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時間:2024-09-19 15:40:01 淼榮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1

  20xx年8月1日,根據xxxx市城郊聯社關于學習討論省聯社轉型發展會議精神的通知要求,我社在王忠良主任的帶領下,第一時間組織全體職工召開學習大會。響xxxx郊聯社的號召,對本次省聯社轉型發展的學習高度重視。就我個人而言,談談通過學習省聯社轉型發展會議精神的心得體會。

  此次省聯社的轉型發展是從根本到質的徹底xx,打破以往的傳統模式,在現有的制度及業務上更加拓寬了發展道路。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發展。我們在保留傳統優勢業務的基礎上,全力向現代國有商業銀行的標準創新發展。樹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全面擴大優質客戶群體及市場覆蓋面。按照改制、改造、改進三步并走思路,為20xx年組建xxxx農商銀行做準備,全新打造農信社優質服務品牌。

  作為基層信用社副主任,在此次省聯社轉型發展方案中承擔的是執行上級領導下派事物的責任和引導員工轉變思想的責任,盡管員工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也必須盡快轉變觀念。以明確責任、優化選拔、強化培訓和深化考核為重點,全面推廣客戶經理制,與績效考核緊密銜接,從而對員工施以壓力、賦以動力。

  中間業務是金融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業務,在未來的科技時代所有與金錢有關的事物都將與銀行有著密切聯系,我們可以大膽的試想一下,在未來幾十年里,水、電、網、通信業等單位不再開設繳費窗口,而全部交由銀行代收付,人們只需要帶著一卡通就能快速便捷的解決一切繳費業務。雖然這只是試想,但也是未來不能預知的事,我們可以提前做好準備,爭取與其更多的合作發展,共謀福利。

  什么是優質的服務?答案很簡單,就是讓被服務的人滿意。怎樣才能讓客戶滿意呢?答案也很簡單,就是滿足客戶所需。現在簡單的`微笑服務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那么我們就需要與客戶建立一種良好的感情關系,從而讓客戶真正感受到我們的優越性。這就更加突出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構建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我們面對省聯社的轉變發展時刻準備,這也是當下最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改革發展的過程是艱難的,我們基層信用社將面臨著從人員配備到業務曾項、從規范制度到公開承諾、從客戶營銷到市場營銷、從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一次大規模轉型,這預示著改革發展后的前景是無限光明。我們基層信用社會緊隨城郊聯社的步伐,團結一心,開拓工作思路,向當代社會金融企業發展趨勢出發,為成立農商銀行奮力向前。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2

  20xx年11月16日到20日,在重慶科技師范學院進行升本轉型專題學習。短短一周的講座,讓我受益頗多。在理論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工作實踐中,也受到不小的啟發。主要收獲有以下幾點。

  從理論上來說,首先是對新建本科院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概念和文件法規上有了明確的認識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含義,起源,特點和現狀等。同時了解了新建本科在新時期面臨的發展挑戰和機遇等。其次是明確了新建高校的建設原則。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發展中,必須加強學科專業群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再次,對高校教師的現狀有了明晰的認知。在教育就是服務的今天,高校教師必須順應社會的發展,甘愿作為一名教育服務者,以優良的服務回報社會完成自己的社會使命。最后一點是學到了產研結合必須面向地方,服務地方。作為一個普通高校教師,同時也是科研工作者,必須站在地方發展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急地方之所急,想地方之所想,切實為地方發展做出貢獻才能成為務實的科研工作者。

  這次學習對工作實踐來說,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第一,人才培養方案必須有合理的課程體系作為支撐。作為專業負責人,我深知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依據,人才培養目

  標又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而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有合理的課程體系作為支撐。對于我個人參與的新升本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來說,課程設置尤為關鍵。在這次培訓中,使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對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有了更多系統化的認識和通盤建設,彼此相顧的思考。第二,教學中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作為一個教師教育類的專業課教師,我個人平時只關注自己的專業課程的建設以及課程對學生的價值,頂多放在課程體系中思考自己教授課程的價值。從來沒有站在育人這個頂層教育目標上來看待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通過這次學習,我會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相近學科學習的遷移能力,培養終身學習,富有創造力的學生。第三,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主要表現在:

  1、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包括ppt的制作,獲取資料的途徑,無線平臺技術下現代技術平臺下如何進行現代化共享的課堂技術。

  2、如何制作微課。存在即為合理,拋開討論微課的利弊,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目前備受學生的喜愛,我們作為高職教師應該有能力去將自己的專業課程轉化成更短、更適合學生學習能力的學習方式,同時也適合現在教育技術背景的要求。

  3、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

  4、針對自己的專業提出高等職業教育中具體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通過調查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作為專職教師,我往往關注自己專業領域中的學術問題,很少關注自己的專業教育教學問題。通過這次學習,我將改變以往過于重視學術研究,而輕教學問題研究的習慣。

  總之,通過這次新建本科轉型學習,使我從理論觀和實踐兩個層次上對應用型本科教育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3

  轉眼間我校的課堂轉型工作已經進行兩年多了,在這兩年多來我深深體會到了它的實效性,現對本學年的課堂轉型工作進行總結: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雖然一節課可能探究的問題不多,表面上看很多東西沒講,但是學生能夠深入的來思考問題,有些問題不用你講學生可能已經自己思考出來了。當然,教師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我們要在方式方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導他們如何預習教材、如何探究問題、如何查閱資料、如何借助網絡學習、如何小組合作、如何帶著導學案,帶著困惑走向課本,走向課堂,走向老師,走向成長。

  在這種創新模式下,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我們的語文學科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悟,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思路,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能夠用自己的所知所學去解決問題,探索問題,而課堂,也勢必高效。

  每一個學生都是有血有肉、有靈感的人,不是地里的莊稼。課堂不僅僅是老師講授知識的過程,更是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的過程。高效課堂要求教師由過去的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時候并沒有這樣做,還是習慣于給學生全方位的講授和灌輸,惟恐自己不講學生就不會。一股腦兒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識、方法一步到位交給學生,可是結果往往是一個問題講了好幾遍學生都不會,不但知識學不會,三年初中下來,根本更談不上形成學科素養了。

  下階段努力方向:

  1、備課前多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 考慮教法,課前認真做好準備,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實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創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不斷提高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課后認真寫反思,記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提倡自主性學習,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這樣的探索實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做到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獲。

  3、徹底改變了過去單一用分數來評價學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如學習熱情,學習過程,學習態度等,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4

  金秋九月,稻谷飄香,在這收獲的季節,有幸與各高校教師相聚重慶,了解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項目,參觀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科學工作能力建設情況,受益匪淺,3天的時間學習圓通制,培訓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收獲良多,碩果累累,感受頗深。

  加深了了解 增強了認知

  圓通,融會貫通而不偏執,乃一切事物的規律。泰勒制對人的體力勞動規律性的探索,圓通制創造性的對人的腦力勞動的規律性進行了研究并形成了標準化的操作流程,使得學生在進入社會前就能認知崗位、明確志向,受到崗位工作的實踐鍛煉,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游刃有余,解決了企業需求與學生能力不匹配的問題。

  學習了經驗 建立了友誼

  與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凱里學院、阿壩師范學院、呂梁學院等十幾所高校的教師共同培訓的過程中,了解了其他高校圓通科學工作院的建設進展情況,學習了其他高校圓通科學工作院建設的經驗,參觀了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圓通科學工作院的實訓中心,對遼寧科技學院建設圓通科學工作實訓基地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對遼寧科技學院科學工作能力實訓示范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更加有信心,這是通過書本學不到的.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豐富了經驗 提高了能力

  在3天培訓的寶貴時間里,在圓通科技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基于工作標準的課程教學設計》說課競賽,終于有機會親身設計一門實踐課的標準體系,并進行相應的課程設計。通過競賽,對圓通制的認識從標準的訓練系統提高到了教師自己設計標準化實訓教學課程,也對自己未來的教學和科研有了更明確的規劃。

  三天的培訓匆匆結束,但對圓通制的學習和實踐才剛剛起步,建設遼寧科技學院科學工作能力實訓示范基地的步伐才剛剛開始,在圓通科技的支持和指導下,在各高校的圓通科學工作院建設的示范引領下,相信遼寧科技學院科學工作能力實訓示范基地定能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高素質的學生。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5

  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主持的“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從xx年開始,先后歷時近20年,這一研究三次被列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中國教育報》教師周刊專欄發表的余文森教授的系列文章,展示了他在教改實驗基礎上的研究成果,讀后深受啟發。

  對于教師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中究竟要扮演什么角色?在《教師角色在課堂上如何轉型》一文中,余文森教授指出教師角色要實現三個轉向。一是由控制者轉變為促進者;二是由講授者轉變為引導者;三是由主角轉變為配角。

  他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傳統教師角色與現代教師角色的不同。

  其一,他指出控制者是傳統教師角色的定位,促進者是現代教師角色的定位。前者是控制學生的時間、空間、思想和權力,培養會聽話、會考試的'學生。后者是解放學生的時間、空間、思想、權利,培養能夠自主發展的人。教師由“控制者”轉變為“促進者”,就要把學習的自由和權利還給學生。在學習時間、學習方式以及思想上給學生充分的自由。

  其二,他認為講授者是傳統教師角色的定位,引導者是現代教師角色的定位。前者表現為:直接教學,教知識,講知識,把學生教會;后者表現為:間接教學,教方法,講方法,讓學生學會。

  正如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感知、觀察、分析、思考,也不能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其三,余文森教授揭示出傳統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在傳統課堂中,教師控制課堂節奏,決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過程,而學生只能是被動的聽講、被動地應答、被老師牽著走,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按教案設計全方位地“配合”教師。

  現代教師應該由主角轉變為配角。因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矛盾是教材與學生的矛盾,課堂教學是圍繞這一對矛盾運動而展開的。教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學生是矛盾的主體力量,解決學生和教材之間的矛盾,主要靠學生自身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不能由別人代替。所以,課堂的中心是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及其設計都要以學生的學習及其活動作為線索和依據。從“配合”的角度講,應當是教師配合學生,而不是學生配合教師,因為課堂的任務和目標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6

  教語文,究竟是為了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以學定教,為什么總是被以考定教的模式掩蓋?練習化,思維路徑化的導學案為什么會大行其道?我們作為語文教師,這個引導者究竟把學生引到了哪里?也許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靜下心來想,靜下心來寫,靜下心來看看自己曾經認為是萬金油的答題套路,讓學生學會的真的是“語文”嗎?曾經也在案例中寫過,感悟這種東西應該是自然地油然而生,我們在閱讀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有所感悟而費盡周折引導學生,學生最后得到的不是情感、思維的碰撞,而是格式化的所謂“答題思路”。作為引導者的我們,可能無法逃脫現有評價體系的束縛,但適當的反思一下,能做的,還有許多。一個單元,一篇課文,甚至只是短短的40分鐘,都能在點滴之中幫助我們。我們是學習的引導者,可現在,我們的高度有時不是決定,而是限定了學生的高度,因為,教給學生的所有知識,都是我們的。

  在學生時代,最愛上語文課,因為喜歡,也更因為上課輕松,如今身為老師,卻越來越怕上語文課,越來越不會上語文課。說是我們的教學都為了學生,可是越到期末,越是感覺我的教學都是為了考試,也許在一定時期內部分學生的成績有所增進,但當題目一靈活多變,便出現答非所問、生搬硬套的回答,這些,并非出于我的教學初衷。

  “學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兼以教師的學習積淀,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有效參與性,激活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說來簡單,卻是極其考驗教師的能耐。要有靜心的專研能力,體會文本的內涵,理解不同文本的教學側重點;要有極強的觀察力,洞悉學生的學習起點;要有較強引導力,適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點撥、引領;要有較高的文學底蘊,能應對學生所問的點滴……

  對于“學為中心”的課型要素,拋去客觀的`理論依據,在我看來,最為重要的是教師個人的主觀要素——真正把學生放在中心,放在心中。只有我們教師將學生放在心中,作為教學的中心,而不是關注課堂是否流暢,是否發揮出教師的全部教學水平,是否完全展示教師的基本素養。那么我們才會真正了解學生所需,教對學生,讓其學會學習,明確散文教學著重于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詩歌教學著重于體味字詞的意境與情味,文言教學著重于在積累字詞的基礎上挖掘古語中凝練的意趣……我們才會真正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研習,增強自身的積淀,以我們實實在在的博大隨時供學生提取、發揚。我們也才會在課堂中更多關注每一個學生在40分鐘內思維的變化,關注學生是否通過我們的引導有所收獲,有所增長,而不是僅僅記住了答題的模式,禁錮了他們。我們也才會不拘泥于考試的分數,為教授答案而進行所謂的語文教學,折磨了學生,同樣也打磨掉我們自身對語文的熱愛。我們也才會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漸漸減少對我們教師指導的依賴,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學為中心”教學定位已走上它的漫漫之路,其中的模式方案想必還需要更多具有前瞻性的前輩們琢磨、探究,對我而言,也許無法歸納出可行的建議,但我愿更為清晰地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語文課型要素的確定前籌備好自身的主觀要素,為之后的教學實踐做好厚實的準備,相信在心中能真正確定教學為學生的理念,一切的研究、實踐便具有了明確的指向性。

  以上是我的點滴感想,也許過于理想化,有悖于現有的考試模式,雖然目前我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我堅信,有著自己獨立思維能力的學生,面對考試,也是能游刃有余的,除卻考試以外,更能讓一些說不出的好處棲息在他們的生活中。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7

  12月29日下午,蓮都區中小學不同學科的老師在師校徐老師和曹老師的帶領下前往省城杭州進行了為期4天的學習。

  幾經輾轉,終于到了省總工會學校安頓下來了。緊接著就是晚上的講座,由杭州市豐潭中學校長林久杏給我們講《課改從理性到悟性》。一聽說是講座,大家頭都大了。不過林校長結合實例,娓娓道來,讓我明白了一節真正的優質課應該是:

  1、符合課標,

  2、符合學情,

  3、學生在單位里盡可能得到最優化的發展。

  從他的.事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盡管時間到了,學員們還是意猶未盡,希望林校長多給我們講一些,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真不愧是一次優質的講座。

  11月30日,我們參加了西湖區教育系統第四屆學術節。早上是語文特級教師關景雙院長給我們講《主題式課例研修行動》。關院長經典語錄:工作立場決定學習需求,真實案例催生鮮活經驗,行動反思成就專業教師,名師就是學科的明白人。課例的觀察點:

  1、簡化教學目標,

  2、優化教學內容,

  3、細化教學環節。

  我們平時在教學是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粗略確定教學目標,對于教學內容胡子眉毛一把抓,沒有做到一課一得,生怕說太少了。教學環節沒有明確具體的步驟,缺少主題。正如關院長所說,我們的教研多是教學事務,少有研修成分。下午的教研組建設,讓我們見識到的省城老師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本領,感嘆教學手段變化之快。當我們蓮都的教師還在努力學習電子白板時,省城的教師已經運用微課了。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不學習就要落后。

  12月1日是我最期待的日子,因為今天終于可以進入課堂聆聽老師上語文課了。求是和家園的兩位老師雖然只有4-6年的教齡,但看著卻非常的老練,不管是課堂的組織還是學生習慣的培養都非常的有條理,符合學生的學段特點。我們聽后收益頗豐。

  12月2日早上,前往杭州學軍小學紫金港校區參加“西湖區教育系統第四屆學術節之優秀科研成果推介活動”。這里的教研組活動真正體現了“以課題帶動教研,以教研推動教研”。我們平時做課題只是單純地為了做課題,并沒有將課堂與教學結合起來,而這里的老師以課題帶動教研,實現做課題的意義。試想,如果我們每位老師都能將課題與教研結合起來,那么必將對我們的教學有指導意義。

  四天的學習很快結束。帶著一絲勞累,帶著一分收獲,帶著一份思考,我們踏上歸程。期待下次能有機會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8

  今年暑假教師校本培訓,我悉心聆聽袁莉教授的《教育轉型,智慧面對》的講座,我深感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一)吸引學生的眼球,做有智慧的老師

  經統計我國目前厭學的學生很多,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這要發揮老師的智慧,在課堂的教學中,我們如何能精妙的設計課堂、精巧的指導學生的學習、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呢?語言是最直接的名片。教師的語言功底的確是相當重要的,相聲、小品演員的語言常常刺激我們歡笑的細胞,話劇演員的語言又常常把我們帶入故事的情境,他們的良好的語言表現能力給我們了極大的啟發,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準確貼切、生動活潑、極富幽默感的語言用在課堂上,讓課堂極富感染力,如詩如畫的呈現在課堂上,感染學生,我們的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在語言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不僅注重了課堂語言的精確性,同時注重了語言的幽默性;而且我發現光是同學生進行課堂交流還是不夠的,所以我在課堂外也注意了與學生的交流,在學生交作業的書或是卷子上進行交流,寫下一些關心的話語、批評的話、鼓勵的話等等,在不知不覺中,這已經成了我和學生的一種默契,就連過教師節時我收到的祝福都是一張張紙條——寫滿了祝福的紙條。

  (二)注重學生的多元智能,做有智慧的老師

  美國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的理論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智力觀、兒童觀和教育觀,告訴我們,人生來具備多種的潛能,比如音樂智能、身體運動的智能、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等,這些潛能在不同人身上的組合不同,經過后天適宜環境的刺激,使人具有了不同的能力特征。

  多元智能理論提醒我們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個人,適應個別需要的教育是我們應追求的理想。多元的智能組合必然帶來多元的學習方式,正如好動的孩子需要伴隨舞蹈來加深對英語單詞的記憶一樣。我們需要考慮在教學中要一改整齊劃一的.教育,注重學生的智能多元化、因材施教。袁教授提出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是設置新的課程,強化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倡導新的課程形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另一條途徑是在學科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

  在這一點上,我很是認同這種觀點。長期以來我們學校組織全校教師互相學習探討,我從中學習到了許多的教育新觀念和教育新理念——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通過我們的學習,我們學校目前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就是在新形勢下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新型教學方式。經過這段時間的實施,我們充分看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這種探究學習十分強調學生的主動性,但并不能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要特別強調教師適時、必要、謹慎、有效地指導,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例如:探究過程中學生自主活動的重點是什么,教師重點指導探究的是哪些方面,如何引導,何時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導是必要的,怎樣指導才算充分。這些的問題的完善都需要教師運用智慧的頭腦。

  (三)引起學生探究欲望,做有智慧的老師

  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甚至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揭露學生認識中的矛盾,引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情緒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自從我校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以來,燃起學生興趣的的那把火——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這點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難點,也是重點,這個問題要難度適度,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既有一定的難度,又要學生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過難過易都不利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問題過于簡單,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不能使學生積極思考。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智慧來設計課上的討論問題,這種智慧可以是個人的智慧,有時應該是集體的智慧。

  只有智慧,讓我們的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也只有智慧,讓我們的課堂呈現出別樣的風采;還是智慧,引領我們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總之,教育離不開智慧,作為老師更是離不開智慧。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9

  我們正處在現代化建設的轉型時期,教育變革加劇,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的角色在發生重大轉型,也必然引發師德建設的實質性改變。教師是新理念、新思想、新角色的先行者、代表者,面臨現代社會的轉型變革,現代教師如何敏銳反應,積極應對,超前實踐,是一項迫切需要探索的課題。

  教師角色轉型

  1.既老又新的問題

  在關乎人生、關乎國家命運的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是什么?這是一個既老又新的問題。所謂“老”,就是數千年的教育中,不斷有人探索,并做出不同的回答,從古代“師傅”型角色,到近代“園丁”型角色,再到現代初期的“雕塑家”型的角色,這一切探索和回答表明教師角色是一個老問題;所謂“新”,就是面臨社會由近代化或半現代化向現代化轉型,教育的性質、功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人的生物學與社會學角色發生實質性變化,引發教師角色做出新的重大轉型。

  2.從師傅、園丁到雕塑家

  那么,教師角色必須做出什么轉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教師曾經或正在擁有的角色進行剖析。古代“師傅”型角色是簡單、機械教育的產物,是原始“手工業”的角色。而近代“園丁”型角色,雖然較“師傅”型有進步,因為教育對象規模擴大了,同時在“園丁”的含義中也包含了對于自然規律、自然法則的尊從,使教師工作逐步走上藝術化、科學化之路。在近代教育末期和現代教育初期,人們常常把教師角色視為“雕塑家”,完成塑造學生的身體與靈魂的任務(當然更主要的是塑造靈魂),這又是一個進步,因為它比“園丁”更復雜了,更有創造性了。但是,這一角色在現代化進程背景下又落后了,不合時宜了,因為現代化背景下的社會是尊崇主體、喚醒人性、張揚個性、鼓勵自我生長與合作發展的社會,教育也不例外,其中師生關系發生變化,學生的地位與作用提升,由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教育的對象變為教育的主體,作為主體的學生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尊重、開發和發揮。學生再也不是教師這位“雕塑家”所去雕塑的人了。歷史事實表明,教師所“雕塑”出來的學生往往是模式單調的“小大人”,缺乏少年兒童的天性。這樣的學生是不合乎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因此,教師的角色面臨新的歷史性轉型,這就是要轉變為“合作者”型的角色。

  3.合作者

  “合作者”型教師角色內涵豐富,至少主要有如下三點:首先,從教育活動來看,它已不是單向的教師活動,而是師生合作完成的活動,學生作為主體,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

  第二,從師生關系的性質來看,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教育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和發展要求,并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參與教育活動,而學生要伴隨教育活動的展開和深入,作為主體,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活動,完成自我學習、自我養成、自我成長的任務。師生平等并不意味著教師減少工作和放棄責任,相反教師負有使學生逐步增強主體意識、培養其主體能力、擴大其興趣、愛好,鼓勵其表現個性的職責。這種職責與過去角色中的類似作用的根本區別是:這是從學生發展出發,最后落實到學生所需要的發展上,而過去則是從大人出發,最后落實到大人所需要的發展上。

  第三,從教育教學的活動形式與方式上看,教師與學生是雙向、多向互動的,教師影響學生,學生也影響著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也互相影響,因為都是平等的教育主體,有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影響形式和方式的具體內容來看,教師與學生是有區別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更多的是言傳、身教和個性、人格的感染,而學生對教師的影響可能更多的是自身發展特點的表現、發展要求的表達、自我學習的設計與完成、對教師影響的反饋與調節等。因此,討論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則成為主要的師生影響的形式或方式。

  上述三點內涵對教師新型角色的定位、扮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現在倍受人們關注的“師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師師德建設

  1.傳統教師師德

  我國教育自古到今一直很重視師德問題,甚至把它放在教師資格條件的首位。這是非常值得發揚光大的好傳統。那么,新形勢下,適應新角色的要求,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師德呢?這個問題已經受到特別重視,并且有了很好的探索。例如,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中提出,現代師德的主要內容是:“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這八條師德內容反映了一些新形勢的要求,例如“法”的要求,“廉潔”的要求等,對師德建設有重要指導作用。而在國外,也有許多研究和成果值得借鑒,例如美國對教師的師德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不斷推進教師專業化的進程中,提倡教師要樹立合乎時代要求的“專業精神”,這種“專業精神”是教師價值觀、學生觀、教育觀、職業道德與人格的綜合反映。“專業精神”就是教師角色轉化過程中所提出來的一種新要求。

  此外,美國還根據教育公平、均等的時代要求,提出教師對待學生的8點道德準則:沒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學生的各種意見;不準故意歪曲或不教自己負有責任的學科、科目的內容;面對有害于學習、健康、安全的各種情況,必須為保護學生而作相應的努力;在執行作為教育者的職責時,不準毫無必要地使學生為難,或挫傷學生的.心靈;不得以人種、膚色、信仰以及出身為理由,禁止學生參加特定的活動,或阻止其受到特定活動的關懷,或在照顧和利益上區別對待;不得著眼于個人利益來利用教育者與學生的關系;教育者通過工作獲取的情況,不得公開向人泄露。除了沒有物色到合適的教師外,不得對自己所擔任的年級學生個別指導并接受報酬。這八條準則反映的是對于學生主體的尊嚴、人格、需求等的尊重,顯示出教師角色的轉化。

  2.合作型教師師德

  不同時代,教師的角色有不同,不同教師角色,有不同的師德要求,這是一條規律。“合作型”角色的教師在師德上除吸收官方和非官方提出的一切有益的道德要求外,這里特別強調如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有現代專業精神。主要包括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專業觀。教育觀指:要把教育視為一種成長與發展,其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成長與發展,首先是學生的發展,再就是社會的發展。學生觀是: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一切要使教育適應學生,而不是學生適應教育;辦學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輸送適應教育的學生。專業觀指:要把教師視為一種專業行為,把教育視為一種高度專業化的事業。作為專業,要有專業精神、專業資格和專業道德等。這“三觀”是奠定教師確立和扮演好“合作者”角色的基礎。

  第二,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一種精神狀態和境界,主要屬于教師的專業倫理范疇,所以,是現代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精神反映的是教師敢不敢創新、勇不勇于創新的問題,是膽識、意志和無私無畏的綜合體現,是創新情意與創新意志的結合。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教師才能敢于沖破舊的條條框框,從陳舊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敢于擔當新角色,發揮新作用,做新生事物的促進派。

  第三,教師要有合作精神。主要是教與學的合作。要與學生合作好,首先教師要放下架子,“先做學生,后做先生”,虛心了解和對待學生。其次,教師要有積極主動的合作態度,在早期階段,教師的合作往往起著幫助、引導、指導學生的作用,但要適合學生特點和要求。再次,教師要敢于承擔責任,在與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如果有什么不順利、不恰當、甚至不成功,教師要敢于承擔責任,甚至是全部責任,決不能推過攬功。這是有現實針對性的,在許多情形中,教師批評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時,往往指責道:“你怎么學的,這么笨!”實際上教師應勇于自責:“我怎么教的,這么笨!”這三點綜合起來構成了一種適合教師新角色的“合作精神”。

  第四,教師要有奉獻精神。古代有把教師比作“蠟燭”、“春蠶”的比喻,反映了教師的奉獻精神。在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教師的奉獻精神又有了新的內涵,一些地方也做出了不同的倡議,例如倡議教師要拒絕收費性家教,拒絕推銷違反規定的學習材料,拒絕向學生收取任何不該收的費用,等等,“金錢關系”作為物質關系的體現進入了師德的內容之中,被列入拒絕的范圍。但是,作為“合作者”角色的教師的奉獻精神還有更深刻更高層次的內涵,這就是在與學生合作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盡心盡力,承擔主要的教育勞動,甚至艱苦困難的勞動,也就是奉獻身與心,奉獻時間與空間,奉獻精力、甚至財力(自己花錢做事),任勞任怨,無怨無悔,這是現代教師的天職,也是福分,是愛心。以上四種精神,是現代師德的最重要的內容。

  3.加強師德建設

  那么,如何建設這樣的師德呢?我們認為,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是:第一,更新觀念,以適應新角色。教師要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把握現代教育的新理念,與時俱進,以適應新型角色的要求。第二,樹立典范,示范引路。通過樹立具有現代角色形象和師德水平的教師典范,做出示范,引導所有教師學習榜樣,落實行動,爭做“合作者”型的新型教師。第三,加強實踐鍛煉,不斷體驗、升華。師德建設主要是通過自我行動、自我鍛煉而完成的,因此,現代教師要勇于實踐,自我教育,在教育行動中體驗師德的真諦與快樂,完善自己的師德結構。第四,對外開放,中西結合。要創造條件,讓教師走出國門,到國外去看,去學習,直接吸取國外教師的優秀品質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10

  一、知識型教師的轉型:由“專家”轉變為“同伴”

  教育社會學理論認為,教師的權威包括“知識權威“”人格權威”和“制度權威”,當教師缺乏從事教學職業起碼的知識技能時,便不能稱之為“知識權威”。在古代中國,教師在社會上擁有較崇高的地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尊”等便是佐證。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以呈幾何數遞增的速度增長,知識的擁有者不再是少數人或單一的階層,學校教育在知識教育中的統治地位被打破了。“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這句被奉為教師真實寫照的話也受到教師的自我懷疑,知識的增長速度讓教師對自我定位產生了困惑。從學習論觀點來看,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的定位不再是知識的專家,教師不僅擁有“知識權威”,更是與學生一起學習的“同伴”。教師成為“同伴”是從專業學習的角度而言,是知識急劇增長的必然結果。如何使“專家”教師變為“同伴”教師呢?這就需要初中的政治教師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實現心理上的轉變。教師應該拋棄“知識專家”的帽子,從單一地灌輸知識給學生,轉變為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第二,實現課堂行為的轉變。參與式教學打破了教師的“一言堂”,把學生的參與作為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強調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

  二、行為型教師的轉型:由“操作者”轉變為“協助者”

  在傳統的初中的政治課堂上,教師的知識權威更為突出地顯示在對課堂主體地位的掌握權上。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教師操縱著課堂的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授課環節,所以,教師被視為課堂的“操作者”。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力求打破以往教師對課堂話語權的壟斷地位。在參與式的課堂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主體參與是學生自主性活動的前提,如果沒有學生的主體參與就沒有學生活動的產生,主體參與決定著活動的始發、活動的過程、活動的質量。因此,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參與至關重要。為了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教師不應該是課堂的“操作者”,而是“協助者”。所謂“協助者”,就是指教師成為課堂中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的“幫助者”,確保學生學習順利進行的“促進者”。協助既強調教師在知識領域的權威,又重視學生的主體權利。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協助者,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權。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權與教師的主體權是一對較難調和的矛盾,如果教師故步自封,不給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權,那么參與式教學就無法開展。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對政治理論知識的認知并不在于簡單的“知道”或是“明白”,而在于促使學生在思想上有所認識,并在實踐中有所體現。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權無疑是唯一的方法,教師越俎代庖地灌輸、傳授往往會適得其反。第二,有適當的課堂協助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需要教師的協助,協助應該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進行。參與式的政治教學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普遍性的疑難問題致使學習無法順利開展,此時便是教師充當“協助者”角色的最佳時機。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協助,保證參與式教學的正常開展。

  三、評價型教師的轉型:由“批評者”轉變為“協調者”

  在歷史上,對學生評價的認識曾經是極為錯誤的,對學生的評價行為也是極不科學的甚至是極其殘忍的,如我國書院文化中的戒尺、體罰、言語侮辱等。在這種評價風氣下,教師變成了學生眼中的殘忍惡魔。參與式的初中的政治課堂需要的不是“批評者”,而是“協調者”。評價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課堂提問評價、作業評價、試卷評價等。在參與式課堂中的教師評價有別于上述幾種評價形式和手段,這是一種課堂過程中的`評價。因此,教師評價具有及時性和有效性,即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并起到協調的作用,使學生在認知上和行為上得到改進和提升。教師從“批評者”轉變為“協調者”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以鼓勵學生為基本原則。教師用鼓勵的態度進行評價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和勇氣。第二,注意運用有效的方法。教師評價的目的并不是區分對與錯,更多的是作為協調者把問題指出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本型教師的轉型:由“灌輸者”轉變為“引導者”

  知識權威型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本本型教師的形成,他們在政治教學中非常注重課本上的知識,將非課本的知識視為無用的知識,這就直接導致其在傳授知識時選擇了灌輸法。政治學科以培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主要目標,以抽象的意識形態作為教育的內容,本本型教師照本宣科,無疑得不到學生的青睞。初中的政治參與式教學提倡自我探究式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實現角色轉變,即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初中的政治參與式教學主張教師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而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課堂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尋找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循循善誘,使學生實現自我超越。綜上所述,在參與式初中的政治課堂中,教師要實現角色轉型,要從“專家”轉變為“同伴”,要從“操作者”轉變為“協助者”,要從“批評者”轉變為“協調者”,要從“灌輸者”轉變為“引導者”。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11

  從最初的教學情境建設到系統平臺的使用,再到一年級四個班的平板電腦應用教學,我們學校已經成為常態。和你談談我現在的想法可能對你有幫助。

  第一個想法:很多學校都想數字化,但是去他們學校的時候很少感覺到數字化。我問為什么?他們回答說:數字化是在教學中使用的,你應該去特殊的教室。我的感覺是,信息學校教育應該是一個系統。信息化,我們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數字重建管理服務。如今許多學校的管理服務只做發布通知、課程調查,不為整個學校的'教育做管理、服務。

  第二個想法:如果學生或教師的生活中沒有數字內容,我們怎么能相信教師能引導孩子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呢?當我們的老師不創新,拒絕用先進的技術改革我們的課堂時;當他們懷疑自己能否做到這一點時,他們可能無法引導教學。只有這種不可替代的信息技術應用氛圍彌漫在我們的學校教育、生活和管理服務中,數字學習才能一步步深化。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把數字學習變成常態。

  第三個想法:要想我們的孩子有創新,至少老師要有創新。如果老師沒有創新,至少可以做到寬容。我們對數字化的思考和做法就是基于創新和寬容。一所學校沒有創新,是做不成數字化的。一所學校沒有寬容,也是做不成數字化的。我們的教育生活是我們數字化的目標之一,在我看來,數字化最重要的目標是革新我們學校的教育系統。

  4年前我來到北郊小學,現在學校已經有了很多變化,但也有很多地方沒有變,這些沒有變化的卻是學校中最重要的東西,比如師生關系、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教師理念等。為什么這些都沒有變化呢?后來,我知道了,學校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結構,這個結構需要我們去打破它,讓它容納新的東西,讓它生長。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認識這個系統,重建這個系統。這也可以移植到我們的課堂中去,只有解決好系統問題,我們的教學才能突飛猛進。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12

  在2024年4月29日,廣東省黃春蘭名教師工作室的成員們齊聚一堂,參加了一場線上學術交流盛會——英語文學與文化教學研討。此次研討的核心議題聚焦于數字化如何賦能英語課堂教學、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發展路徑、優秀課例的展示以及英語文學經典教學經驗的分享。其目的在于推動中學英語基礎教育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在專家領導的熱情致辭后,梅德明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關于“數字化轉型與教師數字素養”的講座。梅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不僅深入剖析了數字化轉型在教育領域的深遠影響,更強調了教師數字素養在適應這一變革中的重要性。

  我深刻體會到,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在數字化浪潮中,信息技術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資源和平臺,使得教學方式和手段更加靈活多樣。然而,這種變革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須具備足夠的數字素養,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梅教授在講座中詳細闡述了教師數字素養的內涵。他認為,教師數字素養不僅涵蓋了基本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包括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處理、問題解決、創新變革等高層次的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對信息技術使用的目的、價值、規范等方面有清晰的認識和責任感。這些能力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只有掌握了這些能力,才能將數字化工具和資源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提升教學效果。

  這次講座讓我深刻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對教師數字素養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戰。同時,我也意識到數字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保持學習的熱情和進取的心態。我將以這次講座為契機,積極參與各種培訓和學習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數字素養,以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變革。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中學英語基礎教育一定能夠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我始終致力于自我提升,不斷磨礪我的信息素養和技術應用能力。我深知,這些技能在今日的教育環境中至關重要。同時,我也將實踐和創新視為自我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我將把所學所得融入實際教學之中,力求為學生提供更加卓越、高效的教育服務。相信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創新,我將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學習體驗,助力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13

  許昌學院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單位”和河南省首批“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 在轉型發展中,學校以OBE理念(即基于學習產出的成果導向教育模式)為指導,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深入開展應用型課程改革。

  2016年以來,在學校總體部署下,風景園林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通過廣泛市場調研,收集多方信息,邀請行業企業參與,經過深入論證,以OBE理念為指導,全面修訂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出符合學校定位、適應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培養目標,具體是對本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這種描述是以前沒有過的。

  同時城鄉規劃與園林學院制定了明確、公開和可衡量的'能夠支撐培養目標的畢業要求,進而建立支持畢業要求的課程體系,每項畢業要求指標點都有合適的課程支撐,每門課程能夠實現其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即明確建立了課程目標與相關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系。

  另外,根據人才培養需要,風景園林專業調整相關課程內容,積極開展應用型課程建設,主要是以工作過程系統化進行課程內容的重構、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實踐環節,以項目情境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實施過程中合理借助慕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改革課程評價方式,變單一的終結式評價為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促進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的有機貫通,實現課程組織方式從知識導向型向能力導向型的轉變。努力實現課程目標達成并支撐相關畢業要求,實現總體培養目標達成的終極目標。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14

  作為一名教授《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的教師,我深刻認識到課程建設對于學校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我以校級應用型課程建設為抓手,通過對行業用人單位的走訪調研,明確了行業型、應用型、地方性的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將應用型人才培養落實到課程目標上。

  推進課程建設,需要守好課堂教學陣地,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我采用混合式教學理念設計教學活動,以項目化教學為知識內化的渠道,以匯報展示為綜合能力提升措施,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模式。學生課下在線上平臺完成知識點的自主學習任務,課上以隨堂累積性測試檢驗與督促自學。

  除了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改變評價方式也是確保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的一個重要環節。我所教授的課程根據教學方式、課程特點確定了六個模塊的評價方式,即出勤、作業、在線教學視頻與互動、項目1、項目2、期末考試。六個模塊相輔相成,通過多維評價、過程評價、實際項目引導等方式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以作業為例,除了課后的作業之外,每節課的在線測試也是作業成績的組成部分。我通過在線測試,尋找學生自主學習時知識上的盲點。同時我根據測試統計報告,講解大多數學生出錯的`題目,這樣不僅提升了教學效果,還讓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真實的項目來落實。

  課程教學改革實施了4個學期,學生從抵觸到接受、到喜歡,項目完成率從70-80%,到現在每個項目完成率都是100%,構建了與生共舞的學習環境,達到了師生共贏的效果。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能夠積極參與一個課程體系或自己任教課程的設計,通過課程設計達成預設目標,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也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 15

  南陽師范學院開始實施“能力提升工程”。“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學校不滿45周歲的副高級(含)以下職稱教師原則上均應參加實踐鍛煉。同時,校外實踐鍛煉必須與校內所從事專業一致。我通過個人申請、院部推薦和學校審批等環節,于20xx年到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參加校外實踐鍛煉。

  通過一個學期的校外實踐鍛煉,我收獲頗豐,感觸很多。

  首先,通過企業實踐鍛煉,轉變了思想觀念,提高了實踐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在未到企業實踐鍛煉前,我總認為自己理論水平較高、接受能力較強,在與企業員工深入接觸后才感受到自己實踐能力還存在不足,并為企業專家、一線工人的精湛技藝與敬業精神所折服。在企業的所見所聞轉變了我的思想觀念,促使我更加積極、主動地深入專家學者和一線技術工人,與他們交流、向他們請教,個人的'實踐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其次,通過企業實踐鍛煉,我熟悉了防爆行業企業生產工作流程,了解了與自己專業教學相對應的行業企業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有利于在以后的課程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當前生產現場的新技術、新工藝。

  通過企業實踐鍛煉,我也實地了解了防爆行業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狀況,掌握了行業企業對于人才知識結構、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等方面要求,為有針對性地修訂教學計劃、培養方案提供依據。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防研所實踐鍛煉期間,我所在的南陽師范學院創新團隊與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專家團隊密切配合,協同作業,成功申報2018年第二批河南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培養單位。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促進了師資隊伍的成長,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也使得各學院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的前進道路上走的越來越堅定。

【教師轉型發展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銀行轉型發展心得體會01-10

銀行轉型發展心得體會03-13

最新企業轉型發展心得體會范文02-24

銀行轉型發展心得體會(精選18篇)05-17

科技轉型發展工作報告11-07

企業轉型發展心得體會(通用15篇)04-19

經濟轉型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13

銀行轉型發展心得體會范文(通用6篇)11-15

郵政金融發展轉型實施方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