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時間:2023-04-03 12:37:29 澤彪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精選2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精選26篇)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

  上周五,我們去了博物館參觀。

  在博物館里面我們看到了許多關于古代的一些文字和圖片,比如:我們淄川天然形成的蛤蟆石,雄偉的馬鞍山……在一樓看到了一些陶器和一些關于未來的圖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機器人和人合成的“人”,那個圖上面畫了一個人:一半是機器,一半是人的身體,上面還寫了一些關于這張圖片的介紹。

  來到二樓,我知道了我的家鄉也有許多名勝古跡,比如像:峨莊的昭陽洞,洪山的蒲松齡故居……二樓還有許多古代時用的一些兵器和一些白銀幣,古錢……其中我最喜歡古代時用的兵器,比如:刀、槍、劍、戟……

  三樓是最好玩的地方。那里有許多電腦,還有一些:魯班木球、猜生肖、測發電力、磁力乒乓球、滾珠子、節能燈、融合鏡……可好玩了,其中我最愛玩的是魯班木球,雖然很難拼,但我也拼起來了一個。

  這個博物館真有趣呀!

  參觀博物館讓我知道了許多科學道理,比如,像電腦里的一些游戲給了我一些啟示:不能亂殺野生動物,不要亂砍樹木,不能隨地吐痰……在玩節能燈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要少用電。在玩測電力的時候我知道了:手心的汗越多,放電的`可能性就越大。

  參觀完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勇于探索,勇于實踐,專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愿望。

  今天,爸爸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海洋生物。博物館位于城市市的西面,走進博物館,看到的是海洋生物的各種介紹。在這些海洋生物中,其中我對鯊魚最感興趣。

  鯊魚標本的體形比較小,他的眼睛像小的白化石一樣,我還知道鯊魚眼睛視力很不好他幾乎看不到東西。但他有敏捷的嗅覺性。

  你們知道為什么在沙漠可以看到海市蜃樓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因為沙漠的陽光很強烈,陽光反射過來,就形成了海市蜃樓。海市蜃樓,就像在杯子里倒水,然后把筷子放到杯子里,在外面朝里面看,筷子就像被折斷了一樣,海市蜃樓跟這個的原理是一樣的。

  在人山人海的博物館內,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有鱷魚,鯊魚,熱帶魚,等等等等,我就不一一向你們介紹了。你沒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去博物館看看哦!哪里會讓你懂得許多知識的,不要錯過這大好機會哦!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2

  已沉寂了兩年的上海博物館今年將舉辦6個精彩大展,與世博會園區內的展覽相映成輝。這是上博歷年來舉辦大型特展最多的一年。

  首展“意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是烏菲齊博物館在中國舉辦的第一個藝術展覽。烏菲齊博物館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藝術收藏機構之一,其繪畫收藏頗豐,全面展現了從拜占庭風格、哥特藝術、文藝復興早期、文藝復興盛期、矯飾主義直至20世紀藝術發展的歷史。展覽精選了82件繪畫作品,包括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薩畫派大師波提切利、盛期威尼斯畫派大師丁托列托和提香的畫作。

  “利瑪竇: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是為紀念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逝世400周年而舉辦。展品由意中雙方共同提供,共約180件(組)。意大利展品由馬爾凱國立美術館、翁布里亞國立美術館、羅馬科西尼美術館等數十家藝術與圖書收藏機構提供;中方展品來自上博、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遼寧省博物館。展覽以利瑪竇一生的.經歷特別是在中國的歷程展開,全面介紹他為中西科學技術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貢獻。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又稱“冬宮博物館”,是世界四大著名博物館之一。展覽以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中心,反映她與伏爾泰、狄德羅以及歐洲各國君主和藝術家的關系及女皇在位前后的俄羅斯藝術。展品種類涉及油畫、版畫、雕塑、家具、服裝、珠寶及其他工藝品。

  “印度古代神廟藝術展”是繼古代埃及、瑪雅、伊特魯里亞、羅馬、亞述之后,上博舉辦的又一個世界古文明系列大展,展品共104件(組),由英國大英博物館和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院提供,分“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三部分,通過石刻、青銅雕塑、建筑構件、陶器、繪畫以及絲織品等,追溯公元1世紀直至19世紀的古印度文明。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3

  對于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里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周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么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于是對于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說,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著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里的軟件也日益提高著。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游,能較詳盡地為游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游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了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反映著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說,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4

  浙江省三門縣最大的博物館叫什么名兒,你們知道嗎?告訴你,它叫“啟明博物館”。

  一天,太陽哥哥伸了伸腰,叫大家起床了。我從床上一躍而起,洗漱完畢。就跟著老爸一起向博物館出發了。在車上,我一路高歌,興奮不已。

  十幾分鐘的路程,一眨眼就到了博物館。看到墻上有七個大字——“浙江啟明博物館”。這幾個字旁邊有一塊塊黑磚頭砌成的各種圖案,看上去很神秘。來到大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啟東方文化之門,明華夏典藏之理”。在老爸的解說下,我大致明白了其中的涵義。

  我們向石碑的右側走過去,一片竹林呈現在眼前。周圍嫩綠的竹子是常見的。而中間的竹子看起來有點怪,遠看它們時,以為被火烤焦了呢。聽老爸說它叫紫竹,是非常稀少的品種。

  繞過竹林,我們來到了一樓展廳。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根雕。雕刻了人物和其他物品。最有意思的就是濟公活佛了,看到他我就會想起:“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曲子。看,他的帽子上有個“佛”字。臉上的皺紋忒多:有的像海上的波浪,有的像一條條毛毛蟲,有的像一根根彎彎曲曲的頭發。他的'扇子像從樹叢中拔下一根樹根,看上去破破爛爛的。不過這可是一把神扇,他輕輕一扇,就可以把惡人扇到遙遠的地方。那袈裟上也有了好幾個破洞。

  那毛主席的雕像就立在一樓正中間。他身材魁梧,一臉的嚴肅。不過你仔細瞧他的眼神,還帶著一絲笑意。一只手抬得高高的,像是和紅軍揮手呢!

  告別了“主席”,我們還觀看了二樓、三樓的展廳。哇塞!什么青銅器、漆器、陶瓷、金銀器、玉器等等,看得我是眼花繚亂吶!聽說里面擺放著2000余件珍貴的文物,真不愧是臺州有名的博物館了!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5

  姥姥家附近有一座宏偉的博物館,雖然路過無數次,但還沒進去參觀過,所以,一直很好奇,里面到底是什么樣的?都有什么寶貝呢?今年春節,爸爸媽媽都放假,于是,我們一家人終于有機會去博物館看一看了。

  進入博物館的大門,我一下子就被大廳里巨大的動物雕塑震撼到了,最大的有2層樓那么高,外觀很像大象,卻又披著大象所沒有的長長的、厚厚的毛,它究竟是什么動物?它來自哪里?現在又哪里呢?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我走進了一樓展廳,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原來,我們生活的這篇廣袤的松遼平原,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是一片海洋,經過一次次的地殼運動,又演變為古大湖,今天的東北,包括哈爾濱、長春、沈陽這幾個城市,在幾百萬年前都還是大湖的一部分,這個曾經的古大湖比現在的青海湖還要大十倍。經過一次次的地理變遷,古大湖面積逐漸縮小,湖水逐漸干涸,漸漸才露出陸地,形成東北的平原、濕地和湖泊。后來,人類的出現、工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才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生活的城市。

  但是,大廳里的動物到底是什么呢?到了三樓展廳,答案終于揭曉,通過展廳里巨大的動物化石和考古學家復原的動物模型,我了解到,這種像恐龍一樣巨大的生物原來叫猛犸象,成熟的猛犸象體長有6-7米,體高4-5米,體重7-8噸!它們在幾百萬年前就生活在我們腳下的這篇富饒的土地上,它們來自美洲大陸,經過很多年、一代代的遷徙才逐漸來到中國東北,但距今大約1萬年左右的時候,這個物種卻從地球上消失了!雖然有人類獵殺、火山爆發、氣候變暖等假說,但關于猛犸象的滅絕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不過,我相信,經過科學家的努力,包括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猛犸象的滅絕一定會找到答案!

  通過參觀博物館,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要愛護環境、愛護動物,防止氣候變暖,才能使得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不斷的生存、繁衍下去!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6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梁”,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件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于一般的旅游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嘩、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桿,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級”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摸”,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里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涌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游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鑒、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7

  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筑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筑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仿佛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眾非常多,并且很多是外國游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著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厘米寬50厘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制而成的。

  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后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仿佛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只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更應該做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8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于博物館,我自認為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復制的地道戰的場景,大伙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鉆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柜。導游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仿佛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著墻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墻上的周恩來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里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游告訴:“抗戰中,偽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為什么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里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卻是激動不已,心里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9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還寒,尤以風大為特色,仿佛要將所有渴望接觸春天的人們都趕回屋去。然而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的消息讓我有些心里發癢,早想去一睹為快。于是不顧那一天狂風呼號(吹得剛發芽的嫩柳都為之瘋狂),我一頭鉆進地鐵,趕往國博!

  新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在原“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基址上擴展和改進起來的,于2010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為于天安門廣場的東邊,和人大會堂相對,是一座暖灰色、帶有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初建時期特色的宏偉建筑(它是建國十周年“中國十大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當我鉆出地鐵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還是它的“宏偉”:它依舊是帶著沉穩的淺黃顏色,佇立在陽光燦爛的藍天下,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由于很久沒有參觀過長安街上的任何建筑了,我光是找尋從哪里能走進這座宏偉巨大的博物館,就花費了至少二十分鐘時間!由于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門而去——由于這個錯誤,我見識到了長龍一般排隊等票的人群(里面不乏各色外國人),也領教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面像”帶給人的那種難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嚴聳立;前面是高度近兩層樓的臺階,其長度更是要走將近一分鐘的距離!閃著金色光芒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幾個題字鑲嵌在高高的立柱右側……

  我帶著還沒參觀里面就已經有些疲憊的雙腳(為了找入口,我幾乎圍著國博走了半圈!)心里卻被一種莫名的自豪感帶動的有些微微顫抖:這座建筑不正是我們當代中國的象征嗎?

  我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銅孔子像,在我看來,他似乎帶著一絲來自遠古的微笑,迎接著世界上所有仰慕這座建筑和里面珍寶的人們。

  一系列安檢過后,我得以進入博物館的內部,心頭還想著剛剛那種莫名的自豪感,卻旋即被眼前開闊、明亮的廣闊廳堂給迷住了:

  那是一個和建筑外觀幾乎一樣高、一樣長的大廳,百米左右寬,乳白色的基調,間或有淺咖啡色的墻壁裝飾,整體感覺非常明亮、優雅,卻又讓人意外的感覺到安靜——這在一個人多又大而封閉的建筑內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環顧四周,我看清了各個展覽的導引圖,移步向前,我并沒怎么留意左邊買紀念品的柜臺,就左轉去尋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館。

  大多數展館都在三層。巨大、寬敞的臺階直通建筑的高處,上行和下行兩條扶梯把臺階分隔開。沿扶梯上去右轉進入一條敞開式走廊,然后是一個被走廊分成兩半的展廳——比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發著點點亮黃色的光芒——那是這個展廳左側的佛造像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

  踩著厚厚的地毯,流連于魏晉、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間,那殘留在石造像上的華麗色彩、巨大然而缺損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態,都讓我深深為之感嘆。

  造像館對面是青銅館。隔著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顏色深邃的商代青銅鼎正對著一尊兩米高的宋代菩薩造像!也許只有在那種環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國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詣,他們對神的敬仰,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靈活現的通過石像、青銅傳達的淋漓盡致!(造像代表人民對佛的信仰,對來生的祈禱;鼎,是中國先民對祖先的祭祀禮器;造像中每個神的安詳神情,都是人民內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穩定,是政權鞏固,國富民強的象征。)

  我站在這青銅鼎和造像之間時,我突然感受到課本中“中華五千年”的具體意義:一個宋代,一個商代,都放在當代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里!文化,跨越了時間、空間,毫無保留的向每一個愿意去了解和贊嘆她的人散發著她們各自獨特的魅力!

  帶著對石造像和青銅器那種質樸的感懷,我進入了下一處國博的長設館:中國古代瓷器藝術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館不大,玻璃展柜里陳列著從漢代到清朝,每個時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顏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紋飾帶著西洋味兒的外銷瓷,有世界聞名的法門寺秘色瓷;從起初顏色灰暗、厚重的漢代瓷壺,到近百年之內官窯制作的晶瑩、精致的杯盤……

  一個八零后爸爸抱著他三五歲的兒子,正諄諄教導著:“這是龍泉窯…….;這是釉里紅……;這是耀州窯的……”孩子的小手輕輕指點著玻璃柜里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復著那些詞匯——這一幕令我深受觸動,仿佛看見文化化身成真實的血脈,代代相傳。

  離開三樓,沿階而下,到二樓往左一轉就是一張四米高的油畫招貼:德國畫家希克的作品《海因里希.丹內克》,畫中年輕婦人單純的眼神和紅白藍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視覺沖擊力。

  這個館是德國柏林、德累斯頓及慕尼黑三家國家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合作的產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續活動之一。整個展廳轉下來,除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油畫風景、人物還算見過,其它的東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搖的長頸鹿模型、19世紀的歐洲婦女服飾(工藝及其復雜!)、18世紀的鋼筆插畫等等,感覺展品種類豐富、獨特,好像每轉過一個拐角都有一個驚喜!

  說實在的,轉了這么久之后,說身體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見所聞調動起來了,身體的疲憊都暫時被忘掉。帶著一種興致勃勃的感覺,我回到一層,又輾轉上了一個隱秘的半層高的臺階,尋覓到了“李可染、黃胄和潘天壽藝術大展”展館。

  這三個館是獨立的,館外照例有大師們的畫冊出售,價格不菲。黃胄和潘天壽兩個館我只是粗粗轉過,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館中的多媒體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為父親制作的生平簡介,以及一段大師的繪畫錄像。

  在這面幕墻前,我逗留了一個小時,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畫作非常吸引我,對我自己的繪畫也有很大的啟發。他是所有近代國畫家中,少數能把畫面做的氣勢磅礴而又細如發絲的一位人物。看過展廳里他的真跡,再細細品味大師的生平,及創造這些畫作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一點:“認真對畫,認真做人”。對待喜歡的事物,真的需要潛心研習,并且在承繼傳統的過程中追求創新、不斷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張畫,是他的代表作《萬山紅遍》。那宣紙上的紅,面積那么大,卻一點也沒讓人感到“堵”。紅顏色無論在國畫還是西畫里都是很難控制的,他卻能運用的這么自然,絲毫沒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嘆為觀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歡有一張畫教堂的,那些建筑的邊線用水墨表現的是那樣有趣;還有他畫的最熟練的牧童:悠閑,傳神;還有他中年時期的山水,水面上點點的風帆,山峽間的奇峰古剎…….

  國家博物館真是一個匯集各方精華的地方!無論從歷史、文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能打動你的內容。我帶著這樣的感慨走進了國博最著名的展館:復興之路館。

  那是一個讓每個中國人重溫建國歷史的.地方,走在展館的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沾滿先烈鮮血的遺物之間,我忽然想起了國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我們萬眾一心,……前進!前進!”——是啊!我們的民族從愚昧、被動挨打,到革命、建立獨立的國家,再到覺醒、建設富強的中國——整個過程,兩百年,歷盡艱辛,多少人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為當代中國百姓的生計和幸福而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看著安靜的展館,看著悠然的觀看展品的人,我心里暗自感恩,感謝先輩的犧牲換來的中國的獨立和和平,也感謝當今那些為中國社會的和平、安定、進步作出自己貢獻的千千萬萬的人們!

  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心里帶著這種種的感慨,回想古代中華燦爛的文明,回想國外美術的趣味以及與中國的不同,回想中國的近代歷史——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回頭看了看那依舊宏偉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見它時心里的那種種莫名的自豪感。

  這自豪感從何而來?因為這座建筑: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們中國的象征,但不僅是當代的,更是從久遠走到今天,那全部的歲月的象征。它象征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象征著中國政府、中國的人民回歸自我、面向世界的風貌;它象征著過去,更象征了未來!

  我想,在中國的首都有這樣的一座建筑,可以說真的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0

  去年開始陜博的門票是免費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規定的開館時間來參觀。門票免費的政策,不光節省了外地游客的費用,提高了陜西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同時更提高了本地居民參觀的熱情,從而使得每一個市民都可以見證三秦大地的輝煌歷史。

  辦理好門票,我順著噴泉徑直走入陜博的大門,來到了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展覽館面前。從門口的介紹詞得知,陜博的展覽館展出面積5051.64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分三個展廳,集中展示了陜西古代文明孕育、產生、發展的過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奉獻。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陜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跡、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征,表現了秦帝國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沖突融合》,以陜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征。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陜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三個小時轉眼間過去,陜博也快到閉館的時間了。雖然這么匆匆一轉,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每一件文物,但是我感覺就像時空穿梭一樣,領略到了中華大地幾千年的發展變遷。正如陜博門票上的宣傳語一樣“給我一天時間,還你一萬年歷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西安又作為十三朝古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物遺產。我為古人們所留下的寶貴遺產而驚嘆,驚嘆古人們在各個領域里的智慧和成果,也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久負盛名的古城而感到自豪。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1

  結束了中山紀念堂的參觀,時間尚早,我們爺孫倆步行來到西漢南越王墓參觀。

  還是06年我參觀過南越王墓。它位于市區北部象崗山,和著名的越秀公園僅一路之隔。南越王墓是1983年考古發掘的嶺南規模最大的唯一的漢代石室墓。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套),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它集中反映了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嶺南地區地理、政治、軍事、社會、經濟、和文化概況,是最著名、最有價值的一處古跡,被列為我國二十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王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它保存有完好的古墓原址,以及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來廣州我覺得應該帶著小孫子到這里參觀,了解南越歷史,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南越王墓占地面積不大,整個博物館擠在周圍的高樓大廈間。大門臨街,需要走上十幾級臺階。館內設三個展區:臨街的三層綜合陳列樓、古墓原址、主體陳列樓。

  我們爺倆來到這里,購買了參觀券,在館前留影后,拾階而上,就進入館內參觀。也許臨近閉館還有一個多小時,參觀的人不多。綜合陳列部分已經沒有什么活動,沒有參觀。我們繼續爬樓梯,大概上三層樓,到達第二部分墓室位置,參觀了墓坑。

  南越王墓這是嶺南地區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石室墓,共有七室,面積一百多平方米。墓室的占地面積很小,墓坑是掏空山崗建的,主要是用石料。墓坑不算大,可隨葬品挺多,包括活人妻妃、仆人十多人以及幾千件隨葬品。

  走出墓坑,我們來到主體陳列室,這里由五部分組成:南越文帝、主室瑰寶、墓中殉人、御庫藏珍、鐘鳴鼎食。展出的文物薈萃有青銅、鐵器、陶瓷、玉枕、龍袍雕刻等文物飾品,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這些文物集歷史、知識、藝術于一體,透視了古時的歷史淵源,可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生活景象。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和精神,是勞動人民在在物質、精神、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展示。幾千年的文明成果真是豐富多彩,輝煌燦爛。深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參觀后感到在這狹小的墓坑里,竟有如此豐富的文物,從日常生活用品、印章、飾品到兵器應有盡有,反映了古代帝王生活是多么奢華無恥。墓主人的陪葬品也令人觸目驚心,除了他的妻室,還有很多仆人,甚至小孩,可見古代封建帝制統治的殘酷。

  我們走出主體陳列室,又來到一古炮臺,參觀了這里陳列的古炮,稍作休息,便啟程返回。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2

  徐州博物館創建于1960年,坐落在徐州市南風景秀麗的云龍山北麓,是一座現代化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進入大門,沿著一條長橋往前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陳列樓了。進入一樓,便來到了“徐淮初曦”展區。“徐淮初曦”,意思是“徐州地區的人類文明的曙光”,這里陳列著徐淮大地從新石器時代到秦朝三千年間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銅器。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兩把戰國時期的青銅劍了。雖然已經過了幾千年,但是這兩把劍仍然保存完好,絲毫沒有銹蝕的痕跡。聽導游說,這兩把劍里含有合金的.成分,這種制作工藝在當時是極為精湛的。我不由地佩服起當時的勞動人民,真不知道他們是用了怎樣的智慧才設計制作出如此精巧的東西。此外,這里展出的秦朝的“空心磚”也很有特色。人們常用“秦磚漢瓦”來泛指古代的文物,秦人燒磚也確實別有奇功。這塊秦朝的空心磚,作為建筑材料不僅堅固耐用,而且具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順著樓梯走上二樓北廳,便來到了“天工漢玉”展廳。這里展出了徐州出土的玉器珍品130余件,代表我國已出土漢玉的最高水平。進入展廳后,我們便被靜靜地躺在櫥窗里的“金縷玉衣”所吸引。這件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衣長約175厘米,用金線串綴著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玉片組成。這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制作工藝最精細的玉衣。雖已歷經三千年風霜,這件玉衣仍然光鮮亮麗,絲毫看不出歲月留下的痕跡。玉衣上每一片玉片的制作工藝都非常精細,而且保存完整。玉片表面光潔度很高,打孔非常規范、整齊,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鎮館之寶。

  博物館的三樓是“俑偶華采”展區。這里陳列著徐州出土的陶俑精品210余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漢俑樸拙凝重,北朝俑清秀端莊,隋唐俑豐滿雍容,展現了不同的時代特征和藝術風尚。在眾多的俑偶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西漢時期的陶舞俑。他們的身體隨著舞步呈現出s形,聽說這種舞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翹袖折腰舞”呢!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被吸引了呢?“百聞不如一見”,那就請你親自來看一看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3

  旭日的陽光映射大地,參與黨校學習的同學將一同前往溫州市博物館參觀。非常開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見證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作品。就這樣,我們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車。窗戶打開迎著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氣。一切都這么適合出去。熱熱鬧鬧的到點趕到,大家都基本到齊了。博物館一進門,一副裁剪藝術的大海報吸引著我,歷史的魅影旋渦把我們一下拉進了展廳。在仔細熟悉了一下博物館的平面圖之后,了解到博物館共有6個大館再加上一個臨時展覽館。

  歷史館里彌漫著一種古香,展品的靜止無聲帶來了心的沉凝。古代的酒樓,旗袍,火炮,它們仿佛演著當時的場景,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時空的滄桑巨變,留下的最閃光的.,是鉆石般的精髓。能感受到古老溫州,江南漁鄉特有的風土情調,詩意又溫柔如水。其中當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溫州的經濟發展見證了溫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連串的數字更是最能體現溫州經濟的快速發展。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處已是溫州人的足跡。出口那雙巨大奧康皮鞋,太象征了。溫州人在歷史的重壓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腳印上,立起了高樓櫛比,立起了商街繁華,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以后建設新溫州的任務,無疑落在我們的肩上了。

  工藝館,陶瓷管,書畫館(雖然沒看到,但是據打聽)。溫州的明間,工藝和文化紛紜呈現。能人的手,藝人的口,看不厭的甌繡墨寶,聽不倦的越劇南戲。不值得我們驕傲嗎?而現在世人對文化的輕蔑態度,是不應該的。

  自然館給我印象很深。和自然的小約會,最怡情。霸王龍,梁龍和翼龍模型,侏羅紀的血性呈現盡致。大白鯊,雙頭鯊,大海龜,輻噴,深藍的另一世界。險些迷茫在叢林中,忘卻時間。

  時間轉瞬,游覽結束。溫州,我們的故地,有很多懷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為了永久。

  讓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溫州人,那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4

  民俗展廳:(民俗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而產生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方式和文化現象。其中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生動反映。它扎根于群眾之中,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既是世代傳承,又是發展變化的,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此主題展覽共有"區域民俗"、"廣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習俗"四大部分,以廣府和客家民系為主的傳統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又因瀕臨大海,扼守珠江入海口,自古以來由于海洋經濟、海上絲路貿易的發展,又演繹出氣象萬千、絢麗多姿的海洋文化習俗。深圳民俗文化發源于小農經濟時代,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精華,既豐富,又兼收并蓄,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它繼承了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并在改革開放后得到復興和創新,與時俱進,注入了新時代精神。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猶如強力的磁場,為本地群眾所喜聞樂見,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隨著深圳向國際化城市邁進,民俗文化將作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世界人民觀察和了解深圳社會與文化的一扇窗口。---摘自深圳博物館民俗文化介紹)接著我們走進了"民俗展廳"。進入了集市貿易區,看著那條長廊,有賣藥、賣服裝等等,感覺像是走進了古代貿易市場,很想去消費一下,這才明白這是展館。

  走出集市貿易去之后我又看到了一位很認真的真在編織的老大爺,這里的編織作坊意韻豐富,在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很難見到這樣的作坊,即使在農村也很難見到。豆腐作坊、打鐵作坊等等,這些都展示著古代人民的辛勤勞動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5

  今天,我參觀了深圳市新博物館。

  我們欣賞了逼真的陶品。有“涼帽遮顏唱山歌”。年輕的姑娘戴著頂純白的涼帽,含蓄地遮住容顏,翹首山中一些自然的風光,唱著淳樸的山歌,歌聲清脆如出谷的黃鶯,回響在山間;有已嫁入門的少婦,戴著火紅的涼帽,依偎在配偶懷里深情地注視著山中的一切,輕啟朱唇,唱著客家山歌,圓潤的歌聲在山中一曲曲的高唱;有中年的婦女,戴著尚青的涼帽,眺望大山,含情脈脈的唱著客家山歌,寬闊的嗓音挺好聽的;還有老年的婦女,戴著黑色的涼帽,注視著大山,盡管眼睛已是渾濁不清,飽含著歲月的滄桑,風燭殘年的婦女注視著大山,粗獷豪放地高唱客家山歌。我心里不禁疑問,這淳樸的文化,應該也接受過歲月的洗禮吧。

  迄今為止,中華民族有近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這無盡的歲月中,又有多少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流傳下來,這些擁有歷史價值的文化,如今,這條珍貴的歷史長河多少動人晶瑩的浪花,一些已沉入遺忘的河底。每一文化,都歷盡著辛酸的付出,甚至累積著幾代人望不到頭的汗水,它曾是一輪新生的太陽,如今要無聲地湮滅在落日的余暉。每一文化,都有著淳樸動人的一面,就像客家山歌,它活在每一個人心中,使每個人感到文化如靈動的`音符,似乎很遠,輕輕的縈繞在每個人心中;又似乎很近,閉眼放松,它輕輕滑過心田,以一個生命的形式活在每個人心中;每一文化,都可以是一個日積月累的傳承,不斷見證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不斷在創造一片新的光明燦爛輝煌,在不同年代的天空揮灑繽紛的色彩,在人類進步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文明,一步步給不可能賦予不一樣的定義。文化的天空使人們勇敢去逆風而行,勇敢去接受挫折。所以,至今人類進步的畫面歷歷在目,保護每一個文化,它們都是辛苦培養的一支奇葩,在生命中永遠微笑,永遠是錦繡年華,沒有枯竭時。保護一個文化,讓它永遠在我們的勤奮里生長,燦爛的文化,明天會更加美好!

  每一文化的進步,使我們步入成功的輝煌!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6

  上海博物館是一個大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內珍藏文物12萬其中一尤為青銅器、雕塑、書法和繪畫為特色。今天我和爸爸一起來到了我夢寐以求的地方—“上海博物館參觀展覽”。

  第一個展覽是中國古代青銅器展。我一走進展廳,就看到了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青銅器。中國青銅器時代約始于公元前2000年。青銅器種類繁多,紋飾精美,鑄造技術非常完善。我在欣賞時,展覽館內的一名管理員對我說:“青銅器有五大類,分為:酒器、兵器、石器、水器、樂器。它們雖然只有五大類,可這五大類里卻有三十六個小類,數目極多。”我一邊參觀一邊聽著管理員說的話,想:在這里卻應有盡有。青銅器的紋飾主要有三種,有獸面紋、鳳鳥紋和龍紋等。

  第二個展覽是中國古代雕塑展。我剛進去就看到了珍貴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起源于原始社會的石器和陶器制作。戰國至秦漢時期出現的大量用于陪葬的陶質和木質的'人物及動物俑像,展現了強烈的本民族雕塑藝術的特色。就比如說“天王”四大天王原是印度古代神話中的戰將,后被佛教宣傳為四個重要的護法神,各守護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以護持佛法。

  第三個展覽是暫得樓陶瓷珍藏展。我剛走到里邊看到許許多多的文物,真讓我大開眼界!當時我看到了許多景德鎮的窯,有景德鎮窯釉里三彩人物圖尊,聽說是釉里三彩是置釉青花、釉里紅和豆青于一器,一次燒造成功,其難度非常之大。此尊繪人物、鶴、鹿、松樹等,寓長壽之意。三種顏色均十分成功,是官窯釉下彩的典形器。這種釉下三彩的燒制技術應該說是清朝康熙的特殊工藝之一,康熙以后就逐漸失傳。因此,傳世品中釉下三彩器十分稀少。

  參觀完了青銅器展后,時間也不早了,還沒有參觀完的地方下次再來。

  我今天覺得收獲很大。因為我學習到了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既了解到了各式各樣的的青銅器和雕塑陶瓷,又見識到了絢麗多彩的繪畫和書法,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后還要再去博物館,學習更多的知識!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7

  今天,風和日麗。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乘公交車去參觀永安博物館,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大紅色的門,門上有很多的鉚釘,在往上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文廟”二字。左邊貼著歷屆高考金榜題名名單,光榮榜單上的名字分別來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學子,看著光榮榜單上的名字,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們的成功告訴我,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必須時刻記住自己的學習任務,努力刻苦學習,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隊員。

  緊接著,跨入門內,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特別有古代韻味。一座小石橋,橋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魚兒在池塘里愉快的游著。我想他們和我一樣,為在能夠在這充滿著文化氣息的地方而喜悅。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廳和大成殿。展列著永安歷史文物以及抗日戰爭時期的文物。透過玻璃制的展臺上,我們看到了放著抗戰時期的武器、錢幣、生活用品、瓷器書籍等等。在殿中,還放著一臺水輪發電機和手搖踏板印刷機,雖然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沒有了昔日模樣,但卻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的價值。

  但最令我覺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戰爭時期留下來的武器,看著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戰英雄們拿著這些武器保家衛國,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解放,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人民才有了現在的辛福生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可以在學校里安心地學著知識。謝謝抗戰的英雄們,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今日的永安博物館之旅,我們帶著永安的歷史,滿載而歸。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8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小學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秘”。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筑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占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么大的博物館有什么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采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后,我和媽媽跟隨著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并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并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里,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瑯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后,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后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獲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后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19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我對于南京博物院從來都不陌生。可是真正深入接觸它、了解它,確是一直到大學一年級,參選南博志愿講解員才開始。而在這個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加入了文學院“博物金陵·愛在奉獻”南京博物院暑期志愿服務活動,再次以一名服務者的身份走進了南博。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的記得,在大一上學期第一次作為志愿講解員進入南京博物院時的我,是抱著怎樣的一種既期待又忐忑、既自豪又緊張的復雜心情。看著館藏的或古樸大氣、或玲瓏妙絕的古代珍寶,沒人能不為我國古代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及繁榮文明贊嘆、驕傲。在瓷器館、漆器館為游客講解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不少問題,例如文物的信息記憶偏差、相關知識嚴重不足等等。但是無論是館內的工作人員還是觀眾們,都沒有特別嚴厲責備或是批評我,而是細心的糾正我的錯誤、熱情的鼓勵我繼續講下去。我想也是因為如此,我對南博的回憶始終夾雜著一股暖暖的親切。

  轉眼間一年時間過去了,我在南博的志愿講解也已經逐漸駕輕就熟,也正是這一份對南博的熟悉和自信,讓我決心再次加入暑期的志愿服務。而鑒于我在學生會新聞中心工作的經驗,此次我主要負責的并不是志愿講解,而是本次社會實踐的新聞與宣傳任務。新聞任務聽起來似乎輕松,實則零碎而嚴謹,很多地方不能出一點差錯。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幾位負責此項的同學就開小會討論決定了活動橫幅和展板的制作細節,并初步敲定了整個活動中需要新聞、攝影配合的具體安排。

  人們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雖然活動中途對日程進行過調整,可幸運的是我們的計劃都還是大致上按部就班的順利實施了。從最初的“開幕儀式”,到實踐活動中期的“志愿講解大賽”、“關愛殘障人士——福利院講解之行”等子活動,再到最后的“閉幕儀式”,我們的整個活動策劃基本上得到了完美的真實展現。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也對我們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時在南博的官方上也發布了很多我們的活動照片和新聞稿件。

  當然,萬事俱備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在這次的`活動里同樣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活動開展過半的時候,由于資料轉接、上傳不及時,再加上我個人電腦出現問題,致使很大一部分活動圖片遺失(萬幸,在我們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南博的工作人員告知我們,他們那里尚有一份照片備份)。經歷此役的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早作準備、臨時不慌”、什么叫“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在后半程的活動中,大家也不由得更加謹慎小心、周全思量,可能這也是一種算是因禍得福吧。

  其實屈指算算,這次南博的暑期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并不算長,卻真的為以后留下了一段不錯的回憶和談資。自較得失,也覺饜足。我真心希望、并且堅信,下次還會有機會再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微笑著走進南京博物院、以及更多類似的、敞開的門。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20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但這次社會實踐給我帶來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自然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增長才干,在實踐中為自己的知識庫儲備更多的能量。

  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感覺很無聊,很乏味,現在細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對自然的新奇與渴望。

  參觀博物館實踐活動給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使我們能更方便的學習自然,學習更多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增長了很多知識,是在增長中成長,但在實踐過程中,我也表現出了知識大量缺乏,只會書本運用而不會實踐運用等。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自然,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知識的海洋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我回到家后會更加珍惜在家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為今后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21

  海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1984年開始籌建的海南博物館,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準成立“海南省博物館”,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兩者合署辦公。因為當時海南剛建省,百廢待興,政府資金不足,籌建中的博物館遲遲沒有開工。

  2008年11月15日開館的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于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東部,是我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省博物館工程占地面積60余畝,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將依托“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館內設有基本陳列4個,《海南館藏文物陳列》、《海南歷史陳列》、《海南少數民族陳列》及《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遺存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館藏文物2萬多件。通過琳瑯滿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布景及多媒體手段的展示,觀眾可以全方位、多層次、身臨其境地了解和感受海南獨特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氛圍。

  館內還先后舉辦了《開拓二十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周年成就展)》、《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風采》、《亞洲藝術水彩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國家寶藏展》、《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場專題展覽。

  近年來,我館各部門的`業務骨干對我省的文物資源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學術成果:由館長丘同志擔任主編的《海南歷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于2008年4月正式出版,該卷匯集了大學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學者及我館多位業務骨干,向讀者展現了海南古遺址、海南古建筑、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個領域。此外,我館擬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西沙群島文物普查報告》等;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制研究》等;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織錦》等;發表考古發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文化研究文章等數十篇。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為研究海南省的歷史、文物、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

  海南省博物館的建成開館,不僅是我省重要的社會文明標志,對建設國際旅游島和促進我省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必將對全面推動我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22

  今天,我去了歷史博物館參觀,而這次參觀讓我真正學到了不少東西。

  一進門,就有一種濃厚的古代藝術氣息,有很多的陶瓷、首飾出現在我眼前,接著我向里走去。一路上都是各種各樣古代工藝品、錢幣、武器讓人眼花繚亂,還有各種著名遺址,有姜寨聚落遺址、玉門關遺址……我突然想起我學的.古詩中就有玉門關這一地名。據工作人員介紹,玉門關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北約九十公里的祁連山西端疏勒河南岸隔壁,真是壯觀。在第一展廳中,我發現了古代人的由來,先是南方古猿變成能人,再變成直立人又變成早期智人,最后才是人。從圖片中看出人的腦子越來越大,有了很多的想法和技術,旁邊介紹了麥積山石窟和彬縣大佛寺石窟。讓我對歷史遺址大有了解。

  此次參觀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絲綢之路。它講述了張騫出使羅馬13年開辟了這條路。從沙盤上可以看出,這條大路橫貫亞歐。從洛陽出發,一直通到歐洲羅馬,途中經過撒哈拉盆地、天水、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喀什……,一路上應該翻越不少山峰,并且要經過匈奴奇兵出沒的地方,路上水源極少,戈壁風沙極大,一路上真是艱難險阻,困難重重。

  這次參觀,我學到了不少新知識,仿佛我也穿越了上下五千年,給我上了一節無比奇妙的歷史課。這次參觀讓我永生難忘。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23

  今天是三下鄉實踐隊的第二天,匠心之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堅持。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橋梁博物館。

  橋梁博物館,坐落在海滄大橋東岸錨碇內,這是在大橋碩大的錨碇里建起來的我國第一座橋梁博物館。它的.造型設計、內容豐富、科技手段先進,展示了高科技水平,為海滄大橋增添不少景色。博物館由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中國橋梁百年回顧展示館和海滄大橋監控中心三大部分組成。我們欣賞了中國橋梁百年回顧展,以歷史為經緯,以橋梁科技為線索,系統地回顧了我國古代與當代橋梁建設的輝煌成就,介紹橋梁科技知識和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橋梁,以及規劃中的21世紀的宏偉橋梁工程。

  在我國古代橋梁中有保存完好的趙州橋、宋代的泉州洛陽橋,還有1937年建的錢塘江大橋,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等;在當代橋梁中有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汕頭海灣大橋、西陵峽長江大橋等,其中汕頭海灣大橋為預應力混凝土懸索橋。大橋種類繁多,老師悉心的講解,讓我們對此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我們還參觀了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從大橋設計、施工、科研、投融資、監理、景觀等多角度完整地展示了大橋的建設過程。

  展館充分運用了現儀展示手段和大量實物模型,并設計了多處可供游人參與的大型場景式展示。實物模型十分逼真,仿佛身臨其境。

  廈門橋梁博物館,這是一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館,讓我們收獲頗多,感受到我國建橋的高科技水平。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24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首批4A旅游景點,館內,從遠古社會到清代各種文物一應俱全,充分地反映了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

  由于為了增強人們的愛國精神,博物館開展了免費參觀活動,領票窗口前排起了兩條長隊,每隊至少有300米長,我們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才拿到票。爸爸說:“要不是今天天氣熱,排隊的人還要多一倍。”看來人們參觀博物館的熱情的確很高。

  進了館,在進門處不遠是石器時代的一些石器和骨器,做工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固然有些粗糙,但看的出來非常實用。再往前,有年齡戰國時期的禮器、武器。各朝代的金銀珠寶首飾,彎弓利劍長矛,還有直徑一米多的大鼎……一直到清代的青花瓷器。物品奇多,內容豐富。

  今天我參觀了一趟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就仿佛從猿人時代出發一直走,走過歷史,到了現在,知道了各朝代的禮節,懂得了一些千奇百怪的`物品的用處……

  當時的人們,用自己聰明造就出了一個個創舉,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我們、新時代的我們,是不是應該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呢?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為給世界作出貢獻打好厚實的基礎,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25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于博物館,我自認為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復制的地道戰的場景,大伙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鉆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柜。導游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仿佛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著墻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墻上的周恩來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里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游告訴:“抗戰中,偽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為什么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里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卻是激動不已,心里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 篇26

  今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了自然博物館。一進博物館我們先參觀了古干尸展廳,展廳里放了兩具干尸的骨頭,都是明朝的。一具干尸骨頭已經發黃,還有一具干尸骨頭竟然是黑色的。我看了覺得有點恐怖,所以我們很快就出來了。

  接著我們參觀的是古動物展廳。一進展廳我就看到了巨大的恐龍化石。我根據這些化石的樣子告訴媽媽這里的恐龍化石有劍龍,還有長頸龍。媽媽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其實我是在自然課上聽老師說的。這次我看到了真的恐龍化石,覺得有些害怕。因為長頸龍的化石好高,頭頸好長,頭都快碰到屋頂了。我想如果它們沒有滅絕一定會把人吃掉吧,它們簡直是龐然大物,就連旁邊的恐龍蛋化石也很大,我都看呆了。

  古動物展廳里的'古人類發展陳列室也很吸引我。陳列室里的圖片、模型介紹了人類進化發展的過程,還有人的胚胎發育的過程。我看到很多實景模型,知道了人類是由猿人進化而來的,知道了猿人由爬行到直立行走的進步,還知道了古人類是怎么生活、捕獵的。其中有一個模型中有一群猿人用自己做的石器在殺一只鹿,我覺得太殘忍了,不過媽媽說他們是為了生存才這樣做的,不然他們會餓死的。

  后來我還參觀了各種動物的展廳,看到了節肢動物、線形動物、魚和兩棲動物的標本,還有各種鳥、哺乳動物的模型。其實還有很多動物我有點忘了。不過今天我問了爸爸媽媽一個問題把他們考住了。你知道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什么嗎?答案是蝙蝠。如果上自然課認真聽的小朋友一定都知道這個答案。

  我今天的收獲可真大啊!

【博物館心得體會大學生】相關文章:

大學生博物館見聞日記01-25

大學生博物館實踐報告07-27

大學生博物館實踐報告范文09-20

大學生博物館實習鑒定范文03-28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03-17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05-03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06-20

大學生博物館面試自我介紹04-11

2023大學生博物館實踐報告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