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締造心得體會(精選11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共同締造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1
xx月xx日至xx日,我隨市黨政代表團前往xx、xx就“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進行參觀學習,參觀期間,邊看邊聽邊思邊議,兩個地方無論是發展的思維、理念、質量和速度都令人贊嘆不已。通過學習,我找準標桿,明晰差距,擴寬思路,激發干勁,有幾點感受:
1、隊伍要建強,人心要思齊。在每一個參觀示范點,我發現必定具備一支強有力的隊伍;必定有一個優秀的領頭人;必定有團結一致謀發展的好班子。“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不僅僅是發展理念,更是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還是一種集合人心的科學催化劑,讓每一個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都能發揮出來。
2、規劃要科學,群眾要發動。絕大部分的示范點都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其發展積累無一不是“謀定而后動,持續而不斷”。做規劃的`時候,規劃團隊水平高,規劃時間長、內容精,且都能結合實際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五共”全過程主動對接群眾,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使群眾在活動前期出謀、中期出力、建成受益,真正做到了“共同締造”。
3、成效要受益,機制要建立。在參觀過程中,我發現各示范點都已經有不同程度的成效受益,比如黃土崗鎮堰頭垸村通過建立“網紅之家”,借助電商的力量,在線銷售農副產品,幫助村民增收;茯苓窩康養農場依托山地休閑運動、田園觀光等資源優勢,建立生態民宿,建成集休閑、旅游、服務等于一體的布局,創造多重盈利項目,既盤活瀕臨消亡農村,又帶動周邊群眾就業、促進村民增收。同時他們對長效維護機制也進行了有效探索,已基本上成熟,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好科學規劃。一是從市委、市政府戰略布局,結合我鎮實際出發。將xx、xx、xx、xx等資源;將鴨蛙香稻、水晶藠頭、精品黃桃、有機瓜蔬等產業;將村莊建設、鎮區建設、公路沿線建設、鄉風文化建設等進一步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好,并堅持繪就藍圖、建設到底。二是利用湖北省關于加快省際邊界縣(市)城鎮建設發展的相關指導性文件,借土地利用、城鎮發展、水利發展、生態保護、交通發展、旅游發展、產業發展規劃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契機,全力爭取項目機遇,更好地推動團山寺鎮域經濟發展。
2、全面建強隊伍。一是迅速組織班子成員、支部書記走出去、學進來,為下一步抓發展做好思想鋪墊,抓好骨干隊伍建設。二是積極對接鄉賢,成立鄉賢組織,建設團山發展智庫,以組織的形式,將無形資產有形利用,為團山發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撐。三是嘗試志愿人員、老干部、在外成功人士當村級發展顧問,發展顧問在鎮黨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充分讓“顧問團”發揮“智囊團”優勢,為村莊發展“強筋骨”。四是大力培養后備干部。按照重點培養、全面發展的原則,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強培訓,不斷提升后備干部政治理論素養和落實政策部署、解決困難問題的能力。同時,想方設法引進在外成功人士、大學生回家鄉就業、創業,為家鄉建設出力。五是充分發揮本土人才作用。鼓勵本土人才大膽投身鄉村建設,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從而帶動各個行業、產業發展,帶動更多領域群眾致富。
3、大力招商引資。市場主體的優勢在示范點中有非常大的比重,他們既有資金優勢,又有規劃優勢;既有團隊優勢,又有思維、經營優勢。團山建設的下一步,離不開市場主體參與,不管是產業還是村莊建設,不管是人才成長還是思維突破都將從引進成熟市場主體方向發力。一是繼續圍繞“延鏈、補鏈、強鏈”目標,在休閑旅游、電子科技、防水建材、體育建材、服裝制造及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大力引進行業龍頭、現有產業上下游,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的配套能力。二是以駐珠海招商辦事處為紐帶,加強與在外成功人士、企業家、商會聯系交流,宣傳推介本地特色產業、山水資源優勢,促成更多優質項目落戶團山。三是當好企業項目“店小二”。既要為投資者提供環境考察、政策解答、流程審批、項目推進等全流程優質服務,做到“有呼必應”,又要通過“十問十幫”等活動,全面落實好惠企政策,全力為企業轉型發展創造更大空間,扶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2
xx月xx日在鎮政府參加學習了“xx市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專題培訓視頻會,在xx市委黨校陳校長和華中師范大學黃教授的分享下,我感到受益匪淺,了解到“共同締造”是實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徑。就如何在本村開展好“共同締造”活動,體會如下:
一、要堅持黨建引領,系統謀劃,將村各項工作抓實抓細。進一步夯實組織架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通過支部領導黨員群眾、群眾影響群眾,切實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共建美好家園。
二、要注重民生需求,群眾點單,將群眾作為工作主體。以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為切入點,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分類施策。通過打造示范村組,形成示范效益,進而全面推廣,整村推進,推動“共同締造”活動走深走實。
三、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讓“共同締造”家喻戶曉。通過“村村響”廣播、宣傳橫幅等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宣傳“共同締造”活動,在全村范圍內營造“共治共建共管”的濃厚氛圍,最大限度調動和激發群眾、社會資本參與熱情,以生動宣傳推動精準落實。
接下來,我會繼續認真學習領會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對“共同締造”實踐活動的認識,堅持全面、全程踐行“五共”理念,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推動群眾參與,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共同建設美麗鄉村和美好家園。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3
我叫xxx,出生于1957年2月,家住xx村三組,是一名入黨已有5年多的黨員。根據鎮黨委鎮政府關于“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村多次召開黨員大會和群眾座談會,強調大家要深刻認識“共同締造”的重大意義,深入貫徹落實鎮黨委、鎮政府有關會議精神,動員全村上下統籌推進,協同發力,通過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共同振興美麗鄉村。
我認為,開展“共同締造”活動,首先要堅持黨組織引領,村民為主,“共謀”“共建”“共管”“共享”等一系列重要理念指導。充分認識“共同締造”活動的重大意義,學深悟透、學懂弄通“共同締造”是什么、干什么,深刻理解“共同締造”的.理論依據、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其次,要注重發揮村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責任感、使命感,主動以身示范,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團結發動其他黨員群眾共同打造美好人居環境,創造幸福美滿生活。最后,要堅持深入推進“共同締造”不動搖。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是一件與我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是一件有利于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好事。因此我們開展過程中不要急于求成,應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堅持不懈、久久為功。通過危房改造、改水改廁、美化村容村貌、農戶房前屋后等實事小事,做到掃干凈、碼整齊、拆通透,打造一個農戶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幸福家園。
今后我一定會積極支持村級各項工作,在老百姓人居環境整治中帶好頭、辦好事,助力我村發展建設更上一個新臺階。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4
當前,湖北省正在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力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所謂“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即是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為路徑,構建“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的城鄉社區。此項活動的核心主旨就是要整治和改善省內城鄉社區的人居環境。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由來已久,每年都會牽扯大量人力物力,但整治成效一直不盡如人意。在少數村社,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甚至演化成了“干部帶頭干、群眾站著看”的吊詭景象。不少黨員干部直言:“幾十年前,基層村社的每家每戶,都以將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掃得一塵不染為榮,根本不需要政府去說去管。”
鄉村振興戰略秉承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內涵著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改善基層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村社,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升基層群眾幸福指數的現實舉措。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大幅躍升和群眾獲得感的持續強化,基層村社的房子越修越氣派、裝修越買越精致,為什么群眾對自己房前屋后的衛生情況卻置若罔聞?歸根結底就是,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治理的內生動力不足。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過程之中,沒有深化對群眾的宣傳教育,沒有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全民參與的氛圍也不夠濃厚。另外就是,相關工作沒有考慮到群眾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習慣,不夠深入人心和接地氣,少數群眾“等靠要”的思想也相對嚴重。
立足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奮進坐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更應當從“心”締造。進一步完善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制度激勵,確保群眾的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得以落實,完善信息公開渠道,切實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支持基層村社多組織開展傳統文化、生態環保等相關教育活動,將人居環境整治、農業綠色發展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增強群眾的環保意識、健康意識。結合基層實際,多讓群眾“唱主角”“當先鋒”,既提升村社“顏值”,又讓群眾得到實惠。激發群眾“我參與、我受益”的內生動力,徹底扭轉長期存在的環境“臟亂差”的局面,打造一批“潔凈美”的“樣板小桃源”。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5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是新時代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是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金鑰匙,也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徑。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既是時代所需,更是發展之要、民心所向。開展好共同締造活動必須要以“五共”理念為根本遵循,踐行“五共”理念,離不開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在基層實踐中要圍繞“謀”字做文章,聚焦“五共”的每一個環節抓實工作策劃、組織、實踐。
一、借需謀事。
群眾有需求,所謀之事才有結合點,有結合點才有共進動力。彌市鎮廣泛開展了“五訪”“五查五看”“鄉村振興大家談”等多種形式的走訪調研活動,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問需于民、借需謀事,找準群眾需求與政策支持的結合點,將群眾的'需求清單不斷轉化為工作的任務清單,激發出干部群眾一起干的強大源動力。
二、依事謀心。
所辦之事是民之所盼,能辦好了自然凝聚了民心,民心齊才能行動一致。彌市鎮始終堅持為民辦事聚民心,積極圍繞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策劃項目、謀劃工作、擘畫藍圖,依托群眾期盼之事的落實贏得群眾的真心支持參與,切實推動“你和我”向“我們”的轉變。
三、以心謀建。
民心齊泰山移,有了人民群眾對共同締造目標的向往和認同,發動群眾、動員社會多方力量捐資出力即是順勢之事。彌市鎮大橋村就以春節、國慶等節假日為契機,與回鄉訪親的鄉賢共話家鄉發展,從改善村組的生產生活環境入手,在村黨支部的號召下,該村的外出能人就為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捐款近200萬元,在家的村民則投工投勞齊心協力挖溝渠、清堰塘、清垃圾、拆亂象,有效解決了“沒錢做事、沒人做事、無心做事”的難題。
四、共建謀管。
群眾自己參與了、投入了、用心了、用情了才會珍惜共同的勞動成果,共管也就水到渠成。彌市鎮堅持以共同建設的參與感喚醒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通過村級“四議兩公開”程序、“金豆工程”等方式平臺,問計、問需、問效于民,全面提升群眾參與度、獲得感、滿意度,切實推動群眾從“置身事外、靜觀其變”向“主動動起來、干起來、管起來”轉變,以精準謀帶精準干、用精準干促共同管,攜手締造美好環境、共享幸福家園。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6
事物一旦超越個體的小,形成相對的大,另一對非常關鍵的關系范疇就會出現,即同與異的關系。涉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問題,同與異這對關系范疇可以提供一定的進路線索。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在我國如此廣袤的疆域上,差異必然是廣泛存在的。不過,異彩紛呈總是有存在條件和保障的,這就涉及同的問題。中華民族如此多元,卻能夠長期存在延續,關鍵就在于具有某種同的特質。抽象地來看,“同”具有兩種基本意涵,一種是相同,一種是共同。“相同”排除了異的存在空間,只保留同一性的內容;“共同”則為異之共生提供了豐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協作內容的生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考慮前者,以保障整體性的共存,也要考慮后者,以促使共同體保持生機和活力。
對中華民族這樣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共同體而言,同一性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中華文化。那些習而未察的無意識、優秀的精神價值、能動的進步意識,無一例外都根植于厚重的中華文化土壤中。因此,中華文化這一豐富資源,自然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底色和毋庸置疑的本源性內容。
在同一性層面,還有一些內容是相對清晰的,這是由近百年來中國政治文明現代化的獨特路徑賦予的,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及其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近代,中華民族遭遇空前危機,而國民整體又處于低組織化狀態,喚醒大意識,凝聚并組織各族人民奮起自強成為歷史所需。中國共產黨勇擔歷史使命,以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團結國內一切力量,建立統一戰線,最終締造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解放和主權獨立,由此奠定了國家統一穩定的內在秩序,為各族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政治基礎保障。此后,經過曲折探索,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言,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最為核心的對象性內容。動態地審視這五個關鍵的`對象性內容,會發現其具有共同性的一面: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中華民族是各民族交融匯聚形成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共同走出來的。可以說,從異到同,在動態的歷史過程中,提供了一個由小及大的內容體系、厚重根源和行動方案,這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大意識的基本進路體現。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7
10月24日,咸寧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文鋒一行到崇陽縣石城法庭和石城鎮西莊村,調研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和人民法庭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情況。
在石城鎮西莊村,李文鋒詳細聽取了鎮村負責同志關于共同締造活動開展情況的介紹。作為全市共同締造工作試點村,該村堅持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為路徑,發動黨員、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來到石城法庭,李文鋒實地察看了法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法庭、文化裝飾布設、“五小工程”等,詳細了解法庭基礎建設、案件辦理、“庭室站點”運行以及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情況,就推進人民法庭參與共同締造工作與石城鎮黨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單位負責同志和法庭干警進行深入交流。
李文鋒指出,人民法庭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中必須主動作為,也應該大有可為。
一是要深刻認識人民法庭參與共同締造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人民法庭在鄉村振興、綜合治理中所承擔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準確把握人民法庭“三個便于”的工作原則和“三個服務”的功能定位,切實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加主動融入黨委統一領導的工作大局,立足法庭職能,找準法庭工作切入點,積極用實際行動助力共同締造,讓人民法庭工作更加出彩。
二是要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加強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的獨特優勢,與當地黨委政府及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引導人民群眾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切實做到案結事了,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發現在萌芽、化解在基層、消減在訴前。要積極參與“無訟村居”創建,積極主動為鄉鎮解紛力量提供專業指導和業務培訓,打造一支支“縱向到村、橫向到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矛盾糾紛調解隊伍。
三是要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合唱。要注重創新服務舉措,落實司法為民,克服把法庭作為單純辦案單位、單純就案辦案的狹隘觀念,變“坐堂問案”為“上門送法”,靈活運用村灣夜話、“法治夜校”、上門走訪等形式,傾聽群眾心聲,及時梳理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升人民群眾“見法率”,把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耳邊,用法治理念滋潤群眾心田。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8
“發展最給力的條件,就是各民族相互團結、互相幫助。誰要想破壞團結,我們堅決不答應。”“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這是我們在基層工作的抓手。”“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今后不僅要在提高教學質量上多下功夫,還要在師生中自覺開展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等教育。”聽到這些西藏人民團結的'聲音,實在讓人感慨萬千。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不斷文明,對一個人而言,團結是一種精神內涵;對一個家庭而言,團結是一種黏合劑;對一個社會而言,團結是一種公德;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團結是一種大義。實踐證明,各民族要互相了解、互相學習,才能和睦相處、和諧生活;也只有各民族互相了解、互相學習,真正做到團結一心了,一切破壞團結的陰謀才會不攻自破。抗日戰爭時期,國人能夠把列強趕出中國,可以說團結從中起到舉足輕重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
1937年7月29日,盧溝橋炮響后的第21天,北平淪陷。城中的120萬中國人,面臨國破家亡、走投無路的慘痛現實。一夜之間,北平由一座美麗可愛的城市變成人間地獄。作家沈從文出門探聽消息,遇到一位老警官:“先生,快回家去,不要再上街了。我們打了敗仗,軍隊全退出城了。”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北平淪陷前一日,千里之外的上海,蔡元培、薩空了、王蕓生、鄭振鐸、茅盾、趙樸初、張天翼、巴金、歐陽予倩等一批著名文化人士,成立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上海文化救亡協會,時任文化救亡協會宣傳部長的胡愈之等人在成立宣言中呼喊:“上文化戰線,喚醒同胞,組織同胞,共同為抗敵救國而奮斗!”
這是什么?這就是團結,民族大團結,在面對民族大義上自發的團結。書生,迎向炮火就是戰士;紙筆,浸透鮮血鑄造刀槍。這些文弱書生,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在列強欲以滅我民族文化實現滅我中華白日夢之際,他們表現出為民族利益而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大精神,不僅捍衛了民族魂,更激發了無數仁人志士參與抗爭,這種團結不怕犧牲的精神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鼓舞作用,更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值得后人學習的團結范本。
現在,處于和平時期,但同時處于建設時期。這個轉型時期,各種價值觀眾橫交錯,更要不斷深化團結,讓團結內化成民族大義,統一到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上來,統一到建設民族、文明、富強的思路上來,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以及偉大的“中國夢”。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9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諧是民族關系和諧的重要保障。長久以來,各民族間碰撞升華的文化火種,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各民族在地域構成上交錯雜居又相互包容、在經濟生活中相互幫扶、在情感訴求中相互親近依存,這是對中華文化認同的一種現實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與自身文化傳承間的平衡狀態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在當時當下的真實寫照,更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依據,是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一個民族的長治久安,復興興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創新不竭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對文化的認同及信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注入了靈魂。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各族群眾樹立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通過弘揚革命文化,讓各族群眾了解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歷史,進而將文化自覺和政治自覺相結合,形成正確的`政治認同;通過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改造和創新,從而更具有現代性。
在內蒙古的土地上生活著49個民族,各民族在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體系,孕育了光輝燦爛的草原文化。內蒙古之所以能夠保持和諧發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并大力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70多年來,內蒙古在制度建設、人才培養、載體構建、技術支撐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建國初期,內蒙古創立了面向基層群眾的“烏蘭牧騎”,成為全國文藝界的一面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文化大區、文化強區戰略的實施,實現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入新世紀,實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創造性地提煉出“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了深層的民族文化精髓。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10
當前,荊楚大地奏響“共同締造”強音,以“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正在湖北全省扎實有效的推進。共建美好環境,同創幸福生活,這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廣大網民紛紛拍手叫好。
如何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實踐活動走深走實?我們務必以“三個強化”為有力抓手,重在抓落實,貴在見實效。
強化“五共”理念。踐行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五共’理念,核心在“共同”,關鍵在“締造”。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強大合力、激發廣大群眾的內生動力尤為重要。各地亦可采取舉辦專題培訓班,組織老黨員、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員深入基層宣講,開展進單位、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五進”活動等方法,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學習宣傳。準確把握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的理論依據、深刻內涵、核心要義和路徑方法,我們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要使廣大干部群眾清楚明白,心中有數。從而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和生動局面。
強化黨建引領。關鍵在黨,關鍵在人。突出黨建引領,是推進“共同締造”的根本保障。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踐行“共同締造”過程當中,要切實發揮“領頭羊”、“頂梁柱”、“主心骨”作用。各級黨委政府務必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充分發揮示范表率引領作用,把職責扛在肩上,把舉措抓在手上,做好做足“共同締造”這篇“大文章”;各地要積極探索并不斷創新“黨建+實踐”模式,打造黨建特色亮點,激發黨建活力,凝聚黨心民心。
強化務求實效。在推進“共同締造”活動中,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得沒得到實惠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因此,各地必須緊緊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這個宗旨來扎實開展活動并貫穿始終,以群眾身邊、房前屋后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實干實績實效實惠,用心用情用力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幫助群眾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感。
共建美好家園,同創幸福生活。相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群策群力,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吹響全民幸福集結號,奏響“共同締造”交響曲,必將繪就出一幅幸福生活新畫卷。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 11
就類型而言,意識無外乎兩類:一類是存在于所有成員頭腦之中的大意識,通常與社會文化環境相依存,是一種具有相似乃至貫通屬性的存在;一類是只存在于個體成員頭腦之中的小意識,通常與個體經驗相關聯,是一種具有差異性的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意識總是游離于大意識與小意識之間,相對性地共存。大意識沒有小意識的支撐和貫通就不會存在,小意識在對大意識的內容體系進行能動選擇的同時,又常常受到大意識或直接或間接的規約。我們可以將大意識理解為特定范圍內所有成員與相關生存環境互動而生發的意識關系總和。
顯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上述關系總和式的大意識。它是一個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價值和所要致之于一體的心態體系,既是一種歸屬體驗,又是一種共善信念,還是一種能動意愿。具體來說,這樣的大意識表現為各族人民心連心一家人的溫暖歸屬體驗、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價值信念、同手足共復興的責任使命意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意識體系,各族人民的`親和感知、精神信仰、行為意愿都是其構成要素。
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毫無疑問,對前者的思考會落腳于大意識層面,至于后者,則未必只關注大意識,而是要時時著眼于各種各樣的小意識,即如何把握小與大的關聯、實現眾多小意識的協和貫通。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說大與小是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前提。
應當說,小層面的無意識、潛意識乃至意識迷茫現象仍廣泛存在。許多人生于斯長于斯,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之中,對潛存的大意識、小意識并無覺察;許多人行走中國,感受著廣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異,意識到中華民族因多元一體而充滿活力,但對深層次的精神信念尚無尋察;許多人渴求登高望遠,有意識地想象并期盼自身未來的前景,但因囿于一己一時一地,對整體航向缺乏洞察。
這些普遍存在的現象,背后均映射出一個視角、眼界或格局的問題,體現了大與小的基本關系范疇,諸如宏觀與微觀、長遠與眼前、全局與細節、集體與個體等。借此關系范疇來審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能夠明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意涵,即要喚醒一些習而未察的無意識,明晰一些優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價值,發掘一些能動性的進步意識,一點一滴地超越個體小意識,培育寬眼界、長眼光、大格局的思維能力,實現大意識與小意識之間的彼此理解、相互貫通。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精選12篇)05-25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精選8篇)06-01
共同締造工作計劃07-26
開展共同締造簡報范文08-14
共同締造工作簡報09-12
關于共同締造心得體會(精選16篇)10-19
共同締造心得體會(通用20篇)06-08
農村共同締造的總結(精選22篇)06-08
共同締造主題標語(精選220句)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