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12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
一、走進新課程,走出傳統教學誤區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過分強調傳授知識,冷落和貶低學生的發展、探究學習;自我封閉不與其他學科相滲透;在實踐中對學生的學習進步極端處理,死記硬背;評價的標準也是看你記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這種學習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會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為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盡快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充分發揮本學科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于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課標,倡導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堅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原則,即堅持科學的態度進行創造性地教學。
二、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
開放的教學目標,按新課程理念可分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在考慮教學目標時既要著眼顯性的(看得見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短期的可檢測目標,更要著眼隱性的(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長期的、不可測的目標,堅持單一與綜合相結合;堅持顯性與隱性相結合;堅持長期與短期相結合。
有教育專家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有效地學習,注意培養國際合作與國際競爭意識。
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在教學中設置開放性教學目標,有顯性的、單一的、近期的,也有隱性的、長期的、綜合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時代新人,這正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三、善于發現和利用課程資源
1、教師要用好教科書。讀好課本、用好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要由教材教轉變為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為師生的教與學所用。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如指導學生閱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類書籍,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紅色基因,進行依法治國、立德樹人教育,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還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強國”平臺推薦的時政類、文化類欄目內容,學習《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讀本等。
3、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生活是一本無字書,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讓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如定期組織學生去學習參觀烈士陵園、博物館;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社會調查,并鼓勵他們針對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在學校舉行“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舉辦在國旗下的講話等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這正是新課標的德育目標所要達到的歸宿點。
4、要注意學科間的綜合,拓展教材。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切忌把道德與法治課變成純政治理論課,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講解,在這種綜合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知識點,又用道德與法治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
5、要用好優質遠程網絡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網絡視頻資料、各類教育軟件、多媒體設備、自然和人文景觀、人力資源等,因地制宜,積極創造和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四、不斷拓展和開闊思維空間
新課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學生、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關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養,重視學生生活實踐,積極倡導自主探究,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新課標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要充當課堂教學的對話者、商談者和促進者。問題由學生提出,問題交給學生討論并讓學生去解決,同時要不斷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樹立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想象的信心,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放學生,解放了學生,學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五、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新課標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1、尊重學生。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缺點;期待、耐心等待學生轉變、成功。盡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讓其自由表現、發展。
2、平等待生。教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商談者、促進者、合作者,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3、改革創新。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有新思想,要拓寬教學視野,做教學改革的研究者和開拓者。
在新時代、新課標環境下,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應該把課堂變成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使學生在探究中成長,要把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上,使教學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努力促使學生形成自覺的、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2
經過學習新課標我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從中我體會到以下幾點:經過新課標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
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講授新課程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學科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一樣教學資料,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適宜的教學策略,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整體提高。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供給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供給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到達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并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進取探討,總結經驗。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維,深切領會到作為先生,我們應當以學生發展為本,指點學生公道抉擇課程、制訂學習打算;
輔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意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利用意識,注重數學常識與實際的接洽,注重數學的文明價值,增進學生的迷信觀的造成。通過這些天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在應試教育眼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疏忽“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合乎素質教導的請求,也重大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必定要面向全部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才干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別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本上進步,取得勝利。
學習數學的終極目標是運用。數學起源于生涯,又服務出產實際,所以在教學中聯系生活背景講授數學;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自動聯系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能夠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適用性。
學生在做題時,往往會呈現套路,不能詳細問題詳細剖析,這是很大水平上的歸納和模擬訓練造成的。特殊是綜合溫習階段,老師習慣把一些問題分類收拾、演繹已先容解題的個別方式,實際上這樣學生是歡送的,由于辦法便于接收。后果也比擬顯明,但這樣做輕易發生思維定勢,再加上常常性的模仿訓練,對一些問題的解法構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一旦題型變了,就一籌莫展。在教養中要防止這種景象的產生,要選遍一些因思維定勢而犯錯的標題,以引起學生的留神,還要在平時的教學進程中逐漸浸透存在開放性跟摸索性的問題,使學生都能給出本人對問題的懂得、解答。培育學生良好的思維品德和敢于探索的精力。
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央,以運動為核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配合,學會探索,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央,重視學生翻新才能的造就,激發學生發明的愿望,勇于立異。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領導思維,更新理念,改良教學方法,爭奪早日成為及格的、成熟的數學老師。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3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已往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點燃這把火,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鉆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它以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 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生感覺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三、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養。
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于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于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4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通過新課程教學改革專題培訓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
1、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體育教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習是經驗的重組和重新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學生來到學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要主動的進行知識建構。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意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
2、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領域目標。
3、《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為此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采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
4、改革評價體系,改變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5、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探索學生喜歡、符合本地區、本校、教師本人特點的教學內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的集體行為,即在學校校長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進行的,不是教師個人行為。
6、課程是經驗。課程不僅僅是現成的教科書,而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是師生互動產生的經驗。課程不僅僅包括了知識,而且包括了學習者占有和獲得知識的主體活動過程,課程知識是在充滿生機的社會交往中建構生成的。
7、教材是范例。以往我們總把教材看作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教材是學科知識的載體。這種教材觀的實質是“教材即知識”,因此,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必須是定論、共識或某一領域公認的原理、法則、定理,排除有爭議的問題,不給學生發揮空間和討論的余地。這種遠離生活情境的“學科中心”或“學術中心”的教材觀,與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基本理論相去甚遠,隨著新課程的發展,對教材的觀念轉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不是學生必須完全接受的對象和內容,而是引起學生認知、分析、理解事物并進行反思、批判和建構意義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
二、實踐過程。
1、了解學生。開學后,從介紹教師希望達到的目標入手,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常規,然后進行教學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最后確定學習目標。
2、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對學生的調查了解,對照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的標準,確定學年、學期教學目標。
3、初步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可操作性,初步確定的體育與健康評價方案。例如體育理論考察:學生自己命題,寫好答案,填上自評分,教師進行評分。
4、努力適應新學校教育教學要求。新教師、新學校、新學生,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盡快適應新環境,摸索出學生喜歡的課堂形式。本學期大概用了5節課,在教完新廣播操的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發現男生比較喜歡籃球、足球,女生對球類興趣不高,但喜歡教師組織游戲活動,根據學生的這樣特點有計劃的開展教學活動,高一年級學習效果比較明顯。
三、對新課程實踐后的一點體會。
(1)“課堂”的觀念變了。
1、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在過去,我們常常把教師的課堂行為類比成舞臺表演藝術,把課堂當作教師表演的舞臺,認為教師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表演可以是無互動、無交往的,而教學必須要借助交往來進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與互動中,學生獲取的知識才是“內化”了的,增長的能力才是“貨真價實”的,養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衡量一堂課的標準不只是在于教師的行為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就。
2、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把訓練等同于教學,把訓練當成課堂中的主要行為,是我們課堂中常有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個體差異,體育教學需要練習,但更需要興趣。獲得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知識走向學生,一種是學生走向學生。前者是在仔細的“加工”知識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再現知識,以單位時間傳授知識為主,后者是在仔細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使學生最終成為知識的占有者。
3、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是時代發展對學生的期盼。我們體育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更要注意讓學生體會體育鍛煉的價值,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
4、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場所。課堂情景是極為復雜的,從不同的角度,課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課堂總處在一種變化的狀態,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變化的情形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把學生置于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景而動,課堂才能生動,有活力。
(2)教學內容選擇余地大。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針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材處理更加機動靈活,以往在小學或高中教材內容,現在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進行教學。例如:小學的一些技巧、游戲、高中的球類。
(3)評價方法的改革: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向激勵、反饋調整。新課程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評價采用自模評價和常模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通過實踐,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意識明顯提高。
(4)體育與身體健康相聯系。提出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和五個領域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的更多、更仔細,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形成特長,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課堂上重視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表現出積極、認真,學習效果好。
我現在正在探究:根據學校的體育競賽,確定教學計劃和進度,讓學生學與用結合,提高興趣,進而形成學校制度,促進學生課余體育活動的開展,使體育教學形成良性循環。
(6)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現在的課堂形式多樣,經常有學生討論、評價、交流,讓大家共同提高,教師多是鼓勵性語言,學習內容寬泛,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強引導。新課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防止這種情況:教師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而同學間的言行傷害另一個學生的自信心。
(8)教師要多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或由學生提供他們喜歡的練習方法,提高教學實效,同時體育教師應由教練型向陪練型轉變。
四、課改中遇到的問題:
1、體育教師素質提高的問題,一方面是學習態度,另一方面是學習時間。
2、可借鑒、可參考的實踐經驗少。由于是新事物,現有的資料,方法很少,許多教師都有這種疑問:新課程到底該這樣教。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對我們每一位教師又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去探索、去嘗試,形成的做法、思想,就是課改的經驗、成果。
3、以人為本,多鼓勵、多表揚這種氛圍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許多優點,同時不可避免的存在缺少挫敗感,眼高手低,自以為是的性格,甚至極不謙虛。而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任重道遠。
4、因教學內容選擇余地大,評價方法靈活,體育教師想“偷懶”很方便。如何規范教師教學的問題。
5、生成新課程的問題。如何根據學生的需要,結合學生、學校的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校校本課程。
總的來說,通過《新課標》的學習我清醒地認識到,體育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更應深入研究,不斷探索、不斷加強學習,勇于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時代改革的特色!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5
學習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角色的轉化!
1、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2、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于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么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9月4日,我在三高的龍門教研室參加了初中物理新課程培訓學習,這次初中物理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在老師的認真組織下開展的有聲有色。經過這次培訓我得到了許多啟發。下面談談我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些、培訓內容系統全面,主要內容:
1、《課程標準》的修訂進程;
2、《課標標準》解決了哪些教學實踐問題.;
3、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4、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訂簡介。
由薛世龍老師講解,主要內容是:
1、教學設計為什么;
2、教學設計怎么做;
3、教學設計實例。
接著分組互動交流:
1、修訂后的課標和教材主要變化及在教學中的基本對策;
2、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在新課標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知道我國第八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20XX年開始,至今已經過了11年頭,經過十余年的課改實踐,國家層面在全國范圍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反復征求業界,政界,知名人士,高等院校及基礎教育各方人士的意見。針對課改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基礎教育各學科的課程標準進行了認真修訂。對相應教材進行了修訂調整。新課程各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版》已于20XX年11月底正式發布,今年秋季起全面付諸實施。
三、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標準不僅對教材進行了修訂調整,對教師的角色也提出的了新的問題,即是如何按課改的要求搞好物理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過程涉及理念、內容、學生、教師、環境、資源等諸多因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是有既定目標的、講求效率的、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目標、效率、發展是搞好課堂教學的三要素,是上課或評課的基本依據.在新課改的要求,搞好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教師如何落實“三維”目標,我們要變化回顧教學目標,認識到知識的地位,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注重過程提高教學的開放度。
(二)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習方式多元化
1、現代教育是主體性教育、多元化教育,學習方式多元化十分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正確把握探究學習方式十分重要。學習方式不是萬能,也不是唯必須用好:七階段;六要素;
(三)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教師首先要提高教學素養,做到話怎么講?字怎么寫?課怎么上?
2、教師的引導作用:有效啟發。
(1)明確啟發目標(針對什么?);
(2)注重啟發策略;
(3)遵循思維規律;
(4)營造和諧氛圍。
3、組織作用:依托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
(1)科學而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的重要性。
(2)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應考慮:教學目標;師生關系;課堂結構;學習方式;心理需求;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訓練活動;資源整合。我必須要在新課改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
經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新課程標準的教材的整體結構與每個章節內容的關系,也深深體會到科研的重要性,也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我一定在課改的實踐中找準自己的出發點和位置。并不斷的學習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7
從前我幾乎沒有讀過,現在卻覺得像尚方寶劍一樣的,就是《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沒有讀《課標》,怎么能知道給學生教什么呢?帶著這樣的認識,我認真讀了《課標》。這段時間對新課標的`學習,使我對語文教學的新要求,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也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什么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最全面的網站?除了聽說讀寫、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深入到學生的靈魂,建構世界觀,重塑心靈。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我們的語文教學應當有這樣的理念,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才能真正實現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
都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與其他學科有著本質區別的地方。但是如果把一篇文章的解讀把“工具性”無限制的放大,那勢必上成了自然科學,抹煞了語文文字的深刻內涵,摒棄了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談不上提高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同樣的道理,如果單單著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顧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內容對學生的影響,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課和道德講堂,丟棄了“語文課程也是實踐性課程”這一基本理念。
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必須上出語文味來。它要培養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發展,培養學生提高人文素養這方面的價值,當然它也要讓學生在語文課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最近在準備賽教,特別害怕文言文的教學,當時唐老師告訴我,無論哪一種文體,都必須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要讓學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這種對教師的引領、導向,是完全順應新課標的精神的。于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文言文的“文言并重”和“誦讀為主”作為主線來設計教學,完成對文言文的教學任務,落實雙性目標。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引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這樣的課堂無疑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
然而我的解讀只在淺層,還有很多的內容等待我去挖掘,只要我們領悟了新課標的內涵、精髓、實質,然后在課堂中堅定不移的貫徹實施,那我們的語文課一定會上出語文味!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8
語文課程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課標更加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在學生畢業時,腦子里的東西都一模一樣。在近幾年中,尤為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
課標是“綱”,提綱挈領,讓老師抓住重點;課標是“燈”,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通過學習新課標,四學年老師對相應學段的課標要求有了更深、更精準的體會。本次學習對于老師們理解和把握教材及教學理念,有效實施新課程教學意義重大。全面掌握新課標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四年級全體教師將繼續靜下心來研讀新課標,研究新形勢下的教學策略,為孩子們的終身學習,為接下來的教學順利進入新課程改革奠基!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9
通過學習張永分老師的小學品生品社新課標,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又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其課程標準,認識到在品德課教學中要回歸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接受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進而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無論是標準或教材強調的都是兒童自身的生活經歷,生活經驗,努力促使他們在自身的經驗、體驗中學習。
新的教材,新的理念使得教師要積極改變課堂的組織形式,通過進一步的學習,我認為教師要創造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重視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盡可能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盡可能多的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社會生活的豐富,學習的樂趣。
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并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后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樹立一種新的教學觀,摒棄那種“教教科書”的課程生活,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0
課標是教學的方向,本學期在學校的精心組織下,我認真學習了課標,針對課標附件中“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結合日常的教學,我做了如下思考:首先,可以分類推薦。課標給的是按文體分類的: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我認為可以根據閱讀習慣和常見的內容分為:雜志、文學類、自然科學類和歷史傳記類。其次是由課本向外延伸拓展。可以由課文自然延伸。如七上由《詠雪》《陳太丘與友期》延伸到《世說新語》的整本書閱讀。重視自讀課文后的推薦。
如八下《大雁歸來》一文課后便推薦了利奧波德的《沙鄉年鑒》。還可以根據作家作品推薦。如《阿西莫夫短文兩篇》選自《新疆域》,這本書是短篇科普文集,非常適合補充閱讀。以上的推薦方式非常有利于學生對某一專業領域興趣的培養,和集中了解,同時也適合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最后,課外讀物一定要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語文閱讀基礎。
老師在推薦讀物時,可以遵循從現代文到古文、由短到長、小說散文先行等原則。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平日里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家的作品,在較長的假期里推薦學生讀一些歷史小說及人物傳記,不但可以和歷史學科進行互補,故事性強的小說也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1
一、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同時也便于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二、適應現代社會要求。
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這些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應了社會的發展。
三、墊持“課程基本理念”。
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丈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錯誤傾向。
四、堅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習后,讓我明自在教學進程中要特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斷精神。即要求譜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要具有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依據課標開展教學使學生獲得現代壯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2
初中物理成績差怎么辦?先別急,有問題,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要找出自己成績差的原因,是不用功學習,還是學習方法不對。其次,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是哪部分的知識點薄弱,是力學太難掌握?還是質量守恒不容易理解?還是實驗題不會做?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有眾多的概念和規律。首先課本應是我們的立足點。每個知識點都有各自的位置,它們背后有相互聯系。歸納和總結的工作,對于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完整而和諧的知識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議同學能有一個總結本,用于知識的歸納和整理。
一方面要立足課本,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進一步的提高,適量的習題是不可缺的。做題,要把握住兩個字:一個“精”,一是“思”。“精”,主要對題目的選擇而言,最好是請教一下老師或往屆的學生,參考他們的意見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適宜的選擇。像我們初中的時候物理老師推薦給我們物理化學都是用VCM仿真實驗,是做實驗的軟件,里面每個實驗都有針對的中考考點訓練,做完實驗再做題,我覺得效果很好。而且我覺得最主要這套資料綜合性很強,適合大多數同學。
再就是,做題要注意“思”,“思”是“題后思”,每道題都對應著一個或幾個知識點,一種或幾種解題方法,解完題后要想一想,如果這些知識點或解題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這個題上做一個記號,同時把這個知識點或方法總結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如果這道題自己沒能解出來,看過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獨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領會和掌握這種方法,若能把握住這點,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課改新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標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9篇)05-29
2022年新課標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精選7篇)09-01
2022新課標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0篇)09-01
2022暑期研修專題新課標新課改心得體會(精選6篇)08-29
2022年小學語文新課標及新課改心得體會范文(精選8篇)09-07
新課改心得體會04-28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