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選8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
2018年9月11日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張金麗老師主講的霞山區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培訓。張金麗老師首先向我們解讀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主要變化,讓我們從中認識到教育理念已從原來的“知識為本”轉變成“育人為本”,課程目標從“雙基”變為“四基”,內容方法從“結果性”轉變成“結果性加過程性”,評價目標和方法從“單一”轉變為“多元”。然后她又分別對小學數學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做出詳細的分析和解讀。
這次培訓雖然只是半天短暫的時間,但收獲不少。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為我們以后的教學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以這次培訓為契機,在校內的數學教研活動中展開全面的學習與研討,我們一致認為:時代變了,學生也變了,教材與教學目標現在也隨之改變,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改學習,不斷的探討,在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大膽創新,不斷涌現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1、要教書,先育人。
聽了張金麗老師解講《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后,我們深有感觸,我們深刻了解了義務教育數學課標上突出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數學教育當中。其實有高智商、高水平的人,如果沒有道德做基礎,那么智力水平越高,對人類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因此,我們要教書,先育人。我們要堅持以德育為首,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真正體現出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
2、“學”是為了能更好地“教”。
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在不斷地更新,獲取知識的渠道也很廣泛,這使得當前的學生在很多方面有可能已經擁有超過教師的知識。具有先進教育觀念、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知識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因此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學”是為了能更好地“教”,我們要爭取每一次培訓學習的機會,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成果,要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科學知識;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職業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意識和個人師德素養;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注重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注重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善于在教學中進行改革和創新,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只有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務新時代的學生,才能為培養出更新、更好的人才。
3、“教”向“導”轉變。
通過張金麗老師對新課標解讀,我們意識到:必須徹底轉變以“教”為中心的舊觀念,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思想。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知識本身,教師在課堂中通過不斷的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感知、理解、評價、應用所學的新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同時,我們要明確“過程與結果同等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參與到知識來源的整個過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研討,實驗操作等方法得出結果或結論,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的能力與習慣。
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課程標準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加強學習,不斷的探討,不斷積累經驗,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2
隨著金猴的新年鐘聲的敲響,我們又將踏上一個新的征途。當我再次捧讀《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11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由原來“雙基”的提法變成了現在“四基”提法,《數學課程標準》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始終貫穿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與過去的課標的理念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何適應這一變化,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呢,通過學習,結合多年教學工作經驗,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
一、要廣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感到有些枯燥,困難,特別是學生對于抽象性、邏輯性的東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達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具體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天真活潑、敢想敢干的創造性的心理特點,廣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學習它、應用它。作為數學教師,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時刻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與學之間才能達到真正的合諧統一,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二、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
新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于學生發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必需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三、要注重個性發展
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程度、認識角度會有所不同,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體現差異性培養,一是要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活動中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后因材施教。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做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達到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侵犯!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3
本人認真聆聽了xx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詳細解讀,有很多收獲,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內容。
我知道了小學階段核心素養由原來的10個: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增加為11,增加的一個為:量感。何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養成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
我了解了總目標是“三會”: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同時,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性,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將九年的學習時間由原來劃分為三個學段變為劃分為四個學段。涉及到我們小學階段的就是,原來一至三年級是第一學段,四至六年級是第二學段,而現在是每兩個年級為一個學段,小學階段分為三個學段了。小學的6年劃分得更詳細了。
我明白了課程內容組織得安排上也有很大變化。2011年得課標是以學段為主題,每學段里面細分為四大領域,而2022年的新課標是以四大領域為主題,在每個領域里面再細分學段,更重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xx教授的解讀非常細致,而且深入淺出。因為信息量很大,在聽了xx教授解讀的基礎上,后期我還要不斷學習,仔細研讀,用新課標的里面的新標準,新內容,新理念,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4
按照xx市與xx區教研室暑期學習安排,參與了7月11日到7月18日的xx市課程標準解讀,以及7月19日xx區課程標準培訓。為期8天的培訓結束了,本次活動是從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介紹到2022版數學新課標的解讀;從修訂的基本原則到主要的變化的闡述;從理論分析到案例分析;從四個領域到學段內容結構化分析及教學指導等,都一一做了詳細的解讀與指導。
從本次培訓不僅使我了解了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整個過程,還明白了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變化,聽完后讓我深深體會到,這種變化不僅促使幼小銜接與小初銜接工作,更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站在社會的角度體現數學的社會價值,站在知識的角度遵循知識的形成為基礎。現總結如下:
一、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
義務教育的性質和目標指出,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就是全面落實關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體現了課程的育人功能。
不僅課程的設置有了變化,同理課程的內容也做了調整,有了相應的增加與刪減,這些課程內容的增加和刪減完全是站在不同學段的學生的經驗需求和社會需求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能力上進行的。比如在說到方程這一個內容,的確從教11年來,如果沒有特定的要求,很多學生不會直接使用方法解答的。每次用方程解決問題,我都得先找到方程的優勢,思維不用逆過來,反之學生會說逆向思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說法正確,我又得從解決問題的目的上,舉一些稍微復雜一些的問題說明它的優勢。適當的舉一些再稍微復雜一些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方程的數學應用價值。但是無我怎么解釋,要想讓基本全部的學生認同,在小學階段真的是很難的。在視頻平臺也搜到過類似的家長質疑的例子。還有增加了尺規作圖刪減負數概念的學習等,本次新課標進行了修改,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課程內容結構化,提出主題教育,大單元,核心概念,跨學科等。學生思維的發展是結構化的,那么內容就應該結構化,學生的發展不是單一的,一條一條的,是以一個核心為根本,其他知識點串起來織成的一張網,這些用來知網的知識點,不僅是本單元的知識點,更是本領域,其他領域,乃至其他學科的知識點,甚至包含了文化教育的內容。這樣的教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教育,所以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也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
發展學生就是要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三會)的形成,從而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將核心素養學科化、學段化、甚至具體化到數學學習的每一個過程當中,其中小學階段有11個具體的核心素養,課標提出要設計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也是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站在大單元的臺階上,就需要提煉和牢牢抓住核心基本知識,從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設計教學活動,從而很好的發展學生。
二、以體現社會的價值為準則
學生的學習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適應并逐步發展社會。所以學生學習的知識點必須是體現社會的應用價值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即要求老師們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出真實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我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我是為了解決社會中真實問題而學習,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的。
課程內容百分數領域的變化也體現了社會的應用價值。我們都知道已經學習了分數了,為什么還要學習百分數呢?其實根本的目的不是只是停留在將數據都畫成百分數利于比較,更重要的是分析后做出判斷或預測等,它是有社會意義的,所以不再把百分數當做數來研究了,而是豐富了它的統計意義,不正是充分考慮了百分數在現實的社會價值。
三、以知識的形成為基礎
2011版課標每個領域的模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幾個模塊變成了各領域的主題。其中數與代數領域中變成了兩個主題,數與運算以及數量關系。為什么數與運算成為一個主題,在解讀中講到,一個數的產生與發展是離不開運算的,比如1變成2,再變成3,不就是一個一個的計數單位的累加嗎?所以數的產生發展離不開運算。這種變化不正是遵循了知識的發展嗎?
新課標中特別談到了“一致性”。數的概念本質的一致性與數的運算的一致性。其核心就是計數單位。數學中數的學習過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就是從少到多,又到少的一個過程。又到少最關鍵的就是感受到“一致性”,數在概念本質和運算上感悟到了一致性,不就將學習到的這些數,找到他們共同核心點,這樣數的認識不再是雜亂的,而是具有共同的特點,而是系統性的了。這樣的修訂,就是以知識的發展為基礎的。
本次課標還有一個給我帶來了大的好處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學業質量,讓老師們明白了從教什么到怎么教,教到哪種程度,相比較2011版課標有了更明確的要求。
人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課程標準的修改就是依照社會的發展的'需求,以知識的形成為基礎,人的發展為根本修訂而成的。作為課程標準的實施者,我應該怎么做?課程標準的要求就是我的方向。對比自己過往教學,尋找不足或欠缺的地方進行完善自我的能力。比如育人體現不足,就要多思考人文教育的事;比如單元整體不夠整體,只有知識的整體,欠缺領域學科的整體,就要多聯系;比如結構化有待提高,就要多聽多看多思考,核心抓準;再比如增強創新能力與應用意識的滲透等等。我的未來就是一個省略號。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5
在《新課標》中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核心素養”在實踐活動中得以培育,“實踐”在具體情境中得以開展。缺乏學習情境,實踐活動就是沒有依托,素養也就無從談起。知識不根植于情境,就是抽象的,孤立的、靜止的、僵化的,就不會在學生的身體里生根發芽,這樣靠機械記憶習得的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或無法被運用。
例如文化自信。
《新課標》中指出,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
因此,文化自信的培育,不是靠口頭說教來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是要讓學生在識字、寫字、語言積累、閱讀表達中真切感受漢語承載的中華文化獨特魅力,以此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文化的內在情感。
語言運用
《新課標》中的表述是這樣的,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形成個體語言經驗,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我們一定要厘清一個事實,核心素養的培育根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不能簡單地將“雙基”等同于素養。現在我們已經愈加清晰的認識到,“知識”的意義已從能夠記憶和復述信息轉向能夠發現、使用信息。素養的本質,就是在做事中完成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語文知識和技能只有在真實的語文學習活動中,成為學生探究、實踐的對象和使用的資源,才有可能得到內化、轉化,并升華為語文素養,這樣的知識和技能才有實際的價值。
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其主要包括直覺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
審美創造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發展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脫離語言文字的實踐來談核心素養的培育,就如同空中樓閣。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6
線上學習了xx師范大學文學院xx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全新解讀,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體會。
一、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價值引領,以文化人。從課程標準可以看到繼承和弘揚優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樣的內容,無論是在我們的課程目標還是在我們的課程內容都得到了一種彰顯,在這里可能老師們也一直在關注這個,實際上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強調語文課程它的育人價值的一種體現,也是核心素養的這樣的一種體現。
二、素養為綱,任務導向
素養為綱,任務導向。在這個課程標準里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兩個體現是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和結構化的課程內容。那么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到底是和我們原來的課程目標有什么大的差別或者是差異。結構化的這個課程內容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從課程標準里做了很多的探索。那么這樣的一些探索,我們到底怎么來理解和認識?以及我們在未來如何落實?這是這次課標修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這個變化。
三、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課程標準當中可以看到就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我們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強調了實踐主線。那么實踐的主線,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強調的是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也就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一種表現。
四、主題統整,強調情境
主題統整和強調情境這方面,我們強調真實的語文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實踐活動。那么我剛才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20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那義務教育的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當中,我們一直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由于我們的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和課程內容的呈現方式,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我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真正的落實。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次課標修訂的過程當中,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7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本報特地約請原省泰中校長蔣建華先生寫成此文,以期引起學校、家庭、社會等方方面面對勞動課的重視。
勞動對人的身心獲得全面成長至關重要。國內外大量的調查研究都證明,童年養成勞動習慣,長大后更可能具有責任心,也更容易適應家庭生活和職場工作。勞動是兒童抵達未來的“通行證”。可目前我國的五育體系中,勞動教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大中小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的培養普遍被忽視。家庭、學校教育中“重教輕勞”,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五谷不分、不勞而獲等現象較為常見。
我是在“天然的”勞動環境中長大的,孩提時代就在家做家務活兒,初中、高中階段則是經常參加生產隊里的勞動,高中畢業后當過半年農民,接著恰逢恢復高考。結合本人的“勞動緣”,談談勞動教育之于人生成長的價值。
我的小學到中學時代,就近入學,學習很輕松,文化知識要求不高,但勞動的氛圍卻很濃厚,勞動鍛煉的時間與機會很多。
那時生產隊里的勞動力及其分工分為三類:一是男勞力組(俗稱“大勞力組”),負責干重體力活兒;二是婦女組,負責干輕一點、細一點的活兒;三是老齡小齡組,由年紀較大的和學生組成,干點力所能及的輕活兒。平時按所在組別勞動的時間長短分別記“工分”,年終時“按勞取酬、多勞多得”進行“決算”,參照年人均工分數,確定每戶家庭是“得錢戶”,還是“出錢戶”。我的母親為了多掙“工分”少“出錢”,竟加入男勞力組與“大力士們”一起干活。因此,我兒時就懂得要多干家務活兒,為母親減輕家務負擔,比如掃地、洗碗、打水、擇菜、煮飯、喂豬、刷豬圈等。
上初中時,除了忙家務活外,我采豬草、扯樹葉、拾糞,投給生產隊里記“工分”;周日、夏忙假、秋忙假,直接參加生產隊里的老齡小齡組的勞動掙“工分”,比如摘花生、扒玉米、拾麥穗、拾稻穗、捉蟲子、除雜草、曬糧食等。
上高中時,學校強調“以學為主”的同時,也要“學工學農、兼學別樣”。學校搞“開門辦學”,人人會操作“三機一泵”,個個會裝電燈,體育、藝術活動豐富,用現在的話語體系來說,可謂“扎扎實實的素質教育”;在生產隊里,我參加婦女組的勞動“掙工分”:種麥、剮麥、栽秧苗、割稻、栽山芋、挖花生、收玉米等。
1976年7月我高中畢業回鄉,當時17周歲還差2個月(現在這個年齡的學生一般讀高一),在生產隊里當起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參加的是“大勞力組”,與其他男勞力一起挑糞、挑麥把、挑稻把、挑草塘泥、挑河、挖溝等,這些都是高強度的體力活兒。數百斤的擔子擱在肩上很是吃力,但只能咬咬牙、哼著勞動“號子”,以頑強的意志堅持下去,一段時間后也就適應了。農忙季節,除了白天干活,還要起早摸黑開早工、開夜工,真可謂“披星戴月”“夜以繼日”。
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說,我的青少年時期,生產隊里的輕活兒、重活兒、臟活兒、苦活兒、累活兒,我都干過,真正經受了勞動的“洗禮”。后來,我從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青少年時期形成的勞動素養給了我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頑強的意志力。我深切地體會到什么叫“勞心勞力是一家”,也更懂得“不經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百日香”的道理。在教師崗位上,要想讓自己優秀,必須比別人搶先一步、多走一步、多一份辛勞、多一份付出。在校長崗位上,我的切身感受是:要想讓學校優秀,必須堅守信念、保持定力、矢志不渝、系統謀略、咬定目標、敢為人先、探索創新、奮力拼搏。在教育教學研究上,我的切身感受是:必須自我加壓、自討苦吃、自我“折騰”,靜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邊角料”時間,持之以恒,不斷地“學”、不斷地“思”、不斷地“悟”、不斷地“研”、不斷地“寫”。
每當回想年輕時的經歷,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經受了勞動錘煉,更能領悟到“稻花香里說豐年”的詩情畫意;更能領悟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個中滋味;更能領悟到“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的深刻內涵;更能領悟到“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了人”的哲理真諦;更能領悟到“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硬道理;更能領悟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高尚境界;更能領悟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精神偉力……勞動培育了我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精神境界;勞動提升了我的身體素質、增強了體力;勞動鑄就了我吃苦耐勞、不畏艱難、堅毅剛強、拼搏進取的意志與品格;勞動賜給了我向善、向好、向上的力量。
無勞動,不教育;有勞動教育,才是好教育!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8
勞動讓我們更強健、更堅韌、更勤勞,讓我們更加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加倍珍惜別人的成果……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同時也體驗了勞動的樂趣,體會了勞動的真正意義。
勞動創造最光榮,期待孩子們“做中學”“學中做”,在一堂堂勞動課程中實現知行合一、學創融通,讓勞動教育在成長的“土壤”里扎根萌芽、開花結果。
研讀新課標,賦能新課堂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的頒布是開展新時代勞動課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師要精準把握各部分的關鍵點,在教學實踐中,立足新課標,不斷修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達成各學段的勞動素養要求,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加強勞動教育,進一步理解教育內涵。勞動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之一是勞動觀念,是在勞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對勞動、勞動者、勞動成果等方面的認知和總體看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基本態度和情感。勞動素養主要還包括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為了落實勞動課程建設,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育人導向;
2、構建以實踐為主線的課程結構;
3、加強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聯系;
4、倡導豐富多樣的實踐方式;
5、注重綜合評價;
6、強化課程實施的安全保障。
“立德樹人,勞動為先”,勞動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熱愛勞動、尊崇勞動、勤奮勞動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崇尚勞動、辛勤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生活靠勞動創造,美好人生也靠勞動創造。加強學生勞動教育,就是要以勞樹德,讓學生通過勞動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雙手來創造,自覺形成感恩國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勞動的思想,培養愛勞動、懂感恩、重節儉、勤奮斗、講團結、樂奉獻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斷錘煉其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只要我們胸中有課標,腦中有教材,眼里有學生,就定能在未來教育中,將勞動教育核心素養落實到位,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舉的重要內容。我和我的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勞動課程,我將和我的同事們一道開好勞動課。更希望每一位太行學子都能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通用13篇)10-18
義務教育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21篇)08-16
義務教育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08-18
2022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08-26
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通用42篇)09-24
小學語文新課標及課標解讀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