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時間:2023-05-30 13:20:54 雪桃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通用16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通用16篇)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1

  xx月xx日,我們相聚萊州市雙語學校,進行魯教版英語新教材的培訓活動。培訓期間,教研員為我們安排了豐富的內容,包括威海教研室教研員對教材進行全方位解讀,以豐富的知識內涵進行精辟的闡述,使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認識。此次培訓,還有三位在一線教學的骨干教師用新教材給我們講了三節精彩的示范課,使我對英語新教材的教學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實在是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在此次培訓中專家老師能深入淺出地分析新教材的特點,將本教材的語言知識點作了詳細地分析,使得我們對于教材的重點、難點能準確地把握。語言點通過聽說讀寫模塊操練效果清晰可見。對于專家老師的講座我有如下感想:

  一、新教材課程建設上拓寬了英語學習的'渠道,營造了英語的學習環境。

  我們的教學必須從課內引申到課外,不要放棄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二、新教材注重語言積累,開發學生潛能,不過早強調語法,不求系統,但求應用。

  這就要求教師決不能把課堂變為自己的“一言堂”,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展示自己的口才,而要將話語權還給學生,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強調學生自覺參與,提高學生的感受和表達能力要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語言實踐機會。

  三、教師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過去的“接受性學習”為“接受性、體驗性、研究性”學習方式相結合。

  其次,我們聆聽學習了三位教學經驗豐富并在一線教學的優秀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她們的課對新教材進行了很好的演示和挖掘,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在教學中積累的工作經驗介紹給我們。使我們更快的熟悉了新教材,并能準確地把握每一部分的重點,難點。同時也了解了如何將教改新理念轉化為教師的具體的實踐操作,覺得很受用。對以后怎么上課就更有底了。

  總之,通過參加英語新教材培訓,我對初中英語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認識,為我們完善自我,提高理論水平提供了難得的平臺。我一定會珍惜本次學習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利用時間給自己充電,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提高。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2

  今年暑假,xxxx市教育局舉辦人教版七年級音樂新教材教學培訓班。7月2日報到,3日全天培訓,參加培訓人員三十多人。主講教師xx,系xxxx省音樂教育研究會理事。

  3日早上,講三大內容:

  一、新教材課程性質: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二、 新教材課程價值: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發展價值;文化傳承價值。

  三、新教材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

  3日下午,講四大內容:

  一、新教材教學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愿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過程與方法: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

  ㈢、知識與技能: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基本技能;音樂創作

  與歷史背景;音樂與相關文化。

  二、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三、新教材的課程評價:建立綜合的評價機制。不僅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知識與技能的指標,還應考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可采用自評方式,以描述性評價和鼓勵性評價為主;善于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四、新教材的主要突破點:課程性質和價值觀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重視音樂教育作用于人的創造性發展價值;豐富音樂教育的人文內涵;改進與完善課程評價機制。

  教師授課內容,全部是《走進新課程》里的《音樂課程標準》中的內容。以前我們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時已學過,并且考過試。黃老師講得細致、透徹,深入淺出,讓大家感覺到新課程標準和以前的差別和優點,讓大家明白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應該緊緊地抓住新課標進行教學。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3

  有幸參加了本次市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我受益良多,現將本次的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新教材在編寫方式上發生了變化,分為兩大類,即通史和專題史。通史規定為必修課,專題史類規定為選擇性必修課。在課程的編排上,內容將更加豐富,單課容量也將更大。在培訓會上專家也表示課容量這么龐大,一學期很難做到把一本教材教授完畢。

  第二,對比舊教材,新教材在內容上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和創新

 。1)增強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相聯系的內容。

 。2)更加注重面向世界,有利于形成大歷史觀。

 。3)貼近生活實際,充分發揮了歷史的社會服務功能。

  第三,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一些問題也需要多注意

  (1)從內容來看,新教材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內容結構,學科間的交叉聯系更加密切。而且教材在編排上分為通史類和專題史類結合,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更準確的時空觀念。

 。2)在新教材使用下更倡導改進教學方式,更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新教材的教學目標更加強調核心素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價值觀,以人為本,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自主性要求提高了,學生的時空轉換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要求提高了。

 。3)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本次的培訓中,專家還介紹了一種“情境·任務·辯詰·生成”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學生自主學習,時空定位;老師給學生創設任務;情境設置,問題解決;探究學習,辯論詰問。這種模式非常不錯,但是更適合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強,層次水平高的學生,我們學校的學生基礎太過于薄弱能力水平較低,所以這種模式并不適用我們的學生,但是也值得我們借鑒跟思考。

  通過本次新教材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有一了定的理解和體會。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有很多的困惑,所以接下來我將會不斷地探索,希望能盡快摸索到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4

  這次參加部版新教材培訓,聽了張彬福教授的講析與指導,對這本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受。盡管學習時間短暫,我事先也沒對教材有太多的閱讀與思考,但在張教授的精心準備、多方引用和深入淺出的講解下,我對這套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

  如何要梳理本次培訓學習的感受或收獲的話,以下三方面,當是最想提及的。

  (一)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

  整套教材130篇古詩文,占到教材課文的52%,這是很了不起的變化與回歸。

  語文學習應有語文特色。我們既在學習現代語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語文。畢竟漢語言是一脈相承的。學習古詩文,掌握漢語的傳統與特色美。另外,語文學習更要從課程中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是語文的責任,更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與體現。

 。ǘ┳鹬卣Z文學習的規律

  教材編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語文學習過程應遵循的基本規律,如首先要學會朗讀,然后者學習默讀、快讀等;如語文要強化思維訓練,教材課后增設了層次多樣的思考探究和訓練題,課文分教讀、自讀與課外閱讀三位一體,古詩學習更強調教會學生自讀感悟等;漢字書寫能力的提升要在實踐中落實,如教材“讀讀寫定”提供了硬筆書法家的示范,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書寫模仿學習;課外古詩閱讀的`安排,除了有機穿插在各單元間,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自讀自悟古詩的賞析文字示范。真正是想辦法做到手把手教學生學習語文,想方設法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三)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高

  從張彬福教授所談的教材新變化和教學要求,我深切感受到了要用好新教材,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是重要前提。

  例如,新教材刪減了課文數量,那么留下更多時間教師應該怎么用?是否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有時間去學習?總在趕課,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文化素養培養又如何落實?

  新教材強調了教師、學生對一些具體名詞概念(如在注解、練習中出現的)的學習要求,只有教師自己弄明白,學生才有可能對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把握。

  總之,新教材有新氣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還需要我們對教材下更多的研讀功夫。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5

  我有幸參加了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的培訓,通過這次學習,我更進一步地了解和感悟到人教版教材編寫的真諦,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對教材內容的變動有了新的認識

  新教材內容的變動,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加強了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系,降低了難度,使教材更加合理,學生能更好的學習數學。

  二、對教材編排特點有了新的理解

  新教材以新課標為依據,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教材編排也盡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引入,使抽象的數學密切聯系實際,教材圖文并茂,新穎活潑。通過和老師們的交流,我對教材整體編排有了新的認識,明白了編者對例題的編排意圖,對每單元的教學目標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

  1. 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個特點。

  2.加強了對知識的整理。大的單元(多個知識點)后面都安排了一個“整理和復習”。具體編排上,給出整理的`線索,引導學生自己整理、總結。

  3.增加了數學的背景知識

  教材結合學生所學的內容安排了一些數學背景知識,以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

  4.解決問題突出對一般過程和一般思路的體驗。

  對于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讓學生通過體驗,了解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一般思路。

  5.練習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

  帶著前面的內容進行練習,為后續知識的學習做鋪墊。

  6.注重知識的滲透。

  如填未知加數,在直觀圖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數、通過畫一畫幫助學生填出未知加數、借助數的組成)。

  7.為教學評價提供線索。

  在每個單元的最后安排了一個評價版塊,給老師們如何引導學生自我評價提供一點思路和線索。

  充實緊張的培訓,時間往往過得飛快,帶著幾分回味,幾分思考,幾分收獲,我深感肩上責任之重。 此次的培訓正如一枚強心劑,將我的困惑逐一驅散——它提高了我對新教材的理性認識,促進了我對新教材的有效把握,更是增強了我對新教材教學工作的信心和決心,與此同時,我真心的希望我們現在的教師能多一點創新,多一點務實,多一點奉獻,多一點眼光,多一點執著,多一點激情,讓教改之路更堅實、更寬闊、更精彩吧!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6

  10月13日至14日,我參加了全區初中數學新課標新教材培訓。

  這次培訓,我感受最大的是,與新課標實驗稿相比,修訂稿的目標指向更加具體、明確,更加順應時代的要求。課程基本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學生由需要掌握的“雙基”變為“四基”、“四能”,對人才的培養要求更高了。新教材也做了很大的調整,刪掉了一些計算繁雜,缺乏實用性的內容,增加了學生比較熟悉的來源于生活的例子,且更具有時代氣息。

  與之相適應,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也具有新的特點:

  一是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是學生圍繞著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有能力的.提高,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悅,創新思維火花的迸射。

  二是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于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系,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三是教師要善于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從做中探索并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并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煉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并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四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達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兩天的培訓學習和研討,為我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教學一線教師,我將積極投身于新課改,切實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把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7

  今年八月二十八日,縣教育局組織中小學數學教師學習一年級第一冊數學新教材,通過這次的.學習培訓,我對新教材的理解及使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這次新教材培訓,如何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談談自己的體會。

  新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感情態度與價植觀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和發展,教材也著重強調了數學要注重情境的設置,數學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新教材要求教師大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真正轉變舊的教育觀念,思想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現代教學觀,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樂于實踐的學習方法,我認為教師只要能把握住數學知識的目標,不要拘泥于教材,大膽地讓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去經歷、體驗、探索數學知識就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最好實踐。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于為學生提供了富有情趣并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題材,設計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并符合兒童特征,所以我們要采取適當的.呈現手段,輔之以語言引導,激發學生所學知識的強烈興趣。

  新教材倡導的解題策略的多樣化,答案不唯一性,就是要促使學生盡快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探究,發現從而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樣我們要留給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創新、發現,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奧秘。

  新教材還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數學面向每一個人,摒棄舊教材內容繁、難、偏、舊,創設學生自在探索知識的創造性,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

  總之,人教版數學體現了貼近生活,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同時,新教材給我們的是高強度的壓力,是全新的嘗試,也增加了我們學習業務的機會,我將和學生一道伴隨著課改成長。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8

  上周周三5月7日我參加了美蘭區教研室舉辦的八下地理湘教版新教材的培訓學習。陳育才老師特別邀請市研訓院陳運敏老師為我們做了本次的培訓學習,使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清晰的認識,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陳運敏老師結合新課標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為我們作了教材修訂的介紹與教學建議:

  一、總體框架

  總體框架的體系結構同原教材相比較,保留:總—分—總的編排邏輯不變,有3個變化。變化1:分論部分原教材按4條線串起來,并以省級行政區逐個分述;修改后按課標要求分三大部分并選擇典型區域分述。變化2:“第一章中國的主要產業”,改為“第五章中國的地域差異”變化3:原教材共六章,修訂教材共五章。也和人教材相比較,讓我們清楚與人教版相同的內容則重點學習。

  本冊的學習主要是屬于區域地理的學習,遵循課標要求,修訂版所選擇的區域保留了課標規定的'必學區域(北京、港、澳、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貴州省。新加區域為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長株潭城市群、黃土高原。又從大的區域中選擇較小的區域分別去論述四大地理區域。

  二、區域內容的組織

  1、基礎性原則

  2、突出以案例滲透區域學習方法

  3、注重區域的發展

  4、注重地理能力和思維的培養

  三、區域案例內容簡介

  四、注意體現區域的發展和變化

  五、呈現方式

  六、努力改進教學方法

  1、區域案例可以自選,但要有典型性

  2、“問題切入,案例推進”是區域地理教學的好方法

  3、案例教學重在培養學習方法,并進行思維遷移

  4、切實掌握區域地理教學的一般方法:三個方面(即3w)構建知識體系把握區域地理學習的方法(以西北地區為例)

  5、提高區域地理教學效果的對策

  總之,通過這次的教材培訓,使我們對教材的領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如何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最后陳運敏老師還向我們展示了今年全省地理優質課的優秀復習課件,讓我們學會如何高效復習,使我們又有了更多的收獲。收獲的同時也深感自身知識的不足,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今后我要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9

  4月8日,我參加了保亭縣數學教研室舉辦的為期一天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通過夏井川教授對三年級下冊教材的詳細講解,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今后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優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也在不斷地整編。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小學數學教材一方面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教師指明了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這次培訓夏教授向我們分析了教材中的編排調整,以及改動意圖,向我們闡述數學解題的多樣性,建議教師們多鼓勵學生用自己學會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鍛煉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處理問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解決問題都要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也要符合算理和數學邏輯,結合實際問題出發。

  通過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要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學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小學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

  總之,這次的培訓收獲良多,同時也讓我明白了弄清教材的編排,了解教材的設計意圖,鉆研教材這是我們教師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更精彩、更準確到位。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10

  《202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經出臺,出現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語文核心素養、語文學習任務群、質量標準……這對我們語文老師來講是理念的更新。無論是哪種,我們的孩子學語文,總要從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中來學習和運用語文,形成自己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這就離不開一篇篇課文。所以今天我想談這樣一個話題:用課文教語文。踏踏實實用好每一篇課文,發揮每一篇課文的教學功能與育人價值,孩子們才會愛上語文,學好語文。

  我們現行的教材是文選型教材,文質精美。不但具有原先的閱讀價值,而且被賦予了獨特的教學價值,所以語文教學要教課文本身潛藏的語文概念,包括語言文字、讀寫方法、文體思維、審美意識以及價值觀念等。我們要確立用課文教語文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發揮語文教材的教學功能和育人價值。

  一、存在問題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經常有三個問題

  1、教課文,滑向了泛語文的深淵

  第一個問題是教課文。我們經常把課文誤當成教學內容,將課文中的思想內容當成語文教學內容。課文寫什么,我們就讓學生學什么,于是就滑向了泛語文的深淵。忘記了語文學科是一門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課程,是要學習語言運用的方法和原理。

  2、做習題,陷入了應試的泥潭

  第二個問題是做習題。將課文后面的練習題當成教學內容,只求正確答案,不問讀寫過程,陷入了應試的泥潭,偏重于讓學生做題、刷題,這些都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正確導向。

  3、講要素,異化成了教知識

  第三個問題是講要素。統編教材提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行的方式,很多老師在教課文時就圍繞單元的語文要素,學課文中的閱讀要素、寫作要素,然后拎出來一個一個地教,分門別類地講。這樣可能會脫離學生的生活語境和語文實踐的需要,異化成了教知識。

  文選型的教材,我們對上述的三個問題要引以為戒,不能教課本,更不能異化成做習題和講要素,那么我們怎樣正確地運用語文教材去學語文呢?

  二、課文功能

  王榮生教授在《語文課程基礎》這本理論書中指出: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是三個不同的內容。義務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語文課程的內容主題以及組織和呈現方式,它是結構化的。以往的語文課程標準沒有課程,只有課程目標,用課程內容來“規定教什么”是一個難題。教材內容就是“用什么來教”,現在我們是用課文來教。課文不完全是教學內容。課文中的一些語文元素才是真正的教學內容,是需要語文老師通過解讀文本來進行發現、凝練以及確定的。理清了課文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才能準確地定位課文的教學功能和用課文教語文的實踐路徑。

  1、立足例子“舉三反一”

  “舉三反一”就是在一篇篇課文里藏著的語言文字運用規律,是通過多個例子來揭示的。你讀了很多篇課文,才知道原來文章是這樣運用文字來表達的。比如說我們讀古詩,通過讀了許多五言、七言律詩,體會古詩的音律節奏是什么。語文學習也是通過一篇篇文章,歸納類似的語言現象,發現其中的語言運用規律,這叫“舉三反一”。“舉三反一”是兒童學習語文的基本邏輯,孩子認識事物都是這樣的。比如貓,通過看到大貓、小貓,各種顏色的不同的貓,在一只只貓的接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抽象思維概括,最終確定這就是貓。學習語文與數學等理科不一樣,數學等理科是先有一個公式,原理講清楚透徹,然后學生運用這個原理去解決問題,這叫“舉一”。但是語文學科沒有這樣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它只有兒童語文經驗的積累,“舉三”是豐富兒童的語文經驗,“反一”是生長于個體的語文知識。所以我們提倡要多讀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自然對這些規律性的東西就有了自己的認知和領悟。

  2、用好例子“觸類旁通”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讀法,因為不同的文體背后有不同的思維。比如詩歌是以想象、聯想為主導的思維方式,那么詩歌閱讀一定要用形象思維,才能辨別什么是詩的語言,讀出詩歌的語言韻味;而議論文或者說明文是理性的邏輯思維,那么在閱讀時就要運用理性的有條理的邏輯思維來閱讀。小說的閱讀重點是故事情節,所以需要預測與推理,才能從情節與細節中讀出人物的性格、作者的用意;散文重在情感的體驗與還原,才能從人、事、景物的描寫中讀懂作者的心思、作者的情感。所以“觸類旁通”就是要把課文的例子進行分類,一類一類地讀,發揮好例子的類化學習功能,觸類旁通,學生就越讀越會讀。

  3、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語文學習要重視例子,但是不能停留于例子。例子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學習的起點,讓學生從讀與寫兩個方面進行拓展。

  一方面沿著課文的例子要讀開去,越讀越廣泛。比如讀《刷子李》不過癮,你就可以讀《俗世奇人》這本書,既豐富了精神世界,也熟練了閱讀技能。另一方面是照著課文的例子寫,運用例子中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甚至創編。比如你讀了課文,也可以像馮驥才先生一樣,將生活中特點很鮮明的人物寫下來,既提高了認知能力,又提升了寫作水平。這就是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三、教學要義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按照單元的方式來編排的,有的是按照課文的題材組合的,也就是內容;有的是按照文體組合;還有的是按照讀寫要素來組合的,比如閱讀策略單元和寫作單元。我們要充分發揮課文的教學功能,從單篇課文入手,緊扣教學的關鍵點來教,不求完整,但求充分。抓住單篇課文中最有價值的關鍵點,集中讓孩子學充分、學透徹,同時也要看到單元的訓練點。當我們的關注點是著眼于孩子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而不是應試時,就會發現孩子一個單元學一點,學生的整體語文讀寫能力就是完整的。

  1、對準“這一類”

  一篇文章的教學內容,找到相應的教學核心目標,圍繞這一類課文的文體特點與讀寫要素確定單篇課文的內容落點以及教學的實踐,然后可以嘗試將單元幾篇課文的教學的順序重新排列。

  比如五年級上冊第6單元中三篇課文都是講父母之愛的,都是運用典型場景和細節來表達感情,單元閱讀要素是“體會場景和細節中的情感”。我們根據這個要素就可以確定每篇課文的教學落點!洞饶盖樯睢返穆潼c在“母親掏錢給我買書”的場景,用反復的手法聚焦母親“直起背,掏出錢,彎下腰”三個細節,進而表達情感!陡笎壑邸返穆潼c在父親為“我”做的一切生活小事,聚焦在那只小漁船,用了象征手法。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落點是父母對“我”寫詩的不同態度,用了對比手法。三篇課文的細節和寫作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把握每篇課文的落點,然后教學按照由易到難,從讀到寫的學習邏輯,再來重構單元教學。

  2、參透“這一篇”

  每篇課文的教學落點怎樣準確把握呢?

  有三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由表及里。由字面的意思到字面背后的含義,需要學生去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和思想感情。第二個方法叫由意及言。課文的語言形式及文本結構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教學的要義就是要學生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謀篇布局的策略,領會語言的魅力,所以語言與結構、語言與形式是語文教學需要著力的兩個教學支點。第三個方法叫由文及人。“文”是課本,“人”就是我們讀到的作者。學生通過讀文章,和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例如老舍先生《貓》當中的小腳印,在他眼中是一朵朵小梅花,透過這篇文章看到作家的生活情趣,我們要像老舍先生一樣來去愛生活,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3、上好“這一課”

  教學要義第三條就是上好這一課,需要抓住三個點。

  一堂課首先要確定起點,即確定學生閱讀這篇課文之前,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經驗,準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因為孩子的起點都不相同,所以我們要把握我們的共性。

  第二個,確定目標。這篇課文70-80%的內容學生可能知道,那么接下來的20-30%內容,老師究竟讓孩子怎么關注、怎樣理解,難點在哪里,突破點在哪里?學完后,語文能力、觀念,還有品格等方面,學生可能有哪些變化,老師怎樣才能夠把握這種提升?這叫終點。

  第三個,確定關鍵點,即學生學習這一課可能會遇到的學習障礙。比如讀不懂的地方、體會不到的地方、感受不了的地方,我們要提供支持,可以設置階梯式的問題、提供輔助性的資料、代表性的范文,等等。教育的意義,就在于讓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每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所變化。

  四、因文而教

  因文而教,什么意思呢?課文是一篇一篇的,我們要思考怎樣針對這一篇課文,來教好語文,讓學生學好語文。我們可以轉換一個角度,這個“文”按照我們學生遇到的門類來進行學習。

 。ㄒ唬┑谝活悾洪L文短教

  在教材當中,安排了一些字數比較多,內容比較復雜的文章,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一種考驗,那么這篇文章怎么教呢?怎么讓學生學得更好呢?

  1、長文的三大考驗:速度;記性;整體把握能力

  第一個是考驗學生的速度,很多學生讀書速度比較慢,這個目的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規定每分鐘大概300字,那一篇3000字的文章,大概要在10分鐘之內完成。第二個考驗記性。第三個考驗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

  2、長文的閱讀策略:

  (1)跳過不重要的生字詞,猜讀。

 。2)忘記前面的一些內容,回讀。

  這個在教材中它用它泡泡的方式呈現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

 。3)讀完一個部分停一停,緩讀。

  你讀完一個章節,你停下來想一想這個章節,寫了什么,這叫緩讀。

 。4)讀完一段列個小標題,標讀。

  列小標題,一段一個小標題,這個是我們教材當中提出來的一個策略,你要列一個小標題,用一個短句或者一個短語來標注,這樣你就能夠留下閱讀的痕跡,它可以幫助你理解,幫助你記憶。

  (5)讀完全文和別人交流,議讀。

  這是一種理解,可以從多個點思考。

  3、《小英雄雨來》教學設計

  一篇長文,我們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呢?可以設計哪些活動長文短教?我們以《小英雄雨來(節選)》為例,這篇文章很長,三千兩百多字,那這篇文章怎么分析?

  第一個活動,列一串標題。這里每讀一段,停一下,想一想寫了什么,然后自己用一個標示把它表示出來,要讀得懂、記得住。這篇課文第一個部分是“雨來水性好”,第二個部分“雨來上夜!,第三個部分“雨來掩護李大叔”,第四個部分“雨來被鬼子拷打”……每讀完一個部分,列一個標題,當然每個孩子念的標題不一樣,然后我們老師就要比較哪一個孩子的標題更準確。我們讀過《小英雄雨來》這一部小說,原文也有一個一個的標題,也就是小說的目錄,這個小說的目錄和我們學生在閱讀中概括每一個部分的標題,有什么區別呢?小說的小標題非常吸引人,讓人一看這個小標題就產生一種好奇心,急著想去了解發生了什么事,作者列的標題為的是吸引讀者,而學生閱讀這部小說里的小標題是為了幫助他理解、把握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所以目的不同,所列的標題也有所不同,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線索的把握來列標題,并非只有一個標題。第二個活動,講一個故事。把標題連起來講完整、講連貫、講生動,要注意的是標題和標題之間,怎樣才能夠連貫起來。不但要注意內容的連貫,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連貫,這是考驗我們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以及語法表述的能力。《小英雄雨來》根據小標題,要被提示的是重要事件中的關鍵點,即課文中的出現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這是雨來能成為小英雄的精神的支柱,所以這句話是不能丟的。在概括的時候,可以省略掉很多其他內容,但是關鍵語句、關鍵細節不能省,否則主題、思想就不深刻,沒有靈魂了。第三個活動,提一個問題。哪些事證明雨來是個小英雄?這個問題從頭到尾每一個部分都涉及到。在這個過程中完善對雨來是個小英雄的理解,這樣雨來的形象就把握得更準確、更豐滿,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讓孩子思考什么是英雄?從雨來這個小英雄再到知識英雄這個話題,那么孩子就從《小英雄雨來》讀下去,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故事卻有相同之處,那就是作為英雄的本色了,這樣一句話就能串起來了,能夠加速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第二類:難文易教

  維果斯基提出學生學習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已有的水平,一種是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距離就其實是最近發展的區域。

  1、難文的三種類型

  難文是課文的理解難度高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難文有三類:第一類文言文,第二類含義深刻的散文,第三類議論文。如最難的課文——魯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對學生來說有三大挑戰,第一個挑戰是文白相間,因為此文章的寫作年代是文言文到白話文的一個過渡階段,所以有些語句里面夾雜了文言文,甚至有文言文的語言句式,生澀難懂。第二個挑戰是背景復雜,《野草》完成于1924年到1926年,此時正處于魯迅人生的低潮期和革命動蕩期。第三個挑戰是用意隱晦,文章中運用了大量象征的手法,通過做的夢表達對現實的抨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難文的教學策略

  (1)詞句熟讀:陌生的詞語、句式

  多熟讀是一個非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越是難的課本越是要做到熟讀。

 。2)資料鏈接:寫作背景;生活經驗;名家解讀

  第一點:借用寫作背景。《好的故事》的寫作背景很復雜,將時代背景呈現出來,孩子們就能理解了。第二點:借助生活經驗。生活中我們也有彷徨苦悶的時候,與文章共情就能遷移理解。第三點:借助名家解讀。實在讀不懂的地方看看水平高的專家名家解讀,我們可能就會受到啟發。

 。3)問題支架

  怎樣讓學生將難文學得透且簡單?就要借助問題來幫助學生學習。

  比如魯迅先生《好的故事》提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好的故事其實沒有故事,只有一個夢,你哪里看出來這是個夢?此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結構。一開始他在讀書,后來做夢,最后夢醒。第二個問題是這是一個怎樣的夢?魯迅先生夢中所寫的兩段文字都是描述一路看到的美景,不同點在于最前面那幅畫的底色是青色的,而后面這幅畫的底色是紅色的,紅色的這個畫面更美,更有沖擊力。孩子們學過很多寫景的散文,有很多類似的閱讀經驗,能幫助他們理解。第三個問題是為什么要寫這個夢?孩子不一定讀得懂,這時需要補充寫作背景,提供名家解讀激活生活經驗。讓孩子們自己來談為什么要寫這個夢?揣摩一下魯迅先生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心境如何?他實際上是想表達什么?他為什么不直接表達而是借助夢境?這樣的層層追問,就讓孩子的思維的逐層深入,讓孩子們充分理解消化一篇篇難文。

  以問促讀,讓學生形成理解思路,這個思路與作者的構思相契合,達到難文不難。

 。ㄈ┑谌悾喝何念惤

  1、群文的三個層次

  (1)單元組文

  教材有些是按照人文主題來組文,有些是按照語文要素來組文。

 。2)一篇帶多篇

  選擇課本相關的多篇文章,進行了延伸的閱讀或者延伸到整本書。

 。3)主題探究的多個文本

  即圍繞問題解決而選擇相關的文本材料,包括非連續性文本,跨學科文章等等。在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任務群圍繞學習主題來進行,全文的主題一般都是圍繞解決問題的需要進行探究,從單篇到群文再到整本書,使學生閱讀思域不斷擴展,使學生閱讀能力不斷進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人文素養的整體提升。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單篇教學的咬文嚼字上,而應該是多篇閱讀的觸類旁通。

  2、群文的三個挑戰

  (1)速讀能力

 。2)整合思維

  因為群文閱讀除了讀得多讀得快以外,還要求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需要圍繞議題來分析或者解決問題,從多個文本中進行思考,整體把握融合理解。所以整合性的思維方式不僅是閱讀思維方式的變化與深化,更是創造性批判性閱讀思維的境界,所以整合思維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促進學生思維的容量思維方法,思維品質的提升。整合思維對學生來講是一大挑戰。

 。3)遷移水平

  群文教學的范疇一般都在特定議題下創設開啟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發現自我實現,從一篇當中尋找閱讀或者寫作的方法,然后再遷移到第二篇、第三篇閱讀寫作當中。

  群文類教的核心理念就是內化,一個方面是從多個單元的學習中發現規律性的方法,實現舉三反一。另一方面是運用單篇中獲得的讀寫方法學會閱讀這一類的文本,實現舉一反三。最為關鍵的是舉三反一和舉一反三,這兩方面是在實際中相互轉化,彼此促進、螺旋上升。

  3、群文的教學策略

 。1)議題統籌

  群文閱讀可以圍繞一個共通的問題,一個大概念進行整體設計。把單篇課文中的關鍵點進行整合。議題具有聚合功能,統整功能。如圍繞”愛的體會與表達“主題整合了《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三篇課文。

 。2)分層遞進

  形成有層次有梯度的閱讀的階梯,比如將《貓》、《母雞》、《白鵝》三篇課文整合逐層遞進體會對動物的情感。在這組群文中,老舍寫貓的性格古怪,既老實又貪玩,既膽小又勇猛,既溫柔可親又冷漠無情。看似不討人喜歡,其實作者這是通過正話反說來表達對貓的喜愛!赌鸽u》一文中,老舍說我非常討厭母雞,這是為贊揚后文母雞作為母親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做鋪墊。豐子愷先生的《白鵝》是明貶實褒。這三篇文章都是將情感藏在反語中,學習這三篇文章,抓住這個特點就找到了路徑,破譯了作者表達對動物情感的一個秘密。

 。3)遷移運用

  在圍繞“愛的體會與表達”主題后有一個習作是《我想對您說》?梢园才乓韵氯齻活動:

  第一個是“愛”的細節。從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背影等等尋找“愛”的細節,體會愛的深意。再回憶父母愛自己的細節,選擇印象最深的一個用兩三句話寫下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的感應。

  第二個是“愛”的回放。回放“愛”的事件或者場景,重現那個感人的細節,可以回放一個事件,也可以回放兩個、三個事件,重復出現那個“愛”的細節。

  第三個是“愛”的理解。就“愛”的細節發表你的看法,比如說母親經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看似很啰嗦,但是處處體現母親對孩子的愛,沒有母親的嘮叨也就難以體會到作為孩子的幸福。在細節中理解“愛”,有理有據有分寸。尋找“愛”的細節到表達對“愛”的理解,這一篇作文遷移了這三篇文章,現在我們把它整合了,這叫綜合思維,并且在一次習作當中來綜合運用,這就是遷移運用的活動設計。

 。ㄋ模┑谒念悾豪穆

  教材當中出現長文、難文,還出現群文,還有一類我們要注意的是例文。

  1、例文的兩種指向

  不是每篇課文都是例文,我們所講的例文是統編教材當中特別的單元,如閱讀策略單元、習作單元。

  閱讀單元和習作單元當中的例文教學,重在這兩例文所列的閱讀要素或者寫作要素,關于寫的原理性知識、實用性方法與指導性策略,所以例文需要時間慢慢地理解消化,更需要時間來遷移運用,所以我們提出的.一個教學要求叫既要讀的透,更要用得熟。例文要讀得透,讀學理方法策略,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一直含糊其辭。所謂用得熟就是從單向運用到綜合應用。不能生搬硬套,真正的要化為我們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所以記住“讀得透、用得熟”這是我們例文慢教的基本目標。

  2、例文的教學要義

  一是概念理解,二是方法運用,三是圖式建構。

 。1)概念理解

  每個例文單元(策略單元或者習作單元當中)都會提出一些關鍵性的概念——語文大概念,其實我們統編教材已經呈現了一種概念:在我們學生語文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語文知識。而且在后期的學習當中,它還能夠不斷進行豐富拓展延伸。這些基本概念就像我們一棵樹的樹根,在這個樹根上面它會能夠生長出枝干、生長出枝條、生長出葉子,枝繁葉茂。所以對大概念,我的理解是在我們教材當中實際上是有的。

  第一個就是新概念,是在我們這個閱讀當中提出來的。

  比如說《牛和鵝》當中提出的批注,批注是一個新的概念。不是在邊上隨便寫寫就是批注。批注首先是要理解、要發現、要見解,沒有發現和見解就不叫批注,甚至是批判性的閱讀、意見,所以批注的內涵很豐富的。但是我們在教學當中,如果把它簡單化——在閱讀一段文字邊上寫下你的閱讀看法,這個就簡單簡單化了。目前對這個概念應該由淺入深,應該做一個系統化的一個教學,否則我以為像這種閱讀策略對孩子來講僅僅是知道而已,他不會后續的學習當中持續的運用這一個策略來幫助學生的學習,比如批注。我們為什么要在中高年級,通過自覺地應用批注來預習呢,養成了有批注的良好閱讀習慣呢?我看很多學生都沒有啊,因為我們老師對批注這個概念窄化了,簡單化了。四年級、五年級的批注和六年級的批注,它的內涵是不斷豐富的對吧,所以六年級要不要應用批注,當然要,批判性閱讀啊,更重要的是批課文的表達方式,甚至作者的構思技巧,這種東西你讓孩子做,孩子的閱讀理解力,那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新改我們要把它單列出來進行解讀,不要簡單化。

  第二個是——近概念。

  什么叫“近概念”?就是相同的、類似的概念。我們要注意區分。比如我們這個教學當中出現“想象”“預測”“推測”,這三個概念初看都差不多的,都要想的。想象要想的,預測也要想的,推測也要想的,但是“想”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想象是什么?甚至和“聯想”也有區別。這些都要結合具體的課文范例,讓學生反復地比較,這就是方法。最后原理性的東西要搞清楚,就像孩子學數學,小數、分數、整數、正數、負數,都是數,一定要把它搞清楚的。語文經常會出現似是而非的問題。想象,怎么才能想象?有些孩子就不會想。老師有沒有教?沒有教,就是只說“你去想象吧”。從什么去想開去。吭鯓酉氩拍苡袆撘庋?從來不教。預測怎么預測,推測怎么推測?推測是一個邏輯思維。依據在哪里,往哪個方向推?其中有沒有因果關系?我們對概念的辨析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所以語文概念理解很重要。

  第三個概念——大概念,我今天不展開,因為大概念有爭議,大概念就是支撐學科學習的基礎性概念、基本性概念,它是生長性的,這個不是我們隨便說說的。大概念統領的單元整體設計,大概念怎么來的?這是學理的考證。所以概念理解,我舉出新概念、近概念和大概念。這是例文教學第一個。

 。2)方法運用

  關于方法運用,方法怎么用?要把握方法的實質。比如學習提問,絕不是說隨便問的,是從課題、字詞、用意、表達方式等等,要有結構化。那么孩子對提問要有完整準確的把握,而不是點點滴滴的經驗,這個就是方法,它一定是結構化的。

  第二就是表述。這個方法怎么運用,什么時候運用,用到的度,什么時候不能用,什么時候能用?方法要有使用的條件的。

  第三個要梳理方法之間的邏輯關聯。我們語文學習有很多方法,提出了很多閱讀策略,我們孩子拿到新的課文基本沒策略,為什么?他不知道方法。每個不同的閱讀方法背后是閱讀思維、文體思維,文體有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思維有不同的學法。邏輯鏈條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方法才不會用。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之間有共通之處,方法是可以連成整體的,一篇課文它有多種方法的。我們老師經常是教一種方法,之后他體會這篇課文只用這一種方法。你換一種方法、換一條思路,這才能讓孩子越學越聰明。

  所以方法運用一要把握實質,二要精準表述,第三要梳理。

 。3)圖示建構

  這里有一個新詞叫圖示。圖示這個詞是外國人講的,其實我們講的是認知結構或者叫心智模式。

  比如閱讀小說《跳水》,孩子們很感興趣,但是他關注的是小說的情境,讀到小說的情境就夠了嗎?這是浮在表面上的東西。我們要追問一個問題——為什么這篇小說的情節如此吸引你?或者再追問,作者是怎么構思出這么扣人心弦的小事情,他怎么創造出這本小說的?如果你能夠追問到這個點上,那么就觸及到了作家構思小說的認知模式,或者叫心智模式。小說《跳水》的模式是什么?很簡單,先制造一個危機,這個小孩子明明在甲板上,最后怎么上去的?它制造出了一個猴子,猴子孩子,孩子就追猴子,追猴子以后就陷入困境。邏輯線條就是這么構思起來。發現了這個構思,我也可以設計一個危機。比如兩個小朋友是好朋友,一個小朋友把另外一個小朋友推下河了。兩個小朋友好好地在一起玩,怎么把他推下河了?這時候就要制造危機。這叫構思情節。這就是心智模式、認知圖式。小說《跳水》,先造一個危機,但是后來這個危機解除了。他的第二個構思——如何解決危機。危機怎么解決?猴子不可能解決危機,孩子自己能不能解決危機,前面故事情節當中出現的猴子、孩子、水手都無法解決孩子陷入危機的這個困境。這個孩子只有一條路了,死路一條,這時候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化險為夷,一定要出現一個人物——船長。船長是什么人物?是英雄。當出現一個危機無法解決的時候,一定要出現一個英雄。這是小說逆轉意外,讓閱讀更扣人心弦。所以船長拿著槍對著孩子說,可以跳到水里,不跳就打死他。船長英雄體現在哪里?第一是快,第二是準,第三是狠。心智模式就是構造英雄形象的思維模式。掌握心智模式,也可以構思出一個英雄。所以學生閱讀小說一定要讀到這個層面,我們的孩子才真正成長。心智成長了,超越了語文能力。這就是例文教學的要義,把握三點:概念理解、方法運用和圖示建構。

  3、例文的教學策略

  我們簡單的列一下例文教學策略。

  第一個策略叫由個而類,由一個個例來涉及到這一類文章怎么閱讀,有點群文閱讀的意味,這里我就不再贅述。

  第二個叫由仿而變,例文當中所列的讀的方法在實踐當中轉化。第一個階段叫模仿,就像做練習題一樣。第二個階段叫熟練,做語文練習和數學不一樣。數學一道例題掌握一個方法,然后做三道習題,練熟了,再給你練習三道變式題,你就去運用,那么這個原理、公式就能成為自己的東西。語文經常是這樣,只有一道題,練完就結束了,根本沒有掌握。我的建議是模仿+熟練+變式練習。

  第三個叫讀寫互逆,就是如何寫的方法,讀與寫相互可以轉換的。在策略教學當中,學生學到了提問。寫作當中要不要提問?當然要提問。《難忘的一節課》用提問的方法能不能來構思寫作?當然可以。難忘的一節課,什么課?這節課是什么時候發生的?難忘在哪里?為什么是難忘的?這些問題就能夠把這篇文章基本的構思思路推薦出來了,所以讀寫是互逆的。

  最后一個叫由人及己。例文教學里的例子是作家的,人家寫的文章,但是讀者要讀到自己。例文所涉及到的閱讀和寫作的方法策略,一定要和我們孩子已有的閱讀方法和策略進行勾連。這個方法對我們來講是不是新方法,新在哪里?與我們已有的方法相比,哪里是相似的,哪里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提出三條:激活已有的讀寫經驗;體驗新方法與我們已有經驗之間的差距;嘗試運用新方法改造自己的經驗。這樣,例文才能真正發揮例子的功能,才能根據這一篇形成對一類的學習經驗。

  所以對于語文書例文單元(閱讀策略單元和寫作單元),我們老師的教學節奏要稍微慢一點,多花點時間讓孩子把例文中閱讀和寫作的原理、方法慢慢領悟,逐步運用。這個時間應該留給孩子。

  今天講用課文教語文,針對教材中的長文、難文、群文、例文這四種類型,我們談了學生面臨的挑戰,以及我們這四類文章的教學策略。每位老師要真正把握這每篇課文的教學價值,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用課文教語文。要更進一步用于發展人,我們教語文不止就到此為止。教語文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以學生為本,不是以課文為本,從課文轉向以人為本,這是我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個重大的理念轉型。后續我們再來探討在任務群視野中,如何充分發揮教材的課文育人功能,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任務單元和課文的學習任務。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11

  一、破題

  1、定題緣由

  本次講座主題中的這三方面是彼此連帶的,也是目前需要思考探究的共同話題。

  2、本次解讀新課標的主要內容

  新課標提出的概念的內涵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邏輯是什么?在教學中實現的可能性是什么?

  3、解讀新課標的原則及愿景

  試圖化繁為簡,把厚讀薄,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用好課標和教材,調整心態,不要認死理,要朝積極的方面理解,更要實事求是。

  現在的語文刷題太多,與考試的掛鉤太緊密,但這不完全是我們教師的問題,而是跟整個教育的大環境有關。所以不能只要求教師來改。教師依據新課標教學時,要實事求是地面對國情、學情,既要考得好,又要讓學生學得活。

  4、小結

  這次新課標吸收了過去課改的經驗,并非是顛覆性的徹底革命,而是改進,或稱之為守正創新。我們學習新課標的精神不是顛覆過去,不要搞一刀切,要盡量學習理解,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

  二、對新課標的詳細解讀

  1、理解課標的功能,把握課標基本內容

  課標是課程的標準,是教學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對照兩版課標,基本的內容沒有變,即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的標準沒有變。語文是教無定法的,如何達到這個要求要靠老師的創造。這些課標的要求已經在統編教材中有所體現,所以根據教材逐年推進,就能達到基本要求。教師在解讀課標時,注意力不要只放在提出的新概念上,要放在基本標準和要求上。

  2、新課標中提出的幾個重要概念

  (1)育人價值

  概念的提出

  新課標提出了“立德樹人”,站位高了,視野開闊了,定位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擔任了文化積淀、傳承的任務,語言是民族文化構成的主要部分或載體,文化的血脈、DNA都體現在語言方面,所以我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銘記,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價值方面,新課標還強調了三觀的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這些都要在中小學階段打好基礎。這次新課標還特別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師要關注到語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實踐

  落實時應該做到四個字:潤物無聲。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義,應當做到適度教化。

 。2)語文核心素養

  概念的提出

  舊課標只提了“語文素養”,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學修養,沒有那么明確的界定,而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更明確,界定更清晰。這一概念的提出,終結了長期以來“語文是什么”“教什么”“學什么”“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個更根本”等爭論。高中和義教的課標凝練了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把以前說不清的爭論理清了。

  概念的內涵

  核心素養包括四方面,三層次。這樣分用心良苦。但語文學科獨有的、具有本質意義的東西是語言文字運用。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把其他幾方面帶動起來,融匯到一起,這樣來理解比較好。

  這幾個層次中我們要重點關注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是義教課標的亮點,也是以前語文教學的弱項。這次義教課標還講到了思維品質的提升,其實就是語言思維訓練過程中最基本的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教學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對創新的追求,并以此來推動我們的教學。

  新課標還提出了和審美創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等與審美相關的要求。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較少提及的,新課標給出了新提醒。在實踐中我們還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主義思想,要存精華去糟粕。

  實踐

  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不是一項一項完成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彼此不能分開。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為基礎,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意識。

 。3)學習任務群

  概念的提出

  學習任務群是大家比較難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去落實的概念。這個概念的設想不是語文課標的獨創,是由頂層設計提出的素養型教學。高中語文教材在單元上考慮到了單元任務群,這也是以前的高中課程沒有的,主要體現為單元組織的變化,高一教材以任務群加上人文主題和語文因素來組織,八個單元分別承擔學習任務群,高二變化更大,有專題,但實際操作下來,學生不太適應,落實起來比較困難。義務教育的課標也順著同一提法提出了學習任務群,但提法比較謹慎,吸取了高中的經驗,考慮到學段的復雜性,小學和初中提出了六個任務群,六個籮筐未免太大了,也很難把整個九年的教學內容裝進去。它是想作為教學內容結構化來呈現出來,想法很好,但是實施起來較難。

  概念的內涵

  教師在解讀的時候首先要理清楚學習任務群和課標之間的邏輯關系:課標內容分兩部分,一是課程目標,一是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就是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

  實踐

  現在所說的六大學習任務群,其實就是六大學習內容,其實和前面版塊課程目標是相通、甚至重復的'。寫出來是為了分出來強調,但我們一線教學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有分有合。

  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仍然是在探究和摸索,我們還要通過實踐來進一步理清楚邏輯關系,在實踐中落實概念。目前還沒有人能非常清晰地告訴大家“學習任務群”是什么回事。我們不苛求課標制定者,還是要立足實踐。

  老師要理解,學習任務群首先是作為一種清晰化、集中的表達方式來明確學習內容;其次是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設定一個情境或典型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教學的實踐性。這種教學模式的設想和現在通行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強調的不是一課一課文本為綱地講,也不求知識系統的完備,更不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改變這一切,讓教師作為組織者,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帶著任務進行伙伴式的學習,完成知識的建構。

  小學低年段主要是識字性的閱讀,思辨能力比較弱。怎么做學習任務群?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綜合性學習”,改變以前那種大量刷題的做法,加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級都是以單元為主,實際上就是在落實學習任務群了,只是落實的是任務群中的某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理解它的好處,減少灌輸性學習,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具體來說,六個任務群怎么落實,要關注每個單元重點解決什么問題,按照提示,強化情境,強化學習的自主性。

  實踐中還要注意:群文教學不能取替單篇教學,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更有條理,也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但我們不要理解為就是組織活動,有些課還是需要老師多講、精講,先要學生讀懂、明白,然后才能開展活動。不要給老師規定講的比例,老師的講解要努力指向單元目標,要有針對性,啟發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這樣就可以把課標的精神、教學實際和用好統編教材結合起來。

 。4)整本書閱讀

  概念的提出

  古人讀書就是整本書閱讀,所以這不是個新概念,但古人讀書很集中,不像現代人有那么多科目,現代人也沒有古人那么多時間,所以新學堂開始了對不同類型選篇精讀舉一反三的模式,F在學生面臨的問題是閱讀量不夠,沒有閱讀量,語文素養是上不去的。有閱讀量和閱讀面,點撥才有效。小學是最好的讀書時間,應鼓勵開展整本書閱讀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面化、網絡化的閱讀習慣,給學生磨磨性子。

  實踐

  小學里有“快樂讀書吧”,也是一本一本給學生推薦,也屬于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在小學階段的實踐,按照現行教材的方法推進即可。平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閱讀方法,激發他們愛上讀書的習慣,但不要在教材里完全定死,要有相對自由的書單,提倡學生自己去自由閱讀。越是指定,規定動作太多,學生閱讀的興趣越低。整本書閱讀雖然是課標的一部分,但不要過分把整本書閱讀擴充化,不要搞過分多的活動,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辦法讓學生有興趣,不要過分苛求。

 。5)教材會否根據課標產生大的變動

  部編教材在編的時候已受到了課改影響,之后也會按照課標精神對相關內容進行保留或修訂。

  三、總結

  我不贊成“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的提法,還是要尊重教學的規律、教學的個性、老師的主動性,在依據新課標調整教學時,要尊重教學實際,不要追求顛覆重來、折磨教師,要守正創新,繼續沿用好的經驗和方法,根據不同地區、學校、學情穩步推進,不要組織表演性質的公開課及依葫蘆畫瓢的模仿,更不要搞一刀切,要提倡實在的風氣。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12

  20xx年12月3日——12月17日我有幸來到了上海師范大學,參加了國家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第三期培訓班的培訓,15天來的學習,也是我有生以來參加培訓學習體驗到的時間最緊張、內容最豐富、形式最獨特、專家最眾多、收獲最豐厚的一次培訓,我覺得此次培訓可謂是不虛此行,終生難忘!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名家薈萃,異彩紛呈

  萬紫千紅均是春此次國培,擁有強大的專家團隊,粗略數來約有20多位頂尖級的專家教授、特級教師等作專題報告或出示觀摩教學,可謂是名家薈萃,異彩紛呈,令你目不暇接,這使我想到了“紅杏枝頭春意鬧”“萬紫千紅均是春”,她還使我覺得如同在你面前不斷呈現著一頓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讓你受用不盡,讓你回味無窮,F在想來每一位專家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在往常,他們大多人我只能在各類刊物、網絡上翻閱到他們的觀點、篇章,很難有機會面對面一睹他們的大師風采,聆聽他們對用畢生智慧心血換來的理論成果的闡釋,而現在我做到了,我感到由衷的幸福與自豪!我也由衷地感謝省教育廳、國家教育部給我們創造的難得的進修機會,感謝上師大領導為我們學員的培訓所做的精心安排,當然一位位專家學者的精彩報告和耐心指教也會永留我心。

  xxx老師,這位全國小學語文協會理事長、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對語文教育有著執著的情懷、對語文教育規律有著嫻熟的把握;吳忠豪教授,作為首席專家,上海市二期課改小學語文教材主編,談起國內外教育如數家珍;唐懋龍老師,是浙江省特級教師,雖年近花甲,但作為我們的班主任,精神是那么矍鑠,言語總那么風趣,真是個可親又可敬的老頑童;吳立崗研究員,作為全國小學語文專業學術委員會主任,培養了那么多的著名教師,談起新中國建國以來的教育他是頭頭是道;吳念陽教授,是語言學博士,作為上師大發展心理學專業的領軍人物,曾出訪過多個國家和地區講授兒童心理學,他的報告令人耳目一新;丁煒教授,這位教育學博士,對于微格教學研究獨到而深入。徐家良老師,這位74歲的老特級教師,仍活躍于教育教學的戰線上,現在還是上海市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的執行主編,聽他講話那么干凈、邏輯、清晰,言語造詣很深,真的是我們語文教師的楷模;徐鵠老師,也是一位老特級,現為上海市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的理事長,他的作文教學研究已自成體系。沈大安,這位浙江省的特級教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和教師教學用書的編寫者,國家級遠程培訓小學語文學科領銜專家、主講教師,他對小學語文教育研究更是系統而深遠;于永正老師,我們熟知的特級教師,他樸實、扎實、真實的教學特色永遠彰顯著小學語文教學的真諦。徐根榮老師,我們敬仰的特級教師,作為全國小語會常務理事,香港小學中國語文教材的主編,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孜孜以求精神讓我們贊嘆不已。

  篇幅所限,我不能一一列舉每位專家帶給我們的震撼與啟迪,我只能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扇眺望教育遠方的窗口,賜予了我們一把把打開小學語文教育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我也仿佛看到了小學語文教育百花園里萬紫千紅的爛漫春景!

  二、交流碰撞,百家爭鳴

  黃沙淘盡始得金此次國培,內容豐富多彩,專家報告觀點鮮明,力證充分,旁征博引,各抒己見。圍繞現代教學理論與小學語文教學這一核心主旨,分別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就課程理論、教材解讀、教學策略、信息技術等方面剖新了國際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情況,我們學習了網絡數據庫使用、bb平臺課程學習導引的方法,聽取了如何做智能型教師、如何進行兒童文學欣賞、如何進行微格教學觀察、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常規課教學、如何進行文本解讀、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小學識字、閱讀、作文教學的策略及運用情感心理學原理,更新課堂教學理念等報告,在這種百家爭鳴的交流中,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也在不斷地碰撞著,生成者,真的有種黃沙淘盡始得金的感覺。尤其從這幾位教育專家身上我獲得了不少教育教學的真諦!

  一是唐懋龍老師的講課,讓我明白了語文教學研究的真諦——要走向實用。他講的主要內容是《小學語文常規課堂教學》,唐老師結合自身30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及多年來對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體會,深入淺出、風趣幽默地暢談了常規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方式方法等,收獲十分厚重,研究精神也令人折服。從價值取向上,就為什么要研究常規課,唐老師從國內到國外,從香港到臺灣,用大量的數據,詳實的資料進行了充分的闡釋,讓我們認識到常規課的重要性,認識到語文教學的落腳點,那就是要創設語文味課堂、語能性課堂、語效性課堂,讓孩子們課課有收獲,天天有進步,得到發展,不斷提升,使語文教學更趨向理性。從研究方式上,對如何研究常規課,唐老師更是如數家珍,從教學目標的確立,到校本研究時操作內容、操作工具的開發等,讓我們感受到教育教學研究不能只跟著感覺走,要進行科學的有數據分析的研究,用事實說話,才是最有說服力的,也才會是理性的?傊,聽了唐老師的課,我更加明白了語文教改的方向,明白了一位好老師不僅要反思,還要會反思,因為科學研究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助推力!

  二是于永正老師的課堂教學,讓我明白了課堂教學的真諦——真實、樸實、扎實!頭發花白的于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語文觀摩課——《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就這篇課文而言,于老師教學版塊相當清晰,這就是生字詞教學版塊、朗讀訓練版塊和練習如何根據三句話寫回信版塊。整堂課于老師用情與心還原出一堂最質樸的語文課,尤其是他的示范性教學引人深思,他的書寫示范、朗讀示范、寫作示范,無不讓人想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義,不禁使人感嘆,示范是最好的老師,教育的第一個名字叫“影響”。大影無形,大教無聲。于老師的身體力行為我們年輕教師做出了榜樣。當孩子們在寫回信的時候,于老師這樣說道:“想要抒情嗎?請用排比;喜歡你寫的事物嗎?請把它當作人;喜歡于老師的字嗎?請你練字。”于老師平等的對話,讓我們聽到的不是教而是導,看到的是如何善待學生,如何從學情出發上好每一堂課。是呀,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語文課重點是要培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要為孩子們的人生打好底色,人生是花,語文是根!于老師用“三實”課堂告訴我們:字是練好的,書是讀懂的,作文是寫出來的`!

  三是崔巒老師的報告,讓我明白了小學語文教改的航向——由內容理解為主轉向以表達應用為主。崔巒老師作的是《兒童閱讀與閱讀教學》的講座,他在報告中對語文教改以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他指出:教改后學生出現詞匯量下降、書寫不工整、閱讀量小、怕寫作文、口語交際不盡人意等諸多問題。究其原因,有教育體制、人才觀的原因;有課改初期思想、方法的原因;也有課程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等,并用大量生動的。例子向大家闡釋了兒童閱讀及閱讀教學的現狀、重要性和改進策略,使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推動兒童大量閱讀、實施課程化的設想對我觸動很大?傊,我感到通過這些天的學習,教育教學理念在不斷更新,教改思路也越來越清晰,教改方向也越來越明確,真的是應了這樣一句話:黃沙淘盡始得金!

  三、答疑解惑,實踐反思

  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次國培有四大板塊:主題課程式研修板塊、專題行動式研修板塊、網絡課程式研修板塊和教學案例開發式研修板塊。

  我感觸最深的是“專題行動式研修板塊”,此板塊經過“專題行動小組的建立”、“行動專題的確立”、“課例的打磨”、“課堂教學展示”和“教學反思交流”“研究專題報告的撰寫”等一系列的行動研究,特別通過專家的全程參與指導,我們通過一次次的交流打磨,逐步印證了我們的所學所思,釋然了我們的疑惑不解,調正了我們偏離的航向,特別使我們掌握了確立導學目標的方法及由教內容為主轉向語文能力培養為主的導學策略,真的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此次培訓,也許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參加的意義非凡的培訓,它帶給我沉甸甸的收獲,帶給我眾多的思考,也帶給我肩負的責任與囑托,作為一名國培班學員,今后對于此次所學,不僅要在自身的課堂上去實踐研究,也不僅在自校的實驗中生根發芽,還要在推動當地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去宣傳弘揚新理念,努力作有效教育改革的弄潮兒。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13

  和很多老師一樣,拿到新課標后,我最先關注的就是新課標的主要變化,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可能沒有那么強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新課標的變化,科學有效地應對這些變化,并且能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主動地、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也許是給予學生最好的禮物。

  先來說說新課標的明顯變化:

  一、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二、素養為綱,任務導向。

  三、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四、強調情境、主題統整。

  我們來看第一方面“價值引領,以文化人”。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無論是在我們的課程目標,還是在我們的課程內容中,都得到了一種彰顯,實際上這里非常重要強調的是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也是核心素養的一種體現。

  第二方面“素養為綱,任務導向”,新課標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和結構化的課程內容。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第三方面“立足生活,實踐主線”,2022版新課標,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強調了實踐主線。在一定程度上把課程做了整合,整合成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新增項目“梳理與探究”正是語文學習立足于生活的一種表現。

  第四方面“主題統整,強調情境”,新課標中強調了用“真實的語文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把原來的“綜合性學習”“項目式學習”統整為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群”。在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構建當中,從靜態的知識點轉化為學生動態的實踐。因此,學習任務群,有非常重要的三個關鍵要素,那就是“真實的語文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實踐活動”。

  這六個學習任務群分為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三個層次非常清晰,也很容易理解。那么我們要怎樣圍繞著特定的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呢?通過細讀課標這部分內容我又發現,每個學習任務群的結構都分為三大部分:第一,語文學習任務群的主題內涵。第二,任務群中四個學段的學習內容。第三,這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

  找到了“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基本框架,我又把眼光聚焦到了2022版課標中新增的拓展型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課標中明確指出: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首先,我們看“整本書閱讀”涵蓋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拓展”的意思是開拓擴展,相對于“基礎型”和“發展型”,“拓展型”屬于語文課程內容中的“探索級”,對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來說,這一課程內容的積極實施,可以助力學生達到新的高度和境界,“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這樣看來,整本書閱讀課程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整體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毫無疑問,閱讀的種子要盡早種下,如果學生在小學沒有愛上讀書,沒有學習運用基本的閱讀方法和策略,到了初高中,再以中考高考的名義來促進,幾乎是緣木求魚了。

  第二,經過研讀不難看出,新版的課程標準從低學段到高學段在閱讀與鑒賞板塊都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相關內容。第一學段(1—2年級)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自己讀過的書,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并說明理由。對不同學段關于閱讀與鑒賞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出,每個學段都在強調整本書閱讀。整個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的學習目標,就是要以培養閱讀興趣和體驗閱讀的成就感為基礎。學段目標中從第一學段到第三學段,一以貫之的強調閱讀分享;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中,首先強調“體會讀書的快樂”;“教學提示”中指出:“應創設自由閱讀、快樂分享的氛圍,善于發現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成功經驗,及時組織交流與分享;善于發現、保護和支持學生閱讀中的獨到見解。”這些都在提示課程實踐中要特別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和“保鮮”。

  第三,要重視基本閱讀策略的學習和運用。“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引導學生了解閱讀的多種策略,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閱讀方法;通讀整本書,了解主要內容,關注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重視序言、目錄等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作用!边@是2022年版課標中的原話。我們要明白,教閱讀策略,就是教思考方法,運用閱讀策略的過程,就是有跡可循的思考過程。閱讀的快樂和成就感,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來自于思考和思考的收獲。

  第四,結合目標看教材,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當下正在使用的統編教材,在整本書閱讀方面一定會進行大幅修改。比如:一二年級的與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的書目,沒有圖畫書的內容(這次課程標準沒有用日本“繪本”的說法,而用了美國說法“圖畫書”),接下來,第一學段的學生要讀哪些圖畫書,這又是新的內容了;《十萬個為什么》原來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內容,現在變成了第三學段的整本書閱讀任務了;原來五年級下冊的《西游記》閱讀,課程標準說得非常清楚,這是第四學段的。不得不說,把整個課程標準看完,你都找不到九年義務教育要求學生讀《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文字,如此看來,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的“我國四大名著”的閱讀,看來也要有所改變。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中,發現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閱讀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原來三年級下冊要讀的幾本寓言故事,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太難了,放在第三學段肯定要比第二學段好。這部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整本書閱讀”必須要做,這部課程標準是前所未有的重視整本書閱讀。

  既然2022年版課標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呈現課程內容,就已經明確了學習任務設計的重要性!霸O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師生共讀、同伴共讀,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經驗。”“教學提示”中的這句話,既指出了整本書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習任務的設計,又為設計什么樣的學習任務提供了方向性的參考。有了具有目標聚合力和行動吸引力的學習任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閱讀思考的積極性,還可以真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其實,我們學校的“整本書閱讀”活動早已開展,我們這個新一年級剛剛組建時,周校長和潘校長就多次引領和鼓勵全體一年級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整本書閱讀,在學校公眾號中連續推出多期“整本書閱讀”的導讀內容;我所在的董曉燁語文工作室,也已經推出了“整本書閱讀”的主題專欄,與這次2022版新課標的關注點真是不謀而合。我們班級也一直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孩子們參與度非常高。最近還通過學校的“讀書節”鼓勵孩子和家長進行整本書親子閱讀活動,雖然只進行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孩子們的讀書習慣和朗讀課文的能里都有所提高。

  通過對新課標的研讀,結合我們之前做的“整本書閱讀活動”我又有了新的體會,那就是“整本書閱讀”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讓學生體會到“讀書是天下第一等好事”——低年級是好玩,隨著閱讀的書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強,然后就是多維度的體驗讀書的價值,為成為自己的終身閱讀者打下基礎。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14

  今天線上參加了北京師范大學吳欣歆教授解讀《小學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培訓,我收獲非常多,吳教授從“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五個方面對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變化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細致的講解,我從主要變化的內容中發現了語文教學的很多新趨勢,比如,語文教師要特別關注育人導向的具體落實,將育人導向轉化為真切的真實的教育教學行為,轉化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要關注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通過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的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語言、思想、知識、情感修養等各方面發展有效落實等等。

  眾多的變化,留給我印象的就是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當中首次單獨設定了課程內容,讓課程內容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呈現。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群: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用六個學習任務群呈現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內容。這與原來課標中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習作或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階段目標,不同了,有了這個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群的課程內容,老師在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就更好把握了,學習任務群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仡欀拔业慕虒W,基本上僅以教科書為教與學的資源,而且還是用線性推進的方式開展教學,上課流程就是首先是識字寫字,然后是解詞,然后是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教學效果單一、低效。吳教授舉的學生學習演講的案例給了我我很啟發,讓我明白了如何去落實學習任務群,應該通過學習任務群的讓學生通過調派各種學習資源去完成這個學習任務,使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識字與寫字四種語文實踐活動,變成了互動交流的關系。學生可以以任意一個實踐活動為起點,他可能會以閱讀與鑒賞為起點,通過閱讀與鑒賞來實現自己梳理探究后達到表達交流這樣一個目的。

  學生可以在這四種語言實踐活動當中,以任意一個活動為起點,通過這個活動帶動其他的三個活動。也可以以任意一個活動為中心,通過這個活動來有機的組織其他的三類活動。今后的語文課我要嘗試著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設計合理科學的語文學習任務群,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不再用原來的線性推進的方式開展教學了。

  新課程標準是引領我專業成長的指南,我會繼續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帶著自己的思考、收獲,在教學中不斷實踐運用,上課做到“心中有方向,行動有目標”,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扎實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15

  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的頒布,讓大家翹首以盼的同時惴惴不安,欣喜若狂之余又滿心焦慮,靜下心來細看又甘之如飴,如活水一般滋潤心田。

  它是活水——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以“文化自信”為例,部編版教材的編寫特點中提到“選文注重經典化,多樣化,文質兼美,尤其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接觸人類智慧的結晶,讓學生對中外經典文化產生尊重和認同,以經典為主,使學生打破時空的界限,與文學大師、思想大師進行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同時新加革命文化,注重反映理想信念、愛國情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頑強斗爭和英勇無畏等革命傳統;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確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主題,突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等一系列主題,由此占據語文學習的制高點,為終身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

  活水流淌地,處處盛開育人花。教學是育人的一項“大工程”,課程的核心素養高度體現了課程育人的價值,就好比人的言行舉止,到裝束打扮,再到學識積累,最后散發出自信。氣質是與生俱來的,但個人的文化素養一定是日積月累的產物,就如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者緊密相連,堪為整體,共同體現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

  它是活水——學習任務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以“雙減”背景下的作業分層為例,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建議》,結合總體要求及具體學情,將作業進行了一下劃分:A層基礎性作業,B層發展性作業,C層提升性作業。而本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也按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其中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群安排可有所側重。

  活水流淌地,處處盛開平等花。從不同的層面分布任務,大到課標,小到教學,這何嘗不是一次很好的實踐?課程內容設定上循序漸進,課堂教學上更注重全體同學,關注每一位同學的發展,即是獨立中的個體,同時也是整體中的部分。內容組織上極力的尊重了學生的受教育權,在自我所處的階段自由發展、熱情綻放,要明白不是適合所有的才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

  它是活水——教學情境。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應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學習情境的設置要符合核心素養整體提升和螺旋發展的一般規律。語文學習情境源于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需求,服務于解決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創設情境,應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之間的關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應整合關鍵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體現運用語文解決典型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以2021年江西中考作文為例,材料作文中的那只“雞”叫醒了我們內心沉睡的那根弦——情境。繼而陸陸續續的.任務發展群中提到:“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需要。教學評價中也提到;“評價應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語言運用的實際表現,圍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交流與閱讀的實際任務,評價學生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能力!泵}指向也隨即發生了改變,素養立意,教考一體,指向素養立意的試題更有結構性、整體性、情境性等真實任務的特點;更關注任務的價值導向;更追求用做事活動來牽拉、考查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探究水平;更關注思維、探究的動力狀況,以及思維結果、探究結果的價值意義。

  活水流淌地,處處盛開實踐花。新課標的頒布,徹底的斬斷了學習是學習,生活是生活的念想,反之使將學習和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在學習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進行學習。教學方式上,并不是強調多做題,多刷題就能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除了采取紙筆形式,也可以設計綜合的學習任務,如誦讀、演講、書寫、展示、讀書交流、戲劇表演、調查訪談。作業布置上,應該緊密結合課堂所學,關注學生校內外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設計主題,考察跨媒介創意表達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學習的能力。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個人、學校、社會等多角度去創設情境,向真實具體的社會生活邁進,關注學生在生活場景中的語言實踐,突出語文語言交際活動的對象、目的和表達方式。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明確了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在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指導性等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體現了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為我們繪制了未來學校的育人藍圖。但課程藍圖無論多么美麗,最終必須落實到學校中,落實到課堂上,轉化為貼近實際的具體教育教學活動,進而滋潤一位位學生的心田,讓他們似雄鷹翱翔天際,釋放夢想。

  活水匯聚處,是溪,是江,更是海,我不是掌舵人,但求成為耕耘者。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 16

  我個人喜歡人教版的教材,當拿到部編版語文教材時尤為喜愛。

  作為,一直擔任高年級語文教學,特別是作為一名六年級的語文老師,上學期我和孩子們一樣都是第一次和這本語文書見面。還記得當時拿到教材時,自己誠惶誠恐的樣子,不知道該怎樣用這本教材,不知道該如何知道學生學習。所以,上學期的語文教材,除備課外,幾乎就是我的課外必讀書目了。這話或許有些夸張,但的確是付出了很多了精力,但終究是自己的摸索。雖然中間也有學校業務領導的指導,教研組的集體備課,但終覺得少了些什么。帶領學生前進的方向,感覺還不是很清晰。

  我一向認為自己情商不高,智商也不咋地。唯一一點還能說的過去的是肯下功夫。為了盡可能減少不熟悉教材引起不良后果,在上學期期末就讓家屬幫我打印了惠濟論語的“培訓教材用書”,前后用了約一周的時間,讀完了六下語文課本,并留下痕跡,寫下了自己的一些思考、發現。當我讀完全冊書,回味自己讀懂了什么時,我發現,其實除了知道教材的基本框架,對每篇課文的大致內容有所了解外,更深層次的東西并沒有什么。

  那么,我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對教材宏觀上的把控,以及每個版塊的具體操作方法。比如,語文教學中,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怎樣在課堂上把控;怎樣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學得更有趣味性,更有實效性?

  當2月10日看到語文學習群內有六年級下冊教材培訓消息時,很是讓我興奮。這正是我需要的,所以我非常珍惜!

  在聽金水區李偉鋒主任的分享時,我是認真的。有些重要的地方點擊暫停鍵認真做了筆記,有時還隨手在本子上寫下自己的想法。像極了疫情當前上網課的小學生。歷時3個小時的視頻講座,我認認真真地看了3個小時,盡管中間被填寫學生報表,上報各種數據打斷了N多次,但每次重新打卡聽講,都是滿懷新鮮感,充滿了期待。

  純粹三個小時的講座,收獲很多。梳理一下思路,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一、語文學習應該是一件美的事情

  李偉鋒主任的講座很特別,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這場講座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思考、追問,進而引發跟多語文老師的思考。我想三個小時下來,會有更多的語文老師對“語文”這件事有了跟多深入的思考。

  我曾經常常反問自己,會不會因為我的教學或是因為我的某種行為讓教室多一個厭惡語文的孩子,如果這樣,那罪過就大了。也正因此如此,我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完善自我教學行為。但僅因為不讓教室多一個不厭惡語文的孩子,顯然是不夠的的,我們還應該想如何能讓教室多一個甚至更多個喜歡語文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

  我想借用本次講座中的話,鞭策自己——“即將進入中學的六年級學生,是否如剛學習說話時那樣驚喜?是否如剛進入學校時那么期待?是否懂得了母語是燈時泥土?回顧六年的學習,是否在書寫時體會到漢字的優美?是否在閱讀時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是否在表達時懂得理解更有條理?是否在用語文方法解決生活的問題?我們是否讓學生愛上并持續愛著語文?”細品這八個問句,包含了太多。我的教學讓孩子們對語文有興趣嗎?讓孩子們體會到她的價值了嗎?讓孩子們體會到漢字之美,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了嗎?孩子們的思維品質得到提升了嗎?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提升了嗎?是否因為愛上語文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二、課外閱讀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閱讀的重要性,無須贅述。所以我和大家一樣,在學期初甚至是上學期的學期末就會告訴學生本學期的必讀書目是什么,大致的學期閱讀計劃是什么。甚至有時還會因為給學生制定了進度計劃,指導了某本書有的目的地閱讀,組織一次自認為比較成功的閱讀交流會而沾沾自喜。但聽過這場講座,才發現自己就是井底之蛙。

  1、課外書可不是讀一遍就完事了,特別是對于一些經典的書來說,更是如此;趯W生的閱讀習慣也不應是這樣的,很多孩子對于自己喜歡的書籍看個七八十來遍那都是不在話下的。所以,我在制定大的班級閱讀計劃的時候,是不是更應該盡可能多地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閱讀習慣的差異、接受能力的差異,甚至是復習的必要性?

  2、閱讀方法、策略的指導應該是在學生讀前指導,還是讀中指導,或者是讀后指導呢?恐怕不能簡而言之吧。比如,畫人物圖譜,讀中畫有助于學生厘清任務關系,讀后畫可能就會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全書的框架結構。部編版教材中,也有很多閱讀的策略指導,我們如何有效地融入到我們的閱讀指導中,讓學生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呢?

  三、高年級字詞教學也不容忽視

  字詞教學不是高年級教學中的重點,但并不代表著這不是教學點。越是隨著教齡的增長,越是發現自己這塊教學欠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聽完本次講座,我覺得在今后的字詞教學中,我可以這樣改進自己的教學:第一課時,指導書寫有價值的一兩個字詞,比如,易錯的,比如在書寫上有特點,指導后讓學生動筆寫。第二課時就聽寫字詞,后續當然還有點評訂正復習。當然,自己還要繼續加強粉筆字、鋼筆字的練習,發揮示范的作用。

  除此之外,本次學習,讓我在小練筆、古詩詞教學等內容的操作層面也很有收獲,這些在今后的教學中會嘗試運用。

  本次培訓,收獲滿滿!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相關文章:

統編教材解讀培訓心得范文(精選14篇)11-08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培訓心得03-14

統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1-09

統編歷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5-06

全國統編教材的培訓心得體會11-22

全國統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1-09

統編教材網絡培訓心得范文(精選13篇)11-07

統編教材網絡培訓心得(通用20篇)11-06

統編教材培訓心得1000字(精選9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