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時間:2023-03-11 19:40:14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通用13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程開發心得體會(通用1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通用13篇)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1

  一、指導思想:

  我校地處蘭州市的中心區域,距中山橋僅幾米之遙。凸顯出了學校特殊的地理位臵和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學校大部分的師生世代生活在中山橋的周圍,從小耳濡目染,對橋梁有著特殊的情懷,對中山橋所承載的蘭州歷史文化底蘊,對橋所形成的文化,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蘭州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既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重要交匯地。特別是蘭州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得山獨厚,得水獨秀,造就了獨具魅力的黃河文化。橋文化又是大眾文化,以它為載體的文化是可視、可聞、可使用的文化,它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集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所以我確立實施“橋文化”課程,引領學生從認識身邊的“中山橋”入手,了解橋的來歷、建筑結構、歷史風貌等,相信學生們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再延伸至對蘭州古橋所蘊含的建筑風格、人情風貌、交通作用等多方面展開了研究,逐漸引領師

  生進入了橋文化的領域,拓展到對中國橋梁、世界名橋的探究,由此產生了許多問題,涉及到橋梁的`各個方面。我們認真梳理,挑選出一些富有文化內涵、在學生能力范圍內有價值的問題,供學生去探究解決。學生調動一切可以用的資源,通過一個階段探究,學生們能從不同角度發現了屬于橋梁的許多文化內涵。

  二、實施目標:

  1、 引領學生從認識身邊的“中山”入手,了解橋的來歷、建筑結構、歷史風貌、建筑風格、人情風貌、交通作用等方面,逐漸引領師生進入了橋文化的領域 ,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橋梁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自豪感。

  2、拓展到對中國橋梁、世界名橋的探究,由此產生了許多問題,涉及到橋梁的各個方面。學習過程中,學生動手用不同的材料,糧食種子、棉布、毛線、剪紙、書法、美術等創作的橋文化作品 ,讓學生主動參與操作、探究,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3、在對橋文化的探究中,使學生接受中華優秀文化的熏陶,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深刻體悟與橋相關的美德,如:勞動人民造橋鋪路具備勤勞、刻苦、合作的美德;千年古橋,橫臥兩岸,為行人提供方便,讓人們想到堅韌、奉獻、責任感等美德。

  4、同時在開展的橋文化活動中滲透了禮儀、誠信、自律等教育,使有形橋溝通了無形橋,讓學生認識和構筑愛心橋、幸福橋、友誼橋、希望橋、溝通橋等心靈之橋。

  三、實施內容:

  《橋文化》校本課程有13課,可以按教學目標分為三部分:

  一是“學橋知”(一、二年級),包括“百年滄桑——中山橋”、“古今橋韻——我國橋梁分類及特點”、“名橋集萃——國內外橋梁之最”。

  二是探橋韻(三、四年級) ,包括“唱橋歌”、“畫橋型”、“做橋模”“吟橋詩”、“寫橋文”。

  三是“研橋魂”(五、六年級) ,包括“講橋之事”:查找橋梁的歷史及人文典故資料;“演橋之情”:把橋梁的人文故事引入課堂情景表演;“構博雅之橋”:繪就的是“知學名禮”的無形之橋。

  四、實施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校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讓學生樂于參與,多給學生創造空間,尊重學生的意愿,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2.靈活開放性原則。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創造促使兒童發展的空間、因材施教,靈活選擇,調整教學內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課程資源為主,在實施校本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充分體現目標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廣域性和可變性。

  3.特色性原則 。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針對學校具體情況,走向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材設計,充分發揮學校作為課程決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經驗和文化

  背景,同時注意學校當地社區的特點,充分考慮本地區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等。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校獲取課程自我更新的機會,從而辦出特色學校,彰顯學校特色。

  4.活動、實踐、探究性原則。體現在教學形式上要以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活動、勇于實踐、探索為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圍繞問題大膽探究的意識和實驗摸索的精神,著眼于養成習慣,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五、實施建議

  ①方法:講授法、欣賞法、討論法、演示法、匯報法等。

  ②形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個別輔導。

  ③場地:籃球場。

  ④設備:多媒體設備、糧食種子、棉布、毛線、彩紙或白紙、筆墨、彩筆等 。

  六、實施評價

  (1)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記錄,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2)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現場表演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進行記錄。

  語文:1.an/en/in/un/ün/yin/yun/yuan,不帶調各寫一行,帶課題。

  2.完成配套練習《an en in un ün》。

  3.預習《ang eng ing ong》。孩子已掌握拼讀的方法,預習時請您督促孩子嘗試拼讀一下新的音節,并組詞,造句。另外周末有七位同學的作業較為凌亂或者未按要求書寫,我已交代孩子重寫周末作業,請您督促后提醒孩子明天及時上交,請各位家長在督促孩子作業時,給孩子務必強調作業的質量,勿敷衍了事,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謝謝配合!

  今天課堂中,寇永淏滿智樂彭亞松馬洋吳俊昔羅梓萌王思懿楊馥羽組出了半途而廢、天高云淡、滿山遍野、片甲不留、千山萬水、翻山越嶺、田園春色、山窮水盡等詞語,對他們提出表揚。孩子們詞語的積累一直都在不斷地進步,感謝您在家的積極配合。不過孩子在組詞時,只知詞而不知詞意,煩請您再拔高要求,能讓孩子理解詞語的意思,孩子積累下來才會盡快的學以致用,謝謝配合!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2

  近兩年,在課程改革深化中,有一個概念比較流行,不少研究機構和學校、不少校長和教師都在對其進行探索,這個概念就是班本課程。應當承認,班本課程還沒有在課程理論中“登堂入室”,其科學性還沒有得到論證;在課堂實踐中,其規范性還沒有被真正建立起來,一系列問題尚處在探索階段。用朦朦朧朧、若明若暗來描述它是比較恰切的。因此,班本課程常常被質疑,使用者、實踐者也往往很困惑,會產生一些疑慮。有質疑是正常的,問題在于如果質疑和疑慮不解決,班本課程的探索就難以深入。經過合理的研究,筆者認為:班本課程有其存在的必然價值,我們應該對班本課程進行準確定位與有效開發。

  一、在質疑與困惑中,確立班本課程的存在價值

  如果我們作些概括的話,那么可以看出目前人們對班本課程的質疑與困惑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已明確寫進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順著國家——地方——校本這樣的思路,再往下延伸,再往下推,提出班本課程,難免有為拓展而拓展、趕時髦的嫌疑,這是課改的創新嗎?第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概念是成立的,班本課程的概念成立嗎?有必要嗎?第三,當下學校課程已經比較“滿”,即使班本課程的概念是成立的,但學校究竟有多少空間是留給它的?教師的工作也已經很“滿”,他們究竟有多少時間、多大能力去開發它?班本課程開發可行嗎?以上三個問題,涉及班本課程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顯然,這樣的質疑和疑慮有助于班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也有助于讓研究者,尤其是讓實踐者持更加科學的態度,更腳踏實地地去探索。 只有逐步消除疑慮,探索者才會更有自信地進行改革、實驗。對班本課程我也有一個學習、思考的過程。經過持續的研究,我對以上一些質疑和疑慮形成了一些基本判斷,結論是:班本課程的存在是必要的,有其存在的價值。

  1.從課程政策的角度看,賦權成為課改的重點之一

  我們簡要回顧一下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其意義是課程權利的分享,以調動各方尤其是學校的積極性。這一賦權的理念在第七次課改時就開始顯現,當時就提出“國家安排課程”、“地方安排課程”。顯然,賦權成為課改的重點之一。放眼世界,我們不難發現,賦權成為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成為世界各國課程政策的共同主題。美國一直致力于建立“分權化的課程體系”,其中特別重視學生的作用,提出“學生是課程政策影響的對象,學生團體屬弱勢人群,但他們對課程決策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產生一定影響”。

  [1]世界各國課改的這一賦權的共同趨勢,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和學生開發課程的積極性,也給他們留下了開發的空間。班本課程的出現是政策賦予教師的權利,教師開發班本課程是享受、使用權利的體現。

  2.從課改的領導路徑看,自下而上的路徑更受關注

  隨著課改政策的調整,課改的領導路徑也在調整,即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路徑的結合,隨著課改的深入,自下而上的路徑更受重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下而上更重視基層的力量,更重視校長和教師的參與,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正是在自下而上路徑的引領下,草根不僅不是沉默的,而且會發出富有創造性的聲音,課程才會真正成為希望的田野。因此,我們不妨這么去理解,班本課程是自下而上生長起來的,它印證了斯騰豪斯“教師作為課程研究者”、施瓦布“教師作為課程實踐者”、吉魯“教師作為課程批判者”[2]的課程理念,并使之得以逐步實現。

  3.從課程開發的主體看,凸顯了班級的主體作用

  課程開發及其命名有不同維度,開發主體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維度。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正是從開發主體這一維度來研究和命名的,開發的主體分別是國家、地方、學校。于是,與國家、地方、學校相對而言屬同一個維度的班級,也可以成為開發主體,用“班級”來命名“班本課程”是順其自然的,也是無可非議的。班本課程凸顯了班級的主體作用,讓班級在課程的開發和管理中有了自己應有的位置。這樣,從開發主體出發,形成了課程開發的系列,也形成了課程管理鏈條,這有利于課程開發的系統思考和整體設計,也有利于課程的綜合管理。

  4.從國外課程改革的趨勢看,班級設計、落實課程方案成為趨勢

  1998年6月,日本教育課程審議會總結報告發表,該報告展示了21世紀日本新的教育課程構想,其一大特點就是新設“綜合學習時間”。新設“綜合學習時間”的主旨是各學校需要創造性地展開適合地區和學校的、有特色的教育活動,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學校創造性地展開??橫向的、綜合的學習。基于學生的關注、興趣的學習,培養自己發現課題、自己學習、自己思考、主體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這種新設的“綜合學習”,不僅由學校設計,也讓班級設計,即使是學校設計的,也往往落實在班級中。我以為,這其實就是一種班本課程。

  基于以上四個角度的討論,我們可以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盡管當前還沒有為班本課程命名,但班本課程卻是課程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種自然存在;班本課程是課程深化中教師們的一種創造,表現了他們對課程開發的愿望,體現了他們的創造精神和能力;盡管其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仍需深入和具體討論,不過它已經顯現出其存在的'價值。因此,我們應當去除疑慮,在質疑中不斷完善,滿懷信心去開發班本課程。

  二、在學校課程體系中,逐步明晰班本課程的定位

  對班本課程的探索尚處在初始階段,有不少問題尤其是班本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定位,還不是十分明晰。為此,我們需要在研究和實踐中使之逐步明晰起來。

  1.班本課程性質的準確定位

  課程理論與實踐都告訴我們,所有課程來到學校,都會經歷校本化的過程,成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因而都會擁有一個新的共同的名稱:學校課程。毋庸置疑,班本課程也應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部分、一種課程形態。我始終堅持認為,學校中所有的課程都是課程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都應是平等的,都很重要,“一個都不能少”,因為評判其地位不是以課時的多少和課程形態來決定的,所有課程都應是等值的,它們各有各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班本課程與學校課程的關系是明確的,問題是班本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關系還不明晰。它們的關系不外乎是兩種。其一,班本課程是校本課程的一個部分、一種形態,是“父子”關系。理由很簡單,班級是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學校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自然包括班級,班本課程也應屬于校本課程。其二,班本課程與校本課程是并列的關系,是“兄弟”關系。理由也很簡單,校本課程往往由校長主持開發,嚴格地說,其開發主體是學校,這里的學校并不包括班級。班本課程卻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主持開發。以上兩種關系劃分都可以,不過,為了突出班級開發課程的重要性,我以為應以第二種關系為更好。 班本課程與校本課程并列,帶來的一個問題是,班本課程是校本課程的補充抑或是拓展嗎?這里暗含著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將校本課程看作是為國家課程服務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已明確這一點),所以照理也不能將班本課程看作是為校本課程服務的。但實事求是地從另一個角度說,班本課程,無論是可開發的空間,還是開發的能力,與校本課程還是存在差異和差距的。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3

  新課程實施以來,以校為本的理念深入每個校長和教師的心田,校本研修、校本管理、校本教研、校本課程、校本開發等字眼時常見諸報端,應該說,這是新課程的貢獻之一。我深深感受到,以校為本的理念是對學校、對教師、對同學作為教育主體的尊重,是對學校特色、對教師權利、對同學個性的尊重。

  一提到校本開發,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開發某種校本課程。其實,校本開發是指一整套以校為本的課程開發理念、戰略和技術。即使是像語文、數學等國家課程,也需要學校進行校本開發,綜合實踐活動也是一門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中小學在實施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具有校本開發的理念、戰略和技術。其次,校本開發具有不同的層次,我認為至少具有三個層次:一是基于課程研制的校本開發,二是基于課程管理的校本開發,三是基于課程實施的校本開發。第一個層次需要學校管理者具有課程領導能力,第二個層次要求學校具有課程制度建設能力,第三個層次則對教師提出了課程意識的要求。相比較于其他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最能夠體現校本開發功能,也是最需要依賴校本開發的課程,從而對學校管理者、學校組織和教師提出了以上三個方面的要求。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所以成為新課程實施難點之一的重要原因。

  校本開發,作為一整套課程開發的理念、戰略和技術,不能僅僅指向某種開發的結果,即不能僅僅想到要開發出某一具體的課程門類或課程形態,我認為要從課程的內在要素和其整體關系的角度來構設。具體來說,校本開發必需從如下課程要素入手來展開。

  第一,課程理解的確立與課程目標的開發。要有效地進行課程的校本開發,首先必需明白這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以和同學為什么必需要經歷這門課程的學習,即形成課程理解。我以為這是提升學校的課程建設能力和提高教師課程意識的起點。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等國家課程的實施,教師必需能夠明確回答這些課程究竟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同學為什么必需要學習這門課程以和同學學習這門課程究竟要獲得什么等有關課程理解的問題。假如教師不能形成正確的課程理解,他的課程實施往往就缺乏明確的方向。

  課程理解一旦形成,就要進入目標設定階段,即通過同學研究,結合學校實際,將國家規定的“普遍取向”的課程目標具體化。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就是課程目標的校本化,是對課程目標的“二度開發”。課程目標的開發不只學校需要進行,教師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當前,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校需要明確課程實施的具體目標,需要分學段、分年級、分專題地研制學校層面的課程目標,把“普遍取向”的課程目標變成“行為取向”、“表示取向”和“生成取向”的課程目標。需要明確同學所要獲得的在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具體目標和其達成的程度。

  第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嚴格意義上的課程必定擁有特定的課程內容,沒有課程內容的課程是不存在的。課程內容開發的核心工作是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對于國家課程而言,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由課程專家經過科學研究的過程完成了內容選擇和組織的`基本工作,但這一工作是針對全體同學的一般狀況來完成的,且以靜態的形式來出現,它往往表示在具有綱領性的課程規范和具有可替換性的教材之中。對學校和教師而言,課程實施過程還需要進行動態的內容選擇和組織,即對預設的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拓展、延伸、補充、替換、修正等加工工作。這些工作可以看作是學校對國家課程進行內容開發的過程。而對諸如綜合實踐活動等開放性課程而言,學校和教師所要做的工作則遠遠不止于此,還需要將同學納入內容的選擇、確定和組織之中。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角度來看,還要進行活動主題的提出、選擇和確定,活動主題內容的分解與描述。

  第三,設計學習活動方式。只有學習活動方式的參與,課程開發才干由靜態的設計真正走向動態的實施。學習活動方式和其活動程序、基本規范和方法論的設計,實際上是除課程理解和目標設計之外的又一重要環節。學習方式的經歷過程,是同學發展最真實的過程,也是體現課程價值的過程。任何一門課程的實施,都需要學校和教師進行學習方式的開發。學習方式的開發,不只僅是一個優秀教案的過程,更不是僅僅指備課或寫教學設計。我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習活動方式的程序、方法規范和過程價值的落實上,要保證讓同學完整地經歷學習活動的過程。學習方式的設計并不要求一節課、一個活動主題在實施過程中教學方法或活動方式越多越好,學習方式的設計要克服這一誤區。

  第四,課程資源的開發。這是人們在課程開發上最容易考慮到的一點。其實這一工作是課程開發的一個方面。課程資源開發,主要目的是為課程的實施、同學的學習活動提供支持條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說,課程資源的開發一方面是由同學來完成的,即同學自主地搜集、整理與分析資料、素材。另一方面是由學校和指導教師來完成的。對每一個具體的活動主題來說,指導教師需要為同學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方法引導、程序性知識的指導,學校應有意識地組織相關的環境資源。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4

  酒店管理專業課改小組一體化成員一行九人于5月28日5月29日在合肥參加了全國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開發實務操作”學術交流會。本次學習主要由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劉慶華教授圍繞工學結合課程開發思想和技術進行授課,一天半的時間,收獲很大,對整個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從認知到技術層面都有了一個提升,對我們正在開展的酒店管理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具有啟發性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主要心得體會在以下幾方面:

  一、工學結合思想上的進步

  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本人對一體化改革的思路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條理不清,思路不明確。在與領導的交流和同事的溝通上,對一體化、工學結合課程開發仍然存在很多的不順暢。雖然前期進行過南昌的短期學習和廣州工貿技工學校的學習,但是那是在改革初期進行的工作,真正的很多改革工作還沒有開展,甚至會認為領導走一步,自己跟著走一步的思想,在形式上頂多只是在自己本學期的課程中嘗試過為數不多的幾次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轉變。我自己常常在改革工作的前期不能很好的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和琢磨,這在根本上就是認識不足的問題。而本次學習過程中,劉教授從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入手,鞏固了我的思想認識,一針見血的分析了我們現在高職教學中的三個問題,一是教學體系冗余和缺失的問題,二是高職學生學習能力欠缺的問題,三是學生學習狀態上課狀態不佳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是我們這些年一直面對的問題。而我們高職學院培養學生的定位應該是技術型人才,它包括工藝型、執行型和管理型的人才,我們每個學生的工作能力應該是你自己做出來的,而不是讓老師講會的,要把教學生學轉變為教學做合一的思路,這才是真正的'從認識上找到了突破口。

  二、工學結合課程開發技術的認識

  明確了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思路,接下來我們學習了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的技術。

  1、典型工作任務的提取

  在課程體系中的典型任務是支撐整個專業教學體系的主要框架,那典型任務的提取就是關鍵的基礎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走出以前的科目式教學和找出知識點等技術原則,用行業專家的職業路徑中關鍵事件來做研究,從中找出適合學生職業發展的崗位需求點,換句話說就是必須用實踐專家的職業能力成長的發展階段以及每個階段從事過的有代表性的,對職業能力成長發揮關鍵作用的任務實例。在此基礎上提取的典型任務進行有效的整合,給學生構建一個三年的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職業體系,劉教授多次強調,在這過程中必須把握學生職業成長的規律,突出綜合能力的培養,這一點我們近三年的教學體系中是融入了這種能力的培養要求,在今后我們必須牢牢的抓住這個原則進行更有效的補充和整理。

  2、如何構建課程體系

  在思考很多課程任務的開發問題上,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倒推”的過程,從工作職業崗位的角度出發,分析職業生涯路徑,再到任務提取,再描述課程標準,再做課業和學材。

  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是可以多樣性的,可以以設備或系統的結構為邏輯而展開,以其產品為邏輯線索而展開,以其工作對象為邏輯線索而展開,以其生產(服務)流程為邏輯線索而展開,以崗位為邏輯線索而展開,以典型工作情景為線索而展開。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酒店管理專業的構建思路,在這個邏輯上,我們可以很好的進行選擇,就是以崗位為邏輯線索和典型工作情景為線索而展開。酒店從業人員的職業性質包括酒店的各個前臺與后臺服務或管理的崗位,所以我們的邏輯線索一要以部門崗位的設置為基礎,二是要根據職業生涯的遞進特征為原則。

  3、運用更科學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方法

  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叫法有很多種,但都是以工學結合為基礎的。在學習中,我再一次體會到設計一門課程是要抓住能夠帶給學生的最關鍵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們設計的學習目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高深,應該落實到學生身上的具體小目標,從而分布到各情境中,進行分目標設計,并落實到學生身上進行實施。而且我們授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以理論體系為切入點,而應以學生今后的實際工作需要為切入點。把這些問題問題植入到課堂,徹底打破原有的教學方法,以學生工作情景中將會遇到的“事”設計為課堂中必須完成的項目來做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力性。真正的在課堂中圍繞四個學習環節來實施教學,接受任務有產出的獨立工作展示成果總結談話。

  三、對酒店管理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的幫助

  本次學習主要是為了我們正在進行的酒店管理專業一體化教學的改革。真正的把學習成果融會貫通于專業改革中。對此進行了酒店專業課改內涵外延小結:酒店管理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內涵酒店管理專業一體化教學外延擴展在課程體系的結構設計中,根據我國現代酒店企業:

  1、課程體系突出職營結構體系特征,結合學生畢業目標崗位方向,進行未來業生涯遞進軌道職業生涯軌道模式遞進課程,并結合酒店企業對人才的素質、知識、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標準制定。課程體系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線,具有鮮明的實踐性,

  2、課程體系突出實不僅在一系列實踐課程中安排實訓和練習,將知識加以應踐性用和深化到系統的職業技能訓練當中,校、行業、社會相結合。

  3、充分體現“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班級授課的教學模式,建立學習工作站,教師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揮自主創造能力,讓學生真正實現學知識與學技能相結合,職業素養與職業生涯相結合。在培養計劃中,將職業資格考試的主體內容列為正式課程教育內容中,實行課程教學與考證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相融合,并已開展了星級酒店等級證、普通話證、計算機證、英語等級證、飯店準職業經理人證等考證工作。專業教師提升自身能力,精心設計每堂課,精心設計5、理論夠用為原則課程標準,精心進行學材建設,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把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相結合,實現技術型人才的要求。本次外出學習是個難得的機會,我個人感覺收獲很大,是對近一年來自己不斷接觸一體化教學模糊認識的一次梳理。專業教改的工作才剛剛開始,課程體系初具規模,但尚未定型,課標、學材的制作即將開展,我定會把本次學習的精神在教研室進行傳導,盡可能的和大家共同按質按量的完成這次教學改革工作。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5

  人本主義的教育目標就是人本主義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個體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獨特的人類存在,并最終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潛能”。現代的德育越來越強調發展人的潛能,激發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積極性,注重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通過對《如何加強德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學習,并隨著工作的深入,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真可說是千變萬化,德育工作是越來越難做,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德育思想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陣地”。那么,究竟數學學科進行德育滲透時應注意什么問題?下面談談我在這一方面的心得體會。

  數學學科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形成學生數學能力與數學品質的基礎學科。數學學科實施德育主要通過習題演算、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社會實踐等活動進行,側重于邏輯推理、實踐反思、數學審美與道德品質的統一。

  一、結合數學史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原國教副主任柳斌指出:“愛國主義要作為一條紅線貫穿于一系列的教育中。”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知識,在理論上的每一次進步都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閃爍著許多數學家智慧和光芒。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如:向學生介紹我國現代數學家陳景潤憑著聰明才智和頑強毅力最終攻克了“歌特巴赫猜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學習了圖形面積的計算后,可向學生介紹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南北朝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的“方田”章中就已論述了平面圖形面積的算法;在學習圓時,可向學生介紹我國杰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求得的圓周率在3.和3.之間,比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安托尼茲還早一千一百多年!通過向學生介紹古今數學家所取得的光輝成就以及用他們為國爭光的愛國熱情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二、挖掘數學自身內在的美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

  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為數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內容,使它處處充滿美的情緒,美的感受,美的表現,美的創造,正是這些構成了數學的美:對稱美、統一美、簡潔美、奇異美、曲線美等。如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識后,我就向學生介紹了著名的“黃金分割”的知識,從而揭示了一種審美的線段比例關系,然后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按黃金分割構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簾的束帶、女孩裙子的腰帶等,使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列夫托爾斯泰也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一個人的`實際價值好比分子,他對自己的評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越小。讓學生從這樣淺顯的數學知識和紛繁復雜的社會中闡述出這樣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們數學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我覺得,只有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悅地學習數學、鑒賞數學的美、感悟人生真諦,才能陶冶出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結合數學知識的應用,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養成。

  初中數學教學尤其是方程、不等式和函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應用題的教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問題結構,處理數據資料,抓住主要矛盾,進行抽象推理,建立數量關系,合理推理求解,檢驗校正結果”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將來在急劇變化和劇烈競爭中的適應能力;結合數學計算的正確性、解決方法的簡潔性、圖形結構的和諧性等特點,來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結合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節約原料、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從小養成勤勞簡樸、快捷高效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能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優良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6

  為期兩天的課程開發第一階段培訓雖短暫但富有實效,這要感謝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的精心組織。

  以下幾點是我不成熟的學習體會:

  一、明確了課程開發的意義

  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延續和補充,是學校及教師根據學生需求,發揮地方資源優勢,自行設計和研究、量身定做的個性化課程;是開發本校師生潛能、發展師生個性的以人為本、以校為本的課程;是一種提升學校品位的新型課程。

  二、打破了校本課程的神秘感

  影響校本課程實施的因素是眾多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校本課程本身的因素;學校內部因素;學校外部因素。以前對在校本課程開發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當學校現有的利于校本開發的資源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沖突時,作為開發者我們該怎么辦,側重于哪方面比較合適?校本課程是開放的、多種多樣的。因此我們說,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課程開發并不具有局限性,沒有條件的限制。只要老師有興趣愛好,他的興趣愛好就可以開設一門校本課程。教師正確的課程價值觀,教師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合的角色觀,鉆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行動研究的自覺性和行動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必備的素質。

  二、校本課程開發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提高職業道德水準,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要充分認識校本課程對于學生個人發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認識基礎教育階段各科教學的水平對于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重要性,充分認識教書育的神圣職責,要以強烈的責任心愛生、敬業、為人師表。努力營造民主、和諧、合作的良好氛圍。為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建有利條件。

  其次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課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對長期以來習慣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維護教材的權威性的中小學教師而言,是一種思想觀念層面上的革命。這要求教師不能再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而必須轉變角色意識,從教材的使用者轉為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

  第三要轉變教學方式,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必須轉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方法,面向課程改革。開展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使教師們對課程價值的認識,由關注知識向關注人的發展轉變;對課程功能的認識,由給出結論向引出活動轉變;對課程資源的探討,要求老師們告別僅僅依靠教科書教學的歷史,充分利用和廣泛開發新的課程資源。

  第四要提高素養形成研究意識: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鉆研教育理論,積累課程資源,挖掘自身潛能,努力學會并運用教研方法,培養探究意識,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做個有心人。通過對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教科研水平,開設滿足學生需要、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素養、培養完滿人格的課程,使每個學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師都幸福!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7

  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對中學如何進行拓展型課程的開發、如何設計拓展型課程科目方案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二期課改新課程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下面談幾點具體的體會。

  首先,通過學習進一步認清了二期課改三類課程的結構關系。基礎型課程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基礎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拓展型課程以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自我規劃和自主選擇能力為宗旨,著眼于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種體現不同基礎要求、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研究型課程是學生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發現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與創新精神、研究與實踐能力、合作與發展意識的課程。

  其次,通過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新課程實施對教師的要求。新課程改革后,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

  新課程它打破了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再次,通過湯文嫻老師對《拓展型課程指導綱要》的'介紹學習,我對教師如何進行拓展型課程的開發、如何設計拓展型課程科目方案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通過湯老師設計的修改相關科目方案的教學活動,這對我以后嘗試開發相關拓展型課程提供了有力的指導。

  最后,我認為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8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的腳步已經走到我們常規工作中,近日我也多次外出學習觀摩聆聽他們開發實施的方法和措施。校本課程是有學校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優勢,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和實施的課程。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設想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體現學生的需求: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先讓教師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提出課程開設申請,再由學生自愿報名選擇。這樣一來,課程開設與學生選課成了供求關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被調動起來。

  2、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我校的辦學目標是“讓學生的人生更精彩”,我校除了開展閱讀、書法、古詩文誦讀還開設了體藝方面的項目。我校學生的籃球、足球、合唱在各級競賽中的頻頻奪魁,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3、整合學校的師資優勢:我校藝體和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都是青年教師,他們不僅有朝氣,上進心強,而且善于鉆研,勇于實踐,樂于奉獻,他們基本功扎實,專業知識過硬,不僅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而且創新能力強,有一定的課程開發能力。通過學校的宣傳發動,老師們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師資基礎。

  我校已經有了一年的社團活動經驗,在社團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只要把活動的內容具體化、系統化,指定明確的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評價措施即為校本課程。這些是我通過學習和思考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一些體會,我將積極地投入到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改革中。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9

  雖然也算是個老教師了,但對于拓展型課程,我還是一知半解的:僅僅停留在興趣課或活動課層面上。這次有幸參加了“拓展型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培訓,得益匪淺。

  湯文嫻老師的講授,既有高瞻遠矚的理論知識,又有生動形象的實踐知識,使我對二期課改理念、新課程尤其是拓展型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了系統的、深入的了解。新課程形成了“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為主干的課程結構,分別強調對學生要奠定共同的基礎和不同的基礎,以及掌握創新、實踐要求下的`學習的方法基礎,在強調基礎屬性的同時突出課程的延伸價值。三類課程體現了不同的功能,拓展型課程作為新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著眼于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種體現不同基礎要求的、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

  在拓展型課程的開發中,要強調“三個注重”,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個性發展,使拓展型課程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自主選擇性學習能力的形成;注重教師的個性特長與專業成長,使拓展型課程的實施能夠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路徑,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教師角色的更新;注重學校的特色發展與品牌塑造,著力開發與建設校本課程,建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提升學校教育的品質,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

  通過拓展型課程的學習,拓展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形成選擇學習、自我規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展和加深學生對自然、社會、自我的認識和體驗;使學生掌握收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的精神;使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為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個性化的基礎。

  兩天的培訓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湯老師在講述科目設計方案時,理論闡述詳盡,指導具體形象,并運用了許多案例,一步步地引導我們正確把握科目設計的各項要求。湯老師的培訓給我一種苦口婆心的感覺,在她身上,我不僅僅學到了拓展型課程的完整理論,更學到了作為一個拓展型課程的教師所應有的強烈的敬業精神。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10

  xxxx年1月22日至1月31日,我作為示范專業課程負責人之一赴新加坡進行了為期10天的培訓,此行的主要任務是

  (1)學習課程開發經驗;

  (2)借鑒課程教學大綱和計劃;

  (3)借鑒課程開發的具體實施方案。

  通過對南洋理工學院和和共和理工學院的參觀學習,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對這次培訓有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1)南洋理工學院的實驗室設施非常好,能給教師和學習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科研和學習的平臺。以機電一體化實驗室為例,該實驗室擁有至少6站式的柔性生產線,各種氣壓液壓裝置,大型PLC控制裝置,機器人綜合控制裝置,先進的柔性制造單元等。在專業培訓實驗室,能保證每兩位同學擁有一套完整的科研設備,而且科研用到的配件也幾乎一應俱全。這就為科研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2)南洋理工學院非常注重團隊合作和資料共享,這也是我們重點借鑒的。經驗積累與分享使這個學校的成果永久繼承下來,而且還每年都不斷的更新,我們的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能也能做到這一點,每年不再做重復性的設計題目,應根據需要不斷更新題目或將原題目加入創新的內容。

  (3)南洋理工學院非常重視教師的培訓和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每年都提供一次培訓機會,可以讓教師帶回最新的.科技信息,能更好的支持學院的科研的進展。

  (4)所參觀的這兩所學校,網絡資源非常方便,能實現全校園無線上網,這對于信息的傳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以后也應該實現這一目標,把教學資源全部上網,即方便了教師的教學,也便于學生自學,還可以實現無紙化辦公,有利于建設節約型校園。

  以上是本次培訓學習的幾點感觸較深的體會。對所負責的課程建設的一點想法:

  機床電氣控制是一門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它涉及到單片機、PLC、繼電器、機械等多門知識,實踐性特別強。本課程的突出特點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密切結合,強調技術應用,在以前的教學設計過程中,主要是課堂講述,然后配有一定的實驗,由于實驗設備有限,造成很多的同學沒有親自動手的機會,不能很好的調動同學的積極性,甚至還有很多同學覺得實驗課沒有意義,所以很難達到實驗的預期的效果。在示范專業建設過程中,擬把該課程分成4大模塊:單片機模塊,PLC模塊,低壓繼電器控制模塊,綜合訓練模塊。其中重點是PLC模塊。低壓繼電器屬于了解性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將單片機,PLC模塊盡量以實訓的方式,淡化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的界限,在基礎知識夠用的前提下,進行“實驗實訓案例教學”,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設計電氣控制線路,編寫程序、調試和修改程序,將教室搬到實訓室,教師與學生通過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教學過程,教師講授為輔,學生親自動手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訓過程中減少驗證性實驗,多增加一些設計性實驗。在示范建設過程中準備自制PLC的交通燈控制、電梯控制、液壓缸控制、搶答器、舞臺燈光、運料小車、簡易機械手等PLC等創新性實驗。在經過前3個模塊的訓練之后,就要進行機床控制的綜合訓練了,在機床拆裝的基礎上,實現對機床的控制。為了教學的順利進行,我系應配以單片機,PLC,機電一體化等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訓室和一些必要的配套設施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在正常的教學時間內,學生要完成設計項目可能會有一些難度,所以如果能建好實訓室,建議實訓室對學生全天開放,讓他們的業余時間能很好的利用起來,這樣便于對學生的管理,減少他們無所事事的時間。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聽了大連十一中xxx副校長的講座——《有效開發學校課程,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聽完很有啟發。

  x校長從課程的概念、分類、開發依據、實施范例……進行了很好的剖析。

  x校長認為學校一切都可以內化、開發為課程,課程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教材是資源,教學是實施教材的過程。認為辦學目標是構建校本課程的基礎。要開發適性課程,既以個性優勢,發掘學生潛能,又實現學生人性和諧健康。

  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開發學科性校本課程,以提優補弱課程、多元拓展課程、方法指導課程實現尊重差異的學業指導。特別例舉了該校的分層教學,走班制定,很有研究價值。

  校本課程的自主開發,要制定課程標準,一切以達成課程標準為依據。要圍繞發展、指導、學生發展指導予以開發。x校長例舉了該校校本課程做“理智的發展者”,通過生涯指導、生活指導、德育教育,讓學生過有規劃的人生,過有質量的`生活,有豐盈的心靈予以開發。如模擬人才招聘會、模擬填報志愿、環保科技商業挑戰賽等。做學生生活發展指導,實現自我悅納、健康和諧。正確處理好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檢驗評價方式多樣化,探索標準化學業評價方式,如生活達人大闖關。還有校園節日課程化,如英語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藝節、心理節等。

  x校長認為,還要開發隱性課程,如環境文化與精神文化。隱性課程往往是對學生心靈的影響與浸潤。

  在課程開發中的教師做到:集體輪流主備、每人一個專題、走班上課、集體研討、網絡資源、較少較易處著手到逐漸擴大,從學校、學生特點及需要出發,不斷整合,重視學生的反饋、參與。

  對于課程開發基本思路為:學生生源特點,學校辦學目標出發,設計發展思路,確定課程目標、方法、評價反饋方式,到開發校本課程,再到整合課程形成體系,開發隱性課程,形成校園文化特色。需要做到頂層設計帶教師主體,上下同心。

  x老師的講座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兼顧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有機結合,依托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課程標準,注重學生需求實際出發,促進學生理性發展,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很值得我們學習。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12

  如何講課,這是一個大多初登講臺的人都會頭疼的問題,我也不例外。講的快了,怕聽眾吸收不了,講的慢了,又怕聽眾覺得無聊。針對已有的課程內容,該怎么講,才能讓聽眾更好的接受并掌握,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有幸這次能夠參與邱偉老師的FAST高效課程開發培訓,讓我受益良多。

  兩天的培訓內容緊湊且充實,邱偉老師授課非常有邏輯性和趣味性。首先是將學員們分成四個小組,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課程練習等都可以為自己所在的小組加分,最終積分最高的小組可以獲得邱老師最新的課程同名著作。有了競爭,在老師拋出問題與課中練習的時候,學員參與度還是非常積極的。這是我在這堂課學習到的第一點。

  課程開發,自然是要針對不同的受眾、不同的需求進行有區別的培訓。邱老師課程的第一部分,就是指導我們如何剖析培訓需求,制定課程的.開發目標。邱老師針對培訓這個概念進行了解析:培訓解決的是人的目標和現狀差距的問題。總的來說,我們制定的培訓,就是解決“誰”(培訓對象),在什么“情景或場景”下,由于“什么原因”造成“什么問題”,通過培訓達到“什么結果”。在培訓中,還有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課程名稱,課程名稱也有ABC三要素:Audience對象、Benefit收益以及Content內容。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采取英文縮寫、成語換字等方式,結合三要素,給自己的課程創造一個富有吸引力的名稱。

  有了內容,如何讓課程條理清晰、容易接受呢。來到第二階段,邱老師列出了設計結構。無論是知識類的培訓還是技能類的培訓,我們都需要根據課程開發目標將課程分為一級、二級目錄,以上統下、分類清楚、排序邏輯。一個優質的課程結構,能夠讓課程講解的過程中更加清晰。

  好課還離不開好“設計”。好的教學設計能夠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引導學員思考,并讓學員付諸行動、融會貫通。邱老師強調,“有坑”才是好課程,好課就是不“好好”講課——何為“坑”,就是有趣味性、學員能夠參與回答的問題。問題,就是激發學員興趣和好奇心的工具,因此我們需要用貼近學員已知的內容去設問,如果提問了但是沒有學員能答得上來,沒有人參與,這個問題就失敗了。在這一階段,邱老師還有一句名言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里:頁頁比例圖。比就是形象比喻、例就是舉例說明、圖是用圖說話。這句話就是強調,我們需要在每一個知識點的地方,通過比喻、圖片或視頻、例子等進行詳細的解釋和說明,讓學員更好的理解和加深印象。

  邱老師的課程讓我收獲頗豐,不僅是課上老師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干貨滿滿,更是在兩天的課程講解中老師通過言傳身教來體現一門有設計的好課是如何抓住學員的眼球以及讓學員吸收知識的。我們小組在這次培訓競賽中也很榮幸取得了第一,獲得了邱老師的最新著作,我也將認真拜讀這本來之不易的課程同名書籍,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課程開發與授課中!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 篇13

  心得體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文字。讀書心得同學習禮記相近;實踐體會同經驗總結相類。學習的方法每個人都有,并且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地去考慮和研究它。心得體會這種學習方法對于一個人來說也許是優秀的,但沒有被推廣普及的必要。因為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方法的奏效是它與這個人相適應的結果。方法,也是個性化的。借鑒他人的學習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尋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由為大家整理的開發校本課程心得體會精選材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校本課程開發更是如此。教師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就必須加強與各方面的合作: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校長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教師與課程專家的合作、教師與學生家長等方面的合作。在整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教師要與校長、其他教師、學生、家長、社區人員、課程專家等通力合作,這既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在必然要求,也是教師合作精神培養的有效途徑。

  2、校本課程開發的背后所蘊含的理念,是把課程開發的權力還給教師,讓教師來從事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活動。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課程的執行者,同時還應該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教師要有一定的教育研究素養。當然教師進行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工作,不可能也不需要像專家那樣,恪守嚴格的研究規范與操作程序。

  3、校本課程開發本質上要求教師具有教育行動研究的素養。通過對校本課程開發實踐情境的不斷反思,從而不斷地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

【課程開發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程開發方案(精選20篇)10-18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03-12

TY中學課程開發制度09-13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07-25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04-16

培訓課程開發崗位職責12-27

課程開發師崗位職責05-19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范文10-14

校本課程開發總結范文07-29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通用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