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時間:2022-07-07 16:24:44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在我參加過的培訓中,只有這次給我的感受最深,這次的培訓組織新穎,有專家的引領,自學的支持,群體的智慧,豐富的案例,媒體的整合,多樣的評價,更難得可貴的是有著優秀的團隊。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獲。

  首先在這次遠程培訓學習中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正確的認知,不管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如何,應該以教師這一職業為榮,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職業幸福感。而學習專家、名師的教育教學相關策略后,我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汲取精華,能積極主動思考,真心探討。這次的學習培訓,對于我來說,是值得珍惜的充電機會,面對當前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是擺在我們每個教師面前的最現實問題;這次教師遠程培訓也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讓我們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體高。

  其次精心鉆研、打造化學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是教師戰斗的陣地,課堂教學教學的生命線。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認真上課,努力營造課堂氛圍,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環節引導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他們思維,出色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能力。高效課堂的實現,還必須認真輔導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提高了教學技能。課堂教學始終是我們教學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學技能的提高勢在必行。

  聽了專家的講座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為了提高專業水平,我們必須在課外大量地讀書,認真思考;為了改善教學技能,我們必須在備課時仔細推敲,精益求精;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專業知識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能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學習期間拜讀了各位優秀教師的文章,進行交流。我的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讓差距和不足成為自己的動力,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促進自己成長。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汲取專家們的精華。將這次學習的新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2

  世界是物質的,是運動的,教育模式也不例外。要兼容并蓄,不斷變革創新才會有出路,才不至于曇花一現,才不至于熱鬧一陣后被人棄若敝履。

  ——題記

  有幸參加了這次全市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培訓會,我倍受教育與鼓舞。深深感受到新時代的教育形式;認識到了改革的必要性;更進一步了解了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方向、目標和任務;拓寬了視野,理清了思路。現將自己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在敬業中提升教育境界

  在國家督學、格致中學張志敏校長的匯報中使我明白了教師有三種境界:第一重基于知識論,準確的系統第傳授知識,也就是教書,就是按時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第二重是基于方法論,不僅完成教學任務,還得有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還要有仁愛之心,待生如朋友,視生似自己的孩子,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第三重是研究創新論,性格獨立、卓爾不群,不斷地研究,不斷地超越。著眼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終身發展,進入學生的靈魂,成為學生的精神支柱和信仰支撐。

  通過和諸多校長的交流中使我明白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道德,是人對社會的貢獻,對社會的責任。當一個人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不把制度當作制約人的時候就是境界,成為自覺行為的時候就是一種境界的提升。

  敬業體現為“畏而不敢怠慢”,將“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在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的精氣神體現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和事業中。敬業不僅僅是一種工作倫理和職業情感,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修為方式。通過自己對“業”的不欺慢、不怠懈,成就自我、涵養品行。

  反思自己的現實工作也可以體會到:當我們以虔誠恭敬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待事業時,就能夠在精益求精中體驗到內心的充實和精神的愉悅。這樣來看,敬業就不是約束人的“規矩”,而是激勵人的理念,需要我們每個教師共同遵守。

  基于這些,我將通過培訓學習,以身示范、榜樣引領等方式感召我校教師勤勉奉獻、擔當有責、淡泊名利,以主人翁的姿態融入到工作中。精益求精,以成名師為事業價值追求取向,不斷豐富自身內涵,提升自我,以積極的心態調整自我,處理好苦與樂的關系,真正感受到工作的快樂與幸福。

  二、在根治本土中出特色

  清華附小商務中心區實驗小學執行李懷源校長說:”教育是陽光、空氣和水“,馬卡連柯語:“教育是詩一樣的事業!苯逃粌H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而且還要賦予學生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氣質,而一所學校、一個教育者該如何去構建師生們的精神和氣質呢?這種氣質就是使廣大在面臨人生的坎坷、面對世界的風雨,始終抱著一種詩意的人生態度去坦然面對。為此讓我國優秀詩詞真正走進校園,根據我校的地域特點,創建“詩意校園”,使師生在不知不覺中啟迪思想,開闊胸襟,形成開朗、樂觀、豁達的好性格,從而為學生構建一個歡樂的童年,為師生營造一個幸福的精神樂園。從而提升學校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

  1、詩意校園特色之一——校本課程展詩意

  廣泛收集優秀詩作,組織師生開展研究活動,全面開展讀詩誦詩活動,編印校本教材。

  2、詩意校園特色之二——育人環境透詩意

  為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充盈著溫情、都蘊含著藝術、都飄動著墨香,我們對校園進行了整修與美化。一進學校大門在宣傳欄中醒目的與“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的感召下,在教室外的墻壁上會欣賞到不同的國學內容。教室內班班出好專題黑板報,開辟專題文化園地,在“墨香詩韻”專欄中會吟詠到歷史各時期的詩詞;辦公室、功能室這些小環境中也進行詩詞句美化布置,張貼和懸掛適宜師生學習的詩歌以及名言警句。

  根據我校樹木成林的特點,我們把操場上的每棵白楊樹都配上古詩文,我們稱之為“詩林”。啟動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讓孩子們不僅在課堂,而且在課間,在游戲中孩子都會記下一些永恒的東西,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去理解的、去受益的文化準備。就這樣因地制宜,營造了具有濃郁的詩意特色景點。讓這些景點成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的感動場所。

  3、詩意校園特色之三——各項活動融詩意。

  ①“誦詩”活動

  讓愛好朗誦的學生用聲音來傳遞古詩,每天在上下學時在“紅領巾”廣播中讓每班朗誦優秀著朗誦古詩。

  ②“比詩”活動

  一周一小比。每周以班級為單位,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進行一次背誦比賽,各評選出四位背誦最多篇目的學生為班級小擂主,并發給班級小擂主的標記,以此激發其他同學爭當班級小擂主。

  一學期一大比。以古詩詞為內容,可以配樂誦讀、吟唱、詩配畫、演詩文劇等等,并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展示學生特長。力求在“詩意校園”特色的建設中,力求讓“閱讀”成為我校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為同學和老師帶來欣賞詩歌的機會。在季節默然交替里,在歲月悄然流逝中,有詩歌作伴。將來有一天,相信我們的師生會想起我們的校園,這段歲月雖不處處流光溢彩。但我們會說:“因我曾是這里的一員,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的人生充滿詩意。

  三、在展望中期盼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所好學校,必然擁有一位好校長。在以后的日子里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敬業、務實、廉潔、善思、博學,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與執行能力。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縱觀農村教育現狀,雖然政府不斷地在加大教育投入,學校硬件設施在不斷改進,但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教學水平還待進一步改變與提高。特別是急需音體美專業教師。為真正體現教育公平、為確實讓農村孩子受到城市教育,強烈呼吁政府領導關注弱勢群體、關注農村薄弱學校。希望學校實施教師輪崗制度,讓農村學校部分教師與專業性質比較強的城市教師對調一段時間,這樣既能提高農村教師的業務水平,又對薄弱學校進行了支援,會對農村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總之在目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大變革、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呈現復雜多變的狀況下,建設一支思想過硬、工作作風過硬、知識能力過硬的教師隊伍是新時期推進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

  結語:

  有一種現代學習,你沒有參與,就不會知道內涵豐富;

  有一種知識交流,你沒有融入,就不會知道賞心悅目;

  有一種真誠對話,你沒有投入,就不會知道有緣千里;

  兩天的培訓學習緊張而充實,我們倍感使命之大、責任之重,但我們會滿懷豪情不負領導之重托,開啟春的序曲,把改革的訊息傳遍大地,讓教育的春天更加燦爛......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板書是一種課堂藝術,是一種可視語言,是教師口語的書面表達形式,是傳遞教學信息的手段,是課堂上教師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幾乎每一堂課都不能缺少板書。而在時興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今天,板書在教學中越來越被老師忽略,有的老師或是在黑板上隨意寫上一些凌亂的內容,或是干脆沒有任何書寫內容,完全放棄了板書的使用。

  難道板書果真不重要、不需要了嗎?不是,其實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板書對課堂教學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它有其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多采的形式。

  教師如果能精心設計,有效利用,會使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對于學生來說,好的板書,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藝術的結晶,它能給學生美的享受,更能給學生以思想的啟迪。

  一、教學板書的作用

 。ㄒ唬┯欣诩袑W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板書教學中由于利用了板書圖示中文字、符號、圖像的組合,具有在呈現時間、顏色差異等方面獨具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特有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ǘ┯欣趯W生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

  好的板書,提綱挈領,能揭示課堂學習的思路,突出教學重點,剖析教學難點,對教師的講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板書輕松地掌握教學的重點,把握教學的難點。

  (三)板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在的邏輯順序,僅僅用口頭語言表達學生難于全面準確地把握,而板書則準確地反映了教材內容,是教材內容的高度濃縮。學生只要把握了板書,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體框架。

  (四)有利于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板書運用簡要的文字或圖像等形象畫面呈現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語言說明,從而簡化了教學過程。有時還可以把有關板書圖示作為導學提綱預先發給學生,或讓學生對照教學內容深入理解,或讓學生邊學邊補充有關內容,從而節省了教師大量講述的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思考和表達能力,從而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ㄎ澹┯兄诎l展學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

  板書具有直觀性,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記憶能力;教師的板書反映了其層次性,這對于學生以后復習時把握學習內容的要點、層次,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很大作用;教師的板書還影響到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設計巧妙的板書,往往是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鉆研的結果,這對學生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板書設計的類型

  (一)提綱式板書。

  提綱式板書就是按照教材內容的條理性和標題的等級層次列出綱目,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板書方式摘錄教材富有標志性的中心句、段中主句或關鍵詞句,這是最常見的板書方式。它的優點就在于提綱挈領,條理清楚。

 。ǘ┙Y構式板書。

  結構式板書又稱圖形示意板書,就是通過箭頭、括號等一些特定的符號,把教材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體現出來。這種方法,基于教師對教材認真的鉆研、高度的概括、獨到的表達,反映教師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技藝技能及審美情趣。它的優點就在于脈絡清楚、邏輯清晰。

 。ㄈ﹫D示式板書。

  圖示式板書也可稱為板畫賦形板書,這種板書形式通過圖形、線段、文字、符號的有機組合,或以簡筆畫的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它滲透了中小學教師的藝術情趣,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它的優點就在于形象直觀、簡潔明了。

 。ㄋ模┍砀袷桨鍟

  表格式板書是借助于表格的形式,用類比、分析、歸納、演繹等方法反映教學內容它的優點就在于信息量大、條理清楚,簡約明了,有整齊、對稱、均勻、清晰、簡潔之美。

 。ㄎ澹┹o助式板書

  輔助式板書是為了對教材內容和正式板書起到一定的詮釋、論證或輔助補充作用而設計的板書。它的優點就在于機動靈活、相輔相成。

  三、板書設計的原則

 。ㄒ唬┛茖W性原則。

  板書設計,是發端文本,源自教者,成于黑板的,是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其設計要合理,不能脫離實際,違背科學性。板書要反映教材特點,突出教材重點,揭示教學內容的難點和關鍵。板書設計,以教材為依托,蛻于教學內容,呈現理性的課堂內涵,顯示精致的課堂構思,是為好板書。

  它要求教師把教學的主要內容濃縮為具有邏輯聯系的符合學生認識特點的圖表。要注意板書內容的內部聯系,掌握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邏輯關系。

 。ǘ┲庇^性原則。

  板書要明白顯眼,簡明扼要。一堂好課中,板書是其中又一直觀的顯現,是美的華表。設計、提煉板書,或點筆墨間的情趣意蘊,或撥字里行間的情感脈絡,或留師生間的互動生成,要字字關情,句句露珠;要達到增一字則肥,減一分則瘦的境界;要讓學生看之如陽春三月,新意逼眼,聽者見之,若有所感,然后又欣然頓悟,豁然開朗,擊節稱快。板書要達到提綱挈領,綱領目張的效果。

 。ㄈ⿲嵱眯栽瓌t。

  任何一則板書,要本著實用的原則。板書設計,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地顯現自己的設計,不能牽強附會地構筑板書。板書構思,契合教學程序,展現出一幅動態的教學流程,也是文本精髓的不斷生成。總之,設計要從細微處濃縮要義,從宏觀上巨篇勾繪文旨意趣。簡約的要言不煩,細致的精細入微。

 。ㄋ模┖喖s性原則。

  那種以一當十,要言不煩,以少總多的精心建構,展示教者風范的板書,是需要教者用心咀嚼,用心繪制,而不能草草了之,應付了事,有了就行的。當然,板書無論采取何種樣式,教師的書法美,板書章法排版的理性美,文圖展示的藝術美,都應該在設計中予以高度重視。

  對文本的挖掘,要因人而異,要因時而定,要因勢而行,要因課而設,但簡約,是板書的定律,要惜墨如金,精心構思,不能怠慢。板書,要簡約,但不簡單。在課堂之中,板書若游龍,翩翩行走,不時使課堂妙筆增輝;課余之際,它又是點睛之筆,使課堂余味頓生,形神兼備。

  (五)有效性原則。

  課堂教學要追求有效。高效的課堂是豐厚的,是成功的課堂。而板書是靈動課堂中的有效資源的擷取和提煉,是師生互動中有效課堂的彰顯。美既是有用。凡在實際運用中合理的板書,我認為都是美的,哲學家所說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我認為,合理的板書存在才更好。

 。┥尚栽瓌t。

  課堂是生成的,所以板書的設計,課前精心構設,課中要隨機而動,適宜地調整,或把再生的知識、情趣、義理,適宜地點撥在黑板,讓課堂顯示互動、生成的語言美;或把討論探究的成果,思想,啟示,簡練地穿插在板書里,讓課堂顯示思維、意旨的情蘊美。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應該強調實效和生成的原則,使得板書的構設,也更科學和縝密,更具有時代的功用和發展的效能。

  總之,在課堂教學時,優秀的板書不僅能完整地、科學地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思維與記憶,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雖然課件有板書所無法具有的種種優點,但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是缺不了板書這支“點睛”之筆的。只有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今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養成進修校組織的教育技術初級培訓,盡管條件有點艱苦,但在為期3天的學習過程中,在授課老師的辛勤授課下,通過自己的努力,認為這次培訓還是有了不小的收獲,F在就談談我在這次培訓之后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各位同仁一起探討。

  1、重新做了一回學生,自己更能體會到做學生的感受。首先,學生的主動性決定學習的效果,比如,有這次培訓中,不論是老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都抱著積極主動的求知態度,在課上認真聽講,特別是老教師,由于年齡大,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不能得心應手,平時苦于沒人指導,所以,更是課上認真聽,課后隨時請教,生怕漏掉一點知識。由于課時很緊湊,有些教學環節很快,有的知識跟不上,理解不了。為了能適應上課的速度,在課前我就進行了認真的預習,把不懂的地方做出記號,基本上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這樣,在上課時就能有重點地去聽講、去理解。在小組交流中,可以發言。發現自己上課時的確有種快樂。有種補充了新鮮血液的快樂。我終于明白了,人,真的需要終身學習,也明白了建立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性。

  2、在本次培訓過程中,課堂教學模式給我今后教學更多的啟示。我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作為學員的感受是,自己有充分的思考空間,更重要是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到了合作交流的快樂。回頭想想,在以往的教學中,自己顯得很累學生也很累,但效果也不明顯,不知不覺中,自己似乎還是使用的是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習的這幾天,老師們新穎的教學方法給了我好多啟示。也使自己反思了很多。想一想今后的工作,想一想自己該怎樣教學生,回去自己必須有所以改變才行,而改變就從教學模式開始。

  3、由于平時自己就比較喜歡多媒體輔助教學輔助這種形式,而且在這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次教育考核培訓為自己提供了更科學的理論指導。原以為這次是什么電腦培訓,但經過培訓,我才發現教育技術培訓更注重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培訓。只是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是需要先進的教學技術作為支撐的。這次培訓學的教學理論還比較多,而我印象最深,也較感興趣的是對于"授導型教學"和"探究型教學"兩種模式的理解和運用。關于授導型教學,其中亮點就是教案的編寫,相對于我們過去的傳統教案它對于實際教學更具有現實可行性和科學性。主要是授導型教案多了幾項內容:如學習內容的分析、學習者分析、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措施、理論依據、教學流程圖等,從教學的開始到時結束,教什么、怎么樣教、為什么要這樣教都解釋得很清楚,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因素都考慮很是全面。這樣的教案經常寫不但對自己的教學有幫助,而是對自己理論水平也是一個提升。只是這樣的教案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對教師的理論水平要求更高。今后工作我可以嘗試寫多一些這樣的教案。關于探究型教學,其實自己并不算陌生,早在學校的課題研究中就曾多次探討這種教學,而我在教學中也曾嘗試運用過這樣的教學。比如小組合作形式的教學,學生自己質疑、探究、自己解疑等教學方法,似乎不同程度上給學生自己探究的過程。然而這次的學習,我對探究型教學有了更科學的認識。并基本上大概了解"情境--任務--過程--資源--評估"這樣的模式。這對于教學實踐是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的。反思過去自己的教學中,在于評估這方面幾乎沒有,這方面可以作為今后教學理論學習的一個重點內容。

  總之,這次的培訓,讓我學到許多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同時讓我有了更多時間反思自己教學的機會。而這樣的反思相對于自己學到的先進的理論更有意義。它讓我明白,不能只會埋頭苦干,在實踐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理論的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5

  1、要有“笑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嚴肅有余,活潑不夠?上攵,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會停滯或低效。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我們要懂得,師生之笑能舒緩緊張情緒,激發師生教學的積極心態,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樹立歡樂課堂的觀念,使課堂有教學內容引發的笑聲;有教學情境設置引發的笑聲;有教師幽默語言引發的笑聲;有學生機敏語言動作引發的笑聲……有笑聲的課堂,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學習參與度更大。我認為,每一節課,教師至少要讓學生笑一次。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會更高。但這笑聲,應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高度體現,決非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課堂是活躍了,收效卻沒了,學生的笑應源于教學內容,是一種會心的笑,豁然的笑。

  2、課堂教學中要有“贊美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習慣于做“糾錯”的工作。教學中經常出現“批評聲”、“嘆息聲”,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無聲”。其實,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如果沒有錯,那就不需要教學了。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那種一味批評糾錯的方式,用激勵贊揚之聲來促使師生進入教學的積極興奮狀態。課堂教學中要有“贊美聲”,教學中要有師生對教學內容的贊美;要有教師對學生學習進步和取得成績的贊美;要有學生對教師精湛教學技藝的贊美;要有學生對學生學習創新的贊美……這些“贊美”,催發師生學習進取精神,激活師生沉淀的潛力,提高師生的美感品位。這樣教學,使教學的更加豐富,師生教學互動更為融洽,必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比較注重教學任務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學沒有特點,少有亮點。有的教師只強調學生的機械記憶(對某些知識是必需的),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枯燥感”,學習缺乏激情。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我們要明白,每一教學內容必有令學生“驚訝之處”。這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挖掘教學內容并巧妙設置情景。教師本身也能呈現“驚訝之舉”,這要看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素質并拿出教學絕活。“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驚奇感,要引發學生的驚訝聲。這樣的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有驚訝聲的課堂,教學質量一定很高。

  課堂教學中的“三聲”,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師與學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這時的教學定能迸發出成功的火花。

  培訓是短暫的,留給我更多的是思索: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做一個有思想、有創新、有特色的教師,為滿足不同學生需求,我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去充實自己,做一名有特色的教師。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6

  1、課堂教學要高效化現代的生物教育必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向教育科研要質量,從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程度,從學生的練習數量和質量,從反饋的信息去衡量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

  2、能力培養要始終化數學教學要將能力培養貫穿始終,大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綜合能力,要把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定位在發展學生的能力上。

  3、學法指導要經;磥淼慕處煵辉偈侵R的傳播者,而應成為“學習方法的導師”或“教育的診斷專家”,因而,應當教會學生怎樣觀察、怎樣學習、怎樣概括與總結,教給學生的分析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怎樣作筆記、怎樣完成作業。

  4、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自然必須突出實驗教學(

  5、師生關系要民主化民主、平等、和諧的融洽關系,是當代學生最受歡迎的。因而,加強感情投入,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不容忽視的成功因素。

  6、教學技藝要功能化當代教師的綜合素質,不僅具有淵博的知識,深入診斷學生的心理技能,而且還要具有風趣幽默、抑揚頓挫、富有節奏、形象生動、富有表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體態語,同時還需具有過硬的板畫、板演基本功。

  7、教育教學要倫理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對人類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是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因而,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不失時機,介紹先輩們逆境奮斗、不怕失敗、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經歷,做到教書育人,使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發展。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7

  一、經常與教師聯系,了解小孩在學院的成績狀態與表現。

  家庭與學院之間要經常保持聯系,保持一致,家長應當主動到學院去拜訪教師,向教師反饋小孩在家的成績資訊與思想態度,詢問小孩在校的成績態度,聽課是否專心、發言是否積極等資訊,如果小孩在某些地方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小孩。這地方我們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虧教師及時與我們聯系,才避開了在教育小孩地方走彎路及小孩一些不好習慣的養成。

  家教是一項繁雜的系統項目。對小孩的教育還做得很不夠,而且一些方式還在不斷地摸索,我們將不斷地賣力,汲取別人家教地方的成功經驗,與教師、家長們一起探討,使小孩們能夠公開進展,成為這個“德智體”公開進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公眾服務,做這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擁有這個光明的未來。為人父母者,欲子孫賢者,不染惡習。要教育小孩達到勤奮刻苦賣力的成績,將來能成為我們國家的棟梁之材。為民造福;首先要達到對小孩開展道德的教育,知曉理,明德行,教育小孩能成為這個正心、誠意的人。

  貪心癡慢,人心墮落要因。一切時,一切事要正確引領,養成小孩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小孩要一切為公著想,要使其作到斷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小孩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世界,要達到愛一切的人事物,更要達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賣力成績,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將來踏進世界,不為自己,為民造福。

  二、培養自己意識,使小孩不產生依靠思想。

  小孩一每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小孩。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求我們的幫助。其實小孩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預計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小孩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么學會的?這正是小孩,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這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間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松,但小孩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這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盡量讓小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代世界交際能力也很重大,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勉勵小孩多與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小孩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嚴”字當頭,抓住小學關鍵期

  大教授胡適以前這樣說:“這個人小的時間,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圣大賢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這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教四個字上分別出來”,F今世界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請他人管教小孩的現象也多了,在小孩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小孩的嚴格教育,對小孩“錯愛”、“寵愛”、把小孩慣得不像樣,如對人沒素質,本該由小孩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老爺奶奶代辦,一邊做家庭作業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家庭作業,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認識的求職者、高中生中均出現過要父母給盛飯事件。我們絕對不要視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稱之為“事件”,是視為這種小孩“嬌生慣養”、“自私”、“以我為中心”。不見同情心,不見自理能力,不見克服難題的意力。樹大并沒自然直,反倒長成歪脖樹。

  教育小孩的宗旨:要求小孩知曉理,明德行,成為這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領,養成小孩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小孩要多為公著想,盡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小孩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世界,必須達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賣力成績,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

  培養小孩的習慣采用“小時嚴、大時寬”。幼兒園、小學時期,小孩還比較聽話,好管教,簡單養成好習慣,這時我對兒子以嚴為主。小孩只要小時侯養成好習慣,大了寬松一籌兒也出不了格。這也正是關鍵期,任何教育都有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小孩的行為習慣最為有效,如果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開展這種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學階段,它是建立常規、培養良好成績習慣的最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培養各種良好習慣最易見效,抓住這個環節就等于抓住了小孩的今后。

  四、關注小孩的成長,多與小孩溝通,當好慈祥父母親,及時解疑答難,正確引領小孩。

  我們家庭與睦、美滿,為小孩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不與睦,對小孩的傷害往往大于大人,會使小孩失去安全感,簡單形成不良性格與內心,匱乏使命感與愛心,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為小孩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我家非常重視德育,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我們主要從要求兒子不說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小孩的成長而變化。當然,家長要求小孩達到的,我們首先達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的言行對小孩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還有,對小孩開展德育教育,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開展;另外小孩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就。我們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籌兒時刻,關注小孩的成長:家庭作業完工得如何,成績順利嗎?有啥新鮮事,心里有不見不愉快呢?尤其在小孩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小孩溝通,予以正確引領,調整好小孩的心態。同時,日常生存中從身邊的人與事說起,潛移默化地對小孩開展命運觀、價值觀教育,使小孩從小樹立起遠大的夢想,從而激起思想深處無窮的動力。同時,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我們從不用過多的課外訓練剝奪小孩玩耍的權利。

  在學院要求小孩達到“尊敬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鄙险n時要達到專心聽課,要按時完工教師所布置的一切家庭作業,團結同窗,要達到取長補短;在學院要爭取多做對公眾有益的事情。嚴格遵守校規,教育小孩力爭達到成為這個“德智體”公開進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公眾服務,做這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這正是我們家庭對小孩的希望與教育的綱領,教育小孩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這個人的奮斗目標。所以我們家庭是經常督促小孩要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要求小孩要立大志。明確方向,賣力成績。精進不退,在家中,要求小孩作到“父母呼,應句瑗;父母命,行勿懶!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8

  小學生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有權利知道他所處的環境狀況,有義務成為美好環境的締造者和維護者。因而,從小學開始,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具備環保的意識與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

  試想想,如果一個小學生果皮亂扔,到處是臟水、垃圾,家長、老師熟視無睹,孩子耳聞目睹,長大后又怎么會成為一個愛護自然、愛護環境的人呢?所以,要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兩者相互滲透,即在進行各項環境創設時要處處考慮安排環保教育的內容,而進行環保教育時,要充分利用學校周圍的環境,發揮其特殊作用。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好奇多問,活潑好動。而我們進行環境布置時往往容易以成人的觀點代替幼兒的觀點,以成人的眼光代替幼兒的眼光,特別是在環保教育時,如果只講大道理,孩子們難以理解,收不到教育效果。環境創設如何適應幼兒環保教育的特點呢?

  (一)要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環境布置要讓幼兒易于理解,所以,設計時要圖文并茂,以畫為主,并且運用各種材料,特別是廢舊材料。如設計墻報《創建綠色樂園》,就用了掛歷紙、舊竹簽、棉花等多種材料,使用淺顯易懂的圖案,力求做到色彩豐富、圖文并茂來吸引學生。設計環保教育內容應該以幼兒熟悉的小草、小花和喜聞樂見的動物為主,這樣容易使小學生產生親切感,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

  (二)要以小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劃面應該帶有童趣、童真,拉近與幼兒的距離。如設計小學生在花叢中蕩秋千,這樣既有童趣又具環保特色,小學生活潑好動,老師可帶領學生到設置的生態環境中親自栽種植物、喂養小動物。又如在課室環境布置中,可讓幼兒一起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參與制作,這樣,小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地增強了環保的意識。

  (三)要以小學生的情感為出發點。環保教育要在幼兒面前顯現最美好的畫卷,讓學生置身于最美麗的情境之中,從而培養和激發幼兒熱愛世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特別是創設環境時,應以各種手段提高其藝術性,讓學生生活在充滿自然、和諧色彩的世界里面,將來長大才懂得去愛、去保護環境。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信息的“重組者”;沒有教師這個“重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將有可能變成散沙一團,教學也會失去它的意義。所以,“新基礎教育”不是不關注教師作用的發揮,而是要求教師在新的水平上發揮教學過程“重組者”、動態生成“推進者”的重要角色。

  教師是如何成為教學過程“重組者”和動態生成“推進者”,從而實現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呢?經過兩年的探索,我們從教師身上看到如下可喜的變化:

  一、更加全面地關注學生的發展

  從實驗教師上課過程的表現看,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生成和發展的基礎。如在數學課中,“數學問題生活化”和“研究性學習”被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置于現實生活問題的情景之中,使教學活動步入“創造一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氣氛”的佳境。在這樣的課堂中占主要地位的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教師組織指導下的學生活動。

  ——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葉瀾教授在闡述新教育觀念下的學生觀時,認為新學生觀就是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的學生觀。這是教師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逐漸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這一教育行為產生的觀念性前提。作為教師要運用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在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聆聽、練習、回答問題和記筆記,整個思路是跟著教師轉,活動比較整齊劃一且呈現集體化的特征;而在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中,學生是在探究中學習,其個性特點表現較為突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變得更為復雜和細微了。

  ——關注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學校和教師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一般來說是用學業成績這把尺子去衡量和評價學生;“新基礎教育”則更多的是使用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狀態的變化。它吸收了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構建了多元的課程智力結構和多元的課程評價體系。近幾年,我校大力開展兒童智能開發實驗,開設了音樂、體育、藝術、科技、奧林匹克等多類實驗小組近42個,學生參加省市區多類比賽取得了上百項榮譽,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多元智能開發給自己發展帶來的益處,表現得更加自信了。同時,多元智能實驗反過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校學生的學業成績普遍有了較大提高。這是一個非常生動有趣的現象,多元評價的推行,改變了那種“清一色”的學生智力觀,一大批不同類型的學生脫穎而出。

  ——關注學生所在班級的狀態!靶禄A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在學校生活的質量。教師要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習心境和人際關系,就必須努力搞好班級的建設。在班級建設中,學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班級還給學生”,具體做法包括:增設班級崗位,使班級的每個同學在班中都有自己的崗,都成為班級的主人;建立班級崗位輪換制,使不同的學生感受不同崗位的不同職責及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同學們的承受變化、挫折能力和自信心,從而鍛煉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發展所必備的品質和心理素質;豐富班內評價,把評價的權利還給每個學生,逐步引導學生建立多元評價方法,學會規范評價及動態評價,而且要求學生在評價別人時如何正確地評價自己;建立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由學校心理健康研究室牽頭,由各班班主任參與,全面研究班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學生們對班級更加熱愛了,他們在班級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這正如葉瀾教授所說:“群體的個性不是靠教師塑造,而是由他們自己用心和行動創造形成的。”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新基礎教育”認為:教學過程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實現個人的經驗世界與社會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溝通和富有個性化和創造性的占有;充分發揮人類創造的文化對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價值。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內在關系是教學過程創造性之間的交往(對話、合作、溝通)關系,這種關系是在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中得以展開和實現的,“多向互動,動態生成”是教學過程的內在展開邏輯。在新基礎教育條件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助,共同發展,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要的是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一個輕松、寬容的課堂氣氛。

  三、教師逐步向專業化發展

  當教師僅僅是個“知識傳授者”時,教師的職業是可以被同等學歷的人所代替的;而只有當教師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時,教師的職業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葉瀾教授指出,教師的專業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觀念,并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支點。教育觀念是指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從“新基礎教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認識基礎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其次,教師的專業教養在知識結構上不再局限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而是強調多層復合的結構特征。再次,當今社會賦予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師要具備三種基本的能力,即理解他人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教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況態。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即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根據對象實行和面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及選擇,并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教育對于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

  “新基礎教育”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條件和機會,教師的工作將變得更加豐富,教師自身將變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最早看到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些迷茫,什么是新基礎教育?為什么要著重強調新基礎教育?帶著疑惑,我開始慢慢研究起了葉瀾教授的這本書,逐漸意識到“新基礎教育”的重點不僅僅是“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體現“新”,“新”不是簡單的替換,也不是盲目的追求新穎,而是體現在師生關系的進步上,體現在教師教學的角度以及方式上,在“新基礎教育”的影響下也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新教學方式”理念。

  我是一名音樂老師,很多人認為音樂課很簡單,把歌曲唱會不就可以了嗎?其實不然,通常把歌曲學會只是音樂課中很小的一部分任務。在“新基礎教育”的影響下,我認為學生能夠在一堂音樂課中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學生們的編創和想象能力得到發揮,并且從歌曲中意識到德育本質,才算全部的任務。

  音樂課如何能做到“新基礎教育”的要求?如何體現“新”?我在讀到“一年級學生成長需要”這一章節的時候,突然有了思路。恰好自己還是一年級的班主任,所以對一年級的音樂教學慢慢有了新的想法。在葉瀾教授的影響下,我慢慢意識到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再是“你講我聽”的原則,而是輔助和引導的關系,教師要把腦子里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要采用引導的方式,也就是拋出問題,學生自己動腦思考,這樣一次次的循環。帶著這樣的思想和過去一年級學生課上的表現,我重新分析了一下學生學情:

  1.一年級學生處于幼小連接階段,面臨的是生活空間的變化、個人身份的轉變以及新環境的適應。2.一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而音樂課本中大多數的歌曲屬于兩段歌詞內容,光在歌詞的掌握上就給一年級的學生增加了很大的任務,并且要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3.一年級的學生沒有接受過正統的訓練和學習,所以在課堂中對于節奏、識譜的學習,難免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和適應。

  經過初步分析后,我開始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既要提高一年級學生音樂課上的效率,還要盡可能的順應一年級學生的成長變化需要。所以我先從師生關系上改變,舍棄老師講,學生只負責接收知識的模式,用啟發和引導來代替。比如《數鴨子》這一課中,針對幾幾拍的問題,我提出“這首歌曲你認為是活潑歡快的4/4拍節奏?還是優美的3/4拍節奏?”這樣的引導,一年級的學生就會聽懂老師的意思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來選出自己認為的答案。對于這個問題,如果僅僅是告訴學生這是一首4/4拍的歌曲,一年級的學生很有可能記不住,也達不到自己動腦思考的能力。

  對于歌曲的節奏,同樣采用引導的方式,另外我還采用了模仿的方式,教師示范節奏,學生來模仿,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在無形之中,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解決了引導等的問題,還面臨著歌詞的硬性問題,歌詞多,段落多,一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又少,在正常課時之內完成教學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觀察到一年級的學生非常活潑好動,并且想象力特別的豐富,所以腦海里浮出了一個想法,就是“用動作記歌詞”。同樣以《數鴨子》這節課為例,每一句歌詞我都和學生們探討如何用動作表示出來,最初的想法是通過貼合歌詞的動作來幫助學生記憶,沒想到學生們特別喜歡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加快了記憶歌詞的速度,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同學在每次全班表演的時候都非常高興。當然,這個環節還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歌曲內容方面本身的需要來定,做到每節課有每節課的特點,才是符合大的“新教育”理念。

  新基礎教育當然不再是僅僅局限于課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課本內容更深層的含義,比如《兩只小象》這節課,在學習完歌曲相關內容之后,我把這節課的情感目標定為“愛護動物”,在課程的最后,讓學生觀看了一小段視頻,講解了有關象的知識,當我講到大象現在面臨種種殘害之后,一年級的學生一起參與到“抵制殺害”的話題中,王梓衡同學說“為什么我們不把大象買回來?這樣它就安全了”…..一年級的學生用他們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著,在課堂上我也深受啟發。

  在葉瀾教授的思想下,我意識到,身為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學生,師生關系不再只是傳授關系,更多的是一種特殊的朋友關系,一種平等的關系。在良好的信任背景下,進行的教授關系,才會更順利,更有用,更有效率。

  “新基礎教育”,讓我慢慢認識到教師這份職業的根本,也讓我慢慢摸索到新的教學方式,我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和葉瀾教授思想的幫助下,會有更多的教學方式來適應學生學習的成長,我也因此而繼續努力!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利用假期閱讀了“新基礎教育"本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新基礎教育"理論提出的“三觀十性",以及“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老師,讓教育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發展的主動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的“四還"目標等為教師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育活動是動態生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作“對象"、“主體",還要看作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學生、傾聽學生發展學生上,而不是把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回答看作是一種對教師的配合,而是看作對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和教學過程創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葉瀾教授在闡述新教育觀念下的學生觀時,認為新學生觀就是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的學生觀。這是教師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逐漸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這一教育行為產生的觀念性前提。作為教師要運用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在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聆聽、練習、回答問題和記筆記,整個思路是跟著教師轉,活動比較整齊劃一且呈現集體化的特征;而在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中,學生是在探究中學習,其個性特點表現較為突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變得更為復雜和細微.關注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學校和教師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一般來說是用學業成績這把尺子去衡量和評價學生;“新基礎教育"則更多的是使用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狀態的變化。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教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況態。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即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根據對象實行和面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及選擇,并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教育對于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靶禄A教育"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條件和機會,教師的工作將變得更加豐富,教師自身將變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葉瀾教授有四句話: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發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這四句話是新基礎教育實驗的靈魂。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專業學科知識,還要具有專業技能。因此,加快自身學習的速度,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思維、新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在總結和反思中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知識與能力水平同步的研究型教師是目前所要努力的。

  作為一名新加入新基礎教育研究的教師,在學習“新基礎教育”教學理念同時,要學會摸索應用于所帶班級,在教學中對教材要認真分析,認真設計每一節課,嘗試課堂創新改革,將“生活化、情境化”的課堂教學理念體現在課堂上,充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重視學生認知過程中的情感培養。同時要注重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認真分析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做一個有心人,隨時記錄教學感想、教學體會,學習捕捉教學中的靈感,歸納教學中的閃光點,以利于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論文的撰寫。

  此外,要學會用教育理論武裝自己。堅持讀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從中汲取,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教育水平,做一個有思想的新形勢下的教師。

  在聽一些課后反觀自身,開放性不夠是我的教學所存在的較大的`問題。在教的過程中,無法從“教結構”放開到“用結構”,少有以開放性的問題,來激活課堂,讓學生有多個答案,多位思考,在生成的資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尤其是在綜合練習中,開放性的操練尤為必要。

  在教學中,有時我也會出現對課堂目標的理解不夠準確,以至教師的核心目標不明晰,在下面的過程中也不能達到準確分解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內容較難,較散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全堂缺少主話題的串聯,有了老師的給予,卻少了學生的體悟,沒有達到在同一主題下滲透句型的目的。學生少了可談的內容,僅僅為了句型的結構操練而操練,課堂乏味而沉悶,效率明顯低下。

  再有就是在教學的設計時,沒有從整體的大塊結構來考慮全課。要分為基本的幾塊?塊與塊之間應該如何遞進,怎樣思考在不同的塊中提升學生,都是在備課中所要充分考慮的。教師忙要忙在課前,忙于思考這些問題,并且作出充足的預設和準備;教師要“閑”在課堂,讓學生多講,多練,多思考。

  多次的新基礎活動,讓我在他人的課堂中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影子,也讓我能在專家精準的分析中分析了自己。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教養達到成熟水平的要求。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即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根據對象實行和面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及選擇,并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教育對于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真的希望作為太陽底下最燦爛的職業,人民教師中的一員,我的一言一行不會辱沒教師的角色,不會辜負人民賦予我的神圣使命,別無選擇,我惟有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全新的思想和行動用心去餞行葉瀾教授的教育思想,在時間按中去驗證其理論。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近來,我校掀起了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大討論,結合我校師生實際情況,經過學校組織集中學習和自我學習,結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談談我對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大討論的學習感受。

  我國為什么要進行課程改革?眾所周知,每個時代的教育方式的確立是受社會經濟發展因素制約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也許適合當時的經濟發展,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體制的變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的更新越來越短,面對這些新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必然有諸多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過去的教學方式是有許多弊病的,如強調共性,忽視個性,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F代教學理論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自主地進行反思與總結,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作為教師,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是要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和壯大儲蓄新的原動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在基礎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課程使學校的管理模式發生變化,使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評價、教師"教"的行為發生變化,重要的是使學生"學"的方式發生變化。

  作為教育改革下的中學數學教師,應該營造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同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更多的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應當學會蹲下身來欣賞學生,了解學生內在需求,了解學生的心理,善于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保護學生的自尊,相信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知識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教師要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發揮教學機智,靈活調整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一個有情境的教學環節,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產生新的問題,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碰撞,達到其認識沖突的臨界點,從而產生一種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現為一種渴求解決的情緒狀態,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發展學生的智能,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課堂教學中要搭建一個“師與生、生與生”對話的平臺,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真誠的交流和溝通,從而使課堂充滿生命力,使教師激情洋溢,使學生激動不已,師生將在對話的課堂中共同發展。

  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老師應更多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課,或者說成功的一次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的、和諧的交流與溝通。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不管對與錯不給出批評,應該給予更多的贊揚和默許,一些錯誤的觀念讓學生在探究和學習中加以改正。

  現在的中學生不再是幾年前的中學生了,在網絡信息社會,他們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對新事物的追求與敏感往往超越了我們成年人。這就要求我們這些基礎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養,以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要,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當中,要讓學生去想、去做,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去感悟知識。因此,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

  發展潛能,提高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要有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以保證雙方的協調發展,所以教師自己要給自己“充電”,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才不至于被社會淘汰。

  在學習教育綜合改革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礎課程改革即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和教學理念,以及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學習中寓教于學。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教科研是學校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一個學校的教育要發展,教科研必須先行,教科研與學校的教改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于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系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并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于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鉆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著眼學生發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盡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采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布置學生下課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于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于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新基礎教育”倡導追求真實、平實、扎實、樸實;其中真實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真實必須建立在教師能沉下心來,真心地蹲下來研究學生,研究他們的前在狀態、潛在狀態,以此為教學的出發點,展開教學活動,這樣課堂上才能呈現學生個性化的基礎性資源。這些資源有可能是課前預設到的,也有可能課前沒有預設到的,甚至被教師看來是幼稚的想法,我們都必須以平和的、尊重的態度悅納學生。這樣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這樣的課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課堂。

  “新基礎教育”的課堂需要開放。而一直以來,我們都懼怕學生脫離教學預設的軌道,或者潛意識中給予學生一些開放的空間和時間,但時不時又把學生牽引過來。到需要進行“新基礎”研究活動時,為了表現有“新基礎”的味而為開放的開放,很有可能學生和老師都適應不了。為此,我認為我們都必須思考,如何設計開放式的導入,如何設計有思維含量的大問題,如何梳理知識結構等等這些。這不是通過一、二節公開課的研究才有感悟與體驗,真的需要時時考慮、處處留心、不斷積累,長此以往,才可能對開放、結構、資源等有較清晰的理解。在聽完幾節數的計算課后,我發現教師不再是把會算作為它的唯一標準,而是以培養學生判斷與選擇的自覺意識和靈活敏捷的思維品質為價值取向。帶著這樣的認識,不斷刷新自己原有的認識與實踐,把數的計算教學內容定位于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放手讓學生嘗試、探究、歸納、總結,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由“告訴后的接受”改為“思考后的發現”,使學生對“數的加減法”豎式對位方式不再停留于形式的記憶,而是在嘗試、思考、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理解。對于計算教學有如此上法的思考正是得益于有新基礎理念的指導,它的高屋建瓴的價值觀能使教師的眼界更加開闊,站位更高。

  這一點原來的感受沒有這樣深刻,通過學習與上課的實踐,感覺開放的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以為多年的教學經驗足以應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但現實的情境卻是錯綜復雜的,七、八種甚至更多種資源一下子全部呈現在教師面前時,發現學生的資源不僅僅是普遍層面上的可能狀況,還有許多個別的或始料不到的累積出來的情況,也需要教者在短時間內很快地作出選擇、判斷、反應、回饋,就感覺措手不及了。“放”是放了,該怎么“收”呢?“收”的層次又是怎樣的呢?所有的這些問題需要教者根據當時的情境作出調整,而非照著課前的預設行進。在這段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得恰如其分的話,將使學生的各種資源發揮到最大的功效。從而順利達成除知識目標之外,同時又獲得思想方法上的提升。反之,會在混沌中越弄越亂,甚至無法收場。

  通過聽研究課及課后的專家點評,我覺得要提升教學智慧,首先,對學情的分析要準確、深入,既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狀況了解清楚,更要洞察學生的心理狀態,認知方式;既要對普遍層面的學生可能狀況了如指掌,也要對個性化學生給予特別關注,這樣才可能面對不同學生時應對自如。其次,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一定要放在整體知識結構里來看待,透過教學內容更多地去發現它內涵的思想與方法,以此為載體,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與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新基礎教育”真的是直面真實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它讓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以真實的狀態展現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追求和諧的師生、生生互動,使得師生獲得共同成長的幸福與快樂,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想追求的境界。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1-10

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01-07

教師基礎教育培訓總結(通用5篇)02-26

基礎教育教師的培訓總結范文(精選16篇)05-20

參加小學基礎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1-19

基礎教育培訓總結范文03-01

基礎教育培訓總結(精選10篇)06-20

基礎教育培訓總結(通用17篇)05-13

中小學基礎教育技術培訓總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