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通用20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
通過這次的國培學習,不論是教育教學理論或業務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回顧二十幾年的教學工作,不管別人怎么看,我只覺得自己做的問心無愧。在教育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情感。如黃XX專家的《用思想提教育品味》專題,使我更加認識到熱愛學生,致力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愛”為核心,無論是優秀學生,還是后進生,我都細心關愛,倍加呵護,從欣賞開始,從稱贊入手,欣賞、稱贊學生的每一個細微處,激發他們高尚的動機,而且自身對知識充滿熱情,不斷求新成長。我認為當今的教師應該具備以下素養:
一、能科學地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
二、熟練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操作和應用。積極參加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 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有創新的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科學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寬視野,在執教中提煉師藝,升華師技。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培養學生思維,善于啟發,重視創新能力。
四、有愛心。我始終認為: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教師不僅要有這種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正如奧地利教育哲學家馬丁.布貝爾所說:“教師只能以他的整個人,以他的全部自發性才足以對學生的整個人起真實的影響”。教師應把言傳和身教完美結合起來,以身作則,行為示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儀表端莊、舉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來影 響學生。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口號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著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么會有部分學生不會學習呢。通過本次學習相關理論及老師們的指教,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教育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在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活中,面 對一些頑劣的學生,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會左右自己的情緒,另外過于看重學生成績,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有時候會茫然不知所從,不能坦然面對學生的錯誤,影響了與學生感情上的溝通和交流,也是存在的問題。因此怎樣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緒,尊重每一個孩子,真正做到蹲下來給學生說話,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進行調 整。
總之,XX師院國培的學習,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很重要,我會認真遵循“教書育人”的工作準則,把書教好,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以適應新世紀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2
自從學習《幼兒教師基本素養與師德修養》后,我覺得收益很大,讓我對教師這一崇高的職業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幼兒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幼兒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這次的講座中,我了解了如何做一個受孩子喜愛的優秀幼兒教師:
首先要熱愛本職工作,對幼兒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我認為即然選擇了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熱愛自己的事業。竭盡所能,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是對孩子的博愛,大愛。愛永遠是第一位的。愛要與責任同行,對孩子微笑,寬容、欣賞,讓自己的學生成為最幸運的人。必須對每一個幼兒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幼兒,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幼兒。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熱愛幼兒,尊重幼兒,真正從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去關心他們,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關注他們的舉動,觀察他們的言行,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很好的為幼兒服務。
第三,以身作則,恪守承諾,做真誠的朋友。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老師必須做到。對孩子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兌現。努力成為孩子們和家長們的好朋友。
最后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充實自己,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從各種渠道汲取新的營養,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才能那個更好的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努力做一個讓孩子喜歡,家長放心,領導省心的優秀幼兒教師。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3
當前我們正面臨著素質教育下的新課改,教師不轉變、不發展就不會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空間。“轉變必有新出路,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概括了對素質教育學習的體會。
老師應當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良好的教師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成功保證”。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有什么樣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會直接體現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才能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形勢,教出優秀的學生。為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必須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需要關懷與溫暖,這樣才能健康成長。老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發揚他們的優點,使他們能堅定目標,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努力!實施素質教育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沒有優劣之分。對于問題學生,要更多的關心。賞識比批評和懲罰更有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應善于使用“表揚的武器”。
要掌握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在信息網絡化時代,教師的育人功能發生了變化。學校要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如果沒有創新教育的能力,我們上課學生就不愛聽。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就不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當前,日趨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輔助教學手段,教師假如還不能把握住教學角色,無法適應教育技術革命的形勢,仍然固守傳統教學觀念及方式,將落后于時代的要求,終為學校教育所淘汰。
我意識到我對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有很大差距,仍需刻苦鉆研。高素質的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讓學生創新,老師自身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激烈競爭的時代,創新的能力,絕處逢生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的了解,自己的思想覺悟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更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責任;使我更加下定了決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力爭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4
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大多數教師認為自己的職業很辛苦,好像所得到的歡樂很少,對于班主任工作更是不愿去做,認為苦,累,有時又不被人理解,而萬老師和賈老師的報告,不僅似一股甘泉灑在了我們的心中,更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們的心靈之窗。
首先, 來自廣州佛山南海區九江中學任教的賈老師的《小活動,大德育——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設計與實施》講座,更是讓在座的班主任心生感慨:活動雖小,威力其大!是的,班主任工作是一個小舞臺,但它卻能展示我們的大智慧!
賈老師的講座讓我們沉思班主任工作的深層意義。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門極具挑戰的管理學,可是,在我們剛走上講臺時,是不知道“管理”兩字是怎樣寫的!所以許多班主任工作了多年,辛苦了多年,付出了多年,最后收獲的或許是學生的怨言、領導的不滿。“用正確的時間做有效的事”,要達到這種工作境界,定要明白何謂“管理”吧。
(一)、班集體的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包括個人管理、制度管理、權變策略、核心理念等范疇。當班主任,一定要知道“核心理念”的深義。沒有文化理念管理的班集體必將成為一盤散沙。作為班主任,應當與同學們一起分析高中學習的目標,集體中每個個體的目標和價值。一起制定班規、班訓、班旗,一起與同學們構筑有特色的班集體。
這樣,班級的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在班集體文化管理這方面,賈老師老師做得非常好。他與同學們共同創設的班級目標,小組討論甚至采用辯論的形式制定班規,老師則是為同學們服務,電腦操作記錄學生們所指定的班規,表面看讓同學們平等的空間,,實際上是老師就像如來佛祖一樣,既給力學生極大地發展空間,但又讓孩子自覺主動的為班級服務,又不脫離班級學校的管理,尤其讓我贊同的是當他們的班規與學校大規則沖突時,老師又會民主的讓學生表態,個人服從于集體。自己制訂的班規,他們就做到了言出必行,他們班的手機“零分”事件,更讓我感受到了賈老師的智慧,既巧妙地處理了此事,又讓學生覺得老師很民主,這樣他們就會更喜歡自己的班級,更會做事情一直勇往直前。而這前行的動力,來自于賈老師老師先進的班級管理理念。
這不正是老子所說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智慧嗎?賈老師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在前面走,她隱在學生的身后,讓學生在前面“沖鋒陷陣”,可是她所創設的班級特色文化,卻時時在前面引領著學生前進!
(二)、正面接觸敏感話題,走進學生心靈
聽賈老師的報告不同于以往的一些報告,好多是空談理論,而到了真實工作環境中,卻很難操作,在班級的管理中,它不僅介紹了使用的班干部如何聘用,更精確到了課代表的使用,三個課代表,一個負責課前領著學生做預習工作,一個管收發作業,另外一個則統計作業情況,并報班級秘書處按版班規處理,細想自己平時的工作,課代表有,但是由于沒有給孩子確切的明確分工,有時就造成了很多工作的上的被動,尤其是對于小學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的及時的點撥與指導。
小的細節是我們都可能發現的,但是貴在堅持和悉心指導。其次他的報告中提到了班級的一個重要活動“愛情話題”,這對于我們一般的班主任,無論是初中的還是高中的,可能都會采用不出現事情就不說,能回避就回避,更別說公開的讓學生談論自己對愛情的看法這一問題了,優勢越是這樣的遮遮掩掩,反而使那些豆蔻年華的孩子想入非非,甚至因此誤了自己的學業和前途,或者說還會出現一些混沌期中的書呆子型的學生。賈老師不愧是優秀的班主任,無論任何事情都采用了極妙去處理,他采用的是讓學生自己收集材料,有的學生起初都不愿參與,不愿意吃那個開心扉說出自己對愛情的看法,有的甚至害怕同學嘲笑,賈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打消了孩子的顧慮。
最終,學生的成果讓老師聽報告的老師無不為之震驚,很難想象那是一群高中生的作品,他們的一些觀點并非我們成人所想的那樣,他們的思想很好,并且也體現了當代高中生心理和年齡特點,并且緊跟時代步伐。最后賈老師又以高質量的課件向學生展示了自己對愛情的看法,不僅對學生的做法加以肯定同時又向學生展示了自己對愛情的觀點。真的是一劍雙雕,不僅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透明度,更以此活動走近學生,一個小的活動體現了大的德育工作。
其次,來自北京的優秀教育專家xx老師,更是把自己三十年余年的經驗和老師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語言真摯、感人。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5
我們東寶區四位老師滿懷期望的來到了x大學參加了x省組織的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的五年為一期的第二期的班主任培訓,在這里度過了一周的校園學習生活。期間為我們講課的老師不僅有大學教授,還有來自教育一線的模范教師,這次培訓內容充實,有理論,有實踐,有課例,有講評,生動有趣,時效性強,培訓專家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鮮活的實例使課堂精彩紛呈,掌聲陣陣響起。新的教學理念、新聞思想、新的課堂,通過不同專家的演繹,是那么的美妙絕倫,讓人激動萬分。這次培訓,我不僅在班級管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育觀念也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得到了升華。下面我簡單說一說我參加了這次培訓會后的一點感受。
一、端正心態才能積極投入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晉級增薪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誠然,從工資卡上看,我們教師的工資確實要比公務員的工資高百分之十,但從實際上呢,我們不知要比他們少多少個百分之十呢。就我周圍而言,幾乎所有的老師對自己現有的工資待遇不滿意。尤其是績效工資不合理。這次聽了x大學程斯輝院長的講座后,我重新審視自己,認真反思,認為教師的幸福感與教師對社會環境的認識、自己的需求目標、心理定位有密切的關系。在當前充滿誘惑的市場經濟社會里,一個平凡的教師要感受到幸福,就必須要具有職業的幸福感,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自我診療:
(一)即來之則安之
許多教師做教育,并非自己的最初愿望。無奈從事教育工作以后,有的教師想脫離教師隊伍,卻一時半會又脫離不開,或者只是想脫離,但卻沒有勇氣與能力去另闖天下,于是終日在兩難選擇中渾渾噩噩地應付工作。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傷害了自己只有一次的寶貴人生,傷害了學生只有一次的花蕾般的年華,傷害了自己所在學校的事業發展,使自己一直生活在彷徨痛苦中。與其這樣痛苦,就不如下定決心,要么另謀高就,去做能使自己快樂的事情,要么拋除浮躁心理,心無旁騖地從事教育事業。程斯輝院長在《如何幸福的做教師》講座中說“你想地位顯貴去從政,你想發財致富去經商,你想精神富有當教師”陶行知先生在九十年前就說:“教員要有信仰心,那不信仰這事的,可以不必在這兒做小學教員。一國之中,并非人人要做這事的,有的做兵,有的做工,有的做官吏,------各人依了他的信仰,去做他的事。”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身心愉悅、生活燦爛。既然一時半會脫離不開教師隊伍,那就不如“干一行愛一行”,快樂地去干,享受“干”的快樂。一個教師只有“看教育是大事業,有大快樂(陶行知語)”,專心致志地快樂工作,才能領會“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的豐厚含義。
(二)樂觀地面對壓力
現在許多教師之所以感到身心疲憊,是因為感到壓力過大。要想使壓力不再成為心靈上的石頭,就要能夠客觀、正確地對待壓力。在當前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社會里,每一行都有特殊的壓力與煩惱。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作為塑造學生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社會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養和知識素養是必然的。因此,教師面臨特殊壓力是正常的,是教師職業所固有的,即使在x與西方國家也不可避免。如果從積極的角度來認識,這種壓力何嘗不是一種寄托和信任?教師應該把這種寄托著社會厚望的壓力視為一種榮譽。
(三)善于體味幸福
幸福是建立在相對條件上的滿足。實現全方位的滿足是不可能的。當前,一些教師與社會上的一些人和事攀比后產生了心理失落:總是茫然地陷于“他有的我為什么沒有?”、“他行我為什么不行?”的情緒沖動之中,總是“自己已有的不喜歡,別人有的卻羨慕”,使自己處于郁悶痛苦之中。所以,教師要以積極的達觀和智慧,安然接納那些我們不能改變的事情。要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確實使教師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了一些缺憾。但是,教師職業也有它獨有的幸福和快樂。相對一擲千金的富豪、前呼后擁的權貴,教師是清貧的、寒酸的、無奈的。但教師職業的諸多優勢又是許多人羨慕的;與掌聲如潮的明星相比,教師的職業是寂寞的,但是,教師天天與天真爛漫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又是許多人的工作環境所無法比擬的。“看小學生天天生長大來,從沒有知識,變為有知識,如同一顆種子的由萌芽而生枝葉,而看他開花,看他成熟,這里有極大的快樂(陶行知語)”。一位昵稱為“舒心姐姐”的中年女教師在博客里說:“女教師整天同孩子們在一起,始終保持那顆永遠年輕純真的心靈,始終保持讓人心動的風韻。所以,女教師一生皆如花。孔子被尊為圣人,徐特立在幾十年后還能受到偉人毛澤東的由衷感謝與祝福,這是從事其他職業的人都無法享受的。
(四)正確地對待成功
當前,許多教師都極力追求“名師”的稱號,追求各種榮譽,以為只有這樣才算是一個成功的教師。這是無可厚非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它作為唯一的訴求就不恰當了。榮譽確實是對一個教師工作的肯定,但不是唯一的肯定方式,因為榮譽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并不是每一個受到學生愛戴的優秀教師都能得到,大部分教師還是捧月的星星。許多教師感覺自己不幸福,就是因為沒有得到那些象征成功的榮譽。這其實是教師的價值觀問題。教師的價值觀,直接關系到教師的幸福感。教師,應該將價值觀建立在教師特定的“教書育人”這個崗位上。教師實現個人價值目標的途徑,不可能離不開課堂和學生,必然是體現在學生的健康成長中。作家鐵凝,為x貧困山區的一所窮困小學捐款。那所小學只有一名教師。他既是教師,也是父親般的“家長”,還是為學生做飯的人。每天六點多種,要劃一只巨大的木盆,將他的幾名學生由湖對岸接到學校這一邊來,晚上再送回去……。鐵凝對這位默默無聞教師說:“你和你的小學是一首詩……。”這位帶著一顆愛心快樂、幸福地工作,學生在他的哺育下健康成長的教師,像那些擁有無數光環的明星教師一樣,也擁有成功的人生。
善于感受生活是快樂和幸福生成的基礎。一方面,有所為方有所得,有所得方有所樂。因此,教師要獲得幸福,就要努力地工作,用自己的“有為”來獲得學生的愛戴,收獲工作的快樂;另一方面,降低欲望的門檻、轉移需求的方向,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書育人的快樂上,同樣也能彌補缺憾,獲得幸福。當一個教師對自己的需求目標有了正確的心理定位,對幸福的追求有了正確的途徑,那么就會在現有客觀條件下,大大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從而收獲“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幸福。
二、只有愛學生,才是真正的教育
全國模范班主任桂賢娣老師的報告我感觸頗深。在二十六年的教育的實踐和探索中,桂賢弟老師時刻牢記人民的教師是一神圣職責。精心教書,潛心育人,用真心、真情、真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她先后被授予“x市十佳班主任”、“x市十大名師”、“x市杰出勞模”、“x省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教師提名獎”等光榮稱號。
工作中桂老師充滿了激情,充滿了智慧,生活中充滿陽光、充滿了快樂。這是桂賢弟老師的外在形象與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在她26年的默默奉獻中,她為自己的人生書寫著可歌可泣的教育詩,譜寫著無怨無悔的奉獻曲。她在周而復始的平凡的工作中,那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新時期的老師學習的,她在報告中說的多么好聽呀:我工作、我快樂、我生活、我陽光。這是她的人生信條,只要她走進教室,她就會精神飽滿,只要她見到學生,她就會滿臉燦爛。因此,她鐘愛著自己的事業,同時她也是智慧型的老師,她能巧妙地運用教育智慧化解了孩子兩心的失落,化解了師生間潛在的隔閡和矛盾。她用最深情的最真摯的愛心讀懂了孩子。她無微不至的師愛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她巧妙的教育藝術更是帶給我們有益的啟迪。我深深地感到:只有注入了愛的教育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最佳的效果。老師如果能夠給予學生以足夠的愛,那么你就會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你才能走近學生的心靈,成為一個成功的教育者。
總之,教育是事業,貴在淡薄名利,默默無聞,為教育事業發展無私奉獻自己的一切,持之以恒,求是求真。語文教育是藝術,美在享受、陶冶身心。我相信在這短暫的學習之中,將真正讓我們學著重新認識自己,學著不斷實踐反思,最終達到我們心中的目標!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現在起,把我學到的新的方法、新的教學理念努力地運用到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竭力打造一個全新的自我,做一個教育的先行者。用我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去營造基礎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以上我這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批評、指正。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6
學習完《教師禮儀素養》一書,放眼一望,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全校教職工更有涵養雅量了,更加陽光漂亮了。這種感覺里,或許有先入為主的理想成分,但絕大部份是真實的。一本書為什么有這樣的魅力呢?究其原因有三。
一、文化立人,立在根本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同樣,沒有文化的學校,不僅是愚昧的學校,其骨子里就不是一所學校。學校建設,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設。文化,是學校教育最肥沃的養分。一所文化缺失的學校,是培養不出合格學生的,就像貧瘠的土地,生長不出飽粒的莊稼一樣。學校文化的人員主體是教職工,教職工學好禮儀、增進素養、以文化人,就會從根本上成為一塊塊質地優異而又閃閃發光的金磚,建構起金碧輝煌的學校。
二、禮儀近人,近如親人
禮儀是人們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外在表現。我國是古老的禮儀之邦,孔子早就說過:人無禮則不立。說話講禮儀使人文明,舉止講禮儀使人高貴,穿著講禮儀使人典雅。講禮儀讓人際之間關系和諧、情感融通、互敬互信。“江清月近人”,如果學校師生個個學禮知禮明禮,個個以禮修身、依禮行事,學生對教師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間就會“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整個學校就會像一個大家庭,人人如坐春風,人人春花燦爛。
三、素養美人,美化身心
素養,使人內慧外秀,是心靈的力度和贊禮,身段的精致和靚麗。一位有素養的教職工,最要緊的是要有敬業的精神、豁達的情懷和純正的品德,對學生總是充滿深情與博愛。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邊,隨時栽種,隨時花開。”愿每位教職工,都盡快成為高素養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都用自己火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美好的理想,都用自己的身心美,去鑄造學生的未來美和學校的成功美。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7
7月2日上午,我校全體老師到海口市十一小學校參加教師全員培訓。十一小學校的階梯教室里座無虛席,老師們認真聆聽聶細剛校長精彩的講座《教師核心素養及發展》。聶老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列舉了國內外教師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許多事例,深入淺出地進行講授,我邊聽邊做筆記,受益匪淺。講座中一些精辟的語言,引起大家的共鳴。例如:我們改變不了教育,但可以改變對教育的理解。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在表演,而是學生在交流與合作。教學不再過于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等。
聽了聶專家的精彩講座,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于一生。我想,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
受應試教育作崇,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我的教育準則是: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我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并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還注重教學中德育、智育、體育等“五育”滲透交織。我從不占用音、體、美等課程,也不把剝奪學生上這些課的權利作為懲罰教育的手段,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后的喜悅。時下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尤顯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我會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
當聽到有學生說“我不行”、“我不敢”的話語時,我總是鼓勵他們:“去試試”、“你挺不錯的”。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后,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并想方設法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我經常對學生說:想一想,你應該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須這樣做。在人品上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學生有過失的時候,同樣相信學生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我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將來,利用現在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基礎,讓學生做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三、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說、讀、問、寫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就像今天我們聽了張玉彬老師的課,就與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對比,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范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并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后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后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xx區教育局英語教研室開展了全區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會,本次培訓以“落實核心素養”為主題,意在提高全區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首先,由李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一起作業”平臺中結構升級后的板塊設計、基于藍思分級閱讀測評系統的繪本分級練習、新增的自然拼讀板塊設計及教師端的教學資分享介紹。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習的平臺,從李老師的口中得知,城區教學中已大面積應用到這個教育資平臺。很遺憾,在我的教學班級中,對此平臺的實踐還是“零”,雖然現在是大步邁向小康的激昂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一些農村家庭的孩子擁有或使用電腦,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當作一個留給學生的階梯作業吧,對于那些有條或有能力或有興趣的學生而言,不妨試用一下,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其次,由區教育精英公園道小學的劉老師分享了“小學英語復習”經驗,無論是新授的后隨堂練習、單元復習、每個學期的期中/期末復習,還是每堂大量ppT的運用,讓我深深地感到學生成績的提高與劉老師如此細心、縝密的教學態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開的,雖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對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鑒作用。
再次,由學習北派名師培訓的優秀教師們分享了她們的心得體會和各自的教學經驗。她們對“單元主題下的輸入”,“英語核心素養的'落實”,“英繪本與教學本相整合”,“語音教學與自然拼讀在教學中的運用”,“分級閱讀”等做了思想與教學實踐上的傳遞。雖然各位教師對這些教育理念介紹的比較簡短,但可以看出這是教育教學必然之的趨勢。培訓后,對于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聲很高的“熱詞”,我仔仔細細的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正是這次培訓,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讓腦洞大開。一些教育專家和教師對此方面的研究已經走在了先列,對于我們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學試驗田上需要不斷地思考、學習、理解、接受、再運用。
最后,非常感謝這次的培訓平臺,每次培訓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上受益匪淺。雖然北派名師學習的教師人數有限,但楊老師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線的動態和教育聲音傳達給每個老師,是我所敬畏的,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將開始的新學期,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對于這些教學理念的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開始,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獲。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8
在20XX年11月22日下午,我校全體教師在學校品正樓會議室認真聆聽了來自貴州師范大學謝萍教授的《教師的人文素養》的講座,在兩個多小時的培訓時間里,現場所有的老師聽得比較認真還作了筆記,謝教授所舉得例子和培訓的內容使我頗有體會。我們深知“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通過培訓后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擔負著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來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首先就應當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同時,我覺得教師作為當今社會的“文化人”、“文明人”,更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謝教授還說道現在的教師要使學生有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并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工作中。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寬,接受的信息廣,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教育技巧,做一個復合型的教師,在培訓中謝教授也舉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說明當今的學生知識面相當廣泛,教師應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生的需求,也舉了很多師德出現問題的例子,使我深感教育,我認為那些師德嚴重敗壞的教師應該嚴懲那些禽獸更不能容忍。在培訓的最后由于時間的關系謝教授并沒有講完,用幾組圖片讓我們輕松一下,作了結束語培訓就結束了,本次培訓時間雖然短,但收獲頗豐,不僅學到了教師的人文素養方面知識,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貴和如何在生活中找幸福,以及怎樣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
總之,通過培訓后我覺得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于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9
在閱讀教師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著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訓練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中華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淀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欲、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本次專題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標準、與素質教育、綜合素質教育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特別關注了核心素養課程與教學改革,內容實在,可讀性強,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們教育思想的先進性,教育理論的嚴密性,教育措施的細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創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我談三點學習體會:
一、轉變教學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養落地,教師必須轉變并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要切實為學生能“學”服務,正確對待教師的“少教”,給學生以更多的“多學”主動權。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變學生“聽懂了”為“學懂了”“學會了”。我也結合了自己英語課堂的實際,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觀,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活躍、自信了,也更樂于用英語大膽的進行交流和表演。
二、領悟有效教學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核心素養的主體是學生,提倡“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教師需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學會閱讀課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思想,學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會幫助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行思考。我認真學習并思考著每一個觀點,同時也思考著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也深刻地領悟到: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課堂預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系的重要性。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
三、學會終身學習提高教育素養首先要立足學科素養的提升,同時突破學科教學的界限,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懂的教育規律,做反思型教師,養成反思習慣,反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總結經驗,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1
在閱讀教師人文讀本的過程當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著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教學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訓練學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當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中華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淀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欲、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當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2
新課改背景下,音樂學科作為人文學科之理念以及音樂教育教學“學科綜合”之思想對音樂教師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突出表現為教師的復合型和教師素養的多元性。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我們有必要對當代音樂教師素養之內涵與結構作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探討,從理論層面對音樂教師素養構成與含義進行科學詳盡的剖析和闡釋。
一、音樂學科之人文教育本質
科爾伯特曾說:“一個國家是否偉大,并不取決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決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獲得?學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學校教育之品格獲得又通過何種途徑實現?當然是各學科課程。其中人文學科對人品格的獲得應該承擔幾乎全部的任務,“因為人文學科的貢獻主要在于‘以獨特的方式提高人的價值判斷意識’,在于‘以一種知識和教育領域所沒有的真誠態度’來接納價值觀念。”①而科學學科從整體上很少談論人生的目的、情感、意義等與人的品格緊密相關的東西,因此,以審美為基礎的人文學科之藝術學科在其中必應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音樂學科必定成為人文教育中堅,為國人品格的獲得與培養發揮其獨特效用。
我從人文學科角度、通過對人文學科教育本質的論述,意在闡釋音樂學科的人文學科的概念內核和音樂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質,強調音樂學科的重要性。
二、音樂教師素養構成
如上所述,音樂教學實施者——音樂教師的素養就顯得尤為突出與重要,因為首先教師的職業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師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響者、塑造者。正所謂: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為音樂教師是整個音樂教學活動的直接策劃者、實施者、參與者,因此音樂教師素質高低直接關乎音樂教育質量好壞。音樂教育的成敗關鍵在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優劣關鍵在教師素養。
(一)知識技能素養
1、音樂專業素養
音樂專業素養是指音樂教師必須具有的直接服務于音樂教學的音樂專業技能、理論及音樂文化知識。我稱之為基礎素養。
教師音樂專業素養包含:歌唱教學技能、鋼琴彈奏技能、合唱指揮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樂理論知識、音樂史論類知識。歌唱教學技能是指音樂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樂感、恰當的情感表達、科學的歌唱方法等。鋼琴彈奏技能指教師的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正確的觸鍵、恰當的情感處理、一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揮技能是指音樂教師的專業合唱與指揮能力,包括:正確的合唱聲音概念、作品的正確把握處理、基本指揮技術以及組織排練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樂創作方法與作曲理論知識。音樂專業技能理論知識指音樂專業知識,包括:曲式與和聲、基本樂理、視唱和練耳、樂器知識(除通用樂器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樂器,以及電子樂器)。音樂史論類知識指基本音樂歷史知識和相關文化知識,包括:中西方音樂史、音樂美學、中外民族民間音樂、通俗音樂等。
上述諸多音樂素養集中體現為音樂教師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樂聽力,即音樂辨別或鑒別能力。這種能力既是音樂教師綜合音樂能力的反映,也是具體教學過程所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學生的演奏、演唱,還是為學生進行各種演示,向學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導,以及逐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聲音概念和自學能力,包括音樂欣賞,無一不與音樂聽力密切相關。因此,音樂聽力是衡量音樂教師音樂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2、藝術知識技能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
藝術技能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教學應該掌握的除音樂專業素養之外的其他藝術門類,其他學科技能知識等。我稱之為必要素養。
新課標提倡學科綜合。音樂學科綜合課程之“綜合”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的綜合:一是音樂學科與姊妹藝術學科的綜合;二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就是說音樂是其他藝術所必需的,藝術是非藝術學科所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結束音樂教育的“孤立”狀態,我們必須建立“大課程”觀念,必須把“音樂”放入“整個藝術”中來考慮。
“美國學校藝術教育第一套在政府干預下,包括有四門藝術課程的綱領性文件——《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這樣表述:藝術教育是一個有序的包括音樂、視覺藝術、舞蹈、戲劇四門藝術學科的教育”,②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藝術教育結構與內容。這就要求音樂教師素質的復合型,要求音樂教師知識文化的多元性。依據《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音樂教師的藝術素養應包含:基本舞蹈技能與其相關舞蹈知識及一定舞蹈編導能力,簡單美術技法(素描、色彩等)與相關美術知識,簡單戲劇表演能力與相關戲劇知識。
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應具有一些其他學科知識素養。如一定文學知識與良好的文辭能力、基礎哲學、美學及歷史知識等。
3、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
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課程教學必須具備的教學技能。我稱之為工具素養。包括三方面內容:
(1)音樂課教學技能。包含:全面掌握和運用音樂專業知識技能(包括其他藝術知識技能)的能力,簡單樂器教學技能,音樂欣賞教學能力,創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這里我特別提及一下創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因為音樂教育之創造性已經是國際現代音樂教育的集中趨向,也是“新課標”之突出要求。創造性音樂教育重視音樂教育空間的拓展。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雷默認為,21世紀的學校音樂教育,除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表演機會,更應該滿足絕大多數人音樂體驗的需求。他建議21世紀的音樂教育內容應拓寬更多的表演機會,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為一種音樂創造方式的即興演奏方面。“雷默認為,我們受音符束縛的表演文化已經導致思維方式的萎縮和衰退。表演者一旦離開樂譜,表演音樂就會癱瘓和麻痹。我們不能回到一種非記譜的音樂文化,但我們一定可以在普通音樂和表演方面為我們的學生展現各種通過即興在表演中獲得的各種充滿創造性的愉悅。過去的音樂教育傾向于過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確的音’上。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機會來指導所有的孩子作曲,因為作曲是一種音樂思維和認知的真正的基本方式。”
“美國DBME以學科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模式,倡導從創作、美學、歷史、評論的角度來學習音樂。其中創作包括即興表演、作曲和表演。”由此可見,音樂教師在創造性音樂教學能力方面至少應具備表演(包括即興表演)與作曲兩項素質。
(2)一般教育教學技能。內容為:分析教材組織教材的能力,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準確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導學生的能力,現代化教學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學知識。包括: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教學法與教學論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包括學生身心發展、學生個體差異及對學生學習客觀正確評價方面的知識。教學法知識包括普通教學法和音樂教學法知識。教學論知識包含教育、教學論、音樂教學論知識等。
(4)治學與研究能力。治學與研究能力內容廣泛,包括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自我學習研究能力、經驗交流觀摩能力以及教師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師治學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間接影響音樂教師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師知識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學的音樂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習新的音樂教育模式,學習先進的音樂教學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學與研究能力。
加里寧指出:教師一方面要貢獻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收一切優秀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秀的東西獻給學生。其樸素的言語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人者教己”“教學做合一”。前輩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適用。
當前,教師要做研究型教育者(我稱之為教師學者化),已是中國教育大勢之趨,這勢必要求教師學習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學與研究能力是音樂教師必須努力之處。同時,音樂教師要明確終身學習的意識,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淘汰與更新日新月異。
(二)職業道德修養
道德是什么?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在道與德的關系上,古人稱:“行道,有得于心,謂之德”。行“道”,“內得于己,外得于人”,稱為“德”。可見,“‘道’具有客觀性,是外在對人的客觀要求。‘德’則具有主觀性,是人內心獲得的信念、意識和品質等。‘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 ’的內化。”
可見,道德應是外在行為規范與內在意識、品性的統一。因此對于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簡稱師德),我們應注重教師“內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觀的規范、原則。我們不能把師德僅僅訴諸于條例與規定。對師德的重視由來已久,漢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強調:“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他提出:“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確指出:“善為師”的必要條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師德。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對教師道德的高度重視并要求以身作則的意義。師德的內涵主要包括:
1、敬業與奉獻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師——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人們要求教師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職業精神和獻身精神。”我認為,敬業與奉獻是師德之首。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心中有愛。這是因為學校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其活動基礎是愛,愛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所以愛心是教師敬業奉獻精神之基礎,是最重要的師德素質之內因。這種愛表現為對教學工作的愛和對教育對象的愛。教師內心的愛外化為愛崗敬業之實際體現,樂教勤業之實踐行為。盧梭曾說:“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只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它是不配這些職業的;軍人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
我認為,當代教師真的需要一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則說,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無名無利、清白之事。
2、修養與言行
我認為修養與言行是教師“道行”之表現,是教育者知識水準、人格修為、思想水平、文化素養之融合。而如是之修養綜合外化為教師言行,教師個人之范行,言行是修養的體現和反映。兩者既獨立又聯系。教師修養與言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學生,而這種影響對學生內心影響更深入、更久遠。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之修行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所以音樂教師應努力在修養、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實現自身修為的提升。當然,人的修養需要一生來完成。音樂教師的個人修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音樂教師用一生來譜寫。但關鍵是我們要去做,因為:“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蘇聯現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誡教師。
總之,師德是教育之車輪,教師之羽翼;師德是教育教學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國民,這要靠教師的德行、教師的學識、教師的才能、教師的高尚人格。
三、結語
音樂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理念以及音樂教育教學“學科綜合”之思想,要求音樂教師素養多元性,我概括為知識技能素養與職業道德修養。知識技能素養涵蓋音樂技能知識、藝術與其他學科技能知識、教育教學知識技能及治學與研究能力;師德素養包括敬業與奉獻、修養與言行兩方面。這些技術與非技術因素對音樂教師都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音樂教學首先與音樂教師專業水平緊密聯系,但教育質量好壞最終決定于師德水準高低。綜上所述,做一名音樂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時做一名音樂教師又是非常榮尚的。正如盧那卡爾斯基所說:“教師是博學多才的,并且是國家中最可愛的人……沒有任何一種職業像教師那樣對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使自己成為人們的典范。”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3
淺談中專音樂鑒賞課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音樂鑒賞”作為中專音樂新課程的規定性、基礎性板塊,占據了課程三分之二的內容。因此,如何在中專音樂鑒賞教學中,根據中專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審美認識規律,遵循音樂教學的自身規律,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體現中專音樂課程的“人文精神”,是中專音樂教師需要面對的重要教學實踐課題。
一、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
音樂鑒賞課是中專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也是促進中專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跨世紀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專音樂鑒賞課是審美教育。因此,以審美為核心的課程理念應該鮮明地體現和貫穿在整個初中音樂教材的內容與形式中,突出教學作為師生共同體驗、感受、表現和創造音樂美的載體作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當前,中專音樂鑒賞課更應當緊密圍繞中專生的音樂需求,關注音樂學習方式的變革,處理好審美能力培養與知識技能學習的關系,使音樂鑒賞課更好地發揮課堂這一“陣地”,以達到“美育”的目的。
二、重視鑒賞語境的多元化,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語文、美術、舞蹈是音樂鑒賞教學中最容易融合的科目。尤其是語文,文學與音樂本就密不可分,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甚至是可以相互借鑒的。外國許多著名的標題音樂,其靈感常來源于文學戲劇。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4
我是一名兼職的農村小學音樂老師,有幸參加了懷化市(國培計劃)小學音樂教師遠程培訓。
農村小學音樂課就等于簡單的唱歌課,上一節,教一首歌,便算是完成了任務了。這次培訓學習,我觀看了很多優秀的音樂老師的教學視頻,也學到了不少的音樂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在這里,將這次學習的一部分感悟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一個總結。
新課標指出: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那么如果做到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質呢?我看到培訓視頻中很多老師的音樂活動設計,在許多地方都提供了學生的創造空間:比如,盡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地敲擊方法,在敲擊中掌握三拍子的節奏。又如,創編歌詞:當學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小音樂家,改編原來的歌詞,自信、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心愛的樂器。“創造中體驗”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創作成功帶來的喜悅。
那么,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做到這些呢?
一、啟發想象,喚起學生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及所謂標準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牢牢束縛著老師和學生的思維,甚至自己曾一度認為:把學生教得沒了任何問題是教學效果好。現在反思,其實這種教學觀念,完全忽視了學習的個性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古人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學不問,難有學問,思維從疑問開始。在藝術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比如,我在教學三年一期的“擺手舞”這一課時,有學生就問:擺手舞是怎么跳的?我不做正面回答,我用風琴伴奏唱“擺手舞”,讓學生想像一下,在歌聲里,你會怎么跳這個“擺手舞”,先是有幾個女同學開始做起了動作,我順勢引導他們跟著音樂的節奏來跳,這時,男生也有人開始跳起來,動作各種各樣,但都能跟隨節奏,同學們跳得可歡了!這時,我再跟他們講關于“擺手舞”的相關知識:擺手舞,是湘西土民族獨有的一種民間舞蹈,每年的正月初三到十七是他們的“擺手節”,土民族男男女女,成千上萬的,會圍成一個個的圈子,擺動雙手,邁起健美的步子進進退退,他們以這樣的舞蹈為新的一年祈福。然后,我再彈唱一遍“擺手舞”,同學們想像土家人民圍成圈子跳起“擺手舞”的歡樂情景,再一起邊唱邊跳“擺手舞”。這樣,學生們在學會這首歌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想像,并且體會到了音樂與舞蹈的韻律美。
二、弱化傳統環節及概念教學,注重體驗。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過于強化音樂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造成學生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課堂學習機械化、成人化;教學環節板塊化,教師教學感到枯燥無味,學生也覺得學習沒有了生趣,這些都與新課標的要求相違背,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本節課教師努力突破傳統發聲、節奏練習、聽音練習的框框,將發聲、節奏、聽辨練習融于歌曲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體驗、感受,知道怎樣的聲音更美及二拍子節奏的特點,同時不知不覺中獲得聽辨能力的培養。
三、音樂教學的多元化。
以前我的音樂課是一上課就教歌唱歌,其實音樂的內涵是那么的豐富,學生完全沒有體會到感受到。所以,我充分利用音樂豐富的元素,讓學生來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比如,我會把將音樂課上成一節“朗讀課”,讓音樂與朗讀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體會文字的優美、在朗讀中享受音樂在情感上的共鳴;我會用一節課專門來讓學生來感受“節奏”,通過拍手、拍膝、敲桌、跺腳,創造出各種節奏來;我會讓哼唱(或者用風琴彈奏)聽各種不同風格的樂曲,讓學生跟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用形體來表現樂曲的情緒或情感,嘗試用自己內心與音樂交流。
總之,通過國培活動,我感覺自己在對新目標的理解上、在教學理念、在教學方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而作為音樂教師,我也更應該不斷反思,努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5
(一).職業的幸福感使她全新投入教育
××老師說:“教育是溫暖的,我們要用透視的眼睛看學生的需求,教育就如同種樹,要讓樹木成才,需要我們不僅付出努力,還要用真心去開啟學生的心靈”努力為學生做到“喚醒心靈期待成長 引導生活 創造可能 彌補缺失”,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教師的工作需要堅持與積累才能形成教育的智慧。
在她的的經歷中充滿了挑戰,我佩服××老師迎難而上的勇氣。工作中,××老師很細膩同時又很積極樂觀,再難的工作被萬老師一講也覺得很有意思,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一個個有問題的學生有了進步,突破了人生的節點。她講到班中有一個男孩子腦部受過損傷,話說不清楚,別人根本就聽不懂他在說什么,動不動就喜歡打人,和他有關的事情總是那么令人頭疼。××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她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教那個男孩發音,最后終于能正確地發音了。
當××老師在準備一節對自己非常重要的公開課的時候,這男孩的家長主動要求讓自己的孩子回避,可××老師卻堅持讓孩子在自己的課堂出現,她堅持自己的課堂學生一個都不能少。××老師用自己的堅持挽救了一個孩子,也從此改變了那個男孩的一生。萬平老師真正感受到做一名班主任的幸福,也把這種幸福撒播給了身邊的每一個孩子。
(二)借助文字力量服務班級管理
××老師的日記教育法更令我印象深刻,學生從最開始的只能寫出一句話到后來能把日記編寫成冊。這需要老師的極大耐心和恒心,并且××老師利用日記連續關注其學生成長轉變,通過多篇日記的積累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同時一篇篇日記也構成了學生的成長足跡。
我作為一名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令我困惑,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法。聽了××老師的教育方法,我反思自身教育教學工作,被××老師的觀念和方法深深折服,其實教師的工作,看似平淡,然而每個點滴的舉動都是不可忽視的細節,它會影響著每個孩子的成長,有時候這種影響甚至是一生的。
(三)不忽略每一個學生
“我期望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生活”,“我愿意讓我的每一個孩子的心燈都點亮著”,伴隨著××老師充滿激情的表白,我心倍受鼓舞。
在講座中,我們共同分享了××老師的班主任管理辦法,為使全班家長能夠及時了解班級的整體教育情況,她建立了《家校直通車》,定期印發給全班家長,使每一位家長都能夠結合班級狀況對自己的家庭教育進行反思,及時調整……
不忽略每一個學生!是她對自己的要求。她有記工作日記的習慣,無論多忙也要補記一下工作日志,回憶一下當天有什么遺落之事:哪個孩子病了需要致電慰問,哪位家長來電需要回復,哪位同學的個別問題沒能及時解決等等,想到了,便放下手頭的事情,馬上解決,不再拖延……
這一次為期三天的培訓,讓我見識了這么多的教育達人;讓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事業”;讓我知道了什么叫“激情”;讓我明白了什么叫“魅力”!當然,還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是我一生中求之不得的財富。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自己將以此為契機,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課堂,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6
在xxxx年x月xx日,xx市進修學校對全市幼教工作者進行了“幼兒教師心理素養專題講座”,xx老師的語言詼諧幽默、生動有趣,讓聽者感到輕松愉快,美不勝收,學習之后,我的感受頗深,她用一些實例為我們詮釋了一位幼兒教師所要具備的心理素養和工作素養。
在講座中她有這樣一個實例:一對普通工人夫婦,在生下兒子之后,為了改變生活狀況,而奮發圖強的學習,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后丈夫成為了一名律師,愛人成為一名會計師,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無形的就影響了孩子,兒子在他們的熏陶下養成了愛學習,堅忍不拔、永不服輸的性格,兒子高中畢業后免試入了清華大學,大學畢業后又免試成為了一名清華的研究生,當研究生畢業后又考上了清華的博士,這對我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可兒子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我有一個非常不合理的請求,我在清華大學已經學不到什么了,我要到外國流學。”父母經過一天的思考之后,給她了一個結果:“兒子,你去吧,我們給你充分的自由,需要多少錢,我們來籌。”兒子說:“爸爸,我不需要你們的一分錢,我要自己掙錢上學。”在兩年之內他報考美國、英國很多著名的大學,都以優異的成績被入取,還都是公費的。最后他選擇了一個最喜歡的學校。在這個例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父母、老師的行動,無時無刻的不在影響著孩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嚴教不如身教”確實如此,在班級里,我經常強調在早晨幼兒到校時,都要跟老師問好,可有的幼兒經常忘記,跟據這一情況,我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他們不跟我說,我就主動的跟他們說,這樣經過兩個星期的訓練,幼兒把早晨問好,當成了自己必須做的事,也就成了習慣,習慣成自然,所以在孩子每天早晨來校時都會主動向我問好,我感到了一種成功的喜悅。
在講座中還有這樣一個例子:在某所幼兒園里,一位母親與老師聊天,說:“老師,你看你們的工作多好啊,就是哄哄孩子,也沒有工作壓力。”教師聽到這句話沒有說什么,在一次家園共建活動中,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5的分解,然后請這位家長上講臺,教給孩子們,這位家長興致勃勃的上臺了,可怎么講幼兒都說不會,這位家長最后說了一句:“老師,我真的沒辦法了,我真的不會教,您教吧。”教師拿出一些糖分給幼兒每人5塊,然后說:“小朋友們,你要給爸爸幾塊,你自己留幾塊,但自己不能不留,你可以怎么分呢?”幼兒經過自己動手分一分活動,得出了5的分解。家長心服口服的說:“老師,您太厲害了。”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遇到一些同行、家長、社會上的不理解,說我們一天吃兩頓飯,睡一覺,輕輕松松過一天。為什么會給別人這種印相,我分析有以下幾點:
1、幼兒教師隊伍不完善,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就可以上崗。例如在一些農村幼兒園都是顧一些年齡稍小一些,中學畢業生教幼兒,給人造成一種,幼兒園教師只要有點文化就能教幼兒,無非也就是教點1、2、3,a、o、e等。其實不然,在美國研究生畢業之后可以直接到大學任教,但要教幼兒,必須在專門的幼兒園培訓學校,培訓三年,才可以當一名幼兒教師,原因是幼兒的發展情況與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不同。在教小學生時,我們所用的成人語言,而在教幼兒園時,我們用的是兒童語言,在教小學生時,我們可以拿出一道例題,對他們說出解答的方法。而教幼兒園時我們要教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去自由問,自由想,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思維能力。在教小學時,我們告訴學生一遍什么不能做,他可能就會改正。可教幼兒園時,我們要經過常時間培養,讓他們成為習慣。所以幼兒教師想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必須打造一個研究型、專業型的教師隊伍,成為一個別人不可替代的人。就像廖老師所說:“別人不重視我們,我們要自己重視自己,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讓他們認可我們。”
2、國家對我們不重視,這個“重視”就是指國家沒有專項的資金投入到幼兒園,在教師侍遇,園所建設上沒有專項資金,現在國家對我們重視了,最其碼國家加強了幼兒園硬件建設了,近兩年也在向社會招收一些高學歷的幼兒園教師。
總而言之,我該做的就是:放平心態,樂觀工作,這幾年我也正是這樣做的,我從一位轉崗教師通過進修老師、園長的指導,自學、參加各種活動,積累一些教學經驗,我愛幼兒教育事業,正是因為愛,我才不斷的努力,奮進,并在其中得到了快樂與滿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還要繼續不斷的為xx幼兒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7
素質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識,培養健康身體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勞動技能的一種教育,它是以個體和群體的先天生理條件為基礎,以改善先天素質提高后天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和升華.為了較全面地理解幼兒素質教育的內涵,我學習了許多理論文章,深受啟發.進一步認識到兒童良好素質的基礎應包括1、健康的。心理素質2、良好的體能素質3、良好的社會性發展與品德素質4、良好的才智素質5、會體驗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我認為,在進行幼兒素質教育中,應把著重點放在讓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
學會生存:這是一個人能順利生存于社會的基本能力與條件.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主要是鍛煉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學習初步的自我保護,增強自理能力,即學習“自己的事化自己做”。
學會學習:主要指培養孩子從小縣有廣泛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積極主動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同時還要重視加強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經受挫折、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等。
學會關心:指的是要幫助、教育兒童關心社會、國家的經濟和生態利益、關心全球的生活條件,關心他人,關心家庭、朋友和同伴,關心其他物種(包括動物、植物),關心知識、真理、學習以及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這是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備的高度發展、適應性、創造性、社會性、堅韌性及全球觀念等方面的素質要求.
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和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合理的要求乃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作用.必須堅持“觀察在前,目標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改變過去統一規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標,真正使每個孩子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目的是為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立定基礎,因此,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群體目標和個體發展目標的統一,要求我們首先應當確立群體基本素質的培養目標,但又要重視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還要有在每一個孩子每一方面發展的原有基礎上確定的個體發展目標。
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規程”中提出的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發展的精神。另外,我們還要樹立大教育觀念認識到幼兒教育是一項涉及到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系統工程,只有調動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調、同方向地對幼兒過好教育,才能全面、積極在促進幼兒的發展。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8
從古至今,教師享有了無盡的美譽,如“渡人的小船、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無窮的美譽彰顯了教師職業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所以無數的教師博得到了人們的敬仰。但時代變了,教師的身份,工作的條件,社會的要求,現代理念等因素都影響著教師世界觀的形成。那么,新世紀“師德”標準是什么?如何擁有適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師德”?這些決定中國今后發展的重大問題困擾著許多教師。實際上,教師確實關系著國家的發展,具體而言就是教師的素質。多年的教育實踐表明,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學行為和道德行為相結合才能達到目的,因為教師的理想信念、敬業態度、為人處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識等。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不僅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當前世界的前沿科技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用自身的德行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所以,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我們教師就要努力加強個人修養,不斷完善自己,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本人讀了《現代教師素養導論》一書,邊讀邊思考,逐漸對現代教師職業道德的認識有了許多的體會,這也算是暑假的讀書心得吧!
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為終身學習的楷模。知識社會的顯著特征就是知識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并快速陳舊。面對“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現實,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方能勝任教師工作。教師要具備扎實而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所教學科。僅僅熟悉教學大綱和本學科內容是不夠的,教師的知識應比這寬廣得多。通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己的知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師要通過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備課來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背景資料。要在化解難點、突破重點的同時留給學生思維的時空。要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不是取代學生的實踐活動。我們應盡量讓學生親自操作、親自觀察,讓學生獲取第一手資料,享受第一感覺。不要一位否定傳統的教學觀念、手段和方法,要善于繼承優秀的經驗。不要讓網絡取代教師,教師要發揮自己作為主導者的地位,我們反對教師一位地對學生進行灌輸,但也不能讓學生脫離教師而單純與機器交互學習。該出手時才出手,不可濫用網絡。教學手段是由教學內容決定的,不能濫用于網絡。
其次,要把教書育人放在首位。教書育人是我們教師的天職。但是,教師不只是為了傳授知識而存在的 “教書匠”,而是教育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所以說,熱愛學生才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愛滿天下”的教育宗旨。陶行知自己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生活上,都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許多陶門弟子至今仍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從這一點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偉大的師德情操和強大的人格魅力。所以,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愛心則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有人說教育是啟人心智,育人心德的過程。我想古今中外對教育的評說都是如此。 教師的思想素質,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這就要求新時期必須加強師德建設,使祖國的未來更加美好。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19
教師是教育改革的踐行者,提高教學質量離不開優秀教師素質的養成。在倡導素質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八十七中學“自主發展、人文見長”理念的背景下,一系列如“四杯賽”(教學技能比賽)、課題研究的教育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技能、教學經驗、教學理論獲得了提升和積累。面對本校“十二·五”階段新的挑戰、目標與規劃,本校教師更需要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及時總結并反思已有經驗,“走出去”感受成功教學案例、“引進來”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的理念,積極在日常教學中探究并總結有效教學實踐。
在秋風送爽的九月,八十七中學得骨干教師、各年級備課組長等教師隊伍的中堅在馬廷芳校長的帶領下赴山東,開始了新的學習之旅、探究之旅,以“有效教學”為主題,聽取了專家關于“有效教學”的角度獨到的講座,參觀了濟南五中和中外聞名的杜郎口中學。這次赴山東的教育考察,不僅使八十七中學得教育團隊感受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還收獲了成功教學經驗下的有效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從山東回來后,我們的教師團隊結合學校和自身的情況,將所學所感應用到了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使山東考察的所學、所感真正走入了八十七中的教育實踐。
一、猶讀萬卷書,學習有效教學理念
什么是有效教學?為什么要進行有效教學?怎樣進行有效教學?其實,如何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是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很多教師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教學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然而,真正從宏觀的理論層面上感受并詳細了解“有效教學”的機會并不多。因此,在學習有效教學的成功案例之前,參加活動的教師們首先在理論層面上對有效教學的理論進行了深入聽取了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特聘教育專家、全國優秀教師于春祥老師的“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的講座。
從課堂教學的理念出發,于老師引經據典地為大家講解了語言、歷史和文學中對于學習和教學的論述:學習應該是令人愉悅的,以人為本、養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模式才是課堂的本源。接著,于老師以“目標—預告—展示—點撥—作業”的學習流程為主線,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大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高效課堂實踐要點和策略,即課堂組織、課堂展現的重建和對學生學習環節的有效整合與控制。最后,于老師通過自己對于有效教學的反思,詮釋了有效教學實踐的核心,就是“行動”與“堅持”。
二、敢走萬里路,感受有效教學實踐
學習不僅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因為只有行萬里路,才能從細節親身學習和體驗成功的教育實踐。八十七中學此次更是長途跋涉,幾經顛簸地前往濟南第五中學、山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和聞名中外的教育改革試驗校——杜郎口中學。通過深入聽課、交流、討論、講座等多層次、多元化的活動,參加活動的教師們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學習到了一些值得借鑒和能夠幫助自身改進的地方。其中,最令人深刻的就是杜郎口中學以行動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觀的詮釋:
課堂上,教室里取消了講臺,以“10+35”的學生35分鐘主講加展示為主、教師10分鐘補充提煉為輔,轉換了教師與學生的再課堂中的地位。學生的發言可以是長篇大論,可以是只言片語;可寫在預習本上,可寫在黑板上、地板上;也可以是演、唱、跳。教師在課堂中積極帶動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促使學生發言和討論,并適時給予指導。這樣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不斷交流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讓課堂“活”了起來,更讓學生的學習“樂在其中”。
課堂下,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為學生講解習題、傳授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傳授只是相比,如何整理所學、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更能為學生長期的學習做保障。校園里,校園板報中皆是學生寫的詩歌、文章和感悟。真可謂課堂內外皆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
三、踐行所學,完善日常教學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從山東回來,參加此次活動的老師不僅將所學形成了一篇篇細致而又充滿自己思考的考察報告,還通過思考積極將這些感悟運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杜郎口中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開展學習活動,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不僅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展示機會,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另一方面,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高效的教學管理模式,通過組員向組長匯報,組長向教師匯報,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對學生的掌控能力。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啟發,八十七中學老師也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運用了起來。由于學生并沒有經過自主學習模式的訓練,因此學生小組學習的模式就先從課下做起,比如英語組的教師就讓學生結成小組,組員向組長展示需要背誦的英語單詞與課文的掌握情況,教師則通過嚴格考察組長的掌握情況和課上抽查進行控制,避免學生占用大量時間逐個給教師背誦、有效提高了教學管理效率。
四、及時總結,開啟教學模式探索新路
教學模式是已有教學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是成功教學模式傳承的載體,是幫助教學行為規范化、科學化的工具,更是有效教學實踐開展的核心。山東考察后,我們意識到一個明確、響亮而又內涵豐富的教學模式對于八十七中學發展的重要性。在聽取了大家的總結報告與反饋后,馬廷芳校長結合自己對眾多成功教學案例的了解和思考后提出,“要探索、總結具有八十七中學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一次山東之行,帶給我們的有收獲、有啟示、有反思、有疑惑,然而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成功教學經驗和教學理念在自身教育教學提升中的影響,如何內化學習成果、怎樣踐行有效教學仍然是八十七中學在不斷踐行的課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學模式探索的新路上,在有效教學的實踐中中,八十七中學領導及全體教師定將不負家長及社會的期待,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 篇20
通過學習教師人文素養我對教師師德以及教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現在我就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漸漸被大家所接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必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是指“人”處在人類活動的中心位置,“人”是行為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也是基本的價值衡量標準。“現代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指教師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從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關心學生生存、促進學生發展的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里,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發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于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并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著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因此人文素養處在現代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著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作為現代教師的我們要有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第一、正確認識教學基本目標。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什么,長期以來,人們一般理解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知識”。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學習成績是否良好標志著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與水平。但從人文的角度看教學,其基本目標就是 另外一種樣子。人文主義的關注點是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做人”。教材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平臺和中介,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就是“人”的成長主體。,做人的核心要素是人生存的價值和對待事物的態度方法,“知識” 對于做人來講只是輔助條件.由此看來,學生的生存狀態和成長能力,才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質量與水平的標志。目前在中小學推行的新課程,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對“知識”本位的超越,是對“人文”本位的回歸。
第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教師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師道尊嚴”,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這種傳統雖經現代化觀念的洗禮,依然沒有動搖其根基。學校“從嚴治校”,教師“從嚴治教”,家長要孩子“聽話”的訓誡,都在強化著教師的專制權威,同時也培養著學生的奴性,造成師生關系的嚴重不平等。媒體已經披露的教師給學生臉上刺字、逼迫學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極端的例子.在這些極端的例子背后,還有大量的司空見慣的有損學生人格、剝奪學生權利的現象,比如罰站、罰做作業、停課之類的處罰,比如不允許學生在校園內跑動和大聲講話的校規,比如逼迫學生在周六、周日上課的措施,這些現象還常常打著“教育”的幌子,似乎還是“為學生好”。
從人文的角度看,學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動塑造的“物”,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習慣,他們有權利設計和規劃自我。誠然,學生處在成長階段,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完成社會化進程,但實施這種責任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學校的規章,班級的制度,是學生團體意志的具體體現,必須適合學生成長的需要,必須得到學生的認同,教師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經受學生的評判。學生組織要參與學校和班級的管理,即使學校教師認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許是“為學生好”,但也必須獲得學生的“現場認同”,必須建立在學生自覺自愿的基礎上。要相信學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時代流行用語,展示出了教師為學生服務,學生是主體的師生關系。
【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骨干教師的基本素養12-07
新時代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07-18
教師基本素養心得體會(精選6篇)03-30
教師基本素養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10-10
教師職業基本素養心得體會11-08
幼兒教師的基本素養心得體會(精選5篇)10-10
教師具備的基本素養心得(通用14篇)10-10
幼兒教師基本素養心得體會范文(通用5篇)03-30
教師職業基本素養心得體會(通用6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