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時間:2022-06-09 10:39:51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關于端午節的心得體會800字(通用22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端午節的心得體會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端午節的心得體會800字(通用22篇)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所謂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今年的端午節恰逢上海世博會,高考結束,南非世界杯開始。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比往年更精彩,更好玩。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民間節日,是全民健身、防病治病、避瘟疫和毒藥、祈求健康的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投江為國捐軀的日子。兩千多年來,農歷五月初五已經成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一位愛國詩人,聽到攻破楚都的消息,心痛如絞。他毅然寫下自己的杰作《懷沙》,投身汨羅江,為國捐軀。沿河的人們帶領船只爭奪救助,沿著水喚起靈魂,把粽子扔進河里以避免魚蝦吃掉他的身體。這種習俗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

  母親說:“幾千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已經深入人心。人都是惜字如金,哀痛不已,世人都在議論他們的話,以此來傳承他們的話。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力的日益增強,始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端午節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做粽子也是端午節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是買很多粽子葉,少用水泡,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料通常是糯米,用綠豆和紅棗煮熟。然后,經過媽媽和阿姨靈巧的忙碌,我們的孩子像貓一樣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來的那一刻…

  長大學習后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中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據說屈原跳進汨羅江后,群眾為了防止水里的魚咬詩人的身體,就做了許多粽子扔進水里。這樣,魚吃了,就不會傷害詩人了。所以為了保護和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就有了更熱鬧的“龍舟賽”。

  我們村沒有賽龍舟,但黃石每年都有這樣一個熱鬧的場面:

  在木蘭河岸邊,人們早早地聚集在岸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水面上,幾只整齊的龍舟隊,鮮艷的衣服在風中飄揚,男孩們渴望激情地嘗試。隨著一聲鑼響,各隊爭相參賽,大家齊心協力爭第一。這時,鼓聲、鞭炮聲和人們的喊聲……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2

  在我的家鄉,人們喜歡春節。大人喜歡春節的熱鬧。孩子喜歡吃餃子,喜歡收紅包,我覺得不是。印象中,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都不是特別的節日,印象最深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說到粽子,我很激動。在我的家鄉,粽子是用浸泡過的糯米包裹在竹葉里,然后在鍋里蒸。這樣,米飯就有了竹子的味道

  不一會兒,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隊士兵在為我們家站崗。我問爸爸為什么要插艾蒿,爸爸說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村子的人都特別壞,上天派一個神仙來調查,決定要懲罰他們。神仙駕著祥云來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個婦女帶著倆個孩子往村里走,她懷里抱著一個大孩子,地上卻領著一個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云頭,來到婦女面前,問她為什么。

  婦女回答說,因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鄰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聽完,覺得這個婦女是個特別善良的的人,決定要救她,就對她說:“大姐你好,您是個善良的人,請您把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會保佑你家平安無事了。”說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煙回上天去匯報去了。

  婦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決定放火燒掉這個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插著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婦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婦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從那以后,人們就在端午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這種美食,還有“插艾蒿保平安”這么美好的傳說,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要傳承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我愛端午!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3

  端午節在中國人的心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傳說,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為不滿統治者的統治,憂國憂民的屈原在汨羅江投江自殺,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用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今年的端午節是我在海南過的第xx個端午節,以前的端午節沒有什么感覺,因為我們只是窩在宿舍里,也沒有什么活動,但是今年的端午節國的很不一樣。今年,我們兩個班的同學在文珍老師、劉文霞老師還有吳超華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三亞市四馬村一家黎族人家,過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端午節。

  我們租了三輛車,從學校7點半出發,差不多半個小時之后,來到了四馬村。這一家黎族人非常好客,因為我們的人特別多,所以,那一家人也請了很多人來幫忙。我們今天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怎么樣包粽子,我們大家在家里基本上都沒有包過粽子,所以大家都不怎么會,只有幾個海南的同學會包,我就覺得特別羨慕和佩服。

  文珍老師也教我們怎么樣包粽子,我們一共包了兩種粽子,一種是甜的,一種是弦的。甜粽里面包了蜜棗、花生和葡萄干,而咸粽里加了豬肉,這可能是因為南北的文化差異,南方人喜歡吃咸粽,尤其是海南人,而我們北方人大多喜歡吃甜粽。一開始學習包的時候,包了半天也沒有把它包上,不是米放太多,就是粽葉被折壞了,然后后來都弄好了之后,就是綁繩子的時候怎么綁不出四個角,一開始就是特別灰心,不過后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總算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粽子,雖然樣子不是特別好看,可是,還是覺得心里很高興。后來我一共成功包了四個粽子。大家都包完了之后,我們就開始煮了,大家燒火、煮粽子,洗菜、切菜忙的不亦樂乎,我們大家一直忙到了中午1點多,然后才開始吃飯。感覺這么多人在一起吃飯,尤其是和這么的同學在一起,感覺真的很好,以后可能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人這么全的在一起吃飯,所以這是一段很是珍惜的時光。

  中國古代的節日,現在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了,現在的端午節,賽龍舟都很少看到了,所以,我們今天這個活動我覺得特別的有意義,不僅可以增進我們同學之間的感情,學習了怎么樣包粽子,然后也會牢牢的記住這個很難忘的日子。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可惜沒能吃到家里的粽子,只能在學校超市買幾個回來煮,也就算過節了。看著身邊的同學都陸陸續續回家陪家人過端午節了,不禁輕輕嘆了一口氣,有羨慕,有無奈,其中滋味,該是孤單一人在外求學,感覺無依無靠的人都明白的。

  來廣州讀書這一年多,深深感受到自己對傳統節日變得冷漠了。像中秋節、清明節和端午節這些傳統節日同學都會回家陪家人一起過,只有情人節、圣誕節和女生節這些我認為不痛不癢的節日才會全班同學一起過。像我這種不能回家又在廣州感覺沒有任何歸屬感的,只能宅在宿舍看看書、上上網,看著QQ空間上同學炫回家后家人的各種關愛,默默地點一個“贊”。

  據我在中大讀書的同學說,他們學院今年給每個學生發了2個粽子,這就是中大學子的福利吧,住在中大附近的廣外學子的只能當作沒看見。中大孩子們你們就別得瑟了,廣外校友在外有所作為,將來衣錦還校之時也是廣外騰飛之時!

  不過我也很享受這僅有的3天假期,《紅樓夢》看了幾遍,還是愛不釋手,剛好放假有時間,今天又拿出來看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最后那兩句“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子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再次引發我的感慨,突然好想哭,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從心里承認了自己是一個不孝順的女兒。

  我突然又想起不久前在圖書館舉辦的空巢老人展上看到的那些老人,其中有一張照片的文字寫到:我知道把老人放在這邊不好,可是我城里的2個孩子要上學,我們夫妻倆要拼命賺錢,都是照顧得了老的照顧不了小的。那一刻,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我羨慕那些能夠每逢有節日就回家的同學,我也好想回家,幫忙料理做粽子的材料,然后美滋滋地跟老爸老媽老弟一起包粽子。家里的粽子里面的餡都是非常多的,豈是學校的粽子所能比的?去年我所在的社團也組織我們在一起包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很好吃,大家也玩得很開心,可是那種感覺跟回家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因為家人有一種血緣情懷,那意味著至少這輩子我們是彼此在這個世上的依靠。

  真感恩中國的這些傳統節日都能流傳下來,讓那一顆顆在外奔波勞累的心可以在節日期間找到一個“借口”回家。是啊,家永遠是溫馨的港灣。像我這種因為求學和路途太遠而不能回家的人,雖然心里有些失落,不過也沒關系啦,想想毛澤東的“孩兒立志出關山,學不成名誓不還”就OK啦,慢慢在外面磨練,終有屬于你的一片天。

  我從今年2月22號來廣州就沒有回過家,暑期打算在這邊實習也不回家了,覺得自己好“狠心”,怎么就不回趟家呢?我也說不清其中緣由,這樣糊里糊涂的過日子,也挺好的。

  大大的端午節,小小的一點個人感想,還有小小的一個愿望:明年端午節回家。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5

  不久就是端午節了,談話之余,常會感到在一些人眼里,端午節似乎可有可無。到如今,有些人竟以為粽子只是一種地方小吃,其中的來歷及文化內涵,已被丟失得非常久遠了。這次實踐調查我們選擇了“傳統假日面面觀”這一主題,以端午節為突破點調查我校大學生對于我國傳統假日端午節的的重視與了解。通過這次實踐調查我們小組成員都有很多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對團體分工合作的一點體會

  本次實踐調查我們小組一共三人,其中李澤和周玉龍負責問卷的設計和發放,王召負責數據整理分析及報告的撰寫

  完成一項實踐調查報告,特別是需要團隊合作的實踐作業,隊員的共同努力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隊員需要的一項最重要素質就是對于實踐活動積極主動,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我們組隊員在這次實踐調查活動中都很主動,對于自己的任務都很用心。或許我們只是萬千器件中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但是也只有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力,才能讓一切有條不紊的運行,也才彰顯了我們的重要性和不或缺。相反,我們就會形成一種消極心態而不再被別人所需要,就會更加消極和自卑,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實踐調查需要盡心做好前期準備,明確實踐活動的主題和調

  查方式、調查內容、組員的任務安排等。這些都是全體組員一起商討的,當然,在討論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分歧,我們采取了以少服多的方法,所以大家會根據優劣選出最好的方案。而在組員任務分配上,我們也是各用所長,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在做好前期準備后,在這幾周的實踐中,也出現了不合理的地方,比方說修改了一些調查內容,又在報告內容中增添了一些新的想法等等。實踐活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完成需要根據實際進行反復的修改,這都需要我們的耐心和互相支持遷就。

  二、每年都過端午,我們反問自己真的了解端午嗎?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似乎對于我們來說已司空見慣,我們習慣了在那一天吃粽子,賽龍舟。但端午節真正得到一些人的重視在2005年韓國申報世界非遺之后,關于端午節來歷的傳說也很多,但無論來源于什么,都是我們對古人祖先美好品德的無限贊揚及緬懷。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很多人對于端午節的習俗了解不夠,在問卷中許多大學生對很多端午節的習俗都反應是沒有接觸過。這可能是由于各地文化地理所造成的。我們對于端午節只記住了他的型,而把他的魂已忘得淅淅灑灑。我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緬懷先人,繼承品德,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消遣娛樂。我們繼承了傳統,卻很容易忘卻了精神,我們可以賽龍舟,我們會吃粽子??可我們是否記得端午節所蘊含的精神,現如今我們還要被人來提醒我們,我們是應該重視端午節的,我想說的是我們是要重視端午節精神的,這是我在實踐中深深感到的一點。

  三、屈原的故事對我們當代社會的啟示

  時逢端午,讓人想起了屈原,更想起了除開大自然以外的弊政害人。人們借助端午節,緬懷屈原。思索一下,為什么千百年來,民間一直會對屈原哀而祭之、思而念之。

  屈原憂國憂民,痛貶弊政的作為,彰顯其愛國情懷,令此后的文人士大夫在政治上有了擔當的勇氣,可以說文人骨氣就是從屈原開始培養起來的。最近連續發生的住宅樓倒塌的“豆腐渣”現象,如果不去進行公允的令人信服的調查和公開、透明的問責到底,是不會換來震不垮的家園的。我們的黨正致力于重建我們的制度、重建我們的隊伍,這不僅是表面上的物質重建,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重建。必須革除掉少數人“暗箱操作”公共事務的現象,革除那種“自我監督”體制的弊端。讓民眾真正成為重建的主人,真正而絕不只是在形式上做到民主參政、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當然,我們不會指望一次大規模反腐倡廉活動,就能夠革除掉所有腐敗的痼疾,但最起碼可以借這個契機,建立一套全民參與的民主反腐機制,并能夠在實踐中逐漸地長效和完善起來。

  當代的核心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組成。屈原辭賦懸日月,屈原精神萬代傳,挖掘與弘揚屈原精神的時代價值,對當代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今天我們的社會主義變革,與屈原時代的環境、改革內容、方式有著本質的不同,但屈原堅定不移、九死未悔的探索和改革精神,可以作為精神支柱,鼓舞我們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而努力奮斗。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6

  今天是端午節,我非常興奮!早上,媽媽帶我去學包粽子。可是,到那里時,包粽子活動剛剛結束。不過這沒有破壞我的興致,我和媽媽配合,玩了個貼鼻子的游戲,我們玩得太棒了,得到了一個屬于端午節的獎品——香囊。我還用贊美小丑手藝的方法,贏得了兩個氣球——小狗和愛心。

  回家后,我們就把從活動現場領來的粽子煮了當中飯。飯后,從禮品袋里取出艾草掛在家門口,聽說端午節掛艾草有辟邪作用,更好的是蚊子非常怕艾草的味道。因為有兩個新香囊,我送了一個給別人,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才好。

  這個端午節,我吃了粽子,掛了艾草,送了香囊,玩了游戲,只差賽龍舟就非常完美了!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7

  感受傳統文化、體驗端午風俗、弘揚傳統美德——市五中開展“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為推動和促進“創城”工作的深入開展,進一步引導學生體驗我國傳統節日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操,市五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了“粽葉飄香話端午”主題班班會。各班通過講端午的來歷故事,講端午習俗,介紹香袋,朗誦端午詩歌,開展端午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更多的隊員們了解端午,了解端午習俗,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是利用校園廣播開展了“端午知多少”傳統節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互聯網等,搜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別稱、風俗等,了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是開展了“快樂的端午節”體驗活動。學校鼓勵學生利用端午節假期閑暇時間與父母、長輩參與學習包粽子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弘揚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親自動手體驗中,感受著濃濃的節日氛圍,享受傳統風俗帶來的溫馨和快樂

  四是開展了“感受傳統文化、體驗端午風俗、弘揚傳統美德”活動,在端午節時關心老人,和爺爺奶奶吃粽子,共度端午佳節。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8

  賽龍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行一次。端午節去了民族文化村,看了龍舟賽。

  每艘龍舟上都有很多跑者,也有很多龍舟。龍舟停在起跑線上,選手們坐在龍舟上休息。

  過了一會兒,只有一個人吹口哨,所有的龍舟迅速向前移動。每艘龍舟上,都有一名隊員在前面打鼓,為后面的隊員加油,其他隊員在后面舉起槳,拼命地劃著龍舟前進。

  我看到每條龍舟都有自己的顏色。龍舟就像一條龍,有一個龍頭和一個龍尾。真的很漂亮!一艘龍舟是深紅色的,上面刻著精美的圖案。龍舟是天藍色的,上面有許多美麗的圖案。每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都刻在龍舟上,閃閃發光。有一艘棕色的龍舟。這條龍舟真的不一樣。其他所有的龍舟都有圖案來裝扮自己,但是這條龍舟根本沒有圖案,只是一條普通的龍舟。這艘龍舟是木頭做的。還有一種是橘黃色的龍舟。這條龍舟用小圓點裝飾,非常精致漂亮!

  一開始緋紅龍船很遠。第二位是橙色的龍舟。但是后來棕色的龍船,不知怎么的,似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伴隨著它。棕色龍舟上的隊員用力劃著龍舟,獲得了第一名。雖然他們的龍舟已經獲得了第一名,但他們仍然不驕傲,很快就劃好了龍舟。沒有別的龍舟能趕上褐色的龍舟。

  最后,棕色的龍舟沖向終點線。第二艘是天藍色的龍舟,第三艘是深紅色的龍舟,第四艘是橙色的龍舟。

  這就是精彩的龍舟賽!我非常喜歡我們傳統文化中的賽龍舟!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9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家鄉最有特色的一天,端午節。雖然端午節在中國人當中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但是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端午節的習俗。但是,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比北方更有趣,更濃郁。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端午節的每一天,我們每個家庭都會包一種“中山綠豆棕”,像圓棍形狀的手臂一樣粗。鮮竹葉是用來綁棕的,里面有食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味道。甜粽子包括蓮子、紅豆沙、栗子泥、棗泥:咸的,就是臘肉、燒雞、蛋黃、扇貝、香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粽子煮好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味,香味會溢出整個廚房.

  這一天,村里的“龍舟”太幼稚了!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過癮。看電視直播的龍舟比賽。在廣闊的江面上,20多條“傳統龍”展開了角逐。長長的龍舟上擠滿了肌肉鼓鼓的大個子。鼓手在中間,前面的人在歡呼,響亮,霸氣。威風,震撼.毛毛雨,河水洶涌。在這里,男人勇敢堅強,這很棒!在北方,“扒龍舟”的習俗并不常見,因為北方的河流沒有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沒有南方的轟轟烈烈。這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

  家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歡樂和喜悅!端午節香,龍舟響,是的男人雙!端午節流露出真正的故鄉情懷,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敬仰和贊美。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我的心臟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去歡迎你。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0

  清晨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床頭。我剛睜開眼,一個人影“飛”到我的身邊,可把我嚇了一大跳,如果不是我“良好”的心理素質,肯定會嚇出心臟病。我定睛一看,哦,原來是老媽呀!還沒反應過來,我的手腕上就多了一個五彩繩。我恍然大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我懶洋洋地起了床,媽媽說晚上要吃粽子,現在要去采購包粽子的材料。我聽完立馬打起了精神,正愁沒事干呢!我馬上自告奮勇要一起去。我們來到商場,商場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我們來到賣粽子材料的分欄,“哇,粽子材料真多呀!”我和媽媽開始挑選材料。我隨手拿了一把粽葉放入購物車,媽媽看了看又拿出來放了回去,說:“這個粽葉太窄了,包不了粽子。”我又拿了一個大的粽葉放進去,媽媽又搖搖頭說:“這個也不行,太大了,包出來的粽子都入不了味道。”“不就包個粽子嗎?干嘛那么多窮講究!”我嘟囔著,又把粽葉放了回去。媽媽聽了,從粽葉中挑出來一些葉子,意味深長地說道:“你看這些葉子不寬也不窄,剛剛好,而且光滑整齊,包出來的粽子,色、香、味俱全,媽媽想告訴你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馬馬虎虎,不然就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嘿!原來粽子選材里面也有不少學問呢,我不敢再怠慢了,開始細心地挑選起別的材料來。

  經過一番仔細地挑選,我們終于選好了合適的材料。回到家后媽媽把江米、粽葉、蜜棗等泡在幾個容器里。我焦急地等待著……

  幾個小時后,媽媽叫我:“包粽子了,快來幫忙!”“來了,來了!”我興奮極了,連蹦帶跳地跑進廚房。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我照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卷成一個三角形的卷兒,把江米和去了仁的蜜棗放入粽葉內,像模像樣地卷進來,用一根繩捆得緊緊的,生怕有一點疏忽,可是毛手毛腳的我做出來的粽子奇形怪狀,就像戰敗的殘兵——缺胳膊少腿,完全沒有粽子的模樣。過了半天,我終于做出來一個自認為不錯的粽子,舉起來正要顯擺一下,捆粽子的繩子突然松了,江米粒像逃兵一樣“飛奔而去”。

  辛苦了老半天,粽子終于做好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心里美滋滋的。端午節這一天雖然很累,但卻過得很充實!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1

  為了慶祝端午節,我們學校舉行文藝表演活動,節日當天,我參與到了活動場地布置,活動舉行的地點選在了我學校最寬闊的操場上。

  從早上六點開始,我們學生會就進入到操場集合,為活動準備,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老師居中指揮。大概到十點左右我們把場地布置好了,之后就是所有班級陸續到場地觀看。我們還需要為此秩序,帶領同學們有序進入觀眾臺。忙碌到上午終于讓所有同學進入場地。之后就開始了精彩的表演活動。

  雖然我們沒有參加這次表演,但是我卻可以觀看這次活動。參與表演的人有老師也有同學。甚至有家長來參加。活動的主題全部都是圍繞著端午節。我們也從活動中看到了很多端午的特色比如粽子,比如端午的來歷,又比如龍舟比賽等等,讓我們大開眼界。

  當節目舉行到了一半時,作為學生會成員我們開始為每一個觀看節目的觀眾發放粽子,每人一個,在看節目的時候吃著好吃的粽子,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這次活動吸引了很多人來參觀,為了紀念這次活動,我們學校學生會有同學專門負責攝影,并制作成視頻。

  這次活動不但讓我們過上了有趣的端午節,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端午的熱鬧,端午的輕松,放下了學習的壓力,每個人都露出了笑容。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時光,讓我們可以參加表演,也可以欣賞表演,與同學老師一起過端午,非常好,讓每個同學都為之高興。

  這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因為我們為這次活動提前做的準備,沒有出現什么問題,節日過得開心,同時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因此學會了配合,彼我們為了加快場地布置,為了更早的看到好節目,所有學生會同學,都積極貢獻自己得力量,為這次活動奉獻。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都獻精彩的節目,這是全校老師和同學一起努力的成果。

  想要過節,我們就必須要團結一致,這樣才能夠在節日當天可以欣賞到精彩節目,這次活動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全校師生更加團結,同樣對我們今后的學習也是極大的激勵,讓我們有了繼續不斷開拓學習的力量,活動雖然短暫,卻讓每一個人融入其中,也讓我們放開了一直繃緊的心弦,得到了放松,對以后的學習更加有利。

  一次大型的活動需要很多個默默付出的人,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表演人員都在其中付出了努力,也讓我們以后開展活動有了借鑒。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吃過午飯,我們興致勃勃地到行政中心去看賽龍舟。只見那里早已人山人海,河岸的兩邊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有些小孩鉆進人海中,索性爬到了護攔上。我望著起了點點風浪河面,焦急地等待龍舟劃來。

  隨著一陣響亮的敲鼓聲,賽龍舟開始了。一條條打著鮮艷旗幟的龍舟乘風破浪,徐徐前進,仿佛一條條真龍在水面上雄糾糾,氣昂昂地游行。船尾的白旗上“憑吊屈原”這幾個字格外顯眼。劃漿手鼓作了氣,脹紅了臉,使勁地劃著船漿。每條龍舟的龍尾,都有一名搖著一把大刀似的船櫓的舵手,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沉著。弟弟指著一個白色的劃漿,興奮地說:“劃漿上有一條俯臥的青龍,看起來多像關羽用的‘青龍偃月刀”啊!”我愣了一下,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漸漸地,觀眾的情緒推向了高潮。我和弟弟也為劃漿手們加起油來,連聲喊:“加油,加油!”劃漿手們聽到了吶喊聲,更加用力劃了起來,沖到橋頭,摘下了從橋上垂掛下來的紅球,然后穩穩當當地調了個頭,又奮力劃起漿來,向終點駛去……

  龍舟賽接近了尾聲,比賽結果揭曉了,我們也在喊鬧聲中慢慢離開了行政中心。這時,我想到了家中還有各種口味的綠豆糕等著我們去品嘗,心情又變得特別興奮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老師說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包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時,人們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后來在晉代,粽子才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又出現雜粽。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被用作了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它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菱形。宋朝時,人們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餞粽”。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餡料也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最為出名。吃粽子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3

  端午賽龍舟,可我們東北不止這些,我們還會讓小孩子們在一起搶香包,香包在時間內搶得最多的隊伍就有好東西喲。

  我們三人一組,分為五組,我可是村中小諸葛,很多人給我好吃的,想跟我一組,可我告訴他們,梁山泊的軍師——無用。我找了身手高超的小李頭,還有跑得最快的小馬子,我們三個一組,簡直天下無敵。有神機妙算的我,四肢發達的小李頭,還有快如離弦之箭的小馬子,不得第一都說不過去。比賽很快開始,別人都四散開來,我們也不甘示弱。

  我們走到一間房內,東找西翻,一頓操作猛如虎,翻箱倒柜后,成功找到一個香包,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香包到手了,我們再接再厲,又陸陸續續收到好幾桶金。這時來到了一個街口,我一眼看到一個角落中露出幾根毫毛的香包,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來了一隊,我定睛一看,他們只有兩個香包,“不行,不能給他們。”小馬子說,“對,不能給我可不愿到手的鴨子飛了。”小李頭說。于是我們六個打成一團,你錘我一下,我踢你一腳,我們大戰了800回合,依舊不分上下,他們的頭領對我說:“軍師,要不石頭剪刀布吧,這么打下去也不是辦法。”“行,一言為定。”于是,我們開始,三個回合后,我大獲全勝,太好了,又收了一個香包,目前我們已經有八個香包了,不知別隊如何?我們去榜前一看,我們第二,第一有十個。不行,要加油了,我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成功又拿了三個,目前我們第一,Good!

  現在香包被搶了,該隊伍之間搶了,我保護好11個香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第二名的手里搶下兩個,而他們還沒反應過來。

  小馬子也不錯,用它那像閃電一樣的速度奔向另一隊,把香包全部拿走,真是禿子打傘——無法無天了,不過我喜歡。小李頭也大開殺戒,搶來了五個香包,香包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入,現在場上只有三個隊伍,比賽也接近了尾聲,這時那兩個隊搶了起來,我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個隊伍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只好放棄比賽,我們隊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偷偷摸摸的偷走了香包,終于贏了,太難了,“也不知道會給什么好東西。”小馬子說,“不知道。”小李頭說。這時,一個叔叔走來,對我們笑了笑,說:“給這是你們的獎勵哦。”我們一看,是三包糖果,叔叔又說:“香包也是你們的。”“太好了。”小馬子一蹦三尺高,我們吃著糖,聞著香,真美呀。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4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它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端午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我們應當了解和重視它。

  對于端午節的由來,最常見的是由戰國時期的屈原而來。屈原是楚國的愛國人士,年輕時受到楚懷王重用。但因為自身剛正,受到小人的妒忌。之后他被小人陷害,從而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城郢都。屈原因面對祖國的滅亡傷痛不已,他深感絕望,最終自投汨羅江而死。

  除此之外對于端午節的由來還有春秋時期的伍子胥,東漢時期的孝女曹娥等

  端午節最普遍的習俗是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方法為用粽葉把糯米、蜜棗、花生、豆沙等餡料包成菱角狀、牛角狀,或用竹筒裝起來蒸熟。

  在端午節還會一些地區還會喝雄黃酒,相傳可以驅蟲解毒。小孩子還會把酒涂到額頭、手心,用來避邪。

  賽龍舟在我國南方較為流行。南方水利發達,便于進行。相傳人們是為了用龍舟驅趕江中的魚蝦,以避免傷害屈原的身體。賽龍舟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賽—龍舟大賽,男女老少后為了喜慶報名踴躍。隨著中國文化的流行,賽龍舟活動在外國得到認可,無數外國人在五月初五的當天來中國慶祝。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一些新的慶祝方式也接踵而至。如在端午節發祝福語。“淡淡粽葉香,濃濃朋友情,根根絲連線,切切情意牽,好心情伴隨著粽子的香氣傳給好朋友,祝你笑口常開,好運相伴,端午節快樂!”端午節祝福語表達了人們之間的相互祝愿,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或朋友與朋友之間增進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

  但隨著中外文化的密切交往,一些西方的節日在中國大地上盛行。如情人節當天的情侶歡聚程度不亞于我國的七夕節。圣誕節不僅出現在我國的教徒中,一些普通人也盲目追風,過得是風風火火。相比之下就算是春節過了越來越簡單而且人數也存在下滑趨勢。對于端午節更是如此,向某人問起端午節,有人連屈原的跳江時間和背景,甚至連屈原的出生年代都不知。對于一些年輕人連端午節的月份都不敢確定。這些真是可笑至極。為什么我國的部分人民對外國文化如此執著而對我過得傳統節日置之不理?我們應該重視端午節,重視傳統文化。在端午節當天多和家人團聚,多說幾句祝福語。這就是重視端午節的具體表現。

  了解端午節,重視端午節。讓我們在粽子和家人的陪同下,載著龍舟,喝著雄黃酒,來歡度端午節!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5

  時間真得過得飛快,才感覺過了春節,不覺間清明已過,轉眼又到了端午節,還仿佛沉浸在年初的印象里,但糯香陣陣,又一年粽香飄過,這一切都仿佛一再的提醒著我,端午節又到了。

  又到端午節了,這已經是我在漢中過得第六個端午節了。從我背起行囊離開家鄉的那天起,家鄉的粽子香味是離我越來越遠了。雖然這個時候空氣中已經到處彌漫著粽子的香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每逢過端午節,心里總覺像是少了點什么似的,空空蕩蕩,兒時的樂趣在不斷的遞減。只有在每年粽子飄香的時候,才不斷地回味在家里過端午節的情景來。于是睡夢里又重復回想起小時候媽媽、姑姑包粽子的情形;上演著兒童時等吃粽子等睡著了的故事;還回味著吃粽子,咬一口糯軟香甜的余味無窮。

  又到端午節,不知道怎么了,我的心卻無端的涌起了莫名的感慨。我在想,雖然汨羅江畔那個身著一襲長衣的屈子的身影早已不見,那個空懷滿腔報國熱情,卻郁不得志,萬般無奈,失望之極下,一躍沖向萬里濤的偉人早已投身報國,但是多少年來,后人還在依然高歌吟唱著他的《離騷》《天問》《九歌》,那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依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推動著歷史的.車輪向前。

  又到端午節,我又想起了已去世的外婆,想起了還遠在故鄉的老媽。想起了她們在端午節那天踩著夜幕,踏著露水,在天明之前就掛在大大小小各個門前的艾草;想起了她們省吃儉用,在過節那天,為我們趕夜準備的粽子;想起了外婆、老媽給我們親手縫制的香包和用花色線制作的手鏈和腳鏈;想起了帶上花色線的手鏈和腳鏈后,一整天操心什么時候打雷,趕緊摘下的那種很奇妙的感覺(小時候,老人們說在端午節時候,聽見打雷,就要趕緊摘下,可以得到天佑,還想起了……

  又到端午節,想到父母在我們孩童時,在那樣的生活環境和經濟條件下,讓我們盡多的享受著節日的快樂,現在他們已經年邁,我們卻連最起碼的回家團聚也難以做到,一種深深地內疚之情在心中渦旋,難以彌散。想到自己已然步入中年,早已為人之夫,為人之母,也該學學包包粽子,也該學學做做香包,也該為家里人如何營造節日的氣氛而付諸于行動。

  又到端午節,有濃濃的粽香回味、有沉沉的鄉情不舍,有絲絲的親情牽掛,有深深的悲壯感慨,還有為人子女的不安、內疚和一股淡淡的說不清的情緒在粽香的裊裊中飄散。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6

  又到一年端午時,記憶里故鄉手工粽的清香尚在,龍舟競渡的吶喊聲還在回響,然而一切似模糊的剪影。尤其在城市里,端午民俗活動漸行漸遠,端午文化味越來越淡。不少大踏步邁向明天的人們,無意關注端午的真容和真意。

  端午的記憶有人不再拾起,有人卻從未走近。端午節前夕,一位專家關于端午節的倡議在網絡上引發關注。這位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譬如端午節這天,發短信不應互祝“端午快樂”,但可以說:“端午安康。”

  一個詞匯的變換,許多人也許不愿如此較真。可端午的起源是什么,與其他節日的區別在哪里,應該怎樣過,卻越來越鮮有人深究。只看到流水線上的粽子品種越來越多,推銷力度越來越大,端午節似乎淪為一個“舌尖上的節日”、一場商業的盛宴。

  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的精神紐帶。人們常常說,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從何而來?應該說傳統節日文化的普及與傳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令人欣慰的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有人遺忘的同時,仍有人在堅守。近年來每逢端午,包粽子、龍舟賽、端午詩會等傳統特色活動都會在湖北秭歸屈原故里上演。與秭歸一樣,不少地方今年也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一節日。屈原心憂家國、情牽百姓、清正高潔,影響著一代代國人。人們在重溫屈原的愛國情懷中培育愛國精神,在弘揚先賢的愛國情操中樹立遠大理想。

  傳統節日能否延續,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在人們心中產生情感共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端午文化也以互聯網+的方式呈現。有關端午節起源、風俗、詩詞欣賞的漫畫、圖解、趣味游戲,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了解端午知識,體味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節日的形式支撐就應該這樣與人們的生活相契合。

  弘揚傳統文化,要系統梳理傳統節日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父母可以有意識地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進行親子教育;學校可以定期開展課程加強學生傳統節日文化素養;社會上則加大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如此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傳統節日文化魅力,方可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多年以后人們回望時,那片精神的棲息地才不會消失。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弟弟一起在家里包粽子。

  因為我和弟弟不會包粽子,所以我要看媽媽怎么包粽子。媽媽說要包粽子得先去買粽葉,或者去采。然后帶回家里洗干凈在泡著的時候可以去買糯米。把糯米放進盆里,泡干凈,沖干凈,這樣就可以開始包了。

  媽媽先拿兩片粽葉對整齊,再往中間一折,一個圓錐形就出來了,然后再把糯米放進粽葉里放了一半再加個蜜棗,然后再用糯米把它埋在下面,這樣餡料加好了接著把粽葉往下一蓋,把兩個角往下一折就可以把它圍起來,用力按住,最后就可以用繩子把它綁穩,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兩片粽葉對整齊往下一折再裝餡,可是到開始包的時候我就覺得有點難了,我先蓋下去,發現他那兩個角會漏米,我再打開把米弄好弄好,再蓋下去,再把角一折,我發現接下來我就不知道我要怎么把它圍起來了。我又打開把米倒出來,再來一次,先把葉子往下對折,然后加蜜棗和糯米把粽葉蓋好,往下一折,又到這個時候,我發現我的作業好像拐不過去了,我又重新來。

  重復很多遍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是弄錯啦,我要弄下去的不是那兩個角,而是那兩個角上面的粽葉。試了一次可是因為我的手沒這么大,這次還是失敗了,媽媽又找了兩片比較小的粽葉給我,我按剛才的步驟把它包了一遍,終于我包好了,可是媽媽說包的不夠嚴。媽媽又把繩子解下來,再幫我包了一次,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我的手松了,米又露出來了,包粽子可真難哪!我有點不想包了。可是媽媽說:“堅持就是勝利,一定要繼續包下去!”我想著想著決定按照自己的方法包我先拿兩片粽葉放在手里對折,放餡然后捏住,我發現這回我放的餡不多不少剛剛好;然后我把角往下一折,把粽葉放平拐彎“哇,我終于包好一個粽子了!”最后就是拿線把它綁起來。我先拿了一根線,把它打了個死結。媽媽說就要那么緊。我終于辦好我自己第一個粽子子啦。

  包完粽子之后媽媽就把粽子拿去煮了。煮好后,我撥開粽子,沾點白砂糖,往下咬一口。自己包的粽子就是比買來的香,太好吃了!可是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包的時候粽子是單個的,等我吃的時候,我發現粽子變成兩個了,媽媽說:“因為好事要成雙成對,所以包粽子就把兩個扎起來!”原來粽子也有含義啊。

  今天端午節,也是我學會包粽子的一天,今天太開心啦!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

  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收拾好行李,買了水果、糖和一些干菜,準備回老家過端午節。我也想回去和二哥一起玩。我們一路上有說有笑,公共汽車花了大約50分鐘到達我們的家鄉——伍茲街。

  我一下車,叔叔阿姨二哥就招呼我了。我激動得抱住了二哥。舅舅舅媽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趕緊幫忙搬水果和行李。哇!哇!我不禁大聲感嘆,家鄉的端午節真是熱鬧啊!家家戶戶都裝飾著燈籠,市場上出售各種工藝品,如燈籠、紙綁龍、老虎、狗等。

  一回到老房子,就看到阿姨端著一盤餃子皮從四樓下來,正準備和阿姨的爸爸包餃子。我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都圍了過來,坐了起來。我和二哥也參加了包覺子的團隊。二哥,包的不是很熟練,但是我根本包不了。一開始只能看著他們開心的包餃子。不過我也不想眼巴巴的看,就嚷嚷著讓爸爸教我包餃子。我父親欣然同意。爸爸叫我和他一起打包,我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一步一步的打包。"先拿一個餃子皮,放在左手手掌上."爸爸嘴里說著,拿起一個餃子皮。我也從爸爸撿餃子皮中學到了。“然后用小勺子舀第三勺餃子餡,放在餃子皮的末端。”我是按照父親的教學方法包裝的。在父親吃完之前,我沒想到我的心會因為第一次包餃子而抖掉湯包的勺子。我二哥笑得差點沒破肚皮。爸爸鼓勵我說:“雙喜臨門,不要灰心,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都不會裝!”聽了父親的鼓勵,我舀起一小勺餃子餡,小心翼翼地放在餃子皮上。“餃子餡用餃子袋包好,折10%,再折10%,把餃子餡包緊,”爸爸一邊包一邊說,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包好。幾秒鐘后,“喂,注意,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后一步。”爸爸說:“把餃子皮翻過來,食指繞圈,兩頭包回去,用面粉和水粘上,就完事了。”爸爸認真的說,只聽“哇”的一聲,餃子皮和餃子餡都被我撕了。這次二哥真的笑了。這時,父親鼓勵我說:“沒事,小Xi,其實你很聰明。學會打包的時候,浪費了七八個餃子皮!”“別氣餒,再裝一次!”大姑爸爸也鼓勵我說。就這樣,我又撿了一個餃子皮,啊!這一次,面粉和水短缺。再來一個吧。哇!我成功了!“啪!爸!哎!”全家人都忍不住為我鼓掌。父親會意地朝我點點頭,我笑了。

  我阿姨做了餃子,我很高興吃我自己的餃子。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19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這個是老舍先生的《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說當時端午節本是驅除瘟疫的。但是后屈原是在端午節投江的,所以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前一天,大家都忙著包粽子,我們小孩子當然是幫不上忙了,所以我們結伴去玩。我們先是去玩過家家,再騎著車子圍繞村子轉兩圈。最后我們要去佩香囊,傳說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中午回家后,粽子差不多都包好了,粽子是用葦葉來綁的。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兩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吃過簡單的午飯后,我就幫媽媽懸艾葉菖蒲。在端午節,我們這里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買來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的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把他們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

  第二天起床后,我們小孩子都非常開心。系數穿戴好后,就等著媽媽把煮好的棗棕拿到飯桌上,因為聽說早上吃了沾了糖的棗棕,會早中狀元!

  吃過早飯,我們孩子又聚到了一起,有時還有家長,我們這是要去看賽龍舟的節奏。你瞧!那一條條龍正在起跑線上左右搖擺,都有著必勝的信心,龍上的人也一個個蓄勢待發。一聲口令剛下,龍便向前沖去,有紅龍、黃龍還有藍龍。后面有人敲鑼鼓助威,那場面真令人驚嘆。我們小孩兒打賭哪條龍會贏。當然少不了賭物了,我們的賭物基本上粽子。我打賭是黃龍贏。因為它也是金色,象征著吉祥、神通廣大的寓意,當然他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果然不出我所料,黃龍贏了!我便跟著伙伴兒們去家里拿粽子。

  晚上,大家再大吃一頓,就早早的睡了。

  過后兩天,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了。學校里會傳來小孩子們炫耀自己端午節趣事的聲音,時不時還有一聲聲贊嘆。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20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逢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在端午節殉國的屈原。

  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見媽媽正在廚房包粽子。看著那嫻熟的手法,聞著那粽葉的清香,想象那粽子里糯米的綿軟柔滑,我也禁不住躍躍欲試起來。媽媽瞧見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她,便笑著給我一張粽葉,說:“你也試試吧。”我興奮不已,連忙接過粽葉,學著媽媽一步一步地慢慢包了起來。這時,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古人是怎么想到用箬葉包住米,能夠做出這么美味的粽子呢?媽媽回答道:“粽子的發明一開始并不是為了食用,而是投在江里,引魚蝦來吃,這樣魚蝦就不會蠶食投江殉國的屈原,以此表達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崇敬和愛戴。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將粽子作為一種食品,讓自己的后代也牢記屈原的愛國精神。”

  話語間,粽子已全部出爐,熱騰騰、香噴噴的粽子讓我食欲沸騰食指大動,抓過一個就是一陣狼吞虎咽。爸爸這時也洗漱完,坐到了我的身邊,看到我這副吃相,便笑著說:“慢點吃,吃完了帶你去看賽龍舟。”我一聽,也沒顧到嘴里還吃著東西,大聲歡呼起來。“咳咳”,我一不小心嗆著了,劇烈的咳嗽聲一陣接著一陣。爸爸拍了拍我的背,憐愛又無奈地笑了笑,說:“叫你慢點吃……”

  吃完早飯,爸爸駕車帶我來到了龍舟賽場,將車停放妥當,我們就走進了觀賽區。前來觀賽的人數不勝數,我和爸爸費勁地擠到了前面,這時只聽一聲槍響,所有的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般沖了出去。坐在龍頭的鼓手一邊打鼓一邊喊口令,“一!一!一二一!……”受到鼓舞的劃手們更加賣力起來。一會兒紅隊超過了藍隊,一會兒藍隊又落后于綠隊……擊鼓聲,吶喊聲,劃水聲,不絕于耳。看到這么一幅壯觀的景象,我不禁深受選手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動。于是,又一個疑問冒出:為什么古人要將船做成龍的樣子,并且還在用它在水中比賽?這次是爸爸回答了我:“古時候,龍是一種神圣的象征。古人自屈原投江后,為了驅趕魚蝦,便將龍船在水中劃來劃去,魚蝦果然都被嚇跑了。后來,劃龍舟就慢慢演變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咣!”鑼聲敲響,比賽結束。

  吃過粽子,看完龍舟比賽,端午節的習俗和意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一個人名字也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他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21

  四月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題記

  每年的端午都是這個題記,只因覺得它就是端午的味道,花雖然不多了,但粽子還是熱騰騰地從蒸籠里源源不斷地端出。

  時事變遷,今年的端午下了一場很大的雨,浩浩蕩蕩的仿佛在為端午蓄勢,綿綿不絕時則似乎在渲染這片江南的萬家燈火。雨成了它又一個別致的景象,多了幾份蕭瑟,猶如古人的遺風在啟迪人的心靈。

  還是想到了屈原的長袖,猶如這雨幕,將整個天空卷起,你的眉宇間是你的不羈,再美的日月同輝也不能引起你對塵世的絲毫的眷戀。濤濤的江水在你身邊洶涌,翻騰,你閉眼縱身躍去,留給后人無限的追憶,深思。你的長袖化作了浪花,不知道那翻涌的波濤將你帶去了哪里。

  這樣的感情基調,讓端午更多了一點傳統和記憶,再后來,故事以“村民為了不讓魚兒啄食屈原的身體,將米飯包在棕葉里,然后投擲到江中,許下自己的期望,屈原活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樣結尾了,于早便有了粽子,大人們會將這段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自已的孩子聽,孩子也大多會問:“為什么屈原要跳河呢?”媽媽笑笑摸摸孩子的腦袋,爸爸則意味深長地說,是因為屈原看到了楚國的滅亡,和自己雖忠于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聽信饞言而被流放,他看到人民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最終投汩羅江而死啊!媽媽說:“以后你也會像屈原這樣憂國憂發,以天下為已任,對吧?”

  “恩,我會的。”

  而老者呢,眼中不再會那樣清澈的眼眸,但心中卻還是如同明鏡一般明亮,他們包著粽子,屈原的故事他們很容易就能想起,感動那些古仁人的情懷,眼角總是泛起那樣的光。粽葉變成歷史的長卷,在他們手中翻折,再折翻。

  我拆開上面的封印,每一層都是一個變化的畫面,古人在上面走著,呼吸著,歷史從我的指縫中流過,變成一條銀白的長河,匯入窗外的雨際。有春秋爭霸,戰國七雄;有霸王別姬的悲壯,有贏政統一六國的英雄的豪邁,有唐代盛世的繁榮,有宋代詩詞的瑰麗,有元朝疆域的空前遼闊……它們流淌著,最后消失在時光的消逝之中。

  這便是端午的味道,在粽香中的思緒不常想起卻總也不曾忘記。

  屈原的長袖將這歷史的長卷收起,銀白色的光黯淡了下來。“與他們明年此時再見吧。”

  我看向窗外,這雨勢似乎愈發地大了……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篇2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這首民俗瑤,我就想起端午節。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要聽長輩門去講過端午節的一些規矩,不許玩水,不許吃冷粽子、不許亂說話等一些規矩。

  這一天早上,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彌漫著清新粽葉香。這一天人要吃粽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粽子。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著冒著熱氣粽子會吵著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于可以吃,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那好看,黏黏粽露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著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媽媽還特意用大鴨蛋放在水里煮,煮好以后就用紅紙蘸水,把它染成紅色,再用布擦拭干凈,裝進盒子里,掛在我脖子上。

  然后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去看賽龍舟。江面上,龍舟前部的龍頭高高揚起,活靈活現。整條龍舟又窄又長,前面擺著一張大鼓,后面一個接一個的坐著許多精壯的小伙子,他們隨著鼓點聲,整齊的劃著槳,在水面飛馳著。一時間水花四濺、鼓聲、號子聲與江岸上觀眾的加油聲此起彼伏,場面宏大壯觀,熱鬧非凡。青龍中的人不甘心落后,努力向前追去,打鼓的人敲一下,劃船的人就用力劃一下,他們齊心協力,還不斷發出:“加油!加油!”的鼓勁聲。此時,岸兩邊的人,也拼命扯著嗓子喊加油。有的人還一邊喊一邊打手勢,紅龍中的人見青龍追了上來,趕緊向前劃。這時候,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紅龍和青龍的游行速度不分上下,一會兒你前面,一會兒我前面,大家誰也不讓誰,岸上的喊聲響得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千萬不能輸,打敗他們!”青龍似乎已感受到了人們對他們的希望,竭盡全力。終于,在觀眾的期待中,青龍遙遙領先了,紅龍不服輸,拿著船漿還在劃行。一把把船漿一上一下,在他們的手中上下翻飛。可這時候,青龍已經到了終點,岸上的人們立刻歡呼起來,成功屬于青龍!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既有趣又充實。端午節馬上就要過去,在濃濃的粽香中,激烈的擂鼓聲中,讓我們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端午節心得體會05-29

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12-10

端午節心得體會600字03-18

端午節心得體會(精選16篇)06-16

端午節優秀心得體會10篇11-30

端午節心得體會(通用22篇)05-27

端午節心得體會(精選5篇)06-11

關于端午節心得體會(通用17篇)06-11

端午節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0篇)06-11

2022年端午節個人心得體會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