。
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讓我覺得豁然開朗,困擾我很久的教學瓶頸終于找到解決的方法了。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重知識落實,輕能力培養,重課內傳授,輕課外實踐。新課標提倡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銜接,讓“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單元整體教學”是實現這一理念的有效途徑,它在整合教材內容的同時,努力拓展知識的外延,吸納豐富的課外知識,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語文。
其次,新課程以這種教學思路來設計,使語文學習更具連貫性,這就要求教師心中要有“全盤考慮”的意識,對于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內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我深深感受到,實行“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教師對同一主題的學習內容進行全局性的有機整合,可以跨學科,也可以跨年級,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往往孤立地進行單篇教學,割舍了內在的聯系,使語文教學走向僵化。“單元整體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是發揮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平臺。
再次,“單元整體教學”,讓學生經歷生活感受、發現問題、實踐體驗、探究問題、建構認識、遷移應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適合社會發展需要。
在我以前的教學中,都是對每個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孤立地進行單篇教學,總覺得課堂效率不夠高效,總想有一些突破,但找不到突破口,甚至不知道該怎樣下手,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有了這種新教育模式的指導,我的教學思路明確了,更有信心在教學實踐中去改革,去實踐,讓我的學生們因此受益。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8
寒來暑往,時光交替。又一學年圓滿畫上句號。沒有了平日繁雜的工作,放松了時刻警惕的心,難得一片清靜。潛下心來走進陜西省學科帶頭人汪偉工作坊坊主準備的有關“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學習資料,細細讀來,眼界大開!
什么是“單元整體教學”,我認為關鍵字在這個“整”,即“整體”,也就是打破原有的一篇一篇的教學模式,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整體出發,準確定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把握教材邏輯體系,篇與篇之間的聯系,循序漸進的穩步推進,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同時,這里的“整”也可作“統整”或“整合”解釋,以單元整體為基礎,正確掌握單元內的篇與篇,單元與單元,課內與課外,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關聯,有效的整合教學資源,落實語文要素,達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初識單元整體教學后,又陷入了新的困惑,單元整體教學是無論內容與角度,任一單元都可以進行整體教學嗎?若整合要整合什么?怎樣整合?我想作為教者,首先應該要認真研讀教材,讀懂教材編排意圖。不難發現,小學語文統編教材以“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并行,呈梯度發展的特點,除普通的學習單元外還編排了“閱讀策略單元”“習作單元”“綜合性學習單元”,所有的學習單元無論是內容還是編排上,每個篇章,板塊之間都相互關聯,相互滲透。教學時,我們要圍繞單元語文要素,合理安排各課教學內容,將要素分解,循序漸進落實。如統編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圍繞“提問策略”安排了四篇不同體裁的文章,而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側重點。童話《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引導學生針對課文局部和整體大膽提問,這是初步感受提問的.策略;《蝙蝠和雷達》重在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問,擴大提問范圍;《呼風喚雨的世紀》則要落實引導學生篩選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最后略讀課文《蝴蝶的家》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提問策略進行總結。這樣把語文要素中的單元目標細化到每一部分,各篇課文圍繞“提問策略”這個大目標依次展開,每一課都在前一篇的基礎上合理提升,有效落實語文要素,達成單元教學目標。其次,我們可以將同一主題或同一個編排意圖組織的單元中,基于單元整體,統籌安排,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篇或兩篇課文帶動整個單元的教學,將前面文章學習過程中習得的方法及時運用實踐,采用多篇組合互促的作用,把精讀,自讀,練習,寫作等環節有效靈活的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教學整體,使教學價值最大化。這樣將篇與篇的關聯,課內與課外結合,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發展其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次學習,使我對統編教材的“單元整體教學”有了初步認識和系統的了解,那么如何設計和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策略,使學習真正發生,這將是我今后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方向。我會不斷學習教學理論,并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相信在坊主的帶領下,大家一起探索,共同研究,在語文教學路上會走得更高更遠。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19
連月酷暑燒烤天,一場風雨洗諸塵。晚上青春語文的分享會,恰如午后這場三伏暴雨,清涼了天地,也清涼了我這顆在語文教學中摸索滾爬的狂躁的心。因尋著了思考、探索的方向與方法,而讓原本驛動的心也漸趨寧靜恬淡。
“大單元語文學習任務群”是新興起的語文熱點話題,也是許多語文人的探索盲區。由衷感嘆,馬老師一個“大單元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前行者,在這塊陌生區域摸索前行,收獲頗豐。今晚,馬老師以獨特的嗓音,風趣的語言,睿智的.見解,從“系統性,開放性”、“系統·聚焦·打通”與“真實·有效”三方面為我們這群愛語文者奉上一場視聽盛宴。
一、“系統性,開放性。”
馬老師開門見山拋出任務群的特性。任務群不是幾個任務簡單組合,而是有關聯的,前一個是后一個的基礎,后一個是前一個的升華,層層遞進。而且任務的外延是開放性的,幾個有關聯的小問題組成一個群,幾節課完成單元的學習任務。在系統性、開放性的問題群的牽引下,學生的思考不自覺向思維的更深處漫溯。
二、“系統·聚焦·打通”是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的路徑。
關注單元導讀,系統地梳理相關內容,從而聚焦單元文本的共性,確定教學目標。馬老師就七下第三單元為例,巧妙聚焦“小和大”,設計了三個小目標,從欣賞人格到生命寫作,再到激情生活,打通了文本與生活,學法與活法,層層遞進,系統有效,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如此實例例證+理論輔助,為我們具體詳盡的詮釋了“系統·聚焦·打通”,讓大單元教學有理論的高度,也有操作的實操性。
三、“真實·有效”是大單元學習任務群的核心。
情境創設要貼近學生實際的真實的生活,任務要難易適中,富有挑戰性。馬老師依然以七下第三單元為例,其設計尤為精彩。“巧設情境,任務推動,打通生活,讀寫結合。”妙哉!
新領域摸索,確實不易,那在老生常談的舊話題里,推陳出新,同樣可貴。今晚陳老師關于綜合性活動的探索與分享,讓我深深感動。
陳老師首先詳細地為我們闡述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相關理念。“語文性,拓展性,實踐性,綜合性”,“導探究,導過程,導方法”,“重運用,重參與,重體驗。”等等,使我們在貧瘠的思維有了理論而豐盈起來。
接著是成果展示。陳老師講到小學各年級的綜合性活動項目,談了具體做法,并呈現了豐富多樣的成果展示。比如“中國傳統節日”成果展示:@辦一份有關傳統節日的手抄報。@舉辦故事會“傳統節日我來說”。@視頻錄制傳統節日風俗。@我最喜歡傳統節日日記展現@分組討論,展現傳統節日為何能傳承至今?今天我們該如何傳承下去?驚艷陳老師課堂活動豐富,成果豐厚,更讓我們學到了關于綜合性活動課的教法。
最后是綜合性評價,評價形式要多遠立體,不能扁平單一。“注重過程,形式多樣,展示交流,上好綜合評價課。”評價是一種精神動力,它會激發孩子們的無窮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陳老師的評價元素很新穎、前衛,讓我看到一個有思想人的課堂,永遠是孩子們的樂園。
盛夏巨熱,但青春語文總能帶給我們盛夏里最有涼意的語文新風。惟愿自己永懷青春之心,如今晚兩位老師即使歲月跌更,但愛語文之心不渝,在語文教改這片沃土上永葆探索、奮進之赤子之心。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0
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
書中余教授在“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這一主題方面,重點闡述了讓核心素養落地的課堂教學的具體路徑和方法。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操作系統。只有將觀念和理論轉化為實施策略和行動方案,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題是全書的重心和落腳點。
靜下心來細細思考,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怎樣去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呢?我們要明確音樂學科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1、審美感知:即對音樂藝術聽覺特性、表現形式、表現手段及獨特美感的體驗。在審美的過程中要將音樂放置于其特有的文化屬性中去理解,去感受不同的人文內涵,而不僅僅只是用聽覺來進行審美。課堂中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感知音樂。
2、藝術表現素養:音樂表現通過歌唱、演奏、綜合藝術表演和音樂創編等活動,表達音樂美感的實踐能力。在音樂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去創編,去發揮,去想象。比如在表現音樂的強弱規律時,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做聲式伴奏,也可以借助課桌、文具等工具去進行創編進而表現音樂。
3、文化理解素養:文化理解時了解音樂與其他藝術的關系;理解音樂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相互影響。音樂藝術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強調各民族之間的音樂是平等的,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在課本中學習到的比如朝鮮族民歌《桔梗謠》、仡佬族兒歌《蕩秋千》等等,通過學習歌曲了解各個地方的特點,擴大知識面。還可以通過音樂欣賞了解各個音樂家的創作特點,如《生日快樂變奏曲》。
我認為,讓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重點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質。
1、主動與進取: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和持續的興趣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能夠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有主動參與音樂課堂的意識與習慣,在學習過程中注重音樂知識的運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2、監控與調整:能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情緒進行自我監控和有效管理,面對學習困難能夠自我激勵、白我調適,對于困難的節奏型或者音符可以嘗試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調整。
3、選擇與獲取:利用課內外多種學習渠道特別是網絡資源,獲取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并結合學習目標對信息資源進行選取和整合。
4、合作與探究: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在音樂表現中結合小組的團隊力量,一起去解決音樂中的困難。
核心素養實則也是潛移默化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吾日三省吾身,課堂教學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體現人文性的教學,科學性的教學,發展性的教學,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1
通過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我對核心素養有了一些認識,素養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也讓我在教學上有了新的體會和探索。
1、關注點的轉變
聚焦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在之前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基本上是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后把任務完成,再在學生演唱展示時檢驗教學效果。至于學生怎么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會唱會說就行。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的關注點出現問題了。
在課堂上,應該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是少數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是否真的在討論,討論之中是否陳述了自己的想法,;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么解決音樂難點的方法。
2、轉換教學策略
在這本書里,我還了解到一種情境化的具體策略。如何能夠讓學生參與進來呢?在歌唱課之中不能只采用學生學唱的方式進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做“小老師”,“小演員”,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就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他們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的。
創設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重要,許多名師都提出情境化教學策略,但具體怎么操作,還似是而非。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我懂得了創設情境,通過學習情境化教學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幾種方式:聯系生活實際、音樂、圖像、動作等等都可以使學生更快的投入進來,對音樂的感知會有更豐富的收獲。
總之,余老師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什么,還知道了為什么要培養核心素養,也知道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指明了方向。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2
何為核心素養?教育部明確把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
曾經一度,我以為我這一字面定義就是核心素養的全部內容,但看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我發現我離之甚遠,主要表現在:
(1)就教學方向而言,沒深刻理解到教學的根本是立德樹人;
(2)就教學內容而言,沒有讀透課程內涵與學科本質;
(3)就教學主體而言,沒正確樹立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那在實際教學中,我該如何通過學習余文森教授關于核心素養導向的理論去進行糾錯呢,我認為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做有溫度的課堂。通過語言的溫度、眼神的溫度、文字的溫度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安全、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由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真正對知識、能力、態度進行有機整合,因材施教,充分體現課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發展性。
二是要做有深度的教學。首先一定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老師應當有豐富的知識,學生是吸收知識的海綿,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知識去教授給他們,無法為他們傳道受業解惑,那么你也喪失了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資格。因此作為一名老師,要時刻去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的技能。其次要有正確的為人處事之道。老師,是學生的一個標桿,如果你不能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就沒有資格讓學生去遵守你的規則。因此良好的師風師德是一個優秀的老師所必須有的。只有老師正了,學生自然就正。
三是要做有廣度的育人。廣度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知識本身,知識不是孤立的,它有“遠親近鄰”,知識的獲得不是死板的,它是學生深度思維后生成的;二是指知識背后的價值和意義感,除了知識本身就充滿價值和意義外,科學家探究出知識背后的經歷更是充滿意義。
以上就是我在閱讀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后的淺顯認識,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更快成長。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3
停下腳步靜心反省自己近二年的教學,和學生的對話基本是:知識點背過了多少?題做對了幾道?……這些幾乎是一線教師常用的口頭禪。打著應試教育的旗號,我們的教學慢慢被學考、高考綁架,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和“培養高分學生”之間,我們權衡利弊,成了矛盾的集合體,對學科素養的滲透和落實少之又少。
余文森教授說: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源頭,能為一個人的終身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在學科教學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我們答案。它是一本很實用的書,平易處多淺近,艱澀處多淵深。需反復研讀思考,聯系實際揣摩,才會漸明其理。
什么是核心素養?
素養。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就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再通俗說就是一個人的整體氣質。
核心素養。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系上的自律、與他人關系上的尊重、人與事情關系上的認真。
有了這些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就如汽車有了導航、手機有了流量、遠征的軍隊有了糧草,人能夠在正確的方向上越走越好。于是我們教學的最終指向是培養他們的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而它們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是通過我們的課堂傳遞給學生的。
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學科后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在學科教學中如何落實?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觀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的。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
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學科教學在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的同時,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和服務于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展。學生要成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的中心,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
教師既要有自己的學科專業,又應有超越學科的專業——“第一專業”:就是兒童研究。教師在“第一專業”發展中,逐步成為兒童研究者,成為兒童研究專家,以至成為兒童教育家,要多走進兒童,了解他們,研究他們,發掘他們的閃光點,這既是教學改革的走向,又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偉大目標。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來自對教育規律的把握,來自對兒童心理的深入研究。名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在今后的教學日常中,我將不斷地讀書學習,逐步提升理論修養,為成為一名知識廣博者時刻準備著。
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觀
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觀是從教學而言的,它對課程及學科進行了關注,事實上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很多時候缺乏課程意識,沒有充分關注學科本質,以至于經常會迷失在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教,而學生卻不知學了干什么用。這樣的教學是沒有后勁的教學,是不可持續的。
課程意識本質上就是課程觀,教師的課程意識就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課程觀決定教學觀,教師怎么理解課程會從根本上決定怎么理解教學。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講,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科表層(現象),而應進入學科深層(本質)。基于課程意識的教學要求我們從狹義的教學走向廣義的教學,并注重課外活動的價值。
狹義教學以書本為教學對象,以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作為教學的核心目的,堅信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廣義教學以課程資源為教學對象,教材無疑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但課程資源絕不僅限于教材,也不僅限于學校內部。其是一種面向生活的教學,是把教學內容從書本里、課堂中引向五彩繽紛的生活世界的教學。這在政治教學上尤為突出。政治教師要樹立大政治觀,絕不局限在課本之內,而應該努力將視野向課本外延伸,向實踐中的'真、善、美延伸,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生產和各學科中發現問題的眼光,注重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學以致用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觀
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的。學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學都是先于教而存在,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如何從教走向學,該書提出了三種樣態:先學后教、完整的學習、原生態的學習。
先學后教
要把學習的權力和責任還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就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關系而言,變“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就教與學、教法與學法的關系而言,變“先教后學,以教定學,多教少學”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就學與學、學生與學生的關系而言,變個體性學習為合作性學習。
完整的學習
從活動的角度看,完整的學習是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從學習結果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學習包括主學習、副學習和附學習;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學習包含情境、問題、假設、推理、驗證”五個步驟;核心素養的完整的學習包含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或要素。這些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有活動中的合作,有主次之分,有科學的設計與嚴格的流程。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正在向成年人過渡,讓他們獨立完成事情、帶著生命去體驗世界,不斷成長。
原生態的學習
從學習對象來說,原生態的學習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學習,不需要過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環節和教師過多的解讀、點撥、指導、講解;從學習主體來說,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原始經驗、思維、情感的學習,既個性化解讀的學習。具體來說:
它是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學習和事物本身的學習;從學生的經驗、生活的和常識開始的學習;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
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如上所述,本書告訴我們,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在消化吸收它的基礎上,我會試著改變課堂教學,扎扎實實,一步一步地踐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觀,以學生為中心,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4
新的體育課標頒布以來,我還沒有仔細的研讀過,利用暑假的時間,我粗略的閱讀了一下。新課標已逐漸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的教師的灌輸式、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并向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發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廣泛采用了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有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堅持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增強學生學習效果,通過學生的探索活動,獲得運動知識和技能。
我覺得新課表更突出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學質量的好壞與學生主體發揮的程度有直接關系。《體育課程標準》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信任的成長,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防在中心地位。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因此,體育教學課時,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發揮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標準之一。一是學生體育教學活動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是否經過自身的肯定和選擇。簡單的觀察方法是看學生體育活動中熱情的程度。應該說,學生如是積極投入體育教學活動,那么該課便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其次是看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自主意識的.表現,主要反應在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把握情況,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和質量,學習的情感狀態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把握準確,以自己的自主學習為主,動機明確,活動興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體驗,說明教師在該課堂中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應該說明的是,學生主體的發揮,是教師施以誘因條件的結果,而學生主體發揮的程度如何,關鍵看教師藝術性運用誘因方法的能力。
體育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是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
新的課標帶給我們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教育理論,為如何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了新的指南。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5
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目前的中學體育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首先很痛苦,但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而且還需要多種問題解決的。我認為,其中一種就是如何使體育教師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或技術。否則,我們即使有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其結果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是我在進行基礎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中的一些體會。
一、轉變觀念、更新理念
新課程體育教材,應和了新世紀對學校體育教育的要求。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引起教師角色、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產生了極大影響。新課程改革教育的預期目的就是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論”。它不僅是一切知識和技能所開出的鮮艷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與“學”所結出的最終果實。現在是信息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教育報的一文章中說,“需要通才,有創造能力,終展能力,身心協調的人”。
體育活動中充滿了可創造性的元素與機會。例如:教學比賽及游戲的規則就是如此。它本來是為了公平地、愉快地進行的,但在具體的情況下,進行一定的調整和修改,既為體育教育的目的服務,又為學生愉快地進行體育活動服務。在進行某種類型的體育技能教學時,我們可以把課本上列舉的部分學練手段對技能鍛煉的作用及原理向學生作簡要介紹就行了,學生可以據此選擇或創造新的適合自身的方法進行鍛煉,只要有效果,教師就應該給予鼓勵,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從體育學習活動中得到樂趣。
因此,針對新課程教材編注欄中眾多的“自我測評”、“自我認識”、“自我閱讀”、“想一想”、“看一看”、“讀一讀”、“試一試”及“學一學”等等。作為教師首先應克服思維定勢,提倡發散性思維。讓老師和學生總是同處一個平等交流的氛圍之中,學做“孩子王”。學生可以隨時打斷老師提問,甚至于可以立刻進行課堂討論,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用在激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上,鼓勵引導學生根據當前條件和已有經驗,沿著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習和思考,產生大量的設想,進而提出獨特見解,并通過教學實踐進行檢測。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可以使新課程教學落到實處。
二、新課標、新理念、新教學
新課程的教學法:
必須用“心”去作戰,其實,我們的教學也是如此要想獲得教學的成功,首先必須用“心”去進行教學。一切新的教學方法產生在教學觀念轉變之后。試觀幾十年來我國中小學走過的路,對課程標準新的理念逐漸接受和認可。只要將“心”用到教學上去,新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層出不窮地涌現出來。
1、在學生經驗中吸取教學方法:
快速跑,傳統的教學中都是沿用競技運動教學模式,從一開始就采用了直線跑,記時跑的方法,而孩子恰恰不是直線跑,而是喜歡用扭動著軀干的直線跑,傳統的跑是單純地發展跑速度,是與提高速度素質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而生活中的快速跑正是一種娛樂性很強的,孩子的自我展示以及心理滿足的活動。
2、體驗著手改造教學方法:
球類:傳統的是從傳球學起而外國排球是用手心把球托起如:我在上課時,課一開始,在整齊的隊列練習后,打破了過去那種呆板、單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動的教學方式,而是設計了隨著優美的樂曲聲,教師帶領著學生以藝體的腳尖步做各種舞蹈的練習,使學生能在美的樂曲伴奏下,在優美的形體舞蹈練習中,感到新鮮,使學生積極活潑進行熱身運動。
學生在完成強度與密度較大的教學任務后,不采用單調人工的口令徒手操,進行放松運動,結束教學,而是讓學生跟隨教師在美的旋律聲中,做各種輕快的舞步動作和聽優美的配樂詩朗誦兩腳開立閉目,進入一種輕快的意境,使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充分得到松弛,心曠神怡,從而有的消除疲勞,恢復正常心率,輕松愉快地結束教學。
由于音樂舞蹈這一教學手段恰當的運用到體育各個環節之中,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把單調緊張的課堂變成動作優美,生動活潑的課堂,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其次,增加體育游戲活動內容。體育游戲是一種特殊的課堂活動和運動練習方法,體育游戲是由一定的情節、形式、規則和結果等幾個部分組成的綜合性活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先讓同層次的學生,在可行范圍內通過協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戲及規則,自己摸索或小組討論取勝對手的方法;充滿公平競爭、冒險獲勝的氣氛。同時也可讓學生自由組合,或分組創編體育游戲,由師生共同孰優孰劣。學生一旦參與積極性極高,可以有效地激發團隊、合作,有利于各層次學生在智力發展和創新能力方面得到各自相應的提高。
如:我在上課時就采用游戲內容來貫穿整個課堂。教師要創編出新奇的游戲方法。并增加難度來吸引他們,使他們在“樂中學”“玩中練”,教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學習參與群體活動的方式和手段,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礙完成活動的過程中,既使身到承受外部環境的鍛煉,也使身到以向外釋放能量和情感,通過遵守游戲規則和服從裁判群體活動的各種規則,并學會自己克服困難和解決矛盾的方法。來發展學生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角度出發,挖掘青少年日常娛樂活動的內容,并將其融入體育教學中,力求使學生在樂中學、玩中練、玩中體驗體育課的情趣所在。得到校及縣的一致好評。這是一種在游戲中團體訓練、集思廣益的方式,使得個體在小組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在討論中達到知識的`掌握和思維的開發。
古人常說:排陣無常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培養的問題上,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充分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學思維上不要須因循定則,驀然回首間,定會多有收獲。因此,在新課標、新理念、新教學下,要從教學方法、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出發認識和對待學生的體育興趣,要“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三、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應用示例:
在教學過程中,“教”和“學”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如果這兩者缺少任何一個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就是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地調動起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方法也是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導作用,通過形、聲、色的應用;,發揮了體育教學中愉快教育的功能;通過討論法、發現法、問題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填空教學法、延伸教學法、立體教學法、啟發的方式使學生的自覺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密切配合,以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在教學中能正確運用這些方法,對改進體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比如,情境教學中運用已學知識和對未知知識的探求都會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種體育節、單項運動會、球類比賽、廣播體操的多媒體教學、韻律體操的教學,從而激勵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在學生了解了某一游戲的方法以后,要求學生針對游戲名稱對游戲的方法、規則適當加以變化和發展,然后再根據改編后的游戲進行活動。可作為準備活動的教學,注重學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在積極的思維和活動中,學生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同時也使頭腦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
體育教學內容的新教材,通過教師生動有趣的講解和氣氛渲染,很容易將學生帶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學生接觸的情境越多,發現問題的能力就越強,設想的也越具想象。“見多識廣”,不僅使學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也培養和增強了學生創新的信心和勇氣。
在體育教學中我還針對中學生的求知欲強、活潑好動、喜歡新奇善于表現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溶入了發揮了體育教學中愉快教育的功能。
如:我根據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在開講時先設計了一個小謎語,然后由學生猜出謎底,從而導入課的主題。例如,一次上立定跳遠的課開始時我給學生出了一個小謎語兩手用力擺,雙腿迅速蹬,展體似雄鷹,落地如青蛙。迷一出,就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來了,并很快就有許多同學一口同聲地回答出所要學習的動做名稱。通過這種猜謎式開講的方法,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力。
這堂課學生練得很起勁,不時還聽到許多學生輕聲誦著那首謎語。經過教學實踐證明:我們把“七種活動”貫穿于平時體育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同時也使學生產生了輕松愉快、樂觀的心境,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總之在我教學實踐中,從教材方面,大膽改革,改革傳統教學中的各自獨立的目標內容,注重動作技術的訓練,學科知識本位,書本為中心。以新課程教材為準繩,以人的發展為宗旨,層次目標清晰,內容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五個學習領域互相聯系,呈現方式的多樣性,靈活性。把難、繁、窄、舊。唯大綱,唯課本,項目—訓練—成績,從教材中獲得結論性的知識技能,學生被動接受。變為淺、寬、活、新,形式為人—健康—鍛煉,—生活—經驗—適應—體驗。重視過程,強調體驗,自主學習、自主、自主發展,在實踐中獲得知識技能。對老師來說,改變傳統的以大綱和統編教材內容為準,以新課標為主導,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以三級目標為依據,以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發展為基礎在展現課上,改變傳統的以增強體質為指導,以競技為中心,以技能為追求目標,突出生物功能。新課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強調身心多維健康觀,圍繞學生的發展的需要。把傳統課程中的一言堂,傳授者,管理者,體現權利,兵操式。新課程標準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參與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親切,平等交流。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繼續深入的進行探討,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經驗,為進一步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而努力。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6
在教學實踐中,讀單元整體教學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教學模式。在讀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以一個整體性的話題為中心,將語言知識和閱讀技巧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在試驗性教學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和挑戰。下面,我將從多個方面來總結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讀單元整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難免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在讀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以生活實際中的話題為切入點,引發了學生的興趣。例如,在一個關于環境保護的單元中,我們帶領學生一起觀察身邊的環境問題,并鼓勵他們提出解決辦法。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讀單元整體教學加強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只是被要求背誦語法規則和詞匯表,而缺乏實際運用的機會。而在讀單元整體教學中,語言知識和閱讀技巧被融入到實際的'交流活動中。例如,在一個關于旅行的單元中,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旅行計劃,并用英語進行演示和討論。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鞏固語言知識,還能夠提高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
然而,讀單元整體教學也存在一些挑戰。首先,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和準備教學材料。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讀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更多的教學資源和素材。教師需要從各種渠道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和課堂活動,并進行篩選和整理。這對教師的時間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可能有較大的差異,有些學生較為薄弱,有些學生較為優秀。教師需要因材施教,給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輔導。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而言之,讀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富有活力和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它通過以話題為中心,將語言知識和閱讀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它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的交流中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然而,讀單元整體教學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挑戰,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才能更好地發揮讀單元整體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7
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影響學生一輩子,一個好的團隊可以成長一批人!剛拿到《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我隨手翻了幾下,覺得這本書還不錯,但是一周過去,自己也沒多大進展。
后來在張玉佩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打卡活動。就算每天再累,事情再多,也跟著老師跟著團隊,堅持閱讀并寫出感悟,不知不覺將近一個月了,這本書已經閱讀結束,非常感謝這個團隊!回顧這個月的讀書狀態,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忙碌并收獲著。
這本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地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的,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什么,為什么要關注這些等等。下邊我就介紹一下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獲。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這個詞,我們常聽到,但它具體指什么,卻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指自律、尊重、認真。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最終指向是培養他們的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而這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不是老師灌輸的,而是學生自己學會的。
二、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書中明確告訴我們,教育的真諦是:讓學生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人有兩方面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
如果教育本身不能給學生帶來快樂,他又如何去尋找快樂呢?所以,讓學生“樂學”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在我們的教學中,完成教學任務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這個過程所帶給他們的情緒體驗,否則會有“舍本求末”之嫌。
三、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上來
聚焦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后把任務完成,再在作業、評講時查缺補漏。至于學生怎么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解題就行,能做那一類題就好了。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的關注點出現問題了。
在課堂上,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是少數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是否真的在討論,是否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并有理有據;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么解決問題的方法,還發現了什么新問題。
四、教學中,把握好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的度
文中第二章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
由此我想到了音樂學科,由于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
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
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脫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松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相信,如果我們真的把核心素養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那么畫出的一定是教育的圓滿!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8
今天有幸聆聽了徐和平專家關于素養導向的單元教學設計的新策略與新模板學習講座,感覺收獲頗多,現簡單談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對單元整體教學的新認識
一場講座聽下來,高頻詞匯“統整”“整合”“結合”“聯結”“整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一個詞——可持續發展,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和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可持續發展。就像薛峰老師說的那樣: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再學。想培養學生的“再學”能力,就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和怎么學,讓教師知道教什么和怎樣教。統編教科書很好地解答了這個問題,它是學科能力體系的構建,是全盤考慮的頂層設計。它的全盤考慮、頂層設計體現在不同年級不同單元知識要素之間的相互交織并螺旋上升中,讓我知道了此時此刻我的學生們以往的能力經驗和即將要習得的能力點是什么,也就是知道了此時此刻我的教學點、學生的能力訓練點是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
認清了這一點也就能更好地找準教學的落腳點——單元整體教學。學生知識能力體系的構建則要靠“單元整體教學”來實踐和實現。“單元”是我們落實學生能力點的最小整體,是我們能看得見、抓得住、學得來的最小整體,因此在實踐中,要力爭一課一得,一單元一得,所“得”即知識、即能力、即建構的體系,是為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奠基。梳理了這個思路,我對心得最初提到的幾個高頻詞,對教材的編寫理念和編排特點也就有了更深的認識,思維也感覺更開闊了。教師有了大局觀、統領觀,有了對學生能力體系構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積極落實方法、積極實踐,才能把更廣闊的思維帶給學生。
二、對落實單元整體教學的新思考
對單元整體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后,就要思考如何在實踐中落實單元整體教學。我認為落實單元整體教學也要遵循頂層設計、全局建構的原則,通單元考量,還要思前想后。通過學習徐和平專家的講座,我認識到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首先要在體系之下建立目標意識,聚焦語言訓練點。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將單元知識要素目標化為可檢可測的能力點,知道本單元學生需要學會什么,教師需要教會什么。確定目標后,就要聚焦這個單元但不只限于這個單元,聯結學生以往能力經驗明確要素銜接點;統整單元學習資源,思考單元各版塊之間、課后題與課本知識要素之間的能力交織點和提升點;聯結恰當的學習資源落實本單元能力訓練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關注素養提升,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實際能力。明確了目標,思考了資源配置與運用,初步確定了教學手段,接下來就需要認認真真進行備課了。專家提到的“三次備課”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一要裸備,前面的經過其實都是裸備的過程,經過一番思考才能使自己對文本的解讀更深入;二要參考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二備要比一備更具體更精準更有路徑方法和支架;三要實踐后再修改完善之前的.教學設計,也就是要及時反思,實踐出真知,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及時修改到備課中,才能使教學設計更加完善,對以后的教學更有幫助。
單元整體教學的講座使我了解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它注重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使其沉浸在有意義的學習環境里,使學生在學科學習活動中主動習得真實語言,獲得知識能力的提升。在操作單元整體教學中,要注重小任務聯動,貫穿于大任務中;要學生自學先行,完成小任務;要教師后導,完成大任務。它重點落實在語境統整、支架輔助和任務驅動中,讓思維表征化,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支持。
另外徐和平專家的單元教學設計模板令人眼前一亮,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教材編排閱讀策略單元的意義、編排特點、策略單元特殊之處等方面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今后,在策略單元教學中,我需要特別關注知識要素的不斷復現,抓住能力要點的循序漸進、層級遞進,教前思后孕伏目標,樹立全局教學觀。還要做好與教材的溝通,只有讀好教材,讀全面,才能用教材教,形成較好策略。
再有就是徐和平專家的課例解析,使我的思路逐漸開闊起來。三篇精讀課文,他設計了三個問題清單,層層遞進,逐步提高。通過實錄片段,我還知道了對學生的提問要還原學生的思維過程,激發閱讀思考,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你是怎么想象的?”還是“為什么你想到了這個問題?”都要比單純地讓學生發揮想象和只完成提問更具有實際價值,“追問”一下其實是讓學生更加明確了閱讀思維和思考問題的路徑和方法。
我在想,為什么新課標要要求我們老師用大單元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呢?其實答案我們應該能想到,以前的教學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單方面的能力,或者說是為了工業和農業培養專門的人才,而現在的教育早已經不能用這樣的結果來衡量。要知道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新時期的人才有了更好地要求,以前的專一在現在還需要,只不過現在又要多添一專多能的人才。
說實話,我對大單元教學這樣的方式嘗試還不夠。雖然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喜歡聯系與所教課本相關的知識和與教學重點相關的點,喜歡在課堂上旁征博引,但是這和現在的大單元教學只是有形式上的相似,其本質和內涵還差的遠,也就是說以前我只是涉及到了皮毛而已。
每一次學習,每接觸一樣新的東西都是收獲。即使沒能學到精髓最起碼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論語里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這要求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嘗試,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多在自己感到困惑之處研究。
可以說本次培訓不虛此行,我對單元整體教學的認識更深刻了,期待單元整體教學各類實踐課的觀摩和學習,希望可以從中得到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更大提高。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29
這學期,學校組織我們每個教師重點學習了新課程標準的正式版本。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學習新課標明確了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標準,但具體的教學內容需要我們體育教師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自主選擇,這更加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內容的選擇上謹慎仔細,考慮周全,使必學內容成為體育教學中身體鍛煉、技能學習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載體,結合自己的經驗扎扎實實的落實好教學內容,根據自己對教學理論、教材的理解重組教學內容,優化,把自己的教學和經驗滲透到教學中去,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新課標的學習對我們在教學觀念的轉變上有一定影響。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這就要求我們在內容或方法等的選擇上都必須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首要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形式,傳統的教學以教師、課堂、教材為重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在課堂中起著引導的作用,不再是消極的扮演教學大綱和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給與他們自由發揮、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真正達到身心的全面發展。教師在體育課中要以鼓勵表揚為主,不僅僅是對學生技能上的,還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樹立平等、和諧的的師生關系,增強教師和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活動的積極性。
在新課標的學習中,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中要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體育鍛煉的習慣。一節體育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我們需要的是通過我們的教學、我們的引導,讓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對學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響。
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更好的發展,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總之在我教學實踐中,從教材方面,大膽改革,改革傳統教學中的各自獨立的目標內容,注重動作技術的.訓練,學科知識本位,書本為中心。以新課程教材為準繩,以人的發展為宗旨,層次目標清晰,內容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五個學習領域互相聯系,呈現方式的多樣性,靈活性。把難、繁、窄、舊。唯大綱,唯課本,項目-訓練-成績,從教材中獲得結論性的知識技能,學生被動接受。變為淺、寬、活、新,形式為人-健康-鍛煉,-生活-經驗-適應-體驗。重視過程,強調體驗,自主學習、自主、自主發展,在實踐中獲得知識技能。對老師來說,改變傳統的以大綱和統編教材內容為準,以新課標為主導,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以三級目標為依據,以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發展為基礎。在展現課上,改變傳統的以增強體質為指導,以競技為中心,以技能為追求目標,突出生物功能。新課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強調身心多維健康觀,圍繞學生的發展的需要。把傳統課程中的一言堂,傳授者,管理者,體現權利,兵操式。新課程標準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參與者,平等中的首席,生活式,親切,平等交流。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繼續深入的進行探討,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經驗,為進一步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而努力。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30
今年我有幸拜讀了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讓我真正認識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水平),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與心靈世界。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與豐富的人生體驗,才能逐步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地發展。我認為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數學教師也不是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人。各門學科的性質、任務有所不同,但在育人的使命和任務是一樣的,人才是教學的共同對象,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確,在現有的體制下,追求分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以犧牲兒童的健康、幸福、品行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高分。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讓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
2、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的眼睛要看著學生,心里要想著學生,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組織、實施和調整教學。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初中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3、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只有通過反思,教師才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細致地、冷靜地加以推理總結,具體地對于某一個問題的對策、某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的質疑,甚至某一個辯論回合展開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為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日益形成。所以我們必須要經常反思,總結經驗,進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31
單元主題性學習,就是以章節或幾個相近的教學內容放在一起進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習方式,使課程每一個小教學內容與與其他相溝通,同時也可以把書本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主體的活動,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選擇:每一節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機的聯系的一起的,生活是學生的最好老師。可以把學生引入大自然,引入社會。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領略他們能觀察到的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在自然中學習知識,在學習知識中升華對自然的認識,不僅可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深厚感情。比如在教學位置的同時引申學生對校園主題的綜合性學習,引導孩子們通過聽、看、問、講、等多種形式去了解、發現、感受學校風光的美,然后把自己通過聽、看、問等方式了解到的內容回到課堂來說給同學聽聽。我在開展做家務活動中,讓學生到家里幫助父母做家務事,然后到課堂里與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在教學物體的圖形時讓學生們摸一摸,做一做相關的游戲。通過這一系列的'親身體會、扮演,學生們就有了設身處地地去把握作品中的角色。體會、扮演實際是一次再創造,學生在體會、扮演過程中必須實行角色的轉換,給人一種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現其情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采用單元主題性教學有利于教學效果的強化。王主任提到,要樹立三種意識:課程意識、文體意識、運用意識。我認為課程意識和文體意識都是語用的基礎。語用在教學中處于至關重要的一個地位。語文核心素養中“語言的建構和運用”就需要我們去繼續揣摩,是否是語用的直觀體現。老師應將理解的重心聚焦到語言的表達形式上,不能僅是理解和知道。運用才是最好的理解。當然,語言文字的“運用”不能離開“理解”這個基礎,“理解”只有在“運用”中才能真正形成。所以,閱讀過程是理解和運用相互融合的共生過程。
張彩虹老師所授《感受鄉村生活》,能尋求《鄉下人家》和《麥哨》的共同點,這一點是值得我去學習的,老師善于把握學材,能有效將其整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但老師這節的不足也是在此,未將文本挖透、挖深,找對真正對學生有用、有效的教學點,原本的授課讓人聽來仍是過于繁瑣,訓練點不夠突出,領悟表達方面也只是將其中寫作順序、修辭手法提了出來。重構后的教學設計就做到了注重領悟表達,讓學生關注“場面描寫”這個點,進而引導學生去感受場面描寫中的語言美,最后能使學生對鄉下、對田園風光有更清晰的感受,也會更深刻地體會到鄉村生活的美好;通過再次引領朗讀,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表達的特點并學著運用,順其自然不刻意。這樣學生既理解了文本的內涵,又學會了運用作者的表達,能夠一舉兩得。“語用”點清晰,又不單獨分離于文本。
首先,我要做到的是:具備解讀課標、解讀教材、解讀學情的能力;其次,要樹立大語文觀,時刻謹記: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不要教課文,而是要教語文。意識非常重要;最后,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要去教方法。我所理解的語用就是語言文字的運用,是領悟到作者的表達后,將作者的表達方式(用語言的方式)運用到自身。因此,拿起課文,我就要去關注到教學的語言訓練點。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風景”。“風景”各不相同,必須做到“一課一得”。具備以上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老師要多去嘗試,敢于打破陳舊模式,摒棄低效課堂。盡管開始實踐階段很吃力,盡管會經歷很多失敗,但一想到單元整體教學勢在必行,要想將教語文這條路走下去,就必須在一次次實踐和思索中讓自己的教學盡快走上光明大道。也許這條路上布滿荊棘,但足夠的理論是披荊斬棘的一大法寶。老師要去讀《學會閱讀》,去讀《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等書籍,去學習名師課堂,去接觸教育專著,豐富理論素養,沉淀自己。帶著扎實的理論基礎上路,相信我們會走得更穩、更遠!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32
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我時常有這樣的苦惱:有些知識點課堂上講了好多遍,自以為已經講得很詳細、很透徹,練習得也夠充分,可是一到檢測環節,就發現自己之前的努力“事倍功半”。教來教去,發現自己賣力地想拉著學生往前跑,可是學生卻慢悠悠不邁步子,盡管還有很多家長很給力地在學生身后做“推手。”
我曾經一直在思考背后的原因,但找不到精準的答案。讀了《從教走向學》這本書,我的思維才漸漸清晰。這本書讓我明白,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讓學生走得更遠。
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每一個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價值觀。
作為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從教走向學》這本書立足于核心素養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以教師的視角,結合已有的經驗和探索,通過具體案例闡述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的維度、策略與方法,給大家提供落實核心素養的路徑、工具和腳手架,提示一些容易出現的誤區。這本書從七個維度闡述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的策略和方法,下面我主要從“從課程標準到教學目標”這一維度談感受。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從課程標準到教學目標,是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的基本原則和出發點,是教師首先要學習和研究的內容。教師每天備課都要寫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從哪里來,主要來自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是依據課程標準制定的。反觀自己的教學,教學目標的制定主要依據的是教材,依據的是學情,依據的是考試說明,甚至是教輔資料,依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的次數真的是屈指可數。一個不研讀課程標準的教師,如何保證教學質量達到國家的基本要求。我的教學活動距離課程標準的要求有一定距離,文中的四個問題為我以后依據課標制定目標提供了方向。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將課程標準進行了系統化的落實?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從知識維度上升到了素養維度?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將問題解決作為了重點目標?我的教學目標是否關注了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課標指導教師,應更加關注人的培養,綜合品質的提升;要更加關注真實生活,聚焦真實的問題情景,聚焦現實問題的解決;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真實學習和深度體驗中,培育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的核心素養。
課程標準如此重要,能直接當作教學目標嗎?在課堂上,教師不能直接將課程標準當作教學目標,應將課程標準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來制定。這就要求老師要再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這是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時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但卻是從教走向學的前提和保障。
人們常常以為,“教學目標”就是“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就是“教學目標”,兩者沒什么區別。其實不然。過去大家寫教學目標時,是不是通常這樣描述:“理解……”“掌握……”“解釋……”?那么,什么是“理解”呢?學到什么程度叫“掌握”呢?從哪些維度去“解釋”呢?對這些問題,教師是清楚的,教師知道該做什么、該講到什么程度、該從哪些維度去解釋。也就是說,這樣的目標是寫給教師的,是教學目標。
這樣描述的目標,學生是看不懂的,更不知道該如何做。不知道學習目標的學生如同旅游時不知道目的地,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不知道自己是否走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在落實核心素養的.課堂上,教師需要將自己熟悉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清晰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看得懂,聽得明白,知道如何做,讓學習真實發生。
小春老師給出了幾個制定目標的原則讓我豁然開朗。
第一,制定目標要遵循整體性原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育人,所以,制定教學目標時,既不能割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彼此的關聯,也不能割裂這三者的統一,制定教學目標從整體性出發,就是強調要定位于人的培養,立足核心素養來制定教學目標。整體性還體現在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是一個目標體系,彼此要有連貫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第二,主體性原則。教學目標是對學生要達到的學習結果的描述,目標是由學生來實現的,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首先,教學目標要描教述清晰,學生能看得懂,看得明白。其次,教學目標應難度適中,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已有經驗,又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后,教學目標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要設計得有層次、有梯度,學生有選擇的空間。
第三,可操作性原則。教學目標要描述具體,能實施,能測量。忌空話、套話,大而不當。要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通盤考慮,厘清關系,設計出能落實、可評價的教學目標,教師知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學生知道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
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從知識的了解和記憶,轉變為關鍵能力、必備品格的培育,特別強調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對接。教學目標要定位于核心素養的落實。培訓學生素養的一個重要切入口是問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認知,讓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也就是說,應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解決問題,提升能力和素養。
教學目標是否落實了核心素養,一個檢驗標準就是看教學設計是否給學生提供充分體驗、探究的機會,是否將問題解決貫穿課堂,是否將說所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聯系。例如,語文學科的課程內容,從語文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處罰,以語文學科素養為指導,以語文實踐為主線,設計了“語文學習任務群”。這樣就指導教師走出單篇課文的教學,從整體和任務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觀念。
對教學來說,課程標準具有導向性作用,是展開教學活動的方向,是“綱”。依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意味著教學的大方向是正確的;按照落實核心素養的要求,設計教學活動,意味著教學實施走在了有效教學的路上。
新課標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指明了教學方向。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是課程的總目標,它與具體的教學目標之間還有很多小臺階,將核心素養轉化為一系列的具體目標后,只要系統中的每個具體目標落實到位了,核心素養的總目標也就達成了。核心素養這個總目標的落實,是在每節課、每個單元、每個模塊中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系統化的落實。由此可見,課程標準轉化為教學目標是一個復雜過程。教師要系統、學習研究課程標準,特別是“課程的性質理念”、“課程的總目標”、“學業質量標準”、“課程結構內容”,用課程總目標統領具體目標,將課程理念貫徹到每個具體目標上。然后教師根據學業質量標準的不同水平,結合學情,將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向一系列目標轉化,即轉化為課程具體目標、模塊具體目標、單元具體目標、課時具體目標。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的種種不足和局限,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學生才能成長得更快,學生未來的發展才更有潛力。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33
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方式的不斷創新,音頻聽力教學在語言學習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聽單元教學是一種以聽為主的課程設計模式,旨在通過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真實語境中獲取信息和語言實踐來提高他們的聽力技能。在此次聽單元整體教學課程中,我深刻認識到了聽力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體會。
首先,聽單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技能。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常常將聽力訓練作為一項獨立的活動進行,而忽略了以聽力為核心的綜合語言實踐。而通過聽單元整體教學,我意識到了真正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需要將聽力與語言實踐相結合。在聽單元中,學生通過聽取真實的聽力材料,如新聞、訪談和演講等,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的用法和表達方式,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
其次,聽單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發展。在聽單元教學中,學生不僅僅是聽取信息,還需要進行綜合處理和回答問題。這樣的練習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解決聽力材料中的問題,學生能夠運用他們所學的詞匯和語法知識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口語和寫作能力,培養他們的綜合語言能力。
另外,聽單元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傳統的聽力教學常常采用單一的聽力材料和任務形式,學生對聽力學習產生了厭倦和抵觸情緒。而通過聽單元整體教學,我將聽力材料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相結合,設計了豐富多樣的任務和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聽力活動,提高聽力學習的效果。
此外,聽單元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聽單元教學中,學生需要自己處理和理解聽力材料,獨立思考和回答問題。這種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通過聽單元的學習,掌握了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聽單元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聽單元教學中,學生接觸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和表達方式,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和思維方式。通過聽取不同地區的方言或者不同國家的音頻材料,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他們的國際視野打開了一扇窗。
總之,通過這次聽單元整體教學課程,我對聽力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從中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體會。聽單元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還能促進他們的綜合語言能力發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聽力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聽力教育。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34
有幸拜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讓我醍醐灌頂。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學校的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導致陷入了“唯分數論”的怪圈。學生學習壓力大,家長對于學生的關心也僅局限在于“考了多少分?名次怎么樣?”學生壓力大,但也只能每日埋頭苦學,但真正增長的只有那可憐的分數,導致最后培養的都是只會學習的書呆子。隨著雙減政策與核心素養一詞的提出,學校、教師、家長開始弱化對分數的計較,轉向關注孩子的能力、品格的培養。而這一舉措,終于將教育的關注點真正放到了孩子的成長上,是以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的'教育理念!
余老師在文中強調,六大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就在于學科素養。著名教育學家培根曾有過經典闡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辨。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各個學科所學的知識,只是我們獲取目的的工具和手段,而最終要形成的能力與品格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現在做的是把工具和手段神話了,卻把目的邊緣化,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該如何撿起這顆“西瓜”,這正是我們新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在文中余老師也詳細為我們提出來解決辦法。
作為一名資歷尚淺的教師,在以后的每一次備課中都應做到深研深究,通過知識追尋其本質,明白其中指向的核心素養,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在教學設計中,要多添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自主學習的活動,提高孩子們自主求學的興趣,做到將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的品格、樂于求學的態度等。總之,在每一次備課中,都要謹記一個原則,就是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的,知識的運用為媒介,實現每一堂課都能有百分之一百的付出和百分之二百的收獲。并且,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做到每堂課后及時反思,總結優點,反思不足,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余老師對我們的建議中肯而實用,需要我們反復咀嚼,學以致用!
感謝余老師的書讓我猶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35
在教育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富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教學模式,可謂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的準確把握,以貼近生活、融入情境為基礎,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學習、自我管理和獨立思考的目的。在這個教育大背景下,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育教學的改革有重大意義。
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是將學生的生活常識、人文素養、科技知識、學科知識等綜合要素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明確的教育目標下制定學習計劃,通過探究、折辯、聯系、評價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整體觀念、問題意識、創新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深厚的思維底蘊、精深的專業素養、靈動的思維方法和積極的創新精神。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放性。單元整體教學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生活資源,以自然、生活化、情境化為基礎,過程具有敞開的性質。
2、探究性。單元整體教學重視學生自我探究,讓學生與老師共同地探究問題,鍛煉學生的技能。
3、聯系性。單元整體教學不斷強調對學習過程的內在聯系進行挖掘和分析,使學生感到知識之間有聯系,教學中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中學習。
4、豐富性。單元整體教學注重多樣性,通過讓學生利用多種資源,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和跨科學科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不僅是一個極其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一個富有成效的教育實驗。以我在初中教學中開展的一次“全新疆實踐”的單元整體教學為例,該單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深入體驗了新疆人的文化生活,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態度和行為的意識,加深了學生對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單元整體教學對于現代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在實踐中,單元整體教學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學生的懶散、教師的不熟悉、教材的缺失等,同時也需要注意教學過程中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及時重視學生的不同需求,更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
單元整體教學的提出不僅為教育教學帶來了創新思維和改革意識,也必將推動現代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未來的單元整體教學必將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全面的能力,更好地促進其個性化發展,也會更加重視對學生的關心和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充分的發展和成長。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 36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與發展,學校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探索與改進。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按照一個個知識單元進行教學,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學習大量的內容。然而,隨著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視以及對教學效果的要求不斷提高,讀單元整體教學逐漸受到關注。在我進行讀單元整體教學之后,我深深體會到了其在學生學習效果、興趣培養以及語言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優勢。
首先,讀單元整體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學習大量的知識點,容易造成學生的知識獲取不深入,記憶不牢固。而采用讀單元整體教學的方法,學生可以在一個單元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深入理解并掌握這個主題下的相關知識點。通過聽、說、讀、寫的結合,學生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讀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可能會覺得學習枯燥乏味,因為他們往往只是簡單地接觸到冗長的知識點,缺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運用。而讀單元整體教學更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索,通過多媒體、互動性教學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通過實踐、討論和合作,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和主動性。
再次,讀單元整體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注重對知識點的記憶,而對于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缺乏重視。然而,讀單元整體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學生在整體教學中通過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能夠更多地接觸到真實語境下的語言運用,提高他們的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和語言思維能力。
最后,讀單元整體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只關注知識的獲取和記憶,缺乏對綜合能力的培養。而讀單元整體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和學習方法。學生在整體教學中,需要通過主題的'整合,思考和分析問題,提取和總結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讀單元整體教學在學生學習效果、興趣培養以及語言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我們也需要不斷改進和探索,因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關注學生成長的全方位發展。通過讀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與探索,我相信我們能夠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11-24
體育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05-30
小學語文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1篇)06-06
初中數學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4篇)06-18
體育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教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9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