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時間:2022-05-09 10:18:57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精選20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養成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精選20篇)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的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嗎?但是我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這樣的場景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是那些馴象師在大象小的時候,就用一條小小的鏈子將他們綁在水泥地的柱子上,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于是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人們說小象是被鏈子綁住的,事實上大象是被行為習慣綁住的。同學們,你們瞧,習慣的影響力有多大啊!

  習慣又分為好習慣和壞習慣,好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力量。曾國藩是清代名匠,一生勤奮,以“勤”“恒”兩字激勵自己,可謂“百科弊病,人人皆懶,懶則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讀書機會,死前一日手不釋筆,一生中給自己訂了十二條規則。他讀書持之以恒,博守求約,不拘門戶,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習慣,因為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得他博聞強記,學富五車,所以他被封為清代文人武侯第一人。

  當然,要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很容易的,開始時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一個磨煉我們意志品質的過程,需要我們付出不懈的努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一種行為習慣重復21天以上就會成為習慣,重復90天就會成為穩定的習慣,學習習慣也是如此,只有堅持不懈重復正確的學習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養成。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充分說明習慣的重要性;“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的道理就是差不多。有一次,“差不多”先生沒趕上吃飯,他對自己說:吃飯和沒吃飯不是差不多嗎?有一次他沒有搭上火車就說:搭火車和走路還不是差不多;甚至在咽氣的那一刻還說:“活著和死了不也是差不多嗎?這還不能說明壞習慣的影響力有多大嗎?這種壞習慣如鬼魂一樣纏繞著你,影響著你的生活。

  君子以自強不息,讓我們用認真的態度,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去養成一個有利于我們生活學習的好習慣,伴隨著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去創造一片屬于我們自己的藍天。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根據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兒童的年齡特點,養成教育應該是低年級思品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養成教育,即學好每一課,讓學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良好行為,以逐步形成習慣,內化為素質。下面筆者就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一言一行”養成教育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讀懂課文,學習“一言一行”

  低年級兒童思想單純,知識貧乏,可塑性很強。他們對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處在直觀、具體的水平上;他們的道德情感具有較強的直覺性,是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的;他們的道德行為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或效仿教師的情況下實現的。低年級課文正是注意了這些特征,以圖為主,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寓“一言一行”的養成教育于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中。但低年級兒童識字少,閱讀能力低,教學中,教者更應該充分運用直觀形象的教材,靈活的教法,誘發情感,幫助學生看懂圖意,讀懂課文,認認真真地學習文中規范的“一言一行”。

  一般說來,低年級思品課課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兩句話,怎么辦?我的體會是:將課文的重要環節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指導朗讀記憶。還可采用討論、提問、講故事、放錄音、演幻燈等形式,使道理通過生動的形象,進入學生的腦海。比如上《愛護課桌椅》一課,老師先讓學生看童話小電影《桌椅的悄悄話》,學生聽到桌椅真摯的語言,看到色彩艷麗的畫面,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讀課文:“課桌椅,天天伴我來學習。不弄臟,不損壞,我們愛護課桌椅”。這樣學生較深刻地知道了課桌椅是公共財物,是陪伴學習的好伙伴,要愛護課桌椅。學生課上懂得了道理,課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亂寫亂畫亂刻,坐在椅子上,不翹椅腿,不搖晃。又如教《學會禮貌用語》,師生同唱《禮貌歌》揭題,出示幻燈學兒歌,重點指導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并組織學生課堂表演加以練習。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冊都是彩色膠印。這些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用活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是強化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冊《尊敬長輩》時,要求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小華早晨起床后對長輩是怎樣說的?吃水果、看電視時對爸爸、奶奶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教育學生學習小華尊敬長輩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課間活動守秩序》一課,這一課的插圖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拍皮球四幅小圖構成的一幅雙頁滿圖。為了充分發揮這幅圖對學生課間活動時“言、行”的指導作用,教學時,可采用貼圖的方法,先貼出底圖,上面有校門、操場、大樹、滑梯,然后依次貼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和拍皮球四幅圖,逐一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和理解圖意。這樣做,學生的認識就在具體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課后,學生在玩跳繩、扔沙包、拍皮球、老鷹抓小雞等游戲時,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規則,心中想著別人。

  二、創設情境,訓練“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事情愛憎的好惡態度,是伴隨道德認識產生和發展的一種內心體驗,它對道德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和推動作用。教學中創設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又能結合所學“一言一行”,進行養成性的模仿練習。

  電教設境。運用電教手段,可發揮其聲像之長,再現學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從而在意境中訓練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教第一冊《我們愛國旗》一課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國旗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師生在操場上隆重舉行升旗儀式的錄像,要求學生重點觀察老師、同學們的一舉一動。然后再放一次錄像,要求全班學生一起參加升國旗。此時此刻,學生都能像錄像中的老師、大哥哥、大姐姐那樣,立正站好,向國旗行注目禮或隊禮,還有的學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國歌,愛國主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表演設境。讓學生當堂表演,不僅僅是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讓所學“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練習。如上《不打擾別人》,在教練習1第一幅圖時,我讓學生先閉上眼睛,隨著我的描述,想象來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區,人們都在睡午覺。這時兩個學生扮圖中的學生,突然喊叫起來,由于不知內情,全班學生為之一驚,隨之有學生舉手抗議:“老師,他們這樣做太不像話了,吵得居民們睡不好午覺”。那么應該怎樣做呢?在學生有感而發以后,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角色練習“爸爸在收看新聞聯播節目時??”、“當我走進老師辦公室時??”同學們都能做到低聲說話,輕輕走路:靜悄悄,不打擾。

  仿圖設境。小學生喜歡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學中,仿照課文插圖訓練學生的言行,效果是明顯的。如教《對人熱情有禮貌》一課練習,我讓學生輪流上臺照圖練習,向別人借東西應該怎樣說,怎樣做?碰掉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么辦?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辦?別人道歉怎么辦?這樣,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個小節目。這樣做,學生看得見,聽得見,學得來,對養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強化作用。

  三、引導實踐,規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為實踐,是學生由知到行的橋梁,也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伸延和拓展,對于加深道德認識,提高行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較好地達到知和行的統一。

  結合課堂教學,教者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鞏固教學效果,以便逐步養成習慣。

  與學校、班級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聯系,引導實踐,規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師》,結合教師節舉行《教師頌》主題班會,號召學生向教師獻愛心。又如教了《遵守課堂紀律》、《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認真做好作業》等課文后,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學校規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范,做到“一個標準”,即上課發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準;“兩個一致”,即上下課禮整齊一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三個一”,即看書寫字時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書本一尺。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幼兒時期是一生的啟蒙階段,僅僅將知識、技能、品德作為教育的任務,作為成長的開端,是不夠現實的。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生活習慣是幸福的基礎。

  要培養幼兒生活習慣,一定要從認識開始。教師要使幼兒明白這樣做為什么好,那樣做為什么不好。要隨時隨地給他們說明或暗示,什么是好的,為什么好,什么是壞的,為什么壞,讓他們經過自己的體會,喜歡好的,厭惡壞的。

  培養好的飲食習慣是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首要方面。因為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夠直接促進幼兒個體的健康成長。我認為,飲食習慣在幼兒期就形成比在后來糾正要容易得多,它不像學習習慣,要到小學甚至中學階段才真正形成,但如果能將良好的飲食習慣遷移到其它習慣中,便能奠定初步的行為習慣的基礎。

  培養幼兒較強的自理能力,對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養也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方面。不少家長的時間觀念很強,將日常作息時間安排得很緊湊,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層次分明,合理利用,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起居。特別是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很心疼,什么事都一手包辦了,而忽略了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這方面的培養,父母不教導、指正,平時在家隨隨便便也不把這一切當回事,孩子從內心也沒重視,也不懂得究竟怎樣做才正確。因此,家長應把握幼兒模擬學習的時機及動機,并多給予嘗試的機會,尊重并接受幼兒不完美的嘗試,從小步驟學起容易有成就感,多鼓勵稱贊少責罰,避免給予過多或不必要的協助,要加強幼兒在家中的自理能力培養,這樣,班上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才能達到家園一致。

  幼兒教育的任務,從根本上說,是做好啟蒙教育。從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和幼兒教育的實際出發,這個啟蒙教育的具體化并真正落實到位,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很重要,其中生活習慣不容忽視。因為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大,自控能力差,既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年齡,又是沾染不良習慣的危險期。如果不適時培養生活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生活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4

  養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人們對它的解釋大同小異。有的人認為養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種教育方法,引導受教育者認識、體驗和實踐基本道德規范,全面培養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終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有人認為“養成教育就其實質說,是培養兒童行為習慣,使其言談舉止規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認為,“養成教育是指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它以社會公德、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規范為主要內容,以兒童為主要對象,旨在使其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為規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概括起來,關于養成教育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道德行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為,如學習行為;另一種解釋只針對道德行為。但人們都承認養成教育應重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絕大多數人認為養成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但也有人認為養成教育不只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還包括道德品質的培養教育。對于養成教育的性質,絕大多數人認為,養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標。但我們認為,養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徑,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標。確切地說,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幼兒形成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過程,既包括培養,也包括形成,培養是途徑,形成是目標。對養成教育概念的界定無疑會影響養成教育的實施,因此,有必要對養成教育的實質作一初步分析。養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養成教育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養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認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實質上是一種人格養成教育”,就是“教人學會做人”。養成教育思想被葉圣陶先生進一步發展。他曾經這樣概括教育的本質:“‘教育’這個詞,往精深方面說,一些專家可以寫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淺的方面說,‘養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說明了它的含義。”在葉圣陶先生的多次論述中,養成教育的含義是寬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體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養成教育?我們認為,養成教育主要是指兒童道德品質的養成。因為目前養成教育的提出是與德育工作密切相關的,更確切地說是與德育的有效性問題密切聯系的。長期以來,雖然我們對德育工作給予了充分重視,但德育的有效性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成人公共道德行為習慣欠佳、青少年道德行為問題及青少年犯罪問題等都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加強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養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針對我國兒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是與德育密切聯系的。幼兒期作為兒童社會化的初級階段,在兒童道德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幼兒期是培養道德品質、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基礎階段,是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

  (一)幼兒期是兒童是非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

  兒童道德的發展以是非觀念的形成為基礎,是非觀念的形成是兒童道德觀念發展的前提。然而,人們往往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視兒童是非觀念的培養。實際上,在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學前階段的兒童是非觀念開始萌芽,兒童在與外界特別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步了解行為的限度,掌握行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觀念。新生兒通過哭的方式與外界交往,他們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饑餓、身體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成人的第一反應是對新生兒的照料。逐漸地,孩子會產生對成人的依戀,表現為身邊沒人時也會哭,于是成人馬上過來陪伴。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逐漸認識到哭是一種手段,當他們有什么需要時就會用哭來達到目的。而如果成人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就會將哭作為要挾成人的最銳利的武器。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沒有是非觀念,判斷對與不對的標準完全出于個人的需求。一旦家長不能時時事事都依從孩子時,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任性,讓家長無計可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往往會采取打罵的方式以暫時阻止孩子的不當行為。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們的觀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對的,并且判斷標準模糊,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把會不會挨打作為能否做某事的標準。有些孩子則形成了較為穩定、正確的是非觀念,他們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經父母勸說后,他們馬上會放棄不合理要求,從內心接受規則。這些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懂事的”孩子。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表明:在整個學前期,兒童逐漸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過與他人交往,兒童逐漸積累經驗,形成是非觀念,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為。

  (二)幼兒期是兒童基本道德行為習慣初步形成的時期

  行為的穩定性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表現出的行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兒童在3歲左右就已經表現出個人行為的獨特性,如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為在歲兒童身上就已經表現得很明顯,有的孩子想要什么東西時,會采用哭鬧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兒末期,作為個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了非常穩定的程度。我們采用實驗室情境性觀察的方式對3—5歲幼兒的自我控制進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復測量實驗設計,這二因素分別是不同難度的任務(包括難任務和容易任務)和不同對象在場(女大學生在場和母親在場),然后將兩個因素匹配,形成4種情境。研究結果發現,大約一半的3歲兒童在情境中的行為表現出明顯的一致性,說明3歲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經得到一定的發展;而5歲兒童在各種情境中的行為都表現出了非常強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樣的任務,也不管是誰在場兒童都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研究結果證實了學前兒童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非常穩定的水平,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行為習慣這一觀點。相對的穩定性是指到了幼兒末期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個別差異,即我們所說的個性特征,同時,兒童此時形成的個性還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存在變化的可能性。如果沒有特殊的環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矯正,兒童的個性會在此基礎上順其自然地發展,因此我們說,幼兒期兒童個性(包括道德)的發展是其日后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曰后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人小學、中學以后的道德發展有長期的、重要的影響。如兒童是非觀念的掌握對兒童入小學以后的道德行為、青少年的違法行為都有著直接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早期比較任性的孩子進入小學后會出現更多的行為問題。有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由于不辨是非發生了偷竊行為,其原因是聽到同班一個同學告訴他,有個同學鉛筆盒里有零用錢,并讓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幾個同學出去買零食。這位兒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觀念,才會表現出問題行為。進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沒有形成是非觀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現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觀念和道德觀念,很難形成法制意識;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時期同伴對其心理發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他們與不良同伴接觸后因為盲從而發生違法行為的可能性很大。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對青少年違法行為的研究也證明了自主性對青少年違法行為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關于青少年違法行為與家庭關系的研究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研究者直接把關注的焦點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與青少年違法行為的關系,認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從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現狀中可以發現,青少年犯罪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團伙犯罪。在團伙犯罪中,除了個別主犯,其余多是從犯,而對于這些青少年來說,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導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們曾經明確提出,青少年違法行為的預防應從家庭開始,即從兒童自主性的培養著手。

  綜上所述,幼兒期是兒童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兒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兒是非觀念及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以促進兒童良好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的形成,為兒童個性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5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學生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只有抓好養成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終生發展。

  針對我班學生特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和自理能力為理念,對學生進行學習及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教育,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以身示范,表率在先。

  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是學生面前自己的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經常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衛生和教室清潔衛生;在衛生習慣的教育上,開始我班學生衛生習慣差,教室里隨處可見的垃圾,他們卻視而不見,前幾次老師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一長又會重犯,后來我在每次一進教室發現地面上有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桶里,劉航剛是我班的問題學生,他經常滿地是紙花,地面總是臟兮兮的,我看到這種情景,就主動幫他收拾,久而久之學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師提醒自覺幫助他,保持教室的衛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第二、強化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加強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

  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長期熏陶才能形成。一年來,為建設良好的班風,我著重抓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和勞動等幾方面基本行為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控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1、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對于剛接手新班級,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學期來,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現在許多學生讀書寫字的習慣差,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貼在書上,說過很多次,他們也知道,可落實到行為上總是不理想,于是我上課時也搬來了凳子以正確的姿勢坐在講臺上,學生一看到我就會自覺糾正自己的姿勢抬頭挺胸,雙腳并齊的坐在那里;發現這種方法很好以后,所以說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給學生無窮的教育。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學會思考,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2、建立全班學生互相監督管理制度,培養自理能力。

  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我大膽嘗試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干部選任考評機制,面向全體學生,實行競爭上崗,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競爭的機會,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班級的建設和管理。開學時,班長由于家庭原因調了別的學校,群龍無首,我在參考老教師的意見后,在班中實行了競爭上崗。學生覺得這很新鮮,紛紛嘗試。但是當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們終于明白班干部的辛苦。因此班中同學也理解班長的嚴厲,衛生委員的苛刻。對班級干部定期考評,吐故納新。人人參與,人人受到鍛煉,極大地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集體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班干部們努力工作,時刻注意規范言行,推動了養成教育工作的開展。實踐證明:過去在我眼中看來十分不起眼的學生,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

  第三、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經常強調班風的重要性,使每個學生樹立起集體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重要一員,自己的言行關系到集體榮譽。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才能增長學生對班級的情感,鼓舞士氣,為班級爭光也就成了師生共同的心聲。一面紀律紅旗,鼓舞人心,這是學生守紀律、表現好的結果,借此機會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都增強為集體爭光的決心。運動會報名工作開始了,部分學生爭先恐后的報名,這是教育的契機,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值得推廣。但偶爾一次在全校性檢查或評比中落后,例如合唱比賽我和學生共同努力了付出了,但是最后的結果卻不如人意。學生們抱怨,嘆息,悔恨,學生也會感到自責。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機,這情景說明學生有了思考,有了集體觀念。

  第四、要與學生平等相處。

  教師只有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學生才會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師的教誨。班主任要努力與班級同學做深入的心靈溝通,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當然有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女生,不愿意主動說心里話,班主任可以讓她把心里話寫在日記中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與學生平等相處,有利于發現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困惑,也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五、重視與家長的聯系,雙向管好孩子。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業,整天看電視,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學習用品到處扔,希望老師嚴格教育。難道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手,一點責任也沒有嗎?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我通過電話聯系,個別談心,紙條交流等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系,不僅孩子進步了,家長也來向我致謝。通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幾年的默默耕耘,使我深感:人才培養,必須從小抓起。習慣對于兒童成長尤為重要性。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6

  當前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受電視網絡的影響較大。社會上流傳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為,小學生可以毫不顧忌地去做。很多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很多事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半途而廢,丟三落四的壞習慣。要讓小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利用好班會加強養成教育。每周一次的班會可加強小學生養成教育,小學生年齡小,忘性大,紀律、衛生、安全方面的好壞典型要及時總結。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無私,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對于遵守紀律的同學要大力表揚;對于犯錯誤的同學要嚴厲批評,糾正錯誤。其次,養成教育要從點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不少學生對《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不熟悉,打架、說臟話、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紙屑的現象很常見;許多學生在校內做好事,回到家里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養成教育需要從學生的日常表現抓起。

  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穿著干凈整齊等等,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小學生良好的素質基礎,“百尺高臺起于壘土”,所以養成教育必須從小從點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導演的角色。

  再次,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小學生的行動來實現,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結果是對學生進行粗暴的教育,輕則批評,重則體罰。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學生的行動,要通過行動才能預防危險;感恩教育要學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寫感恩作文讓學生學會感恩。

  總之,小學生養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為了孩子的成長、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7

  一位教育家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播種理想,就會收獲行為;播種行為,就會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會收獲品德;播種品德,就會收獲命運。”,葉圣陶先生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這些名言都道出了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養成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要著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為習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使人終身受益。有一些小事靠毅力也能堅持。但是需要克服痛苦,如有良好習慣,那就十分輕松。小學生情感不穩定,可塑性較強。因此就要抓住時機,從小開始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而養成教育要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意。情。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認為學生的養成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細節,從點滴做起進行養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教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著眼細節,從學生點滴的養成教育抓起。小學生因知識淺簿,經驗欠缺,經歷短淺,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入。因此,應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生活習慣抓起,從學習用品的擺放、坐立姿勢、作業、書寫的規范到升旗、進出門的禮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訓練,培養他們從小養成文明禮貌、儀表端莊的品質。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的行走,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的。如彎腰撿起地上的雜物這以看似微不足道到的小事,并非人人能做到,處處能做到的。為了培養學生的這一良好習慣,我向學生講了因為彎腰撿起地上紙屑而被大公司破格錄用的故事,使學生知道,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彎腰,只是一個小小的紙屑,但卻折射著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所以,在我們班如果誰主動撿起操場上的紙屑,我會對他大加表揚。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彎腰撿拾的好習慣。

  二、以身作則,引領養成教育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永遠是教師的主題。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全體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教師應為人師表,言談舉止、衣著住行,都應起到表率,因為在小學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師是神圣的,教師的舉止經常滲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師要關心體貼生活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找原因,從源頭上下功夫。現在,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隨處可見垃圾,可同學們卻視而不見。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們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長了又會重犯,因為他們意識上還得不到改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先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轉變,但許多學生道理都懂,行動上卻難以改變。于是我們應從自身出發,從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平時,我們教師走進學校、教室,一發現地面有爛紙就隨手把它揀起來,有了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有時老師一個眼神,學生就會馬上意識到錯誤并很快改正。

  三、增強合力,家校聯手促進養成教育

  我們常聽說5+2=0的說法,意思是說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周一到周五,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周六周日兩天。雖有些夸張,但充分說明了家長和學校教育不能一致的弊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所以,要征得家長的力量,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要求要統一。班里有些小朋友在學校完成作業很認真,書寫工整,可是家庭作業書寫潦草。時間一長,孩子的字會寫不好,而且容易使孩子兩面性。所以我在家長會上請家長協助檢查孩子家庭作業書寫情況。同時講清為什么這樣做,家長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重點檢查書寫情況。和家長溝通不一定總是召開家長會,一封告家長書,一個電話都是和家長溝通的有效橋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我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且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貴在堅持,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師能提高認識,注重方法,常抓不懈,在我們的校園,在我們的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就會常開常艷。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8

  又是業余學習時間,聽校長說明天有一個不錯的光碟組織大家觀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師觀看了名為《養成教育》光碟。通過光碟,我發現自身對養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聽越發現自己無論作為一個母親還是作為一名教師,都對養成習慣的培養認識與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習慣的養成關鍵時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個階段都有養成習慣的不同時期。從0歲到小學畢業每個階段都有專門訓練、著重訓練的關鍵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學前教育并沒有認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個階段孩子需要培養那些習慣并沒有認真的想過、做過。并且,自己的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也同樣有習慣的關鍵期,如思維訓練、想象力的訓練都要著重培養。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們用科學的、有規劃的方法培養了那些習慣?又有哪些習慣是經過我們反復培養形成的呢?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導引導的少。所以我們也在吃著“習慣夾生飯”苦,越來越發現自己工作受習慣的制約和影響。

  養成教育要注重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我從一年級帶這個班,時時都關注學生養成教育,但我發現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通過專家的講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時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訓練,沒有讓學生從內心由外力影響轉化為內力的養成教育。同時,我發現養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應該有層次,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如建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狀況和思想實際等因素,要用耐心、愛心、細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習慣。

  習慣并不分家。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生活習慣是相互影響、互相制約的。一個集體如果想學習好或品質好或紀律好,每一種習慣,每一方面的習慣都不能忽視。特別是小學階段德育即培養習慣這句話,讓我感悟良久。

  我想:習慣的養成是我們為師者的工作重點,是送給學生一生的財富。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9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養學生一輩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為,需要全體教師和管理者,甚至全社會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但是我認為不可忽視班主任老師作為班級管理帶頭人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說班主任在養成教育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一、要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1)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衡量一個人品德素養高低的前提。一個人的舉止言談就能看出這個人教養如何,如說話有禮貌,不在嚴肅的場合說笑、隨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穢語,主動學習,主動做好分內之事,助人為樂等等,這樣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們歡迎的人。我們培養學生就要朝這個方向努力。(2)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搞好學習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主動積極地學習,并且愿意搞好學習。我們提倡品學兼優,就是讓學生要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3)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求職的前提。中師生畢業以后要考公務員,考教師,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成功了一半兒,如果成績理想就等于跨進了工作的行列。

  二、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它道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就是一名教育管理專家,一個班級形象也就是一個班主任的形象。班主任的行為將給每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作為班主任首先要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樣才能起表率作用。其次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做受學生歡迎的科任教師。上課深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能讓學生感受到跟著這位老師有奔頭,并且能近距離地接觸和了解,也便于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引導學生,以身作則,勤字當頭。首先早讀和晚讀檢查要勤,督促學生背誦課文,復習預習要上的課。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是學習的方法,是做人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三、學校與家庭相結合

  班主任老師可以通過家訪、家長學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長了解學校德育教育的目標和對學生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家庭來了解學生在學校以外的一些行為習慣,從而積極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通過家庭與學校相互溝通和配合,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總而言之,學生行為規范的培養是受到各種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質的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克服各種不利的因素,使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而且和諧的發展。

  總之,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正確的引導。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管理和培養。作為班主任老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對工作的忠心,對學生的愛心,對生活的熱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行為的轉變。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已進入獨生子女年代,學校學生的養成教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課題。現在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社會上流傳過的臟話、痞話、以及不文明的行為,可以毫不顧忌地說,待人長幼不分。很多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里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見,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為什么不少學生對《守則》、《規范》倒背如流,卻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紙屑;為什么許多學生在校內學雷鋒做好事,回到家里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點滴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臺起于壘土”,所以養成教育必須從小從點滴抓起。

  二、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

  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師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無輒了。豈不知矯正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的過程是痙的過程。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獲。如學生做作業動作慢,坐姿不正,由于這個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你要一下子讓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斷鼓勵,才能見效。

  三、養成教育要廣泛動員社會和家庭,形成養成教育齊抓共管的格局。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業,整天看電視,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學習用品到處扔……,希望老師嚴格教育。”難道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手,一點責任也沒有嗎?《三字經》云:“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總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強化的過程,要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對學生的進行行為訓練,只有長期、反復、不斷的強化,加深烙印,習慣成自然,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天氣漸漸變得炎熱了。近來常有些家長會對我們說:“老師請你幫忙多督促我的孩子多喝些水,他在家很不喜歡喝水,要多補充水分,多喝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我說:“我們每次都會提醒孩子們去喝水,他們都有喝的,我會多關注的。”通過家長的提醒,我每次孩子們在喝水的時候,都特別注意他們的喝水情況。

  后來我發現有的孩子只喝一口水潤潤嗓子;有的孩子喝兩三口水;還有的水倒是倒得挺多,但是杯子里的水沒有全喝了,而是乘老師不注意偷偷倒掉了。甚至有的孩子因為不喜歡喝熱水,直接去接學校的生水喝。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后,我及時的對幼兒們進行了一起教育。通過小故事、圖片等,讓幼兒們了解到多喝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補充水分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孩子喝水的習慣問題,看起來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如果沒有去關注,它也隨著時間、秒針一走而過,但是孩子喝水的好處,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但是培養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我們去觀察、去實踐才能夠找到最好的辦法。我們的工作正是這樣,說起來也許沒多少大事,仔細想想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一些在生活中最基本的工作。讓我們時刻關注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把工作越做越好!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每個星期老師都會耐心的給我們上班會課,而養成教育是老師必不可少要講 的內容,每次老師講時,我都會認真聽講,課后思考老師講過的話題。 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習慣成就未來。” 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經過長期形成的。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聯合,共同督促,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讓我們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通過學習養成教育,我體會很多。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后,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復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

  2、老師是我們的鏡子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班主任老師的好形象被我們記在了心里,老師總是對我們很禮貌,時常以微笑的面容對待我們,因此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我們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都讓我們的內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小事做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 “中學生行為規范”,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可回到家里,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里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愿修好,上學穿校服,衣著整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中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長期努力,需要我們在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我們進行行為規范練習,但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在我們中學生的內心里扎根發芽,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3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班主任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責任。下面談幾點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體會。

  1、 行為習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為規范之前,我先為他們起到了示范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后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于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于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嘩;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著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2、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一生的身體健康。”對于學生,在學校里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著整潔,頭發、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著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衛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衛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

  3、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對象,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35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為了讓整個班級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爭先恐后,積極發言的良好氛圍,積極做好班級干部和頭20名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起好帶頭作用

  (3)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復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雖然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可為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要完成作業的習慣,我每天都布置讀的作業,并且讓家長簽名,以便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并且及時檢查,查漏補缺。

  (4)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現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盡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鐘,于是我在開學初就強調寫字的“三個一”每節課嚴格把關,并分了小組進行比賽,定時對優勝小組進行頒獎,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生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

  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收獲一種人生。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養教育學生,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一生,乃至于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4

  “養成教育”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他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見,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為習慣是一個人內在素質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質的外在表現,是一種經過反復練習、反復強化、長期積累而養成的定型行為,是一種心理需要。習慣具有相對穩定性和自發性,時間越久,習慣越難改變。因此,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礎,是中學德育的重要任務。

  那么,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呢?簡單地說,就是要培養學生“做人、做事、學習”的好習慣。“做人”要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做事”要遵守規則、講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費;“學習”要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

  一個人的學生時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而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陣地。那么,如何抓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良好行習慣呢?結合當前的教育實際,建議從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在養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親其師,信其道”,做好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關鍵在教師,教師的人格修養,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引領和示范作用。當教師的人,一定要講究修養,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都能為人師表,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就會影響學生,帶動學生,使整個學校形成一個好校風,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如果教師自身不健全、不和諧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試想,如果教師的思想和心理不陽光、習慣用陰冷的眼光看社會,學生怎能做到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教師本身自私自利,學生怎能做到無私奉獻、承擔責任?教師上班懶懶散散,學生怎能刻苦攻讀、專心致志?教師儀表儀容不端莊、衣著不得體,學生怎能儀表端莊、樸素大方?教師備課不認真、授課不精彩,學生怎會興趣濃厚、勤于鉆研?教師上課板書混亂、潦草、甚至還有錯別字,學生的書寫又怎能工整規范?教師知識閱歷淺顯,舉止粗俗,學生的素質怎能全面提高?教師做事沒計劃、不守規矩、工作拖拉,學生又怎能知行統一,嚴于律已、創先爭優?教師在校園內隨意吞云吐霧,學生又怎能拒絕煙害、從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無渚己而后非渚人。”說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夠要求別人做到;自己沒有這樣的缺點,才有資格批評別人的缺點。教師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誠實守信、善于思考,在習慣上勤儉節約、樂于學習、遵規守紀,才能成為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時時處處成為學業生的表率。在養成教育中,教師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則,教師自己作出榜樣來,讓學生自動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憑口說真切得多。所以,教師要時時審視自己,處處做學生的表率。將“愛、實、嚴、勤、細”的作風切實落實到處。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樣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不斷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重塑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養成教育要在教學活動中引導滲透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尤其是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場所。學習是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只有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習。名師的成功之處不是體現在怎么傳授知識給學生,而是體現在怎么教學生會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于以漁”。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無論是誰,都要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一輩子。咱們當教師的要“授之以漁”,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愛閱讀、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業一輩子,終身受益。例如,培養學生按計劃學習的習慣,可采用從年開始,向月、周、日細化的方法。年度計劃可概括,月、周、日計劃要詳細,日計劃和每天的執行是關鍵,當天最重要的學習內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計劃,按內容主次緩急排序;培養學生常規學習習慣,可以從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做筆記,如何復習,如何練習,如何反思等環節加以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刨根問底學習習慣,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教師不妨每天給學生提一兩個“為什么”的問題,讓學生動腦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養成勤查閱工具書和資料及善于請教的習慣,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知變、求變、善變、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爭創一流。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各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己真心樂意地去求真、崇善、愛美。因為“一輩子堅持自學的人就是一輩子自強不息的人”。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給學生樹榜樣、找差距、比進步,使學生逐步養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養成教育的訓練要有針對性

  結合中學生的實際,培養學生自主訓練能力,要注意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紀律約束與自我要求相結合,積極疏導與反復強化相結合。訓練內容的制定要“小、近、實、細”,切忌“大而空泛”。“細節決定成敗”,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注意細節。因為一個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從大到小,從遠到近,而應相反,要從小到大,從近到遠,每一個大事業都是由許許多多小事業構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業。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錯誤想法,指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項作業,學好每一門技術,完成每一項勞動任務,遵守學校的每一項規定,明禮誠信,言談舉止文明”等細節方面做起,養成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習慣。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擊,使學生逐步養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學習”的好習慣的要求去做,就會覺得不舒服的習慣。這樣,才是習慣成自然,養成教育才會收到切實的教育效果。

  四、要營造養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環境

  養成教育要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無小事,處處都育人。嚴肅認真又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固然對養成學生良好習慣具有重要作用,但畢竟學生大量的時間是在課外。為了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我們要使學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發揮出育人的作用,讓學生時刻處在養成良好學習、生活、交往習慣的氛圍中。

  學校要努力營造養成教育的環境,將養成教育訓練滲透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比如,學校教職工要人人都做養成教育的指導者、監督者、參與者,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為人師表、以身示范;學校要注重創設學生自主管理的氛圍和空間,把養成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圖文并茂地融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出濃厚的養成教育氛圍。

  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關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巨大,是形成學生健康人格的基礎。家庭教育要培養學生有孝心、愛心、責任心,養成勤勞節儉、講究衛生等良好習慣。日本教育學家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可見,家庭教育在養成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是多么重要。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學歷、不靠社會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質。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只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能學好。父母做的比說的更重要,因為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的,是觀察性學習。孩子是在模仿、觀察中長大的,所以說父母要用自身的好習慣去影響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這樣,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剛”之類事件的發生。

  搞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難在于學生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因為他們本身就有不良習慣。因此,學校要利用開家長會、請專家到校演講、宣傳(師生、家長共同參加)等形式,矯正老師、家長們的不良習慣,提高教師和父母的教育素質。另外,全社會各機關單位、學校、家庭、社會團體都應開展文明教育,形成一個處處講文明的`社會環境。中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做到全社會齊抓共管,共同給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證、鞏固。

  習慣決定命運!好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幫助他們成功;壞習慣使他們走向失敗。因此,重視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成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質建設型人才,每一位教師都應義無反顧,竭盡全力!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5

  8月,女兒呱呱墜地,當聽到女兒第一聲啼哭時,我的內心充滿了喜悅和憧憬,感覺自己一下子長大了,懂得自己要承擔更重責任。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孩子的教育問題也開始困擾著我。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責任重大,在教育女兒時我一直遵循著以下幾點:

  首先,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在不斷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在不斷的學習著各種知識,其很多的知識都是在父母身上學來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時刻關注著,模仿著。如果家長的一些陋習在孩子面前反復的出現,那么孩子很容易的也就學會了。比如說,有一天我在班中聽到有幾個學生在說粗話,在制止的同時我問是從哪學來的,學生很誠實的說,爸爸在家時經常這么說。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闖紅燈,亂扔垃圾,說粗話臟話……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其次,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記得女兒剛剛有點懂事時,膽子非常小,除了父母爺爺奶奶,一有其他人來馬上就躲到我們身后,不敢出聲,為此,我經常帶她到各種場合去,讓她接觸更多的人和事,漸漸的女兒不在怕陌生人了,也上了幼兒園,但仍然不夠自信有什么活動都是縮在后面的,怎么辦呢?一方面我還是讓她不斷的去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包括熟悉的和陌生的,另一方面對女兒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于鼓勵和肯定,有時,我還會把女兒唱得歌,彈得琴拍下來,在女兒面前放給親戚朋友看,剛開始女兒還會不好意思的讓我關掉,但隨著親戚朋友的贊賞,女兒的心里也開始發生變化了,自信心增強了,現在還經常主動要求我拍錄像了。

  現在女兒在學彈鋼琴,隨著學習的深入,難度越來越大了,女兒在練習時碰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多了,晚上練琴時經常能聽到女兒哭著說,太難了,我學不會,爺爺奶奶聽到了非常舍不得,勸我們說孩子太小了,大一點再練吧。但我知道,這也只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畏難的一種表現,于是我就對女兒說,這一部分是難了,但是只要你用心了,就一定能彈好的,爸爸和你一起練,好不好?我們先慢一點,先練一個手,一個手練好了再練另一個手,彈得好有獎勵。當女兒克服了困難,過關時,我又對女兒說,你看,只要你用心去練,就一定能練好的。聽了我的話,拿著獎勵,女兒開心地點點頭。就這樣,在我們的鼓勵和獎勵下,女兒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克服了練琴時的一個個障礙,練曲子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了,也很少聽到她說太難了,我學不會這樣的話了。而且還經常說,我要練好了到學校里去彈給其他小朋友聽。

  第三,做父母的要堅持原則

  你在尋找各種方法培養孩子時,殊不知,孩子也在尋找各種方法對付你。女兒很懶,什么事都依賴家長,穿衣吃飯自己都能辦到了,可是每次都會要求我們幫她,自從女兒有了這樣的能力之后,我就對女兒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不管女兒哭著喊著,我都堅持著原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現在,女兒在我面前也不再提這樣的要求了。除了在這方面之外,在學習方面也是如此,時刻要做到堅持原則,規定怎么樣就怎么樣,不能打折扣。

  第四,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尊重他人。

  百善孝為先,現在的小孩子,一個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對著老人呼來喝去,許多家長也默認了這一切,甚至自己做得比小孩子更甚,這樣的情況,在我面前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當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我就對女兒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他們年紀大了,很辛苦,還要每天給我們做飯,還要買零食給你吃,我們要對他們好一點才對,每次有了好東西,我也都會讓女兒去分一份給爺爺奶奶。

  而尊重他人,也很重要,若要別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別人。在一次的與人交往中,我始終注意著孩子的言行,不斷地糾正著,慢慢地,這一中華民文族的傳統美德在女兒的內心中變成了一種習慣。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門很深地學問,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作為家長,我們也樂于學習。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每一天都開開心心,愿所有的孩子都茁壯成長。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6

  開學第一周周一班會,老班又領著全班同學重新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后,我深有體會、我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時刻以規范來約束自己、做到準時到校不遲到,預備鈴響迅速進教室,課本學習用品準備好、因故遲到應向老師報告,得到同意后才能進教室、上課時集中思想,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不講廢話,不做與本課無關的事情、回答問題時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話響亮回答、下課鈴響后,應在教師宣布下課后,才能整理書籍及學習用品、離開座位、課間應休息,不追逐,不吼叫、嚴禁在教室內、走廊上踢球、認真上好自習課。

  每周一升旗儀式時應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做操要求快、靜、齊,精神飽滿,動作正確有力、就餐時遵守用膳制度,排隊買菜、注意衛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內休息或做作業,無事不進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過道內聚眾游玩、平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紙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筆頭、認真做好眼保健操、愛護校舍公物,不在課桌凳上亂刻亂劃,門窗輕開輕關,插銷、拉手、扶手等設施要愛護、節約水電,人人有責,隨手關好水籠頭,不開"長明燈"、"無人燈"、"太陽燈",不隨便觸摸電源電線、上學放學騎車安全牢記在心、不在校內騎車,自行車按指定地點停放整齊、上鎖、尊敬老師,尊重職工、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無事不隨意進出辦公室、同學之間團結互助,真誠相待,不叫侮辱性綽號,不欺侮同學、自覺參加團隊活動和各類興趣小組活動及學校或專業部組織的競賽、評比活動、遵守作息時間,放學后自己是值日生時要認真值日,按時離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時做好家庭作業。

  所以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后,我覺得只有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7

  在秋意濃濃的季節里,我們來到了新道街小學聽了著名教育專家林格教授的講座,受益匪淺。我們這些忙碌的一線教師們,能在辛苦勞作之時,獲準品味這么高水準的講座,真乃三生有幸。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教育的終極是使受教育者自覺。林教授運用鮮活的事例,和藹可親的語調,講述著教育新理念。數小時的授課我們一點都沒有感到疲勞。并卻感觸頗深。

  講座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了林格教授養成教育的精辟觀點,我學習后心理有所觸動。是啊、無論家長還是老師,我們教育孩子的同時,確實要用心思考一下,我們教育孩子有好習慣,自己是否有身教,“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重于言傳”,這是好多老師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試想,如果一個老師對“有禮”的學生“疼愛有加”,對“沒禮”的學生愛理不理;或邊講粗話邊怪學生不文明,那后果會是怎么樣呢?回過頭來想一想,如今,一些成年人的品行更令人汗顏。眾所周知的一些日常瑣事垃圾不亂丟,談不隨地吐,遵守交通規則等一方面,不正是一些有判斷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為嗎?所以說養成教育的關鍵在教育者,在教育者觀念認識上急需加強。

  從教二十多年來,我始終認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從學做人開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小學至初中階段是形成性格的最關鍵時期。在此階段,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讓學生好好學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他們學到的課本知識再多,他們的腦瓜再聰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因某種原因而前功盡棄,或走上社會成為一個“半廢人”。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可見,抓好養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大而言之,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養成教育看似習慣點滴就在我們身邊,但你能夠真正向林教授這樣全面理解它,是非常不易的事情,長期以來為什么我們這個德育在教育中始終占重要地位的國度,在一些地方如今卻連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喪失?原因可能錯綜復雜,但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我們多年來養成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多注重于用說教或抓典型、樹模范、大張旗鼓地搞宣傳的方式進行品德教育,但卻忽視了對個人良好習慣的教育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了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所以,注重養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養公民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樹立起良好的道德風尚,才能為精神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林教授的精彩的論述,著實讓人折服。讓我們為回歸教育的純真,共同努力吧!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8

  三、四歲是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時期,孩子們剛剛對這個世界有了懵懂的認識,這個時期同樣也是幼兒養成教育的最好契機。家長是孩子永遠的老師,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必須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孩子的成長也會不斷帶給我們新的體會。下面簡單談一下我們教育孩子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 首先教孩子學會愛、學會做人。

  家庭被稱為“創造人類健康人格的工廠”。健康的人格,不僅關系到孩子身體的正確發育,而且決定著他們今后的人生走向。人格的魅力要勝過任何地位和金錢,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對孩子人格的培養,通過讓孩子看動畫片、看書,給孩子講故事,教導孩子做人要大氣,不要太計較利益,對人要有愛心,善于寬待別人,做個情商豐富的人;取得成績不要驕傲,碰到困難不要氣餒,樹立與人為善,以誠取勝,樂觀向上的人格。

  二、 從小事做起,培養良好的習慣。

  1.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讓孩子學習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并知道餐前、便后要洗手,不吮手指,不咬手指甲,不隨地拋垃圾。

  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自己穿衣服,自己折疊衣褲,把衣服鞋子放在指定的地方。玩好玩具后能歸還原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家里做簡單的家務,例如拿碗筷等。

  3. 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教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早、再見、謝謝)等,見到客人會主動打招呼。

  三、做到不隨便翻弄別人東西。

  不要總以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當遇到困難時,可以提示孩子動動腦筋,也可以鼓勵他實踐,通過鍛煉使孩子獲得自信,增強戰勝困難的意志力。有時候要設置一些小小障礙,放手讓孩子去解決,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將來有很大的幫助。

  四、 言傳身教,把握時機。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很多的言行是仿效家長的,因此做家長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當著孩子的面,用孩子的口吻待人接物,盡量靠近孩子耳邊,讓孩子意識到你是在教他。不要當著孩子表現出任性和發脾氣,特別不要說臟字。要經常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有進步應肯定,不吝嗇地給予表揚,遇到挫折要疏導,幫他分析道理,找出問題所在,以鍛煉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看時間和場合,把握好時機,盡量不要在人前批評孩子,別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別輕易許諾,一旦承諾,就要兌現。

  五、 放飛心情,留點玩的空間。

  孩子是在玩中學習思考、完善自己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探索他周圍的世界的。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他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可以學到各種知識,通過游戲還可以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所以,得留給孩子有一定的玩的時間。作為家長要在孩子的游戲中做好配角,對各種玩具的玩法只負告知,但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創意,你會驚喜的發現幾乎每種玩具在他手上都能發展出多種

  功能。在節假日要適當帶孩子外出,或遠,或近,或公園,或游樂場,讓孩子深入地體驗生活, 增加知識面,減輕壓力,創新思維,以現實生活中的榜樣激發孩子的積極情感。并主動帶孩子外出,愉快的心情,將帶給孩子生活上,學習上更多的收益。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19

  “養成教育”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良好習慣的訓練、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獨生子女“性子野、習慣差”的特點突出,這給幼兒養成教育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下面本人結合幼教實際,談談在探索幼兒養成教育的培養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幼兒教育不同于義務教育。對于幼兒教育來說,“育人”比“教書”更重要。單純教人知識的“教人”往往只需要講究“教”的方法和藝術就行了,而“育人”就不同了,“育人”除了要講究育人的方法和藝術,更要重視感情的因素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幼兒階段是每個人成長中需要呵護和培育的重要階段,幼兒教育需要教師傾注愛心。對幼兒擁有了愛心,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行帶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做幼兒思想工作過程中,細心的呵護、溫馨的話語,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就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啟迪著孩子的心靈,凈化著孩子的靈魂,開啟著孩子理想的心扉,從而使老師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所以老師和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是幼兒養成教育的培養前提。

  通過老師的關心和呵護,使幼兒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滿足。在此基礎上,把關心熱愛孩子與耐心教育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師和幼兒之間形成一種深厚的感情基礎,有了這種感情基礎,教師就可以靈活、有效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吃飯時遇到情緒不穩定的幼兒,老師要想辦法哄幼兒,然后細心交流和鼓勵;有的幼兒不慎大小便在身上,老師要毫不嫌棄地幫助他們換衣服、洗衣服。可以說,老師是幼兒生活上的“母親”,自然而然地成為幼兒心目中的行為榜樣,久而久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也就逐步養成,這就是幼兒教育的規律。

  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常言道:“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有秩序、有規矩的生活是幼兒園生涯的基礎。孔子說“少成若本性,習慣成自然”。可以說養成教育是幼兒學會做人最基本、最主要的課程。對一個幼兒園來說,是否有良好的常規,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教育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就不易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會因總要花費精力來維持秩序而覺得十分勞累,從而影響教育質量。由此可見,建立良好的常規顯得多么重要。幼兒從家庭步入幼兒園,由于環境的變化和心理上的不適應,剛開始幼兒會出現哭鬧現象,并有許多諸如隨地亂丟垃圾、隨地吐痰、搶玩具、說粗話等不文明、不規范的現象,因此,針對幼兒的發展水平、能力、經驗,教師要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注重個體差異,因人而教,使每位幼兒都有較大的進步。幼兒時期是幼兒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在生活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幼兒的身體情況,注重幼兒的機能的協調發展,并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利用各種活動,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注重幼兒的心理發展,經常與幼兒聊天,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使幼兒健康地成長。正所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幼兒心目中有了明確的行為標準,自然而然地就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文化育人,潤物細無聲

  幼兒園作為傳承文化的啟蒙地,不僅要培養幼兒的文化素養和精神氣質,更要為幼兒的立品做人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幼兒園良好的文化氛圍,優美的育人環境,團結奮進的優良作風,就必然是幼兒園健康發展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教師要盡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自然的教育氣氛,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幼兒園里,處處都是育人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置身其中,美不勝收。添置大型玩具,在園內各區域增加了養成教育標語及圖片,如幼兒園外墻上寫有園訓、園風、教風、學風,辦園主旨、辦園理念、方針等;內墻寫著幼兒園辦園目的;教學樓外墻上是幼兒一日活動中好行為、好習慣的自拍畫。園內每天保持“一掃兩檢三消毒”工作,每天早上幼兒入園前,全部教職工將各區域衛生、各室衛生進行徹底掃除,保持晨檢、中午檢,放學檢,從不間斷。在耳濡目沫的中,幼兒家長及幼兒隨手亂丟亂扔的現象大有好轉。教師每天早上在幼兒入園前,對幼兒毛巾、水杯進行消毒,每天中午對桌椅、午點盆進行消毒,每天下午幼兒離園后對教室的桌椅、門窗、門把手、玩具等進行消毒,對幼兒寢室、洗手間、廁所等進行清潔、驅蟲、消毒,為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環境。

  四、榜樣是無聲的力量

  在幼兒養成教育的培養中,榜樣法尤為重要。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典范,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幼兒們都有“喜模擬”“愛表揚”的特色,教師應用這一特色,為個別幼兒建立榜樣,鼓勵其他幼兒向其學習。如小班幼兒入園時光不長,玩了玩具不能自覺地放回原來的位置。那么,在收玩具時我們以一個小朋友自覺整理玩具為良機當場對其進行表揚、獎勵紅花,并鼓勵其他小朋友向他學習,這樣玩具漸漸地“回到了家”。孩子們也養成了良好的好習慣。

  幼兒的養成教育是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不僅影響到幼兒成人后對勞動的認識,還關系著日后能不能有為社會服務的責任感問題。而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抓好幼兒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20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長期以來,我校一直把習慣培養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大膽探索,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努力為每一名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學校結合學生在校紀律觀念淡漠,學風不濃的實際開展了為期一月的養成教育活動,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各班主任老師的辛勤努力。養成教育工作行動迅速,宣傳到位,組織得力,開局良好。為總結得失,促進工作。現將養成教育活動總結如下:

  一、 所做的工作及成績

  師生行動快,精神面貌良好。基本形成了:教師教的認真,學生學的踏實。校園緊張、有序、活潑氛圍呈蒸蒸日上之勢。

  1、學校召開了先后召開各個層次的會議8次,專題落實此項工作,并專門召開學生養成教育動員大會,就養成教育進行專題要求,相關部門就各自分管的方面進行了細化,制定出臺了新的《班級量化考核實施細則》;印發了養成教育安排意見及學習材料;懸掛養成教育專題標語;在校園之聲廣播中專門開設養成教育專欄;設立違紀舉報箱,學生典型通報欄,讓養成教育之風傳遍校園的各個角落。

  2、各班乘養成教育動員會的東風紛紛召開了養成教育

  專題班會。最多的班級達 5 次之多。對表現優秀的記紅星一個,對表現不好的記黑豆,納入學生表現長期管理。八年級成立了養成教育活動小組,負責督促學生學習、衛生、監督學生表現。同時各班也結合各自實際,召開了班團干部會、就養成教育相關要求進行細化落實。各班主任重視對學生的要求,班干部積極工作,學生行動積極。基本形成了學校、部門、班級(班主任)、班團干部四位一體的養成教育管理體系,形成了事事有人抓、處處有人管的良好氛圍。

  3、目前達到的目標:

  自開展養成教育系列活動以來,學生的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已基本養成了以下幾種好習慣。①、良好的紀律習慣。課堂上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少了,學習思考的學生多了;課間里大聲喧嘩,走路跑跳的學生少了,在班級探討問題、讀書寫字的多了;學生間的爭吵打鬧少了,相互間的理解關懷多了。②、良好的衛生習慣: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衣冠整潔,搞好個人衛生;及時收拾好自己的書包、書桌,不隨地吐痰,看到垃圾主動撿起,不在桌椅、墻壁上隨便刻畫;知道值日生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又快又好等。③、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課間沒有追逐打鬧,大聲喧嘩的現象,在操場都做一些健康的游戲;站排能做到快、靜、齊;上下樓梯靠右行;沒有去危險的地方活動的學生,沒有破壞花草樹木的行為;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團結互助等。現在進入校園可以

  看到一個美化、亮化、綠化、凈化的校園環境,聽到的是課堂上學生朗朗的讀書聲,課間學生悄悄的腳步聲,感受到的是一個文明、向上、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4、學校組織開展了“養成教育知識競賽”。讓“守則”、“規范”等常規要求深入人心,增強每一位學生明辨是非能力。

  5、召開養成教育座談會。了解師生中的各類典型,樹立榜樣,交流經驗。

  6、開展儀容儀表整頓。過去留長發、怪發,佩帶首飾,著奇裝異服,蓬頭垢面,不講究個人衛生等現象基本得到遏制。

  7、開通養成教育專題廣播。每日對師生中的各類典型進行宣傳,弘揚正氣。并對學生中的突出問題進行及時通報,讓校園充滿濃厚的教育氛圍。

  8、樹立典型,立好榜樣。養成教育月活動結束后,學校共評出“文明標兵”10名,“文明班級”10個。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榜樣。

  二、活動特點

  一是學校精心策劃,統籌安排,確保了養成教育活動月的有序開展。為了進一步強化我校養成教育活動,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呈良性循環,學校領導班子申時適度,英明決策,把三月份定為養成教育活動月。學校為此專門召開了大

  會,校長親自作了關于開展養成教育活動月的動員報告,學校以文件的形式,扎實安排了各個階段的活動任務,并作了明確分工,大多數包抓領導能深入班級調研班級活動開展情況。為了保證整改提高階段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延長了第三個階段活動時間,各班能依據學校要求,查找本班存在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期間分別對15名學生進行談話,大部分班級還成立了幫扶小組,采取“一幫一”結對子的形式,轉化個別學生劣跡行為。

  二是活動開展扎實有效,活動形式多樣,增添了本次活動的實效性和趣味性。本次活動各班能夠根據文件精神,結合班級細化活動方案。其中,八年級班活動計劃內容安排詳實,措施得力,并提出了教育對象,只整個活動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六年級活動方案有組織機構,并對每個階段的活動做了明確的分工,責任到人,確保了各個階段活動效果。七年級1班能充分利用班隊會、午自習時間,對《守則》《規范》逐條學習,并要求學生領會其含義,讓《守則》《規范》成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三是各部門相互協作,齊抓共管,促使活動月各項任務如期完成。學校各部門都根據學校文件要求,明確工作任務,加大檢查力度,各包班領導能夠經常深入各班以各種方式,調查各班活動開展情況,對活動開展力度不夠,效果不佳,指導班主任合理開展活動;校廣播室,充分發揮校園政治咽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精選20篇)】相關文章:

師德師風養成教育總結(精選9篇)04-28

養成教育黑板報圖畫11-30

養成教育主題班會教案4篇05-08

養成教育主題班會教案四篇05-06

愛惜糧食的養成教育教案(通用5篇)04-28

技能培訓心得體會精選04-19

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精選04-18

軍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05-08

軍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05-07

疫情心得體會(精選13篇)05-05