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精選11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1
學習如何表達憤怒對我來說特別重要。以前表達憤怒時,對親近的人會怒吼,因為我知道他們會包容我,他們知道我是“刀子嘴豆腐心”;對不太熟悉的同事同學,我通常會不理睬,橫豎看不慣他,也不敢表達憤怒,因為怕引起更大的沖突不好收場,只能敬而遠之;對于陌生人,在我的定義里是“不道德、沒教養”之類的,我通常安慰自己這輩子可能遇不見了,息事寧人,就當沒看見或沒聽見。
不管是“忍讓”還是“發泄”,我都會在事后責怪自己“膽小怕事”或“沖動幼稚”,每次都在心里默默的罵別人和自己千萬遍,仍不解恨,快憋出內傷了。
其實,憤怒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與其指責自己和他人,不如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有意識的用“我生氣是因為我需要”代替“我生氣是因為他們”。因為指責一個人時,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靜下心來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需要和感受上,我們的愿望就更難得到滿足。
其次,我們也盡量不要給任何人貼標簽,這也會帶來暴力。負面標簽帶來的傷害,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正面標簽也是要不得的。我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對著別人夸我是一個上進心極強的.孩子,一臉的驕傲,只因我有一次考試,數學考了98分,全班第二,爸媽都挺滿意。可我一看試卷,發現錯誤的那道題是馬虎錯的,要是認真檢查,我肯定是全班第一了,我心里遺憾,難過,哭的稀里嘩啦的。從此我就被貼上了“上進心很強”的標簽。從此,不管大小考試,不管自己是否有遺憾,我都會大哭一場,因為我不想讓我媽媽覺得我“上進心強”這個“優點”是枉然,不想讓她失望。
說白了,充分表達憤怒,是在認真傾聽,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的基礎上,不帶任何指責的表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從而達到互利互贏、互諒互解的理想狀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光是在憤怒時強壓怒火,靜下心來就很難做到,也許“除了呼吸什么也不做”真的能幫助到我們,這還是需要不斷練習強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油,親愛的同學們!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2
非暴力溝通的本質是心中要有愛,對他人有愛,對自己有愛,非暴力是愛的外在形式。在溝通過程中通過一種結構化的方式解讀自己和他人的內心、體會各自的感受,并將這種感受合理地表達出來,使得雙方能夠互相理解,最終實現和諧的、充滿愛的溝通。非暴力溝通的基本前提是假設人感受的一致性以及同理心,即人的基本感受是相同的,正因為人類的感受相通,所以才能相互理解。
讀這本書一方面能夠學會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這種方法,另一方面讀書的過程也是對心靈治愈的過程。書中對人心理需要和感受的剖析之精準,時常讓人覺得還真是這么回事,如果早點知道這些該多好啊。在此,我非常感激本書作者和譯者,讓我們知道應當多注重自己內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表達這些需求使溝通能夠愉快地進行,下面列一些令我感觸較深的點,談不上感受,權當雜記吧。
1)外在的驅動力是壓力,內在的驅動力才是真正的動力。一個人如果總是以“應該”做什么來要求自己、命令自己,那他一定會偏離自己的內心,導致內在的分裂與不滿。就像戀人剛開始是出于對對方的喜歡,所以一切關系都很融洽。而當熱戀期過了,出于讓對方幸福這一責任方面的'考慮,愛情往往變得沉重起來。
2)喜歡使用暴力的人,無論是肢體暴力還是語言暴力,是因為他內心的平靜遭到了破壞,尤其是被暴力所破壞,所以他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自己內心的和平。但暴力從來無法根本性解決問題,因為暴力不是人內心最終的需求。
3)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需要,故而真誠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靠、更長久。
4)向別人傾訴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有些東西在你你說出來的時候你才能更客觀、更全面地理解它。在痛苦的時候,合理的傾訴能夠避免自己被充斥在頭腦里的各種想法所束縛。
5)最后,這本書值得時常拿出來看看,當作一碗心靈雞湯吧,需要的時候治愈一下自己的內心。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3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身體暴力都源于語言,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帶來的不同感受,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的確傷人竟然不自知,這些傷害不露聲色,僅用只言片語便使我們遍體鱗傷,進而激怒受害者時,馬上將小問題發展成“身體的暴力”,使他們情緒失控、難以自已,做出無法挽回的事。
對方的“暴力”反擊時,讓我們才覺悟到自己說話的得失,傷害了對方自尊、面子、情感,同時也造成了自己情感和精神上的傷害,彼此之間變得冷漠、隔閡、敵視。真是說者無心聽者難受,不會表達真實感受和愿望,不能傾聽對方的需求,困于暴力溝通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令人痛苦不堪。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讓我們學會轉變談話和聆聽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地說出傷害人的話,學會了好好說話溫柔以待,言語上不再批判、指責、詆毀、猜忌、比較、命令、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口不擇言等無心或有意的暴力,刺穿我們堅硬的盔甲,直至內心深處。
非暴力學會創始人阿倫。甘地說,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它的無情。
而改變溝通方式則是轉變生活方式,改變無情世界的最佳途徑。
《非暴力溝通》教給了我們一種溝通方式,通過表達與體會觀察、感受、需要,以及作出具體請求,明確表達內心,提醒我們覺察和內省,體會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與需要。
只說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事實,不要妄加評判,不要用有色眼鏡看人看事,憑主觀意識下定義;
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連同自然而來的情緒,不要試圖影響他人判斷,而將感受與想法混為一談;
在表達需要之前,先擯棄自己的情緒因素,不要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刻意扭曲他人行為,明確表達自己的需要。
出于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希望對方做些什么,清楚表達出來,請求而不要命令。
用心傾聽他人的感受與需要,詢問和反饋,有效地幫助對方。
不要吝于表達感謝與贊美,大方表達與接受。
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友善的,那些看似不友善的溝通方式,多來自于生活中的不經意的習慣。非暴力溝通源于愛,讓我們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迎刃而解遇到的難題,讓愛、關懷與歡樂融入我們的生活。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4
《非暴力溝通》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所做,他提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總結下來一個關鍵點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也就是說當出現問題之后,不要去指責他人,要先考慮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導致了這個問題,不論你是老板還是員工,你是上司還是下屬,都不要一股腦把問題都歸結到對方身上,這樣既可以讓自己從激動、暴怒的情緒中冷靜下來,又可以避免和他人因一時激動產生沖突。相當于一個尖銳的利器變得柔和,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別人。
一、觀察:區分觀察和評論,若將其混為一談,他人就會傾向于自己聽到的是批評,并反駁我們影響到雙方的關系,從而對溝通造成障礙。正確的觀察應該是:不帶評論的觀察。也就是只觀察,單純描述事實,不妄加評論,比如說“你的衣服上有污漬”而不是“你好邋遢呀,衣服好臟!”且要注意減少“總是”“從不”這樣過于絕對化的詞語,因為這樣的詞語會使我們的`表達過激。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言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
二、感受:除了我們自己的感受,我們是否應該關注一下別人的感受,就像是我們社會工作者在接觸案主時,要站在案主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要有同理心,當我們自己經歷過,就會明白對方那種真真切切的感受,而不是簡單的一句“你不要難過了,這沒什么大不了的”
三、需要: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它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標注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我們要去了解案主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我們認為案主需要什么。假如說案主的親人離世,案主當下最緊迫就是通過哭來宣泄自己的悲傷,他的需要就是哭,而不是我們說“不要哭了,要走出來”
四、請求:
區分命令和請求: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被請求人,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要他們做什么,而不是請求他人不做什么。我們把愿望說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如果我們通過拒絕來提出請求,人們的反應常常是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感激。在表達感激時,我們說出:
1、對我們有益的行為;
2、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
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學習和運用非暴力溝通。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習慣性的反應,因此,運用非暴力溝通有時是很別扭的事。然而,如果我們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選擇,我們就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
最后將作者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藉由這本書,依稀間遙望到夢寐以求的美麗世界,生活永遠等待人們以一己之身去領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5
是一本想要安利給全世界的實用性溝通教科書。
在翻開書之前我從沒想到會是這樣一種閱讀體驗,很有趣啊,是很久沒有讀過的標準科研文章型指導讀物,讀起來邏輯通暢條理清晰,實操性這方面怎么說呢,是一種要讓人一點一點潛移默化從而達到純熟運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種含蓄的語言,中國人也是一個含蓄的民族,我們總是更期待別人通過自己的字里行間來感悟到自己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從而更吝嗇于真誠通透地表達,這樣反而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及隔閡。(看完書發現其實所有人類都有這種依賴性造成的溝通不暢)
這本書旨在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表達以及溝通,更或者說,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認識以及表達自己。觀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引起情緒的'真實需要,從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別人,幫助別人,傳遞“非暴力,愛自己”的精神,以達到溝通的效果。
觀點和理論非常實用,閱讀的過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況,不時在想“如果運用非暴力的溝通方法應該怎么表達呢”,練習的這種過程其實也很有趣。至于具體實際操作,其實真的挺難,因為這種溝通方式需要順暢的溝通環境或者說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間,而現實生活中,哪怕自己內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溝通想要去愛人人,但是當遇到銅墻鐵壁一般拒絕溝通的對象,或者說一時之間的情緒波動,(就比如真正在路上開車遇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還是會很苦惱于難以控制自身情緒,無法熟練運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還是會盡量去做去練習吧,如果真的能熟練運用感覺還是非常酷的啊。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6
是聽了同事的推薦買來這本書看。
相信讀了這本書的人都已經熟記: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至于講到非暴力溝通的各種作用,如果所有人都能心平氣和的,理智的來思考問題,那么各種問題自然能夠被更加容易的解決。
我覺得有幾個問題:
1、是不能期待談話的對方會聽你在講什么,每個人的教育水平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千差萬別,別指望他們會配合你劇本。
2、是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諸如“聽起來,你有些不耐煩,你希望每個人的意見都能得到傾聽?”這類句子。聽起來只會讓我更生氣,因為說話者好像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高度在俯視你。如果是在本就有矛盾的情況下,這種感受更會被放大。
3、是雖然人性是相通的,但中美文化有差異,中文和英文的表達方法也有差異。如何能用中文來表達出相同的.意思是我們在應用非暴力溝通的最大障礙。如果按照文中直譯的表達方式,只會讓人以為在看譯制片。
我對書中所表達的關注他人和自身的感受和需要還是非常贊同的。
看完出到能運用,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希望能看到更多適用于本國文化的案例,從中體會。
這本書不是教人們從應用層面上利用他人的心理反應去實現自己目的,這樣的心理學書籍是我認為的好的心理書籍。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7
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斷斷續續地看完本書,感覺自己對于本書的理解還有有許多有待加深的地方。
這里就簡單地寫下自己看完本書之后的一些心得體會吧。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以充滿愛的方式去和他人溝通,加強聯系。這其中離不開非暴力溝通的四個基本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其中有幾個部分對我個人來說,是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是在溝通的時候要更多地關注自己以及他人尚未滿足的需要,這樣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不經意間所帶來的`語言的暴力:二是注重傾聽的力量。很多時候,在和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建議、判斷等,但是也許他人需要的僅僅只是得到充分的傾聽,得到來自別人的理解和認可;三是要更多地關注自身。當我們表現不夠完美時,我們往往會陷入自責和內疚當中而忽略了對自己的愛。另外,如果我們只是出于內疚、羞愧的心理去做一些事情,效果通常比不上我們發自心底的出于對自己的愛,出于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目的去做的事情。轉變對自己評價的方式,讓生命之花綻放。
最后,非暴力溝通自己想要做到完全地理解以及日常工作生活的融會貫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正如本書結尾所說的,值得做的事情哪怕做的不好也是值得的。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8
因年底工作比較忙碌,心情有時候比較浮躁,對孩子和老公就難免帶著情緒和不滿,加上孩子最近放假在家,總是想著玩,不想做作業,我就著急了,對他態度就有點不好。
一天,我下班回家他就纏著我玩,我比較累不想和他玩,就跟他說:“我不想玩,你去寫作業吧,別老想著玩!我還做飯呢。”他不高興了,回到自己臥室大聲的喊叫,還把東西扔的到處都是。我一看就急了,對他大聲訓斥,他更來勁了,把橡皮扔到我的餐桌上,把鉛筆扔到地上。我本想沖到他的房間對他大吼大叫,但是我猛然感到我錯了。我需要冷靜,就當沒有看見他的演出,自己到廚房里去做飯了。
他的聲音漸漸小了,做好飯,我叫他:“吃飯了,快去洗手吧。”我一看地上和餐桌上的鉛筆、橡皮不知道啥時候已經都撿起來了。我們坐下來吃飯,他對我說:“媽媽,我不應該對你嚷嚷,我不對。”我點點頭,表揚他:“嗯,知道自己錯了,很不容易,媽媽允許你有自己的.脾氣和發態度,但是不能傷害別的東西,可以去扔自己臥室里的枕頭。”孩子說:“嗯,我知道,媽媽說過很多次了。”
我很高興沒有把事態擴大化,沒有更深的傷害到孩子,讓他發泄了脾氣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9
好棒的一本書,出乎意料的好!把精華的部分摘抄出來,加強記憶,學會運用。
非暴力溝通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就是觀察,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導致對方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比如有時候我會對我老婆說,你最近脾氣很大啊,這就是評論性的語言。看完本書以后,我會這么表述:這星期有三天早上你對我說話都很大聲,是不是我做什么事情惹你生氣了?
第二個要素是感受,我們可以建議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方便我們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使溝通更加順暢。同時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的需要,這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因素。聽到不中聽的語言,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非暴力溝通傾向于選擇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個要素是提出請求。通過觀察,體會感受和需要以后,以什么樣的方式提出請求讓人更容易接受呢?首先我們需要提出明確的請求,需要他人做什么,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而不是不要做什么。比如說,一個父親看到小孩爬上一顆很高的書,這個時候對小孩說“抱緊樹”比“不要動”會更好更安全。同時需要注意請求和命令的區別:請求如果沒有得到滿足時,請求的人提出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達到目的,也是命令。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使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希望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于對生命的熱愛。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10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中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馬歇爾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礎是一些溝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們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容,都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們已有的知識——關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幫助我們活出這一點。”就像作者在書中寫的:非暴力溝通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容,都有悠久的歷史。書里面沒有學究式的細說這歷史是如何傳承的.,從作者書中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積薄發。
有些人對這種溝通方式有些人覺得不以為然,和那種強調推銷,強調話術,強調控制的理念比起來軟綿綿的。那我想說,你好好用用這種方式,再作比較。什么理論都要回歸到實踐的檢驗中。
我覺得非暴力溝通很強大,這種溝通方式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要素,不管是用于傾聽,還是用于表達。這四個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大步,也是催眠中的兩個大原則:跟隨和引導。觀察和感受屬于跟隨,需要和請求屬于引導。在這種方式下,我們的心就變得無比的平靜和順從。很多厲害的溝通高手,比如心理咨詢師,談判專家,催眠師日用而不知。書里講到的這種溝通模式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嘩然大悟的一種感覺。對于咨詢過程中的問答,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指導的書籍,看的有關書籍要不講的事無巨細,顯得雜亂無章,要不就籠統的讓人不著邊際。而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對以前的有關知識上下貫通,把前兩者系統起來了。
這本書講的那種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客觀冷靜,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會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對方的需要,感受到對方的愛。會讓我們彼此消除誤會,化解敵意,讓我們相互包容和接納,互助和友愛。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 11
毋庸置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愛,對世界的愛,對生活的的愛,對親人的愛,還有對一切可愛事物的愛。可是為什么我們在相處時,要想體會到對方心中的愛卻有些困難?主要原因是下列四種。
一、道德評判。我們常常會把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行為認為是道德的,在作出評判之前我們喜歡從自己的期待出發來進行評判,于是乎,價值判斷與道德評判就被混為一談。
二、進行比較。作為社會人的我們,喜歡明里暗里與人比較。如果把自己的不如意與別人去進行比較,于是我們就真的過上了悲慘生活;而把自己的幸福與別人去比較,偶爾會在語言上無意的傷到別人。
三、回避責任。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可是,在交流時,我們廣泛使用“不得不”、“你讓我”這樣的短語。于是,我們就可以有效的將自己的責任推卸,而沒有責任感會讓我們產生被動感,從而失去努力的動力。
四、強人所難。請求與命令時有區別的。但是我們的請求往往并不是請求,而是要求,這種要求則往往暗含著威脅。現實的社會中,我們被強者要求,反過來我們又站在強者的位置去要求別人,于是溝通表出現了暴力。
于是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慢慢的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于是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而作為社會人,我們同時兼備員工、家長、和師友等身份,于是我們不停地在被要求與被要求下學會了回避責任,然后自己建立一套價值觀去評判周圍的人和事,去與比人進行各種比較。于是我們身邊的`最親的人就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使用“應該、不應該”,不得不,你讓我”這樣的溝通方式,就是一種異化的溝通方式,這種方式讓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懵逼對人對基的愛意、淡化了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也造成了心靈的隔閡。
反思自己一直以來的言行,對工作失去了激情,因為我總覺得我是不得不去工作,可是可以反過來認為,我去工作是為了體現我的價值,也是為了提高家庭的經濟條件,于是我去工作變得更為主動,我感恩擁有一份工作,讓我可以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一種主動的態度,因為我覺得我做一切都是因為我愛她,于是為她做的一切都讓我從心里感到快樂。但是不足之處在與我雖然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我都會進行表揚,對于孩子受到的挫折我會鼓勵她積極的面對,接受失敗,將它變為下一次成功的動力。但是我還是忍不住會拿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雖然說全社會的現象都是這樣,排名,對比,因為有中考、高考擺在面前,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鼓勵孩子進行縱比,比較自己目前和以前的成績是進步了還是退不了,這樣則會讓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勝不驕,敗不餒,也能有效減少語言暴力,讓彼此能感受到心中的愛意。
【非暴力溝通第二章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08-19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精選17篇)12-09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10篇)10-01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精選20篇)05-27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1-19
讀書筆記《非暴力溝通》09-14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通用7篇)10-11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通用17篇)07-08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范文(通用7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